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教案范文

固定资产教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固定资产教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固定资产教案

篇1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依据国家财政部、省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全面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毁损、占用或挪用。对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

1、摸清家底。对局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状况,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2、规范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和资产购置计划创造条件。

3、完善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整改到位,同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配置合理、使用高效、安全完整。

三、组织领导

由于固定资产清查范围广,工作量大,现场核查工作复杂,决定成立局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计审科,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的拟订,清查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的资料整理汇总,负责清查工作的协调联络等。

四、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以2013年5月30日为清查基日。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是所有应列入和已列入局管理的资产及未入账和已入账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土地、普通设备、专用设备、电子电器、交通工具等)。

五、清查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实施,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步实施”的原则。清查工作主要分四步实施:

1、准备阶段。由计审科将账面所有固定资产录入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系统,并核对账面资产原值与系统台账原值一致。

2、自查阶段。2013年6月10日――6月15日。由各科(室)、相关单位认真清查本科(室)、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含在用、未用、损坏、特别是由个人保管使用可携带资产等),并认真填报固定资产登记表。(相关单位填报已确认非本单位固定资产账中资产,除已确认从其他单位借用的资产)。

3、核查阶段。2013年6月16日――6月30日。由局办公室、计审科组织核查人员依据固定资产账、台账及各单位、部门上报的登记表进行实地逐一核查、清理、分类、登记,调查核实有关资产情况,盘实现有固定资产,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明细表。

4、整改总结阶段。2013年7月1日――7月31日。通过清查,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使用、保管及账务处理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区别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涵义

1.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涵义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值情况,它是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与账面价值不同)与企业期末合理预计的固定资产可收回净值(可收回金额或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

1.2累计折旧的涵义

我们知道,累计折旧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的科目。由于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的原因包括有报损耗和无形损耗,所以在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折旧方法时既要考虑有形损耗,也要考虑无形损耗。期末累计折旧科目反映的是企业估计的固定资产已转移价值的金额。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备抵项,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2.1性质及目的不同

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尽管折旧特别是加速折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贬值的作用,但这并非折旧的主要作用,折旧也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偏差。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因此,也有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资产当前的价值,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

2.2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有:(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由此可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2.3核算时间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在并无论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一般不作账务处理。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4计提方法不同

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除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可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外,一般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调整。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没有像折旧那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期末通过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估价、分析比较、判断来进行计提的。

2.5计提基数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是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作为折旧基数,并在预计使用寿命的折旧年限内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如果已计提了减值准备,则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2.6纳税影响不同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企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可以在税前扣除,不过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虽然会计上按配比原则允许计提折旧,但由于企业没有支付任何代价,所以在企业所得税上就不能扣除任何折旧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按照谨慎性原则,结合国际惯例,又新增了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内的四项减值准备。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则明确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都不得税前扣除。”这就表明,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在税收法规上均不予承认,以避免对所得税产生冲击。可见,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不得在税前扣除的,它对所得税数额没有直接影响,但因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影响折旧额的变化,因此会形成纳税的时间性差异。

2.7账务处理不同

篇3

1、教学任务的审查管理

(1)每学期结束前应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前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并排定出各专业各年级任课老师,经校长指准后,于学期结束前两周正式通知各位任课老师,针对特殊情况再作调整。

(2)根据《教学计划》以及各年级各专业的任课老师安排,于放假前排定好下学期的《总课程表》、《班级课程安排表》、《任课老师安排表》,并传送相关领导核实,核实无误后再下发给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为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准确性,《课程安排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任课教师也不得私自换课。如因公、病、事需要换课时,应经科研处领导批准,由课务管理协调好后再下达调课通知。

(3)各任课教师在接到《课程安排表》以及任课内容时,应及时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表》,并在新学期开学后开课后上交一式二份到课务管理处审阅,再统一上交到教学科研主任处审查批准,并落实到每个班级。

2、教学过程的检查管理

经常性的教学检查。

针对各任课老师的教案编写、授课计划、作业批改、成绩测试,应在每周进行检查,如发现教学上遇到专业瓶颈应该及时召集会议,集思广义,寻求解决方案。教师间可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1)开学初期检查

主要对任课教师在假期中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制订的情况,以防上课时临阵磨枪,影响教学效果。

(2)期中教学检查

期中检查是针对课程安排的效果作来评定,也是针对任课老师执行力度的评判。

(3)期末教学检查

在学期结束时,对学期考试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

3、教学信息反馈管理

(1)学生评教

第一,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评教活动,由课务管理处组织实施,每个班级抽取五到十名学生进行评教,全部采用不留名记的形式填写问卷调查,最后由课务管理处汇总反馈意见,作出真实的统计分析,并根据评教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中。

第二,各班级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学生代表的评教,反馈给予要正确对待。如有任何打击报复等事件,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给予严厉的处分。

(2)公开课评定

第一,不管是听课者还是被听课者,都应抱有正确态度。上公开课老师除了要讲好课外,更要有一颗热情的欢迎各位同事领导前来听课、指导,课后主动、虚心地接受大家所给出的意见。

第二,凡听课者,都应无条件遵守课堂纪律,与同学们一样务必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听课时不得接打电话,不得课堂上讨论问题,无特殊情况更不得中途退场。

第三,听课者每次都应做好听课记录,课后以端正的态度填写听课记录,指出教学上的缺点,总结自己需要学习的优点。

二、日常行政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与日常一些行政事务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日常行政管理的协助、疏通、配合、帮助,不管教学管理制度设计得有多么科学,那也如同天上的彩虹一般只是好看。

1、日常调配管理

(1)调课

如出现:外派学习、参加重要会议、科研考试等特殊情况时,务必在第一时间将安排好调课课程,并及时发出通知,以免扰乱教学次序。

(2)教师的调配

当出现一些老师临时外派学习或开会等类似重要事务时,应该及时调配其他老师代课,并协调好其它相关事务。

(3)教室调配管理

院校的一些教室属于公共使用,像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阶梯教室等。为了便于管控,应拟定一份申请报,需要申请使用的人员应提前两天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误会。

2、协助内务管理

(1)教学设备请购

任课教师在学期前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做好教学用书、教学设备的请购,对请购物品提前写一份请购清单提交,审核通过后需及时配备。

(2)固定资产的保管

部门的各固定资产应不定期作检查,每样物品可每为大型资产与小件资产,对于贵重资产务必编号管理,并每年作一次清点或维护。

(3)资料的归档

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如:教学文件、外来文件、教学档案等应不定期做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4)上传下达

对于外部事务的宣传、联络、报道,以及各院系之间事务的联系,和各级领导下达的文件、交待的任务,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做到准确无误的传达。

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运用能力和核算能力。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高校不断扩招,使得高中的招生规模也相应地扩大,进而也带动扩大了高中招生规模。因而中考中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不得不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强,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自觉感悟和钻研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些都是大多数中职新生所欠缺的。因此,分析、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中职学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会计知识的学习存在难度。

(一)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多为没有能力上高中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在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深度学习常有一定的困难,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

(二)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是为了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以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在职业领域中谋生。但是,这些学生对自己在进入到学校中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很明确,当然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学习兴趣缺失,缺乏探索和进取精神。在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缺乏自制力分析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自我克制能力不强的表现;加上在职业学校中没有了升学的压力,缺少学习动力;还因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就必然会在学习中放松自己,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对策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

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因而在教学中就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特点,在教材的选择上和备课时可以以区域相关内容作为基础编写教材和教案。另外,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且教学和从教的经验都非常丰富,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教学方案,并对教案不断地完善,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搜集资金流动数据,对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深入研究,以为决策提供信息。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要将学生在专业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要将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核心内容,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专业教学。会计专业学科重在研究资金的流动,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货币数据,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定位的重要性之后,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计算各种会计信息,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查,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预估、调控和分析都是重要的内容,要将会计专业向管理学科转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技术操作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可以完成账务工作。

(三)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不同,就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也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新鲜感,并乐于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是应用多媒体将会计专业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以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地创新,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引进新的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同时,还要配合使用微视频进行翻转教学,对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合理利用,以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性质提高,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对于不懂的知识可以深入探究,还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要进行实践模拟操作,解决专业难点问题。比如,在《初级会计实务》的教学中,可以将手机换屏的案例用于教学中,并通过多媒体呈现,配合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教学。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逐渐延伸认识固定资产,让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内容中体现出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就会有所改善,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提高专业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问题,主要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对会计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的自制力不足。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合理编写教材、教案,注重激发学习积极性,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会计专业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毓佳.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法指导[J].现代企业教育,2014(8):150-150.

[2]王健鸣.借助信息化应用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68-68.

篇5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行动导向;实践应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也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信息社会,企业对员工的会计电算化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和该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和更新教学方法,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德国职业教学推出的对专业实践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充分考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把此类方法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是采用讲授式、步骤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也就是常规的教师先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模拟操作,教师做相应的指导和反馈。教学评价一般也是根据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两个不足:其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其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注重于技能的传授,没有注重通过情境创设、项目分工等来培养学生专业以外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无法通过实践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2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中的实践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德国,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模拟真正的企业岗位,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它的理论基础是认识意识,特点是基于行动、基于存在、基于自觉。“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一门实操课程,学校教学使用的软件也与企业应用的软件完全相同,因此,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能实现教学与企业实战的无缝链接,通俗一些来讲,就是企业电算化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素养都能在课堂内实战一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营造真实的模拟场景,布置真实的电算化工作岗位任务,让学生通过独自或合作来完成任务,熟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流程,体会自我尝试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无论从课程的本身、学生的实际还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3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有效应用

3.1应用的准备工作

3.1.1企业调研及信息整理

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企业所需的就是老师所要教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学校课题组教师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许多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通过对汇总信息的分析,课题组把企业对电算化教学的需求归集为以下三类:其一,企业相关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别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电算化主管、电算化操作员、电算化档案管理员。其二,电算化相关岗位职责:需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正确进行系统的初始设置;能合理分配系统权限;能根据权限完成日常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能进行期末对账、结账处理;能通过自定义或是模板生成会计报表;负责系统各类数据、各类账表及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其三,除了专业能力,企业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再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结合企业需求和教学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细化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训练项目和能力拓展项目,这些细化的内容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3.1.2教材和教学标准的重新编排

教学要出效果,教材是首要。“会计电算化”教材应该突破常规的章节化、流程化的编排形式,突出建立以企业实际为主题,以任务操作为引领的结构模式。课题组对于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能反映当地地方特色的纺织企业作为主体,总体框架以项目为导向,把调研罗列的技能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每个大的项目又分拆成2课时的子项目(或任务)。如大项目固定资产分设了启用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等子项目。在教材的语言表述上,改变常规教材以罗列知识和流程描述为主的模式,而是采用以任务书为主、以流程介绍为辅的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具体教材中每一项目分成以下几块:项目情境、项目任务书、知识技能支持、成果展示、实训报告(总结)。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直接引导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自己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很直观地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3.2具体的课堂实践

3.2.1有效的课堂引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或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而突然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有效的引入就显得非常的关键。有效的引入不仅指每堂课的引入,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总引入,教师要通过微课、案例、亲身体验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行动导向学习方法的实质、课堂教学的流程、评价方式等,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学习习惯,并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一种憧憬。每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个子任务,设置针对性的情景或是直接引入本次课的任务及完成任务的要求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模拟实习的状态。如有一个子任务为账簿的查询的任务,在引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下发任务书,明确此次实战的目的是分别由出纳查询日记账、会计查询明细账、会计主管查询总账,并把查询的结果记录到任务书上,同时记录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任务操作前学生自行组织三人团队,进行角色分工,最后小组汇总实战结果和经验。这样的引入任务明确、程序简单,同时兼顾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3.2.2教学过程的有效掌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舍得把时间和自由度下放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放”不是放任自由,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也要有“收”,教师要规定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要求并及时进行评价。还要有“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统一的指导。如在期末业务处理中有一个自定义转账的公式设置,这是本课程中最难的一项内容,依据以往的经验,这项内容仅仅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一定要有教师讲解和指导。所以在进行这个任务的操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公式的涵义、公式的取数、公式的编辑进行综合地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战,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实时点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要对一些吃大锅饭的学生及时督促,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在课堂中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组长作为小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小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及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总结评价等。只有教师———小组长———组员三层级的责任落实,教学效果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比如,教师要指导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教学的操作过程实时直播,学生可以根据直播来模仿操作;实训过程中也可以将操作效果良好的学生或小组的操作进行广播,让其他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实训完成以后,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操作成果展示,使学生找到实训的乐趣。

3.2.3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

基于行动导的向教学方法的评价应该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该涵盖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办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能力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可以分为自评、组评、师评三级评价。每一个项目教师应该设置一张科学的学业评价表,评价表详细列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各个评分点,每个评分点设置一定的分值,总分为100分。

3.3及时科学的总结反馈

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推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试点,并与沿用老的教学方法的班级就教学效果、教学反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论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从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项目设置不合理、情景创设不切实际、教学过程指导出现误差等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以,我们要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及时整理教案、教学案例、教辅资料等,并撰写为成功的课例研究报告。以上的试点成功之后,再进行新教学方法的推广使用。通过专业教研活动对授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共享试点的成功案例及教案资料。阶段性地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讨论此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及今后在其他会计学科中的拓展应用等,这是新教学方法应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

[2]姜大源.畅谈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8).

[3]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10).

[4]姜亚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3(2).

篇6

【关键词】农村 ;数字校园

1数字校园概述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备课、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它是在传统学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数字校园的功能与效益是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升传统校园功能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2我心中的数字校园

2.1数字校园必须建设一个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应涵盖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学习等主要方面。各栏目内容丰富,真实,科学,与网站主题要联系紧密,能展示独有、独创等特色性内容,动态内容能实时更新,各部门可以独立操作,都有各自的后台管理入口,各部门管理权限平等,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添加或删除各部门管理员,管理方面较为先进。

主要功能有:

2.1.1导航内容:学校首页、部门简介、工作通知、教育新闻、规章制度、教育科研、获奖成果、试卷题库、校园风景、计划总结、家校互动;

2.1.2滚动:滚动显示校内公告重要通知;

2.1.3专题栏目:班级主页、教师学生博客等;

2.1.4校园影像:可以增删图片显示数量,新增图片评论,图片交替现实,动感美观。

2.2数字校园必须为“学校管理”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实行电子无纸化办公。作为数字校园建设,学校管理也应实现数字化。

一是校园信息要数字化。学校周主要工作、校园通知、校园新闻。学校里传达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文件、下发的各种资料、校内新闻和主要工作都通过数字化高效地进行传达。

二是人事管理要数字化。数字化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学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实现从原来的单一行政管理职能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转变。数字管理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设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进修和培训计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和分析工具;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三是财务管理要数字化。主要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收费工作,建立统一的收费项目,学生的信息资料管理以及与财务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单据信息输入之后,系统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结算出会计总帐、明细帐、报表,并能打印出财政统一的收费收据,使各项收费清晰明了。实现账务数字一方面可以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账目更加规范明晰,从而杜绝一些恶性财务问题的发生。

四是教务管理要数字化。教务数字化管理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开课、排课、调课、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环节。管理系统可为学校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使他们可以快捷、方便、科学的做出决策,从而避免了因人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教务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达到了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五是固定资产管理要数字化。学校可以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入学校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管理系统可为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2.3数字校园必须为“教师教学”服务。

一是教师教学要数字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需要数字化。如:备课环节,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动态的、即时的、新鲜的备课资料,形成电子教案;上课环节,教师课前先在网上看同课题优质课视频资料,有助于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作业环节,教师可以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可直接用大屏幕展示出来,既环保又节约时间;辅导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生难懂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演示;考试环节,将学生成绩录入系统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二是教师发展要数字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的培训和学习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网络进行培训学习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教师的学习渠道拓宽了,眼界也开阔了,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是教师研究要数字化。学校科研课题通过网络可以交流信息; 通过网络信息,发挥辐射功能;通过网络与各方面交流,提高科研水平。

2.4数字校园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是学生发展要数字化。数字校园不仅丰富学生学习资源,而且还为学生建起学习平台。每位学生可以通过微机室工作站访问学校网络,而且每个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也可以实时访问学校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作品、文章、学习体会、疑难问题及时地上传到学校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师生之间也多了一种交流渠道,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舞台。

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建议及对策

1公允价值的涵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2.1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会计目标的本质体现。公允价值由于综合考虑了各种市场因素,因此能够提供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2.2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双方在无干扰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一个价值。因此会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计量,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2.3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近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模式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模式的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国际发展方向。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计量模式已被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3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3.1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后续计量、减值测试等都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长期以来,金融工具虽然得到广泛运用,但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计量属性却无法使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这就无法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造成投资者抵御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新会计准则后,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将有利于将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入表内并进行披露,从而提供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

3.2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3.3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根据准则的规定,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付出的资产、发生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同时,母公司还应当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的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列示。但是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并存,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可靠,并且在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由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过渡。

3.4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关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为: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具体分为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存在的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采用新准则以后,发生债务重组将会影响当期损益而不是权益。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资产计价更加合理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3.5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如果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如果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如果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无论换出资产是以上哪一种或那几种,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是交换的损益。

3新会计准则推行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3.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靠性差是其致命弱点,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价值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经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如何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按照新准则的定义,在已发生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若没发生交易,则需对其进行评估,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不同的交易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使公允价值表现为某一时点、某一地点的交易价格,时过境迁,在未来某一时期将很难验证这一特定时点价格的客观性。相对于具有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将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2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公允价值实际是资产风险的量化,公允价值的推行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资产种类繁多,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不同,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不具备甚至缺少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从而造成了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缺乏活跃市场的资产交易价格的判断条件等问题。在实际中,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一大阻碍。

4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4.1规范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活跃市场还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不但会使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而且有可能使其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关键。

4.2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法治环境

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除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外,还要充分调动稽查力量,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一定严惩不怠。

4.3规范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允价值的审计业务提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尤其是现在我国会计标准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也加大了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测试;同时需要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这些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与应用。另外,由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即使是同一种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要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所以,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2006.

[2]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6.

[3]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

[4]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

篇8

我校的会计电算化网络精品课程自获得佛山市教育局的立项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成立了以笔者牵头的项目小组,负责网络精品课程的组建、资料收集、整理、上传等工作。学校和街道教育局也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课程建设。近年来,我们项目组的几名教师,团结一致,以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研发、教学素材、学生实训、学生评价、习题试题库等内容,将“会计电算化”打造成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以此作为示范,引领其他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会计专业教学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平台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二)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精品课程要保持持续的高水平,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师资梯队作保障。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加大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培训以及网络硬件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网络精品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在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学习Q群、留言板、疑难解答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拓宽了交流的空间。

二、我校搭建《会计电算化》网络精品课程的做法

(一)研发的主要过程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对我们来说算是新事物,申报和立项初期,我们对内对外都做了不少工作。对内收集整理我们已有的资料,对外查阅和借鉴其他院校电算化课程建设情况,特别是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搭建,我们反复讨论,以财务系统业务流程为主线来编排,突出岗位职责,以此展开精品课程的搭建。以下是我们的研发过程及分工(见表1)。

(二)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的教学研讨:项目组成员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教学研讨,分析讨论网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FLASH的收集整理上传,上传的尺寸规范,网络页面的排版设置以及一些辅助工具的查找(如flashpaper、录屏软件)等,定期收集师生对精品课程的建议和评价,不断完善、丰富课程资源。

2.学校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外出学习,如利用暑假时间到高校、企业进行业务学习等。

3.邀请佛山用友公司、佛山畅捷通公司的讲师到我校授课,内容包括行业前沿需求、会计岗位技能、用友T3软件操作、技术指导、学生培训等,为我们的课程建设提供不少素材和建议。

(三)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项目组老师从一开始就高标准、高要求来建设网络精品课程,藉此平台,规范我们的课程建设,方便我们的教学管理,树立我们的课程品牌。我们在课程内容、习题库建设、模块实操考核、教学素材(教案、课件、视频)、无纸化理论考试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资料整理,完全能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本精品课程主要基于畅捷通T3电算化软件来开展教学,内容包括电算化理论、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报表系统。在内容编排上,以财务链业务流程为主线,划分为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账簿管理、月末处理、报表编制等模块,突出系统管理(admin)、账套主管、出纳、制单、审核、记账、固定资产、工资、往来核算等岗位的操作方法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在页面排版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心思,字体、行距、标题、图标、表格等都给学生亲切感,避免过于单一而让学生学习乏味。

2.习题库建设: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和实操习题,考虑到专业学生要考取会计证必须要考取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因此,我们在收集习题时,都侧重于考证的内容。理论习题通过我们学校的无纸化考试平台进行,而实操习题又分为章节实操和模块综合实操,练习循序渐进,由零到整。

3.教学素材:素材包括教案设计、PPT课件、flash操作演示、教学视频等。部分素材取自网络,经过老师们的修改完善,适合我们的教学。特别是FLASH的操作演示,直观明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借助flash演示学习T3软件的操作。

4.无纸化理论考试平台:无纸化考试是未来考试的趋势,在我们专业,电算化考证、会计证考试、初级/中级会计师考试都使用了无纸化考试平台,因此本课程的理论考核也借助了无纸化平台。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录:http://59.39.7.122:84/Default.aspx (测试用户可以用demo账号,密码demo登录)。教师讲完章节的内容,可以将课后练习导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学生可以在家完成作业,教师登录系统后就可以查看学生在家完成作业情况,免去批改作业的麻烦。

三、网络精品课程的改革亮点

(一)兼顾理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该课程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把计电算化的理论内容设置在“够用”的范围,即定位于满足企业初级电算化的岗位技能要求,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50%~60%。

(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编排教学内容

网络精品课程在章节的编排上,密切结合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主管、电算操作员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按照由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项目中的技能训练参照标准财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综合项目以完成一般中小企业整个会计电算工作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就感。

(三)课程学习与考证融为一体

通过B/S架构的无纸化考试平台的考核,将课程学习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B/S架构的无纸化考试平台是本精品课程的一大创新亮点。

(四)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及内容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制订了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技能应用性,考核方式从期末上机考试为主转向“平时学习模块评价(40%)+综合实操(30%)+期末无纸化理论考试(30%)相结合”,理实结合,实现学生考核的动态化、全面化。

篇9

 

2019年上半年,安全设备科在部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各职能科室和各大队的支持配合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以事故预防为目标,以扎实推进HSE体系运行为基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安全环保责任基础

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环保责任制,在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组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各级领导及专兼职驾驶员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和交通安全责任书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全员书写安全承诺书等形式,把安全环保责任量化细化并落实到每一级、每一环节、每一个人,切实做到了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和死角。 

二、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按照培训计划,有序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法律法规、岗位风险与消减措施,以及岗位安全操作、消防安全、应急知识等项开展培训。在全方位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员工对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和消减措施进行学习,使全员风险意识得以增强。上半年,组织参加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培训一次(主要负责人2人、安全管理人员5人),共开展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员工消防知识培训、防灾自救知识等专项培训2次,综合安全知识培训1次,并做到培训有教案、有课件、有考核、有总结,累计培训各岗位人员297余人次,达到了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二是强化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2019年保卫部涉及设备维修、设施改造施工项目较多,安全设备科认真组织做好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交底等项工作,为安全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做好施工单位资质、特种作业资质确认后,会同相关大队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培训率达100%、合格率达100%。上半年安全设备科共对外来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次39人次,办理安全教育证39个。

三是通过宣教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以“保交通安全,树文明形象”、“4.22世界地球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及“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等专题活动为契机,面向基层大队管理人员和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警示教育活动。同时,按照公司要求,有效利用事故资源,按期组织员工学习典型事故案例,并认真剖析事故原因。各大队坚持每周二由主要领导或安全员组织班组安全活动,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并认真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从而养成拒绝违规作业、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专题活动6次,班组安全活动168次。

三、落实安全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根据保卫部车辆多、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安全设备科坚持对机动车辆每月进行一次回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按期组织到期车辆进行年检,同时强化驾驶员对机动车辆执行日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了车辆“带病”上路行驶。上半年未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二是严把驾驶员安全教育关。为进一步提高全部专兼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安全设备科在加强专兼职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同时,认真组织全体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防御性驾驶安全技能、道路安全行车及机动车辆维护保养等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理论考试,使参加培训的103名驾驶员理论知识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全部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安全设备科坚持专人对GPS卫星监控定位系统实时监控,通过采取安全提示、警告、考核等措施,有效杜绝超速、超辖区行车。上半年累计收集行车数据1千余条、核实辖区行车信息150余条、发出安全短信提醒20条。

四、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一是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持领导带队、检查全面、隐患必改的原则,采用日常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各单位机动车安全驾驶、岗位安全操作、办公地点、食堂、岗位等部位的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整改,确保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收到实效。上半年共进行专项检查4次,综合性安全检查10余次,整改安全问题10个,对机动车辆和驾驶员违规进行考核1次。

二是每逢节假日前,我们先期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各单位重点对节前各单位用火、临时用电以及偏远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车辆严格执行“三交一封”制度。

五、扎实推进HSE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年初,我们组织全员开展了风险识别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同时对《岗位风险控制措施》和《各岗位作业指导卡》、《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安全专项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了修订,按期组织基层各单位及时录入各项HSE数据,并借助炼化板块体系审核全覆盖的契机,开展HSE内部审核,以推进提升基层HSE体系整体工作和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目标,以现场指导为主要方法,坚持经常性的综合检查,以查促学,不会的教,不足的完善,注重实际效果,通过两周的“回头看”行动,使基层安全管理水平得以稳步提升。

六、突出服务意识,强化细节管理

一是加强岗位建设,强化施工项目管理。为加强设备设施完整性建设,针对保卫部部分设备设施陈旧及门禁系统急需维护等实际,安全设备科在积极协调报批门禁系统和无人机防御系统的同时,按期推进悬浮门、办公设施维修维护等项目,并会同施工所在单位领导精心组织施工,顺利完成了保卫部监控设备维护、办公设备维修、化工区设备库岗位大门维修、化工环南路大门维修,巡逻一大队、督查科、保卫部二号会议室等三处办公楼的修缮等施工项目。在上述项目施工期间,安全设备科坚持每天派人深入现场监督指导安全工作,在施工现场办理各类作业许可14张,纠正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20余人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2019年上半年,保卫部投入无人机防御系统采购、设备设施维修、门禁设备迁移维护等费用共计86万元,用于巡逻车辆维修费用累计达2.15万元,用于新车采购50万元,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机动车辆维护保养管理。为保证车辆日常保养和有效控制费用支出,安全设备科做到每次维修机动车辆必安排专人到现场确认,并指定驾驶员在现场监护,确保维修质量。上半年共大修车辆1台,年检车辆21台次。在认真落实《车辆日检查制度》同时,驾驶员每天出车前对车辆、传动、制动、灯光系统进行检查,并在《车辆日检查表》中签字确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同时坚持每天出车前由专人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确认,避免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上半年,保卫部运行车辆23台,安全行驶共计18,9284万公里,未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三是挖潜增效,加强油料管理。为了实现挖潜增效的目标,部领导经过统筹,将费用指标分解到每台车辆并降低油料供应数量,严格控制车辆运行费用。为切实加强车辆用油管理,安全设备科严格执行“一卡”加油办法到指定加油站加油,设专职加油员采取刷卡用油的管理方式,将每次加油的时间、加油车辆、数量、油品种类和运行里程都要进行详细登记,由驾驶员和加油员核实后签字确认,实时准确掌握每台车的耗油情况。截止5月末累计加油685台次;累计油量为31592升。

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为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设备科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实时掌握实有数量。为保证固定资产在内部员工之间转移调配和维修过程中不失控,设备管理员严格把关,对保卫部在用的电脑本着人机编码一致的原则逐一核对并登记在账,避免发生串换或丢失等现象。同时严格执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机器设备落实到组的工作原则,并做到了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卡相符,保证了公司固定资产的合理高效利用。

五是强化劳保管理,热情为员工服务。年初按照公司要求,按期完成了网络劳保系统的2019年服装上报和小劳保的录入工作。在劳保发放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及时下发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做好跟踪调查及登记工作,对佩戴的防护服装不合体的员工及时予以调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提供了热情服务。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安全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保卫部岗位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致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二是员工安全意识还需继续加强;

三是个别单位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

四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下半年,我们全科人员将秉承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思想,迎难而上,为全面完成我部各项安全生产任务而努力工作!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安全

1引言

在高校教学中,理论知识只能为学生提供学术支撑,然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质以及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实验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高校实验室是实现实验教学方面的场所,高校实验室场所以及对其管理方面工作尤为重要。下面本人根据我院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教学管理、仪器资料及设备管理和实验安全管理来介绍高校电子实验室管理的内容及任务。

2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主要是包括新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队伍建设。首先来讲我院新的实验室建设,我院实验室最早的有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数字通信原理等基础实验室和传感器、单片机原理、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等弱电专业实验室。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需要的发展,在2010年后我们学院投资大量的资源建设了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企业供配电、移动光钎通信、过程控制、交直流、企业供配电、电气新能源技术等强电专业实验室。对于我院这些新的电子实验室的建设,我们先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再根据所需要建设的实验室的性质、特点等一些条件来提出新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在按照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我们制定新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明确新建实验室项目的建设意义,并在文件中注明目前所具有的申请条件以及说明申请的理由等。同时在项目申请书中注明我们新建的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规格、型号及参数等、以及所需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对着这些学校采购部再进行招标引进的新的仪器。其次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在我们院是由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员)组成,我院实验室主任主要职责是:(1)出席学校举办的有关实验室方面工作的一切会议,(2)领导并组织完成我院实验室所需要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量,(3)负责我院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及培训工作,(4)监督我院实验室安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5)做好我院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记录,如认真填写《实验室主任岗位日志》,(6)学期结束组织统计这学期所完成实验任务量,如开设实验课的班级、开设的实验项目(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学时数、人时数等数据,(7)学期结束组织统计下学期所需要的实验报告册数和实验指导书数以及下学期所需要的实验耗材等。我院电子实验教师主要职责是:(1)根据学院课程大纲的要求来编写所需要开设的实验课方面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2)独自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教学,并在每次实验课结束都要认真填写《实验室工作日志》。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员)职责是:(1)课前检查设备,确保每次的上课时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实验仪器的问题而出现的教学事故,(2)对损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并在《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记录本》中做好维修的记录,如在记录本上要明确反应出所修的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所出现的故障现象以及维修的过程,(3)每次实验课时都要积极配合实验老师完成实验教学,并在实验课结束后要在《实验室工作日志》中填写“实验后仪器设备及器材情况”,(4)做好安全工作,每次实验课结束都要关闭电源、锁好门窗。这三部分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责任重大,因此搞好实验队伍建设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管理,其中实验教学计划管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实验考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动态的。实验教学计划管理,我院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来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教学过程是实施教学计划过程,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学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学院会不定期得安排督导组抽查实验课,看实验老师是否带有实验教案、是否有板书、是否下讲台融合到学生中去讲解,同时也会组织实验教师互相听课,举行实验课讲课比赛,对于学生我们院也会定期组织参加国家的或省的电子设计大赛。在对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技能及动手能力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实验考核就是检验的标准。我们学院根据是否是独立设课设置不同的考试方法。如信号与系统实验、自动控制实验、PLC实验、单片机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这样的独立设课的实验课,我们考核方法是分为平时实验考核和期末实验考核两部分,实验成绩是按平时的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50%,平时考核成绩是根据学生上课前预习的实验情况、上实验课的表现以及实验结束后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情况来给分,期末考核采用操作技能考核或口试考核方式,学生的考题采用考核时临时抽签的办法确定。对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语音信号处理等非独立的考查课的实验课,我们考核就相对容易些,对这样一些课程的考核方法我们院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可从抽做实验、提问实验内容,总评实验报告等考核形式中任选一种。

3仪器的资料及设备管理

仪器的资料管理,在我院仪器分为固定资产和一般仪器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我院是根据单价在800元以上,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标准,将符合标准的这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我们按原值入账,然后进行编号,在账目中详细记录厂名、出厂时期和出厂号码等。对于一般仪器的管理,我院是凡在800元以下的分为低值品和易耗品,对低值和易耗品的保管我们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在我院对仪器设备我们会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对较长时间不通电的,我们会定期通电并保证通电两小时以上,以确保机件正常工作。除了大型设备外,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由实验技术人员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会打报告请外面的专业的人员进行修理。

4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实验室安全工作是我们实验室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实验室安全工作我们做到以下几条:第一条,我院电子实验室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第二条,我们会定期对本实验室进行检查,对不按照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行为,实验教学人员有权干涉,对不听劝告有碍安全的人,有权停止其操作。第三条,我院电子实验室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制定出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及劳动措施,并由安全技术人员负责监督执行。第四条,我院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学生要服从管理,认真按规定操作。第五条,我院规定各种安全防范设施要准备齐全,各项安全制度要张贴在墙上,各种安全设施不得以任何借口借用挪用。第六条,我校保卫部门会定期召开各单位及实验室安全会议,听取意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每学期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所配置的灭火器材要定期查看,发现过期要立即更换。总而言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个方面我们实验工作人员都不可忽视.要想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实验管理部门要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上下一致,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黄玉环,刘鸿洲,陈丽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S1):208-209.

篇11

关键字:基础会计;教学;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训练和培养,使自己逐渐认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学习中使之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在现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过于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挑战和创新,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忽视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等不利现象,同时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提高已成必然,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更成为我们会计教师的永恒追求。

笔者以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我对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打磨教案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这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互动合作的竞赛式学习环境中通过理实交替的问题解答,掌握用“借”“贷”二字编制会计分录,努力达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的目的。为此,教案的悉心打磨自然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例如,为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亲近感,我结合余姚经济,模拟了一家榨菜生产企业。提出因经营规模扩大,需要增加会计人员,欢迎各位学生加入该公司,在课堂上让学生转换角色,以公司会计人员开展上岗前的业务测试和培训。最初我将自己的角色定为会计主管,对学生进行业务测试和培训。教案形成后,我突然发现,这样的定位无形中拉大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对话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压抑。后来的修改中我没有强调自己的身份,只是用公司主管欢迎在座各位加入该公司这句话带过,消除了师生间的不平等。但我又觉得教师的身份很尴尬,于是我再次做了思考。最后,我将自己定位为我和学生是同一个团队,接受企业会计主管的业务测试和培训。经过多次打磨,师生成为统一战壕里的战友。

又如在“会计分录的编制”课堂练习中,我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用文字进行归纳,后来我觉得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能力有限,应该换一种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使课堂气氛活泼,从而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最后,课堂练习以这样的形式呈现,要求是:(1)将会计分录与会计分录种类用线连接;(2)尝试描述以下四个会计分录的经济业务。

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一借多贷

借:原材料 9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一贷多借

应付账款

40000

借:应付账款 60000

应付票据 4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多借多贷

借:原材料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170

贷:银行存款 900

应付账款 270 一借一贷

教学设计如此打磨以后,学生参与面扩大,题目理论难度减少,实践性增加,灵活性也增加,教学效果比原先有所提高。

二、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互动教学

课前的教案打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是动态生生成的,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抢答问题积极,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很关键。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以“竞赛+培训”的形式贯穿全过程。

例如在本课的第一环节“温故”中,为了了解学生对前课的学习效果,我采用了让学生小组竞赛式抢答题目,学生根据已有会计基础知识举手抢题回答,答对给本组加分,答错不得分,由另三组再次抢答并说出前一组错误原因,也得分。本环节主要是生生互动,教师掌控了课堂纪律,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又如,在本课的第二环节新课传授“简单会计分录”中,采用了“培训+抢答”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是新知识,但有旧知识做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对新出现的问题,通过必要的培训,也可以解决问题。例如题目:2011年8月19日,富民菜业有限公司接受光华公司的货币资金投资20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教师:提问“款项已存入银行” 涉及哪个账户?“接受投资”又涉及哪个账户?

学生:思考分析题意,同组讨论,抢答或二次抢答。

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加分。再次抛出问题:

(1)“银行存款”属于那一性质的账户?增加记哪方?

(2)“实收资本”属于那一性质的账户?增加又记哪方?

(3)学生;继续思考或同组讨论,再次抢答或二次抢答。

篇12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素养养成不够等突出问题,然后提炼了成果导向模式核心的诸如结果决定过程选择、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对成果的期望和对责任感的高度认可等典型特点,最后试图分析充分利用成果导向模式以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可行性,并借此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需求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

成果导向;会计电算化;职业教育;OBE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快速进入信息化改造的阶段,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确立可持续的优势地位。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会计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够融合企业信息,提高会计主体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并大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针对性。据此,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育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发展融合度不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亟须改进。

一、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过于笼统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虽然各学校制订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停留在对某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掌握上,描述过于笼统。比如,有学校是这样描述培养目标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财务会计理论和计算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财会软件应用能力,培养能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这种定位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不够清晰,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依据,学生对未来的预期也就不够明确,从而失去了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也失去了学习过程满足感和成就感的获得。

2.课程学习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执行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的过程。教师自始至终都处于主导地位,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的过程。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教师为唯一中心的单极表演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自己是课堂主角,而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微不足道的群众演员。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驱动的自主思考锻炼和相互探究学问的收获感。这种“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重要理念,从而失去创造的活力。

3.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程序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成为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而忽视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和影响,教师心目中一般有过重的知识情结,往往仅注重对学生在知识传授方面的责任感,而不是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人的个性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学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提出和思考了多少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学习,能否团结同伴协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情感素养养成不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往往只注重刻板的流程和冷冰冰的技术操作,往往只注重每个个体单打独斗的努力过程,而且在这种竞争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自私封闭的心态,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人的发展需求。除了知识和技术,学生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快乐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同伴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付出的过程、与人分享成功经验和成果的心态才是成就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成果导向模式的典型特点及对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适应性

基于成果的教育模式是威廉姆•斯巴迪在其1994年出版的《基于结果的教育:关键问题及答案》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以成果为本,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结果,然后基于此成果实施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最后基于有过程的成果完成质量予以评估,其根本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得预期的结果,并获得成长。

1.制订一个清晰明确的学习成果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会什么教什么,也不是想教什么教什么,而是首先明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求实现怎样的成果,从而确定一个清晰科学的实现路径,需要哪些知识技能,怎么做,都紧紧围绕这个结果展开思考和规划。对于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以工资管理系统为例,学习结果可定位于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作要求,掌握用友财务软件T3工资管理系统基础设置、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工资分摊与结转等相关操作,能胜任中小企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岗位。这也是与国家倡导的毕业生就业能力、职业规划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具体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对接相符合的。基于这种成果导向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业目标明确,企业对毕业生胜任具体岗位能力的认知一目了然,这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为学生一入职就能上手,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种成果导向并不意味着“唯结果论”,而是强调历经辛勤努力过程,遵从科学的学习规律的结果论。

2.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知识建构,教师不再是一个凸显的权威人物,而是融入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模块为例,原有固定资产的录入和本期新增固定资产的录入是有显著不同的,固定资产系统生成凭证的修改或删除与总账系统直接填制凭证的显著不同,不同情况的操作到底有哪些不同,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内在的逻辑思考区别在哪里,这些都应由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发现和总结。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首先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学生自主实在难以解决,教师再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提示。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做一个旁观者,或者被动的参与者,老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予奖励,调动学生情绪,从而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合理的把握和调控。

3.成果的实现过程使能力得到提升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固然以成果为目标,但成果实现必然是有过程的。只有过程科学合理,学生才能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从而与现实工作更好地对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以“购销存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为例,采购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质量和最优采购量等因素,销售过程需要学生强化盈利意识,而销售收入是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存货管理需要学生特别防范存货过多造成资金浪费或过少影响生产或销售,进而作出决策,从而提高计算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各角色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而有些问题是需要分工协作完成的,从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知识学习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而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都是为解决问题和实现成果服务的。

4.成果实现的过程体验和收获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都将变得冰冷和枯燥,整个过程必将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融入知识、提升能力和实现成果的过程。在结果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取和理解所需知识,这样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整个过程也会变得充满乐趣,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享受努力求知过程中的美好体验。成果导向的结果是学生主动分析选择产生的,和老师或学校强加给学生目标相比,更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感,使学生变“学习是父母、老师要求的事情”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以“报表管理”为例,通过公式编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期初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较和本期利润的计算,能够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对企业主体的责任感,结合老师对会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信息化时代会计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

三、结束语

成果导向模式是由结果引领展开学习过程设计和实施的教育理念,这种模式无疑是注重结果的,但是它绝不是“唯结果论”,而是一种注重经历科学辛勤努力之后达到预期结果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各方共同关注和帮助下,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验情感和达到自己预先理性设计的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和学生自身未来发展愿景相符合的结果。这种结果具有可比、连续和可承载的特征。成果是能力的载体,对结果的连续记录是一个人能力的显性衡量尺度,这为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合理的评价机制,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方向参照。

作者:赵金鹏 单位: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光梅.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07,(1).

[2]安东尼•伍维克.创新从头开始———成果导向式创新法[M].洪懿妍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13

关键词:无形资产;资产评估;评估指标

一、企业改制中的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接受,但无形资产的管理、计量、评估远远落后于人们对无形资产重要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对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特别是在确认和计量上的难度性,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及其会计处理应当持有必要的谨慎和稳健的态度,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合理评估无形资产这一特殊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当说无形资产评估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是进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传统经济中发展而来的会计体系从稳健的角度出发,不倾向于将计量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只将外购获得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并按其经济寿命或一定期限进行摊销,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则将其开发费用在各期作为费用处理,即使该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其结果导致企业大量宝贵的无形资产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企业间购并现象较为普遍,尤以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受到的抨击最大。有关美国经济界人士指出,在许多企业购并行为中购并方看重的是被购并企业所拥有的,但并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而并不是看重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有形资产,并以“在21世纪中采用20世纪30年代的财务报告模式”的评估,批判传统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忽视。国外经济界、学者对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资本化处理,无形资产的费用化处理;(2)无形资产的摊销;(3)无形资产的确认。

二、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及评估的影响因素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知识产权与工业产权相统一的结晶,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效能。据有关统计资料,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35%,高科技企业则达60%-70%。它不仅能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而且其自身价值也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发展,最终将体现于无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及其确认。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无形资产评估包括商标、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营销网络、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资源性资产、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无形资产价值及品牌评估等。

2.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法律依据。从元形资产本身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涉及的法律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对于保护相应的无形资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如商标权评估后,在商标的侵权诉讼和行政保护中,可依据《商标法》对假冒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并认定赔偿额,不仅有利于为商标权人打假维权提供索赔依据,而且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知名度。但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我国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尚不能完全适应WTO的要求。wTO规定的无形资产除上面提到的还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而在我国的《宪法》中没有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其涉及评估的一些法律规定也只是包含在《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等法律当中。虽然《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等法律在无形资产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资、联营、兼并、拍卖、转让、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经济活动,有利于企业认识自己品牌的价值,有利于被消费者所认可,但对其他类无形资产尚未制定特别法律或行政法规,严重滞后于当今实践。

3.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作为资产评估行业规范,在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应该遵循此项基本准则。《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是中注协拟定,财政部印发的规章制度性文件,其依据是国务院行政法规9l号令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无形资产评估至今尚未立法。使得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这也决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只能侧重技术层面,忽视了评估、披露、使用是资产评估三个环节的重要特征,且三者缺一不可。它难以适应目前我国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客观需要。体现到现实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涉及无形资产评估业务时,《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没提及如何使用,而这个问题在做具体评估项目时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资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不能只强调和规范评估师的行为,更要考虑使用者的接受情况,在《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中,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明确说明有关使用的评估方法及其理由。对于使用的评估方法及其理由,在无形资产评估条款中很空泛,因没有具体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4.评估方法对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无形资产主要有三种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评估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影响——没有明确评估的目的,评估目的错位;或是由于最佳的评估方法中的一些评估参数难以确定,而只好改用别的评估方法。其次是评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风险。(1)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按功能重置资产,并使资产处于在用状态所耗费的成本。重置成本评估法就是按重置成本价格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即按照评估无形资产全新状态的重置成本减去该项资产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方法。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账面成本不完整、投资成本的弱对应性和人账成本虚拟性的价值特点,在采用重置成本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会遇到成本资料缺乏完整性和原始成本无据可查而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故在使用重置成本法确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值时,会存在数据资料不准确和不精确的风险,难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准确。(2)市价法也称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评估法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比较对象,针对各项价值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对象的成交价格和交易条件,将被评估资产与比较对象逐个进行对比调整,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由于无形资产的不可比性,使其没有可比的市场价值。每个企业无形资产由于其在同业中的垄断地位和优越程度不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盈利水平各异,对于相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当无形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难以找到可比的市价。另外,我国企业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重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交易时间短、数量少,可使用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有限,采用市价法对这些行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必须面对数据选用的风险。(3)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是指企业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预期收益折现的总金额。收益法是把被评估无形资产剩余寿命期间内的预期未来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方法。运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评估参数收益额、收益期和折现率等因素的确定上。收益额选取的风险是: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型不同,其使用价值表现不同,带来的超额收益也不同。收益期选取的风险是: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一般有年限法和更新周期法两种形式。年限法指在形成企业控制的无形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到法律和合同的特定保护,如商标、专利权等年限,也称法定(合同)年限,而法定(合同)期限内是否还具有剩余经济寿命是评估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新周期法是指产品更新周期和技术更新周期。在一些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进步往往很快转化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折现率选取的风险是:根据折现率的概念可确定折现率的计算方法即以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的确定一般为政府债券的利率,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常用的方法主要为累加法。

三、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及措施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公正性、合理性为方方面面所关注。首先应明确的是资产评估价值的合理范围其内涵应是资产评估价值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合理差异范围,也可理解为资产评估结果在具体数字上的可应用范围,可确定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或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的合理范围。可减少乃至消除国有无形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大量流失的现象,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提高企业改制工作的透明度。

篇14

关键词:国有企业;电子信息;障碍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几年来,我国已有2000多家企业进行了改制的试点。其中,87.8%的企业变成了不同形式的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约占46%,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则占38.8%。企业通过改制明确了产权关系,增强了活力和效益。

改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影响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解决好体制因素的同时,还需解决其他各种制约因素。其中,管理信息化就是改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求生存发展的战略选择。

所谓电子信息化,就是指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主要环节,如调研、促销、战略决策等,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关于国内、国际市场及其变化的信息资源,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达到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的目的。

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一样,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独立根据时常需求及其变化,来决定或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来进行产、供销等重大经营决策,面临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以后,能否获取与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关的、可靠的、全面系统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竞争对手等信息,及时开发战略信息(即企业的战略决策层所需要的与发展对策有关的综合信息)资源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现代企业的任何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营决策都必须以信息为前提和基础,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营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取舍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信息的竞争,谁及时获取信息,占领了信息的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显然,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的频繁变化而做出正确决策以求得应有的发展,必须采用电子信息化战略。

然而,实现电子信息战略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受制于多种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改制企业实现电子信息化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者信息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一方面拥有企业实现电子信息化的人权、财权和指挥权,他们能够决定投资、高速机构、人才引进、确定电子信息化的水平等;另一方面他们的言行往往直接影响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他们信息意识的强弱,对电子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电子信息化的实现。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加之一些管理者自身素质比较低,所以,目前我国不少改制企业的管理者的信息意识比较低,对电子信息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不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不关心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就人为地阻碍了企业电子化战略的实现。可见,提高管理者的信息意识以及对电子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2.投入少,资金严重不足

改制企业初稿电子信息化战略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需要资金,企业要建立"企业网",需要购买计算机,通信设备,需要很大一笔资金,企业培养信息技术人员也需要资金。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了鼓励企业电子信息化,常常把企业销售额的3-5%用于企业电子信息化。

而我国企业多数没有用于电子信息化的经费,少数有的企业也只占销售额的1%。企业电子信息化投入较小,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企业电子信息化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我国企业盈利水平较低,国有企业有三分之一亏损,企业缺少自有资金,更难积累资金,因而在企业电子信息化方面安排较大投入,由于资金短缺,使企业电子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企业信息机构无力购买一些现代先进技术设备,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控制仍以传统的手工方式为主,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信息污染严重,服务水平较低。

3.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改制企业实现电子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没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企业电子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只能是一句空话。长期以来,我国部分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忽视了人才开发和智力投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电子信息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电子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规模小;二是企业技术专业人员队伍中高级专业人才所占的比重小。私以为,造成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最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企业缺乏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现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使用不合理,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其次是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吸收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机制。由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更少,赞成企业技术力量不足,使企业缺乏研制和使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的能力,缺乏对引进信息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造成企业电子信息化落后。

4.政策扶持、引导不力

改制企业电子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往往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持和引导本国企业电子信息化的实施。日本政策为鼓励企业应用计算机,采取了多种固定资产减免税的政策计算机适用的"新规重要物产免税法",在1961年至1966年的适用期间,免税总额达8.5亿元,免征其固定资产税。1982年日本政府还规定:凡购买高性能信息处理装置者,其设备价值的13%-10%可抵免应交税金。新加坡为推进企业电子信息化,由国家电信局等部门联合开发"小型企业电脑化计划,协助小企业更有效地使用信息科技。随后,又拟定了一个扩展计划以协助中小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我国政府为推进企业电子信息化,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组织并实施了一些工程,如"金"字系列工程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一是国家对企业电子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企业电子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企业电子信息化的信息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电子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5.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胜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沟通与掌握,那么,改制企业没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便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社会和企业内部分散产生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无法处理并求解未知数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均衡方程,只有坐以待毙,可以说,先进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工具。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界,特别是著名的企业,都有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住友株式会社以及美国的克莱斯纳汽车公司等,都是依据完善而发达的企业信息系统作出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决策,在激烈的市场部分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由于我国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传统观念、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信息系统的开发非常落后,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开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部分企业开发了现代的信息系统,但普遍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式的追"效率"(即立足于成本费用分析)的信息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经济生活中以"消费和追求信息利益为导向的竞争环境。可见,加快改制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改造已是当务之急。

实施电子信息化战略应该成为我国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克服以上障碍,转变改制企业管理者传统的、守旧的思想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资金投入,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加快改制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推动企业电子信息化进程,提高改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严怡民.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振兴经济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5(10).

[2]邸德海.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及其对策.管理信息系统,200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