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1

【关键词】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12-01

骨盆骨折是一种损伤严重、出血量大、合并症多且死亡率高的创伤性疾病[1]。近年来,手术则是骨盆骨折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护理了62例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收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岁,入院时均呈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预防休克:骨盆骨折多由于突如其来的强大暴力所致,常有头、胸、腹部等多处复合伤,而骨盆内有丰富的血管,骨盆骨折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合并大出血导致的休克[2],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尿量及腹部体征等,予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及各参数,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1.2 心理护理:骨盆骨折发病年龄多以青壮年为主,患者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病情危急,疼痛和各种损伤使其身心均受到严重创伤,加之丧失了自主行动的能力,使患者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向他们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

2.1.3 疼痛护理: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用听音乐、读书、谈心等方法,使其精神放松;协助患者翻身前,耐心做好开导与讲解,翻身时动作应轻柔,保持肢体在最舒适的位置;遵医嘱应用镇痛剂。

2.1.4 正确卧位:术前为了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应减少搬动,避免骨折再移位,将患者安置于以可以交替充气的按摩垫上,并及时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缓解因长期同一姿势而引起压疮的发生;在床单上铺以浴巾,以保持受压部位和床褥的干燥,更换浴巾时应将患者抬起,动作要保持协调一致,做到轻抬轻放,避免骨折的再移位。

2.1.5 牵引的护理:对于有牵引的患者,伤肢应保持稍外展中立,以保持正确的功能位和牵引的持续有效;牵引针眼每天应用酒精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3]。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以及下肢的血供,包括下肢肿胀、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2 引流管的护理:负压引流瓶放置应低于切口30~50cm处,防止逆行感染;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引流夜的颜色、性质、量等,并定时挤压引流管;翻身、功能锻炼时,应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

2.2.3 预防尿路感染:有留置导尿的患者,应予以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每日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会阴擦洗2次/d;鼓励患者饮水2000~2500mL/d,防止分泌物及血块堵塞尿管;定时夹闭尿管,每隔3~4h左右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

2.2.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仍垫以交替充气的按摩垫,并用软枕垫入一侧肢体的踝部、膝部、髋部、肩胛部[4],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1~2h按摩受压的部位后,再垫入对侧肢体,如此交替进行。

2.2.5 饮食指导:骨盆骨折患者通常创伤严重,失血较多,机体能量消耗大,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为主,以促进骨折愈合。

2.2.6 功能锻炼:术后尽早、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脂肪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5]。利用口头讲解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卧床期间坚持做踝关节的背伸和屈曲运动,及股四头肌的静止性收缩锻炼,被动活动膝关节;2周后鼓励主动活动下肢关节,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为巩固疗效,防止意外,应加强对病人和家属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逐渐扶拐不负重行走。

3 讨论

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我们总结出术前积极主动的抢救护理和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的早日恢复,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丽玲,陈夏平,林静静.骨盆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6,5(18):5~78

[2] 张青,王莉.骨盆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9):1089-1090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75-283

[4] 李建英,汪贵茹,王建英.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0

[5] 姜德红,李定国,王万春,等.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1):61~63

篇2

【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进行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经术后1年2个月的随访,67(79.7﹪)例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9例恢复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其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其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1]。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其功能很难恢复到骨折之前的状态。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若护理不当,可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84例,大于60岁57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5—87岁,平均61岁。因跌倒致伤62例,车祸伤22例。股骨颈骨折38例,粗隆间骨折46例。合并其它单系统疾病53例,合并其它两种系统疾病16例。

1.2 方法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股骨近端钢板(含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内固定12例,股骨近端绞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8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5例。

2 结果

通过正确、有效、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给予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及生活指导,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经术后1年2个月的随访,67(79.7﹪)例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骨折愈合,未见假体松动,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9例恢复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死亡原因分析:心功能衰竭3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占15.5﹪。其中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消化道出血2例,无压疮发生病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髋部骨折患者多是由于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严重损伤,伤后患肢功能丧失,不能活动,加上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间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今后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变成废人,对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产生悲观、易怒、固执、急躁、紧张、焦虑、怀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对治疗和预后生活丧失信心,拒绝或对抗治疗,甚至轻生等。为避免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影响,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同时,还要给予身心疲惫的患者家属以适当的关怀和安慰[2]。因此,在术前护理中应细心观察分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评估患者的伤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热情大方的态度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主动介绍医院的诊疗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配合医师治疗。以亲切温和的语言,文明规范的行为和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造成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让患者充分知晓有关手术的过程、效果以及术中和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应充分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在感情和行动上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消除抑郁、悲观、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

3.1.2 生活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易形成便秘,应帮助患者形成床上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避免进食三高食物,应摄入含足量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

3.1.3 基础护理 由于髋部骨折损伤重,还有可能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定时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有其它系统疾病,要及时报告医师,请相关科室医师诊治。做好术前评估,为手术做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加强病房巡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对引流管护理要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和性质。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术后创面疼痛一般在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3]。24-72小时后明显减轻,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或镇痛泵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

3.2.2 及饮食护理 术后抬高肢体并保持中立外展位,有利于改善循环和消肿止痛的作用。由于患者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易出现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少局部受压。轻叩背部,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翻身一般都采取向对侧翻身的方法。但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外展位,防止髋关节置换患者内收造成假体脱位。便秘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2.3 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 对于骨折患者的预后来说,术后功能锻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促使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的活动度,并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渐进,同时要顾及健肢。患者在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和重视,在康复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对患者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扬。既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自护能力和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主要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中后期要以主动活动为主,防止关节挛缩、强直,恢复肌力和患肢的功能。

4 体会

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患病就医的全过程。有害的心理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致病,所以任何疾病的康复不仅是躯体上的康复,同时应包括心理康复,而且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占主导地位[4]。髋部骨折是常见的严重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相应的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高龄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5]。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7.

[2] 苏学华,创伤性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127-129.

[3] 杨明玉,赵巨光,李冯霞等.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10): 43-44.

篇3

[关键词] 髌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上以髌骨爪、克氏针内固定术为主,疗效肯定,已获得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认可。虽然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治疗髌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术后的康复护理。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关节粘连、骨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导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7.5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手续,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一般情况、管床医生及护士的详细信息和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减轻患者因为对手术时候的剧烈疼痛和不适感而产生的焦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手术前就手术过程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的具体流程,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意义以及手术前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以及巨大伤痛的恐慌和对手术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需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家属情绪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劝导家属与护理人员配合,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来,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康复护理: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反复强调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争取其积极配合,并且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出康复目标与计划。

术前多锻炼股四头肌,以及注意调整患者;手术后立即给予止痛,如静脉给予止痛剂氟比洛芬酯、氢溴酸高乌甲素等。手术当天安排专门护理人员每4 小时轻柔地给患者推挤按摩髌骨2~3次,目的是为了防止髌骨粘连,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手术后第1天:髌骨推挤按摩可由患者自己进行,每2小时1次。也可因人而异。术后第2天可采取半卧位,第3天可扶拐活动。如合并其他损伤则需卧床,患者应经常进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情况允许时扶双拐下地活动,1周后改为单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锻炼,不可松懈,防止体重增加,以免加重膝盖负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不适感觉;有效: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偶有疼痛不适感;无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疼痛不适感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 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患者在髌骨遭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会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对于身体突然的变故没办法及时调整心态,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进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由于对手术的目不了解,对手术疗效也没把握,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而焦虑的心理往往会使患者疗效较弱,康复质量低下,甚至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如何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课题。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时才会减轻心理负担,才会全方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3]。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在术中答疑解惑,在术后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及时调整家属心理状态,是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也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最为有利的方式。而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术前宣教及锻炼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髌骨推挤活动,可明显减轻关节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4]。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部位血循环及矿物质沉淀,对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着关键作用[5]。为确保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应坚持指导随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参考文 献 ]

[1] 吕氏缓.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

篇4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30例(平均年龄78岁),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60~81岁。其中摔伤25例,车祸5例。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准备:老年人体质较差,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长, 很难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因此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缺乏信心,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利用相关知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点了解患者的特点及预后情况,主动热情地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

2.1.2 术前护理: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戒烟酒,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做深呼吸。遵医嘱备皮,做皮试,术前晨留置导尿,应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术后患者应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注意不做患肢内旋屈髋活动,防止假体脱位及出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

2.2.2 观察病情变化:(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切口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若24 h引流量>200 ml,及时报告医生,24 h引流量<50 ml,即可拔出引流管,一般引流管留置2~3天。敷料有渗血、脱落时,应及时更换。(2)观察是否有髋关节脱位。包括患肢疼痛加重,对位不准,患肢长度的改变。(3)观察是否有患肢神经血管性的组织灌注异常:表现为患肢有无疼痛、脉弱、感觉异常、下肢肿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等。如有以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4)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血象升高、发热等感染表现。

2.2.3 饮食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6h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及富含粗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由于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2.3 术后功能锻炼

2.3.1 早期床上功能的训练: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前3日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及膝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尤其要指导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上、下午各5~10 min,以后运动量逐渐由小到大,时间逐渐延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按摩患肢每日3~4次,每次30 min,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3.2 离床功能锻炼:手术后4日病情平稳后进行(骨质疏松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应在术后1个月以后,以免过早活动,患肢负重引起新的骨折)。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首先患者应做下床站立练习,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扶拐行走(也可用助步器练习站立及行走)。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护士或家属应在床旁守护以防意外。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担心关节脱位而不愿意活动,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锻炼的重要性。

2.3.3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定时翻身,按摩尾骶部,轻叩后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多饮水,练习深呼吸。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不宜强拉。翻身与搬动时,应呈一字型,两腿之间夹软枕或海绵垫,避免人工髋关节脱位。

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天可拆线,观察1~2天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 护理观察

骨盆骨折多是由暴力挤压造成的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由于骨盆是重要的负重关节, 因此在治疗骨盆骨折时, 如果不能实现骨盆的解剖复位, 则易造成骨盆关节负重应力不均, 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及骨盆退行性变, 影响患者以后生存质量, 同时骨盆内有多种重要盆腔脏器, 伤后易造成多器官损伤, 且骨盆主要是由松质骨组成, 松质骨周围具有丰富的血运, 这些特殊的解剖构造决定了骨盆损伤易引起大出血的特点, 严重者可因低血压休克死亡[1]。因此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 首要是积极处理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损伤, 在病情稳定后, 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本实验针对河南省安阳市安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 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60例骨盆骨折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均由X线诊断确诊。男39例, 女21例, 年龄11~76岁, 平均39.4岁。受伤原因:28例车祸伤;15例高空跌落伤;12例挤压伤, 5例其他伤。合并伤发生情况:10例股骨头脱位, 8例骶髂关节脱位, 16例坐骨神经损伤。

1. 2 治疗方法 病情严重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扩容、抗休克治疗, 必要时输血治疗, 给予患者制动, 同时行下肢牵引术, 待病情稳定后,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1. 3 疗效判定[2] 采用Matta评分标准观察治疗效果:优:行走无疼痛感, 无异常步态, 在X线检查下测量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不超过4 mm;良:行走无异常步态, 有轻微疼痛感, 在X线检查下测量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在4~10 mm之间;差:不能正常行走或行走时出现跛行等异常步态, 有中重度疼痛, 在X线检查下测量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超过10 mm。

2 结果

对本实验60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骨盆骨折端均达到骨性连接, 未出现内固定物异常及伤口感染等情况。6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异位骨化, 3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10例坐骨神经损伤;均在15个月内恢复正常。采用Matta评分标准, 本实验患者治疗效果为优的有42例, 发生率为70%;为良的有13例, 发生率为21.7%, 为差的有5例, 发生率为8.3%。

3 围手术期护理

3. 1 早期护理

3. 1. 1 抗休克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入院后立即遵医嘱, 建立静脉通路, 同时应用心电监护仪,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同时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压变化、24 h出入水量及尿液量、色、性质变化;当补液充分时, 可观察到患者血压回升, 尿量变多。

3. 1. 2 观察病情变化 骨盆为重要的负重关节, 一旦骨折容易造成骨盆的不稳定性, 且骨盆内有多种重要脏器, 常并发严重的合并伤。尽早发现合并伤, 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尿量的变化可反应抗休克治疗的效果, 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常规导尿管留置处理, 如发生尿道损伤时, 导尿管不易插入, 也可作为监测手段之一。

3. 1. 3 防止褥疮 骨盆骨折的患者入院后应给予制动处理, 避免搬动, 以免加重病情。长期的卧床易导致褥疮形成。临床上常使用放置软垫, 以抬高臀部, 保持2 h/d, 减轻局部受压, 防止褥疮的形成。

3. 1. 4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 疼痛剧烈, 且治疗时间长, 康复效果缓慢, 加上长期的卧床休息, 使大多数患者有着较严重的心理压力, 表现为烦躁、厌世、悲观等, 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及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主动沟通, 告知疾病的基本相关知识, 使患者对其疾病有初步的了解, 进而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 如有异常情况, 及时告知医生。

3. 2 术后护理

3. 2. 1 饮食护理 长期的卧床易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蠕动减慢, 导致腹痛、通胀及便秘的发生率增加, 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患者的围手术期内, 告知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忌食油腻、高脂类食物, 同时建议患者家属, 给予按摩腹部, 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3. 2. 2 皮肤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且卧床时间久, 极易发生褥疮, 而褥疮会加大患者的身心痛苦, 因此要积极防治褥疮, 重点在于减少皮肤受压的情况, 具体可在患者臀部下放置软垫, 同时维持床铺清洁。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不易频繁搬动, 此时可采用平托的方法, 使患者上身和臀部同时抬起, 将爽身粉等护肤药物涂擦到易受压的部位。当患者出现受压部位感觉迟钝等变化, 应高度警惕褥疮的发生, 采取相应措施。

3. 2. 3 并发症护理[3] 骨盆骨折的患者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此种手术切口较大, 手术时间长, 加大了术后感染的几率。在护理时, 定期查看, 及时换药, 换药时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 有无脓性渗出物、有无渗血等异常情况;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嘱咐患者多饮水, 及时夹闭导尿管, 保证导尿管的畅通, 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当患者合并有神经损伤时,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主动锻炼, 并按摩局部皮肤, 防止肌肉萎缩等。

参考文献

[1] 宫秀芹.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5(01):76.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03

骨盆骨折往往是因为强大暴力所造成,30%~50%的患者为不稳定型骨折[1],常是有合并伤或伴发伤的多发伤者,而且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此时如能及时果断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帮助。2011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2~64岁。致伤原因:车祸9例,高处坠落2例。移位骨盆骨折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方法:

⑴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2个或多个通道,且输液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而不宜在下肢,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尽量少搬动患者,必须搬动时,需将患者放置于平板担架上移动,以免增加出血。输入足够的血量,恢复其有效的血容量。及时整复固定骨折错位,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性出血。对合并有内脏损伤的患者,在扩容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输入林格氏液及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及时手术结扎或吻合断裂血管,及时缝合修补破裂脏器。应用适量有效的止痛药物,以减轻休克的发展和创伤的反应。及时有效地吸入氧气,以减轻失血所引起的脑组织缺氧和损害。应用适量的升压药,维持收缩压的稳定,以保证心、脑器官的血液供应。

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尿量、皮肤黏膜,检测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以明确是否出现休克及程度。如出现休克则迅速予高流量给氧,快速补液输血,保暖,忌用热水袋。术前日必须排除肠道内瘀积的大便,以利手术操作,减轻术后腹胀骨盆骨折后,骨折断端可大量渗血,与骨折严重程度成正比,渗血不易止住,易发生休克。骨盆壁及邻近软组织撕裂出血,盆腔内静脉丛损伤、脏器损伤及骨盆内血管损伤出血等,均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轻度损伤可出现尿后滴血或血尿,并有尿痛、小腹痛症状。重度损伤时,患者排尿困难,因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尿潴留。若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仅有极少血性尿液,应想到膀胱破裂并有尿外渗的可能,应及时告知医生。如尿潴留伴导尿管插入障碍,则应考虑尿道损伤,不宜勉强插入,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⑶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如术后10~12小时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1000ml,则需引起重视,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常规对骨盆骨折患者留置导尿管,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脱落。导尿管及尿袋应置于低,每天更换尿袋,每日两次用碘伏棉球擦拭患者尿道口。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1000ml。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手术后长期卧床,骨隆突部位容易发生褥疮而给患者造成痛苦。让患者卧气垫床,并用软枕分别垫入一侧肢体的踝部、膝部、髋部、肩胛部。2小时后取出软枕,按摩受压部位后平卧1~2小时,再垫入对侧肢体,如此交替进行.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无碎屑。

⑷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紧急处理时做到紧张有序,保持沉着冷静,让患者有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因为骨盆骨折的患者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起病急,同时患者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所以患者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迫切想了解病情,担心自己会致残。术后的饮食因人而异,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不宜吃的过饱、过甜及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帮助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 果

给予11例骨盆骨折的患者以全面护理,患者中大部分达到了康复的目标,没有严重并发症,效果比较满意。

讨 论

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治疗上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当病情稳定后考虑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常见的病因是创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其次为肌肉的撕脱伤。常是有合并伤或伴发伤的多发伤者,而且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通过对11例骨盆骨折的患者以全面护理,患者中大部分达到了康复的目标,体会到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容,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5):40.

篇7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28-02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

LONG Gui-zhen ,PEI Hong ,YAO Qiong-zhe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Zhaoqing,Zhaoqing 526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Methods:The review analysis from 33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in clinical treat and cureand to nurse process from January 2004 to August 2007. Results:In 33 cases of unstable pelvisc fracture,1 case failure death because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other 28 cases were cured, 4 cases were improved and request to leave the hospital. Conclusion: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in time and adopt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it's a key to prevent thecomplication effectivily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Perioperative nursing

骨盆骨折大多是一种严重多发伤,常由车祸、塌方、坠落伤所致,常合并骨盆内大出血、内脏损伤,且并发症比骨盆骨折本身更为严重[1]。因此,积极及时地配合抢救,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0~65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坠落伤6例,合并出血性休克14例。并发伤情况:腹腔内脏器损伤12例,尿道及会阴损伤7例,膀胱破裂2例,直肠损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19例。

2 护理

2.1休克的处理

2.1.1纠正休克 抢救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损伤抢救的中心点[2]。骨盆各骨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有许多动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易引起广泛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因创伤严重常合并腹内实质性脏器损伤,使病情危重。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加压输血、输液或行深静脉置管,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抢救时应减少搬动患者,以免骨折端再擦伤血管、神经,加重或造成继发损伤,做必要检查时,将患者抬放在木板上,连同木板一起搬动,并嘱患者不要随意变动。

2.1.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在进行各种抢救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皮肤色泽等,持续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动态观察ECG、BP、HR、R、SpO2,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及各种参数。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减少缺氧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做好常规检验:血常规、交叉配血试验,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为抢救争得宝贵时间。

2.2观察腹部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除形成盆腔血肿外,还可形成腹膜后血肿[3]。评估腹痛的性质、程度,腹胀的范围,程度及有无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等。如出现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及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提示有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

2.3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多因意外事故所致,突然而来的打击,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为骨折治疗预后担忧,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恰当的心理支持,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耐心开导,安慰患者,必要时鼓励家属参与,共同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其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4术后护理

2.4.1留置导尿管 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并观察尿液的颜色。膀胱及尿道损伤是骨盆前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口有血液溢出,会青紫肿胀及下腹胀痛,早期进行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有利于诊断和损伤尿道的修复,对于膀胱损伤者可充分引流尿液,减少外渗污染,每天常规消毒尿道口2~3次,拔除导尿管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了解尿线是否变细或中断。

2.4.2会、尿道及直肠损伤的护理 直肠损伤时表现为里急后重或出血,有时可触及刺伤直肠的骨刺,直肠损伤较少,大多数是会撕裂伤的后果,因此凡会损伤者,应注意是否合并直肠损伤。女性骨盆骨折患者合并会损伤者,应常规检查内外生殖器官及泌尿系统,及时发现阴道损伤。会阴直肠损伤患者,一般损伤较深,易引起感染,早期清创十分重要,并放置引流管,保持会的清洁,注意观察伤口分泌物的色泽、气味,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2.4.3术后牵引的护理 术后患者常规行皮肤牵引2~3周,以减轻疼痛及活动下肢时股骨头对髋臼的接触和挤压。行皮牵引时应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潮红、破溃及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感觉情况。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足部抵住床尾和牵引锤着地,影响牵引效果。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一次,防止针眼感染。

2.4.4一般护理及预防压疮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或改变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动作,并根据骨折部位决定。不稳定骨盆骨折尤其是合并腹部手术者,卧床时间长,且改变困难,极易发生压疮,因此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不能翻身者,应在骨突部位加置气垫、棉圈。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及做深呼吸。

2.5康复指导

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有助于推动气血的运行,促进骨折的愈合,而且可防止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和后遗症。早期注意活动上肢,2周后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及足趾活动,并辅以局部按摩,4周后开始练习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6~8周拆除牵引固定,开始扶拐不负重行走,并加强下肢各关节的活动,12周后逐渐负重行走。

3 结果

本组33例患者,合并出血性休克14例,腹腔内脏器损伤12例,尿道及会阴损伤7例,膀胱破裂2例,直肠损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19例,除1例年老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28例治愈,4例好转后要求出院,未出现压疮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后骨盆骨折处均骨性连接,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发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讨论

当患者因外伤所致骨盆骨折时,由于各种因素及患者自身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及心理,护士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取得配合,科学地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功能锻炼,为术后患肢功能康复锻炼打好基础。而病情的观察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敏锐的洞察力是救治成功的关键[4]。骨盆骨折往往是由于遭受的暴力大,因此常合并复合伤,损伤范围广、失血量大、伤情变化快,而且并发症多为闭合性损伤,容易被骨盆骨折的表现掩盖而造成漏诊,耽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骨盆骨折伴有并发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在护理骨盆骨折患者时,要重视对并发症的观察,只有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进行评估、判断,识别有意义的症状和体征,才能为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使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症能得到早期诊断,使患者及早得到治疗。3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实践证明,及时观察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定鳞.现代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02-906.

[2]秦宏敏,龚维成,郭开今,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259.

[3]马海燕.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3):88.

篇8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8-02

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松质骨,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营养不良时,这部分骨质会变得疏松、脆弱,在下肢突然扭转或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等情况下易发生骨折[1]。由于局部肌内组织多,血供丰富,骨折后一般可形成良好的愈合连接,但愈合缓慢,患者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2]。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多在其治疗骨折本身的基础上,配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以保证患者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65例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和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8.6±12.3岁;EVANS分型:Ⅱ型23例,Ⅲ型25例,Ⅳ型20例,1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病因:35例摔伤、25例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患侧肢体皮牵引或骨牵引,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情况下,采用麦氏鹅颈钉固定或滑槽加压鹅颈钉固定,术后给予常规激素、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1例(1.54%)发生坠积性肺炎,经积极治疗后治愈,本组患者住院时间21d-78d者平均45.6±12.5天,所有患者出院时X线检查结果显示对位对线良好。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术前评估: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或高龄患者,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老化,对手术耐受能力较差,而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各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围术期易发生心脏骤停、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或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我们首先需对患者做好肝肾功能检测、心肺功能测定及各种术前常规检查,以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患者手术风险性做出初步评估。

3.1.2 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害怕、恐惧、担心预后,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讲解手术相关情况,安慰鼓励患者,以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的面对手术。

3.1.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高血压患者严格加强血压控制,适当用药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或雾化吸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并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总之,使患者病情稳定,利于手术进行。

3.2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通气良好、适宜的温湿度,并保持病房安静,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有效的睡眠时间。

3.3 术后护理

3.3.1 护理:术后常采取被动,不能活动。护士应协助患者或指导其家属定期为患者变换。变换时需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取合适,如四肢骨折者,需抬高下肢约20cm,以利于四肢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水肿或疼痛[3]。变换时,护士应动作轻柔,避免加重骨折。

3.3.2 患肢护理: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位,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15°,髋关节外展30°,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患侧脚穿横板鞋,维持外展内旋位约4周左右。

3.3.3 严密观察伤情: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患侧肢体温度、血液循环及肿胀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3.4 功能康复护理:术后早期穿“丁”字鞋使患肢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采用皮牵引2周,作X线检查评估患者骨折愈合及对位情况,恢复良好者可尽早进行功能训练,首先膝关节屈伸,然后髋关节小范围屈伸,同一动作避免反复长时间练习。术后6周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协作下进行负重练习,然后向站立、跨步等练习过渡,辅助拄拐。练习过程应循序渐近,避免过度练习造成骨折处断裂等并发症发生[4]。

3.4 防止并发症

3.4.1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出血等刺激在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同时,可通过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使机体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术后48h内极易形成静脉血栓,应将患者抬高,嘱患者适当活动患肢或被动按摩,使用抗凝药。

3.4.2 预防褥疮: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平整无渣, 2-3h翻身1次,采用50%酒精对骨骼隆突处按摩,勤擦身,更换干净衣服。

3.4.3 预防坠积性肺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早期活动进行康复训练,而且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运动,每l-2h做1次。术后第ld经在医生允许的前提下,抬高床头或取半坐位。对于长期卧床活动较少的患者,每2h翻身的同时拍背1次,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

3.4.5 预防泌尿系并发症: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女患者采用新洁尔灭冲洗外阴,每日2次。

参考文献

[1] 孟冬梅.老年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J].西南军医,2010,3(12):360-361

[2] 刘艳,马珍珍,朱小珊.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27-28

篇9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所有类型的6%,多见于青壮年,多因强大的外力作用下造成的骨折。自2004-2007年对78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的创伤及治疗护理所致的不舒适可出现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表现,患者对手术情况的不了解,对手术后恢复的不确定可出现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的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主动关心病人,从平时的交谈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导,术前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介绍成功病例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 减轻肢体肿胀

骨折后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可导致肢体局部肿胀疼痛,因此损伤早期应给予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和减少渗出的效果。使用冰袋时应用干燥的小毛巾包裹。

防止损伤皮肤,必要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而影响疗效。冰敷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防止冻伤。

3 牵引的护理

牵引患者应保持针孔处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点滴牵引孔一天3次,保持牵引在有效位置上,下肢一般保持外展中立位,力量要适中,不宜过大,过重易损伤跟部皮肤,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也不宜过小,过小影响畸形矫正及骨折复位。

4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备血、洗澡更衣,指导患者术晨肥皂水清洁灌肠,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切口的护理

术后注意切口的渗血、渗液情况,监测血压的变化,对于疼痛的患者应教给病人放松疗法,如听音乐、聊天等,如无效则给予止痛剂治疗。

6 皮肤的护理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协助翻身。经常按摩骨突处增进皮肤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

7 功能锻炼

篇10

关键词:高龄;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加创新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收集整理了66例患者资料,在这66例患者中有男性骨折患者34例,女性骨折患者32例,年龄从62岁到86岁不等,平均年龄71岁,有51例为跌倒伤,15例为车祸伤。其中10例患有高血压,20例患有糖尿病,15例患有冠心病,9例患有动脉硬化,4例心脏支架、脑动脉支架术后长期抗凝,5例糖尿病肾病或是膀胱无力,1例严重脊椎退行病变。

1.2 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术前评估。在术前,首先要对患者做好评估工作。?,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要对患者的病史做好详细的了解,对患者的各种检查单、化验单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患者在术前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的定位;?对患者伤前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为后期的医护工作提供基本资料;?对患者在伤前的生活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进行掌握。②基础护理。除了术前的评估工作以外,还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并对患者骨折部位强制制动,比如采用牵引以及石膏固定等措施,避免患者的伤情进一步恶化。③心理护理。受伤情和即将到来的手术的影响,很多高龄患者均会出现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对后期的手术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提高患者对于骨折手术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如果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提高他们对于手术的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1.2.2术后护理 高龄患者骨折在术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心肌梗塞、脑血栓、深静脉血栓以及尿潴留等,所以一定要加大护理力度,防止并发症出现。①患者术后搬运。骨折患者术后的搬运不同于其他术后搬运,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针对性的运用搬运技巧,搬运的过程动作要缓慢、稳当、轻巧将患者移至病房后,要对其各种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还要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麻醉方式以及皮肤受压情况指导并扶助其保持合理的卧床。②疼痛护理。患者骨折手术后的镇痛护理极为重要。?护理工作人员要严格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能大声的喧哗,床铺要归置平整、干净,另外是要保持患者周边环境的通风与清洁,定时与不定时的进行环境检查与清理;?要帮助患者尽可能的保持舒适的,所有的操作必需要经过同患者的商量、分析,争取一次性完成,否则多余的搬动反而会使患者的疼痛感增加;?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他们的疼痛感,如果患者的疼痛感确实难以忍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予以适当的镇痛药物。③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要对患者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过程中的一切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各种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如伤口情况、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等。很多高龄患者在手术过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通畅都会出现心跳加速,导致心脏负荷加大、耗氧提高,此时如果患者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就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出现,所以要加强监护。④呼吸道护理。术后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对于高龄患者最好是采取供养措施。由于许多高龄患者在术后心肺功能减弱,咳嗽无力,同时还有来之手术创伤以及物的影响,都非常容易导致其肺部发生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因为呼吸衰竭而引发生命危险。所以,应当指导并扶助患者变化,帮助患者叩背,使他们能够将痰排出,应当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⑤基础护理。由于高龄骨折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在术后的造血功能较低,所以要对他们进行输血。为减少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防治缺血性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应当对部分需要的患者提供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为预防高血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应对其使用利尿剂,同时还要注重高龄骨折患者在术后的应激反应护理,对于患者在术后的第一次大便护理,也应加大注重力度。老年骨折患者多为强迫,有的还伴有偏瘫,要定时协助更换,各种治疗性管路要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老年人感觉迟钝,肢体偏瘦,应在腓骨小头部位垫一软枕,防止腓总神经压伤。老年女性下,会阴,老年男性阴囊处皮肤易忽略,需要加强护理。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指导进食温、软、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饮食,纤维素要适量不宜过多,宜少食多餐。⑥消化道护理。由于高龄患者普通存在应激能力差等特征,所以在其术后容易出现溃疡。应当对其呕吐、腹胀、排便等情况进行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使患者能够得到迅速的医治。⑦身体机能锻炼。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尽早行患肢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可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废用性萎缩,早下地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2结果

所有66例高龄骨折患者在术后迅速康复,58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且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我国的高龄人口迅速增加,所以我们应当针对性的加强高龄患者医护质量[1]。就高龄患者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其心、肺、脑等主要脏器功能低下,应激性与反应性能力降低,手术危险较一般人明显增大,术后并发症也易发生,所以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才能使他们顺利的度过手术关[2]。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老年 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外伤,老年患者大多数骨折前已经存在骨质增生及骨质疏松、老年性骨关节病等各种老年性慢性疾病,加上随年龄的增长,有轻微的外伤便可致骨折发生。骨折可以使老年人的肢体功能低下加重,也可以致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导致老年人骨折后恢复缓慢、卧床时间较长、临床并发症增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护理策略。

1 临床资料

老年骨折患者在临床骨折患者的比例中呈上升趋势,骨折发生原因多因跌倒及车祸引起。从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272例老年骨折患者,年龄在65岁至90岁之间,251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其余21位老年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疾病特点:患者年龄偏高;临床并发合并症较多。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褥疮等其它疾病。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者要耐心、细致、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让患者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让患者了解并熟悉病房环境、同室的病友,让其家属多鼓励、安慰患者,让他们感到被关心、被尊重,减少其心理顾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详细清晰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前后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让患者知道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应给予适当饮食,尤其是注意身体状态不佳、年龄偏大的患者,应配合医嘱进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护理人员要经常鼓励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其对肢体愈后不良引起功能障碍产生的恐惧心理。部分手术导致身体部分缺损,这会给患者的精神上打击很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积极、热情,运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细致认真的为患者介绍治疗的具体措施、手术的过程及相应的治疗效果。医生是根据不同的病情来确定手术方式,同时介绍相同的成功病历,减少患者顾虑,增加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并请患者家属主动鼓励其面对现实,振作精神。

2.2术前检查 手术前三日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各项常规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一些现存的及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备皮。胃肠道准备,遵医嘱通知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水,晨起给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前进行常规备血。

3 术后护理

3.1术后心理护理 在患者术后,不仅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还要密切注意其心理变化,减轻伤痛的同时要培养其自理能力,经常督促协助患者自理,在病情允许时,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人生。手术后机体生理功能被破坏,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很大创伤,应给予同情、支持与鼓励,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调整好心态。要求家属重视关心患者,使他们适应目前的生活方式,消除其心理负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饮食、肢体的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争取早日康复。

3.2术后生理护理 术后护理应遵医嘱及按护理级别为患者实施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患者意识变化。

观察局部肢体血运情况,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手术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功能情况。大量输血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出现枸橼酸钠中毒。

防止出现局部及全身感染,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导管操作时防止逆流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保持正确,根据病情发生不同,指导老年患者采取正确,让肢体保持功能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采取主动功能锻炼及辅助锻炼两种方法,应循序渐进的进行。

3.3功能锻炼指导 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指导其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多做示范,让患者掌握准确的锻炼方法。肢体的功能锻炼应分期进行。早期可卧床患者可进行肌肉的舒缩训练,时间为术后几周。开始阶段,老年患者会感觉到肢体酸痛,会懈怠练习。护士应耐心说明锻炼的意义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中期功能练习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强度及时间,时间为术后3-4周,应叮嘱患者功能锻炼戒急戒躁,适度而为。老年人的机体耐受力弱,应当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后期骨折已基本本愈合,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同时应辅助于理疗按摩等方法,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4 小结

根据老年骨折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在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应当给予适当的生理护理,密切注意其心理变化,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积极的配合治疗。

参 考 文 献

篇12

关键词:骨折;糖尿病;护理

什么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d至术后7~12d。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方面准备 患者由于本身患有糖尿病,又发生骨折,担心手术后伤口是否容易愈合,是否引起术后感染。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手术。我们要增进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1.2生理方面准备 患者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咳嗽和咳痰方法。

1.2.1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进行饮食控制。严格控制早、中、晚三餐的热量,三餐要定时定量。根据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标准体重×每千克体重所需要的热量,饮食原则为:蛋白质15%,脂肪25%,碳水化合物60%,禁食高糖、淀粉及动物内脏和脂肪。早餐1/5,午餐2/5,晚餐2/5。并与胰岛素注射时间相合。另外,糖尿患者一日至少应进食三餐,而且要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定时定量。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或易出现低血糖以及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还应在3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但时间必须相对固定,否则会造成血糖的紊乱。

1.2.2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控制糖尿病的特效药,但在应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1.2.2.1低血糖反应:术后清晨、夜间或胰岛素过量引起头晕、心悸、乏力、出汗、软弱等明显地血糖反应。即刻使患者平卧,停用降糖药,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60ml或饮用糖水后病情好转。因此,在应用胰岛素时除严密观察外,应测三餐前血糖及尿糖,以掌握血糖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1.2.2.2局部反应:比较多见为注射部位肿胀、硬结,因此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给予热敷,或者使用土豆片敷贴2次/d,效果好。

1.2.3控制血糖水平 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是3.9~6.1mmol/L,餐后2h血糖是在7.8mmol/L以下,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但更多的研究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急诊手术血糖控制在11.0~14.0mmol/L以下,这样可以减少骨折术后的感染机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骨折患者伴随糖尿病,又加上疼痛造成的应急反应,血糖值普遍增高。需要对患者早、中、晚三餐前和餐后2h的血糖进行检测,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到术前要求。

1.2.4皮肤准备 糖尿病易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术前备皮的好坏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备皮应作为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术前1d用肥皂水清洁手术野皮肤并消毒,无菌治疗巾包扎,术前2h行骨科常规备皮。备皮时严禁刮伤刮破皮肤,并注意保暖。

2 术后护理

2.1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致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血管变窄而致血栓形成,使微循环发生障碍,皮肤组织供血不足,一旦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应加强护理。

2.1.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室内禁止吸烟,用消毒液拖地,限制探视。

2.1.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疖肿,应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被服,勤擦澡,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引起皮肤擦伤动作。

2.1.3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色泽、弹性,及时发现缺血现象。对有下肢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感觉、动脉搏动减退显著,更易损伤。所以对此类患者更要加强护理,做到1~2h翻身1次,按摩,被动活动肢体,还可以针灸。对足部有水泡及足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脚,2次/d。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2.1.4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更换敷料。注意切口有无红肿、裂开。对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者,应每日换药,用无菌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后,用敏感抗生素颗粒洒于创面,用无菌棉签涂匀,再用0.9%NS加胰岛素湿纱布覆盖创面进行包扎。

2.2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可改善全身机能状态,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并发症,但对活动量、时间须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自我感觉,合理指导。

2.2.1根据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耐受力尽早开始。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坚持活动,进行锻炼。卧床患者可采用患肢按摩或下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方法,以改善肢休血循环,改善缺血症状。

2.2.2康复期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以感到不累为宜。餐后1h运动更有利于患者降低餐后2h血糖,活动时间选择在饭后1h左右为宜,活动控制在30~60min/次。如患者运动后出现头晕、胸闷不适、疲劳,应分析原因,暂停运动,卧床休息,给予处理。

2.3糖尿病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治疗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教育,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2.3.1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发展的过程、预后知识、手术必要性及术后取得的效果。鼓励患者家属、同事、朋友主动关心患者,体谅患者的痛苦,给予其最大限度的精神支持。

2.3.2饮食指导 饮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骨折按时愈合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入院或确诊后即可开始饮食干预,由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及患者共同制定适合个体的饮食方案。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计算总热量。宜食新鲜清淡蔬菜、豆类、低脂肪、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瘦肉、粗粮、牛奶、南瓜、鱼类等,忌食含糖多的糕点、饼干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应定时、定量进餐,每餐七分饱,将1 d的热量按早餐1/5、中餐和晚餐各2/5分配,用食品交换法配制,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对患者不利。

篇13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患者因骨创伤而接受手术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科创伤之一, 是一种损伤性疾病,主要由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组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80例,医护人员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性的指导、有效的处理,从而防止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基本恢复到伤前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60~89岁,平均73.5岁。致伤原因:跌伤28例,撞伤34例,砸伤11例,坠落伤7例。伤前原发疾病两种和(或)两种以上疾病28例,伤前生活均能自理。使用的人工假体:采用国产人工股骨头60例;进口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观察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实施护理干预。

1.2.1.1 术前护理 ①入院评估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有无合并症、过敏史等,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②饮食护理营养状况是影响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因老年人牙齿不好、胃肠功能低下,胃肠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可遵医嘱实施胃肠外营养,本组20例患者给予胃肠外营养;

③心理护理老年髋部骨折多由于意外性等因素造成,老年人突然从健康人到患者,很难适应角色改变,容易使患者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如失眠、焦虑、恐惧、等。如果术前不予以重视,可能会导致身心疾病,从而减弱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手术的危险性、降低手术成功率。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具体措施:①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良好的环境会使患者心情愉快;②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内容,介绍有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点、方法、安全性,从而消除患者因知识缺乏而产生的焦虑、不安;③多用安慰、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流,多倾听患者内心的感受,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敬;

④术前准备完善各实验室检查,做好过敏试验;术前进食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术后便秘导致腹压增高引起心脑疾病复发;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如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以便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尽快恢复。训练床上排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1.2.1.2 术中护理 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有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1.2.1.3 术后护理 ①伤肢护理术后伤肢穿钉鞋外展15 °固定,伤肢抬高20°~25°,避免患肢受压,以促进静脉回流。老年患者须密切观察伤口处敷料有无血液渗出;②康复训练指导 第一阶段(肌力训练,主要是肌肉收缩训练),从术后第1天开始,护士帮助患者实施规定的锻炼项目;第二阶段(关节活动训练),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增加关节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运动时由被动向主动性过渡;第三阶段(负重行走训练),下床行走的时间受患者体能康复、内置材料、外科操作等因素影响。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渗血情况等并发症结果比较 观察组发生术后疼痛4例,对照组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性髋部骨折最多见,伤前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由于老年患者的解剖特点,骨折后不愈合发率较高。因此,有学者认为,60岁以上有移位的髋部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机体的退行性变化使其重要脏器的代偿能力明显减弱,并存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明显下降,极大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对老年患者要有针对性护理干预。

通过上述资料的结果显示,合理、正确的护理干预是护理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内容。它减轻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治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篇14

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首先从心理上给予理解和支持,同时还要做好专科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指导并帮助

功能锻炼,使之早日康复。

1 术前护理

患者用气垫床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患肢持续皮牵引,按摩骨隆突处,预防褥疮。指导患者进行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裸关节充分活动。因患者惧怕疼痛,担心无人照顾,给家人在经济工作上带来麻烦,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常规的项目,如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禁食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方法,并讲解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术前晨留置导尿,应用抗生素,指导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做深呼吸。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患者应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不做患肢内旋屈髋活动,防止假体脱位及出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48小时后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口服消炎痛预防骨化性肌炎形成及其它对症治疗。

2.2 观察病情变化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切口引流管通常,当班护士应经常检查负压吸引器是否存在负压,引流管有无受压或扭曲,管腔内有无血块堵塞。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并做好记录,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换药应严格无菌操作。

2.2.2 观察是否有髋关节脱位。包括患肢疼痛。加重,对位不佳,患肢长度的改变。

2.2.3 观察是否有患肢神经血管的组织灌注异常。表现为患肢有无疼痛,脉弱、感觉异常等、下肢肿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等。如有以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4 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血象升高等。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2.3 疼痛护理 麻醉消失后感觉疼痛明显,尽量不要注射止痛药剂,可采用按摩周围软组织的方法以减轻疼痛感,晚间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药物辅助。一般第1天疼痛明显,第2天开始逐渐减轻。

2.4 饮食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6小时给予流质食物,术后第1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由于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5 皮肤护理 定时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骨突出部位受压,预防褥疮发生,要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换洗、勤护理、勤按摩、勤检查、勤交代)。二保持(保持床褥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避免(避免 拖拉推擦动作)。

2.6 术后功能锻炼

2.6.1 早期床上功能的训练 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前3 d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及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尤其指导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按摩患肢3~4次/d,30 min/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6.2 离床功能锻炼 骨质疏松的患者指导下床锻炼,时间应在术后一个月之后,以免过早活动,患肢负重引起新的骨折,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首先患者应做下床站立练习,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扶拐行走,行走时患肢保持外展30度左右,护士或家属应再床旁守护以防意外,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担心关节脱位而不愿意活动,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锻炼的重要性。

2.6.3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应积极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道口感染等发生。定时翻身,按摩尾骶部,轻叩后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多饮水,练习深呼吸。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不宜强拉。翻身与搬动时,应呈一字型,两腿之间夹软枕或海绵垫,避免人工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