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范文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市场监管典型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

篇1

[关键词]电网运行;常见故障;安全运行;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19-01

1 导言

电网安全运行以及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就是电力供应,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导致我国电网调度控制越来越难,所有电网调度工作人员想要克服这一困难,必须要加强对于电网调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电网调度的能力,将电网调度安全操作在我国电网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尽最大可能避免产生失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效率,使我国电网稳定、安全运行。针对我国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我国电网调度安全操作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民众实现稳定生活生产以及安居乐业的重要指标。

2 关于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环节的分析

一是通过对电网调度模式的优化,可以保证日常电网工作的稳定运行,从而实现对电网调度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性的提升。并且随着这几年我国城乡电网运作模式的改变,城乡电力网络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这有赖于其不断发展的电网技术设备及其技术水平。通过对上述几种模式的应用,保证了电网调度的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确保电网的整体运作稳定性的提升。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可靠的继电保护;高素质的调度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对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可以进行电网事故的有效控制,这样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国家经济损失,实现国家社会运作环境的稳定。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深化应用,确保其运作管理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其继电保护装置的自身应用效益的提升。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

二是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各个直流系统及其各个分支保险的检查,确保直流系统的有效检查,实现其储能元件的工作状态的优化,确保其保险环节的优化,进行保险编号的正常应用。在此模式中,我们也要进行保险后直流电压的检查,进行压板的有效控制,这需要我们进行压板投切表及其压板图的编制,确保其核对环节的正常开展。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抽查工作,确保其下序工作环节的正常开展,这对管理人员的自身应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做好保o校验工作,针对异常情况展开积极分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三个检查”: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3 加强电网运行安全操作的对策

3.1 加强方式安排的科学性

在调控运行工作中,电网设备的检修和由此带来的方式安排占据重要地位。而为了能够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运行方式,进而为电网系统的检修工作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确保电网系统调度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分阶段编排检修计划,比如说日计划和与周计划等。另外,还应该针对电网设备检修时的危险点和薄弱环节,合理制定方式、保电预案和风险点分析,从而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和事故处理速度,确保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2 改进调度体系,规范电网调度操作

制定科学、有效的电网调度体系,使电网调度能够有据可循,而规范电网调度操作,可以加强电网调度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另外,改进与完善电网故障预处理计划,加强电网调度相关指令的规划性,并且严格执行所有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误调度与误操作,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3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熟练掌握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

电网调度必须以及准确的信息数据分析作为依据,因此必须加强电网信息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在电网信息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依据正确的信息数据分析,加强电网调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现阶段,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已经普遍运用在电网调度中,因此,调度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理运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这样才可以在电网调度过程中实现电网的科学、合理调度。

3.4 事故判断

目前,对于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而言,开关事故报文上传一般是运用开关跳闸相应变位信息与事故总信号的相关变位信息完成。在电网系统中大量应用信息技术,在判断事故和预警处理手段方面有了一定突破。首先,可以根据变电站特点进行判断,如果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发生开关跳闸,而且开关没有进行遥控操作,就必须依据开关的状态、故障报文和该开关负荷的变化完成事故的判断。其次,依据开关的保护信息进行判断,在发生错误信息之后,应该认真观察事故的保护信息相应开关,主要检查其是否发生分闸变位,并根据各种信息数据对事故进行判断。

3.5 应用在线监测系统

通常在电网系统进行调度操作过后,应该妥善处理电网系统运行模式的变换,同时对电网系统有关工作进行模拟与调整,然后利用在线检测系统完成电网系统的实时监控,充分了解电网系统具体运行情形,若是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利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居民日常生活与生产的正常开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网调度过程中,事故处理以及倒闸操作存在的安全风险最大,更加是最容易导致责任事故发生,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怎么样在最大程度上将安全风险降低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电网运行线路开关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电网运行母线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以及电网运行变压器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这三个方面对电网运行常见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邓达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J].低碳世界,2016,04:46-47.

[2] 陶文伟,张海波,丁坚勇,王俏文,张东英,王素英,江伟,秦建光.大型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多层次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J].电网技术,2010,08:80-86.

[3] 刘志贤.从调度运行角度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的有效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4,24:34-35.

篇2

【关键词】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

一般试验工作场所主要分为临时试验场所以及固定试验场所两种。其中固定试验场是指企业为了进行科研生产所建设准备的试验场,这种试验场有测试电子装备电性能所需的所有设施,而且建筑的建设也是为了满足试验的需求;临时试验场是在企业租借其他企业的场所或者是在野外临时搭建的试验场所。在进行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时,往往会由于实验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试验环境条件不佳等问题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导致试验作业延误或者是延误、财产损失。所以,通过分析探究外场试验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究试验作业过程以及安全管理之中的安全核心要素,与各种相关的安全管理经验相结合,共同探讨分析安全管理模型的构成建设,有计划的进行安全管理模型构造与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的安全生产力度。

1 安全生产事故出现原因

电子装备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事故危险的出现往往和有害因素有关,而有害因素又存在于很多方面。站在事故预防视角来看,事故的主要种类有: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起重伤害、容器爆炸或者是灼烫等等。在开展试验作业时,相关实验人员需运用各种应急、技术以及管理资源,以有效评价、辨识以及控制重点事故类型。根据有害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特征类别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关制度不健全、化学品危害、员工或者是机械的健康状况异常、电危害、员工的紧张情绪、采光不佳、作业水平交叉、辐射危害、员工存有冒险心理、间距不足、三违作业、防护缺陷安全管理存有缺陷、环境恶劣等等。如果上述因素的控制方法实效,不仅会导致机械设备受损,甚至会严重威胁到试验人员的生命。在真正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又会出现一些较为特殊的风险,主要有:员工疲劳作业、员工安全素养水平不一、试验项目交叉、不能提前预知或者是分散风险聚集情况、员工作业心理不适应、试验工种交叉、员工疲劳作业、试验企业交叉、制度或者是规程执行没有有效监督、多工种同岗、环境变化大等等,提高了验现场的试验安全管理。所以,要就分析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理论以及现场管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开展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2 外场试验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控制或者是消除各种有害或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外场试验工作人员的生命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了周围环境,降低了设备设施遭到损坏的几率。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人员、环境以及设备等等。

3 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模型的构建

3.1 管理控制

(1)应急管理。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之前,企业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部门。该部门需要在事故发生时,根据外场试验实际的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等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不定的进行演练。

(2)安全保障。试验企业需通过试验危险危害程度大小、事故后果影响以及项目大小制定各种确保试验顺利进行的投入的制度,一般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费用台账、全经费预算以及使用规定等等,同时场试验作业所需的安全费用需要做到专款专用。

3.2 企业的各级人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1)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指定专门的安全经费预算;需要明确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具体的要求;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需将安全生产事故如实的、及时的报到上级,同时组织员工进行处理或者是抢救工作;需要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定专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协调解决各种关系到安全生产的问题,及时处理或者是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指定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同时组织相关员工开展预案演练以及培训工作,亲身参与监督以及指导企业指定相关的专项预案。

(2)安全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员需协助技术主管、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及有关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员需组织召开各种关系到安全的会议,同时建立安全档案,办理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宜,整理记录各种关系到安全事项的安全资料;安全员需协助相关人员指定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方案、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关系到安全教的教育培训工作。

3.3 环境安全管理

(1)自然灾害防控

如果外场试验需要在野外进行,需提前制定好各种自然危害的预案。在开展试验作业之前,需通过试验开展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时间,提前落实各种应急物资,以防止在发生灾害时手忙脚乱,有效的保护参试人员的健康安全。

(2)场地评估。一般外场试验需首选交通便利以及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都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地带,同时避开所有的压输变线路,远离人群密集区域,避开油库以及高层建筑物。

4 总结

针对电子装备开展外场试验作业,首先企业需积极进行准备各种试验安全管理,提前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出现的几率,确保所有的参试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外场试验安全、顺利进行。与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充分考虑试验风险特点,细致、认真做好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的风险控制以及事故预防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于潞,唐金元,王思臣.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35).

篇3

【关键词】电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业而言,建筑的工程质量是其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由于电力建筑工程均具有周期比较长,需要较多的露天作业和高空作业的特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因素的情况较多,这些都对电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能否做好电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得到正常的发展,也关系到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与节能降耗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电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电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对于实际操作而言,电力建筑工程能否正确合理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质量监控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

1.建立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

由于电力建设施工现场是一个拥有多个工种共同作业的群体,因此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对施工现场安全的保护体系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对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而言,其主要的管理思想是要实现权利和职责分明、在掌握重点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封闭性管理和有始有终的目标。在实际应用中,就是要引导电力建设施工单位在建设的过程中依照各种安全法律和法规的要求,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操作人员都能够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转变只重视物资投入而忽视管理投入的传统落后观念,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将事后处理转变为提前预防,并且制定出全方位的安全保护计划,从而从根本上面扭转以往电力施工过程中施行的安全措施缺少针对性的局势,确保各项安全保护措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

2.电力施工过程中相关应急预案的确立。

首先要明确建立相关应急预案的目的,其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与预防在电力施工现场中出现紧急情况和危险,当意外发生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和速度内对事故进行及时的解决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的损失与人员的伤亡。目前通常制定的主要预案包括: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机械设备故障处理应急预案、食品中毒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处理应急预案等当面。

3.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编制

所谓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在电力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不断的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从而减少失误的出现,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因此一份准确完整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实现安全合理电力建设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变电站及电力线路的电压等级、地理位置和目前所采用的技术设备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督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二、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在目前国内市场里,拥有电力施工资质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因此电力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低,无法独立完成电力作业,于是就采取将工程分包给其它单位而自己收取管理费的方法。这样不仅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且还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和事故。

比如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直线塔基础面不够平整而导致直线塔倾斜;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而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灌注桩的基础断桩和导线的液压不合格;不依照图纸进行施工而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足;铁塔的螺栓没有紧好就紧线而致使铁塔弯曲;不打反方向就对消拉线紧线而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等电力工程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主要集中在墙体,楼地面,门窗,屋面等方面。表现为空鼓、裂缝、麻面,安装不牢开启不灵活,渗漏等问题。

由于将监理和施工统一为一体,而使施工单位很难及时掌握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执行相关的手续,以及托运人员代交货物而供应部门没有人进场等现象的发生,不仅为假冒伪劣产品混入施工现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而且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不当,由业主发现时才解决问题的不良情况。

三、电力施工现场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是电力施工现场的重要监控对象,一般来说,分为事前监控、施工中的监控与分项完成的监控。对于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监控要在分项施工之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合理的实现事前监控。

针对一些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加强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争取做到实时发现实时纠正,从而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可是离整体的交工还需要一段时间,要加强这段时间的产品保护,一直到交工为止。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手段必然会朝着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现有的技术与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的协调和结合,使整个工程质量处在受到控制的状态,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在建筑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详细的研究每一项工序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充分的了解每一项工序的运作方法,利用鱼刺图或者事故树等科学的研究分析办法,来让施工人员真正的明白和了解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危险性,根据预测的结果来制定符合实际的预防政策和操作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频率与强度。

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能否确保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社会化和企业化的重要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建设管理水平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电力建设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管理人员和从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严格的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做法,或者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宣传活动,不断的改进新工艺,采用新材料,从而把以上都归入建筑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要调动一切可以发动的积极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实时监控,将各种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内,从而实现生产和质量安全的良性循环建设,加快电网技术的升级,提高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与节能降耗水平。

参考文献

[1]邹泓荣.建筑病害诊治实例与工程质量保证[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5(6):23.

[2]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M].东北财经出版社,2008,8(6):27.

[3]郭武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J].广东建材,2010,8(5):37.

篇4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字【20**】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县开展整顿和规范工作,有效遏制未依法取得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擅自采集、加工、提供、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依法查处各种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基本杜绝地理信息市场中各种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进一步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使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组织市场检查。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提供和保管以及从事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等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查找问题和漏洞,督促整改,完善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隐患。

(二)查处违法案件。查处未依法取得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加工、处理和使用的行为;查处各种地理信息在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过程中的、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行为;查处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

(三)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测绘、国家安全、保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警示教育活动,选择部分典型违法案例予以通报并曝光,深刻剖析成因和危害,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不断把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引向深入。

(四)建立长效机制。针对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健全部门间信息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明确责任、协同配合,形成统一监管、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管机制。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8月)。

1、全面动员部署。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对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和安排。

2、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按照要求联合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3、印发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法律法规文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8月至20**年10月)。

1、组织自查。20**年8月,组织地理信息产业各从业单位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摸清地理信息市场基本情况。

2、组织抽查。20**年9月,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自查情况组织抽查工作,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处理。

3、开展督查。20**年10月,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自查、抽查情况,组成工作组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或重大隐患,依法严肃处理。

(三)落实整改阶段(20**年11月至20**年1月)。

1、督促落实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明确整改重点,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督促各企事业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

2、通报典型案例。根据案件查处情况,集中处理、通报一批地理信息市场违法案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警示和教育作用。

3、扩大典型经验。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推动整顿和规范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20**年2月至20**年3月)。

1、总结工作。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对本次整顿和规范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分析、总结并形成阶段性成果书面总结,书面材料报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

2、表彰奖励。总结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的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予以表彰。

3、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措施,建立部门间联合工作机制,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新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和本部门、行业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重点地区或重点企业,明确具体要求,坚持集中整顿、健全监管制度和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务求取得实效。

篇5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网络市场监管带来新挑战

新技术对各级网监部门的技术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网络经营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网络经营主体也持续推出新应用。诸多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大了网络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而且导致传统的监管技术发展模式难以沿袭和更新。数据挖掘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因素,数据的存在形式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声音、文字、数字,到现在的图像、语音、视频,每一次鼠标点击、手指滑动,皆已成为数据。同时,网络经营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商品数据和交易数据,数量大、维度广。海量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应用,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困难重重。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市场监管亟须相应的法律法规配套跟进。 网络经营企业往往视交易数据为战略资产,不主动向任何部门提供,而市场监管部门也缺少向相关企业获取数据的高位阶法律依据。一些商家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收集买家的个人隐私数据,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监管部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监管的需要。当出现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缺陷或安全隐患时,监管部门无法合理规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风险。只有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监管理念转变迟缓。不少大型网络经营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大力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建立研发团队。与其相比,市场监管部门受困于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思路陈旧、行动迟缓等,对于网络市场新行业、新业态只能被动跟进,疲于应付,难以有效履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网络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网络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交易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给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特性特别适用于网络市场监管,可帮助市场监管部门认识和把握网络市场行为特征,发现网络市场交易中的违法违规线索,增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网络市场监管能力。

精准监管的客观要求。网络市场具有跨地域性和隐蔽性特点,任何一个地方的监管部门都面临“地域性监管对应全网级市场”的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处理海量信息、挖掘违法违规网络商品和交易信息的先进方式,能使监管部门更便捷地依据更多数据信息作出决策,减少出错的概率,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分配和利用,提高监管效率。监管部门可以设定相应的算法需求,对全网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提炼,对于违法违规网络交易商品和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监控,从而明确监管重点,实施精准监管。

公正监管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网络市场监管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对于公平、公正执法的诉求越来越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以推动网监执法数据的充分应用,帮助执法人员作出高效、公正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助推执法人员强化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可以在海量网监案例中挑选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解决了执法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执法更加透明,还可以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实现程序公正、办案公正,结果公平,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

增强研判能力的迫切要求。法律总是滞后于损害,只有当主观过错促生了具体行为并造成实际损害之后,法律才能介入,介入的目的也是恢复以前的状态。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就能改变这一现象。只要将网络市场易发违法违规行为动机融合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中,便有可能通过搜索全网数据预测违法行为,并提前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和制止,从而将现有的被动式监管转变为研判式监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做到知变在前,有效降低执法成本。

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市场智慧监管

2016年5月,国务院《“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和2018年,“人工智能”被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加速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市场监管部门更应树立时不我待的精神,抓住契机,积极在网络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市场智慧监管。

加快监管立法进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市场监管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而相关监管原则、监管体系尚处于空白,可能造成人工智能的无序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应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网络市场人工智能应用的立法工作,填补法律空白。立法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给网络经营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设置原则底线,加大对网络经营者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充分考虑处罚的可操作性。立法要把握社会共治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方面作用,确保对网络经营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时段、全领域、全覆盖的监管,做到不虚一时、不隙一处、不漏一地。

建立统一的网络市场人工智能监管平台。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网络经营主体涉足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时,监管难度也不断增加。如果不迎难而上革新技术,下大力气夯实技术基础,势必会丧失对新兴领域的监管能力。因此,必须自主建立统一的网络市场人工智能监管平台,自主完善、自主更新,主动将新技术融入监管执法工作,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

第一,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归集市场主体信息,将监管部门内部的登记注册、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商标发展、商品质量抽检等各类业务数据以及有关网络交易数据全部归集到网络市场主体名下,并将这些数据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梳理成以网络市场主体为核心,关联人员、商品、行业、区域等维度的全景信息视图。

第二,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构建相应的模型,及时掌握网络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规律与特征,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提高预测预判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减少和防止无效监管,增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的针对性。而后,通过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增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

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人才作为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培养。

要加大培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培养一批能设计、懂算法、会应用的监管技术人才,使之成为掌握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知识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