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范文

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

篇1

关键词:聚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产业调整

一、引言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消费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纤维消费的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化纤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其中,聚酯行业在近些来来可谓是发展迅猛,大量的新型技术手段和工艺技术投入到实践应用和产品开发之中,极大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步和工业调整。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可以发现截止到2005年,我国的化纤产量已经超过了16000Kt,这一生产量占到了全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所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的化纤产业已经是纺织工业技术之中的一项重要的原材料,对于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我国的涤纶工业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升。综合上述的分析,我国聚酯产业的产能以及产量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发展成绩,但是由于产品开发过程复杂、规模较大并且常规的品种较多,所以导致产品的开发能力下降,进一步的出现了产业链脱节的现象,对于聚酯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现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针对聚酯行业产业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深入的分析发展现状,并且对后期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的分析和预测,以保证产业的不断进步。

二、聚酯行业的发展现状

聚酯包括有聚酯弹性体以及聚酯树脂等两个主要的类型。聚酯树脂当中,又包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以及聚芳酯,而聚酯弹性体之中则包含有聚丁醇以及苯二甲酸二甲酯等。总体的来讲,聚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质,而在聚酯行业之中的涤纶以及涤纶短纤维,则是进行企业工业产生和加工的重要原材料。其中,涤纶属于聚酯化纤产品之中生产的规模最大产量最大的产品品种,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聚酯产品还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卫生、电子电器、包装行业以及汽车、建筑等行业之中。

在当前发展的大形势之下,聚酯产业的产能进一步加快,在前段时间棉花价格大幅度波动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化纤行业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聚酯的涤纶则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中。也正是借助这样一股势头,当前阶段我国的聚酯行业的产能不断加快,装备的工艺技术水准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产业和产品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改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促进了产业的稳步发展,增强了聚酯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化纤产量突破了3000万吨,与2005年相比较而言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是涤纶的增长率更是保持了年均百分之十四的增长势头。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聚酯装备以及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大力的提高,以高起点、大容量以及低成本的工作原则,来促进聚酯行业的不断发展,全面实现了生产的短程化以及规模的能效化。而在最近两年当中,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聚酯的涤纶行业的利润率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截止到2010年,聚酯涤纶行业的生产利润率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百分之三,可谓是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同时,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分析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我国的聚酯纤维人均消费数量将会超过十二千克每人,总产量将会超过1700万吨,而出口的聚酯纤维产量会超过2000万吨,所以出口的比重将会出现减少的情况。

但是,根据对当前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聚酯行业的前进历程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开工率的下降、原料扩充面临多重阻碍和难题以及聚酯原材料发展滞后的下降等三个方面。

(1)自从2006年开始,在聚酯行业之中就出现了非常普遍的开工率下降的情况。而在近些年以来,此现象有着进一步严重的趋势。其中涤纶长丝以及涤纶短纤维的开工率下降情况尤为严重。针对开工率下降的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来进行改良。

(2)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聚酯原材料的发展情况相对而言较为滞后。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和系统调查,发现虽然近些年我国的聚酯产业的产能在逐步加快,但是在聚酯行业之中原材料的发展情况较为滞后,并且在部分原料之上,诸如涤纶等,过度的依赖于进口,这样的现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行业的进步。当前阶段的PTA是聚酯主要原料之一,在国内此项材料的产能发展比较快,所以可以很好的缓解短期之内存在的发展矛盾。但是另外一项重要的聚酯原材料MRG,近几年当中进口依赖情况可谓是居高不下,在十一五发展期间,我国针对MEG的进口依赖度一度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在近两年之内更上有上升的趋势。所以,全面的改进生产开发原材料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3)聚酯行业原料扩充面临的难题。我国国内的聚酯PTA产能逐步的扩张,但是其装置的开工率则存在着严重下降的趋势,所以在后续工作之中利润也必将会出现转移的情况。所以,对于装置的产能还需要进一步扩充,由于增长的迟缓,所以对外依赖的程度也必将加大。对于现阶段的我国聚酯行业发展而言,原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当前的后续生产和产能的增加带来了严重的原料失衡问题,这也进一步影响了聚酯行业的原料扩充。另外,根据相关专家的预测分析,在未来的五年之内,我国的聚酯行业消费增长率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年均的增长率将会稳步维持在百分之九左右。

三、聚酯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聚酯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深入概括,可以对当前的聚酯行业发展基本情况有着初步的了解。下文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的论述聚酯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求为后期的改革与进步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前提。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分为聚酯行业结构优化以及化纤工业的投资方向调整两个方面。

(1)化纤行业投资方向的优化调整。自从2005年开始,在化纤行业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在2006年又出现了反弹的势头。分析其根本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工艺上的进步以及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改进,促进了行业的调整。针对化纤行业的投资方向进行调整,主要面向化纤聚酯工业产品的品种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其中膜级聚酯的生产能力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提高,并且远远的超过了纤维聚酯的产能增长速度。同时,在聚酯行业之中一些质量较差的资产被淘汰速度进一步加快,自从2004年开始,一些小型的、生产能力较差、产能较低的聚酯工业技术淘汰速度不断增加,尤其是纤维级聚酯,其淘汰能力占到了整个聚酯行业之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聚酯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首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生产能力不断的向市场化的方向集中发展。在聚酯化纤产业之中,其作为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市场,企业也是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而针对防止化工业的产业链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不断促进产业链的各方面稳步进步,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并且进一步的完善中下游企业共赢的发展局面,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综合水平。针对聚酯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可以保证产品的开发实现一条龙的发展局面,及时的反馈相应技术信息和分析报告,大幅度的降低生产以及运输费用,降低成本。其次,聚酯行业的生产能力不断的向民营企业集中发展。根据相关分析,自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聚酯行业生产能力之中民营企业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同时,民营企业进行生产和产品的开发,也有助于企业活力的进步,保证企业内部工作机制更加灵活多变。合理的对聚酯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发展的趋势,对后续的工作进行有效的预测,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四、聚酯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的聚酯行业在日后的发展之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同时,聚酯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注重非纤维行业之中产品品种的细化分析,很好的运用现有的技术水平对非纤维聚酯之中的空白项目进行填补,合理的开发出新型的聚酯产品,这将是今后聚酯行业的发展基本趋势。另外,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和预测,我国未来将会继续的引导全球聚酯行业的发展,并且在整个市场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受到了当前阶段全球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所以聚酯行业的发展也不容乐观,还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洗牌,经过产业和结构的调整,来保证产业的持续、健康以及稳定的发展。未来的聚酯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一些大型的、产能较强的聚酯企业,将会维护下游的产业链,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价值;第二,一些中小型的聚酯企业也必将更多的进行差别化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进而增强自身企业的附加价值。

(1)聚酯行业日后的发展和进步存在潜在优势。自从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以来,聚酯化纤行业迅猛发展,并且以低投入、直接纺、大容量以及精密化的生产技术原则进行加工和制造。同时,聚酯单线生产的能力在最近几年得到了有效的改进,由最初的不超过六十吨达到了现今的两百吨甚至是三百吨以上。工厂建设和施工的周期也从最初的五年左右缩短到了现今的一年。针对生产的投资也在不断的下降,工艺产品的生产效率、施工的质量以及精细化的生产也都有着长足的进步。所以,从整体上来进行分析,我国的聚酯行业发展前景被广泛的看好,有着巨大的潜力优势,生产的能力已经超过了总体需求量,所以当前选择国内供不应求的聚酯产品,已经成为了今后此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聚酯行业的非纤产品发展前景被外界一致看好。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我国的聚酯生产能力已经由最初的六千吨增加到了现在的两万吨以上。尤其是非纤维使用的聚酯生产能力,进步迅猛,由最初的不超过两千吨到达了现今的三千吨甚至是四千吨以上。国内针对非纤维聚酯的消费量也在不断提升。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的非纤维用聚酯产品的应用范围还比较少,仅仅局限为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包装等领域当中,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相信非纤维用聚酯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非纤用聚酯产量近年来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所以此行业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3)非纤用聚酯产品的差别化品种发展趋势。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针对非纤聚酯的消费水准还比较低,其消费总量仅仅占到了总体聚酯产品消费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但是在世界范围之内非纤用聚酯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所以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还有较大的差距。现今我国的膜用聚酯消费量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势头,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在2005年包装行业之中使用到的聚酯膜生产能力仅仅为250Kt/a,但是在2010年其生产量已经是超过了800 Kt/a。另外,现今使用在软包装商品之上的膜用聚酯占到了总体聚酯需求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在部分食品行业之中,针对包装膜以及聚酯类材料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提升,诸如防止气体渗漏以及防潮等产品的包装,其需求量较大。而聚酯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层面就是电子电器行业,一般的来讲,电容器所使用的绝缘膜使用量比较下,一般都是依赖于进口。而一些通讯的电器产品在绝缘膜方面的需求量则比较大。我国国内使用在录音、照相以及录音带等方面的聚酯膜需求量则呈现出了逐年稳步增加的势头。另外,聚酯膜产品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层面也在不断扩大,使用聚酯膜的农业产品可以具备有较强的机械性能以及防渗透性能,部分地区正在着手进行防渗漏复合聚酯膜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并且试图将此产品使用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当中,所以预计将来聚酯行业产品将会在农业生产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此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4)运用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有效的对非纤聚酯的空白项目进行填补。首先是聚酯工程塑料,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聚酯结晶技术还需要提升,所以工程塑料的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就目前而言,针对工程塑料产品几乎是完全依赖于进口。所以,今后还需要很好的运用技术上的优势对项目的空白进行填补,针对塑料用聚酯生产技术进行大力的发展,并且开发出纳米复合类型工程塑料、液晶聚合物质塑料以及增强型工程聚酯塑料等产品。而随着新的产品不断开发和应用,也必将对我国的聚酯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一个方面是聚酯片材。我国的聚酯片材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2005年当中,根据相关的研究分析和统计报告,聚酯片材的市场需求量达到了100Kt,尤其是高透明度的聚酯片材,由于其多方面的优势,诸如透明度较高、耐磨并且不容易破碎等,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玻璃来进行使用,在家具以及建筑材料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聚酯片材还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分析,在今后的几年之内我国的聚酯片材的消费能力以及生产能力都会得到继续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聚酯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的探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今后发展的基本趋势,旨在进一步的提升聚酯行业发展和进步的水准,为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值艺.中国化纤工业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同题以及对策[A].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发展论坛论文集[C].江苏:江阴,2006:131.

[2] 郑俊林.中国聚酯涤纶处于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预测[A].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聚醋链&全球化纤工程与技术论文集[C].江苏:江阴,2006:1219.

篇2

1 功能肥料:老枝发新叶

新型功能肥料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具体的定义,笔者认为,新型功能肥料至少应体现三个特征:具备新的功能,拥有新的原材料,运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符合这三点基本上都算是一个新型功能肥料。新型功能肥料在业内趋热,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生产厂家相继上马的新项目,包括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有机肥等,促使新型功能肥料产能迅速扩大。同时,新型功能肥料在局部地区终端市场推广上得到了农民的认可,消费量迅速上升。

业内专家认为,功能性肥料属于新型肥料的一种,但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一个新事物,功能性肥料在局部市场已经获得了经销商和农民的认可。比如,在复合肥中添加有效硅、钙成分,可以促进水稻茎秆茎壁增厚、弹性增强,提高茎秆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能力。抗倒伏肥料就是功能性肥料的一种,在玉米、水稻、小麦的种植区已经普遍存在,因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功能性肥料不是新事物,但是它的需求旺盛,发展呈现新特点。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认为,未来肥料发展和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养分含量,更要重视养分形态及其科学搭配,同时要研究不同养分形态的相互转化以及助剂的应用对作物营养吸收、转化和肥料利用率提升的作用。对功能性肥料而言,农民对肥料的功能有多元化需求。不少地方的农民要求肥料不仅能增产、提质,而且能保水、保苗、防病、改土等等。农民的需求就决定了未来几年功能性肥料的研发也呈现多样化倾向,能够确实解决农民需求的肥料,市场前景必然广阔。

2 功能肥料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局部地区肥料用量过高,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低,农产品质量与环境保护需求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新型肥料是专家的共识,在功能肥料的发展方向上,专家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农科院国家测土配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认为,高效性、专业化、简便化、多功能化是新型肥料发展的趋势,其中营养作物、培肥土壤、提高抗性、逆境生长、除草抗病等功能会成为功能肥料发展的方向。

当前农村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卫峰博士认为,针对当前的气候变化,农民应该前氮后移;密植高产作物,应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经济作物应该精准施肥;应对水分匮乏应大力推广滴灌施肥;应对劳力缺乏变化应发展机械化施肥。

针对功能肥料发展方向上,高祥照重点讲解了节水肥料的前景。他认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肥料的品种配置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旱作农业、规模化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长效肥、水溶肥提出新要求。节水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的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土壤中水肥运动迥异于传统种植方式,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肥料品种,以至于施肥理论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他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未来农业发展“缺水”比“缺地”更严峻。

专家一致认为,功能性肥料将会是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功能性肥料的发展需要行业规范,同时,国家应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持。

3 规范发展是兴旺的基础

一位肥料经销商说:“我们经营化肥十几年,总结出来一个规律,只有真正把产品效果做好的肥料,才有生命力,炒作概念的肥料只有2~3年的生命期,而且,我们对企业炒作概念的做法已经比较反感。”

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行业;发展;问题;建议

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如此之快,主要在于小额贷款的潜在需求客户群体多,如农户、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等。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市场上有着很强的金融抑制,农村信用社市场占有率不高再加上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大,因此农村小额借贷行业市场很大,加之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而且数量不减反增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其中当然也会有资金方面的问题,更加刺激了我国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

1.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历程

1.1小额贷款行业起始期

1993年,小额贷款这一模式进入中国。2005年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困境,并且填补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服务方面的缺失,国家政策响应,就如何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推出了商业化面向“三农”为主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这一小额贷款行业的新模式。

1.2小额贷款行业发展期

2008年5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改线农村金融服务,农村资金流入。2009年6月,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确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列为村镇银行的条件以及要求等。2010年5月,了《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的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了一定期限内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小额贷款可以免交营业税等。2010年6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了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2010年7月,l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确立了地方政府的工作任务。2012年2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小额贷款公司改为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

1.3小额贷款行业现状

2015年,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形势下就业创业工资的意见》,指出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自从2008 年5 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8 年年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不足500 家,2009 年突破1000 家,2012 年年底则突破6000 家。2013 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政府减少行政审批权的大背景下,各省市对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权开始逐渐下放,审批流程趋于简化,新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进一步增长。截止到2015 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已经增至8910 家,行业的贷款余额达到9412 亿元。

2.小额贷款行业所存问题

2.1融资困难

随着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小额贷款的经营问题以及融资难等问题也逐步地凸显出来,其中商业银行这一个资金来源渠道是小额贷款公司最为重要的渠道,但是事实上小额公司的发展需求远远高于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支持,并且银行很难会给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贷款。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稀少,融资行为十分困难,经营也会受到影响。

2.2缺乏监管

2014年5月,成立了全国小额贷款公式协会,协会主管部门是银监会,与此同时还接受引荐以及央行的指导,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与监管权限都归于地方金融部门管理,随着小额贷款行业的日益壮大,地方金融部门毕竟是人手局限,对于如此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一时之间不免管辖不当,缺乏统一的监管导致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更为困难。

3.对于小额贷款行业所存问题的建议

3.1开拓融资渠道

为了促进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必须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小额贷款最重要的问题跟中小企业索经历问题一样,都是“融资难”因此开拓融资渠道,既是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困境的方法,又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方法。为了拓宽小额贷款融资渠道,其方式有:贷款中介平台方式、p2p借贷平台模式等。同时小额贷款行业也应该对行业的产品进行创新,同时使得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大。

3.2完善小额贷款行业的管理

为了小额贷款拥有较好的健康发展空间,政府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的政策与监管依稀,从而进一步确立小额贷款行业的法律位置,完善小额贷款行业的管理,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才能促进小额贷款行业进一步实现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应该为小额贷款行业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分类评级制度,进行分级管理。

结论

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迅速,其市场化的竞争就更加激烈,小额贷款行业的问题也随着高速发展接踵而至,解决小额贷款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所存的问题,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一种方式,同时小额贷款行业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也愈演愈烈,不得不说小额贷款行业融入互联额金融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其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彭果果.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2]陈赛.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杨进科,李伟.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52-53.

篇4

行业现状

调查显示,行业发展有所好转,洗牌调整仍在进行,在今年的调研结果当中,有35.6%的受访者对2013年行业发展感到满意,即认为行业发展得很好(6.7%)或较好 (28.9%),较去年(26.9%)的满意度有所回升;8.9%的受访者认为行业发展状况不好;55.6%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中国VC/PE行业发展状况一般,相较前三年一直呈上升趋势。

调研数据表明,继2010、2011年中国VC/PE行业发展经历了比较热的阶段之后,到2012年遇冷,进入行业洗牌调整期,2013年虽有所好转,但整个行业洗牌调整阶段还没有结束。

“募”与“退”两头压力巨大,亟待改善和优化

49.2%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退出环境最为困难,较去年(39.3%)又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与2013年IPO暂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次为募资环境,占到31.1%。

从这三年的调研数据来看,退出与募资仍然是最令业界困扰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环节,尤其是2013年IPO停滞不前,退出环境加剧恶化。

LP投资呈现分化,投资组合调整力度加大

调研显示,58.3 %的LP投资的基金总数有所增加,较2012年(44.4%)显著上升。16.7%的LP减少了投资基金的数量,较去年上升了5.6%。保持投资不变的 LP由去年的38.9%下降到25.0%。数据表明,LP对投资组合的调整力度加大,投资呈现一定的分化趋势。

投资同比呈现回升趋势

2010-2012 年的调研数据显示,VC/PE基金的投资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呈现大幅下滑趋势;而2013年的调研显示,VC/PE基金投资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均开始回 升,增加投资项目总数的GP从去年的31.3%回升至48.5%;增加投资总额的GP从去年的35.7%上升至54.5%。

退出案例数量增加,M&A成为首选

虽然2013年境内IPO政策收紧,但没有影响机构投资退出的步伐。调研显示,78.8%的GP机构有退出案例,其中,M&A成为最主要的退出方 式。有51.4%的GP选择通过M&A上市退出,再创历史新高;境外上市与去年持平,均为20.0%;而由于今年境内IPO停牌,仅有8.6%的 GP在境内退出;清算和MBO分别占11.4%和8.6%。

趋势展望

信心指数与去年持平,整体保持乐观

调研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60.0%)对于未来一年中国VC/PE行业发展信心度较高(在4-5之间),较去年(56.7%)有小幅上升。但经加权平均计算,“CVCA行业信心指数”仍为3.6,与去年持平。在行业处于洗牌调整的阶段,业内人士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多数业内人士看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业内发展

有超七成(72.5%)的受访者表示,十分看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VC/PE行业发展的前景;其余21.5%表示不确定;仅有6.0%的受访者明确不看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VC/PE行业将受益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未来一年LP投资仍然呈现一定分化趋势

调研显示,50.0 %的LP表示在未来一年中将增加投资于VC/PE基金的数量,这与前两年调研中LP在2012年和2013年略有增加;约33.3%的LP表示在未来一年 中投资于VC/PE基金的数量保持不变;而16.7%的LP表示在未来一年中将减少对VC/PE基金的投资数量,比前面调研中LP在2012年减少投资的调研结果(11.1%)上升5.6%。投资不变的LP在减少,增加或减少投资的LP都在增加,表明LP投资继续呈现分化趋势,对投资组合调整的趋势明显。

国企改制和早期项目最具投资价值

调研显示,34.8%的受访者认为国企改制项目在2014年最具投资价值,而选择早期项目、PIPE(包括私有化)分别为31.0%、18.7%。而选择Pre-IPO和新三板企业项目的分别仅占6.8%和5.9%。不难看出,国企改制成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的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其主要原因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而新三板企业雷声大,雨点小,VC/PE尚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生物医药持续成为最受关注的投资热点

根据近三年数据不难看出,生物医药已成为最为瞩目的投资热点。今年的数据显示,有21.4%的受访者最看好生物医药未来发展;其次为清洁能源 (16.1%),比去年(12.7%)略有上升;互联网相关的关注度排名变化最为突出,从去年的6.8%攀升至15.2%;而制造业(8.0%)、服务类 细分(6.3%)和农业(3.6%)的投资关注度均有所下降。

香港主板成IPO退出首选

调研显示,GP在2014年青睐的I P O退出市场依次为香港主板(32.7%)、国内主板(19.2%)、国内创业板(1 7 . 3 %)、国内中小板 (15.4%)和美国NASDAQ(11.5%)。虽然境内IPO在2013年年底开闸,但机构投资者对在国内主板上市退出的预期远低于往年。而香港主板 代替国内主板成为首选。

观望新三板退出及投资机会

调研显示,多数(57.6%)受访者表示对新三板退出方式持观望态度,仅有21.2%明确表示会考虑通过新三板退出,其余21.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考虑。目前,虽然新三板政策已经放开,但流动性差、股东人数限制等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大多数GP仍在观望。

相比前海,投资机构未来在上海自贸区布局意愿强烈

篇5

[关键词]保险创新;风险防范;宏观经济形势;经营效益;增长方式

2006年是我国保险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23号文件后,市场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保险创新不断推进,保险市场与整个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业务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秩序好转”的良好局面。一年来,保险业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和金融业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稳健运行,防风险和促发展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中的影响大大提高。

一、2006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显著加强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641.44亿元,同比增长14.4%,赔款和给付支出1438.46亿元,同比增长26.55%。保险公司总资产19731.32亿元,较年初增长29.04%。资金运用余额17785.39亿元,较年初增长26.2%。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公司经营趋向理性,又快又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在发展速度、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发展速度、业务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均衡发展,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可。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司加强了业务薄弱环节的建设。如人保财险正在筹备成立专门的责任险和农业险事业部机构,进一步推动责任险和农业险的发展;中国人寿成立了县域保险部,加大了对“三农”保险的开拓力度。三是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推进后援大集中、业务流程创新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通过成立养老金公司,实现了寿险个险和团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区域均衡发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来,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改善服务,在2005年规模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业务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过去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变,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东部地区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三)财产险实现高速增长,寿险增长速度相对趋缓

财产险保费收入1580.35亿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也高于近五年来16%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较快的险种有车险、责任险和农业险,增速分别达到25.4%、35.3%和33.9%。交强险占车险业务比重也提高到15.5%。财产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车险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交强险的成功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等因素。寿险保费收入4061.09亿元,同比增长11.31%。与2005年相比,增速相对趋缓,其中银邮业务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寿险业务增速趋缓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复苏、存款加息、银行揽储意愿增强,以及寿险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

(四)业务质量逐步改善,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的管理和业务内涵质量的提高。从财产险看,赔付率与2005年持平。亏损的业务只有车险和保证保险,农业险、责任险和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承保利润保持了20%以上增长。从寿险看,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续期和新单保费同步较快增长。在新单保费中,期缴保费增长率也高于趸缴保费增长,由于市场秩序的好转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五)专业化管理不断加强,投资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785.39亿元,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国际投资者的普遍认同,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场回暖的条件下,保险机构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资时机,通过加大新股认购和配售力度、调整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保险资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益。

(六)收购银行和控股证券,综合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和综合经营快速发展的趋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了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中国人寿出资46.5亿元认购中信证券增发的5亿A股,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通过投资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同时取得兴业银行1.75%的股权。此外,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联合成功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取得20%的股权。平安集团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的股权,取得完全控股权,同时成为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保险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保险业的科学谋划和有效的政策协调,也为行业在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中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七)保险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保监会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体系,行业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整体状况良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达到80亿元,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针对资金运用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投资风险增加及公司内控薄弱的情况,依据制度先行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了资金运用没有大的风险发生。

(八)市场秩序趋向好转,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对银保业务以及车险和大型商业保险费率进行了重点规范和监管。银行手续费恶性竞争得到遏制,车险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地铁、船舶、电厂等大型商业险费率逐步回升。诚信服务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有的地区推行诚信绩效考核体系,有的地区提出误导保单一年内全额退保,有的地区开展“投保提示”,推进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行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九)保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2006年以来,继大连市被确定为保险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后,深圳又被确定为保险创新的发展试验区。深圳市政府现已全面启动了保险试验区的工作。天津市政府提出的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计划中,保险创新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创新试验区不仅涉及产品、服务创新,而且涉及到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监管制度的创新,是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一项重要探索,通过试验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促进全行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十)行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保费规模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在亚洲排名有望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重要新兴力量。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三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中国人寿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2006年7月,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服务机构对我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的展望从“发展中”调整为“正面”,调高了对我国保险业的评级。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险业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二、2007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6年保险业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下一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2007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金融形势稳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环境和机遇。由于金融业开放和创新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场运行更趋复杂,保险业电面临一些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继续看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0%左右。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可望维持较长一段时间,2007年GDP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9%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大,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产险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财富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产险的第一大险种,车险良好的发展前景无疑为产险的发展上了“保险”。人身险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购买商业性人身险的人员数量和数额都将大幅增长,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市场的前景都非常广阔。

(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市场全面开放形势下,我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范围、深度和速度都超过往年的重组改革时期,保险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为保险公司认购上市银行股权、加大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规模、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保险业务扩大发展空间、进入银行证券领域业务提供了有利契机。与此同时,银行证券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压力。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放开后,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保险业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进一步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

目前,利用A股市场持续好转、投资者看好金融保险股的有利时机,中国人寿已经完成从H股到A股的发行工作,平安也即将完成A股发行上市。汇金公司完成对中再集团的注资,太平洋集团积极准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2007年,监管机构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公司的治理水平,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思路,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创新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公司资质不同,对风险防范比较严谨、管理比较先进、效益比较好的公司,实行宽松监管政策。对于风险问题突出、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公司,实行强化性监管政策。创新偿付能力监管,研究制定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够为公司发展留足空间的监管办法。

(四)优化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激活市场发展潜力

从当前业务发展看,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市场结构还有待完善,保险市场竞争依然不充分,仍存在较大潜力。要进一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适度增加新的市场主体,充分挖掘市场增长潜力。一是鼓励具有较强实力和持续注资能力的企业投资设立保险机构,推动国有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的试点,在银行进入保险领域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关注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缓慢的问题,适当放宽政策限制,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继续鼓励和引导不同资本来源、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在农业险、责任险和养老保险等业务领域加快发展,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五)改善公司经营效益,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当前保险业经营方式仍为粗放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收保费增长较快。截止2006年12月底,应收保费211.22亿元,较年初增长40.95%。二是经营费用上升较快。2006年,营业费用支出共计667.06亿元,同比增长27.07%。保险公司经营费用上升较快,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保费收入增长水平,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在市场行为监管加强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费用的方式给予客户额外利益。应收保费和经营费用上升较快,说明公司拓展业务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支付不合理费用和价格竞争,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2007年,保险业增长方式要切实向集约型转变,科学合理地开发保险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大力推进保险产品大众化,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