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

篇1

最近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运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课题。

早在2000年,原建设部就提出,要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提高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强力推动下,建筑业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相当多的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够,使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2007年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施工企业中仅约有20%的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的投入平均占企业产值还不到0.1%,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一般的事务处理上。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完成“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的任务。

一、信息化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其要义在于转变发展的驱动力量,即转变当前主要由资源驱动特别是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由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来驱动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国家、行业和企业竞争力。这对于劳动密集、依靠投资驱动、市场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建筑业尤为重要。

二、信息化是提高建筑市场透明度、规范建筑市场的有效手段

产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和行业透明度是决定建筑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信息化对三大因素都有直接的影响:信息化使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管更为科学;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诚信制度、信息高速公开传递方式促使企业坚守道德底线,塑造品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信息化对行业的透明度更具有极大的作用。借助于信息化,招标投标的信息、投标评标可以更为透明、公开。当前很多省份开展的网上投标、网上异地评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工程建设所需的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更为透明,工程实物量、采购价格、实际成本数据反映及时迅速,一览无遗。信息化对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违法招标、串标围标乃至贪污受贿等行为都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透明化将使竞争趋于公开、公平、公正,将有效阻止不合格竞争者进入建筑市场,遏制恶性竞争状况。

三、信息化是建筑业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技术支撑

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企业总部信息管理系统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总部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辅助决策、数据分析和总体协调管理。而项目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过程管理、数据收集和目标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次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反思和革命化改造,重新打造企业管理体系和流程,从而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根基,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浩如烟海,只有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程序化、标准化”,完善动态远程监控体系,才能改变目前项目管理中的“因人而异”的弊端,提高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

当今时代,企业的管理已从仅重视企业内部流程型管理,走向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合作伙伴的市场化管理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以网络为支撑、专业软件应用为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主线的一体化管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四、信息化是建筑业推进工程总承包、实现项目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强大动力

篇2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 现状战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

(3)建筑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人员文化素质低及装备差上,尤其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无法开发满足本企业个性化要求的软件。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有些企业经济实力弱,资金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同时管理不规范,也使信息化方案难以见到成效。

(4)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二、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立法保障。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关键要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实现招标、采购、建设、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动作效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接受并采用更加先进、与国际惯例更加吻合的管理思想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对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和改善各项基础管理荼,推动管理创新。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3)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由单机操作向网络化发展,把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基于网络和大型后台数据库,系统要做好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根据本企业 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信息的子系统应由合同、预算、物质、人力档案、查询等死气沉沉 成,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信息共享,保持内部信息畅通。同时要有选择的与外部信息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4)要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防止本企业商业机密外泄,损害企业利益。信息安全可以从管理管理、技术上予以保障。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的密码体系,采用多种的与外部信息系统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5)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建设企业管理系统,人的因素是关键。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其作用无从发挥。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实施的企业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员工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对职工进行观念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加强全员性计算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信息是通过数据(即数字、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符号)表现的情报、资料、消息、新闻和知识。信息的直接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信息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积累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三是通过信息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产信息化。

建筑业信息化必须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源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环境上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并作为宏大的系统工程来实行。1995年4月,国家建设部颁发了《全国建设信息系统规划方案》,决定在全国建设系统实施“全建”工程。2006年12月30日经建设部第1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时必须同时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2007年10月18日国家建设部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其附件二《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了定量的考评标准,考评内容涉及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五大类共二十项的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又增加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二大类共三项的考评内容。这些信息化建设考评内容基本涵盖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首次颁布的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量考核标准。

这些考核标准的公布和实施,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申报特级资质前必须要自觉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

其次,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也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逐步从劳务性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发展,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借鉴了现代管理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具有现场生产的特殊性,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因项目点多面广而影响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资料的综合运用,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有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做强做大。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把分散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和岗位的管理资信汇集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展数据积累、数据分析工作,提高管理资信的利用率。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及时掌握生产一线的施工情况,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节约管理费用的支出,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建筑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一,也是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新鲜事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的人员对此项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动力欠缺的现象。

第二,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包括了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企业在首期建设中,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量,通过机房改造、硬件升级、软件开发和采购等,才能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发挥效用。但建筑施工企业是微利行业,产值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均远远低于其他产业,难以筹措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维护。

第三,软件开发能力差。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专业应用软件已开发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其中的财务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档案管理软件、预算软件、工程设计软件、绘图软件等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但项目综合管理软件、信息系统集成软件、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等综合性应用软件的开发在建筑业行业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成熟的产品面世,已开发的软件在易用性、兼容性、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第四,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的专业属小众业务,人员配备少,开发能力弱。特别是暨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建筑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难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第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缺失。

至今为止,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只提要求,不提政策扶持,所有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升级、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均全部由企业自筹,严重打击了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软件开发及标准制定方面尚未有行动,仅靠企业自身难以开发易用性好、兼容度高、运行稳定的信息化软件。

三、对开展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尽快制订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帮扶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要从建筑业现状出发,全面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调研,从财政、税收、技改等领域尽快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从资金上对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从宏观上统筹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软件开发机构和骨干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的调研,把计算机技术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需求结合起来,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制定并实施中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标准和规范,作为指导软件开发机构和建筑施工企业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准则。二是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认证工作,提高这些软件的易用性、兼容性、稳定性,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能够采购到适用的应用软件,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果。三是编制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并作为市场准入的指导性标准,从政策制度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第三,加强人才培训,采用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术是我国“863”计划中7个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行业特点,令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建筑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为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训,要采用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一是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应在管理专业开设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或设立建筑业管理信息化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应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市场需要。二是各种社会培训机构要开展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吸引在职的建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主动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职工继续教育中增加信息化技术课程,作为企业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和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培训企业的在岗职员。

第四,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管理机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结合自身的特点,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管理机构,责成专人负责,落实开发、管理等专业人员,加强对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各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认真落实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要求,确定机构和人员。同时要逐步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安心工作、无私奉献的信息化工作队伍,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篇5

关键字: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to fully respect the law of valu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s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concepts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good quality,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service in place, cost-effective building the product has become the key factor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produc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speeding up the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key value to the business competition, how very fruitful fo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suspends in front of the enterprise task. And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focuses 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外乎有两个方向电子商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前者侧重于产品介绍,后者侧重于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和经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主要从后者谈起,通过设立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的硬件、软件和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一、信息化建设意义。

从建筑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框区域管理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交流,实现了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施工项目角度说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从而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从提升建设企业整体能力方面来说,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信息化建设步骤。

2、1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明确这两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才能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建筑企业发展实现融合,深入分析建筑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明确建筑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需求和建筑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

2.2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关键业务流程分析,在建筑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四项信息需求,同时建筑企业工程承包是其关键业务,要考虑其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性。

2.3信息化整体框架标准的确定、项目的分解和信息化保障分析,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建筑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此外对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范围、业务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进行定义,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最后根据项目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保障性分析,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三、建立信息化应用体系。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六大体系为为内容,建立集团统一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门户网站、档案系统、生产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管理、经营、生产多领域信息化建设,为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为增强总承包能力奠定了基础。

3、1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MIS)。

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以“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四管”为总体规划,适应集团组织多单元多层次结构,建立企业分层树,提供分单位分阶层操作界面。建立囊括经营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周转材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风险管理、领导查询等多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

以成本管理为中心,通过计划成本、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对项目分部分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进行精细管理,对成本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对比分析,实现成本控制。通过工作和技术实现业务流转,实现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项目级和企业级统一平台,系统的领导查询模块集中了集团所有工程领导关心的业务数据,能够立即准确的查询到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实现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决策集中,将所有工程项目集成到一块形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共享,打破各项目部之间分离,信息孤岛现象,帮助实行集团总承包总集成管理模式。

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对承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以及集团、分公司合同进行统计,具体将采购管理、资金管理融入合同管理,从合同订立到过程结算、竣工结算,核算过程清晰。对合同提供所有合同和单合同两种查询方式,满足纵横多角度查询需求,对集团、分公司合同订立全过程(合同总额、累计结算、累计支付、形象进度、风险等级、风险预警)进行跟踪分析,确保合同信息完整清晰,风险管理处理正常。

设备管理到位,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统一跨项目管理,建立统一的机械设备分类,统一编码等标准,针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细化管控,通过设备使用计划制定、设备调拔调控,设备运行姐维保,设备租赁,设备备品等过程的管理控制规范企业的设备管理流程。

3.2办公自动化(OA)系统。

办公系统规范和提高了工作流,规范办公行文、信息资料的上传和下载,通过网上办公部门和领导间的审核、报表、资料和电子邮件、公告栏及内部刊物,同时建立与当地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连接,在文件管理之后自动流转到档案管理系统。

3.3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数据管理数据检索和系统维护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档案管理系统,按照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底下工程分类管理施工技术资料,包括工程前期研究结果和标书,施工技术总结、工程相关科研成果及重要论文等资料的输入、修改、删除建立数据管理;建立分类检索和条件检索囊括两种以上查询方式的数据检索系统;建立能够管理用户权限,添加和删除用户的数据维护系统,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备份、检查数据库。

3.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建立包括员工事务管理、薪资与福利、组织机构管理、自助服务、招聘管理、培训和发展、效绩考核等多模块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侧重于员工自助服务和领导查询B/S和业务处理C/S两种结构组成,本公司人员可通过内部局域网访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下属单位通过传输网远程访问总公司本部的系统,由集团总公司集中管理、统一设置系统权限,基层单位在其权限内管理和设置其分系统,满足公司集中领导、分级管理模式。

3.5企业门户网站

建立包括公司概况、工程业绩、服务区域、质量体系、人才引进等栏目的门户网站,集信息、浏览和交互式交流等多模式于一体,方便投资者和合作者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推广和提高企业国内外知名度。

四、结语。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如上海建工、安徽建工,但是与国外差距还很大,整体表现为缺乏整体意识、需求分析不足、应用偏离全局、相关软件落后、建设成本高企,建筑工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切实建设适合自己财力、物力,能够良好运转力的信息化机制,同时培养一批即精通技术又知晓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保障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白蕾;杨庆丰;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企业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小雅;长春建工,让世界看到中国信息化的力量――长春建工集团信息化纪实[J];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14期。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涵义;现状;成就;问题;步骤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传统的低附加值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施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建筑施工企业能否迅速登上高速驶进的时代快车,势必将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命运。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策划、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平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涉及的范围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企业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还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采购、供应、设备、人力资源、财务、后勤、客户关系等;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工程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共享与运用。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招投标信息等。

(2)办公自动化。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等。

(3)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包括: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企业数字集成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用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二,MIS管理信息系统;第三,ERP/EAI/E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应用集成/电子商务。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部分特级资质企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达80%。其中,财务软件占60%;业务/商务软件(如,招投标、预算、合同管理等)占30%;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占10% 左右。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都是财务软件。

3.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成就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及广大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业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建设部设立了政府部门网站《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地方管理网站 ;全国还有不少专业的建筑网站,如《中国建筑资讯网》等;大型企业都设置了自己的网页或网站。

(2)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领域,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等)、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3)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金茂大厦等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

(4)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办公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和资质审批,包括企业资质网上申请、审批、年审、动态管理(资质升级和降级)、变更、年审、备案、资质证书管理和相关资质申请审批工作处理情况查询,并且上述功能都是通过启动系统设置的工作流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同时,该系统与建委内部各职能部门数据交换可获得企业在一级市场承包情况、在二级市场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情况和企业施工过的工程质量信息和施工安全方面情况等。

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主要以开发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

(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

(4)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1-01

2007年建设部发文首次将企业信息化水平纳入施工资质标准,修订后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规定申请特级资质,必须具备以下在信息化建设达标条件:“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

建设部之所以将信息化水平纳入到考核范围内,应该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更重要的应该是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施工企业项目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企业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对项目有效的监管,而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给企业管理着提供帮助,促进是施工企业管理方法的变革。因此将信息化应用建设的重点内容锁定在“综合项目管理”,实现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工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同时建立综合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实现企业各职能、企业与各项目问的协同管理,实现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需求

如何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有效开展已成为目前我们所关注的重要工作。企业信息化系统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协调采购,物流,计划,施工,成本,资金等多部门的业务关系,解决多工程及其子系统从采购,施工,进度,资金不一致造成的拖期、待料、成本失控、工程亏损等问题。

2、全过程的成本动态控制,实时反映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利润情况。

从工程投标前的成本预算、工程签订合同后的成本计划、到后续施工阶段的成本核算及收尾结算,应该使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使了解企业真实的“个别成本”,参与投标博弈、指导施工。系统对不同阶段的成本做到实时的归集分析,无论用户处理哪种具体业务,只要有费用发生系统就自动统计成本,极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达到工程成本的实时核算及对比监控,克服一次完成,最终算帐的静态管理垢弊,系统设置的各业务模块分别管理着这些费用的计划、发生和记载,一旦有关于工程项目的费用发生,系统会将其自动归集。公司及工程各职能部门可随时监控工程的进度及成本执行情况,以做出科学决策。

3、满足目前流行物资管理要求和多种成本核算要求,系统提供灵活的物资采购管理技术,对工程物资管理提供全面的操作,支持采购申请,专业采购,材料成本核算灵活自如。力争做到材料设备的“零库存”的运作模式,并使其具可操作性;同时兼容其他多种模式,覆盖工程材料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业务,保证各项工程成本核算的及时准确。

4、系统数据集成度高,互联共享,权限操作,统—规划管理采用“无缝联结”的概念,各模块之间的数据转移可自动完成,避免重复输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连贯性,节省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软件对操作员及其权限集中管理以及设立统一的安全机制,包括数据库的备份、功能列表和上机日志等;对账套的统一管理,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权限划分详细,控制灵活。

二、如何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1、转变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意识。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全公司范围内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制订周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在规划中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要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2、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前期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综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工程后期管理对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并负责保养期的维护,形成施工单位效益和业绩。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企业扁平化组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3、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建设保障信息化工作。

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采用目前流行、成熟的TCP/IP协议作为企业的网络通信协议,整个硬件由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应用网间互联、路由、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专用网(VPN)等技术,同时包容现有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支持上层应用软件的运行,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

企业网站建设:建立企业网站,可及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公众企业有关信息,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使潜在客户和公众可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国内外建筑业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建立网络办公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开发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办公人员以便捷的方式共享办公所需信息以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为各级领导提供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持,更有效地发挥决策作用。

建设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业务管理是企业运作的环节,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人事教育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审计管理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管理功能之一,但由于它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管理,与整个企业层面上的管理概念和范围有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多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修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针对企业自身实际应该在企业内部发掘复合型人才,通过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在解决企业长期依靠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依靠于信息技术。结合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企业为了生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寻求最高的效益、效率和最小的消耗,将企业、经营、管理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以寻求整体最优化的生产经营策略,创新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斌.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J].安装,2011

篇8

关键词:新型建筑建筑工业化 环保建筑

中图分类号: [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reform and the scale of building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as also increasing, if not effective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will pay a hug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rice and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s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energy in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随着低碳、绿色、环保等建筑风气盛行,对于采用粗放式半机械化半手工建筑建造方式的我国房地产行业而言,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改变势在必行。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业依然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低,建筑品质得不到保证,整体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急需进行结构和技术革新,大力发展工业化住宅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 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等性能,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用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住宅称为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

二 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建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建筑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待遇差,劳动力资源却日益短缺,成本升高,建筑寿命短,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我国建筑业一直以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多采用传统现浇技术进行生产有关。所以,建筑行业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改变现状。而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说,建筑行业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2007年,城镇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为1900万人 ,而其中建筑业约424万人,占总人数的22%。而2007年末建筑业职工人数961.6万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93.4万人,只占全部职工人数的20% ,其余均为农村劳动力。可见,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在建筑业职工人数中的相对数量,农村劳动力都较多。

从教育程度上看,建筑业就业人员教育程度较低,普遍是小学和初中文化;从工作时间上看,建筑业就业人员周工作时间都在48小时以上,属于超负荷作业。

此外,随着农民工工资水平绝对值和增加幅度的逐年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减少,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已经大幅提升,目前仅力工日工资标准就已经达到100元/日以上,技术工种则更高,甚至600元/日以上,人工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引起建筑业建造成本升高。

由于近年来,中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部分大型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以及解决用人荒的问题(尤其是过年长假时间),把目标投放到农村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或城镇,在这些地方建设科技园区,吸引大量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对当地剩余劳动力来说既能有钱赚,又能解决诸如空巢老人和孩子教育等问题,两全其美。这也是大中型城市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例如,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2010年9月建立,预计将使河南农民工外出减少约80万。

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2011年5月举办的“诺奖中国周”北京站论坛上表示,在2015年的时候,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等于零,此后会变为负增长。“人口红利”在“十二五”末或将迎来拐点。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不但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高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局面仍将持续,而且一般素质的劳动力也将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另一个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来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者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将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在于产业升级,通过投资来提高资本构成的比例和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 工业化住宅的优点

预制建筑构件工业化生产,将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随着产业进步,改善了工作条件。工厂集中生产,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现场湿作业的减少,使装配式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噪音及施工粉尘对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安装,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寿命。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外墙夹心保温体系,外墙防渗漏体系,建筑外墙安装体系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应用,提高建筑物隔音、保温、防火等多种使用性能,便于系统的维护,耐久性好。建筑建设周期的缩短,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加快了企业资金的回收和利用。

在经济效益方面,分工更明确,更加专业化,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省去中间交易费用和各专业对接缝隙产生的费用,从而达成企业经济目标乃至整个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与传统生产方式比较,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生产方式能满足建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经济效益的提升,尤其体现在建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的降低。

在环境效益方面,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机械化的施工,使得工业化生产从露天作业更多的转向室内工厂生产、从施工现场手工操作转向机械化施工,标准化设计则可以从初步设计开始就更为全面地综合考虑住宅产品全寿命周期环境效益。从住宅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方面,可以较大限度的实现土地资源、建筑材料和建筑用能源的节省。

在社会效益方面,工业化住宅建设会使与之相关的经济增长方式、就业、收入分配效益、居民经济生活、利益相关群体、文化教育、科技进步等等产生影响,因此,对社会效益的评价是整个工业化体系评价的重要方面。

四 我国目前新型工业化住宅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住宅建设的发展势头较好,南方有万科集团领头,积极推进工业化住宅建设进程,并开展试点工程建设。早在2008年就修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卓越绿色企业作为发展远景,并逐步实现引领房地产行业,将新型工业化住宅建造模式全面升级和推广。深圳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了《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此规范为我国第一部预制技术方面的规范。此后,上海市也推出了《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以此推动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在北方,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了住宅工业化项目的密切合作,结合中国住宅设计应用的实际特点,提出了采用〈约束浆锚钢筋搭接连接〉的核心技术,通过科学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保证连接可靠性前提下,使施工难度降低,并降低了成本,这也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装配整体式住宅核心技术的先河,摆脱了住宅工业化发展中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国外经验的束缚。沈阳现代化建筑产业园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是沈阳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产业园内引进了以日本鹿岛建设,积水置业及中国的沈阳万科,长沙远大为代表的技术体系,不断满足各类建筑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为今后推广住宅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逐步形成多体系,多模式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持。还有长沙远大住工、合肥西伟德、北京金隅集团、南京大地等众多企业也都已经介入到了研究和发展工业化住宅建设领域,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之,住宅建筑工业化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方向性问题,坚持这一发展方向,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住宅质量和品质,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有助于统一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方面的认识,明确目标,协调行动。在今年“十二五”开局之年,认真贯彻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不断的技术学习和创新,努力探索发展建筑工业化的道路,是转变目前建筑市场现状的最佳途径。

篇9

[论文摘要]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l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2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2.3协同设计

篇10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会计信息化;价值;方法;策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 brief introduc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与应用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的方法,使数据存储的形式和数据处理的具体程序发生转变,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有效保证并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改革。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形势,其应当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应用来实现其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实价值

不同于普通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中其所属单位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组地跨度比较大,企业总部对于基础单位财务信息的获取,只能依靠于传统的电话通信的方式来进行,但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准确度也不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 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处理模式,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使账务处理更为准确、迅速;另外,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相关财务人员只需将原始凭证录入,其他工作均由计算机来完成,摆脱了传统会计工作中平账编报的烦琐,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的职能,使企业成本投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1.2 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很显然,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能够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利用对各项目单位的财会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完成总部与各基层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可以使所有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通过总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共享,使企业总部能够准确且及时地对各基层的财务信息进行了解与掌握,为施工企业内部的整体调控与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3 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以上分析中已经提及,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实施信息化处理之后,减少了会计核算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而计算机对数据的高速处理,则使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整体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因此而更有保障。会计人员利用信息化系统,对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及分析,并以相应的数据信息的形式,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直接反映,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及决策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进而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进行优化与调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也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切实实现会计信息化,提高内部会计工作及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企业应当从基础准备工作做起,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做好思想、组织及硬件设备三方面的准备;依照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内部财会团队建设,进而组织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实施。

2.1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谓万事开头难,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其内部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建设以及软件、硬件设施的配备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所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不只是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从管理层做起,对会计信息化问题给予重视与支持,各个部门从思想意识上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进而积极投入到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处理工作中。

其次,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组织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之前,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充分的考虑与预估,依照企业的现状,选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规模,进而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组织基础。

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照行业特性及企业规模等选择适当的管理软件,同时对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配备与安装,以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2.2 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但这种集中处理需要以统一的会计科目代码以及统一的核算流程作为基础条件。只有如此,才能使基层单位在进行会计操作的过程中直接将总部核算的模块作为标准复制到相应的账套当中。而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之前,在企业财务主管及相关决策者的参与下,依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现状及现行的会计制度,在经过反复测试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其施工项目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且债务和债权单位的变动较大,所以在会计科目代码方面无法实现完全的统一,但在具体执行时,应尽量保持一致。

2.3 加强内部财会团队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具体分工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信息化的技术及相关财会软件的应用也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财会人员的思想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操作水平等方面都亟待改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前,应当做好团队建设,对原有财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再教育,使其具备实施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还应当配备相应的软件及硬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员,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加强团队建设,保证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连续有效进行,在提升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整体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因而企业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内部会计的信息化,并积极主动地推动内部会计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探析[J].财经界,2010(5).

篇11

1.1信息化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

随着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地域已经跨出国门,海外项目越来越多,即使是在国内,我们更多的时间也不在办公室,不依赖于信息化,我们已经无法管理和沟通,更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1.2物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物资是重要的生产支持过程和重要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管理的提升有赖于物资管理的提升。物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物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建筑企业物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建筑企业点多线长的特点,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对占整个工程成本60%~70%的物资成本进行控制,更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所以很多建筑企业都开始研究和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由于企业各自存在实际情况的差异,即使同样是建筑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仍不能完全通用。目前,我国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与国外计算机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无论在开发技术还是在应用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内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广大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的勇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开发出高水平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3中交二航局物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结合中交二航局的管理现状及发展要求,笔者对物资信息化建设制定了统一的规划。以建立一套先进、适用的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目标,提高信息化的利用率与共享性,使物资工作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物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的原则是实用、高效、即时、系统。目标是输入简便、结果适用、系统可靠、数据贯通。组成部分有项目物资工作模块、物资对外商务模块、公司物资管控模块:①项目物资工作模块:立足项目实务,覆盖物资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②物资对外商务模块: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模块与内部物资工作系统信息交换,最终实现物资对外采购的电子商务化;③公司物资管控模块:在项目物资工作模块、物资对外商务模块的基础上,建立管控模块,能实时管控物资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系统会明确身份设置,简化操作步骤,强化系统流程,满足实际需要,减轻事务性劳动强度。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提高管理的可靠性。

4中交二航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对于中交二航局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已拟定详细的设计需求,其设计的主要特点有:

4.1“一竿子到底”

系统架构设计为项目部、分子公司、公司三层,既涵盖了基层的基础工作,也涵盖了管理部门对业务的管理。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项目部,如计划、采购、消耗、结算、支付等原始数据,而上层的管理则依托于这些数据指标,体现了“一竿子到底”的集约化思路。

4.2实用性

一个再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如果做不到实用,也不能称之为好系统。本系统的设计,基本上把对实际工作的要求完整地搬到了网上,也就是立足实用。物资工作是一项繁杂的活动,既需要到现场,又要有严格的账务管理要求,实现信息化后,数据的贯通,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报表的自动生成,可以避免人工处理,从而账务、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物资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文字事务中解脱出来。

4.3智能化

整个系统的所有模块之间环环相扣,数据之间也相互关联。系统设计的数据自动关联与控制、自动提示与预警、待办事项及工作流转情况的提示,体现了智能化管理。如计划管理的设计:工程部(使用部门)编制工程(施工)需用计划———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物资计划员做计划平衡———制定采购计划。在计划管理模块中,需用计划与采购计划关联。而在计划管理与仓储管理模块之间,计划数量与领用数量又自动控制,并根据领料数量与计划数量的比例自动预警,如领用数量超出计划数量,则系统中不能完成出库,以此体现限额领料。

4.4人性化

系统强调输入的简化和人性化,力求实现每人平均每天1小时在网上完成工作。而且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业务部门会协同技术部门,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并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保证系统的稳定与完备,使之即时、实用、易操作。

4.5三位一体

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工作体系,缺一不可。没有项目物资工作模块,信息会缺失源头;没有商务模块,采购的过程无法体现;没有管控模块,系统中录入的所有数据就失去了意义。

4.6必填项多

数据录入时,必填项会比较多,这是基础。有了这些基础数据,再加上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输出功能,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必填项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一定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却能大大简化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如仓储管理的数据流向:(1)入库管理。现场验收单———验收序时台账———收料单———采购日记、库存明细账、保管账。入库管理中的所有数据,均以现场验收为基础,即验收序时台账、收料单、采购日记、库存明细账、保管账等信息的源头都来自于现场验收单。(2)出库管理。①工程用料领用:按工程部位领用———导出部位领用汇总表———与计划对比;②施工用料领用:按使用部门领用———导出部门领用汇总表———与计划对比。通过工程用料的领用与计划对比情况,能达到限额领料的目的,同时由系统自动生成核算核销表。通过施工用料的领用与计划对比情况,进行单机核算、按台班计入部位成本。

4.7规范化

通过系统,可以对物资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规范化,如编码体系,单、账、表的格式,物资合同范本等等。系统中会植入所有的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给物资人员提供学习与指导,操作人员也可以随时查询操作流程、待办事项及流程的流转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以规范基础工作的管理。

5结语

篇12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内部控制

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项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且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有一些建筑企业,未对内部实施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在扩张的同时总体经济利润不升反降,并没有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基于此,就需要企业重视内部财务管理,融入新技术,实现财务管理创新。

一、建筑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的意义

1.建筑企业运行的复杂性决定了财务信息化融入的必要性

建筑企业和普通企业的运行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工期长、人员复杂,如若不做好内部资金管理,就会出现各种浪费现象,使得成本提升,利润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管理好建筑企业的一系列开支,但是由于当下建筑企业的运行过程越来越复杂,仅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此外,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内部竞争明显,建筑企业面临着诸多经营发展冲击与挑战,尽管我国建筑企业当前有着丰富的发展政策红利,但由于建筑企业数量持续增多,致使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一旦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财务资源浪费,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升,势必会增加企业生产运行压力,不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各类经营扩张行为。因此就需要加强探究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方法,实现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2.有利于对建筑企业资金合理利用

建筑企业各个部门每天都会涉及较大开支,为了能够保证这部分资金的合理利用,就需要做好财务管理。传统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财务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预算,根据预算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硬性标准,就会出现使用和预算相差过大的情况,这也影响了资金的合理利用质量。通过融入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可以通过数据的调查,在平台上动态化地反映各个部门的资金支出状况和提前所设定的预算进行对比,使各个部门可以自我控制开支,同时也可以成为各个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

3.有利于建筑企业管理者提升决策的水平

建筑企业的生产运行与经营发展,离不开投资决策,一旦企业出现投资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大量财务资源浪费,甚至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战略性远景规划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由于未能及时抓住投资机遇,弱化了企业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进程明显落后行业内同类型、同规模企业。融入财务信息化,需要建筑企业基于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融入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还能够进行各个部门财务数据的统计,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企业只需要登录财务平台就可以了解运行的状况,为建筑企业管理者在做相关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把握住不可多得的经营发展机遇,从而在正确决策的指导下,在企业战略性发展过程中快人一步。

二、建筑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财务信息化的正确认知

部分企业会将财务管理放在次要位置,这使得财务管理并未获得诸多优势资源,信息化管理程度明显未能达到预期标准。而且很多建筑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战略规划认识不足,仍然将其看作简单的财务资金核算,往往是由管理层制定财务发展战略,统筹财务的一系列内容。财务工作人员在建筑企业中所担负的就是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很少会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其次由于在思想上的认知不清,也导致了建筑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后,一些建筑企业的领导者,更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这也影响了财务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的落实。

2.并未建立涵盖整体的财务信息化平台

建筑企业所涉及的部门以及分包企业比较多,想要做好统一的管理,就必须搭建一个整体化的财务信息平台。但是一些业务部门并未设立信息系统,也没有和财务的端口进行对接,这就会导致所搭建的平台缺乏完整性,数据难以实现共享。领导者也不能通过平台了解到部门数据,提出科学的决策。很显然,这样的财务信息化平台是不完整的,会影响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从根本上来看,建筑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能效不足、决策失误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缺失,企业组织内部之间缺少积极有效的数据信息沟通渠道,直接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辐射范围变窄,与业务部门、设计部门、采购部门未能做到及时、全面沟通。更为重要的是,建筑企业无法广泛收集行业内政策信息,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效果下降,企业很难真正做到合理降税、避税,甚至由于不了解最新的税务政策信息,直接在纳税过程中出现漏税行为。

3.仅重视财务核算,忽略了相关数据的收集

财务信息化的体现并不仅仅是财务工作人员利用财务软件完成建筑企业内部的基础核算工作,其应该包含建筑企业运行过程中资金的预算、控制、核算、结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企业平稳地发展和运行,避免资金的浪费现象。但是就大多数的建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使用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时,都将精力放在了财务核算方面,忽略了其他部分的管理以及数据的收集。甚至只是利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完成简单的企业经营生产数据统计、数据核算,信息化应用局限于报表制作方面,这样便限制了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直接导致大量珍贵的企业经营数据信息被浪费,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建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建筑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定位发生偏颇,故在招聘财务人员时通常要求并不高,只需要财务人员具备基础的财务方面的资格证即可。然而在信息技术融入之后,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就出现了无所适从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对于建筑企业财务的动态化管理作用。最直观的表现在于,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对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了解不全面,甚至在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中,频频出现错误,一方面影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应用效果,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财务管理能效,与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成正比。

三、建筑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的策略

1.提升建筑企业各个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度

建筑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遵循科学化、人本化管理的原则,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提升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要重视财务工作人员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了解财务人员除了进行基本的核算之外,还应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其次,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如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财务知识,了解各个部门的财务状况,为各个部门提供资金预算、核算、管理工作。最后,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信息化财务的软件以及硬件的设备,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提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建筑企业必须要正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性、必要性与紧迫性,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做好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突出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此外,建筑企业不仅要做到顶层管理者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了解财务信息化相关内容,还需要在整个企业组织内部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宣传,进而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基于建筑企业现状,搭建完整的财务信息化平台

建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业务都是存在差别的,市场上所售卖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往往无法和建筑企业实际情况相契合。因此可以采用自行开发的方式,引入信息化财务系统。首先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信息管理的部门。该部门的工作就是开发财务信息化的软件,在开发时要将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处理规则等嵌入系统程序,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还便于会计人员利用技术开展核算工作。其次在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以及基础参数时采用相同的软件、中间组件对财务管理中的核算、预算等统一进行编码。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容纳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还能够科学设置预算、进行核算工作。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必须与其他组织部门机构建立沟通渠道,比如,业务部门、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市场部门、审计部门等,一方面增强财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利用与分析效果,另一方面确保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真正依托信息化平台。此外,建筑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还要展现出战略性发展眼光,着手长期的财务管理效益,避免出现财务管理短视行为,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为企业长期经营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决策支持。

3.基于信息化财务软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财务信息化是否成熟也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质量。因此,建筑单位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时,要基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首先在之前所搭建的平台中会融入一个业务处理的平台,在该平台上,规范经费编制、借款申请等各项流程,实现成本费用管理的科学化。相关人员在进行借款时,打开平台,上传需要准备的资料,财务人员收取信息并处理。整个过程既避免了资料的丢失,又保证了手续的严格性。其次必须要做好预算控制。以往的建筑企业在开展预算控制时,主要是以管理者的意识以及日常的经验进行预算的汇报,这种预算汇报缺乏科学性,也很难发挥实际作用。在信息化财务软件中可以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方式,为各个部门在开展项目时提供一个科学、准确的预算数据,为后期各项成本的支出提供方向,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资金的浪费现象。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对建筑项目各个环节的财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全面监管,这样不仅可以在财务预算编制、财务预算审核方面突出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在财务预算执行全过程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作用,避免建筑企业财务资金出现浪费,进一步提升财务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能力。

4.基于信息化财务软件,降低建筑企业运行风险

建筑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资金,若不有效把控,很容易造成资金风险,导致利润进一步降低。借助信息化财务软件,可以实现业务和财务工作的充分结合,在信息化平台中,财务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处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对部门资金超支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并预警,降低预算和具体实施环节存在的差距。其次从信息化财务平台中,可以看到各个部门日常工作状况,制定公平、科学的考核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降低人员离职所带来的隐患。最后领导者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基于财务的相关数据不仅可以达到对各个部门财务进行监管的目的,还能够为企业在开展决策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在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平台中,会包含各个阶段动态化的数据、现有的资金状况等。企业会计人员也可以将信息化的手段融入个性财务报表,将各项内容细化,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建筑企业领导者在决策时的科学性。尽管当前各大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工作内容,为此,企业必须要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广泛收集企业组织内部与外部重要数据信息资源,比如,在企业组织内部要收集资金链情况信息、各个项目投资与回款情况、企业运营成本等;而在企业组织外部则需要严格收集行业内其他企业经营发展信息、行业政策调整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价值的同时,帮助企业规避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

5.加强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因此企业必须加快速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一,要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选择优秀的财务人员进入建筑企业内部。第二,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财务人员能够了解建筑企业各个部门负责的工作、自身的职责、行业的发展状况,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测试,合格方可上岗。第三,在进入岗位一段时间之后,要加强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再教育,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以及信息化财务应用的能力。为此,建筑企业必须以财务管理战略发展为基础,围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教育培训工作,不仅要求全体财务人员掌握丰富的财务管理各类业务理论知识以及工作技巧,还要懂得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云端存储、电子计算机操作、财务管理软件操作等信息技术内容。另外,企业还要定期开展财务信息化工作考评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业务能力进行适当奖惩。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有利于建筑企业创新传统的人工财务管理的方法,保证资金的合理化利用,同时还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为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涛.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完善研究.财会学习,2021(12).

2.刘佳.网络环境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研讨.经济管理文摘,2021(08).

篇13

关键词: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

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而言,信息化就是指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集团各个环节流程的整合。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长期且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建设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各个方面都有待完善,本文希望通过对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确立财务管理在建筑企业集团管理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改善建筑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效。

一、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决策质量

在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异地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的动态查询和分析,为集团总部制定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力。将财务管理数据和资料通过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只要原始数据输人到了这个电子信息档案中就可以实现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财务资源的共享。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就可以不用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实现跨公司、跨科目查询和合并相关的会计事项,可以汇总合并各个层级公司的会计数据,进行相关的查询和分析,从而对各子公司财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的监控,实时有效地通过远程计算机系统得以实现,可以大大降低决策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提高集团公司的决策质量。

(二)有利于建筑企业集团资金的合理调度

财务监督实现了从事后的选择性检查过渡到事中的全覆盖监控,从根本上改变以前项目资金管理分散,各项目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是财务文化衍生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财务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进一步形成和完善集团财务文化的塑造和延伸,实现了从核算行到管理型的转变。实现事前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提高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能力,不断的完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搭建一套能满足企业高层领导决策的智能多维图视化分析平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集团管理者思想守旧

大多数建筑企业集团管理者由于长时间受到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禁锢,他们无法深入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定位不明确。但是在经济时代下,市场竞争不仅是企业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企业集团之间的信息化建设的竞争,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像有的管理者所认为的那样,仅仅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交给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项严峻的信息化变革。但是由于我国部分水务企业集团的领导者对这项信息化变革任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企业内部没有营造一种良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

(二)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落后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组织机构仍然是传统的“金字塔”型, 企业内部存在过多级别的职能部门。过长的管理链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 导致信息滞后。第二,资金管理散乱,使用效率低。大多数建筑企业集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财务管理特点,未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 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 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 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资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第三,母子公司的理财目标未能有效整合。信息化后, 建筑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能实时传递的特点,对母子公司的理财目标、理财资源加以整合,使建筑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1+1> 2的优势,目前建筑企业集团在整合理财目标方面做得不好。第四,监控不力。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者缺少掌握企业财务资金等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 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三)建筑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核算方式仍然使用的是“总部―子公司―二级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或者四级核算。因为目前财务管理未实现统一与集成,所以集团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无法落实子公司,就会在会计信息编制的过程中存在虚假隐瞒利润现象,进而拖延上缴管理费的时间,甚至会因子公司财务收支的管理不到位而导致集团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推进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改变建筑集团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集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领导层和各员工思想上的重视和有效配合。作为建筑企业集团的管理者,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当前企业集团中大多数的领导者缺乏高度重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是与知识经济时展不相符的。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否改变直接决定着财务信息化能否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筑集团管理者应该革新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自上而下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氛围,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促进财务管理方式实现质的转变和飞跃。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实现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此外,建筑集团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保持高度的严谨性,及时察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为财务信息化管理铺平道路,确保其能顺利进行。

(二)创新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集中管理Y金。建筑企业集团可以将企业资金管理与多家银行相连, 实现货币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分析内外部结算结构, 为集中调度资金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 构建最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动态资金管理系统, 对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反映, 真正落实管理工作。通过资金预测来统筹调剂使用资金,加速周转,以提高效益。其次,健全内部监控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授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程序,利用这种计算机的程序硬性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保障财务制度的执行。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既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金流失的漏洞,又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防范风险。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关键控制点,确定风险警示点,并对这些点进行实时控制,一旦超标立即报警或停止授权,及时化解风险, 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完善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首先,完善财务核算体系。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将财务与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将两者合二为一。其次,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集团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必须对企业预算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的管理和实时的监督。最后,建筑企业集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该系统的使用目的的建立完善主要是将企业所重视的问题作为重点,使用分析标准,建立信用度较大的分析系统。使其能够从数据库中解码信息,再进行相应的检索及分析,便于企业的领导层了解企业的资金配置及经营情况,也能够了解子公司的相关财务情况,从而为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 在这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信随着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姚朝明.浅谈建筑企业集团公司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6 (12) : 27 - 29.

篇14

解析中小企业市场

联想认为:“如果把上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的政府采购期作为PC行业的第一个春天,1998年到2003年的个人消费电脑采购期作为PC行业的第二个春天,那么由中小企业主导的第三个春天已经悄然到来。”

各项数据表明,2006年中小企业正在成为电脑市场的又一位明星。根据赛迪顾问的相关数据,2006年1~10月份,中国台式PC市场销量增速相对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保持了12.8%的增长水平,而2006年前三个季度,中小企业PC市场则增长了20.5%,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IDC的分析显示,中小企业对亚太地区PC贡献率将在2008年增加到31%。中小企业都渴望成长,但它们自身却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分工、运作模式等条件的限制,它们的工作效率比不上成熟的大企业;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它们无法快速扩大企业的规模,使公司成为分工明确、运作稳定的有机体;由与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以贸易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地发掘并抓住机会。

所以,效率、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巨大难题,是渴望成长的中小企业的三大困惑。

联想解决之道 全方位关注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后期维护,因为缺乏专业人员处理这些危机,所以造成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可是中小企业一般没有力量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处理这些,那么,这些只能依靠电脑厂商来帮助解决了。扬天系列的一键功能就是专门针对这一情况设计开发的,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替中小企业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一键杀毒 干净利落

首先按下“NOVO”键进想特有的LEOS(联想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然后选择“联想电脑拯救系统”下面的“一键杀毒(K)”。注意在进入系统之前把所有的外设都拔掉,否则有可能启动失败。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一键杀毒”的主界面了。如果30秒钟之内不进行我们,系统将会自动开始查杀病毒。

这一杀毒方式为底层操作,而随着病毒库的升级,可以有效防御各种新病毒,大大简化了企业的负担,从而对病毒实现“免疫”。

一键恢复 从容不迫

与一键杀毒一样,在开机时按下“NOVO”键进入LEOS系统并选择系统备份,这样制做一个节点,以提供恢复所需的系统内容。当系统发生问题时,只要进入LEOS系统,并选择系统恢复就可以了,恢复过程最快只要一两分钟,非常迅速。这样再着急的事情也不会因电脑故障而被延误了。

方案型产品解决多元化需求

诸多的布局让电脑这样一个电子化产品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在联想的精心策划下,扬天不仅拥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同时对中小企业采购者来说,后期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也都容纳其中。针对中小企业在维护信息设备方面实力不足的问题,扬天系列电脑也集成了如一键杀毒、一键恢复等等减轻企业维护负担的功能。同时,细分的扬天系列产品,也完全考虑到各个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充分满足采购者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扬天E系列

扬天E系列机型主机只有12.9升,重8KG,小巧时尚,可立可卧的小机箱可根据用户需要随意摆放,最有效地节省办公空间,为崇尚简约、自由、个性的用户专业打造。为满足用户在易用性方面的需求,扬天E开发的驱动智能安装不仅实现自动安装,同时让用户彻底摆盘束缚,一键调用智能安装驱动和随机软件;强大的通讯中心可以实现与周边设备的互联互通、短信发送、通讯录等强大功能。扬天E,让用户充分体验科技时尚带来的轻松和方便。

扬天M系列

扬天M系列机型是专为注重品质的商业企业用户设计的一款主流商务数字办公平台电脑。拥有领先的结构设计、创新的应用功能,无论从人性化使用的角度,还是从安全防护、易用管理的方面都为用户周到设想,安全密钥让您不再为数据信息的安全而担心;独有的一键彻底查杀病毒让您从此远离病毒侵扰;文件管理能够及时拯救重要文件免除意外丢失的风险,这些业界独创的领先功能和设计都致力于为用户搭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数字办公平台。

扬天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