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景点的开发及规划范文

旅游景点的开发及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旅游景点的开发及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旅游景点的开发及规划

篇1

【关键词】荣县;旅游资源;分析;开发;建议

引 言

荣县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是自贡市通往乐山市的必经之路,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且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存在着具有一定价值的人文景观。由于现今我国的旅游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荣县政府对县城内的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加以重视,开始投资开发旅游资源项目建设,如政府下拨巨款对吴玉章故居进行重新规划等项目,面对这样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荣县旅游资源具有潜在而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下,分析研究该县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力地挖掘其存在的旅游潜质,努力发挥出其最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三种效益的全面共同进步。

一、对荣县旅游资源的分析

荣县作为自贡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县城境内的旅游景点较多,主要景点包括了双溪水库、吴玉章故居、桫椤谷、荣县大佛和荣县二佛寺等。以下是对几个旅游景点做出的详细分析。

1.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差异性大。旅游资源类型分明,同种类型的资源少,资源特色突出,差异性大,是荣县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如双溪水库是以水库为主体,以山林、溪流和各种景观建筑物为背景的水库观光游憩型的旅游风景区;吴玉章故居属于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是为了纪念吴老,重建的故居和陈列馆;桫椤谷是以桫椤植株为主,再加上以天然瀑布、湖泊、原始丛林以及各种植物为背景的集生物景观和水域观光为一体的纯观光型自然景观;荣县大佛与二佛寺是荣县较少的同类型旅游景点,都是宗教与祭祀场所类型的旅游景点,同属于综合人文旅游地。由此可见,荣县旅游景点所具有的特色各不相同,便于形成各旅游景点不同的品牌优势。

2.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荣县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吴玉章故居,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被誉为自贡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扬着吴老的爱国精神,为青少年的教育做出榜样,同时,故居内吴老所使用过的各种物件,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人物的合影,都时刻展现出其所包含着的历史文化及其文物价值;荣县大佛中的现世佛和荣县二佛寺里上千尊的佛像集中体现出了深厚的宗教文化,与荣县当地的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了县城独具特色的宗教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保护任务重。荣县不同景点中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其不同的旅游价值。如双溪水库是国家级的水利工程区;吴玉章故居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桫椤谷是省人民政府亲自命名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在现如今,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政府极力倡导保护环境的背景下,桫椤谷中的自然植被都被保存得非常完好,更是具有大量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构成了桫椤谷的一大资源优势;荣县大佛是世界上第一大释迦牟尼佛,是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的第二大石刻大佛。这些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是荣县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支撑,要确保对旅游资源本身及其周边环境的维修,并加大保护力度。

4.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荣县距离自贡市区38公里,乐山市区100公里左右。自乐雅公路(省二级公路)横穿整个县城境内,为县城通往各区提供了便利。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乡镇的道路均为三级水泥路。荣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且各景点之间相隔较近。双溪水库坐落于城北,与城东的荣县大佛隔城相望。荣县二佛寺位于老县城西南,与县城隔河相望。吴玉章故居位于双石镇的蔡家堰村,距离县城只有14里,还可通过雅安路直达市区。桫椤谷是距离县城最远的旅游景点,位于荣县西南48公里的金花乡境内,但即使如此,在县城里也有直达景点的汽车。良好的地理位置为荣县旅游资源提供了优越的开发条件。

二、荣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景点规划不合理。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空间组织和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的基本问题之一。由于荣县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发展不甚重视,导致景点在功能分区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游客服务中心是每个景点发展旅游的基本组成之一,而荣县旅游景点在规划时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空间位置;在文化商业方面,没有规定明确的场地空间,同时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导致一些没有固定位置的小摊位随处可见,破坏景点的整体美观。景点在规划上的不合理,为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过调查发现,荣县各旅游景点的配套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缺乏足够的垃圾箱、公厕、停车场、标识牌等方面。如景点内垃圾箱的数量较少,且相隔距离较远;公厕数量少,所处位置较为偏僻,不易寻找,更有甚者,景点内仅有少量的需要收费的厕所,不存在公厕;停车场的位置划分不明确,或者场内面积小,导致时常出现随意停放车辆的现象;景点内标识牌较少,有些甚至是通过建筑物的墙面来进行方向指引。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严重损坏了景点的对外形象,阻碍了旅游景点的发展。

3.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荣县旅游景点基本上都是属于纯观光游览型的,只是单纯地向游客们展示景点内的各种旅游资源,供旅游者观赏、玩乐。普通的旅游产品,或是根据景点内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而设计出的符合景点主题定位的特色旅游产品则不见踪影,景点内只有少量的与景点旅游主题无关的产品,如荣县大佛入口右侧不远处的龙都香茗专卖店。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降低了景点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从而阻碍了景点的发展。

4.营销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低。荣县旅游资源虽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吴玉章故居,不时地会有学校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吴老的爱国精神。然而各旅游景点相应的管理部门缺乏广泛的市场认知,对拓展旅游市场不够重视,营销宣传力度小。目前,荣县各旅游景点主要还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以至于其知名度局限于县城境内及周边地区,其他地区的省内游客对荣县的旅游景点大多都处于听说过或不知道状态,只有极少数的旅游爱好者对此有所了解,而省外的游客更是不甚清楚。这就直接导致了荣县旅游景点的低知名度。

5.缺乏相应的旅游线路。合理的旅游线路不仅能够使游客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加游客的人流量,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然而,荣县旅游景点之间合作性不强,旅游管理部门及景点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对此没有予以重视,并未加以引导设计出独特的旅游线路,导致游客在对各景点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先后顺序上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造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时间上和精力上的浪费,既耽误游客的既定行程,又使游客对荣县的旅游景点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而降低各景点游客的人流量。

三、对荣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统筹规划,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之前,邀请专门的旅游规划团队对旅游资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调研,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其目前已开发的和潜在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在遵循市场导向、特色性、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原则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采用不同的开发策略,合理开发和规划。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为了避免破坏环境的平衡,尽力做到保护与开发并行,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为荣县旅游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对旅游景区(点)的发展前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荣县旅游景点应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景点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如根据景点范围的大小以及各建筑物之间相隔的距离长短,合理设置垃圾箱和公共卫生间;根据景点所处的位置、游客量的大小以及停放车辆数量的多少,对停车场的空间位置及面积进行合理划分;根据景点内各建筑物的所在位置、相互间的距离及道路的走向,在相应的显眼处放置建筑物方位标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有效优化当地的旅游环境,为景点旅游的发展增加资本。

3.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景区吸引力。旅游产品是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结合下产生的,它是旅游收入增长的潜力所在,也是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水平。荣县的旅游景区不能只是注重景区内本身存在或者新开发的旅游资源,应根据旅游景区内资源的特色,注重创新,设计出与之相符合的旅游产品,从而提高景区的吸引力,促进景区游客量的不断增加。

4.加强营销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荣县的旅游资源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自贡市就是其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为了提高知名度,荣县旅游景点目前应当拓展的旅游市场主要是省内其他地区及省外的游客。在对荣县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主张主要采用网络或者是广告、媒体等宣传面广的营销方式,详细介绍各景点内的各种特色旅游资源,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提高景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5.设计旅游线路,突出资源特色。旅游线路是旅游者、旅游企业或相关部门以及旅游目的地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对旅游景区的开发、旅游企业的发展和旅游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遵守以需求为中心的市场原则,特色性原则,热、冷点兼顾原则,不重复原则,以及交通安排合理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荣县各旅游景点的资源特色、景点所处地理位置的交通走向以及景点相互之间的距离长短,分别按照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在旅途中的时间、旅游者所乘交通工具以及旅游者意愿和行为等类型进行分类,设计出不同的旅游线路。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加强各旅游景点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促进荣县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对资源进行过度及高能耗投入生产开发而支撑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低碳经济的主要理念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指标的和谐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使其能够成为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产业领域,并且有利于构建出科学的生态发展模式,从而引导旅游消费者及旅游景点周边居民形成低碳环保的消费与生活理念,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景点营销与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文化需求及旅游需求均得到很大提高。我国旅游业也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然而正是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诱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们的旅游出行频率增加,旅游活动普及范围不断拓宽,使得近些年来的游客数量急剧增加。一些较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承载量严重超出了规定的标准,从而导致了旅游景区不堪重负,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是人员伤亡的问题。例如,牙买加的Marunda沙滩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然而每年游客旅游后丢弃的垃圾对海水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散落在海滩垃圾更是成为清理的最大难题。

(二)随着各景区旅游人员数量的剧增,而原本的服务人员有限,因此而拉低了整个旅游的服务水平。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高档次的旅游消费,例如选择高层次餐饮、住宿等,这种现象不但助长了旅游景区高消费的问题,还会导致旅游产业策划与营销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能源消耗,从而加大了碳排放量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三)随着旅游景区的产业化及商业化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旅游资源及产品过度开发,导致旅游景点、景区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污染及破坏。近些年来,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随着游客对景区纪念品要求的不断提升,不但打破了以往的生态平衡,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造成上述几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我国有很多旅游景区在营销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布置、规划,未能从全局考虑开发旅游资源,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暂时的旅游发现需求,而忽视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旅游景区在策划、营销及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对周边旅游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使得旅游景区附近的环境因开发旅游资源而产生破坏,如修建高级餐厅、建筑高级酒店等,这不但拉低了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更加大了碳排放量,对旅游景区的长久规划、发展极为不利。

二、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旅游景点营销与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采取科学旅游产品营销手段

1、在选择旅游产品组合营销策略时,应当注重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改进,并且通过绿色的营销渠道进行营销。例如,对于专门生产旅游纪念品的相关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生产质量或改变包装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产业的旅游产品向着更深层次发展,不但能推动旅游产品的营销变得更加低碳经济,还可以提升其在旅游目标市场领域的声誉。此外,还应当进一步缩减旅游产品系列的营销,将一些市场上高耗能低成效且销售势头疲软的旅游产品系列取消,对现有的旅游景区产品营销模式不合理的环节进行调整,逐步实现低碳经济下的旅游产品营销。

2、加强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在实现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只有生产出绿色旅游产品才能实现低碳经济的理念。因此,旅游景区在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时,应当注重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包装三个方面做到低碳经济。产品设计阶段,应当尽可能选择材质轻薄的产品,避免资源的浪费;生产方面,推行清洁环境的建设及清洁的生产过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使其能与生态环境平衡相互协调;倡导绿色包装,杜绝过度包装,应当选择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二)紧紧围绕循环经济的目标开发旅游资源及业务

旅游景区在开展低碳化营销与管理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循环经济的目标开展工作,以此作为贯彻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各个旅游景点中,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当面向旅游景点各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尤其是对于部分具有核心价值创造及增值的业务环节,通过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产出水平及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此外,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全新的旅游营销与管理模式的开拓意义重大,其能够帮助旅游景区以低碳经济理念为营销管理的核心,带动整个旅游业实现低碳环保式的发展。

(三)制定科学的旅游景点布局及发展规划

旅游景点在营销与管理的过程中要想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的理念,就应当从旅游景点自身的战略性规划角度出发,从宏观上进行考虑,从而制定出能满足其发展需求的绿色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在此机制上对资源的开发进行设计并且做好资金的投入工作。旅游景区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基本的前提和要求就是使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能为其战略发展服务。低碳经济模式的探索走向能够对当前各大旅游景点的运作机制及盈利模式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还能为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及低碳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奠定重要基础。

(四)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旅游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体制

要想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景区营销与管理中的低碳经济理念,就应当对相关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及机制体制进行完善,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碳的排放水平,逐步提升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不仅如此,旅游景区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还应当向旅游消费者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经济的消费模式,在旅游景区普及低碳旅游理念的同时促进旅游企业的整个产业链都形成绿色环保的旅游模式。最终实现旅游景区的低碳、环保、经济式的运营及管理。

三、结语

篇3

旅游景点与文艺表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而文艺表演是有效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文艺表演中所展示出来的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把所在地的文化传播到游览地,使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在旅游景点进行文艺表演,表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游客们都会停下脚步来看一看,听一听,既饱眼福,又能得到片刻的休息,一举两得。这样既丰富了游客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能使得旅游景点更加具有人文氛围,进一步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旅游景点文艺表演多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及旅游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资金投入,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景点的后勤保障及宣传推广方面都做出和积极的努力,使旅游景点文艺表演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清醒地看到,在旅游景点文艺表演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对现有的资源、产品把握不够,文化内涵不够深厚,人文色彩不突出;文艺表演与本地文化结合的不好,一些新开发文艺节目偏重于表面的形式;个别景点文化氛围淡薄,缺乏创新思维,文气、人气不足,某些旅游景点甚至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在演出中搞一些刺激场面,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使许多旅游景点文艺表演中民族文化的价值逐渐消失;旅游景点缺少文艺表演人才,由于工资及待遇等方面原因,本地人才不愿做,外地人才引不来,使旅游景点的文艺表演发展形成“瓶颈”;文艺表演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旅游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旅游文化的弘扬。旅游文化包含社会精神与物质的财富,包括了建设文化、环境文化、宗教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文化甚至是酒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而文艺演出则在旅游文化中扮演着媒介的作用,可以以各种文化形式作为内容,对外进行传播,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实力。

那么,如何加强旅游景点的文化演出呢?

一是搞好规划、科学定位。文艺演出节目的开发,在立项之前就要搞好规划。在规划中首先要想到文化含量比重,并用文化对节目进行定位,使节目的编排更加符合地方文特色。同时,要在游客观看完节目后,进行及时回访,征求游客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归纳总结,有针对性进行改进,真正使节目编排围绕文化走,跟着需求走,以便取得游客在心理上和感观上的认同。

二是整合资源、打造精品。要对现有的旅游景点文艺演出项目进行重新整合排队,实施精品战略,培育名牌节目。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给这些优势节目赋予文化含量,并进行深度开发、包装,使每个旅游景点都有自己一整套文艺演出节目体系。

三是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旅游景点文艺要突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将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在地区范围内的景点推广开来,形成规模,打造地区优势;结合各个景点的实际,编排符合景点特色的节目,使各个景点节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每个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独到的文艺表演节目看点。

四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加强旅游景点的文艺演出是增强旅游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加旅游业收入,推动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旅游业相关主管部门和文艺管理部门应当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将文艺演出与旅游资源优势有效整合,为旅游景点的文艺演出提供更加宽阔的舞台,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从而使旅游景点文艺演出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4

一、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内涵

(一)虚拟旅游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热潮,有眼光的旅游企业家和网络、电子商务企业家已经发现网络旅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关注和发展网络旅游。一方面,国内外的旅游网站迅速增多,网上旅游信息愈加丰富;另一方面,现有的旅游信息主要体现在商务信息的支持上,景点的信息不足,难以让浏览者对景点有真切的感受和认识,很多用户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而希望有更具交互性和真实感的资料。在此需求下,虚拟现实和GIS等技术被引入到网络旅游。虚拟现实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探寻一种最佳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其应用于网络旅游,用户不仅能深入虚拟景观环境中,还可以进行决策分析,如设计旅游线路,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由于需求和技术的推动,虚拟旅游应运而生,它是新时代下旅游业成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纵观国内外虚拟旅游的研究,国外虚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关系的研究、虚拟旅游与现代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虚拟旅游环境、虚拟旅游与旅游者体验、虚拟旅游发展潜力和前景的研究等;国内则对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旅游系统构建、虚拟旅游技术发展等研究的比较多,而对基于多媒体技术与全景式虚拟技术结合设计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实践性研究却较少。

(二)原创型虚拟旅游的定义

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利用3D虚拟现实技术,依托于虚拟旅游平台通过模拟或还原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构建一个虚拟的3D立体旅游环境。网友可以通过个性化的3D虚拟化身,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犹如身临现实的景点场景中,来去穿梭,形象逼真,细致生动。

原创型虚拟旅游是旅游企业借助3D技术设计一个或者一系列现实中不存在的网络景点,“网络游客”通过注册的方式获得旅游资格,并且在游览前可以选择或者设计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游览。旅程中,“网络游客”可以进行聊天、交友、拍照、购物等娱乐活动,同时可以邀请同伴结伴旅行。

原创型虚拟旅游和传统虚拟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依托实际景点,原创型虚拟旅游不需要依靠实际景点,只需要将设计出的景点进行数据收集,依靠3D建模的软件设计出需要的场景模型,再将设计好的场景模型依次排列构建出一个主题场景系列,再把它们嵌入到已有的网页首页中进行宣传推广。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需要按时更新,其更新方式也比较简单,即将原本的数据进行再设计后输入3D建模系统,并循环以上几步。

二、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

(一)建设目标

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建设目标主要有:解决传统3D旅游对实体景点的依附性问题,解决景点维护费用大的问题,解决线上对旅游产品的销售能力不大的问题,解决实体景点无法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问题,为节假日旅游高峰“分压”,实现盈利。

(二)需求分析

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人们对旅游景观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国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旅游项目因存在地点固定、旅游景色一成不变、节假日等高峰期出行不方便、人员拥堵等传统的问题,对年轻人尤其是喜欢追新猎奇的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全国旅游产业的升级,促进旅游业向信息化、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社会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人们旅游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受到旅游景区承载力、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收入、路程、恶劣天气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发生就会受到限制,而虚拟旅游网站和数字化景区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指导,足不出户就能给各种消费群体带来旅游的轻松愉悦。通过设计新景点给大众以放松愉悦的想象空间,还可刺激旅游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总体设计

首先,景点的规划、设计与建模。选择某一类型的景点进行规划和设计,使用照明、材质和动画的一般方法创建场景,使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利用3DSMAX建模,制作地形环境等。采用数据资料采集、图片处理,地形建模、地物建模等方法,整体实现模型优化和拼凑对场景进行编辑。场景要尽量做得逼真,创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注意灵活的人机交互。建模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实体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数据库层次视图采用空间结构。设计的景点要有强大的可扩展性,主要实现区域类型扩展和特定类型的应用扩展。初步完成建模后,通过浏览器测试,采用混合建模,对系统总体模型进行优化。其次,注意开发时游客注册方式要简单明了,同时可以与新浪、QQ等绑定,方便游客注册。再次,选择合适的运营载体平台,“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需要依附于媒介,可以开发APP版和网页版。最后,要制定合适的宣传资料。

(四)结构设计

此处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网页结构设计。

1、首页设计

点击“首页”进入页面,正上方是“把握现在,放眼未来”的条幅,左侧是“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概况,右侧有新闻动态、图册展示、站内搜索、在线投票等,下方是友情链接、分享网址到微信、QQ、微博等标识。

2、模块设计

包括首页、新闻动态、精品文章、内容展示、留言板、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专区等模块,有新闻动态、站内搜索,通过搜索想要去的地方可以了解当地天气状况。还设有在线投票、图片展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等功能。

3、主要界面设计功能

导航区:链接在线地图,通过地图搜索路线,模拟现实地图。用户登录注册:网络游客采用注册的方式来游览“原创型3D虚旅游景点”。在游览该景点之前,网络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人物的形象来完成自己的旅程。选择的人物可以分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物。首页主题内容区:包括内容、产品搜索,用户注册或登录后可使用在线客服、工作时间、联系方式、在线地图、在线视屏、分享网址等内容。友情链接区:一些与虚拟旅游相关的网址链接,点击进入可打开相应的内容。总体框架:标题、菜单、站内搜索、在线地图、在线视频、在线客服、友情链接、分享链接、工作时间与联系方式。

4、功能设计

网络游客可以在网页首页对原创型虚拟旅游进行了解。网络游客通过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并给形象加以喜欢的昵称进行游览虚拟景点。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通过大地图来了解自己的位置,并可以选择导游模式对景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可以进行拍照、聊天交友以及在旅游中随机自主参与景点小游戏活动,也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聊天和景点游览体会的分享。网络游客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成为VIP会员。虚拟景点网站可以记录网络游客的游览足迹。虚拟景点开发商可以随时随地的对网络景点进行更新,对虚拟旅游网页进行更新维护。

(五)实现的主要技术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游戏技术为依靠,将虚拟旅游和3D虚拟网络游戏相结合。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利用3DMAX、Maya等三维软件,制作一系列3D模型并且渲染成尽可能逼真的建筑或风景,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非现实旅游环境。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场景的三维模拟,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操作者感受目的地场景。3D模型建立以后主要采用Fireworks、Adobe、 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进行网页设计。

沉浸式体验馆设计主要是运用X3D来。X3D是一种专为万维网而设计的三维图像标记语言。可利用X3D技术开展虚拟现实三维立体场景和复杂场景设计、自然景观场景设计、室内外设计、虚拟人设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立体动画与游戏设计以及综合开发实例等。

三、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开发实例

(一)项目选址

海岛被人们成为“世外仙境”, 海岛旅游因高度私密性成为而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海岛大多不易到达或还未建成景点。为弥补这一不足,本项目选择尚未开发的海岛进行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的海岛数量居全省首位,拥有无居民海岛215个,其中旅游娱乐用岛33个,包括挡浪岛、螳螂岛、姊妹峰、担子岛、夹岛等。本项目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选址确定为被列为首批“无居民海岛开发名录”的担子岛。

(二)担子岛概况

担子岛位于山东烟台芝罘区东北部海域,中间凹、两端高,像个扁担,海岛面积8.1万平方米,岸线长度2220米,长900米,宽90米,海拔28.3米。担子岛属基岩岛,南侧海滨向东南延伸,礁石较多。 担子岛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中国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

(三)规划设计

将担子岛开发的主题定为休闲娱乐,主要项目有海上休闲、观光、划水、垂钓、帆板、摩托艇、海钓、潜水、游泳等,使担子岛成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心情的自由之岛。将担子岛划分为海上休闲旅游区和岛屿休闲旅游区。海上休闲旅游区:小岛周围的海域作为休闲中心,在游艇上休息、住宿、举行浪漫豪华餐以及游泳、划水、帆船激浪、潜水等。游泳、潜水、划船等有比赛模式,可以同伴比赛,亦可选择模拟真人比赛,即与系统比赛。海上比赛项目借鉴虚拟游戏系统,另外采用3Dmax技术及虚拟技术进行相关产品设计。岛屿休闲旅游区:对岛屿进行规划设计,引进客土种植各种绿色植物和鲜花,展示田园特色;游客还可带爱犬或者喜欢的小动物;住宿方面,分为已有度假房与自创房。有些游客喜欢自己设计住所,体验建筑师的角色。担子岛休闲旅游区可以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可借鉴之前的QQ农场 QQ牧场等模式。

主要的支持保障体系设计有环境监测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海域安全救护系统、软件更新系统等。

(四)开发过程

通过对现实场景的分析抽象和变形,来制作虚拟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构建出超现实场景。首先进行海域部分的设计和开发,对现实中海洋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洋水面的水纹形态等基本信息,运用3DMAX在虚拟空间中设计出海洋的水纹状况以及海洋的整体轮廓,运用特殊处理,构建出海面的形态。其次进行岛屿建筑物的开发,对现实中木质房子的构造进行分析,了解其基本结构,运用3DMAX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木头的材质、木条形状,通过对基础模型进行变形、切除、挤压、塌陷等操作,制作出房子的基本几何造型。再次关于岛屿总体的设计,对现实岛屿的纹理以及形状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收集信息。运用3DMAX对该信息进行处理,构造岛屿基本形态。潜艇、帆板、动植物等设计过程等与上述开发过程相同。

(五)实现的主要功能

主要实现的功能有虚拟海上休闲观光、游泳、潜水、帆板、钓鱼、DIY自给自足、种植养殖、海上赛事、休闲旅游等。

四、结论与展望

篇5

    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发展旅游业方面的开支,不应完全以是否具有竞争性作为标准,而应以其是否为社会公共需要及其他经济主体是否愿意投资为标准。有些旅游项目(如主题公园等)尽管是公共需要,但如果其他经济主体愿意投资,则它不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如果是公共需要,而其他经济主体不愿或没能力投资的项目(如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则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根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职能定位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共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支出政策应主要考虑:

    ——旅游发展规划

    目前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其中突出的一点是缺乏旅游发展规划。近几年,我国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和酒店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盲目铺摊子、管理不善而造成巨额亏损的旅游项目时有发生,不但给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也拖垮了一些企业。事实证明,只有政府所制定并执行的具有宏观意识、科学精神与发展步骤的旅游发展规划,才能保障本地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效地防止旅游开发中低档次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滥开乱挖的破坏行为。因此,对旅游业整体性和区域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旅游扶贫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应该由政府统筹和组织实施,属于政府行为,公共财政支出应重点给予支持。

    ——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公共财政支出对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的主要理由是:旅游景点建设涉及诸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公共需要的性质;旅游景点投资联动效益大,但景点投资的直接效益容易“外溢”,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其他经济主体不愿投资而社会又需要的建设项目;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有利于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公共财政对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应遵循以下原则:旅游景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应为导向性投入,目的是扶持重点,调动社会各方对旅游投入和引导外商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属于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用于旅游交通连接线、旅游景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以及旅游景点停车场、厕所等公用设施配套建设等;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旅游宣传促销

    发展旅游业虽然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重视宣传,搞好促销,才能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各个旅游热点的兴起,无不是从宣传开始的。而旅游市场的开拓、促销,并不是哪家旅游企业的事,也不是哪家旅游企业所能担当起来的。每年旅游业的宣传重点是什么?向外推出的新项目又是什么?这些整体宣传活动与旅游业发展规划一样只能由政府部门承担,属于政府行为。因此,旅游宣传促销并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其中有相当部分政府公共支出的内容。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应由公共财政支出,以保证旅游市场促销的顺利实施。

    ——旅游信息化及人才培训

    旅游开发与建设的信息化及人才培训是公共需要,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其中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应大力推动旅游企业走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涵盖省、市、县三级的旅游信息网,完善旅游信息咨询、管理信息和电子商务系统,在网上向国内外形象生动地宣传旅游总体形象和特色旅游,网上受理游客咨询和投诉,使更多的旅游企业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交易。

    此外,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也应予以支持。现阶段主要应支持旅游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以及中高层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实现人才培训制度化、招聘管理规范化、使用激励科学化,使旅游业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充满活力、激励成才的人才培训和管理机制。

    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财源建设应逐步由资金投入转向政策引导,由扶持生产转向培育市场,由直接管理转向重在服务的间接管理,由培植主导财源转向加强基础财源,由置身前沿的主导地位转向拾遗补缺的补充作用。在向公共财政过渡阶段,实现财源建设的转变有一个渐进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考虑制定相应的公共财政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

    ——形成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以市场为基础,扩大市场主体——企业的行为,使企业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才能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财政可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如推进旅游业税费改革,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对开发旅游荒芜地区的企业经营一定期限内利润免税;对兴建旅游设施所需进口物品实行优惠关税;为从事各种旅游业务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公平、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财政行为,塑造全社会共同发展和支持旅游业的良好环境。

    ——促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成长阶段,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有的行业如高档旅游饭店、旅行社发展过快;有的行业如旅游汽车更新换代困难;有的行业如旅游商品多年徘徊不前;有的行业如旅游娱乐则刚刚起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旅游业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现代化,每年三个7天长假期的推出,要求尽快增强旅游业的有效供给能力,改善旅游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加入WTO,激烈的国际竞争亦将迫使我们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财政应及时采取政策措施,促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制

    如今,中外合资、联合、联营、私营、股份制旅游企业在我国已相继诞生,打破了国有旅游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就现有的国有旅游企业而言,应加快优化调整其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使旅游企业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一方面应加快进行战略性改组,在发展大而强的旅游企业集团上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应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降低国有资本比重上实现新突破。在国有资本退出的同时,可采取吸收外资、规范上市、债转股、吸收社会法人股、内部职工股,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规范的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改革。

篇6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旅游业也不可避免的逐步实现信息化。开发商在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前,一定要对该地的时间、空间等信息做到充分了解,从而做出最适宜的开发计划,使该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防止资源被浪费,资源的自身价值也将充分得到实现,也能最大限度吸引观光客;规划人员在确定旅游线路前应充分了解旅游景区的地理、属性等信息,进而规划出最适宜的线路,既能保证游客的要求得到满足,又能节约其旅游成本;游客在确定旅游方案前,对景区的服务、路线、沿途旅社、交通状况等要进行充分了解,以便确定出最佳旅游方案和旅游方式。从上述表述可知,现代旅游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也为现代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地理数据。因此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旅游业的各个部门几乎都能发现GIS 的身影,总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下面几方面:信息查询、景区开发与规划、专题制图、景区资源评估以及动态监测。下面具体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信息查询

现代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空间地理数据,如各景点的具体分布位置、规划游览线路图、服务点位置、出行道路、通信状况等都与地理属性密切相关。应用GIS后就能迅速、全面、准确的获知旅游地的地理信息,使用GIS技术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就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管理与调用,并在电子地图上对这些空间或非空间的信息进行集成,再利用已建好的数据库系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方便检查。当前GIS被大量应用到旅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电子地图资源和有关查询页面也大量充斥网络,进而为旅游开发决策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使其在景点位置分布、旅游线路选定、目的地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旅游目的地在电子地图上必须醒目,可使用鲜明的图标标注出来,这样有利于将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所处城市和周边城市的邻近关系直观的展现出来。在选择旅游路线时,若只有两地,就使用有权图的算法,将最短路径计算出来;若线路上要经过多个目的地,就使用遍历多目的地的方法,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将确定好的路径使用鲜明的线性图标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来。将依据算法计算出的结果,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把得到的数据用文本的形式标注在电子地图旁边,使用户对结果了解清楚。电子地图上应反映出旅游目的地大致环境,因此可采取图层叠加的方法或指标分类的方法,在地图上反映出环境实况。电子地图上也应反映出旅游景点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分布状况,因此应在地图上将其标注出来,让使用者能直观对其进行了解。在确定设施缓冲区范围前要了解相关点或线状标识的情况,避免出现设施服务范围定位不当的情况。范围确定后就能进行服务设施配置工作,并依据空间叠置理论,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及客流量。

除上述系统,绝大部分的系统都会提供大量的服务信息给使用者,其中包括旅游基础地理、旅行社服务、交通状况、餐饮与娱乐、酒店服务、多媒体形式的景点等,与之相对的系统包括饭店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等,上述系统能尽可能的给使用者提供详尽的旅游信息,使用者将依据其中的有效信息做出最佳决定。

三、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GIS技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决策者可据此展开旅游景点开发、管理工作。

(一)资源空间价值评估。当前,旅游业大多使用GIS 技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空间价值分析,并将分析数据用空间数据库统一分析整理,进而建立空间价值评估模型,再使用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估。在正式开发前运用GIS技术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价值,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使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发展前景分析。一个地区在开发旅游地前必须要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不能盲目开发。分析时可使用GIS工具,具体应分析当地的土地状况,为景点规划和场地开发打基础,再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的自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与旅游有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并使用GIS软件根据分析数据绘制相关图形,再将图形进行叠加处理,进而有效了解当地关于开展旅游业的相关情况、政策以及经济现况等,进而评估土地开发方案的可行性。

(三)环境空间布局分析。对旅游地的环境空间进行分析主要指分析环境廊道规划。也就是分析水体湿地和地形坡度以及植被布局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情况,可将上述因素的实际分布状况各自用图层进行绘制,并把这些图层叠加起来构制出分析图层,分析图层内出现重叠位置就是空间廊道的最佳分布位置,运用这张环境廊道分布图,就能对旅游地实现合理规划。

(四)分析景点的空间配置状况。GIS技术能实现旅游景点的视域和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状况的有效分析。运用GIS技术能在电子地图上精确标注出景点的区域空间信息,使视域分析的结果更加精准。分析景点的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对景点内的植物、盆栽、小路、凉亭以及洗手间等各种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度进行分析,使其能贴合游客的时间需求和生理特征需求,进而让游客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加大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绘制游览专题图

绘制游览专题图是GIS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在这方面优势十分明显。许多系统都在应用GIS技术绘制出分层后的游览专题图,以供用户使用。GIS软件具有十分强大的绘图能力和文本编辑能力,可将地理数据录入空间数据库内进行统一管理,省却了数据调用的麻烦,在绘制专题图时可统一将数据的相关属性进行显示,同时应用约定模板,进而大大降低制图的复杂性,有效减少出图成本。应用GIS技术绘图还能对图形进行分层管理,同类要素将划分到同一层,各图层在进行修改时不会影响其他图层。也能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叠加相关要素后进行显示,如导游图和旅游路线图以及旅游交通图等不同种类的专题图。

四、资源价值评估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主要指对旅游资源进行外在表现以及内在性质的价值评估,包括评估资源本身价值、评估旅游地的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评估其市场价值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主要关心人员是旅游管理者,其和游客的关系不大,但评估结果会对资源管理产生影响,应引起关注,主要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时能促进服务设施的配置合理性。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在进行资源分析时将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使管理部门有更全面的数据支持,评估结果也将更加客观、准确。分析旅游资源本身时,主要分析其的质量特征和聚散程度,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给出评估指标;在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时,要将旅游地的气侯和交通以及服务设施配置等因素考虑进去,并结合游客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给出可行性报告;在分析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时,可将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和景区吸引力及其目标群体等情况综合考虑进去,并对旅游地进行缓冲区分析以及空间叠加分析,再使用加权为其在电子地图规划出服务范围,以便准确圈定其客源市场。

五、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的对象是旅游景点的各项指标,可将监测得来的数据运用波动曲线或柱状图表示出来,进而使决策者的分析及决策都有据可查。为了及时预知旅游景点的自然灾害状况,可通过连续观测的方法获取景点的地理环境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旅游景点的自然灾害做出风险指标、收益损害测度指标、灾害防范体系等。运用GIS技术将监测数据分析后绘制成图,使管理部门通过观察图了解旅游景点潜在的灾害威胁,以便使景点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定期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及对服务设施是否满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经分析后得出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进而编制出游客满意度指标,再结合分类后的统计数据,制订出短期内发展的具体方案。

六、小结

篇7

MapInfo操作软件是MapInfo公司推出的绘图和地理分析软件,利用MapInfo软件可以制作各种专题地图,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专题地图使数据以更直观的形式在地图上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旅游资源地图属于专题地图,它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制作这类专题地图对于旅游资源普查、旅游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许昌市旅游资源为例,充分利用MapInfo软件绘制出许昌市旅游景点图,从而借助MapInfo操作软件很好地在旅游地图制图方面的应用。

一、基于MapInfo专题地图的制作

(一)策划专题地图

综合分析有关专题地图制作的文献,对专题地图制作分析如下(见图1):依据所要制作专题地图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策划创建最能表达主导要素的地图。可分为:范围值专题图、直方图专题图、饼图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独立值专题图、格网值专题图。根据不同的制图要素和内容选取不同的类型图。

(二)底图要素的确定

确定专题地图的类型后,根据所需要的主题、要素、区域性、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要素信息收集和处理,也可进行要素的聚合分析。

(三)创建底图要素表

底图选定后。可以利用配准好的的栅格图像,也可以利用扫描仪创建栅格图像也可以借助数码相机直接导入数码图片。图形配准后就进行数据录入,将要编辑的要素设为可编辑状态,要保证数据录用的完整性。

(四)创建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自动生成及交互式修编在Map菜单中的Create Thematic Map,在模板列表中选择模板,单击Next再选择需要渲染的表,从中获得数据数值的字段或表达式.再点击Next,在对话框中定义地图或图例,单击确定完成专题地图的创建。在“创建专题地图”对话框的引导下,灵活应用上述7个不同的功能键,即可编制各类专题地图。

(五)数据及符号处理

数据处理及符号化数据处理是指对专题地图内容中点状要素的符号化、线状要素的线型化、面状要素的区域填充以及对专题数据的分类分级和符号化。

(六)整理打印出图

在Window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layout window 菜单项,创建布局窗口,MapInfo中出现了布局菜单,就可以用布局菜单来操纵布局。定义好图形的大小和图例的配置就可以打印输出专题地图。

图1 专题地图制作流程

二、旅游地图的编制应用

(一)旅游资源地图的内容

通过编制旅游景点实际资料图,可以探索区域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寻找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同时通过编制旅游资源景点图,可以发现所在区域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结构关系,从而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有参考作用。包括:

①旅游景点的实际位置;②旅游景点资源的属性特征;③赋予一些定量数据;④反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⑤时间、空间变化情况。

(二)旅游地图的设计理念

许多专家对旅游地图的设计提出一些理念:①符号设计优美生动;②图面配置灵活多样;③色彩搭配鲜明;④装饰完美;⑤表现形式多样。旅游地图在编制过程中要具备一些原则:①普及大众性原则;②具备地图属性原则;③政治性原则;④艺术性原则;⑤经济性原则;⑥科学性原则;⑦技术先进原则。

三、MapInfo在旅游景点地图中的应用

借助MapInfo软件对旅游景点地图行编制,以许昌市旅游景点地图的编制为例来分析整个制图过程。结合旅游地图的编制方法,对许昌旅游景点进行普查和科学的绘制旅游景点地图。科学合理地制定开发和保护的规划目标,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在充分利用本区地质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区域丰富珍贵的地质遗迹,使之服务于科研和教育。

(一)许昌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

许昌市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三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址遗迹众多,许昌的曹魏文化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全国300处三国文化遗址中,许昌有80多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1回172处与许昌有关,可以说许昌就是曹魏文化的缩影[1]。

许昌的三国名胜古迹,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二是真迹遗存多,三是品位价值高。区域内有汉魏三故城遗址,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有曹操的丞相府遗址,有记载汉献帝禅让、魏王受禅过程的“三绝碑”,有曹操同汉献帝和刘、关、张许田围猎的射鹿台,有曹操许下屯田遗址,有关羽读《秋》的秋楼和挑袍的灞陵桥,有独具特色的关帝庙,有神医华佗墓,有伏后墓,还有黄巾军营寨遗址,“愍帝陵”、“汉张公祠”、“三姓柏”、“白马冢”、“徐晃墓”、“郄虑墓”、“董妃墓”等等文化遗迹[2]。

根据许昌市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对许昌市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类:

(二)制作许昌旅游景点地图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软件绘制许昌市主要景点图(如图2)。

四、结论

(1)旅游地图作为旅游业的信息传输渠道,也是旅游产品的重要传播渠道,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年,旅游地图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借助MapInfo制作出许昌旅游地图,综合选题要素、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配置,把许昌旅游信息传递给旅游者。

(2)充分发挥MapInfo软件的优势在于采集、存储、和管理地学信息,可以将一副或多副相邻图的信息合理划分图层,合理设计MapInfo专题地图的属性表,同时可以利用MapInfo的空间查询功能。

(3)立足于旅游地图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大众性、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技术手段先进性。旅游地图的设计者设计出要求的旅游地图产品,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的需求。

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企业化经营;大圩镇

本文通过对大圩镇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析,旨在探讨出明确的、可行性强的、适合大圩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引导大圩镇乡村旅游业朝着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研究乡村旅游企业化经营及发展策略,有助于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得出真正适合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创新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丰富有关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使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进而促使桂林国家旅游综合实验区改革获得成功。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对大圩镇乡村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收集到了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丰富数据,并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 开发条件等有了深刻了解。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

大圩镇乡村旅游业是在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每年前往大圩镇旅游人数约有200万人,而这200万人中每人在大圩镇旅游消费约为80元,如此,大圩镇全年旅游收入约为16000万元,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1.9%。由此可看出,乡村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大圩镇的支柱产业。大圩镇政府近年来不断招商引资,在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分别招标1000万元和210万元,改善了景点质量和基础设施状况。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有:大圩古镇景观、大圩古东瀑布景区、毛洲岛生态园、大圩草莓农庄、大圩瑞金鸵鸟生态园、大圩提子生态园、天目湖景区、桂林东部凤凰城等等。

(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

在深入了解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总结出发展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区位优势:

1.经验优势

由于大圩地处旅游产业发达的桂林市近郊,知识溢出效应明显。大圩镇内即有大量曾经在桂林市工作的熟练旅游从业者,这些从业者拥有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大量经验。另外,大圩镇从2000年即已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经营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营理念和独特的运营经验。

巧借旅游"黄金道"-漓江,巧做假日经济。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不断用漓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起了文章。他们以漓江为由,借游览漓江为名来招揽游客,这使许多游客都参与到"游漓江,摘草莓"、"畅游毛洲岛"等活动行列中来,增加了大圩镇旅游景点的经营效益。此外,大圩镇有些乡村旅游景点还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机会,向高校的师生们进行宣传、优惠等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游客的青睐和好评。

巧打季节牌、巧托桂林名城。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在不同季节对景点的服务实行不同价格优惠,以此吸引新老顾客光顾。比如,在草莓新上市时,农民们抓住消费者追求新鲜、新奇的消费心理,对草莓实行价高价格,而在草莓接近尾期的时候,对草莓实行较低价格,对多次购买的顾客实行7-8折的优惠。同时,借桂林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宣传,把大圩草莓宣传为"桂林土特产",营造"来桂林旅游,摘草莓、吃草莓是必须的!"效应,直接把大圩镇特色农产品与桂林挂钩,从而增加前往大圩旅游的游客量。

2.资源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圩镇有其独特资源优势。首先,大圩镇是历史文化古镇,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大圩古镇上的万寿桥、寺庙、古村落景观等都极具人文观赏价值。其次,大圩镇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大圩镇境内山林密集,奇峰异石耸立,桂林漓江流经此地,河水清澈见底,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受人为破坏和工业污染少,适宜居住和旅游。大圩古东瀑布景观就是大圩镇独特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第三,大圩镇农业资源较为集中,乡村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大圩镇境内农业资源分布比较合理,比如在大圩镇生产街和毛洲岛农民主要种植草莓,秦岸、大埠等村委主要以种植提子和葡萄,这样既形成产业特色,又方便游客旅游观光。第四,大圩镇交通较方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圩镇距离桂林市区约有19公里,路程较短,符合现代城市居民自驾车游旅游消费方式,且近年来,大圩政府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修了大圩镇境内的乡镇公路,规范了乡村旅游业经营环境。

(三)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桂林市大圩镇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迅速发展,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加以认识、分析:

1.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

虽然大圩镇是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但是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却是新兴事物,自从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晚,大圩镇乡村旅游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数量较之其他乡镇较少。其次,大圩镇早年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平衡,政府和经营者们旅游业投资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造成旅游业收入占全镇生产总值较小。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大圩镇自然地理因素是造成其乡村旅游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大圩镇现有乡村旅游景点都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状况而建立的,自然资源的分散程度影响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的集中程度。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的问题将会制约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妨碍对其整体优化管理,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效应。

2.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乡村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沿线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等各种设施和服务,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通往大圩古东瀑布、金瑞鸵鸟生态园的道路较狭窄弯曲,交通不便利;草莓农庄和金瑞鸵鸟生态园的停车位、客房数量较少,供游客观光、娱乐的休闲项目较缺乏等等。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大圩镇旅游景点的分散使其形成不了规模经济,为单个景点修建成本过大;第二,大圩镇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基础建设投资;第三,景点经营者们的"搭便车"现象严重,导致单个经营者对基础设施投资动力不足。

3.大圩镇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大圩镇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对景点促销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明确,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激发旅游者来大圩镇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也未能塑造一个鲜明、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如大圩草莓农庄、金瑞鸵鸟生态园)大都是在公路旁设置广告牌,写明景点名字和地点,这种宣传方式虽然简单,成本较低,但这样的宣传方式不易引起广大游客注意,达不到宣传效果,不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景点形象和知名度。如果把乡村旅游服务看作一件产品,那它就必须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不做宣传或者宣传不到位,不抓市场,那么盘活乡村旅游业就会是一句空话。

4.大圩镇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职工大都为当地附近农民,他们没有经过专业旅游从业培训,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乡村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需要在餐饮、观光、娱乐、住宿、卫生等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这些优质服务无一例外需要大量熟练雇员才能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培养员工科学合理的服务理念,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快人才引进和人员培养,满足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一)加大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古镇,振兴古镇旅游业。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比如道路,停车场等进行修改建设。招商引资,合理兴建酒店旅馆等供游客旅游住宿的地方。大圩镇政府与当地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应开展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结合镇情和进入桂林城市体系的要求,大圩镇把城镇功能定位为旅游商贸型城镇,确定将其建设成为桂林市东郊"卫星城"和"后花园"的发展目标。镇党委邀请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机构的专家对古镇古街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借鉴云南丽江、湖南凤凰等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外资,进行合理开发,促使古镇原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古镇保护和经营效益的"双赢"。

(二)加大大圩镇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线,提升大圩知名度。

大圩镇应组织全镇景点景区负责人到桂林芦笛岩、阳朔漓江等旅游区学习考察,提高打造旅游品牌的能力;邀请桂林市有关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到该镇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征求旅游线路合理布局的意见和建议。按照规划新建成的袁家漓水人家壮寨风情游景区、古镇风貌艺术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正在建设的集娱乐、休闲、购物多功能于一体的古东金山游乐园等项目,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同时,倾力包装的国家4A级古东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毛洲岛、古镇古街、雄村古圩、秦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草莓岛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景点景区品位和知名度明显提升,独具魅力的"桂林-大圩-漓江-阳朔- 桂林"大旅游环线初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名镇的整体功能大幅度提升。

(三)打造精品农家乐,开发旅游新景点。

大圩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农家乐,发展旅游观光型农业"十二五"期间,大圩镇进一步整合新农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三条旅游带,构筑大圩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古东瀑布- 天目湖- 秦岸提子基地- 漓水人家- 大圩草莓基地"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带,成为桂林东线旅游核心区;依托千年历史文化古镇,把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圩古镇- 毛洲岛- 鲤鱼岛-磨盘山"新型旅游带。充分利用流经李家、朱家、廖家的"牛河"和流经熊村、上桥、高桥的"马河",精心打造李家、朱家、熊村、上桥、高桥徒步漂流、自行车观光等休闲旅游带,并着力打造熊村、上桥、高桥一带油菜花摄影基地。

桂林市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色性很强,正确认识本地区乡村旅游业及根据当地特色提出适当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关键问题。良好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实施,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圩镇境内乡村旅游资源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更好地引领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杨正泰,张帆.《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

[3]张福庆.《中国生态旅游投资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4]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刘峰.《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篇10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对大圩镇乡村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收集到了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丰富数据,并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开发条件等有了深刻了解。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

大圩镇乡村旅游业是在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每年前往大圩镇旅游人数约有200万人,而这200万人中每人在大圩镇旅游消费约为80元,如此,大圩镇全年旅游收入约为16000万元,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1.9%。由此可看出,乡村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大圩镇的支柱产业。大圩镇政府近年来不断招商引资,在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分别招标1000万元和210万元,改善了景点质量和基础设施状况。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有:大圩古镇景观、大圩古东瀑布景区、毛洲岛生态园、大圩草莓农庄、大圩瑞金鸵鸟生态园、大圩提子生态园、天目湖景区、桂林东部凤凰城等等。

(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

在深入了解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总结出发展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区位优势:

1.经验优势由于大圩地处旅游产业发达的桂林市近郊,知识溢出效应明显。大圩镇内即有大量曾经在桂林市工作的熟练旅游从业者,这些从业者拥有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大量经验。另外,大圩镇从2000年即已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经营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营理念和独特的运营经验。巧借旅游"黄金道"-漓江,巧做假日经济。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不断用漓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起了文章。他们以漓江为由,借游览漓江为名来招揽游客,这使许多游客都参与到"游漓江,摘草莓"、"畅游毛洲岛"等活动行列中来,增加了大圩镇旅游景点的经营效益。此外,大圩镇有些乡村旅游景点还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机会,向高校的师生们进行宣传、优惠等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游客的青睐和好评。巧打季节牌、巧托桂林名城。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在不同季节对景点的服务实行不同价格优惠,以此吸引新老顾客光顾。比如,在草莓新上市时,农民们抓住消费者追求新鲜、新奇的消费心理,对草莓实行价高价格,而在草莓接近尾期的时候,对草莓实行较低价格,对多次购买的顾客实行7-8折的优惠。同时,借桂林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宣传,把大圩草莓宣传为"桂林土特产",营造"来桂林旅游,摘草莓、吃草莓是必须的!"效应,直接把大圩镇特色农产品与桂林挂钩,从而增加前往大圩旅游的游客量。

2.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圩镇有其独特资源优势。首先,大圩镇是历史文化古镇,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大圩古镇上的万寿桥、寺庙、古村落景观等都极具人文观赏价值。其次,大圩镇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大圩镇境内山林密集,奇峰异石耸立,桂林漓江流经此地,河水清澈见底,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受人为破坏和工业污染少,适宜居住和旅游。大圩古东瀑布景观就是大圩镇独特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第三,大圩镇农业资源较为集中,乡村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大圩镇境内农业资源分布比较合理,比如在大圩镇生产街和毛洲岛农民主要种植草莓,秦岸、大埠等村委主要以种植提子和葡萄,这样既形成产业特色,又方便游客旅游观光。第四,大圩镇交通较方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圩镇距离桂林市区约有19公里,路程较短,符合现代城市居民自驾车游旅游消费方式,且近年来,大圩政府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修了大圩镇境内的乡镇公路,规范了乡村旅游业经营环境。

(三)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桂林市大圩镇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迅速发展,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加以认识、分析:

1.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虽然大圩镇是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但是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却是新兴事物,自从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晚,大圩镇乡村旅游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数量较之其他乡镇较少。其次,大圩镇早年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平衡,政府和经营者们旅游业投资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造成旅游业收入占全镇生产总值较小。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大圩镇自然地理因素是造成其乡村旅游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大圩镇现有乡村旅游景点都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状况而建立的,自然资源的分散程度影响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的集中程度。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的问题将会制约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妨碍对其整体优化管理,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效应。

2.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沿线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等各种设施和服务,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通往大圩古东瀑布、金瑞鸵鸟生态园的道路较狭窄弯曲,交通不便利;草莓农庄和金瑞鸵鸟生态园的停车位、客房数量较少,供游客观光、娱乐的休闲项目较缺乏等等。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大圩镇旅游景点的分散使其形成不了规模经济,为单个景点修建成本过大;第二,大圩镇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基础建设投资;第三,景点经营者们的"搭便车"现象严重,导致单个经营者对基础设施投资动力不足。

3.大圩镇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大圩镇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对景点促销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明确,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激发旅游者来大圩镇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也未能塑造一个鲜明、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如大圩草莓农庄、金瑞鸵鸟生态园)大都是在公路旁设置广告牌,写明景点名字和地点,这种宣传方式虽然简单,成本较低,但这样的宣传方式不易引起广大游客注意,达不到宣传效果,不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景点形象和知名度。如果把乡村旅游服务看作一件产品,那它就必须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不做宣传或者宣传不到位,不抓市场,那么盘活乡村旅游业就会是一句空话。

4.大圩镇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职工大都为当地附近农民,他们没有经过专业旅游从业培训,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乡村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需要在餐饮、观光、娱乐、住宿、卫生等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这些优质服务无一例外需要大量熟练雇员才能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培养员工科学合理的服务理念,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快人才引进和人员培养,满足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一)加大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古镇,振兴古镇旅游业。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比如道路,停车场等进行修改建设。招商引资,合理兴建酒店旅馆等供游客旅游住宿的地方。大圩镇政府与当地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应开展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结合镇情和进入桂林城市体系的要求,大圩镇把城镇功能定位为旅游商贸型城镇,确定将其建设成为桂林市东郊"卫星城"和"后花园"的发展目标。镇党委邀请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机构的专家对古镇古街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借鉴云南丽江、湖南凤凰等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外资,进行合理开发,促使古镇原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古镇保护和经营效益的"双赢"。

(二)加大大圩镇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线,提升大圩知名度。

大圩镇应组织全镇景点景区负责人到桂林芦笛岩、阳朔漓江等旅游区学习考察,提高打造旅游品牌的能力;邀请桂林市有关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到该镇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征求旅游线路合理布局的意见和建议。按照规划新建成的袁家漓水人家壮寨风情游景区、古镇风貌艺术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正在建设的集娱乐、休闲、购物多功能于一体的古东金山游乐园等项目,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同时,倾力包装的国家4A级古东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毛洲岛、古镇古街、雄村古圩、秦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草莓岛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景点景区品位和知名度明显提升,独具魅力的"桂林-大圩-漓江-阳朔-桂林"大旅游环线初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名镇的整体功能大幅度提升。

(三)打造精品农家乐,开发旅游新景点。

大圩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农家乐,发展旅游观光型农业"十二五"期间,大圩镇进一步整合新农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三条旅游带,构筑大圩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古东瀑布-天目湖-秦岸提子基地-漓水人家-大圩草莓基地"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带,成为桂林东线旅游核心区;依托千年历史文化古镇,把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圩古镇-毛洲岛-鲤鱼岛-磨盘山"新型旅游带。充分利用流经李家、朱家、廖家的"牛河"和流经熊村、上桥、高桥的"马河",精心打造李家、朱家、熊村、上桥、高桥徒步漂流、自行车观光等休闲旅游带,并着力打造熊村、上桥、高桥一带油菜花摄影基地。

桂林市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色性很强,正确认识本地区乡村旅游业及根据当地特色提出适当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关键问题。良好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实施,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圩镇境内乡村旅游资源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更好地引领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具有其独特性,旅游业已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但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某些旅游者的不良行为等都损害了海南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着重研究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和相应对策。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1]。

2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再加上与大陆隔断,热带资源物种破坏极少,极为丰富,保存完好,被称为中国热带资源的宝库[1]。1999年,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并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秉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的理念,找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点,将生态环境作为资源来管理经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成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词,先后建设了一批以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开辟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线路,有以生态旅游、热带雨林探奇和河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神奇之旅”,有以各类温泉为内容的“风情温泉之旅”,有突出高尔夫休闲的“潇洒高尔夫之旅”,有康体保健为内容的“SPA度假”、“中医理疗按摩”,还有体现黎苗族风情的“民族文化之旅”等等,海南旅游业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海南省生态产业最耀眼的一张绿色名片和海南的特色经济。

3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海南建省办特区这2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人口的增加,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缺乏环保意识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和环境遭遇空前的挑战和压力,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毁坏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破坏植被,珊瑚礁等现象屡禁不止。受市场诱导,大量旅游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盲目抢占海滩开发旅游酒店,楼盘,景点等行为损害了沿海的自然资源,颠覆了当地人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

3.1生态旅游内涵失真生态旅游经营方式、开发模式、开发思路的盲目化、追风化,不少项目的开发事与愿违,投入巨资却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例如,近岸海域珊瑚礁仍然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由于养殖业的发展和不规范管理以及沿岸无序采矿,已导致大面积的海防林和红树林遭受破坏。陆源污染物的不达标排放,使得近海海域水质下降;还有掠夺式的渔业捕捞。所有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将进一步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剧海岸侵蚀、减弱海防生态屏障。

3.2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程度低生态旅游由于其尊重自然与文化的异质性,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居民,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而谋富当地社区居民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求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区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有助于确保当地居民的合理权益,有助于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尊重,能使当地保护事业得到有力的支持,并使游客获得最大满足,从而使生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海南生态旅游景区周边居民的自治程度高低和所获得的收益并不能成正比,甚至有的居民以冷谈或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因在于多数居民认为政府受益,居民受苦。

3.3生态旅游从业者专业性不强旅游行业具有“低壁垒”的特点,人力资源具有需求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造成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海南省生态旅游从业者大部分来自其它行业,直接影响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有序性。

4发展对策

4.1准确定位生态旅游海南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宝藏,但科学地将其开发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更为重要。海南的生态旅游应定位于绿色生态、蓝色海岸、红色遗址、特色民族,悠闲生活于一体的人文型生态旅游产品。

4.2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对外宣传和接待过程中应提高游客对海南生态旅游的认知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形成每一个在海南生活的人都能参与到爱护海南生态资源,保护海南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4.3提升社区参与程度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有助于激发生态旅游社区居民自发性,应贯穿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渗透到各个层面,通过参与而享受到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社区居民可以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决策,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具体而言,可以尽量安排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尽量选用当地人经营的旅馆,并向旅游者建议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的土特产品;安排与当地人一起参加民族节事活动、制作手工艺品、捕鱼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建设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项目和周边村镇当地的发展,用自身发展带动周边环境的改善、周边经济的提高。以招工、培训、资助、慰问等多种形式帮助周边社区,建立起共同发展的稳定的、和谐的社区关系。而发展起来的周边社区也为景区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大环境,促进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4.4优化从业人才结构面对海南生态旅游新的发展态势,海南现有的旅游人力资源无论从专业素质还是资源规模上,都已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海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人力资源已成为制约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制定海南生态旅游人力资源规划,提升专业素质,显得十分迫切。

篇11

现代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空间地理数据,如各景点的具体分布位置、规划游览线路图、服务点位置、出行道路、通信状况等都与地理属性密切相关。应用GIS后就能迅速、全面、准确的获知旅游地的地理信息,使用GIS技术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就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管理与调用,并在电子地图上对这些空间或非空间的信息进行集成,再利用已建好的数据库系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方便检查。当前GIS被大量应用到旅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电子地图资源和有关查询页面也大量充斥网络,进而为旅游开发决策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使其在景点位置分布、旅游线路选定、目的地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旅游目的地在电子地图上必须醒目,可使用鲜明的图标标注出来,这样有利于将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所处城市和周边城市的邻近关系直观的展现出来。在选择旅游路线时,若只有两地,就使用有权图的算法,将最短路径计算出来;若线路上要经过多个目的地,就使用遍历多目的地的方法,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将确定好的路径使用鲜明的线性图标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来。将依据算法计算出的结果,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把得到的数据用文本的形式标注在电子地图旁边,使用户对结果了解清楚。电子地图上应反映出旅游目的地大致环境,因此可采取图层叠加的方法或指标分类的方法,在地图上反映出环境实况。电子地图上也应反映出旅游景点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分布状况,因此应在地图上将其标注出来,让使用者能直观对其进行了解。在确定设施缓冲区范围前要了解相关点或线状标识的情况,避免出现设施服务范围定位不当的情况。范围确定后就能进行服务设施配置工作,并依据空间叠置理论,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及客流量。除上述系统,绝大部分的系统都会提供大量的服务信息给使用者,其中包括旅游基础地理、旅行社服务、交通状况、餐饮与娱乐、酒店服务、多媒体形式的景点等,与之相对的系统包括饭店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等,上述系统能尽可能的给使用者提供详尽的旅游信息,使用者将依据其中的有效信息做出最佳决定。

二、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GIS技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决策者可据此展开旅游景点开发、管理工作。

(一)资源空间价值评估。当前,旅游业大多使用GIS技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空间价值分析,并将分析数据用空间数据库统一分析整理,进而建立空间价值评估模型,再使用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估。在正式开发前运用GIS技术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价值,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使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发展前景分析。一个地区在开发旅游地前必须要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不能盲目开发。分析时可使用GIS工具,具体应分析当地的土地状况,为景点规划和场地开发打基础,再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的自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与旅游有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并使用GIS软件根据分析数据绘制相关图形,再将图形进行叠加处理,进而有效了解当地关于开展旅游业的相关情况、政策以及经济现况等,进而评估土地开发方案的可行性。

(三)环境空间布局分析。对旅游地的环境空间进行分析主要指分析环境廊道规划。也就是分析水体湿地和地形坡度以及植被布局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情况,可将上述因素的实际分布状况各自用图层进行绘制,并把这些图层叠加起来构制出分析图层,分析图层内出现重叠位置就是空间廊道的最佳分布位置,运用这张环境廊道分布图,就能对旅游地实现合理规划。

(四)分析景点的空间配置状况。GIS技术能实现旅游景点的视域和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状况的有效分析。运用GIS技术能在电子地图上精确标注出景点的区域空间信息,使视域分析的结果更加精准。分析景点的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对景点内的植物、盆栽、小路、凉亭以及洗手间等各种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度进行分析,使其能贴合游客的时间需求和生理特征需求,进而让游客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加大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绘制游览专题图

绘制游览专题图是GIS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在这方面优势十分明显。许多系统都在应用GIS技术绘制出分层后的游览专题图,以供用户使用。GIS软件具有十分强大的绘图能力和文本编辑能力,可将地理数据录入空间数据库内进行统一管理,省却了数据调用的麻烦,在绘制专题图时可统一将数据的相关属性进行显示,同时应用约定模板,进而大大降低制图的复杂性,有效减少出图成本。应用GIS技术绘图还能对图形进行分层管理,同类要素将划分到同一层,各图层在进行修改时不会影响其他图层。也能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叠加相关要素后进行显示,如导游图和旅游路线图以及旅游交通图等不同种类的专题图。

四、资源价值评估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主要指对旅游资源进行外在表现以及内在性质的价值评估,包括评估资源本身价值、评估旅游地的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评估其市场价值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主要关心人员是旅游管理者,其和游客的关系不大,但评估结果会对资源管理产生影响,应引起关注,主要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时能促进服务设施的配置合理性。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在进行资源分析时将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使管理部门有更全面的数据支持,评估结果也将更加客观、准确。分析旅游资源本身时,主要分析其的质量特征和聚散程度,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给出评估指标;在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时,要将旅游地的气侯和交通以及服务设施配置等因素考虑进去,并结合游客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给出可行性报告;在分析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时,可将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和景区吸引力及其目标群体等情况综合考虑进去,并对旅游地进行缓冲区分析以及空间叠加分析,再使用加权为其在电子地图规划出服务范围,以便准确圈定其客源市场。

五、动态监测

篇12

引言

山东省旅游资源的发展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到2016年山东的旅游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由于旅游的跨度,我国在关于旅游方面的一些文献也在相继出现,发表的文献也因不同年限而出现不同的数量,它们的发表更好的印证了旅游资源发展的时间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对经济的影响。

(一)山东省所有旅游方面的文献总结

从折线图得出:2000年以前山东省旅游文献的数量[1]变化在中间出现一个小高峰但总体而言变化幅度低。从2001年到 2011年这十年间可看出山东的旅游发展以及研究处于极速发展阶段,2011年达到了高峰。从2012年至今我们看到它较之2011年有所下降,但是,它的数量较之初期还是在增加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山东省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研究的一个趋势变化。

(二)山东省近几年的旅游外汇收入状况的总结

从图上可以得到:2012年的旅游外汇收入是最多的。这可以更好的与山东省旅游文献数量在2010年到2012年数量变化相匹配。旅游外汇收入的不断增加可以从侧面更好的反映出旅游的开发及研究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从山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可以推测山东省的17地市旅游收入的变化趋势。

一、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及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的状况

(一)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外汇收入近几年的变化

有关数据得出:在17地市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是青岛市,最低的是菏泽市。该地市的旅游发展程度可以显示在旅游外汇收入的变化上。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的发展等因素可以决定旅游的发达性。青岛市借助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濒临黄海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出与其相关的旅游景点(栈桥、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等)。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因其所处位置以及所得称谓“牡丹之乡”开发出相应旅游景点(曹州牡丹园、千佛湖文化旅游景区等)。两个地市中因青岛的自身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以及两个城市的旅游品牌设计理念不同,所以在旅游外汇收入上差别很大。

(二)山东省17地市接待入境旅客人数

山东省17地市接待入境人数中最多的地市是青岛、其次是烟台、威海这些靠近沿海的城市,而居于内陆的菏泽、莱芜、枣庄的接待量相对其他地市而言较少。其他地市居于中间位置。17地市的接待量从2008年到2014年呈现上涨的趋势,程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是持续上升,从而可以预测山东省的旅游接待量会持续上升,上升的趋势以及幅度会越变越大。

二、山东省17地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旅游景点分布

(一)山东省17地市旅游空间差异

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的研究是大多是从单因素考虑,例如仅考虑旅游的接待量,并且绝大部分采用的是绝对量。但是对比较各地市旅游空间差异应该采用的是质与量相结合的指标和综合评价的方式来研究旅游空间差异。

山东省17地市旅游空间差异的特征:(1)沿海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是最理想的。例如:烟台、威海、青岛;(2)面积相对较小和居于内陆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不是很理想。例如:枣庄、莱芜、菏泽;(3)其他类型的城市因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所具有的旅游资源类型发展旅游业。例如:济南、德州、聊城等。

(二)山东省17地市分布以及5A级旅游景点分布

首先,山东省17地市分布以及代表景点。黄海、渤海邻近的城市有:威海、青岛、烟台、日照等。它们发展的旅游业一般是与所处的沿海地理位置有关。其他地市旅游发展的代表:省会济南的5A级旅游景区趵突泉;“神京门户”的德州扒鸡;济宁的三孔和三孟等;临沂的5A级的旅游景区蒙山旅游区。

其次,山东省17地市的5A级旅游景点的分布。山东省5A级旅游景点,总共9个。这可以很好的表明虽然截至到2013年山东景点数量3A级298家4A级160家但是高质量的还是很少,大多数都是低质量有待提高的景点。

最后,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景点所属旅游资源类型的结论。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景点根据分类进行规整得出:(1)17 地市并不是所有地市都开发出根据旅游功能分类得出与资源类型一直的景点。东营缺乏参与型旅游景点,滨州、莱芜缺乏保健疗养型的旅游景点等。(2)每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也因各自所在的位置和城市的发展状况不同定制出的景点的品牌形象不同。枣庄微山湖湿地等(3)每一个景点的主打特色都是结合此地的环境、经济等的特征来发展的。

三、山东省17地市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一)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资源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山东省当今旅游的发展以沿海周边城市为主要市场,旅游收入在旅游业得以发展后稳步上升,旅游景点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景点,山东泰安的泰山、曲阜的三孔等。旅游活动的进行在时间上一般体现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上;空间上体现在17地市均有游客分布尤其是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景点上,这说明文化景观的开发在旅游的未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山东省17地市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生态旅游的l展没有达到标准,部分游客的旅游行为是对自然景观的损坏而不是保护。第二,整体规划意识薄弱、盲目开发严重。政府部门为了提高某一地市的旅游业经济收入,政府人员没有深入当地了解具体的发展可行性仅凭借个人的感觉去开发;旅游开发相关人士的开发研究态度是不公正的,存在一些冒险行为,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研究开发态度。第三,人造景观泛滥、相似性高、区分度低。旅游景点内的旅游观光游览设施泛滥,一些设施的安全性能有待提高。第四,旅游景点的旅游服务人员的知识素养和服务态度有待加强,政府和相关负责人应该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培养。第五,自然景观的开发类似性过大,没有系统的与本地市的人文联系、不同地市过分追求利益的现象明显。第六,从游客方面可以看到: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低,风景名胜区污染严重,旅游观光文化环保的宣传不够深入。

(二)针对山东省17地市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无论是在自然资源还是在人文资源上较之其他省都是丰富的。从自然资源方面,在山东省15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像泰山、蓬莱仙境等的自然风景;从人文资源方面,山东省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山东省留下了:三大宫殿式建筑中的“大成殿”、”天贶殿”两个、四门塔等古迹名胜。山东省的旅游资源特点可以概括为“古”历史古迹,体现在广泛性、集中性和“海”是指地处沿海。因此,要保证我省旅游业今后的不断发展,就应走出一条具有山东旅游特色的发展道路,就应从山东旅游资源的上述两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制定有效的途径。

开发山东旅游资源可以从一下几点设想开始:一、完善现有的旅游项目;二、发挥“古”的特点,开办新的旅游项目;三、发挥东部沿海地带以休养、度假为主的旅游优势。

山东省的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更加彻底更加全面的从可持续发展入手。可持续发展 的途径:第一,注重宣传教育,适当采取法律手段。因为旅游业的发展的主力市场是人,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他们在游玩的途中的一些行为影响着所存在的景点环境,对景区景点缺乏保护意识。对于这种现象,政府的有关责任人应该开展或者发表旅游宣传教育,针对恶劣的行径应当给以法律手段制裁,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第二,根据旅游承载力的大小,判断该地的旅游发展是否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体现景点的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第三,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既能做到环境保护、又能为旅游者提供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还能最大程度的造福于旅游地。因此,生态旅游是目前以及未来发展旅游业的大趋势。第四,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将环境影响评估带到旅游资源开发中,能够将旅游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冲击和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估以及评价。有利于开发者、投资者等在开发上节约资本、做出明智的选择,对于旅游者它可以游客更深层次的感受景点的自然美以及人文美。第五,旅游开发观念以及经营模式的转换。要求开发者以及经营者要学会抛弃传统的、陈旧的污染盈利式开发的观念。要在开发的理念中注入创新的意识,开发出有独立意义和创新性的景观,在经营上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应该以树立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四、结语

篇13

关键词:城市旅游景点 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F592.7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中人口聚集力也不断的增强,人们在对物质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城市景点游览的要求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满足人们精神娱乐需求的城市景点,在发展景点的过程中,我们就面对了景点发展与城市规划间的联系与矛盾了,如何处理好景点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合理关系,就要我们有一套合理的城市景点规划方案与原则,对于城市景点规划,我们大多人的考虑只限制在参照城市建设体系,和参照城市公园规划体系,两者没有真正的把城市景点规划作为“标准点规划”来进行。我们应该真正掌握城市景点区规划的手段和思路,采用一套能够维护城市各个方面的规划方案,达到人―城市之间的景点需求平衡。我们还特别要注意城郊景点发展与城市外扩的两方面之间的挑战,这些都体现了合理化的城市景点规划设计。

一、城市景点规划的特点和原则

1.1城市景点规划特点

1.1.1目的地规划。

城市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城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景点规划的综合规划。

1.1.2目标性规划。

城市景点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景点规划时就要做好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设定发展的指标,并且这个指标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我们从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昆明,由于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呈贡等周边地区了。

1.1.3景点的保障平衡性。

就是要我们确定景点需求特征、旅游吸引物类规划、景点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不同等级、类型与区位的度假区具有不同层次,相对固定的游客市场,确定游客市场及其需求特征,开发针对性的度假旅游产品是度假区成功的前提。

就如南京的夫子庙,景点内有了许多吸引游客的物类特征。同时我们还要提出城市景点规划实施所需要的政策、融资、管理等保障体系。

城市景点规划特点还包括科学性即科学的功能分区与旅游吸引游客物类规划,环境容量确定与接待设施规划,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度假环境的保育规划。地域性即针对度假区的地脉与文脉特征,通过创意策划与规划布局,形成度假区的地域特色。可操作性即旅游度假地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实施,所以要将发展策划与规划布局有机结合,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相互衔接,旅游规划与实施管理紧密配合的特点。

1.2城市景点规划原则

在引言中我已经提到我们在进行城市景点规划时,要考虑它本身所要满足的科学性和政治性,所以做好它们两方面的相互统一是好的城市景点规划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性是任何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规划也是规划人员本身要掌握的第一要务。

政治性则是要在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上与当地政府保持统一。由于城市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很多城市把旅游当作支柱产业来对待,因此,城市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和热心。所以在这种城市内就有着了一套基本统一的战略构思,一个规划如果与它们的战略不符,即使是通过评审,这种规划既然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是失败的。

1.3城市景点规划应解决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像城市规划一样提出城市景点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空间步骤,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等。

其次,我们要想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规划一样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

再其次,结合城市规划,提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的安排,基于功能和营销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

最后我们要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

但是我们在进行城市景点规划时,由于城市景点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因此,城市景点规划要特别考虑到城市的个性化需要,城市景点休闲设施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景点中的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额外城市景点要素的规划。

我们也要注重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把城市景点建筑、城市广场、城市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景点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同时也节约了土地利用。

二、总结

城市景点规划不仅要满足城市景点与城市自身的平衡形态,更重要的是我国现今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品之一,并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中。以此相适应, 我国的城市旅游景点也将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应对发展的趋势,需要针对旅游活动及城市景点的特点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设置新思路,新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虚拟现实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87-0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目前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大热点,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构造逼真的人工模拟环境,并能有效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感知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力的特征,其中三维立体成像与交互性的配合是它相较于传统的数字影音、网站等信息传递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一个虚拟的三维场景中,用户可以选择虚拟化身进行漫游、浏览和互动等。实时交互和高互动性是该类系统交互方面的最大特点。

目前,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有两种主要趋势:一种是追求用户沉浸感的最大化,另一种是实现VR网络化即WEB3D技术。

追求高度的沉浸感需要效果显著的交互手段,将感官系统和声音良好的融合在一起,该类技术对于设备和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使用成本昂贵,目前阶段还很难面向普通公众普及应用。

另一种趋势即WEB3D技术,这种技术非常适合于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普通用户通过网络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虚拟空间,它弥补了互联网上缺乏立体型的不足,给互联网带来了新的色彩。但WEB3D技术在应用前要下载相应模型才能予以显示,如网上故宫博物院虚拟现实系统在使用前需要提前下载200M的文件,使用优化的压缩算法虽然可以提高下载的速度,但在目前的国内公众网络环境条件下,很难满足用户在模拟环境中实时浏览信息的需求,在网络较差的时更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欲。现有许多虚拟现实系统产品由于带宽的限制采用伪三维或者降低显示质量的方式,如哈尔滨工大、上海交大等虚拟校园采用2.5D方式,网上黄帝陵等景点虚拟现实系统采用完全简模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使用的实时性,但导致画面质量沉浸感差强人意,交互方式单一。

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原则,构建于网络、具有整体交互功能的虚拟现实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是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方向,但绘制实时性和建模逼真度的矛盾成为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最大难点,并且现有网络虚拟现实系统大多仅以实现功能为目标,从用户友好度和使用体验角度进行的虚拟现实系统还很少。

本文以实现虚拟现实系统推广实用化、大众化为目标,在前期完成了国家级4A景区故居纪念馆、徐特立故居纪念馆等数十个旅游景点的虚拟现实项目开发,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得出,在现有公众网络、硬件条件下,要做到兼顾速度与质量,面向大众,实现用户在线访问旅游景点的高真实感与高用户友好度,需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虚拟旅游景点场景均衡建模技术

旅游景点往往具有占地面积较大、建筑物结构类型众多、内部几何拓扑关系复杂等特点,如果采用普通商业虚拟系统建模技术,则必然导致模型网格数量庞大,不适宜远程实时渲染,给网络访问带来不便,从而影响虚拟旅游景点的访问友好性,使得公众在远程访问时体验不流畅而产生疲劳感,容易从虚拟境界中脱离。因此,需要通过充分挖掘景点中建筑物与环境的固有视觉与结构特征,抽取最具冲击力的部分和细节,研究简模与精模相结合的、兼顾访问或渲染速度与质量的虚拟景点均衡建模技术,从而实现公众在快速流畅的访问时获得关键红色信息的高质量体验。具体实现起来,一是虚拟景点均衡建模,确保高质量画面效果前提下的模型文件最小;二是红色旅游景点模型文件的网络智能加载,确保系统流畅运行。

2 旅游虚拟现实系统高友好度交互设计方案及景点特色环境营造技术

访问友好度就是用户在使用、体验虚拟旅游景点或旅游虚拟现实系统时,对相应访问对象产生亲切感、自然感、认同感的程度,观众在漫游虚拟旅游景点时,若能通过最便捷的途径获得最感兴趣的访问内容,无疑将大大加强虚拟旅游景点的访问友好度;另外,虚拟旅游景点一般具有很强的历史凝重感,光照或质感的设计、景点氛围的营造是虚拟景点体验质量高低甚至旅游景点虚拟系统设计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高友好度交互设计方案及景点特色环境营造是项目的重要方面。具体实现起来,就是要根据系统功能和景点特色氛围营造需求,为网络虚拟现实系统设计高友好度的交互界面、导航功能、动画效果及音效等。

3 虚拟旅游景点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旅游景点中具有较多的壁挂式宣传字框、卷轴、壁画等形式的介绍性材料,这些介绍材料虽然准确地表达了相应的背景故事,但表现方式还欠生动,即使是现场观摩也还存在表现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带给观众足够的历史震撼力。虚拟旅游景点通过将这些虚拟壁挂式宣传字框、卷轴、壁画链接至虚拟故事场景,友好地接纳体验者,使其可以在故事的场景中漫游甚至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重温历史,那对于壁挂材料的表现力将具有倍增的现实增强作用。具体实现起来,就是要根据交互设计方案,利用各种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效果等多种媒体元素融入到网络三维虚拟现实系统中,完整实现旅游虚拟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