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1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

社区医师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是:

1.1 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医师首先要进行入户走访,筛查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

1.2 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运动少等)和高危人群,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媒体和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1.3 进行行为和心理干预 通过改变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实现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帮助患高危人群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进行生活起居指导,心理干预等,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说明一级预防能够提高了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无病防病,及时主动测血压和称体重以控制肥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2 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善这种局面,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模式,社区医生要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二级预防具体措施是:

2.1 对35岁以上就医者(不知自己血压水平的人)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之,以便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发现。

2.2 对35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体测血压1次。

2.3 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病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坚持每月测血压至少1次,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

这种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极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高血压的控制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3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即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劳动能力或生活能力

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三级预防措施,以治疗为主。目前高血压治疗提倡的是首选非药物治疗,当血压控制无效时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药物治疗。

3.1 非药物治疗既是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血压病患者必须遵循的基础治疗,其内容包括:①减轻体重。有报道称,肥胖患者四年内减重4.5 kg,可维持血压正常,并能撤掉抗高血压药物;②减少饮酒量每日摄酒精少于15.30 g;③有规律的适当运动每日步行或慢跑3 km;④合理膳食减少钠盐的摄入量;⑤戒烟;⑥学会减轻心理压力掌握放松心情的技巧。

3.2 药物治疗 若经过上述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舒张压仍>90 mm Hg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①根据指南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进行药物治疗。参考JNC.7和欧洲最新指南;②药物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为以下几类: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BB)、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Q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③小剂量开始,绝大多数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在数周内使血压达标;④联合用药有助于干预高血压的各种病理生理机制,增加和补充药理作用,抵消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单一用药是血压下降触发的代偿性反应,降低单一药物剂量和副作用;⑤个体化用药根据个体状况,如基础血压、合并症、靶器官受损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同时考虑药物作用、代谢、不良反应、相互作用。降低心血管危险的证据多少及患者的经济能力和药物供应状况;⑥平稳降压尽可能使用长效药,减少血压的波动,保护靶器官,防止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推荐长效抗高血压的血压谷峰比值>50%;⑦血压达标:a.一般人群

社区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协助患者做出经济有效的选择,开处方时还要详细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了其对副作用的顾虑。只有在全科医疗基础上的三级预防才能使高血压病患者得到及时医治,降低并发症和致死率提高健康水平。

4 讨论

篇2

2008年是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飞跃的一年,为了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做好社区卫生诊断、三级预防和医疗保障工作,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居民健康体检是为了适应居民健康需求的增高,促使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三级预防的需要。

健康检查工作情况

体检人数及人口学资料:2008年3~12月,共体检1677人,其中男339人,占体检人数的20.2%,女1338人,占体检人数79.8%。

年龄构成:0~7岁67人,占3.42%;8~14岁159人,占9.29%;15~35岁288人,占18.3%;36~60岁858人,占51.4%;60岁以上305人,占17.59%。

患病情况:双眼视力在0.8以下(近视)者856人占51%,高血压患者为143人,其中Ⅰ期高血压96人,Ⅱ期高血压47人占8.53%。胆道疾病136人,其中胆囊炎120人,胆总管扩张11人,混合回声5人占8.11%。风湿类疾病127人,占7.6人%。脂肪肝114占6.8%人。糖尿病86人,均为2型糖尿病占5.12%。慢性肺部疾病74人占4.4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36人占2.15%。心脑血管病人28人占1.66%。骨质生26人占1.55%。慢性中耳炎18人,肝血管瘤13人,轻中度贫12人,尿检测异常10人。B超检查;腹腔积液8人,肾结石7人,肝癌4人,红绿色弱3人,支气管哮喘2人,白内障1人,系统性红斑狼疮1人,智障(脑瘫)1人,其他占4.77%。

对发现疾病的分析,评估和干预措施

篇3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体检;慢性病;预防措施

在全世界范围内,慢性病是除最贫穷发展中国家外其他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去医院检查而知道的);心血管患者1995年 约为1500万人;脑血管患者900多万人;糖尿患者 1995年约1500万,1997年3500万;恶性肿瘤每年新发160万人,当年死亡20万。病毒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心身压力综合症(亚健康)等慢性疾病普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淮安市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为水渡口街道,总人口21708例,60岁以上2664例,2013年我院安排为60岁以上老人共700例进行了体检。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腰围,体格检查。腹部B超肝胆脾肾,心电图、胸透、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1.2方法对社区700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体格检查,并免费为他们测量血糖、血脂、血压,以及血常规、肝功能的检验。

2结果

根据体检结果总结发现,在这7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慢性高血压并的老人有316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5例,体检前不知道自己有异常的老年人有299例,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有99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22例,患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例,患有高血压并伴有冠心病的患者6例。说明当前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情况十分普遍。

3社区老年慢性病预防措施

3.1社会的关注和宏观调控

3.1.1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老年人患病的特点与普遍的危险因素制定慢性病的卫生策略,对整个慢性病的患病区域进行卫生规划,合理的分配有关慢性病的卫生资源人才,积极推进全人群与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有关慢性病的卫生和监督政策。

3.1.2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信息管理。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及维护,随时使老年人慢性病的信息保持最新状态,随时供有关部门使用,以支持卫生部门及时取针对性的管理活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3.1.3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专项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很多社区卫生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太少,无法缓解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老年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其投入专项资金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同时拓宽慢性病的筹资方式,积极发动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有助于减径和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一些基础的娱乐设施,体育锻炼设施和活动场所。

3.2社区的医护人员自我管理与完善

3.2.1社区的医护人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使医护人员在依法取得各种医师资格的同时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积极参加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增强自己的医疗专业的素质,特别是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知识的学习。

3.2.2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向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尤其是患病老年人宣传喝酒吸烟等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对身体的影响,平时加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老年人的慢性病的意识和认知。

3.2.3加强对患病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焦虑,与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做好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慢性病的信心,在治病和护理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病房,诊断、开药。

3.3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

3.3.1当地患病老年人要认识慢性病的普遍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普遍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吸烟、喝酒、饮食、睡眠等)进行纠正。同时自己主动进行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主动去获得慢性病的认识,积极的去进行与医生进行交流,正确认识自己患的慢性病,要时常进行慢性病的全面体检。对自己患有的慢性病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主动去治疗疾病,不要拖延。同时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保护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轻松开心的过完每一天。

3.3.2加强体育锻炼,消除体力劳动就等于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老年人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表,保持每天自己的锻炼的强度,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3.3.3患病的老年人要与老伴、子女、邻居、医生等保持积极的沟通,.让别人知道你的慢性病的情况,从而得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减轻自己和家人的心理负担。

3.3.4由于患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的服药,因此老年人每天必须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医嘱服药,同时不要乱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症和药物副作用的出现。

3.4建立老年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体系

3.4.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慢性病尚未发生时针对普遍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在上述研究中本人已经分析了当地患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病的一级预防的目的就是消除当地这些慢性病的普遍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其具体内容为:①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酗酒等)进行纠正,普及科学营养膳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积极改善睡眠质量。②认识和收集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慢性病的知识,认识到积极进行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3.4.2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二级预防的核心是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的基础是早期发现。而做好老年人的二级预防需要:①向群众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疗的好处;②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人慢性病"三早"的业务水平;③开发适宜老年人慢性病筛查的检测技术。④老你人在平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慢性病的体检,积极就医。

3.4.3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慢性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的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慢性病三级预防一般由住院治疗和家庭康复两个阶段组成,住院治疗的目的在于积极治疗慢性病、促进康复,防治病情恶化,减少合并症,防治伤残,争取患病者不残。

参考文献:

[1]王丽.延边地区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3.

篇4

1 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开展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中心采取:(1)通过乡村医生对管辖范围内25岁以上的常住村民发放普查体检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来村卫生室进行普查体检。(2)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一批有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对村民进行健康体检。(3)对外出打工的流动村民。也由乡村医生通过其家属通知他们到当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4)个体自我检查。2009年我中心对全乡镇10个行政村普查了12 909人。占在家村民25岁以上常住总人口的80%左右。其中60岁以上3391人,占体检人数的26.27%,40~60岁的有6389人,占体检人数的49.49%。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2687人。占体检人数的20.81%。高血糖的702人,占体检人数的5.44%。还查出高血脂487人,胆囊疾病(结石、息肉、炎症)脂肪肝1251人,另发现胆囊癌2例,肝癌3例等。通过体检及后期结果统计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比例高,可能与以前没有开展疾病普查及慢性病防治管理:没有普及健康教育;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高钠饮食、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对还没有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慢性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治疗或不正规的治疗;许多病人没有健康意识和慢性病早期症状的知识,不去医院体检,普查时才发现。

2 开展健康评估工作

收集了全镇居民基本健康资料后,组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筛选出来的慢性病病人再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具体指导。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诊断疾病。首先确认疾病所处阶段,如高血压病人现在是处在一期,还是二、三期阶段。糖尿病病人分型和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兼症与疾病的关系:建立文字病历和电子档案管理;分类治疗;健康教育。

3 分级预防管理

3.1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即无病防病,是针对疾病“易感期”采取的措施。疾病易感期指的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此阶段预防措施将消除致病因素,使身体状况逆转。恢复健康。具体措施:健康教育、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每一年2~4次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资料(例如:紧张或过多食盐易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肥胖病人易患糖尿病等。长期吸烟是肺癌和慢阻肺的危险因素,长期饮酒可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家庭因素、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均可引发疾病或使慢性病发作和加重等)由镇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和村级医生共同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健康行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高危人群保护:同时将对进入项目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包括指导饮食、定期体检。改善生活方式:慢性病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疾病。要治疗慢性病没有快速的良方。只能通过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逐步降低发病率。

3.2 二级预防 即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已有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症状。应对疾病进行治疗,为取得较好的预后创造条件。具体措施:首先将筛选出来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资料全部建立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单位、职业、身份证,住址和联系方式;疾病诊断依据;通过体检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掌握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每例慢性病患者应详细记录慢性病的诊断结果。如:何时何院诊断何疾病,记录诊断依据,包括重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结果、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意见:引发健康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居住环境和性格等: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的其他成员健康状况纳入慢性病管理库,用条形码,以便资料共享。通过以上措施,对慢性病病人进行系统管理。

二级预防将是社区服务中心的重点。每月开展4~5个慢性病管治日(就如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3次旬门诊或4~5次的周门诊计划免疫接种日一样)进行集中管治。对病情比较严重的,和已纳入管治的病人,来复查间隔时间应相应缩短,1~2周复查1次。对病情稳定的,间隔时间可以稍长一些。慢性病门诊日,慢性病人来社区服务中心复查,医生详细询问用药后的情况,结合检查和辅助检查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注意事项:明确下一次复诊日。对于三期高血压急性发作期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要及时收治人院或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好转后,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

3.3 三级预防 该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即疾病防残,是疾病的“临床期”实施的措施。此期病人已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应及时住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好转,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进行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另外保健医生需指导家属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以前对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这虽然方便病人,但很难将全镇几千慢性病病人长期管理起来,一来医护人员人力有限。二是无法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不利于慢性病人的正规治疗和管理。现在把全乡慢性病病人集中分开在4~5次来医院管治有以下优点:大大提高了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对需要辅助检查的,可以及时辅助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对三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可以请上级临床医生会诊;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系统管理,信息化管理。

4 讨论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预防;目的;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多发性、高危性、终身性和全球性,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慢性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慢性代谢障碍综合症,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居世界前列,如何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期并发症,是当前医学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控制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趋势,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为目标。明确提出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要掌握其精髓,构筑三道防线,做好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和有潜在表现的人群,最大限度的减少发生率。糖尿病的发生跟后天性的环境和生活因素有莫大的关系,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注重饮食平衡、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手段,如宣传糖尿病的症状、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提高人们对糖尿病防治的认识。一个支持健康的社会的社会环境,才能减少对糖尿病认知不当所引起的发病和死亡。

1.1筛查高危人群。

如年龄超过40岁、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变者、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生育过1000g以上超大婴儿者、超重和肥胖者、久坐久站的人群等。应加强筛查,迟早检出糖尿病患者,以实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1.2建立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的运行机制。

把糖尿病防治由综合医院为主的卫生服务的模式转化为综合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模式,二者明确分工,互相配合,根据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社区和医院一体化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1.3预防策略。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低糖、低盐、低脂、高颖维、高维生素的坦然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一般饭后1小时后运动为最佳;戒烟和少饮酒,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教育,全社会普及糖尿病知识,并提高糖尿病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对中老年人定期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餐后2小时还要进行血糖测定;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积极发现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妊娠时有糖代谢异常者,应积极采取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和用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通过以上预防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2.二级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是筛选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最佳方案,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危险。

2.1筛选高危人群。

如年龄超过50岁以上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者,生育过巨大婴儿者,有妊娠期糖耐异常者。对高危人群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旦确诊为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应即刻治疗。其中,糖耐量减低是由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阶段,如果治疗得当,可恢复正常。如果治疗不当,则会发展为糖尿病。

2.2定期检测血糖。

特别是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应把血糖测量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定期测定,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如有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不佳、多尿、减退、白内障等症状者,更应仔细鉴别,尽早诊断。此外,还要定期测定血压、血脂、心电图等,这些都是控制血糖的间接指标。

2.3在地区、机关单位、大型企业和县、镇等医疗单建立防治网,进行人群调查,筛选,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防治。

3.三级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感染和低血糖等;以及积极防治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关键是对已确诊的病人通过定期检查、综合疗法预防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明确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微血管病变,以及有无冠心病、脑卒中、间歇性跛行、脑供血不足、足坏疽等大血管病变。

3.1积极控制并尽量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是控制高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还要控制肥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戒烟酒、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力活动等;并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有效控制血压血脂;控制体重;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定期检查。

3.2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医患关系。

医生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使之能够处理常见的糖尿病及期相关问题;患者要学习和应用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早期并发症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疗甚至消除的,但中、晚期疗效不佳,早期发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能使病人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4.结论

今年糖尿病日的口号是“应对糖尿病,要立即行动”,除了政府、综合医院、社区和卫生院等主导作用和治疗,更需要每一个人的自律和配合。防重于治。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率占90%-95%,糖尿病高危人群(称糖耐量减低,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预防2型糖尿病哪些因素是必需早期给予关注,哪些因素是可以预防控制的。据统计,体力活动减少及能量摄入增多而致肥胖,以及肥胖病是2型粮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坚持“三多三早”,多懂一点糖尿病的知识,多运动一点,多注意合理饮食;早发现血糖是否正常,早诊断是否是糖尿病,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做好三级预防,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的上升趋势,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静思之.糖尿病防治一本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