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范文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篇1

1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在我国节水经验不断积累和实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技术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现有节水技术还不能为建立一个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体系而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经验和数据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缺少对节水农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在节水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缺乏规范化、定性定量以及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在我国节水农业系统中,节水设备不能紧跟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很多设备都比较落后,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很不稳定,而且出现故障的概率很高。此外,我国节水设备的研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很多节水材料和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农业节水的信息技术的传播比较落后,其信息的可靠性也比较差,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节水农业技术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不足。

2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作物本身的节水能力

现阶段,研究比较热门的节水技术就是对作物自身的接水潜能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开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节水能力,因此,在进行生物技技术节水方法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作物的自身生物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将其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去。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从作物自身生物技能入手,在做好作物生物节水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农作物的茶凉以及对水分的利用率。最终保证将水是从传统的湿法生产转变为高产量、高品质变化的关键技术。

2.2 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也就是区别与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在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中研究比较热门的技术主要包括了天然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对生活污水能进行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苦水和咸水经常处理之后回收利用,这些技术都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用于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这些节水技术也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我们在进行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上述的几个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

2.3 节水技术研究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的高新技术逐渐的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这些高新技术与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完全的融合和发展,使得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逐渐的进入到了科技化和智能化领域。目前,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融合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模拟发现作物的节水点在那个阶段,然后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就能根据模拟的节水点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其次,通过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对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节水因素进行实施的管理和控制;最后一种就是利用3S循环技术对作物的需求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对作物生长的蓄水情况进行智能监测,并结合有效地动态信息管理、采集、传输和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对需要灌溉的农作物面积进行有效地灌溉处理。

2.4 新材料和设备不断的应用

在未来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趋势采用功能齐全,能耗低,环保、经济节约以及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和制造技术,不断促进现代节水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保证设备和产品能够更好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而服务。

3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建议

3.1 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知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农业发展缺水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还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因此,在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社会上每一个成员都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节约用水从自身开始,在社会上还要积极的宣传和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得以全面实施的思想方面的准备。

篇2

在我国节水经验不断积累和实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技术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现有节水技术还不能为建立一个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体系而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经验和数据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缺少对节水农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在节水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缺乏规范化、定性定量以及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在我国节水农业系统中,节水设备不能紧跟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很多设备都比较落后,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很不稳定,而且出现故障的概率很高。此外,我国节水设备的研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很多节水材料和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农业节水的信息技术的传播比较落后,其信息的可靠性也比较差,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节水农业技术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不足。

2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作物本身的节水能力

现阶段,研究比较热门的节水技术就是对作物自身的接水潜能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开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节水能力,因此,在进行生物技技术节水方法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作物的自身生物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将其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去。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从作物自身生物技能入手,在做好作物生物节水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农作物的茶凉以及对水分的利用率。最终保证将水是从传统的湿法生产转变为高产量、高品质变化的关键技术。

2.2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也就是区别与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在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中研究比较热门的技术主要包括了天然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对生活污水能进行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苦水和咸水经常处理之后回收利用,这些技术都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用于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这些节水技术也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我们在进行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上述的几个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

2.3节水技术研究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的高新技术逐渐的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这些高新技术与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完全的融合和发展,使得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逐渐的进入到了科技化和智能化领域。目前,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融合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模拟发现作物的节水点在那个阶段,然后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就能根据模拟的节水点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其次,通过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对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节水因素进行实施的管理和控制;最后一种就是利用3S循环技术对作物的需求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对作物生长的蓄水情况进行智能监测,并结合有效地动态信息管理、采集、传输和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对需要灌溉的农作物面积进行有效地灌溉处理。

2.4新材料和设备不断的应用

在未来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趋势采用功能齐全,能耗低,环保、经济节约以及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和制造技术,不断促进现代节水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保证设备和产品能够更好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而服务。

3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建议

3.1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知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农业发展缺水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还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因此,在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社会上每一个成员都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节约用水从自身开始,在社会上还要积极的宣传和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得以全面实施的思想方面的准备。

3.2多部门联合工作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不单单是农业部门的事情,还包括了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环保部门以及政府宣传部门和行政部门的支持。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紧紧依靠一个部门的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对于上述的各个部门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综合协调办公机构,从组织角度出发为部门联合创建一个必要的条件;其次,按照项目管理的办法联合其他部门组织和实施;再次,制定完善的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其中的规划方案,为保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充分发挥地方各个部门的作用。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只有保证全面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

3.3强化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篇3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农业领域;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07-01

随着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商品国际化革命、信息产业化革命的推进,许多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必将产生一次生物技术革命,而这一革命的主战场就是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的营养品质。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 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即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设计好不同来源的基因顺序,在体外成功构建杂交DNA分子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表现出人们需要的表现型,产生出人们需要的物质。在农业领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优质、高产、抗性强,还可获得畜、禽新品种及具有特殊作用的动、植物。例如,经过7年的努力攻关,2011年胜利突破了大面积示范(即6.67 hm2示范)平均产量为13 500 kg/hm2的超级杂交稻第3期目标,达到了13 899 kg/hm2 [1];运用转基因技术将相应的基因导入油菜中有望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油菜新品种[2];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农作物能够不受除草剂的影响,目前已生产出多种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应用广泛[3]。

1.2 细胞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胞,以改变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为目的将不同作物或动物进行细胞杂交,使植物或动物个体繁殖速度加快,以获得优良品种或新品种及某些具有特殊作用的物质的一门技术[4]。细胞工程技术在植物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应用较多,如可以将马铃薯细胞和番茄细胞进行杂交,可获得上结番茄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将豆科植物与向日葵进行细胞杂交,可培育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向日豆”[5]。

1.3 发酵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利用微生物具有的特殊作用生产出对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的一门新的技术。发酵工程主要可应用在农业领域的2个方面,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果酒、茯砖茶、食醋等;二是生产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茯砖茶的制作过程中就运用到了发酵工程技术,通过调控渥堆时间、使用接种剂、发酵剂等方法可以改进茯砖茶的加工工艺,进而可生产出“金花”饱满、品质优良的茯砖茶。

1.4 酶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酶工程可应用在农业领域中的制酒、制酱等方面。例如,随着我国粮食的不断增产,一些地区出现了粗粮过剩的问题,需要解决粗粮的淀粉利用。解决办法之一是生产葡萄糖,但由于葡萄糖甜度不大,难以在市场上应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运用酶工程技术的手段,将葡萄糖转变为甜度大的果糖,果糖不仅比葡萄糖甜度大,其比蔗糖的甜度还高50%以上。

2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1 微生物肥料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是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殊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该种肥料可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6]。生物肥料的定义分为2个方面,从狭义上讲,生物肥料就是指微生物肥料,是由具有特殊作用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活性高。施入该种肥料能够产生活性物质,能够增加作物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得更好,使作物生长更优、产量更高。从广义上讲,生物肥料泛指各种具有特定肥效的生物制剂,包括特定的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此种生物体不限定,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7-8]。

2.2 生物肥料的应用优势

微生物肥料具有其他化肥和农药没有的优势,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目前微生物肥料已应用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10]。微生物肥料本身无毒害作用,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同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因而可节约农民的施肥成本。此外,微生物肥料还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营养流失和富营养化的产生,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化利用。

2.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

目前,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也得到了农民以及社会的逐步认可。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理想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但是如何合理的使其替代化肥并更

稳定地发挥其生态作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11-12]。

3 参考文献

[1] 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J].科技导报,2012,30(1):3.

[2] 张建忠,邵兴华,肖红艳,等.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67-471.

[3] 刘小红,张红梅,张红伟,等.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1):53-57.

[4] 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等.细胞工程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9,29(2):19-21.

[5] 杨静玲.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19.

[6] 王敬国.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34-60.

[7] 陈国祖.微生物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1-184.

[8] 黄秀梨.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4-218.

[9]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61-165.

[10] 葛诚.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先进农业技术;应用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要满足需求,就必须要加快农业技术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结合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需要进一步研究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这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先进农业生产对于农业机械效能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点。

1先进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大,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一直都比较大。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生产更多的农业产品,必须要提升单位面积的生产产量。农技推广对于提升农业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文明发展是内在的驱动力,对于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都意义重大,是推动农业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相关农业机械方面,农业技术发展促进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更多的农民从高强度的土地作业中解放出来,单位土地需要的人力资源减少,农业生产可以真正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方面工作。

2农业机械中的先进农业技术应用

2.1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此,在农业机械研究中,开始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研发,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目前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及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资源节约灌溉是先进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就农作物生产来看,相关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持,而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无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这一点不符合现代农业生产要求。而目前研究的农业滴灌、喷灌技术,可对农业机械进行灌溉值的测定,在农作物种植中,真正监测农作物生产状态,在农作物需水的情况下,及时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相关自动灌溉农业机械在灌溉值达到要求后,可以自动关闭,保证农作物生产中的水资源供应及时准确,有效的缓解了很多地区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以新疆自治区为例,“十三五”以来,地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9万hm2,全部投入运行后可实现节水1.50亿m3。全区总取水量由2015年70.37亿m3下降到2017年66.06亿m3。在人口、灌溉面积、城镇面积、工业及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用水总量持续减少,用水效率不断提升。节水的同时,通过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利用率接近40%。农田排水中农药化肥残留大大减少,有力改善了湖泊湿地及黄河水质,黄河干流宁夏段6个国控断面均达到III类水质,提前3年达到河长制方案目标;5%的排水沟水质有所好转。在水资源开发中,要构建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这是节水灌溉的技术要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在天然状态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干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措施,实现对于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水的高效利用。在具体农业灌溉机械应用中,针对相关建筑进行配套改造,防止跑水和漏水问题出现,所以需要在输配水系统建设中,避免农田排水渠道影响,保证输水效率。此外,节水灌溉技术分为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基于技术应用,可实现对灌溉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统一规划和调配,能够真正结合农作物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确保节水效率。

2.2无人机喷药技术

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包含病虫害监测以及喷药两方面。其中,无人机喷药以安全高效,不受地形限制等应用优势,在农业喷药中深受欢迎。无人机喷药效率是达传统人工喷药的30倍,可以实现低量超低量喷洒效果,相关无人机操控人员可以远程操控设备,无需亲临现场,这样也可以避免喷洒农药时吸入部分药物,降低中毒风险,安全性比较高。且无人机喷药时机翼产生的向下气流对于强化对作物的穿透性也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在无人机中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喷药的全过程监测。相对于传统的喷药模式,无人机喷药安全高效、喷洒均匀有效,具有很好的雾化效果。无人机喷药的覆盖性比较强,操作便利,防治效果更理想。且无人机喷药效率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节省水源和农药,这种农业机械可以在各类农作物种植中使用,所以是一类全能型农业设备,是目前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必备的机械化生产工具。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而且喷洒均匀。无人机通过无线操控执行洒药任务,可携带10~12kg农药,低空快速飞行,喷洒农药宽度约3m。无人机产生的下压气流可将农药高度雾化,均匀喷洒在每一片叶面上,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安全、精准、高效的特点,操作简易,效果明显,成本低廉。

2.3农业管理技术

现阶段,要加快推进农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动化,针对农作物生产的施肥、田间管理、养分测试等工作全面实现自动化,掌握有效的施肥时间,施肥量,配备自动灌溉设备,让具体的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指导施肥工作开展,借助自动化遥控技术实现自动施肥管理。实现农作物病虫害自动化控制。通过在农作物田间设置相关的监测信息系统,对于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施监测,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自控机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实现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4农产品加工技术

农业生产后,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提升农业产值,所以越来越多的规模农业开始走向产业化经营模式,这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产品无法直接供应给消费者,还需要通过一些中间的加工程序来实现,这样农民的收入提升缓慢,而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定价也更高,中间商赚取的差价比较多。而借助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可以通过机械化操作来完成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例如,对农业生产的油菜籽进行机械化加工,可以直接完成炒菜籽、压榨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这样可以实现高纯度加工目标。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产品加工的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

篇5

关键词:新疆兵团;农高会;效果;提高。

杨凌农高会是国家支持的唯一全国性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汇聚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内容丰富,是中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全国广大地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及中外农业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兵团自2008年起,连续5年组团,共393人次参加农高会,深化同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学习先进技术成果和经验,促进兵团科技成果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取得良好参展参会效果。

1 近5年参展情况

1.1宣传展示。近5年,新疆兵团组织筛选兵团特色产业项目及优秀科技成果,涉及农作物良种、设施农业、农业机械、畜牧、农产品加工、林果园艺、节水灌溉、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以图文、实物、视频等形式展示,以简约、明快的展位设计、美观大方的展台布置和丰富多样的特色展品,吸引参展客商关注。累计搭建展区7个,展示项目301项,展品659种,推荐项目271项。

1.2交流合作。新疆兵团通过接待前来咨询、洽谈的参展客商,组织参展代表积极与内地省市、院校及企业进行广泛对接和洽谈等活动,共与20余个省市区的科研院所、企业签约456项,合同(协议、意向)金额达10.77亿元。在第十七、展会上,组织8个项目参加集体签约仪式,扩大项目影响力和知名度。(见表1)

1.3参观学习。新疆兵团历届均组织代表参加农高会设置的各类科技交流活动。主要有ss参观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际农业合作成果及项目推介会”、“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大赛入围项目及科技成果对接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施十周年图片展’等。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国际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学习、体验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交流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以及示范园区经营管理、运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2 兵团展团特点

2.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结构严密。农高会得到了兵团领导高度重视,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宋建业在第17、18、农高会上,3次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出席开幕式及各项大型活动。兵团科技局作为牵头单位,参展前组织召开多次部门协调会,确定参展方案,设立布展组、会务组、洽谈组、宣传组,明确职责和分工,部署参展相关事宜。兵团各部门、各师、科研院所、团场(企业)积极响应。

2.2人员构成多样,参展目的各异。参会人员主要有行政管理(91人次)、科研院所(112人次)、企业(70人次)、农牧团场(78人次)、技术推广(28人次)、科技中介(14人次)等6种类型。参展目的各不相同,对大会组织的国展览展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科技成果及植物新品种信息、论坛研讨、项目及技术洽谈与交易、农业技术咨询培训、评奖评优等7大类活动关注度各有侧重。

3 参展效果实现的途径

历届农高会都在5天会期时间内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要在较短的参展时间内,实现代表团参展效果的最大化,兼顾不同类别代表的特殊关注,需要有力的组织联络机构和周密的安排。

3.1有力的组织联络机构。一是组织工作头绪多、数量大。如:会前的项目征集,会中的活动衔接,会后的宣传报道等。二是代表隶属不同单位,会展期间组成临时集体。三是需要与大会组委会不同部门进行协调。组织联络机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参会效果的成败。

3.2注重宣传。一是向参会指南提供推荐项目信息。二是设计风格独特、色彩醒目的展位,布置实物展品,组织人员讲解、咨询。三是借助大会新闻中心的陕西电视台、农业科技报、陕西农林卫视、华商网、杨凌电视台等媒体,对展团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3.3学习交流活动的安排。农高会的学习交流活动交织进行,密集度较高,时间上会有冲突。需注意不同类别代表的关注侧重点,与大会各活动负责部门之间尽早确定时间、地点、人数。

篇6

第二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按照本办法进行。

第三条科学校术部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办法在当地的实施工作。

第四条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划定高新技术范围如下: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三)新材料及应用材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五)航空航天技术

(六)现代农业技术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八)环境保护新技术

(九)海洋工程技术

(十)核应用技术

(十一)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科学技术部根据以上高新技术范围制定颁布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并根据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高新技术范围和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适时进行补充和修订。

第五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

(一)从事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

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认定。

(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

(四)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

(五)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

(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第六条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须向高新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高新区管委会审核后,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第七条对企业集团(总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公司)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应分别审查、认定。

第八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迁移的,需对其重新认定。

第九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十条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高新区管委会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两年进行资格复审。不合格者,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

篇7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喷灌系统;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及部门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视力度一直很高。农业作为耗水量最为严重的产业,推广及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系统的组成、分类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各地区与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的推广及运用力度。节水灌溉技术其实是一种以农作物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与手段的概称。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生态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之,节水灌溉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以最小的水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值得强调的是: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包括水资源的利用,还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优化、输配、量测、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具体来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微灌技术以及农业节水措施等。

2 喷灌的系统的组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喷灌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而喷灌系统则是对这一技术运用过程中各要素的系统化描述。所以,喷灌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水源、动力设备、管网、喷头及田间工程等[1],具体如下。

水源主要是指河流、渠道、渠道、湖泊、塘库、井泉等。值得强调的是水源的选取必须结合实际的需求,水源提供的水量、流量、水质必须满足喷灌系统的要求。不然的话,不仅不能达到灌溉的目的,而且对于设备的损伤非常严重。

动力设备主要是水泵,一般情况下,水源与灌溉区域的高度差不能满足灌溉的要求,甚至很多时候,水源的地势要地域灌溉地,所以必须要借助外力将灌溉水吸提加压,而水泵就是起到这个作用。其实,水泵不是真正的动力源,因为水泵还要通过电动机、柴油机或者汽油机等设备来带动。另外,拖拉机也可以作为动力机带动水泵。

管网是结合灌溉的需求,用管件铺设成的供水网络。一般来说管网包括干管和支管2级,还有一些连接及控制的部分[2]。管网的作用主要是将有压力的灌溉水输送、分配到田间。管网不仅起到输送灌溉水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灌溉的针对性。

喷头是一种喷灌系统中专用的部件,由竖管支撑与支管连接,不然的话,很容易被顺坏。喷头的作用是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细小的水滴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而且有利于灌溉效率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 喷灌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喷灌系统主要是利用管网将灌溉水输送及分配到田间,然后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雾状水,然后均匀地洒落在灌溉区域,以供农作物吸收。由此可以看出,喷灌系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3.1 优点

3.1.1 灌溉均匀,节约用水

喷灌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据相关部门统计喷灌水均匀度可以高达80%~90%,利用率高达60%~85%[3]。

3.1.2 喷灌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主要是因为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宜的灌溉,使得土壤中的水、热、气比较协调,这对于农作物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田间小气候。

3.1.3 喷灌系统的灵活性比较强

喷灌的过程对于地形及其平整度要求不高。传统的地面灌溉,土地不平整,很容易在低洼地积水,凸出地又达不到灌溉的效果。

3.1.4喷灌系统的土地占用量及工作量都相对比较小

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7%~10%[4],相对地面灌溉来说,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喷灌相对于地面灌溉大概能节省50%左右的劳动力。

3.2 喷灌系统的缺点

喷灌系统的运用受风的影响较大,因为喷灌的雾状水滴,如果风大的话,很容用被吹散,这样不仅不能节约灌溉用水,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喷灌系统是通过管网输水,而且需要动力设备做支撑。

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欠发达地区很难运用。另外,如果采用移动式或者半固定式喷灌设备的话,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但是,移动的过程比较麻烦,而且对农作物的损伤比较严重。总的来说,喷灌系统运用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利大于弊。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4 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社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对灌溉地面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运用范围比较广。

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蕴壁,李英能,杨刚,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12).

[2] 段爱旺,孙景生,刘钰,等.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1).

篇8

【关键词】节水灌溉;自动化;发展趋势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农业是用水最大用户,农业用水总量4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而目前我国农田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比较低,其中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平均仅为40%―50%左右,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仅达到56%;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0kg/m3左右;旱地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为0.60―0.75 kg/m3。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结果,在不增加现有农田灌溉用水量的情况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亿―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亿―700亿m3。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重大基础战略,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远的意义。而当前我国在节水灌溉方面还基本停留在人工操作上,即使有些地方搞了一些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但只是小面积的局部控制。真正具有扩展功能的大规模灌溉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还不多见。

灌溉自动控制模式与人工控制力式相比,具有节省水、肥、能量、杀虫剂、人工等优点,并可基本消除在灌溉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有利于灌溉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先进灌溉技术的推广。同时通过灌溉控制器适时、适量地灌水,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国外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随着全球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发达国家在生产实践中,始终把提高灌溉(降)水的利用率、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和单方水的农业生产效益作为研究重点和主要目标。这些发达国家从最早的水力控制、机械控制,到后来的机械电子混合协调式控制,到当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精度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可靠性越来越好,操作也越来越简便。

1、 电气信息技术在灌溉控制中的应用

30年前,沟灌和漫灌几乎全靠人力,自动化技术未能应用到灌溉工程中。真正的计算机控制灌溉源于以色列。该国最初把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灌溉中的原因是:以色列足一个极其缺水的国家,从自然条件上讲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另一方面是出于中东安全的考虑,以色列人想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家里控制农田灌水,减少由于武装冲突带来的危险。最初的灌溉控制器是一个简单的定时器,这可以看做是灌溉控制自动化的第一阶段。随着控制技术、传感器及水的发展,以色列开发了现代诊断式控制器,这种控制器把以前不能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来获得,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CSM等来实现数据传输,然后通过计算机中的一些模型来处理信息,做出灌溉计划。

2、人工智能在灌溉中的应用

由于土壤湿度传感器的非线性以及其输出延迟较大,采用传统的反馈控制方法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而近几年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其中包括用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系统、神经网络来预测和建模,使得灌溉控制器用这些智能技术来及时、准确地预测环境参数,同时控制这些参数使得它更适合于作物生长。糊控制和神经网络在灌溉控制器中的应用较多,这些系统一般以土壤湿度传感器测土壤水分,同时还通过自动天气预报站估算出作物的蒸腾量,然后把这两个信息经模糊化后输入到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经模糊规则决策得出模糊输出,再把该模糊输出精确化传送给执行机构,控制电磁阀动作。如果该控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则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来优化控制规则。

模糊控制不需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它是根到另一个神经网络去预测灌溉需求。根据人的手动经验或专家的知识来设计的。一个有经验的农民能知道合适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既然模糊控制能够模拟人的推理能力。所以把模糊控制技术和传统的控制方法结合将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

二、国内灌溉自动化技术发展状况

国内在开发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方面处于研制、试用阶段。能实际投入应用,且应用较广的灌溉控制器还不多见。在开发的产品中有代表性的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研制的2000型温室自动灌溉施肥系统,该系统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该系统结合我国温室的环境和实际使用特点,以积木分布式系统结构原理,解决了计算机适时闭环控制、动态监测、控制显示中文、施肥泵混合比可调、电磁阀开度可调等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具

有手动控制、程序控制和自动控制等多种灌溉系统模式,可按需要灵活应用,在大连、北京等地已经投入了应用。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该系统有很好控制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研制的温室滴灌施肥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现代温室,日光温室作种物的灌溉营养液施肥,环境监测的智能控制,采用世界先进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触摸屏控制技自动灌溉控制器,性能可靠、功能齐全、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此控制系统的控制流量为15 m3h, 控制规模为1―2 hm2,能控制24路阀门,系统具有人工干预灌溉施肥功能,定时、定量灌溉施肥功能,条件控制灌溉施肥功能。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的澳作智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可与各种滴、喷灌系统连接,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根据要求自动灌溉。控制方式灵活,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任选且可随意在计算机上更改,可同时控制多个设备,受控区位置及形状,环境参数及设备状态可同时显示在中心计算机上。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WT一02型微喷灌定时自动控制器,是一种供农业、草坪、果园、温室一般场合给水的电子灌溉自动控制系统。

1995年,许建中在大规模灌溉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中采用分散功能和集中管理,各局部系统(RTU)都能独立工作,各RTU之间的信息则通过高速数据通道进行联系,其控制方式包括时间控制、水量控制、时间水量综合控制、综合分析制。毛慎建、张和许一飞(1995年)在智能化灌溉控制器研制中,介绍了以803l单片机为核心的全自动化灌溉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按照任意设定周期进行灌溉控制,也可以根据检测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闭环控制,能够控制多路灌溉系统进行多种方式灌溉,该系统已成功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场,从投入运行的情况来看,情况良好。许吉力(2000年)以以色列和法国Richel温室系统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温室灌溉系统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一种以集散控制系统方式的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方式,采用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事件驱动方式,能及时响应用户请求,使系统不但具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控制功能,强大的信息查询能力。胡清和桂玉屏(1999年)在采用计算机控制农田灌溉网络系统设计中,介绍了一种低成本新型水传感器,并把它用在农田灌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该装置成功应用于福建省漳州市甘蔗灌溉试验站,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朱长青、曹成茂(2001年)在多用途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研制中,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控制为核心,能适应多种作物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研制时充分考虑各种作物的特点,综合选择与灌溉控制密切相关的三个因素作为综合控制对象。其它国内研制得自动灌溉控制器,还有直接用PC机进行控制的,这样使成本增加,不易在田间较恶劣环境下使用等缺陷。

三、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灌溉控制器已逐步趋于成熟、系列化,但价格昂贵。国内虽引进一些,但多数是农业示范区、科研单位、高校,虽然国外生产的灌溉控制器性能优越。但没有考虑我国特殊的自然、气候、土地资源、农民经济状况等因素,因而国外引进的灌溉控制器在国内应用并不普及。国内虽然有多家研制灌溉控制器。但多数是小规模、实验和理论的探讨,应用不够普及,究其原因一则是开发性能完善的灌溉控制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性能完善、适应性强的控制器的开发。其次是现在开发出来的灌溉控制器价格昂贵,农民尽管知道能节省人力、灌溉用水、提高产量,但由于一次性投资太大,多数农民承受不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灌溉控制器的普及。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加入WTO等因素,可以预计对农业灌溉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灌溉控制器在我国将有巨大的市场。节水灌溉控制器近期在中国应朝着价格低、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但从长远利益考虑,新的智能化技术、传感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引入、应用和普及,将会有智能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强、性能更稳定可靠的灌溉控制器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控制器的开发上已越来越成熟,且发展趋势是研制大型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小面积单片机控制系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新技术为节水灌溉控制器的研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国内在灌溉控制器的研制方面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应用范围广的成套灌溉控制产品,国内的一些高尔夫球场等大面积场地灌溉控制,一般引用国外现成的成套灌溉控制产品。而广大农村可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简单可行的节水灌溉措施及相应的排灌机械和设备,大力发展可靠、实用、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节水灌溉控制器,这样做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毛慎建,张,许一飞.智能化灌溉控制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2)

篇9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战略层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优化产业结构的内涵目标、任务重点、道路模式,抓住机遇,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是切实推进四川产业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

优化需把握着力点

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既存在数量比例失衡的问题,同时也面临更特殊的困境。2012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3.8∶52.8∶3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5.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8%,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型化特征明显,工业发展的能源消耗大,环境问题突出。

对四川而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既要协调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继续增强结构变动的增长效应,又要顺应现代产业升级新趋势,努力实现产业高端化、价值链深化、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生态化;既要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实施“市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又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在工业结构重型化阶段不可逾越的情况下,还必须按国家要求完成节能减排刚性目标,尽量实现产业结构轻型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产业结构优化面临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四川产业结构优化更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多重目标,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环境与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未来三到五年仍是四川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应着力于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产业高端化与生态化效应初步显现、产业空间分工趋于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六大优化路径

路径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高、增速慢,要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中提升传统农业,加强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生产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农业,用现代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按照“产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要求,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油蔬菜等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花卉业等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发挥川菜、川粮、川猪、川烟、川茶等品牌优势, 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路径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仍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仅增强产业自身的竞争力,还有可能衍生和孕育出新兴产业,因此,传统产业也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推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要高度重视装备制造、油气化工、饮料食品、建材、冶金、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突破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的集成应用,选择冶金、建材、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推进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同时,仍然要运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等规制性政策和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路径三: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局部领先优势

四川省已规划布局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但近期不可能全面出击,面面俱胜,还需要在重点领域中精心选择,“重中再选重”,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通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尽快在局部领域率先形成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此,要充分发挥四川省科学技术优势,在产学研联盟基础上,鼓励协同创新,构建多技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机制;在区域布局上,要加强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发展,避免重复投资。

路径四:多层次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满足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旅游、商贸、家政、养老、房地产和社区服务业等生活业,特别是要充分挖掘养老、社区服务等服务业潜力;二是满足居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的公共服务业;三是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关键环节为重点,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发展以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物流、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等为主导的生产业;四是把握新兴消费热点和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文化、数字家庭、动漫、游戏等新兴商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路径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贯穿于制造全过程的研发设计、信息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生产业,从产业链角度,属于产业价值链中的不同环节,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围绕全省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从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会展到营销策划、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的生产业。加强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说到生产业,往往认为生产业只为制造业服务,与农业无关,这当然是个误区。生产业不仅是工业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得以顺利完成的条件,不仅包括对工业的服务,也包括为农业生产的服务,当前推进“四化同步”,更需要提高对农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涉农的生产业,包括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如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及花卉、城市园林等。

路径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新时期,四川提出并实施“多点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这种多极化、均衡化区域发展战略取向为全省优化产业布局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合理划分首位城市与市州功能,首位城市――成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引领全省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和服务化升级,以建设“三中心”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提升成都服务业在西部地区的能级。

次级突破中,在泸州、德阳、绵阳、攀枝花等有条件的市州,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如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绵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资阳和眉山机车车辆产业集群、泸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及自贡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等等,形成强有力的市州经济支撑。

篇10

摘 要: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要以种植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现代农艺技术工作岗位典型任务为核心,“整合、序化”课程内容,围绕专业方向,设计和开发项目式课程。实施项目课程要进行种植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生产季节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整合;“双师”教师队伍是项目课程建设的基础;项目课程教学要实现“学练循环”;要严格做好项目评价和考核。

关键词 :现代农艺技术 项目 课程建设

当前,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拓宽专业口径,设计了平台式课程结构,形成 “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课程体系。以种植业生产过程为导向,围绕专业方向课进行项目式课程设计和开发,更好服务于区域内的经济建设需要,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

探索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方向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论思想束缚。依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覆盖的工作岗位、领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以现代农艺技术工作岗位典型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项目,构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项目课程。

二、项目课程体系框架

在全面分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典型的工作任务基础上,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从初级到高级螺旋上升技能形成排序原则,以种植业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序化”课程内容,构建项目式课程。

1.第一、二学期

学生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完成植物生产和环境、植物保护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农产品加工和贮藏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同时,加强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兼顾中高职的衔接,让学生升学有能力。

2.第三、四学期

进行学习专业方向课(按项目进行学习)。按照生产季节安排项目的内容和顺序,设计的项目课程主要有:大田作物的春季生产和管理、大田作物的夏季生产和管理、大田作物的秋季生产和管理、大田作物的冬季生产和管理。将作物播种、育苗、移栽、大田病虫管理、施肥、水分控制及收获等栽培主要技术环节按季节进行教学,横向讲授,边实践边学习,教学围绕节气走、时令转,课程教学和植物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3.第五、六学期

将所学单项技能项目进行综合化,设计以具体栽培植物全过程生产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项目,如水稻、小麦、油菜提质提产栽培技术等。要求学生从当地主要栽培农作物中选择两种以上作物(至少一种越夏作物、一种越冬作物),进行从播种到收获各栽培环节的综合性生产实习,实习项目任务方案、步骤和顺序由师生共同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细节由学生自行设计。通过综合性生产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种植业岗位的工作技能。

三、项目课程建设体会

1.实施项目课程前提是进行种植业工作任务分析

在实施项目课程前,要走访农委、农科所试验站、农技综合站、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了解区域内种植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认真分析行业、企业需要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规格、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区域内种植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把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及各种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核心技能教学项目,并进行合理的学时分配。

2.实施项目课程必须以生产季节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种植业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特别大,不同作物种类,其整地、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草防治和收获都有一定的季节性,这种季节性决定于当前人类无法改变的四季变化。在专业课教学中,要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在特定季节内,依据当时的生产情况来完成。因此,实施项目课程应在完成专业核心课教学基础上,以植物生产季节为主线,按农事生产进程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和实际生产融为一体。

3.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整合

专业核心课是为项目课程学习提供理论依据的。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依据栽培植物不同特点、要求和不同栽培目的,给栽培植物提供相应的、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让栽培植物按照人们意愿更好地生长。在教学中,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选择和今后学生实际从事的岗位能力有关的、毕业后能直接用于种植业生产当中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如土壤部分,重点培养训练学生正确识别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低产土壤改良技术等;配方施肥技术部分,重点培养训练学生进行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速测技术及植物缺素症诊断能力等。对和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三羧酸循环等,教学中要予以淡化,作为一般性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4.“双师型”队伍是项目课程建设的基础

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只有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栽培技术方案设计、各栽培环节管理等一系列任务。因此要实施“双师工程”,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涉农企业锻炼及有关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涉农企业引进和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和项目课程教学相匹配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5.项目课程教学要实现“学练循环”

项目课程教学要按照“教师引导学生做—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方式实施,这对于习惯被动式学习方式的中职学生来说,刚开始是不容易适应的。因此实行项目化课程教学前,教师必须投入较多的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转变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此外,将学生组建项目小组,让每位学生都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采用“交互式”、“学中做”、“做中学”、“操作评价考核”等方法,让学生将接受他人传授和自主学习、实际操作训练交叉进行,让所有学生都自觉参与项目过程,实现“学练循环”。

6.要严格做好项目评价和考核

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进程,体现在每一个工作任务当中。项目教学的评价既要看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力表现。为使项目课程教学更加贴近种植业生产实际,更好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学校要成立由学校专业教师、涉农企业专家、种植专业户、学生代表组成的项目考核小组,制定项目评价和考核实施方案,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项目教学的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考核组总结性评价”流程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考核组要认真记录项目实施情况。每项种植任务时,学生依据自己知识掌握程度、水平能力以及在任务实施中发挥的作用、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主要是比拟收获物产量、利润等结果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找出成功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由考核组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定考核结果。

四、小结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一体化,按照种植业生产特点,将不同的种植技能训练进行分解和有机整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平,刘根平.关于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

篇11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成长性 因子分析法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在眉睫。中小企业在人才资源储备、资金筹备能力等综合实力上相较于大型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成长性研究是通过确立评价指标,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能够为科技型企业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各种重大机遇与挑战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重要的思路。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中小企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2009年~2011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

1.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况

1.1科技型企业的定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Storey和Tether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所有在高技术产业中生产经营新企业。”但是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差别比较大,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有所不同。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省都根据自身特点,主要通过从业人数和资本额角度制定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综合理解,可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定义为:“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服务等业务,能够在主导产品或生产流程中体现出较高技术附加值,并将产品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企业。”在定量界定上,可以从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员工人数三方面进行界定。企业的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下,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下,其中研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员工人数不超过500人,且主要从事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的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1.2科技型企业的认定

国家科技部2000年7月23日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方法。主要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划定高新技术范围:(1)电子与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5)航空航天技术;(6)现代农业技术;(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8)环境保护新技术;(9)海洋工程技术;(1 o)核应用技术及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为:(1)从事上述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认定;(2)具有企业法人资格;(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4)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5)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6)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科技部编制的《201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指出,创新基金支持的对象为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小企业,具体领域包括:(1)电子信息;(2)生物、医药;(3)新材料;(4)光机电一体化;(5)资源与环境;(6)新能源与高效节能;(7)高技术服务业。

1.3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1)科技型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研发和经营机制,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2)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生产型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两项之和占当年总收入之比不低于45%。

(3)企业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公司体制多样、复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资金来源中,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分别占83%、8%和9%左右。目前这类企业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6%,集体经济占17%,国有民营占24%,股份制企业占25%,其它占28%。

(5)经验不足,难以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足,技术陈旧落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导致信息不畅,掌握不了最新的市场动态,制约了自己的理念和技术创新。

(6)缺乏资金及融资渠道。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不充沛,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更加需要银行的支持。可是据调查,我国的这些企业仅有8%左右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且是有一定成就的企业。而对于那些更需要资金,正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有好项目,却难以转化为生存力。

(7)决策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虽然会遇到资金匮乏、不容易网罗人才等问题,但是俗话说的好,“船小好调头”,正是由于规模小,可制约的因素也较少,企业的经营者全权掌握了企业的财务、人事、经营等权力,在遇到市场疲软、运行不畅等问题时,可以迅速做出决策,改变经营方向,使自己迅速摆脱危机的困扰,具有“小型化”、“柔性化”的特点。能快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营销创新的集成,很快地将科研的发明发现,迅速将其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有效占领市场。

1.4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市场开放程度低,科技水平落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小企业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但企业在规模、技术、人才和结构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企业素质较低、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资源储备、资金筹措能力等综合实力上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缺乏系统、长期的战略规划等。所有这些都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

我国大多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管理滞后,且社会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方面。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其一是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各项技术项目的研制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其从市场上回收的现金又相对较少,这就使现金的流出量远大于流入量,造成很大的资金缺口。其二是由于融资环境的原因。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金较少,信用度不高,所以很难从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贷到款,即使能贷,利息也相当高,加之我国缺乏二板市场和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资金严重短缺。

管理方面。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的背景,一般都是技术人员自行研制开发项目,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一般来说企业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加之受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造成企业管理水平整体较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管理滞后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政府及社会支持方面。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分不开。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由于社会各环节尚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所以其支持力度也大打折扣,特别在立法方面,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非常欠缺。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政府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呈蓬勃发展之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制造业涌现出大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研生产型企业。过去,中小型企业很难在制造业立足,因为它们无法同现代化大企业竞争。现在,这种科研生产型企业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常常走在大型企业的前面,并对大型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始并逐渐在技术创新中占据领先地位。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巨大。中小企业数量大、分布广,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以福建省为例,福建这几年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功不可没。2009年,福建中小企业已达22.7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000家,总收入1609亿元,销售收入1574.35亿元,实现销售利润59.08亿元,上缴税金约68.36亿元。2010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616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8%,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0.58%。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技能,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便于管理,易于经营而且使员工感到工作与切身利益有关,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个人才能可以得到重视,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能适应现代社会消费需求变化快、起伏大的特点,“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土壤。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有独特的固定市场和消费对象,大大降低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在信息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信息网络来建立过去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人力来建立的国际联系,来开拓过去只有大公司靠大批量生产产品才能开拓的国内、国际市场,来进行过去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

2.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以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代表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主要侧重于企业增长率指标。深交所2008年底共有153家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科技型上市中小企业,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企业,本文最终确定28家企业为样本(见表1),通过对其业绩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

根据评价企业成长性的绩效要求,并结合投资者、券商等评估机构对企业业绩评判标准的指标度量为变量选择标准,共确定6个业绩指标,分别为总资产增长率X1、固定资产增长率X2、净资产增长率X3、主营业务增长率X4、净利润增长率X5、利润总额增长率X6。

2.2实证过程

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指标的原始变量,建立Excel数据表,使用SPSS软件,进行主因素分析。

2.2.1统计量的描述

2.2.2 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aiser-Meyer-Olkin表示取样适当性量数。KMO测度的值越高(接近1.0时),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如果KMO测度的值低于0.5时,表明样本偏小,需要扩大样本。本例中测度的值为0.643,说明选取的样本满足条件,可以进行分析。

Bartlett球体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如果是单位矩阵,则认为因子模型不合适。Bartlett球体检验的虚无假设为相关矩阵是单位阵,如果不能拒绝该假设的话,就表明数据不适合用于因子分析。一般说来,显著水平值越小(

2.2.3共同因子方差(共同性)

公因子方差表报告的是共同因子方差,即表明每个变量被解释的方差量。初始共同因子方差是每个变量被所有成份或因子解释的方差估计量。对于主成份分析法来说,它总是等于1,因为有多少个原始变量就有多少个成份,因此共同性会等于1。抽取共同因子方差是指因子解中每个变量被因子或成份解释的方差估计量。这些共同因子方差是用来预测因子的变量的多重相关的平方,数值小则说明该变量不适合作因子,可在分析中将其排除。

由表4可知,本文选取的6个指标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分析均有相关性。

2.2.4旋转前总的解释方差

表5中,左边第一栏为各成份,共有6个变量,所以有6个成份。第二大栏为初始特征值,共由三栏构成:特征值、解释方差和累积解释方差。合计栏为各成份的特征值,栏中有3个成份的特征值超过了1;其余成份的特征值都没有达到或超过1。“方差的%”栏为各成份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即各因子特征值占总特征值总和的百分比。“累积%”栏为各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的累计百分比。第三成份的累计方差百分比为83.332。

2.2.5旋转后总的解释方差

合计栏为旋转后的特征值。与旋转前的合计栏相比,3个成份的特征值有所变化。旋转前的特征值为2.719、1.279和1.003,最大特征值与最小特征值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而旋转后的特征值相对集中。尽管如此,旋转前、后的总特征值没有改变,最后的累计方差百分比也没有改变,仍然为83.332%。

2.2.6旋转的成分矩阵

从表7可以看出,其中第一个主因子在总资产增长率(x1)、固定资产增长率(x2)、净资产增长率(x3)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命名为资产增长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由净利润增长率(x5)决定,可命名为利润增长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4)和利润总额增长率(x6)决定,可以命名为收入增长因子。

2.2.7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由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建立因子得分函数。表8列示着成份得分系数,即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由该表可以得出因子得分函数:

F1=0.346XI+0.258X2+0.323X3+0.284X4+0.059X5-0.068X6

F2=-0.075X1-0.432X2+0.167X3-0.126X4+0.74X5-0.041X6

F3=-0.049X1-0.064X2+0.137X3+0.042X4-0.06X5+0.976X6

代人成长性系数G=45.311F1+21.310F2+16.711F3,可得样本成长性排名,见表9。

2.3结论

一般来说,成长性得分较高,也即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其业绩应该比较好,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增长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来反映样本企业业绩,以检验实证分析。通过取得分排名前5名、前10名、后5名、后10名,分别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增长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计算结果验证成长性得分越高,企业业绩越好,成长性越良好。计算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以看出,样本中有16家公司的成长性大于0,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性空间,符合该类企业自身特点,也符合我国新兴科技行业兴起和发展的背景。高成长性是我国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起步和发展的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和传统行业企业的竞争中仍处于明显弱势,同时没有完善的国家政策和宽畅的融资途径。

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虽然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对于传统市场企业普遍具有成长性,但是具体分析28家企业看到,创业板企业的成长能力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成长性最好的大华股份,成长性得分为0.4669,成长性最差的中环股份,成长性得分为0.5997。成长性得分的极值相差较大,反映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不均衡性,企业自身实力存在差距。

3.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建议

3.1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

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门槛,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及保护性措施的支持很难健康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法律、税收、财政支持、高技术市场保护、银行贷款及价格政策等方面。我国政府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施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科技部2004年10月9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它的实施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优势;2007年9月1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联合推出信用贷款试点工作优惠政策,旨在帮助园区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在无抵押、质押物的情况下,取得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问题,从而缓解中关村科技园区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各地区和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孵化工作。要以优惠价格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创业中心创业。

3.2改革投融资环境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便是融资难的问题,马晓霞(2006)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不符合中小企业特征,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不能进入银行信用评定体系或者获得的信用评价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发展中小银行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业务领域上,从事的是高增长、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正因为如此,这决定了其在解决发展资金方面将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国家和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努力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

3.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着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研发高科技产品,并在技术产业化方面加大力度,及时将科技转变为生产力。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理清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决策质量,摆脱低水平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的不良倾向;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