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研组现状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教研组;教育教学;教研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96-01
“教研组”概念作为中国教育组织中其中一个舶来品成员,教研组从引进成立至今,60多年的历史可谓“命途多舛”。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具备学科研究的意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学教研组的改造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教研组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如今在教研组地位逐渐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教研组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化阻力为动力?如何不断自我超越,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升创新改变的能力,突破传统教学制度的束缚,发挥教研组在学校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是学校和教育组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然而,教研组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
1、应试教育体制下,绩效评价机制落后
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泛滥。学生升学、就业压力空前加大,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把升学率作为选择学校的重要的甚至惟一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领导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抢占学生资源满足大家的需求、提高学校的声誉往往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种不唱天,不唱地,只唱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环境下,老师只能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来保住自己的饭碗。何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研工作,教学研究、申请课题恐怕都是天方夜谭。
2、教师素质偏低、研究能力不强
大多数学校的中学教师是大中专学历,专业素养一般偏低。深圳大学副教授张兆芹曾经对广东省68所中学的3424名中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进行过调查。通过数据显示, 教师能力素质优良率均低于其他素质,而且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又不尽合理。教师教学能力优良率为52.7%,教育能力优良率为41.5%,教研与科研能力优良率为19.1%。长期以来,学校只关注课堂教学,在招聘和培训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忽略了教师科研能力。多数教师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形成,问题意识比较淡薄,整理、概括、提炼、升华问题的能力比较匮乏,研究问题方法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未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强,极大的影响了教研组的发展。
3、重行政管理,轻教学研究
由于现在中学学校领导一般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里,很多工作的开展都直接通过年级组、备课组来完成。教研组似乎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中学教研组普遍停留在抓一般的常规管理上,很少有计划地进行专题科研与系统的教改。能有组织定期系统的进行教研活动的学校凤毛菱角。
二、指导中学教研组发展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分析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学习、创造知识同时进行自身修正的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组织。最初是由佛瑞斯特构想的,其弟子彼得・圣吉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五项修炼”:完善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团队学习、共同愿景、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是教研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当前知识经济更新速度加快,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价值观的深入渗透。各组织要想保持生命力,应进行不断的学习,修炼内功,才能与时俱进不至于被淘汰。学校教研组发展举步维艰,原因在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研组成员1、缺乏团队学习的理念。团队学习是完善和创新教研工作的重要途径。许多教研工作多为“单兵作战”工作状态与方式。教研成员固守“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封闭思想,缺乏团队成员间的学习交流。导致科研成果一般是重复性、低层次的研究成果。因团队学习的缺失使得固执己见、本位主义等的旧思维难以解放,这同时影响了个人心智模式的发展。心智模式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在大多数学校的学校领导已经形成了学生成绩、升学率之上的心理,在日常教学安排中更加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工作的中心就是课程教学。科研工作往往被排在“老二”的位置。这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发展。2、成员间缺乏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教研组成员个人目标愿景相互融合、平衡上的总目标,可以凝聚组织成员的意志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共同努力,朝一个方向齐发力,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学校往往没有建立一个融合了各组织成员愿景的总目标,组织成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然而在另一方面融入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又是一个人扩张性的超越意识的催化剂,能够激发个人的自我超越意识。自我超越意识是自我能力提升的前提,能促进人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团队成员的超越意识是实现教研成果突破创新的力量源泉。教研组成员没有自我超越的意识,组织科研能力一直原地踏步不能获得进步发展3、缺乏系统思考思想。基于社会浮躁风气,急功近利思想作祟,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教学、发展计划时往往只看到眼前教学质量的树木,看不见学校长远发展利益的森林,使得规划设计只在注重学校近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期效益上。
参考文献:
摘 要 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高原地区中小学塔吉克族男、女教师的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生理健康状况一般;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较弱。提出了提高塔吉克族教师健康的措施与建议,旨在为提高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健康水平做一些努力。
关键词 新疆 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 健康状况 研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基础教育),是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主力军,党和国家对教师的生活、身心健康及工作条件、待遇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但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一直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改善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自中央召开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内地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全面展开,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使新疆进入了大建设、大跨越、大发展时期。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新疆尤其是高原地区较为落后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断优化,高原四驱县、乡中小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而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及全面关注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课题组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查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不同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探明南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健康现状并提出对策研究,为新疆教育管理部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创新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水平做一些实际工作。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获得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采取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高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地域特征确定各样本数量,使样本数涵盖整个高原地区,力求最大限度地分析高原地区中小学塔吉克族教师健康的真实情况。课题组对南疆喀什、和田二地的塔什库尔干、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乡19所中小学(其中县中学5所、小学5所,乡中学5所、小学4所)进行了走访和调查,现场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221份,收率为81.4%。其中男教师395人,女教师826人,中学教师1029名,小学教师192名;对部分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做了个别访谈。
(二)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通过对问卷的回收、整理,剔除不合要求问卷,对收集上来的问卷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录入,借助计算机,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访谈法。通过对8位中小学校长和26位教师的走访、谈话、交流和实际观察,获取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健身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等相关信息和指导意见。
二、结果与分析
(一)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自测健康的总体分析
1.生理健康包括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主要测量身体状态与生理器官的问题对健康的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反映了被测试人家务的能力,它是维持社会活动的基础;身体活动功能,则是测量一般活动的受限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生理健康一般,健康的最高值为170,而他们的为115。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少;食欲一般,身体常常感到很累;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男教师普遍存在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浓厚的世俗观念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则是影响女教师生理健康的直接因素[4]。
2.心理健康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别通过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了解,从而反映健康的状况;认知是人格中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心理功能状态。认知功能测量的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最高值为150,而他们的为87,有42%的教师达不到60。其原因主要是:首先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的工作时间长,教师要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还要应付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内部的业务检查、考试、各项评比等。这都使得教师常常感到身体倦怠、头脑迟钝、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缺乏激情和活力、自我评价降低、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其次,教师职业因素,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通常是严肃认真、刻苦耐劳、克制私欲、淡薄名利、善尽职守,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然而这些角色期待并不是每一个正常人都能达到的。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使教师产生种种心理冲突,感到无所适从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会使教师觉得生活枯燥、沉闷,对生活的兴趣减退,对教育缺乏足够的热情,在工作中缺少应有的活力,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第三,生活压力,现代生活快节奏给人造成持续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职称的压力、学历更新的压力、知识更新的压力、科研的压力、教师聘任的压力、尾数淘汰的压力、按绩取酬的压力等等,都成为中小学教师无形的精神压力。
3.社会健康包括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社会接触、社会支持。教师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少。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其人际交往多限制在校园内。从表1可以看出,塔吉克教师社会健康能力一般,个体在生活中的社会资源的状况与人际关系好于对社会各方面变化的适应程度,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较差。
(二)塔吉克族中小学男、女教师自测健康的对比分析
对塔吉克族中小学男、女教师自测健康对比分析,从表2得知:塔吉克族男教师和女教师在生理健康方面无差异;但是塔吉克族男教师和女教师在社会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非常显著(P
三、结论
(一)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生理健康一般,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少;食欲一般,身体常常感到很累;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男教师普遍存在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二)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是:教师工作负担重,常常感到身体倦怠、头脑迟钝、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缺乏激情和活力、自我评价降低、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现代生活快节奏给人造成持续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塔吉克族教师社会健康能力较弱,表现在社会适应、社会资源、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等方面。
四、建议
针对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教师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各方面做起,重视教师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健康水平。
(一)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培育良好外部环境,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支持教师,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更新观念,减轻教师的生理、心理负荷。促使教师能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教育中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的制度,促使教师群体专业化。
(二)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校方面要切实重视和维护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必须从优化教师的具体环境入手,为教师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学校管理者应及时了解和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尽量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如缩短教师的工作时间,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务和会议。学校领导要尊敬教师,不能把他们当作工作机器。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尽可能给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学校要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在管理制度和业绩评价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个合理的竞争环境。
(三)每年校方应拿出一定经费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给教师做一次身体疾病健康体检,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生理健康状况,做好自我健康保健;同时,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增进健康,活跃身心,加强凝聚力,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高效的工作效率投入到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去。
(四)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意识,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合理营养。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教师还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必须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改正。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崔静,高顺生,吴晓鸣.新疆6个民族青年的体型及体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3(1):95.
[2] 许军,王斌会,陈和年,等.Delphi法在筛选自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9.5(2):215-220.
[3] 许军,王斌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9.5(10):1316-1319.
[4] 马合木提・吐尔逊.中国塔吉克族人口发展初探[J].干旱区地理.1995(3):72-75.
关键词:大学生 蚁族 蚁族焦虑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尤其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倾向于留在一线或二线城市。根据相关调研,“蚁族”群体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上百万。但与实际存在的“蚁族”数量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当前阶层的发展状况可知:大学生“蚁族”群体逐渐成为一个被重视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人们对该群体一方面寄予同情,另一方面思考如何转变。
一、大学生“蚁族焦虑”内涵及特点
(一)大学生“蚁族焦虑”内涵
大学生“蚁族”群体主要指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收入较低的大学毕业生,其具备以下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以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居多。因此被比喻成“蚁族”。大学生“蚁族焦虑”是在校大学生被所存在的“蚁族”现象所影响,从而对未来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产生迷惘和困惑,所导致的心理焦虑。
(二)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特点
大学生“蚁族焦虑”主要指在当前情况下面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主要指个体的处境与当前心理状态的吻合程度。根据对当前大学生“蚁族”群体的调研可知,其主要心理特点如下:忧虑、急躁、悲观、抑郁、不满等。该类群体在上学时期,主要是考虑到未来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挤出一定时间从事各种兼职活动,其一方面想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适应当前社会现状;另一方面还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减轻经济压力。
二、大学生“蚁族焦虑”现状分析
根据以往对当前大学生压力的调研表明,存在着各种压力源。其中包括个体因素、学习因素与人际交往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当前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因素。主要指大学生个体的家庭状况及性格特点。在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我国实施各种教育政策,提升当前学校教学质量,我国大学生自身面临着诸多压力,这就会促进该类群体的压力呈现多元化。2.学习因素。在我国当前发展背景下,学习成为当前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在受到家族思想的影响下,农村的孩子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就会以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实际教育回报与理想差距过大,就会导致其产生一定的思想压力。3.人际交往因素。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积聚现象,也就是家庭条件类似的群体会相互选择在一起,表现为相互吸引的现象,而家庭背景差异较大的群体则相互排斥。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排挤,其中弱势群体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会受到损害,并且在心理有一定的自卑感,时间长了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从而变得内向、不合群。
三、大学生“蚁族焦虑”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二元体制的结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伴随着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各种劳动力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的不平衡性。而且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一定就业歧视,导致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机会与薪酬待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高等教育体系不完善
伴随着当前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完善的状况。其中包括高等院校规模盲目扩张,综合性院校也在逐步增加,在专业设置上呈现一定的精确性,而且受教育水平不能够解决当前各种就业难题。一些综合性高校盲目扩大规模,增设专业,导致当前各种设置不够标准,而且还不能推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传统就业观念的误导
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就业难题,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蚁族”群体,在很大范围内传统的就业观念还在影响当前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还相信“精英就业论”,过于高估自己的位置,导致期望值过高,落差太大。这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政府面对当前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政策,控制当前逐步加剧的失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手段,针对当前具体问题进行剖析解决。
四、大学生“蚁族焦虑”引发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人生观理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指导当前大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价值理念,解决人生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坚持青年教育理论指导,引导青年健康成长
青年教育理论是马克思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持一定的原则,把其作为自己成长的重要支撑。该类理论指导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在当前各种发展途径中,推进各种就业措施的实施,解决当前大学生“蚁族焦虑”问题。
(三)社会和高校应关注大学生“蚁族焦虑”问题
当前该类社会群体还仅仅局限在媒体宣传,而没有深入对该类群体进行调研,无法理解“蚁族”群体的心理现状。因此,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对“蚁族焦虑”的认识,最大限度促进当前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当前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四)社会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居住观
“蚁族焦虑”的实质是就业难和住房难,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临各种就业问题,其中住房问题比较难以解决,蚁族群体中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或者收入较低的城市居民,其成长环境会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想法比较保守落后。
五、结语
总之,大学生“蚁族焦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前高等教育中,需要大学生自身提升其综合能力,同时政府设计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协调解决“蚁族焦虑”问题。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磊.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及其化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为了让学生更早、更快地掌握英语,改变英语学习难的状况,教育部在2001年2月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学习的年龄降低了,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都随之而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逐步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新疆是西部少数民族区域,他的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状况如何?新疆地域辽阔,本课题组由于经费紧张,时间紧(只有1年时间),不能大面积地铺开调研,故而选择沙湾县作为调研的重点,沙湾县有汉、哈两大主要民族,人口20多万,教育情况在新疆自治区属中等偏上水平。对沙湾县的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课题组希望通过访谈、问卷、听课等形式了解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收集各方面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意见,探讨目前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师范院校提供决策参考的依据。
要成功地开设小学英语课必须具备四个条件:要制订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有合格的教材、要有合格的教师、要解决好小学与中学英语课衔接的问题。否则,小学开设英语课就难以成功,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刘道义 2002)。我们的调研就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
二、调查手段和方法
本课题组主要由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具有丰富科研及教学经验及长期从事外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承担。
1.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情况、课程设置(课型与课时等)、教研活动、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方法等。
2.调查对象
小学英语调研员、学校教学主管、英语任课教师、学生。所调查学校沙湾县城所有小学和乡镇场学校。
3.调查过程
课题小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利用本系学生教育实习的机会去当地小学听课、收集数据、调查访谈等。课题组成员与负责小学英语教学的部分教研员进行了访谈;课题小组成员还深入到部分学校对学校主管教学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课题组先在石河子市选择了几所学校进行了前期调研,之后修正了部分调研内容,使所涉及的内容更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随后利用暑假期间到沙湾县及乡镇的小学进行了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其间,各组还几次总结交流了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经验。最后,各组汇总了调查内容。
三、调查结果
我们于2009年对沙湾县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小学16所,其中县小学4所,乡镇小学12所。所调查的小学开设的年级各不相同,从小学三、四年级起开设的学校较为多一些,也有未小学英语课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学校或班级),个别小学也有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总体而言,城乡差别很大,县小学英语课开设好于镇乡级小学。具体来说,县级小学3年级以上均开设了英语课,课时安排每周平均达3课时;镇乡级小学3~6年级大部分开设了英语课,但许多课时得不到保证,有些周课时能保证在3节,但每周2节、 1节的占大多数,有的1节英语课也未开,主要是民校或民班。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正在城乡全面展开,从教学效果来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英语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尤其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因受教师、学生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似乎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英语课时安排频度较低、班级过大、很多英语教师(主要是乡级学校)专业学历不高等问题。困难不仅反映在师资的配备方面,而且反映在诸如课时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各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具体内容
1.城乡差距、民汉差距
调查结果发现,城乡差距、民汉差距极大。就拿沙湾县第一小学与博尔通古乡中心校、博尔通古牧场学校比较,一小建校于1943年,是沙湾县英语特色学校,在1994年就有英语师资储备,在2002年课改初就已有专职英语教师4名,其中英语本科1人,专科3人,现在则有11位英语教师,其中英语本科5人、英语专科6人。48个教学班,1~2年级平均每周4节英语课; 3~6年级特长班一周6节英语课;普通班3年级一周3节,4~6年级一周4节英语课。在致力于英语特色的创建基础上,该校对于英语的教学要求较高,在英语的硬件软件设施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而博尔通古乡中心校与博尔通古牧场学校就大不相同,这两个学校都是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汉合校的乡镇学校,分别成立于1934年与1983年,在2002年课改时,无英语专职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民族班不上英语课,汉族班自3年级始开始每周2节的英语课,到目前为止,情况并未有大的改善。
2.师资问题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他们的素质及教学水平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到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根据我们的调查,小学英语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许多是其他专业的教师转行教英语的,兼职的教师比比皆是,尤其在乡镇学校和民族小学或民汉合校的小学。这些教师英语语言专业能力较差,突出的问题反映在英语语音语调不够准确,口语差,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更不要说进行科研活动以及职业或专业的发展了。并且由于经费问题,许多学校领导不愿意把小学英语教师派出去学习,小学英语研讨会也不愿派人参加,乡镇的学校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有的教师一个人在一个学校任教,更是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这就造成了他们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有部分教师根本就不能胜任英语课的现象。加之师资严重匮乏,许多教师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各学校均有跨年级授课现象,所调查的英语教师平均工作量均在每周14、15学时以上,所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就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了。而兼职英语教师就更无暇顾及英语教学的效果了,他们上英语课也只能是走过场,稍有空闲,也都将时间花在语文、数学等属于他们自己的“主业”上,英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3.小学英语课程目标不清
每个小学都在开设英语课,但起始年级、学习目标各不相同,有些学校一年级就开始了英语课,而有些学校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课。周课时也从1节到6节不等。第二课堂的活动也随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差异,如沙湾一小有外教参与,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四小也有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口语大赛、英语书写大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也有很多学校除了完成正常的英语课程外,根本无暇顾及第二课堂。学生也由于英语教学目标不清,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取决于家长。有些家长不能满足学校的英语教学,将孩子送到社会英语教学机构进行课外学习,而有些家长因为自身的文化限制、经济状况等原因,对于孩子的英语课程不闻不问,造成孩子一学期下来什么也没有学会。这样,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差异很大,考试下来,一个班里,满分有1/4,而考不及格甚至白卷的同学也会占到1/4之多的现象很多。教师的教学面临着良莠不齐的困难处境。而英语教学目标不清,在本课题组走访的教师中也是普遍的现象。多数教师不了解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小学阶段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
4.班级大、授课设备差
外语学习是一个要求多操练,注重个体的学习过程。但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由于师资短缺的原因,有的班级能达到70人。可想而知,在这样大的班级里,教师的教学面临着多么大的挑战。在我们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班级专门有一、两个纪律委员在教室后面维持课堂纪律;有些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一节课有大半节课在维持课堂秩序。
而教学设施的完备与否又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感,必要的教学设备十分必要。由于经费不足或者领导不重视,我们的英语课堂根本无法做到多媒体授课,有些乡镇学校一个学校才有一两台录音机。就算县里的学校,设施相对较好的学校,也只有在上观摩课或教学比赛等的时候,才能到多媒体教室授课。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我们的英语教师师资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编制的问题,有些学校不得不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拒之门外,而转向自身师资的转岗培训。岂不知英语师资培训相对于小学的语文、数学师资培训而言,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短期的培训就让部分教师转岗教学会造成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差的结果,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在沙湾县的调查发现,县城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较好,县教育局有专门的英语教研员组织英语教研活动,教师互通有无,在2009年的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三小的教师汪慧教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而四小有1名教师获得地区英语教学比赛一等奖,自治区英语教学比赛二等奖。但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三小6名英语教师中,有3名是汉语言专业转岗的;四小的8名英语教师也有2名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
2.学目标,加强教研活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认识是否到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师资少、水平低、课时不足等原因,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普遍偏低,达不到《课程标准》的一级目标。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在一个县里有的学校开了英语课,有的学校没开,学生到了初中一切还得从头学起。不少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的学校虽然开了英语课,但教学不正常,学生虽然在小学学了一点英语,但他们所学的英语不但对初中英语学习没有帮助,甚至还起反作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子,加强英语小、中学“一条龙”教学研究,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3.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活动的开展,还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教学班级分小班上英语课等方面。如果在这一阶段不能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打好语言基础,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将是后患无穷,到了中学阶段,花再大的力气也无法挽救。因此,在对小学英语师资和教学在政策上、资金上应有一定的倾斜。
六、结语
我们此次调查的范围不大,但它所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想象: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在乡镇级及偏远、多民族、落后等地区的小学所对面的挑战与困难。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我国开设小学英语课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师资的培训问题,其它重要的问题还包括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贯彻,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定以及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等一系列问题。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对小学的英语教学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36-3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民族地区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地理这门学科长期以来教学质量一直偏低,学生的平均分数也比较低,究其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在现代社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升学和就业成为家长思想的两种表现。民族地区群众对子女到学校学习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偏激思想:一种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认为学习地理、历史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没用,既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又不能带来现实的利益,学生回家后也没有一技之长;第二种是有条件和盼望让子女读好书的,认为学习地理这种科目没有出路、没有用,导致学生严重的偏科。所以在教育法制尚不健全的今天,在民族地区群众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的大环境下,地理教学也显得很无力。
2.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之所以把这几项统称为主观原因,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所以造成以上现状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少,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实际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其他科目退下来的老师,教学能力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研究
客观原因是通过主观原因起作用的,所以针对以上现状以及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的本土化特色,特提出以下对策:
1.教育者
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当地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作为一名教育者,特别是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觉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尝试成功、探索的快乐。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地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而提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要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掌握必备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听懂,学生只有真正听懂,理解后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对地理这门学科真正的喜欢,只有这样才能以钻研、执著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以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所以需要接受教育。而他们也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人,具有能动性和主体性,所以可以成为自我改造的主体。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特点,广大藏族人民在长期改变环境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勤劳豪放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改造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提问质疑,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知识。以豪放、能吃苦的性格特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取得学业成功。对差生,要教育他们树立信心,培养虚心求教的习惯,消除民族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思想,引导他们确立必胜的信念。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影响的作用。从教育内容来说,在地理教学中要多增加本土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比较了解,联系起来十分方便。这样联系本地实际,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并开动脑筋,各抒己见,然后再适时讲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认真学好地理的热情。从教学手段来讲,体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加大,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地理教学中景观、地理现象、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大都具有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是较大的。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另外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手、脑、口、眼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回顾自身两年多来,在泾小从事数学教研组长的经历,下面就如何当好一名教研组长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与心得。
1 教研组长应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 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了,教研不是教研组长一个人的“秀”场,而是老师们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是老师们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教研组长应该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教研组长并非行政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只能靠扎实的专业水平折服人,靠优秀的教学成绩带动人,靠积极的工作态度感召人。只有在工作中成为了这样的带头人,才能以自身的威望调动组内教师相互合作、互敬互助、资源共享。
2 教研组长要注重教研计划制定的可行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一个教研组长而言,制定详实可行的教研计划非常重要。一份好的计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应该包括实事求是的现状分析,明确的指导思想,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并配上相应的实施方法,以及可测的目标达成度。也就是说分析、定位与措施、策略之间的相应匹配、有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们每学期在制定教研计划时,充分发扬民主,利用一周的时间分年级组谈论,各年级组根据本组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等草拟年级学科计划,后综全校整体情况才敲定学科教研计划。
3 教研组长应确保教研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除了提高自身理论学习有效性以及注重计划的制定可行性外,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是教研组长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体现以下这个过程:即关注引领分享。其中关注是前提,引领是关键,分享是目的。关注:即关注教师,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提升、回应、预设、整合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和大家一起探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与恰当的回应,从而解决这些困惑。引领:即过程中的指导,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这就要求教研活动要有吸引力。分享:即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研讨的成果。这样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真正的凸现出来,这样的教研才是每位老师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教学;教研活动;实施;思考
一、学院教研活动的现状分析
学院各系部坚持开展教研活动,有利于推广教学经验,及时地传递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快和深化教学改革。在当前学院内涵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教研活动实效性是教学各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和职责。然而,目前学院教研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是不争的事实。据笔者分析,存在如下现状:
(一)有教研计划,落实不严监督不到位
学年或学期初会制定教研计划,但真正能按计划落实的较少,一般的教研活动都是一周一次,但每次教研活动不过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并且大多成为管理例会,工作任务布置多,日常事务讨论多,而深入的教学研讨较少,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
(二)活动形式单一,主题不明确
现在的教研活动内容、形式上都较为单一,大多是:公开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研讨等。特别是很多教研活动延续性连贯性差,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时间到就结束,效果不理想,谈不上有具体成果可言。
(三)教研有效性不强,教师参与度不高,应付了事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有效性不强在各教学部门普遍存在。如听课后,教师点评有时是碍于面子,只是无关紧要地进行泛泛而谈的点评,没有深入思考,不能探索问题的本真;在教材研讨会上,教师没有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发言无创新理念,常常出现“雷同意见”;而集体备课更常常是大家一起看优秀教案、念教学论文,教师自己忙着写教案做课件,不作深入讨论;有的教研活动甚至还出现吹牛聊天等待教研活动结束的现象。
二、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通常,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因素包含三个方面,即教师自我反思,教师间互助,专业引领。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次成功教研活动开展的关键点,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时就要明确每一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决定教研活动能否科学、有序地开展。笔者认为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学习型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按学科划分的教学研究基层组织,是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应该重视这一团队的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教研组一般根据学科类别组建,由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归类,笔者认为大致可组建7个教研组。以相近学科教师组成教研组,如专业基础课以礼仪、形体、沟通等学科组成教研组;以汽车文化、底盘、发动机、电工电技、汽车技术等学科组成教研组;专业核心课则可细分,以单一学科(岗位方向)分组,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服务顾问、保险理赔、大客车驾驶等各为一教研组。教研组要选拔一名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负责制定小组教研活动计划、布置任务、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工作检查、成果总结汇报等。2、教研组组建,选拔好教研组长,接下来就是定位,应定位成为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教研组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教研组的学习氛围,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团队共同愿景而开展创造性工作的教研组。通过学习研讨,促进教师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拓展和创新,在新教法和教学思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在专业发展同时实现自我素养持续提升。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有效性
1、教研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汇报课、新课程展示)、案例式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际间学术交流活动、专题式的教学研讨、聘请外地名师观摩、利用网络观看精品课录像活动、专题案例分析活动、学情分析交流、教学质量分析活动等等。2、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展,必须要关注有效性。首先,做好活动规划,设计教师参与点。要得到活动的真实收获,必须让教师融入其中,激发教师思考。活动开展前要制定教研活动方案,明确主题、目标、活动次数时间、活动形式、参与人员、具体实施过程、效果反馈等。有了方案就要进行铺垫热身,让教师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和指向,让教师有备而来,保证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主体活动,即活动的实施。这是开展教研活动的重点环节。包括教研组长下达任务、各组员完成任务、教研组长组织研讨以便聚焦突破。最后,后续跟进与评估。专题教研活动结束后,离不开对活动有效性的评估,包括活动效率、活动效益、活动效果。通过个人反思、集体反思,总结梳理,形成结论,同时酝酿下一教研活动的主题。
(三)专家引领作用不可替代
据悉上海市的一项校本教研专题调研报告中得出,教师认为“专业引领的要求强烈,但实际得到的支持明显不足”。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专业研究人员”或“教研员”的各占61.5%和60.9%。大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因此,教师特别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再提升,但现实中来自这方面的指导似乎特别欠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现有的机制上的问题、有研究人员队伍的数量问题、也有专业人员本身的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笔者认为,我校要发挥好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育专家、名师、学校教研员的引领,从教育的方法手段上给予指导引领;二是行业前沿的专家引领,如汽车行业中各专业岗位上一线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引领。
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小组将继续贯彻学校教科研中心的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小学部英语组新学期制定的工作要求,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对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主旋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英语学科的教研工作,认真分析现有状况,总结提升现有经验,在目前的基础上,使小学部的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现状分析
三年级整体都非常不错,主要是英语对于他们是新学科,学生的兴趣比较大。三年级的学员本学期又有新增,希望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协助下,能把成绩提高上来。五年级有10名下边学校来的学生,这几名学生本学期仍是辅导的重点。六年级是毕业班,为了能与初一接好轨,还是要下功夫的。
三、 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在教导处的教学工作安排中,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建设是本学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各校老师之间要增加经验交流的机会,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做到更好的同伴互助。
2、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以发展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在教导处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中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模式中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完全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课堂中完全释放学生的能量,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3、 各年级具体工作
三四五年级教研重点
a.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b. 课本知识尽量100%掌握
c.开展英语表演赛。
d.做好集体备课
e.做好后进生辅导工作。
f.认真实在的对待口语操练,使口语操练能够确实有效的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
六年级毕业班工作重点:
a.认真做好毕业班工作,监控好六年级的教学质量,按照教导处的要求落实好学科计划。
b.与其他校老师们做好资源共享工作,为六年级毕业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c.继续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大胆的改变目前六年级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5、 具体工作安排:
3月
1、课堂常规教育。
2、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
3、制定学科计划。
4、第一次教研活动。
4月
1、教研组计划交流
2、分片教研的开展
5月
1、三年级英语背诵。
2、六年级单词大比拼
6月
六年级毕业复习准备。
7月
1、六年级毕业考试
2、3—5年级期末复习。
一、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中历史学科教研状态来看,情况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
1.从教研组构成力量来看:中年教师居多,长期重复的教学生涯磨去了他们进取的意志,对待教研活动消极应付,主动参与性不高,无法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强的进取意识,但缺乏明确的前进方向。
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学习内容随意,形式简单,主体单一,呈现出散兵游勇的教研状态。对待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深入研讨较少,问题意识差,交流时话少。
3.教师们心态不开放,对上公开课、写论文、承担课题等教研工作不敢承担,生怕出错、丢面子。
4.教研组内各年级的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大部分老师目前手里资源丰富,一般情况下,利用以前资源进行授课呈主要模式,对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考虑太少,缺乏对资源的分享、综合与优化。
5.教研组内缺乏共同愿景和激励机制,导致组员活动积极性不高。
二、小组特点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应是一个学习型的小组、合作共享的小组、专家引领前进的小组。其中,教师个人积极的学习心态是优秀教研组得以创建的良好基础;同伴互助协作的探究活动是优秀教研组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专家专业引领的学习活动是优秀教研组得以提高的快捷办法。
三、实施策略
1.教研组长负责制
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应该是一位德教双馨的“将才”。首先,他有一份认真负责好每次教研活动的责任心;其次,他自身应该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在每次的主题探讨中,能把握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并且能捕捉组员们发言中的精彩之处;再次,他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将沟通能力: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能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注重与备课组长的沟通。总而言之,作为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应该靠积极的工作态度感召人,靠精湛的业务水平带动人,靠优秀的教学成绩折服人。
2.教研活动规范制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作为一个团体也需要制度的规范。
首先,开展好每一周的常规教研活动。明确教研活动的“四定”、“四有”。即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研过程要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有反思。
其次,开展好每周一次的公开课。公开课每周在不同年级进行,鼓励组员跨组听课。这一项工作,由各年级的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备课组应形成合力,在具体上一节课之前,应先就上课的主题,形成“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形成共识”的教研模式,以提高公开课的质量。公开课要反复打磨,通过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总结的循环过程,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再次,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教学督导工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其中教师发展是另两个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励教师的创造性,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应侧重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课、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调查等,再将情况反馈于老师,使之了解自身优势,明确不足,以期更好的发展。
最后,做好每期一次的教研组总结。学期末进行总结,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是对一个学期教研工作的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中找出成绩及不足,以为下一个学期的工作作更加科学而全面的计划。
3.教研水平提高制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重视“研”与“教”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具备“广”、“新”“专”三种基本技能。这三种技能除了教师自身的刻苦学习外,教研组还要创造条件为教师营造一个提高专业水平的好环境。
首先,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教研组乃至全校的坚强后盾,承载着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质的艰巨任务。如何使青年教师尽快地脱颖而出?第一,教研组要举行青年教师“拜师带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每学期师父必须听徒弟的课十节以上,没有上过高三年级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师父的课60%。第二,要合理向青年教师施压,多给青年教师承担公开课、教学竞赛、参与课题等任务,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不断打磨自己,使之尽快成长。第三,多给青年教师走出校外学习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增长眼界、开阔视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势必将为教研组和学校发展储备坚强的精英力量。
其次,要重视案例研讨。学校教学质量起步于课堂,教师的丰碑树立于讲台。教研组应把教育研讨的重点放在课堂。教研组将公开课实录下来,制成视频,全体教研组成员在活动时进行观看、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从直观的案例探讨中,老师构建出适合自己年级的教学模式,并针对自己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要重视课题的研究。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针对前面所述中年教师出现的教育倦怠,课题研究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老师们一旦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接触的东西多了,思考深了,眼界宽了,每天上课都有新想法、新东西,学生有了兴趣,教育质量自然提升,而教师个人的自我价值也受到肯定。
1. 教师现状分析
我校地理组一共两名教师,分别任教初一初二地理。
其中新老师负责初一地理,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很足,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可以更有效的交流,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对课标和教材不熟悉,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不足,对学生不熟悉,课堂掌控能力有限。
负责初二的曲丽凤老师,最近三年一直从事初二地理会考教学,相对而言对课标、会考和教材很熟悉,也基本能够预估出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迅速的展开教学。但是,课堂不够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不充分。基本与新老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共三个班,每班接近50名学生,数量相比以前较多。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一地理,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根据批阅初一期末考试卷子的情况和开学两个周的了解,多数学生对地理兴趣不大,感觉地理很难,同时也欠缺基本的地理常识,对出初一知识遗忘较多,地理思维较差。同时,本届学生多才多艺,音体美特长生非常多,而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有部分较好,但更多处于中游水平,甚至个别是较差。
针对此情况,结合初二知识点,在开学一个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由背地理转向思考地理,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着重强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音体美的特长生中地理基础较差的,争取全体B率过57%,特长生中除去个别成绩差的,争取都能达到B,D严格控制在10%以内,特长生不留D。
3. 教研配档安排
根据史地政教研组的安排,按时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评课,学习各家之所长。
地理组内共同研讨课标,让地理课表真正指导教学。每周共同研讨一节课,包括教研组的听课,和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秀课程资源,研讨学习共同进步,每周都能有收获有进步。
4. 教学进度安排
周数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备注
完成情况
1
9.3-9.7
1.1.1
1.1.2
1.1.3
2
9.10-9.14
1.2
1.3
1探究
3
9.17-9.21
2.1.1
2.1.2
复习
4
9.25-9.30
拓展
5
10.1-10.5
十一
6
10.8-10.12
2.2.1
2.2.2
2.2.3
月考
7
10.15-10.19
2.2.4
2.3.12
2.3.2
8
10.22-10.26
2.3.3
2.4
2探究
9
10.29-11.2
3.1
3.2
3.3 3探究
10
11.5-11.9
4.1.1
4.1.2
4.2.1
11
11.12-11.16
4.2.1
期中考试
12
11.19-11.23
4.3.1
4.3.2 4探究
总结上册
13
11.16-11.30
5
6.1
6.2.1
14
12.3-12.7
6.2.2
6.3.1
6.3.2
15
12.10-12.14
6.4
7.1
7.2.1
月考
16
12.17-12.21
7.2.1
7.3.
7.4.1
17
12.24-12.28
7.4.2
8.1
8.2
18
12.31-1.4
9.1
9.2
10
元旦
19
1.7-1.11
复习周
20
1.14-1.18
复习周
21
1.21-1.25
考试周
说明:1.每节课前五到十分钟是对上节课的检测,背诵知识以默写的形式进行,理解知识做《伴你学》精选的题目。当堂或者课后及时反馈结果,让孩子也做到地理学习效果的心中有数。
2. 每章有检测,题目参考网络及辅导书精心选择,题目选择有梯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近阶段的地理学习。考试时间自行安排。
3. 精心设计导学案,需要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上完一个班级及时调整,要有修改完善和课后反思。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课题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本人不断认识到教研活动在一所学校所起到的作用,只有教研活动在一所学校形成良性发展,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下面就有关教研活动与教学发展的关系,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行互学互勉。
1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边远农村初级中学,但在我进校参加教学工作时就已有了文、理科教研组之分,可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形式非常单调,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所采取的方式几乎都是为了应付学校对教研组的各类检查任务,作为领头的教研组长往往要求本组组员采用或自学的方式,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摘抄几篇所谓的自学读书笔记,有时也偶尔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听取一两位新教师的一两节亮相课,课后教研组长与授课新教师私下交换意见,最后也不了了之。这些做法使教研组的作用没有真正显露出来,即形成不了规模,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不了任何促进影响,算是一种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的活动。
2增加听、评课量,注重课后反思力度
摘抄一些笔记,体现不出自学或集体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只起到了搬抄工的作用;听取新教师的一两节亮相课,对新教师来说可能起到一些提高促进作用,但对于其他大多数教师而言却收效不大。学校各教研组在借鉴了以上教研活动内容后,通过征求多方意见、查找多种资料,主要是配合学校实行的校本培训任务而制定出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是“增加听、评课量,注重课后反思力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教研组首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一轮公开课的演练活动,要求人人参加并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接着,学校教导处又组织全体教师,在一学期内,利用两周每天最后两节课的时间,听、评两轮校级观摩课,要求所有教师整理好听、评课记录并最后按学校次数的要求完成。从学校教研整体来看,这样做可以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评课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后反思的认识。但它仍然是打得校本培训的幌子,目的是完成学校对各任课教师所制订的听、评课次数的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不了教师教书匠的特征,也无法改变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面貌。
3落实教研课题,全面提高教研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教研意识还比较薄弱,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教育教学科研的方法掌握得还不丰富,缺乏理论指导,再加上队伍年轻,缺乏经验;科研层次低,研究肤浅.即使有教研课题的研究,也存在重复性的课题研究多,独立性的课题研究少;表面性的课题研究多,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少;在课题组成员中,坐车的多,真正参与研究的少;在试验报告中,空乏的内容写得多,而实际的做法与研究材料少;课题立题数量多,而做得好、做得精的数量少。
教师怎样才能由一般的教书匠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研究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研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要努力成为课程教学研究者。要成为研究者,首先要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学习和研究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争取承担教研课题,掌握一些理论方法,建立教研氛围,发扬团队教研作用,培养教师养成教研的习惯,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让大家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
首先确定教研课题,因为对中小学来说:找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选择课题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根据需要性原则,像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的德育工作、各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科学性原则,如把学生迟到或捣乱的学生罚出教室外等作为教研课题,这就不科学性;(3)创造性原则,要根据学科不同、范围不同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4)可行性原则,根据各方面情况考虑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个课题,不亦把目标定得太广、太大,尽量把课题范围定得具体可行等等。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选择教研课题呢?
(1)问题筛选法,先找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筛选法确定那些是必须解决的,那些是迫切需要解决。(2)经验提炼法。(3)资料寻觅法,像有的做了,但未做完的课题。(4)现状分析法。(5)意向转化法等。
制定课题方案(计划)一般有下列内容组成:
(1)课题界定与表述。(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3)研究的基本内容。(4)研究的主要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还是实验研究法等。(5)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选定那些学生,选定一个班或一个年级,选定一个学科或跨学科等。(6)研究的过程和程序,包括研究的阶段或时间的顺序。(7)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文本形式还是其它形式。(8)课题的组织研究分工等。
总之,教研课题的选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句广告词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教研课题的实施,不宜走形式,要树立精品意识,讲究务实有效,这样才能达到教研效率的最大值。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流。
2.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
1.考试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要控制在15%~20%之间(语文学科不在其列)。各教研组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教研组要制定出分阶段的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考核,原则上以2年为一个时间段,各班的控制人数只能下降,不能超越。
2.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3.学生的作业要分层。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教导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这四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真正考虑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能否保质完成,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1)各考试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每次作业布置,要尽可能地分成两套。学校鼓励教师精选作业题、自己设计作业题,确保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教师布置作业要尽量合理、科学,不要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做到分层批改,根据各层面不同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正批改作业的标准。
(3)为达成以上的分层作业的要求,教导处将每二周一次对课任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作业质量、作业数量、批改质量、学生完成、订正情况。
4.部分学生培优的问题。
(1)教导处要求各课任教师要重视对少数优良学生的培优工作。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外指导。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班级优良学生进行提高、补习,使少数优良学生的队伍能逐渐扩大,以期达到弘扬班风、学风,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之目的。
(2)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在于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给与作业?各位教师要注重合理、科学地安排补习时间,适当提高优良学生的作业难度。
三、教导处的常规工作。
1.加强对教导处的内部管理。教导处的全体同仁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加强对“十室”的管理。教导处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得起常规的检查,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内务工作。文明组室的建设必须达到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性jiao流。
2. 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 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 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 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
1.考试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要控制在15%~20%之间(语文学科不在其列)。各教研组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教研组要制定出分阶段的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考核,原则上以2年为一个时间段,各班的控制人数只能下降,不能超越。
2.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3.学生的作业要分层。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教导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这四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真正考虑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能否保质完成,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1)各考试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每次作业布置,要尽可能地分成两套。学校鼓励教师精选作业题、自己设计作业题,确保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教师布置作业要尽量合理、科学,不要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做到分层批改,根据各层面不同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正批改作业的标准。
(3)为达成以上的分层作业的要求,教导处将每二周一次对课任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作业质量、作业数量、批改质量、学生完成、订正情况。
4.部分学生培优的问题。
(1)教导处要求各课任教师要重视对少数优良学生的培优工作。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外指导。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班级优良学生进行提高、补习,使少数优良学生的队伍能逐渐扩大,以期达到弘扬班风、学风,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之目的。
(2)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在于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给与作业?各位教师要注重合理、科学地安排补习时间,适当提高优良学生的作业难度。
三、教导处的常规工作。
1.加强对教导处的内部管理。教导处的全体同仁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加强对“十室”的管理。教导处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得起常规的检查,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内务工作。文明组室的建设必须达到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
一、树立理想,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
理想和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航标,没有航标的航道无法确定航向;没有目标的探索往往是盲目的、无效的。因此,要促进教师发展,学校首先要帮助教师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素质标准,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我校的教师素质标准是:
有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需要——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有高尚的师德——善良、公正、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思想者和研究者。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学校倡导教师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构建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和研究专题,从而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指导大家完成年度规划,年度自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包括个人现状分析、三年发展目标、具体落实措施三部分。
二、加强教研,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学校设置了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管理秩序。比如:教研组,每学期初,教研组长在学科主任的协助下,制定本学期学科教研计划。学校学科教研活动主要体现为:组织教师学习教研计划,组织学科公开教学,或校内评优课活动等。备课组长负责制定本学期本年级的学科教学进度,定好教学计划,每月负责检查备课组成员的备课情况和反思情况。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则在做质量管理和考核工作,如命题,调研、分析……一定程度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成为事务落实者。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基本的学术研究集体。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之间建立的积极的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因此,每个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首先应从事务应对走向主动策划。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校本教研的逐步推进,学校积极倡导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立足本学科教育教学,围绕自己组内存在的问题,开展自主研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可以根据小组研究的需要,自己设计开放的研讨形式和交流形式。学校为各组的交流提供平台,为每一个教研组、备课组的主动发展提供保障。
为促进教研活动,学校还成立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心,并围绕各学科课程建设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以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各学科发展中心组成员由本校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以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每个发展中心都聘请了顾问,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学科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围绕学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在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促进教师发展上做出了大胆的探索。
除此以外,学校各办公室都有以主题聊天为主要交流形式的其他非行政组织的教师教研群体。他们往往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展开主题争鸣,并进行实践改进。没有行政权威,没有学术霸权,以志趣相投而集合起来的教师教研群体,以其氛围的民主、争鸣的自由、活动的灵活性深深吸引着教师,并影响着教师的发展。
一个阶段以来,局前街小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更新。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教师个体的成长变革是以整个学校和所在团队为舞台的,离开了学校和团队的支持,教师的变革实践就很可能难以持续和深化。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局前街小学建立了教师合作团队,在促进教师发展中做出了大胆的探索。
教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如何激发教师的潜力和智慧,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改革的主体?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增强部门管理职能的同时,对部分工作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进。学校推出一系列项目,确定项目目标,向全校教师招聘领衔人,由领衔人自主选择教师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根据目标,制订项目计划和方案,并具体实施。项目实施完毕后,学校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发放项目奖励经费。
想法很快就从《局小教育》的创编开始落实。2004年10月,学校大胆聘用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此项目负责人,并由她选择志同道合者组成一个项目组团队。团队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当第一期《局小教育》创刊后,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一期期由项目组教师自主创办的《局小教育》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激发了项目组成员更高的工作热情。同时,项目组的诞生与推进,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全校教师的生存理念,改变着全校教师的行为方式。
目前,学校相继成立了“成长的脚印”“文明礼仪工程”“校友故事集”等项目组,他们在各项目负责人的召集下,正创造性地开展着工作,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网络交流,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随着校园网的改版升级,校园网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我们在校园网建立了“在线研训”“焦点透视”“新基础教育专栏”等栏目。“在线研训”栏目中有“校长阅读推荐”“理论前沿”“新书导读”等。随着“在线研训”栏目的开设,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更便捷、更开放、更自由的学习时空。为信息互换、理念引领、导读视窗、思想碰撞……提供了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