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

地理教学技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理教学技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学技能

篇1

一、目前地理技能的特点

1.重视培养思维方法。根据特定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认知的事物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方法。

2.重视地理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回答地理问题是一个完整的地理探究过程,运用归纳、推理、概括、总结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解决地理问题。

3.重视地图、图表的作用。这不仅要求学生会看图,还要能绘图,更要会用图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4.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获得地理信息。

5.重视实践活动。地理学科总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而地理问题也常与生活联系,地理学习过程更应重视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地理技能的组成

1.读图、绘图能力。

2.比较、分析能力。

3.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地理技能培养应重视经验的积累

一般地,学生学习的经验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传授的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按教师传授的步骤反复练习的过程。

2.学生独立学习的探索。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的思考,逐步形成了学习经验。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学生自我的经验起主导作用。例如,在读分层设色图时,通过观察发现绿色的地区为平原,并将此作为地形判断的一种方法。

四、地理技能培养应注重科学性

1.由简及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巧妙安排。

2.善于总结,突破难点。例如,一些或难记忆或难理解的地理现象可采用口诀突破。

3.提倡探究,形成习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创造性学习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自主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此外,地理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态度和蔼、亲切,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设计好的“圈套”,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激发性的。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启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通过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

5.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就应兼顾其他学科,引入语文的优美诗词,引入音乐的动听歌曲,引入历史的奇闻轶事,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衷地赞佩。

6.借助地图,强化记忆。例如热带草原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

7.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巧妙插叙,激趣。如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中叙述:“……只见一个圆形星球悬在天空中,上面有蓝色的海白色的云,没有云块遮挡的情况,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

9.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又如将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冬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技能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他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地理教学;承转

一堂地理课是否完整,前后知识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承转和过渡。好的承转能让学生茅塞顿开,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了然于心;好的承转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从教12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承转的设计,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承转技能。

一、地理教学承转的作用

1.地理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巧妙恰当的教学承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并增强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太阳系时,笔者承转时运用问题提出: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很准确的描述你家的地址,那假如你在宇宙中遇到一个外星人,他问你地球的位置,你如何描述?这种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去学习的太阳系充满期待。

2.地理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地理学习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地理认知能力;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推理能力;绘制地图、图表等的地理应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地理创新能力等。恰到好处的教学承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笔者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之后提问同学:你们从刚才的转动中看出了哪些信息?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讲转动的方向的,有讲转动的速度快慢的,也有讲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的,还有同学讲演示同学拿地球仪的姿势等等,热烈的氛围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考验。

3.地理教学节奏的“调节器”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人的思维具有间断性和跳跃性,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若能停顿3~5秒,就会出现另一个思维高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张而无驰,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人产生疲惫感,学生的思维就会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反之,有驰没有张,又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张”“驰”应当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律感。而教学承转的巧妙设置,能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张与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学过程的韵律美。

4.地理知识组块的“粘合剂”

一堂地理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几个组块构成,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承转的设计,仅仅通过“接下来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点是…,第二点是…,”来实现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推进,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呆板。因为学生在对知识的前后联系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会导致认知逻辑的混乱,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这些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需要衔接,需要粘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承转来完成。

二、地理教学承转的方法

1.语言承转法

语言承转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承转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语言描述,或提问、或转折、或引用将前后两部分知识紧密连接。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承转法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承转。关联词承转是指地理教师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的承转,教师可以用“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仅用一个“但”字,不仅直接点明前后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把教学过程自然地转入“绿洲农业”的学习。

(2)比喻承转。比喻承转是指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比喻手法,用比较形象的事物来代替所学知识,从而使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更形象生动。例如:在学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时,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承转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积蓄力量的过程很长,但一旦发作起来就会很迅速且比较剧烈,好比“胃痛”,常年累月的坏习惯不断地伤害你的胃,一旦疼起来就受不了;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发作起来看似很温柔,但由于作用时间很长,所以最后也会对地表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好比“挠痒痒”,短期内很舒服,但是挠上一天非破相不可了。所以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刚才的描述,我们来概括一下两者的关系。通过比喻很形象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内外力关系的知识学习。

(3)问题承转。问题承转是指教师利用刚刚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疑问方式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我国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4)诗句承转。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诗词名句也与地理密切联系。在教学承转中,选择运用诗词名句进行承转,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锋面天气系统时,由冷锋过境转到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时可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进行承转;讲“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由“月球概况”过渡到“月相及变化”,可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进行承转。

2.教学案例承转法

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承转是地理教学承转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强,教学承转的效果往往很好。例如,笔者在讲“工业区位的选择”,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讲述了印度博尔帕农药厂,它的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本原因是由于该药厂建于城市的人口密集区,选址不当所致;而美国一家农药厂,虽也发生毒气泄露,由于建在荒原上,人口稀少,损失小得多的案例。这里讲的就是环境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特殊作用,引发了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教学活动承转法

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活动承转关键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承转:教师将准备好的几块抽屉状木板上分别均匀铺50厘米厚黄土、带草皮的黄土、沙土、黏土,用喷水壶喷水,要求学生观察在同等降水量的情况下,土质相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观察土质、植被、地形不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资源,然后转入“水资源保护”内容的学习。

三、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针对性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总是按一定程序和步骤展开的,各教学内容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关系。教学承转作为引导学生由一个教学内容学习转入到另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学承转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承转设计时,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所要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择适合于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知学习。

2.增加趣味性

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承转,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承转效果。事实上地理科学以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地理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地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

3.体现创造性

篇3

【关键词】地图;地图学习;地图技能

地图基本技能是地图学习,甚至地理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读图、析图、记图、绘图等地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1.读图技能的练习

学生在地图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缺乏读图技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以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时要注意图名、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对地图要有目的、多角度的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准确理解地图内涵,灵活应用地图信息。

(1)掌握正确的读图顺序

在阅读地图时,先强调地图的名称,再熟悉图例。此外,不同类型的图形在阅读其内容时,具体的顺序也不相同。①对于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图形,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图。②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形,如地球运动图、人口增长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读图。如,在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从春分开始,依次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阅读。③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图形,如地理特征图、模式图等,可以采用按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读图。

(2)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

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掌握图形特点,不仅有利于读图,也是学生正确绘图的基础。例如,在阅读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例”或“比重”。二是各构成要素的比例总和为100%。三是构成要素只是三项,不可增减。四是三项要素的数据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原本复杂难懂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读图也就轻松自如。

(3)具体图形应灵活阅读

不同类型的图像有不同的读图顺序和方法,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图形,结合上述方法灵活的阅读,而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去读千变万化的图形。

2.析图技能的练习

要读懂地图,就要深入分析地图,即析图。析图是在读图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处理,用来阐述与图形有关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地理核心理论。

(1)地理图形要素的综合分析

地理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形成综合的地理图形,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由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图形。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出所给图形中标出或隐含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例如,分析某区域图时,先要在图中找出各个地理要素;其次,要说明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如纬度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2)地理图形要素的想象延伸

想象延伸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一个区域中的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延伸到相邻或相似的其它区域中去。第一是空间分布延伸:①从交通干线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城市、大江大河、地形区、工业地带……②从河流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河流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地形区、省区、注入的河湖海……第二是季节变化延伸:①从气候延伸,分析本区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②从水文特征延伸,分析区域不同季节的河流水文特点;③从植被、外力作用等其它方面进行延伸。

(3)地理图形要素的对比分析

对比有三个要点,一是差异性,二是共同性,三是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如对西欧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比分析,就应该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去分析。

3.绘图技能的练习

绘图是图形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绘图过程就是学生模仿、记忆、想象的过程,能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较短的时间里构建比较完整的地图系统。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学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张学校或家庭的平面图。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和绘图技能。

4.记图技能的练习

在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时,通常需要记住地图的轮廓形状。在教学中常采用象形记忆、绘图记忆等形象思维进行记图练习。

(1)象形记忆法

象形记忆法就是指将简单的图形通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发挥想象将某些地理事物与其相似的事物形象比拟,运用形象来记忆的方法。例如,黑龙江省像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天鹅的故乡);陕西省像一个蹲着的兵马俑(秦兵马俑出土之地);云南省像只开屏的孔雀(我国著名珍奇动物孔雀产地);世界的大陆部分形似倒置的三角形;巴西和印度的轮廓是三角形;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吉林省如三角形等。

(2)分解组合法

对于复杂的图形,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而熟悉的部分,便于发现其地理事物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也便于学生对图形的记忆与分析。例如,非洲大陆可分解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3)绘图记忆法

在地图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直接在空白图上填写地理事物外,更要学生以空白图作为底图,先绘空白图,然后在图上填写内容。这种先绘图再填图的练习方法不仅能牢固地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也能帮助记忆区域轮廓。

5结语

篇4

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教地理,离不开地图,学地理,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教材,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是学生汲取重要知识的源泉。

1.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即“什么样的”。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从而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学地图时,我问学生:“假如我们要去四川九寨沟旅游,你能在地图中找出它的具置吗?假如我们要乘火车去,你能说出具体的铁路线名称和所经过的省区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找相关地图查阅,学习地图的兴趣非常浓厚。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标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标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

二、加强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

1.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地图学习地理,教会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教会学生掌握判断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其中图例是地图上用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铁路、山峰等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图例有地图语言的功能,要看懂地图,必须先认识图例。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不少学生经常说:“老师,这个图其他我能看懂,就是分不清东南西北。”在三个基本要素里,方向的判断是最关键的。最常见的一般方法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较容易记住;指向标判断也没有问题,较难的就是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断和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方向的判断。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这两节里有很多经纬网示意图,如果再加上晨昏线,很多学生就会晕头转向。全班几乎一大半的学生都不会看这种示意图。其实对于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断,教会学生最根本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但往往把经纬线画成圆弧形或其他形状的情形下,学生就不会判断了。这时教师就让学生掌握只要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正东或正西方向,在同一条经线上就是正南或正北方向,另外多出示几种经纬线变形图让学生练习,多角度地练习,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方向的判断也可以参照以上办法,但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沿纬线逆时针方向箭头指向东方,同样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沿纬线顺时针方向箭头依然指向东方。

其次,要仔细阅读地图的标题,因为图的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不同属性的地图所表达的主题不同,如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不同颜色表达地表不同的海拔高度,而气候类型分布图,不同的颜色则表达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只有确定了图像所表达的主题区域位置、范围等,再在图像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寻找有关的地理事物,就能获取有效信息。

最后,要进行图文转换,学会运用地图进行知识迁移,能够运用图表表达空间概念,对知识进行归纳,并能阐述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如在让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图例找到各种气候的分布情况,说出它们的分布规律,再设置几个问题,如: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为什么这么显著,为什么亚欧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海陆分布情况作答。又问:欧洲西部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这么广?非洲的气候类型有什么分布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随着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会不断深化。只有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会学生获取地图信息

篇5

一、地图技能的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从区域到全球,同时包含着人文和地形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有在与地图的结合下,才能更好地了解。图形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高中的地理课堂中,地图的应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地图技能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对地图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尽收于地图之中,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另外,学生掌握地图技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空间感。

二、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应让知识走出书本,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课堂之外的世界产生浓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情感上与学生及时沟通,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尽量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地理课中,地图地标的学习是十分乏味的,因此,教师就更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养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寓教于乐,更好地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技能。

要想教好学生读图,应让学生对地图的整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其中的图形和符号有充分的认知,并能达到准确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看图的习惯,这样才能对地图中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从而充分了解其中的相关信息,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三)重视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地图内容填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一个知识网,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进行图文转换的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地利用黑板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黑板缩略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需要,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进行描绘,最终形成缩略图。缩略图的要求可以不必太严格,只要抓住了本质的特征,并将要表示的重点做出明示即可,采用黑板缩略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智力。黑板缩略图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让本来黑板上不会动的图形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都将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教师的手上和话语上,头脑并用,加深了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印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