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金融危机的应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 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财政政策的评析 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 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应及选择 比较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 治理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差异分析 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的思考 浅议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作用 金融危机视角下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金融危机下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浅议当前金融危机下缓解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 金融危机下解决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探讨 国际金融危机视角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调控效应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 浅析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扩大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 论金融危机形势下的财政政策选择 全球性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选择与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赤字财政:金融危机下的政策权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网站,EU Key documents:Driving European recovery . 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nce/focuson/crisis/index_en.htm
[3]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网站,European Stabilisation Actions — the EU' s response
to the crisis http://ec. europa. eu/
economy_finance/eu_borrower/eur-
opean_stabilisation_actions/inde-
x_en.htm.
[4]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网站, 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sation Mechanism (EFSM). 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n-
ce/eu_borrower/efsm/index_en. htm
[5]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网站,About EFSF. http://efsf.europa.eu/about/index.htm
[6]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网站,European S-
tability Mechanism treaty signed.
http://consilium.europa.eu/homepa-
ge/showfocus?lang=en & focusID=79
757
[7]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网站,EU key documents: Treaty on St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http://ec.europa. eu/economy_finance/focuson/
crisis/index_en.htm.
[8]丁纯,王磊.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举措分析[J]. 世界经济情况,2009(11):4—11
【关键词】金融危机;加工贸易;经济结构
全球金融危机使出口需求下滑,失业压力不断上升,出口增速下滑,出口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吸收就业的能力减弱,加剧了国内经济困难,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短期内社会经济工作的中心,必须与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联系起来思考,更不能为了应对短期的危机而为长期的发展埋下难以铲除的隐患。为此,需要思考并妥善解决以下几组经济关系。
一、处理好保增长与保就业、发展加工贸易的关系
金融危机不仅使大量农民工失业,加剧农村失业问题,而且许多城镇的企业在收缩业务、调整职能部门中裁员,城市的失业问题也同样在加剧。在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过程中,保就业理应成为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成为政府干预的首选目标。
保增长应该作为增加就业机会的手段,而增长本身不是目的。为了降低失业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仅要保增长,更应该考虑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条件下,要放弃理想主义的主张——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附加值低,限制其发展,人为增加其成本、降低其利润率,逼迫其转型,而应该帮助其度过难关,在财税、金融信贷政策上继续给予支持,以保持或增加就业;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资本技术构成较低,同量资本如果投资于若干中小企业,会比投资于资本技术构成高的大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应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经营目标单一化——追求收益最大化,在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条件下,它会选择使用劳动力替代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对就业贡献更大。还应该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等,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帮助城镇失业者创业;鼓励企业缩短工时、减少裁员。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寻求降低失业率,应该成为我国的长期战略性课题。
二、处理好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的关系
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居民最终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增加投资可以扩大内需,但投资的增长必须与最终有效需求相适应,否则,又会造成投资过剩。因此,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扩大国内居民的最终有效需求。而居民最终有效需求的增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支付能力提高,二是需求意愿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和购买力提高了,又愿意花钱消费,消费需求才能增加。要提高居民支付能力,就必须增加居民的税后可支配收入;要提高居民的需求意愿,就必须减轻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改善居民的风险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改善居民的风险预期困难不小,仍需政府长期努力。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冲击着全球经济,我国、我省、我市经济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面对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要始终遵循应有的规律,违背经济规律必将会受到惩罚。就我市经济发展走势看,下一步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重点产品市场萎缩,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投资者的信心有所下降,重点项目投产达产难度已经显现。这些冲击和影响有企业自身管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密切相关。我们要面对危机,正视困难,增强应对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要迎接挑战,在危机中实现国民经济新的转机。任何一次危机都必然带来新的商机和发展机遇,我们要善于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不利的条件下捕捉加快发展的良机。一是工业经济已经走出低谷,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在结束了10年工业亏损历史,结束了10年财政低迷历史,结束了10年没有大项目支撑历史的基础上,今年全市经济仍然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一个巩固、两个领先”的目标基本实现。到10月末,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仍在2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33.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1.8%,工业总产值增幅40.3%,工业增加值增幅22.9%,利润增幅44.2%。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工业增加值增幅、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排在全省前三位,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企业体制、机制的适应力明显增强。
企业改制后,机制的灵活、体制的创新,为适应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应对今天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转化经济风险的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我市工业企业多、产业门类全,在金融危机面前,风险和冲击大大分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四是支柱骨干企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良好。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很多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可喜的是**的骨干企业仍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冶金业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红钢仍满负荷生产,市场前景看好。其他一些骨干企业虽受到一些冲击,但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大干挑战,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五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断改善,金融部门对地方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六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央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拉动内需的10项措施,对于像**这样的投资拉动型城市来说是个重大机遇,为解决资金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七是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速度加快,为我市承接项目提供了良好机遇。这些都是我们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大有希望,就一定会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宏观经济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各国银行制度与金融结构的整合,使得各国金融活动的相关程度提高,这就客观地要求汇率制度或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以消除外汇储备耗尽的风险。然而,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依赖性较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选择了美元或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的安排就造成了这些国家宏观经济的内在冲突。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弗诺德、伽伯等人提出的国际收支危机模型(又称理性投机攻击模型),比较客观地解释了这种宏观经济的内在冲突引发金融危机的机理。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造成金融危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固定汇率制度与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内在冲突。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的流人与流出不受限制,这同时也是金融自由化发展到最后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金融全球化下的理性预期和道德风险
金融全球化造成的三元冲突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金融危机之所以频繁发生还在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者理性预期的自促成及道德风险的普遍存在。随着资本运动,在完全不可变更的货币联盟和完全的浮动汇率之间没有舒服的中间道路可走。奥伯斯持菲尔德模型证明,危机的根源是市场预期和固定汇率制度,而不是政策和经济状况,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是不可能的。除了市场预期会引发金融危机之外,道德风险的普遍存在也是引起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所谓道德风险,在这里是指由于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银行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将贷款投向高风险项目。而由于存在着政府对银行的显性或隐性的保险,使得这种追逐高风险回报的贷款行为超出了一定的限度。
(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内在冲突的激发
从以上两类金融危机模型可以看出,对于金融危机产生机理的研究正在从实体经济领域向金融活动运行的内在机制深入。由于许多金融危机理论只是对当时的一些危机现象做个案式的剖析,尽管模型续密;推理严整,也相当深刻地说明了某一方面的问题,但不断变化的金融危机现实不断地给出新的难题,无论哪一个模型或哪一个阶段的理论都无法全面地说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而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对于金融危机机理的研究还尚有很大的空白。更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的金融危机理论模型似乎没有充分注意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日益加快的金融全球化进程。在分析金融危机时,似乎没有考虑到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国乃至全球宏观经济的深刻变化。因此,我们在这里试图充分考虑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透过资本市场开放时期宏观经济的不协调性,对这些金融危机理论做尝试性的综合。
二、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协调
从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递的机理来看,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金融全球化本身。首先,要积极调整金融改革措施,合理安全金融自由化次序,有秩序的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其次,适时调整资本控制的尺度,把资本调控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关于资本开放与资本管制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在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实行适当的资本控制才能有效地避免因资本开放可能带来的泡沫、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再次,要进一步协调宏观政策,积极调整公众预期。要避免或治理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采取更为合理的政策组合来进行政策协调以降低风险,改善公众的预期,防止自促成预期作用而引发危机。因此,在政策协调上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变固定汇率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或增加汇率的浮动区间。
(二)保持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稳定
从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所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来看,不仅要重视金融全球化所追求的金融与实际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而且也要重视金融体系本身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成长与稳定。金融体系的成长所要追求的是,通过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来扩大本国金融体系的资本总量,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完善与优化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就是说,在金融体系得到发展的同时保证金融体系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各种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和影响经济均衡增长的各种突发事件。
(三)积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积极应对风险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外部影响
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扩张周期的拐点几乎同步出现,我国经济的下行可能会因此加速。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外部影响主要是3方面:
1.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收益面临损失。目前,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随着金融危机蔓延,美国增发国债意味着债券收益率的下跌,而我国上万亿债券的收益将会遭受损失。另外,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最大的风险在于美元的贬值。美国为了走出金融危机,增发美钞,必然造成美元贬值,推动通货膨胀,迫使人民币继续升值,我国外汇储备必然大幅缩水。对此,4月份中国首次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国债,笔者认为采取逐步减持美国国债的方法是明智之举,既能帮助美国尽快走出危机,有利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又能减少因此造成的大量损失,避免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
2.中国出口面临大幅下滑。随着美国等国家消费需求萎缩,金融危机造成国际消费市场萧条,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的出口市场大大缩小,出口增长会大幅下降。由于长期实施鼓励出口的政策,出口增长的下降必然造成经济增长下滑和失业增加,发生生产过剩。那些金融市场外资比重较大、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且出口结构单一、自身存在经营管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会因缺乏竞争力大量倒闭。对此,中国政府及时出手,确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4万亿十大措施刺激经济以及实行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启动内需,以弥补外需的减少;财政扩张,以增加内需;稳定金融,以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等。笔者认为,我国高达4万亿元的救助计划占到中国GDP总量的20%,大大高于美国只占其GDP的8%的救助计划。足以相信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外贸企业要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积极融资,改变单一出口的模式为多元化经营模式,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就是创新: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公司新的增长点,只有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在政府帮助下顺利渡过危机。
3.中国对外投资受损。金融危机在海外金融机构自身损失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从海外拿到股本金的能力明显降低,中国对外投资的资产将开始大规模贬值。外贸的收汇风险压力加大,各国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对此,对企业来说现金为王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凡事都有好坏两方面,笔者认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企业应当适时转战场地盘活资金,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
(二)内部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内部影响也很大。当经济增长下降到一定水平,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存在一定泡沫,很多矛盾就可能无法继续掩盖。在短期内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非常艰巨的。房地产对实体经济和银行体系的影响巨大,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有可能发生银行危机、股市危机等;如果生产增长下降过大,有可能发生社会危机,失业问题首当其冲。对此,笔者认为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经济下行的趋势形成之前,增强市场信心。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减息、放松信贷、减税、扩大公共支出,对房价下跌不能放任自流,必要时应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以稳定经济、稳定信心、稳定市场,为防范危机对中国经济内部的破坏。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目前虽然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出口严重下滑等诸多影响,但同时危机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当前形势有利于我国利用外汇储备充足、财政状况良好等优势,把危机转化成机遇。具体表现在:
(一)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的大洗牌,全球范围政治和经济格局会彻底变化,西方会把中国当成平等伙伴交流,这不但能增加我国在重要国际组织的话语权,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金融危机造成全世界能源和各种金属在内的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价格走低将有利于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企业利润空间的提升。我国人均资源少,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国际上原材料价格下跌不但缓解了通胀压力,还可用较少的钱购买我国必须的原材料,从而有助于减少成本压力,增加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三)金融危机还有利于改变我国主要以生产规模扩张的低技术、低成本、低附加值,缺少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发展模式。同时将加快以一批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包含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取代旧的产业格局。
(四)金融危机还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金融危机使国际上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只要我国企业把握机会就有可能获得使自己发展壮大的良机。
(五)金融危机将使我国的发展结构发生变化,更适合本国企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出口占了相当大比例,今后可能会转为内需;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会发生变化,行业排序也会发生变化。
(六)金融危机也促使我国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增强竞争力。经济回落,企业各个业务板块的矛盾充分暴露。此时,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使企业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业务,这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渡过难关。
三、采取有效措施顺利渡过金融危机
(一)培养核心竞争力
金融危机淘汰企业的标准就是企业竞争力,明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创造先进营销模式的能力。培育主导产品是竞争力的精髓、创新是竞争力的灵魂、合理的财务结构是竞争力的保障。
(二)提高软实力
金融危机最考验企业的软实力,要构建软硬实力相匹配的企业结构。即构建与外贸集团公司的规模相匹配的,包括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融资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以及公司治理能力等在内的软实力。从而提高集团公司的竞争力,使集团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同步。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
金融危机使企业内部各业务矛盾凸显,要推进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目前是优化经营结构的有利时机。通过并购,使有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作为集团公司要加大改制力度,进一步实施瘦身战略,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把企业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业务之上,不仅是渡过危机的必要选择,而且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四)促进技术创新
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企业应及时转变增长方式,选准某些比较成熟、有前景的产品或技术,例如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制定和实施技术追赶战略、加快产业化进程,一旦有新的突破,就可能带来新的市场亮点,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市场、新的消费群体,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有力拉动内需,形成持久的经济增长,再造竞争优势。
(五)改进经营管理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动荡,经营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与死”。目前,生产要素低价低税的政策正在改变,要素价格上升已是大势所趋;规模扩张的市场条件已经消失。因此,构成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已经动摇,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寻求新的竞争优势。集团公司要从内部的成本控制、研发能力、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战略、营销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诸多方面苦练内功来提高竞争力,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四、福建外贸集团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
(一)发掘三大优势
1.发掘指导思想上的优势。外贸集团公司上下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各个子公司,各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不但增强了员工的信心和科学意识,也把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带到了工作中。
2.发掘政策方面的优势。福建省响应国务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号召,这对国有集团公司来说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集团公司力争找准定位,争创优势,在海西建设的大发展中实现大作为。
3.发掘集团重组的优势。外贸中心集团在2008年全面完成债务重组,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关停并转重组了十余家子公司。2009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中国(福建)外贸中心集团与福建天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设立,2月27日成功挂牌为中国(福建)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重组5大集团首家挂牌企业。天成集团先后引进了ISO9002质量论证体系和ERP管理系统,有效实施了品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重组给集团带来了新契机。
(二)制定三大战略目标
重组后,外贸集团新领导班子制定了三战略目标,分别是大贸易、大项目和大资本运作。大贸易就是突破传统的外贸概念,做好大市场开发,做好大商品开发,做好和大企业的深度合作,全面提升集团贸易格局和贸易体系;大项目就是根据品牌带动、项目带动的战略,走大项目的路子,重点抓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自主创新、节能环保项目的落实;大资本运作就是总结两家集团多年来通过资本运作得以生存和创立上市公司的经验,走大资本运作的路子,通过参股、收购、兼并具有一定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实体,促进资产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优化。这三大战略的具体运作是:
1.大贸易方面。加紧新的战略布局,以福州为中心,拓展厦门、漳州、泉州新的战略发展区域,加快商品结构的调整,做好媒、油、铁矿石、机电产品、木材等大宗商品的开拓,提升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比重,通过利用马尾保税区平台开展大物流,为大贸易服务;
2.大项目方面。集中人力、财力抓好规模大、起点高、技术含量大的项目,当前重点打造集银行、海关、商检、物流等“一站式”的贸易服务区,吸收国内外大企业到闽落户,为海西发展提供高端商务运作平台。并通过柴油发动机项目推进集团科工贸一体化新型产业布局,提升综合实力。
3.大资本运作方面。充分利用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平台,将项目与资本运作相结合,提升项目资产的市场价值,实现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可持续性发展,并进一步增强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加快推动集团战略转型,切实使集团整体经营架构、经营模式、综合实力有根本性改观,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以上三大战略,转型成为以项目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以贸易为龙头的海西科工贸一体化大型外贸集团。
(三)采取三项具体措施
1.以人为本,坚定员工信心。外贸集团公司新班子成立后,先稳定人心,并转化观念,全面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民劳动合同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做好总部中层领导职位竞聘上岗工作,加快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人才的使用培养。一方面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吸纳和引进各方面高级专业人才,以人为本,发挥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