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关注师生关系、教学氛围等方面的因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表现欲望也高,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更加投入。部分教师习惯于在教学中板着面孔,一副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无形中将会与学生之间拉开心理的距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心态、转变理念,以和谐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师生之间拉近心理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笔者对待学生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态度语气,还是课后交流环节的态度,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乐于和教师交流,乐于接受教师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语文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笔者还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难处,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遇到的方法问题,并听取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民主方式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教学要求,从“统一要求”向“因人而异”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情感与能力三维目标的实现应当体现因人而异的目标,尤其是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统一要求,对全部学生都是按照一个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弊端是无法兼顾中后位置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诱发学生的消极学习情感,尤其是畏难情绪。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目标要求进行了调整,进行分层级要求,在现行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调整为优秀生的学习目标要求,降低难度成为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要求。这样的方式有效兼顾了不同层面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困生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降低对这一群体的要求,有助于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分层要求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其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具有目标引领作用,教师应当从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能力考核、阶段检测等各个方面贯彻这样的要求,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实际。

三、创新教学模式,从“单向灌输”向“重在自主”转变

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是落实新课改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应试理念下的单向灌输模式不同,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他们的学习自主地位。首先,笔者在教学中不再直接进行讲解灌输,而是采取思维方式启发、重难点点拨与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自主互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深入思考问题,以及和同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多层次交流互动中纠正观点、完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点评,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语文学习目标任务,这一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既实现了知识点掌握的目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尤其是在复习教学的环节,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以自己的视角、理解方式以及学习经验,进行更为便捷的复习引导。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自己的复习方面技巧,笔者鼓励他们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是如何理解的,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思维方式上的有效借鉴。这样的角色转变既可以增强学生复习记忆的有效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效果。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充分渗透了学法技巧的指导,将授人以渔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技巧、积累经验。例如在阅读分析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精心选题的,是怎样通过一些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如何通过技巧性处理达到表现目的的,这样的渗透过程也是对学生写作技巧方面的有效培养。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在全班开展交流,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实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四、创新帮扶方式,从“亲力亲为”向“资源整合”转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能力基础的差异,尤其是处于班级后列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语文学习帮扶活动是弥补学生层级之间鸿沟、缩短相互差距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亲力亲为,同时更要整合班级的资源。因为仅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完全兼顾学生的帮扶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帮扶小组的形式,以二帮一、三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对语文学困生进行帮扶,可以采取每人帮扶一段时期,或每人帮扶一种类型知识点等形式,为学困生提供基础知识回顾、学习技巧辅导、学习思维渗透等方面的立体化帮扶。这样的帮扶活动既能够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帮助。

篇2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渗透语文精神、寻求语文教学革新方向

若想使得某件事物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提升,那么我们对事物的本身就一定要有所了解,渗透其本质和特性。正如语文学科改革中,我们要对语文的学科功能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正确把握语文学科创新教育的特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和训练,最终达成学生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熟知以上观念,我们才能够向革新迈进。

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高中的阅读写作能力都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为学生将来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汲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确立教学思路,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维被强加上枷锁,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民主创新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发现,有效的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若想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

四、改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战场,那么怎么在这个主战场上将教学改革落于实处,是我们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必须攻克的问题。我们先要明确一点,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知识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打造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我们可以理解为探索真理的方法比掌握真理更重要。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时刻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一)启发探究式课堂

启发探究式教学即为:提问?D探究?D析疑。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提出问题很重要,我们要注意课堂问题的开放性、启发引导性,同时,问题的提出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问题要具有大面性,能照顾到班级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的思维层次。然后要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把握。问题提出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

(二)积极活动式课堂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可以应用多种样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

一、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

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呆板、效率低下。我们应当摆脱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要想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语文业务素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及学习中。然而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普遍积极性不高。②课堂上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新课改鼓励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其中就包括网络资源。但在教学中有时过于依赖课件,只要一上课就必须用课件,也不顾课堂的实际需要。每天忙于制课件和用课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设计的思考。于是课堂就从沉闷无趣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花哨而浮躁,从而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纯粹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特点,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参考书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认同结论,思维断层严重,对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应用过程中总是不得法,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加工厂”的作用发挥,将自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铭记在心。语言的描述,语句的表达,字词的辨认,语境的分析,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增强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行为,构建知识结构

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要寻找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任何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堆砌,叠加,要将知识扩大,加深,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教师讲授不认同,会出现排斥和封闭的心理,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就要重视他们“我”的存在,给学生空间,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勇气,这也是从人格角度教育学生的必要措施。

四、语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体现训练过程的创新

目前,阅读课上的多数提问要么过深、过宽,问题间跨度大,不连贯,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困难,不全面;要么过细、过碎,抓不住主线,成了变相的“注入式”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从吃透教材实际、吃透学生实际入手,理好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辅助问题间的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主要问题的难度要面向中等程度以上的多数学生,辅助问题的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差生。这点应引起教师重视,因为好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经常得不到老师的注意而造成的。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提问都要精当,学生的读要充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训练过程。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还要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反馈系统,既鼓动学生质疑问难;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的反馈系统,既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自我反馈系统,即培养学生自问自答自查的习惯,经常训练,学生学有兴趣,积极性高。

五、要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心

篇4

高中语文相较于小学、初中来说,难度明显增加。而高中生顶着高考的重大压力,一心只想提高综合成绩(语数英加上文综或理综成绩),大家发现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太难,而要想提高数学、英语、文综或理综成绩就简单得多,于是很多高中生,尤其是男生,更不愿意听语文课了。有些老师甚至发现,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其他作业,这样其实不利于高中生的综合发展。那么,老师就要改变这种现状,苦口婆心的劝说既然对学生没有太大效果,老师就只有采取措施,开展创新教学,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愿意主动去听讲。这种创新教学,是指老师要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将创新思想巧妙地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以及创造力。如此,高中生就能学好语文,并在此基础上使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下面,就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我提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很多高中生不喜欢语文课,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讲,而是写别的科目的作业,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这不仅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换言之,他们在课堂上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要知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老师辛辛苦苦地讲课,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既然高中生在语文课上没有这种主人翁精神,那么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这点,也就是说,老师需要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只用听就行,这对于每天都要听好多节课的高中生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更别说要有多高的兴致了。既然要开展创新教学,老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让高中生不再反感语文课。例如,老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经常提一些问题,让他们知道在语文课上不是仅仅只有“听”,还要“想”,要思考,这样既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上来讲课,其他同学在下面听讲,若有不完整的老师再加以补充,如此,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这课堂的主人。通过这些具体方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我们都知道,这些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服务各行各业,当然教学界也不例外。比如,多媒体的发明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着极大的好处。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是一个老师,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对这些,高中生早已是很熟了,因为太熟悉,所以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既然要进行创新教学,那么老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恰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毕竟,对于高中生来说,新鲜的东西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更愿意去接触。在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奇感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自然就会好好听课。创新教学就是要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那些不能发挥课堂最大有效性的部分摒弃,换成能够促进大家学习的元素。在高中语文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屏幕将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呈现于同学们面前,融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这种创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更有意思。

三、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过去的高中语文课上,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只用坐在下面听课,老师要求课堂上鸦雀无声,最好是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质量。其实不然,语文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的万千动态都体现在语文课上,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泼的。进行创新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静”的状态,老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将班上的同学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比如,如果一个班60人,就平均分为6个小组,每组10人),提出一个问题,或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可以讨论,看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样,小组之间竞争,组内合作,原本的“静”态就会转变为“动”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通过这样的创新方式,让高中语文课变得活泼而有趣,同学们既能学到知识,还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高中语文课对于每个高中生而言都是必须认真听讲的课,然而现实中却不是这样,很多学生并不能做到。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教学,通过多种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合适的地方,让所有人都喜爱语文课,从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发挥高中语文课的最大意义。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 创新教学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倡导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趋势的必要手段和发展的正确方式。在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惯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后的发展问题,以现代化的眼光观察,这些问题将成为高中语文发展中的局限性力量。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高中语文创新性教学的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及整个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主动实现教学手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发现,成为当下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急需之举。具体来讲,高中语文教师要想逐步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授中,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整个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具有引导性作用,教师具备了新的教学理念就会逐渐完善自身教学方式,否则坚守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师故步自封,脱离社会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想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实现创新性教学的目标,就应该先从教学观念入手,为创新教学的整体框架搭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所讲的创新性教学理念是指符合时展要求的,体现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发展思路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其与传统性的教学理念相比较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认识、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具体来讲,有以下表现形式:

首先,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中,教师教学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而创新后的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技巧的使用,切实以学生学习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其次,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停留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对知识学习以外的学习方法等技能有所忽略。而创新以后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照顾学生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外,还要照顾到知识学习以外的技能的培养,照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

除此以外,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往往处于课堂学习中的被动位置,整个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发挥思考的能动性,也很难激发自主思考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创新性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性地位,注重对学生自主动脑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其自主探究、自我创新能力的激发。总之,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要想构建创新型课堂,就应该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会促进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往往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长时间的听讲过程中逐渐失去听讲兴趣,并逐渐失去自我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打压,而在缺乏兴趣引导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很难集中。为此,教师要引以为鉴,在打造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时,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具体来讲,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加以实现。比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一课时,可以在课前通过时代背景的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夜晚情景当中,让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一个内心装载了压力和不安的人的心理动态。同时,教师营造的静的环境将使得学生在动景和静景的对比下,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不安情绪。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就是说,教师多给予学生课堂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对小组意见进行陈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使用与教学手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受现实条件水平的限制,教师教学手段的应用往往停留在黑板、粉笔这样的板书工具的层面。当下,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技术也在课堂教学的领域中获得使用空间。

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语文 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篇8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教师在实现语文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新课标的指导,积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在充分认识教学投入和结果的内在联系,更加高效的思考教学质量,力求在较多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较快提升。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首先树立起对象意式,将学生为对象,紧密的实现教和学的链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树立全人概念,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值。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当前优越的网络条件,让学生自行了解别里科夫的形象,然后填写别里科夫人物性格的基本元素,例如性别、年龄、病症和病源等,然后抓住别里科夫的关键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形成的基本原因。通过别出心裁的教学内容涉及,让学生能够在心里形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课文的基本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保障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还能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2.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当前高中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保持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语文教师利用创新的课程设计,启发式的将典型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分别对待,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性的将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在教学当中,教师通常提出一个启发式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建立思考空间的头脑库存,并讲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原有的体验认识有效结合。例如,在高中教学中讲到《赤壁怀古》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像学生提问,讲教学内容与美术画面结合起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书面文字转换成画面描述,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然后教师通过画面表达,将巍巍群山和白练蜿蜒的江河图景展现出来,诗人矗立在江水边,江河涛涛,磅礴大气,然后历史上的各种人物渐渐淡化在画面里,通过多媒体制作为学生演示出一种历史悄然而去的既视感。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会将自己心里的图景和画面进行对比,然后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语文课对学生来讲,就不仅仅只是一门回顾历史的文字课程而已。画面的吸引力和声音的感染力,都将学生代入到恰当氛围当中,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3.要在教学思维上实现不断的创新

针对当前变化多端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通过创新思维,是吸纳教学过程的灵活多变,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急促快速的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代入感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观念创新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够快速机智的判断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师在迅速掌握教学指标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而在这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思路,针对当前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思维。例如,在讲述《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环节时,可以选择设置几个针对性的问题,如宝玉被挨打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偶然性的情节?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式阅读。

4.总结

篇9

关键词:学习主体;探究性;能力培养;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0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使他们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从多个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充分体验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在掌握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模式中进行积极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从多个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有效掌握课文的主旨,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巧设导入,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设计教学时,巧妙设计导入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快速进入到课文内容的探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紧扣课文内容,用巧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产生迫切想要了解学习内容的心态,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开始就能高效紧凑。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疑问设计导入环节,利用问题来让学生的思维深入,还可以运用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进行导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主动性。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最适合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和发展。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需要使学生深入领悟课文内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随着多媒体和教学的有效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构建的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更深的体验,在有效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影像资料,能对学生的视觉和情感形成强烈的冲击,让他们切身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和创作的深意。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徐志摩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爱情故事,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认真阅读和体会这首诗歌,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眷恋之情。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需要他们不断进行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给他们创设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重点内容形成独特见解。教师还可以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进行积极的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并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能结合其他学生的想法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除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例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举办辩论赛,举办故事大赛等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会主动运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注重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问题;方法

前言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的设置正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结果关系到高中语文课程的展开是否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写”在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是其他三种能力培养的支柱,然而“写”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作文的教学和写作,因此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此外,作文在高中生的高考成绩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高考语文卷子中作文所占的分数高达20%,因此作文写作的水平以及所得到的分数对考生的整体语文成绩有十分要紧的关系,甚至会对考生的整体成绩造成严重的影响。虽然作文的重要性日益的凸显了出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作文教学不受重视,效率低下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是困扰着众多的教育人士的大事,本文特针对当前教育界中存在的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创新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写作文主题不够突出,例证不够新颖典型,语言混乱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现状来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教师不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是通过课本的教学任务来制定学生的写作任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大不相同的,而实践都是在一定的主体上实行的,不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写作任务就是背离了实践的主体,这样就做不到从实际出发,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在当前的教育界中,教师的教学都是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的,是按照规划好的步骤施行的,因此教师为了完成规划好的目标,很少会参考学生的意见或者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其次,学生的作文写作中例证老套,用词没有新意。造成这种教学结果的原因是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窄,脑海中没有充足的丰富的想象,无法对作文的题目给出发散性的思维,想不到独特的贴切的例子,而是只能把常用的那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挂在嘴边。例如“受尽磨难也不灰心丧气的司马迁”“爱国的屈原”“饱受磨难的李白”或者一界又一界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等,这些名人名家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高频率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老套的例子实在令人感到乏味,自然不会受到教师的喜爱。最后,有些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讲的时候不够用心,使得作文的评讲达不到其应当具有的效果。众所周知,作文的评讲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因此优秀的作文评讲会增加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评讲中知道自己写作的缺点和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写出水平较高的作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作文的评讲中存在着“大话套”、“说空话”“说标准语”的现象,例如评价学生的作文多用“主题明确(不明确),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等等。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面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转变教师思想,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的有用方法。下面我们就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现状提出几点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首先,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目标和计划的制定,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例如教师统一命题可以和学生的自主命题结合起来(但是文章的文体应当一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散思维,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此外教师还应当多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当前的实际情况,以便于教师能够贴近学生的思想,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作文写作计划。其次,针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例证老套,用词没有新意的问题,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籍。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在作文写作中举不出新颖的例子,就是由于其脑海中储存的知识量小,或者对于看过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靠,不能够灵活的运用。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勤动笔,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脑容量,并且将掌握的知识灵活加以利用,这样自然在作文的写作中随手拈来。最后,众所周知,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能力作文评讲的作用比加大学生的作文写作频率的作用要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的时候,不能一概而就,套用一些套话和空话,而应当精心安排,大范围的搜集材料,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而必须要对作文讲出一定的名堂,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要做到这些一方面离不开教师自身知识的丰富,也就是说具有鉴赏学生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广泛的搜集资料,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

结论

作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当前教育界内存在着较多的作文教学问题,但是只要持之以恒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取得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教学目的就不再只是梦想。

参考文献:

[1]炊居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师.2009(S1)

[2]韩发年.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谈作文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08(02)

[3]谢筱萍.试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考试周刊.2009(07)

篇12

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愿望、动机和意图

可通过典型事例,增加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的创新之火。

1.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想法。

2.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

3.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即使是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上的一种巨大的创新活动

创新精神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且意志坚强、自信心强,易反抗旧俗,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敢于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果老师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摒弃权威,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人。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新思维是指有美德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敢于对名家名篇的观点提出质疑,是学生身上的一种可贵的品质。这就需要让学生主动思维,通过生疑、质疑、讨论、问答而产生思维的火花。有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1.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

改变老师对课文烦琐地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肢解语言,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知识训练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冲破写作樊篱,让学生大胆作文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要大胆突破,要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思想不正确可以纠正,认识模糊可以澄清,没有思想的文章等于废纸一张。积极引导学生启动思想的航船,扬起想象的风帆,在现实生活的大海上劈波斩浪,奋勇向前。这样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3.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篇1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1审视现阶段写作教育的不足

1.1模式固定化,不能表达学生自身

现在高中写作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要求学生按照某些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是写作变的程式化没有新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表达自身情感和灵活写作,影响了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本身就是就是一种表达情绪、生活的方式。发挥这种作用能让学生把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与习惯

1.2存在局限性,写作主题单一

现在的写作都是基于一个给定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写作。不能实现写作中自身特长和风格的发展。可以尝试自由,或是按照主旨进行练习。

2给高中语文教学写作带来滋养和契机

2.1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与文章之中。注意培养他们去感受生活与周围的人事物,促使自己心灵的成长、成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作者写了一段自己夜里观荷赏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文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散文通便体现着当时的景色的清澈寂静,亦能使读者感觉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情绪。全篇浑然天成,荷叶上流动的月色,岸边斑驳的树影,景中的游人好是一幅图画。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倾注于文字给我们带来这样的良辰美景。

通过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并不是一夕可以取得的,是要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之下,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会日益精进。因此在闲暇时将在自己的感受诉诸于笔端,既表达了自己又得到文学上的成就感,是一件蛮惬意的事情。

2.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写作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历史地理等文化的课学习是其良好的根基。要注重教导学生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狼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在人生经历中成熟,才能在写作中体现阳光健康的人性之美,生活之美。

3以兴趣主导,强化写作教学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原因是对写作没有兴趣,把写作当成是一中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是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做某件事情的内在动因,写作兴趣的养成可以摆脱这种不好的现象。养成写作兴趣最好的是获得成功的写作体现,比如老师的表扬,得到一些人的肯定与奖励,都是很好的诱因,学生便想写敢写走上一个良性的轨道。

4强化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4.1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读取别人已经完成的文章,有目的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吸取前人的成果,借鉴其写作手法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写作的长处爱好,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

4.2强化教师在写作课堂的作用

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关于题材和主旨的分析建议,学生来完成本次的写作任务。在一定时期的写作学习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向老师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影响有时是长期的。指导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宗旨,比如坚持写自己的切身感受,对生活人生的理解。

4.3强化分类教学方法的运用

可以分类对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比如景物描写,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的运用。写作手法的练习,如比喻、夸张等。对于文体的锻炼,熟练掌握议论、散文、记叙等文体。扎实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使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5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写作思维是一种抽象但却真实存在于写作过程中的,其具体的体现在拿到作文题目时,对文章的构思立意素材和结构的布置上,它的养成并不像学习词句、文体手法那样形象鲜明。其实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通过自己的摸索逐步构建,完善成熟,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写作是其的载体和体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其的锻炼,总结培养写作思维将对写作提供大的推动力。

6提升学生与文学相关的素养

音乐美术绘画属于艺术的范畴,很多好的诗歌散文都蕴含着音乐美、图画美,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不可能不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素养。所以要在写作中体现源于艺术的美,就要让学生建立其对美的欣赏评价理念。体会音乐的节奏美,绘画中生临其境的图画美,并学会在写作中使文章体现来自于他们的灵性之美。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正是其良好的体现和载体。要实现写作的创新,需要教育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发展高中作文的写作。

结语

篇14

1.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兴趣来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探究的好奇心。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究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对语文知识能够深入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到课文探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直观、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和作者发生共鸣;还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深刻地反映课文中人物的动作和思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诵课文,让他们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使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有效提高,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趣味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缺少任一方的教学都是失败的。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交流,通过探讨,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启发,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深入。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的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信息,还包括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实践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发时,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在学习中的收获,使课堂氛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实现高效的探究式教学。

3.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在新的教材中,课文都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主题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学习,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能成为他们积极探究的动力,能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成为教材内容的探究者和创造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