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生态价值评估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Abstract:Rais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uman, but also how to provide a method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can be made is about the quantitative value of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cology, and further shows stick to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e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methods
作者简介:陈屹,(1986年-)男,汉族,江西上饶人,中央民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
地球的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绝大部分的生存物资,如食物、氧气、药材、燃料,同时生态系统净化空气和水源、调节气候、提供娱乐文化等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人类依赖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服务”而生存。生态服务功能是如此重要,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来更直观的为大家所认识。我们都知道,通过砍伐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木材的价值就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随之而来的是水土的大量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无法自我调节等等一系列本有功能的丧失,许多不可逆转的损失都是人类用其他方法无法弥补的,因为某个特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取代的。通过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就能使得人类更清楚应该如何应对环境危机。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大多数研究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并且分析了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将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热带森林和温带/北方森林两类分别进行了价值估算。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大多数研究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侯元兆等人第一次全面地对中国森林资源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价值进行了评估,薛达元等人(1999) 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费用分析法等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欧阳志云等(1999) 对海南岛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其森林评价的特点是考虑的服务功能比较全面。蒋延玲等根据全国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Costanza等的方法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成克武等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及恢复费用法对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条件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适合于没有费用支出但有市场价格的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机会成本法主要针对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在核算时既考虑使用者本人开发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也要考虑资源开发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后代人由于不能使用该种资源所需付出的代价;影子工程法是指当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替代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计算出单位干物质生产量所吸收的CO2和释放O2,并根据国际和国内对CO2排放收费标准将生态指标换算成经济指标,得出固定CO2的经济价值;条件价值法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
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问题与对策
(一)现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生态统服务价值评估,即定量受到学科知识结构的约束,方法的探究也是所面临的难题。无论从理论和研究方法上,该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的范围问题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量一般是在宏观的层面上进行,并不能保证每个微观个体得到考虑,统计数据的不精确。使得评价得出的结果偏差较大,难以形成普通通用的价值评价方法。此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每个评估主体的不同必然带来评价结果的差别,使评价结果的实用性打折扣。
2.评估方法缺乏动态
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到这些数据。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研究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往往都是短期的、静态的,评估的结果的长期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3.价值重复计算
前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有17种,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发挥一个功能的同时,发挥着另外一个功能。而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按照服务功能每一项单独计算价值,这样无疑就会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重复计算。
4.评价方法落后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研究,采用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致使速度慢,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评估。无法得到某一时间点的某类数据。
(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对策
1.提高数据真实性
为提高检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数据真实性,应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增加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2.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背景,只有很好的同时利用多门学科,才能摆脱知识结构的约束,完成价值评估研究。
3.提出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指标
为避免重复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我认为应模仿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设定一系列的指标,指向每一类的生态服务点。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计算价值问题。
4.相关方法的引进
随着研究的深入,森林生态系统成为研究的重点,生态效益不显著的如农田、荒漠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较少。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时,可以采取其他生态系统研究的特色方法,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一)涵养水源价值
根据影子工程法。计算整个区域所涵养的水量总量,如果将所涵养的水都看作是森林中虚拟建造水库的水,那么:涵养水源价值=涵养水源总量×水库水价格
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容量大小与涵养水量相当的水库,我认为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的费用也应考虑在内,所以涵养水源价值=涵养水源总量×水库水价格+建造水库成本。
(二)保持土壤价值
分为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减少N、P、K流失的价值。前者计算方法为:
减少土壤侵蚀价值=林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林业生产年平均收益
林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减少土壤侵蚀模数×有林地面积
后者需要做土壤养分测定,计算方法为:
减少N、P、K流失的价值=侵蚀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土层中N、P、K总量×化肥替代价格
保持土壤价值为两者之和:
保持土壤价值=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减少N、P、K流失的价值
上述计算过程,常见问题在于数据的获得准确性较差,需要多点取数,求平均值。一旦森林土壤流失减值,造成的损失并非如此简单的计算,因为土壤是基本上所有植物扎根的地方,是植物生命的根本。
(三)固定CO2释放O2价值
根据森林各树种的年生长率和各森林面积可以计算得出固定CO2量和释放O2量。对于CO2量,采用造林成本,计算总价值;对O2量,采用工业生产成本,计算总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制氧服务功能价值=固碳总价值+制氧总价值
固碳制氧过程,应该算作一个过程的两方面,固碳的同时就能制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不应将两者价值相加,可避免造成的重复计算。
(四)净化空气价值
对于SO2、粉尘颗粒的净化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采用吸收能力法,已知每单位面积阔叶林或针叶林的吸收SO2能力,乘以不同树种总面积,乘以工业固SO2的投入。得到净化SO2能力。对于吸附粉尘颗粒,同样采取吸收能力法,得出林区吸收粉尘的服务功能价值。
净化空气价值=吸收SO2的价值+粉尘颗粒净化的价值
=工业固定等值SO2投入成本+工业粉尘颗粒净化成本
(五)供人们休闲游憩价值
采用费用支出法,以游憩者支出的费用总和作为生态游憩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和无法开发的景区,可以采用旅行费用法,模拟旅游市场,计算出游憩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上述各项价值的总和。
四、结论
上述评估方法是粗略的,存在部分重复计算、数据不具代表性、功能分类不全面等等缺陷。但是尽管是保守或是高估的计算结果也可得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其中休闲游憩价值占服务功能总价值的46%,这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发展,如何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让人们清楚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破坏环境,造成服务功能减值将远远大于收益,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一个可持续的生物圈。现代研究证明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生态服务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ostanza R,Arge R D,Groot R D,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 1997(387):253-260.
[2]财政部农业司.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许纪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林业资源管理,2007(3).
[4]王兵,李少宁,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江西科学,2007,(5).
[5]薛达元,包浩生,李文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1999,(3).
[6]许纪泉.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空间分布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7]刘承江,张恒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8,(6).
[8]宝音都扔,郭晓川.生态系统服务定价方法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31).
[9]荆克晶,鞠美庭.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8).
【关键词】棕地;评估方法;清理成本
一、问题提出
棕色土地是指在人类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污染的土地,这类土地的再利用由于污染受到很大的限制,其价值贬损严重。棕色土地的治理和再开发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到生态环境、地理等系统,蕴含许多不确定性和高风险,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棕色土地污染问题,其中棕地评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污名。Mundy(1992)认为,受污染不动产收益的影响成分包括环境污染引起收益的减少和可销售性影响两部分,Wilson(1994)把受污染不动产的损失分为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和间接损失,Ch?琢lmers(1993)、Webber(1997)、Kinn?琢rd(1999)、J?琢ckson(2005)等对市场法、成本逼近法、折现现金流法、抵押权益法、内涵资产定价法、蒙特卡洛模型、调查法、市场访谈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国内学者对棕地价值评估问题也进行了尝试研究。其中,赵玉杰(2004)等人通过对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分析,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其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纪益成等(2007)翻译了美国Roger M.G roves等人著作,并对棕地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陈燕(2010)、艾东(2010)、张琳(2012)、桂荣芳(2014)等从污染物属性、棕地价值损失的不确定性、案例研究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和内涵定价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姚尚丽(2013)、方盛水(2014)结合企业决策和棕色土地再开发项目的特点,研究了模糊实物期权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污名价值的计量问题等。
由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除了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三大评估方法,它们还衍生出一些更为实用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过来的。而我国对棕地价值的评估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方法中,对其他方法的研究很少。这有待于国内学者共同努力,强化棕地价值评估方法的系统研究,以满足实务的要求。
二、棕地价值评估方法
在查阅棕地价值评估及其他污染评估文献基础上,笔者归纳提炼了六种可使用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评估师评估工作有所裨益。
意愿评价法的难点是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时可参考国外一些设计较成熟的问卷,但是还需结合本身的事故特点,且应在问卷上表明土地污染情况、其对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等信息,确保结果的合理真实性。
在实务中,土地价值评估运用最多的是市场法,因为污染土地的污染程度、污染源等不一样,涉及治理成本、污名的修正时需要特别注意。
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外,国外学者还提出了环境资产平衡法、调查法、期权选择法、抵押资本分析法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方法进行污染因素修正,或借鉴空气、噪音等方面的价值评估方法和自然资源定价方法,研究一些适用于污染土地的评估方法。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我国对土地价值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棕地的价值评估,要走的路还很长。针对评估方法,我们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准则体系,为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一个全面完整的数据库,为评估方法提供数据基础;一个经验丰富的评估团队,保障评估的质量。在这些方面我们是欠缺的,因此提出几点建议:
(1)增加和完善环境方面立法,出台相关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与受污染不动产评估问题相关的准则,实务中都是依照国际评估准则。及早出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才能预防土地污染和降低其造成的环境风险,及推动受污染土地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为评估方法的应用提供依据。
(2)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公开环境数据,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由此专家和学者需在数据搜集的方法和技巧上进行研究探讨。我国环境调查起步晚,数据缺乏,且很多具体的环境数据并未对公众开放,对评估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限制,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数据的积累搜集事关重要,需要专家和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探讨,为评估方法的运用提供数据支撑。
(3)促进学科的相互交流。很多关于环境、地理、健康等的专业问题评估师都无法全面的了解,这就必须寻求相关学科专家的帮助。评估师之间,擅长的领域可能也不一样,如土地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等。这也要求评估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提供便捷,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4)发挥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土地评估师协会、房地产评估师协会作为我国土地、房地产价值评估领域的专业组织,应起到带头作用,提高评估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行为,积极组织受污染土地评估相关问题的研究,填补空白,开创新的行业方向。
(5)积累和借鉴经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度。评估师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虽然方法的研究日益成熟,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很多细节都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是需要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在借鉴方法的同时,总结和借鉴实践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评估领域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方面还很多,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美英等国家不管是对准则的研究,还是对传统方法、模型的改善创新,一直都走在队伍前列,为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依据和可行的评估方法,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吸收内化再创新,才能推进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琢ckson Thom?琢s O.Ev?琢lu?琢ting Environment?琢l Stigm?琢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琢n?琢lysis[J].?琢ppr?琢is?琢l Journ?琢l,2005,73(4):363-369.
[2]Roger M. Groves,李海明,纪益成. 应该怎样评估污染不动产的价值?――遗憾的是,美国的官方案例并未对此做出回答[J]. 经济资料译丛,2008(2):74-86.
[3]陈燕,梁小君.污染土地价值评估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0,(5).
[4]艾东,朱彤,乐小芳.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探讨[J].生态环境学报,2010,(5).
[5]张琳,李影,李娟.国外棕地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实践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
[6]桂荣芳,赵娟.污染土地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4,(12):62-66.
[7]方水盛.受污染不动产评估方法及管理体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打印稿,2015.
[8]彭希哲,田文华.上海市空气污染疾病经济损失的意愿支付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3,(2).
在谈到经济评估研究时,经济学家大多采用非市场化商品和服务评价的价值评估方法,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娱乐商品价值以及非使用价值等。然而,在发展中国家,非市场化商品的覆盖范围更为广阔,市场价格(MP)仍然是评估水生态系统市场经济价值最广泛的方法。在发展中国家运用这种方法时,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的不规范性和有限性以及自给使用的方式。“剂量效应评估”(DR)、“要素收益”(FI)和“产出效益”都是价值评估的方法。DR是用于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或数量变化对相关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影响的一种方法。当只涉及商业生产时,该方法可称为“生产收益”。同样,当仅涉及对收入的影响时,也可称为“要素收益”。这些都是常用的简单方法。
“影子价格”是针对非市场化商品而采用的一种市场价格,包括重置成本(RC)、可避免成本(AC)和缓解开支(ME)等概念。尽管存在许多争议,但影子价格仍在被广泛使用。在对非市场化环境服务进行经济评估时,旅行费用法(TC)常被用于娱乐价值的评估。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该方法时,往往会低估环境服务对当地人的价值。此外,“陈述偏好法”,如条件价值评估法(CV)等,也是常用的非市场化服务的评估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对“钱”的概念非常熟悉。谈到预测价值,在个人经验缺乏时往往难以估算交易的价值。且由于受预算约束的限制,弱势群体还可能无法得到任何现实价值。总之,“陈述偏好法”难以应用于发展中国家水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估。尽管上述各种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各有利弊,但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价值评估能够提高人类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和价值的认识。
2面临的挑战
水生态系统评估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缩小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价值观的差距,统一对价值的认识。然而,目前研究重点是连接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对总经济价值(TEV)的认识。此外,水生态系统评估还存在其他挑战。
2.1边际性和可替代性假设传统的经济价值评估有两个重要假设,即边际性和可替代性。这两种假设对评估发展中国家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至关重要。价值的变化必须边际化,而进行非边际化的经济评估势必会带来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是否考虑将变化边际性,完全取决于所评估的规模。此外,在处理水生态系统服务问题时,影响作用和变化结果之间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要判断边际条件的变化较为困难,而该变化却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彻底崩溃。可替代性意味着所有价值都是可以取代和替代的。这种对水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不适用于以水生态系统为生存依靠的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大多农村居民的生计直接依赖于水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且多数正处于恶化阶段,很少有其他选择途径。此时,重要水生态系统服务(如鱼产量)的经济价值可能接近生命的价值或改变生计的代价成本。
2.2总经济价值(TEV)的运用TEV是体现所有经济价值项目的总和,包括最重要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如水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等。换句话说,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是其提供其他各项服务的前提,只有这样才具有货币价值。然而,以往研究中涉及的水生态系统价值并未体现出这一点。此外,有学者认为,当前的TEV忽略了包含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固有价值,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类喜好的价值。
在目前的研究中,TEV和边际价值是一对既重要而又易混淆的概念。参看以往研究发现,TEV是边际价值在非关键范围内的累积,否则,边际化的假设将不能成立。有学者认为,边际值无穷接近于水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功能的最小值。而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在低于这个最小值情况下,TEV这一概念则毫无意义。后者符合边际变化和可替代性的基本假设,并符合预算约束的可行性概念。在任何情况下,超出非关键范围而试图评估水生态系统TEV都将是毫无意义的。研究表明,所提供生态服务级别非关键范围的决定作用往往并不明显。此外,边际值往往趋近于平均值。
2.3空间尺度、社会经济尺度和时间尺度定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效益与其所在的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确定清晰而明确的空间尺度、社会经济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定义,是生态经济评估研究的关键一步。空间尺度是指所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地域范围、利益相关者所处的位置以及当地与河流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尺度关注的是对同一地理位置不同人群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民生战略中发挥着不同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支撑社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减少社会贫困、防止社会冲突等。时间尺度对水生态系统服务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发展变化的影响时,时间尺度更是一个突出问题,因为水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水生态系统或其功能的变化可能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滞时”才能显示出来,而这一时间折扣不容忽视。
价值评估研究的尺度是由经济分析问题的类型决定的,金融经济分析背景下的价值评估与福利经济分析背景下的价值评估尺度截然不同。一般来说,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评估值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会随之变得复杂。如果边际假设条件不成立,就会产生理论概念性问题。研究尺度增大造成的实际问题,则与诸多影响价值评估的不确定因素有关。当前,对水生态系统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
当遭受外界影响时,水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非线性变化或迟滞变化情况,从而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进而导致灾难性或不可逆转的变化。另一方面,一些水生态系统可能表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因此,谨慎地确定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的临界值和预测值非常关键。虽然现有的经济手段已表现出明显优越性,但仍会出现无法精确评估的情况。因为临界效应能够影响人类的喜好偏向,因而应加以重视。面对认知不足和不确定性大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在水生态系统经济评估方面运用专家评判程序。这表明该项研究需要详细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以确保评估质量。此外,通过被动或主动掌握情况增加认知,可逐渐减少不确定性。
3结语
现有的多数经济评估方法都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生态经济评价。“市场价格”法是市场化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发展中国家亦是如此。由于大部分水生态系统服务是非市场化的,使得市场的不规范性和有限性成为使用该方法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旅行费用”法通常用于评估娱乐价值。“陈述偏好”法是非市场化服务评估的首选方法。“利益转让”法是最简单的方法,但要求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针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效应评估存在的主要挑战,激励评估研究人员更加认真、谨慎地开展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此外,评估还有助于权衡取舍,但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IWRM中,经济评估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将经济评估置于更为广阔的决策背景中。认识到价值评估能够提高人类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楚雄市
0 前言
森林对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方面有重要作用。比如,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制,万能的消灭环境污染的净化器,它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森林对自然过程或生态平衡所做出的以经济为指标评价的贡献,代表着地球经济的一部分[10]。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源、保护培育土壤、二氧化碳的固定、释放氧气、林木营养物质的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的旅游憩息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以森林的盛衰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1)研究的意义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贵高原,鉴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森林在生态和经济建设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楚雄市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次生林多、林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组成较少,结构简单[8]。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比如乱砍滥伐,引起了部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比如水土流失等等。科学客观研究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服务价值,以期为核算楚雄市森林资源资产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为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楚雄市经济核算体系而实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基础,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能促进对楚雄市自然资本开发的合理决策,为楚雄市制定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市民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并最终促进楚雄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处理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且研究的类型也最多。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划分和价值评价。许多研究者选择不同的角度分别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3-5]。Pimentel等[2]研究报道称,仅因水土流失在全球导致的水库淤积所造成的损失就约60亿美元;但Opschoor等[6]认为该评估结果难以服众。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就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专门进行了讨论;Constanza等人[1]综合了国际上已经出版的各种不同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结果,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1997年,由Costanza等创立了较完整的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在世界上最先开展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随后,国际学术界围绕Costanza等(1997)创立的评估方法展开了激烈争论,许多学者和专家等对Costanza的这种评估数据、方法、结果提出过质疑,尽管学者们观点各执己见,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仍被国际社会及专家学者们广泛接受。Constanza为大区域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今后的研究仍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2001年启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则是生态系统评估确是最大规模的实践及尝试[3]。近年来,Serkan[4]、Troy和Wilson[5]等利用GIS技术将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和领域在不断在扩大,使评估生态系统的方法更为合理、有效、实用,并且为实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服务。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开展较晚,自80年代末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而研究方法多数是借鉴国外的。许多研究者选择不同尺度和角度开展了许多区域性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工作。20 世纪末,中国的一些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者对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 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米锋等[8],2003;余新晓等[30],2005;张岑等[12],2007;靳芳等[16],2007;李文华[14],2008;韩素芸等[23]2009;王兵等[17],2009;唐佳[13],2010;陈屹[29],2010)。侯元兆等人第一次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3个指标对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王兵等[17](2011)2009 年估算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 10.01万亿元,并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下简称规范)(LY/T1721-2008)[7],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对不同尺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开展了大量工作 (李文华等[14],2008、2009),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正确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资产、 积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楚雄州林业局营业站的施庭有在1999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对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做了初步估算[11]。
当前,大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占据首要地位,特别以全球和国家尺度为多,基于区县等行政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功能分类研究方法,对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浅析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现状。
1 研究区概括
1.1 自然地理概况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贵高原,金沙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东邻禄丰县,西与南华县和思茅市景东县接壤,南邻双柏县,北同牟定县毗邻。楚雄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市境山脉皆隶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平余脉,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市境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冬干夏湿,雨季集中,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季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气温15.6℃[35]。全市土壤类型多为水稻土和红壤土[35]。
1.2 森林资源概况
楚雄市地处云南省中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5乡14镇,国土总面积4433[3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47207.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8.32%,森林覆盖率76.9%,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2008年楚雄市活立木蓄积2001.1860万m3[20],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次生林多,阔叶林少,森林成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组成较少,群落结构简单。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评估采用的数据及来源为: 国家林业局的社会公共数据(表1[7])、2008年楚雄市林业局完成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2)。
表1 社会公共资源数据[7]
注:居民生活用水价格采用楚雄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2.2 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各种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背景特征,参考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构建适合云南省楚雄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见表3),主要包括7个指标类别13项指标因子,此次考虑到楚雄市森林的主导利用方向及数据指标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并且由于气候调节等服务功能评估指标尚难以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12],在此不列入评估范围。
2.3 评估方法及过程
该研究采用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及条件价值法等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7个方面,一共涉及13项指标,对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估算。
2.3.1 涵养水源
1)调节水量价值
3 结果与讨论
3.1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得出云南省楚雄市7个方面13个指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如表9。
3.2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提供的价值量比较
在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中(详见图1和图2),其大小顺序依次均为: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林木营养积累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蓄养水源价值>固碳和释氧价值>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价值。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2843790493.2元・a-1:其中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价值最大为8414425185.66元・a-1,占36.83%,占生态服务价值的十分之三多一点;其次是林木营养积累功能,为7558404944.00元・a-1,占33.09%;所占比例最小的是森林游隙与科研文化功能,为93677564.38元・a-1,占0.41%。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且生态服务价值远远超过实物生产价值,在生态服务功能中,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林木营养积累、保育土壤最为重要。楚雄市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差,价值亦较低。因此,楚雄市森林有待进行培育、改造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以期更好地发展其优势在维系楚雄市今后在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认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一个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特别以对其价值的定量评估,由于受学科背景、技术方法、研究区域资料收集等因素限制,测定各种有利评估参数其要在小区域内,更深入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还仍存在一些困难,涉及森林还有多方面价值的定量评估目前还难以进行,相关研究还有待加强。此次研究仅涉及森林诸多价值中的几个方面,而森林产生负离子、降低噪音、滞尘、森林防护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尚未计入。
要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准确性,还要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过程进行研究,因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很有必要。由于时间限制,本次研究是按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统一标准进行的,并未考虑林龄、林分起源类型等因素,因此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重点仍是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完善。
【参考文献】
[1]Costanza R, d’ Arge R, Rudolf de Groot,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253-260.
[2]Pimentel D, Harvey C and Resosudarmo P.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J]. Science,1995,267:1117-1123.
[3]Serken G.The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region of M isi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Results from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6,9,30:209-218.
[4]Troy A, Wilson M A.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Practical ch al lenges and opportun it ies in linking GIS and value transfer[J]. Ec,obgical Economics. 2006,60(2):435- 449.
[5]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C]// Report of the Conceptual Frame work Working Group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IslandPress, Washington, 2003:245.
[6]Serafy S. Pricing the invaluable: the value of the worl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25:25-27.
[7]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米锋,李吉跃,杨佳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7-83.
[9]李景文.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论[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1]施庭有.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的初步估算[D].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9:(2):24-26.
[12]张岑,任志远,高孟绪,等.甘肃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S].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5(8).
[13]唐佳,方江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2010,25(3).
[14]李文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5]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16]靳芳,余新晓,鲁绍伟,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及其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7]王兵,鲁绍伟.中国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17-425.
[18]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编.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9]何萍,陈辉,席武俊,等.云南高原楚雄市热岛效应因子的灰色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29.
[20]李婕.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楚雄:楚雄师范学院,2011.
[21]鲁绍伟.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分析与仿真预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2]张治军,唐芳林,朱丽艳,等.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07-112.
[23]韩素芸,田大伦,闫文德,等.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6-13.
[24]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R]. 2000.
[25]王兵,李少宁,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江西科学,2007,5(25):553-559.
,26]赵敏,周广胜.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468-1472.
[27]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R]. 2000.
[28]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16(5): 497-508.
[29]陈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研究[S].改革与开放,2010,25(8).
[30]余新晓,鲁绍伟,靳芳,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5,25(8).
[31]陈留佳.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20(6).
[32]温庆忠,魏雪峰,孔德昌,等.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5):365-372.
[33]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城市化;农用地转用;生态价值;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2979-04
Farmland Based on Balanc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ANG Bing1,SUN Yi-hui2,LI Pei3
(1. Chinese Academy of Land&Resources Economic Research, Beijing 101149,China; 2.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China; 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influence indices were set up based on the CAS’ecological influence indices,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research on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valu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the further classification of major economic crop and creating balance urbanization process coefficient as a fact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a new farm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value evaluation model was designed. Relative to the previous assessment model, this model considered mor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factors, could enhance government efforts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uld make assessment accurate and operational.
Key words: urbanization; farmland conversion; ecological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也会更加突出。如何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问题。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城市化进程中农用地的保护,重视农用地转用的生态价值损失已经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意义。
吕萍等[1]关于农用地转用价值的研究停留在两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即经济价值指标和社会保障价值指标,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006—2003)[2]也未将生态价值纳入补偿范围。然而,农用地的资源特性使其在利用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外部性,其提供公共物品,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休闲娱乐、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难以体现[2]。因此,将农用地转用的生态价值评估纳入农用地转用价值评估体系中是非常合理且必要的。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用地转用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将农用地转用的生态价值量化,亦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朱晓刚等[3]、胡蓉等[4]、陈涛[5]在原有农用地转用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了景观生态价值指标,建立了不同的生态价值估算模型,但大都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得生态价值估算结果的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中国科学院在青藏高原生态价值评估研究中得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6]。该文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引用了其对生态价值评估的生态指标,进而计算农用地转用损失的“绝对生态价值”,同时,为了降低城市化进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还引入了平衡城市化进程的相应指标。通过对转用地主要农作物的细分,汇总不同作物的“绝对生态价值”与平衡城市化进程系数乘积即得到最终的生态价值。这种计算方式的优点一方面是科学地选取了更为全面的生态指标,另一方面是通过平衡城市化进程系数的作用,能够体现不同时期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提高城市管理者进行生态保护的主观决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