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教案范文

固定资产教案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固定资产教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固定资产教案

篇1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依据国家财政部、省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全面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毁损、占用或挪用。对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

1、摸清家底。对局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状况,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2、规范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和资产购置计划创造条件。

3、完善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整改到位,同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配置合理、使用高效、安全完整。

三、组织领导

由于固定资产清查范围广,工作量大,现场核查工作复杂,决定成立局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计审科,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的拟订,清查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的资料整理汇总,负责清查工作的协调联络等。

四、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以2013年5月30日为清查基日。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是所有应列入和已列入局管理的资产及未入账和已入账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土地、普通设备、专用设备、电子电器、交通工具等)。

五、清查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实施,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步实施”的原则。清查工作主要分四步实施:

1、准备阶段。由计审科将账面所有固定资产录入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系统,并核对账面资产原值与系统台账原值一致。

2、自查阶段。2013年6月10日――6月15日。由各科(室)、相关单位认真清查本科(室)、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含在用、未用、损坏、特别是由个人保管使用可携带资产等),并认真填报固定资产登记表。(相关单位填报已确认非本单位固定资产账中资产,除已确认从其他单位借用的资产)。

3、核查阶段。2013年6月16日――6月30日。由局办公室、计审科组织核查人员依据固定资产账、台账及各单位、部门上报的登记表进行实地逐一核查、清理、分类、登记,调查核实有关资产情况,盘实现有固定资产,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明细表。

4、整改总结阶段。2013年7月1日――7月31日。通过清查,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使用、保管及账务处理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区别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涵义

1.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涵义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值情况,它是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与账面价值不同)与企业期末合理预计的固定资产可收回净值(可收回金额或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

1.2累计折旧的涵义

我们知道,累计折旧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的科目。由于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的原因包括有报损耗和无形损耗,所以在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折旧方法时既要考虑有形损耗,也要考虑无形损耗。期末累计折旧科目反映的是企业估计的固定资产已转移价值的金额。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备抵项,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2.1性质及目的不同

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尽管折旧特别是加速折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贬值的作用,但这并非折旧的主要作用,折旧也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偏差。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因此,也有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资产当前的价值,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

2.2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有:(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由此可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2.3核算时间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在并无论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一般不作账务处理。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4计提方法不同

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除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可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外,一般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调整。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没有像折旧那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期末通过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估价、分析比较、判断来进行计提的。

2.5计提基数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是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作为折旧基数,并在预计使用寿命的折旧年限内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如果已计提了减值准备,则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2.6纳税影响不同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企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可以在税前扣除,不过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虽然会计上按配比原则允许计提折旧,但由于企业没有支付任何代价,所以在企业所得税上就不能扣除任何折旧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按照谨慎性原则,结合国际惯例,又新增了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内的四项减值准备。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则明确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都不得税前扣除。”这就表明,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在税收法规上均不予承认,以避免对所得税产生冲击。可见,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不得在税前扣除的,它对所得税数额没有直接影响,但因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影响折旧额的变化,因此会形成纳税的时间性差异。

2.7账务处理不同

篇3

1、教学任务的审查管理

(1)每学期结束前应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前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并排定出各专业各年级任课老师,经校长指准后,于学期结束前两周正式通知各位任课老师,针对特殊情况再作调整。

(2)根据《教学计划》以及各年级各专业的任课老师安排,于放假前排定好下学期的《总课程表》、《班级课程安排表》、《任课老师安排表》,并传送相关领导核实,核实无误后再下发给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为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准确性,《课程安排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任课教师也不得私自换课。如因公、病、事需要换课时,应经科研处领导批准,由课务管理协调好后再下达调课通知。

(3)各任课教师在接到《课程安排表》以及任课内容时,应及时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表》,并在新学期开学后开课后上交一式二份到课务管理处审阅,再统一上交到教学科研主任处审查批准,并落实到每个班级。

2、教学过程的检查管理

经常性的教学检查。

针对各任课老师的教案编写、授课计划、作业批改、成绩测试,应在每周进行检查,如发现教学上遇到专业瓶颈应该及时召集会议,集思广义,寻求解决方案。教师间可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1)开学初期检查

主要对任课教师在假期中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制订的情况,以防上课时临阵磨枪,影响教学效果。

(2)期中教学检查

期中检查是针对课程安排的效果作来评定,也是针对任课老师执行力度的评判。

(3)期末教学检查

在学期结束时,对学期考试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

3、教学信息反馈管理

(1)学生评教

第一,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评教活动,由课务管理处组织实施,每个班级抽取五到十名学生进行评教,全部采用不留名记的形式填写问卷调查,最后由课务管理处汇总反馈意见,作出真实的统计分析,并根据评教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中。

第二,各班级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学生代表的评教,反馈给予要正确对待。如有任何打击报复等事件,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给予严厉的处分。

(2)公开课评定

第一,不管是听课者还是被听课者,都应抱有正确态度。上公开课老师除了要讲好课外,更要有一颗热情的欢迎各位同事领导前来听课、指导,课后主动、虚心地接受大家所给出的意见。

第二,凡听课者,都应无条件遵守课堂纪律,与同学们一样务必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听课时不得接打电话,不得课堂上讨论问题,无特殊情况更不得中途退场。

第三,听课者每次都应做好听课记录,课后以端正的态度填写听课记录,指出教学上的缺点,总结自己需要学习的优点。

二、日常行政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与日常一些行政事务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日常行政管理的协助、疏通、配合、帮助,不管教学管理制度设计得有多么科学,那也如同天上的彩虹一般只是好看。

1、日常调配管理

(1)调课

如出现:外派学习、参加重要会议、科研考试等特殊情况时,务必在第一时间将安排好调课课程,并及时发出通知,以免扰乱教学次序。

(2)教师的调配

当出现一些老师临时外派学习或开会等类似重要事务时,应该及时调配其他老师代课,并协调好其它相关事务。

(3)教室调配管理

院校的一些教室属于公共使用,像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阶梯教室等。为了便于管控,应拟定一份申请报,需要申请使用的人员应提前两天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误会。

2、协助内务管理

(1)教学设备请购

任课教师在学期前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做好教学用书、教学设备的请购,对请购物品提前写一份请购清单提交,审核通过后需及时配备。

(2)固定资产的保管

部门的各固定资产应不定期作检查,每样物品可每为大型资产与小件资产,对于贵重资产务必编号管理,并每年作一次清点或维护。

(3)资料的归档

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如:教学文件、外来文件、教学档案等应不定期做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4)上传下达

对于外部事务的宣传、联络、报道,以及各院系之间事务的联系,和各级领导下达的文件、交待的任务,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做到准确无误的传达。

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运用能力和核算能力。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高校不断扩招,使得高中的招生规模也相应地扩大,进而也带动扩大了高中招生规模。因而中考中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不得不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强,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自觉感悟和钻研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些都是大多数中职新生所欠缺的。因此,分析、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中职学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会计知识的学习存在难度。

(一)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多为没有能力上高中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在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深度学习常有一定的困难,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

(二)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是为了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以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在职业领域中谋生。但是,这些学生对自己在进入到学校中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很明确,当然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学习兴趣缺失,缺乏探索和进取精神。在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缺乏自制力分析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自我克制能力不强的表现;加上在职业学校中没有了升学的压力,缺少学习动力;还因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就必然会在学习中放松自己,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对策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

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因而在教学中就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特点,在教材的选择上和备课时可以以区域相关内容作为基础编写教材和教案。另外,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且教学和从教的经验都非常丰富,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教学方案,并对教案不断地完善,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搜集资金流动数据,对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深入研究,以为决策提供信息。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要将学生在专业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要将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核心内容,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专业教学。会计专业学科重在研究资金的流动,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货币数据,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定位的重要性之后,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计算各种会计信息,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查,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预估、调控和分析都是重要的内容,要将会计专业向管理学科转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技术操作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可以完成账务工作。

(三)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不同,就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也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新鲜感,并乐于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是应用多媒体将会计专业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以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地创新,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引进新的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同时,还要配合使用微视频进行翻转教学,对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合理利用,以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性质提高,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对于不懂的知识可以深入探究,还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要进行实践模拟操作,解决专业难点问题。比如,在《初级会计实务》的教学中,可以将手机换屏的案例用于教学中,并通过多媒体呈现,配合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教学。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逐渐延伸认识固定资产,让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内容中体现出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就会有所改善,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提高专业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问题,主要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对会计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的自制力不足。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合理编写教材、教案,注重激发学习积极性,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会计专业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毓佳.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法指导[J].现代企业教育,2014(8):150-150.

[2]王健鸣.借助信息化应用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68-68.

篇5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行动导向;实践应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也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信息社会,企业对员工的会计电算化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和该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和更新教学方法,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德国职业教学推出的对专业实践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充分考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把此类方法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是采用讲授式、步骤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也就是常规的教师先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模拟操作,教师做相应的指导和反馈。教学评价一般也是根据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两个不足:其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其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注重于技能的传授,没有注重通过情境创设、项目分工等来培养学生专业以外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无法通过实践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2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中的实践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德国,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模拟真正的企业岗位,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它的理论基础是认识意识,特点是基于行动、基于存在、基于自觉。“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一门实操课程,学校教学使用的软件也与企业应用的软件完全相同,因此,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能实现教学与企业实战的无缝链接,通俗一些来讲,就是企业电算化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素养都能在课堂内实战一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营造真实的模拟场景,布置真实的电算化工作岗位任务,让学生通过独自或合作来完成任务,熟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流程,体会自我尝试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无论从课程的本身、学生的实际还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3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有效应用

3.1应用的准备工作

3.1.1企业调研及信息整理

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企业所需的就是老师所要教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学校课题组教师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许多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通过对汇总信息的分析,课题组把企业对电算化教学的需求归集为以下三类:其一,企业相关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别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电算化主管、电算化操作员、电算化档案管理员。其二,电算化相关岗位职责:需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正确进行系统的初始设置;能合理分配系统权限;能根据权限完成日常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能进行期末对账、结账处理;能通过自定义或是模板生成会计报表;负责系统各类数据、各类账表及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其三,除了专业能力,企业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再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结合企业需求和教学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细化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训练项目和能力拓展项目,这些细化的内容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3.1.2教材和教学标准的重新编排

教学要出效果,教材是首要。“会计电算化”教材应该突破常规的章节化、流程化的编排形式,突出建立以企业实际为主题,以任务操作为引领的结构模式。课题组对于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能反映当地地方特色的纺织企业作为主体,总体框架以项目为导向,把调研罗列的技能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每个大的项目又分拆成2课时的子项目(或任务)。如大项目固定资产分设了启用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等子项目。在教材的语言表述上,改变常规教材以罗列知识和流程描述为主的模式,而是采用以任务书为主、以流程介绍为辅的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具体教材中每一项目分成以下几块:项目情境、项目任务书、知识技能支持、成果展示、实训报告(总结)。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直接引导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自己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很直观地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3.2具体的课堂实践

3.2.1有效的课堂引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或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而突然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有效的引入就显得非常的关键。有效的引入不仅指每堂课的引入,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总引入,教师要通过微课、案例、亲身体验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行动导向学习方法的实质、课堂教学的流程、评价方式等,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学习习惯,并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一种憧憬。每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个子任务,设置针对性的情景或是直接引入本次课的任务及完成任务的要求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模拟实习的状态。如有一个子任务为账簿的查询的任务,在引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下发任务书,明确此次实战的目的是分别由出纳查询日记账、会计查询明细账、会计主管查询总账,并把查询的结果记录到任务书上,同时记录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任务操作前学生自行组织三人团队,进行角色分工,最后小组汇总实战结果和经验。这样的引入任务明确、程序简单,同时兼顾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3.2.2教学过程的有效掌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舍得把时间和自由度下放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放”不是放任自由,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也要有“收”,教师要规定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要求并及时进行评价。还要有“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统一的指导。如在期末业务处理中有一个自定义转账的公式设置,这是本课程中最难的一项内容,依据以往的经验,这项内容仅仅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一定要有教师讲解和指导。所以在进行这个任务的操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公式的涵义、公式的取数、公式的编辑进行综合地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战,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实时点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要对一些吃大锅饭的学生及时督促,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在课堂中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组长作为小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小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及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总结评价等。只有教师———小组长———组员三层级的责任落实,教学效果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比如,教师要指导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教学的操作过程实时直播,学生可以根据直播来模仿操作;实训过程中也可以将操作效果良好的学生或小组的操作进行广播,让其他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实训完成以后,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操作成果展示,使学生找到实训的乐趣。

3.2.3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

基于行动导的向教学方法的评价应该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该涵盖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办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能力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可以分为自评、组评、师评三级评价。每一个项目教师应该设置一张科学的学业评价表,评价表详细列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各个评分点,每个评分点设置一定的分值,总分为100分。

3.3及时科学的总结反馈

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推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试点,并与沿用老的教学方法的班级就教学效果、教学反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论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从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项目设置不合理、情景创设不切实际、教学过程指导出现误差等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以,我们要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及时整理教案、教学案例、教辅资料等,并撰写为成功的课例研究报告。以上的试点成功之后,再进行新教学方法的推广使用。通过专业教研活动对授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共享试点的成功案例及教案资料。阶段性地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讨论此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及今后在其他会计学科中的拓展应用等,这是新教学方法应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

[2]姜大源.畅谈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8).

[3]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10).

[4]姜亚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