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知识产权管理措施范文

知识产权管理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知识产权管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知识产权管理措施

篇1

1.加强知识产权的评估和核算工作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根据知识产权的性质整理、分类、登记。知识产权的核算要遵循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考虑资金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因素。全面记录反映知识产权整个创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有关人、财、物的消耗,准确无误地计算知识产权的项目成本、管理成本和转让成本,建立项目的资料档案。为了简便核算,现行制度按知识产权投入为基础,在计价时,必须具备作价依据和标准以及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等的详细资料。企业购入的知识产权要按实际支出价款计价,对接受捐赠的知识产权按照所附单据或参照同类知识产权价格评估后计价,自行开发的知识产权按实际净支出计价。而商誉只有在企业合并或接受商誉投资时才可评估计价。企业知识产权的转让,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均计入企业收入。如果转让所有权,转让成本应按转让知识产权的摊余价值计算。如果转让使用权,则应将为履行出让合同所规定义务时发生的费用作为转让知识产权使用权的转让成本。知识产权随着时间的转移资产的价值将发生变化,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更新周期的加快,也将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发生贬值。为了维护专有技术的垄断性,而不断加大知识与物质的投入,这又使知识产权增值。在经济担保、清产核资等业务中,还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2.转变观念,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专利可以救活一个濒于绝境的企业,一个发明可以推出一个新的品牌或提高一个商标的知名度。同样,一个个发明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所以,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强管理力度,广泛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人人都能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多创效益。

3.依法管理知识产权。管好用好企业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早在1990年3月,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发了《企业专利工作办法(试行)》,明确了企业专利工作的机构与任务,专利法、合同法、商标法、着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也对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作了相应规定。企业要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摸清家底,弄清来源渠道,理顺业务关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责任,建立企业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核算体系,配备懂业务、知法懂法的专业骨干人员,来维护执行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4.强化政府知识产权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就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侵权和非法占有知识产权的行为给予坚决制止和严厉制裁。只有做到充分保护知识创造者、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狠狠打击侵权者,才能有效发挥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使更多的创新技术问世,才能使知识和技术有序地扩散和使用,降低交易费用,让更多的知识产权去占领市场。

篇2

[关键词]高校科研文化 科研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50-02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高校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使其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攻克高新技g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自主创新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尚不健全、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不力、无形资产大量流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现象。这不仅挫伤了高校师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发挥高校优势,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更不利于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吉林农业大学不断加大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的新思路,通过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贯通管理;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成果产权化和市场化,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价值实现;提升了专家知识产权意识,强化科技源头创新和科学规范管理,重视加强与县市区(企业)沟通合作,加速成果推广与转化,推动了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一、完善机构建设,制定管理办法,强化科研成果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指导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基于学校基础状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目标并予以实施,旨在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可与其他管理要求有效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帮助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目标。为有效开展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吉林农业大学早在1985年就已设立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岗位,专人负责学校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工作,并严格对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主线,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优化高校创新资源、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着力厘清、破解制约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的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树立标杆,力争形成知识产权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型管理体制。

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最高管理层、学科专家、管理和运营机构代表等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主要负责拟定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适应的目标;审核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工作规划并监督执行;协调知识产权管理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知识产权重大事务决策方案;审核知识产权重大资产处置方案。吉林农业大学还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运营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综合科,主要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管理,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的拟订和组织实施,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等。

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社会服务科,主要负责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统计、分析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价体系;成立资产运营公司,提出重大知识产权资产处置方案,知识产权运营的日常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修订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规定》等管理办法,用制度统筹形成建立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不断提高学校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力度,增强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

(一)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保护条例,已经组织50余名专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培训班的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考取全国专利人资格考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既懂知识产权法规又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

(二)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近几年,针对部分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知识匮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吉林农业大学先后邀请到知识产权专家和知名专利人来校,就“专利申报与知识产权保护”“如何从研究课题选择可申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应注意的问题”等,举办了多场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专题座谈、案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学院(单位)科研分管领导、科研秘书、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参加讲座或报告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我校的专利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全校科教人员不仅了解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学校科研骨干、科研管理队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观念逐步渗透到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注重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在校科技处网页上,友情链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专利申请流程;并开展服务提供查询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情况,为专利申请提供参考资料。另外,全校科教人员可到学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专利采集、检索、分析等,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研人员在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技术引进过程中,学校要求查新首先要查专利数据库,否则原则上不予受理。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等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同时规避技术引进过程中出现专利纠纷的可能性,逐步培养科研人员利用专利信息的习惯。通过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使立项研究内容及引进技术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学校在同各类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检索的工具,避免了在技术交易中使用失效或无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了学校和合作方的利益,维护了发明创造者的权益。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促进吉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和科学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研究项目,提高吉林农业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吉林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后补助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吉林农业大学奖励发明专利8000/项、实用新型专利2000/项、外观设计专利1000/项、动物新品种30000/个、动物配套系6000/套、大田作物新品种6000/个、其他经济作物新品种4000/个。同时,吉林农业大学也对专著、论文、行业标准等进行奖励。近两年,共投入科研奖励940余万元,奖励教师千余人次,共计奖励科研成果1700余项,不仅调动了广大科教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了我校的技术创新活动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一)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探索出面向“三农”,以示范区、专家大院等为载体的新型r村科技服务之路。探索技术研究和现有成果的集成配套转化模式,以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走进产业园区、推动产学研模式的创新、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为重点,几年来,共承担各类项目千余项,建设科技示范区、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帮扶点总计54个;选派科技专家赴企业帮扶300余人次,组织科教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8000余人次,培训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200余万人次,5个作物新品种、1个动物新品系得到成功转让,单个成果转让金额达到240万元;累计技术增收90亿元。“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探索崭新的科研合作模式

逐步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并完善重大横向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机制。按照“项目启动、互惠互利”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相关县(市、区、企业)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与35个市县区(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通过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来提高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力;如与安图县签订长期共建协议,定期开展校企科技成果转换对接大会,双方围绕主要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实质性合作。同时,率先建立了院级董事会办学体制,按照开放式办学的思路,注重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争产学研用联合办学,推广自主创新技术,谋求社会、企业、学校的全面共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辽宁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十一五”来,学校两个学院累计与董事单位开展横向联合科研项目近百项,专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转让新技术近百项,为企业增收数亿元。

几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产权的政策。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6项,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专利工作还存在着与科研项目开展、与技术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还停留在数量大于质量的阶段,特别是对专利的产业化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重视不够;在促进专利审查与技术创新的沟通交流和有效对接以及开展相关的专利工作交流活动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以及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利用专利战略,抢占技术与市场竞争制高点,积极组织申请国际专利。

【参考文献】

[1]沈国金.高校建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机构的必要性[J].理工高教研究,2006(04).

[2]李晓秋,宋宗宇,李虹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3]戴志明,李名家,杨俊.浅析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6(07).

[4]孙卫,肖红,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03).

[5]叶友华.知识产权保护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3).

[6]焦连志,牛贵宏.高校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制约瓶颈与对策[J].兰州学刊,2005(06).

[7]丁道勤.慎用“自主知识产权”[J].电子知识产权,2005

(06).

[8]程宏.论标准与自主知识产权[J].大众标准化,2005(05).

篇3

我国从事地质勘察工作已有多年,在地质勘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地质勘查工作的危险性较高,并且工作环境恶劣,是事故产生的高发行业。所以对地质勘察安全生产方面,我需要格外注意。同时,在多年的勘察工作中,许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中既有旧问题的遗留又有新问题的产生,对于这些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以便地质勘察工作更好的发展。本文就通过对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以一系列改革措施,望对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质勘察就是对这些资源的勘查和开采的方法的前提,所以,做好地质勘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十分有必要。在地质勘察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技术上的,但更重要的是安全方面的问题。体质勘察的工作环境往往都十分艰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如何安全的工作是最主要的问题。

安全工作是各行各业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在地质勘察中也是如此。安全工作进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地质勘察这种高危险的工作中,操作稍微不注意可能就会造成工作人员的损伤,还有资源的损失。而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是对工作人员的保护,也是对资源的保护。所以,对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管理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的一大问题,我们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仔细分析研究,并提出适当措施解决问题。

二、目前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地质勘探队伍缺乏安全生产的监督、约束机制

地质勘探队伍原本直属于中央各部门,而如今地质勘探单位成为独立法人。这种直属单位的变化,使得原本加在地质勘探队伍上的行政约束力消失了。行政约束力的消失,意味着勘察单位很有可能置工作人员的安全于不顾,对安全生产管理忽视,在勘察工作中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缺乏约束机制,难免有些不法勘察单位无视法律,进行非法勘察和开采,加大工作时间,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急需建立、健全

正是由于上述第一条问题,所以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急需建立、健全。旧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新的标准又没有建立,这两方面的缺失往往造成勘察单位的迷失。所以,关于地质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急需建立,为勘察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出阐释,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的新旧问题交杂

地质勘察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历史遗留的旧问题,也有发展产生的新问题。我国在地质勘察上有着多年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积累的同时也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如今,改革开放来,我国地质勘察发展迅速,又有许多发展新问题暴露出来。新旧问题的交杂,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些麻烦。

4.工作人员的基础差、个人素质不高

有部分勘察单位在录用勘察人员时,对员工的各方面欠缺考察。工作人员的工作基础差,在工作操作时安全意识不强,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心理素质指的是在地质勘察工作时,遇到危险不慌不忙,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身体素质是指工作人员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的相当的,共同决定着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某些工作人员在勘察时经常违规违章,不仅造成勘察工作的进度缓慢,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基础差和个人素质不高的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较为困难,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5.安全管理制度不全面

某些勘察单位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视不够,实施时的监管力度不够。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勘察单位对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忽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勘察单位应当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分派专门的监管人员,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将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完善的地方及时修正。勘察单位全体应该自上而下形成一体,共同对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正。

6.管理团队形同虚设

由于勘察单位中领导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底层人员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从而导致监管力度的不够。作为管理团队应该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对监管任务要贯彻实行。管理队伍就是要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对与不遵守制度的员工,要及时制止,防止安全意外的产生。此外,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根据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

7.现场管理不到位

在地质勘察现场通常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出现,所以对现场的管理就十分重要。总体来说对于勘察现场的管理是整个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勘察现场,对于遵守制度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有可能有危险,所以一定要严加管理,防止违章行为出现,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在现场管理方面要全面做好应急措施,防止意外的产生,同时在意外产生时将伤害减到最小。

三、对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改革措施

1.规范安全管理工作

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管理进行规范化,只有对管理的规范化才能实现管理的合理化。作为管理机构应该深刻意识到管理工作对于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做好每一次的检查记录。同时,无论检查事件的大小都要认真仔细的进行,不可形式化、表面化。对于安全检查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彻底整改,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2.勘察单位加强监督

再好的安全管理制度都需要执行,都需要监督。勘察单位要加强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考核手段,对于安全事故绝不姑息,赏罚分明。同时还要定期对管理小组进行检查,召开报告会,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3.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提高工作效率,勘察单位要对全体勘察人员开焊培训活动,对勘察人员的心理和技术两方面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药注重对勘察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面对危险的自救意识。通过对勘察人员的专业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安全性,对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均建立了一套完整适用于本行业、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将规章制度很好地执行,才会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落实好安全生产的执行力的要求犹为重要。

一、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和集知识、技术的密集型行业,任何脱离于安全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生命安全,频繁的安全事故能使任何一家企业走向衰败与死亡。“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安全生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电力企业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行业安全规章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具备更加优良的执行力。因此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充分的落实,即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的过程就是抓安全措施落实的过程,全公司安全工作的最终成绩,取决于锲而不舍的执行力,舍此别无他途。

二、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体现

首先是员工具有服从精神。服从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按指令去执行。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是落实的前提。

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仅仅服从是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有时服从是被动的行为,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实现执行力的真正升华,使安全成为自觉的行动,变为员工在工作中必要的程序。在确保安全生产执行的过程中政令畅通。

第三,提高执行力要落实到人。安全生产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要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其执行力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他职工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另外,其他所有职工都应把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看似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很不简单,它显示了一个人具有的一种素质,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三、如何在电力安全生产具体落实执行力

(一)体系健全是前提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以行政负责人为核心的组织保证体系、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的政治保证体系、以业务分管领导为首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以工会主席为首的劳动保护监督体系、以安全委员会为首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团委为核心的青年安全保证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是建立一套紧密联系本企业工作实际、业务贯通、便于操作的管控制度。第三是建立一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四不放过”要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传递责任,做到任务、检查、考评、奖罚一体化常态开展,促进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二)领导带头是关键

领导在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和上级指令上所表现的态度是带动一个企业在执行力表现的关键,只有领导先以身作则,对政策的执行始终如一地坚持,有布置有检查的去执行,才能上行下效,正确的引导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层层传递执行力。

(三)加强培训是手段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需要一只熟悉业务、有责任心、服从指挥的优良队伍,加强思想教育和人员培训是必要手段。

一方面是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责任心。事实证明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所致,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对工作任务的轻视、畏难、恐惧、侥幸、麻痹、逆反等心理,而这些安全意识的危险点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强化安全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安全警示教育,把安全生产执行力思想深深烙进员工的意识中去。

另一方面是通过业务培训让员工具备过硬的安全生产技术,如岗前安全知识培训、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纪律培训等,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技术水平,生产的组织指挥者才能避免指挥失误而造成不应该的损失;生产的直接作业者才能在设备巡视检查和监视调整过程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能正确、果断地进行处理,避免设备损坏和事故扩大,制度和任务才能在各层级中层层贯彻执行下去。

(四)奖惩激励是保障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要严格按照电力行业《电力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控制重伤和事故、车间控制障碍和轻伤、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三级控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制度本身要合理,坚持重奖重罚、以责论处,还要建立、完善帮助员工体现个人价值绩效评价体系,员工评价拿业绩说话,营造员工对工作工积极进取,埋头苦干的氛围。

(五)建立文化是方向

落实好安全生产执行力,要把创建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做为企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有凝聚力的文化形成是领导和员工共同建立、长期积累的,在企业执行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的能力,使执行理念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促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强化执行意识,匡正思想,有了端正、永恒的态度,在广大员工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就象人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安全意识也必须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去,朝朝夕夕与我们相伴,才能真正实现由过去“要我安全”到现在“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才会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导致我们对钻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领域都致力于对钻探技术展开研究。在钻探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以及生产管理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不断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建设,完善钻探施工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设备以及技术管理工作,促进地质钻探技术更好地发展下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目前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在地质钻探上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质钻探水平与他们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地质钻探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地质研究以及开采等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地质钻探技术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专业科研团队,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成效有了很大的进展,为我国的地质钻探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也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如何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如果想要建立健全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最主要的是要保证钻探工程在进行各个环节时,都要有全面的管理制度可依,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在进行地质钻探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同时结合钻探工程的特点,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为我们的安全施工提供更多的保障。

(2)要将安全管理的理念牢牢记在心里。地质钻探工作是一份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因此各岗位以及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安全理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管是设计规划,还是在后续的维护阶段,我们要始终牢记安全第一,将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到底。

(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进行地质钻探的施工过程中,要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培养相关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隐患。

2.将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不断进行规范

在进行钻探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这样当事故发生时,能尽快地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1)当事故发生时,要首先对事故等级以及事故的发生区域做出判断,掌握好一手资料,以便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2)要详细地对事故?M行记录,并对相关的数据做好计算,将其和以往的数据加以对比,然后及时向上级汇报。

(3)当事故发生时,要选择合适的机械工具以及勘测手段,及时进行处理,时刻记录好事故的动态变化,对于不同的事故类型,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3.加强对地质钻探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对地质钻探工程的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展开:

(1)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核心理念。地质钻探过程中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要将人身安全放在安全管理的首位,配备充足的安全设备以及专业的安全人员,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2)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传授给他们当紧急情况突发时如何进行应对的知识等等。

(3)要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工作人员要将创新发展的新理念牢牢树立在心里,积极利用新设备,开发新技术,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保证安全施工,使地质钻探施工技术朝着更加系统化、科技化的方向迈进。

三、如何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生产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地质钻探工程的规模较大,且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在进行钻探工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通常在进行钻探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工作人员的种类、数量比较多,因此在进行生产管理时,最主要的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保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对于一些新员工,应该先培训后上岗。

2.机械设备管理

在进行地质钻探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和钻孔的质量、施工的效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机械管理工作。在选购机械设备时,要在预算的范围内,选择质量较高、性能较好的钻探设备,这样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施工质量。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与此同时,还要对设备机械加以维修与保养,使设备时刻处于一个完好的状态,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3.钻探工艺与质量管理

在进行地质钻探过程的生产管理时,要加大对钻探工艺和钻探质量的管理,确保钻探工艺与施工要求相符合,进而确保施工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要严格制定施工的操作流程,确定合适的钻进技术参数。

(2)要加强巡检,对施工动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保证施工质量。

(3)要认真统计并分析施工质量,及时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四、下面以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进行实例分析

为了增强地质钻探施工中安全和生产管理,该勘探大队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1)充分的利用公司资质上的优势,加大投标上的力度,扩展工程的市场领域,加大对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与防治措施制定。

(2)与一些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公司联合,相互借助对方优势,实现风险共单,利益同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对公司的工程项目施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引进一些新设备,辅助工程的管理。

(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安全意识和管理规范上的教育,施行责任制,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态度不认真,技术较差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

(5)加大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引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该大队的主要理念就是从人、机、料、法等各个环节提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从意识和行为上增强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