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初衷是营造一个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既作为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堂内的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许多第二课堂建设都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若不认真加以研究并及时解决,势必将影响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笔者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尝试寻求适当的解决对策。
一、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抓课堂内教学,而认为第二课堂可有可无。在中国的大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仍被四、六级考试牵着鼻子走。从1987年至今,整整20年,四、六级考试就像一把尺子,不但在量学生,也在量老师,量学校。虽然四、六级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很多高校也取消了其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但社会用人单位对其的钟情却丝毫不减。这种无形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力。
2.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混乱,缺乏系统性。目前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每位教师只负责自己承担的某个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转系统;二是多头管理,教师无法将其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统一起来。
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第二课堂活动应该由学生组织,教师指导。多数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但他们不知道学什么,该怎么学。这就很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起来以后就逐步消亡,症结在于没有及时地得到教师的长期、有效指导。
4.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例如:英文图书资料有限,活动的场地不足,音响、多媒体教室短缺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能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但缺少明确的、规范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6.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辟英语第二课堂需要一定的经费购置设备、开展活动等。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不愿再把经费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去,造成了第二课堂活动经费短缺的局面,从而制约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进行和开展。
二、解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在思想上,学校各级领导、英语教师、学生都应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达成共识。为此,各级领导应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英语教师也应排除“份外之事”的思想干扰,积极投入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学生则应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地参与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去。
2.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需认真计划、合理安排。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部门应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日程上来。从全局出发,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第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的总负责人,应统一协调安排各项活动。对学期的具体活动安排应在学期初向全体教职员宣布,使大家心中有数,方便给与积极的配合。第三,专项活动的指导教师,也要作出其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使整个第二课堂的活动呈现出有序运行状态,各项活动间出现互动互补效应。这种事先的计划、安排可以使第二课堂教学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3. 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应包括教师的督导过程。作为督导者的教师不可能一个人对所有学生参加的所有活动都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因此,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需要一支专门负责的特色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也需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各有所长的教师应承担不同的活动任务,而不再是样样包揽。这无疑对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有个性化的突破。学校可通过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合理安排他们进行学术进修,以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也可尝试从校内外聘任兼职或专职英语辅导员,全面协助学生课外英语学习和活动的开展。
4. 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等物质条件也是搞好第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对此,学校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校园资源的补充和利用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61页)多媒体教室的开放,图书馆英文报刊、杂志、书籍的采购。在立足于现有教学设备的同时,提高视听教室的利用率;集中视听资料,开放听力自习室和录像室等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的环境。
5. 建立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模式。要以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为依托,建立一个新型的、动态的、交际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将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到双方各自的学分考试、岗位考核的终结性评估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得到科学、合理的考核,使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得到全面、理性的评价。
6.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经费的解决需要学校给与一定的支持。同时,我们可以依托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一些有效的经营模式,取得一些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的支持和赞助。经费的解决对提升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重视和搞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内容,切实纳入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建立起两个课堂同步发展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的有效途径。为此,英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以求逐步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活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17-02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显性知识,无论如何操练,都不能转换为正常交际中所需要的隐性语言知识。因此,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目前,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高职英语课堂通常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导致教师授课时难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且随着高职英语课时量的减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为有限。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课时、场地等条件的约束,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围绕英语学习开展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对第二课堂参与意愿不强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认为高职英语只要抓好课堂教学就够了,第二课堂可有可无,老师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依照以往的学习经验,很多高职生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观点对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英语老师不愿意指导第二课堂,而很多高职生不愿意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即使有少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快速体验到英语提高后带来的成就感,在浅尝辄止后,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能在大学三年里坚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学生少之又少。
(二)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管理
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每年都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总体来看,没有统筹规划,活动设计没有层次、不够立体。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仅限于举办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对硬件条件要求较低的活动,而且活动设计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缺乏专业特点,没有针对性。而很多第二课堂教学的活动都是临时开展,教师也只能临时指导,没有常态化,导致无法与第一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活动也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
(三)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往往凭个人兴趣,对英语第二课堂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对该参加哪些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效果的认识,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相应的,学校也缺乏一个考核和奖励的机制,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而对指导老师的评价和激励,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对策分析
为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成效,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良性运行机制,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率、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率
我们应在充分地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诉求的基础上,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
1.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活动。高职生英语基础不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活动设计时,要针对这一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如可以开展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拼读比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晨读等。此类活动对英语基础要求不高,开展组织也较为灵活,既可以以班级、系部为单位,也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而面向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讲座、英语角等活动。这样,在检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又可以拓展学生英语技能。
2.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活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组织富有职业特色的活动。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导游比赛;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酒店情景英语口语展示;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外贸单证的翻译;而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进口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大赛,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全校“一刀切”,脱离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使得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技能。高职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而第二课堂也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学校需要从教学计划制订、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个教学体制中,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第二课堂的活动,巩固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如在讲授到Holidays and Festivals 这个单元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办西方重大节日的图片展览,甚至还可以举办以某一节日为内容的英语化装舞会。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也容易看到成绩,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分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在基于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第二课堂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在基础阶段,主要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高职生最缺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针对这个特点,在大学的第一年,有必要开展一些旨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改变学习方法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晨读、课前早读及传授英语学习方法的讲座等。教师通过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敦促学生多读、多背、多动笔,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英语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像英语经典影片欣赏、学唱英文歌曲、英语化装舞会、英语游园等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是针对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和新生。在提升阶段中,第二课堂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创办英文报纸、参加英语角、成立英语戏剧社团、参加翻译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考核评价制度,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目标实现
为减少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实现第二课堂活动不走过场。
1.建立奖励和运行机制。为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应建立相依的奖励和运行机制,可实行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度。将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的成绩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包括评选增加德育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等,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获奖的,与奖学金挂钩等。
为鼓励教师参与、指导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把活动负责人和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对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英语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核算。还可以将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如对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大赛获奖的老师,其工作成效与岗位聘任和考核挂钩等。通过这样的措施,确保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高效。
2.建立评价制度。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晨读、英语角、英语讲座等活动,可以通过查看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参加各项比赛,可以根据获奖情况进行考证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第一课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第二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寻找适合本校的活动模式和有效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论坛,2013(12)
[2]王占九.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徐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和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4]丁莹莹.基于第一课堂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3(7)
[5]罗静.基于课内教学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阶段分层活动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本文从我校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学校应当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引入“学分制”来完善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课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面较低
我校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多年,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接受第二课堂活动,他们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额外的工作。部分老师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对待第二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个别第二课堂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原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有一定人数要求就可以正式开课。部分老师单纯为完成任务最多只愿意招收几个人,甚至有些小组只招收三四名学生就不再招生了。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学校总体招生数也就少,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对我校没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对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安排是否满意。多数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课情况与平时上课没有区别。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第一课堂没有讲完的,第二课堂来补。抱有这类想法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老师不开展兴趣爱好和文体方面的课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第二课堂知识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从现有的课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开设的是都是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老掉牙”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受不到新意,也就不想参与到其中去了。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
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觉得第二课堂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读书是家长要求来的,他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爸妈学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要学。所以,在学校里什么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第二课堂,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老师叫我来的,或者是学校安排之类的话,完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见。
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第二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造成了领导和老师对第二课堂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每周的上课教学才是主要的,是主业。第二课堂属于附业,甚至是负担很重的“负业”。第二课堂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
2、教师知识陈旧,不能主动学习
为了搞活第二课堂,各职业学校就应加强师资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的。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年长的原因,生理机能减退,精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低,他们不想学新知识;人到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家庭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大多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如果让他们参加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他们不愿意参加;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学校给他们很多担子,他们不仅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基本上担任了班主任,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如果让他们为了第二课堂而专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算是想学,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3、学生基础太差,求知欲不强,学校宣传不到位
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少人生目标。2013年我校一份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一半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影响了他们对第二课堂的学习。
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提升第二课堂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体现第二课堂的地位,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即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而且也应要求学校行政及全体教师也应全员参与第二课堂。
为了能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对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细则进行修订。应要求行政与教师一样上第二课堂,同时要拉开学校绩效考评各等级的差距,提高第二课堂在学校绩效考评的比重,修改第二课堂学生人数要求。
2、提升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
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现以纳入教师考核的必需内容,实行定期实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老师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大力推广和发展“双师型”教师。
3、引入学分制,多渠道宣传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能招收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相信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为此,学校应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招生,招好生,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要想做好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由于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管理细则不严谨,对老师评分人为性因素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席无人管,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即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实现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修满学分,学生可予以毕业。其中“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教学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合格,学生整个中职学习才合格。在具体考核中,为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与考核挂钩,如迟到或早退2次计1次旷课,旷课3次或平时表现被评为“差”则“总评”不合格,不能计入学分。这样,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第二课堂的宣传。加大宣传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看待第二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第二课堂的实施。
为了使师生更加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应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机会来宣传第二课堂工作。从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始,要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写进计划当中的显著位置。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就组织他们学习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相关内容等。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师生一定也能对第二课堂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这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彭巧胤 谢相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5期.
[2]《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党创新.《电子世界》.2012年第7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 高等教育 ; 创新型人才 ;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55-01
可以说,在高等教育当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特别是第二课堂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良好人格的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在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今天,仍然很难将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彻底除掉,而直接导致很多的高等教育仍然是注重智育而轻德育,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但由于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于是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将第二课堂作为一个单独的课堂来建设,使之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1.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
虽然截止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二课堂仍然不及第一课堂那般成熟,缺乏较为稳定的运作机制和系统的管理化机制以及辅导机制,使得第二课堂如同一盘散沙,由于学生自身的意识、素质和能力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另外第二课堂的各种资源短缺,无法形成系统的合理的资源配置系统,因此第二课堂的内容和运作形式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规划和统筹。而且学生教育观念的深入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教育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如何将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高校的在职人员对第二课堂存在的偏见,记住第二课堂已经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要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提到学校建设的首要位置,像抓第一课堂教育一样去抓第二课堂的实践,并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去系统的管理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的教学规范起来,重视起来。
2.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现状分析
据统计,现在普遍的大学生创新素质不高,无法达到企业要求。但是有部分的大学生具有这样的创新意识,但由于在大学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不够,因此也只是空有一番理论,却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来。大学生属于新生代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具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却缺乏实践技能;有的大学生实践技能允许,却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思维局限。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只是被动接受。而且在高等教育当中,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没有给学生有进行思维创新的机会,只是一味的去灌输理论思想。虽说高等教育正在改革,但也只是“正在”改革,还没有完全改革过来,只是处于改革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无疑是尴尬的,所以很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下,仍然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3.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1以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据调查显示,本科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上与研究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也要求我国的本科院校要加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引导,在课堂设置和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灵活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和学习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以学生的学习为准,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引进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3.2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推崇第二课堂并不是说忽视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相反的,我们更要利用第一课堂上的宝贵经验,为第二课堂的建设铺路,实际上第二课堂很大一部分是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以第一课堂为主体,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和教学,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二者之间是不存在冲突的。
加大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第二课堂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的环境中走出来,向自主探索型学习转变,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在维持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素质是一个非常含糊的存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换句话说,素质是教不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内在气质。而第二课堂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养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环境,教育绝非仅仅是课堂教学,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根本是不可能的。通过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给学生们一个思想的熏陶过程,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改变。高校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规定课程外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将教学搬到教室外,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而进行的熏陶和感染过程,无疑,这样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推陈出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第二课堂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出现,是必然的。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人格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第二课堂的存在和运作状态依然是良莠不齐,需要更多的教职人员加入建设第二课堂的队伍中去,成为实践教育的有力保障。另外,保证第二课堂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要加大课程的推陈出新,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设置,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提高,为中国的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英,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教书育人,2008.1
一、定活动形式与内容:
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班级活动为形式。
由学校指定有专长负责的教师组织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小组。
二、定活动时间与地点:
1、每周
二、
三、四下午4:400——5:40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在专门的教室进行。
遇教师时间、地点有冲突,由教导处同意另作调整。
三、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辅导的教师能精选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教师能按时认真组织开展二课活动,没有出现以种种理由延误活动的现象。
5、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二课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加强活动监督与总结:
1、各小组都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的抓好落实,备好每一节课,作好活动记录。
2、各活动小组每次活动都能清点人数,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
3、学校不定期的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行政值日领导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巡查,学期末进行总结评价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不多,未能全面开花。下一学期计划每级开设两个班。
2.由于本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开设的项目较少。今后将增设电脑、棋艺、演讲等兴趣班。
关键词: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27-0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数年,课堂教学渐渐有了可喜的转变,大学英语课由多年前的教师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和英语学习方法引导式的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它的开展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宣传和组织,欠缺恰当的第二课堂学习方法与策略,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加上缺乏硬件配置和资金扶持,第二课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想通过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创建外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目标,很难完全彻底地实现。
经过对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可以通过如下策略来改进:
1 系统的组织
建议成立由教务处督导、大学英语部或教研室统一管理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管理中心。安排数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统筹和管理,组织协调好各种活动。另外,需要学校和各院系提供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在各个院系挑选部分管理组织能力突出、对此项活动热忱的学生组成学生管理小组,一方面协助教师做各种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另一方面对他们各自院系的同学做好宣传和组织。同时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挑选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骨干配合他们的工作,从而使各个班级都能够广泛地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调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科学的管理
根据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可分为“计划、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以及指令”这几个步骤。同样,在设计和组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并按如下的步骤分步实施:
介绍——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细致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活动。包括活动的目标、时间限制、要求、规则以及活动的具体步骤都应当详尽地介绍,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做一下示范。
演示——当引进新活动时,学生通常不明白如何操作,建议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演示一下。教师可以挑选最好的学生帮助演示,也可以挑选几个较好的学生配对演示,或者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尝试一次。在演示过程中,活动的过程和采用的语言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犯错。
实践——在教师介绍和演示过活动之后,学生需要独立地操作和实践它了。实践是很好的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目标语言的过程,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甚至还能有效地自我纠正错误。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当是监控者、咨询者、鼓励者、观察者以及错误记录者。所以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实践,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
评估——在每一次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公平的评估和及时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尽快纠正。
3 导师制度
研究发现,多数院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由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完成,教师人选不固定,工作辛苦报酬少,往往缺乏积极性。建议教务处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导师制度,选择固定的指导教师,将这些指导任务折算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同时考核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效果。要保证相关人员做好从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到改进英语学习策略,再到碰到问题和疑惑时给予建议和解答这一系列的系统工作。在这个制度的保障下,学生可以在学习策略训练,咨询、建议以及评估,等方面得到专业的帮助,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
在这个系统的导师制度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筹划合理的学习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合适的学习材料;调整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评估学习方法是否合适,是否取得进步,以及需要进行哪些调整和改进。
4 分层次教学
在制定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时,有时选择的诸如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分析这些过于专业的主题,未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需求差异等因素纳入考虑,伤害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如此一来,不但浪费了组织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背离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抹杀了学生的兴趣,更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因此,在拟定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计划,设计其内容和形式的时候,可以引入第一课堂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语言学习环境,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掌握运用学习策略,鼓励他们对自己的成功负更大的责任。同时,为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可以采用弹性的分层次教学机制,即在每学期期末或学年末,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成绩在各层次转换,提升或降低层次。这样既可以使分层次教学更加合理、有效,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5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界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要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为一个很好的阵地。学校应当把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大学生在校学习安排的一个部分,同时,学校应当在学分设置体系中纳入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我校在这方面已做了初步的尝试,推出了诸如社会实践学分制、学生课外活动学分制等,但是这项工作的系统化仍亟待加强。
虽然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认识和接受,但我们仍然受到长期以来的观念影响,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用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的,因此没有建立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对各类活动的实际效果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相关教师,往往通过感觉或者获奖与否来评价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关注学生实际感受和满意度,使我们无法判断与决定哪些活动需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因而,我们很容易走进单纯追求奖项的误区,一些活动甚至脱离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削弱了第二课堂的亲和力。
因此,我们要抓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机,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改革纳入其中,建立一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学生的学分评价和教师的岗位考核的体系中要包括第二课堂英语自主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指导过程评价。这样,用全面、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用系统、理性的考核办法来促进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师油画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第二课堂的构建
近百年来,中国油画得到空前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专业院校和高师院校油画教育教学发展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师油画教学也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混淆不清、教学观念滞后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高师油画教学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条件,积极构建高师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努力实现高师油画教学与中小学教育的有效对接。
一、高师油画教学及其第二课堂
1.高师油画教学的目标
油画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油画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与专业院校强调“专业性”和油画“人才”培养不同,应突出其“师范性”和“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资。
2.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进行的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它是指为了实现油画教学第一课堂的有效开展,在第一课堂之外通过有效的学习形式和训练方法,组织有效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模式。
二、高师油画教学的现状及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1.高师油画教学的现状
(1)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专业基础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高校扩大招生,美术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不少学生因各方面原因“半路出家”,甚至出现文化不行就“改行”学习美术专业的思想误区,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素养普遍低浅,专业基础良莠不齐的现状。
(2)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不明确。
经检索和调研发现,高师美术教育油画课程与专业院校油画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在内容上都设置了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体和油画创作等科目。在课时分配上,也基本与专业院校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目标混淆。同时,当代高等师范院校受前苏联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没有得到较好的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偏重技法,忽视理论学习和人文素养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脱节,不能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
(3)教学安排和教学场所不合理。
特殊专业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油画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其具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场所。因教学改革的滞后和全校教学安排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如前两节为油画专业课,后两节是公共课,以及专业训练场所拥挤等情况。这种过于分散的课时安排,不符合油画教学的规律;过于拥挤的油画教室也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训练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4)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高师油画教学仍普遍局限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通常采用示范和口述相结合,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法和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和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长期以来,这种缺乏个性引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导致学生思想平庸,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严重散失,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口头。
(5)学生闭关自守,远离生活和实践。
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闭关自守,盲目崇尚专业美院及相关热门画家,图片照搬,临摹复制,专业学习远离生活和实践,缺少生活体验,思维和情感枯萎,审美情趣肤浅低俗,艺术严重缺失了精神感悟和思想内涵。
(6)学生专业学习浮躁,缺乏良好的艺术学习价值观。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对当前就业情况和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未能很好地了解和分析,或缺乏准确定位,或过于乐观和盲从,专业学习浮躁,没有树立良好的艺术学习价值观。
2.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针对当前高师院校油画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第二课堂与油画教学第一课堂是互为作用的。一方面,在油画教学第一课堂中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诸如课时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目标混淆问题等问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对油画教学第一课堂的有效促进,油画教学第一课堂会反作用于油画教学第二课堂,使其构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为弥补高师美术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足提供了阵地和平台,促进了教学。
随着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师油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凸显。面对高师院校油画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等情况,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多次召开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座谈会与研讨会,下发了关于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的相关通知。如1994年12月,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座谈会等。但是,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高师油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油画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前苏联美术学院专业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高师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为弥补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足提供了阵地和平台,促进了教学。
三、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是复杂的,同时也是多元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第一课堂,促进“教”“学”发展,笔者拟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构建,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步融入:
1.创新教学思维
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首先得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境界,为此,我们色彩教研室的油画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思考和研究教学,不断创新自我,利用参观学习、走访交流、考研提高、专业进修、出国深造等各种形式,设法给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不断创新和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积极推进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扩大招生后美术专业学生过多的现实情况,可以在油画课程中大胆采取“分层递进”“普及式”和“精英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分层”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主要依据,通过谈话、交流和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用综合评定等方法客观地认定学生的专业水平,根据其专业能力及兴趣爱好提出不同的要求,即所谓的“分层递进”:另外我们采取“普及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培养;对于专业基础较好,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我们重在启发和引导,即所谓的“精英化”教学,实现优秀学生专业水平的可持续进步和有效突破。
3.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的重要因素,是联系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 要媒介,是知识传递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改变过去只给学生布置作业,给成绩,不管学生学习和训练过程的弊病。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成立专门的油画研究工作室等有效教学手段,构建学生第二课堂,对广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普及式”教育和提高,并对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专业强化训练,以一个带几个,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提高整个班、整个年级、整个学院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的技法、技能教学模式,并弥补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定位的不足,既注重技能技法的训练又注重“师范”教育取向的锻炼和培养,注重强化学生对油画史、油画作品欣赏、美术心理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并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史、风格、流派等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感悟大师作品、听取大师学术讲座、参观全国美展、访问画家和教授等形式来提高审美修养,同时也穿插一些最新、最前沿、最及时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学习和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技法、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艺术文化学习层面的创新和突破,有效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高师油画教学的教学目标。
5.创新教学评价
针对“高师”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评价,对于“分层递进”“精英化”的教学模式,采取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即实现教学评价“多层化”,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吻合,实现教学评价创新。学生通过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学生的层次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是单纯看考试成绩,而是通过交谈、演讲、习作、创作、参展和获奖情况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形式对其产生一个最后的综合评价。
6.创新教学机制
针对目前油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油画教学的需要,而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群策群力,统筹协调,齐抓共促,学校和学院要努力挖掘好的形式和做法不断实践、完善、深化和创新,通过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形成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有效机制,发挥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高师院校油画教学是推动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不断探讨、分析和研究,试图在油画教学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实践证明,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为促进高师院校油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油画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对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宇坤,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的油画课程设置[D]:硕士论文吉林:延边大学。2007,10
[2]刘建新,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师范油画教学,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1):96-98
[3]赵峰,对师范院校油画教学的若干思考,滁州学院学报,2005,(02):79-80
[4]金龙,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池州师专学报,2006,(02):115-117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社团与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的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SQ122013)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教育将是残缺不全的。在我国政府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和教育局对小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政策鼓励下,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在原有的主干课程基础上增加关于第二课堂的开课的科目和数量,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然而,去年9月,河北化药学院团委对位于“城中村”的周边小学部分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了城中村小学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展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城中村小学学生课余生活单调。第二课堂开展比较单一,枯燥。通过调查显示,支持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家长则高达79%,充分体现了学生以及家长渴望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场地设施、师资等制约,第二课堂的开展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第二课堂的开展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小学有较大差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周边不利环境影响课余生活。城中村外来人口密集、从业项目杂乱、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等不利因素很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
城中村小学生的父母素质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对孩子业余生活的关注,对孩子,对孩子的课余生活缺少规划,不利孩子的全面发展。
造成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点:
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平衡。自2002年开始,省会石家庄正式启动城中村改造,列入城中村改造的村共有73个(二环路以内、以外),其中包括我校周边的城中村。但是由于同一城市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虽然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部门已经加大力度支持了小学的配套建设,但学校专业教师不足,配套设施未能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学校资金相对紧缺的问题,使得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的开展力不从心,距城市学校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设施和师资方面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相关部分高度重视,协调解决。
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需加强管理,对城中村学校周边存在的网吧、游戏厅、卡拉OK进行清理。调查显示,小学生在游戏厅来去自由,无人真正验取孩子证件,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造成很多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情况下,迷恋网络,耽误学业,影响健康成长。同时,周边存在大量的小商小贩经营,环境嘈杂,素质良莠不齐,对学校周边从业的嘈杂不良环境要不断优化,换孩子们一个优雅的环境。有人说,城中村改选,“富了一代人,又毁了一代人”,显示出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城中村孩子生活现状和未来前途发展的担忧。
家校合力配合重视不够。调查显示:城中村学生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于父母上班,占到85%,15%来自于村里分红和房租收入。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然而城中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家长,本身知识层面较低,整体文化素质欠缺,而且由于忙于生计,整日劳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子女管教欠规范,课外辅导能力弱,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一些家长的不良习惯还直接或间接地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相当差。同时,家长普遍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缺乏与家长有效沟通联系,造成家长不了解学生的表现。然而,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共同完成。家长、学校协调配合较为困难,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城中村客观条件的制约。城中村在地理位置上并不优越,交通不便利,经济上也不如城市其它一些发达的地区那么繁荣。在这种情况下,“城中村”很容易与外界造成一种相对隔绝的状况,很多第二课堂延伸不到城中村,所以周边第二课堂较少,致使有的家长需要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地方上第二课堂,这样就造成了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非常不方便。所以,一部分家长就选择放弃让孩子上课外班。在调查数据中显示,83%的学生认为上课外班的学生并不多。只有17%的学生对课外班有所了解。
5、师资力量缺乏
大多数教师倾向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能留在的城中村小学的教师在专业能力、素质能力方面相对缺乏。很多教师的素质提高不够,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造成了师资队伍令人担忧的一面。所以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也应该主动聘请优秀老师担任第二课堂的教师,或者与周边小学合作,或者主动与周边高校的学生社团融合,实现教育融合,达到教育共赢的局面。同时,由于课堂授的知识是相对稳定的,难以及时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所以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政策,主动制定素质拓展培养计划,探索第二课堂教育的方法,实现路径,真正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城中村中大多数居民的土地全部被征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很多家庭迫于生存压力,要出外打工,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很多家庭教育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同时,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也是目前城中村第二课堂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学生也是需要更加重视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 独立学院理工类 第二课堂 建设 实践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是一所以财经类学科和专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其中理工类主要涵盖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信息类专业。这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组织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其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多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目前一个比较迫切的课题。
1.独立学院理工类大学生特点及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高考录取分数较之母体高校有些许差距,生源素质和能力上亦有自身特色,纵观独立学院理工类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有如下一些特点。
1.1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新生入学后往往有懈怠情绪,不少学生对几乎从未思考过大学四年应该怎么度过,应该如何储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使其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丧失,享乐思想较重,甚至厌学情绪浓烈,从而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风较差。
1.2专业学习畏难情绪重,部分学生学习方向存在误区。
理工类课程学习连贯性较强,若前期没有打好基础,后续学习难度不小。且理工类课程学习较为枯燥,独立学院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则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因此而产生较重的畏难情绪。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不满足于现有的教学目标,在专业学习方面片面追求高、精、尖等,存在较大误区。
1.3自制力较弱,易沉溺于游戏,引发学业危机。
理工类学生大都会自行配备计算机,网络游戏的刺激性、隐匿性及无约束性,让其充分体验到放松、无忌和自由,尤其是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很容易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得到满足,因而很容易成瘾和着魔。自制力较差的共性使得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人群比例颇高,不少学生因此而引发学业危机。
1.4人文素质欠缺,漠视综合素质的锻炼与提升。
不少理工类学生对人文素质重要性认知不够,对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较为轻视,人文素养相对欠缺。而在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较少,加之学生兴趣不足,往往造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较弱,精神生活匮乏,缺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理性判断,不利于长远发展。
2.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其覆盖广泛,形式多样,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人才的个性培养和素质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第二课堂教育不仅仅能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参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式,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使其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是实施特色办学和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独立学院应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建设规划,构建完整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方法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独立学院应凝练办学特色,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开拓创新,通过不断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建设与实践的新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学生业务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院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1加强学习引导,拓宽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渠道和知识面。
要想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具备专业业务能力,而且要具备综合业务素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拓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面,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3.1.1以兴趣爱好为驱动,通过各类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邀请名人名家和各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开办各类特色讲座,力求从不同领域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举办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景、专业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等,扩大其专业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引入就业创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创业技能和知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摆脱过重的思想负担,消除异常的心理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挫折调节能力,学会自我调适和疏导不良情绪;推广艺术文化讲座,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眼界,提升文化修养和素质,丰富文化知识和内涵。
3.1.2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引导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学生科研是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工类专业学生科研领域广阔,且具有较大的实践锻炼意义。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不但能促进学生在研究中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巩固专业知识学习,而且能让其体会知识向成果转化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第一课堂学习。同时,我们要注重指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课题研究团队中的合作能力,以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3.1.3以学科竞赛为纽带,强基固本,锻炼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各项学科竞赛,让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努力构建“学校―学院(系)―专业”三位一体较为完备的竞赛层次和体系:不仅仅要组织理工类大学生积极参与如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多媒体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竞赛,还要鼓励其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形成团队,参加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财会信息化大赛、ERP沙盘模拟竞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竞赛。在竞赛准备过程中,学校应予以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对获奖者除了给予各项精神和物质奖励外,还应给予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从而通过学科竞赛,锻炼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其专业应用能力。
3.2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搭建平台,力求使理工类学生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必备的技术与技能。这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同时更满足了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需要。
3.2.1以社团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三自教育”。
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还有利于大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才能,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独立学院应努力实施“引导社团,发展社团,服务社团,管理社团,监督社团”的办法,坚持以先进思想武装社团,进一步推动社团党建带团建,指导各类社团积极开展各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活动。针对理工类学生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学术背景的社团,使其成为理工类学生专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和能力锻炼良机。同时,进一步大力培养优秀社团负责人,打造精品社团,搭建高层次社团发展平台,锻造一系列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特色社团文化品牌,提升社团的整体影响力,提高社团发展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2.2以创业实践服务体系为平台,不断锻炼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精神,突破传统理念,采用创新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聘请业界知名企业家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创业导师,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以此着力构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实践组织建设和创业教育环境支持”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工程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传授学生创业本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改善学生创业环境;以创业基地为载体,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创业观念,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创业实践,充分依托政府、企业等良好社会资源,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良好开展。
3.2.3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学用结合,社会育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鼓励学生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实践需要,广泛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社会调查、挂职锻炼、支教助学、科技支农、文化宣传等活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组织理工类大学生志愿者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举办信息知识培训班、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推广信息实用技术、实施便民信息化服务等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并扶持理工类大学生“带课题下乡”学术调研实践,结合各类横、纵向课题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学术调研,努力将调研结果转化为现实成果。通过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拓展实践途径,创新实践形式,增强实践实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学用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3.3着力培养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诚信、明责、感恩、进取、识礼、守纪、协作、友爱”等方面入手,持续开展、推进和深化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培养大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学会如何做出道德选择,形成为人处世的正确准则。促进其加强内炼修身,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德涵养,为寻求科学合理的发展之路奠定厚实的基础。并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发扬开拓进取的思学风貌,重视品德修养的自我提升。
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引导理工类大学生关注人文科学,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在思想和情感上主动接受人文佳作的影响。可将学生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纳入学分制管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使理工类学生真正做到读有动力、学有成效,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同时倾力打造“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和“创意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持续开展系列主题演讲、辩论、朗诵、征文、摄影、歌咏、设计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不断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培养人文素养的良好平台。促使理工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不断凝练自身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独立学院更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造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效机制,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岩.开发第二课堂提高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J].经济师,2006,(06).
[2]李延,王福忠,闫有运.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和实践的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关键词:图书馆;第二课堂;教师指导;学习特点
1 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课堂教学在高校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已经不同于基础教育的课堂的知识传递性和积累,在课时量有所减少,课程学习项目有所增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来理解基本内容,而课堂教学不再是每一个具体细小的知识点,而是一门学科的引子。高校学科的特征使图书馆第二课堂成为一种必然需求。教师结合课堂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学生通过阅读来深化学习。图书馆是高校中知识氛围最浓厚的地方,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包含着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学习资源。
2 图书馆在发挥第二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是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和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图书馆在发挥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仍显示出不足。
(一)大学生的学习呈现独立特征
在中国传统的认识中,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图书馆最好的状态是每一个学生低头读书,认为大学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即使这些书籍的内容目前不能够正确的把握,仍然是一笔重要的知识财富,因此在图书馆学习中几乎很难见到合作的情况。学生相约来到阅览室开始独自学习,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捉摸不透,产生质疑的地方,采取的方法通常是跳过,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名家的思想,掌握名家的观点,却没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认识。新时代已经不简单是知识量的考察,更重要的是创新型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有创新性的点子,这是付诸实践的重要基础,而传统的图书馆学习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二)很大一部分学生游离在图书馆之外
图书馆呆的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知识的储备和学科知识的扎实程度,是进行进一步深造和实践的基础。纵观各院校,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游戏、玩和睡觉之间,图书馆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有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作业引导下才会走进去,有的学生甚至从没有进入。这样一批学生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基本上处于放弃的状态,认为学生作为成年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中国的教育背景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的干预过强,学生处于被动的执行状态,进入高校后,这一部分学生变表现出不知所措。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考虑学生特点,采用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是必要的。
(三)一部分学生将阅读范围局限于流行小说
为了增加图书的乐趣,高校图书馆增加了一些当下的流行小说,用来偶尔娱乐学生的生活,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将此作为重要阅读书籍。这一部分学生大都认为在中学阶段,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教材知识和习题上,没有阅读小说的机会,上了大学就是要放松,补足青春的空缺。但是,这些书籍一方面与专业知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在文学的深度和熏陶上也比较有限,书籍的阅读并不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指导,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也需要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 图书馆在高校工作中如何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合作学习观,建立“独立+合作”的阅读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的理念逐渐渗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解决90%以上的知识,尤其是观点的交流和论证会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和佐证,笔者认为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要逐渐树立新的理念,除安排基本的阅览室外要增加不同主题的交流教室,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张贴在展示板上,然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相约来进行探讨,这就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灵活的结合起来,学生在一上午或者一日学习后将自己的问题展示,在接到邀请时,进行交流和合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不定期地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对于有独特认知的学生,邀请通过个人讲座的方式进行分享。
(二)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
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绝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图书,而是要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引导。例如,一个学校通过组织合作阅读,复述故事的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将图书馆中学生阅读量较少的书籍,集中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其中找小故事,并讲出来,获胜的小组获得一个月的图书借阅优先权。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乐趣,学生因此得来的借阅权也会更加珍惜,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再如,一个学校的图书馆,在图书的陈列上不仅采用传统的编号法,而且根据当下热点,建立馆长推荐书籍,阅读最多书籍等,增加学生的吸引度。图书馆是阅读的海洋,但是阅读形式的多样化,图书陈列的多样化,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活力,这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充满活力和自信的特征,也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通过硬性规定,限制学生流行小说的阅读
流行小说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生活的乐趣,但是很多学生对阅读流行小说没有克制力,通宵上课阅读,影响学习。图书馆在书籍借用过程中,可以采用限制和捆绑借阅的方法,限制流行小说每次的借阅最高数量以及必须与专业书籍搭配借阅,以增加对学生阅读的监督,以此增加阅读的有效性。另外,图书馆在流行小说的配备上要逐渐增加知名作家的作品,逐渐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阅读倾向。如,选择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通过这些小说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进行精神熏陶,而不是毫无价值的娱乐。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大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需要逐渐改变单一的陈列功能,通过建立合作学习观,建立“独立+合作”的阅读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通过硬性规定,限制学生流行小说的阅读,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婕. 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08:70-71.
[2]钟夏虹. 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02:154-155.
【关键词】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国际化 接轨时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05
英语作为全球第一大语言,通用于世界各地。学生未来不论怎样生活,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英语。那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不单单针对应试教育,让学生们能考一个好的分数,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各个方面都能告别中国式英语,做一个能真正将英文作为一门工具,一块敲门砖的优秀人才。所以学生切忌功利地学习,带有目的地学习,要做到对英语感兴趣,轻松快乐地学习。
一、静心沉迷于第一课堂
(一)课堂上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学习时最有效率的地方,浓缩是精华,老师能在课堂上用短短的几十分钟,讲清楚某些学生思考一整天都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古人有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若是学生不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只是一味地沉溺于自己的思索,那不仅是徒劳,甚至可能造成伤害。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百分之百的集中精神,既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也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再者,学生长期集中精力,上课认真听讲会日渐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学生会渐渐发现英语特有的魅力,并随之对其产生兴趣,然后爱上英语。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将高中英语越学越好,越好就越喜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多与老师互动交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学,不是埋头苦读就能学好的科目。我们不否认埋头苦读的可行性,但这样学出来的英语我们称之为哑巴英语。因为不与人沟通的语言,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语言的意义。虽说目前我们的应试教育对口语的要求远不如听读写那么高,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日益l展,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对口语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我认为做好第一课堂的要求便是学生应该在课堂上与授课老师多互动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数不胜数,例如: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思想与他人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学生自己想不到的新思想;学生还能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暴露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或是平时以为是对的知识点,在沟通中会发现也许存在问题,若是没有这番交流,学生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的潜在问题;再有,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以及增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在意。其实想要做到这点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因为学生总是和老师之间存在隔阂,再加上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使他们不敢跨出第一步。
(三)敢于起身开口讲话
要上好第一课堂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在课堂上敢于起身开口讲话。这是最后一点,但也是学生最难做到的一点。起身讲话不仅要求学生有站起来的勇气,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较为熟练,否则学生心里拿捏不准,也绝不会主动起身开口答题。学生要做到敢于起身开口讲话,我以为要求学生平时做到大胆,敢于去尝试;有不懂就问的冲动和勇气;能够对日常的英语知识点把握准确;对自己的口语能力有一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只要稍加提点就能够做到这一点。而针对更多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想要让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十分困难,有的学生,老师一点到他的名字,就已经面红耳赤,手脚发软,声音颤抖,大脑里一片空白。可事实上,这样的学生会被社会所淘汰,也不能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我要求学生要努力去做到这最后一点,一是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二是能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想要学好高中英语,请学生务必做到静心沉迷于第一课堂,做到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堂中多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并且敢于起身开口讲英文,告别中国式英语,告别哑巴英语。
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一)五花八门的听说读写
以上,我提到了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好好学习英文知识,将基础打牢。那么第二课堂也同样重要,高中英语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板块,第一课堂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把握准确,而第二课堂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会去看各种好莱坞大电影,会去看各种各样的英剧美剧,在学生接触这些现代化影视作品也好,经典作品也好,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进步。听音乐自然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有的学生还会有意识地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这样就会拓宽学生的词汇量;看原声电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下意识地模仿就会渐渐将自己的发音标准化,口语化,口语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改善;而看剧的学生普遍听力都很好,因为剧中人物所发出的英文是最纯正标准的英语发音,活灵活现,形式丰富。况且比应试教育中的高中英语听力更难更快,习惯了这样语速的学生,做英语听力完全不在话下。还有的学生喜欢看英文小说,阅读能力会因此明显渐长,也会学习到一些特别的写作风格和好词佳句。
(二)英语角的别样风采
我强烈建议学生能够利用周末时间多去各个大学里的英语角,以此来锻炼自己。为什么要去英语角呢?其实去英语角有很多好处,大学里有很多英语角,会举办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什么一个中国孩子在外国就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中文却念的磕磕绊绊,是因为环境导致了此现象。语言文学需要的是一种浓郁的氛围,而现在的高中生几乎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英语角就成了一个极好的选择。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他们和蔼可亲,也有着最原始纯正的英语发音。学生能在那里和他们无压力的交流,和他们做朋友,平时也能交流,营造一种讲英文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开口说英文的时间大大增长。并且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真正做到对这门语言感兴趣。不言而喻,英语成绩理所应当会上升,并且不费吹灰之力。
教学方法函待改革,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围绕教材组织内容讲授,由于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师所受的教育均为传统教育,所以很大部分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来上课,每节课50分钟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比比皆是,导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低,而学生接收到老师如此评价的信号,也以一种消极、自暴自弃的方式对待老师,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教学方式上,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老旧的教学方式,理论深、应用少、起点低、内容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即使学生学习了也不能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这与现代教育距离甚远。现代教育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引下独立思考以创新的思维去探索研究,并且注重集体讨论和发扬团队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上,教师闭门造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院校与企业应组成课程开发小组,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共同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选择课程内容,并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做出必要的规定。由此可见,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现有的问题、改革落后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2.1化被动为主动。首先,要正视自己不能妄自菲薄,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提升自信心,要肯定职业教育一样可以培养出好的人才、社会栋梁,要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苍天不负有心人的信念;其次,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高,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对学习、研究、探索知识至关重要,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信心。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还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人探索问题,最终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22开辟第二课堂。正常课堂之外,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在各个就业方向上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学生是由教师挑选出一部分有兴趣且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是由教师结合就业方向来进行设计;每个第二课堂由2一3名老师负责,对该方向就业前景、就业区域、就业预期要做出判断;掌握该方向最新动态之后,给学生平时多提供一些就业方面、技术方面、实际项目方面尽可能多的指导,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在毕业之际获取一定的实际项目经验;在第二课堂能够收到实际效果部分同学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代替老师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学生无疑是班级里面效仿的对象,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3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发、创新教学方法,尝试使用从未使用的教学手段,有些课程不一定必须在教室上课,可以走进工厂、商场、户外等等,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举措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都要仔细设计,可以采取实践法、发现法、探索法、强化法等[3j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4教学内容重返生活。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项目和生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目前教学内容大多依赖教材,教材的实例与现实生活差距很大,教材的内容与实例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职业院校学生。针对职业院校自己学生状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自行编写讲课讲义显得十分重要,当然教材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编写教材讲义要尽可能贴近实际项目与案例,此举要求教师要多去企业锻炼、多积累项目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和企业共同讨论上课的内容与讲义,使得学生学到得到内容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
3、考核方式
教师的学习提高是发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基础部的要求,组织教研室同志认真做好政治理论学习。对十七大报告、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观点坚持反复学习,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本教研室始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坚持听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1、着力狠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编写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本教研室专兼老师都能认真学习《备课细则》,在教案书写中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都能认真履行周一签字制度,签字完整。
上课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本教研室老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环节完整,都能遵守关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各项规定,教书育人,完成科室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
作业批改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反馈,本教研组老师做到每次课后都有作业,并根据要求,将作业分为a、b本,认真、仔细、及时批阅作业,评出等级。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指正,有的用红笔划出,甚至注明正确答案。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课前加以纠错,利用课余个别辅导。有些老师还有详细批语,批语中多是肯定、鼓励学生的话语。
2、注重实效考核,为学校实现考教分离作好准备。
本学期,我们围绕教务部下发的《考教分离制度》(试行),认真讨论试题建设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新陈旧的知识、题型,根据学生实际,有所针对的降低难度,补充新内容。本着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语文课程增加了早读抽查、普通话检查、书写规范等项
目的考核,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3、严格实施课程标准,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本学期,教研室为进一步适应职业学校专业化发展要求,逐步实现公共基础课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人文素养,加强公共课程的适用性,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语德课程执行标准》,并经过大家广泛的讨论、研究、反复比较商榷,进行了相应补充和完善,为我校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依据。
4、开展定期评课、集体备课、组内赛讲活动
关键词:实践能力 电子信息 教学改革 专业导师
中图分类号:TN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51-02
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和国家粮食局共建的一所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介于培养理论型人才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之间,属于教学应用型大学,该类院校是国内主要的教育类型,也是国际高教界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物。自2012年以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我校首批一本招生专业,作为学校、学院、系所重点建设的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实践环境的强化[1],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从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要体现“应用”[2],结合地方特色,形成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生生涯指导方面,要积极组织、引导并提供场地供学生进行创新实验[3]和实习实训。该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以“专业导师”的视角,对该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不断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上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还存在差距[4]。这些差距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体系包括随堂实验、实习实训、电子设计大赛以及第二课堂,这四个方面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见表1。
因此,在大学四年间,要想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方面有所成效,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实践活动进行分级指导,利用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专业导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分级指导
根据第二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要想达到提高全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级指导。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分级指导的思想贯穿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信息学院“导师制”的管理更有利与分级指导的实施。每位导师所带的各级学生更容易开展团队管理。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和设计经验更容易自上而下形成传帮带的关系。对导师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多费一点心思,多一些指导,多和同学交流沟通,但对同学们来说,这些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的学习规划变得理性,职业生涯更为清晰。
3 结语
该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随堂实验以及第二课堂中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课程学习递进关系进行分级指导的实践能力培养思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分级指导思想的实施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官能动性,充实第二课堂,也间接的提高我院实验、实训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顺仁,赵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130-132.
[2] 林志雄,留黎钦,赵芳丽,等.地方高校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探索[J].廊坊示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