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范文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内医疗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 急诊;十二指肠镜;肠内营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ute duodenoscopy combin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its complication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ethods Group sel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04 elderly patients with ABP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6,which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52 patients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duodenoscopy,the study group combin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of fever, abdominal pain and back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m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mergency; Duodenoscopy; Enteral nutritio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急性源性胰腺炎(ABP)属临床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患者在患有ABP后,肠道功能被破坏,细菌、毒素入侵肠道内穿透肠黏膜渗入血液中,引起致命性并发症,故临床医治ABP时应重点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提高患者预后[1]。以往临床常采取十二指肠镜医治ABP,可降低重症胰腺炎发病率,尤其是治疗合并内科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疗效佳。鉴于ABP老年患者机体呈分解、代谢均较高状态,且机体功能减退,故而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身体营养严重不足[2]。因此,该院认为老年ABP患者应及早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以支持后期治疗。该文旨在探究急诊十二指肠镜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老年ABP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以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该院医治的104例老年ABP患者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于该院医治的104例老年ABP患者临床资料,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与中华医学外科胰腺学分会订制的急性胰腺炎诊断符合[3],可耐受内镜医治,CT确诊肝外胆管结石;排除标准:排除十二指肠镜失败或中转开腹、合并胆内管结石、胆管窄小患者。按医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男女比例24∶28,年龄62~81岁,平均(71.13±5.22)岁,病程5~11 d,平均(6.96±1.02)d;对照组52例,男女比例27∶25,年龄64~84岁,平均(72.11±6.12)岁,病程3~8 d,平均(6.92±1.24)d;对比两组基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基础医治,实施液体补充、减压胃肠、血补给及电水解质、酸碱失衡纠正、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单行急诊十二指肠镜医治对照组:基础医治后,内镜检查患者十二指肠,并用针式刀作1 cm切口,多数结石在胆管内压力下随胆汁排出,用十二指肠镜网蓝取出未排出结石,低压胆道造影检查结石有无取净。结石小者一次性取出,结石大者先内镜鼻胆管引流,待病情稳定再二次取石;术后留置鼻胆管。在对照组基础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急诊十二指肠镜方法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在胃镜协助下置入患者空肠30 cm处,营养管外端固定于脸颊,第1天生理盐水滴注,第2天分次为肠内输注营养液,定期冲洗营养管。待医治1个月后,两组取3 mL静脉血,离心,血清放存于-70℃下,选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淀粉酶(血AMY)、白细胞(WBC)、TBIL(胆红素)、PLT(血小板);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因子)。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改善(发热、腹痛、后背胀痛、腹胀);②血清生化指标(血AMY、WBC、TBIL、PLT、CRP、TNF-α);③并发症(呼吸衰竭、急性肾衰、胰腺周围脓肿或假囊肿、腹腔出血)。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临床各类症状消退时长均比对照组短(P

2.2 两组生化指标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血清各项生化指标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总并发症率7.69%比对照组23.08%低(P

3 讨论

ABP的医治关键在于及早引流胰液、解除胆道梗阻,以控制病情加重。胰腺炎可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损伤患者机体,传统治疗方法是全麻开腹切除胆囊、胆总管取石及T管引流,该治疗方式易损伤机体,引发诸多生理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由于老年ABP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均呈退行性减退,且合并较多心脑血管病,故而易伤及原损伤脏器功能,恶化病情,导致死亡。

ABP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胆道畅通,通过急诊十二指肠镜治疗,可迅速解除胆道内梗阻,抑制胰腺炎病情的发展、恶化,是一种有效性的微创医治方法,可重新恢复患者组织功能,修复受损脏器[4]。另外,十二指肠镜操作便捷,只需麻醉患者口腔黏膜外表层,可减小术中麻醉风险;在内镜括约肌作切口取石,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胆汁,可帮助急性胰腺炎病情转归。与该研究结果结合看,观察组医治后发热、腹痛及后背胀痛等症状消退时长均比对照组短;说明急诊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效果显著,促使胆道梗阻被解除,临床各症状均缓解。

急性胰腺炎起病后,肠壁供血不足,减少肠黏膜灌注,因此,肠道内菌群、毒素均渗入至血液中参与体循环,从而发展为ABP致病菌,引诱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促使炎性因子水平过于饱和,伤及患者脏器,进而引起MODS并发症,加重病情。有研究显示[5],MODS发病首要器官是肠道,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可表达出肠源性感染的严重情况,而正常菌群在肠道内发生移位所引起的继发感染是致AB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该院决定在急诊十二指肠镜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AMY、WBC、TBIL、PLT、CRP、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优,且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69%比对照组23.08%低;@与周洪斌等[6]研究报道结果相似,提示急诊十二指肠镜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医治ABP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控制肠内环境平稳,减低并发症诱发风险。考虑其原因如下:通过早期肠内营养补充,可保护肠道黏膜,有助于肠道黏膜吸收营养物,以改善ABP患者营养代谢紊乱;为患者胃肠道补充营养能源,调节肠道血公平衡,修复肠道上皮细胞,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7-8]。另外,肠内营养补充可加快肠道蠕动,调衡肠道功能;借助空肠营养管输入营养液,可阻碍胃相、头相刺激胰腺外分泌,减少胰腺分泌阻碍,从而修复胰腺,缓解病情[9-10]。早期对ABP老年患者补充肠内营养,既不伤及肠黏膜,防止破坏肠道屏障,又抑制胰腺分泌作用,增强肠黏膜免疫性,促进血运,阻碍细菌、内毒素移位,抑制炎性因子产生,降低肠源性感染率,故而预防患者肠道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老年ABP患者经急诊十二指肠镜、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医治后,可有效改善病情,降低二重感染率,强化机体免疫力,帮助术后恢复加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胡文秀,要瞰宇,韩志强,等.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56-157.

[2] 林燕青,林连捷,郑长青,等.急性胰腺炎与肠内营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2):75-77.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1-4.

[4] 刘国彬,李俊,傅燕,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3):168-169.

[5] 高绪仲,王忆勤.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3):386-389.

[6] 周洪斌,蒋能孟.急诊十二指肠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73-675.

[7] 刘悦.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J]. 中外医疗, 2010,29(29):69.

[8] 胡军涛,潘熠平,汤展宏,等.早期经鼻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16):1806-1808.

[9] 王辉. 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5(7):88-89.

篇2

关键词:都江堰;青城山;RMP理论;养生旅游

2015年5月23日,正式启动打造“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新征程,这也将是全国首个以康体养生为主题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1]以促进其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一、养生休闲旅游

(一)养生旅游的概念

养生旅游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需求,将养生资源与旅游结合,从而衍生出的一些独具特色的养生旅游产品卖点,而根据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有相应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2]同时也是一种以优良的环境为基础,以养生为主题开发有助于旅游者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专项旅游产品。[3]

(二)养生旅游国内外发展现状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为特征,满足旅游者放松、平衡的目的和逃避工业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已较成熟。[4]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生态养生为主的法国“浪漫普罗旺斯”、养生SPA与瑜伽印度喜马拉雅“安南达”、还有韩国以整容为主和泰国以医疗为主的医疗养生旅游等。[5]

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对养生旅游本质、运行机制、以及开况都缺乏全面的认识。

2006年,都江堰市政府围绕‘中国式养生’的理念,纲要提出打造国际养生博览会,并建设以中医药国际研发中心为核心的支持体系和养生体系,几年下来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养生旅游发展小有成就。[6]

都江堰养生旅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分析和规划,而在旅游资源规划方面,RMP分析法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本文将采用此种方法对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资源、市场和产品的开发进行分析。

二、RMP分析法

吴必虎(1999)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市场调查分析预测、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规划实践,提出了资源、市场、产品的分析流程,即RMP分析方法。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分析,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7]

三、都江堰-青城山养生休闲旅游的RMP分析

(一)资源分析

1.自然资源分析

都江堰市位于岷江上游、成都平原的西北方,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美誉。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造成了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

2.人文资源分析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璀璨明珠。而在青城山东麓有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芒城遗址,在中国同时期古城址中实为罕见,出土的大量文物对研究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3.宗教资源分析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的道教养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纯文化研究,即学者们对道教典籍中的养生思想及传承方式进行研究;二是结合旅游研究,即将道教养生文化融入旅游开发其中,形成特色的道教养生旅游。[8]

(二)市场分析

1.宏观市场

2015年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旅游行业收入达4万亿人民币。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相较2014年的30311亿提升近万亿。从全球的旅游经济成长趋势来看,未来15年内,旅游行业将进入生态、养生的“休闲时代”。

2.来川旅游和来都江堰青城山旅游的现状

近年来,都江堰旅游飞速发展,2014年全市旅游人次达到2014.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8亿元。跟全国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样,都江堰旅游业依旧以传统观光体验产品为主,但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在旅游中收获健康体验,尤其是养生的旅游需求。

3.养生旅游开发的巨大市场

据北京国际健康论坛报告,我国人口中15%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那么80%以上的人将是养生旅游的客户群或者潜在客户群。

(三)产品分析

1.田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都江堰-青城山地区有薰衣草、川穹等百草园基地和猕猴桃等农产品基地,可以在此基础上,将田园的资源进行加工转型,例如进行猕猴桃的加工,可以开展农家乐特色旅游形式等。

2.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2015年已经有医疗集团入驻都江堰-青城山地区,前后陆续有许多的医疗养生、中医养生在此投资,将在此打造一个集养生、抗衰、医疗相融合的酒店式的国际化抗衰老中心。

3.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青城上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其所具有的道家人文资源不可估量,都江堰-青城山地区可以多加运用这一独特的道教资源,抓住游客虔诚于宗教的心理,对其道家养生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打造全国特色唯一的道家养生旅游目的地。

4.医疗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医疗养生旅游是养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2008年都江堰市被授予全国长寿之乡的美誉,其生态环境幽静,是医疗养生旅游开发的绝佳之地。

5.中医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都江堰市是“国家中医先进县”、“全国首批中医养生准入试点县”因此在这样的城市容易上,更有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该等医学院校的支持,将在都江堰-青城山地区成立中医养生集聚区。

6.运动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充分运用都江堰-青城山的山地等资源,开发其运动养生旅游产品,成都双遗马拉松将于2016年3月在都江堰地区开跑,类似于马拉松这类的运动将更多的在都江堰-青城山地区举行,促进形成都江堰-青城山地区运动养生旅游目的地。

四、都江堰-青城山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设想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多元化的养生休闲旅游产品

在高压力和快节奏生活下,很多人希望可以在旅游期间缓解身心疲劳、调节身体健康等, 根据人们对于养生旅游的需求,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人的不同需求,开发符合各种形式的养生休闲旅游产品。

(二)确定市场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发养生休闲旅游产品

都江堰-青城山要建立全国首个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这个养生旅游目的地既是面对全国的人群,也吸引全世界的人们到此进行养生旅游。由于都江堰-青城山有道教等特殊的资源,可以针对性的开发养生休闲旅游产品。

(三)拓宽产业链,与地产合作,促进开发养生休闲旅游产品

产业融合,能更大激发产业的活力,都江堰-青城山利用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地产行业合作,从而促进两个行业的发展。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合理利用RMP理论对都江堰-青城山地区进行资源,市场和产品分析,从而系统,针对性的开发养生旅游产品,促进都江堰-青城山全国首个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的建成和发展。

虽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但是由于本文在对都江堰-青城山地区进行分析时并没有实际的实践,因此在实践中可能还需要做略微调整和改变。(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篇4

[关键词] 医疗健康;App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近几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人们日益体会到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和益处,随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推广和使用,IT行业逐渐地发展成熟,IT技术逐渐地渗透到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各个行业的App也随之应运而生,医疗App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医疗App的大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国外医疗健康类的App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调查显示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都安装了一款有关健康类的App应用,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1年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了管制范围,而对于国内刚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的管制,中国政府有望跟进[1]。

国内医疗App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App应用软件如丁香园、快速问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这些较为知名的健康类App凭借着对国内市场的准确定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同的健康类App主要的运营方向也不尽相同,市场上的医疗健康类App提供的功能以医疗查询、疾病查询、就医信息、症状自查居多,这些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以及自身的保健。但随着App的广泛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而本文正是对此类App如何去更好的应用以及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对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的研究和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医疗APP市场分析人员提供可靠的分析方向,进而满足医疗卫生中多元化的需求。

二、医疗健康类App在国内出现的问题

1.医疗App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2]

虽然现在患者能够通过移动App接受一些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治疗方案是否真的能使患者康复,这还是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类的App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通过网络的回复、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一方面从手机输入症状,患者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而且他们所描述的信息有可能并不准确。另一方面通过手机问诊时医患之间并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而这两方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医疗APP的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

2.医疗App行业应用发展环境并不规范

目前国内医疗App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国家的监管范围,并且国内的医疗行业并没有完全的开放,大多数的医院并不愿意共享患者和医生的私人信息,以致各地的App厂商与卫生机构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地方区域。

3.医疗健康类App应用具有局限性

目前手机App应用功能普遍都有“手机问诊”类功能,通过手机问诊但能否做到确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手机用户的所描述的一些症状可能只是“标准化”的症状,而在医学上一些细微的差异都可能是不同症状引起的[3]。除此之外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的对象范围具有局限性。目前医疗健康类的App使用人群一般为青年人,老年人使用甚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使用“手机问诊”功能造成误诊的几率远大于青年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在中国起步较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太熟悉。

4.医疗App应用中的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无法保证

医疗健康类的App并没有纳入政府的监管,当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时并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有效的维权。对于医疗健康研究模糊的领域,一些健康类的App谎称一些食物或保健品能够预防某些疾病,更有甚的是现在医疗App很多疑难解答来自于一些普通网站的搜索,其解答的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很低。

三、App应用分析

1.医疗健康类App并不能替代常规的就诊

医疗App中的就诊咨询服务只能帮助患者了解大概的病情,对于疾病的确诊与治疗还需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对于现今App的功能还无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测验,只能通过患者的描述提供诊疗方案,但患者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急诊病患者更要慎重的使用App中的“手机问诊”服务。

2.移动数据库的建立可使App更加“智能化”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医疗App误诊的事件,使医疗健康类App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描述不清,患者的病症是由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引起的,但从App本身来说,它对患者的“诊治”太过“标准化”,对于一些个体化的差异的诊治不够“智能”。而如何才能使App的诊治更加“智能”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移动病情数据库,通过以往手机App用户的问诊,积累一些常见疾病的数据资料,当再次有这样的患者询问时便可以从以往积累的“经验”中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3.医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更好的促进App的发展[4]

如今App的市场鱼龙混杂,支撑App的医生团队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建立一个医生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医疗App体制更加的完善,就像“淘宝”中买家买到商品后对卖家商品的评价一样,通过“好评”建立卖家的信用级数,通过这样的体系从而使医疗健康类App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首先,医疗APP终究是为人们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工具,它终究不能代替医院医疗中的全部工作,只有协调好医务人员、患者、移动健康类APP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健康类APP在医疗中的作用。其次,技术的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而脱离人们的需求去谈技术的开发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医疗健康类APP也是如此,它的开发离不开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开发的原因和动力。医疗App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使我们通过医疗健康类App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未来的App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生信用体系使患者使用移动App终端便可得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并且未来的App趋向于“智能化”它不仅可以作为医生传输信息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检索移动数据库进行“智能”的分析与判断,给患者一个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五大趋势预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2):49-51

[2]刘砚青.“掌上医生”只赚吆喝不赚钱[J].中国经济周刊,2013(35):70-71

篇5

不对称信息理论又称之为契约理论,是研究在不对称、不确定信息条件性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并且寻求一种均衡的制度和契约来规范双方的经济行为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微观经济中非常活跃的理论,它能够解决传统的经济理论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疗保险行业中[1]。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和保险市场具有密切的关系,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在最为典型的一种不对称现象。对于保险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而且也改变了保险企业经营的基础,的保险企业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经济学中不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要有一些其它的参与人所不拥有的信息,只有自己了解而其它人所不了解的信息称之为私人信息,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之为人,没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之为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又可以分为不对称信息内容和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不对称信息内容指的使某些参与人的知识或者行动,在某种环境性人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是指其本身所不能控制的外生学习,例如保险推销人员虽然知道他所推销产品的好坏,但是真正能够决定保险质量的是保险公司的行为,这不是由保险推销人员的行为所能够决定的[2]。不对称信息的发生时间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前,应当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事前的不对称信息称之为逆选择的模型,事后不对称信息称之为了道德风险模型。道德风险和道德具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由于当事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所采取的行为。

二、不对称信息下的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医疗保险是保险逆选择发生的重要区域,由于投保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具有足够的了解,而保险人则很难得到明确的相关信息。在确定的保险价格之下,会发生健康不佳者积极投保的现象。投保逆选择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投保人对保险的标的的质量、环境以及风险等因素以及和个人的损失期望具有密切关系的私人信息等具有足够的了解,而且保险人由于成本和知识的约束,职能按照医疗保险标的的大类来确定保险费率。当标的的风险水平高于保险费率时,被保险人就倾向办理医疗保险,反之则自留保险。投保人的逆选择会导致其后果不断的循环加强,由于逆选择提高了保险的平均损失率,导致保险企业亏损。保险人为了减少亏损,就会相应的提高保险费率,这又会导致低风险水平的投标人退出医疗保险。这样不断的循环最终将会影响到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和质量[3]。投标人的道德风险也是影响保险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办理医疗保险的投标人由于投保的影响,而降低了在事故发生之前的投入,例如坚持不好的生活习惯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放松警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故的发生率。保险欺诈也是医疗保险中常见的消极现象,投标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伪造保险事故的原因、故意夸大自己的损失、故意制造医疗保险事故等方式,使保险人因为认识错误而支付保险金的行为。保险欺诈是对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非法利益,是投标人道德风险的违法保险,是违法法律的道德风险行为。由于医疗保险市场中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医疗保险出现之后欺诈也随之出现。同时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具有比较高的隐蔽性,导致了欺诈随着医疗保险的不断壮大而不断的上升[4]。道德风险增加了医疗保险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保险标的的损失,同时也提高了保险的成本,破坏了保险市场的平衡。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市场发展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过度医疗的问题,表现在对新技术的过度使用、临终过度治疗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也影响了医疗保险的发展。为了降低我国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应当在吸取国内外保险检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医疗保险市场发展党员实际,从建立完善的制度,把医患双方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要努力的保持信息的透明、公开和自由,避免在医疗保险的发展在出现信息扭曲、失真。因此对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进行改革,是解决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