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

篇1

下面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和作用谈点体会.

一、创新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有些知识结论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进行说明,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创新设计一些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1.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说明摩擦力的方向,而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尤其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象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让两刷毛相对滑动,也可以直观演示滑动摩擦力方向.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2.显微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教材中介绍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一个结构图,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如下实验: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实验,当成实像时把光屏换成毛玻璃片,在毛玻璃片后面能看到实像,再在毛玻璃片后面放一个凸透镜,使毛玻璃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的后面用眼睛观察,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这就是显微镜的结构.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做成实像时的凸透镜就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在毛玻璃片后面的凸透镜就相当于目镜.通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

3.声音的传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对于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在教材上没有安排特定的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只是有“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边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这样的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实验,取甲、乙两部手机,把甲手机用塑料密封好,用乙手机打它,保持呼叫状态,把甲手机轻轻放入较高的装有很多水的玻璃桶中,在手机浸没到接触桶底之前,一直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4.大气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可以创新设计一个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这个演示实验,原因就是做完这个演示实验后鸡蛋不易从敞口瓶中取出,不能在下一班再演示,浪费资源.如果在实验中改用烧瓶和鹌鹑蛋实验,效果非常好.先把烧瓶在热水中烫一下,然后把剥皮鹌鹑蛋(烧老一些)放在口上,鹌鹑蛋就会慢慢进入瓶内,倒置烧瓶口朝下或口朝侧向会更有说服力(因为口朝上,有的学生说是重力的作用).可以设法让瓶子把鹌鹑蛋慢慢吐出来.这个实验能多次重复.由于烧瓶颈长,可以延长鹌鹑蛋被大气压压入的时间,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并能连续多次展示实验.

二、改进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不好操作或实验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对演示实验进行一些改进,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1.海波熔化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对于这个演示实验,很多教师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实验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且不易做成功.因此,教师上课时大多采用讲实验或播放录像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听实验或看录像与观察实际实验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1)选择纯净新鲜的海波.由于海波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此海波应密封保存,存放在阴凉处,不能受高温和光照,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引起变质.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应该注意,若晶体不纯,则不宜再用,更不要重复使用.(2)选择两只量程为0~100℃的温度计,一只温度计插入试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另一只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监测水温的变化.(3)选择合适的温水.海波在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失去结晶水,熔点降低.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时,可先调节烧杯中的水温在40℃左右,再把盛有海波晶体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这样,可以缩短实验时间,避免因加热时间过长而使海波失去结晶水,从而解决了温度未达到48℃海波就开始熔化.(4)给海波加热要缓慢均匀.在实验中,如果加热太快,试管中各部分晶体受热不均匀,海波与试管外壁接触部分先熔化变为液体,且温度继续升高,而中间固态部分还未熔化,就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错误结论.水浴时应缓慢加热,控制速度,可以适当移开酒精灯,石棉网和烧杯可以维持一段加热,使试管内外温度差保持在3~5℃左右.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应保证水温不超过51℃.(5)不停地对海波进行搅拌.海波是热的不良导体,当试管中有液态海波出现时,为了保证试管壁处和中间部分的温度一致,要不断搅拌海波.(6)及时调整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只能反映温度计玻璃泡周围样品的温度,不能反映整个样品的温度变化.当试管中外围的海波开始熔化时,玻璃泡附近的温度有可能没有达到海波的熔点,这时学生观察到温度尚未达到熔点,海波就已经开始熔化的现象;有时温度计玻璃泡附近的海波已熔化,并且温度已开始上升,但整个样品还没有完全熔化,学生就会认为,海波还没有熔化完,而温度已经上升了.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始终处于固、液的交界处.

篇2

关键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管理方法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 environmental disfunctions have risen to a seriously environmental issues which arise public's awareness of how to face this alarming situation. Nonetheless,given to the rec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revealing that constructed wetlands are playing a indispensable role in terms of urban sewage disposa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In this paper,we will analysis how to choose a right method to utilize and manage this promising disposal route in city life.

湿地

1.1湿地的定义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水位不超过6m的滨海海域。 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

1.2湿地的类型

湿地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1.2.1天然湿地

天然湿地包括海洋、以永久性浅海水域、河口水域、礁涂、岩石性海岸、沙滩等类型为主的海岸湿地以及由主要由永久性三角洲和湖泊组成的内陆湿地。

1.2.2人工湿地

水产池塘、灌溉地、盐田、蓄水区、采掘区、废水处理场所、运河甚至排水渠、地下输水系统等都属于人工湿地。随着天然湿地的老化以及功能的衰退,人工湿地即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水净化和处理的期望和责任。

1.3湿地的作用

湿地不仅可以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防止自然灾害,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还可以固定二氧化碳调节城市气候从而保护城市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而作为湿地的一种更为直接和有效的类型,人工湿地技术,其由于低廉的投资,良好的出水水质,简单的操作,强大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维护方便,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等特点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等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以富营养化为主的污水流过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或一些其他构筑物混合组成的填料床过滤,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而填料上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增加了湿地基质的透水性,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通过氧的传递,更加增强了净化废水的能力。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因此更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城市污水一类。人工湿地可分别处理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物质。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构造中的填料层被沉淀、过滤、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而可溶性有机物则可直接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人工湿地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及效果

3.1植物的布局

3.1.1沉水植物

以芦苇、香蒲为主,由于其具有发达的根系、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强、可向水体输氧等特点其在特定的人工湿地中长势良好。其可郁闭整个水面,可有效吸附、拦截悬浮物[参考文献:

[1] 李光远,北方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布局与管理探讨[B],中国水利,2010(5)][1]。这些沉水植物对污水通过土壤截留-发生物理化学吸收-化学分解-沉淀-微生物的氧化降解等过程对污水进行高效、廉价的降解和有害物质的吸收。而芦苇湿地系统针对于油田污水尤其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生活与含油污水,经芦苇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后,BOD5 去除率为85%,SS 去除率为87%,T-P 去除率为85%,氨氮去除率为54%,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也很大限度的被湿地芦苇吸收,出水水质可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要求[[2] 陈 坤,芦苇湿地系统处理油田污水的研究[A],科技传播,2011(1)][2]。

3.1.2浮水植物

以凤眼莲、大、水鳖为主以及少量细绿萍。藻类在冰封条件下也能较好地生长, 对湿地系统冬季运行起着良好的作用。浮水植物以凤眼莲、大生长旺盛,凤眼莲水下根系根据水质状况可长达30~70 cm, 长势良好,可郁闭整个水面。但凤眼莲、大生长季短, 一般适应期为4 月中下旬至10 月中旬,冬季需打捞[[3] 王全金,李丽,李忠卫,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磷效果研究[A],湖北农业科学,2010(6)

[4] 李丽娜,李亚治,达良俊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研究[A],中国造纸,2009(9)

[5] 胡胜华,张婷,周巧红等,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研究[A],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0)

[6] 余志敏,袁晓燕,崔理华等,复合人工湿地对城市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A],环境工程学报,2010(4)

[7] 刘红,刘学燕,欧阳威等,人工湿地植物系统优化管理研究[A],农业环境学报,2004,23(5)

[8] Richard C Russell .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mosquitoes :Health haz2ards and management options2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J ] . Ecologi2cal Engineering ,1999

[9] 姚枝良, 闻岳, 李剑波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A],四川环境,2006(5)

[10] US EPA.Manual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2e2waters[ Z] . Cincinnati ,Ohio :EPA ,2000. 1112119.0

[11] 卢少勇, 张彭义, 余刚等,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的研究进展,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术高级研讨会

[12] 闻岳,董宁,周琪,修复受污染水体人工湿地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建设科技,2008(14)

[13] 克雷格•S •坎贝尔, 迈克尔•H •奥格登 著, 吴晓芙译.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

3.1.3复合性布局

通过筛选和对比,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布局时应着重考虑当地的气候、温度、植物适应性等条件,根据不同的废水种类和要求进行选择。而每种植物均应从耐污力、植物生长量、根系、经济性、管理难易性( 包括病虫害少、抗倒伏和易繁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考察,通过对其氮磷积累量、TP、TN净化率进行分析确定详细的植物布局。

3.2处理效果

由于大部分类型的人工湿地都对氮磷有着非常明显的去除效果,以下将由复合垂直湿地为例从其他三方面进行阐述。

3.2.1构造示意图

试验床体表面为缘园皂皂厚的掺有石灰石的本地土壤袁下部为远耀员园皂皂的砾石层遥两组湿地床种植植物分别为美人蕉和风车草袁种植密度为5株每平方米。

3.2.2处理造纸废水的应用

一些无机物以及难降解有机物会积累在湿地中而堵塞填料间的空隙, 延长系统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据悉,天宝造纸厂的人工湿地建成投入使用一年来, 运转良好, 尚未出现堵塞状况。但在上行池表面, 已出现一层黑色毯状的致密污泥层, 距离布水口10~ 30 cm 处尤其显著[

][4]。但是此现象可以通过暂时性停床休息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填料部分恢复渗透性,也可以让收割后的植株体得到更好的恢复。

3.2.3对重金属元素的去除

武汉三角湖位于武汉市传统工业区,故其水体中含有较多种类的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过量时往往具有高毒性,在环境中富集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导致公害问题出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检测结果表明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浓度较低,其去除率依次为:Cd>As>Mn>Pb>Zn>Cr>Cu>Ba>Li>Ni[][5]。但依旧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对各重金属元素仍具明显的去除效果。

3.2.4对污染的城市河水净化

研究表明[][6]复合垂直流湿也对城市污染河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其对河水中TN、TP、COD和SS的平均去除率可达50% 、85% 、85% 和80%以上。垂直下行流与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TN、TP、COD 和SS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83%、85% 和76%。

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1水位

对于一个设计、运行良好的人工湿地来说,影响其处理性能的主要因素还是水位控制和流量调整。水位的改变不仅会影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还会对大气中的氧向水相扩散造成影响。水位控制的不好极有可能使人工湿地产生不可设想的衰退甚至废弃。当水位发生重大变化时,要立即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首先考虑的应是是否发生渗漏、出水管是否堵塞等机械问题。对于最常用的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水位的调整与植物的生长也有密切联系。启动阶段水位应该逐步提高,以免植物幼苗被淹死或脱离土壤随水漂走。在该系统运行期间,管理者可以考虑在每年春天降低水位以促进新芽的生长。这样做可以使阳光更容易穿透水体照射到喜光的植物上[][7]。

4.2病虫害状况

人工湿地植物病虫害发生状况人工湿地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如同农田生态系统,有时则会在芦苇上发现芦苇、蒲草上发现蚜虫等一些病虫害。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植物枯黄矮小,甚至死亡。在观测中发现病虫害多发生于夏秋,此时正是植物生长迅速时期,一旦发生病虫害、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特别是对植物的产量将会造成较大影响[][7]。

4.3蚊蝇

湿地系统中高大的挺水植物成熟后容易发生弯曲或伏倒在水面上, 这种生境非常有利于蚊蝇的孳生。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湿地植物的管理来控制蚊蝇, 在水边不种植水生植物, 或种植低矮的植株并每年进行收割[][8]。必要时可以在蚊蝇产卵的季节使用杆菌杀死蚊卵, 或使用能够导致蚊子幼虫发育衰减的激素来控制蚊蝇[][9]。

4.4气味的控制

表面流型人工湿地如果进水负荷过高, 会形成厌氧的水域,释放出难闻的气体。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进水的有机负荷过高或氨氮负荷过高造成的, 因此降低有机物和氮的负荷可以控制湿地系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9]。由于植物能够将氧气传输到系统中, 因此在布局上可以将那些开阔的水域分散在种植较多植物的水域中[][10]。

4.5湿地堵塞

在所有人工湿地中, 悬浮物的积累是一些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虽然通过过滤和渗流可以吸附截留一大部分悬浮物可被微生物吸收消耗,但一些无机、大范围的悬浮物处理厂和预处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大型植物床的堵塞[][11]。在水平潜流湿地中, 床中水流大部分以潜流方式通过由活的、死的根和根茎造成的沟以及土壤孔隙。根和根茎的生长会扰动和弄松土壤。采用阶段式进水可有效防止堵塞[][11]。

4.6护堤的维护

要经常对护堤进行检查,防止水面以下护堤的外部斜坡面出现渗水现象,过多的或颜色异常暗绿的植被生长都是出现渗漏的症状。定期清除护堤和堤面上的杂草,以免杂草蔓延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与湿地植物形成强有力的竞争[][12]。对于较浅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定期去除湿地床中的树苗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随着树木的生长,其根系可能会穿透防渗膜垫层,同时成熟的树木会遮挡阳光,抑制湿地水生植物的生长[][13]。

人工湿地的前景展望

5.1净化城市污水废水

通过在条件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布置一定面积的人工湿地可以高效率底能效的解决一部分污水的排放和净化问题,但应注意在管道选择时应选择耐压力较大的管材,以免无法达到国家地表水质四级标准的污水渗漏影响深层地下水而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5.2对生态损坏区进行修复

以人工湿地为载体,引进一些先锋植物进行种植和栽培,不仅可以达到景观的美化同时也为后续修复工作带来巨大便利。但应注意的是,在引进植物的时候应避免由于先锋生物生命力过强、繁殖速度过快而产生生物入侵。例如全国范围内的水葫芦入侵事件,在种植这类植物的时候应圈养并长期打捞,防止其过度繁殖和散逸。

5.3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

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不仅可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状况,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休息娱乐场所,还能够在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致应保持或贴近自然状况,保留现状植物和水域,主要在湿地设置游览线供人们行走和休息,在湿地内围可以展现各种适合的水生植物、鸟类观赏区等。

参考文献:

[1] 李光远,北方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布局与管理探讨[B],中国水利,2010(5)

[2] 陈 坤,芦苇湿地系统处理油田污水的研究[A],科技传播,2011(1)

[3] 王全金,李丽,李忠卫,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磷效果研究[A],湖北农业科学,2010(6)

[4] 李丽娜,李亚治,达良俊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研究[A],中国造纸,2009(9)

[5] 胡胜华,张婷,周巧红等,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研究[A],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0)

[6] 余志敏,袁晓燕,崔理华等,复合人工湿地对城市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A],环境工程学报,2010(4)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家对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储备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习的根本作用就是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物理问题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从质量到数量,我们一直在解决物理问题。在近几年我国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进行强化,由于年龄的原因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确实有着无法弥补的短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1.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电学学科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并在类似的情景中广泛迁移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学学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电学部分尽管内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为骨架支撑,而充当填充组织的内容,像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表的用法及其读数所代表的含义等则作为学科基本素养存在于学生大脑―电学知识结构当中。

三大系列公式:

两大基本规律:(1)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为例)①串联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②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U1+U2;③串联电阻的等效阻值为R=R1+R2;④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用电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所有用电器的电功和,即W=W1+W2。

(2)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为例)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基础知识

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首要的教育点必须是基础知识,只有对其理论依据有最为彻底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更多知识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举一反三。对于电学来说就是对电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着倒背如流的记忆。这样才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准确抓住考核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网络的编制。

3.解题公式记忆技巧,防止其数学化

对于物理来说,它和数学一样有着缤纷复杂的很多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解析这些共识的时候将它们务必进行公式推导,使其物理含义能够完全暴露在学生脑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大量的实例说明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长期记忆的准确度大大降低,经常在使用时出现差错。下面就是一些老师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议:(1)在讲解基础公式时,适当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实验,通过最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将公式理念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2)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课余开放性学习作业,如对于追击问题和速度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一起模拟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体会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公式等赋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椭学生在学习时系统地了解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对以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解题思路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电学计算题,难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解题存在畏难情绪,要么不知从何入手,要么解题中出错。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熟记公式,然后认真读懂题目,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题目中如果有图像,就要充分利用图像,从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题当中。

(1)向下推导,认真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顺向思维,推想:已知这些条件,根据相关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关于某一元件的电压U和电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许是题目所要求出的,也许对后续解题有帮助。

(2)向上倒推,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倒推:要求出该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电学计算题确实不难,从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电学公式(除计算电功的公式外)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电学题的解法我们可以归类为“已知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的简单题型中。电学题无非就是建立串、并联电路进行出题,而已知条件就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或电功率),如果其中两个已知条件恰是某一公式中两个对应的物理量,此即为本题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计算就显得顺理成章。

5.运用数学方法的解题策略

在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设法等,应根据实际的习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在解决力学中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条件”这个已知量来列方程。目前,列方程这个解题策略已经成为初中年级物理习题中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求解三个步骤来进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维经常都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只有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将相关概念结合到一起,因此,合理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初中物理习题解题策略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6.方程解题,化难为易

在近年来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有多个状态电路的出题率逐渐增大。对于该种状态电路来说,如果能够在其中的某一状态中获得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的值,则可以在对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个状态中求解。而在实际解题操作中,该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为了较为直观、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初中年级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可以快速地获得正确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养”

1、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如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实验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学生要根据实验的名称知道该实验的目的有三个: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学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知道该实验内容有三个: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测细铜丝的直径;测硬币的直径.

2、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3、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细化为具体的实验步骤;清楚做实验的顺序;知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4、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准备实验器材.这样准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

5、怎样做好实验记录,并且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

6、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7、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二、“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后,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程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有较大的难度,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来帮助学生重点突破。

三、“说”

语言是思维的再现.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并且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从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使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四、“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准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要“做”好实验,必须做到: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说”好实验,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

2、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的相互搭配,以好带差.

3、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

4、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困难、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并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引导困难的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兴趣.

5、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后的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五、“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果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篇5

第一步:“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其次,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做具体化,成为实验步骤,清楚做的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准备实验器材,这样准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材对实验的编写程序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的报告格式,前五项同教材,增加了⑥实验结果。教材和报告册的这种编写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种编写形式没有反映实验的全貌,过于“精炼”,不便于学生从整体(全貌)上把握实验;二是这种编写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实验的思路,容易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掌握实验。按照思维的顺序,实验报告的项目和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

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第二步:“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格式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要求分别测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1和υ2。因此,本实验首先要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是否是变速运动。其次,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要分别测出υ1和υ2,就必须分别测出s1、t1和s2、t2。s1和s2可用刻度尺测量,t1和t2用停表测量。第三,测s1和s2时,用红粉笔分别标出小车前端在斜面顶端和底端(金属片)的位置及把s1平分为两段的位置。用刻度尺测s1时要根据分度值估读。第四,测t1和t2时,一人把金属片立在斜面底端(中间)红粉笔线处,同时负责按停表计时;另一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使小车前端与斜面顶端的红粉笔线对齐;当计时同学发出“放”的口令并开始计时时,拿车人立即放手让小车滑下;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人停止计时。如此反复练习几次熟练后,才正式测t1和t2。第五,让学生自行分析,①本实验中如果要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3,该怎样测?②根据本实验结果,判断小车在s1、s2、s3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υ1、υ2、υ3相同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套公式”的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实验,一开始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要让学生多体会思维的过程,多体会学习障碍是怎样消除的,多感受思维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从意识下层面进到意识上层面,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四步:“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准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说”好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xmin=3V/6Ω=0.5A

第五步:“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果说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第六步:“考”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学期考核,以该学期的实验为考核内容,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的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名称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器材,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独立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做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检测成绩作为学生该学期实验能力的考核成绩。初中毕业物理实验能力考核,以初中阶段物理全部实验为考核内容,仍然采用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实验,办法同上。

篇6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高效课堂

作为教师,我们每教学生一堂课的知识,就必然要用相应的练习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习题课就是必不可缺的。同样,作为中学理科中的重点,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举足轻重。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新能力。如教材中的“速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我们知道,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已经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了初步学习。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回顾复习已学知识点并运用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以达到活学活用,并且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而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主要包括“讲——练——评”三大环节。老师先讲清基本公式的用法及注意问题并筛选一两道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给学生出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去训练;训练结束后老师再讲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传统的习题课课堂上往往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真正领悟透物理公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故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的“高效课堂”。并且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布局也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变原来的全体学生面向黑板的座位方式为现在的以6人为小组的圆桌式。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强化了小组的作用并方便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合作与交流。我校还斥巨资,在每个教师的墙面上安装上新的黑板,供学生展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物质保证。我校老师在备课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老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编写导学案,上课主要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学生主动的合作学习为主导,老师适时的点评为补充。基于这种学校课堂改革的背景,我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已基本形成了的物理习题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每节课教师都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明了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学会哪些方法等。本环节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是以学生的角度阐述本节课通过学习最终达到的目标。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中《欧姆定律应用习题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1.1 知道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1.2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学习目标的出示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罗列,这节课我想学会些什么,我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等。也可以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简化成易于掌握的条文)

在物理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在复习时,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熟记于心。我们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可以以小组为一个小的单位来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活跃、有趣的课堂。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让学生先按照导学案上的提示交流合作完成复习任务,并抽其中一两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老师給于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强化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

在习题课上,遇到题目的时候,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帮忙讨论解决。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本环节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好,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老师在整个环节中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切记越俎代庖。

4.学生展示

小组讨论完之后,抽一个小组板演并讲解例题。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课堂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引入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5.点评

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先请学生就展示的内容做评价,若板演出现错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性点评,对于学生没讲透或者是需要升华的地方需要精讲,给学生提炼出来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6.当堂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

能力,同时兼顾解题规范化训练。这个环节是最后的加强巩固阶段。旨在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住本节学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能就不同类型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以期能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效果。

7.反馈提升

篇7

1关于电路

1.1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1.1串联、并联。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②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③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④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⑤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1.1.2通路、开路、短路。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1.2三个重要的物理量一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2.1概念辨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1.2.2表示符号。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1.2.3工具的使用。①电流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②电压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1.3电功(W)、电功率(P)。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1.4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

2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讲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理解起来方可得心应手。

2.1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2.2欧姆定律。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通过具体实验的探究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2.3电功定律。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f,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2.4焦耳定律。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3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篇8

物理方法是物理学科异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目前物理方法评价的情形来看,物理方法的评价多是方法名称的评价.如:

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扩张学说,小明同学把气球吹成球形之后,在气球上点上黑点.再把气球吹至排球大小,发现黑点之间的距离增大,以此模拟宇宙演变.这里运用的物理方法是(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一般认为,这样的考查方法为显性的物理方法考查方法.这样的考查有其积极的地方,尤其是在科学方法评价的初步阶段.随着物理教学中日益重视物理方法的教育,物理方法的评价应进一步向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迈进.

初中阶段的物理方法甚多,也比较基础,在此不一一枚举.拙作以“归纳法”为例,探究如何有效评价物理方法.

初中阶段常用的归纳法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又以“穆勒五法”最为著名.其由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穆勒总结得出,这五种用来判明因果关系的不完全归纳法在中学物理中非常常见,分别是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共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详见《归纳与演绎》P7—36,岳燕宁著,大象出版社)

1 物理方法的显性评价

所谓显性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本身的评价,既包括对方法名称的评价(如上例),也包括对方法内容的评价(如下面题1).相应的命题即可如此进行,例如:

题1 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要学习物理方法.在物理方法中,有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叫做“契合法”.如,我们通过分析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音叉发声时音叉在振动、喇叭发声时喇叭在振动等例子,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根据上面的描述,下列哪个说法符合“契合法”的实质

A.研究的对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场合中,只有一种因素是共同的,那么这种共同因素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叫做契合法;(正确)

B.研究的对象出现的场合与未出现的场合之间只有一种因素不同,那么这一种因素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叫做契合法;(差异法)

C.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研究的对象也发生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契合法;(共变法.如果变化的因素是唯一的,则就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控制变量法”)

D.已知研究对象的三种现象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如果已经确定其中两种现象是由其中的两个因素引起的,则引起第三种现象的一定是第三个因素,这种方法叫做契合法.(剩余法)

这样的题目直接评价学生对物理方法的理解,可以将我们的教学引向显性的物理方法教学,而这正是当下物理教学的缺失(《论物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方法教育》,《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8期).

当然,如果觉得这样的评价过于概念化,我们也可以采用隐性评价的方式,相应题目的设计见后题3.

题2 “契合法”是我们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题1A选项,此处不重复),运用此方法时若所分析的材料不全面,得出来的结论就不准确.下列哪个选项中是契合法的正确运用

A.学习声音的产生原因时,根据鼓发声是由于敲击产生的,锣发声是由于敲击产生的,电铃发声是由于敲击产生的,得出“声音是由于敲击产生的”结论

B.研究声音产生原因过程中,得出的“用的力越大,声音越大”的结论

C.通过分析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音叉发声时音叉在振动、喇叭发声时喇叭在振动等例子,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这种题目看来很“另类”,因为它考查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曾经犯过的错误,而不是标准的正确答案.但考虑到科学探究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应该有犯错的时候,常规题目往往并不能评价到这一点.相反,这样的题目或许更能评价出学生的真正学习过程—— 一个没有犯过思维错误的过程不是一个正常的学习过程,我以为.

2 物理方法的隐性评价

隐性评价是指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出现方法的名称,而直接评价学生的归纳能力.相对于显性评价而言,其更侧重于方法的应用,而非方法自身.如:题3 生活中我们发现,棉花能够保温、泡沫能够保温、羽绒能够保温……请你根据这些材料,请你判断“刚下的雪”能不能保温,并说明判断理由.(参考答案:能够保温的棉花、泡沫、羽绒等材料同时具有“疏松多孔”的特点,刚下的雪也是疏松多孔的,所以能够保温.)

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时,可能未必知道所用归纳法的名称,但却实实在在地运用了归纳法,并能进一步作演绎推理,判断出雪也能保温.而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矛盾的,因为雪与保温在生活经验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果凭经验,则学生很可能得出雪不能保温的结论.因此,类似于本题这样的评价可以将日常物理教学由“重知识”导向“重方法”,由“教学生物理”向“用物理教学生”转变也成为可能.更何况,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更多情形下是这种方法的隐性使用,而勿需知道方法之名.

众所周知,只有当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物理思维方法,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和活动时,物理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物理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才成为现实.我觉得在物理方法的评价上,可以通过适当的材料选择来实现这一理念.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03

一、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正确辨别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 。

二、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关于运动和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B.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方向一定改变

D.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正确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例: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理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

四、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入法)

1. 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2. 特殊值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 2∶3 B. 3∶2 C. 3∶8 D. 8∶3

理解求比值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五、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例: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理解求图象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六、电路故障(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例: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

① 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② 灯泡L2的电阻太小

③ 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④ 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⑤ 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⑥ 灯泡L1、L2的额定功率不同

A. ① B. ①③⑥ C. ③④ D. ②⑤⑥

尽管是单项选择题,但此题属于单项配对题,有②、⑤、⑥多个答案符合题意。

七、物理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

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转换法(转化替代、转化放大);类比法;建立模型法。

例: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

B. 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

C. 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D. 敲鼓时鼓面是否振动,我们可以通过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观察纸屑是否振动来认识正确辨别实验中的研究方法。

八、做选择的一般步骤

1. 认真审题,看清题意

物理过程较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能否顺利解决,关键要仔细思考,明确研究对象的过程、特点,从而达到条理分明,正确解题的目的。

2. 深入分析,辨清关系

根据题设条件,并运用物理规律、公式、原理,计算或导出题目要求的结果,然后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

3. 掌握规律,揭示本质

在解题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要求他们重视理解概念及物理意义,从而掌握规律.

4. 仔细思考,排除干扰

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即对题中列出的几个答案逐一辩析,排除错误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总之,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只要能够分清题目类型,掌握正确方法一定能够得到高分。

参考文献:

[1] 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中职学校新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物理课,但中职物理课与初中物理课相比,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计算方法、思维方式、实验操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

【关键词】

初中物理;中职物理;衔接

中职学校新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物理课,但中职物理课与初中物理课相比,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计算方法、思维方式、实验操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这些客观差异让学生们难以把握,所以物理老师一定要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自然过渡到中职物理学习上来。下面笔者就多年的中职物理教学谈一点中职物理与初中物理的不同。

1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

1.1引入了矢量概念矢量是数学、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几何量。物理学中的位移、速度、力、动量、电流密度等都是矢量。这些量之间运算并不遵循一般的代数法则,而是遵循特殊的运算法则,矢量加法一般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解,平行四边形法还可推广到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或正交分解法。矢量减法是矢量加法的逆运算,一个矢量减去另一个矢量,等于加上那个矢量的负矢量。而初中物理只学习了标量,标量只具有数值大小而没有方向,如质量、密度、功、能量等物理量,这些量之间的运算遵循一般的代数法则。例如,在学到物理的运动速度时,速度就是矢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它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如果速度的大小未变而方向改变了,那么速度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v=s/t式中s为路程的影响,认为只要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没有改变,速度就没有变化。很显然,持这种看法的学生是把速度和初中的速度(速率)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不理解矢量和标量的差异。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矢量和标量教学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研讨矢量和标量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对其概念加以概括总结,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矢量和标量概念的本质含义,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运算,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中职物理要求定量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多采用定性分析法,而中职物理则采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比较难度加大,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中职阶段不仅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而且要分析其物理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1.3中职物理是运用图像分析法图像法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各式各类的函数图像,给学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就容易混淆,其实只要分清楚x轴y轴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容易掌握。

2在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不同

(1)初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他们习惯于反复的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学习。当他们进入中职后,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因为升入上一级学校而一下子有所提高,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中职物理教学中则在相当程度上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思考、课后归纳,要能举一反三。中职物理教学中,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培养自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推导,培养自学的效率;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初中阶段教学多运用形象思维,而中职物理则更多需要辩证思维,它要求对运动的整个过程要有深刻把握。如碰撞问题——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讲解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在动量定理中用变力的平均值等效变力的作用效果来表述。再如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当磁通量的变化率随时间变化时,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出来的电动势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只有理解求平均值方法的物理意义,才能更好理解这个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得细致深刻,使学生真正学会这种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中职物理大大加强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

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们既要注意传授知识,又要注重传授技能,发展学生能力,把两方面统一考虑、设计和实施。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不断启发学生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思考力和直线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物体做各种不同形式运动的外部原因。在讲解动能定理、功能定理、机械守恒定律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探讨这两个定理和一个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使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4两个阶段的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不同

学习的态度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指端正的学习态度、踏实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高尚的人生观。从初中到中职阶段学生的年龄不断增长,心理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思想上进一步成熟,物理教学也要适应这一变化。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勇于探索科学规律、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具有坚持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中职物理课,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欣赏科学的优美,体会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把物理学习看成是学生进行自我塑造的过程,而不是物理竞技场上的比赛。教师应该高效率提高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归纳物理规律等方面方法,让学生得到对物理学业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

例如“万有引力”教学是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讲到英国牛顿的故事来进入新课的导入和讲解。“库仑定律”的教学是通过讲述电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库仑、富兰克林、卡文迪许等科学家都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最后是由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为了纪念他,后人把电量单位称为“库仑”。这样物理教学就不是干巴巴地记忆公式、定理、定律的过程,而是具有人文方面的内容,不仅让学生对现有所学的知识理解深刻,还会引发他们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兴趣,乐于探索和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居里夫妇研究放射性元素,倍受放射性元素射线的危害,以难以想像的毅力与困难作斗争,他们追求真理,敢于批判,不断与科学界内部、外部的阻力作斗争,甚至还要经受恶势力的迫害。历经四十多个月艰苦劳动,数万次的反复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0.12克的氯化镭;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火刑场。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06-01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知态度,往往会直接决定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通过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学好物理课,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来的压力,如升学、考试、社会或家长的奖惩等;另一方面来自于内在的认知需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列举大量物理理论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他们从物理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多都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物理,物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物理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凡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其自己去做,而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导读、导听、导思、导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现以“长度测量”这一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读文、读图,使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的。

首先号召人人读图(详见教材)并对图中指定的四个长度用尺子测量。然后让其思考:编者编入这些图的意图是什么?

这里提出一个探讨编者意图的问题,让学生和千里之外的编者进行思想交流(神情交往,学生被推向乐学境地)。其实,编者意图搞清了,知识就容易掌握了。经师生共同研讨编者意图,然后概括成这样几句话:

测量很重要/单凭眼看不可靠/要想判断准/工具很重要/长度有单位/换算要记牢/尺子用法有三条。此后,老师再带领学生眼盯着教材中的图把上面的顺口溜吟诵几遍。

最后,指导学生就近取材,动手进行测长练习。也可指定学生测量指定的较大物体,并对出现的错误当众矫正。

这样,通过读图、读文,图文对照,图文结合,悟理、说理、动手操练,多种感官并用,教学任务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材的潜在功能亦被发掘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新课标还强调“自学能力对每个人终生有用,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入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在通过指导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逐步掌握阅读方法。笔者的做法是:在号召读书和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强调读书要眼到、心到(读想结合)、手到(划概念、公式、单位、要点)。通过阅读、分析教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框架。知识框架得出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同步发展。

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悟”理,悟出精要,悟出真谛。要善于把一节的内容用简单的几句话浓缩和概括出来。这样就可减轻学生的记忆强度,还会使其在愉快的气氛中明白了事理。现举例予以说明:

例一,“机械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先指导识图读文,重点读明白图意和内含:

1、图意:宇宙间物万千。内含:各物体的相互位置经常变。

2、图意:判断物体运动与否。内含: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3、图意:传送带上的货物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内含: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明白了各图的图意和内含,本节的知识就可概括为这么几句话:宇宙间物万千/相互位置经常变/位置不变叫静止/运动物置变/运动静止不绝对/要看参照物怎么选/各种运动都常见/匀速直线最简单。

现行的初中教材节节图文并茂,教师要善于观察、理解、揣摩、示范,并对学生悉心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做到了这一点,学生起始阶段的学习就会增加不少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例二,摄氏温度计的刻度划分和认读知识。在师生共同读完有关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如下语言概括和记忆。

温度计用处大/摄而修斯发明它/冰水混合为零度/沸水百度规定它/中间等分100份/1份1度不能差/零下温、零上温/一个负号来区分/还得正确来读数/度前摄氏必须加。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由于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五、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1、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教材中的插图 及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一是培养了学生观察习惯,二是可唤起学生的灵感思维。

篇12

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36-02

第一部分:2015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预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单纯以知识的传承和积累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的分析,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将会出现下列趋势。

1、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查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可以看出2015年仍会在力、光、电三部分中出现实验题。因为这三部分是"新课标"及"考纲"所提到的重点内容。

2、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方特色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2015年物理试题将更加关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科技的发展与大自然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

3、重视"双基",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也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通常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及一些物理常数,还包括物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常指认识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本领。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和物理实验所需要的一些操作技能。

4、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提供对象可以是车票、铭牌、小实验、生活小常识、一份报表、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段俗语等等,如何从所提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处理并灵活运用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总之,增强试题的推理性、应用性、实验性、开放性、基础性,将是2015年物理中考试题的重要特征。

第二部分: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体会

扎实系统复习,力求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提高起来的,复习重在质量,不能急于求成。分两轮复习,第一轮按声、光、热、电、力划块系统复习,按知识重要性选取一到三套题进行综合练习。第二轮综合训练,做八到十套模拟试题。

关于复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版块

例如:在复习《电能》时,紧紧围绕"电能"概念展开(电能的来源电能的用途电能的单位电能的测量)

一、电能

知识点一:电能

1.电能的来源:电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由各种各样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能 的装置。

【明确】常用的电源的有发电机和电池。

2.电能的用途:用电器是用电能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

知识点二:电能的计量

1.电能的单位

电能的单位是 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还有一个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 1 kW・h=3 6×106J。

2.电能表

(1)电能表是测量 电能 的仪表。电能表显示的是已经用去的电能,读数单位是kW・h。

(2)电能表上的四个重要参数

①"220 V"指该表应在220 V的电路中使用;

②"10(20)A"是指该表的标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超过20 A;

③"50 Hz"是指该表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④"600 revs/kw・h"是指接在该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表中的转盘转过600转。

2.精选例题

例题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能复习多个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重点复习。

例题能复习多个知识点,如电压表的用法、电压表的读数、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其中如何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学生的易错点,要重点强调。

3.注重细节,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

例如:关于"千瓦时"的来历

由p=W/t得:W=pt,当p=1kw、t=1h时(当一个额定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所消耗的电能是1kw・h)

W=Pt

=1kw・1h

=103w×3600s

=103J/s×3600s

=3.6×106J

通过严密的推理能使学生理解1kw・h=3.6×106J,这个过程一定要仔细,不要怕麻烦,一步一步写清楚,包括单位也参与运算,这样就能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关于复习杆杠的五要素时,边画图边讲解,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尽量使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5.重视教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供可能是车票、铭牌、一幅图片等

如课本上图片,让学生认真地将这些图片画在作业本上,然后再认真完成题目要求,这些看似费时费力的作业实际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6.提高实验能力、重视"过程与方法"

1、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

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

3、要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善于总结实验中一些共性及规律

例1: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华设计了实验电路图(a),小星觉得小华设计的电路图不够完善,于是他对图(a)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只滑动变阻器,连接到如图(b)所示的实验图中。

(1)问小星为什么要增加一只滑动变阻器答: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闭合开关S前,滑片位于最右端)

(3)实验中小星在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电表的指针正常偏转,但总在晃动,无法准确读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经重新调整后,通过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排除错误的数据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123456

电压U/V2.02.22.42.62.83.0

电流I/A0.200.220.230.261.400.30

例2.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此实验的原理是: ;

(2)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把图中的实物连接起来。(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必须使用)

(3)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分别用和测量。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选填"左"或"右")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5)某次实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次实验测得的电阻Rx为Ω。

(6)如果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4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实物图中(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此时电压表示数为V。

(7)若实验中所用器材良好,但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却有明显偏转(示数较大)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例3:下图是测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电路图。

(1)a是表,b是表。

(2)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前,开关,滑片P应滑到端。

(3)如果小灯泡的阻值约为10 Ω,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电流表量程有0~0. 6 A和0~3 A两挡,电压表量程有0~3 V和0~15 V两挡。那么a表应选挡,b选挡。

(4)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只有l. 8 V,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端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V,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篇13

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怎么写?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不能放过任何的必要的休息时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1高二将学完高中知识的70%,这部分知识学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因此,高二是决胜高考的黄金期。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高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结果,反之则不然。有没有学习计划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2、防止被动和无目的学习。

毫无计划的学习是散漫疏懒,松松垮垮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

二、制定学习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目标不是什么花瓶,你需要制定计划,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去实现它。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使自己达到目标,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

2、促使自己实行计划。

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它总是在引诱你去偷懒。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促使你按照计划实行任务,排除困难和干扰。

3、实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

坚持实行计划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经过磨练,你的学习收获又会更一步提升。这些进步只会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

4、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按照计划行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从而,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玩的时候能开心地玩。久而久之,所有这些都会形成自觉行动,成为好的学习习惯。

5、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合理的计划安排使你更有效的利用时间。你会知道多玩一个小时就会有哪项任务不会完成,这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行动都很明确,也不要总是花费心思考虑等下该学什么。

三、怎么制定学习计划:

1、计划要考虑全面学习计划不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学习有时,休憩有时,娱乐也有时,所有这些都要考虑到计划中。计划要兼顾多个方面,学习时不能废寝忘食,这对身体不好,这样的计划也是不科学的。

2、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分说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你应当有个大致计划。

因为实际中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所有这个长远的计划不需要很具体。但是你应该对必须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而更近一点,比如下一个星期的学习计划,就应该尽量具体些,把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远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解决。

3、有长远计划,却没有短期安排,目标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两者缺一不可,长远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和进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4、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指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而自由学习时间指除常规学习时间外的归自己支配的时间,你可以用来弥补自己学习中欠缺的、或者提高自己对某一学科的优势和特长、或者深入钻研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2一、语文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于生活。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课外复习和课外阅读有助于对语文的理解。

1、文言文,古诗词学习,针对于文言文,古诗词学习则需要大量积累字、词、意、用法等,方法有很多种,归结于一句话就是多用、多练、多记。

学会自我运用,寻找大量试题练习,遇到不理解的要及时询问并且做下记录。时间是衡量你能力的一个标准,只要你付出了,那你总会获得收获。

2、课文的学习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事半功倍,学习课文之前是做好预习,理解文章大意,把不明白的一定要提出来。

并且做好记录,为期末复习做好准备。

3、背诵课文一定要下功夫好好背诵下来,这个再今后都是有用的。

4、出课堂学习之外,再课堂之余要抽时间来学习课外知识,阅读课外文学。

了解我国经典,这个很重要,及丰富了课外生活,又加强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中国的四书五经年年考试都是重点。

二、英语

1、学习英语一定要先保持好心态,我把它放在第一位!

2、英语学习,重在词汇。

其实英语的组成就是词汇和语法。如果词汇都过不去,语法给你你也看不懂,拼不出来。所以学习英语,第二大难点就是词汇量。初中的词汇较少,重点的是词汇的记忆方法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学习英语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初中阶段英语属于入门级,只要花点功夫把词汇关过了。

后面基本上不出在问题。

三、数学

1、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积累经典例题。

俗话说得好,数学解题方式千千万,而最终答案只有一个。所以,解题方式和积累很关键。传统说的题海战术也就是这个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嘛。

2、数学这个学科上课如果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很容易造成厌学情绪,上课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多做笔记,将老师讲解的经典例题一定要抄下来。

3、不懂就要问,这个是最关键的,学习上很容易有所困惑,遇到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积少成多,越积越多,这样只会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

4、要有一个错题集,定期复习错题。

温习知识点。

四、化学

1、学习化学重点是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公式。

初中学习元素周期表一定要理解。各类化学的反应,要详细的了解并记录好,因为现阶段初中化学仅仅只是学习一年。掌握的东西并不得多。重点是了解“化学”这个学科。

2、学习初中化学,了解几个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化学公式。

运用好化学元素周期表。

五、物理

1、相信很多人对待物理来说是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学习物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掌握的程度都是不同的。

物理大致包含为力、电、能、功、声这五个方面来划分的。学习每一个部分遇到很多抽象的东西,一定要询问老师。一定要弄明白。

2、物理含有大量公式,这些公式的构成和运用是非常考验人的,所以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公式的运用,是能够掌握一些配套的习题。

不至于后面复习时忘记如何运用。

3、物理还有就是大量实验,这些实验就需要自己主动动手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发现物理的奥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嘛!

六、政治

1、学习政治这个就要结合中国政治和西方政治,文学类的东西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积累,是按照国家,按照时间线路发展来看待,这样学习更加事半功倍。

2、做好笔记,做好摘抄。

了解历史政治制度及西方政治制度的利与弊。

七、历史

1、学习历史就要花大量时间积累,这个没有别的办法。

按照时间线路来记。

2、初中的历史书并不全面,因而老师的总结和归纳是我们学历史的很好的帮助。

所以要多做笔记,复习的时候按照笔记复习。

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31、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也许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呢。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几个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处理好的关系

玩与学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

这里,家长必须帮助指导孩子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即便是通常被认为是“副课”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际上都是将来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兴趣必须以打好基础为前提。

(2)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客浩斯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复习的时间较长,如果第二天复习了,第三天就遗忘少了,需要复习的时间也较短;如果第三天复习了,第四天遗忘得就更少了……。总之,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利用分散学习的道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采用“卡片”复习的方法。例如复习英语单词,把卡片分为左右两边(或正反两面),分别写上中文词义和英语单词,然后自制七个袋子(或信封),每袋内放置一周中某一天应复习的卡片,复习时,用手遮住一面,回忆另一面的内容。当天复习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里,以此往复有规律地交替复习,效果十分明显。其他如数学公式等各种知识均可用卡片来进行复习。

过度学习。我国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保持在5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用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能再读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4第一、正视自我,调整心态

同学们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应该已经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此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根据高一的考试成绩,正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既不可自视过高,又不以有自暴自弃。对于绝大多数的中档学生而言,未来一年的目标是掌握所有知识的基础题型,首先做到会的东西不错,能拿分毕拿,其次才是冲击难题和高分,挑战和突破自我。

第二、高一内容,时常复习

无论哪科,一般高一都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这部分往往并不难,但是知识点多而细,非常琐碎。所以很多同学继续学习高二内容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障碍是已经遗忘了高一的知识,这会非常痛苦。

好的学习习惯是温故而知新。推荐同学们每1个月左右,自觉找一些高一各个章节的题目做一做。题目不在多和难,简单基础都不怕,重要的是让每个知识点都能时常在脑海中过一遍,做到基本知识基本题型不遗忘,到高三的时候就会顺畅得多。

第三、新课学习,求稳不快

高二课程的知识一般都比较难,很多概念十分抽象,不好理解。同学在此时的学习,做好预习是必须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预习不要贪图快。要细致的思考重大成就听细节。有问题就找老师问。千万不要自己想偏了还钻牛角尖,最后还要花很多时间重新理解。所以,学习要求稳不求快,基础题型反复练习,力图把基础题型扎实掌握,而不要领略难题偏题。

第四、考试习惯,刻意锻炼

进入到高二,也要逐渐开始培养自己的考试习惯,而不能的把这件工作放在高三才进行。很多同学多年养成的考试习惯并不好,这方面需要刻意锻炼,花一段时间调整是值得的。比如考试的检查,很多同学不习惯边做题边检查,到最后时间不够用,心里也不踏实,再比如草稿纸的使用,如果草稿纸难免分题分区使用,检查就会快得多;还有的同学喜欢跟没有思路的题“死磕”,这也不是好的`策略,难题要大胆跳过,先把能得的分昼拿到才是高效的考试方法。

高二的知识难度大,同时也是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一年。把握好这一年的学习,对于高中三年来说至关重要。希望同学们调整好心态。做好复习和预习,并最终体现在考试上,获得好成绩,进入高三的学习。

中学生个人计划书范文5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难,难得是有一个为实现理想而攀登的规划和决心。为此,制定一个高中三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写下了这份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

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

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

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

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平,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习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习期。

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

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我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预习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

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要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验证的真理;

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做好课前准备,即预习。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篇1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智库|专题]。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 ”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 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 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二)

一、 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我们学习的知识一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简单机械和功、机械能和内能,以及电路及其基本规律的有关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包含了初中物理四个主要内容的三个,即力学、热学、电学。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更深层次的物质和运动和相互作用,将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对于本册的要求较为严格,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由以前的认识到现在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对同学们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各章要求

1、《简单机械和功》: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功介绍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对于第一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滑轮?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知道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来判断省力情况。第二部分首先要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能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题目,知道功率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能够设计实验测定机械效率。

2、《机械能和内能》:本章从学生最容易上手的动能、势能入手,在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定性研究了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接着结合分子动理论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形式——热传递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最后,说明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应用。本章记忆的内容较多,要学会理解和运用的就是一个热量的吸收和转移的问题。

3、《电路初探》:本章从观察手电筒入手,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从设计房间电路出发,学习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结合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探求,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路的几种状态;学会画电路图、知道和了解电路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使用两种电表,知道电路中的两种电流的规律。

4、《欧姆定律》:本章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随着问题的展开,研究了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变阻器的用法。我们通过试验让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研究,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构造和符号,理解和运用欧姆定律是本章的一个关键点。

三、教学计划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本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三个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2班和3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1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3、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4、课时安排:

第十一章 20课时

第十二章 14课时

第十三章 18课时

第十四章 18课时

共约十五周,剩下三周作为机动安排。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三)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初二全学年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意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对实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这对我们的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仍在实验时不按正确方法操作,态度目的盲目等现象。

二、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对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应提前做到精心准备,尽可能使大部分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结论尽可能准确。

2、精心设计,正确指导,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3、加强实验管理,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确保仪器正常使用。

4、重视实验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尊重实验结果。

三、实验教学目标

初三物理实验是在初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过度,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及通过实验获得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旨是:要有目的性。弄清观察者的实验目的,考虑相应的观察对象及其变与不变的条件。培养的实验能力有:动手能力,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结论分析应用能力,同时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综合新《大纲》和《会考纲要》对实验考察的内容用以下要求:

1、实验操作技能:如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2、实验原理和方法。

3、实验分析: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评价实验方法和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