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

地理教学技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教学技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学技能

篇1

一、目前地理技能的特点

1.重视培养思维方法。根据特定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认知的事物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方法。

2.重视地理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回答地理问题是一个完整的地理探究过程,运用归纳、推理、概括、总结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解决地理问题。

3.重视地图、图表的作用。这不仅要求学生会看图,还要能绘图,更要会用图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4.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获得地理信息。

5.重视实践活动。地理学科总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而地理问题也常与生活联系,地理学习过程更应重视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地理技能的组成

1.读图、绘图能力。

2.比较、分析能力。

3.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地理技能培养应重视经验的积累

一般地,学生学习的经验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传授的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按教师传授的步骤反复练习的过程。

2.学生独立学习的探索。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的思考,逐步形成了学习经验。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学生自我的经验起主导作用。例如,在读分层设色图时,通过观察发现绿色的地区为平原,并将此作为地形判断的一种方法。

四、地理技能培养应注重科学性

1.由简及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巧妙安排。

2.善于总结,突破难点。例如,一些或难记忆或难理解的地理现象可采用口诀突破。

3.提倡探究,形成习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创造性学习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自主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此外,地理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态度和蔼、亲切,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设计好的“圈套”,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激发性的。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启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通过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

5.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就应兼顾其他学科,引入语文的优美诗词,引入音乐的动听歌曲,引入历史的奇闻轶事,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衷地赞佩。

6.借助地图,强化记忆。例如热带草原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

7.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巧妙插叙,激趣。如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中叙述:“……只见一个圆形星球悬在天空中,上面有蓝色的海白色的云,没有云块遮挡的情况,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

9.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又如将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冬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技能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他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地理教学;承转

一堂地理课是否完整,前后知识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承转和过渡。好的承转能让学生茅塞顿开,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了然于心;好的承转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从教12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承转的设计,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承转技能。

一、地理教学承转的作用

1.地理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巧妙恰当的教学承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并增强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太阳系时,笔者承转时运用问题提出: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很准确的描述你家的地址,那假如你在宇宙中遇到一个外星人,他问你地球的位置,你如何描述?这种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去学习的太阳系充满期待。

2.地理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地理学习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地理认知能力;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推理能力;绘制地图、图表等的地理应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地理创新能力等。恰到好处的教学承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笔者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之后提问同学:你们从刚才的转动中看出了哪些信息?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讲转动的方向的,有讲转动的速度快慢的,也有讲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的,还有同学讲演示同学拿地球仪的姿势等等,热烈的氛围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考验。

3.地理教学节奏的“调节器”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人的思维具有间断性和跳跃性,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若能停顿3~5秒,就会出现另一个思维高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张而无驰,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人产生疲惫感,学生的思维就会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反之,有驰没有张,又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张”“驰”应当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律感。而教学承转的巧妙设置,能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张与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学过程的韵律美。

4.地理知识组块的“粘合剂”

一堂地理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几个组块构成,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承转的设计,仅仅通过“接下来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点是…,第二点是…,”来实现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推进,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呆板。因为学生在对知识的前后联系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会导致认知逻辑的混乱,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这些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需要衔接,需要粘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承转来完成。

二、地理教学承转的方法

1.语言承转法

语言承转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承转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语言描述,或提问、或转折、或引用将前后两部分知识紧密连接。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承转法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承转。关联词承转是指地理教师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的承转,教师可以用“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仅用一个“但”字,不仅直接点明前后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把教学过程自然地转入“绿洲农业”的学习。

(2)比喻承转。比喻承转是指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比喻手法,用比较形象的事物来代替所学知识,从而使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更形象生动。例如:在学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时,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承转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积蓄力量的过程很长,但一旦发作起来就会很迅速且比较剧烈,好比“胃痛”,常年累月的坏习惯不断地伤害你的胃,一旦疼起来就受不了;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发作起来看似很温柔,但由于作用时间很长,所以最后也会对地表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好比“挠痒痒”,短期内很舒服,但是挠上一天非破相不可了。所以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刚才的描述,我们来概括一下两者的关系。通过比喻很形象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内外力关系的知识学习。

(3)问题承转。问题承转是指教师利用刚刚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疑问方式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我国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4)诗句承转。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诗词名句也与地理密切联系。在教学承转中,选择运用诗词名句进行承转,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锋面天气系统时,由冷锋过境转到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时可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进行承转;讲“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由“月球概况”过渡到“月相及变化”,可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进行承转。

2.教学案例承转法

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承转是地理教学承转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强,教学承转的效果往往很好。例如,笔者在讲“工业区位的选择”,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讲述了印度博尔帕农药厂,它的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本原因是由于该药厂建于城市的人口密集区,选址不当所致;而美国一家农药厂,虽也发生毒气泄露,由于建在荒原上,人口稀少,损失小得多的案例。这里讲的就是环境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特殊作用,引发了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教学活动承转法

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活动承转关键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承转:教师将准备好的几块抽屉状木板上分别均匀铺50厘米厚黄土、带草皮的黄土、沙土、黏土,用喷水壶喷水,要求学生观察在同等降水量的情况下,土质相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观察土质、植被、地形不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资源,然后转入“水资源保护”内容的学习。

三、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针对性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总是按一定程序和步骤展开的,各教学内容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关系。教学承转作为引导学生由一个教学内容学习转入到另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学承转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承转设计时,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所要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择适合于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知学习。

2.增加趣味性

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承转,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承转效果。事实上地理科学以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地理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地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

3.体现创造性

篇3

【关键词】地图;地图学习;地图技能

地图基本技能是地图学习,甚至地理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读图、析图、记图、绘图等地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1.读图技能的练习

学生在地图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缺乏读图技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以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时要注意图名、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对地图要有目的、多角度的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准确理解地图内涵,灵活应用地图信息。

(1)掌握正确的读图顺序

在阅读地图时,先强调地图的名称,再熟悉图例。此外,不同类型的图形在阅读其内容时,具体的顺序也不相同。①对于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图形,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图。②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形,如地球运动图、人口增长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读图。如,在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从春分开始,依次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阅读。③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图形,如地理特征图、模式图等,可以采用按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读图。

(2)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

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掌握图形特点,不仅有利于读图,也是学生正确绘图的基础。例如,在阅读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例”或“比重”。二是各构成要素的比例总和为100%。三是构成要素只是三项,不可增减。四是三项要素的数据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原本复杂难懂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读图也就轻松自如。

(3)具体图形应灵活阅读

不同类型的图像有不同的读图顺序和方法,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图形,结合上述方法灵活的阅读,而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去读千变万化的图形。

2.析图技能的练习

要读懂地图,就要深入分析地图,即析图。析图是在读图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处理,用来阐述与图形有关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地理核心理论。

(1)地理图形要素的综合分析

地理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形成综合的地理图形,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由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图形。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出所给图形中标出或隐含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例如,分析某区域图时,先要在图中找出各个地理要素;其次,要说明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如纬度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2)地理图形要素的想象延伸

想象延伸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一个区域中的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延伸到相邻或相似的其它区域中去。第一是空间分布延伸:①从交通干线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城市、大江大河、地形区、工业地带……②从河流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河流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地形区、省区、注入的河湖海……第二是季节变化延伸:①从气候延伸,分析本区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②从水文特征延伸,分析区域不同季节的河流水文特点;③从植被、外力作用等其它方面进行延伸。

(3)地理图形要素的对比分析

对比有三个要点,一是差异性,二是共同性,三是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如对西欧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比分析,就应该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去分析。

3.绘图技能的练习

绘图是图形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绘图过程就是学生模仿、记忆、想象的过程,能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较短的时间里构建比较完整的地图系统。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学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张学校或家庭的平面图。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和绘图技能。

4.记图技能的练习

在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时,通常需要记住地图的轮廓形状。在教学中常采用象形记忆、绘图记忆等形象思维进行记图练习。

(1)象形记忆法

象形记忆法就是指将简单的图形通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发挥想象将某些地理事物与其相似的事物形象比拟,运用形象来记忆的方法。例如,黑龙江省像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天鹅的故乡);陕西省像一个蹲着的兵马俑(秦兵马俑出土之地);云南省像只开屏的孔雀(我国著名珍奇动物孔雀产地);世界的大陆部分形似倒置的三角形;巴西和印度的轮廓是三角形;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吉林省如三角形等。

(2)分解组合法

对于复杂的图形,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而熟悉的部分,便于发现其地理事物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也便于学生对图形的记忆与分析。例如,非洲大陆可分解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3)绘图记忆法

在地图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直接在空白图上填写地理事物外,更要学生以空白图作为底图,先绘空白图,然后在图上填写内容。这种先绘图再填图的练习方法不仅能牢固地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也能帮助记忆区域轮廓。

5结语

篇4

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教地理,离不开地图,学地理,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教材,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是学生汲取重要知识的源泉。

1.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即“什么样的”。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从而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学地图时,我问学生:“假如我们要去四川九寨沟旅游,你能在地图中找出它的具置吗?假如我们要乘火车去,你能说出具体的铁路线名称和所经过的省区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找相关地图查阅,学习地图的兴趣非常浓厚。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标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标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

二、加强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

1.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地图学习地理,教会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教会学生掌握判断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其中图例是地图上用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铁路、山峰等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图例有地图语言的功能,要看懂地图,必须先认识图例。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不少学生经常说:“老师,这个图其他我能看懂,就是分不清东南西北。”在三个基本要素里,方向的判断是最关键的。最常见的一般方法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较容易记住;指向标判断也没有问题,较难的就是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断和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方向的判断。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这两节里有很多经纬网示意图,如果再加上晨昏线,很多学生就会晕头转向。全班几乎一大半的学生都不会看这种示意图。其实对于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断,教会学生最根本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但往往把经纬线画成圆弧形或其他形状的情形下,学生就不会判断了。这时教师就让学生掌握只要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正东或正西方向,在同一条经线上就是正南或正北方向,另外多出示几种经纬线变形图让学生练习,多角度地练习,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方向的判断也可以参照以上办法,但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沿纬线逆时针方向箭头指向东方,同样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沿纬线顺时针方向箭头依然指向东方。

其次,要仔细阅读地图的标题,因为图的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不同属性的地图所表达的主题不同,如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不同颜色表达地表不同的海拔高度,而气候类型分布图,不同的颜色则表达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只有确定了图像所表达的主题区域位置、范围等,再在图像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寻找有关的地理事物,就能获取有效信息。

最后,要进行图文转换,学会运用地图进行知识迁移,能够运用图表表达空间概念,对知识进行归纳,并能阐述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如在让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图例找到各种气候的分布情况,说出它们的分布规律,再设置几个问题,如: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为什么这么显著,为什么亚欧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海陆分布情况作答。又问:欧洲西部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这么广?非洲的气候类型有什么分布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随着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会不断深化。只有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会学生获取地图信息

篇5

一、地图技能的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从区域到全球,同时包含着人文和地形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有在与地图的结合下,才能更好地了解。图形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高中的地理课堂中,地图的应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地图技能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对地图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尽收于地图之中,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另外,学生掌握地图技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空间感。

二、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应让知识走出书本,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课堂之外的世界产生浓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情感上与学生及时沟通,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尽量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地理课中,地图地标的学习是十分乏味的,因此,教师就更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养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寓教于乐,更好地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技能。

要想教好学生读图,应让学生对地图的整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其中的图形和符号有充分的认知,并能达到准确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看图的习惯,这样才能对地图中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从而充分了解其中的相关信息,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三)重视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地图内容填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一个知识网,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进行图文转换的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地利用黑板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黑板缩略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需要,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进行描绘,最终形成缩略图。缩略图的要求可以不必太严格,只要抓住了本质的特征,并将要表示的重点做出明示即可,采用黑板缩略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智力。黑板缩略图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让本来黑板上不会动的图形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都将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教师的手上和话语上,头脑并用,加深了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印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地图技能;培养能力

从历年的广西高中地理会考看,其读图题都保持在 35 %~45 %的比例。今后,随着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地图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将会与日俱增,地图的优势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历年来每次会考读图题失分率都偏高,归类分析发现,这些同学多为后进生,能力基础较弱。

一、地图的强大作用及现阶段地理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教学环境限制

教具少、地理挂图内容复杂、清晰度差,很多教学挂图上的符号、注记在4米外(约第三张坐位)就看不清了。上课时,老师指图,学生揣摩。有时,真正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地理挂图死板、呆滞,地理教学内容中那些发生发展中的生动形象的地理事实、地理过程,在挂图上无法连续表现,只呈现为零散的图片,叫电脑时代的学生如何对这些感兴趣?

(二)教学方法落后

学生被动地进行接受学习,传统地理学习方式刻板,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自,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教师走,不会"跟"或"跟"不上的学生容易发生学习困难。在学习中,这部分学生因"难"而怕,因"怕"而"厌"。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读图能力怎么得以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

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较少,学生缺乏实践和应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巩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策略

(一)培养读图兴趣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2、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度、用图的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二)注重读图训练,在图中学习地理知识

1、看图。在教学过程中,把看图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相关的地理知识尽量让学生在地图中获得,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画图、教学中,能用简图表现出来的,尽量在黑板上直观的画出来,为了加深印象,学生也动手画,并自己在图中找出相关地理事物名称,和相关的知识,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3、讨论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并让学生讨论图。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课堂上总用地理挂图上课,就显得课堂上比较枯燥,乏味。我校利用了北四网校的资源,每一课时都有很好的课件,课堂上利用课件,图文声并茂。不仅学生的兴趣提高了,重点知识落实的也扎实了。学生也愿意学习地理了。

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抽象化"的形象思维

如新教材中还增加了大量的景观图、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动态图、漫画等,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各种地事事物的表象,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同时,地图中又有大量的抽象符号,如矿藏,城镇。动态图反映地理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等,它们都是对地理事物概括的结果。因此,在使用地图时,均可进行大量的抽象思维活动。

2、动态地图课件设计

设计动态演示型课件,营造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的动态地图上,这样,学生很兴奋,跟着老师认识地图,学习效果也不错。

3、创设问题情境与学习策略

(1)先导学。在高一年级,教师要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教学策略定位在"导"。教师把读图的基本规则、要求,设计成一系列导学题,与比较简洁的地图相配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地理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

(2)然后探究。阅读地图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深入分析地理事象的技能,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我们的设计目标定位在"引",教学策略应用"探究式"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最后发现与创新。填绘地图是运用地图的初步实践,我们应该把部分填图设计成学生发现与创新的实践过程,把设计目标定位在"发现与创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

(四)在教师讲图基础上进行填图、绘图

当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印象后,可通过填充图册练习填图,也可以让学生在纸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以巩固所学,接着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纸上模仿并独立填图,最后通过投影展示效果,通过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会读图的同时,模仿绘图,学会学习。

1.教师绘图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边讲边绘图,能绘出比较标准的祖国疆域图、河流、山脉、交通图、示意图等。

2.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指图回答问题,做到边说边指,手口相应,这样,枯燥的地理知识才能具体化、趣味化,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的技能。

总之,平时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

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离不开指路的明灯。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灯塔,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求知者不断前进。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将自然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地理地图,利用地图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学习。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是教育者应该思考和探讨的。

一、地图技能培养的意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地图的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更加显现出来。在军事领域、科技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地图都是必不可少的。地图技能的培养,能够发展一个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地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它将图形与空间有效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方向和空间的概念,从而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和地理分析。而且良好的地图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判断不同地理空间的气候差异、水土差异、人文差异等。

二、地图技能培养方法

1.课堂教学注重地图的运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常用表示方法,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规律,不同地形的辨别方法等。将地图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再者,将地图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知带进课堂,将抽象的地图与实际的地理联系起来,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规律,教导学生运用地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地图技能培养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图,把握其中的规律,利用地图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适时归纳总结,避免看地图时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3.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观察地形,运用地图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进行地图知识的教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地理,运用地图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要对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气候与地形,地形与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和人文特征,真正将地图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总之,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和教师对地理学科中地图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迫在眉睫。从多个方面寻找统一有效的培养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真正地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论新课程技能培养课程群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儒刚(1963-),男,湖北监利人,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30%以上。这一重大变化,将改革重点聚焦为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地理教学论应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群体系

地理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地理教师专业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学论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案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

地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中,尤其凸显技能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教学技能,更强调应娴熟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赋予的新技能与方法,包括课中和课外共计16种技能(见下表)。

地理新课程技能类型的数量增加和内容创新,对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仍以单一课程方式存在(一般54学时),并在这单一课程中要同时完成理论概括与新课程下的多项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的现状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当前地理教学论单一课程方式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很困难,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师范生远离中学职场“以技取人”的门槛准入和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对地理教学论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融合与分解,打破单一课程方式,构建多门相互关联的、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增加地理教学论课时数,是践行《纲要》、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基于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设计(一)课程群及其构建意义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构建课程群的目的应基于师范生从业需要和学科课程发展需要,达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益。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去旧删重,增加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功能最优化。

(二)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具有内容相关性、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相关性表明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切合时代,能指导师范生掌握中学地理课堂相关教学技能,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能够扩充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欠缺的知识,增大知识容量,帮助师范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教育知识体系。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与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表明,要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就业需要将现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去陈存新,并就知识的相关性重新分解归并入相关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在设置中要关注内容体系,注重各课程的互补性,避免重复性,即时融入新的知识。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各门课程在课程群总目标指导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子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形成地理师范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模块。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群内涵与特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构建基本思路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特点,依据地理教学技能分类和实施的时段性、各种教学技能关联性、性质差异及在课程中所处地位,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对现有地理教学论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全面融合与剖析,将原有的单一课程分解成内容上具有紧密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利于掌握地理教学规律和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多门独立课程。构建后的地理教学论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1.一个中心——核心必修课。教育理论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后续的一切教学技能课程都以此为准绳进行设计与教学。在课程群构建中,保留原有单一课程设置下的地理教学论中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论、教材论、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心理论等知识板块,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设置偏重教育理论的新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作为地理教学论核心必修课,用以学习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师范生利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设计与编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规律及学生心理等技能。

2.三个维度——辅助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围绕核心必修课“地理教学概论”,在其指导下以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对其进行拓展和补充。(1)方法操作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指课堂(中)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技能,设计以下两门课程:一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教学技能和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地理教学技能的核心所在。在单一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常常仅以节的编制而存在,内容简短不全面,与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所处核心地位不相称。保留常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内容,融入新课程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教学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技能等内容,整合为独立核心专业限选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能系统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地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课堂技能。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学习内容和高中选修模板课程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中增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对其他地理教学技能具有补充、辅助的作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中学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能力。(2)设计研究技能类课程。构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前)和“地理教学研究”(课后)两门技能课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地理教学活动科学规划蓝图的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控性,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作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以往在诸多地理教学论教材编写中,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设计等内容重复、混合编写,并纳入地理课堂教学论章节是不科学的,因此独立开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厘清教学设计内容尤显必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此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及方法的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课程。通过前面理论性课程、课前课中的师范性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能使师范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和规律,意味着师范生对中学地理课改理念“入门”了,教学技能训练也“上路”了,意味着会教了,但21世纪培养的中学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必须成为“教师即研究者”,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改教师观的最新阐释。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与教学研究技能,提高师范生从教研究能力,增设“地理教学研究”技能课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实验实践技能类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事象形成过程的时空跨度大、原理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往往需要借助于实验模拟或实践观察等来帮助理解,这类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在我国一些重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正逐步引入,但对实验技巧把控、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在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开设“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课程,建立大气运动类、地球运动类、地质类、水文类、环保类等模拟实验室,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开发与应用,解决地理原理教学“难”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实践环节。为使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在中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反馈与改进,有必要将实习活动分阶段一和阶段二(以往只一个阶段),阶段二旨在阶段一反馈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实施计划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安排教学时数一般为54学时,远不能满足对师范生进行系统教学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增加课时,从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设计,“一个中心”的“地理教学概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8课时,课外6节),开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三个维度”课程全部为考查课,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设置为限选课,分别为45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二学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研究”设置为任选课,分别为18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育实习1”和“教育实习2”为必修课,时长分别为3周和4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学期分皆为3学分。

上述课程群计划的课程结构从类别上包括专业必修课、辅助选修课,课程计划设置合理,较好地吻合了新课程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汝葵.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群建设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篇9

一、掌握地图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地图知识的基础知识是哪些呢?地理教师教导的第一步应该是使学生学会一些阅读地图的一般基础知识。比如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拿到一张图要教会学生首先看这三个要素。比如下图

应首先找到三要素:比如图中出现指向标,所以判定方向的时候,就不能很随意的认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方向N明确向右上角,所以判定方向为“右上为北左下为南,左上为西右下为东”。

二、从地图形状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地图外形想象能力

比如,《中国行政区划图》这张图,在这张地图上,利用形状记忆法,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

图中青海形状如兔子,山东像老鹰,四川像五角星,重庆如锤子,广东如大象鼻子等等。

想象的方法可以较多的运用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一种用于一类相似的地理教学内容的联想。还有比较联想,这里主要比较各个行政区划的外形轮廓与地理事物的相似性。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以上图形的联想的基础是来源于生活以及经验,所见所闻等。地理图像教学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而应该是比较有趣的生动的教学,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图形教学的出发点就在于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加明确的记住图形的大致蜿蜒曲折,为记忆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又如中东地图,此图乍一看,看不出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循循善诱。利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阿拉伯半岛看起,先想象出阿拉伯半岛的形状样貌,像什么?有学生会说如一只脚,继而联想到脚长在人身上,在看中东全貌。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可以把中东想象成一个奔跑的小巨人,阿拉伯半岛为一只脚,埃及为另一只脚,小亚细亚半岛为一只手,伊朗高原为另一只手,大高加索山脉为人头。其中的关键在于引导,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加以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积极的响应教师的提问,得出想象的结果。这一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由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结果。把呆板的画面想象成生动的事物是地理教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在地图外形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图像记忆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能力

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课本知识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将地理应用于生活,作用于生活,以此来体现地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高中地理教学在学生的高中知识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展示课本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自身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满足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争取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比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件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教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处理,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一定要有扎实基础才能得心应手,也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有着更扎实的理论功底,在讲课技巧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二、文理交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包括大气、海洋、陆地以及宇宙等内容,这些是属于理科的内容,尤其是在地球运动部分涉及了太阳高度角、时间计算、时区的计算以及各种洋流和等值线的绘制,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理科特征,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攻克理科难题,学会运用地理,加强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平时多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和巩固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则属于文科内容,这就需要文科的思维方式,也就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加强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多看书、会看书,把握教材中的关键脉络,善于总结成自己的看法。只有文理交融,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图文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毋庸置疑的是,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和用图是高中地理学科最主要的技能之一,高中地理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图画内容,只有与文字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图画的学习和运用,只有将图文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图是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去加深记忆才更加准确可行,地理内容相对更加复杂烦琐,但无论是什么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只有图文结合,才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浮现出“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以及“工业中心”等内容的清晰图像,学生才能最迅速地捕捉到最有用的信息。也许有些同学会认为这种看图的方式过于浪费时间,但却没有看到这远比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来得更直接。从整体上来讲,图文结合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学生也只有养成了图文结合的习惯,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师生平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思想认为师生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指导地位,与学生也无法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则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不偏袒学习好的学生,也不歧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无时无刻都要以一种平等和谐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由此也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只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任务。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增强全民族创新能力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尤金洁.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类比能力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晏煽.高中地理教学依托下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黔怀.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4]周进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下),2016(03):91.

篇11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教学技能指的是能够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智力或者活动方式。其中,智力方式又称为认知技能,比如阅读、理解等心理活动。活动方式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比如写字、绘画等实际动作。因此,人在生活中,顺利完成一件事情,就需要一定的技能,这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活动技能。智力技能和活动技能是相互调节的,也是相互合作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智力技能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活动技能。我国学者认为,教学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授给学生基本学科知识和学习技能,并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室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教室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学技能能够使教室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技能是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累积,在后天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渐巩固和稳定。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高中地理的教学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要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技能能够体现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从中能够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也能看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智力技能。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技能分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解答技能、承转技能和总结技能。因此,教师要理性给学生讲解地理自然规律。讲解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举出例子事实性讲解,另一种是总结原理概括性讲解,对于教师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须掌握的。解答技能就是在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回答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应对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超的专业知识保证的。承转技能是其中比较灵活的一个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问题和过程中间要自主的转换,才能让学生更好沉入到课堂中来,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学。有的教师只能机械的交给学生知识或者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总结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在讲解知识,答疑解惑之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甚至对高考考点的分析,对知识进行细致严谨的总结,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水平。

3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和现代多媒体技能。子啊任何教学中,语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好的语言教学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由于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好。教师如果能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这都要靠教师的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就是地理教师对图表的掌握能力。高中地理用到表格的地方很多,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使用图表进行表述,教师能顾合理分配和绘制表格才能方便课堂的讲解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现代多媒体技能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技能,高中地理教师已经能灵活地运用电子技术媒体,通过影像、音频、动画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率。

4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包括组织技能和调控技能。组织技能表现了一个教师的整体组织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组织好各部分学习内容有序进展,还要保证学生能够跟上又不觉得学的吃力,可以说,这项技能是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组织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不给学生混乱的感觉,在条理清晰、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要想提高组织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只有对课堂知识有了足够的熟悉才能更好的组织知识内容的学习。其次,要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在课堂上学得容易,教师教课也就不那么吃力。第三,就是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的教学,也是教学的中心阶段,由于时间比较长,学生很可能出现松懈和疲倦,这个时候教师要调整教课节奏,活跃课堂氛围。第四,要做到灵活结课,不拖堂,拖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久而久之对该门学科的厌学。教师要做到以上四点就是掌握了组织技能。

5结语

篇12

【关键词】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 训练策略

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和意义

1.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

地理教学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是地理教师在课堂内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规范。“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 [1]

1.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塑造;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积极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等。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改革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前沿,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由此可见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学实施的支撑系统,它对新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

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研究大致有两类即广义的划分方法和狭义的划分方法。广义的划分方法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四类,它又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和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2];另一种是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学习指导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观察和评价技能”[3]。狭义的划分是强调微格教学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狭义的划分方法它是从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过程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语言的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 ” [4] 。

3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策略

3.1语言技能的训练策略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地理教师所具备的课堂语言技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影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由口语表达、书面文字表达和体态语言几个要素构成。

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由口语表达和体态语言两要素构成我们也从这两个方面阐述它们的训练策略。

首先,口语表达的训练策略。字正腔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科学准确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教学中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话,让每一个学生听清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抑扬顿挫的语调,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说话要慢点语调要高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有思考记笔记的时间。快慢得当的语速,语速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语速过快学生对收取的信息会遗漏、积压,语速过慢则易导致学生精力涣散。科学准确的词汇。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地理空间地域解释准确无误,地理原理阐释直观严密,因此语言的运用要科学、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要把只是讲的通俗易懂、直观形象,形成一种地理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逻辑清晰的概括。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还要注意自身语言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地剖析地理事物,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建构。

其次,是体态语言、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的训练。教师的身体动作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和身体局部动作。走动要自然大方,有控制,不可过多、过快,否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身体局部动作,主要指头部和手部动作对地理事物的描述通常要借助手势来更生动形象的表现。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的训练。面部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作用。教师要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让学生在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注重于学生之间的眼神眼神交流。

3.2组织技能的训练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承转技能” [5] 。

教师在备课中已经提出对策,然而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情感层次在课前是把握不准确的,教学组织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时刻组织学生的注意力,训练教师的应变能力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管理好课堂纪律努力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3.3导入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的导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在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之始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的方式可分为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观察导入、练习复习课导入。复习导入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承上启下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情境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发,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或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故事导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观察导入即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又能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练习、复习导入,采用“提示回忆法”作为复习练习的导入,启发学生回忆与练习有关的旧知识。

导入技能要求有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目的性是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一个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使学习内容以鲜活的形式出现。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课堂导入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艺术性要实现导入的艺术性,就是导入的设计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3.4讲解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讲解是一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语言对地理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教学形式。

讲解技能分为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和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是指在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事实性知识包括地名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的外部表现、地理景观等。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 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培养学生各种抽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语言要条例分明,措辞准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图、模型、地理图表及揭示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各种示意图帮助讲解,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观察。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地理知识的所涉及的空间广泛性和时间延续性因此要使用大量的事实或事例,从多个角度说明,容易比较、区分各种具体事物的不同特征,便于学生充分感知。

3.5提问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阶段等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提问技能的作用。首先,可以检查和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其次,有助于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有利于顺利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再者,它还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主要有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分析提问。理解提问时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加工的过程运用,运用提问是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和已有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必要追问、问题评价和引导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明确、清晰、连贯。问题的提出,有导入阶段、陈述阶段和介入阶段,要求有节奏的步步深入。追问,追问可以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引导学生提问,有助于在解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学生提问,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讲解由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知识。问题评价,是教师对的学生回答做出反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

3.6地理教学“三板”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和板画,它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地理教学技能。地理板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三板”技能它可以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突出重点难点,揭示知识的内在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便于学生课堂记录课后复习。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板书类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是体现地理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中心和关键的板书,是能反映地理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的板书。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板书可以分为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和综合式板书。板书的设计要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其宗旨是要让学生更好的构建本节课的内容。

板图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和变化过程时,地理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过程和地理分布,边讲边用线条图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

板图技能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和曲线图,这几种板图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画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迅速画出地理事物的素描图,它要求线条流畅、简练、清晰、富于表现性。板画有形态画、过程画和动态画。形态画是以素描的形式表现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外部形态;过程画主要表现地理事物在演变过程中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动态画是用简易的笔法显示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要边讲边画出事物运动的过程。

3.7强化技能的训练策略

“强化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采用各种肯定,鼓励或纠正错误的方式,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正确反应,使教育信息刺激与所期望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保持学习动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行为方式” [6]。

强化技能的方式有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标志强化和活动强化。强化技能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联系性,既可用于教师的讲解过程,也可应用于学生讨论、阅读和作业练习当中。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运用强化技能来实现更有助于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强化技能,善于在课堂中运用板书、语音语调、身体动作和布置作业是强化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3.8结束技能的训练策略

结束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结束让学生回忆、整理、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体系,是学生知识进一步同化和网络化的过程。结束的技能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的行为方式。

结束技能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教师强调这一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点,教师是通过结束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延伸扩展学生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了解教与学提高教学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中结束的类型有归纳总结、区别对比、竞赛活动、练习巩固和悬念存疑。这几种结束方式要根据这节课的特点而定也可以将这几种方式综合地运用起来。

3.9演示技能的训练策略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信息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物、标本、挂图、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进行实际表演、示范操作,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6]。

演示物要有足够的尺寸、演示物应放在一定的高度上、演示物要有适宜的亮度、对演示物的指示要确切、操作要规范,具有示范性、复杂的实验应利用图解帮助学生观察、语言讲解要与演示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3]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5]刘恭祥.地理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59.

篇13

一、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所以,“具象”就成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碰到大量的地理事实,诸如地理事物的名称、物产等等,它们成为区域地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也仍然免不了对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理论的实证部分。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必不可少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记忆的一般过程 根据melton的研究,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

“遗忘”则是记忆的反义词。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 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地理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从“知道、记注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对要求“记妆的知识点,则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1.重视结构的作用

地理知识结构有大、中、小之分,大结构指整个地理学科的体系,中结构指具体章节的结构,小结构指具体知识点和分项细目的结构。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

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重视技巧的作用

现代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和记忆术在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等,都是一些很成功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基储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重视保持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

篇14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做到图文并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内容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去观察,并动脑去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传统的讲授法获得的知识要深刻得多。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意义重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是目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主旋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实现如下教学功能:

一、可展示多元化的地理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如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材料的展示与分析及图表的归纳与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非常方便。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一课时,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许多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即使记下来了,也多半是死记硬背,缺乏空间的位置感,但是利用相关的地理演示课件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比如:运用一个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它是一个类似于拼图的小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拼图训练,并设立最快记录,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枯燥的教学活动边变得兴趣盎然。

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是围绕一条主线开展的,有的时候在说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需要用到其他的知识点来做铺垫。地理教学也是如此,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中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就可以直接“跳转”到要使用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融会贯通所学的地理知识。这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极为有利。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问其声、触景生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我讲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视频“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饵)和美丽的极光,”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本,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三、有助于学生提升地理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探究式”学习。要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创新精神,又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问题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教学时,在演示课件“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后,提出东亚为什么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学生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了,东亚冬季和夏季吹不同的风是因为东亚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反气旋的位置不同所致,东亚冬季位于反气旋的东部,夏季位于反气旋的西部。

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