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承传统艺术的建议范文

传承传统艺术的建议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传承传统艺术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承传统艺术的建议

篇1

一、门窗艺术的源头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居住在山洞里,洞口就是最早的门。我国最早的门窗造型见于半坡时期的圆形无檐陶屋模型,此时的门窗没有明确的装饰,形式及其简单,门窗同体,既是建筑入口又有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到了夏商周战国时期,据考古发现,西周早期同期兽足方鬲上,出现双扇板门,另外三面为棂格十字窗,从这件器物可以推断出当时已经有板门和十字棂格窗的出现。从其他文物中可以看到门扇上安装奴隶形状的门插,可推断此时期的门窗已有等级划分和防御功能考虑。

二、门窗艺术的兴盛

秦汉时期,在墓葬出土的画像砖中可见板门和栅栏门出现,窗则有棂条窗、百叶窗、横披窗等。门和窗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另据《后汉书》记载:“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锁。”说明当时窗上已经使用了绮。此时期的门窗技艺得到发展,形式较为多样,且开始髹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钉。”这是门板上使用门钉的最早记录。而窗见于北魏出土的房屋模型,窗框四角向外呈放射状内凹纹样,框内部有四根棂条。南朝墓室中则在墙上砌出有烛台的直棂窗形象,从中可看出南北朝时期较为普遍的窗户样式。隋唐五代时期,在唐代的石棺上已出现板门上开直棂的格子门形象,板门用作门屋、殿堂等建筑的入口大门,形制在南北朝已经较为成熟,构件有门扇、门额、门砧,还有装饰类的门簪、门钉等,可见,人们早已不再满足门与窗的使用功能开始追求其美观,此时门窗的特点是格子门出现,且门上雕饰精美,窗以直棂窗和闪电窗为主。

三、门窗艺术的成熟

宋代,我国木构建筑进入成熟时期,虽然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宋代民居建筑实物遗址,但是,通过当时的绘画作品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依据。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大量民间建筑形象,多为茅屋与瓦屋结合所构成的建筑。李诫在《营造法式》中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营造技艺并记载了当时各类门窗的制作方法和用材情况,体现了宋代建筑工艺的规范与成熟,成为我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门窗的重要书籍。古木门和窗棂的特色由唐代的厚重、粗阔、简洁,经五展到用料偏小,且结构达到了稳固,从而形成了一般窗棂的常用形式。到宋代直棂变化为横竖交织造型的多样化窗棂,并形成了优美的“窗锦”,开创和丰富了窗棂工艺和式样的视觉效果。此时期出现了乌头门,房屋的门窗有板门、落地长窗、格子门、格门栏槛钩窗等。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中提到:“在技术方面,宋代格子门的发展,由固定的直棂窗逐渐改为可以启闭的栏槛钩窗,门窗和彩画的构图盛行几何花纹。”元明清代的门种类繁多,总体来说分板门和隔扇门两种。元代的门窗形式以简洁豪放为主要特征。是蒙古贵族固有的审美趣味、宋代汉文化观念和辽金艺术文化的大融合。元代木门和窗的风格具有庄重、简洁、粗犷的特点,多为直棂竖条带方格的窗式,也有参考南方苏式窗制作的形式,另外还有带佛教韵味的形式。门窗的用料考究,结构丰满朴实,一定程度上突出一种优美、伸缩有致的气势。

四、门窗艺术的繁盛

明清两代建筑艺术逐渐成熟,建筑制式趋于定型化,大规模营建私人园林促进了古窗棂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一时期门窗的代表性变化是窗棂尺度增大,但雕刻不多。材质优良、比例协调,尺度合理,形式大方。清代门窗的制作技艺与内容综合了唐、宋、元、明各个朝代以及我国南北方风格特点,成就极高。清代门窗艺术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雄伟浑厚,装饰富贵奢华,表现气派,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清代隔扇门的裙板、夹堂板也经过了重点装饰,刻有如意纹、夔龙纹、团花、五蝠等吉祥纹样,而门的形式在各地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浙江的板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可支起,下部可开启。四川则是左右各两扇隔扇门。每一个朝代的门窗都有其时代的特点和文化的延续,在借鉴前朝的基础上,通过纹样和形制,将本民族的文化渗透其中,或朴素或华丽,或清廉或富贵,都是古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追求的体现。只有将文化一环扣一环的记录与承接下去,才能在门与窗衰落之际,引起更多人对其的重视关注和保护。

五、结束语

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方式

一、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兴旺的力量之本。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它表现为哲学、伦理、文学等等。文化里最根本的东西是哲学,因为哲学讲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它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教育,因此,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润物无声的教育熏陶、引导示范作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立足中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汲取营养精华,大力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不断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汇聚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的目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党的十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内涵是要依托于文化。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树人、科研育人的活动中,在教学、科研体系中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课堂中,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相结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而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仅可以向大学生通过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类的通识课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而且还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有效平台,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播撒文明的教育体系。

(三)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的根源即是文化,任何对于艺术的教育和创作都是基于对文化的理解与剖析。当代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对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大学生进行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文化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中独领,其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我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主要包括琴、棋、书、画、艺等众多文化瑰宝。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艺术教育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132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艺术的强大吸引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深远影响,以艺术教育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进而建设、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二、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

(一)树立教育目标,坚持正确方向

1.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教育意义。[3]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望、中华民族光荣梦想的特质、中华民族逐梦的坚韧顽强,这些都与“中国梦”文化内涵有机契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展示中国梦的内涵与意境,努立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书写精彩人生的无限潜能和奋斗动力。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五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教育和宣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感,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理解。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2.建立一整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特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环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精神。[4]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拓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此外,在艺术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中,应拓展艺术教育范围,将众多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到艺术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过程中,如传统民居、传统服饰、传统民间工艺、地方戏剧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3.坚持艺术教育中技艺与人文并重的方向目前,艺术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即是注重技艺教育,轻视人文内核。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感受文化底蕴,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首先需要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注重技艺与人文并重。技艺在于科学文化知识、操作技艺的培养,人文注重思想道德、文化品行的塑造,这两者是促进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两翼”。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成立艺术与人文相关的大教研室,专门从事艺术与人文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可成立相关“艺术与人文大讲堂”,聘请相关研究者或艺术名人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还可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品社团”建设等文化艺术活动。同时,加强一、二、三课堂的联动互促,树立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课外与课内、普及与提高的教学理念,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二)完善教育机制,优化教育保障

1.重视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审核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教材作为内容支撑。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现国家对传统文化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视,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书籍,部分已经使用到了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5]作为优秀文化传播者就可以通过这些书籍积累丰富经验。但总体来讲,高等院校的传统文化教材还很不规范,有些都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缺乏专家指导,加上资金不足,大多教材都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6]因此,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审查和指导工作,成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组织和评审机构,应该对中华优秀文化在教材中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使相关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扬其优秀文化的精华,去其已经过时和不符合时展的部分。同时,还应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规范化的、突出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材,从源头上解决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问题,逐步将传统文化教学引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2.规范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艺术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老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同时也是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传播队伍的实力。一支强大优秀的教育师资队伍,能够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机制,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培训研讨,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7]另一方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库,包括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研究者等,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在高等院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把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把相关理念融入到高校管理服务体系之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对广大学生产生影响、示范和教育作用,借助实际的管理和言行形成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与引导。3.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教育评定机制作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一种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必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保障作用。[8]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良好的教育评定中加大艺术教育的成分,从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进步,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机制,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重要。评价机制体系中要包括众多因素,要包括评价机制的执行者,也就是艺术教育的传播者,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也就是学习者,还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监测评价高校老师教学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大学生德育建设、综合素质考评,以及各项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评价标准,以此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以激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建立四维教育阵地,扩大传统文化影响

1.紧抓传统课堂教学阵地在艺术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紧抓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放松。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注重其文化历史、文化根源、发展路径,将之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化的背景意义和作为展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课堂教学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关系。不断探索在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新方式,确保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为。2.营造传统校园文化氛围中国传统道德修养历来重视外在环境对人的品性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更为隐形的教育。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体系,并将艺术教育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如成立国学、文史等传统领域的学习研究社团,成立书法、国画、传统乐器、戏剧戏曲、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兴趣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在校园相关场所树立先贤雕像,镌刻传统格言,营造带有浓郁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校园风光,将有形与隐形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从课堂上到生活中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使两者达到相得益彰之效,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9]3.搭建艺术创作实践平台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为主观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其中体现出创作者的思路、意图和所想要表达的主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思考,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可利用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在众多的平台上来展示和挖掘优秀艺术作品。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与文化艺术产品公司合作,打造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与开发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使之时尚化、现代化,不仅可以产生良好效益,还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发扬。在现在众多数字媒体传播的高效高质进程中,众多的网络艺术作品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其中也不乏传统艺术作品创新,这使得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与现在文化艺术市场得到很好的结合,通过这些文化消费品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和社会风气。4.拓展社会实践艺术渠道社会实践是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融入环境、深刻感受、提升领悟,将社会实践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能让学生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体系,要引导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乐闻、乐学,更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乐用、乐行。如吸纳大学生自愿参与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传统文化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去,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讨,对重大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大学生在社区中送温暖、献爱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扬敬老慈幼、帮扶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大学生在参与、体验、实际践行中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演变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成长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创造者,转变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挖掘的推进者。拓展艺术传播渠道,让艺术教育融入于大学校园,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达到内化于性情,外发为事功。在众多重要场合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11]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高校作为培训国家栋梁之才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凝聚起“中国梦”的强大内生力量,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李燮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

[2]兰心.传统文化缘何进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之旅——解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心事,2014(11):10-12.

[3]袁正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强化影视作品的责任担当[J].电视研究,2015(1).

[4]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83-86.DOI:10.3969/j.issn.1672-7991.2011.02.017.

[5]康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融入课程教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5).DOI:10.3969/j.issn.1003-8787.2014.05.023.

[6]王立刚.对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19):20-23.DOI:10.3969/j.issn.1001-8476.2014.07.005.

[7]路阳.思维之花智慧之果——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C]/“/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

[8]胡海舟.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教育制度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3):3-5.DOI:10.3969/j.issn.1002-0845.2013.03.002.

[9]崔利民,王灵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谈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N].学周刊c版,2013(15):22-23.DOI:10.3969/j.issn.1673-9132.2013.05.019.

篇3

【关键词】黑龙江 传统民间艺术 龙江剧 传承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是黑龙江汉族地方戏曲之一。

一、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概述

在1958年东北协作区第三次会议上,总理指出:“要繁荣和发展东北的文化,要创造自己的地方戏曲剧种。”根据这一指示,龙江剧于1959年伴随龙江剧院的成立而诞生。龙江剧是1959年在东北二人转和拉场戏(含独角戏、单出头)的基础上,由龙江剧群体艺术家、导演艺术家、音乐艺术家经过多年的舞台剧目实验,不断改革创造,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地方剧种。

早在龙江剧院建院30周年召开的研讨会上,黑龙江省文化厅出台的龙江剧建设与发展总结意见中,曾就“龙江剧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剧种”这一龙江剧建设的本体性问题给予了定位:“龙江剧是在东北地方戏和东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适应当代观众审美要求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二、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现状分析

纵观龙江剧的发展历程,新世纪的龙江剧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向前迈进的脚步。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龙江剧创作的成果并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没有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需求。

(一)龙江剧与时展脱离

龙江剧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即观看龙江剧的观众越来越少,符合现代大众欣赏口味的新剧目屈指可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龙江剧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创作出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意识形态和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体现丰厚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剧目,要开拓思路、大胆尝试,开辟出一条复兴龙江剧的道路。

(二)龙江剧与市场、观众需求脱节

也许是地域差异因素,也许是文化传统的禁锢和历史的积淀,现代龙江剧与市场、观众需求相脱节是不容置疑的现状。今日,人们面对着当代东西方各种新文化艺术潮流的涌入,面对着各种传媒、电子音乐、娱乐设施等新颖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龙江剧的娱乐性、观赏性已严重缺失。笔者认为,龙江剧忽略了黑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二人转”式幽默诙谐的喜剧传统,摒弃了北大荒人苦中作乐、含泪放歌的自由精神。

(三)龙江剧创作队伍的流失与缺失

要提高龙江剧剧作的整体水准,关键是要有过硬的龙江剧创作人才。剧作家是戏剧成败的关键因素。没有他们的一双慧眼及捕捉生活、提炼人物和结构戏剧的精湛技巧,戏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龙江剧的剧作家年龄老化严重,后来者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龙江剧市场的萎靡,龙江剧的剧作家大多笼罩在付出与所得不均衡的状态下,这使得剧作家把精力投入到了非舞台剧创作领域或影视剧文学创作中。

三、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现代传承策略

龙江剧在新世纪应有新发展,应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以一种开放的艺术精神把龙江剧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龙江剧要与时俱进

龙江剧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应从时代需要、观众需要、剧种建设需要出发,创作出优秀传统文化、鲜明地域文化、先进现代文化互相融合的作品。在龙江剧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演员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既不满足现状,也不固步自封,以传承完善特色,以创新适应观众,从而把龙江剧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重视地域性

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同,文学艺术更加强调地域化。中国当代文学巨匠鲁迅曾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龙江剧作为黑龙江省地方戏曲新剧种,地域性是其根本和来源。作为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戏曲艺术,其地域性又主要依靠表演艺术加以具体体现。因此,充分重视地域性的民间艺术是龙江剧传承和发展的根基。

(三)培养青年剧作家

培养青年剧作家是保持龙江戏剧创作光荣传统的一个艰巨任务,也是振兴龙江戏剧关键的砝码。龙江剧应高度重视年轻编剧的培养,送他们学习深造,亦可在本地开设各种补习班,对戏剧编剧人才重点培养。此外,相应政策的照顾、编剧稿酬的提高、编剧人才的奖励等利好条件,是吸引年轻编剧投身戏剧创作事业的前提。

(四)充实龙江剧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神韵

地方戏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是东北地域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的审美表现。特殊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是龙江剧的基础,也是龙江剧的灵魂。因此,龙江剧应以黑龙江特有的浓郁的黑土风情和人文精神为审美底蕴,以东北地方戏、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为审美形式要素,成为黑土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五)建立龙江剧联合一体化

建立龙江剧联合一体化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龙江剧,更好地发挥龙江剧院作为龙头剧院的作用。龙江剧成立联合体有利于龙江剧的发展,有利于龙江剧在普及的基础上达到百花齐放的目的,也有利于戏剧市场的开拓。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现代传承策略”,项目编号:14C030)

参考文献:

[1]安葵.新时期戏曲创作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付翠屏,韩义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4]李明明.关于龙江剧建设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艺术百家,2003(3).

[5]关迪.浅析龙江剧的历史与现状[J].北方音乐,2009(7).

[6]费冽,王秋原.龙江剧作缘何“高不成低不就”[J].戏剧文学,2014(9).

作者李思囡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2012级博士研究生、

篇4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城市空间设计;分析

自从先进的西方艺术进入中国后,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到处都融入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在早期人们由于新鲜事物的冲击对传统的民间艺术产生了忽视,造成如今传统民间艺术的大量流失。由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设计也有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大胆的将尚存的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城市,由于我国各城市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各种不同风味的设计的出现,令人叹为观止。

1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1书法宣传栏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尤以书法出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传世佳作,给国人甚至世界展示各地的风貌,让人敬佩。如今,我们民间依然有很多名家喜欢舞文弄墨,我们的设计师抓住这一特点,将带有中国特色的书法放进了宣传栏里,这样在城市的设计中形成了一种不一样的风味。在人们候车的闲暇时候,人们不再只做“低头族”,更多的人会慢慢的沉浸在欣赏书法、书画中,品味它们在繁忙中带来一丝宁静。既缓解了疲劳,也让人们能够不忘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当地文化。这种书法的宣传既可以鼓励人们加强书写的锻炼,又能缓解人们在候车时的枯燥,更甚有引起内心共鸣者,这样的宣传恰到好处的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没有一点违和感。

1.2公益广告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

近几年来,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看见很多公益广告,它们大多以山水画、国画等形式出现在城市的白墙上,有的公益广告以宣传环保为主,有的公益广告以宣传文明为主,还有的公益广告则是以宣传仁孝为主。这些公益广告还结合了古诗词,让人印象深刻,加强人们这些观念树立的同时,也将传统民间艺术巧妙的结合进去。以仁孝的公益宣传为例,公益广告中大引用黄香温席的古诗,采取动漫的画法,将其画面展现出来,同时还题上标题,这样既能够让大家做到仁孝,又能对加深古典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同时对于美化城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1.3雕像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

随着广场和公园的增多,人们的公共娱乐场所得到了扩展,但广场和公园的设计让很多设计师头疼,随着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看重,设计师们在设计时本着传承文化特色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合在雕像上。就比如说浙江湖州的项王公园,它虽然是个公园,但它在保留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利用雕像突出了项王这个传奇人物,同时增加了其他的休闲设施,让人们可以在进行散步、下棋、跳舞等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又将传统民间艺术体现的每个角落,独具一番风味,这样及解决了历史遗迹占地问题,又让城市给外来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2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2.1传承历史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现代人大都被网络和其他利益所迷惑着,很少有人会对城市历史感兴趣,但我们不能让历史在人们心中淡忘下去,只有清楚地了解历史才知道这座城市的特色,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才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空间设计结合传统民间艺术既能在艺术性上得以提升,同时也加强了文化的延续,让文化不再藏于书本,而是将它搬出书本,融入城市中去,让文化活起来,陶冶人们情操的同时让文化中的内涵能够影响人们生活中的行为。

2.2增强群众的互动性

城市空间是大家共有的,只有将传统民间文化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人们才能注意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存在,既然要传承和发展历史,那必定不能是单方面的传承,一定要增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让人们主动的去接受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在了解历史文化的时候有所感悟和突破,我国才能更为迅速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才能如日中天。因此,加强传统民间艺术的城市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激发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欲望并对其产生思考,文化才能有新的产物,才能给人们的活动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突破城市的历史局限,在世界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3支持公益活动的进行

目前,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公益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传统民间艺术既可以成为公益广告上的创意,提醒人们环保、文明,又可以化身为精彩的表演。用传统民间艺术义演可以提高公益活动中的文化性,同时让老一辈的人重新回到年轻时代,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此外还可以让一些无业人员对传统艺术进行学习,既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又能将活的传统民间艺术延续下去。传统民间艺术目前更多的体现形式还是停留在工艺品上,用文字书画的形式来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样既减轻了美化城市的经济成本,还让让美化的方式更有意义,更能让人身心愉悦,这就是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魅力。

2.4解决历史遗迹占地问题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在现代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很丰厚,在如今的城市中心也能见到不少历史遗址,对于这些历史遗址国家和政府大多采取维修保护的措施,使得城市用地被大量侵占,造成城市用地紧张。而传统民间艺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历史遗址,在上文提到的项王公园就是在对历史遗迹进行加固的同时,将其休闲化、娱乐化,让湖州人民能够舒心的畅玩。同时又用雕像来突出公园的主题,让人们一眼就能知晓,同时激发人们对项王的了解欲,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城市空间不仅没有得到浪费,而且增加了城市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3结语

大多人都认为传统民间艺术离我们太遥远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学校的学习,我们对生活中的传统艺术了解少之又少,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的规划者对于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看重,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既创建了一种独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式,又让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零距离的感受,能够鼓动大家去积极参与到传承历史文化中去。目前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其他方面,或多或少的都融入了一些传统元素,形成独特的中国风味。现在应用最多的还是在宣传栏和城市围墙上,采用了书法字画的形式,将文明、环保、仁孝等现念传递出来,让人们能够自觉的去执行相关的规定。此外,还有雕像上运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雕刻手法,既增强城市的观赏性,又让人们对雕刻有个初步的认识。传统民间艺术的伟大在于它永远不会过时,在繁闹的城市中依旧能够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找到灵魂的归属感,同时在于现代文化中不相冲突,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也能有很好的融入,提高了观赏性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等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将它们结合起来,共创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蔡煜.浅析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的跨界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7):24.

篇5

关键词:安防监控系统;传输网络;城市

中图分类号: X9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防监控系统的种类和技术多种多样,怎样才能在这些质量不一、价格不一、种类不一的安防监控系统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呢?本文在选择系统和确定当地地区的实施方案方面介绍了一些依据的原则,这也是文章主要要阐述的地方。

一 城市安防监控系统的决策重心是传输网络

城市安防监控系统在本质上看就是把摄像机的动作控制和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和存储。所以虽然城市安防监控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把汇集到监控前端的各个监控摄像机的信号进行存储和观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不再是很高端很困难的技术,所以对摄像机的运行控制和存储其中的视频信号已经不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虽然现在不是很困难,但是对于城市安防监控系统来说,它就有一些困难,它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视频信号的传输方面,这个方面也是整个安防监控系统的重点,而导致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分布范围很广,而且系统内的摄像机的数量又非常的多,少的时候也有几百台,多的时候数量能够达到好几千,要把范围在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摄像机的信号能够及时并且具有很高清晰度的传输到监控的前端,这是很困难的事情,但这也是整个安防监控系统成功的关键方面。

二 现存的各种传输网咯

在过去差不多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实行的还是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义务性,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信息化的监控报警系统,它是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实现的,而且这种系统更能提高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现在使用的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中信号传输最常见的实施方案是视频直传、光端机、以太网等等。下面就对这些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视频直传

在传统的视频信号同轴电缆直传方式中就有现在所说的这种视频直传方案,这种方案一般适用于高楼的内部监控系统。因为这种系统中的同轴电缆在视频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衰减大、均衡难而且抗干扰的能力很差,在传输距离上只能达到几百米,所以说对于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中摄像机和监控前端进行信号传输,这种方案不可行

2 光端机

首先在衰减程度上,光纤的衰减度仅为同轴电缆的百分之一,所以光纤的衰减度很小,而且抗干扰的能力很强,在均衡方面则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这种方案可以应用在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中摄像机和监控前端的信号传输。

光端机的工作原理在本质上就是借用光信号的收发来进行视频信号的传递。详细的来说,在光端机上通过连接三根不同专线组成多路的视频光端机,这三根专线长度一般分别为几百米,每一根专线的连接的信号不同,它们分别是摄像机的视频、音频以及控制信号。多路的视频光端机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式光端机,另一种是模拟式光端机。前一种可以进行4路以上的视频传输而且每一根专线的长度也会降低很多,但是它的成本非常高;后一种的成本比较低,而且目前工程中常用的也是能够传输1、2、4路视频信号的模拟式光端机。

模拟式光端机线路的传输距离一般是20~40㎞,它的图像清晰度则为D1的标准,与DVD的标准相当接近。

虽然光端机方案在不需要扩充规模,一次成型的安防监控系统中很有优势,但是如果范围扩大到几十甚至是数百公里就存在很多的问题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结构和目的上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在大型的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中,摄像机的数量是非常多的,从数百到上千台不等,而一根光纤只能控制1~4台摄像机,所以光纤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旦一根光纤出现问题那就不再只是这一根光纤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光缆的问题,这样的话很容易引发监控系统的全面瘫痪。所以说光纤的脆弱性以及难修复性,再加上光端机对光纤的依赖性决定了光端机这种方案在应对突发事故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在成本和美观设计方面不具有优势

在成本和美观设计方面不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根光纤都有一块光的收、发模块,而且每块的价格也不便宜;二是在维护和修理方面,光端机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这一块费用也比较高;三是每台光端机最后都需要连接一根为以后修复所用的光缆但是这根光缆还需要预留10㎞的余缆,这样既浪费也不美观。

不能适用于野外的长期工作

光端机设备都不是密封结构,而且有的外部插件要求的技术标准很高,在野外根本不能满足这些条件。

从以上看来,光端机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存在的问题很多,不能成为最实用的方案,也就只能称之为一种过渡性的方案。

3 以太网方案

宽带数据方案能够应用于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主要是得益于在互联网信号的传输方面宽带数据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目前的社会上,因为电讯业早已掌握了网络传输以及技术上的实力所以具有这些优势的宽带数据网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城市安防监控市场。但是在这美好现实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图像信号的传输清晰度

在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中,摄像机的传输清晰度一般要达到DVD级别,这就要求它的传输码率最少要在2Mb以上,但是宽带数据传输中虽然有三种线路但是只有一种线路可以达到,一是ADSL线路,在这种线路中能够传输摄像机信号的只有上行通道,但它的传输速度永远也不可能达到2Mb;二是上下通道都可以的HDSL,这种线路也行不通,因为这种线路的最大速率只能达到1.5Mb,而且还会慢慢的递减;三是以太网,但是用以太网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需要用到网络视频服务器,而这种服务器每台的价格都非常的昂贵,而且还是要提前定制。

以太网的传输速率

宽带信号的传输速率一般为0.5左右,但是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中要求的DVD的传输速率却为2.4~3.2之间,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甚远,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就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和成本,但是这种情况很不现实,目前的传输速率只是到达了VCD级别,也就是0.6~0.8之间。

以太网传输的安全性比较差

宽带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压缩、解压、复接、分接、包交换、差错控制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有很多的外界干扰,而以太网的安全性比较差导致信号因为受到干扰而产生延时。

以太网的专业性太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施工和维护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二是在运行过程中,整个过程的维护费用很高;三是因数字技术的发展迅速导致网络更新的频率很高。

三 CATV监控传输方案

上面介绍了三个方案,但是每一个方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说什么样的方案才是目前真正适合的方案呢,那就是有线电视监控传输方案也就是CATV监控传输方案。

CATV监控传输方案使用的原理是有线电视的双向传输的道理,从而对摄像机的信号进行清晰的、实时的传输,它的整个的传输过程不受摄像机数量的控制,它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对摄像机信号进行传输,它可以在同一根电缆上进行上百路信号的传输。

小结: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安防监控系统在每个城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安防监控系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邱鑫,王华金. 光纤多业务平台在安防监控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