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范文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0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云计算 央行信息安全管理 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深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需要处理和计算大量数据,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准确性与精确度,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央行信息安全管理是央行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央行提出的新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需要。

1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式,是一种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能利用云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其工作效率,云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 央行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房安全隐患较大

基础设施均部署在机房,机房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信息安全管理。地市级机房建设基本符合要求,但县级行机房的网络设备、UPS、空调设施等都存在不同问题,对央行的信息安全管理起到阻碍作用,尤其发生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总体机房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2.2 设备老化、维保不足

通过对同地区的央行进行调研,省会中支维保较好,区县行中支维保率偏低。在区县行中支,一些重要网络设备有维保,其他设备在首次购买设备的质保期过后均无维保,例如应用系统服务器基本没有维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隐患。正视设备维保以及科学管理设备运行年限,对故障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提高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减少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起到关键性保障作用。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现阶段,基层央行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年龄偏大、业务知识更新慢的特点,一些信息安全问题是由用户操作不当造成的,即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是主要原因,加强央行科技知识培训是保障央行各业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3 云计算对央行信息管理发展的趋势化影响

3.1 技术虚拟化趋势

云计算技术在央行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为其数据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持。虚拟化技术在未来信息化发展中扮演越来越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云计算技术以虚拟化为核心技术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央行信息管理建设,在部署服务器、开发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中将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虚拟化。云计算这种新型技术模式,拥有数据中心整合优势,实现集中控制、集中管理,总体成本不断下降,并且能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3.2 开发模式智慧化趋势

智慧化是央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智能能够在异类的计算环境中运行,单独或与其他共同工作,获取用户委托目标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实体。智能自动地行动,这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在用户的即时控制下才能操作的特点。央行管理信息的智慧化发展趋势,是银行业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银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3 功能应用服务化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IT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之间借助于“虚拟化”的功能,将原来的软件资源及云产品等变成功能应用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用户利用互联网技术享受相应的服务,对于完善其实际应用效果就业一定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其云计算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体现功能应用服务趋势,符合现代银行业发展需要。

总之,在央行现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特点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不仅会提高央行信息系统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并将改变央行数据的传统处理模式,充分运用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带动银行业相关安全技术和服务发展。

⒖嘉南

[1]吴卫华.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05).

[2]张亚俊,陈丰照.浅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20).

[3]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东方.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07).

[4]萍.云计算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2011(05).

[5]张兴旺,李晨晖,秦晓珠.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模型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08).

作者简介

李宏峰(1972-),男,黑龙江省宾县人。现为中国人民银行伊春市中心支行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科技管理。

篇2

关键词: 云计算; 信息技术; IT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3-59-03

Innovation in training mode of IT talents in colleges at cloud computing era

Huang Wula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 of cloud computing is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 job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well-known recruitment website, the authors summarize in the paper new requests for IT talents in enterprises. Finall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IT talents in the future an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the reform strategy for IT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talent; training

0 引言

信息技术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我国IT人才供需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却大量存在。其原因并不是IT人才需求疲软,(数据显示,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口就高达数十万),而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短视,教学内容滞后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云计算是IT发展的最新技术,正逐渐融进IT日常管理和开发模式中。它的出现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挑战,也给高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将引发一场新革命。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云计算时代对IT人才新的需求和要求,并对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顺应时代对IT人才的需求。

1 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趋势

云计算是IT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麦卡锡(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事业提供给用户[1]。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是第三次IT浪潮,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计算方式,它应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 降低IT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意味着没有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设施,避免了隐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收费或者固定收费的方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这样可以降低IT运营成本。相关研究[3]证明,使用即买即用方式购买资源的成本低于企业自行购置资源的成本。云模式使得企业可集中时间、精力和投资在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中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⑵ 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云计算基于分布式计算,它以用户为中心,将数据存于云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某种便捷的方式安全地获得数据,满足办公移动性要求。

⑶ IT人员分工专业化,降低IT部门工作量

云计算将业务交由服务提供商(更专业)负责,使IT工作人员分工更专业化,这将降低企业IT部门工作量,提高IT效率。

当前,云计算正成为各服务提供商的关注热点、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Google、IBM、Amazon和Microsoft等大型的IT公司纷纷建立自己云计算平台,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据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4%。全国各地政府正结合产业规划,积极建立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创新基地,通过资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务厂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重庆的“云端计划”、广州的“天云计划”等等无不说明中国的云计算时代即将来临。据报道,北京将建成亚洲最大的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在“十二五”末期,北京的云计算相关产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

综上所述,云计算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将成为大势所趋,是IT未来发展的趋势。广大IT人员需认清信息化发展趋势,更新观念,迎头赶上。

2 云计算时代对IT人才需求的挑战

云计算时代将对IT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根据企业采用公共云或是企业自身搭建云平台这两种情况,其人才需求各有不同,具体体现如下。

⑴ 采用公共云的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来说,资金是发展最大的障碍,他们将选择公共云服务。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服务在第三方运行。企业通过与云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协议,以按需付费的方式使用相关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IT部门来讲,传统的系统维护IT人员、软件研发人员、硬件部署人员面临着工作机会减少的危机。因为所有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都交给了云供应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企业IT部门工作量太大减少,但是IT部门工作人员职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IT工作人员需要懂管理,IT部门需要运用云计算经济模式去评估是否应将业务移到云端。相关负责人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公共云是否适用企业发展需求以及投资回报率分析。同时,企业IT部门需要明确业务需求、并负责与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获得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服务。从这种意义上讲,IT工作人员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还要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具有阐明企业业务需求以及和服务提供商沟通、协商的能力,并需要熟悉相关立法以保障企业权益。另外,IT人员需要负责处理数据安全性问题,决定哪些数据能移到云端,哪些数据不能,对移到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信息安全是IT部门需要考虑的因素。

Gartner于2010年10月了一份预测报告[3]指明,企业用户应该对10项新技术的应用加以密切关注,其中包括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数据中心、虚拟化软件和绿色IT。据业界人士表示:“云计算对IT职位的总体影响,可能类似于外包、自动化和可用计算等这些趋势带来的影响―IT专业人员的岗位,正逐步从技术性的具体岗位向企业业务终端岗位转变。”来自Forrester公司的Schadler表示,供应商合同管理、云计算、分析学、网络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都是未来10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

总的来说,IT部门人员将从关注具体的技术细节转移到关注企业的业务,与以前相比,懂得企业流程方面的人将越来越重要。IT人员需要成为有一定的管理、沟通、专业技术(需求分析、信息安全处理)能力和法律知识(要求熟悉交付服务的流程与制度、SLA服务等级管理、云计算相关立法等内容)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IT人员需要关注云计算标准的制定、成熟和演进。

⑵ 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是云平台搭建方对IT人才的需求.

虚拟化和自动化是云计算区别于传统计算的两大特点,它们对IT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员工必须培养和扩大跨平台和应用的技能,以建立、管理和支持私有云计算。这不仅意味着IT人才要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核心技术,而且还要掌握囊括从虚拟化、存储、大型数据到安全等关键技术的更全面、融合的技能。

根据云计算技术特点,我们对通过互联网上全国知名招聘网站如51Job[4]、智联招聘[5]等的相关职位的招聘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未来IT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①移动云终端开发人才需求旺盛

云计算在移动终端上应用率极高,现阶段移动云计算人才短缺。移动云计算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融合到一起,据业内人士统计国内3G研发人员缺口有300-400万,其中Android研发人才缺口至少30万。手机嵌入式开发和J2EE技术人员市场需求旺盛。

②开发人员主流技术发生极大改变

在云计算时代,程序设计需要注重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式,开发人员要熟悉云计算模式编程框架,熟悉Hadoop等相关原理及技术有相关基础;要采纳敏捷开发思想,更擅长负载均衡、并行数据处理、网格计算、云体系结构、资源调度和MapReduce并行运算编程模型。程序设计偏向更多的数据访问和调用;利用云计算的高性能,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使应用更加智能。

③开发平台发生转移

在云计算时代,开发人员编程环境发生改变,如转向基于Hadoop框架的开发环境、GoogleAppEngine开发环境。操作系统环境则从Windows平台向Linux,VMware虚拟机发生转移。

④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安全性问题是阻碍云计算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仅只包括数据安全、是一个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需要建立更具公信力、更安全的云服务。对于IT人员来讲,则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技术,如反病毒、木马技术。

⑤数据存储和开发

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面临数据能力的挑战;另外,许多应用存储设备对于数据存储的要求大多体现在非结构化数据或者是半结化的存储,大多数云计算平台都会提供针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如google公司采用Bigtable数据库。云计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使用资源池,通过构筑虚拟的数据中心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因此,对于开发者来说在数据存储和开发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求开发者/维护者熟悉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存储技术如SAN/NAS/iSCSI等、熟悉资源池的构建方法。

3 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云计算不仅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IT专业人士就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大学生应该认清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抓住发展机遇;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其责任重大,高校必须关注相关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热点,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涉及专业和要求

云计算在诸多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群体莫过于和相关技术和应用直接联系的人们。我们根据本科生专业目录,提取和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专业,并根据云计算技术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列出了对这些专业的新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涉及专业和新要求

[[门类\&专业名称\&专业新要求\&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业务需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熟知立法、信息安全、\&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商业智能、云计算新标准和立法、商务网站开发环境、运营规范、云计算经济\&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并行、分布式计算、大型数据存储技术\&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行、分布式、云模式编程框架、大型数据存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Linux编程,手机嵌入式开发\&通信工程\&移动,3G,手机嵌入式开发\&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微电子学\&关注硬件设施的新趋势和要求\&]]

3.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2.1 调整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表中所列的相关专业应根据IT发展新趋势,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如信管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则可向“重业务轻技术”方向发展,专业人员只需了解企业内部运作流程和相关立法,底层IT技术则交给服务提供商去处理。对于计算机类或通信类专业则将更重技术,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云计算平台搭建等相关工作。

3.2.2 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大纲

增加支持云计算相关的课程、如云计算导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云计算概念、应和新技术。对相关课程内容作一些调整,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课程中加入云计算相关内容,如GFS(Google File System)、Hadoop 云计算架构、Bigtable、MapReduce、VMware虚拟化技术等内容。

3.2.3 大力引进或培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云计算是一项新兴的技术,现有教师队伍在这方面知识缺乏,无法满足云计算教学需要。高校必须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可采用引进云计算领域专家或是把老师送出去培训学习云计算技术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2.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对IT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IT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2.5 开拓云计算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中央、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和关注云计算,采取了各种举措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云计算项目、构筑云计算平台,高等院校可联系学生云计算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实地考察云计算平台的运作模式,对云计算架构更时进一步理解和深入。

3.3 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增设云计算硕士专业

高校可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开设云计算硕士专业(对于本科生来讲课程接受难度较大),系统讲授云计算领域知识。由于云计算是一项新兴技术,对高校开设云计算专业来讲,目前在师资、云硬件设施和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要综合考虑,打通渠道,创造条件才能开设这样一个新专业。目前,北航软件学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北京市政府、联想集团、Adobe、中国云计算联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望京科技创业园、宏达电HTC和多普达Dopod(拥有全球Google Android和Microsoft Windows Mobile最大的市场份额)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移动云计算”软件工程硕士专业。该专业在师资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受到国内外大型领头羊企业的支持,相信其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会符合市场需求。

4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是IT发展的趋势,正逐渐融进IT日常管理和开发模式中。它的出现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根据云计算技术特点和目前IT岗位用人新需求,分析了云计算时代对IT人才新的需求和要求,并对高校相关涉及专业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顺应时代对IT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R. Buyya, C.S. Yeo, S. Venugopal, 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A].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 2009. CCGRID '09. 9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C]. ShangHai, IEEE Xplore, May 2009,page 1-1

[2]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2011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白皮书[R].省略/zt/cwb/images/cloudbook.pdf,2010

[3] eNet硅谷动力. 2010年全球十大IT趋势:云计算走红[OL].,February 10, 2009

[8] D.Zissis, D.Lekkas. Addressing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issues [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1),doi:10.1016/j.future.2010.12.006

[9] 曾静.云计算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现代教育装

备,2010.22:34~35

篇3

云计算现在究竟有多火?听到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IT业内人士都会会心一笑――“要多火有多火!”

很多圈里人都知道,当年小网通的创始人田溯宁如今在北京亦庄搞了个“云基地”,号称要穿起整个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这个云基地的背后,云计算至关重要的软件平台部分,是由一家叫做“天云科技”的公司在承担。天云科技,就是趋势科技在全球创办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近日,趋势科技在北京举办首届“云计算安全?高端CIO峰会”暨“2011企业云计算及虚拟化安全策略会”,与来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海航集团信息和中智集团等单位的IT负责人以及全国多个重点行业知名企业的200多名CIO嘉宾共同分享了虚拟化的实践经验。会后,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就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和布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16年缘分成就的新合作

许传朝:听说您们二位相识已经有16年了,我们很想知道二位怎么认识的?如今又是因为一个什么样的机缘,在云计算领域走到了一起?您们是如何决定从朋友的相识相知到最后做一个产业层面的合作?请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吧。

田溯宁:1996年,我在新加坡参加高盛组织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都是西装革履的,只有一个人穿着T恤衫,他演讲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了很多“China”,那是我和张明正第一次见面,印象很深刻。当时我们谈了很多,谈到趋势科技如何在全球各个国家做市场。后来我们越来越熟了,他请我做趋势科技的独立董事,刚好我在亚信工作时也请他做过两年独立董事。

当我在网通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变成朋友,互相学习怎么好做一个高科技公司。我们一直在思考,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和经验也在不断丰富,还累积了不少管理经验、人脉和资本,有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我们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可能就是没有这种勇气,没有老当益壮的精神。

后来,我们俩一致认为云计算是现在业界最大的一件事,IT业发展始于PC,也许应该结束于云计算。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参与,就和我们过去的理想与追求不一致。

另外,云计算也将是中国的机会。因为与张明正的关系我去过几次台湾,台湾在IT方面很成功,全亚洲利润最高的IT公司就是趋势科技。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软件做起来?能不能在中国的大环境里做起来?我们以前的经历其实为这件事做了很多准备,如今我们要把这些经验用起来,开始一个全新的里程。我和张明正都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工具,传统的做法就是成立一家公司,培养一些企业家,软件和硬件俱全。这两年里,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友谊也更加深厚。

张明正:这个问题也让我回想起我和田溯宁十几年前的相识。其实,我都已经忘了我们当初为什么会在一起,说缘分也是缘分。最初我是觉得田溯宁很有理想,有激情,出于好奇心我认为这个人是值得学习的,不过那时我们还没有生意上的往来。

后来,趋势科技为了处理巨大的病毒量,开始自己研发软件平台进行云计算处理。其实亚马逊也有自己的云计算软件,它却能将这些软件变成“生意”。所以我也一直在考虑,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如果趋势科技把自己的云平台管理软件拿出来,就不用把这些机会都给国外企业了。

我认为,云计算有三个元素――带宽、网络和软件。“云基地”有带宽和网络设备,加上趋势的管理软件,就有了基本条件。田溯宁有一句话最让我感动,“每次IT产业转变都会带来新的机会、新的财富,可是这些机会都留给了国外。这一次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未来。”

田溯宁:以前在美国的时候,我曾经这样评论过,软件基本就是美国人的事,中国人根本做不好,做也是白做,做点硬件还有可能。但是认识张明正以后,我看到了希望。他从无到有、白手起家,能做出一家软件公司,而且是全球性的软件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趋势科技最大的市场是日本,但是张明正却连基本的日语都不会说,这让我看到一种创造的可能性。只要有理想、有勇气,就能够做成很多不能想象的事情。

打造云计算舰队

许传朝:听了二位的故事我很感慨,16年的友谊正在成就一个云计算的新未来。那么,请二位具体介绍一下趋势科技和宽带资本两家的合资公司――天云科技的情况,这是一种怎样的合作,又承载着什么样的未来?

田溯宁:这两年来,我们在云计算方面一直有合作。云基地主要承载着硬件的研发、生产工作,但云计算的核心在于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趋势科技管理软件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因此我们决定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天云科技。

现在天云科技的云计算软件平台已经在中华电信、浦东软件园、黑龙江移动、江苏电信等公司的项目上应用,这是我们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虽然这个平台还需要提高,但至少在云计算管理软件这方面,我们与美国硅谷最优秀的软件公司是处于同一水平的。

我认为,我们的长项在于入行早,有深厚的经验积累,可以在过程中不断锻炼成长。经过两年的合作,我们越来越有信心,这个信心不仅仅来源于软件已经应用于很多用户,更在于国内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成长。

在美国,云计算公司基本是独立的,我们能不能打破这种单打独斗,打造一个舰队式的合作模式?也许一家公司竞争不过国外企业,但是我们可以组成一个舰队,把软件、系统集成、服务整合在一起,把人力、资本和最好的大脑集聚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起创造。其实,早期硅谷的历史是这样的,早期台湾半导体的崛起也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起了“云基地”这个名字。

张明正:这种舰队式的模式是一种全新尝试,究竟用户能不能信任国产云计算系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认为我们最大的机会在于汇聚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大家抱着创业的心态加入到队伍之中,有从美国来的,有从加拿大来的,他们能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自己的内心,有创造力,能碰撞出火花。放眼未来10年,IT产业一定会有转变,我们也一定要在某种程度上拿到主动权。

中国云舰队起航

许传朝:二位均在业界打拼多年,就云计算产业发展而言,k二位认为中国与美国有哪些不同?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田溯宁:我觉得很不一样,不仅是文化不一样,发展阶段也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发展云计算,复制硅谷的方式肯定不行,但是完全抛掉中国的经验,也不妥当。

我们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上有两个观念:一是云计算需要政府的支持,云基地就是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包括祥云计划、云海计划的制定,这是非常独特的。在旧金山,你绝不可能看到政府会为企业提供一栋楼来支持云计算发展,这是中国的现实,我们要把这个现实抓住;另一方面,我认为创新的核心还在于人才,我们不能靠政府来强制执行一个标准和计划,云基地必须是有自己的创新机制,因此我们非常鼓励创新,鼓励竞争。

此外,我认为,中国云计算的早期发展也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云计算究竟能不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则与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都与观念变化有关,观念的变化需要舆论引导、政府参与。将来,全球的政府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即云计算带来的数据隐私性问题和数据权益问题,相关法规的建立也将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在PC时代,这个问题显得不是很重要,但在云计算时代,这些问题将变得非常关键。不过,这也将成为我们新的机会,在有些技术上我们可能比较落后,但是有些技术一旦和生产力结合起来就非常领先。比如,我们能不能把数字银行的概念落实,能不能在数据隐私方面做一些试点?这些探索可以先在省、市探索,然后再在全国推广。这些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也将为云计算的大范围推起到先导作用。

张明正:我觉得田溯宁说的这点非常重要。也许在工业革命进代我们落后于别人,但云计算确实是值得把握的机会。不过,云计算也不能盲目地完全由政府来主导,还是要有世界级的产品。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服务,讲服务要讲三件事――技术、商业模式和使用者。我们需要尽快了解使用者的经验,才能真正地实现服务。

许传朝:二位刚才都谈到中国的云计算机会,那么向中国用户推广国产技术或产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怎么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田溯宁:我认为,最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观念――云到底是做什么的?用户到今天还会有这个疑问。我们为什么做云基地,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清晰地告诉用户,云到底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些其实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第二个是云落地,比如桌面虚拟化、数字终端。云怎么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做云基地,也是希望眼见为实,让IT从业者、决策者和政府官员明白云计算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抽象的概念。

总编观察

“中国云”的激情

两位同样有着“硅谷”经历的中国人,看到了云时代中国产业的机会,因云结盟,一起推动中国云产业的发展,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开发,努力争取中国的技术话语权和产业话语权。

从张明正和田溯宁身上,我们感受到的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更多地是一种责任感和激情。两位老总在多年的企业运营中,对于中国在全球IT产业中的地位有着深刻的体会,对于硅谷的成功和地位有着清醒的理解,对于产业方向和发展趋势有着准确的把握,他们共同洞察到了云计算将引发的产业变局和技术革命,也捕捉到了云计算对于中国产业和技术界的机会。

田总充当了中国云产业发展的鼓手,穿梭于政府、城市、投资者、产业和行业之间,呼吁各方共同关注并推动中国云产业的发展;而张总则主要致力于中国台湾产业界传播云产业发展理念,聚拢联合云产业资源。

篇4

关键词:云计算;平台化;公共云;多主机云;信息泄漏

云计算概念的出现已经五年有余,大量与互联网有关的产品和服务被贴上云概念的标签。《福布斯》杂志刊文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对云计算的关注很可能由盛转衰,但并不会对云计算的发展构成威胁。云计算权威专家Alistair Croll基于其丰富经验,认为云计算已经相对成熟,并详细阐述了云计算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平台化

近十余年,IT业服务化导向发展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收效甚微。对于IT团队而言,服务化导向并非迫切之事;对于企业而言,还存在着重重障碍。在花费数月获得服务器之后,使用者通常会选择自己动手。

然而,由于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用者意识到他们大可不必管理机器,仅需写好程序,使用一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即可。

为实现这一目标,IT部门需要提供多种平台而非机器。如此一来,一旦主机开发工程师完成编码,就不必再担心由哪台机器来运行程序。因此,2012年以后,那些采用私人和公共平台提供服务的IT团队将大放异彩。

趋势二:公共云复苏

对于消费者而言,云计算指的是公共云,没有人将其房子里的三台电脑称为私有云。公共云对使用者而言,其优点显而易见:使用者能够轻松存储资料,使用Office办公套件等工具,并且大部分服务都是免费的。然而,由于监管和带宽限制等问题约束,公共云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

进入2012年以后,伴随上述问题的逐渐解决,公共云的使用将大大复苏。其成本与收益间的权衡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加,将使得更多的公司再次采用公共云。

趋势三:大数据时代到来

伴随大型非结构化数据库及相应工具的出现,对系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大数据需要使用大规模系统来操作,而这些系统大都是基于云的。诸如Hadoop这类大型平行计算框架可以被视为大数据兴起的第一波浪潮。大数据不仅要求处理大量的信息,同时还要求尽量缩短完成处理的时间。

未来十年,IT部门将提供大数据平台,以帮助分析师更快地得出结果。

趋势四:多主机云(Multi-machine Clouds)

当多核处理器刚刚推出时,由于编码只能使用一个处理器,其应用并不广泛。软件跟上硬件的发展步伐需要时间,伴随着程序的运行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平行完成,多核处理器得到长足发展。与多核芯片类似,2012年以后将会出现多主机云。

当前的编码通常为利用某一个云而精心设计,而在未来,程序员将能够根据程序选择最优的云计算资源。

趋势五:信心复苏

当今的工人对公司是否能完成销售目标知之甚少,反而对朋友晚餐的内容更为了解。因此,他们对于解决透明度和信息实时性的问题有很高的期望。在2012年,他们的期望将刺激IT企业做出改变,并尽可能地实现上述期望。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态势

引言

计算机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极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态势。

1.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1.1智能化

计算机智能化发展是自1956年提出该理念至今一直努力的方向,它要求计算机能够像人类的大脑一样进行思考,具有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推理考证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这项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模糊控制理论、灰色理论、混沌和分岔理论等只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1.2网络化

网络化发展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潮流,单体计算机、局域计算机时代已经完全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远程控制、协助等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协作,使得人们在不同的地点就能够享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类便捷服务。

1.3微型化

计算机发展微型化是大势所趋,计算机普及率逐年上升,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便、便捷、轻便、小巧的笔记本、掌上电脑等微型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都是目前发展要求的缩影,这些设备以其多样的性能、较低的价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商务人士的青睐。

1.4绿色化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计算机发展的趋势之一。耗能低、耗材少、低辐射、使用舒适以及设计、生产、使用、销毁过程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尽可能做到可再生利用。对于能源要求,趋向于自身实现能源供给和储备,如光能收集电池等,解决能源供给问题。

2.新计算机技术革新

2.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可简单理解为遵循量子力学能够进行高速运算、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它是在社会对高速度、保密好、容量大的通讯及计算提出较高要求的情况下产生的。物理主体主要包括:液态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固态)硅晶体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离子陷阱、量子光学、腔室量子电动力学、超导体方案等。

量子计算机的功能在于进行大数的因式分解,和Grover搜索破译密码,但是同时也提供了另一种保密通讯的方式,此外还可以用来做量子系统的模拟。但是在昨晚高难度运算后,能耗高、寿命短,散热量大等缺点则暴露出来,真正有价值的量子计算机还有待继续研究。

2.2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等内容利用的是光信号,以光运算代替电运算,主要由激光器、光学反射镜、透镜、滤波器等光学元件设备组成。它具有运算、处理能力极强的优点,同时,兼具容错性,能够进行模糊处理,但并不影响运算结果,智能化更高端。它主要具有以下好处:光子不带电荷,不产生磁场,也不受磁场作用影响;光子也不具有静止质量,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两种状态下传播;信息存储容量大,通道宽,通信能力强;能量耗用低,散热量小,节能环保性较强,也避免了计算机运行时内部过热的情况。

目前虽然光子计算机在功能和运算速度方面和电子计算机有一定差距,但光子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完善,在对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3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也叫做放生计算机,是以仿生学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新型计算机技术,它以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分子制成生物芯片作为基础元件。它具有并行处理的功能,运行速度比普通的电子计算机要快10万倍,存储空间占用更是少之又少。它具有的优点很多,首先,体积小、功效高,比集成电路小很多,可以隐藏在地板、墙壁等地方;其次,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它的内部芯片出现故障时,不需要人工修理,能自我修复,永久性、可靠新高;再者,能耗很低,能量消耗仅占普通电子计算机的10亿分之1,散热量很小;第四,不受电路间信号干扰。目前,这种计算机还在研制阶段,存在技术不成熟、信息提取难等问题,还需要继续优化。

2.4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研制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场革命,它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出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相当于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生产成本非常低,不需要建造超洁净生产车间,也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和人数众多的生产团队,同时,纳米计算机也需要耗费能源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其强大其性能的发挥丝毫不产生影响。

纳米计算机可以应用到微型机器人,以至于日用电子设备,甚至玩具中,都能获得强大的微处理功能,其应用范围也涉及到现代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各个学科领域。这项新的课题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将为计算机发展带来新的内容。

3.云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

3.1云技术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将计算拆散计算再进行组合回传的方式进行,可以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这是云技术的根本。云技术不仅仅作为资料搜集手段,它是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资源池,灵活便捷。

云技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体现方式,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已经在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领域投入使用,未来在手机、GPS等行动装置上也可实现。云技术正以它的可靠、实用、安全等性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云物联、云存储、云呼叫、私有云、云游戏、云教育、云会议以及云社交等正逐步强化它的服务功能。

3.2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发展有赖于光纤技术的快速发展。光导纤维技术在通信、电子和电力等领域日益扩展,成为大有前途的新型基础材料,与之相伴的光纤技术也以新奇、便捷赢得人们的青睐。它具有耐湿、耐辐射、易于安装和保养、24小时的连续工作等性能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塑料光纤产生后,海底光缆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对世界范围网络通信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4.移动计算机技术发展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成熟,计算机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移动计算机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主导方向。

目前最热门的是wifi无线技术,而最新的是4G通信技术,这两项技术对移动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4G网络时代刚刚开启,目前开始应用于移动设备上,但是在微型便携计算机上的应用尚未起步。如何将移动计算机等终端产品通过芯片等形式与4G网络完没相连接,如发展移动电视、移动电脑、成为一项热门话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5.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大发展,使得计算机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带给人们诸多方便,也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其发展态势更加受到人们关注,所以趋于社会需求的发展方向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蔡芝蔚.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02) .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趋势 技术 产品 需求趋势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子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便利、信息快速传递等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量,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使电子信息产业也受到影响,分析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认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总趋势,制定适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能使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带动经济平稳增长。

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才能推断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很多,主要可以分为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深入到各技术领域,并且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改委确认为云计算先行试点城市,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城市都确定要发展云计算技术并且开始产业布局。由此可见,云计算技术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内将创造超额的利润,促进经济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将促进经济形式、企业管理形式、办公形式的变化,需要相应的软件与之配套,间接的促进编程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正在整合,使之成为网络通讯一体的方便技术,并且随着我国北斗战略卫星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应用,网络与通讯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网络通讯一体化将促进信息传递技术、定位技术、安全技术的全面发展,促使我国形成不受别的国家影响的网络通讯技术,有重大的国防意义与战略意义。

三、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产品的发展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而发展,会带动相应的材料、加工、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促进新型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在的通讯工具基本已经具备一定的功能,如可视电话、视频浏览、接入互联网等。随着未来网络与通讯技术的整合,通讯工具将更大范围的实现与网络的一体化,为了方便使用,通讯工具还会有巨大的发展。制造通讯工具的企业应该关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出新的制造技术,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对电子材料的带动作用最大。与电子信息产业联系紧密的产业是液晶屏制造产业,未来的液晶屏幕会向着更薄、可卷绕、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传统的液晶屏幕都是在导电玻璃的基础上制造,未来可能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采用塑料、高分子材料制造显示屏幕,这将是现有产业的灾难。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制造商要注重自身的科研实力,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新型材料满足产业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使很多电子信息产品都具备智能化,包括家电产品、智能终端、汽车驾驶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三者融合在一起成为可能,电子信息产品对功能化的要求会更高。电视棒等产品的出现,使有线电视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肯定还会有新的产品出现,制造出这种新产品的企业肯定会获得巨大的商机。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应用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革命,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也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

四、电子信息产业需求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在不仅靠科技的推动,更多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基本。目前发达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比我国的发展情况要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如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获得巨大发展,这与我国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国外的信息产业向我国扩展有关。我国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将继续增加,农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也将会逐渐有市场需求,并且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大。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会有所发展,亚太地区市场饱和后非洲市场会逐渐兴起。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会促使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国自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也要制定出向非洲等电子信息产业落后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落后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多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五、结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会在不远的未来获得巨大的发展。总的发展趋势就是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产品相互带动发展,技术的进步带动新产品的发展,而人们对新的科技产品的需求又会带动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会逐渐由欧美向亚太地区扩展,再向非洲地区扩展,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并且电子信息技术会不断进步,促进产品快速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胡钧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新趋势与科学发展规律[J].电子世界,2012(6)

[2]马贵忠.浅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及科学发展规律[J].无线互联科技,2012(1)

篇7

优势:开源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助推发展

云计算时代的开源与生俱来的优势何在?从基础架构的角度来说,云计算的优点来自于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灵活性体现在用户新应用和服务的部署方便快捷程度,大多数云基础架构都广泛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虚拟整合、虚拟分拆、虚拟迁移这些技术使得用户专注于“虚拟服务器”而不是“物理服务器”,包括虚拟服务器配置的运行能力、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灵活性,或者由多少个“物理服务器”组成“虚拟服务器”等类似的问题。在这方面,开源的灵活性给予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相对于非开源的资源,用户更容易应对复杂的硬件环境和特有的行业应用实施。

云计算的可扩展性,简单说是用户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资源需求随意配置相应设备,比如存储资源的增容等。另外,大多数应用云基础架构的宿主虚拟机服务器硬件都比典型的单一功能的服务器更为稳定,利用率也更高。架构清晰、内核透明的开源虚拟化技术或云操作系统在此起到了关键作用。

鉴于开源的这些优势,在中国云计算时展开源,将有利于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首先,开源将促进符合用户需求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成熟;其次,由于开源的透明性和安全性,云计算相关标准更加易于形成;第三,开源将更大地发挥云计算技术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优势。

启示:国外开源的基金发展模式

纵观国际云计算领域开源的发展情况,目前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在云计算领域格外醒目。

OpenStack由网络主机服务商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合作推出,是以制定一套开源软件标准为目的一个云计算项目,方便用户自己搭建灵活的云计算环境。OpenStack目前由一个独立基金运作,这一方面有利于广泛收集反馈建议、选择最合理的结构和流程、平衡项目管理,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参与者的积极性。

而Citrix旗下的CloudStack平台是一个基于Java的开源云计算软件,可以加速高伸缩性的公共云和私有云(IaaS)的部署、管理、配置。2012年4月CloudStack开源软件加入Apache软件基金会,标志着CloudStack将提升成为一个完全开源的Apache项目。CloudStack此举将打破OpenStack的垄断,在强强竞争的情况下,将会促进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共同进步和协同创新,从而使得用户最终受益。

中国用户对开源产品并不陌生,在致力于IT系统的云计算改造升级中,除却成本预算和信息安全的考虑之外,中国CIO关注的是开源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弹性和延续性,同时,后期服务质量也成为CIO衡量一个产品价值的标准所在。

当前,伴随开源云产品或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所具备的能力尚有欠缺,这成为云计算相关开源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之一;此外,国内评定开源云产品或解决方案的标准体系缺失、组织缺乏也是一大障碍。我们期待中国云计算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基金机构,能够培育类似的开源组织,推出相应的开源产品,以弥补云计算时代国产基础软件的不足,推进中国云计算时代开源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时代的开源发展趋势

开源软件将在移动云服务应用实现中大放异彩。随着iPad等平板电脑在市场中的风靡,移动终端的市场热度再次升温,移动终端领域的市场增长率超过40%。谷歌的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在移动终端市场上独占鳌头。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的移动云服务不断丰富,面向个人存储的移动云存储、音乐共享的移动云音乐等等应用大行其道,使得开源软件在移动互联网云服务方面的应用空间巨大。

开源软件在移动云服务应用中不仅仅只有Android,还有Chrome、LiMo、Meego等基于开源Linux的操作系统,以及像Sparkleshare这样的云服务应用,云时代的开源必然会在移动云服务应用实现中大放异彩。

产用盈利模式将驱动开源与云计算实现完美结合。开源软件吸引用户之处在于能够帮助用户实现成本的降低,而云计算将成为面向开源软件的企业实现盈利的最佳方式之一。初始阶段,传统用户犹疑开源软件的风险,而云计算技术打消了这种顾虑,将开源与云计算相互结合成为开源企业的发展之道。

开源与云计算的技术对接存在两种发展趋势:其一,在云计算SaaS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开源软件将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谷歌、亚马逊等云计算技术的推动者提出的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将大量应用于开源代码的研发。技术应用上的成熟将形成良好的产用盈利模式,有利于驱动开源与云计算的完美结合,虽然这还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但开源与云计算的结合在行业中将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危机时代的开源将助推云计算大潮并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政府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在尽量减少IT开支以降低成本,开源软件与云计算以自身优势成为首选。

以美国为例,白宫网站目前已经采用了开源平台解决方案,美国国防部也支持利用开源进行软件开发,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将云计算系统作为政府IT采购的重点。

篇8

摘要:作为一种技术趋势,云计算横跨IT、互联网等领域,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产、消费和服务方式。云计算则以其对高新技术的突出应用,具备传统IT产业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凸显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关键词:云;云计算;互联网

1引言

在电子行业,“云”成了一个时下比较流行的字眼,那么究竟什么是“云”,什么是IT行业的“云计算”呢?通常来讲,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我们经常在一些描述计算机模型结构的图中会看到云状的图形,一般指的是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实际上也就是把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这种资源称为“云”。“计算”通常是指计算的应用,在产业和市场中,可以指一切IT的应用,就是把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虚拟成物理的资源,用来计算、存储、数据和解决方案的平台,以及相关的软件和数据。云计算从结构的角度讲就是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中,这个计算机群是由成千上万台很普通的工业标准服务器组成,由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1]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一种以数据和处理能力为中心的密集型计算模式,它融入了多项ICT技术,是传统技术平滑演进的产物。

中国电子学会计算专家委员会在2010年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概要)》中指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的、被虚拟化的,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方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由于资源是在互联网上,而在计算机流程图中,互联网常以一个云状图案来表示,因此可以形象地类比为云计算。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2云计算的优势

2006年,Google公司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经过几年的延伸和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IT界的一大热点,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互联网服务商、软件开发商等都纷纷着手研发或陆续推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品及服务。[2]云计算在全球大行其道,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通过采用数据冗余和分布式存储,“云”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可以看出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当单点物理故障发生时,云计算机制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到其他物理资源上继续运行,也就是说,使用云计算比使用其他计算手段的可用性更高。此外,若具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则云计算的安全性就得以保障。

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是服务。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所以,云计算系统服务的实现机制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无需了解云计算的具体机制,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获得需要的服务。

云计算是传统技术如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计算等和新型技术如网络编程模型、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等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如果能掌握云计算的关键机制,使得云计算应用在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云计算的发展状况

2011年,是云计算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通过这一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云计算技术更加成熟。作为一种技术趋势,云计算横跨IT、互联网等领域,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产、消费和服务方式。随着云计算的升温,2011年国内各个行业都在力争抓住云机遇。在信息化社会中,资源的共享和弹性的使用是必然的趋势。云计算的发展所掀起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昭示着云计算将成为未来IT产业发展的趋势,它是新商业模式打破旧商业规则的诉求,是人类追求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云计算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云计算在中国已不再是行业的内部概念,而是已经“落地开花”,渐渐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云计算作为中国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预计3-5年之内将进入爆发期。”云计算经过了2008年到2010年的培育期,现在正处于2011-2015年的成长期,2016年以后则将迎来云计算的成熟期,未来几年,国内云计算应用将出现井喷态势。

众所周知,传统IT产业面临发展瓶颈的制约,云计算则以其对高新技术的突出应用,具备传统IT产业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凸显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然而,云计算的本质核心是以虚拟化的硬件体系为基础,以高效服务管理为核心,具有高度可伸缩性、虚拟化、标准化的硬、软件资源服务。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安全问题,目前,数据存储保密性以及提取数据的可靠性都会影响到云计算的安全性,同时,随着技术演进、行业市场变化以及用户个人需求变化而导致的数据迁移问题也会制约着云计算的发展;网络带宽瓶颈,如在没有规划好带宽容量需求的情况下推广云计算,互联网络的复杂性、网络流量的动态变化和网络路由的动态选择等,这些网络带宽瓶颈都可能带给云计算障碍。此外,行业监管、信息产业转型及标准等问题都会制约着云计算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云计算取得显著地应用效果。如果云计算技术应用的确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用需求的大量兴起,云计算产业自然而然就会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在2011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峰会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国新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天行表示,云计算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它的影响的程度很可能会超过以往,并且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产业已经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3]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关于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信息系统工程[J],2012.4.20.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技术,产品,需求趋势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子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便利、信息快速传递等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量,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使电子信息产业也受到影响,分析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认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总趋势,制定适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能使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带动经济平稳增长。

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才能推断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很多,主要可以分为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深入到各技术领域,并且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改委确认为云计算先行试点城市,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城市都确定要发展云计算技术并且开始产业布局。由此可见,云计算技术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内将创造超额的利润,促进经济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将促进经济形式、企业管理形式、办公形式的变化,需要相应的软件与之配套,间接的促进编程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正在整合,使之成为网络通讯一体的方便技术,并且随着我国北斗战略卫星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应用,网络与通讯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网络通讯一体化将促进信息传递技术、定位技术、安全技术的全面发展,促使我国形成不受别的国家影响的网络通讯技术,有重大的国防意义与战略意义。

三、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产品的发展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而发展,会带动相应的材料、加工、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促进新型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在的通讯工具基本已经具备一定的功能,如可视电话、视频浏览、接入互联网等。随着未来网络与通讯技术的整合,通讯工具将更大范围的实现与网络的一体化,为了方便使用,通讯工具还会有巨大的发展。制造通讯工具的企业应该关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出新的制造技术,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对电子材料的带动作用最大。与电子信息产业联系紧密的产业是液晶屏制造产业,未来的液晶屏幕会向着更薄、可卷绕、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传统的液晶屏幕都是在导电玻璃的基础上制造,未来可能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采用塑料、高分子材料制造显示屏幕,这将是现有产业的灾难。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制造商要注重自身的科研实力,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新型材料满足产业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使很多电子信息产品都具备智能化,包括家电产品、智能终端、汽车驾驶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三者融合在一起成为可能,电子信息产品对功能化的要求会更高。电视棒等产品的出现,使有线电视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肯定还会有新的产品出现,制造出这种新产品的企业肯定会获得巨大的商机。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应用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革命,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也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

四、电子信息产业需求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在不仅靠科技的推动,更多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基本。目前发达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比我国的发展情况要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如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获得巨大发展,这与我国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国外的信息产业向我国扩展有关。我国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将继续增加,农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也将会逐渐有市场需求,并且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大。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会有所发展,亚太地区市场饱和后非洲市场会逐渐兴起。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会促使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国自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也要制定出向非洲等电子信息产业落后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落后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多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五、结语

篇10

从物联网到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行业正在经历的一波新的技术浪潮,可能会改变并极大地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全球领先信息服务提供商IHS Markit(纳斯达克:INFO)最新发布题为《2018全球技术八大趋势》的白皮书。助您了解这些技术如何以崭新而强势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推动创新、颠覆行业,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创造机会。这8大技术或将颠覆2018年

IHS Markit白皮书中阐述的2018年全球市场八大变革性技术,概要如下:

趋势一: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在若干行业已经成为一种竞争优势,特别是智能手机、汽车和医疗市场。此外,移动设备的优化与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正日渐成为焦点。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能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进行数据分析,但存在隐私权、延时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移动设备的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抵销这些危险。比如,智能手机用户若在其手机上部署内置的人工智能,则能够在本地存储数据,从而保护其隐私。

趋势二:物联网(IoT)

IHS Markit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在2025年将增长至730亿。强化的连通性选项与边缘计算和云分析功能的汇集协作,将会带来2018年物联网的加速发展以及“连接、收集、计算与创造”的四阶段进化。

物联网连通性增强,比如低功耗无线访问(LPWA),将会推动增长。此外,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也将会越来越成熟。机器视频和无处不在的视频将会支持新的视觉分析类型。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虚拟化将会有助于产生源自所谓计算机网络“边缘”数据的关键性判断。人工智能应用于数据,将会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型为以服务为中心等形式,推动收益化。

趋势三:云计算和虚拟化

云服务将为技术上欠成熟的企业应用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铺平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其对数据的使用和理解。

趋势四:连通性

随着首批5G商用部署出现,连通性将会成为焦点。不过,通往5G全面应用与部署的路径比较复杂,对于移动网络运营商、技术设施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而言,新的机会与挑战并存。5G代表着从传统蜂窝技术的急剧扩展,除了移动语音和宽带以外,还有包括大批物联网与各种关键应用系统的整合。

趋势五:无处不在的视频

屏幕和摄像头广泛应用到消费者和企业的各种设备,加上日益先进的广播、固定和移动数据网络,正在引发视频消费、创作、发布和数据流量大爆炸。更重要的是,视频内容正逐渐从娱乐扩展至医疗、教育、安全、远程控制及数字标牌等应用中。

趋势六: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与工业、企业和消费部门的数字化大趋势息息相关。图像传感器的多种化,加上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改进,正在为更广泛的、包括产业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交通系统、高质量检测、医疗和汽车等方面的应用推波助澜。

趋势七:机器人和无人机

2018年,全球机器人和无人机市场将增长至39亿美元。不过,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机器人和无人机有可能颠覆制造业与工业长期以来的商业模式,影响到物流、仓储分拣、自主导航和配送等关键领域。

篇11

【关键词】云计算 物联网 运营平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云计算与物联网成为业界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自计算机与网络快速发展后,物联网被认为是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新浪潮,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电信运营商就物联网的认识局限于特定的终端领域,利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推进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信息交流形式,从而可以调控生产过程、采集远程数据、运程诊断以及调度指挥。而云计算具有的多用户、虚拟化、高可靠性以及超大规模的特点,满足物联网智能化与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将云计算引入到物联网平台运营平台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物联网的概述

实际上,物联网是一种经过特殊程序制作而成的感应器。在进行微处理后,分析非常态数据。经过3G、Zigbee协议、RFID射频技术、GPRS、TCP/IP协议等不同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而这种数据的传输,需要在相关协议的基础上,将物语互联网相互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够实现信息交换与沟通。这样一种模式其实就是从智能化进行识别、定位、监控、管理以及跟踪等一种网络体系。说的简单一点其实就是保持物物相连。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不断延伸和扩展。这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延伸和扩展相应的物品,并相互交流信息。从实际中可以了解到,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但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扩展的规模并不是非常大。

2 云计算

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存在很多种说法。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云计算就应当是将动态化、容易扩展且已经被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利用互联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云计算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首先,虚拟化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就可以替换物力资源,产生一种与物力资源具有相同功能的虚拟资源。而这种虚拟资源并不局限于实际的物理资源上,可能会跨越不同的物理资源,但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无需了解的过于透彻。根据对象的不同,有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以及操作系统虚拟化之分。其次,弹性规模扩展技术。通过云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对较大的资源,根据使用不同,负载周期的不同,可以对所应用的资源进行动态化的伸缩,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分布式存储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中,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满足单台服务器难以满足的存储性要求。该技术一项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储的资源可以抽象表示与统一化的管理,且可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最后,分布式计算技术。Mapreduce编程模型是云计算最为典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利用这种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多租户技术。这种技术指的是大量的用户可以共同使用软硬件资源,根据用户的需要使用资源,优化配置软件服务,同时还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

3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运营平台的构建

3.1 设计物联网运营平台体系

在设计物联网运营平台体系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云计算的各项特点,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物联网运营平台中。但设计体系结构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么几方面问题。第一,云基础设施。借助虚拟化技术,促使不用行业的用户或者是同行业的不同用户在物联网运营平台上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可有效节约存储空间,不同用户可共用虚拟储存池,

3.2 云平台

云平台是物联网运营的关键。云平台可借助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以及各项虚拟技术增加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这样就能够极大的满足数据实用性与实时性要求。

3.3 云应用

通过云应用,可以实现行业上的不同业务程序。而这也可以作为物联网运营平台的构成部分,合并在一起就能够形成第三行业应用平台。借助虚拟化技术,可保证不同用户在物联网上资源共享。最后,云管理。采用弹性资源收缩机制,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运营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计算其使用的资源,而这种计算需要借助云平台得以实现。

3.4 建立物联网运营平台

电信运营商在建设物联网运营平台的时候,难以一步到位。

第一,从无线传输通道、监控功能以及网络节点配置方面入手,在应用商、传感器厂商相互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的物联网。但是物联网运营平台的建设必须实在云基础设施基础上形成。唯有如此,保证虚拟技术,小规模建设成本可有效降低。第二,找准突破口,延伸网络节点配置与监控功能。利用云计算,可以形成行业计算模型,并产生对外服务。当然,还可以与供应商相互合作。在相关供应商的支持下可开发云应用,并将各项功能集中到云平台上,实现物联网运营平台的建设。第四,拓展云应用范围,优化云服务平台与模型,提高物联网云管理能力。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有效增加物联网运营平处理数量。事实上,此项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在物联网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物联网运营平台在云计算基础上形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且云计算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通信网路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设备与物质逐渐加入其中,且逐步的壮大。保持着人与自然之间沟通,就有助于沟通交流的智能化。将云计算作为基础,物联网运营平台的构建,是一种必然趋势。且物联网必然是信息技术后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褚谨文,王艺.从电信运营角度看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发展[J].电信科学,2010,14(4):21-25.

[2]赵钧.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J].电信科学,2010,16(6):48-52.

[3]刘云浩.从普适计算G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5(12):66-69.

篇12

云计算服务模式产生了一些新的安全风险,如:用户失去了对物理资源的直接控制,虚拟化环境下产生了虚拟化安全漏洞,多租户的安全隔离、服务专业化引发的多层转包带来的安全问题等。如何实现云安全,已经成为安全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保卫云的安全,需要基于“云”的手段,这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个是用安全手段保护云计算环境,确保云计算下网络设施和信息的安全;另一个是采用云计算的架构模式,构建安全防护设施的云环境,以云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安全保护。

云安全需要一些新的关键技术来保障,如:虚拟化安全,包括虚拟机安全、虚拟化环境下的通信安全等;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包括密文的检索和处理,满足云环境下的数据隐私、身份隐私和属私的保护等;安全云(安全即服务),包括安全系统的云化、安全系统的资源调度和接口互操作性的标准化;可信云计算。

在一次“云计算”项目调研中,信息安全专家卿斯汉发现,目前,我国的云计算项目对常规安全措施做得比较到位,但仍需加强,除需要无缝集成传统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的防护工具外,还需要考虑虚拟机安全、隐私性保护及不间断服务等。云计算的核心是虚拟化,保证虚拟机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安全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安全产品的虚拟化,即:让传统安全产品“跑”在虚拟化设备上,支持虚拟设备功能;第二阶段,融合到云计算平台的虚拟机安全设备,即:安全设备作为一个安全应用被融合在虚拟化平台上;第三阶段,自主安全可控的云计算平台,即:考虑云计算平台自身的安全性。目前,由于云计算应用本身处于基础阶段,革命性的安全技术也未出现,云安全建设多数仍处在第一阶段。不过,云计算应用已经为传统安全产业带来了新的驱动力,并加速了安全技术的融合,安全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在云计算的道路上鲜有独行者,云安全生态链同样需要安全企业共同打造和完善。目前,虚拟化领军企业VMware公司就已经跟许多知名的安全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如:CheckPoint、McAffee、RSA、赛门铁克等,通过对安全企业提供API,开发基于虚拟平台的安全产品,共同构建基于云的安全架构体系。而在国内,也很少有一家安全企业独立地把所有安全技术都做得很精,这样一来,多家公司合作,共同提供云安全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的最佳模式。

作为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云端安全防护提供商,趋势科技早在六年前就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虚拟化及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而作为云安全联盟(CSA)成员单位,绿盟公司正在安全智能领域积极进行着前沿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启明星辰公司2010年开始在云计算安全领域展开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成功申报承担了电子发展基金“云计算关键支撑软件(平台安全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等一系列国家研究项目。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身份管理中,众人网络走出了一条新路,其方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联合企业开展的“基于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云计算解决方案”推介工作中,被推选为示范项目。将内容检测和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提供专为安全服务的安全云,成为被安全企业看好新趋势,这也是一些安全企业新的努力方向,以高性能扫描和深度内容检测技术见长的稳捷网络就是如此。

将设备和资源纳入云身份管理

云计算改变了传统安全产业的服务模式,也给安全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虚拟化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云计算应用安全防护的重点和难点。在云计算环境下,多租户模式让身份管理变得更为重要,也更加复杂。要实现云安全,身份管理是基础,因为当所有资源都虚拟化了,就必须对其进行标识,以便于对虚拟化的资源进行管理,明确这些资源的使用权限。

与传统的身份管理不同,在云计算环境下,身份管理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传统安全环境下,身份管理的应用范围有所局限,如:国内现有的30多家CA目前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税务、工商、电子商务等领域。未来,一旦公有云全面建成,一个庞大的云身份体系将会出现,到那时,身份管理将真正形成一种服务,而非技术本身。现在,说到运营CA,更多是基于PKI体系的,其实身份服务还有另外一些不同的技术,如:动态密码体系、IBE体系。在云中,云身份服务可能基于多种技术体系,为云计算服务平台服务。

另外,传统的身份管理服务,更多的是针对人本身进行。而在云中,身份服务更多是针对人、设备和资源进行。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任公司执行总裁何长龙认为,在云体系中,身份管理的技术架构也将改变,因为传统身份管理针对的互联网用户是有限的,但在云体系中,身份管理针对的数据量却是无限的。

目前,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服务,多数还是基于传统的方法,是原有产品的直接嫁接,即在进行身份管理之前,对现有资源并没有进行虚拟化,这样做无法对资源进行认证、标识和许可,只限于对人或设备进行认证。

与其他同类企业将原有技术直接嫁接到云端不同,众人网络科技公司已经基于私有云,形成了自己的云身份服务平台。众人网络提供的云身份服务是在用户对资源做了虚拟化的基础上进行。

云架构体系对安全企业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身份架构体系的要求也是如此。只有对资源进行了虚拟化,才能得以对其进行定义,由此将其与云身份进行对接。

目前,众人网络在资源虚拟化基础上进行的身份管理已经有了实际应用的案例。众人网络为一家通信类客户架构了一个总部级的身份服务体系,在该用户将现有的硬件资产和软件资源进行统一虚拟架构后,众人科技对其所有资源进行了标识许可,由此实现了对虚拟化的资源进行认证、许可和分配。

融合检测和网络技术,打造安全云

云计算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开放,云数据和云应用也越来越多,这给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新的挑战。以防火墙为主的“看门式”安全管理将难以保证云的安全,云计算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企业网相比,云中心的网络流量变得极其庞大,如果再将安全防护寄望于传统网关设备将不可想象。目前,在云中心,最常用的措施是采用虚拟防火墙、虚拟杀毒软件或虚拟安全网关,这是对传统安全产品的虚拟化,但并没有对云中心进行虚拟化,只是让安全软件跑在一个一个服务器上,它会消耗大量服务器内存,这依然是基于主机的解决方案。在云中心,往往有成千上万个主机,如果给每个主机都装上杀毒软件,维护成本将会很高。因此,这种云中心防护手段不是十分理想。

另外一种云安全方案中,安全设备并没装在主机上,只是将扫描工作放在云中进行,病毒库也是存放在云中,如:360公司的云安全方案就是这样。这种方案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安全,但这种方案保护的是云的使用者,并不保护云中心本身。

有没有一种新的手段,对云中心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一些安全企业正在为此而努力。以高性能扫描和深度内容检测技术见长的稳捷网络公司就在进行相关的尝试。

在传统思维下,网络安全厂商一般只负责网络协议、端口有无入侵等,而不去检测内容;而负责内容的杀毒软件厂商也很少想到去网络上做。稳捷网络从创办之初就定位于做基于网络的深度内容检测,把查杀病毒和网络安全两种技术相结合,在网络端对内容进行清洗检测。

稳捷网络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彭朝晖向《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表示,未来,有一种趋势将被看好,那就是:将内容检测和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提供专为安全服务的安全云。

另外,云安全数据中心凭借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能力得到众多厂商青睐。随着卡巴斯基、瑞星、趋势、金山等一批安全厂商逐渐加快云安全数据中心建设,云安全数据中心已经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其中,趋势科技已在全球部署5个云安全数据中心。

图解云安全技术和模式

云安全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也带来很多新的课题,如:风险管理与兼容性问题、身份认证与访问管理问题、服务与终端的完整性问题、虚拟机应用的安全问题、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问题等。围绕这些新课题,传统安全企业及其从业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下我们选取了部分与云安全相关的关键技术方案和模式图,分别涉及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防泄漏方案、虚拟化对于安全功能的拆解、下一代安全的关键能力,这些技术方案或研究成果分别来自RSA公司、启明星辰公司和绿盟公司。这些安全企业所关注的技术焦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云安全道路上努力的方向。

数据安全是云安全的重中之重。数据防护领域的知名安全企业RSA公司的虚拟化专家Mike Foley认为,在实体环境中,DLP(数据防泄漏)是在操作系统中完成的,一旦操作系统受到威胁,就无法使用DLP的软件和功能。而在虚拟化环境中,相应的数据都储存在虚拟机里,数据防泄漏工作可以通过扫描虚拟机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专门负责安全的虚拟机。

篇13

2012年,是人们越来越认可的“云计算落地元年”。在这一年力,云计算继续爆发,落地应用不断涌现,变革力量逐步凸显。

从年初开始,随着云计算由概念推广到逐步落地,云服务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中国IT服务市场正在加速步入“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起云计算领域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用户了解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产学研各界对云计算由质疑转为迎势而上,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云计算市场,大量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涌现,许多用户主动考虑将自身业务融入云。

而在“落地元年”之后,云计算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2012年12月18日由中科院《互联网周刊》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012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云计算创新应用分论坛上,来自IBM、赛迪顾问、希捷、中国数据、263网络通信多家行业领袖公司的嘉宾分享了他们对2012年云计算发展与应用案例的思考和探索,并就云计算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集体讨论,最终形成了“互联、扩散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的共识,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互联:云计算的模式创新

云计算作为变革IT的力量,一个最引人瞩目的论题是,云计算在商业模式上的潜在价值和现在已经发挥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对此,IBM中国全球咨询服务部CTO首席架构师王静玺在论坛上分享了IBM对“云计算推动产业创新”的理解,并着重强调了“互联”的理念和实践意义。

王静玺表示:“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其中,开源节流将是云计算核心价值的体现之一。”王静玺称,Raas是降低所有的运营管理成本,弹性扩展的基础平台适应业务量动态的变化,降低管理成本。虚拟化提升服务器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这些都是“节流”的表现;而PaaS层面的变革则更是“开源”,它使得人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根本式变革,并指出只有在云的模式下才能全面解决以客户为中心的问题。对于云模式变革力量的最佳体现,王静玺提出了“互联商务”的概念,并将其总结为云计算业务模式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未来一段时间会被广泛的推动起来。

而来自263网络通信企业会议事业部总经理李玉杰则从有效沟通和价值提升角度再次将互联互通和模式创新结合到一起,并从网络会议案例上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分享了云会议的独特交付模式创新。

扩散:云计算的综合影响力不断加深

从当下的局势看,云计算必将给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将会低成本的享有IT资源,城市管理、金融、医疗、教育、地理信息等行业也将推动云计算的全面应用。

究其原因,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而未来,其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将加速渗透和扩张,改变传统的产销模式,带来创新商业模式,直接影响冲击传统产业的发展。

更深层面来看,云计算引领的IT服务化趋势将引发产业链的重构,IT互联网的效力将延伸到传统行业的生产和组织管理模式之中。在这种趋势下,传统企业需要把分离的内外部系统通过互联网整合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体系。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等级健全的科层制组织架构要向松散、扁平化、外部化的网络型结构演变,组织管理的范围拓展到外部的供应商、分销商、联盟及客户各个利益相关方。

针对这一趋势,富基标准商业公司CEO姜伯勇从自身业务出发,全面阐释了一个传统ERP公司推出了的服务模式转型,把供应链、流程监控、订单跟踪、顾客反馈等商业流程全面互联网化,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商品信息码全程跟踪、数据增值等新型服务模式。

事实上伴随云计算爆发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大数据。在论坛上,赛迪顾问副总裁孙会峰从“云计算碰撞大数据”的角度分享了云计算带来了什么、大数据的商业价值,以及赛迪顾问全面详实的策略建议。同时希捷科技中国区云计算销售总监吴军也在会上表示:大数据时代的突然爆发让人们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价值挖掘需求大幅提升,作为核心组件的硬盘则将成为云时代“个人云”爆发的切入点。

此外在论坛现场,在具体应用层面,与会嘉宾都带来了不同的云应用案例分享,涵盖了金融、政务、制造业、网络服务、数据中心建设、个人云等不同领域和不同方向。可以预计,2013年起,云计算创新应用将成为各云计算提供商乃至各行各业的主旋律。未来云服务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构建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

服务创新:云计算引领的服务模式变革

说到服务创新,离不开此前《互联网周刊》主编、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倡导和引领的“云计算2.0模式”。在此次论坛开始前的嘉宾交流中,姜老师再次阐述了这一理念,并举出若干案例和方向,得到了众多嘉宾的赞同和补充。

云计算2.0是指,虚拟化的对象,从技术资源,转向商业资源。云端重构和分享的数据资产,从计算、存储这样的技术计算能力,转向客户关系、销售、商业数据挖掘这样的商业计算能力;终端对应的多样化应用,从IT、IT运维这样的技术性应用,转向管理和娱乐这样的业务性应用。

正如信息化重心从技术转向商业一样,云计算重心也将经历从技术转向商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云计算将从1.0时代转向2.0时代。云计算从1.0向2.0的转向,实质是主导权从云供应商向云需求者的转向。更主要的是,这将是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向。正如姜老师所述:“云计算一旦从技术万能论者的掌心中逃出来,下一步就要转向做正事了。”

篇1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云计算 服务平台

根据网络数字图书管平台将来需要面对的科技支持发展趋势及最新挑战,本文提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理念,并进一步予以实现,希望可以在现有云计算技术程序的支撑下,解决服务平台中的管理及物理资源的调度、管理、检索等多用户管理问题,可用于快速构建私人数字图书馆的实例应用。根据目前现有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即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和云服务模式分析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1.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1.1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新千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IT市场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体现了软件及网络服务平台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界也迎来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区别,云计算下的图书馆以数字为基础开始进入互联网共享时代。云计算的概念最先由Google界定,认为是一种网络应用模式。狭义的定义为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使用模式。“云”是指资源网络,从象征意义上看,资源是无限的,可根据使用付费。广义上指服务的交付及使用模式下的由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计算等发展而来的一系列设施及平台虚拟化服务的综合混合与演进,并在此基础上的跃升,也就是此类计算机科学定义后的商业实现。

1.2云计算技术的先进性

概括来说,云计算具有的先进性之一表现为超强的计算能力。“云”也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群,也就是说在速度上记忆搜索的能力上更强,可以完成单台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先进性之二表现为计算机虚拟化能力更好。用户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通过终端获得相应的服务。先进性之三表现在可靠性与扩展性更高。云计算都是把数据资源放于虚拟资源中,可以确保这些资源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象征词“云”可以看出,它的规模可进行动态伸缩变化。所以现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升级、换代、扩展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后,再进行扩展就会方便很多。先进性之四为价格更合理。因为具备了独特的容错措施,在经济上就会有更好的技术支持,也相应有效的节省了普通图书馆对于人力和物力维护方面的费用。

1.3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理论支撑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型计算机群组,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资源整合,并向用户提供服务共享的虚拟化数字服务平台。Google云计算的庞大数据中心为搜索引擎提供了条件,并有云计算赖以支持的三大核心,即文件系统、BigTable及MapReduce.目前,APP平台支持Python及Java语言。一个APP应用程序可支持每月500万浏览量的CPU及综合宽带,也可以使用500兆持久存储空间。且维护简单,用户的应用程序也可与其他应用程序进行集成整合。

基于APP语言下的数字图书馆可先注册有效Google账户,按需求创建应用,下载APP应用套件SDK并安装,使用Python及Java语言在本地计算机上开发相应程序,调试,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下一步将程序上传嵌入到APP平台。

基于亚马逊AWS程序应用。其方式沿用了简单易懂的传统计算。用户可在客户端通过SOAP OVER HTTPS协议,与亚马逊实现交互计算。用户使用此种协议可避免数据在远端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及确保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创建一个基于亚马逊规格的服务器映像,即AMI。用户可通过完成创建后将其上传至亚马逊弹性计算云平台,才能调用并创建使用。在云计算发展中,亚马逊云计算平台实现用户自主开始网络2.0应用程序,并坚持认为云计算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并为用户构建云计算的良好运行条件。其使用程序同样是注册账户,参数设置,上传文件及执行程序。

2.云服务模式分析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2.1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模式内容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可划分为:SaaS(软件)、PaaS(平台)、IssS(/基础设施)三中服务模式。SaaS(软件)模式为云图书管理员,用户可通过软件服务提供商服务器,获取软件服务。用户仅需要按照某种服务水平协议(SLA)租用方式,支付相应费用即可。PaaS模式即服务运营商将一个完整计算机平台以服务形式提供给云图书馆的相应人员。用户只需要拥有PaaS就可以实现软件开发等相应服务。IaaS模式是以租赁的方式远程访问相关计算、存储等计算资源,根据使用量相应付费。

2.2云服务功能需求建设

根据读者用户的图书馆功能建设全局布局,进行读者角度价值定位和用户群体需求,进行云服务模式及执行的管理策略及运营选择。此外,结合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加强功能性建设。不同的云服务模式对云平台的功能机资源要求不同,所以需要认真研究相关服务内容做到确保云服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全面、可用、经济、节省,通过执行动态、高效的云资源租赁措施,使云服务平台具有高投资收益。在费用之后,还要考虑网络安全性。SaaS服务的服务商密码管理安全性、PaaS平台的较低云系统资源损耗、IssS可实现管理员对服务平台的智能监控,三者互为补充,为用户提供了安全、高效、经济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云服务平台还应该具备超强的云资源管理机调度能力,可以为用户进行迅速的资源检索提供有力条件。同时,应该具备加强资源配置、网络传输及功能组合的系统优化能力,确保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安全、可用、多样、灵活且可扩展。云存储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决定了首先应该加强图书馆的存储系统建设,如此才能保证用户可用资源强大。

2.3未来发展及变革趋势

SaaS(软件)、PaaS(平台)、IssS三者互为补充,SaaS是建构的基础,为另外两项服务提供设施资源。因此未来发展将趋于智能、自动化管理。未来PaaS将重点加强平台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并进行可用性管理。针对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功能模块机软件的系统拓展及易操作性进行升级。以保证PaaS平台的资源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实现云资源的适时调整及优化运用。

3.结语

针对网络的快速发展,不论有多速度,我们首先要坚持在设计的过程中全面、完整、详细、适用。内容上应包括模式的选择及管理运营,未来读者云阅读服务的需求及扩展变革。采用的标准应具有数字图书馆具备的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及可管理的经济与扩展性。在云计算环境下,服务模式实现、设计方案简单适用、管理便捷,可自动化监控分析、完善并优化,使设计与实现能够在读者的角度需求中进一步的实现,才能使数字化图书馆做到真正的有效,并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江珊.图书馆怎样面对云计算[J].图书馆杂志,2010(7):10-12.

[2]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13-18

[3]赵红.AUSA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11(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