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型混凝土、土木工程、应用、必然性
前言
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混凝土的种类不断激增,土木工程项目得到扩建。某些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工程建设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着一片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就要注意各种新型混凝土的显著性质,考虑购进材料的成本价格、明确关键环节,进行正确的材料选择和搭配组合,并考虑该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内外部环境。在其施工阶段,也要注意混凝土模板的预制,强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该种混凝土的优势,对于施工中常见的材料质量问题,要给予重视,即使新型混凝土的优势突出,但也会有难以避免的缺陷。
一.新型混凝土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的必然性
新型混凝土可以说是传统普遍的混凝土发展前提下进行升级形成的。在传统混凝土的构成中,加入纤维、矿物质、煤炭颗粒等等化学或非化学成分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搭配,都是制作新型混凝土的有效方式。新型的混凝土在环保节能等社会效益实现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降低土木工程项目主要经营者的成本投资的经济效益上也有很大的贡献,同时在提升新型混凝土在抗压抗损伤方面的特质优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新型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也逐步转向具有更高强度、更有助于工作开展、和更能长期耐久、性能优越等趋势进步。我国目前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的建设必然响应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号召。加之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混凝土的出现是必然的。
二、各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分析
(1)当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智能的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分析
传统的混凝土构成物质比较单一,所以其在工程中的利用时的性能也会受到某些局限。新型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石、砂、水等其他成分,就有助于优化混凝土的应用效果。尤其是某些智能性的添加剂可以帮助制造功能奇特的混凝土,比如某些混凝土具有环保节能的特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名气的新型混凝土往往包括绿色生态、环境调节、温度自监、净化空气等等类型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减少了钢筋对环境的威胁和对生态的破坏,有利于在土木工程领域类大力推广。
(2)当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轻质的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分析
轻质的混凝土也是新型混凝土的主要类型之一,其首要的构成物质包括珍珠岩、粘土陶粒、页岩颗粒、煤矸石、粉煤灰的陶粒、炉渣等等,这种材质被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因其特殊的质量轻、密度小性质,可以使工程显得更为轻便,加之其可以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抵抗寒冷的侵袭,所以减少了使用该材质的工程受天气的威胁性,也提升了工程居民的舒适度。例如之前在我国的上海地区曾经对这种材料做过试点性的利用,它所堆砌的工程在性能和成本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可谓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兼得。
(3)当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低强的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
低强的混凝土在土木工程领域内也有很普遍的应用,在低强混凝土的制作方面,主要是要求其在泵送性、保水性、坍落的伸展度等等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比如有的混凝土生产者会考虑用矿碴微粒、煤灰细粉和低浓度优质水泥,按照科学的全面分析,进行综合和搭配。例如上海的长江隧道就是用这种新型混凝土制作了盾构基座。为了盾构切削能满足早期已经做了明确规定的制作和搭建要求,同时与早强型以及早强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相一致,所以其中的含水量是可以随时变动的,但是因为缺乏对粗骨料的利用,使这种情况出现的首要缘由是添加了粗骨科后及容易受到用水量的影响,由此导致引发的那些工程面出现了极度不稳固的不良现状,从而引发破裂损坏的残局。
(4)当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纤维增强的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
纤维增强的混凝土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混凝土具有抗位性能差的弊端,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加入纤维的成分而形成的混凝土。在纤维增强混凝土品种中,钢纤维、耐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等纤维混凝土受到了更广泛和深度的研究。其中钢纤维分布的混凝土在承重结构中得到了最广泛和最受欢迎的使用,碳素钢纤维主要分布在土木项目中,不锈钢纤维则主要遍布于耐火材料方面的产业领域。与传统的混凝土比较可发现,钢纤维夹杂的混凝土在拉伸、弯曲、剪裁和压制等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强度升级。
(5)当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预填骨料升浆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中国大连市,曾经有过用预填骨科升浆混凝土运用在船坞地板建设的案例,这也是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所决定的。这种混凝土是用具有比较高的密度、厚约四五厘米的铁矿石来制作的。在矿石层的下方往往还会再铺上一层大约10毫米左右厚度的石灰石颗粒,在矿石层的上方则往往浇筑大约六七十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凝固成板。预填骨料所在的层面中,会打压浆孔并将砂浆注进其内,这样预填骨料混凝土就完全成型了。
(6)当前土木工程的领域中碾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
碾压混凝土在近段时间内快速崛起并进入广泛的应用中,尤其是体积比较庞大的混凝土结构,例如水工大坝、大型基础、工业厂房地面等等工程项目。对这些构造的工程进行浇筑时,,其设备利用和材料筹划都有与众不同的要求,就拿它和传统的混凝土相比较而言,为了平整土地,会用推土机来完成;为了使土层更为结实,会用碾压机碾压;在各层次之间可以运用刷毛机来帮助作业,最后借助切缝机的力量切出与所给标准相符的裂缝。在这个完整的施工操作中,对器械的依赖性非常大,施工时必须具有比较优秀的工作效率,此外要求施加作业行为的地理环境能比较优越,添加粉煤灰的辅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传统混凝土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运用施工中,往往会需要更长久的浇筑时间,且施工时对用水量的要求也更严格,当然,水泥用量更是一笔更大的材料供给。
结语
混凝土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材料,其独特的基础材料特性也使其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了普遍的利用。但是,传统的混凝土由于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不够完善,必须得到严密科学的质量控制和性能升级,由此引发了新型混凝土的应运而生。新型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宠儿,当然,在材料选择中,要加强审核各种新型混凝土的特质、考虑何种混凝土才是最适合该土木工程项目的材料,做出准确的选择,只有恰当的材料选择和控制,才能促进工程的良性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考核
引言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1638年,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理学家伽利略出版的名著《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标志着材料力学的开端。书中,首次提出了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材料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以解决材料的强度问题、刚度问题、稳定性问题为总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多选用张如三、孙训方、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作为指定教材,或者选用在这三本《材料力学》基础上重新编写的教材。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从简单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基本变形开始,然后归纳到一般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以及压杆稳定问题。在讲授完课堂相关理论知识后,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轴向拉伸、压缩以及平面弯曲等实验。总体上,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教学内容已经比较稳定,课堂学时一般在60~74个之间,实验学时一般在4~8个学时之间,学分在3.2~4.0分之间。针对材料力学的教改问题,很多同行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结合我们前些年的教学实践,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机械类专业、信息类专业等很多工科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很多学校(包括作者所在学校前些年)均统一安排基础学部的力学教师来讲授材料力学。从学校层面讲,这样安排节省了教学资源,便于统一管理。但弊端是基础学部的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将材料力学中的相关理论和实际土木工程相结合,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仅限于书本上,不知究竟学到了什么,很难提升学习兴趣。
2.材料力学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内容多,学生接受困难。材料力学章节多,内容多,各章之间连续性相对不强。本身理论性、抽象性又较强,很多概念,如应力、应变等,学生第一次接触,若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辅以必要的手段,在有限学时内,很难理解其本质,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材的发展相对落后于规范。目前,我国土木行业的规范体系中,如钢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除疲劳计算外,均基于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强度、稳定等校核,而材料力学中仍主要采用容许应力法,若完全按照教材讲解,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工程实践、新理论相差甚远,会误导学生。
4.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不重视。材料力学的实验基本是在课堂教学讲授完相关理论之后进行,相关实验基本为验证性实验,有些甚至仅由教师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仅需观看不需要自己动手验证,最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就算是完成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沦为一种“形式主义”教学,不仅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有时甚至被学生认为是耽误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实践,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具体为:
1.教师队伍注重专业性建设。充分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及组织作用,选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工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讲授材料力学课程,这样教师可以实时地把材料力学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材料力学中梁构件的支座可分为可动铰、固定铰、固定端支座,但我们工程中的主梁一般支承于柱上,次梁一般支承于主梁上,那工程中实际中的梁对应的支座又是那种呢?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构件来说,当梁端部承受负弯矩,上部混凝土受拉开裂,如梁上部不配置纵向受拉钢筋,即可允许梁端发生转动,进而释放掉负弯矩,这样一般就可认为是固定铰;反之,若梁端上部配置了足够多的纵向受拉钢筋,那计算时就可以简化为固定端。通过专业老师的讲授,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材料力学和工程实践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注重时效性、拓展性建设。在对教学内容不做较大修改的前提下,教学时注重时效性,与现行相关规范作比较,如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材料力学中基于容许应力法的表述为公式(1)、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基于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表述为公式(2)。NAn≤[σ](1)NAn≤f(2)式中,N为构件受到的轴拉力;An为构件的净截面面积;[σ]为许用应力,Q235钢材一般取150~170MPa之间;f为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Q235钢材一般取215MPa(板件厚度小于12mm)。从表面上看,公式(1)和公式(2)的区别仅为[σ]和f。但实际上公式(1)基于容许应力设计法,要求结构在标准荷载下产生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σ](容许应力[σ]由材料的极限应力除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得到),因此可知,式(1)中的N是由标准荷载产生的轴拉力。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公式(2)是用荷载或荷载效应、材料性能和几何参数的标准值附以各种分项系数,对于不同重要性的结构,尚应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即式(2)中的N是由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产生的轴拉力,f是由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得到。除注重教学内容与现行规范相结合外,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强调力学知识的拓展性,即材料力学中的相关知识不仅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在生活中也有大量应用,诸如食品包装袋上预留一个小豁口、如何吃火腿肠、冬天水管为什么会被冰胀裂、撑杆跳运动员使用的撑杆的变化(由木杆、竹竿、金属杆等逐渐过渡到现在用的玻璃纤维杆)、香蕉球的力学原理、弹簧秤的力学原理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缺少工程实践的学生从生活案例中理解材料力学概念,让学生意识到材料力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注重结合性、细节性建设。本文着重介绍的是作者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认为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性问题。(1)多媒体课件形声、动画兼备,对于抽象的应力、应变、变形过程等更容易展示出来,学生也容易理解,但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排版、字体大小、颜色等,最好多图片少汉字,能用动画表述不用文字描述。排版不宜过于花哨,否则会喧宾夺主,学生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课件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2)多媒体课件内容选择上,辐射面要广,不仅包含教材上的知识,尚应涵盖教材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但除重点内容外,一般不必过于详细,否则学生会认为“课件”就是材料力学,降低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性建设。为改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启发式学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结合材料力学每章节课程内容,教师在导课时都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或相关科研成果,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相关的问题在哪?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完相关内容后,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压杆稳定问题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仅长度不同的钢柱,其余均相同,哪个承载力会高一些呢?学生从生活常识的角度一般能知道短柱一般承载力会高一些,但不知道原因在哪儿。在讲解完压杆稳定问题后,学生就知道原因所在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站上讲台并充当教师角色的机会。材料力学课程安排中一般会有2~4个学时的机动课时,我们利用这几个学时的时间,让学生站上讲台,规定每个学生授课时间一般在8分钟左右,从授课章节、多媒体课件制作、素材收集等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学生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前,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把这几个学时安排成答疑,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我们把答疑全部改为课下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来给学生展示,这样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
5.实验教学注重层次性建设。针对之前实验教学的弊端,我们作了如下改进:(1)除实验室专门配备的教师外,要求材料力学授课教师全程参与实验教学。(2)将实验分层,第一层次为基础性实验,包括拉伸、压缩、平面弯曲实验。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验,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或结合教师个人科研项目确定。(3)基础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把与实验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相关素材提供给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时,由实验室教师对授课教师事先提供给学生的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详细讲解,并预留下一些问题。因学生课下已经做好了预习,这样有效地节省了准备时间。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按每2~3人一组进行分组,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除需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外,尚需对实验室教师预留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实验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实验报告上提出,最后由实验室教师汇总交给授课教师,由授课教师统一解答。同时,实验报告上必须注明小组每个人的分工。(4)综合性实验为选做性实验,可以是真实的物理性实验也可以是数值性实验,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的。截至作者发稿前,学生自拟了轴向压杆稳定承载力的测定、焊接构件残余应力测量等多个实验项目;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实验就更多了,诸如一些实际检测类的工程项目、实验室的科研试验项目等。6.课程考核注重多样性建设。课程考核过程中,摒弃了平时成绩+实验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加权计算总成绩、期末考试闭卷的传统作法。相关改进如下:(1)针对材料力学公式多、概念多的实际情况,考试时允许学生自备半张A4纸,半张A4纸单面(另一面空白)可以撰写自己认为重要的公式、概念等等,但只能自用不可互相传阅,考试结束时该半张A4纸写上姓名随同试卷上交。(2)减小主观性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平时成绩主要依靠作业质量、出勤率等来确定,但仅占总成绩的10%;实验课程成绩分为A(优秀,对应90分及以上)、B(良好,对应80~90分)、C(中等,对应70~80分)、D(及格,对应60~70分)、E(不及格,对应60以下)五个等级,若实验成绩等级为E,则采用一票否决制,总成绩不合格;若等级为C或D,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30%;若等级为A或B,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20%。总体上,实验成绩越低,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越大,就会导致总成绩越低,进而促进学生重视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改革,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对材料力学的理解逐渐由一门抽象、难懂的“力学课”转变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逐渐增强。但我们也意识到,材料力学教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顺应形势,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如三,王天明,陈君驹.材料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I[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鸿文.材料力学I[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刘萍华.20年来我国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文献综述[J].力学与实践,2009,31(6):67-69.
[5]王涛,罗洪峰,王娟,等.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3):116-118.
[6]闫冰洁.浅谈基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5:144-146.
[7]季顺迎,武金瑛,马红艳.力学史知识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结合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4):137-142.
[8]宋曦,杨静宁.工科专业材料力学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0,32(2):142-146.
[9]刘小蛮,杜国君.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思考———会做、会用、会意[J].力学与实践,2013,35(4):74-77.
[10]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1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一】
为了自已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校远程网络教育的土木工程专业。三年来,我除了认真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以寻求自身多方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各式学习的社会实践。这些都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一定的工作能力,每一项任务我会用我积极,学习,奉献,合作的态度去完成。
三年的锤炼,筑就了我扎实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坚信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学习的知识在我的人生定有用武之地。
【二】
今年毕业了,即将走入社会.在大学四年中,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专业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实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的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事上,我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之上.
最后一个学年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积级开展社会实践,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广泛地运用于实践当中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在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建筑工地以及贺兰县城建局实习.在新华学院的工地上的实习,让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建筑业从业人员最真实的工作状况.从事建筑业将意味着在往后的时期里,充斥着我工作生活的将是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以及数不清的砖块瓦砾。
在大多数时候我必须在炎炎烈日下暴晒,在尘土飞扬中穿梭.干建筑这一行的确很辛苦,我也羡慕那种坐在干净的办公室里吹空调以及有规律休息日的工作.最初在工地上实习,我的决心也曾经动摇过,但随着我对这个行业渐渐地适应,我开始慢慢地感受到建筑业的魅力.通过将在学校里学习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当中,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工作,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就会拔地而起,这种成就感是别的行业比不了的.在工地上的实习,我从完全陌生到渐渐适应,窥豹一斑到慢慢地融会贯通.这个过程不仅让我的专业水准上升了一个档次,对坚定我从事建筑业的信心也奠定了一个良好在基础.
【三】
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刻苦、吃苦耐劳,有上进心。为人诚恳、虚心好学、能够正确对待、处理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思想积极上进,接受能力和独立能力强,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做事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秉承山大扎实、厚重的学风。为人正直、诚信、稳重。有强烈的上进心、事业心。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很快融入集体。工作学习认真踏实,能够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性格外向、开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做事认真负责、积极肯干。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的人生观,在我的字典中没有“放弃”,始终坚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做事认真负责,具有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我的格言: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做得更好。知识面广泛,头脑灵活,思维开阔敏捷,极富创新精神。
【四】
回首往昔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生活,本人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上,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学习、工作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并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在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五】
回首往昔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生活,本人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xx模板1
作为一个土木的学生,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实践对我们的诱惑,因为它会快速的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俗话说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现在到处都在修建房屋、无论是居住还是办公或是其他作用的结构,我们总能随处可见,但施工现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所以以前也都是远距离的观望,只能看到外部结构。总想进去看看里面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所以学校能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都很珍惜,希望能通过这次实习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学院的安排,我们于20xx年x月25日到x月x日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土木工程生产生产实习。我们组被分到西区清香坪,引入我们眼帘的是三幢正在进行修建的大楼,经师兄介绍后才得知,这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都是廉租房。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便宜的房子,但后来才知道廉租房是国家出钱修建的民生工程,专门为一些贫困群体修建的住房。三个塔吊机整有条不紊的工作着。目测高度已经修到三十米高了。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别,这三幢楼修建在一个山坡上,从背面看他们的地基要比路面高出十几米。看起来比较壮观。还有一个工程正在进行场地整平。一些工作人员都在辛苦的工作着,场地上有挖土机,运渣车。由于攀枝花地质特殊,地基也都是一些延岩石,场地上还有两辆碎石的机器,用来破碎岩石。我们现在外面仔细观察了几番。后又带着安全帽在师兄的带领下进入了一号楼观察内部作业。进去后的第一眼是感觉空间特别小,无论是卧室、厨房、还是客厅,都感觉特别小。全部都是一室一厅的格局。师兄说这是为贫困群体建造的房租,都是这样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廉租房。由于工人都在上面工作呢,所以我们在下面几层逗留了一会就往上面走去。走到上面看到一些工人正在做填充墙的工作,还能看到一些构造柱的内部钢筋布置。上面的还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由塔吊机运送上去再由工人推到施工现场旁边以方便工人作业。无论做什么,都有很多我们是学习的地方,我们虽然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但还都是“文弱书生”,我们连最简单的砌砖都还做不好,一些更复杂的更不会了,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我想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现状,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践区委一窍不通。所以能现场观察是每个学生都期望的。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我们在毕业前先体会一下工地生活,所以我们都特别认真去观察去学习。
回顾这些天的经历,我们确实学到了许多实在的东西,也思考了许多问题。我们感触颇多,也受益良多。此次在施工现场实习,能亲眼看到各个班组的施工过程,能亲耳听到技术人员针对问题的讨论,能亲身参加工程的例会,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些都使自己对于工程管理的基本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马上踏上工作岗位作了很好的热身。在现场的短期学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以下就为这次实习的一些收获、认识和感想:
通过这次实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以消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具体的施工程序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巩固了理论知识。以前老师讲一些知识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就没这种概念,很难产生画面感,脑子里一片空白,理解起来也事倍功半。比如说对于钢筋加工的过程,构造柱钢筋的绑扎,从前只是听老师讲解和书本上学习,但对于具体操作并不清楚。这次在现场亲眼看到了以后,将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就很直观,印象特别深刻。在实习中我们每天还会看一些施工图纸,做一些电子文档,这些也都加强了我们对CAD和电子表格EXCEL在工程中的运用,这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实际施工操作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一定相符合。书本上的都是理论情况下的,但工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实际情况。这时书本上的就不在适合,就要靠工作人员的经验了,这些对我们帮助很大,它能提高我们的随机应变能力。比如:一根400m的梁其下部钢筋为12φ32,在理论上要求保证钢筋间的最小句距>25mm,但在实际操作时是因为某处钢筋太多而往往办不到。这就需要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出适当的变通。我们必须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多东西虽然说都在课堂上学过,可我们还没有学精,没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资本,不能够学以致用。不管将来从事施工或者预算,都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发问,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广泛收集信息。我们生活的四周,许多东西都是值得去学习去思考的。因此,我们需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上站稳脚跟。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信息缺乏,管理力度不够,建筑规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在实习现场,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施工准备不足,道路以及临时设施都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没有采取雨季施工措施,钢筋不注意保养,浪费严重等等。相信随着制度的发展完善,各种问题都应该会解决和避免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即将毕业入行的新人,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给自己作一个好的定位,不要自恃甚高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踏实,创造出价值才有所收获。对人应该热忱,处理好周边的关系。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在建筑行业这个大圈子里尤其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并且我们还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懂就问,态度要诚恳,让别人愿意将自身的积累传授于你。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是自己不断发展。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土木工程专业更明显,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为一点点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减少工程的寿命,甚至会酿成大祸,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工程刚建好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给户主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会对他们的生命带来威胁。而且也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谨慎做事,处处留心。
这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了,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短短十天,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四化的历史性任务,不能只顾埋头书堆,纸上谈兵,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造福社会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因该在学习至于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实践,从而跟好的提升自己。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xx模板2
通过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不仅学习了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还学习了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了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一、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居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实习主要工作任务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多多请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争取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习日记,做好实习收尾工作。 我们应该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
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询问着,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为了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针对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操作的师傅细心的告诉我们它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自落式搅拌机,主要按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业。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
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长告诉我们正确的放料顺序为:石子,水,砂。因为放料顺序不对会造成浪费。我们在现场看到有师傅在砌筑空心砖,据他介绍空心砖具有良好绝热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部位,比如阳台后砌墙。使用砌筑砂浆,孔对孔(空心砖)1/2处,孔向下(将少数分布筋埋入)交错搭接。若空心砖旁要开门窗洞,应将3块实心砖填入其中再施工。我们又询问了为了节约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来拌和混凝土。师傅笑了笑说,混凝土用水也需要干净的水,因为污水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不单是水,对砂、石的细度模数也有要求;对水泥标号也有要求。
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问题二: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三: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四: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问题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四、实习心得
实习的中途,领导来看望我们,要我们好好学习,为以后祖国的建设打好基础。 各行各业都辛苦,可是我们在这里,不但看到了艰辛,也看到了伟大。民工们在烈日酷寒的天气里,仍然在为城市建设而努力着。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再工地外面看到有民工站在某楼层高处扬言跳楼,想以这种方式来要回辛苦挣的血汗钱,这件事情还引起当地媒体的反应。我不希望民工们再用这种方法来拿回属于自己的钱,法律是最好的武器,所以他们自己也应该去学习相关的法律。这种方式真的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也担心那些克扣拖欠民工工资的人有一天习惯了,不以为然了,民工们怎么办?拖欠民工工资历来是建筑行业的一大问题,因为很多老板是通过贷款来修房子,再卖了房子发工钱,或者直接走人。现在的银行应该建立严格的信贷制度来支持建设支持民工,让辛苦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民工没有后顾之忧,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的一些情况,让我感慨万千。
首先我想到的是安全问题。工人们可能是太熟悉他们的工作了,也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就不注重那些器械操作规程,认为怎么好用就怎么用。他们在砌砖的时候,随意搭设脚手架,而且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扣件,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扣件扣紧了钢管才不会乱滚,人站上去才会安全。安全兜网也没有按照规定架设,灰土石块掉下来砸到下面的人就不说了,如果是人掉下来,他的生命安全还能得到保证吗?我们还看到有人用塔吊将钢管或者圆原木运送到楼上,结果被监工骂了而且扣了工钱。是的,如果不小心,材料滚动下来,砸伤了人,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为了生命安全,企业的负责人应该为他们买保险,应该给他们上安全教育课。
五、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国两个月的实习我能承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
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
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通过实习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是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加的巩固。例如:防线超平与测量学结合起来,现场施工与建筑施工结合起来,建筑图纸与建筑制图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向专家、技术员师傅、工人师傅学习建筑工地施工期间的各种技能和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xx模板3
时光如梭,为期四天的xx之行已经结束快一个星期了,现在想想,当初选择土建类,很大的原因是看重实践类学科的缘故,我认为与其学习理科研究高深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不如学习现代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土建学科。每当想起一栋栋建筑在笔下设计,一幢幢高楼在手中平地而起,心中都会莫名的兴奋。而今,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在xx之行中,认真观察建筑现场仔细思考人生哲理,更觉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一个旧楼改造工程——由橡胶机械厂改建为茶叶商城,整个工程建筑面积达20xx平方米。通过工程负责人的讲解,我们明白了改建工程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水电暖管道的改造,外墙面老化的处理,防水等。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工程改建的难度远远高于再建新建筑,可是却有工期短,花费低,节约资源等优点。工程负责人着重给我们讲解了外墙面处理的方式,在考虑到造价与工期的前提下,采用外墙面基本不动,用水枪冲下原有瓷砖,考虑新旧材料的融合后,用真石漆涂抹外墙。最后负责人又引申到建材节能问题,他的一番话使我对于建筑节能的思考一直延续至今,我仔细分析了节能65%的钻石级绿色建筑——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这座出自成功大学建筑系之手的建筑并为使用昂贵的高科技,而已“适当技术”、“本土科技”、“四倍数效益”为号召,尤其是本大楼采用最自然最便宜的“吊扇设计”与“灶窑通风系统”使办公室与国际会议厅的空调各节能76%和27%,从而证明了最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可以是更有智慧且最便宜的。在建筑节能愈演愈烈的今天,我认为真正的节能不一定要用多高的科技,而合适且富有创意的设计,加上大量试验的连续验证,用最普通的建材,创造最高的节能效益,是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工程则是xx集团的xx山庄的施工现场,该山庄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进入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楼群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且不太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们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群不同。楼群四周有个很大的场地,用来堆放建筑材料,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并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从现场了解到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这样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又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从工程总监的讲解和自己的仔细观察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施工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未来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合实际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的这次认识性实习活动,让我们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要真心的感谢实训中心张主任给予的这次机会。
如果说在施工现场所学到的是对自身专业从业环境的认识,那么在与xx师生的交流座谈和听烟大老师的讲座后,则让我对于大学生活,对于考研,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所感悟和帮助。
与烟大师生的座谈中我明白土木是一个讲概念的专业,学土木的人要有大的胸怀去思考去做事。大学四年是培养自己性格与人格关键的四年,在大学里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朝着已定目标努力向前,把以后需要工作的自己变成工作需要的。目前来说我的短期目标便是考研,将为之不懈努力。从座谈中也明白了与烟大学长的差距,他们对于学习和工作认真的态度和在听众面前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而周新刚教授的常识座谈,更让自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周教授对于常识的诠释——良好的行为,平实的人生,活的真实。以及对综合素质的独特理解——综合素质既自己在某个专业有着全方位的认知与能力,而并非片面的追求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我修正了我的很想法,每个人都该拥有自己独特的综合素质,去追求渊博的知识,健康的心态,真实的视觉,良好的行为。品物解道,境景味成!与周教授不同,邵永波博士的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讲座,以土木工程结构为例,告诉我们科研创新就在生活中,只要坚持不懈。而讲座后的讨论,让我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做人,做事,一定要有毅力!
很多东西,我们不去亲手接触它,观察它,而凭别人的讲述和文字的记载,是很难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的。四天的认识实习,虽然时间短,但是收获颇多。一则增加了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的直观认识,二则了解了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环境,三则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四则更明了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让我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了解了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更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土木工程是一个讲究胸怀的专业,在xx,多次在遥望大海,不仅让自己看到大海的胸襟,更对人生的得与失有了深深的思索,这次实习有所得,可得并非说说而已,要将所得转化为以后的实际行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从中获益,纳百川,去其糟粕,才真有所得。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团队 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kg2013403):基于“四位一体”的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6-02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由知识、能力和素质(或人格)三个方面构成,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能力培养尤其重要,特别是当前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培养当前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1]
许多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们眼高手低,突出的问题是不主动做事,沟通能力弱,不太会处理同事关系,缺乏团队意识,无法与他人合作。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而频繁跳槽,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2]很多学校都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学校期间,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了培养,从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3-6]我们的实验教学团队从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对如何培养提高土木工程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了探索。
1.设计实验内容,实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1.1实行部分实验先于理论教学,营造探索学习的氛围
教师不讲解,把验证性实验转化成探索性的学习。并且适当地将部分实验安排在理论课之前,不再刻意地把实验安排在理论课之后,不再让学生去机械地验证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去总结规律,则实验具有设计性、探索性,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钢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测试钢梁横截面不同点的应力值,然后总结应力沿梁高度的分布规律,并让学生尝试进一步推导理论公式。
1.2设置创新设计型实验(选做实验),为学有余力的团队提供实践平台
主要为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提供支持,由参赛队员(一般是3人1组,组成一个团队)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自己制定实验加载制度和数据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仪器,由学生自己制作试件,做试验,老师只是需要时给予指导。
1.3 增设小专题,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何真正做到 “理论联系实际”呢,让学生感觉就在身边,伸手可及?实验教学教师团队经过讨论,决定设置2个小专题。例如其中一个小专题是“生活中如何测量变形?”,在实验中我们用百分表(机械测量方法)和应变片(电子应变测试方法)测量试件的变形,生活中,我们碰到的很多东西都会变形,那该如何测量呢?请你去寻找,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分析。以组为单位,搜集素材,自己拍照或是从网上下载图片,配以文字,进行排版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并撰写专题报告,并写出心得;然后每组派一人演讲本组的专题报告,指导老师点评每组,各小组之间互评,小组最后得分即为成员的分数。
表1 小专题评价表
这是一个完全由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得分作为整个团队各个成员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0%,从搜集资料,到文字组织、整理、排版,形成一个专题报告,由团队成员协商,自行分工,共同完成,形成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迫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增加了2个小专题后,看着学生的专题报告,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学生会有独到的眼光发现不同的东西,给老师和同学眼前一亮的感觉,学生也坦言收获颇丰,发现变形现象在生活中处处皆是,只要用心去发现,理论联系实际也会变得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互相协调能力,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2.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以实验报告、到课率来评定学生成绩存在很大的弊端,实验主要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数据处理阶段组成,成绩也应该是过程化、全方位评定,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以往的团队考核方式,使一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有空子可钻,不预习不操作,只是围观与抄袭实验报告,不劳而获,也是一无所获,为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在实验的各个阶段采用“团队考核”+“个体考核”的方式,迫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
本实验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预习阶段的评价(15%):由教师评价,通过看预习报告、实验方案,听汇报的形式,实验前当场打分(主要考核团队的预习情况,也通过个别提问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情况);
实验阶段的评价(20%):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小组成员之间配合是否协调,团队合作情况如何等等,试验结束后打分(主要考核团队的协作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
数据处理阶段的评价(25%):批改实验报告时看数据处理结果,作出评价(主要考核团队的实验完成情况);
课程结束后试卷考核评价(30%)(主要考核每一小组成员的学习掌握情况);
小专题的评价(10%)(主要考核团队成员的合作完成任务情况):各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综合得分。
说到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离不开制度和规范,如何制定规则,则是我们老师需要考虑的。
3.规范学习团队运作及管理,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学习团队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推行“个人努力,团体成功”,对于有些实验,只要有一人率先明白了实验方法,就主动教会其他同学,做小老师的感觉也挺好,心中会有一份小小的自豪感,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共享,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相关实验的团队合作分三阶段:
预习阶段:首先各自预习并撰写预习报告,提出疑问,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共同写出试验方案;在实验前每个成员必须参与汇报或回答老师提问,并由指导老师随机指定学生进行汇报,其余组员随时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贡献率给出成绩;
实验阶段: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方案共同完成实验,指导老师按照现场打分表,对各个团队的实验情况进行监控并给出成绩;
数据处理阶段:小组成员合作进行数据处理,讨论实验成功与否,各自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进行批改。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学生们也是深有体会:通过本次试验,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是试验成功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应有很好的领头人,更应有积极活跃的成员,试验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演绎,而是大家的共同配合,互弹互奏,此外,我觉得实验前的预习时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实验,应该进行充分的预习;我认识到了一个实验需要团队,需要谨慎的态度,只要一出差错,往往会让实验数据出现大的偏差;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小组学会了很多,我们知道了电阻应变测试方法的特点,还要与前面的知识一起灵活运用,我们小组的配合越来越好,实验也很顺利的进行,虽然误差有点大,不敢说完全成功,但是团结了大家的力量,我们要吸取教训,期待下次更好;小组配合很重要的,预习听课亦是重要的,长达3小时的实验告诉我,坚持最为重要。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教学团队,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团队学习的形式不错,教学团队也很重要。一个人的热情、能力、精力、时间都有限,许多观念和方法都是在交流中产生和完善起来的。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建立了教师团队,设立小专题的想法及内容,就是在团队老师的一次交流中产生的,几个人的看法一致,也能坚定信念,同行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指导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撰写课改日志,主要从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过程描述、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估、教学思考四方面来进行。在我们的教学团队中,每个实验都有二个以上的老师指导,保证了实验教学改革不会因为个人的原因而中断,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47-55
[2]陈婷,毕方英. 改革考核方式 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6):103-104)
[3]罗喜伶,哈聪颖,张有光.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202-205
[4]仉春华,欧晓霞等.团队合作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54-155
关键词: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91-02
《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数值求解各类数学问题的课程,是综合性大学数学专业与某些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在《数值分析》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经常抱怨时间短,内容多且复杂,难学且不会应用。事实上,《数值分析》既有数学课程在理论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它作为科学计算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学、力学、计算机应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风险投资和经济管理领域。如何改变学生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值分析》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数学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笔者经过几年的《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分析了《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提出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一、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课程难学与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有关。具体说有如下几点。
(一)任课教师的专业限制
《数值分析》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任课教师是数学专业教师。而《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培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本科人才,属于应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常常强调专业和基础,忽视实践与应用,这使得学生要花许多时间学习,才能学会该课程,如果不这样做,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实践练习时间就很少,更难达到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造成教与学脱节、学与应用脱节。另外由于数学专业教师缺乏工科背景,教学中多是只给出概念、公式、定理,罗列出方法和计算,很难做到时时处处与实际应用需要结合,这样会让学生感觉该课程就是一门枯燥的数学课,很难做到学以致用,逐渐地丧失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专业特点限制
《数值分析》课程是面向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好,计算机基础薄弱,程序操作能力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各种数值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学生本就觉得这门课程理论枯燥难学,由于不熟练编程序,很难有兴趣自己操作实现各种算法,违背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得这部分内容多是老师讲解演练各种算法,学生很少动手操作,教学效果较差。
(三)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时间短,内容多
《数值分析》是一门与计算机密切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要根据计算机的特点给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算法,因而,课程设计是该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由于学时较少,在保证理论的限制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只有一周时间。而且《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多安排在教学的最后一周,学生在学期最后几天往往会因很多事情影响学习,实际授课和实践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许多算法的实践是很难做到的,只能选择几个重点的算法由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只掌握了几种算法的原理,掌握效果也并不好,很难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与《数值分析》课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违背。
(四)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单一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上机讲解和练习。连续五天的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难学,在没有老师在身边监督下,有的学生干脆不听不练习,玩起了游戏,老师过来检查时关掉游戏,老师离开又继续玩,反反复复地看着老师,几天的实践课程就这样荒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的几点问题,笔者在《数值分析》的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
必须明确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是专业人才,而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操作能力强、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针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们确立《数值分析》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一般的数值计算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需要涉及无法求解的数学问题时,会使用数值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充实和精炼教学内容
《数值分析》是一门严谨、完整的学科体系,内容丰富。连同课程设计部分它的学时是64学时,笔者在近几年的授课过程中感觉到,在少学时的情况下,如果所有内容都讲到,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突出重点,学生学下来后并没有在脑海里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将实际应用较多的内容重点强调,相关的方法应用详细讲解,并在上机实验上重点练习,其他知识点弱化讲解,应用较少却很繁琐的内容精简掉,这会使得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重点内容有充足的时间讲解,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激发了学生思考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改善实践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数值分析》研究的是各类数学问题的数值算法,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算法一定要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这些算法的理解,熟练它们的应用。数值试验的题目选择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或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将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选择合适的算法、编写程序、分析结果这一计算主线完整地进行下来,以缩小学会该课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能力和信心。数学软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简单且方便调试的软件,如Matlab等,这可以兼顾到学生计算机语言基础薄弱,避免调试程序时语法错误频出而丧失信心。在教学方法上,做以下改革:
1.采用在解决问题中引出理论内容的教学法
每节课前都提出一些与学生专业和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越简单越好,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入手,运用归纳、分析的手段引出相应的数值计算理论,之后从理论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分析方法的优点、缺点以及所能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而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例如在介绍数值积分时,课前不妨假设要购买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养鱼池,按面积付费,判断所付价格是否合理。以其中两点确定的方向为横坐标轴,选择坐标轴上的点后,用船行驶的时间乘以船速,得到不同点的纵坐标,每小块面积用矩形面积近似,这些近似值加起来得到养鱼池面积的近似,将这种思想和方法提炼出来就是数值积分的思想和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既能掌握《数值分析》中各部分内容,又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将遇到的问题分类,学会用不同的数值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
2.采用优劣分析式教学方法
这里所涉及的优劣分析包含数值解法与解析解法优劣分析、同一问题不同解法优劣分析等。
如讲到数值积分时,选几个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如购买性状不规则的养鱼池,需要估计面积,而在边界曲线函数无法知道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应用计算定积分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来计算面积,而若被积函数是一张数据表、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积分后的原函数过于复杂等,都无法直接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而数值积分公式则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强调了数值积分的实际应用价值,给出具体的数值算法,比较数值算法的计算量。又如,在介绍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时,指出线性代数中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只对阶数较低的方程组适用,阶数稍高就会导致计算量很大,列举一个五阶线性方程组和一个十阶线性方程组,观察它们的计算量,而源自工程实践中的线性方程组多是高阶线性方程组,如土木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最后都会归结为解高阶线性方程组,如果用传统的解法会导致计算量相当大,而给出数值算法,比较数值算法与传统算法的计算量,这样,数值解法的优点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身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上,老师讲授之外,师生共同围绕学生提出的那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程序上实现问题的解决,对大家提出的算法进行点评,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改革考核方法
以往的实践课考核方式是给出几道题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由他们自己设计算法,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根据这些报告给定成绩。有的同学平时不练习,在最后抄袭别人的实践报告。为了杜绝这类现象,在平时上课时,将学生分组,每次课给每组指定任务,大家分组讨论,每组都给出问题的解决思路,每个组员都要给出补充,根据这些课上表现综合给出考核成绩,这既可以监督学生浪费课上时间玩游戏,又可以保证所给成绩的公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结束语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讲授《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必须做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根据实际应用取舍教学内容,安排试验学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为培养基础全面、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周生田,李维国.工科硕士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石油教育,2009,(1):57-59.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
装配式建筑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或者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简称,它表示部分或者全部的建筑构件的完成是在预制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以机械吊装或其他的可信任的手段连接,用零散的预制构件组装成整体,以此形成具有使用功能的房屋[1]。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极大提高施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工程效率,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降低施工过程中污水、噪音、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模板和脚手架等支撑构建的消耗,减少资源的浪费。总体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解决建筑施工过程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病,是推进我国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发展新动能。发展装配式建筑体现了我国推进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生产方向转型的决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蓄力发展的阶段,需要高校培养具备装配式建筑知识的工程类人才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实践中。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课程中仍主要以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进行教学,而对装配式建筑的识图、设计和施工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较少。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教学培养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房屋建筑学主要向学生讲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原理,进行一般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能力培养[2]。从课程性质和特点上看,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适合融入房屋建筑学的课程中,向学生讲授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打开装配式建筑的新视野,了解掌握装配式建筑,并为下一阶段的装配式建筑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分析
2.1缺乏装配式建筑教学师资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进步的方向,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工程实践逐渐增多。但目前课程教学的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工作一线,缺乏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一线的需求和发展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3]。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实践的讲解只能相对浅层表面,而做不到非常的细致透彻。
2.2缺少装配式理论引导
房屋建筑学的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实践,如建筑构造的内容主要是现浇混凝土结构,部分内容如实心黏土砖、瓦屋面等构造,明显滞后于行业施工建造水平的发展,无法给学生反映行业的新技术。同时房屋建筑学教材中缺乏对装配式建筑基本设计原理和基本施工构造原理的引导和讲解,不能使学生与后期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施工实训等内容建立较好衔接。
2.3缺乏装配式建筑实践环节
房屋建筑学课程通过手绘和CAD制图完成建筑设计图、重要节点构造图以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融汇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实践中的构造特点。但不论是手绘还是CAD制图,学生仅通过二维图纸的绘制,不足以直观感受并灵活掌握所需的实际工作技能。由于理论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学习不足,也影响对装配式建筑实践运用的理解和掌握,更缺乏实践的创造力,不能适应未来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层面上的要求。
3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思路
3.1培养师资队伍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师前往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学习装配式构件在工厂制作的工艺、在施工现场安装的技术,以及装配式建造过程中的使用的新知识、新设备等,为房屋建筑学课程拓展装配式教学知识点提供实践支撑。邀请装配式建筑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开设1-2次案例教学,介绍工程实践中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操作方法等,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并培养适应装配式教学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团队,使学生在课程中更全面认识并学习装配式建筑知识。
3.2加强认知实习
与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钢筋混凝土现浇建筑相比,学生对新推广的装配式建筑缺乏基础的认识和感知。认知实习是使学生接触新建筑、获取感性认知的重要环节,通过参观装配式构件生产工厂、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等,学生可以对装配式建筑建立基本的概念。同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加深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
3.3更新教学内容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章节的教学中融入装配式建筑的介绍、国内外发展状况的讲解以及基本的运用原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学习打下铺垫。进入到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的学习后,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的平、立、剖设计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平、立、剖设计结合在一起讲解,学习两者的共同的原理,也区别两者在设计中所要注意的不同要点,并阐述不同特点的建筑类型适合什么样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图集、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使学生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表达和施工图绘制方法。在建筑构造等章节学习中,可以在各个结构组成部分的教学环节里增加该组成部分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介绍,如墙面、屋面中运用到的结构、保温、防水、装饰一体化的复合构件等。并且可以通过介绍这些构件的生产制作、安装过程的规范要求,使学生对装配式建筑有充分的理论认知。
3.4搭建可视化学习平台
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复合构件相较传统建造的单一构件要更加复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仅通过书本和课件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学习。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分层立体展现装配式复合构件的细部和做法,把抽象复杂的构造形式直接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装配式建筑概念。
3.5建立教学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可结合BIM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互动实践教学模式[4]。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某个构件学习前,由学生先收集该构件的资料初步掌握该构件知识,课堂中由老师借助已建立的BIM可视化学习平台详细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中,依据相应的图集设计并建立该构件BIM模型,并完善至学习平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
3.6调整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综合了课程的理论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设计并完成相应的施工图的绘制。当课程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内容后,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相应内容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设计装配式建筑构件,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与设计的方法,能够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做出对比,深入理解两者在设计与施工中的不同。同时,制图方式也不仅限于手绘和CAD制图,要允许学生充分利用BIM建模技能进行课程设计图纸的绘制,综合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新技术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在建筑产业转型和绿色建造模式的推广下,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未来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5],为社会培养具有装配式建筑设计及应用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对高校的新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装配式建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增加工程实践经验,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起点,结合以BIM技能应用,将装配式建筑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
[2]陈颖.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64+66.
[3]王逢朝,楼瑛,雄.应用型本科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3):89-91+94.
[4]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结构课程的“BIM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6):54-55+58.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性;策略
数学是文化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程作为小学、中学、大学的主要必修科目之一,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务分析能力、立体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作为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数学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建造、软件开发等等其他理性思维专业学科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开端,它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一、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无论对谁而言,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便有了动力去主动的思考、学习、质疑、探索。相反,没有兴趣就会很难认真、专注的研究、学习。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小学生们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小学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小学数学中趣味性教学的方法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们爱上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就此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方法。
1.认真有效备课,灵活的对应知识内容找出适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是十分重要的。备课中掌握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讲课清晰,层次分明,与此同时,灵活的找出适合本节课、本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上讲课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含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是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前提。在课堂上,亲切和蔼,面带笑容的讲课,同时,需要多多利用课间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学生的状态: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烦恼和问题;常常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疑惑时,教师要有耐心的为学生纠正错误,细致的为学生解决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健康,爱护他们,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多多赞扬学生,学生们收到鼓励便会提高动力,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3.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材,培养学习习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孩子喜欢玩、喜欢动、喜欢说,坐不住板凳。因此,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养成认真听课、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是一样。教材是在对一门知识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教材,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有足够重视。例如,可以选择有图有字的、彩色的、适合孩子并且能够吸引他们的教材,让学生们能够喜欢看书、喜欢理解其中的内容,从而学习知识。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游戏方式,对孩子进行定期的数学思维训练,这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也是很有好处的。
4.建立多样化教学课堂。课堂上授课有激情,声音洪亮、满腔热血,营造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中,建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课堂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活动,通过剪纸来认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等,通过比较、组合、拼接三角形来体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之间的关系。用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印象深刻,知识记得牢。同时,讲课时可以巧妙适当的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这些方法远远胜过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理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方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主角往往是教师们,在教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教课的时候,学生只作为“听众”,课堂严重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讲解的内容很枯燥、无趣,讲课的方式也很单一、生硬,教师仅仅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不与学生互动,也就不会清楚、准确的知道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造成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所缺乏的内容不一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大大下降。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需要切身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所缺乏的知识。
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剑道意味着什么?是休闲、修炼,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剑道运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好处?好奇之下,我们走进了上海唯一的一家剑道俱乐部――剑士剑道俱乐部,揭开剑道运动的神秘面纱……
在场馆入口等待的时候,我们看到,陆陆续续地,有人手提箱子、拿一个狭长的袋子(里面装的大概是竹剑),走进场馆里面。
看着这些穿着时髦的女子,我觉得她们和普通的年轻女性没有任何不同。但等到她们换完衣服出来之后,却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了。只见其中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身着深蓝色练剑衣,下身穿宽大且长的练剑裙,腰部紧束,挺胸拔背,显得极有精神。不过是换了一身装束,但举手投足之间,仿佛就多了几分剑客特有的潇洒和内敛。
亲历剑道训练现场
我们走进了剑客们训练的篮球场,偌大的场馆内,五六十人走着同样的步伐,整齐地呐喊着“嗨――”、“哈――”,前方有老师进行示范和指导。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这场面,还是让我们吃了一惊。
我们脱了鞋,走到了场馆之内,观看训练。剑士们正在进行热身运动,他们双手握竹剑,将剑举过头顶;一边前后跳跃,一边从后往前地砍击。据介绍,热身运动是很重要的基础练习,叫做挥剑或摆振。
集体热身运动之后,开始个别纠正动作。两个女孩在师兄的指导下,正试演刚才的动作。她们投入地跳跃挥剑,态度很认真。馆内击剑声、呐喊声混杂,气氛热烈而不失严肃。
之后,成员们聚在一起,有序地坐了下来。老师说了几句之后,他们闭上眼睛,盘腿而坐。这就是剑道中的“冥想”,或称为“默想”。几分钟之前还十分热闹的场馆,一下子变得个分安静,连旁边人的呼吸都几乎清晰可闻。一个女孩后来告诉我们,剑道十分注重“心”的修养,冥想的时候,要想些令自己愉快的事,这样会让人专注和平静,也有利于之后的训练。
真正的格斗训练开始了!队员们分成几个组,主要由级别高的剑士们帮助水平较低的师弟师妹进行训练。只见场馆左侧的一队中,一个全副武装的男生――戴着保护头部面部的“面”、保护腹部和胸部的“胴”、保护腰部的“腰垂”,以及剑道专用手套“甲手”,正轮流受着其他队友的 “攻击”。六七名队友依次冲到他面前,朝他的头部砍击,但他岿然不动。记者不禁有些担心,这样敲击,难道他不会觉得疼吗?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面具正面是由14根金属横档组成,保护很有效,所以人不会觉得痛。在另一边,一些级别高的剑士们在进行两人对抗的格斗,术语叫“稽古”。先鞠躬行礼,然后开始战斗,在攻击和防守过程中伴随着有力的呐喊声,最后以行礼结束。
负责人告诉记者,欣赏剑道分为外在技术和内在心理两方面。技术上,要看是否动作利落,姿势优美,精神饱满;心理上而言,观看其临场情绪表现是冷静还是浮躁,交战中判断是否敏锐准确,以及战略战术应用是否得当等,这样可以全面地看出习剑者的智慧与修炼。
年轻女孩谈练剑
姓名:毛叶红
职业:市场经理
年龄:28岁
时间:练剑2年多
毛小姐尽管长相娇小可人,性格却爽气大方。因为男朋友的关系,毛小姐接触到了剑道。哪知道练上之后,竟一发不可收,连周围的一些朋友也被她带动,加入了“白领剑客” 的行列。“先告诉他们自己在练剑,让他们上网站看,然后带他们过来看。很自然就带动了周围的朋友。”通过练剑,她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常常在练完剑之后,大家一起喝酒、吃饭,十分开心。
“开始练剑之后,最大的改变,是人变得豁达开朗。我很喜欢剑道俱乐部人与人之间愉快、大气的交往。”
“和任何运动一样,剑道让人尽情地流汗。大量流汗对皮肤有好处。每次训练完,走出场馆,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我的感觉――爽!我原来有颈椎疼的毛病,练剑之后,逐渐改善,现在已经不疼了。”
“剑道运动培养人果断、坚强的精神。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体力也加强了。现在尽管常常加班,工作时间比以前长,我都不会觉得累。”
姓名:黄小姐
职业:行政工作
年龄:28岁
时间:练剑2年多
黄小姐从事行政工作,外表文静柔弱。但可别小看她哦,她已经是初段的选手。由于中国的剑道运动刚刚起步,考段的人还不多,黄小姐的水平,在上海的习剑者中,已经处于不错的水平了哦!
丽人:你认为剑道的精髓是什么?
黄:是心的修养!老师常说,要以剑的理法形成人格之道,这是剑道运动的特征。主要是培养人坚忍、进取的精神。
剑品如人品,练剑可以看出人的性格,也可以培养人的性格。比如剑道中十分重要的礼仪,这不是形式,而是发自内心对人的尊重。这对于培养性格很有帮助。在剑道格斗中,对对手的尊重要比战胜对手更重要,在交手过程中,对手也在帮助你。剑道培养人坚忍、进取的精神;让人在格斗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沉静、冷静。
剑道讲究气、剑、体一致,所以“气”也十分重要。就呐喊来说,一来可以提高气势,二来通过呼吸调整节奏。
丽人:练剑对你有哪些好处?
黄:剑道运动的姿势可以塑造人的体形。持续训练培养人的耐力,格斗培养反应的灵敏度。格斗中需要沉静、冷静的品质,这锻炼了我的性格。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比以前更冷静。
如今练剑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将它从生活中剔除,那是不可想象的。
姓名:小胡
职业:大学二年级学生
专业:土木工程
时间:练剑一年半
小常就是个活泼好动的女生,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开始练剑。同许多年轻女孩一样,小胡注重保持身材。不让自己变胖正是她坚持练剑的动力之一呢!
谈到练剑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小胡很真诚地说,“一开始剑道的动作很难做。老是打不到别人,觉得很沮丧。后来老师告诉我,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以后我慢慢地进步了,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种经验,让我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增强了信心。”
“开始时,觉得剑道的动作帅气,让人向往。但是后来发现,最有魅力之处,是对心灵的作用。它让人变得平静、自信。”
[关键词]力学 互动教学 教学改革
力学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科学,同时也是一门技术科学,它是许多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又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当工程学还只分民用工程学和军事工程学两大分支时,力学在这两个分支中就已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学越分越细,各个分支中许多关键性的发展,都有赖于力学中有关运动规律、强度、刚度等问题的解决。力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技术科学这种二重性,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两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力学和工程学的结合,促使了工程力学各个分支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等,还是后起的航空工程、航天工程、核技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都离不开力学的支撑[1]。
对绝大多数工科大学生而言,对力学是又爱又恨,爱之应用之广,几乎无处不用,恨之太难,难得让人难以捉摸。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力学基础理论,并且能够熟练应用。鉴于此,有必要在力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具有运用力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一、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应试教育是本国国情决定的,但是并不决定着关于力学的教育必须走在传统教育的道路上。目前力学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以书本与习题为中心,以强化记忆为手段,彻底抹杀了学生自主探讨与交流在力学方面的看法的欲望。虽然有的教师会通过一些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与学生缺乏交流,使这些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味地灌输力学概念和知识更是使学生误认为力学这门课是单纯的由公式和数字组成的,从而产生敬而远之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力学课堂上的灵魂人物,教师的素质与情感往往决定了整个班集体的力学教学效果。目前,力学教师的素质仍然有待提高,这种提高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知识的全面上,同时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端正自己的教学动机。有些教师由于重视自身的教学成绩,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过于忽视。有些教师甚至对学生不负责任,只在乎自身的发展,当然这类教师是少数的,但是确实存在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力学教学的效果甚至以后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力学的难度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力学教育将力学化为我国教育系统科目中生涩枯燥的一门课程。实际上,学生对力学学习的信心不足表现得十分强烈,有些学生明显体现出对力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对力学学习的态度令人堪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生自身在学习力学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使学生产生了失败感,并且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从而使学生对力学由起初的好奇与渴望慢慢转变的失去兴趣,其次是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吸收不完全,跟不上教学的步伐。
二、互动式教学意义
互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2]。互动式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关的教学互动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参与对话、讨论与交流,师生共同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3]。
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通过学生本人的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在大学力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求学兴趣并非先天拥有,主要靠后天的引导激发。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不是依靠强制,而是依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造轻松学习环境
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创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减轻焦虑,从而提高其记忆效率和思维能力。大学力学教学的关键是创造出一种适宜学习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创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互动式教学法利于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沟通信息,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措施,最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
三、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过程,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然而两个主体和两个过程又统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之中[5]。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互动。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巧妙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与共同探讨的活动。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交流关系;师生关系则是互动主体的伙伴关系。数学互动式课堂教学,可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向转变,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6]。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师就要把眼球专注于师生互动上,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一整节课堂,有效地上好英语课。
(1)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并鼓励其开口。教师的提问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达的机会。而且,教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连串的对话和讨论,使学生发现自己对某一个主题的看法、态度、以及其他人对这个主题的不同看法和理由所在,这样的讨论过程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2)情景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通过放映一些力学工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共鸣,并引发讨论,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趣。
(3)设置疑问。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才有探求,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他们学习的程式化、机械化倾向。
(二)“生生互动”教学模式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生生互动”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机会,还在于使课上和课下形成互动,促进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学习的过程上去[6]。
(1)分组讨论
给出不同的工程实例,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学生最终都有自己的最优方案及结果,同时,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学习对方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不足。
(2)学生教学
学生组织课堂教学并不是请学生做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其他学生在台下记笔记。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指的是一个或几个学生装扮成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其他的学生进行生生互动活动。学生通过预习,可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某一问题进行阐述及分析。一次大约10分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补充。
(3)心得互动
在某一门课程,在某些部分学生的思路是不同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在某些重点、难点让不同的学生发表自己处理某一问题的方式,也可让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力学。
四、互动教学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样性
工科大学的力学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学生数量多,性格差异大,理解能力也大相径庭,在实施互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1)教学多样性可保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不能对乏味的力学授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无论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多么有趣的话题,如果时间过长,思想就一定会分散,很多学生已感到疲劳。因而,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授课时段内保持精神集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不能够因为某个力学问题受学生欢迎而不间断地长时间进行同一活动。这并不是说教师不可以长时间地教授一项内容,而是教授的方式在持续一定时间后要有所变化。如教师在讲述理论的过程适当引入其工程应用实例等。
2)教学多样性可激发学生兴趣和调节课堂气氛。大班教学中,班级中会有一些极为活跃的学生。他们总是机智、幽默、精力充沛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如果这些积极的学生情绪过于亢奋,课堂活动过于热烈,可能就会出现课堂秩序失控的危险。同时,班级中也会有很安静的学生,他们不常参与课堂活动,更喜欢较为安静的由个人完成的课堂活动。在学生性格水平各异的大班教学中,教学多样性是激发全体同学兴趣的最重要方法,教师可根据课堂气氛灵活选择课堂活动。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通过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力学的内部动力。
(1)事例设计。针对某一力学问题,从不同方面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的问题;引入有意义的现存问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通过工程实例中的力学问题,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认真仔细的学习。
(2)趣味应用。教师可在主要的教学活动的前后或活动过程中,引入一些教学模型或提出某方面的创新技术,以其趣味性、灵活性来调动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调查发现,学生对力学的趣味应用方面的学习热情极高,建筑、武器、电影中的某些问题,日常用品等融入性的学习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和理解力学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更深一步学习力学,而且也使他们收获了自信,对力学学习的兴趣更高。
五、结论
互动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多维互动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互动也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有利于学生理论水平训练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力学理论及应用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力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涛,李粤,张喜瑞,等.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装备制造技术,2011,10:244-246.
[2]刘燕侠,雷欣.认知语言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3):112-114.
[3]叶慧.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应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3):120-123.
[4]李素芬.互动式教学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7):178-179.
[5]韩雪松,牟永贵.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58-160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实际情境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里斯说: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能力的培养,能写好现代应用文是大学生基本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可见,作为高职学生,实用应用文写作能力应当是其职业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实用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以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技巧,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武”,而且能“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基于此,文章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探索。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应用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受欢迎。很长时间以来,作为教师,我们对应用文的评价就是格式化、枯燥、严肃,远不如其他文学体裁那么生动、形象、受人青睐。这种认识使我们对应用文没有好感,潜意识里甚至排斥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将这种好恶传递给了学生。再加上学生年龄小,本身又喜欢有生气有活力的文章、文体,结果导致学生能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但却对其产生不了兴趣。
2.学生对应用文的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差。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讲,应用文犹如“鸡肋”,食之无味,但弃之却显可惜。他们知道多掌握一种技能,就业的机会就多一点。但是,由于所要学习的应用文与其当下所处的环境关系不大,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对待这门课程不冷不热,虽然能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坚持用心去学习练习,往往是新鲜劲一过就觉得索然无味,这种态度有时甚至影响到老师的授课情绪。
3.教师的教法决定了应用文在学生中“吃不开”。据了解,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应用文写作时,使用的都是讲授法,即针对某一文种,按部就班,依次讲授其文体知识、格式写法、注意事项等等,之后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自主练习,至于学生掌握的程度、练习的效果如何,最后几乎都不了了之,因为学生太多,老师根本没时间一个个地批改其作业。这种几乎是纯理论的教法较为单一,不能吸引学生,更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考核方面的弊端和问题,也不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所以导致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漠然。
二、基于实际情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索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感兴趣?如何才能使他们掌握这项技能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应用文是因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在这种种过程中人们因为需要才去写作应用文,以求获得相应的效益。既然这样,我们就将工作、活动、生活的情境搬入课堂或直接将课堂置于现实场景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创设的或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搜集写作的材料,之后设置不同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将众多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方便检验、考核教授和学习的效果。下面就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略谈实施过程。
1.结合学习及校园生活实际情景,掌握就学期间应会应用文写作。首先将就学期间应会的应用文进行打包,形成一个项目,然后按照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认识事物和开展活动的先后顺序、基本规则将其分成若干任务。大体包括计划、总结、条据、主持词、演讲稿、实验和调查报告、毕业设计或论文。其次,材料是写作的必备条件,要在写作这些文体时给学生一个搜集资料的方向,并且尽量将搜集资料的过程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有了感同身受的经历,动起笔来就会有话可说。比如,在进行计划总结的教学时,可以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们写学期学习计划和学结,他们就会侃侃而谈,从而掌握写作要点。条据方面,学生总会有事生病要请假,借东西要写借条,收东西要打收条,可以假设要发生某一事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写作,必定强于生搬硬套。每遇节庆日,学生总会搞一些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等等,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写活动主持词或演讲稿,比较贴近实际,学生也会觉得非常有用或必要。至于实验报告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把写好的专业课实验报告拿来课堂评论,会加深他们对这一文体的印象。调查报告的话,可以出几个关注度较高的题目,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包括设计调查问卷、走访等等,让他们参与其中,自行总结,在实际调查后形成报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毕业设计和论文可以选择平时的专业课设计和论文来指导。如此一来,每写一种文体,学生都有切身实践或体验,他们会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是必须掌握的,而并非与自己无关,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的效果。
2.创设招聘情境,掌握求职期间应会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感,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在求职期间应会写个人简历、求职自传、求职信、应聘信、竞聘辞等等。对于这方面的写作,可以在班级提前策划一个招聘会,让学生在招聘会前准备相应的资料,比如简历、自传、求职信等等。我们发现只要与就业有关的课堂内容都能让学生兴奋,他们更愿意涉猎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然后选取一个时间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都很踊跃,穿戴整齐,讲究礼仪,角色分配也很到位,有面试官,有筛选简历的,完全进入状态。首先是“招聘方”筛选简历,在这一过程中,“招聘方”的同学要能看出简历制作的好坏,求职信写作是否合适,如果都比较满意的话“被聘方”就可以进入面试。所以之前的作业大家都做得认真细心,以防被淘汰。同时还要被面试,测试一下语言表达能力,面试时,“面试官”会要求“被面试者”先做一些自我介绍,然后再提一些问题,关键看回答者是否大方、语言是否有逻辑性、表达是否清楚,过关者即被录取。随后,被录取的同学谈谈经验,未被录取的总结教训,教师再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这样一种体验的经历学生不会轻易忘记,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结合专业特点,掌握就职上岗应会应用文写作。就职上岗应用文,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较为密切,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和写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特点,了解岗位需求。当然不能只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讲解,而是带学生去现场参观、听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现场与学习有关的招投标书、合同、公文、规章制度、科技论文等等,将学校的课堂和现场课堂对接起来,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院是一所交通土建高职学院,在工程合同的学习中,带学生去工地,了解工程知识、工程标准,而后再进行写作,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合同。在任务书的设计与施工说明的教学中,让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参观铁路现场施工,掌握铁路知识中的道岔、道砟、轨枕、无缝钢管及其铺设的一些标准,再让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写作,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埋头干活,而且能埋头作文。
4.扮演生活角色,掌握日常生活应会应用文写作。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与社会中的人与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这样那样的需要,必须掌握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以使得自己在生活中游刃有余。通常情况下,生活中用到的应用文基本包括各种启事、书信、邀请函、感谢信、祝贺信等等,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我们把它做成一个项目,通过指导,让学生相对独立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具体做法是,每一种文体都是一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设置一个情景,用一定的课时完成此项目。以祝辞为例,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明确一组写生活中最常见的祝寿词,一组写祝婚词,使学生带着角色进入任务。然后给出一些例子供学生参考,便进入任务的执行中,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之后,小组内成员互相修改完善,老师予以指导。再后两组将其成果拿出来予以展示,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点评。最后老师将此文种的写作格式进行归纳讲解,学生对照着将其成果进行完善并相互交流写作经验,完成其他实训任务即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担当了生活中的某种角色,真正体会到因为实践需要而写作的乐趣。
三、结语
教无定法,高职教育的特点、应用文本身和学生的特点、专业特点决定了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灵活,必须多方兼顾。针对高职教育特点,要突出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教学;针对应用文本身和学生的特点,要重视写作情境的创设,要针对现代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由于部分应用文涉及到专业知识,而并非完全的写作知识,那就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与相关课程进行一定的互动,必要时去现场参观、学习。总之,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段宜杉.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兴趣[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功能的发挥以及日后的可靠稳定运行。电气设施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功能均具有较大影响,电气设施的不正常运行会为使用单位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威胁。总之,电气设施的施工和管理要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认真负责、精细把控。对施工阶段的管理要从不同部分着于,注重调试工作,最终避免引发质量问题,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气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
1、建筑电气工程的基本特点
建筑电气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电气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建筑电气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种智能化建筑电气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中,这样以来,人们就对建筑电气行业有了更高的期望。但建筑电气工程具有复杂性,即使在一个单项工程中,也存在着多个单位负责工程项目,往往是土建、装修、电气和暖通等需要交叉进行施工,这就需要各工程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和协调,所以在目前建筑电气工程重要地位不断显现的同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也在相互渗透。
2、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要点
2.1、全面掌握设计图纸
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电气施工工程师要对图纸进行仔细的研读,不仅要了解图纸中的各项标注和要求,还要了解图纸的设计思想,这样才能对施工中存在的,但在图纸中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电气施工工程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不了解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解决。电气施工工程师也不能完全以图纸为依据,对于不可行的、有问题的设计要及时发现、修改,同时还要带领技术人员、监管人员共同了解、探讨设计图纸,对施工人员的疑问及时进行回答。使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使主要参与人员全面掌握设计图纸,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正确、安全完成。
2.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现场情况复杂多样,设计人员并不能全部掌握,因此设计图纸也会有不尽合理的地方。施工单位要认真对图纸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在保证设计图纸完整无误的情况下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施工措施安全可行。特别要注意对交叉系统的施工,需要准确的配合进行。施工之前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以此保证施工进度。
2.3、建筑电气工程配电设备施工
建筑电气配电设备以配电箱安装为核心,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既要确保配电箱的分配功能,同时也要实现配电箱的安全,要从技术上预防出现配电箱结构施工中出现位置偏差、漏浆少浆、形状偏差等问题,特别要对配电箱的水平与垂直高度进行控制,以避免外界线路时出现松动或狭窄等问题。
2.4、建筑电气工程的线路施工
建筑电气工程和土木工程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因此,要将线路施工的重心适当提前,这样就可以发挥程序上和环节上的优势,形成对建筑电气线路施工的技术和过程保障。应该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确保线路的通畅,不能出现较大的转弯或死角,要做好对线路的保护,避免在土建项目中因操作不慎而引起线路的堵塞或狭窄。
3、强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3.1、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的验收标准
实现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仅需要在施工中通过制定各项质量管管理目标,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强化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电气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还要加强电气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需要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并具体地落实,严格按此进行执行,同时还要加强对电气施工相关单位的管理工作,对其施工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在施工中能够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这样可以顺利的完成竣工验收。
3.2、加强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最主要的目标即是在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对质量和技术的检查力度,对于与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相关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电气工程的箱、盘、盒、卡管和管套等要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进,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其次对于电气技术人员、电气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则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职务或是持有效的岗位操作证才可进行岗位操作。
4、如何做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4.1、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最直接的日的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也是企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能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加强大的制度保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监理和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建立起个比较健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开展和安全管理有关的系列活动,这样才能不断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也要保证施工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氧气供给系统正常运行,切要以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的安全性作为最重要的着力点。
4.2、优化安全管理方法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3、加大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电气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交底及日常的施工检查制度,在施工前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要认真落实好交底工作,安全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加强现场安全巡查管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有效的解决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体制保证,将监督一个对象、多个部门负责的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保证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安全,提高我国建筑电气行业的施工水平。
4.4、建筑电气施工安全危险源识别及防范
4.4.1、吊罩及附件吊装作业
危险源:吊装起落过程中,碰撞铁芯或挤压施工人员。
防范措施:1、起重作业应由专业起重工指挥,按制造厂家的要求进行吊装。2、钟罩在起落过程中,四周应系溜绳并专人监护。3、吊物未移开或未作支撑时,不准在吊物下部工作;罩体下落时,不准在芯部上进行任何工作。4、被吊附件就位时,身体和手不能放在附件与本体安装部们之间。
4.4.2、组合电器组装
危险源:组装时未按要求设立支撑或支撑不牢固。
防范措施:1、组合电器每一间隔的若干气室,其支持钢架必须固定在基础或预埋槽钢上。2、分部安装气室或分节安装母线筒组装过程中的临时支撑应牢固,并设防冲撞的标志。
4.4.3、断路器安装
危险源:调整时,断路器意外脱扣,操动机构压力释放。
防范措施:1、工作人员必须避开断路器可动部分的动作空间,防止断路器意外脱扣伤人。2、具有压力或储能性质的操动机构,必须先释放压力或能量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3、放松或拉紧断路器的返回弹簧及自动释放机构弹簧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得快速释放。4、凡可慢分慢合的断路器,初次动作不得快分快合。5、施工人员应与被试断路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或设置防护隔离设施。
结束语
总之,建筑电气施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及操作标准保证施工质量。从施工前的设计、选材,到施工后的验收都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每个环节动态监控,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提供施工人员的技术更新,才能保证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彦辰.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224.
[2]张加权.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4,21:71-72.
[3]刘吉芬.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4:14.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05-02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专业素质类的竞技活动,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思维构建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考评过程[1,2]。而学科竞赛的结果更加集中体现了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身心素质及协作精神,并进而通过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挖掘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研究思路。目前,不少高校在教学安排中都存在实践教学弱化的现象,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锻炼,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农业、理工类高校[3]。因此,为了培养专业基础过硬及以学生科技创新为导向,培养农业类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领域的综合技能,新疆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而本文就结合本次竞赛实施效果,针对如何开展和建立系统、规范化的生物化学领域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农业类高校相关专业开展学科竞赛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一、大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态度
为了更加科学地了解学生对参与我校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态度,本竞赛组委会成员在农学院、林学与园艺学院及草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大二及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生对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看法及态度。最后统计,本次发放网络电子问卷共计15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为80%,其中大二学生反馈回复78份,大三学生反馈回复42份,在回收的12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89%地点学生表示非常赞同学校组织与专业相关的学科技能竞赛,认为这对于学生自己对专业技能的巩固理解及提升应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可以更加深入、有效、系统地完善学生具备的专业实践技能,增加对生化实验技能的整体理解。同时,通过竞赛,学生在实验技能实操方面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竞赛可以充分意识到在生化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及对整体实验的归纳整理能力。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我校大学生群体对于参加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意义的认同度是非常高。
二、影响大学生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行为的因素
然而通过初赛的第一个阶段,竞赛组委会成员发现真正能付诸实践参与此次比赛的人仅64人。随即,我们对未参与本届技能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发现造成未参加本届学科竞赛初赛的同学,其原因分为三类:第一,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调查学生反馈出,如今一提到学科竞赛,学生自身就会认为是学霸级别学生参与的活动,与专业综合能力相对薄弱的自己没有关系,如果前去参加,也只能充当“炮灰”,得不到锻炼,没有参加的任何意义。第二,对学科竞赛的传统观念。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举办的学科竞赛通常形式较为传统和呆板,没有兴趣;学科竞赛的宣传效果还应该加大力度,这样就能避免一些想参加比赛的学生错失参赛机会。第三,学科竞赛安排的时间。学生认为学科竞赛的时间安排一定不能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而且尽量安排在每一学年课程相对较少的学期,这样学生可以以更充分饱满的状态参与比赛。
通过调查可见,影响大学生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行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弱,这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我校农学类专业教育体制虽然一直在摸索和改革,但对于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仅安排在24学时的实验课中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造成了真正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不多,从而促成了学生的生化专业理论知识性相对较强,而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而学生的普遍观点认为,现今的学科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当高,仅知道一些传统课本的知识很难在竞赛中获胜。所以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弱是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软肋,也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较为传统的学科竞赛模式造成学生望而却步。通过本届竞赛的初赛、复赛和决赛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科竞赛因结合生活中的生化问题,以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进行开展,这样会吸引更多学生的参加。过于传统和呆板的传统学科竞赛模式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和胆怯,严重阻碍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能通过竞赛实现提升自我生化综合能力的乐趣,让大家更加喜爱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这才是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所在。其中,不少学在反馈信息中表示,若学校举办一些略带娱乐性而又不失专业性内容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活动,他们会更愿意参加。因此,此点可充分用来借鉴,为今后学科竞赛的形式多样化探索提供方向。
第三,学生参赛时心理素质及经验不足引起学生参赛水平发挥。学生参赛时的心理素质较低,容易紧张引起参赛水平失控的现象在本届学科竞赛中也屡次出现。在学生参加完学科竞赛复赛(生化技能实操)环节的反思自评中。竞赛组委会成员发现,诸多学生都谈到自己由于参赛时过于紧张,将原本自己很熟悉的操作技能都忘记或操作错误的人数居多,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例如对竞赛操作环境的不熟悉等因素。而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学科竞赛是而向所有专业相关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覆盖而更广,参赛心理胆识的锻炼对于初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如何降低学生的参赛心理紧张情绪及提升学生真实参赛水平的发挥也有待于研究。
三、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实施及参赛学生的表现,结合现今我校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笔者深入思考建议,我校应改革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实操部分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学生对生化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术强化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生化综合实验技能能力。
首先,要改革农学类专业专业必修―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环节的体系结构,需要改革该实验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践实操考试为主,笔试为辅助的考核方法,增加对生化实验的设计环节。除了学生上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时间外,规定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量的实验设计任务。这样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达到正常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生化实验思维设计方面的锻炼。
其次,将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环节改革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程实验环节掌握最基础的实践内容后,使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将更多的生活中出现的生物化学实际应用引入学科竞赛中,不仅突出了学科竞赛的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学科竞赛的达到更高一层的深度。以竞赛推动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提供基础支持。
第三,建议建立分级竞赛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学科竞赛中。其中,第一级是生物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让老师在进行实验授课的过程中就举行学生班级内部的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对学好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兴趣,让80%的学生强化和清晰对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意识。第二级是生化实验课程开设的学期进行全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选出40%的学生组成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协作小组。再进行系统更深入的培训,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使用说明、生物化学实验的核心四大技术、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原理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锻炼,提升学习难度,扩充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原理和设计能力,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第三级是利用放假间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队员组成创新实践小组,强化锻炼,结合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科研问题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达到为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相关的学科竞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晓彤,陈晓洪,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实践学,2013,(10):1007-1009.
【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方式;教学优化
【Abstract】The treatise expound some problems which exit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course.By comparing the status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teaching reform at home and abroad,and combine with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analy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pr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est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students and deepen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urse,this paper make a suggestio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optimize teaching,by way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taking advantag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Structure mechanics;Teaching methods;Optimizing teaching
1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目前,许多的二、三类本科院校正在过渡为应用型本科,将培养重点放在教育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达到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土建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无论房屋还是桥梁的结构形式都日趋复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有限元分析已成为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在以往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别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生产一线的比重很大,部分学生认为结构力学的学习无益于今后的工作,导致对着门课程兴趣不大、轻视了对结构力学的学习,致使学生缺乏在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结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许多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独立院校中,如何将以理论授课为核心的《结构力学》课程与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实践化改革道路,已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 结构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许多院校中,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学习不够重视,同时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欠缺,造成了结构力学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最难学的基础课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教学模式单一与创新意识脱节
结构力学基本教学模式都是以板书和教科书结合为主要授课方式,并采取口授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课堂枯燥单调,表述形式太过于抽象,公式推导繁琐、机械工作化较多,教学效率低下[1]。可以适当增加多媒体或软件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2.2 内容抽象、复杂
结构力学研究计算的是结构在各种效应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的计算及位移的计算。由于内力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很容易将内力等概念混淆,造成对知识点的模糊。
2.3 缺乏教学实践环节
由于结构力学的理论性非常强,为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以理论讲解作为重点,实践环节缺失。学生在完成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后,纵使掌握了对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也不知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3 结构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3.1 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结构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杆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具有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化等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在接触到这门课程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者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怎样去学习”、“知识点该如何运用”、“如何分析力学模型”等问题普遍存在。根据这一情况,在结构力学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授课教师可以对课堂上讲授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找出相对应的工程应用案例,针对实际工程案例,授课教师应着重讲述本章学习内容与实际案例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讲授受弯构件时,如何将建筑中的梁、荷载、支座简化为力学模型来进行受力分析,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结合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结构力学的学习对解决工程实际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提升优化结构的能力
随着建筑材料的复杂化,结构形式的复杂化,实际工程中,能通过人们手算的例子变得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性能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然而结构设计中,并不是一味的强调运算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更多强调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在众多结构中选出最合理的结构,这才是工程人员的价值所在。在实际工程中,利用监测数据与力学概念分析,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施工顺利有效进行[2]。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题的相关思路,还要增强他们在生活中的力学思维,即构建“力学模型”的思维。“力学模型”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纽带,将课堂的知识带到课外实际运用中,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还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构建力学模型上,将复杂的工程问题精简为力学模型进行分析,从构件尺寸的特点、材料的特点,约束的特点,荷载形式的特点等方面,逐步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习题中常见的模型,最后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如对于要在不改变材料的前提下提高构件的强度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怎么样将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这些都需要通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获得的专业知识经过计算解决,久而久之便使他们养成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加强了对结构力学知识的应用。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验效果
结构力学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平面问题,面对死板的内容,较多的提高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可是在工程中设计人员所要设计的是三维的实体模型,这就要求学生能从课堂中的二维结构过渡到实际工程中的三维建筑,从纸面上的计算应用到设计中去,所以针对结构力学这类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对应的实验安排,深化学生对结构组成的认识[3]。同时,结构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与结构设计大赛及计算机仿真模拟大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任课老师在教授完课程内容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按照结构设计大赛的比赛模式出题。考虑到学生们的完成能力,让学生分组合作自行设计,确定结构形式,运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实现将实际问题放到电脑里处理;同时任课教师根据同学们设计的模型样式以及运行结果与同学们讨论,优化结构方案,选定最优的几种方案,再以纸、木、竹为材料进行实体模型制作,并通过加载仪器进行加载。校核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的结构是否满足要求,实现将电脑或手工计算的结果落实到应用中去。
4 结语
通过对结构力学课程进行上述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师在教授课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引用工程实例,真正做到从实际中来,进书本中学,再到实际中去的螺旋式上升的教育理念。在进行结构力学理论授课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大赛与虚拟软件模拟仿真的有机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是笔者根据在结构力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希望能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耿翠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