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课堂导入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76-01
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每一节课的导入艺术。因为一节课开始的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接受知识最迅速、反应最敏捷的时刻,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氛围。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因人、因时、因地、因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下面试举例探讨。
一、歌曲激趣
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时,我给学生唱了几句《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当学生沉浸在歌曲中的时候,我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黄土高原刮东南风和西北风,而不刮东北风和西南风?何时刮东南风,何时刮西北风?”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到教学内容上来。几句歌词,学生很熟悉,教师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地理课堂趣味盎然。而且,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理念,使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建立地理学习的需求感与内驱力。
二、 故事引路
上课伊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会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惊讶不已,兴奋中心被迅速激活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
三、乡情激发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地理《河北省》时我这样导入:华北平原是小麦和棉花的主产区,顺平县位于华北平原,但为什么大片农田却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玉米,让学生思考原因。把身边地理现象与教学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提高了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实用性;同时,也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导入积极和主动的思维过程。
四、图像引入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表、图像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北部内陆两区一省》,可引导学生先看三河马插图:“三河马是全国有名的畜种,为什么呢?请你们用笔把三河马描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出乎寻常的做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教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型美观,全身披着枣红色的鬃毛。它跑得很快,一千米只用一分二十秒就能跑完。”学生们发出惊叹,“那么,它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这样,顺利地转入新课。
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五、引述导入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96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像磁石,能够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给学生以启发。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设计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是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学生对故事通常非常感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上课时巧妙地运用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也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将故事与新课的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同时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时,教师就可如此导入:“大家都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那你们知道与这个成语有关的传说吗?”学生纷纷表示好奇,教师就可为学生讲一个故事:“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位仙女叫麻姑,早年便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麻姑的面容仍然像十八九岁的少女。麻姑说:‘从我得到天命以来,已经见证了三次东海变成桑田。这次去蓬莱,看到海水比之前少了很多,大约又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在生活中,大海有可能变成陆地丘陵么?”通过故事来提出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此时教便可顺利地导入“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这一新内容。
又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来导入:“有一位中国人买了一张美国彩票,中了奖,但当他得知中奖信息时,却正好错过了兑奖时间,彩票变为了废纸。此时一位美国人却愿意花高价购买这张彩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就藏在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里。”这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亲切自然
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是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来参加教学活动的,这些经验是学生最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调动现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此种导入方式既能够增强地理这一课程的亲切感,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意义。在课堂上,教师选择的实例应当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气候复杂多样”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俗语、谚语进行导入。在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
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一句话?
生:听说过。
师:那吐鲁番地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是不是因为早上太冷,而中午太热?
师:大家都学过生物,你们能从刚才那句话中找到新疆水果特别甜的原因么?
学生稍作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这是由于新疆地区早晚温差大,而且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晚上寒冷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非常弱,这样就积累了很多糖分,所以水果会比较甜。
此时教师便可顺利导入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与特点。如此一来,学生便顺利地记住了这一地理知识,且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
三、演示实验,新颖别致
演示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当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能够将书本的理论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循循善诱,营造探究氛围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能记住地名、气候名称、四大洲五大洋的分布。但是如果将知识点进行细分,他们就很难理解了。比如在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章节知识时,教师提问:我国的云南盛产香蕉,而与云南临近的重庆、贵州等地却不能产出香蕉,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多高中生只能回答出皮毛。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要怎么做呢?
1.制造情境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与其让他们枯燥地看课本,不如给他们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面对上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观看有关云南、重庆等地关于特色种植的宣传片。学生看了宣传片中的内容,就会对云南和重庆的风土人情和种植业产生疑问。为什么云南的西双版纳盛产香蕉,还有大象也可以在那儿生长,而重庆、贵州与其如此临近,却不能产出香蕉呢?这些问题,他们都会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2.亲临其境
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有想要探知答案的冲动。这时候教师可以找去过这三个省市旅游或对这三个省市比较了解的学生,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幻灯片相比,学生会更相信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学生的探知欲,在聆听同学的描述中急速增长。
3.提出问题
在学生看了宣传片,听了同学讲解后,心中肯定已经不止是刚刚的那几个问题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如他们也许会问:“重庆市一个山城,云南相对于要平坦一些,是不是因为地形的原因呢?”“在云南有云贵高原啊,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为什么只有西双版纳是最盛产香蕉的呢?”这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引导,将学生慢慢地引到今天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中。
二、引入课本,讲解新知识点
上面所述的第一步做完,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的教学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已经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将学生引入课本。前面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将学生导入到课本的知识点中。这对于教师讲解新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告诉学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二者紧密结合。例如云南西双版纳,是亚热带雨林气候,它天气潮湿、雨水足等因素使香蕉适宜在那里生长。再结合自己的教案,为学生深入讲解“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知识点。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三、成功引导,深入学习
导入设计教学是一个很有用的教学方法。导入设计教学,目的就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知识的学习理解,这样既轻松地学习了知识,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高中地理中,“人口与地理环境”“从圈成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城市与地理环境”“产业环境与地理环境”“多姿多态的地标形态”等知识都是必修的知识点。面对这些生硬的词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导入设计就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法宝。以“城市与地理环境”这一课为例:学习这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ppt制作与之相关的幻灯片,用图片来导入课文,在图片中展示一个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观看幻灯片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现当代社会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看完图片之后,学生会根据图片上的场景进行思考:“城市的地理环境对于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会发展出怎样结构的城市呢?”通过这些疑问,来深入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师成功地“导”,学生才能成功地“入”。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将学生顺利地引入课堂中,而是开门见山地说:“请同学们翻到××页,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样的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态度。因此,导入设计的运用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迫切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张新宇.导入设计的具体运用[J].中学教学法,2011(7).
关键词:地理课堂 导入 总结 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的教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枯燥的。尤其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心理状态,在课堂展现形式方面确实有待提高,高中地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挺复杂,内容也较枯燥,如何把课堂45分钟充分利用好,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感兴趣且易接受理解的气氛,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文将从“导入”和“总结”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和思考,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输入”知识。
一、“导入”和“总结”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主要是针对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的现象。我国传统教学中大多数地理教师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经常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状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始之前的几分钟,地理教师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不仅会使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使地理课堂在45分钟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高中教师也逐渐重视“导入”的作用,在教学中也经常采用多样的导入方法来提升课堂质量,但是课堂“总结”却仍被众多教师忽略。课堂总结是对45分地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中心内容进行概括,对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巧妙的“导入”如果能起到激发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完美的总结则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提升整堂课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课堂的升华,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地理课堂45分钟的整体质量。
二、导入和总结的方法
课堂的“导入”和“总结”都关系着课堂45分的质量如何,因此选择恰当的导入和总结方法是提升整体地理课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便日益重视教学的质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的把握也日益精细,于是在教学中采用较新的教学手段对地理课堂进行别具一格的导入和鞭辟入里的总结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完美的导入和总结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教学的效果,以下笔者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效果较好的导入和总结方法,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1.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巧妙导入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较于地理课本上死板的文字,学生更容易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产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对课前导入进行设计时可将学生中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课堂,以更直观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
2.利用故事进行导入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共同心理,从教学中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小故事时学生就会集中精力仔细听,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地理课堂上课的前几分钟利用一些与课堂所教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行导入,既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铺垫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全神贯注听故事的同时趁热打铁巧妙地引入课本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则会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使得45分钟的教学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在讲述洋流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关“百慕大三角”的故事:1968的某一天,一架客机正在飞行,突然坠落入海,机上所有人全部丧生。1973年某天,一艘摩托船在海面上行驶,瞬间沉入海底,船上无人生环。这里因舰船、飞机屡出问题而被人们称为“死三角”。那么,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在哪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飞机和舰船频频出事呢?让学生阅读地图,然后找出百慕大三角的地理位置,并利用网络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死三角”海底地形十分复杂,海区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死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及较封闭的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这些岛屿面向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死三角”海区穿过。“死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了。
3.利用图片进行导入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图片记忆的能力明显高于对文字的记忆能力,图片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明显长于文字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基于这一研究,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在选用导入方法时可以借助图片在人脑中印象更深刻这一优势利用图片引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被吸引到课堂,课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能通过图片长时间的存储在学生的头脑中。
4.悬念导入法
立“疑”激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地理课堂的前几分钟巧设悬念,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当然在悬念设置时既要考虑悬念与课堂内容的联系又要考虑学生的的特点。悬念导入法一般用于需要学生自己挖掘和理解的知识讲解时,采用这种方法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触类旁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地理课堂总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课堂进行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较多时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当课堂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难以完全吸收时,教师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找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学生吸纳课堂知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绘图列表法
绘图列表法常用于章节知识讲解结束之后或者课堂所教内容较为复杂时,通过绘图列表直观展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疏通脉络的重要方法。例如: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堂地理教学知识点:地理公转方向,从地轴倾斜方向判定冬至日及夏至日、秋分日及春分日,掌握远日点及近日点轨道位置及日期等,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绘图列表法,如图所示:
3.承上启下法
地理知识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前与后的知识都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要在概括本节内容的时候设计好悬念并引出下节课的问题,在课后引导学生对即将要学生的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上大气环流这一节课的内容时,了解了这节课是假设地表性质均匀的情况下大气运动的特点,在总结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是假设地球的表面性质均匀,那实际情况是不是也一样?以此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生活中的想像,并告知学生地球的表面是不均匀的,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气的运动又会如何进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告诉学生在下节课的时候会讲述海陆分布对于大气环流的影响情况。
课堂导入以及总结的方式很多,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及应用。
三、结语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高中阶段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因此提升地理课堂的质量是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时应考虑的首要问题,鉴于“导入”和“总结”的重要意义,高中地理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导入和总结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给与学生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把地理知识以创新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和老师互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利于教学的方式。“导入”和“总结”就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触的信息以及他们头脑的灵活都比他们的父辈要强很多,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点不同,造成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度不够,如果教师讲课方式太死板,无新意,照本宣科,那对学生来说,就是“灾难”。
参考文献:
[1] 葛海云.学生是建构优质高效地理课堂的主人――对一次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J].新课程(教研版, 2011,(8): 257-258
[2] 郭洪场.高中地理课堂小结的技巧[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 (1):22-22
[3] 张海青,杨学勤.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以《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一课为例[J].新课程导学, 2011, (4): 13-14
【关键词】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 训练策略
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和意义
1.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
地理教学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是地理教师在课堂内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规范。“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 [1]
1.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塑造;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积极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等。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改革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前沿,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由此可见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学实施的支撑系统,它对新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
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研究大致有两类即广义的划分方法和狭义的划分方法。广义的划分方法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四类,它又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和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2];另一种是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学习指导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观察和评价技能”[3]。狭义的划分是强调微格教学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狭义的划分方法它是从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过程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语言的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 ” [4] 。
3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策略
3.1语言技能的训练策略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地理教师所具备的课堂语言技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影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由口语表达、书面文字表达和体态语言几个要素构成。
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由口语表达和体态语言两要素构成我们也从这两个方面阐述它们的训练策略。
首先,口语表达的训练策略。字正腔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科学准确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教学中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话,让每一个学生听清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抑扬顿挫的语调,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说话要慢点语调要高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有思考记笔记的时间。快慢得当的语速,语速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语速过快学生对收取的信息会遗漏、积压,语速过慢则易导致学生精力涣散。科学准确的词汇。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地理空间地域解释准确无误,地理原理阐释直观严密,因此语言的运用要科学、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要把只是讲的通俗易懂、直观形象,形成一种地理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逻辑清晰的概括。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还要注意自身语言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地剖析地理事物,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建构。
其次,是体态语言、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的训练。教师的身体动作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和身体局部动作。走动要自然大方,有控制,不可过多、过快,否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身体局部动作,主要指头部和手部动作对地理事物的描述通常要借助手势来更生动形象的表现。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的训练。面部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作用。教师要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让学生在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注重于学生之间的眼神眼神交流。
3.2组织技能的训练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承转技能” [5] 。
教师在备课中已经提出对策,然而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情感层次在课前是把握不准确的,教学组织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时刻组织学生的注意力,训练教师的应变能力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管理好课堂纪律努力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3.3导入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的导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在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之始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的方式可分为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观察导入、练习复习课导入。复习导入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承上启下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情境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发,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或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故事导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观察导入即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又能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练习、复习导入,采用“提示回忆法”作为复习练习的导入,启发学生回忆与练习有关的旧知识。
导入技能要求有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目的性是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一个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使学习内容以鲜活的形式出现。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课堂导入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艺术性要实现导入的艺术性,就是导入的设计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3.4讲解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讲解是一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语言对地理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教学形式。
讲解技能分为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和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是指在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事实性知识包括地名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的外部表现、地理景观等。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 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培养学生各种抽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语言要条例分明,措辞准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图、模型、地理图表及揭示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各种示意图帮助讲解,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观察。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地理知识的所涉及的空间广泛性和时间延续性因此要使用大量的事实或事例,从多个角度说明,容易比较、区分各种具体事物的不同特征,便于学生充分感知。
3.5提问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阶段等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提问技能的作用。首先,可以检查和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其次,有助于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有利于顺利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再者,它还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主要有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分析提问。理解提问时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加工的过程运用,运用提问是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和已有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必要追问、问题评价和引导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明确、清晰、连贯。问题的提出,有导入阶段、陈述阶段和介入阶段,要求有节奏的步步深入。追问,追问可以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引导学生提问,有助于在解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学生提问,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讲解由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知识。问题评价,是教师对的学生回答做出反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
3.6地理教学“三板”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和板画,它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地理教学技能。地理板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三板”技能它可以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突出重点难点,揭示知识的内在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便于学生课堂记录课后复习。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板书类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是体现地理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中心和关键的板书,是能反映地理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的板书。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板书可以分为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和综合式板书。板书的设计要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其宗旨是要让学生更好的构建本节课的内容。
板图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和变化过程时,地理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过程和地理分布,边讲边用线条图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
板图技能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和曲线图,这几种板图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画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迅速画出地理事物的素描图,它要求线条流畅、简练、清晰、富于表现性。板画有形态画、过程画和动态画。形态画是以素描的形式表现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外部形态;过程画主要表现地理事物在演变过程中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动态画是用简易的笔法显示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要边讲边画出事物运动的过程。
3.7强化技能的训练策略
“强化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采用各种肯定,鼓励或纠正错误的方式,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正确反应,使教育信息刺激与所期望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保持学习动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行为方式” [6]。
强化技能的方式有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标志强化和活动强化。强化技能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联系性,既可用于教师的讲解过程,也可应用于学生讨论、阅读和作业练习当中。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运用强化技能来实现更有助于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强化技能,善于在课堂中运用板书、语音语调、身体动作和布置作业是强化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3.8结束技能的训练策略
结束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结束让学生回忆、整理、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体系,是学生知识进一步同化和网络化的过程。结束的技能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的行为方式。
结束技能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教师强调这一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点,教师是通过结束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延伸扩展学生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了解教与学提高教学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中结束的类型有归纳总结、区别对比、竞赛活动、练习巩固和悬念存疑。这几种结束方式要根据这节课的特点而定也可以将这几种方式综合地运用起来。
3.9演示技能的训练策略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信息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物、标本、挂图、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进行实际表演、示范操作,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6]。
演示物要有足够的尺寸、演示物应放在一定的高度上、演示物要有适宜的亮度、对演示物的指示要确切、操作要规范,具有示范性、复杂的实验应利用图解帮助学生观察、语言讲解要与演示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3]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5]刘恭祥.地理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59.
关键词:课堂结构;导入;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要求课堂结构要发生一些转变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以确保地理教材价值的充分展示,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中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
一、导入环节的优化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对导入环节的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导入形式的优化,我们都知道在以往的导入环节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开门见山,基本上不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导致学生课堂前十几分钟都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优化导入的形式,要从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采用恰当的导入形式,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在教学《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精力集中到课堂当中,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自主对“北京”进行介绍,从任何方面都可以。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然而,对其优化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将地理课堂构建成高效而精彩的课堂。本文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在教学“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台湾的位置,同时也引导学生观看了“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等美丽的台湾,这样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呆板,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优化课堂结构,要让每个环节都能在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展现地理的价值,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导入促进教学
导入是进入新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愿意采取以复习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新课堂便没有了期待,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难以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导入模式,而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地理学习需求,引进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和方法,以新颖、多变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和谐、生动,在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漫画导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广告导入,带动参与欲望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五、时事导入,彰显新鲜气息
时事导入法是指将国内外大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使地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更具新鲜气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尝鲜”需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内容时,我以“合福高铁”这一时事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合福高铁”的时事内容,再切入“交通运输布局”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合福高铁开通的情况,深化学生的知识,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合福高铁的开通具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合福高铁途径的城市有哪些吗?其建设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内容设计新颖,与社会实际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时事导入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具时代气息,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谜语导入,活化地理课堂
谜语导入法主要是教师以竞猜谜语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谜语,引导学生竞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活化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内容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猜一猜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大声回答:“准备好了。”师:“‘一块蓝布无限大,日月星辰全包下,五湖四海全包罗,世间万物皆容纳。’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地回答:“宇宙。”进而引出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宇宙?”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猜谜语这一喜乐见闻的导入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总之,导入设计不能单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特点,丰富导入设计,从而达到以“导”促进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生搬硬套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丁无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2]胡开新.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6).
关键词 乡土资源 高效 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67
Build Efficien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with Local Resources
LI Sifang, BAI Wenxi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ments geography teaching to combin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erms and conditions consistent learning materials, local resources applied to the import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link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igration links, help student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local resources; efficient; geography class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经历和体验。任何学校所处环境中都有非常丰富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基于学生对这些资源的认识,教师对其充分加工,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全程呈现出来,使乡土资源更具有过程、方法意义和情感价值,也能使地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笔者在东莞七中实习半年期间,有感于周围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所以在本文以东莞七中所在的企石镇周围地区为案例进行教学分析。
1 用乡土资源导入,创设魅力情境
课堂导入应能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并使学生进入准备状态。用乡土资源导入课堂,优势在于用学生生活熟悉的事例和场景,给学生造成学习心理优势和知识的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联想的思维,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乡土资源导入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制定,形式多样:(1)利用多媒体系统导入:即使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媒体或多媒体交互系统引入课堂。例如在必修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学习中,就展示了东莞七中所在的企石镇和东莞市的城市三维遥感影像图像导入:这些城市景观中各地的用途是什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中,对比东莞市和企石镇在具体生活中功能差异:大型医院治疗疑难杂症、买文具、读市重点中学、看感冒、看时装展等,作为在企石镇生活的你分别会选择哪里?让这些内容更加贴近生活。(2)利用教师语言导入:即用教师丰富、深情的语言魅力渲染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设定的环境中,激起乡土情感认同,这样学生便有求知欲望。利用乡土资源导入形式有诗歌朗诵、故事引入、巧设疑问等。(3)课堂活动导入:包括学生组织的简短表演活动、游戏、实验操作等。例如就企石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各政府部门、学者、企业、居民应履行哪些责任?
2 用乡土资源贯穿,呈现多样课堂
目前地理教学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材料导入后仅仅作为导入使用,导入完成后又恢复到传统教学框架中,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以及导入的启发性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导入的材料本身与知识点结合点不多,无法扩展所致。而乡土资源恰好以其科学性、灵活多样性、案例性和探索性给地理课堂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和更宽广的知识面,激发地理课堂别样的生命力。
不同课堂类型下乡土资源的加工方式不同,以以下几种课型作为说明。
2.1 情境教学式课堂
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创。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教学内容与乡土材料的切合点展开学习,师生协作学习,最后成果交流,反馈提高。
案例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师:(展示东莞市地形、气候、河流状况图)结合教材,东莞市是基于怎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各自然条件对东莞市的发展有何影响?
生:结合文、图列出提纲(独学,5分钟)
生:与同学交流补充(小组合作,5分钟)
师:组织展示,总结(15分钟)
2.2 专题探究模式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全程由学生完成,教师提供辅帮助。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汇总展示,总结提升。
案例二:企石镇农业发展之路――以基塘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提出问题:学习《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后,企石镇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农业?
收集信息:学生分四小组,ABC三组以东莞七中为出发点,分别调查走访所划分好的区域农业类型、作物、投入产出等信息,并登记。D组去镇相关政府部门收集近年农业政策,农业经济资料。
展示汇总:各小组就收集好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与特色,在课堂上汇总展示。
总结提升:根据汇总内容,总结规律。
2.3 网络自学课堂
当下学生接触多媒体网络资源越来越便利,乡土资源以其丰富灵活的特点满足了不同爱好的学生的追求。建设乡土地理网站,既能满足学生对家乡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也能拿体验异样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还能培养其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乡土地理网站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案例三:企石镇乡土地理资源网
网络学习中教师要摒弃放任学生的现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制定任务型的活动,提供网络学习策略,以乡土网站为载体,在独学、相互协作下完成学习。
3 用乡土资源迁移,实现三维目标
乡土资源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资源本身,而应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地理学习的迁移,由个别到一般,掌握认知策略,认识学习过程,达到情感的迁移。由乡土资源迁移是逆常规的途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现象推广到课程要求的一般规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感情的激发。
案例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之路
距离东莞七中25公里的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经历了普通工业区到东莞市示范科技园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历程。
(学生了解松山湖的发展后)
师:松山湖科技园区发展的原因?
生:①一心一带三廊三片区规划;②国家扶持政策;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国际产业技术转移;④以科研、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生态产业。
师:珠三角地区或其他地方与松山湖区有何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哪些措施?
生:……
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课堂,能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创新地理学习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看,用乡土资源贯穿整个课堂既改进了教学方法,也为地理教师从新的角度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巴登尼玛.乡土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思考[C].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2008:23.
【关键词】领导力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在转,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几乎被各个学科瓜分。作为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和教师,甚至学校都还不重视,很多初中教师也难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课前没预习,上课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没有及时去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可以达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寻找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学习,去探求新知,使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领导核心。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从教科书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学设计尽量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主要有讲授、自学、讨论、探究、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等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几个教学环节,在处理各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旧课要在课前短时间内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温习旧课,加强对旧知识的再现,也为引入和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引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关键。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场电影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音乐的前奏。如果导入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贯穿整体,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地理课堂中,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键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导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歌曲、视频),事件引入(重大事件、利用学生的“捣乱”课堂事件),活动引入(角色扮演、谜语、竞赛),话题引入(历史故事、生活经历、新闻热点、旅游线路),问题引入(问题悬念、复习旧课),地图引入(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等),情感引入等。
课例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新课教学,利用谜语竞赛活动引入新课,可以借用“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等等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竞猜活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思考活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地图作用的理解;利用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旅游图等等各种地图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好奇心,同时对地图的形成、概念、种类和作用等有初步认识。
课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利用问题引入新课,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史有多长?采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利用游戏活动引入,用一个地球仪,老师拿着地球仪在教室走动并不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的右手拇指任意暂停地球仪的转动,每一次停止,大家都数一数,数数每个人的右手拇指所在位置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突出难点、突破重点,理清思路,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在教师领导下,开展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做到精讲精练的有效教学。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
讲授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互动的主战场。在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时,选择要适合学生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多样,要符合不同情况的学生。讲授新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等等。
地理课的讲解还要遵循如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课例1: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三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少讲,要多采用读图、填图、活动和竞赛等等方法。教学中应该把各个地名和地图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的敏感性,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掌握始终与中国政区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一:按照省级行政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在中国省区地图中指出,不断加强记忆,判断它们的方位、轮廓等。
教学方法二:按照中国地理区域来划分省级行政区,按地区分类逐一在地图中指出,学生较容易记住省名和位置。
教学方法三:按照沿海、沿疆、沿经纬线、沿河的顺序来划分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中分片指出,有利于记忆。
教学方法四:学生描绘省级行政区轮廓,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拼图,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加强省区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五: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量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分段进行,在课前或课后不断反复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课例2: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新课时,由于气候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介绍我国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再找来自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的同学谈谈自己家乡在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或请到过海南岛的同学谈海南岛的冬季,到过黑龙江的同学谈东北的冬季等等。
三、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
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这几教学环节, 体现了复习巩固和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的总结作用,是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自我检验阶段。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是提炼知识,整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复习巩固的方法主要有:老师总结、学生总结、竞赛、问答、读图填图、完成课堂作业等。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地形复杂多样》的复习巩固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山脉的名称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的 三级阶梯中指出我国的主要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通过结合旧知识来巩固本节新课,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形图上指出主要的地形区,检查反馈良好以后,学生掌握基本地形后即刻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操作中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宜以填图作业为主,兼以背默作业。易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如何领导学生展开,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强教师的课堂的领导力,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要与简单的备课有所区别,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落脚点是教师能不能领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是否学有所得,体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备课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目的,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新时代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地理课。
参考文献:
[1]王岚.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功力[J]. 北京教育.1995(S1).
[2] 张崇东.驾驭课堂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3] 任小中.贾晨辉.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 成功(教育).2009(09).
[4]徐永丽.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感于一节历史课[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5]张化林.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新课程(教研). 2010(09).
[6]严新根.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关键词: 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导入 新课 讲评
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是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在高效、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地理课堂中重新认识地理课程的存在价值,同时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进行论述,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1.高效导入环节的构建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有效的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通过有效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地理学习质量,进而为学生的健全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直观导入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自主走进课堂,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迈好第一步。
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山西的煤炭资源图)
师:煤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尤其是冬天,大部分都是用其来进行取暖,那么,这些煤炭资源都是来自哪里呢?
生1:山西。
生2:东北。
生3:贵州。
……
师:是的,这些地方都有煤炭资源,但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占比例是最大,今天,我们就以山西省为例来说一说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资源的开发。
……
通过这样的直观图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顺利地将能源教学引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走向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确保高效地理课堂顺利实现。
又如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设疑导入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和思考中了解知识,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教学片断:
师:气温和气候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气候是什么?我们甘肃地区属于什么气候?
生1:温带大陆性气候。
师:是的,那么,全球的气候特点都有哪些?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和思考中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
2.高效教学环节的构建
导入过后,课堂就进入了教授环节,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环节,也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时,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使学生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方式,那么,这五种方式构成了这样的交通布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1:交通运输布局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生2:交通运输布局影响着人口的密集度。
……
师:交通运输的布局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到底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呢?下面我们结合教材来进行回答。
(组织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自主学习教材)
……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教学片断:
师:通过自主对教材的学习,同学们说一说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或者哪些地方理解不了?
生1:为什么要形成交通网?
生2:交通运输布局为什么会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小组互相交流中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能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同时为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做铺垫。
又如教学《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由于我们甘肃处于西北地区,而且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法,引导学生先分析我们省的一些情况,对荒漠化的概念、影响等进行交流和思考,并说一说自己对改进荒漠化现象的想法,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先学后教,从实际生活入手的方法不仅能够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对学生的健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教授环节,教师要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高效、自主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并树立起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
3.高效讲评环节的构建
讲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部分。所以,在讲评环节,我们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互相讨论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
例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组织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对该题的考察点、解题思路、错误的选项该如何改正等方面进行分析,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出贡献,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构建出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即将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生活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转变了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识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把生活化的气息引入课堂,将地理知识用生活化的方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解释,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关键有充分的认识,并具有足够的生活化教学实施能力,此外,还应当积极观察生活、收集生活资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变得顺畅、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当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动的组织等几个重点内容。以下对这几个关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1生活化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应当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叙述以及列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是什么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吗”,在师生互动列举一些国家后,教师继续引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吗”,进而可展开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导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仅仅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进行死记硬背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在这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风俗习惯和衣着特色,并结合图片、视频等,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合上课本,将学生分组,教师通过列举某个生活习俗和衣着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是哪个民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此,方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积极参与 新课导入
地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带着这样的情绪走进地理课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地理课堂上如果少了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教学必然毫无成效可言。因此,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地理老师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如何促进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的总体素养成正比。因此,希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地理教师必须有一桶满满的水,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进课堂,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学高为师”,地理老师必须拥有丰富而严谨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样不但能够游刃有余地驰骋在自己的地理课堂上,而且能够左右逢源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感必定油然而生,从而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走进课堂。再次,地理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用幽默机智的语言驾驭课堂,得心应手地创设各种各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枯燥无味远离地理课堂,这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必然被激发。
二、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有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要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感兴趣,巧妙的新课导入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巧妙的导入能够很好地扣准学生心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走进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有所研究,力求新课导入能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导入新课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置,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采用设置悬念导入,歌曲导入,气候谚语导入,视频图片导入,等等。总之,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新课导入就可以大胆尝试。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经常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疑问积极地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活动,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课本、挂图、地球仪等。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运动变化的生动过程,因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足。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多种技巧,使静止图动态化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积极思考,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视频,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我注意到学生都能非常认真地观看视频。之后,我适时地抛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回答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观察到,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开了,随后纷纷举起手。被提问到的同学虽然组织语言方面参差不齐,但关键的内容基本都能回答出来。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信心是一个人取得事业学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就不那么积极了。同学课堂表现不积极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参与课堂的勇气与信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能漏掉一个学生。因此,教学活动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赏识那些缺乏信心与勇气,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有了信心,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就会相应提高。比如,我在讲“长江”有关的知识点时,特意请一个学习成绩不好、平常课堂较为沉默但喜欢唱歌的同学即兴演唱《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全班同学倾听“滚滚长江东逝水……”。她唱完我适时地给予她热情的表扬。之后我注意到她在课堂上不再那么沉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只有符合规律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每位地理老师都应积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有心,用心、耐心,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其共同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乐学,愿学,然后才能会学、学会,这样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转换视角,联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古典诗词在复习导入中的应用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是目前地理课堂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复习导入法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导出新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也正因为其使用频率较高,如果不适当变换形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倦怠,导致该节课的第一印象不佳,致使首因效应发挥消极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中可以利用古典诗词作为复习导入的媒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释古典诗词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一方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被创造性地运用到了地理课堂中,必然会带给学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心理体验,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已有知识,保持对复习导入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释古典诗词中描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复习了旧知,又得以有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这样,学生必然可以对本节课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气象灾害”一节导入时,笔者借用了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首先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分析造成诗中所描述现象的原因,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该天气系统势力过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把学生的思维顺利导向新课的学习。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古典诗词在激疑导入中的应用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如果能够在地理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渴望认识的急切心情,可以形成对本节课积极、主动的第一印象,从而有利于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古典诗词同样可以作为很好的激疑导入材料,因为其创作都是来自于作者对地理环境的深入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所以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细致描述,甚至部分诗词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理规律。在地理课堂导入过程中,借用古典诗词对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描述,特别是那些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描述来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地理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水循环”教学时,笔者借用了李白的“将进酒”来导入。听着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心中疑惑就是“这首诗和今天的课有什么联系”。这样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悬念,对将要进行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接着笔者再次抛出悬念:“在这首诗中大诗人李白地理没学好,犯了科学性的错误”。这激起了学生更大的疑惑:“难道大诗人李白也会犯错误”、“是什么错误”。到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机。最后笔者用一句“欲知详情,且听我们现在分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循环知识的教学上。
三、发挥想象,体会蕴意,创设学习情境——古典诗词在情境导入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在导入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等营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使其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学信息,是为情景导入法。古典诗词的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意境唯美而深远,其描绘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生动鲜活。因此利用古典诗词导入,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绪情感上的共鸣,为即将进行的教学营造良好情境。从首因效应的角度来看,古典诗词营造出的良好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内容积极的、肯定的第一印象,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持接纳态度,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古典诗词的运用,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积淀文化底蕴,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人文魅力,这也有利于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的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于高中地理课程,面临着任务重、课时少的双重压力,这就为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如何构建“以学生为本,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精心设计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案导学”是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案导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导学定位教师角色,最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为此,学案导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环节:学案环节要齐全,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七个环节
2.学案设计内容应具有探究性、针对性、实践性、层次性的特点
学案在设计时应以课时为单位,在熟读课标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个地将问题解决,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而设计的探究内容如下。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然后在坐标系中画出芬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2)根据绘制好的的曲线图,分析可以将芬兰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在上图中用竖线标出,并说明理由。
(3)读图分析各阶段出生率、死亡率有何变化,并找出引起变化的原因?
3.学案中的合作探究内容应以某一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案例、情节或感兴趣的话题为发展主线来设计合作、探究题目。如地理学习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可以联系身边的事例,以“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为主线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并且都能有所发现,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可喜的见解,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和保证,也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复习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图片资料导入、视频导入等。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对于高中地理,内容丰富,体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充分挖掘热点时政、相关视频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截取美国著名的电影《后天》。必修二中《人口迁移》可以以我国的热点春节前后的民工潮的视频为导入,都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启迪他们对问题的创新思维,锤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阶段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和运用,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等特点,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图表法、实验法、讲述法、体验法、提问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等。其中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自然地理规律性较强,很多规律可以通过图表和实验来进行体现和总结。如绘制气压带与风带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实验法如用挤压书本来演示褶皱,用茶叶、水盆、电吹风,来演示风海的形成。
人文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和体验法进行教学。如: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对策。
四、加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提高课堂艺术,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时刻集中,让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地理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语言水平,做好课后反思等工作。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因而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驶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再加之师生间的默契互动,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毓梅.中学地理教学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