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艺术的审美价值范文

艺术的审美价值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艺术的审美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艺术的审美价值

篇1

关键词:艺术;审美价值;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87-01

一、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

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它的审美价值就是一种好恶。假如说一切美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物,那艺术则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离开了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很难理解艺术是什么。以往许多对艺术的定义之所以不确切,就因为它一开始就离开了这个最基本的大前提。那种把艺术和技巧混为一谈的看法之所以宽泛和笼统,也因为它没有抓住“美”这一根本的缘故。美不是一个自然客体,故不能采用像自然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加以界定,而只能采用直觉来把握。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是美的,然后才有可能是艺术,这是艺术概念的第一个层次。

为了区别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美,还应当界定艺术品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类创造,具有创造能力,是人类心智的成长。艺术品的出现,只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劳动实践,对现实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提炼。

绘画和设计在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是统一的。绘画是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把其生活经验用某种艺术形式展现给大家,目的是给人精神上的美感,使观众感受到艺术家的心声。而设计艺术是设计师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结合美学因素而创作的,带给人们实用与美观的产品。然而,它们在工作方式和所运用的原理上又是对立的,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功能性,其次才考虑美学的因素。而艺术家可以不考虑实用性而专门研究美学因素和个人风格,所表现的内容可以是抽象的,设计作品却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内容。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了解自己创作的目的,明白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主次。每一份作品都体现着艺术家的喜好,文化素养的理解,随时随地进行不断的分析。

变革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变革势必会带来冲突。任何艺术流派,哪怕再激进,但最少也要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有艺术最起码的美。

二、审美价值离不开情感

审美价值离不开情感,情感是审美创作的动力、核心。情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能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努力奋斗。真实是情感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艺术创作少不了真性情,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作品何谈打动别人。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所以审美境界的创构必须因心而得。

艺术的权威是捕捉住那刹间便会过去的情感,令它随时可以再现,是把创作者自己个性的情感,打进别人的情阈里头。艺术创造和审美欣赏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高级精神需求,也是借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艺术审美的民族性

对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阐释各有差异。但是,在既定的历史情境中的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是会趋于统一的。

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所使用的五官感觉本身就具有历史文化因素的渗透,人的心理结构中就有文化传统的力量。就是说人们对作品的感觉理解、审美意向、整体重建,大体上是按一个统一的审美方向。这是造成人们在审美方面具有民族的、文化的差异的重要原因。

为了我们的发展,首先要了解我们文明发展的轨迹,学习我们文明之中的精髓,思考如何从这些精髓中获得发展,得到启发来完善自己。一个不懂得思考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不应急于颠覆或批判原有的艺术,而应静下心来好好挖掘,创造一些和自己有关和民族有关的作品,能够表达出具有这个时代特征人文精神的现代艺术作品。

四、结论

新时代就会有新的艺术产生,艺术存在千差万别、变化无穷的形式。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要解决视觉的审美问题,必须要先知道如何表现不同的形象,经历这个传统的阶段,等逐渐熟练后,他自然会有些想法,及对人生对审美对价值观的思考,作品也就会发生变化。通篇下来,我的核心观点就是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要处理好艺术本质中的关系,就必须处理好人本质中的三种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和自我即自身信仰的关系。

毕加索说过,艺术可以洗涤自己的心灵和尘埃。如今,艺术的发展形式已经越来越广,但好像离艺术的本质也越来越远了,也许这也是艺术的一个特点吧。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http://

篇2

(一)审美主体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动画原本是无生命的幻象,动画家将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理解、思考,倾注在动画之中,使无生命的图画仿佛有了思想,有了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自己的生命律动通过动画形象显现出来,才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体现在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之中,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之中。

1·动画家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法国哲人卢梭说:大自然就是艺术家……她永远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这些梦想正是动画艺术的胚胎,它一旦成熟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大自然的雄伟、大自然的温柔、大自然的慈爱……动画家在动画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是自身对于大自然的生命感受、生命体验、生命净化的艺术再现。它吸引观众对美好的大自然产生向往、依恋和探求,于是更加热爱大自然。海底世界的奇妙(《海底总动员》);江河之壮阔、峰峦之秀美(《山水情》);淳朴的田园风光给孩子们带来的童趣(《龙猫》)等等,让动画家与观众通过动画中的大自然景色达到了心灵的沟通、生命的融合。

2·动画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社会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和精神需要(包括劳动创造、文化教育、审美享受、休闲娱乐等),人们也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动画家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就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之中。也就是说,动画家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和体察人类社会的脉搏使之与自己的生命律动合拍,然后,将社会现实的情状通过主观的想象改造和变形投射到动画的虚幻世界里,让观众感到似真非真,亦真亦幻的心灵震撼,从而使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与观众的生命律动在梦幻的潜意识中达到了融合,激发起生命的活力。动画世界主要是孩子们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动画家以自己童真般的生命动力为孩子们创造着真、善、美的美好世界,完成着培育未来的社会使命。

3·动画家对人生的向导作用

人生的价值目标是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它贯穿在个人一生的全部社会生活过程中,成为一个人全部思想活动和行为过程的内在动力。因此,动画家创造的为理想而奋斗的动画形象正是为青少年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典范形象。这正是《灌篮高手》、《梦幻街少女》等动画片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二)审美主体的生命理性与动画情感的融会统一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情感,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克服人性弱点也获得自由,因而艺术情感是包含着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通过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出来的。这种艺术情感是与理性、思想融为一体的。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正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结合与统一之中,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这两者的统一之中。这里的理性,包括科学理性、教育理性和道德理性。这里的情感称之为动画情感(冒昧制造这一概念,意在强调动画是艺术,就必须赋予艺术情感)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动画家必须将自己的艺术情感倾注在动画创作之中;其二,动画作品中的每个动画形象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物品、事物、现象,甚至是妖魔鬼怪也都应该赋予它们符合各自心理、性格和情境的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爱与憎、喜与怒、哀与乐等不同情感的外化。理性与情感之间并没有无法超越的鸿沟,高度的理性必然激发强烈的情感;激越的情感也积淀为理性的思考。

1·科学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科学是人类系统地反映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本质的方式。动画家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科学方法才能以高度的理性认识宇宙、自然、人类、生命、社会等方面的规律和本质,也才能在有关科学题材的动画创作中准确地反映出来。但是,仅止于此,并没有达到艺术的层面,充其量不过是科普教材而已。现在有些科幻片、环保片不感动人,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艺术情感。因此,动画家必须用激情点燃理性,进行大胆地想象,预测宇宙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创造出艺术化的科学寓言式的动画片。《风之谷》、《幽灵公主》等正是宫崎骏的科学理性与艺术情感高度统一的产物,使观众在感情共鸣中获得了科学的启迪。

2·道德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道德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言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也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规范着人的行为方向。动画家正是以高尚的道德理性清醒地判断各种各样人、事、物的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从而产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外化、物态化到动画作品中去感染观赏者,使原本带有某种利害关系和实用价值的生活情感加以升华和净化,使之超越功利目的,而达到审美情感的境界。《钟楼怪人》所表达的崇高的道德情感深深打动了各国观众。

3·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动画家从教育理性的高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孩子们的深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爱,将这种理性与情感融汇到艺术想象中去,创造出美妙的动画形象,让孩子们在喜爱和欢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净化和提升。有些动画片把成人的说教通过动物等动画形象说出来,完全失去了动画艺术的美感,令人感到厌倦。美国的《芝麻街》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普遍喜爱,就是因为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享受着审美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益。

二、动画作品的审美魅力

(一)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

所谓审美张力,即是艺术品本身具有的内在审美价值在审美过程中被欣赏主体感受、体验、发掘、思考而不断呈现、扩张、发散出来的艺术魅力。

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陌生化的动画意象与人们惯常思维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审美张力

在动画银幕或屏幕上出现的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各种事物、环境、气氛……,其造型、形态、动作、运动、色彩、声音以及情节、故事等一切视听影像都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未曾见过的、令人惊奇的、完全陌生的,因而,一下子引起观众的注意,并唤起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极大兴趣。

本来,人们对老鼠、鸭子之类动物非常熟悉,然而,米老鼠、唐老鸭之类的动画形象却给人无穷乐趣而惹人喜爱。人们看过中国和外国很多精彩各异的哈姆雷特的舞台形象、银幕形象和荧屏形象,对他们各有所长的表演感动不已,但决不会想到“狮子王”这样的动画形象也会如此令人震惊赞叹。即使像《梦幻街少女》之类的写实类动画作品,尽管其中的人物是画出来的形象,但也不是摹写生活真实的画法,如素描、油画等,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漫画塑造出的动画形象让人感到陌生。至于动画中的天堂仙界、海底龙宫,各种神魔鬼怪征战厮杀的离奇故事,更是现实生活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般人恐怕连想也想不到。动画艺术正是要创造这样完全陌生的世界,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实世界形成强烈对比,观众在两相对比中感觉两者差别愈大随之产生的惊奇感就愈大,审美欲望就愈强,从中获得的兴奋和也愈多,这正是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之所在。

第二,动画艺术创造出超常性审美的形态所构成的审美张力

1·优美感。优美的结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和谐,这种和谐,是人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配比上的协调。也就是说,构成优美的审美对象在配合比例上非常恰当,既能满足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又能满足严格按照心理内在尺度标准衡量的理解力,使两者达到统一,给人以轻松、雅致而又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这种优美感既表现在动画片的剧作结构、形象设计和影像表现中,同时体现在影片的整体风格上。如《风中奇缘》在自然崇拜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不忘抒写印第安少女与英国青年的浪漫绮丽的恋爱故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受我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虾》、《荷花蜻蜓图》的触发创作的。

2·崇高感。崇高,相当于我国古代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实际上,崇高体现了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力量上的协调。就是说,想象力在审美空间上得到自由发展,显示出一股压倒一切的气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随之,理解力也将“内在尺度”提到新的高度与想象出的审美对象紧密吻合,造成格外壮观的协调,表现出粗犷、壮阔、恢宏、激荡、刚健等审美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例如象《埃及王子》、《风之谷》等动画片就是以生命的忧患意识表现主人公向悲剧厄运展开决战的勇气和意志,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但仍散发着浓重的崇高气概,最终仍是代表真善美的一方取得了胜利。显而易见,动画艺术在展现崇高的审美形态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3·悲剧感。动画的虚幻和变形本性似乎不宜于创造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是营造悲剧氛围,渲染悲剧色彩还是不乏其作的。《钟楼怪人》将原著《巴黎圣母院》宣扬真善美的主题更深化为人性的挣扎与反抗,在激烈的性格冲突中隐隐透露着悲剧感。《狮子王》更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性格悲剧做了淋漓尽致的角色置换。

4·喜剧感。喜剧感的突出特点是轻松愉快的笑,这种笑包含着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喜剧作为一个审美形态,包含了多种因素,有滑稽、机智、幽默、诙谐、夸张、误会等,因此,喜剧的笑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笑,如嘲笑、理智的笑(机智)、轻松的笑(幽默)、同情的笑(反讽)。因此,“喜剧情感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它是紧张迅速、夸张的、生命力的显现形成一个爆发点,引起欢乐和笑声。”大多数的动画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中展开想象和故事。例如《小鸡快跑》、《玩具总动员》等,让人们在体验主人公惊险刺激的经历同时开怀大笑。

(二)神话元素的审美潜质

很多动画作品都以不同形态渗透着或多或少的神话元素,显现出一种特有的精神力量,神秘而崇高。神话,指“一个想象的故事”,其特质是“一个神秘的故事”。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念。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象人类一样有思想、有心理活动、有感情,各种自然现象背后似乎存在一种超自然的伟大力量主宰着一切,这就是“神”。于是,原始人类按照自身的形象构想出各式各样的神,并且认为是神的各种行为造成了各种自然现象。同时,人们还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无生命的事物(如风、雨、山川、星体等)乃至抽象的概念(如邪恶、贫穷、善良、友爱等)都加以人格化,都看成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感情,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意志行动的“人”,正是在这种原始思维的促使下产生了神话。

神话并不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文艺创作,而是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本身所作的自以为真实可信的描述和解释。但我们现代人却从中看到了原始祖先是如何不屈不挠地与强大的自然力进行英勇斗争,是如何对未来世界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憧憬。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唤起人们产生许许多多美丽的幻想,从而对社会发展具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和鼓舞力量。《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不畏、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神话充满了超现实的荒诞色彩和超自然的神秘性质,所以现代人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现代文明里所缺乏的精神营养。

(三)童话化的审美情趣

篇3

【摘要】一部动画如果要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力求动画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如果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且出奇制胜,就必须从动画题材中的审美价值,动画画面中的审美价值,动画造型中的审美价值,动画色彩应用中的审美价值与动画意境中的审美价值五个方面下功夫。这五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动画艺术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动画艺术内容与艺术的科学统一。

【关键词】动画设计 艺术 审美价值

一、动画题材中的审美价值

动画片的题材是丰富多彩且趣味横生的,因此一些“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动画片题材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人们在观赏这一类的动画作品中对生活色彩浓烈一些的是很推崇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恰恰是和生活贴的很近的作品。在这里,没有妖魔鬼怪的相互厮杀,也没有激光火炮太空大战。清新、淡雅、亲切、自然,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自然知识的普及过程,一个疑团的解开,孩子们得到了一点真正的知识,也获得了那种解疑惑的快乐。他称道的是这样的提炼生活,这样的创意,称道的是妙手,才有此偶得。

二、动画画面中的审美价值

画面是影视动画中传达视觉内容的媒介,所以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影视动画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画面,一部动画作品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画面的制作水平。动画仅仅依靠画面是不行的,还需要各种拍摄技法的合理运用。影视动画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实现空间感的,在题材选定好的时候,就首先应该考虑到摄影机镜头的运动和镜头的剪辑。

在动画中,各种视觉元素不是简单的堆积,不是对一个特殊的摄影机角度、一个巧妙的移动镜头或者吊臂镜头本身的简单追求,而应该是出于整体的视觉价值的考虑,将“动”与“画”完美结合。因此,在动画中,视觉语言的审美优劣会直接影响最终作品的视听效果、节奏韵律、画面美感等。

三、动画造型中的审美价值

动画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丰富感情,采用夸张、变形、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造型设计为可视形象。动画中的造型其实间接地反映了设计者的审美倾向,影视动画占领市场的关键不只是技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创造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形象,因为形象关系到人物性格魅力的塑造,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创造良好的商业收益,它还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角色的形象设计如果要准确定位,就要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特征。动画角色的结构比例、五官设计以及服饰的设计都蕴含着审美价值。

在角色造型的设计上,审美价值要与设计手法、整体效果科学统一。动画的运动可以称为“动画表演”,具有拟人化、夸张化、简约化、程式化等特点。而动画造型的风格在现今社会,也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一个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的审美价值要与美术风格、性格特征、地域特征、民族文化、时代特点等方面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就要审美价值的动画形象。

四、动画色彩应用中的审美价值

在动画设计中,应该领悟主体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彩,从而形成一种氛围来烘托主体形象,使之与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吻合。在进行动画设计时,也要了解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红色常象征着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橙色常象征着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黄色常象征着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绿色常象征着新鲜、平静、清爽、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希望,生长;蓝色常象征着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紫色常象征着优雅、高贵、魅力、自傲、轻率;白色常象征着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灰色常象征着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忧郁、消极;黑色常象征着严肃、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色彩的体验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掺杂人们主观意识上的一些因素,使得色彩更加具有表现力。在动画设计中,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就像红色代表着喜庆,黄色代表着温暖。色彩在动画中的作用同样也是无法替代的,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将动画表现得更真切、更有内涵。动画色彩的美学主要是通过人物、景色来体现的,合理的利用色彩有助于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人们在进行色彩美学应用的时候,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设计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动画场景色彩应用的关键所在。色彩运用得自然与否,也是对整个动画作品的画面美感起到重要作用的,动画作品中色彩的设计也要和它所处的环境相一致,在色彩鲜明的基础之上也要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这也是色彩对美最好的表达。

五、动画意境中的审美价值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在于一种感觉,由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营造和表达出来。意境是动画艺术的生命线,是动画各种元素实现情景交融的体现,动画制作者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对于意境的把握主要在于作者对动画的灵感,换句话说就是创作感觉。制作者通过虚拟性的动态影像以及虚构的虚实场景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将观众不自觉地带入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在动画意境中感受独特的光影现象,在这种与原有视觉景象和心理所形成的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中,增强了动画受众的好奇心与欣赏欲望,并使其审美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迅速地融入动画影片的艺术氛围之中,构成审美意境。

篇4

关键词:园林艺术;人工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意境美;生态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园林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生态,供人游憩、休闲、观赏、审美等功能。因此,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一样,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中西园林艺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大致相同的园林类型。但由于社会历史、生活环境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不同,中西园林艺术在造园思想、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近年来,对中西园林艺术的比较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对中西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本质特征如何加以准确概括和深入认识,仍然有待探讨。同时,在当代生态美学建设中,如何从中国园林艺术和美学思想中汲取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是一个有待进一研究的问题。

关于中西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于西方园林艺术较重视人工美,而中国园林艺术则较重视自然美,但也有学者认为“西方园林更重自然,而中国园林更重人为”①。产生这种不同看法,可能是研究者观察角度不一样。但我认为,如果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说西方园林更强调人工美,中国园林更崇尚自然美,还是较为恰切的。因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独特风貌。如果从造园指导思想、园林布局和构图以及造园要素的利用和处理等综合来看,那么,西方园林的典型形态整体上呈现为人为状态的建筑风景园林,而中国园林的典型状态整体上则呈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山水园林。

首先,从造园指导思想上看,西方园林强调的是自然的人工化,使自然服从人为的规则、秩序和安排,看重的是由人工雕琢的美。17世纪上半叶,由法国园林艺术家布阿依索所写的《论造园艺术》是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它强调:“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②所谓“条理化”就是人工化。之后,法国古典主义著名园林艺术家勒诺特尔更明确指出,在造园中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③。其将人工美凌驾于自然美之上的倾向十分明显。

反观中国园林,在造园指导思想上强调的是顺应和利用自然之性,使人工服从自然的天然形态和存在规律,崇尚的是天然之趣和自然之美。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产生的自然山水园林,就是在追求“野致”、“有若自然”的造园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计成所著《园冶》总结造园指导思想,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著名主张,强调人工须与自然相协调,以创造天然形态的自然之美为目标。他说:“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④这显然是将天然之趣放在人事之工之上,与勒诺特尔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篇5

一、对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

1.艺术歌曲的领域及地位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把一些艺术歌曲及一般的歌曲相联系,把一般歌曲错误的理解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音乐宝物之一。因为它具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魅力,再夺世界各国音乐家和大院校的崇高敬佩和大力支持。艺术歌还应该得到外来佼佼者的赞扬和它本身有着无懈可击的迷人光彩。后来,培养出了许多歌唱艺术家,文学教育家把艺术成品推向时代的尖端,已存在的价值和魅力影响着越来越多热爱艺术的人们可以延伸艺术的道路,挖掘艺术的财富。

2.艺术歌曲是诗歌韵律和音乐帝国的联络

艺术歌曲在声乐界视为音乐圣典,它是很多著名音乐艺术家的汗水和结晶。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涵养造就了艺术歌曲今日的成就,艺术向往着自由,摆脱了残酷的面容,在仅有的空间发挥创作灵感,谱写歌曲的广大流传。在过去变革时期,许多才华出众的大艺术家,浪漫主义诗人,思想家,哲学家,都脱颖而出,他们常以对联结合的形式去扩思一些自己空间的思维想法,对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存在的价值、观点。并以细腻的思想感情去抒发它们在艺术领域界中的整体水平和审美价值。他们把古典乐派、欧美乐派、中西方音乐与民间音乐艺术的美联系在一起。为未来的音乐艺术歌曲开辟了辉煌的道路。真实的艺术情感表露于内在美,外在美相结合,借景而抒发对艺术的内在情感。为此,我们应该着重于加强扩大文化素养和科学内涵的知识,丰富自身存在着的文化素养,充实自己的精神涵养,提高对艺术界的欣赏水平和观察力。

3.艺术歌曲的风格式样

艺术歌曲无时不在表现着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真实情感,艺术歌曲逐渐成为人们在处理情感时的一种选择去向。比如细嗓子,朦胧的思绪情感,艺术表达者不追求夸大其辞的声音。而应该用纯实,并气息控制发出的正确声音来演唱。艺术歌曲本身具有并可比拟的高雅、纯洁的美感和崇高的艺术价值来源于深厚的文化涵养。热爱艺术的人们,不仅要正确地把握艺术的情感再现,更重要的是内心境界的文化修养之宜。如果做到以上这些要素,声乐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认可,从而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同时扩大了声乐在国界中的不同凡响及重要性。

二、艺术歌曲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应用和经验

1.艺术歌曲被艺术者的修养,范围

在生活中,音乐和语言息息相关,有时候音乐更能直白的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生命就像音符的跳动,每一个音符都注视着生命给予的气息,产生了思维性对艺术的认识和见解。所以,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把艺术者自己的心灵渗透到灵魂深处,追溯着音乐的真实情感,散发的音乐的情怀,艺术的意境。一首篇幅较短的艺术作品,曲调简单,减少了复杂性,从而在人们内心无疑不是一首简单的曲目,以至于降低了对艺术歌曲的重视度,当我真正挖掘艺术曲目的广度和内涵时才会发现它原来是一首别有韵味的创作。有些曲目赞美抒发爱情表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有的细腻委婉;有的刚硬淳朴,朴实,在一念之间变化,旋律把握自由,音乐对诗歌韵律是千变万化,绚烂多彩的。在一些大型音乐会中常出现假唱现象,表示无伴奏,纯人声演唱,表现出人物在表达艺术作品时的不同情感,音色,力度以及相对应的风格。对待艺术作品,我们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得到在艺术境界的丰富内涵。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艺术作品中把握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在乐器伴奏中常以三连音式出现,略显出艺术作者的空旷和神秘感,然后表现出主题旋律的韵味,要做到稳,歌唱的准确性以及音色的柔和度。

二是气息的控制。艺术者表达情感时是离不开气息的,由强到弱,又由弱到强,气息的运作是情绪带动的基础。在换气时,气息要做到平稳,不慌张,深沉叹气,换气时要与歌曲的情感紧密相连,这样在换气时才能与艺术作品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是在歌唱时对声音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并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风格,表达的情感与歌曲的本身情感对号入座。比如歌曲暗带悠扬,必采用悠远朦胧的声音加以表现,音色不需要太洪亮,也不需多么低沉死板,在悠远的意境中运用有穿透力的声音是再适合不过了。

2.了解艺术歌曲中的风格

音乐的领域对艺术歌曲的教学意义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力,每一位学者和教师都应具备很高的素养。教育我们靠丰富的经验处理艺术作品,并将之运用到艺术作品中,处理好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和掌握艺术的内涵,丰富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性,审美性,色彩性和民族特色性。

3.人格在艺术歌曲中的发展

著名诗人歌德曾说:“没有伟大的人格就写不出伟大的风格”这句话丰富的概括了艺术领域中的学习和教导。艺术歌曲是用歌唱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抒发的爱来深刻体现出乐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