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并加快,我国居民的居住消费意识也在提高,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室内的设计,而是逐渐扩大到整个居民区的整体景观,外部景观对购房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提出了以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来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园林景观设计从以前仅仅是居住区辅助设施甚至摆设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买房以及开发商建房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石家庄某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了很多购房者的认可和喜爱,并且为业内专家所推崇,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本文正是结合此案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1.案例概况
石家庄某居民小区的开发商是河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小区位置位于石家庄开发区太行大街与学苑路交口西南角,小区东面是东南环城水系,而南面则是一个公园,名称为天山公园,而北边是山湖公园。此小区整体面积达到将近七万平凡米,其中光是建筑面积就有将近一万五千平方米,剩余的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笔者对其建筑设计图纸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整体建筑面积是矩形,内部地形相对较高。
小区施工之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会审,发现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小区整体建筑物位置分布的问题,整个小区内的楼层单元分布太密集,导致出现的空地比较多,而楼层之间的空间又比较小,不但影响了低楼层居民的采光,而且不利于整个小区的一体化;其次是景观分布的问题,总体来说设计图纸上的景观比较零碎,仅仅是景观,而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园林。具体来说,小区内计划栽种的植物以及喷泉等设施都被切割开栽种在单元楼的间隙内,而空阔的大片场地并没有形成小区内部比较完整的核心园林式的景观;最后是小区整体太封闭,不利于向外部展示小区景观,也不利于将外界景观同小区景观融为一体。
2.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2.1娱乐功能
首先要明确的是园林景观的第一个作用,那就是娱乐功能。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高楼大厦中间人们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生活乐趣。比较完善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媲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不但是小区内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为居民提供了整套休闲设施,居民可以不必走很远就能进行户外游玩、散心。近年来城市居民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其规模的扩大也直接促进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水平的提升,不但为居民提供了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而且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纽带地区,有利于小区内部人文关系的和谐和居民整体身心健康。
2.2生态功能
除了上述所说的娱乐功能之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也不能被忽略。园林景观以绿色植物为主,其不但能够净化空气、减少小区内部由于汽车排放等带来的尘土,而且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尤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研究表明,湿地是生态宝库,不但能够对外部环境起到改善作用,而且能够为内部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很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本身有很多植被,然而整体比较混乱,不但不能起到美化作用,而且成为了小区脏乱的印象之一。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但设计栽种新植物,而且对原有的植被进行形象改善,在不破坏整个小区内部生态系统平衡的情况下进行植被改造,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区的形象,使其变得雅观大方。
3.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总体来说,石家庄某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实现了整体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形态美,其次植物质感以及其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造成游人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另外,空间环境的布局对园林景观的框架影响很大,比如说石家庄某小区设计图中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就不是很好,空出的场地太多,建筑物密集导致植物景观分布也比较密集。而其地形大约高出小区外部地形1.3米,这也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这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同建筑物设计师以及施工人员相互之间商讨解决。
4.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4.1地方特色
我国幅员广阔,因此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要设计出既能够获得本地人认可又能够给外地人以惊艳感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就要充分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尤其是建筑方面的习惯以及审美方面的特点。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地形特点,将山水情怀体现到其中。总体来说我国汉族民居分为北方和男方两个派系,石家庄属于典型的北方地区,其文化是典型的燕赵之风,因此建筑特色也具有浓郁的北方气质。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构造方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图1 北方楼房特色
4.2功能性
园林景观虽说是小区建筑物的一部分,然而在建筑过程中还是要顾及到其实用性,因为园林景观是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整个场地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并合理确定每一个功能区的大小、场地高差以及其质感。另一方面,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考虑到了园林景观对居民的心理影响功能,其能够带给人一种家园感觉。总体来说,在进行功能性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动静结合。所谓动,是指其运动场所,例如篮球场、羽毛球场、喷泉等,而静态的景物比较多,很多绿化景物属于静态的,例如假山、树林等。动静功能的发挥是矛盾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处理好其关系。
图2 静态景观设计一角
4.3借鉴现代建筑风格
除了上述所说的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发挥地方特色之外,从现代创新性的建筑风格中汲取营养是必要的。现代建筑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多种文化交流碰撞之后融合的结果,其博采众长并克服了很多建筑风格的缺点,应该说比较先进,能够适合更多人的审美观念。
5.小结
本文以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之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要素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既要发挥地方特色,又要注意借鉴最先进的现代建筑风格,既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又要使得其格调高雅,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并带来生活乐趣的作用,这也是设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清风.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 现代园艺,2012,06:122+124.
[2]刘瑶.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 群文天地,2012,16:88+90.
关键词:园林景观 假山设计 平面结构 立面结构
通过设计假山的方式,可以使整个园林结构在为受众所欣赏的过程当中,体现更多元性、丰富性的视觉感受,实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价值的升华。因而,把握假山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做好设计工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1 假山平面结构设计
在假山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假山进行平面结构设计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对一些形状不同的事物,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组合配置,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假山平面设计的目的在于,以二维空间为载体,突出假山的视觉效果,在点元素、线元素、以及面元素相互配合的过程当中,使欣赏受众能够感受到一种形式化与抽象化相结合的视觉特点,从而体现假山融于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价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地形、对植物、对周边水域及相关环境要素的应用,达到上述效果。以浙江省为例,在西塘西园中,就成功的通过平面结构设计的方式,应用假山元素,调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见图1)。具体而言,在假山平面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图1:西塘西园假山平面结构设计示意图
1.1 点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点作为平面结构设计的最核心元素之一,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这是因为:点元素仅具备存在的方位,但无法从大小、从方向、或者从形态上来进行判定,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当中,假山就好比是这一整体的“点”所在。因此,假山设计需要为了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以及丰富整个园林景观内容而服务。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例如拱桥、回廊等),置于假山之中,使受众的注意力能够被很好的吸引。这样做不但能够满足上述假山作为点元素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使得假山自成一景,趣味性、观赏性提高。
1.2 线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点元素在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线元素。相对于点元素而言,线元素能够从长度、从方向、以及从具体的位置上来判定,其在假山设计的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假山设计过程中,线元素主要具备以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是通道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蕴藏在景观当中,可供欣赏受众行走的道路,其能够使整个假山的结构与轮廓被很好的凸显出来;第二,是边界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对假山层次高的体现。综合对线元素的合理应用,势必可以是整个假山景观的美感得到显著的提升。
1.3 面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线元素在进一步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面元素。在园林景观进行假山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景观的整体布局形式得到突出体现,面元素可以不具备厚度方面的特征,而仅应当体现在长度、以及宽度这两个方面。但,现实意义上来说,面元素往往有多重表达的方式,包括自由形状、几何形状、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在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比较常见的往往是几何形状、以及自由形状。前者可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后者则突出景观的随意性与洒脱性。
2 假山立面结构设计
从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平面设计还仅仅体现在对园林景观地形进行布置与安排的角度,更关键的往往还在于假山立面结构的设计,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自然因素下所形成的山脉均受到了重力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假山的设计中,同样需要体现重力的作用,确保其结构整体的稳定与平衡。以浙江省为例,在绍兴沈园中,就成功的通过立面结构设计的方式,应用假山元素,调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见图2)。具体而言,在假山立面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图2:绍兴沈园假山立面结构设计示意图
2.1 线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假山的立面结构设计中,线元素所指的主要是假山外形上分部的轮廓线。就好比假山景观当中,看上去相对较远的景象,主要就是通过对假山局部层次起伏趋势的应用而达成的。此种设计方案下往往体现的是假山与水面景观的完美融合。与此同时,还可将假山的主峰放在最前面,以低峰以及峡谷衬托主峰,使整个假山景观的轮廓线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2.2 面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假山景观所蕴含的平凹、以及虚实之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立面结构设计中,对于建筑景观的表达并不一定需要采取传统意义上平直型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应用形态各异的石块,组成整体景观,彰显石块景观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对比性。与此同时,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低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常规意义上多采取上部凸出、中部凹下、以及下部平直的方式进行设计。反过来说,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远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多采取具有坡度的设计方式。
2.3 体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所谓的体元素所指的就是假山景观所特有的形体状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假山景观体积与欣赏受众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整个假山的形状体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通过对假山结构的合理设计与处理,充分表达山水自然的视觉观感。
3 结束语
通过平面结构设计与立面结构设计相互配合的方式,能够使假山景观中所蕴含的乐趣以及雅致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通过与空间周边其他景观要素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整个空间格局的再造与优化,因而,做好平面与立面结构设计,对于提高假山,乃至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而言均尤为关键,望引起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那么在社会资源有限,政府安全问题处置基金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借助经济学原理来减少事故发生,并节约社会管理的经费支出呢。或许,这个问题许多同行都没有意识到,更别说思考了。由此,这就成为了本文主题讨论的原由。
本文首先对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措施。最终,在经济学视角下来讨论实现这一措施的社会管理成本问题。
一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国有煤炭企业和民营煤炭企业并存的当下,相比较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更加完善,监管也更加刚性。然而,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同样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投入问题
安全投入问题出要出现在诸多民营煤炭企业内部。考察该产权形态的煤炭企业治理结构,发现:出资人往往雇佣他人作为矿长,在委托关系下矿长只承担组织生产的任务。而煤炭企业所有着在投资收回的驱动下,更加关注产能水平而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并且,在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激励下,对于煤炭开采作业心存侥幸,导致安全投入不足。这种产权结构下的煤炭企业,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笔者的走访中发现:诸多煤炭企业所有者认为,加强安全生产,就得加大资金投入,势必会增加煤炭的生产成本,造成煤炭生产价格的提升,企业的利润下降。
(二)人员素质问题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伴随着人员素质提升的同时,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也将上升;同时,有关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会增强。然而,考察诸多煤炭企业的人员组成结构发现,许多民营煤炭企业所有者的文化程度处于高中或以下水平,普遍缺少煤矿专业知识。在此背景下,上述管理者在选拔班组长时往往看重基层管理者吃苦能干、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创造高产高效,而对其安全思想素质和安全技能不够重视。正因如此,企业所制定出的安全生产条例只停留在书面,而很难贯彻下去。
(三)二元选择问题
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民营煤炭企业。具体而言,当经济效益与安全设施投入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由经济学原理可知,安全设备的投入尽管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及损失,却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在利益驱动下,企业所有者将面临二元选择问题。通过近年的煤矿整顿和安全准入标准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有所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事故发生的较以前减少,使所有者产生了麻痹乐观情绪。在此推动下,则放松了安全设施投入和监管力度。
(四)行政干预问题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关注安全生产工作。为此,国务院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执法规章和文件规定。可是,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红头文件发号施令。导致部分煤矿企业出现超强度、超能力生产等短期行为,行政干涉过多、过滥,不能不说是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和法律法规的尊严。
二 针对问题的分析
尽管以上问题主要出现在以民营煤炭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内部,然而对于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仍具有警示作用。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针对安全投入问题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类型煤炭企业,仍然面临着实现经济效益的内部压力。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增加企业的全员生产率将使得单位时间的产能水平提高。若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煤炭的价值,那么高效率企业将获得超额经济剩余。特定煤炭企业若要获得超额经济剩余,则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根据C/V的表达式可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所推动的资本存量将逐渐增大。而煤炭企业所呈现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导致了,C/V比值的增大依赖于固定资本量的快速投入。这就使得安全投入问题因资金的倾向性配置而出现了。
(二)针对人员素质问题的分析
煤炭企业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吃苦耐劳也是众所周知。笔者在这里所要表达则是,在缺乏正式制度约束下的工作往往是低效率的。因此,形成生产人员的制度观、程序观则应建立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获得。根据企业管理中“魅力型领导”可知:该领导类型将在演示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效应强化下属的行为模仿效应。因此,在选择班组长时还应增设领导才能、自我约束等参评条件。
(三)针对二元选择问题的分析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范畴。而且,该范畴能在声誉机制下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二元选择问题实则是个“假问题”,其主要出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偏见。在煤炭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剩余中,应建立安全投入专门基金。
(四)针对行政干预问题的分析
行政惩戒措施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同时煤炭企业所处区位特征也导致了监管缺位的产生。因此,增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改善外部的法律环境。具体而言,应通过法律强制性执行的刚性取代行政惩戒的粘性特质。从而,强化管理者煤炭安全生产意识。
三 分析引导下的社会管理成本构成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应对以上问题可以依靠煤炭企业自身,但在某些方面则需要依托社会管理(政府监管)来解决。通过梳理,分析中的二元选择问题,行政干预问题则需要政府出面来推动。
由此,以下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成本构成的解读:
(一)二元选择中的成本构成
如何使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建立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生的态势,则是激励煤炭企业自觉完成项目生产安全管理的基础。所谓两种效益的共生可理解为,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企业有资金用于夯实生产安全;同时,所员工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又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强。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政府参与的社会管理首先就产生了监督成本;另外,在实施监督的同时,政府还在安全奖励基金的拨付上向优秀煤企倾斜,此时就产生了会计成本。
(二)行政干预中的成本构成
社会管理中若出现行政干预活动,则意味着煤矿项目安全问题已经暴露,甚至已经发生灾难性后果。这时,作为政府参与的社会管理所产生的成本包括:(1)勘察事故现场的人力和物力成本;(2)动用社会救援力量的协调和使用成本。对于前者而言,物力耗费成本则是主要的,包括勘察所必须的专业工具。而对于后者而言,成本则主要产生社会救援资源的使用上。若将机会成本纳入本文之中,因集中了大量救护资源,而导致常规医疗领域的救护资源减少,这又将对当地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
四 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途径思考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途径进行思考。
(一)企业生产文化的构建
该企业历来以生产为导向,对于维系员工健康、采煤安全等方面的举措,一般以规程制度来体现。诚然,在正式制度安排下的举措具有长效机制的特征,但在监管缺位或者人为忽略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上述两方面的执行力度。为此,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生产文化。企业生产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按照由上向下的传递中,生产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应循序渐进的将健康、安全、环境等元素植入企业文化其中。在切实履行对员工上述要求的同时,再结合一系列的仪式活动来强化一线员工对上述要求的理解。
(二)团队生产形式的优化
集约化所要求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全员生产率等目标,也应构成企业内涵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为此,应优化团队生产形式。优化的内容包括:团队成员的数量、结构,以及与之联系的管理制度。最近媒体所播报的12名大学生所组成的采煤小组,实现了全国该领域最高的全员生产率。尽管,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重要条件,但在排班、生产中的分工协作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自我激励等要件,仍是其他企业管理者需要挖掘的经验。由此,团队生产形式的优化仍然建立在对员工关注的基础之上的。
(三)企业生产环境的改观
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实现的汽车生产企业不同,本文所考察的企业属于资源指向型类别。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环境严重受制于自然禀赋条件,也受制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这样一来,关于改观企业生产环境的措施就须另外考虑。笔者认为,与企业生产形式相契合的环境改观领域,应主要放在生产控制部门。生产控制部门又可被定义为生产管理部门,其中的员工将根据生产进度表采取目视管理来协调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建立一种整洁、整体、明亮的室内环境,将提升他们的兴奋度,从而能使其产生持久的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四)构建在职员工的培养体系
重视对在职员工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企业忠诚度,关于这一点已是公理。在培养体系的构建上主要完成这样几项工作:(1)对普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技能和意识两个方面。对于后者,目前诸多企业强调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培养,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2)对部分员工进行晋升培训。企业内部的有些部门不便于从外部引进管理者,如:财务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等。因此,挖掘具有潜力的部门员工对其进行晋升培训,则成为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其实,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一些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案例实践与反思
(一)有效情境创设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应具有典型和生活化
案例1:在进行“克的认识”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应具有典型和代表的情境来引导孩子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有效情境创设应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案例2:在进行“认识吨”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谈话:孩子们,春天来了,这天春光明媚,你们看小牛、小熊、小马、小鹿,也相约一起出去春游,小熊400千克,小马300千克,小牛500千克,小鹿100 千克四个小动物,可是他们要经过一座桥,当它们正准备一起过桥时,小熊急忙阻止道:“等等,你们看,这儿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样的情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2:1吨到底有多重啊?
生3:吨会不会和千克有关系?
生4: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究“吨”。
“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像这种概念课,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都是今后在这类学习领域中要思考的问题。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三)有效情境创设应能够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参与意识
案例3:在进行“面积单位”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来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师:(电脑出示用四种物品铺桌面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铺物品的过程,(指铺满纸杯的图)纸杯那么多,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 × 10 = 40,所以一共有40个。
师:说得真好!(指四种铺法的图)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但是,看了这四种铺法和得到的结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境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在课桌面上铺物品,其实质是让学生自选单位计量面积,选择的单位不同,计量结果就不同,学生因此产生统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种物品让学生选用,增强了“不同单位,不同结果”的对比度,学生统一单位的愿望也更强烈,也能突出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同一种单位的形状、大小必须相同。指导学生数纸杯个数的过程,蕴伏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长度单位的引入过程,为引入面积单位寻找了另一“固着点”,激发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参与意识。
(四)有效情境创设应借助直观,让学生领悟新知
案例4:在进行“认识面积”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1.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苏省和四川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过面积?
预设:生: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水库的面积。……
2.师:到底什么是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借助直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思考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学科内容,提供学习场景的情境创设可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学科。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只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产生互动?怎么可能会有动态资源的产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
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但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绝非是把“现成的”情境照搬过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把创设情境的重点放在“趣”“实”“思”等方面,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务实高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指的是以政府为主体,先进技术为工具,针对多样性的档案信息而进行的有效整理,并将分类信息以数据化的形式进行共享。系统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能够优化档案搜集机制,提高档案信息查找的便捷度,同时,能够增强相关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还能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促进档案管理相关部门持续、健康发展。
二、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信息化现状
(一)管理意识淡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所属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同时,部门领导还要相应地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但是,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在此方面的认识存在片面化倾向,缺乏经济支持的档案管理,其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会停滞不前。
(二)管理人才匮乏。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非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无序的发展状态。
(三)管理标准不规范。现如今,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并未得到规范性、标准性的制度或者条例支持。长此以往,档案管理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部门间进行档案管理时,经常独立运行,缺乏沟通和配合,这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管理形式传统。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知识信息化时代,但是大部分单位仍以纸?|形式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资源较少。这不仅会延长信息化建设时间,而且还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快速分享。
三、优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强化重视程度。要想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部门领导者首先要强化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坚持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还要全面、客观认识档案管理工作,避免出现片面、主观评价档案管理这一现象,对于相关制度要及时补充、完善,给予工作人员鼓励性评价和支持。除了做到上述要求之外,还要针对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系统性的管理标准,以此作为工作者的档案管理依据,实现工作内容优化。并且要定期为员工组织外出实践学习活动,使员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管理意识,丰富管理经验。
(二)优化管理团队。档案管理人员是促进工作有序、顺利进行的主体,要想实现管理团队的全面优化,就要针对工作主体进行重点优化。首先,工作人员在知识管理背景中,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扩大自身的知识含量,同时,还要提高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此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此外,还可以转变人才招聘方向,从大学生中聘用适合档案岗位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当大学生成功入招之后,单位要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为这类人才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结合。
(三)健全管理系统。建立整体的、专业的、协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而且还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系统完善之后,多样性的档案信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交流、传播和共享。因此,这将大大提高部门单位的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单位内部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尊重部门领导以及员工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当管理系统以及体系完善之后,档案实际管理中,要严格按照所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工作,避免出现管理不规范现象。
(四)丰富管理形式。传统档案管理纸质化,已不能及时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并且不利于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此,要丰富档案管理形式、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构建一体化数据平台。对于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统一化处理,将统一后的档案进行详细分类,并将其运送到档案馆进行集中化存储。传统管理模式革新、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能够有效优化查询质量,提高查询速度。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时,可以直接省去档案存储这一环节,从而降低该部门的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商业建筑;商业景观;设计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均得以极速增长。除此之外,其经济来源形式也由购物型往多元化消费型转变,商业周边环境和相关设施也朝着多功能、大规模和复合空间的方向前进。伴随着商业建筑的茁壮成长,与之相衬的商业景观设计也油然而生,它是基于现代商业建筑所做的景观环境设计,讲究以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为基石,并通过综合商业建筑内外环境空间的资源,来满足商业形势和人们购物心态而实行的专门的景观设计。将商业建筑和商业景观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体现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
鉴于商业景观的重要性,本文就其相关内容展开浅析,首先引入商业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商业景观的构成元素,接着讨论其设计原则和目标,最后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意图了解商业景观的发展趋势,为往后商业景观设计留下些许借鉴和启发。
1商业景观设计的概念
1.1商业景观来源
城市早期的商业交易活动一般来自于露天市场,最开始的露天市场功能简单,大多数属于只能提供单一交易活动的场地。如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曾是露天市场,现转化为广场;中国唐代的商业建筑由于相关制度的取消,致使商业活动昌盛,到了宋代时商业建筑基本已经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当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很好的反映此前热闹的交易市场风貌。自从那时,沿着大街小巷分布的商业建筑就以市街的形式而存在,并以此形成了代表性的城市传统商业街。而商业景观就是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即群众消费的场所或空间。
1.2商业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商业建筑:指的是人类在城市活动赖以凭借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城市分布最为广泛的建筑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备时代特征和活跃气质的城市建筑。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商业建筑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目前,现代商业建筑正在以时尚、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商业景观设计:它是现代商业建筑匹配的景观环境设计,在人造景观中极具代表性;空间形貌和商业景观是人们理念的具象体现,包含人类绝大部分情感、智慧、理想和想象。商业景观可以很好地体现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总而言之,商业景观设计是以商业建筑周边的固定环境为载体,从美学、功能、心理学等各种角度去探索物质与空间的组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一种诱人、舒适、丰富的购物体验和休闲、时尚、多元的购物场所。
2商业景观的组成元素
2.1商业景观空间组成
从景观的空间组成元素出发来分析商业景观的空间特点和相关景观设计如下:
⑴基面要素:指的是参与组成商业环境地面的元素,包括草地、广场、停车场、步行道和地形等,可以分为软质和硬质基面。软质基面是由大自然铸造形成或取自自然材料形成的基面。硬质基面是一种铺装了混凝土、石材、砾石、砖等人造材料的基面;
⑵垂直要素:形成商业环境空间的一种围合元素,包括商业建筑立面、栅栏、连廊、围墙、景墙等,如灌木、乔木等高度不一的自然植被围墙,或是水幕、瀑布等具有立体感的水景,甚至于新生代的垂直绿化;
⑶顶面要素:参与组成景观空间顶面的元素,如亭子、廊架、扇形植物、张拉膜结构、遮阳伞等。
2.2商业景观实体组成
景观实体组成元素主要有植物、山石、铺地、雕塑、水景等,由于它们所占据空间尺寸、外貌、材料特点不同,在商业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同。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重点研究:
⑴地面铺装:指保持车辆或步行交通的地表装饰材料和技术。
⑵水景设计:水是景观设计中最具想象力的元素。水景形体样貌千变万化,其光与影的特性是景观动态变幻设计的重要素材。商业景观中最重要元素就是水体景观,该元素在商业周边环境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强。
⑶绿植设计:景观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为商业空间带来了丰富多采的景观风貌。同时植物凭借其生态效应,给商业环境带来了空气净化、气候改善、隔声减噪等功能,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3.1设计原则
⑴生态性原则:在满足现代生活和经济的快节奏、时尚华丽、人工智能需求的同时,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还是应该在“绿色设计”的号召下,坚持和发扬低碳节能、生态技术、绿色环保的原则。
⑶功能性原则:商业景观还需满足特有的商业功能,以适应它的商业性质。
⑷连续性原则:若是以景观视觉角度为着重点,商业景观设计既要具备时间的连续性,又要兼顾空间的连续性。
3.2设计目标(实现商业建筑的盈利、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体化、突出商业环境)
商业景观设计目标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认知:
⑴满足商企对现代商业高标准设计的要求,充分实现商业盈利和价值最大化。
⑵考虑商业景观对游客和居民的吸引力,注重空间布置、购物体验、功能完善和商品展示等,以达到人气凝聚和品牌效应得到宣传的效果。
⑶处理好商业景观、商业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和谐关系,不仅需要考虑与城市的道路衔接,而且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成为一大亮点,成为集消费、休闲、时尚一体化的活动场所。
4案例分析和评价
案例简述:金轮大厦广场位于新街口的西南面,比邻金陵饭店并处于金鹰商城的对面。商场建筑采用城市商业综合体来设计,广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紧靠商业建筑,空间较为开阔,人流穿行于其中,布置有一个朝向南面的露天小舞台;另一部分则有较多的绿色植物。
案例分析与评价:该广场充分考虑到城市功能,在商业建筑密集分布地段安排了一处绿色开放空间,可以达到令人放慢脚步、放松呼吸的作用。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该广场的商业氛围不浓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充分利用街边的展示,并且建筑物底层利用效果不佳,所形成的商业聚集效应不够强烈。
5结语
现代商业景观设计是为匹配现代商业建筑所提出的景观环境设计,它以现代景观思路为基石,借助建筑物内外环境空间资源,来满足消费者购物心理和商家的经商理念做出的专门的景观设计。商业建筑和商业景观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达到商品信息有力传递、品牌形象完整树立,更能够展现城市的文化进步和反映城市的精神风采。
参考文献:
[1]余刚.商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需求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概述与基础理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及其质量。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为除住宅室内环境之外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活动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的整体设计主题风格,建筑、硬质景观、绿化软质景观等的设计风格必须协调统一。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合理组织空间。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和文化好恶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差异特点,营造出即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又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由于现代城市居住区多以商品房小区的形式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在设计中重视当地市场的风格喜好以及开发商对于住宅区的主题定位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构成元素以及设计的着手点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构成元素可分为精神元素和物质元素两种。精神元素指的是居住区环境景观所要体现的意境,是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而物质元素又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硬质景观:指居住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所谓硬质,含有土建的意思,通过土建建设完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构筑物(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段山石景、景观照明等。其形成了居住区景观的基本架构以及空间功能划分,可以认为是居住区景观的骨骼,对一个居住区的景观的功能分区、空间格局等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软质景观: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可以认为是居住区景观的肌肤。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软质景观起到构成空间围合,主题景观、意境的营造,美化自然环境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整体第一感受,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着手点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建立在对设计依据的充分分析解读的基础之上。然后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再对主题定位进行扩展与充实,确定景观风貌,提出景观设计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后再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居住区所需要包含的功能要求,生态环保理念等功能技术性要求对居住区景观进行深化设计。
1.对设计依据的解读:主要指的是对用地现状、上位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主题定位、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等先决制约指导条件的解读与理解。对项目主体定位的解读主要指景观设计者须深刻理解业主对居住区先期策划所确定的定位及风格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化提炼,用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甚至还须根据用地区域及用地特征帮助业主完成一些先期策划定位工作。对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的解读主要是指设计者需提前对一些对设计有限制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解与熟悉,尤其是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时,避免因违反法规造成不必要的工作浪费和时间拖延。
2.相关案例的分析提炼:首先需要提出的是,不能把案例分析简单等同于找模板进行拷贝而加以利用或排斥。把找来的相关案例简单生搬硬套到设计中去的做法固然应该抵制,但因此而放弃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而妄图凭空创造出一个优秀设计的想法同样不可取。相关案例分析的作用在于丰富和深化设计者在对设计依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所得到的项目主题与景观风貌的定位与认识,将设计者头脑中海量的信息与碎片化的想法灵感整合到项目主题与景观风貌的核心中去,帮助设计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区分利弊,落实取舍,从而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展开下一步的具体工作。
3.深入设计工作的展开:在完成前两步工作后,设计者应对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接下来如何展开有了大致的想法,除了常规的空间布局、景观结构、视线收放、交通组织、局部剖、立面分析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因地制宜,根据用地条件营造适合的景观,避免对地形、水系等做过大调整。例如用地属于山地类型,且本身具有较充沛的自然水源的,可根据地形条件及主题风貌需要营造山地或台地景观,设计瀑布、溪涧或是叠水、喷泉等水景观,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削山,营造大草坪等平地景观。(2)合理布局,主要指根据小区各功能区块自身的特点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合理布局这些功能区块的平面位置,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场地,例如:幼儿园、学校室外活动场地,还须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3)保护隐私,由于居住区内除部分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外均为人们的家庭生活空间,对私密性的要求比较强,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山地别墅、排屋区,上层住户因为高层原因,容易看到下层住户的私人活动,此时就需要在视线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景观上的处理;(4)绿化景观,虽然一般设计都会包含绿化内容,但往往重视程度不足,只是在最后施工图阶段的进行绿化配植,仅仅停留在为绿化而绿化的阶段。其实绿化景观还承载着营造意境,解决生态、生活功能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早介入有利于设计者理清各种关系、权衡利弊,更好地理顺各景观要素间的整体关系,更有的放矢地进行绿化配植,从而真正做到将景观整合为一个整体,提升景观的品质。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居住区多为商品房小区,开发商为吸引消费者往往会采用一些异域风格的小区主题作为景观卖点,这就常常会牵涉到“北树南种”或是“南树北种”这样的问题,与绿化设计时“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相违背,这时就需要设计者既要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植被风貌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又要对各个品种植物的生活习性、极端条件耐受力、景观效果有着深入的了解。例如浙江地区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东南亚景观风格要求大量采用热带地区的植物品种,但浙江地处温带、亚热带,绝大多数植物品种都无法种植,如何从热带植物中挑选比较耐寒的植物品种,如何在浙江本地植物中挑选比较接近热带植物风貌的替代品种,并将两者有机合理搭配,做到既能体现东南亚景观风貌,又能在不需要大量高规格养护的前提下常年保持绿化景观的稳定就成了设计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常被认为是景观设计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但真正要做好,并能有所创新和突破还是需要设计者们在设计过程当中付出坚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鑫磊. 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2]叶权.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城市建筑,2014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2010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
1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
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路是引导人们在景观区中进行玩赏的驻足空间,其设计与景区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结合而共同组成园林景观。所以,园林道路也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以及走向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在国内著名西溪湿地公园中,其园路设计就非常具有创意特色,一条50m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因而其创意化设计兼顾了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质两个方面,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如图1所示。再如,德国里姆景观公园的园路设计,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确的方向性,因为作为园林的导向脉络,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人的景观体验。在园路设计中,主路要能贯穿整个园区,联系到各个风景点,从而形成景区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径则可以蜿蜒绵长,以增加游赏情致。此外,园路设计还必须要遵循协调原则,即其设计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但是园路并非只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设计,除了主次分明和协调原则以外,园路还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变化,例如在整体走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度,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或者在园路两旁进行一定的装饰和点缀,使其更具对比与协调,营造视觉的感染力。
2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
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德国里姆景观公园草坪中的铺装很有创意,几块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显示出硬质与软质的对比,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非常巧妙。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因素,好的铺装设计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审美意境,可为整体景观增添设计效果。创意化的铺装设计还可在其纹路上进行丰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质性的铺装设计更具视觉审美感。
3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水景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艺术中的设计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设计师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水景的特点,那将会给整体景观增添更多的情趣。例如,在国内著名长兴仙山湖公园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积约为10km2。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仙山湖景区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仙山湖景区生态环境非常的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其地貌景观非常的独特,各种生物丰富而繁茂,还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鹅在此安家,这是极为难得的自然生态现象,在视觉上有着极强的创意化特征,给人带来了清新、自然、舒畅的感受。现代景观创意中的水景设计不仅需要明确水景是为观赏还是嬉戏等功能以外,还需要注重与整体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考虑因素周全的水体设计才能给整个景观增添色彩。
4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植物
植物是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观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在具体的景观植物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适当的设计与规划,并遵循相应的形式美规则,如对比与协调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比例与尺度原则、节奏与韵律原则等等。例如,在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其创意设计也主要根据生态化元素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兴仙山湖湿地历史悠久,在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逐渐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因此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仙山湖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物复种、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对仙山湖湿地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个湿地公园不仅仅在规划原则上具有创意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非常独特。再如:俞孔坚教授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独具特色。因此,植物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审美法则,找到与整体景观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使得景观设计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但是,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也可进行各种创意化设计,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和生态习性,设计师如果根据这个特点和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相结合,考虑局部与整体的效果,合理配置,也可做出很多创意变化,最普通的如将植物本身进行一定的排列形成各种图案,或者将不同植物的颜色进行一定的编排,也能创造出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化特色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作者:李慧颖 单位: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莎.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4)
未来景观设计实践的维度
CITYIF规划云平台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观设计对策
关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的5个问题
Coyoacan企业园区景观设计
重要却被低估的景观功能——提升专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态与健康的人
对城市边缘地区景观管理的反思
氛围:景观设计中的质量、感知与时间概念
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之路
从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规划途径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当低碳与生态技术遇见景观建造
最佳实践:中国南方地区首个被动式住宅
为提升雨水质量而设计的绿色基础设施
权力、文化与审美:当代城市景观中的三重“幻象”
中国华南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续内涵
为城市体检——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建筑师的元符号:建筑制图如何借鉴大数据可视化
《为未来而设计——80人眼中的可持续世界》节选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绵城市’与行业趋势”沙龙纪实
与地方政府的对话:镇江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化腐朽为神奇——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探索
绿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实证基础
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亲自然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健康与福祉的作用
以儿科医生的视角诊断城市环境:访谈理查德
弹性乐清:气候变化、公共健康和景观基础设施
以国际视角审视中国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城镇化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回顾
应对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城市建设:适度与留白
古代水利基础设施比较研究对新兴城市的意义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庄工作室的景与观
景观设计行业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理性教育:香港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设计论文教学体系
寻找定位的挪威设计——挪威2013奥斯陆建筑三年展参观感悟
合金:通过熔入制造能够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无异——关于中国设计市场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统中被忽视的向度
基于自然过程的人工干预下的水系统生态设计
浅析现代企业园区中的植物景观营造形式
让城市更绿——绿色屋顶和绿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
两位创新型设计师对城市的深刻思索
规划师应该去了解的另一门语言——地质遗迹与古生物研究
使用后评价是促进使用者参与景观设计,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为个案,探讨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景观设计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认识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与途径,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完成校园景观的更新设计。
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POE);景观设计;教学实践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建设、室外环境塑造、景观资源保护等诸多方面,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以往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多是从景观元素入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从场地规划到景观元素设置的一系列景观设计手段。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忽略使用者的感受是最常见的问题。而使用后评价(POE)则是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尝试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从使用者视角出发,结合公众需求进行设计,进而改进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准。同时,使用后评价(POE)的引入也可以增强课程的研究性,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探索人与环境的深层关系。
一、什么是使用后评价(POE)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Evaluation)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利用系统、严格的方法对于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的设施(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POE的研究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和设施的运作情况,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使用后评价(POE)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行为活动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评估设计实施的成效和公众满意度,进而寻求改进设计的途径和方法。POE是利用社会学、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方法,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一套严谨的评价程序与方法,通过将原有设计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得出其使用情况与绩效,总结反馈与意见,为以后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如今,使用后评估(POE)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园林设计、城市设计、道路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在景观设计领域,SWA、MVVA等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使用后评价(POE)机制,并完成了评价体系的建设,并对其完成的项目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POE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中已有使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土人景观在2010年和2015年对天津桥园做了两次使用后评价,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桥园改建前后公众的满意度水平。
二、使用后评价(POE)的意义
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责任。通过POE可以检验设计方案实施的效果,并加以改善,无论在景观设计还是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1.监测景观设计的满意度水平
POE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者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使用者进行观察、问卷调查、随机访谈采访,可以直观、真实地掌握景观设计项目的满意度水平,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可以掌握使用者的群体结构、使用者的感知与偏好、使用者在景观中的行为方式,进而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使用后评价(POE)检测景观设计的满意度水平需要建立动态的检测机制,以便规划设计部门与管理机构能够长期掌握公共绿地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设计调整。而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景观使用者的认知与偏好,掌握建立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沟通桥梁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让景观设计课程更具研究性,使学生更早地接触景观设计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构建合理的景观设计策略
使用后评价(POE)的引入为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使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完整与体系化。置入POE,将使景观设计从以往的“实地勘察—设计”转变为“实地勘察—设计—评价—再设计”,从而改变凭借经验总结和场地认知完成方案设计的途径。使用后评价(POE)有完整的程序和方法,通过观察、采访使用者和投放、回收调查问卷获取信息,结合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使用者的满意度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结合场地条件提出解决措施。设计策略的改变使设计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目的明确,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场地、使用者和设计师等各因素的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但一直以来,景观设计都是由规划者和设计者主导,“以人为本”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使用后评价(POE)则更关注景观使用者的感知与偏好、行为与活动等。与传统的设计途径相比,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强调公众参与设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景观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体验与使用者沟通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进而通过综合分析评估,总结设计与修改,让使用者的参与能够体现在设计结果中,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并认识到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
三、使用后评价(POE)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价值
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对于景观设计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有着课程设计不连贯、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研究性的弊端,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教学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科学、更综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思路。
2.课程设置
经过设计初步、环境设计史等课程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了景观设计发展概况,熟悉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掌握了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本课程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教学,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为个案,指导学生进行景观空间的阅读与感知,开展校园景观使用后评价,并结合场地条件完成校园景观更新设计。课程分三个阶段展开。
(1)第一阶段:场地体验
根据磬苑校区现状,将场地划分15个组团,由学生分组完成场地调查与场地体验工作。要求学生通过速写、拍照、标记地图等方法,将场地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结构、水景、现有景观元素等,并注意观察、记录使用者在场地中的活动情况。
(2)第二阶段:使用后评价(POE)
在完成场地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包括使用者个人信息、受访者使用校园景观特征、使用者满意度水平三部分。问卷调查为期一周,包括平时和周末假期,调查时间从早晨至晚间,学生随机在校园中选择受访者发放问卷,并随机进行访谈,受访者包括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校外人员等,一周后完成问卷汇总和数据库建立,并进行问卷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0份,有效率约97%。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校园景观整体的满意度水平较高,使用者对校园的整体布局、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整体景观效果、环境声音等反映良好;对校园植被的满意度较整体景观满意度低,可能与校园建设周期不长、植被景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关;对校园水景的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与校园水景较为分散、体量较小且不容易到达、缺少休息设施等有关。而户外活动空间则反映出男女学生的差异,男生对校园活动空间满意度水平明显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应是校园提供了大量的体育运动空间与设施,而使用该设施的男生数量显著高于女生。问卷同时反映了使用者在校园景观中的活动特点。其中,慢跑、散步等体育锻炼活动最为普遍,其次是约会、集会等社交活动,其他类型的活动则鲜有出现。而活动形式也与不同景观区域的空间分布、植被水平关系密切。通过分析还发现,使用者喜欢和不喜欢的景观空间高度统一。磬苑校区中,鸣磬广场、南体育场、鹅池等景观单元受到很多使用者喜爱,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使用者反映不喜欢该空间。这说明,这些空间受到使用者的高度关注,而通过深入分析可发现褒贬不一的态度是由于设计手段不足造成的,如,鸣磬广场缺少充分的顶层植被,鹅池的水景空间体量过小,缺少休憩设施,等等。
(3)第三阶段:更新设计
通过问卷分析,学生了解了校园景观的现状,掌握了各景观区域的景观价值与不足,结合场地体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景观更新设计策略。课程设置建立了设计者与景观使用者的对话,学生开始意识到使用者的感知与行为方式对景观设计的价值,校园景观更新设计的方案也更多地体现出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设计思维。如,为运动爱好者设计了骑行与慢跑的线路;通过步行道设计将校园景观中分散的水景联系起来,提高其景观价值,同时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间;宿舍区旁的土操场则改造成林荫跑道、滑板场、多功能活动广场组成的休闲景观组团;而整体的植物景观的增加,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林下休闲活动空间。
结语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概念,可以让学生从理论层面认识到使用者参与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从而掌握使用后评价(POE)的基本方法和实施途径;通过程序完整的设计实践,可以使学生体验与使用者沟通的过程,并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意愿,进而完成景观设计的方案编制;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可以增强课程的研究性,让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更具研究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景观设计的服务价值。此外,使用后评价(POE)应根据一定周期长期开展,其形式和方法都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性水平的提升等都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陈泓 毛贵凤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文章系安徽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专题下的‘多讲’模式景观设计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YXM20135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社区;景观;设计
一、老年社区对于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老年人的居住模式由分散变成了集中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以家庭居住为主的养老方式,这种形式通常被称作居家养老模式。所谓分散的居住模式主要是老人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逐渐分散开,老人处于独居的状态。所谓集中的居住模式主要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依赖于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这种公寓又将老年人集中到一起。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会选择与老人共同居住,但是由于年龄和观念的差别,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的不便,所以说这样的居住方式并没有为老年朋友带来更多的便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社区,其中包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养老院的基础设施通常较为简陋,而老年公寓的形式又比较单一,都不是最适合老人生活的地方。国家可尝试建设这样的居住场所,让老人年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目前,一个完善的老年社区主要包括护理中心、服务部门、老年大学等。所以,这就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在对老年社区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多方面考虑,采取集中的设计原则,为广大老年朋友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1]。
(二)老年人群的集中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在老年社区中居住的老人主要被分为三种类型:独身老人、夫妻双方以及有陪护的老人。如果按照自理能力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自理老人、需要辅助工具的老人以及需要陪护的老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幅度越来越大,这都为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景观设计人员不仅要认真了解不同老人的自身需求,而且还要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思想观念等客观因素,作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设计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2]。
二、老年人对社区要求的具体分析
(一)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分析
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时,不仅要优秀的设计理念,还要详细了解老年朋友的心理需求。人在步入老年后,其心理会发生非常强烈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在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那些事业心较强或者事业非常成功的老年人,心里面会突然产生很大的落差,从而导致其情绪和生活会受到影响。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多数都喜欢与老人分开居住,以需求自身的生活空间,这样一来,会使得老年人变得更加孤独[3]。所以,当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时,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老人生活、交流的场所。
(二)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分析
当人步入老年期之后,其身体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视力、听力都会不断地下降,整个身体状况也已经大不如从前。例如,老年人不能再像原来一样从事重体力劳动,并且下降的视力也会使得他们对待事物的分辨力逐渐降低。更严重的是,很多老年人的自身器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必须需要辅助设备的帮助,才可以继续正常的生活。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要将这些因素着重考虑进去,争取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三、对老年社区景观的要点分析
(一)要建立以老年人的自身特征为主的居住环境
要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主要包括:社交、娱乐、购物、健身、休息等。那么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这些特征,再进行具体的处理。比如,在以健身为主的景观环境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晨练、散步等行为的设施和空间。很多时候,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同性,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及时处理好其中的相关问题,以便于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交流机会,建立以老年人的自身特征为主的居住环境,对整个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国武汉市就以老年人的生活理念和休息氛围来构建老年社区,它距离武汉市中心大约有20公里的距离,在此次老年社区建设内,其中绿地景观面积就高达6万多平方米,并以老人所需要的“休闲”,“养生”为核心,以此为老年人建造出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
(二)要建立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景观居住环境
相关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老年社区的房屋设计工作时,尤其要考虑广大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那么就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采取无障碍的设计方法。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其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断的下降,很多老人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设施才可以很好地生活。第二、加强记忆效应。由于老年人的各项感应能力在不断的下降,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人性化的设计方式,让景观建设得更加简单、方便,从而让老年人可以很好地识别。这是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四、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营造案例分析
本文以著名的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其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坐落于纽约州的克拉伍德社区麦尔老年公寓,此社区室是一座生活多功能式的养老社区,并拥有超过199个的独立居住楼,这些居住楼的风格不仅仅是普通型的公寓式还有优雅豪华型别墅。这套社区在2007年时由于居民年老体弱,对其进行了改造,增设了20多套协的住宅楼。还开设了大型的生活馆,里面有咖啡室等供老人娱乐活动。同时,拜耳风景园林公司将风景园林,在此基础上还有硬质景观两者相互融合在一起,其对于曲径进行了铺设,同时设置了相应的活动范围,这对于缓解老年人视觉冲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拜耳风景园林公司还将游泳池看台设置为庭院的西栏,就此创造更多的户外空间,以及记忆障碍护理区的漫步环路,形成特殊护理花园。详情见图1。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以及如何更好地对老年社区进行设计,这都需要景观设计人员着重思考。
参考文献:
[1]曹幸.老年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景观色彩研究[D].厦门大学,2014.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影响;现状
1 相关概念
1.1 地域文化
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自从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地域不同,则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这些自然条件影响居民的整体性格,影响神化传说的形成,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民族群居在特定地域内,其族民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接受同一文化的熏陶。
1.2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
景观设计,不仅仅只是视觉景象的设计,更多的是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与追求,是对中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与反映。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因素是将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景观设计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文化、自然的和谐。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特征多样,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表现一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对景观设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一种典型风格的形成,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本土文化影响着设计师的性格及对应的喜好,这种喜好在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就是这种文化影响下的设计风格。
3 案例分析
昌庆街位于藏东地区,首先做这个设计之前,设计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藏东昌都地区的地形、建筑风格、气候、风俗信仰等方面做了一次全面地调研,这种宏观的调研方法对后面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实也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个设计时,应该做的准备工作。
3.1 构思
构思是景观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此设计从藏族生活信仰入手,以曼陀罗的形象为典型,在白塔的基座上,在厅堂的藻井上,都能看到曼陀罗的图案。因此设计时就抓住了这个元素,以曼陀罗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建筑布局上的基本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曼陀罗,将约300m长的步行街连接在了一起,大到空间组织、小到喷泉水池和叠泉,这一形式反复出现,全力体现了地方文化和民族精神。
3.2 建筑设计
建筑的总体风格借鉴了藏东的民居风格,同时根据现在功能和当地气候及地形,把现代建筑的手法也运用其中,在传承昌都地区特色的民居文化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筑细部装饰如门窗、檐口、柱头等均取之于当地的民居,同时加以提炼、简化,使之更加满足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材料上主要以当地石材为主,建筑空间形式也汲取了当地喜欢同民居的精华。借鉴了天井、三合院、上层挑檐、屋顶晒台等诸多形式,同时在建筑的转折部分作了转折处理,以体现建筑空间及景观中的地域文化氛围,创造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
3.3 入口牌楼设计
设计来源于生活,只有这样设计才更能体现它的地域文化,昌庆街入口处的牌楼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构思就来源于高原农民晒青稞的木构架,以此作为设计元素,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了藏东人民的勤劳质朴的精神。
3.4 景观要素设计
3.4.1 水体设计。在这4个曼陀罗式的广场上,均以具有曼陀罗形式的水体景观作为核心,水体形式为涌泉、溢泉、喷泉或跌水等,充分反映最能代表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水文化意义。同时考虑到了昌都地区冬季冰冻的情况,水池的深度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池底铺上细白卵石,使之在冬季停水后仍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气候问题也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3.4.2 铺地设计。整条步行街主要采用了暗红色砂岩(当地石材),贯穿步行街的中轴线,在轴线转折处,红色的基轴也随之转折,出现楔形交叉。古老的楔形符号给人以悠远的而深沉的想象。昌庆街设计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景观要素方面,都把藏东地区的文化融入其中,使其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功能。
4 小结
景观设计教育家LaneNarshell曾经说过:“景观设计职业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每天都在取得进步。这个专业正不断扩展它的世界,并且已经站在了令人激动的实践领域的边缘。” 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师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在对环境进行空间设计时,应遵循“设计遵从自然,涉及尊重人,设计尊重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景观环境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设计教育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但是,我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我国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景观设计队伍综合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景观设计作为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素养,而且还是社会经济生活对艺术切实需求的重要方面。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教学基本上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建筑学以及环境艺术等早期学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我国目前景观设计教学的现状,认为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难以得到不断更新
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难以实现不断更新是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教学内容陈旧以及教材大纲的落后,使得景观设计教学严重脱离时代的现实需要。伴随着当前艺术设计理念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快节奏的社会经济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思维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变化,这对景观艺术设计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将新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而且还要求学校管理层给予积极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设置了障碍。
(二)教学理论知识同课外实践严重脱离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但是长久以来的落后教学模式以及严格的教学框架已经很难适应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需要。这一问题目前严重存在于理工类院校的景观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能密切联系实际等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需要实践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或者预期的设计方案难以实现,这就很难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求得自身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广大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
(三)缺乏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
伴随着我国目前高校扩招趋势的日益明显,高校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但是高校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下,从而导致整个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处于相对闭塞、落后的状态下。
三、景观设计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景观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景观环境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原则与方针: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
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深入进行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常用设计策略、审美观念以及景观设计理论前沿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为日后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摈弃那种只重视方法教学而忽视理论教育的不合理方式。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持,就难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艺术设计素养,除此之外,还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依赖性强、缺乏创造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极强的交叉性及延展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广泛的涉猎并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例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中应当对这些学科加强训练,并引导学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达到设计合理性。
(二)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教学中以理论和实践相并重,设计为主,讲授为辅。除课堂讲授、辅导和作业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宜将课题设计、创造性思维设计和实际环境调研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并运用组织学生观摩展览、办讲座,提高审美水平;每一小节完成后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课程结束时办展览或师生作品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学生之间相互提高认识,相互学习。这样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形成纵向连续性和横向扩展性。
(三)以实践为基础,锻炼和提高设计能力
从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是提高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性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具有良好基础设计知识、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方案审美能力后,安排学生对已实施的优秀案例分析、学习和实际工程操作,进而开展“真题假做”训练,以实际工程图纸为题目,在实际限制条件下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际方案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中做设计打好基础。还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社会实践性强、市场经验丰富的行业优秀人士开展定期讲座或客座教授,使学生直接接触设计前沿理论和实际操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思维以及社会实践的新鲜活力。另外,可以成立设计研究所或工作室,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和锻炼学生的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专业实践平台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还能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适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等。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立足本校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征去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单位,与其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构建一整套双赢的专业实践模式。就我国高校目前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有些高校已经在该专业实施了“3+1”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三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一年的实践学习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应用
在上述几个方面景观设计教学创新基本思路的指导下,笔者就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景观环境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上的应用
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选择PowerPoint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不仅要有文字说明以及图片示例,而且还可以将动态的三维立体透视图引入进来,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增强了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上的应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选取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如果仅仅局限于“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难以培养学生开阔的思路,导致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通过对一些成功设计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对景观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增强感性认识。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分析团体中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表达,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融洽合作的团队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定时开展讨论
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定期开展讨论,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有效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使学生初步得到关于方案描述以及答辩等方面的基本锻炼。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景观艺术的设计思维也得到了加强。
(四)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
自学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其中,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更是学生学好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立足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从而有效巩固和充实课内教学环节的学习内容,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了解景观设计领域的新动向,了解和掌握有关规范、启发设计思维、深化设计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更新教学媒体演示手段
除了运用板书、幻灯片等较为传统而有效的媒体手段外,还应该适时引入现代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动画等,并且自行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