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基本面分析范文

企业基本面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基本面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基本面分析

篇1

以交易为核心

首先,如何达成“交易”是整个生态的核心。换言之,所有的生态活动应该最终指向交易。2013年,这个观点争论挺大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是流量为王,以流量为核心。但现在认可我这个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了。

那么,哪些是交易呢?在我的理论框架中广告不属于交易。我认为,交易可分为这三大类:实物交易、服务交易和金融交易。金融虽然也是服务的一种,但是因为金融业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和一般的服务很不一样,并且受到严格监管,所以我把它单列出来。

1

实物交易也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线下交易,比如一家汽车制造厂商,找新浪做广告,然后指向线下卖车交易;另一种我们谈论更多的、跟互联网有关的方式是电商。

2

服务也分线上和线下。现已盈利的线上服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游戏,另一种是交友或者是婚恋。线下服务就是现在最火的O2O服务。

而实现交易有一个巨大的壁垒,就是信息。交易本身附带着大量的信息,信息的丰裕凸显出注意力的价值。为了达成特定交易,就需要获得用户的注意力,就必须通过“导流”,所以,信息的导流对于交易的最终达成至关重要。

就像一个水库的导流,导流首先要有水库,然后要有渠道。信息的导流也是一样的,既要有“人群”,还要有“渠道”。

以人群为基础

人群有四种分类:

1

全人群,即所有人都要使用。比如谷歌在评价新项目的时候,会依据“牙刷原则”,即公司做出来的产品,能够让全世界一半的人每天使用两次。这意味着,Google将自己产品定位于全人群。

2

基于社交工具的聚合人群,比如我们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分享内容来导流。

3

线上社区,就是用户根据自身兴趣或者特点,而形成的各种线上社区。

4

线下社区。我们家小区里好多的朋友,就是通过微信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形成线下社区。了解了不同的人群之后,我们就要考虑通过哪些渠道将这些人群导向交易。

以渠道为纽带

渠道有三种方式:

1

用户主动模式,是指用户自己主动去寻找信息,也就是“搜索模式”。百度和谷歌都是成功的通过全人群的搜索导向交易的商业模式。

2

用户被动模式,就是交易信息并不是用户有意识想要的,而是不经意间被推送的。最传统用户被动模式的就是广告。另一种用户被动模式是“导购”。现在出现了大量的垂直导购网站,最火的比如母婴系列导购网站,就是通过向妈妈们推荐给小孩和妈妈自身需要的产品,将流量导给电商,从而收取佣金或广告费。

(1)导购模式先将线上线下的人群进行纵横的分类。可以依据人所处的不同生命阶段来将人群进行垂直分类;也可以对人群进行横向分类,比如说爱好旅游的人群、打高尔夫球的人群。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做线上社区都需要对人群进行重度细分。

(2)然后形成渠道内容。有三种内容形成的方式: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这是大量传统社区使用的方式;PGC(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达人推荐内容),这种方式是以达人为主导,比如说穷游网;但我我认为未来一定会走到DGC(Data-generatedContent,数字匹配内容)模式,通过人群信息的采集来匹配平台自由数据库,以生成用户所需内容。

3

用户互动平台。它通过用户参与来形成一个广泛互动的交流平台,连接人群端和交易端。这是传统制造业能成功升级的关键所在。通过打造一个用户互动参与的平台,将人群需求与生产能力连接起来,打通从人群到交易的整个过程。虽然目前已出现了一些企业级的互动平台,如小米,但非常可惜的是,市场仍然缺乏一个平台级应用,一个可以适用于各类公司及场景、可以定制的用户互动参与平台。

基本运行机制

我们下面进一步来说明人群、渠道和交易这三者之间的运行机制。一般来说,一个交易是从人群的需求开始,通过渠道的信息导引,最终到交易端的交易完成,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从信息到交易的交易促成机制。

另外,在交易完成之后,交易信息、渠道信息及其交易体验会返回来影响人群端的行为,这个过程叫做信息反馈机制。在这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大量的数据,在数据层形成人群、渠道和交易端的有机融合。

关键与趋势

面对人群端、渠道端、交易端的众多应用,如何评价是否是一个好的应用,处于不同环节应用的成功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做人群的产品一定要实现“高频”,做渠道的追求“精准”,做交易场景的追求“便捷”。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已有这样的基因代表:人群端的基因代表是腾讯,渠道端的基因代表是百度,交易端是阿里。BAT各占一头,他们把自己的环节经营好了,就能做到的千亿级以上的公司。

如何做好这些不同类型的应用?做人群端的,关键是要懂得人性,做渠道端的关键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做交易端的关键是设计用户友好的场景来促成交易和支付。

各端应用的收入模式是什么?人群端主要是靠广告及增值服务,渠道主要是靠广告、佣金和导流费用,只有交易端能够形成利润。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在整个生态里面,如果没有交易环节,整个生态就没有收入。而在人群端和渠道端实现的收入,本质上说都是交易利润分配的。换句话说,在交易端能够赚1元钱,才可能有机会分给渠道2角钱,分给人群3角钱,但如果没有在交易端赚的1元,前面环节是无法获得收入的,整个生态就会崩溃。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所有的产品最终必须指向交易的原因。

未来做人群的,最核心的就是要了解用户的模糊需求,即使用户不主动提出需求,但是公司仍然能知道。例如通过人群画像、通过数据采集的各种方式,能够分辨出用户的模糊需求,然后在渠道端把不同人群的信息给融合起来,达到数据链匹配,最终导向柔性生产。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

现在很多人都说以后若没有技术,估计很难创业了。我觉得大家都有创业机会,做人群的人,未必需要有很多技术,但一定是有情怀的人,比如文青就是很有情怀的一类人;但如果做渠道和数据,最好是工程师,最好懂技术;而做交易的可能是个商人,有商人的特质。

比如BAT,做微信的张小龙确实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李彦宏就是一个工程师。马云肯定是一个商人,能细致地考虑并安排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所以,大家都有机会,只不过要挑适合你们做的事情。

“互联网+”下的产业链整合

刚才我讲的是一个二维层面的状况,未来我们需要从立体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是不仅从一个简单的端,而是从一个层面来考虑。

在人群层,我们最重要的考虑是,做的产品能多大程度聚合社群。在全人群的空间里面,每个人或者人群都是一个信息采集点,这个人不仅是指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是法人。这些人和人群会有大量的行为和信息,我们需要把他们聚合在某一个社群里面。

举个简单例子,许多人都喜欢旅游,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喜欢旅游的人给聚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有一帮有情怀的人,通过一些讲故事的方法,将这样的社群聚合并构建好。在有了社群后,我们就可以采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进行数据画像,然后这些信息就会归结到渠道层,以进一步进行大数据的融合。

大数据融合的关键是,在这个社群,或许只能采集到一部分信息。而另一个社群里,也许能采集到另一部分信息,这两部分信息一叠加起来就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据点,就可以拿来促成交易了。在数据层融合了很多大数据之后,就可以指向下面的很多具体交易。

有了大数据融合的支持,未来的产业链整合可能完全不同于传统方法。以前产业链的整合都是这么做的:比如说我是卖轮胎的,为了把轮胎做好,我就去买一个橡胶厂,这就是纵向的业务整合。另一种整合是比如我在深圳做超市的,看到东莞也有做超市的,就把它合并了,这种是横向的业务链条整合。

而未来可能未必如此。在未来,也许会将卖汽车、卖豪宅、卖高端的医疗产品,这三个原本非常不相关的业务放在一个集团里面。因为当这个集团掌握了大量高净值人群的核心数据,就可以通过这个数据点来映射可以由这个数据点所涵盖的各种业务,以此进行产业链整合。这不再是以前所说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而是要进一步考虑数据层映射下来的数据“融合效应”和“溢出效应”。

所谓溢出效应是指,我卖豪车的可能有一堆高净值人群的数据,我有这堆数据之后,下一步的扩展不仅仅是开更多的4S店,我还有可能会买一家高端医院,专门来服务这些人群。并且我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还可以跟房地产商合作,根据这些人的具体偏好来做设计产品。

所以在未来,产业链整合的制高点其实是数据归结点的控制。你控制了多少数据,就意味着你可以整合多少产业链。所以,信息采集点的铺设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现在,我们数据采集点的铺设做得还不够好,但其实这也给大家留下了巨大的创业空间。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有一个好办法,能采集不同的信息,并且聚集起来,这绝对是一门好生意,会吸引到很多投资。

根本原则

讲完了互联网生态基本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评估公司价值的根本原则:站在哪里,朝哪个方向,离什么交易最近。

“站在哪里”是指,所做的是人群端,渠道端,还是交易端。公司是站在什么细分市场里面做什么样的事情。

“朝哪个方向”是指朝向哪个具体的交易,应该跟谁合作才能够让交易能够最快的促成。

“离什么交易”是指所朝向的交易的市场规模。我们要看所指向的交易是十亿的市场规模,还是万亿的市场规模。还要判断这个交易是高毛利还是低毛利,是一个很累的交易还是一个很简单的交易。所以离什么样的交易最近非常重要。

“最近”是一个关键词,我们在互联网思维里面,经常会听到“唯快不破”,“唯快不破”以前更多谈的是速度上的迭代。但什么是最快的,直线是最快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如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闭环,就是要找了一个好的方式,离所需要的交易最近。

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基于我们以上对互联网生态的理解,如何提升我们的财务分析能力呢?我举几个例子,这是2013年年报,这是最新的季报。去哪儿去年亏了1.9个亿,今年一个季度就亏了4.2个亿。优酷、京东、微博也是巨亏。很不幸,我们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亏损,那该怎么看?是公司盈利能力不行,还是公司其实不错,但我们的财务信息有重大缺陷,没办法去体现它的价值?如果是后一个原因,我们就改变和提高我们的方法,发掘公司价值。

网络效应

传统的许多行业是线性关系。但互联网平台公司是另一种形式,存在网络效应。平台公司通常有超过两边的市场。举一个双边市场的例子,比如淘宝就连接了卖家和买家。

网络效应是指某一个单位增加,会引起其它单位的增加。举个例子,比如微信,越多人用微信,就有更多的人会使用,这就是一种“同边网络效应”。另外还有一种网络效应,当买家越多,就会有更多的卖家出现,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买家,这种被称为“跨边网络效应”。无论是同边网络效应,还是跨边网络效应,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财务目标

有了对互联网平台的一点基本知识后,我们来谈一下财务分析。首先谈财务目标。一家公司一定是有财务目标的,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的财务目标有极大的不同。比如我要投资做一家发廊或小卖铺,第一句话我就会问,什么时候回本?什么时候开始赚钱?传统行业追求的是“短期赢利”。

互联网公司不一样,互联网追求的是“我要活着”。因为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往往不会有超过两家公司,“赢家通吃”。传统市场就好多了,能允许多方共同分享。如空调就有格力、长虹、奥克斯等等。既然财务目标不一样,那么我们做财务分析也就不一样,对于一家公司估值的方式也不一致了。

以“去哪儿”为例

接下来我来讲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我们以“去哪儿”公司为例,这个公司的盈利情况很差,其财报显示,2011年亏损了4100万,2012年亏损7500百万,2013年是亏损1.5个亿,就是说这家公司亏的越来越多。

“收入结构”决定赢利模式

我们第一步是看收入结构,收入结构决定赢利模式。去哪儿最大的一块叫P4P收入,即用户每点击一次去哪儿网的点击,去哪儿就会收取旅游服务提供商一定比例的费用。所以本质上,去哪儿是一个广告公司,它就是导流量的。刚有同学跟我说它跟携程很像,我们再看携程,携程赚的是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它赚的是佣金。去哪儿卖的是广告,携程赚的是佣金,这显然是不一样的。

去哪儿把这种模式称为比价搜索平台,来收取点击服务费,这跟百度很像。携程实际上是把线下的旅行社搬到了线上了,将原来要线下填单子或者靠打电话订机票的服务方式,改变为线上买机票订旅馆,所以携程仍然是以传统的旅行社模式来赚钱。所以我们不分析这个结构的话,有可能以为他们是一样的,其实他们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

“成本结构”决定平台延展性

我们第二步是看成本结构,成本结构决定平台延展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如果固定成本比较高,那就意味着平台的延展性比较好,收入越增长,毛利率就越高。简单点说,我如果投了一笔钱进去,再也不需要投钱,那么我多卖一个人,我的平均成本就会更低一点,毛利率就更高一点。平台延展性对一家公司能够持续,并且对某些不可预料的爆发点能作出快速反应,有决定意义。

从图7看出,优酷的收入在2011年到2012年收入增加了100%,但宽带成本增加了61.5%,所以宽带成本的固定性很强,而内容成本增加了203.3%,所以内容成本的变动性很强。进一步讲,如果我们要给优酷提建议,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变动成本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如果你们去一家公司做尽调,要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析清楚,看它的平台延展性怎么样。总成本一定,固定成本比例越高的话,延展性就越好。

调整毛利率

会计有一个重要原则叫配比原则,就是收入和成本要匹配,若公司一年发生100万的收入,要弄清楚需要多少成本以匹配。但是互联网平台公司和传统公司的成本配比是不一样的,我们对毛利的概念就要去拓展一下。一家互联网公司为了达成交易,引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你的用户数量和收入往往是和你的营销费用紧密相关的。如果哪一天营销费用下降了,用户数也跟着下降,根据配比原则,由于是用营销费用来驱动收入,那么营销费用就应该进入毛利率的计算中。传统的毛利率计算方法是收入减去成本,除以收入,我们发展出了一个指标叫做“调整后毛利”,即收入在减去成本后,还要再减去营销费用,除以收入。

我们来对比去哪儿和携程(见图8)。去哪儿的调整前毛利率在80%以上,高于携程的毛利率。但调整后发现,携程的毛利率都在在50%以上,而去哪儿只有30%多,从这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去哪儿较携程要差一些。这说明去哪儿需要大量的流量购买来实现交易,而携程整体竞争力更高。

网络效应的计量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指标来计算网络效应。

1

单位活跃用户价值(营业收入/活跃用户总数):它体现的是单位活跃用户带来的收入,网络效益越好的话,它用户价值就应该越高。

2

用户活跃度(活跃用户数/用户总数):体现的是总用户中活跃用户所占的比率,如果是一个好的平台,这个指标肯定要更高一些。

3

单位营销效果(用户总数/(营业成本+营销费用)):就是我每花一块钱能带来几个用户。在极端情况下,我什么钱都不用花,用户就纷纷而来,我们把这种流量叫做自然流量,不然的话我就要购买流量,就要做营销了。我们要拿用户总数除以我们所有的投入,即营销费用加上营业成本。

分解模型

我自己做了一个指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在用,叫做“投入毛利率”(调整后毛利/(营业成本+营销费用))。资产负债表在互联网公司不好用,因为它每有一块钱都要用掉,用掉了还不能确认为别的资产。比方说现在投了500万进来,我这500万拿来买车了,我就有500万资产,但我用来招了一堆人来写代码,我就1分钱资产都剩不下,但我确实投了500万。因为它最终形成的资产可能非常的小,但投入可能非常的大,所以资产负债表就不好用了。因此,我们在考虑一家公司实际的经营业绩的时候,应该考虑它是投入多少,投入能带来多少毛利。所以我发展出了“投入毛利率”的概念,而不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或者所有者权益。

见图9,投入毛利率可以分解成四个指标,它等于调整后毛利率,乘以单位活跃用户价值,乘以用户活跃度,乘以单位营销效果。

见图10,根据去哪儿2010年到2013年的数据,调整后毛利率从44.8%现在提升到了2013年的53%,这好像跟我们一开始看财务报表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们之前看到的财务情况是越来越差。但其实我们分析越来越差的原因是加大研发,还有一部分股权溢价之后记录到了管理费用,后者是一次性的。在我们进行调整后,发现其实这家公司的状况是越来越好了。所以研究公司,用什么角度来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将这个调整后毛利率分解后,我们发现去哪儿最重要的改进是单位活跃用户价值提升了。2010年的时候,单位活跃用户才花9.8元,2013年花了14.6元,这个很好。但是单位营销效果越来越差了。2010年的时候花1元钱还能带来0.84个人,2013年我只能带来一个0.52个人,这说明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流量越来越贵了。

下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根据上述分析来给去哪儿提一个建议?我个人觉得,其实去哪儿稍微提高用户活跃度是不是比较简单,我个人不太喜欢去哪儿,我觉得第一是客服确实太差,第二是里面报价太混乱,所以很多人用完一次就不用了。去哪儿如果能够将用户留住,将用户活跃度提升30%,那么利润就会提升50%,那多好了。

一个好的财务分析方法,第一能够用一种新的角度看一家公司的报表;第二,我们是要发现他公司价值增长的原因在哪;第三,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调整研发费用

此外研发费用也是一个问题。财务会计有一个缺陷,为什么买一辆车可以说是资产,但找人写代码就是费用?这种道理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要考虑,能不能用某种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将支出的研发费用调整为资产?根据多年的会计、金融的研究,大家都觉得研发费用应先资本化,后费用化。我们先把过去三年所有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然后再摊销,其实更符合公司价值。

见图11,数据显示去哪儿原来2010年亏损了4100百万,2012年亏损7500百万,2013年是亏损1.5个亿。但如果我们调整了去哪儿研发费用后发现,2012年公司其实是赢利1190万,2013年就亏了3000万左右。这个亏损主要是因为公司2013年上市,高管手上所持有的股份溢价,计入了管理费用而造成的。这家公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并非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每一年都亏损,并且亏损越来越大。

公司在生态圈中的地位

从财务报表中,我们还可以分析出公司在生态圈中所处的地位。如果公司在生态圈里是有话语权的,最简单的是公司能欠别人钱,别人不欠公司钱。如果别人谁都能欠公司的钱,公司什么钱都收不回来,那确实没有江湖地位。公司的应收账款比较小,其话语权就比较大;若应付账款比较小,则话语权就比较小。

2012年,去哪儿无法预收别人的钱;但是携程每做1元钱生意,就要预收3分钱,有预收款说明很不错。2013年,去哪儿做1元钱生意,别人会拖欠它2角钱,携程则预收别人9分钱。去哪儿基本不拖欠别人的钱,但2012年携程每做1元钱的生意就能拖欠别人0.12元,2013年可以拖欠别人0.23元。总体来说,携程在整个生态圈里的话语权是要高于去哪儿。

我们小结一下:第一,去哪儿大量的流量都是买来的,调整后的毛利率是远低于携程的。第二,通过应收应付的分析,去哪儿在生态圈里面的话语权也很差。

投资与平台布局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公司的投资与平台布局。通过从年报中看到一家公司的子公司和关联方情况,从而了解其平台布局。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子公司和关联方是提供流量还是提供收入。

篇2

【关键词】铁路企业 全面预算 成本控制 改进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然而,我国铁路运输行业作为全国计划经济成分最多的行业,其预算管理较一般行业有其极大的特殊性和不易操作性。本文着力探讨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为基层铁路运输企业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基层铁路运输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一)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铁路局的经营管理比较薄弱,运输生产中的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必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协调生产与经营,协调投入与产出,效率和效益的关系。

(二)铁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随着铁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内外部关系更为复杂,需要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协调统一。

(三)路局直管站段的需要

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改革后,一方面铁路局面临管理跨度大,管理单位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的新情况。必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调动路局,站段两端管理的积极性,实现路局,站段两级管理规范,协调和有序。

二、全面预算管理下基层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目前,基层铁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正处于经营管理手段全面变革过程中的铁路运输企业而言,其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传统的管理体制抑制了企业健全成本管理机制的主动性

目前我国铁路实行的管理体制仍然是政企合一、大而全的生产管理体制,会计制度自成体系,财务管理高度集中,全路一本账,统收统分统负盈亏,经营管理通过每年下达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计划实行严格控制。产权关系虚置,抑制了基层单位自主经营的活力,使基层单位淡化了成本管理意识,造成了基层单位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使之难以从成本经营的角度研究思考问题并自觉强化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仍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方法陈旧落后

传统的管理体制推行的往往是一种粗放型的经营方式,重安全,轻盈亏。运输成本实行总量控制,计划考核补偿的分级管理模式,年年根据水平法下达“一揽子”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且操作性极差,考核成本总量,轻视实际效益。基层单位只能被动地按成本计划静态控制,而不能主动地对成本及盈亏目标实施动态管理,把获得利润的重点放在争取成本计划上,致使成本逐年增加。

(三)成本管理定位缺乏战略性

铁路企业预算的目的性不明确。现行的成本管理在企业内充当的是一个小小管家婆的角色,其目的和宗旨是通过成本核算为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把企业的各项资源控制在可控状态中,但实际上,大家往往只是关注上级的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于其他的指标不重视或重视不足,基层单位为了完成经营目标,采用不规范的手段和方法,如折旧不按规定计提,多经收入冲减等,导致成本基础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失去控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成本管理条块分割形不成联动机制,企业整体效益降低

运输企业机构重叠,财力分散,各自为政,企业整体功能肢解,“联动机制”既无法联动也无法形成合力,成本管理很难从整体上得以加强,生产经营的导向是行政命令而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管理的意识和行为是被动和从属的,而不是自觉和自发的。从成本管理的领域来看,现行的成本管理往往只注重运输生产领域成本的管理,而对技术、流通、投资,劳动力等领域,考虑不多。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对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管理范围狭窄,缺乏全方位的考虑。

(五)成本存在不适用性、不注重价值链分析,偏向单一成本控制,即预算的分析不健全

企业成本管理的哲学是成本引导定价。这种定价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价格应满足成本补偿和实现目标利润两个目的,这种方法虽然保证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却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导致定价不准。铁路大多数基层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却容易陷入下列误区: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对营销成本,服务成本和后勤成本的控制;往往是分析客观原因的多,而对于自身没有查找原因;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互之间沟通和掌握的信息不准,不实等。

(六)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各级、各部门以及全体职工的自我控制意识

尽管成本控制工作抓了多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把成本控制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挂起钩来,认为自己不是搞经营工作的,成本管理与自己无关,思想上没有危机感、紧迫感,单纯的生产型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基层单位没有节约意识,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成本管理放任自流。

(七)预算的协调性比较差

在预算的协调性上,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习惯于重点关注周转量,收入等指标,而对其他指标,如工资和投资的分析研究就不够。二是各预算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不够,现在财务、计划、业务等部门在编制预算,制定规划,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缺乏多目标统一的远景规划,主要的方面缺乏衔接,使得基层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的协调性比较差。

(八)预算的调整不透明、不及时

预算的调整是预算执行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中,一是调整的程序上还不透明,不科学:二是预算调整的规则不透明,使得执行部门很难掌握预算的完成情况,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往往是年初制定下达预算,年底大幅度调整预算,失去了预算的真正含义。

(九)成本预算的考核不严格,没有形成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

运输企业的计划成本目标虽然纳入了经济责任制考核,但由于主客观增支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年年都说日子难过,可年年日子过得都不错的局面,也使运输企业的成本自主控制意识减弱,管理力度不到位,使得铁路企业往往只注重最终综合结果的考核,而对单项预算的考核不严格,约束力不强。

三、基层铁路企业成本控制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现实存在的全面预算下成本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作者相应提出解决方法即改革措施。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

通过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成本控制中,逐步实现以运输收入决定成本支出和以清算收入决定成本需求的收支利模型。市场价格决定成本消耗,反推出目标成本,计算出需求目标,强调逐级负责,动态调整,自求平衡,所有的增支项目因素由节支减支项目加以消化。在竞争中建立“运价驱动成本”方法,根据市场运价水平或政府控制的运价水平,倒推成本,并推行一系列的强化管理手段,这是提高铁路市场竞争能力,确保收支平衡直至盈利的根本措施。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向节约要效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责任成本制度,逐层落实目标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运输企业按组织结构划分为若干层次和部门,然后根据情况确定不同的责任成本中心。对每一个责任成本中心据其成本支出范围,确定目标责任成本,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来考察每个责任成本中心的工作业绩。通过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分解和落实目标责任成本,从而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成本目标,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的全员行为,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按目标成本测算支出并落实到支出科目及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成本管理机制,实行以收定支总量控制、收支弹性、动态调整的原则。利用调整支出结构来保证生产和安全的必须投入,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

(三)强化成本管理,树立全员成本意识,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让“扭亏’’深入人心

提高成本管理意识,首先要使广大职工全面了解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的现状。根据盈亏目标要求细化成本控制责任,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个岗位,传递给每个干部职工,变少数人的成本压力为全员的成本压力,使全路干部职工下决心实现扭亏增盈,从自我做起,增运增收,节约支出。设立以基层站段为成本中心的管理模式,将责任成本、目标及措施细化分解,实现联控互控,并将责任成本目标完成的好坏、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工资挂钩,节奖超罚。其次作为企业管理者更要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正确认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自觉控制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要克服只抓安全生产,不抓成本管理的倾向,要经常关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定期组织成本考核分析,不断研究成本管理的新方法和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当家理财的观念,结合专业工作的实际,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四)合理编制成本计划,严格执行成本控制

分解细化成本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按会计科目口径细化为科目、子科目,细分到位,定标明责,形成基础体系。成本计划通常要经过提报建议计划、上级下达控制计划、编制正式计划、上级正式批准计划这四道程序。

(五)坚持成本管理的激励机制

成本控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定,奖惩制度的兑现是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并维持成本控制长期运行的主要因素,奖惩办法就是要让被考核的人明确业绩与奖惩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和控制成本超支和过失,有力的实现自我约束。采取以运输收支平衡为出发点确定目标成本,破除对现实成本的承认和成本计划制定的基数滚动,超出部分由企业自行承担和消化,节约部分由企业作为收益留存和支配。

综上,全面预算管理下基层铁路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对全面预算管理下成本控制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体系;建立强有力的成本约束管理机;建立动态的成本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以资金预算管理为龙头、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等建议,希望对全面预算下成本控制起到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篇3

虽然中国股市很年轻,从1990年沪深证交所正式成立算起都不到18岁。但就是在这不到20年里,中国投资理念已经完成了从基于技术面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到基于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的转变。现在,不但作为机构投资人的基金经理普遍是根据基本面分析作投资决策的,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也是运用基本面分析作为买卖证券的依据。

但是很多投资者在运用基本面分析时,由于对一些概念和理论没有领悟透彻,而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笔者经常碰到的就有两类,特此指出来,和大家一起切磋探讨。

一是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举例来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这句话没错。但有投资者以目前中国经济良好来指责今年以来股市下跌是偏离基本面的。这个观点其实包含三个层次的认知误区。首先,国民经济包含内容很多,涉及很多指标和方方面面。单看绝对值,2008年中国GDP增速的确也很高,估计全年在10%左右。但是这个增速相对2007年的11.9%就是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在实体经济中可能就意味着几万个企业破产、数十万个人失业等经济现象。而2009年中国GDP增速有进一步下滑至9%的可能性。总之,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这比增速维持或加速都要差。

其次,股指高低和全市场利润具有很高相关性,而GDP只是个收入指标,不是利润指标。即使GDP增速不下降,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会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所以相比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49.3%,2008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估计可能不到三成。可以看到,作为收入项的GDP增速下降才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增速居然可能下降20个百分点。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不好、国内还继续紧缩政策,那么,2009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会进一步下降。

第三,虽然被称作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但股指表现往往和基本面指标并不同步。毕竟,决定股价的因素有两个:盈利和市盈率(PE)估值水平,而影响PE高低的因素有预期盈利的增速、资金面情况、投资者心理甚至还有全球市场PE水平等等。作为非成熟市场,中国股市PE水平经常出现较大波动,且未必要和盈利变化一致。

二是刻舟求剑,静态思维券商曾经都很看好中国石化,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公司基本面不错。估值相对也便宜。但当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形成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导致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从有利润变成巨额亏损,但很多个人投资者却依然以老的“基本面不错、估值低”的理由去买入并持有,根本没意识到公司基本面已变差。所以,做基本面研究务必要及时跟进了解宏观、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篇4

关键词:财务分析 基本面分析 实地调查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交往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将越来越多地依据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但是某些企业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健康发展的公害。因此为了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遭受惨重的损失,市场参与者们必须掌握基本的会计报表分析过程及方法。

一、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过程及方法概述

企业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过程如下:阅读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财务数据和指标的静态分析、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进行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根据上述分析发现的重要线索,准备实地调查提纲;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判断公司是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财务分析顺序与会计师编制公司会计报表的顺序相反,在财务分析中,根据会计报表附注,我们可以从会计报表分解出会计分类账,从会计分类账分解出会计科目账,从会计科目账查询会计凭证,从而详细分析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

二、企业会计报表分析过程及方法的具体探讨

(一)阅读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有五种类型:(1)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5)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存在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做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财务报表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审计范围受到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的限制,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二)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一是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关注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只有深入了解了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才能对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对公司的盈利前景做出客观的判断。二是分析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会计处理方法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由此可见,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关注公司采用哪些会计处理方法及前后各期是否一致、对净利润造成什么影响。三是分析子公司对总利润的影响程度。分析公司下属各子公司的基本情况,对总利润影响程度大的子公司无疑是调查分析重点。四是分析会计报表主要项目的阐述资料,这些阐述资料是判断公司是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重要线索。五是关注公司其他重要事项的说明。

(三)企业会计报表财务数据分析:静态分析、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

1.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的静态分析及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流动性指标、效率指标、财务杠杆指标和盈利指标)。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货币资金”项目分析,必须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短期投资”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投资收益”项目有关系,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是资产负债表的三个主要项目,这三个项目与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项目,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关系。“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投资收益”项目,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关系。固定资产项目与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关系。“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财务费用”和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系。运用静态分析方法,分析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主要项目时,应该结合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详细分析这些主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分析现金流量表时,我们应该关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结构,从而对企业现金收支的情况、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等有更清晰的了解。

(2)流动性指标的静态分析。流动性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营运资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现金负债比率。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合理的流动比率水平取决于两点:一是流动性资产的周转速度,流动性资产的周转速度较快,合理的流动比率水平可以较低。二是流动性资产的质量和结构。速动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因为速动比率中的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等变现速度较慢或者根本无法变现的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因此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直接地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现金负债比率较速动比率而言更苛刻地反映了企业立即偿债的能力和水平,但如果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大又会对资产的综合利用不利,因此这两个指标一般仅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净营运资金越多,企业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越小,但净营运资金是个绝对数,更适合同一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3)效率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存货周转率、存货销售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期、经营性循环周期、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的存货管理能力。存货销售期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短期偿债能力。应收账款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大,应收账款回收期越短,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经营性循环周期越长,企业需要的营运资金越多。资产周转率测量资产利用的效率。

(4)财务杠杆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资本充足率、债务资本比率和债务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越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若债务资本比率或者债务资产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负担过重。

(5)盈利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2.财务数据的动态分析: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一家公司不同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否则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异动是判断公司是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重要线索。

例:某农产品A公司2009-2012年会计报表部分财务数据及其增长率,见下表。我们可以做如下趋势分析:第一,A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2012年均小于1,这说明A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第二,A公司2009-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固定资产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资产增长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逐年下降。说明A公司的“钱货两清”交易越来越多,赊销越来越少。第三,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几乎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速度同步,说明A公司将绝大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变为固定资产。根据趋势分析发现的线索,我们可以将现金收入和固定资产支出作为实地调查的重点。

(四)财务数据的同业比较

同业比较是为了寻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或指标,从而寻找出调查分析重点。划分公司所处行业越细致,同业比较结果越准确。

(五)企业基本面分析

企业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公司在本行业的地位和市场份额、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和策略、公司的组织架构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等。基本面分析与财务分析息息相关。如果公司的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与基本面分析结果背道而驰,那么,这一矛盾之处,应该是调查分析重点。

(六)实地调查,据实分析

通常情况下,我们仅依据财务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做出投资决策,但这两种分析方法仅能提供判断公司是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线索,而不能作为判断公司会计报表真实性及确定投资对象的依据。实地调查结果才是判断财务报告真实程度以及确定投资对象的依据。实地调查的程序包括:首先,根据财务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寻找的调查分析重点,准备实地调查提纲;其次,到被调查单位实地察看,与单位或部门的管理人员沟通交流;最后,提交现场调查报告。如果事先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财务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准备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实地调查提纲,只是到公司参加股东大会、听董事长或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情况、或者到公司随便看看,这种实地调查毫无用处。实地调查时,我们应该亲自到公司的生产车间或厂区调查公司的生产情况、设备利用情况、原材料和成品存货情况,以及企业管理情况,向公司管理人员询问尽可能详细和广泛的问题,全面细致地观察公司各方面情况。

市场参与者们掌握了以上基本的会计报表分析过程及方法后,既可避免因虚假会计报表导致决策失误而遭受惨重的损失,又可有效地遏制公司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有意义。Z

参考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S].2006.

篇5

事实上,这种认为股票长期来说会有一个客观、合理行情的人,是误将自己评估企业合理投资价位的手段,与证券市场上每日波动的股价混为一谈了。

如果我们观察股价走势图,将会发现,个股也好、大盘也好,股价或指数一直是起起伏伏的,它很少固定停留在一个价位上静止不动,那就更遑论长期反映一个基本面行情了。而就算股市出现一个长期静止不动的盘整区间,投资人也无从认定该价位就是所谓反映基本面的“合理价位”!

这就是投资股票的难处:技术分析者希望通过各类指标,协助投资人找出最低价位;而基本面投资人则希望寻找股市的合理价位。令人不解的是,假如股市真有所谓“合理价位”的话,那“合理价位”与“最低价位”或“偏低价位”怎么不一样呢?

要搞懂存在于技术分析派与基本面投资者之间的复杂争论,投资人应该先回过头去想想,何谓“合理股价”呢?究竟市场是不是真有“反映基本面的合理股价”呢?

从基本面投资派的观点来看,所谓“合理股价”共有几种说法:

一是股价必须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公司的内在价值可以是指“净值”,也就是投资人将整间公司买下来,并将所有资产全部在市场上卖掉后,扣除公司负债,所剩下来的价值,就是净值。通过股价净值比,投资人可以得出合理股价。

二是股价所反映的企业内在价值,必须涵盖公司长期创造股东获利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评估整体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与盈余分配,加上长期股利的现金折现值,概略得出目前合理的投资价位。长期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可以协助投资人设算此内在价值。

三是股价合理价位系指投资人评估一家企业当前的盈余分配能力后,估算入合理的利润率,以得出合理的股价参考值。故分股息率是投资人可据以参考的指标。

四是股价会反映企业的盈余成长概况,当公司盈余增加时,则通过合理的本益比估算,投资人将得出合理股价。因此,通过公司每股盈余的分配能力,加上合理本益比参考值,将能得出合理股价。

以上四种方法,是笔者整理出来的“合理股价”之说法(但不是全部,分析合理股价还有许多种方法)。但投资人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说法,将会发现,所谓“合理股价”并不存在于客观市场里,而是存在于投资人的心里。

合理股价不是不存在,投资人常常混淆的观点在于,总假定外在的股票市场会有一个合理价位,而股价终将反映该基本数字。正确来看,应该不是这样的。合理股价应该是指投资人评估一家企业之合理价位的方法,而不是一个市场人人皆认同的客观数值。

在一个证券交易市场里,每个人对每个股票的“合理价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评估标准。股票交易市场往往是不同的投资人,针对同一企业的不同“合理评价”,自行得出一个合理的预估值,递出股票申购意向书(也就是下单买股票),并通过不同人的不同“合理评价”,通过计算机撮合而得出一个市场“交易价格”。

在证券市场里,你可以根据A公司的净值为50元,合理评估其基本价值为50元,并等到股价跌至该价位时,再来购买该股票。你也可以根据其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状况,认定A公司的合理价位应为净值再加上边际利润,并得出60元价位。

你甚至可以加入该公司预期获利能力爆增,以更高的本益比去设算A公司的合理股价,而得出80元的价位。

证券交易市场就是不同投资人对合理股价的盘算,并通过供给和需求,而得出一个买卖均衡的价位。故从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学观点看,证券市场每天的收盘价,都反映当天供给(卖方)和需求(买方)曲线自由议价下的最适均衡点,也就是一个最合理的价位。

股价每天都在反映当天市场供给、需求曲线所达成的最合理均衡点,它并无所谓的反映基本面可言。

认为证券交易市场的大盘或个股,长期而言会出现一个“合理价位”的人,明显是陷入一个投资误区,也就是认为股价终将反映一个客观的基本面。但事实上,合理的股价存在于投资人心中,而并不在于一个客观世界里。

投资人会陷入这个误区,往往来自于一个有名的股市名言,也就是巴菲特引述其老师葛拉汉的经典名言:“股市短期来说是个选票机,长期面言是个体重机!”

这句话遭到不少人误解,以为股票市场的交易价格,短期来说会因人气旺盛而不断被推高、偏离基本面,而当股市人气涣散时,其价格就会回落到合理价位。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论究这句比喻背后的原意,应该是要提醒投资人:“股价短期会因为人气沸腾,而产生选举效应,人气高的,股价就高;但长期来说,股市的人气与激情会消退,那时候,投资人应该拿出体重机,自行评估股价的合理价位,并进场捡便宜货。”

篇6

即使在大小非强烈地减持下,股市炒作仍然如火如荼,已经逐渐脱离基本面。这表明市场并不缺乏资金。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更是佐证了这点,1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央行统计表明1月新增贷款1.5万亿借给了非金融企业。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1月份减少了919亿元。新增的贷款以某种方式和渠道,悄悄地从实体经济中抽离了。

数据表明,银行新增的1.5万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短期和票据融资增加近万亿。本轮行情至今,PE均值已达18倍,PE中值近40倍,之后的上涨,已经难从基本面上寻求支撑。本轮神秘的资金推动,是否就是跟这个万亿有关呢?

所谓票据融资,是企业向银行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企业如果信誉好,其存入的保证金比例可以低至20%-30%),之后银行为企业开出具有银行信誉的承兑汇票,这样的汇票等同于现金可以向其他有买卖关系的企业支付,就是说,申请企业用少量资金就可以作为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可以数倍地放大资金。银行票据既可以背书转让,又可便利贴现。由于不限定使用途径,这些钱比短期贷款更具流动性,非常容易流入股票市场。但是,借钱总是有还的时候,承兑汇票一般是3-6个月,也就是说到期之后,企业就必须向银行归还全额的融资。

目前的形势是惊弓之鸟,大资金都很清楚目前无论是经济基本面,还是股市价值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反转型的大牛市。但是大资金如果要出逃只有反手把盘子拉起来,才能实现顺利出逃。股市的最后的疯狂还没有来临。而热钱一旦大规模撤离股市,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这一天是哪天呢?只有上帝知道。票据融资的惯常期限是三个月到六个月,去年12月份的票据融资开始大幅增加,大家自己也可合计合计。

一半清醒一半醉,但往往是喝着喝着慢慢地就真醉了。

年后第一个交易日,我公布了一个新研究―现金市值比。根据现金和公司市值的比较,判断哪些公司具有足够的现金安然度过经济寒冬。按照研究,A股除银行股以外,现金超过市值的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而已。通过现金市值比研究的两家公司年后的涨幅都已经在40%左右,现在回顾,也只是作为案例分析,看看这些基本面好的公司为什么容易获得市场的共鸣。

篇7

【关键词】 杜邦分析; 有用性; 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041-03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远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截至2014年2月,我国股票市场有效账户数已经达1.33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更多的倾向于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股票市场,而在我们国家更多的家庭选择直接参与股票市场。因此股票市场的涨跌影响着众多家庭的财产收益。而在目前股票市场经历几年的低迷,投资价值凸显的背景下,研究股票市场的投资方法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关于股价的分析方法,目前主流的有技术分析法和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侧重于股票价格和成交量的研究,凭借历史经验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股价运行,分析过程以图表作为分析工具,因此也叫图表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认为,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给股东的回报越高,相对应的股份价值越大,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决定了公司的股价。该方法侧重于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看,技术分析法适用于短线投机,基本面分析法适用于长线投资。因此基本面分析法显得更为理性,像巴菲特等众多投资大师都通过基本面分析法参与股市投资。本文也立足于基本面分析法,即公司的盈利能力来探究股价的运行规律。

二、理论分析

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利用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来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而杜邦分析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系统,是典型的利用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理论上,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股份价值越大,该指标与股价成正相关。拆解后的三个指标分别为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三大指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它们与股价也成正相关。权益乘数越大,所有者资本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小,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只要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率,企业更多地举债对所有者来说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股份价值增长,股价上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是企业营运能力增强的体现。该指标的上升往往是营业收入的增长而不是总资产的下降所致,而营业收入的增长会给所有者来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股份价值增长,股价上升。销售净利率高表明销售商品的营业收入扣除所有费用后净利润的提高,往往通过企业商品毛利的提高或者期间费用的有效控制实现,而这也意味着企业所有者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股份价值增长,股价上升。

三、实证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股价与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正相关关系。下面进一步看实证的结果。在国内蒋贤品、鲁爱民等从定性的角度加以介绍和分析,直接利用杜邦分析体系和指标来评价和预测公司的价值。朱宏泉、舒兰等(2011)仅用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并且没有分行业进行研究。因此分行业并且对财务指标投资有用性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与研究内容所在。

(一)样本选取

样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8年至2012年,在这五年中,上证指数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牛熊市交替:从5 265跌至1 664,从1 664涨至3 478,从3 478跌至1 949。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总体表现对分析的干扰。同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18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旅游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选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大程度避免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对分析的干扰。本文中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以及股价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和相关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度报告。

(二)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以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灰色关联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过程分析。在我国自邓聚龙于1987年首次提出邓氏关联度后,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

当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数列的量纲不同时最好作无量纲化处理,此外还要求数列有公共交点。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计算关联系数之前,先将文章先对数列作初值化处理,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四、结论

作为常用的综合性价值评价工具,杜邦分析通过将资产收益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各个不同方面和变化因素,为公司管理者改善经营业绩、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公司的价值及变化,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A股旅游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杜邦分析的核心指标和股价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1.杜邦分析在投资中存在有用性。股价波动与公司的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存在相关关系,这也符合资产内在价值评估理论。

2.三大指标中权益乘数和资产周转率的有用性比较强,销售净利率有用性较弱。这说明资本市场能较好地反映公司的风险程度以及盈利能力,但对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反映较弱。这符合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证券投资主要考虑企业的风险和收益,而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不是关注重点。

3.杜邦分析中的三大指标能在证券投资中呈现较强的有用性,一定程度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正趋向成熟并发挥价值发现的职能。作为投资者应当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充分运用杜邦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后再进行投资配置。

【参考文献】

[1] 蒋贤品,祝锡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扩展形式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6(5):65-66.

[2] 鲁爱民,陈锦辉.实践中对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修改和运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7(7):73-75.

[3] 朱宏泉,舒兰,王鸿,范露萍.杜邦分析与价值判断――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10):152-160.

[4]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85-100.

[5] 严若森.公司治理评价及其灰色关联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7):114-120.

篇8

关键词:中间汇率;行为金融;汇率

一、外汇市场的基本状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不再与美元挂钩,采取将市场供求作为基础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影响下,外汇市场呈现出了较高的流动性,并且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初步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汇改”后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也出现了汇率预期的异质性特征。

我国的外汇市场经过“汇改”之后,市场的框架已经初具规模,市场结构摆脱了原来较为单一的体系结构而转变成为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共存的体系。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在可控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原则中逐步完善,争取早日达到市场供求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基础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目标。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外汇市场正在成长中,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外汇市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足的。首先,我国的外汇市场并未完全建立外汇经纪人制度,限制了交易者自由选择的实现,降低了市场效率;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中却存在大量的外汇经纪人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其次,我国的外汇市场对企业参与外汇交易有着严格的资格标准和审批,并且限制他们的投机和套利活动;在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交易目的自由地进行外汇交易,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少。再次,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者主要是由国内企业组成,尤其是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的比例,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较弱;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中,非居民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是重要的交易者,具有丰富的风险防范和操作经验。最后,我国的外汇交易工具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品种较为单一,金融创新程度有待发展和提高;发达国家的外汇交易品种和功能都十分丰富,尤其是衍生品的创新能力很高。央行宏观调控的过多干预也是阻碍外汇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汇市场上真正的主体是各类交易者而不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只是外汇市场上担任宏观调控角色的媒体。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职能应该是被动性的市场干预,即只有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突发性波动才主动进行干预。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扭曲了自己的职能,采取了过多干预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不利于外汇市场供求机制的形成。

综上所述,中间汇率制度存在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并不完善和成熟。自2005年“汇改”以来,汇率弹性有所增大,对汇率波动幅度的控制也有所放宽,人民币呈现缓慢升值的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大幅贬值以及存在我国外汇市场的大量投机者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但是,货币当局又重新采取了紧缩的汇率管理措施,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较为稳定的波动幅度下,人民币升值态势更加缓慢。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并不是完全由市场交易者的行为决定,央行的宏观调控仍然起着较大影响作用。由于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状态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且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有力的履行着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所以我国在维持汇率政策公信力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由此可见,我国基本上具有了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观条件,却并不具备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客观条件。

三、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观市场条件

除基本面风险之外,稳定交易者和破坏稳定交易者的相互作用会被主观市场条件(或制度设置)所影响。汇率市场上最重要的制度设置就是适当的汇率制度。

在外汇市场上,噪声交易者的进入以某种方式改变了风险和收益的结构。这证实了他们对高风险溢价的预期,同时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其他的噪声交易者。汇率行为的关键是由基本面交易者的风险厌恶系数来决定的。这个系数的减少诱使基本面交易者同破坏稳定的交易者进行更加激烈的博弈以确保汇率处于基本面均衡的水平。

汇率市场上的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根本上是由他们对风险的主观感知而形成的。汇率的行为不是直接由宏观基本面因素决定的,是由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这一点对汇率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市场结构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给定的,可以被政府政策改变。这里所说的政府政策能够通过在市场上的实施来影响交易行为和交易者的构成。根据这个观点,一个稳定的汇率不仅是在较高的基本面波动中传递,而且能够提供无成本的稳定性作为市场条件,市场结构因此而改变。

适当的汇率制度在有效地改变市场结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的影响。货币当局防止汇率波动的公告有足够的能力来威慑破坏稳定的交易者寻找风险溢价的行为,还能够迫使经济体对均衡的低水平波动采取措施。尽管稳定汇率的承诺约束了均衡状态下货币政策的反应功能,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由货币自主带来的其他方面的牺牲。政府对汇率的管理是依据未来汇率波动而变化的。在浮动汇率制或不可信的固定钉住汇率制中,汇率的预期波动是非零的,从而汇率是由货币市场或实物市场以外的因素来决定。中间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不仅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预期的波动水平是较低的,因此政府能够稳健的管理汇率。

Williamson(2000)提出了中间“目标区间”汇率制度,该制度是由BBC理论支配的,优先于浮动制或硬钉住制成为更适合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新兴市场国家选择带状区间体系而不是浮动制度的基本原因在于:(1)带状区间制度下的外汇市场对何时会产生均衡汇率有预期功能,并且预期在跟有影响的市场行为有关的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2)带状区间制在限制汇率波动方面有显著地作用,它能阻止噪声交易者特别是想要阻止损失的交易者在汇率市场制造噪音获取利益。跟传统的目标区间制不同,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这个观点中的目标区间是不稳定的。但是,目标区间使得市场更加理性,所以非理易者在几乎没有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变得更加困难。

De Grauwe和Grimaldi(2006)在没有建立事前公信力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目标区间的存在加强了汇率的均值回复行为,从而增加了基本面交易者事后交易的收益率。尽管文章强调了外汇储备的可持续性,但我们认为这种反应性的理论低估了抵御投机性攻击的成本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另外,在自我实现危机的条件下,问题不仅仅是投机者是否增加了汇率的波动,还包括他们是否会导致汇率远离基本面而失调。这些失调即使仅是临时的,也可能会有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目标区间制有价值的方面是它有建立事前公信力的能力,公信力能驱使破坏稳定的交易者离开市场且使得边缘化的高代价干预成为没有必要的行为。正如“自我实现”危机模型强调的那样,危机机制是通过投机者对政府在紧张的危机局势中选择的预期来运作的。如果汇率波动没有被可靠地控制,噪声交易者就不会被阻止进入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政府在保护汇率带状波动范围上坚定的承诺降低了基本面交易者对风险的厌恶,鼓励了他们跟有破坏性作用的图表分析交易者进行更激烈的博弈,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汇率较低的波动水平。因此,持续任何中间汇率制度的关键在于决策者在汇率制度方面承诺的公信力。

四、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客观市场条件

噪声交易者进入市场的决定跟基本面因素的方差和风险溢价(汇率波动性)是正相关的关系。当基本面因素波动性较低时,噪声交易者不活跃的地方会产生单一均衡,从而导致了汇率的低波动性。相反,当基本面因素波动性较高时,数量众多的噪声交易者会进入市场,导致了汇率的高波动性。当波动性处于中等程度时,汇率市场上能够实现多重稳定的平衡,并且取决于寻找风险溢价的噪声交易者的数量。

一旦汇率市场处于泡沫平衡中,图表分析交易者就会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从而继续驱使汇率偏离基本价值。这使得我们对此存在疑问:支持泡沫发展的潜在市场条件是否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汇率市场多重平衡的发展关键要依靠初始条件,也就是汇率的初始冲击。汇率的初始冲击越大,图表分析交易规则的收益就越多,能够引起投机者注意的价格脱离基本汇率也会越远。因此,某种“潜在的波动”有必要在泡沫均衡的情况下引入到经济体当中。尽管如此,在中等程度的波动情况下,决定汇率最终结果的因素仍不确定,因为并不是任何汇率上的冲击都会导致泡沫均衡。

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实证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噪声交易者的行为上,几乎没有提及过基本面作用的复杂性,并且没有质疑基本面理论的假设。这些文献多数是深深地嵌入了货币方式的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如果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并且预期终止的形成是理性地,那么就不需要一套独特的基本面交易原则来保持能够让汇率变动的永久动力。

汇率市场的参与者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用来形成对未来汇率预期的模型是不同的。Bacchetta和Wincoop的替罪羊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这个模型中,基本面的严重失衡是汇率变动的“替罪羊”,投资者由于对汇率波动根源的困惑而使用基本面交易原则。该模型表明了基本面因素在汇率波动中的重要性。在汇率动态的决定中,尽管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重要性被认可了,但传统汇率理论中的汇率基本面因素--主要是货币因素,仍然被维持着。

后凯恩斯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批评遍历世界的假设。在这个假设里,潜在基本面因素未来的状况可以用过去的数据进行推测,因此该假设被基本面交易者紧紧地压制着。在凯恩斯理论中,我们通常是在不确定的基本面、预期、心理上的信心和事物现有的状态会无限期的持续下去的假设下来管理投资行为。但是,如果这种惯例决定了货币市场价格和预测未来的习惯,市场的心理就成为保持投资组合价值的关键。理性套汇者或者“哑巴”反馈交易者的存在不仅导致了短视和风险,还会导致了潜在的不确定性和产生凯恩斯选美理论的原因--价格体系缺乏真正的锚。

尽管我们赞同凯恩斯在汇率变动方面的假设:基本面不确定性、预期的重要性和信心的存在。但是,拒绝基本面思想本身在理论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确实,如果资产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被承认是汇率变动的趋势因素,就会产生理解资产持有者预期和动机的构成的尝试。这个尝试超出了现有的主流基本面并且指定了用来驱使投资者行为的可替代基本面。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外部市场条件能够影响交易者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交易者间的市场结构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进行转换。例如,交易者能够依据市场条件把自己从套汇者转变成为稳定的投机者。因此,基本面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中间汇率制度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一种汇率制度。该制度下,汇率短期内在一定的幅度范围之内自由波动,长期内呈现升值或贬值的趋势,政府根据需要对汇率进行干预和指导。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汇率模型指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权重及其对汇率的预期决定的。外汇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能够对中间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并且汇率的波动情况也能够反映出中间汇率制度实施的成果。因此,本文通过外汇市场的角度来研究中间汇率制度可维持性所需的条件。本文对外汇市场条件研究的重点既应该放在客观市场条件上也要放在主观市场条件上。客观市场条件主要涉及的是基本面因素在多种交易者间相互作用形成中产生的作用;主观市场条件则涉及到影响交易者风险参数的体制框架和交易规则各自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鄂志寰.国际外汇市场运行规律与欧元汇率波动前景[J].国际经济评论,2001(Z1).

篇9

投资逆向出发 看中估值回归

听到逆向一词,给人更多的是不随大流的感觉。对于结构性行情盛行、概念板块风起云涌的A股市场,逆向投资究竟有无机会,程琨的态度显得较为坚决,坚定看好。

“逆向投资是基于价值分析的投资,通过反人性的行为捕捉到企业价格和价值间的偏差。” 程琨认为,分析市场走向的投资方式属于趋势投资,而逆向投资更多去看当前市场忽略的领域。市场上的趋势投资可能重点关注成为未来方向的产业、主题,但比起主题的炒作,他更喜欢当前被低估领域,但未来会有积极变化的领域。他认为低买是赚钱的核心,而逆向是真正能够实现低买的重要途径。

程琨指出,逆向投资的核心逻辑是认为市场大部分时间是错的,因此它抛弃的东西实际上有好的一面,估值一定能够回归。“因为事物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并不因市场的喜好而发生改变。因此逆向实际上是回避了市场情绪性的上涨所带来的风险,让投资真正的回归到基本面的分析。”

程琨表示,在具体区分逆向题材时,定往往并不充分,叠加市场情绪指标加以分析更加全面。“PE、PB、PS等情绪指标越低,代表题材受市场欢迎程度越低。因此在基本面向好,收益率符合预期的前提下,情绪的低估往往提供了更好的介入机会。”

程琨告诉记者,他的逆向投资策略在选股上有四大维度,市场阶段性关注度较低、突发事件造成市场过度反应、并购重组有利于提升公司运营和业绩持续改善但未被市场发掘的企业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选股重于择时 权衡风险收益

逆向投资的关键是筛选出资产被足够低估,并且未来趋势向好的产品,因此在投资上选股要重于择时。程琨指出,股票的价值兑现往往需要时间,但是如果碰到足够低的价格介入机会,他仍会坚定买入。

“客观来说,我考虑更多的问题是风险收益比,而不是简单的时间效率。” 程琨解释道,人的预测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能过分对自己的预测能力自信。逆向投资正是认识到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从而选择最有把握的领域进行投资,回避人类的认知风险。因此这一过程是长期的,不能片面地以时间效率进行衡量。

程琨认为,逆向投资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是控制风险。譬如上面提到的风险收益比,就是通过控制风险来获取收益。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时间和风险有时不一定完全匹配。投资风险更多是由情绪和基本面引发。如果将情绪和基本面控制的足够好,就能使投资风险处于长期可控状态。

他指出尽管上半年部分低估值股票不受市场情绪待见,但因为基本面不存在投资风险,因此7月份开始大幅反弹,价值总会有回归的时候。但具体到如何去除基本面投资风险,程琨指出需要深入行业和公司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关注PE值低的个股。

拥抱经济“新常态”关注改革深耕农业

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速为7.4%,国内宏观经济呈“缓中趋稳”。业界普遍认为,当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将步入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的“新常态”。对此程琨表示认可,他强调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周期,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因此对宏观环境的态度偏向谨慎。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程琨指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改革是去杠杆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保证资产质量不继续恶化的关键。程琨强调,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改革更有利于结构调整,例如财税改革可以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而反垄断则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改革是未来真正的大机会。

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 投资过度 投资不足 矿产资源型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入围2011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的69家中国企业大部分是企业集团形式1。企业集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经济学视野中,企业集团是一系列公司通过股权金字塔或交叉持股而形成的一种联合体(Khanna,2000;Claessen & Fan,2002)。中国注册会计师教材从会计主体的角度认为,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和其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构成的。国家工商局59号文件《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相对于独立企业,企业集团存在规模经济优势、信息优势,启用内部资本市场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企业集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企业集团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关注逐渐加强,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李增泉等(2004)认为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了更多资金,支持了企业集团的“掏空”功能假说。郑国坚等(2006)发现,大股东通过内部市场形成的关联交易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和掏空的双重作用,导致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存在N型关系。辛清泉等(2007)研究发现,我国企业集团具有效率促进和恶化分配效应的两面性,地方政府干预是决定企业集团成本和效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集团投资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文献主要以规范性和案例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以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我国约有90%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被企业集团控制。矿产资源企业从建立到投产周期长、投资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到冶炼加工一般需要10年以上或更长建设周期,期间投资巨大,投资回报初始周期较长,规模小的企业基本无力涉及,在我国,矿产资源型企业大部分被集团控制。那么集团控制会给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企业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判断标准

企业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取决于其最优投资水平。如果企业的最优投资水平为A,就可以把实际投资超过A的企业认定为投资过度;反之,将实际投资低于A的企业认定为投资不足。因此,确定A的值是关键。

如何确定最优投资水平的衡量标准?以往的方法就是以线性投资方程的方式从企业规模、成长性等方面寻找最优投资水平。但是,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处于最优投资水平附近的企业经常会被认定为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使得投资过度或不足的企业数目大幅增加,最优投资水平的企业数量会很少,显然与实际不符。

对此不足,本文参照周伟贤(2010)的做法,首先根据实证分析估算出投资方程,将位于投资方程左上方的企业实际投资定义为大于最优投资水平,位于投资方程右下方的企业实际投资定义为小于最优水平;然后再根据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均值和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三个区域:①将位于投资方程左上方、且处于均值和中位数中相对大者之上的样本上市公司定义为投资过度;②将位于投资方程右下方且处于均值和中位数中相对小者之下的样本上市公司定义为投资不足;③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部分认定为投资最优。因此企业的投资水平可分为投资过度、投资最优和投资不足三种情况。

(二)解释变量和实证模型

1.投资的定义。企业的资本投资广义上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购建支出、公司并购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R&D)和广告支出等。考虑到并购支出的非持续性以及其他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投资局限为企业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上的投资支出,其数值等于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一项。那么,Invest的数值等于“本年度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除以年初总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比例。

投资(Invest)=本年度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期初总资产

2.企业基本面因素的解释变量。根据研究实际需要,本文选取了以下4个企业基本面因素作为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解释变量:①经营现金流量(EBITDA),计算公式为:EBITDA=(本年度税后利润+利息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年初总资产的账面价值)。②资产负债率(LEV)=负债/总资产。③成长性:本文利用期初托宾Q值来衡量上市公司潜在的投资机会,并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托宾Q 值,成长性(TobinQ1)=(流通股数×流通股价格+非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总资产;成长性(TobinQ2)=(总股数×流通股价+负债的账面价值)/总资产,公式中所有数据均为年初数。同时本文还引用资产增长率(GASSET)来衡量成长性和投资机会。④企业规模(SIZE)=年初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

3.集团控制变量。本文增加集团控制变量来考察集团控制因素在基本面因素基础上的进一步影响:以GROUP来表示是否集团控制,1为是,0为否。

4.实证模型。本文的实证模型为:

上述三个方程中,方程(1)为公司基本面因素的回归,YEAR为年度虚拟变量,INDUSTRY为行业虚拟变量,ε为残差;方程(2)为考虑公司基本面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矿产资源型上市企业的回归结果进行;方程(3)为带入集团控制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在深沪两地上市并仅发行A股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不全或异常、2005年以后上市的公司以及2005~2009年曾被PT或ST的公司,最后的样本实际为98家,取其2005~2009年的经营数据,共490个样本。数据全部来源于CSMAR数据库。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在考察投资与公司基本面因素影响关系的基础上,找到显著的公司基本面因素,由此计算相应的残差,并与均值和中位数相结合,从而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然后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将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样本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影响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

三、上市公司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程度的衡量

(一)样本的描述性检验

本文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检验,如表1所示。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样本均值要明显高于中位数,总体上新增投资介于8%到11%之间。经营现金流量的均值为0.1072,和中位数比较接近,说明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并不高,并且经营现金流量的标准差也是最低的,说明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数为0.5306,中位数略高为0.5420,负债将近占上市公司资产价值的一半,与其他非上市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这一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TobinQ1的均值为1.2819,并不是很高,而且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最高的达到了7.6822。而资产增长率从均值来看超过了29%,但从中位数来看则略低,约16%,个别企业的资产规模还出现了负增长。上市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指标的均值和中位数非常接近,约为22.2,其标准差在解释变量中相对较大,说明样本公司的规模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约92%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被集团控制。

(二)样本的回归结果

在排除回归方程控制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删除不显著的变量之后,本文得到表2最后一列的回归结果。由此回归结果,可得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方程:

Invest=-0.127+0.437EBITDA-0.067β2LEV+0.013GASSET +0.010SIZE

从回归结果的具体方向上看,经营现金流量、资产增长率、企业规模与投资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企业投资对经营现金流量的依赖,与Stein(2001)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大企业也往往具有较高的投资水平。而资产负债率与投资的负相关则恰好反映出债务的约束功能,这与Jensen(1986)和Stulz(1990)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

(三)上市公司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的衡量

根据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方程,本文可计算出每一个样本企业的理论投资水平,并与实际值比较来观察每一上市公司的投资是超过还是低于该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平均值和中位数来判断其实际投资水平。按照计算结果,本文对不同投资水平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归类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发现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均值在10.71%左右,但中位数略低,只有8.37%。

表3 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投资水平描述性统计

根据这两个参数,本文对不同上市公司进行了归类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在全部490个样本中,大于方程预测值的样本有185个,而小于方程预测值的样本有305个,表明投资不足的样本数要远大于过度投资者。在大于方程预测值的185个样本中,实际投资数大于投资均值的有150个,介于中位数和均值之间的有20个,而小于中位数的有15个;在小于方程预测值的305个样本中,实际投资数大于投资均值的有41个,介于中位数和均值之间的有35个,而小于中位数的有229个。

按照上述定义,在所有样本公司中,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的样本有379个,占全样本数的77%,这就说明,我国绝大多数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其中投资过度的样本为150个,占非效率投资总样本数的40%;而投资不足的样本数为229个,占非效率投资总样本数的60%,这就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现象可能更为严重。

四、企业基本面因素和控制背景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设计及分析结果,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来研究企业基本面、控制背景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程度。本文将投资过度的样本赋值为1,对投资不足的样本赋值为0,样本为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的全样本组合,即150个投资过度样本和229个投资不足样本。

(一)组间均值检验

本文首先对全样本进行组间均值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检验结果来看,投资过度组别上市公司在经营现金流量、资产增长率、企业规模都要高于投资不足组别这几项指标的均值。从t检验结果来看,双尾概率值小于0.05的指标有经营现金流量、资产增长率、企业规模和是否集团控制,说明这几个指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者具有不同的均值。

(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进一步地,本文采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在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得到表6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表中第一行所显示的基本面因素的回归结果中,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经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企业规模,这充分表明,在所有决定企业投资过度还是不足的公司基本面因素中,这四个指标最为重要。从具体的方向上看,企业规模与过度投资正相关,这就说明成长性越好、规模越大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而经营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正相关则更是证明了投资对现金流的依赖状况,说明现金流越充分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在引入集团控制因素之后,本文发现集团控制变量和投资虚拟变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说明集团控制因素使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可能性增加。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

六、结论

本文以经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企业规模来估计投资方程,以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回归方程、均值和中位数来考察非效率投资问题。在引入集团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来分析解释变量对企业投资过度或不足的影响程度。

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较为普遍,并且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更为严重;经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和企业规模显著影响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集团控制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可能性更大。

注 释

{1}economy.省略/system/2011/07/08/006889047.shtml

参考文献

[1]Jensen,Michael C.,and William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

[2]Jensen,Michael 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

[3]Stulz R.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 Financing Polic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26)

[4]Khanna,T.and K.Palepu.Is Group affiliation profitable in emerging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2000(55)

[5]Stein J.Agency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NBER Working Paper

[6]李增泉等.“掏空”与所有权安排[J].会计研究,2004,(12)

[7]郑国坚等.大股东的内部市场与上市公司价值的N型关系.中山大学工作论文,2006

[8]辛清泉等.企业集团、政府控制与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07,(10)

[9]周伟贤.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9)

篇11

关键词:股票投资;财务分析;应用方法

一、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中的重要意义

在股票投资方面,财务分析的作用不可小觑,对投资者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辅助投资决策。财务报表可较为全面的体现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等等,在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势必要充分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客观评价企业的基本面,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与发展前景等,还要分析指标变化对股价产生的影响,最终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2)降低投资风险。通过财务分析不但可对企业的过去、现状进行正确评价,还可科学预测发展前景,降低投资风险,特别是长线投资者,企业的竞争力能否持续、发展是否稳定对投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正确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这也是财务分析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

(一)会计报表分析1、企业利润表企业利润表反映企业的收入情况,费用支出,到最终的利润情况。首先利润表的主营收入部分,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企业所处行业。大家知道炒股应跟着趋势走,一种是宏观趋势,是指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现状与股票市场现状。第二个趋势就是所选企业的行业是否符合未来趋势,是即将没落的传统行业还是未来新兴的科技,所谓炒股炒未来预期,选股先选对板块就是这个意思。除主营收入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下企业投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希望企业它的主营收入越高越好,至于一些投资收益,例如购买金融资产之类的都是属于听天由命型的收益,投资过大的话有时候会带来很大的业绩波动。另外对于收入中的关联方收入我们也应该注意,因为很多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手段往往在这体现。利润方面的分析在下面的财务指标中再具体分析。2、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关键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明显低于净利润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回流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者可能企业的产品已经失去竞争力需要靠赊销来打开市场。当然更严重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经过财务粉饰的报表,无论企业的合同弄的多专业,收入做的多好看,但是因为现金流的造假成本很高,造假者一般不会在这动手脚。另外从现金流量表中也可以判断出企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不同阶段会对后续盈余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分析经营、筹资与投资三种现金流间的关系可知,在企业成长时期,投资量与融资量较多,支付的现金流占比较大;在成熟时期,由于经营逐渐趋于稳定,获利逐渐增加,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占比进一步增加;在衰退时期,由于经营不利,企业存在亏损,净现金流占比较小,甚至为负值。可见通过流量表对企业未来盈余预测分析可对投资会起到较大作用。3、资产负债表(1)风险排除作用。首先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可以判断它短期的资金流是否存在问题,还可以用长期负债率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当银行敢于借更多的钱给企业长期使用时,银行实际上已经为我们把了一次企业的质量关了。另外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也要小心,因为再好的企业也会有倒霉的时候,一旦遇到系统性风险或者天灾人祸时时往往就扛不住了。(2)评估企业财富。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高低是好是坏由其产品性质决定。例如电子产品类因更新换代太快,过高库存下时间久了存货就会贬值,而如果是酒类产品,便会增值。另外无形资产中如果有土地使用权,那更是一项不可估量的财富。当然还要小心商誉不能过高,因为一旦所投资的项目不达业绩的时候这可能就会是一个雷,而且这种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的问题很多时候会集中爆发在年报期间。

(二)关键财务指标分析1、毛利率应注意分析一家公司的毛利率,毛利增幅、毛利率变化趋势一定要跟同行业来比才有意义。毛利率的把握一般是同一行业来说越高的企业越有优势。但是要注意突然暴利企业,要判断是否拥有了特别优势的技术,又或者只是因为特殊时期的突然暴涨。又或者某些企业虽然现在暴利,但是它可能是已经进入高峰爆发期未来会转弱的一些产业。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企业的一些做账方式,有些企业可能会将一些当期巨额前期研发、广告投入等成本进行不同的处理摊销方式,也会影响毛利率。2、市净率众所周知证券市场的股票具有很强的流通性,所以它会有一部分流通溢价。用市净率来评价股价时要有行业之分,因为不同行业的核心价值不一样。例如一些资源类企业如钢铁,电力等比较适合,而一些科技类,服务类企业就不那么适合了。3、市盈率在选中要购买的股票后,投资者还应对投资的时机进行确定,市盈率指标的重点就在于它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如果上市公司保持目前的盈利能力,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本金,需要几时才能收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要参考很多其它因素,例如该企业的基本面,净利润增长速度怎么样,如果净利润每年都以比较高的水平递增的话,市盈率很快就会下降,投资者很快就能收回本钱并盈利。但是如果基本面非常差的话,投资者就有可能血本无归了。

篇12

房地产市场降温预期压制估值

自2012年经济和行业短周期复苏以来,房地产景气度始终处于繁荣期,2013年房地产投资金额和销售面积增长约20%。但与此同时,地产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13年,沪深两市地产指数的跌幅分别为11.75和15.57%。

今年1月份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出现了系统性风险释放的过程。债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A股市场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房地产股票的调整明显超过大盘,成为下跌的重灾区。经过暴跌,房地产股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最低位置。

分析人士认为,因为房地产股票对宏观经济和资金面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板块,因此在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阶段,暴跌也在情理之中。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市场利率的高企也给传统行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在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房价继续上行的动力不足。2014年房地产市场降温的预期将持续压制地产股的估值水平。

也有分析师对房地产行业前景表现得更加悲观。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2014年新增刚需量将开始下滑,而经济增长模式和政府考核机制的转变却打开了土地供给端的瓶颈,因此行业销售面积可能首次大于新增刚需面积,这既意味着房地产自此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也标志着行业大周期拐点即将到来。

“叠加考虑到政府保增长的需要和内忧外患的资金面困境,我们认为今年行业基本面稳中下行的概率较大。”刘俊认为。

政策调控影响微妙

与此同时,政策调控仍将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过去的一年,无论是金融去杠杆导致流动性紧张,还是国五条等政策出台导致调控加码,都对行业基本面和估值面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今年调控的影响,市场人士认为可能会比较微妙。

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国华指出,18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态度与以往不同,“调控”字眼消失,“供应和保障”被更多提及,未来政策面将向“更市场化”、“更着重增加供应和保障”、“更趋区域性和灵活性”转变。

“未来行政化手段如限购限价或将逐步淡化退出,而房产税可能会逐步推行,成为调节需求以及地方税源的重要工具。对需求更多采取疏而非以往堵,疏将有利于保持需求稳定释放,保持房价和投资稳定。”杨国华表示。

刘俊认为,政府对于房地产政策的制定无非是考虑到房价和增长两大因素,或者说是在公平与效率、虚拟与实体间实现短期平衡。作为影响短期基本面和估值的主要因素,2014年房地产政策主线将从调房价转为保增长。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格局的变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集中度将会上升,强者恒强的效应会继续显现。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激烈的市场将有利于优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行业新进入者的门槛更高,小企业赶超大企业将越来越困难。以往“拿块地就能做房地产,就能赚钱”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

此外,对于房企而言,以前可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只要能够找到银行贷款,就基本可以解决主要的资金需求,而现在甚至未来,非银贷款、直接融资等渠道将越来越重要,一些融资能力较弱的房企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也将促进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防御策略为主 安全边际为王

对于即将到来的马年,如何制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策略呢?

篇13

上海股市今年的表现相当糟糕:横盘震荡与急速下跌轮番上演,上证综指年内已累计下挫20%。按理说,股市会根据经济预期作出反应。那么,上证综指的表现是否预示中国经济将出现崩溃?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我们通常假定,股价反映的是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最合理的估计,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它取决于市场所特有的投资策略的组合。一个有效且运转良好的市场主要有三类常常结合使用的投资策略,在决定市场表现以及市场所传达的信息方面,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第一类是投机性策略,它们要求了解会即刻影响股价的供需因素变化的信息。投机者提供流动性,并迅速把信息传播出去。

套利或相对价值策略利用的是某类资产定价的无效性,确保市场提供明确的定价信号并协调运转――而不是作为面向各类资产的彼此无关的多个市场。

最后是基本面或价值策略,依靠买入资产赚取其创造的经济价值。通过把资本从盈利能力较低的公司抽走,然后输送到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这类策略让市场具备了预测能力。基本面和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等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把市场变成了一台机器,对长期现金流预期进行折现,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上述三类策略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信息。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中,这些不同的策略相互作用,确保市场具备适度的流动性、连贯性和有效配置资本的能力。但有些时候,流动性冲击或金融困境的大幅加剧,可能会削弱某些信息的价值――特别是基本面投资者所需的信息,从而将整个市场转入投机模式。

运转良好的金融市场也可能(而且确实会)崩溃,但当它们恢复稳定时,它们会很好地资本配置。但是若想让市场出色地履行这一职能,基本面投资者就必须拥有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以便从自己的资本配置决策中盈利。对基本面投资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优质的宏观经济数据,准确易懂的财务报表,稳定的监管架构,有限制的政府干预,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清晰了解。

这些条件中国都不具备。宏观经济数据的质量虽在不断改善,但目前仍相当粗劣――在一个变化如此之快的国家,这一点或许应在意料之中。财务报表往往疑点颇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不出足够多的会计师来满足中国的需要。监管架构的变化和发展很快,而且方式常常出人意料。而政府在出于政策原因干预市场时,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

最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不透明。人们并不清楚,公司管理者是否采取了行动,尽可能提升股东价值、企业财富、当地就业,或是其他不以经济分析为转移的因素。所有这一切不确定性意味着,基本面投资者必须使用极高的折现率――实际上,除非市场处在极低的水平,否则他们会因为定价过高而被迫离开市场。

此外,作为唯一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政府的行为方式往往不以经济分析为转移。如果你请基金经理们半夜出去饮酒,他们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承认,他们渴望得到的最有用的两条信息分别是:关于流动性基本状况变化的信息,以及关于政府希望市场何去何从的信息。

篇14

随着11月22日上投摩根大盘蓝筹基金开始发行,年底基金发行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两周来在政策“紧箍咒”的影响下.市场一路急跌,但此轮大跌似乎并没有使理性远离市场。11月以来300亿元巨量资金的注入,宣告着专业投资机构以及普通投资人对后市的坚定信心,以及布局明年行情的远见,其中意味耐人寻味。

1 1月20日.在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的现场,上投摩根“蓝筹集结号”论坛人气爆棚,500余名观众来到这场名家论坛的现场,聆听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左安龙,与上投摩根大盘蓝筹拟任基金经理罗建辉、申银万国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姜雪晴、国泰君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张伟明.针对后市走势、热点行业、投资布局等问题的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

明年股市基本面将逐季上行

数据显示,尽管行情急跌,但前周新增A股开户数56.4万户,环比增加25.8%,创15个月来新高;基金市场方面.前周新增基金开户数突破IO万户,创年内新高。因此一开场.老左便向上投摩根大盘蓝筹拟任基金经理罗建辉抛出大家关心的问题:“近期市场震荡加剧,蓝筹股和权重股到底有没有行情?”

对此,罗建辉认为,当前不容小觑的通胀局面,或是股市爆跌的直接导火线。他表示,近期的急跌有其合理性,因为相对于其他市场,股市对政策面的反应最为敏感,在近期连轴推出的紧缩政策下,股市必然会作出快速反应,以往股市也是这样的;但经过短期调整后,股市终将反映资金面和政策面的现实情况。

当前主要利空因素,均已反映在股价变动中,从机构投资者的仓位看,没有随着这轮下跌进行调整,预计未来基金仓位下调的幅度也很有限.可见机构投资者相信,当前的股市已反映了绝大多数政策利空因素,未来市场内部出现结构调整的可能性更大,整体大幅下跌的空间已很小。

他还认为,从基本面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经济还处于二次去库存阶段。尽管直到明年―季度前,经济数据还有可能面临下调,但从明年二季度左右开始,国内经济就有望重新步入上升周期,也就是说,明年的股市可能处于经济基本面逐季上行的大环境中。

震荡格局蓝筹股将成“定海神针”

针对投资人提出的明年的行情更是普涨行情还是结构性行情,罗建辉表示,对市场未来走势仍保持相对乐观,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债市的资金就将流入股市。

但他预计,短期内市场的震荡格局将维持,因为内部的板块和结构调整,将导致市场还无法稳定崛起。而在震荡格局或者结构性行情中,投资人更应该关注蓝筹股,尤其是各个行业中“称霸”的领头羊。

在罗建辉看来,蓝筹概念并不必然与规模挂钩,而更应该关注其所在行业的成长性,以及其位于所在行业的地位。他强调,上投摩根即将发行的大盘蓝筹基金,将获得良好的建仓时点。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的平均估值是17.5倍,到了明年考虑到业绩增长,市场普遍预期是14.7倍,而中小企业平均估值是55倍。而目前上投摩根旗下成立满5年的基金年化回报率,均位居同类基金前10,所有A股偏股型基金自成立以来均取得正收益。

“未来股市行情很有可能从一个结构性、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市场,逐步转入到一个流动性全面充裕的情况,资金、新增资金将决定未来市场的方向。如果你作为一个新进入者,面对55倍和不足20倍价格,同时明年的经济很有可能逐步上行的背景,你会选择大盘股还是中小盘股?和宏观经济相关度更高的传统的大盘蓝筹股,难道会一直保持低估值吗?”罗建辉说。

通胀预期投资者急需资产增值

10月份4.4%的CPI,同比增幅创下年内新高,老百姓的生活中,前一段时间的“豆你玩”、“蒜你狠”还未唱罢,“姜你军”、“苹什么”又粉墨登场。

面对高企的通胀压力,不甘心坐等财富缩水的投资人,急需找到一条为资产保值增值的通道。而基金作为大众投资最“省心”的渠道,迅速呈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火热局面。

仅11月以来成立的偏股型基金的募集金额,就达到了300亿元,接下来,今年的基金发行将迎来最后,数家大型基金公司将在年底推出拳头产品,上投摩根大盘蓝筹基金将于11月22日开始发行,募集期仅18个工作日。

该产品将在各大银行全部上线发售,这是上投摩根首次采用全渠道策略,足见该产品的压轴味道。这些新基金带来的资金大部队,将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血。同时也为股市输送信心和热度。

专家家观点集锦

罗建辉(上投摩根大盘蓝筹拟任基金经理)

今年蓝筹公司是不是默默无闻呢?不是的。我们认为蓝筹股在新兴产业里很有投资机会。结构性行情里面我们可能会考虑把这些品种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向。到明年,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经济相关度更高的传统行业,会逐步迎来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逐步转移投资方向,在传统行业里面的蓝筹股,也会成为我们的主要投资方向。

在市场振荡的过程中,结构性行情里市场更愿意给一些确定度更高的行业以溢价。到了明年,一些低估值的企业,一个月比一个月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投资这些企业呢。目前这个时点,参与结构性行情,到了明年要把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作重新审视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