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银行业务种类范文

银行业务种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银行业务种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银行业务种类

篇1

(一)国有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数据分析

1.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在2006年,工行、中行、建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都在10%左右。到2012年它们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19.75%、19.10%、20.29%,分别增长了9.39%、9.29%、11.34%。农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也从2009年的16.03%上升到了2012年的17.74%。四大国有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2012年这一比值有所下降。虽然国有四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和国外的较发达的国家一比较,就能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和国外较发达的商业银行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2.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构成要素分析

在2006年时建设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业务手续费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值最高为29.19%,到了2007年更是达到了50.23%,而到了2012年业务手续费占比仅为13.27%,由此可见业务在中间业务中的地位在不断被其他业务所取代。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顾问和咨询费用的占比由2006年的10.02%提高到了2012年的20.5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顾问和咨询业务在中间业务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发现在2010年新加入了理财产品业务以及电子银行业务,并且这两项业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由此可见,国有银行在发展原有的中间业务的同时还在开创新的中间业务。

(二)国有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始终处于垄断地位,受传统银行的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者说没有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准确的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或只是单纯得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业务市场的工具,而没有将中间业务作为支柱加以发展。

二、中国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与分析

(一)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数据分析

1.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在2006年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3.16%、5.88%、10.15%,到了2012年它们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17.06%、19.90%、17.41%,分别增长了13.90%、14.02%、7.26%。由此可见虽然股份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在起步阶段低于国有银行,但是到了2012年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的差距已变得非常小,可见这6年来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的增幅要大于国有银行。

2.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构成要素分析

在2006年时民生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有一定收益的只有清算与结算业务、业务、顾问和咨询业务这三个业务,而到了2012年民生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有一定收益的业务增加到了七个业务。由此可见,这六年来民生银行在开创新的中间业务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和成果。民生银行的清算与结算手续费占比由2006年的47.14降到了2012年的12.38%,顾问和咨询费用占比也从2006年的29.98%降到了2012年的7.85%,与此同时托管业务佣金占比由2007年的15.23%上升到了2012年的29.11%。由此可见这六年来民生银行的中间业务类型中不同类型的中间业务有着不同的发展。

(二)股份制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关于中间业务的竞争规则、收费标准和监管办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始终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下。为了抢占中间业务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部分银行甚至不惜血本参与竞争。因此,就形成了中间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与中间业务收入的缓慢增加的鲜明对比。这一现象已经大大抑制了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与分析

(一)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数据分析

1.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在2006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3.00%、4.37%、7.00%,到了2012年它们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9.61%、10.15%、9.50%,分别增长了6.61%、5.78%、2.50%。由此可见城市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呈增长趋势,但是和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相比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的增幅都相对较低。不同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宁波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的起步点比北京银行及南京银行要高但是在2012年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反而要低于北京银行及南京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依赖性强,经营绩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2.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构成要素分析

在2006年时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有一定收益只有清算与结算业务、业务、银行卡业务、国际银团安排与承销业务这四个业务,而到了2012年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有一定收益的业务则增加到了八个,可见北京银行在这六年中较好的做到了中间业务的创新。发现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几乎没有一个业务的占比是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的,由此可见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时未能形成自己的主流中间业务。

篇2

一、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按照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四类:

1.系统风险。一是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在设计上有缺陷而产生的风险;二是由于系统或设备存在技术漏洞而产生的风险;三是由于不可抗力的突发性事件导致的系统崩溃风险。

2.客户操作风险。客户的操作风险分为客户因自身原因的误操作风险和客户因被恶意欺诈而误操作的风险。前者是客户在电子银行自助操作中,因自身理解或操作上的错误,导致资金发生损失。后者是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中遇到犯罪分子的恶意欺诈、干扰或误入陷井而受到的损失。

3.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上的漏洞进行舞弊;二是银行员工未按规定正确办理电子银行业务,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如企业网银客户证书申领时,银行方未仔细核对对方印鉴,造成客户证书被冒领,客户资金被盗用等。

4.法律风险。电子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由银行与客户纠纷引发的法律风险;二是由于电子银行业务中的部分交易违反相关监管法规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控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控上还存在着难点。首先是所涉及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集中在内部控制风险方面,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确保电子银行的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得到执行,减少内部工作人员舞弊的可能性。而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系统风险、客户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则几乎没有涉及。其次是内部审计在审计方法、方式上仍然局限于传统的人工审计手段,不能较好地适应信息化的电子银行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这些难点,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认识不够全面。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认识仅停留在防止银行内部人员舞弊方面。对制度中未涉及的系统风险、客户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则比较陌生或忽视。

二是电子银行业务系统缺少相关的数据归集和查询分析等功能,给审计工作带来不便。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系统的设计与投产要先于审计部门将其纳入审计范围,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内审部门缺乏可参与系统设计、测试的人员,所以,目前运行的电子银行系统并未将内审部门的需求考虑在内。这就导致目前审计人员在审计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中的相关资料时,大都依靠管理部门或前台的柜员进入系统,按照业务流水逐笔调阅,但面对一个月数十万笔的业务量,数以万计的客户资料,这种方法显然力不从心。

三是从事电子银行业务审计的专家型人才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审部门缺少熟悉电子银行整个业务流程、了解电子银行业务系统结构和程序控制、又掌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专家型人才。因此,难以对电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展开审计。

三、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作用的措施

(一)扩大审计范围,针对风险开展审计。

1.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系统风险开展审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运用信息系统的审计方法和流程对电子银行业务系统的用户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开放平台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操作管理、应急管理、验收及适应性测试情况进行审计。二是了解科技、电子银行等部门和网点有无建立规范的系统故障登记、报告制度,检查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三是从科技、电子银行等专业部门调阅网上银行系统的故障记录,或通过现场、电话及网银系统的形式向客户发放故障调查问卷,收集网银故障信息。对故障种类、时间长短、原因、发生频率进行计算、分析、归纳,揭示其中的系统风险。四是调阅科技、电子银行和保卫部门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方案,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和数据备份的有效性,实际测试应急方案的执行状况。五是在审计中关注电子银行系统版本升级或设备更新后是否出现异常或不兼容状况。六是关注网银系统和设备与计算机环境的适应性。

2.对电子银行客户操作风险开展审计。通过收集被审行和所管辖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各种情况数据,开展电子银行业务风险识别和分析工作,深入研究电子银行业务及各品种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状况及风险特征,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审计力度,有效防控风险。以网银系统的客户操作风险为例,调阅一段时期内电子银行、财务会计和监察保卫部门有关客户资金损失、投诉报案和案件记录,通过网银系统发放调查单或采取其他方式,采集有关客户操作风险的实际案例,对达到一定数量的案例样本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引发这些操作风险的具体原因:如客户误上不良网站感染木马程序、客户计算机上杀毒软件未能及时更新、网银界面容易误导客户进行不正确的操作、客户误登假冒的网上银行网站等。分别计算因为这些原因引发客户损失的频率和大小,按威胁度进行排位。向总行或专业部门提示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3.对电子银行业务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开展审计。例如可以针对网上银行中客户交易违反反洗钱法的情况开展审计。先从系统内批量导入客户交易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运用计算机自动筛选出从对公账户转入私人账户的所有交易。统计交易笔数和金额,从中抽取交易量和交易额较大的账户,调阅相关的电子支付指令凭证,查看是否附有有效的转账证明、交易用途是否合规、银行经办人员是否履行了审查职责,对违反人民银行相关规定的交易是否退回,并将相关交易与银行定期的大额交易监测报告、反洗钱报告核对,检查是否履行了监测报告职责。对其中存在的违规情况,分析原因,找出管理上的不足,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二)加强非现场审计手段、工具的研发,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审计效率。加强非现场审计工具、手段的研发,首先要建立一个通用的非现场审计工具平台,解决电子银行业务数据的批量导入导出问题,方便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资料数据。其次要根据业务风险状况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要求设立一系列的监测指标,运用计算机对电子银行业务数据自动分析归类,从中筛选出可疑的交易信息。最后再运用传统审计手段,根据可疑交易清单,调阅相关资料及原始凭证、询问当事人经办情况,确认问题,查找原因。

篇3

着眼于国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在于2005年11月11日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做了如下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与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传统柜台业务的办理通常需要考虑时间、空间因素,非上班时间、距离太远、业务办理人数太多等都是传统银行面临的缺陷,相比之下,电子银行业务可以让顾客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不受时间、空间和用户人数的限制。经营方式的创新,有利于银行业务的拓展,同时降低了银行的服务成本,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交易易操作、速度快。传统柜台业务需要客户亲自前往银行,通过填写纸质业务单办理相关业务。而业务单的须填写信息繁琐,致使客户花费在填写业务单上的时间过多,降低了银行的业务办理效率。而电子银行的交易过程为无纸化,用户须填写信息较少,操作步骤简洁且易学,更重要的是业务办理的速度快,为客户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因此深受客户们的喜爱。

二、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创新尤显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均来自于贷款,对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投入普遍不足,因此该市场的产品差异性不足。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需要提供更具特色需求度更大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服务的产品,只有这样银行才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可能。

(二)依靠互联网进行业务办理,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与传统银行业务不同,电子银行业务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其依托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促使银行的业务系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电子银行的产品创新如工商银行的“融e购”、兴业银行的“兴业宝”、“兴业红”及“智盈宝”等使政府、银行、企业、个人之见的数据交换越来越频繁,同时黑客技术、密码破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给银行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致使银行面临着技术风险的严峻考验。

三、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以提升商业银行绩效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电子银行业务安全性消费者对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及相关交易过程安全性的担忧成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阻碍之一,因此,为了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升其对银行绩效的贡献程度,商业银行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先进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来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例如采用统一的认证体系、多重身份验证等来消除网上银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担忧。

(二)避免盲目扩张银行规模,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规模效率告诉了我们,银行的效率与规模呈现的U字型,即银行效率并不会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一直增长。因此,将银行规模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是每一个银行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在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及业务种类等方面都占据了极大优势,这使它们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变得相对容易。然而资源的过度投入与浪费、人员的冗余,不仅不会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相反会阻碍银行的发展,降低银行效率,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人员进行适当的缩减,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营销机制

21世纪第一个10年已经过去。其科技化、信息化的特征也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中,反映在金融领域中,最为突出的创新即网上银行的出现。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商业银行以柜台为主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与互联网结合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网上支付、在线理财等一系列网上银行业务。

一、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现状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

网上银行(Intemet Banking)又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银行借助网络和其他电子通讯手段,以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实时的金融服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网上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了本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索。并已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业务体系。培养了广阔的受众群。网上银行业务已经成为银行间竞争的焦点。

(二)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现状

第一。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网络技术也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为网上银行不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8年招商银行一家独自试水网上银行业务。而现如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数量持续增长。

第二。业务量不断增加。随着各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大范围推广以及人们对于网上银行认知程度的加深。我国网上银行年交易额从2003年仅仅二十几亿到2009年已超过了400亿,7年间增长了超过15倍的交易量,而2006-2007一年的时间增幅就超过了100%,这一组组数据都充分证明了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同时用户数量也从当初少有人问津到如今已过亿。

第三。业务种类逐渐丰富。形成自有品牌。10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市场的需求。过去网上银行业务种类单一、有限。而如今业务种类丰富、服务品种繁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家,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中国建设银行的“e路通”。都在客户中间有良好的口碑。

第四,外资银行已经开始进入我国网上银行领域。在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也开始关注并涉足中国网上银行,目前已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等十几家外资银行面对我国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并和国内银行展开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未来将会有更多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领域。

(三)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缺乏个性化服务。网上银行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向客户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多数业务仅仅是柜台业务的复制,并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信息,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制定差别服务。同时,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种类有明显的趋同现象,服务差异化程度低,缺乏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对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的选择、定位,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及时地收集客户的信息,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其次。行业环境。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都是各商业银行自己的系统,而业务一般也仅限于一个银行的系统内部,这虽然防止了客户流失。但跨行间支付这种银行间的互通互联的业务才是网上银行发展的趋势。

第三,营销机制不完善。个人业务中,客户群细化程度不够。都市白领及受过良好教育的新锐人群收入较高、经常网上购物、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成为个人网上业务中的主要客户源,对于此类人群的业务也日趋完善。但同时,银行不应忽略未成年和老年人,针对他们的网上业务并没有大力扶持的趋势,网上银行助学贷款及一些夕阳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屈指可数,这就白白的流失了潜在的客户源。企业业务中,虽然B to B以及B to C模式已在中国发展多年,但其网上业务成交量规模小,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严重限制了网上银行企业间电子业务的发展。

第四、网络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尽管网络已经普及,网络技术也快速发展,但从技术层面看仍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网络安全。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客利用人们薄弱的安全意识、网络技术的漏洞以及银行管理的不规范。盗取客户的帐号、密码及其他信息,给客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客户继续使用网上银行的信心,不利于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然网上银行已经进入我国十余年,但是立法方面的工作依然相对滞后。直到当前。国家依然没有更新针对网上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仅仅是由《网上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多年前出台的文件在维护网上银行的正常进行。因此我国继续出台一部全面规范网上银行的法律。明确规定在网上银行业务进行的过程当中。交易规则。各方享有的权力、履行的义务。违规时的处罚等。

其次,对于网上银行的监管还不到位。由于网上银行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考虑到它各方面的特殊性,对其的监管也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形成比较个性化的监管。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管理经验的缺乏。近些年来对网上银行的监管不尽人意。给某些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网上银行淡化了国界,其业务可以延伸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所以对于跨境的各种交易必将涉及到国家与国家的往来,这就要求监督部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国家间对于某项业务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甚至出现跨国犯罪时立刻出面给与协调。而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二、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提高网上银行业务水平

篇5

关键词:财务软件 银行对账 自动银行对账 手工银行对账

我们知道,出纳人员只有通过银行对账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才能确切地了解和掌握单位能够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现行各种财务软件具有的银行对账功能,不仅能够自动进行银行对账,而且还能自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从而就大大地减轻了出纳人员银行对账的工作量。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都纷纷实行了现金零库存,几乎把所有的货币资金结算业务都通过开户银行进行办理,这样以来,单位银行结算业务的内容与以前相比更为繁多复杂,其中有些特殊情况下的已达账项财务软件就无法自动识别和勾对,因此,银行对账过程中就不得不需要人工来参与操作。

一、在电子账套中,银行对账所需要的两个数据库文件

会计信息化后,电子账套已经彻底取代了纸质账薄,从而也就不用手工登记银行日记账了,那么,出纳人员怎样与开户银行进行对账呢?为此,现行财务软件在建立单位电子账套时就自动生成了出纳银行对账所需要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两个数据库文件。其中,“银行日记账”数据库文件用来存放系统凭证记账后自动传递到此的各笔银行收付款业务;“银行对账单”数据库文件用于存储自动引入开户银行提供的银行对账单中的各笔收付款业务。图示如下:

二、上述两个数据库文件中银行业务记录的对应关系

银行对账的依据一般包括金额、方向、结算方式和结算票号等,其中金额和方向是最基本的条件,其他条件用户根据需要可自行选择。“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两个数据库文件存储的银行业务,按照选择的对账条件来判别,其对应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对一:即条件相同的银行业务在两个数据库文件中各只有一笔,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对应关系。一对多:即条件相同的银行业务在一个数据库文件中有一笔,而在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却有好几笔。多对多:即条件相同的银行业务在两个数据库文件中各有好几笔。上述两个数据库文件中为什么会存在多笔条件相同的银行业务呢?这是因为不同单位或个人在办理银行结算时,巧合的都采用相同条件来结算。不对应:即一个数据库文件中的某笔银行存款业务在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中不存在。

三、现行财务软件还必须提供手工银行对账功能

按照财务软件的预设,上述两个数据库文件中的银行业务记录在没有参与银行对账过程之前,都先被默认为未达账项。用户在应用财务软件进行银行对账时,一般先使用系统特供的自动银行对账功能,而这一功能,只能将上述两个数据库文件中存在的“一对一”(如下图中的100 000.00)银行业务类型自动勾对标识(如o)为已达账项,没有被勾对的其它三种类型银行业务就成了未达账项。此时,产生的未达账项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实质上是已达账项的银行业务,这些银行业务被称为虚假未达账项。

那么,如何将这些虚假的未达账项勾对成已达账项?就只能靠出纳人员来人工识别进行勾对。为此,现行财务软件在开发设计时,就在自动银行对账功能的基础上,还为用户提供了手工银行对账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出纳人员就可以将“一对多”(如下图中的20 000.00)、“多对多”(如下图中的80 000.00)和“不对应”(如下图中的9 000.00+ 8 500.00=17 500.00)三种类型中隐藏的已达账项予以勾对(如Y)。如下图所示:

不仅如此,手工银行对账功能还将自动勾对的虚假已达账项修改还原成未达账项,因此,它是现行财务软件中自动银行对账必不可少的一种补充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平原,王子国主编.会计电算化教程[M].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