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廉洁教育辩论范文

廉洁教育辩论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廉洁教育辩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廉洁教育辩论

篇1

[关键词]关联理论 言语交际 认知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39-01

一、关联理论

关联原则,即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两条。自Grice提出会话含意学说以来,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而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基于下面的观点(Sperber & Wilson,1986/1995):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关联理论是针对Grice的会话含意学说的。Sperber与Wilson 认为,有两种交际模式,一是代码模式(code model),二是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和解码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话语中的关联性特征,通过语境进行分析和推测。要想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就要在语境中认真分析语言的关联性,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有逻辑的推测。因此,人们对话语的理解越成功,就越要注意在说话人的语言信息中所呈现的关联性和推理性的特征。

二、关联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编码和解码的认知语用分析

语用推理过程是因为在有语境参与的情况下,所欲要考虑在新旧语言交换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其中,策略机制的运用远非语码模式所指出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而是一个由说话人“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Sperber and Wilson,1986:49)而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何兆熊等,2000:186)所以示意和推理的过程有利于交际的成功。

例如:

Tom:I will not live as your wife.

Mary:Is that all that’s important to you,to be my wife?

信息意图:想做我的太太就那么重要?

交际意图:伟大的爱情比表面上做妻子更重要。

Jack: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信息意图:我爱你要比我说的多。

交际意图:我是用心爱着你,而不是形式上的,交际意图更加深情一些。

Tom:I can give you all except my heart.

信息意图:除了我的心我什么都可以给你。

交际意图:一切物质上的东西我都可以满足你,但是唯独感情我不能给你。

在Tom和Mary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在爱情沐浴下的婚姻是十分幸福的,从而可以反射出那些为了名利而勉强在一起的人们的悲哀。在Jack的例子中,我们知道语言是最能表达一个人内心想法的最直接的方法,而Jack更多的爱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在Tom的例子中,我们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心意,但是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Tom不会把自己最珍贵的心意奉献出来,而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更加表明了Tom的态度。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字面意思并非交际本身要达到的目的,只有更深一步地了解语料在全文中的关联性,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交际中的目的和意图。

Be a man:just stop calling her.

信息意图:作为一个男人,不要给她打电话了。

交际意图:争气点,不要打电话给她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说这句话的人很明显在为他的朋友打气,意在让他拿出男子气概来,要坚强一些,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当说话人说出的话语具有目的性,听话人的推理才有了依据,才不至于理解错误,从而更加明确地把握话语所承载的信息,这样才能不至于在交际过程中推断错误。在很多成功交际的例子里,我们能看出,大部分人都是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的,听话人能够非常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目的和意图,这是通过对说话人语言信息在语境中的正确推理得来的。对于听话人来讲,把握话语的关联性,充分地运用说话人的意图进行推测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关联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语言交际过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是语用学理论的又一重大进展。在言语交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通过说话者对语言信息的传达和示意,听话者根据说话者的信息和语境进行推测,听话者在推测的过程中,对话语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而且还获得了以关联性为标准的言语交际推测行为,从而进行认知性的推理,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为充分发挥校园廉洁文化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探求校园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根据甬纪发[20*]47号《关于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精神,现就我县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以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为主旨,通过师德建设、学科渗透、主体活动、课外阅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和影响青少年学生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自觉养成自律、诚信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严格遵循学校正常教学计划,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自然地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灌输浸润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

(二)与其他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在其他社会人文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利用廉洁教育的资源,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三)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借助校园文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园廉洁文化活动,使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受到廉洁的教育和熏陶。

(四)与学校党建工作和团队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活动,把廉洁文化建设要求渗透到学校党建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和师生日常管理的各个领域,真正建立起廉洁文化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路,培养青少年学生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人生信念,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础道德教育。以诚信、正直、节俭、负责为核心价值观,开展基础道德教育,塑造青少年学生的完美人格。

(三)传统美德教育。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公民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

(四)法制意识教育。拓宽廉洁教育领域,下移反腐倡廉重心,从青少年抓起,重点培养其反腐倡廉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预防和教育的目的。

四、方法载体

(一)注重宣传功能,促进廉洁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宣传窗等宣传工具在传播廉洁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反腐倡廉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反腐时评,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互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坚持分层施教,发挥德育教育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起好师表作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敬廉崇廉”教育活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结合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重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地方教材、乡土教材、校本教材,相应地渗透廉洁文化有关内容,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以廉为荣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以廉为美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廉洁体验。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结合班团队活动,分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体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大赛、廉政漫画征集、小品、人生AB剧、社会调查等,帮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借助文化力量,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艺术活动。根据校园文化资源实际,围绕不同人群特点,有侧重地举办寓教于乐的廉洁文化艺术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参与中益智养廉。如针对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可组织开展廉洁辩论赛、廉洁建设大家谈等活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又好动的特点,组织开展廉洁故事比赛、廉洁趣味竟猜等启蒙教育活动。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实施。从*年九月新学期起,各中小学要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于20*年9月底前书面报县教育局普教科、审计监察室。学校党员干部和教师作为廉洁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主要领导要亲自动手,自觉参与,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二)讲究方法,把握规律。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把握学校教育规律,防止廉洁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张皮”现象,把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学计划,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力求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使学生受到廉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篇3

一、构建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的目标系统

要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初中生廉洁教育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开展廉洁教育,学习古往今来的廉洁崇高思想,接受清正廉洁品质的熏陶,努力让学生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形成廉洁文明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严以律己、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和素养,并通过他们影响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促进“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从初中生廉洁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的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1.廉洁认知目标。在初中学习三年中,了解《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有关“廉洁诚信”的相关内容;了解“八荣八耻”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再掌握5个廉洁故事、5首廉洁诗词和1首廉洁歌曲;掌握各学科教材中与“廉洁诚信”相关的知识。

2.廉洁践行目标。在初中三年廉洁教育活动中,能讲5个廉洁故事,背诵5首廉洁诗词,学唱1首廉洁歌曲(或表演廉洁节目),写3篇廉洁题材的文章(或廉洁影评),读3本廉洁方面的书籍(或观看廉洁方面的音像片),制作设计3份“廉洁文化”小报(或创作廉洁漫画、参与板报刊出),参与3次廉洁教育团队活动(或班会活动),进行一次参观访问(或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了解历史上的、身边的廉洁人物的事迹,并利用这些事迹写成报告,供同学们阅读和交流,能组织策划1次廉洁教育“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将学校开展的廉洁教育活动传播到各自家庭和社区。

3.廉洁情感目标。通过参与廉洁教育活动,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刻理解“八荣八耻”含义,具有强烈的荣辱观,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能发现并理解各学科教材中的廉洁教育资源,感知、领悟廉洁文化的内涵,初步形成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感;养成诚信公正的良好习惯,真诚待人、拾金不昧、讲求信用、诚信考试、勤劳节俭、生活朴素。

二、构建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的运行系统

在初中生廉洁教育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实施教育活动,这就必须要构建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的运行系统。系统论和教育学的原理表明,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运行都应有如下的运行系统:

对初中生实施的廉洁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活动调研阶段,教育工作者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廉洁诚信状况,并与初中生廉洁教育目标进行比较确定教育重点。在活动策划阶段,则主要根据活动调研时确定的教育重点就具体的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活动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策划。活动实施则是按策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而活动评价的过程既是对活动有无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廉洁教育目标达成度的一种评判,它也为下一个活动调研时提供一些现实依据。

在以上运行系统中,活动实施环节是构建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的运行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主要可有以下形式和途径。

1.学科渗透。学科渗透的主要方式有二:(1)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通过深化内涵、扩展外延等方式,在教学中渗透强化“敬廉、崇洁、诚信”思想。(2)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学生收集、筛选、阅读、背诵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诗歌、图片、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者随笔等。

2.典型教育。典型教育,是运用有关廉洁诚信的典型的人或事,示范教育学生,提高对廉洁诚信的思想认识,增强廉洁诚信意识。典型教育把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使教育更生动、更具体,也使教育更富感染性和可接受性,增强说理教育的说服力。

3.主题活动。即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团队活动,通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征集廉洁漫画、文章、文娱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活动中,使学生对廉洁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4.生活体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参观访问、采访调查、公益活动、研究性学习等途径,教育改正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诚实求真的人。让青少年学生体验文化在中成长,道德在实践中提高,情感在认知中升华,信念在教育中坚定,最终达到思想道德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目的。

三、构建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的保障系统

要切实提高初中生廉洁教育实效,就必须从组织、制度、物质与校风等方面构建保障系统。

1.组织保障。组织保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认真落实。二是按照廉洁教育的目标扎实有效组织开展廉洁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序、有效、动态地整合教材中蕴涵的廉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强化“敬廉、崇洁、诚信”思想,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题教育活动,自主开展廉洁实践活动。

2.制度保障。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有利于营造开展廉洁教育的环境。制度保障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学校要积极倡导教师主动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将教师参与廉洁教育作为制度,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扬、奖励。二是积极鼓励学生自觉参加廉洁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综合评价时,学生廉洁方面的表现应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篇4

语文课堂是实施中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认为:“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张精神的底子,中学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亮色。”在当今反腐倡廉的社会形势下,更要特别强调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坚定职业操守,发扬奉献精神,抵制社会上不良的风气。教师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廉洁做人的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初中生由于自身成长阶段的原因,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容易被社会上不良的现象所感染,敬廉从洁教育在校园的普及和推广也将成为校园的一抹亮色,让学生单纯的心不至于被世俗所污浊,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今后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幸福的社会而努力。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自身优势,把廉洁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挖掘课内外廉政文化的教育资源,适时有机地渗透廉洁教育的内容,这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那么如何将廉洁文化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整合课本资料,挖掘廉政的德育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许多优秀的廉洁教育内容,教师可以深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廉政德育点,结合社会实际,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的课文《爱莲说》。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大多数都惊叹莲花出水芙蓉的清丽,而北宋的周敦颐却托物言志,浓墨重彩地描画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授课时,教师应该重点剖析莲花清、直、香、傲的特点,教会学生体会莲花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以及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并联系实际的社会生活展开深入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尽管人们可能无力改变周遭的环境,但是可以像莲花一样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盲目跟从。再比如《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千古名句也应该让学生反复吟咏。

语文课文的内容丰富,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道德观念。教师在备课时,应找出德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廉洁教育因素,即廉政教育点。找准了廉洁教育点,才能够避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廉政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才能把握时机,目的明确地、扎扎实实地渗透廉洁教育。

二、有目标的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廉政教育的课外拓展阅读

廉政建设进校园,除了发掘教材本身的德育点之外,还应该有目标、有阶段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拓展阅读,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

中国从古至今就把“明理、修身、践行”作为目标,“诚信无欺、节以敦品、不逾底线”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之外,还可以结合课外优秀作品,比如由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朝读经典》,通过学生诵读学习,由浅入深地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将廉洁之花根植在学生心灵深处。其中,“报国忠”“民为贵”“乐合群”“严律己”都是对廉政文化的多方面渗透。比如东汉杨震的故事,杨震曾举荐过一位叫王密的官员,后来他到东莱去任太守时,途经王密的辖区昌邑县。此时王密已是昌邑令,为了表示对杨震当年举荐他的谢意,趁夜里没有外人,特地带了十斤黄金去送给杨震,却被杨震拒绝。杨震义正言辞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羞愧地离开。教师此刻可以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处事公正,从而赢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再比如《不负暗室》《查到挂钱》等短小的文言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典型范本。

三、开展各种有关廉洁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廉政文化教育最忌讳以说教来代替渗透,如果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必然会割裂文本本身情感性和意境美。道德情感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师要努力缩短教与学的距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升华,从而巧妙地渗透廉洁教育内容。

比如,利用班会、团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发育特点,让学生自己编写男生守则和女生守则。学生在进行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廉洁意识,这样就为学生的自律、,自爱、自制、自强打下基础。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让学生查找资料,通过演讲、辩论、摘抄、随笔、故事会等形式渗透廉政教育。

形式上,教师不要板着面孔、高高在上,要紧密联系实际――社会实际、学校实际、家庭实际、学生实际,从小处说起,从自己做起,以亲切、平易的姿态俯视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调查古今中外和身边的廉洁人物,积累正面与反面的材料,引发学生对做人、做事的思考。利用每学期一次的研学旅行活动,教师可以带学生寻访古今中外的名人,并结合当地文化名人效应,如屈原、杨守敬、邰丽华、李广佳等,让学生从身边优秀人物中汲取力量。教还可以发动家长的力量,开展“一封家书”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家校互动,提高廉洁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篇5

今日之少年,明日之栋梁,廉洁教育重点是领导干部,但是“防腐疫苗”只有从娃娃打起方能争取主动,令其日后走入社会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克服党风廉政教育与百姓无关,与未成年人无关的片面认识。

活动现状:

我们学校自2005年9月起开始有此设想以来,开展了班主任一层面上的研讨活动。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交流,我们了解了学生对活动的要求,教师对开展活动的基本想法。2006年寒假期间,教导处在学生寒假计划中提出了“廉洁教育”活动——搜索行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假期用耳朵、眼睛、心灵去感受“诚信”,为新学期的专题活动作了前期工作。其实,我们的工作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名声在外。寒假前,闵行电视台还到校就此项工作进行了采访,并在闵行电视上进行了报道。本学期,我校又成了全区5家试点学校之一……所有的这一切把学校这项工作推向了前沿阵地,逼着自己为此作出努力。

活动原则:

正面引导原则。我们的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开展廉洁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正面引导为主,通过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情境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

心理保护原则。我们的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负面的影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具体开展廉洁教育时,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方法选择,都必须坚持心理保护的原则。要以榜样的力量充实他们的思想,以健康、向上、光明的事物感染他们的心灵。

可接受性原则。廉洁教育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在内容的选择、方式的采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防止成人化和教条化,提高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循序渐进原则。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充分体现教育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使学生逐步养成廉洁意识和行为。

整体协调原则。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要将廉洁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机结合,提高实效性。

活动途径:

一、健全领导网络,保障活动开展

为了活动开展的有力、有序,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设置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以杜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教导处、总务处、科研室、工会、共青团、少先队主要负责人为组员,保证此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2、工作小组。

二、落实活动层面,师生齐头并进

1、在党员干部中:

以“廉洁自律”为主题,健全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建立监督机制,为廉洁文化进校园带好头,领好路。

2、在教职工队伍中:

以“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学生树立廉洁正直的好榜样。

3、在学生中:

以“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为主题,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做到与基础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

一是学科渗透。即有效、有序、动态地整合语文、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教材中蕴涵的有关“敬廉崇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强化渗透“敬廉崇洁”思想,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课外阅读。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教师共同编写廉洁教育教材,把“敬廉崇洁”的启蒙教育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