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贸市场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贸市场 发展趋势 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103-02
城市农贸市场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建设的、具有固定经营场所或设施的,经营农副产品(蔬菜、水产品、粮油、肉禽蛋、果品)、生鲜的比重不低于90%的集中公开交易场所,农贸市场为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该文从规划设计角度入手,探讨城市农贸市场在整体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城市农贸市场发展的趋势,提出未来与城市发展目标及空间支撑条件相适应的城市农贸市场发展模式及策略,对城市农贸市场的布局提供了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建设处于自发状态
目前许多城市由于缺乏针对农贸市场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规划指导,农贸市场发展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状态。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宏观控制方面的力度不够,加上许多历史原因,造成相关单位产生利益上的矛盾,难以协调,以致部分农贸市场之间发生不合理竞争,浪费资源。这表现在市场布局过近、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
1.2 设施简陋,经营环境差
许多农贸市场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风貌,主要表现在垃圾固体废弃物、污水和噪声污染三方面。有独立经营场所的农贸市场的环境问题相对较小,但是马路市场和早市则由于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集中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专用的污水管道以及水电等设施,造成商贩随意倾倒垃圾和处理污染物,这不仅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增加了环卫工作的负担,而且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1.3 占道经营,影响交通
缺乏固定的经营场所,许多农贸市场往往占据道路两侧经营,这就对城市交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马路市场和早市,一般沿路边摆设摊位,沿城市次干路、支路两侧,而且一般分布在集中居住区内,再加上部分个体商户自身素质的原因,不服从管理,占据路面经营,且购买者随意停车,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使得道路不堪重负,经常会出现一整条道路堵塞的现象。
2 发展趋势
城市农贸市场属于城市社区商业的范畴,从目前来看,社区商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最快的商业模式。因此农贸市场首先要符合社区商业发展的特征和需要,服从向社区商业转型的要求。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建设原则。
从国际上农贸市场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可以发现,农贸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贸市场在经营环境、配套设施、农副产品加工程度等方面在不断地进步,如此以来,未来城市农贸市场的发展特征与生鲜超市的模式也越来越接近。从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农贸市场自身发展的需求来看,都要求未来农贸市场的发展实现转型和升级,其最终的发展模式将会成为集采购、配货、定价于一体的连锁超市的形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重要变革。
现阶段我们国内城市农贸市场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遇到过,而他们所采取的对策措施也基本上都是将农贸市场改造成超市营。因此,通过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我们国内城市农贸市场的发展方向也必将会是实现超市化经营。
3 规划布局
3.1 布局原则
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城市的管理政策和相关规划为依据。合理确定城市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规模容量,尽可能方便广大居民消费。一般情况下,城市农贸市场应距相对集中的居住区的最远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 000 m,要符合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市政管理等相关规定,与城市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社区商业建设相结合。
3.2 布局标准
3.2.1 建筑形式
城市农贸市场按照建设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1)独立型农贸市场,是指有独立的建设用地,经营场所设置在室内的农贸市场。
(2)合建型农贸市场,是指与其他功能类型的建筑(不包括住宅建筑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结合而建的室内农贸市场。
(3)大棚式农贸市场,是指具有独立的建设用地,但其建筑形式以棚顶覆盖,四周无围护设施的简易农贸市场。
市区、镇(街道)的农贸市场新建、改造应采用独立式室内农贸市场或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的建筑形式。
3.2.2 建设标准
城市市区的农贸市场宜按照500~1 000 m左右的服务半径设置1个,服务人口一般为2万人,建筑营业面积不少于2 000 m2。建筑营业面积按150~200 m2/千人设置,每个市场建筑营业面积不少于1 500 m2。物业管理用房应不少于建筑面积的5%。
3.2.3 停车标准
城市市区的农贸市场,应设置不少于建筑面积40%的停车场。农贸市场应按照每200 m2建筑面积配备1个机动车停车位、1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的标准配置停车场。
农贸市场机动车停车形式可采用路边(支路)临时停车、地面集中停车、地下车库、立体车库等方式,非机动车的停放方式宜采用地面停车。
3.3 布局方式
农贸市场的布局模式要根据其现状区位、建筑风貌特点、配套设施情况、经营状况,与相关指标相比较来确定。在农贸市场的规模、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配建车位数等规划指标的确定上,要根据农贸市场所服务的周边居民的公众意愿,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合理制定。
城市农贸市场建设一般根据区位、现状建设质量和建筑风貌的不同宜采用新建、改造、淘汰3种模式。
新建市场,即在规划确定的选址用地上进行建设,以独立建设为主,可采用超市化的经营方式。在城市新区内建设农贸市场一般多为新建。在市区内原则上不应再新建小型的农贸市场,但可结合超市、便利店设置。在城市新区内高档居住区及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内新建农贸市场应采用净菜超市形式为主。
改造、扩建市场,建成年代较近且建筑质量较好,与规划选址的目标和原则一致,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配置和改善外部环境,改造措施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对有固定经营场所但形象不佳的农贸市场采用改造提升、设施修缮和维护等改造模式;(2)远期内对规模小、没有发展空间的农贸市场予以迁建,而尚有扩展空间的农贸市场加以扩建以满足需求;(3)迁建的农贸市场的选址不宜离现址太远,以利于市场的整体搬迁、方便周边居民使用。
淘汰市场,即市场规模偏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建筑质量差,严重影响城市交通、阻塞交通、干扰居民生活的路边市场和摊位要严格予以取缔。
4 结语
城市农贸市场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合理确定农贸市场的数量、规模和建设标准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政策研究,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政府性支持文件和管理法则,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市场的提质、改造顺利开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市场体系建设中,鼓励具有现代化运作理念的企业进入生鲜农产品交易市场,且各部门加大舆论宣传,营造生鲜农产品消费理念及方式朝着高质、环保、健康、文化方向转变,从而保障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向睿.成都市农贸市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在2014年,我认为电商领域有三个大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整个电商行业往移动迁移的速度在加剧。现在电商由PC往移动迁移的状况,有点类似于10年前很多人购物从线下转向线上的情形。更相似的是,购物的群体都是年轻群体。今天移动端的人群,吸引的大部分是“90后”“95后”,以18~25岁的年轻族群为主。就像在当年,随便一个人注册个账号就可以在淘宝购物;现在有台手机,同样就可以购物了。年轻群体通常都是新的商务模型、业态的体验者。
除了顾客更加年轻化,移动端爆发和PC端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商品品类。早期PC端的爆发,销售门类主要是图书、3C这些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商品;而移动端更多体现在生活服务类商品。移动端作为新的购物工具,先天具有LBS等优势。我们看电商往移动端的迁移,与早期PC端大发展相比,共同的特点是用户群比较年轻;不一样的是,商品不仅仅局限于标准品,更多是满足生活日常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第二个趋势是B2C。中国的电商正在从C2C转向B2C。C2C其实在走下坡路,这一点我5年前在阿里巴巴内部就提到了,他们当时一直不认可。C2C本身是一个集市业态,也就是农贸市场。而农贸市场的优点是门槛很低,只要你有5斤白菜或2斤苹果,交个5块钱管理费,弄杆秤就可以卖了。但最大的缺点是商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给顾客提供一个良好、持续的购物体验。今天运气好,顾客可能买到很好的菜;明天运气不好,顾客可能会遭遇缺斤短两。在零售上讲,这是初级的业态,这种初级业态一定会让位给更高级的业态。就像线下的农贸市场让位给超市、百货商店。
淘宝商城没有创立的时候,C2C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B2C仅有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这几家。通过这几年发展,B2C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在我参与创办淘宝商城的时候,C2C占比95%,到了2012年已经是75%。2013年的数字还没出来,我估计C2C是67%左右在未来5年内,可能会达到B2C与C2C各占50%的格局,C2C会慢慢走向饱和甚至停滞。
第三个趋势是经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关注到经营。我有一个口头禅:做零售,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个拉二胡的生意。如果只拉一根弦,是拉不好曲子的。所谓两根弦,一根是市场份额、增长率,一根是利润率、费用率。这么多年来,很多电商企业都是在拉二胡的单弦,今年规模增长多少、明年规模要有多大。这里面客观的原因有很多,早期大家都会争市场份额,很多VC也在后面扬鞭追打。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大家都没有追求可持续健康的增长。现在一些大的电商企业都走到了D轮、E轮,这时候再融资已经比较难了,再想获得超过100%的增长已接近尾声,这时候不得不优化经营,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下文章。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网正式兼并阿里妈妈。这次整合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可能是一小步,但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来说可能是一大步。因为它意味着期盼已久的“内容+商务”模式在一对一领域的实现。
商业互联网发展十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谜:商人们为什么不发展“内容+商务”模式呢?因为按照我的理论推理,互联网有内容渠道和商务渠道双重属性,二者完全可以整合在一起。用我9年前一本书里的说法:“网络门户不单单是要向大众进行单向的传输,而是要使媒体成为现实的交互场所,进行电子商务,进行游戏,进行邮件收发等等。而在工业社会,我们不大可能把报社编辑部同时兼作农贸市场或邮局,让编辑一边编稿,一边卖菜。”2005年我曾预言:“中国可能创造出一种美国人还没有的新商业模式:2.0版的‘内容+商务’模式”。
我当时可能说早了,直到淘宝网正式兼并阿里妈妈,2.0版的“内容+商务”模式才真正出现。阿里妈妈+淘宝,就等于2.0版的广告+营销。其中,广告是过去媒体内容的专属领地,营销是过去卖场渠道的专属领地,现在二者合二为一了。互联网的媒体功能与渠道功能第一次整合在一对一领域。
广告必须向卖场发展
以前,做广告的大都是企业,而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人商家,他们虽然有强烈的营销需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很多时候或者存在费用的问题,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推广自己。阿里妈妈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以往的网络广告脱离了99%中国企业的实际,不是因为这99%的企业不需要广告,只需要营销,而是因为象《商业周刊》作者这样的人们把广告只理解为是媒体广告,而不是营销广告,不具有一对一实际行销功能。中国广告要纠正片面创意,大吹特吹,把企业拖垮之风,而帮助企业务实营销。
中国的广告市场已经出现变化,虽然没有像美国那么明显,目前互联网广告稳步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网络广告行业最早的是门户广告,相当于雅虎、新浪这样的广告形式。随后第二代进入到了Google和百度形式,这种点击类型的广告,最后发展到第三代的一对一营销广告。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存在滞后现象,就是广告业的变革非常剧烈,但是承接广告的平台发展很滞后,这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所以需要出现非常活跃的创新。
卖场应该向广告延伸
2007年,淘宝网的网商实现了433.1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了沃尔玛中国+家乐福中国的销售总额。网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一个特别有待开发的领域,就是类似广告的信息营销。以往我们理解广告都是在媒体上打,而没有考虑互联网的卖场本身也是媒体。
中小企业需要的,是“销售额驱动”的一对一广告,而非大众品牌广告。传统广告是面向1%企业的广告,营销广告是面向99%以上企业的广告。营销驱动广告把互联网理解为市场,重点是卖东西,要求对有效用户进行遴选,最好达到一对一的准确程度。而传统广告把互联网仅仅理解为媒体,重点是卖内容,缺点是浪费了一半广告费,但不知是哪一半。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的,恰恰是打不起品牌广告的“中国制造”一族,他们漫山遍野开放于浙江、江苏、广东等国际著名的产业集群地带和高科技园区。谁抓住了他们,才抓住了中国广告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淘宝来说,店主以前通过淘宝这个平台卖东西,整合阿里妈妈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广告营销选择。二者融合在一起,就成为全方位的服务。
整合后,阿里妈妈目前覆盖的30亿巨大优质流量将给淘宝网目前数百万卖家带来巨大商机,解决淘宝店主们的推广瓶颈,提供更有效的营销服务,同时给淘宝网带去更加丰富的用户群。
大润发(RT-MART)无疑正成为一个经典。这家成立于1996年、在13年前进入中国大陆的零售企业,以其独特的低价模式开创了一个新的超市时代。2009第一季度,大润发凭借单店平均销售额与销售总额双双超过家乐福、沃尔玛,坐上了大陆外资零售企业的头把交椅,成为大陆市场的第二大连锁零售企业。
与大润发相似的则是来自福建的永辉。这家以农改超起家的超市企业,将超市里原本作为陪衬的生鲜产品打造成门店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营利润。最近几年,当一批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管理者全面参与永辉的经营事务后,他们突然发现,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商业模式的塑造上,在永辉身上俨然找到了大润发当年的影子。2010年,永辉超市实现销售额140亿元。虽然在销售额上还无法与500亿元的大润发相比,但假以时日,谁敢保证有着类似经营理念的两者不会齐头并进,一决高低!
模式
革“量贩店”的命VS革“菜市场”的命
大润发本是一家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型连锁量贩店,成立于1996年,由润泰纺织集团总裁尹衍梁所创设,原名叫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润泰集团原来是一家纺织企业,但到了1990年代,台湾纺织业日落西山。此时,润泰集团开始寻求转型扩大投资事业,例如转向投资保险、金融事业(如安泰人寿、永丰银行等)及流通事业(如大润发)。
1997年,大润发第一家门市平镇店于桃园县平镇开业,该店就建在润泰纺织平镇厂的旧厂房。
随后上海、济南大润发也陆续建立,大润发计划在中国大陆的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设立量贩店。
然而,这家经营纺织的“门外汉”怎么就敢在商超林立的上海开店呢?更何况当时的家乐福在北京、上海、重庆等8个城市已经开了14家店。
这一点主要取决于大润发的学习能力。
大润发最初是模仿万客隆的仓储模式经营,但在大陆开第三家门店的时候,时任大润发中国区负责人黄明端在走访了各国量贩店后发现万客隆门可罗雀,隔壁的家乐福却是门庭若市。
于是大润发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改变销售业态,转换经营模式。
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大润发不仅甩开了选址门店类型的约束,更是降低了开店成本,通过丰富的产品品种、生动的店内陈列、立体化的营销手段、细致的卖场服务将一个全新的卖场展现给终端顾客,再也不像“高高在上”的仓储货架让人举目,令人生畏了。
改变模式后的1999年,大润发创下240亿元的营收成绩,硬生生将万客隆挤下前三名的宝座。从十几年前的门外汉一举成为了业内的专业人士。大润发董事长兼执行长黄明端在2010年的中国连锁经营会议上谈到了大润发的经营之道,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沃尔玛、家乐福等这类世界级的对手,黄说:“沃尔玛的优势在规模大,但这也是缺点,要因地制宜改制度或者回应消费者需求,就像恐龙翻身一样慢。美国沃尔玛的采购中心设在大陆,相较其在美国的对手,沃尔玛在采购、物流、资讯系统上优势较能发挥。但在中国市场包括我们在内的竞争对手,在大陆现采现销,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效率不太会输。相反,可能还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有人说大润发越来越像中国的沃尔玛了,但是大润发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效率已经完全超过了沃尔玛。
与大润发相比,诞生于福建的永辉超市则完全是草根创业。1971年出生的张轩松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啤酒,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20来岁的张轩松成为福州第一家啤酒特约经销商。在啤酒方面通过“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方式,他挣到了人生创业的资本。
1995年12月,张轩松开始把目光瞄准零售业,他开了一家面积仅有100平方米的超市。当时超市业态在福州刚刚兴起,张轩松分析了市场形势,他判断超市业比传统的食杂店不仅理念先进得多,而且经营的品种也多得多,肯定将成为一种流行业态。
在这个过程中,张轩松坚持以平价销售赢得市场的经营策略。“那时候,一条毛巾别人卖3块钱,我们只卖2.3~2.5元,对于顾客来说,这种实惠是看得见的,生意当然好得很。”“天天平价”的经营理念从这里开始成了张轩松的样板口号。
从1999年开始,台湾连锁零售业巨头好又多及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沃尔玛相继入榕,大型超市在福州一下遍地开花,不到一年时间,福州大卖场就突破了10家。对于刚诞生不久的永辉超市而言,夹杂在各巨头中间,无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
如何在“洋超市”大举进入的情况下生存?这个关乎生存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忧患意识一直很强的张轩松。
在深入研究福州各大卖场的经营模式后,张轩松发现:生鲜环节薄弱是这些大卖场共同存在的特点。于是,他决定将生鲜经营作为永辉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做生鲜需要本土化专业人才的优势,做大做强生鲜这块市场“蛋糕”。
2000年7月,福州第一家专业化生鲜超市――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业了。这种“农改超”的模式结合了超市和农贸市场的优势,将传统农贸市场直接“装进”超市,变摊主经营为超市统一经营,在保持顾客原先购买方式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农贸市场潮湿、脏乱等现象,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做到生鲜食品比原农贸市场质量更好更安全,而价格却更实惠。
永辉超市很快大获成功,2001年12月,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李岚清亲自考察永辉,将“农改超”赞许为“永辉模式”,开始在业内推广。
天天低价、主打生鲜、社区经营开始成为永辉超市的基因,并在日后的扩张中,成为永辉超市攻无不克的成功法宝。
采购
用“工业思想”设计商业VS用“商业思想”经营农业
创办大润发时,润泰纺织集团内部没有人懂什么是零售业,他们大都是工业从业人员。但这一点并没有阻碍他们成为中国大陆零售企业的翘楚。
连锁经营模式的产生起源于工业化发达的欧美,这证明其实工业化的管理有其先进的一面。工业较商业而言,更精细,更标准。大润发的成功在于将工业的精细化、标准化的理念复制到商业,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价”是大卖场的核心价值,为了让东西“便宜、便宜、再便宜”,大润发独创了一套“KISS”战略,即“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为供应庞大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大润发大胆采取“包养”策略,大米、猪肉、水果等,能包的尽量从供应端厂商那里包下来。
为了供应水蜜桃,大润发就包下无锡的整座水果山,并每年与果园签订保证收购、保证收购价格等合约书,以取得最好的价格、最优的货源;苹果则是把山东烟台的果园包下来;至于有名的砀山梨,则是包下安徽整座山;猪肉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更大,仅华东地区每天就至少消费400吨,合5000头猪,大润发干脆把扬州一整座屠宰场都买下来。
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说,这种源头采购策略,最大目的就是缩小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价差,要“低进低出”、绝非“低进高出”。那么,大润发是怎么做到从源头抓起的呢?例如,一般的零售企业,采购休闲食品类的蜜饯瓜子炒货往往就是一个人,所以采购中关注的只能是品牌、进价、供应商的实力等表层的东西;而大润发仅仅采购瓜子就会是一个团队,他们可以知道全国各地瓜子的特点、生产成本、竞争的优势与劣势所在,所以,他们往往能够选择到那些虽然只是二三线品牌,但是内在的品质和竞争力已经不输给一线品牌的那些瓜子,然后把它推向市场,创造一个个销售的奇迹。
大润发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打造了一条与供应商利益休戚相关的供应链。当其他超市企业拼命压低供应商价格、甚至敲诈供应商的时候,大润发则反其道而行之,不压榨供应商反而和供应商共同发展建设供应链。
究其原因,在于大润发在中国大陆也是从小到大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企业的发展困难,诸如资金紧张、供应链不完善、竞争中缺乏合作伙伴等感同身受。因此大润发从来不会以行业大鳄的姿态面对供应商,而是与供应商保持了一种和谐、平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为了吸引供应商,大润发会在特别的时间点――如春节前,选择节前结款,而同业者一般都是节后给款。在大润发体系内,零售领域的价格对于渠道商而言也是公开透明的。
大润发知道,相比家乐福、沃尔玛等,自己的单品数量要少很多,供应商数量也相对较少。即使和沃尔玛同样的单店销售额,分摊到每个供应商身上的销售额会更多。因此,及时结算有利于改善和供应商的关系。看似大润发付出了许多,但与供应商改善关系后,供应商也自然懂得投桃报李,大润发其实得到更多。
作为主营农产品、生鲜销售的商业企业,永辉超市在经营中采取了一种直采的策略,这也由此成为其最大的优势。
永辉有超过300人的采购团队常年驻扎在全国20余个农村基地,他们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跟农民订货时能非常准确地给出单价。这些采购员一直上溯到采购源头的农田、果园、养殖场和渔船上。如果发现哪家果园果子不错,他们会把整个果园包下来,然后亲自监督采摘,对水果进行等级分捡。采购海鲜商品时,永辉会直接把采购船开出海向捕鱼者直接采购。
比如在香蕉这一个单品的经营上,就充分体现了永辉的经营优势:在源头以较低价格采摘未成熟的香蕉,通过调节香蕉的外部储藏温度,利用大型冷库进行人工温度控制,通过简单的制作工艺使香蕉由生变熟,再统一配送到各门店进行销售,在价格和品质上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其利润空间较为可观。从操作流程来看,可能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其固定资产上的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但是从长远的销售目标来看,它的价值不可估量,一个单品几乎可以垄断整个市场。
通过源头直采,借助品种、品质和价格的优势,减少中间环节、人为控损,不仅使门店在竞争中能占据主动,而且可以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
在直采的同时,永辉又开始打造一条自身完整的后台供应链。永辉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其生产的自有品牌的蔬菜通过各卖场的风冷柜进行销售;在当地的水果批发市场设立两个摊位,30人的采购队伍除了定点采购全国水果外,还对其他商家进行批发销售;在永辉,还有大型专业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厂、熟食生产加工、活鱼配送基地、冷冻品中转配送中心、水果储存配送中心、蔬菜种植基地、香蕉培育中心等。正是这样完善的后台保证了门店充足的货源和差异化经营,也使得永辉生鲜模式大放异彩。
这个过程,则是通过一套永辉的三级管理体系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统筹管理:
一是根据全国的基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对门店商品进行配置;二是省级、区域性的配置,由地区和海鲜产品的批发商组成;三是当地资源,以当地的农贸市场和农场基地作为补充。
比如在北京,所有生鲜都是直营,采取基地配送,一些易于储藏的商品从总部基地配送,而海鲜产品则由原有的合作伙伴供货。永辉在北京有两个采购基地,位于大兴和南沙窝。多种采购路径的优化配置,保证了不论是大兴的西瓜、平谷的桃还是山东的苹果和梨,抑或是福建的海鲜,都能及时进入永辉的门店。
在低价采购成本体系中,物流也是重中之重。在福建,永辉的物流车队几乎一天到晚行驶在路上,通常货物被直接运到福州近郊的配送中心,再配送到各个门店。由于店铺比较密集,100余部车都有固定路线,节省下不少成本。永辉还用频繁配送保证产品质量,海南的荔枝通常凌晨运货,被称为“水菜”的叶菜是在晚上或凌晨运输。
门店管理
维护低价形象VS注重细节创新
对于超市而言,有了好的采购条件只能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企业能否取得利润的关键还在于运营环节。
大润发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种交流机制,确保门店与商品部之间不像一般零售企业那样始终处于对立的状态,而是能够时时合作、顺利沟通。比如大润发规定门店管理干部选拔的人事权在商品部等职能部门,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的权限又在门店,这样就可以确保门店所用干部的专业素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门店内各部门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能够统一服从店长的现场指挥。这样的制度安排就为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平等交流创造了较为融洽的条件,避免了一般企业内商品部与门店之间冤家对头般的管理困境。
“低价”是大润发一贯所倡导的口号,这一口号背后隐藏着大润发一些精明的商业技巧。
其一,大润发善于选择中低档百货或非食品类商品及供应商。这些商品可比性不强,消费者很难比较,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家乐福等的正面竞争。这一点是大润发能够得以长期保持低价形象的秘密武器之一。
关键词:乡镇商业 现状 发展潜力 连锁超市 矛盾
乡镇商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但当前乡镇商业的发展状态还不够理想与乐观,其经济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商业现状与发展潜力之间的巨大矛盾。为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本文展开如下分析:
1、乡镇商业现状分析
现阶段,乡镇商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经营落后且竞争力低下。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乡镇商业在形式上比较落后且布局不科学:我国经济发展体制特殊性决定了乡镇商业发展的特殊性,为了满足地区性基本消费需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批发与零售结合,零售与服务结合的特殊商业模式,主要形态包括批发部、杂货铺、专卖店、以及农贸市场等。同时,从布局上来说,乡镇商业的网点布局相当分散且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小规模的网点,多处于任意开设的状态下,相互之间交叉分布,布局混乱。
1.2、乡镇商业店铺大多规模较小,经营手段落后: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除农贸市场以及商场以外,绝大部分的乡镇商业店铺规模较小,经营面积不足30平米,且经营产品类型也比较单一,虽售价较低,但品质无法保障。
2、乡镇商业发展潜力
结合具体的研究资料认为,乡镇商业的发展潜力可以概括为:商业盈利空间大,购买力强。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乡镇商业具有较大的商业盈利空间:结合有关研究人员所取得的调查研究数据来看,当前4/5比例以上的经营业主都保持在盈利状态下,且超市的盈利多在8~10万/年,即便是小卖部这一类经营业主,也有1~2万/年的盈利水平。
2.2、乡镇商业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从消费者收入的角度上来说,乡镇市场所面向消费者的家庭年收入比较理想,同时一般家庭用于生活日常花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同样比较理想。
3、乡镇商业现状与发展潜力矛盾的解决
3.1、发展连锁超市激活乡镇经济实现增收增效
结合相关的调查研究资料来看,对于乡镇政府而言,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依托于乡镇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大量的农副产品,特别是农村规模养殖以及规模化种植的发展速度都是相当惊人的。然而,这些利用价值相当高的农副产品以及自然资源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于乡镇市场,没有发挥提高乡镇商业收益水平的效果。分析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乡镇政府在引导商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仅从产品角度入手对生产行为进行组织,与市场需求脱节;其次,乡镇政府没有认识到商品流通环节在促进乡镇商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仅关注产品的生产,没有结合乡镇地区的实际情况,搭建一个适宜的流通平台。由于缺乏商业流通平台,导致这些产品以及自然资源无法转换为资金。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解决乡镇商业当前发展阻滞与潜力并存的这一矛盾,需要认识到:乡镇地区所依托的各种农产品、副产品、以及自然资源都是连锁超市经营的主要商品,这也意味着乡镇商业可以尝试直接与周边的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连锁超市对于粮油、蔬菜、水产品、肉类、禽蛋类、果蔬类等产品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乡镇商业市场加以满足。在构建连锁超市商品采购基地的基础之上,可以结合乡镇地区不同的优势资源,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产品,然后利用合作连锁超市的销售网络,将产品辐射至其他的区域性市场。在这一过程当中,连锁超市成为了乡镇市场相互之间产品连接的关系纽带,产品生产乃至加工能够与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双方互惠互利:即对于连锁超市方而言,由于直接联系产品产地,故而能够降低各类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率;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在农副产品收购有所保障的情况下,地区性商业市场能够被激活,乡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有相当显著的提升趋势。
3.2、发展连锁超市满足消费需求确保消费利益
有关研究中指出:对于连锁超市而言,物美且价廉是其在市场中立足并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对于乡镇市场上所谓的“连锁超市”而言,其并不具有这一优势,即便是新进入的连锁超市,由于缺乏品牌效益以及企业信誉,导致其所销售商品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无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连锁超市在乡镇商业市场上展位脚跟,则其物美价廉方面的优势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效应:其一,由于连锁超市具有形象的保障,故而即便在所销售商品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商品假冒伪劣的问题;其二,通过连锁超市的销售体系,能够显著提高商品的适应性,从连锁超市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是相当关键的。故而认为,通过发展连锁超市的方式,还能够是乡镇商业市场中消费者对于商品物美价廉的追求得到满足,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连锁超市决不能够基于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而销售低质或劣质的产品,且经营的时候也需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结合乡镇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倾向,以及生活需求,引进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使他们虽在乡镇消费,但同样能够得到高品质的享受。
4、结束语
本文围绕乡镇商业的发展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认为乡镇商业的发展现状在于经营落后且竞争力低下,但其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即商业盈利空间大,购买力强。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这一潜力,促进乡镇商业的全面发展,就需要通过发展连锁超市的方式激活乡镇经济实现增收增效,同时达到满足消费需求确保消费利益的目的。以上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周艳红.浅谈我国乡镇商业地产[J].商场现代化,2011,(23):66-66.
要想摆脱困境,摆脱恶性竞争的旋涡,就必须顺应供求关系逆转的趋势,进一步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消费领域。在那里,与消费者或用户结成一体化关系,谋求“市场扎根”或“扎根于市场”。打通企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交换―消费”。
对B2B的企业来说,就是走进用户的价值链;对B2C的企业来说,就是走进消费过程,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具言之,本着为用户或消费者做贡献的意愿,构建企业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社区交往关系。在此基础上,调动企业的资源、人才、关系、知识和条件,为用户或消费者做贡献,由此形成商务关系。在这里,不妨把这种商务活动方式,称之为“社区商务方式”。意思是,在社区交往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消费者或用户”的供求一体化关系。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有了社区商务方式,即在自然村落或部落的基础上,或在共同的社区生活基础上,形成了分工之后的供求一体化关系,有效地维持了每一个生产者的再生产循环。现在我们重提社区商务方式,只是希望人们遵循自然法则,让历史回归本来应有的状态。按照古人的说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生产企业来说,转向社区商务方式的全部难点,在于如何摆脱大量生产方式的制约。丰田公司的经验表明,可以依靠精益生产方式及其自我控制存货偏差的能力,逐渐把内部价值链转向市场需求,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消费过程。
诸多企业受制于大量生产方式,只能在供应链上,与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结成利益同盟;无法把商务活动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需求链,与消费者结成价值同盟,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做贡献,从而转向社区商务方式。厂商之间对立统一的基础,是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资金利润率;产需之间对立统一的基础,是“有效地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更高的追求”。
回归社区商务方式,这是自然之必然,迟早是要发生的。不是厂家就是商家,总有一个环节会触发自然法则的契机。最有可能的环节,就是那些不受生产活动方式直接制约的商家。他们会利用生产企业纷纷困在深度分销方式上的机会,反向笼络消费者,把消费者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提高自身在价值链上的商业谈判地位。事实也是这样,在中国,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商家,诸如国美、苏宁、大中、永乐、三联,借助于生产企业相互绞杀、供求关系大幅度逆转的机会,迅速从生产者的推销员,转向消费者的采购员,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群落,反向倒逼生产企业及其利润空间,一举成名而威震四方。
也许是商业竞争压力不大,也许是股市房市的机会诱人,这些新型商家并没有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商务方式,没有构建“商家―消费者”之间的一体化关系体系,没有下决心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追求做贡献。这些新型商家很容易受到别的商家及其商业模式的冲击,这就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平台在不冲撞任何业态的前提下,依靠互联网,构建了供求直接交易的平台,并使诸多产品的分销和零售过程,变成了IT支持下的物流体系,大幅降低了分销与零售成本,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售价等等,有效地吸引了消费群,使那些刚刚崛起的新型商家,断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念头。
电子商务公司(也称互联网公司)要想持久,获取价值链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必须走向社区商务方式,构建与消费者的一体化关系。只是在更低的价格上做文章是不行的,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产品的性价比,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电子商务只是一种交易平台,很像农贸市场,可以说是一种电子化的农贸市场。无论电子商务平台的规模有多大,以及交易的效率有多高,其农贸市场的性质不会改变。作为一种电子化的农贸市场,它的性质是由主办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
如果主办单位是一个企业,那么必有独特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立场,要么站在供应者一边,要么站在需求者一边。无论站在哪一边,都必须努力构建与消费者的一体化关系。
如果主办单位不是一个企业,那就必须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或者扮演政府的角色,依靠财政收入维持运作,充当电子化农贸市场的管理者。制定规则以及设置维持规则的管理机构,约束和激励供求双方“诚实守信,平等互利”,让“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否则,社会的公信力难以确立,主办单位难免会插手供求关系,诸如控制交易平台及其准入资格,控制交易的过程及其数据等等。
小米公司是悟道者,尽管自称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却懂得构建“企业―消费者”的社区关系,继而在社区交往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独特的商务。具体的做法就是调动自己的资源、手段、关系和条件,为社区的消费者及其生活方式做贡献,由此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商务机会。所谓“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经过互联网公司的努力开拓和持续推广,现如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企业完全有理由依靠互联网,去构建消费者或直接用户的社区,并通过为社区做贡献,来发现与发展自己的商务。互联网也给了企业一个机会,无论是B2B企业,还是B2C企业,都可以依靠低成本的沟通方式,以及大数据的手段,缓解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用之间的矛盾,调和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消费之间的冲突。
在社区商务方式下,市场职能需要改变。如同深度分销方式下的销售职能一样,着眼于构建供求关系,而不是刺激或影响消费者或用户。市场部门要在营销中心的领导与指挥下,本着为消费者或直接用户做贡献的意愿,努力构建“企业―消费者或用户”之间的社区交往关系。通过社区频繁而持续的交往,以及实际为社区所做的贡献,确立企业的信誉以及形象,继而努力从消费过程及其生产或生活方式中发现商务机会,并加以策划与引导,使之转化为现实,由此转化为销售职能的活动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商务方式能够通过市场职能的强化,构建企业与消费者或用户的社区关系,并通过社区的交往,确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按照小米公司的说法,使消费者成为小米的朋友。换言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熟知,确立产品的信用,使销售变得容易,或使“产品―货币”的转换变得容易。可谓“营销使销售变得容易”。
障碍
不过,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无论是在电商市场上的占比,还是在生鲜市场上的占比都很低;各家生鲜电商的规模均较小,市场空白点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格局远未稳定,大量从业者陆续涌入其中,包括电商企业、线下商超、物流企业、互联网创业公司等。从业者一方面在谨慎地扩张,而非狂热地跑马圈地;一方面在不断尝试与创新,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生鲜线上化经营模式。
十年,不算长也不算短,足够许多行业从诞生走向成熟。其实,多数行业的高速成长期就那么几年,前期的小步快跑是在打基础,酝酿着行业变迁的拐点。生鲜电商,这个还未长大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了生鲜品生产模式落后、供应链管理困难,冷链基础设施缺乏、物流成本高昂,消费群体迁移较慢、购买力不足、客单价低等障碍。
契机
但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包括落后的竞争对手、已经较为完善的网购基础设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等。
同电商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对手(线下零售渠道)情况类似,生鲜电商也面临着落后的竞争对手:线下生鲜流通渠道。这是中国的电商和生鲜电商可以后发制人、赶超美国的关键。
美国的冷链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连锁超市发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备。连锁超市是其生鲜品流通的主渠道,生鲜电商出生之际面临的是来自巨头的竞争。美国的连锁超市及大卖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已经蓬勃发展,经历数十年深耕,网点分布、冷链覆盖率和供应链运营效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而生鲜电商发展初期营业规模有限、供应链效率难以与超市抗衡,还要负担冷链设备昂贵的建设成本,导致发展较为缓慢。
而我国线下生鲜流通渠道孱弱、低效,生鲜电商较强劲的竞争对手――连锁超市的生鲜业务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占的份额尚较小,生鲜流通主渠道仍是落后的农贸市场。
另一个契机是电商的大爆发为生鲜电商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条件:消费者接受程度、网络支付。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购用户群,网购渗透率已超过美国,网购市场规模也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发达,使用便捷、成本低廉。
此外,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包括生鲜品在内的居民食品消费向着优质、安全升级是未来多年的大趋势。
持久战
电商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在物流网络、供应链、消费者接受程度、网络支付等方面的积累后迎来拐点,服装、化妆品、3C类商品的渗透率从不足5%提升至15%只耗费了短短3年。
关键词:电商、生态圈
在对传统行业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传统行业的CXO们对电商转型的各种逡巡、思考与困惑,建立一个良性电子商务生态圈是全行业的共性需求。调研数据显示的企业对电商人才的渴求,揭示了CXO们急需清晰电商战略的现状——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系统梳理与清晰定位,传统企业的决策层对电商的理解普遍受外界左右较多,电商概念更多来自其自身网上购物体验或媒体热议评论,然而,对电商转型背后需要在运营体系与管理机制上进行的变革,尚缺乏深刻认识。
从投资规模的角度,很多CXO对电商布局的投资规模定位在百万数量级,这基本可量化为搭建一个电商网站进行商品展示和完成基本在线销售的尝试,而非完整的电商转型战略,对电商给经营模式、供应链的缩短、更快的市场需求反应等导致的更大的层面的变革,尚未进行系统规划与思考。
在电商3.0 时代,企业需要考虑的是整个电商生态链上每一个点的健康发展。传统企业“触电”不是某几个企业或几个行业的行为,而是全行业的共同选择和必由之路。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则需要先在几个点或局部形成突破,然后拓展到行业乃至整个商业领域,最终演变成从“商业帝国”到电子商务生态圈的蜕变与共赢。
生态圈是一个价值平台
俗话说,不破不立。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意味着全新商业模式的迅速建立。《哈佛商业评论》对“生态圈”(又称“商业生态圈”)有这样的定义:生态圈是指商业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建立的一个价值平台,各个角色关注其所在的价值平台的整体特性,通过平台撬动其他参与者的能力,使这一系统能够创造价值,并从中分享利益。
依据这样的思路,我们提出的“电子商务生态圈”概念也可以被这样描述:电子商务生态圈指企业在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与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同一个价值平台,各个角色关注其所在的电子商务价值平台的整体特性,通过平台撬动各个参与者的能力,使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能够创造价值,并从中分享利益。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电子商务生态圈呢?电子商务生态圈首先是一个平台,因此它强调的是整个平台的运行顺畅以及平台上各方利益的平衡。围绕着这个新平台,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电子商务生态圈的平衡发展。电商企业在关注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下游生产商、供应商的利益,任何一方的利益失衡都将对生态圈产生负面影响。建立良性的电子商务生态法则将会极大地促进电子商务未来的健康发展。
其次,电子商务生态圈是一个全面融合、开放的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共同创新的关系。行业之间的界线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融合、跨界将带来更多的创新火花,以及新的发展思路。
互联网技术给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提供了大量跨界颠覆与跨界融合的机会。企业一方面要注重电子商务生态圈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进行融合与创新,创造新的电子商务业态和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学习和模仿只是在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的过渡性策略。掌握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利益均衡共同发展
从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整个市场对电商规划的理解有失偏颇。传统企业绝不仅仅是搭建一个在线销售网站、建造一个仓库并能够快递产品就完成了电商布局,而是对企业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系统梳理,将电商规划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电商业务左手连接的是消费者,右手连接其合作伙伴、供应商,需要对其左右手及自身等各方有很好的平衡,兼顾电商生态圈内包括自身在内的每一个环节的利益需求,才得以持续经营。很明显的例证为2012年各团购网站蜂拥上马,不久又大部分偃旗息鼓纷纷倒闭。究其原因,大多为团购网站初期在大城市得到了良足发展,但是由于资本驱动,并未对线上线下分成、电商盈利模式等有足够清晰的规划与核算,便急于在更多城市铺开太大摊子,同时只注重前端消费者但忽略了自身与供应商之间的平衡。当团购网站不能平衡其生态圈内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时,大败而归也就不足为奇。
电商生态圈的利益均衡,需要关注前端营销策略与后台订单执行之间的平衡。现在电商行业的普遍现象是重前端营销,轻后台运营管理。但其实后台的包装分拣、券号验证等各种订单执行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的体验感受,从而也是决定客户黏度及电商战略是否成功的关键。2012年电商圈里爆发的“6·18”大战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电商平台向供应商争取、索要资源的手法让缺乏议价能力的小型供应商备感压力。而过于关注前端营销战术,消费者受舆论、大众口碑的影响,对电商行业的整体信任度也逐渐降低。传统企业的电商业务很多取决于生态链上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协同。作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电商生态圈中的任一群体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都将对整个生态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理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协同发展,实现创新才是重塑电商生态圈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1.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对于连锁企业总部与三个以上连锁门店同时办理设立登记的,允许在企业名称中直接使用“连锁”字样。
在知识产权、检测检验、信息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行政指导和服务,积极推进制造业加快分离生产业。
2.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围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着力推进以科教新城为主体的文化创意园建设,积极推进构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着力推进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娱乐、广告传媒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娄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主动参与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经营单位的改革;着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以科教新城、LOFT创意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为平台,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对从事研发高端的文化企业,放宽名称使用,允许使用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企业名称,放宽经营范围,允许以具有新兴文化产业特征的表述方式。
3.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重点支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重大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上述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的核定按照指向清晰的原则,充分尊重申请人的自主选择。支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为高技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做好登记服务。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
4.支持网络经济发展。鼓励引导实体经营者向电子商务延伸。鼓励兴办专业商品网上交易市场。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鼓励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其他商贸企业建立网上商城、开展网上销售。
支持个体网店办理实体店,申请人持与淘宝等网站的签约协议,可申请名称为“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特征+淘宝(xx)网实体店”。
发放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推进重点网站电子标识公开工作,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投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以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形式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委托、规范管理运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司或合伙企业,允许企业名称中使用“基金”字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的经营范围核定为:“受托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初创期及成长期状态的企业进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经营范围核定为:“创业投资及相关咨询业务,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
二、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6.支持组建企业集团。支持集团模式的再创新,允许组建层级管理集团。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可以在企业名称中冠以集团名称或者简称,允许参股公司经企业集团管理机构同意,在自己的企业名称中冠以企业集团名称或简称。
7.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经政府认定的总部经济企业,其所属分支机构可随同总部企业统一办理工商登记和申报年检,简化流程,减少经营成本。允许设有多家分支机构的企业,可在一年内集中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备案。
8.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允许公司在分立合并时一次性办理增加股东、增加注册资本等多项登记事项的变更;对因分立或合并而保留的分公司,允许按照分公司名称变更程序办理分公司隶属关系的变更登记。
9.支持公司股改。通过行政指导、提前辅导、绿色通道等途径,积极帮助企业组建股份公司,实现优质资产重组。主动融合做好优质公司上市融资的工商登记服务工作。
10.放宽名称登记要求。放宽无行业类别用语企业名称要求,允许经营范围跨国民经济行业4个以上大类,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使用独创字号的企业使用无行业类别用语名称。
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名称,积极指导新设企业申报无行政区划名称;对企业变更名称为无行政区划名称的,可以由工商部门出具变更核准意见书并帮助向上申报。
11.拓宽投资者出资方式。鼓励投资者以商标专用权、公司股权、债权等各类资本权属出资,对以上述方式出资办理增加注册资本的,允许非货币出资最高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0%,非货币出资比例以全部注册资本额为基准计算。
支持和鼓励外国(地区)具备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和财团组织在苏投资,经审批机关批准,允许其以合资、合作、独资和合伙形式投资设立企业。支持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经批准可转为公司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支持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以高新技术成果、商标专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
12.加快推进助企融资工作。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登记,深化“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信用贷款融资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多措并举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13.加快促进市场主体“升级换代”。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升级为私营企业,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改组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
进一步发挥市场准入、企业年检等职能,积极参与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增长工作。
14.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商标强市战略,完善商标发展扶持政策,深入实施“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商标,引导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加大品牌基地培育建设力度,加快形成我市产业品牌集聚效应,加快实现“商标大市”向“商标强市”的跨越。加大对企业知名字号、注册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重点查处侵犯知名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和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15.积极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注册,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展,鼓励农产品深度加工和产业延伸。推进城乡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订单农业。加大涉农格式合同推广力度,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四、大力支持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16.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无证无照、电子商务违法经营行为、虚假广告的监管力度,促进市场主体经营有序、健康发展。
17.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监管方式集成创新,推进构建对违法失信企业的社会信用监督与惩戒机制,将吊销未注销企业、严重违法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系统。支持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强化信用约束。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因违规违法失信的企业,通过信用教育、信用指导、信用培育等方式,帮助其树立信用理念,珍惜信用资产,修复企业信用,提升信用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高“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的科学化水平,确保“重守”企业的“含金量”。
18.加强企业违规风险预警。实施《企业违规风险及工商服务职能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告知》制度,从工商行政管理角度,以书面形式告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工商部门的相关服务职能,对工商部门的相关意见、建议、投诉的相关途径,减少因非主观故意、法规盲点而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借此了解企业的相关需求,加强指导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五、大力支持扩大内需消费
【关键词】旧城改造;拆迁;改造方案
1 南川东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背景
1.1 规划背景
1.1.1 区位特点
南川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是连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南川东街旧城片区坐落在南川区中心地段,西北侧毗邻南川政府广场,形成极具商业价值的城市核心区;北边紧邻重庆市重点中学-南川中学;东城为花山公园,半溪河从东街旧城片区西南角流过,自然景观资源优越。
1.1.2 经济背景
南川东街片区自古是南川的旧城区,是南川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宗教、整治核心片区。这里曾是城区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小商业店铺、批发市场、手工业作坊及一些传统老字号店铺密布于此,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及文化经济的潜力。
1.1.3 社会背景
对于东街片区的改造,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看待,应该更看重其社会效益。东街旧城区的衰败现状已明显制约了南川区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该片区的合理布局规划与有效开发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从该片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同时对提升南川区的整体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改造范围
南川东街旧城区是老南川的核心片区,规划面积约为33公顷。片区四周分别由东环路—南大街—半溪河—新民路—新华路—城北路—公园路环绕围合,形成以解放路为中心,大小“鱼骨”状次级街巷相互连通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结合商铺、单位和其他功能结合的旧城片区。
2 东街旧城片区改造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2.1 整体保护原则
老东街传统尺度街巷主要分布于老东街两侧,多建于解放前,历史悠久,多为商住混合的低层建筑,呈鱼骨型放射排列,低层高密度,小面宽大进深,空间由“街”到“巷”到“院”有序展开,渗透感良好尺度亲切,骑楼大量存在,空间丰富,老东街街巷空间除了有民居、巷道、环境等“显性”要素,更离不开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隐性”因素。因此,整体性保护原则就是将这些所有体现街巷空间形象的特质要素都纳入保护内容中,这些内容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工的,既包括外在的也包括内在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涵盖精神文化方面的。
2.2 传承发展原则
东街片区过去是南川的旧城区,是南川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宗教、整治核心片区,现在秉承“传承发展原则”,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多方面整体思考,合理衔接,使东街片区继续成为南川城区社会经济的“动力核心”,并使整个片区成为城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理念应有创新,吸取国际国内旧城改造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在尊重街区历史、保持原有风貌和历史氛围的前提下,进行更新和发展;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调整生产、经济结构、提高片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2.4 传统商业模式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的原则
南川区是重庆市旅游重点区,将新兴旅游产业与旧城区商业开发紧密结合,有机联系是发展片区经济,吸引外来游客,创造多种产业结合新型模式的重要手段。
3 东街现状问题
3.1 建筑衰败现象严重
3.1.1 建筑年久失修
老东街两侧的大量低层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久失修,其结构和设施均超过使用年限,破损、腐朽严重,部分建筑面临倒塌的危险。
3.1.2 安全隐患严重
街区内的建筑鳞次栉比,街巷宽度3米左右,最窄处仅为1.5米,既无法通行消防车,也不能满足最小防火安全距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3.1.3 内部设施状况
内部设施陈旧、简陋,功能再乱,户型不成套,私密性差。部分原生居民或单位住宅在外部自行搭建了砖混或其他结构厨房、阳台等,通风、采光较差,卫生条件也不能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居民感到诸多不便。
3.1.4 违章建筑众多
由于历史原因,片区内居民自建违章建筑较多,很多住宅之间间距达不到重庆市城乡管理技术规定的正常采光间距,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3.2 建筑风貌受到破环
传统居住环境与特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与居民的现代话生活需求存在巨大矛盾,特别是基础设施(水、电、气等)和环境卫生设施(厕所、垃圾集运)等严重滞后,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而导致居民乱搭、乱建、乱架(电力、电讯线)、乱堆(垃圾)等自发行为,破坏了传统的空间环境特色。
东街片区虽然传统风貌犹存,但近年一些新插建的建筑没有在高度和格调上与传统建筑取得一致,已严重威胁到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周边的大部分建筑均系七十年代左右的多层砖混建筑,严重影响了街区的风貌。东街南口处有一水果批发市场,紧邻天主教堂,与历史街区视觉冲击较强。
3.3 沿街商铺密集、缺乏统一规划
东街片区传统街巷空间层次丰富,建筑沿街面较长,底层沿街商铺较多。但商铺缺乏基本得的分区规划,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成型的商业分区,缺乏吸引力,大多以小规模餐饮及小商品零售为主,大多居民仅以商铺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在城市中心区这样的地段没有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
3.4 交通系统无组织
规划区内交通设施缺乏,基本没有社会停车场用地,区内车辆多在路边随意停放,且停放空间有限,道路断头路、“丁”字路口较多,交通组织彼此分离,缺少合理的环路联系,成网率低,交通组织无序,人车混行,布局不合理。
3.5 缺乏公共配套设施
东街片区大多居民仍使用液化气、蜂窝煤作为热源。片区内仅设有1处公厕。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居住人数众多的片区也缺乏幼儿园、小学等配套设施。
3.6 公共活动空间匮乏
片区内部传统街巷尺度较小,建筑密度大,且不断有居民进行扩建或加建,使原本就显得局促的公共活动空间日益匮乏。片区内没有成片绿地及公共活动场地,居民无法开展健身、晨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3.7 景观绿化缺乏与周边景观的联系
片区内单位和民房较多,景观绿化分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场地周边的景观节点没有呼应,与场地东侧的花山公园更是缺乏联系。优质生态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4 项目规划与方案提议
4.1 东街片区旧城改造业态
(1)东街片区作为南川城市发源地和近代革命集中地,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价值,建议将老东街保留下来,将其打造成为南川的“宽窄巷子”。通过对老东街现有建筑保护、改造、复原、新建、迁建等措施,使老东街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展现老南川原生民居形态和原生特色宅院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集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交融的南川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南川市民参与和体验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会所,成为变现南川人民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活”的城市博物馆。
(2)东城片区位于南川的核心地带,具有极高的商业区域价值,加之目前南川区缺乏大型规模的商业综合措施,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充分利用该片区的地理优势,避免重复性建设,应将该片区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3)东城片区内原有批发市场两座,然而这两个市场设施简单,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交通不便,未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且批发市场位于住在之间,对周围居民有不良影响,建议将批发市场搬迁并重新整合,以实现其真正经济价值。
(4)东城片区作为城市中心金融商业旅游区,应当具有相应级别的星级酒店和特色旅游酒店。
(5)项目用的内部原有北街农贸市场即将被拆迁。在重庆市政府对各区农贸市场环境集中整治的大背景下,建立一座环境好、规模大、配套完善的农贸市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规划选址中应结合商业开发模式,考虑周边住户的需求。
(6)其他产业业态分布应考虑集中成片的原则。
4.2 交通布局
尊重东街旧城片区原有交通系统和道路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形成合理的路网体系,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
4.3 主要步行系统及公共空间
应解决现状用地内人车混行的步行交通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实现人车分流;充分结合场地周边现状,设计市民公共活动空间。
4.4 城市景观绿化系统
东城片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建立场地内绿化体系与场地周边优质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联系。
4.5 基础设施改善
改善基础设施是片区改造的重要内容,旨在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居住质量。应利用建筑更新改造增加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老年活动设施、青少年活动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在整治片区环境的同时尽量开辟一些公共空间,增加街道绿化,增设环卫设施;根据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整治片区的上下水管线、电力电信线。
4.6 开发思路与旅游规划
4.6.1 开发思路
市场导向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本方案的关键所在,借地产之便,营文化之实,将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建筑、旅游、教育等各种资源融于一炉,提供中国特质的文化资源,成熟一个开发一个,以精品取胜,兼容并包,形式多样,最终以强大完备的文化设施和源源不断的思想,通过各种现身说法的活动来吸引人群。
大手笔,细耕作;重整体,放局部;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基本配套设施以及核心区自主开发,鼓励业主或经营者提前介入,根据各自需求参与设计,已提高物业使用的针对性,在大格局和谐的基础上鼓励个体建筑风格的发挥,以丰富片区风貌。
4.6.2 旅游规划的具体措施
(1)纳入区域旅游体系
街区应与周边旅游资源相结合,融入南川乃至重庆大旅游圈中,形成整体优势,从区域中获取信息、资源,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南川周边旅游景点除了南川本地的金佛山、神龙峡,还有武隆的仙女山、万盛的黑山谷,目前这些都是重庆周边游的热点地区,东街片区旅游规划与前面景点不重复、不重样,可与这些旅游区联成一体,吸引周边景区的游客游玩之后到这里消遣,所以可以纳入重庆周边2-4日游。
(2)旅游产品开发
1)充分挖掘宗教、民俗、美食、建筑文化
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如果能在培育他们的历史环境中提供给旅游者,则可大大加强历史文化城镇趣味。挖掘宗教文化,恢复天主教堂钟塔等历史价值比较高的宗教建筑,并开展礼拜活动,让人可以在其中真正体验宗教生活;在老东街上很多店铺里的美食是让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修缮这些店铺并在里面摆放一些南川特有生活用品,这样就可以让你在品尝美食同时还能欣赏南川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东街的建筑肌理和传统建筑,让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放慢自己的脚步并细细品味这些细小的差别。
2)古树的保护利用
古建筑和古树共同构成历史氛围和景观风貌,缺一不可,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根本,保护古树周围的环境不受破坏,其次给予古树编号命名的保护方法,实行统一管理。
(3)旅游设施建设
风貌特色街区(老东街片区)有利于旅游产业的集中打造,街区内部的服务设施功能应主要以酒吧、茶馆、私家院落、小客栈、高级会馆、手工作坊为主。
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要以人为本,以主要旅游线路为主,进行布局建设。建设不在于盲目追求现代,重点放在具有地方独特建筑风格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上。结合山水、地形,创新树异,融入环境,形成较强的文化氛围。
4.7 招商引资措施
长期以来阻碍东街片区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招商问题。近几年来也陆陆续续的有开发商对这片热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可是这些开发商基本都是同样的原因而最终放弃,困扰这些开发商的问题就是拆迁问题。
首先是人为因素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拆迁户,社会上的传闻也就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越来越离谱,使人们形成拆迁能致富的观念,还出现了一些名词“拆二代”来形容拆迁带来的利益。这些观点就会造成更多的“钉子户”,有的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搬迁,整个项目会无法启动,这些人提出的要求越来越离谱、不切实际,很多居民都要求拆一赔一,原址还建;其次就是旧街区建筑密度高,沿街商铺又多,总面积比较大,如按旧城正常规划容积率计算,旧区改造拆迁后原址还建难度极大。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在拆迁问题上做好已下工作:(1)拆迁安置将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2)成立拆迁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相关事务,专门负责接待被拆迁户咨询、协调有关拆迁争议。所有涉及本次拆迁的相关政策,都将在拆迁现场办公点张贴公示,供被拆迁人详细了解和掌握;(3)及时做好宣传动员;(4)制定补偿安置优惠政策,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5)及时化解和处理拆迁矛盾。除了以上对被拆迁户的工作,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对存在的问题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旧街区拆迁量大,开发商赔付这个问题上,政府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针对东街问题,应该适当地提高该片区的容积率,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以后,我们更应该注重做好东街片区项目的包装。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零售巨头开始实施“农超对接”战略,这一在西方已经成熟的采购方式逐渐成为国内业界的新热点。日前,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宣布,该集团在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的自有农场落户厦门。2007年,家乐福在国内开创了“农超对接”的先河,其本意是为绕开经销商,减少流通环节,减少采购成本和付款周期。
目前,各大零售巨头都开始“跑马圈地”。沃尔玛去年就与商务部、农业部分别签署了《共促“农超对接”的合作备忘录》,拟到2011年年底有100万农民与沃尔玛实现“农超对接”。在竞争者都开始发力后,家乐福自然也将加快其“扩张”速度,目前家乐福已有40多种农超对接的直采产品,其在中国的农产品直采比例平均为15%~20%,而在北京、上海的门店则达到了近30%。新一轮的“农超大战”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多次以“农超对接”为主题词的红头文件,赋予了“农超对接”更深层的意义。“农超对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有哪些对接模式?对零售商的业态创新、价值链重构、利益分配,乃至对整合行业的竞争格局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的商业逻辑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超过70%,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从商业逻辑上来分析,要了解“农超对接”,就不得不回到“农超”为什么需要“对接”。现代经济竞争已不是单个生产环节和单独产品的竞争,而更多地体现在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所以说,商业逻辑上的“农超对接”摆脱了以往寄希望于通过种植环节的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状况,逐步开始建设可控的农产品产销产业链,使得农产品直接和超市等销售终端进行对接,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反馈情况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对超市而言,传统的农产品采购中间环节较多,农产品到超市销售终端甚至要经历“农户一小商贩一地头市场一区域批发经纪商一市批发经纪商一农贸市场商户”等一条或多条冗长的供应链,每个环节的加价平均为10%。这不仅导致蔬果成本大幅提高,商品损耗不断增加,而且蔬果经历了多次装车、配货、卸车、改包装等过程后,从采摘到市场的时间可能远超过48小时,商品鲜度和品质也可能出现明显下降,35%的新鲜食品因腐烂变质而失去价值。这对超市和农民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超市建立“农超对接”之后,超市销售终端与农产品直接建立了合作关系,小型的中间批发环节取消(因为超市的采购和物流配送力量较为有限,很多具体工作短期内暂时需要依托大型流通商),一些农产品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超市,这就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新鲜度。如果说传统的农产品采购是一种间接采购,那么,“农超对接”就是―种直接采购模式,它不仅改变了零售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改变整个农产品价值链上游各方的利益分配体系和产业格局。
由于减少了许多中间流通环节,超市的采购价格降低不少。以沃尔玛为例,实施“农超结合”之后,其农产品采购价降低了20%~30%,损耗也降低到5%以内,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都将反馈给消费者,让他们买到更实惠的产品。
尽管多方共赢已成定局,但超市仍是最大的赢家。
零售业的本质是什么?菲利普・科特勒对“超级市场”做出了如下定义:“一种规模大、低成本、高销售量、自助服务式,为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和家庭日常用品的种种需求的零售组织。超级市场的经营利润仅占其销售额的1%,占其资本净值的10%。”从这个定义看,零售业显然最需要的是及时、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让消费者付出较少的成本,买到更新鲜、更实惠的商品。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之下,农户分散经营,而超市则需要通过采购与一些农产品经销商合作,这种方式存在不少弊端。第一,在传统模式之下,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是较为分散的,超市采购职能通过中间商为中介,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对资源的掌控。由于农户和经销商较为分散,因此农产品和生鲜的采购只能采用分散采购模式,相比之下,集中采购无疑更具优势,可以增加议价能力,还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采购机制和均衡机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第二,传统商业模式下,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对物流、仓储要求较高,因此要求超市具备较多的冷链、冰柜、运输车辆等,这就增加了超市的成本。第三,由于中间环节较多,市场需求与农产品生产之间缺乏传导机制,导致农产品生产行为经常与需求相脱节。
因此,“农超对接”不仅对重构农业产业链有很大帮助,对超市的业态创新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对零售商的深层意义
1 有助于零售业创立自有品牌
对超市而言,农超对接模式相当于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这样有利于超市开发自有品牌。在国外,凡是大型商场或连锁超市,自有品牌都占一定的比重。比如家乐福、日本大荣的自由品牌超过30%,美国西尔斯的自有品牌甚至超过90%,而国内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上的比例还比较低。
对于超市而言,在“农超对接”的大背景之下,开发自有品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超市开发自有品牌有利于降低商品的价格,提高毛利水平,发挥价格优势,扩大产品销售。由于自有品牌是超市直接定牌生产的,自然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相对较低。
其次,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差异化经营。目前国内超市业态趋同,逐渐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淖。实施“农超对接”之后,超市可以与特色农业示范区合作,抑或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强化产品的地域性、便利化、差异化和个性化。
再次,“农超对接”有利于企业掌握更多的自,以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生产农产品自主品牌,超市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特性需求的信息,提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要求,迅速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不仅可以获得商业利润,还可以获得加工利润。
2 有助于提升零售业“鲜度”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零售连锁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做强核心业务――加强生鲜品类的阶段。从消费环境上看,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饮食类购物的方便性和即时性需要越来越突出,以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为出发点的生鲜类商品就成为超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基于生鲜区经营状况对整个超市的影响程度,它已成为超市竞争力的一个象征。从宏观政策环境上来看,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
颁布,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农超对接”的背景下,国内外零售企业迎来了强化生鲜业务的战略机遇。从长远来看,“农超对接”必将有助于大大提升超市的“鲜度”竞争力。
3 绿色营销,培育新的消费市场
“农超对接”使得超市也开始更多参与到农产品的上游生产中去,从标准制定、技术指导、质量检验,到统一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保证产品的安全。
零售业作为商品流通的一个中间环节,应当紧跟时代消费趋势,扩大绿色商品的销售空间,形成绿色商品的销售网络,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超市可以以“农超对接”为契机,取得政府部门政策上的支持;与此同时,超市可以与肉联厂、粮油加工厂等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逐步建立起鲜肉、蔬菜、豆制品、粮油、小食品等绿色食品配送体系,从而实现食品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的绿色通道。
绿色食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零售企业应该把握绿色食品的经营契机,把握住营养、卫生、科学配伍的绿色食品的无限商机。“农超对接”可以大大提高超市绿色产品的比重,这既符合未来的消费潮流,也有利于提升超市的竞争力。
三种合作模式
目前,国内零售业大致有三种“农超合作”模式,区别主要在于超市与农产品对接方式的不同。
第一,家乐福“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家乐福是在国内较早开始“农超对接”的零售企业,目前有40多种农超对接的直采产品,家乐福(中国)生鲜总监赛伯表示:“2010年家乐福全国主要城市直采比例则达到30%。在这种模式之下,专业合作社并无物流配送能力,而只能靠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将产品运抵超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但由于专业合作者的物流配送能力不足,需要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配送。
第二,沃尔玛的“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中介公司,它们主要承担物流采购和配送的功能,还会根据合作基地所在地方的情况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在包装技术、货物摆放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如果运输途中温度或湿度不稳定造成损耗都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
因为中介公司能够较好地起到承上起下的功能,这种模式相对比较稳妥,能够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通过在包装、温度等配送环节的控制,沃尔玛能把农产品的损耗控制在5%以内,这远低于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10%~15%的损失率。截至目前,沃尔玛中国农超对接基地面积已超过30万亩,该公司计划到2011年年底,在中国的超市内三分之一的蔬果类产品将来自定点直接农场。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中介公司参与利润分配,对超市而言,其成本相对较高。
第三,TESCO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与农户对接的“公司+农户”模式,另一种则是合作农场和种植基地模式。其与沃尔玛、家乐福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超市不是被动地采购农户已种植的农产品,而是采用订单式采购,对种子的种类、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并且,TESCO建立了三个生鲜配送仓库,实现了冰鲜、鱼类的直采,而不是到批发市场或者通过经销商运作。
TESCO还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直接建立自有生产基地。2009年,TESCO在上海首次推出了自有品牌蔬菜和自有农场,2010年6月又在厦门推出其在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的自有农场,农场占地3000亩,全年种植12个蔬菜品种,总年产量3000吨,直供TESCO在华东地区的所有门店,包括42家大卖场和8家处于试验阶段的便捷店。
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实质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压缩中间环节,实施集中采购,区别就是用何种方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三种模式孰优孰劣,应当根据当地农业产业集中度因地制宜地选择。若当地农业产业组织形式较为成熟,可以直接采用沃尔玛模式,倘若集中度相对不高,则适合采用家乐福的“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建立自有农场,当然也可以采用TESCO的合作农场和种植基地模式。
零售业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农超对接”对零售业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流通领域发展的趋势是,大规模经销商挤压零散经销商;系统的分销体系挤压非系统的分销体系;专业化的分销系统挤压非专业化的分销系统。因此,超市“农超对接”是―种进步,是超市业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的必然产物。
首先,“农超对接”将改变超市的盈利模式。超市对于直采农产品的定价往往是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加价10%~12%,对直采产品免收进场费和促销费,结款周期也从40天缩短至7~15天。零售业依靠商品差价盈利本来应该是主流,但是这么多年来,国内超市都习惯了坐收进场费,赚取渠道利润。“农超结合”至少可以在农产品品类上改变超市的盈利模式,从收取进店费转为以自主经营为主,以商品周转和销售毛利为主导。
其次,价值链上利润分配体系将发生全面改变。分销系统的变革会反作用于上游生产系统的变革,超市需要质高价优的农产品,这就要求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种植。而商业与农业的直接对接,对农业生产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即超市在与基地或农户沟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选择标准告诉他们,让基地和农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品种、方法以及产品包装等。此外,分销系统的规模化会引发上游种植户进行大规模生产,这对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农超对接在生产环节开始尝试订单方式,同时在流通环节绕过了批发市场环节,中国的农产品原有格局将建立起从源头到零售环节的追溯机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再次,超市最为看重的,并不是“农超对接”模式能获得多少直接利润,而是农产品的定价权。这一方面可以增加超市在整个产品链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超市之间竞争的焦点之一便是价格,“农超结合”之后,超市可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并采取更为灵活的营销策略。
面临的问题
既然“农超对接”是一件多方获益的事情,又有各家超市的积极推动,为什么这一模式不能在全国迅速推广?况且,还有不少农户抱怨,对接基地有名无实。
合作社产品具有单一性、季节性、产量大等特点,而超市需要的则是多品种、连续性、跨季节的产品。同时,超市对农产品还有很多附带的高要求,如进场费、摊位费、管理费、过节费、产品提成等很多费用,以及很多高水平的资质认证,这些因素让不少合作社和农户望而却步。
与传统合作相比。表面上“农超对接”可以降低超市的采购成本,但是由于合作社没有配送中心,就变相增加了超市的物流运输成本。而农产品公司可以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产品包装和运输也不需要超市来做,产品到了超市经过检验合格后,就可以直接上架销售。因此,超市更倾向于和流通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公司进行合作。
中
>> 杀猪久了就像猪 巴马原生态养生食物――巴马香猪 三都生态养殖大闸蟹技术探讨 石屏县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大闸蟹生态水域环境调查”科技实践活动设计 猪的生态养殖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庞中华:养生就像练硬笔书法 生态养殖技术在山区池塘大闸蟹中的要点探讨 大闸蟹家谱 大闸蟹“触电” 大闸蟹驾到 最爱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 家居生态与养生 平衡阴阳 生态养生 “猪―沼―橡胶”能源生态模式浅析 果园生态放养巴马香猪技术 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生态课程涵养生态素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养生态猪就像养大闸蟹 养生态猪就像养大闸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翔")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口述/九鼎农业投资部投资总监刘贵进
中国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生态猪”品牌,但是国内的“生态猪”养殖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是“生态”是否名副其实。我个人理解的“生态猪”是类似于野猪这种纯粹的、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品种,在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人工产品,比如饲料、兽药、疫苗等。在当前的养殖环境和经济效益比下,这种养殖模式很难成功,原因在于猪的品种、生长周期等因素。如果纯粹自然放养,生长周期要超过两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是规模化养殖的4倍,价格方面也要更高。据我了解,国内很多打着“生态猪”招牌的企业,其实还是采用规模化养殖的手段,只是中间部分环节做到了“生态”养殖。
第二是市场需求问题。由于“生态猪”产品价格高,短期内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我曾在北京某大型超市观察过某品牌的生态猪销售,一天的销量不会超过1/4头猪,更多的销售依靠礼品或走团购渠道。
第三是经济效益问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生态猪”企业能否盈利?
总的说来,国内的“生态猪”养殖还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要依靠企业自身探索商业模式,找到真正的“生态猪”养殖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时间培育市场,让消费者接受。这两方面也是“生态猪”养殖企业的主要障碍,在短期内突破难度较大。
“生态猪”概念激发了很多小创业者的热情,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不是小规模散户占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小规模散户正在逐渐退出养猪行业,相比较养猪而言,很多其他工作的经济效益比更高;二是小规模散户更难控制质量,国家很难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如饲料质量、兽药疫苗、瘦肉精等,回顾一下三聚氰胺的案例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生态猪”将来一定是大企业做,而不是小规模散户。
至于所谓山地放养,从我接触“生态猪”养殖企业的情况来看,也不是主流的方式。其中极少规模的“生态猪”拿出来放养,成为品牌宣传、旅游观光的手段。甚至有的公司就采用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与普通商品猪没有差别,猪达到出栏体重后,再到山上放养一段时间。这与阳澄湖大闸蟹的所谓“洗澡”是一样的,纯粹为了宣传。
在销售环节,“生态猪”如果走批发渠道,利润率就会很低,得不到品牌溢价,养殖户基本上会选择走零售渠道。零售渠道又分为两类:自建门店和商超。以东北的两家企业为例,大连溜达猪主要是自建门店,门店的选择区域是农贸市场和靠近生活小区的位置,方便招揽顾客;吉林精气神主要走商超渠道,合作伙伴有家乐福、沃尔玛等。除了传统零售渠道,团购和网购,如礼品采购等,也是销售的重要途径。
当前,国内“生态猪”企业的盈利障碍在于两点。一是产品属于小众市场,价位高,顾客群体少,每年只在固定的节假日才有销售高峰;二是销售成本高,以商超为例,进场费、促销费等环节大概要占到30%左右,“生态猪”的毛利虽然高,但净利并不一定高,很多企业还没达到稳定的盈利水平。
关键词:农产品 农业 共享经济 分享经济
一、共享经济模式及其特点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2010年初,英国学者雷切尔・布茨曼出版专著《我的就是你的:“合作式”消费的兴起》指出共享经济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影响。共享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陌生的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信息或物品的分享和交换(易),因此共享经济亦被称为分享经济。
传统商业模式的弱点在于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均,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商品“过剩”, 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阻断产销链。而共享经济中的消费方式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有效分配, 实现了商品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形成新的供需产业链。
共享经济模式的几个要素是:第一,有闲置或过剩的资源,资源闲置或过剩是一切共享经济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其他都是无效的;第二,搭建共享经济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把不同物理位置的资源集中展示出来;第三,按需分配资源的方法,即如何到寻找需要这些资源的人并按他们的需要分配到其手里;第四,共享者获得相关回报,这种回报以经济回报为主,并伴随有人脉等非金钱的资源回报。
二、农产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产品行业出现的一个比较频繁且棘手的问题是农产品丰产却滞销,一边是农民守着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一边是城市民众抱怨吃不上廉价果蔬。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一次又一次上演。农产品滞销只是一个表象,这个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农产品行业内的诸多问题:
(一)产销信息脱节
由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高,农民在进行生产抉择时难免存在投机心理,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或生产,造成供需脱节,供大于求。而同时,消费者对市场供应情况不明,对市场上价格高企的农产品望而却步,导致本来可以挖掘的潜在消费需求也因此丧失。
(二)经营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以分散式经营为主,小农经济根源深厚,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产品的质量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农产品的价值挖掘仅限于初级生产程度,深加工、附加值挖掘远远落后,农产品进入市场后只能听天由命、销售困难。
(三)销售渠道单一
多数农户都是处于自产自销模式,农产品销售仅仅靠周边地区消化,更多的是靠每天把农产品拉到农贸市场或者等待中间商来收购后到批发市场进行销售,农产品在市场中辐射范围小,渠道对接过程中难免遇到信息失真现象,导致农产品滞销。
(四)物流成本偏高
农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最大区别在其存储期上,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别容易变质,这种脆弱性对物流环节的时效性要求极高;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使得产品腐烂变质块,物流费用高,最终导致销售价格高。
三、农产品利用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销平台
电子商务模式作为一种产销模式的创新,已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农产品领域内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逐渐增加。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实时的信息平台,实现了产销信息的互通,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成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覆盖比较分散,农产品信息整合不够全面,不同的运营模式导致交易方式差异大,容易造成信息混乱错位,同时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也影响农产品的正常交易,因此,农产品供销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定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针对性的收集行业、市场及产品资讯,做好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优化系统平台,完善平台的用户体验,保证平台的稳定性,为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和平台基础。
(二)建立农产品产业链资源共享机制
共享经济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共享,从农产品产业链角度分析,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可共享的资源如下表:
建立农产品产业链资源共享的机制,就是按需分配资源的方法,将产品及资源供应、市场需求在第三方平台展示,实现供需的共享。例如A企业具备生产食用油的优质原料,却不具备生产线和生产许可,而B企业正好具备这样的资源条件且有生产时间的空余,那么彼此均可在第三方信息平台上相关需求和供应信息,使得A企业能顺利的找到B企业,实现原料的有效利用,顺利生产,而B企业也能获得相关回报。这种共享方式使得产业链上不同的经营主体能彼此互通及互惠共利,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及市场,形成互为供应商,互为经销商,互为服务商等协同合作模式。企业间通过共享经济的模式,把资源做充分,把“蛋糕”做大。
(三)引导和主张市场进行分享型消费
当前市场环境下,信用危机频频出现,尤其在农产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消费者对目前的食品类商业组织及食品产品信任度越来越低,而分享型的消费理念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分享型消费信息的发出往往是消费者信任的个体和组织,当分享的信息产生了消费者共鸣时,基于信任的消费行为自然发生。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今天,大商圈开始变小分散进入各社区和圈层,消费平台出现大面积的碎片化,基于“分享型”的消费心态日益凸显,以消费者分享为驱动力的新型营销策略异军突起。农产品企业应抓住这种机遇和条件,贯彻分享型消费的理念,引导和主张现有市场进行分享型消费。这意味农产品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品质过硬的产品,建设与产品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和资讯,鼓励消费者通过不同的渠道分享产品及内容,并给予一定的分享回报,将营销的本质回归于人。在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下,谁抓住了消费者,谁就能在这场全新的营销革命中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杨书培.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性[J].经济观察,2015(5),16-18
严密的产业链,将牛肉从草原运上餐桌
科尔沁牛业产业链始于饲草种植,共有七大种植基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青贮玉米、饲用甜高粱、紫花苜蓿、燕麦等。其中,作为豆科植物的紫花苜蓿是科尔沁牛极为喜爱的饲草,源源不断的高蛋白输送给科尔沁牛,使之肉质更美、营养价值更高。
在科尔沁牛业的饲草种植基地里,从播种、灌溉、驱虫、除草、收割、打捆、裹膜到装卸入库,使用的均为进口农机,性能优异、设备精良,可实现大规模联合作业。
在科尔沁牛业现代化的七大养殖场里,只有通过严格验收,被认定是合格的科尔沁架子牛,方可被接收入场,并被打上一枚专有的耳标作为记号,记录着入场时的信息:口龄、体重、来源、饲养员、兽医、饲喂、入场时间、身体状况、检验检疫等,如同科尔沁牛的身份证,是追溯系统的开端。专业的饲养员采用先草再精的喂养方法,严格执行饲料配比、按时定点投喂、悉心记录每头牛的成长变化。
经过8个月的科学养殖,科尔沁架子牛达到出栏标准后,核对耳标信息,便可进入下一步――生产加工环节。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及工艺,如同智能化的庖丁,将一头整牛,先后分解为二分体、四分体、大块部位肉、小块部位肉,直到最终形成一块精美的真空包装牛肉产品。
每头牛都有身份证,实现全程追溯
2015年8月,科尔沁牛业正式推出科尔沁牛业追溯体系。这使得牛肉从“草原”到“餐桌”更加透明、安全有保障,是中国牛肉行业在食品安全追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科尔沁牛业的追溯系统,是指利用智能化生产线采集、整理产品数据信息,通过中央数据处理软件系统(Innova)生成一维码或二维码,标识在产品标签的指定位置,用户可登录网站输入一维码或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知每一个产品来自于哪头牛,牛来自于哪个养殖场,及养殖、生产加工信息等。
通俗来讲,科尔沁牛业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收集了所有进厂牛相关的数据信息,如耳标号、养殖场、口龄、兽医等,关联并综合到出厂产品标签上的一枚一维码或二维码。人们可登录科尔沁追溯网站输入一维码或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标签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与被扫描产品相关的信息。
在科尔沁养殖场,会给每头牛打上耳标号,记录包括该牛年龄、体重、入场时间、防疫记录、离场时间等信息,这是追溯系统第一次信息数据采集。
在科尔沁牛业加工厂的活牛接收处,工作人员依据耳标号,对科尔沁架子牛(即原料牛)进行称重、接收检验检疫等测评工作以及信息二次采集录入。这是追溯系统中第二次信息数据的采集。当完成录入后,便可进入屠宰环节。屠宰前后采集牛胴体对应的活牛耳标号,这是第三次采集追溯数据。
经过屠宰及前道处理后的科尔沁牛胴体,被送入排酸间,进行排酸处理,分别各有一次信息采集录入,即第四次和第五次追溯信息的采集录入。
经过Marel(马瑞奥)智能剔骨分割流水线加工处理,牛肉的分割工师、重量、部位、客户、分割要求等,均被自动采集。这构成了第六次追溯信息的采集录入。单独取出任何一个肉块,都可以还原到上一个环节,直至最初的活牛;也可以向下查询到每个客户的订单需求,自此彻底打通、贯穿养殖、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
跟随消费升级,产品持续升级
随着市场消费的升级,科尔沁牛业的产品结构持续转型升级,一方面将大块肉进行精细化分割,形成不同规格的小份量的真空热缩袋装、气调托盒装等小包装产品;另一方面为满足便捷美味的消费需求,持续研发推出调理深加工制品,同时开发了牛肉片、牛柳、牛肉粒等中式家庭调理制品,消费者只需几分钟简单的操作即可吃到美味的牛肉大餐,经过不断的迭代开发,科尔沁现已形成鲜冻肉、深加工、牛副、休闲肉制品等四大产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