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措施范文

社区治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治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治理措施

篇1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平安__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问题导向原则。针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从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治安基层基础工作。

综合治理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原则,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合力解决社会治安存在的普遍问题、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技支撑原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拓展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整合现有综治信息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重心下移原则。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任务,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20__年,科学规划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严密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20__年底前,平安__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关怀帮扶体系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完善。

2016年底前,平安__建设深入开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集中部署开展反恐防暴工作。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调整领导小组及成员,组建专门工作力量,配备制式武器和防暴装备,在全区车站、码头、景区、饭店、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武装巡逻,力争做到暴力恐怖案件“零发案”。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维稳办、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针对入室盗窃、扒窃拎包、“两抢”、盗窃车内财物、电信诈骗等多发性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压发案、打现行”等专项行动,毫不动摇地推进严打斗争,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降低刑事犯罪发案率,提高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0月底

3.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组织开展治安重点区域、复杂场所、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整治“黄赌毒”和打击犯罪工作,对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4.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做好全市系列重大活动、全区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维稳办、公安__分局、区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5.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全面整合、维护原__、四方两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区主要干道、重点要害部位的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6.加快社区警务室建设。筑牢“守土有责”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按照市要求打造5个社区警务示范派出所和__个示范社区,进一步推动基层警力下沉。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7.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推动社区安全防范分级分类治理,深入组织开展“无命案街道和无刑事案件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8.创新社会治安防范社会动员机制。发展壮大专业化的治安联防队伍,大力发展保安队伍、社区辅警队伍和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提高见巡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规范见义勇为协会、治安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增强基层治安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9.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0.推进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进一步整合社区民警、综治、计生、劳动等多平台资源和力量,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水平,互联网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达到采集总量60%以上。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三)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11.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完善调处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排查调处活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组织开展不间断的排查活动,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调度会议,全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2.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规范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民事审判衔接联动工作制度,推动设立驻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室,提高调解水平,增强工作效能。完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在各公安派出所、交警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联合调解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__分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3.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网络、人员队伍、工作制度、基础保障建设,再培育推广1-2个以资深人民调解员命名的“品牌化”调解室。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14.加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向社区延伸,在全区各社区深化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进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帮扶

15.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平台,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管理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6.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措施。利用社区服刑人员电子定位系统,对重点人员实行电子定位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再犯罪率控制在0.06%以内。

责任单位: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7.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档案管理“四个规范”,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基层司法所长业务技能、心理知识培训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8.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就业援助(安置)活动,

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9.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联合团区委、妇联、区关工委等部门,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解除服刑人员后顾之忧。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20.开展“阳光起航”青少年爱心帮教工作。以教育矫正和帮教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关爱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

责任单位:团区委、区司法局、公安__分局、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一)统筹社会力量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工作机制,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发挥社区培育社会协同主体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加大资金以及后勤保障力度,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对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综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完善综治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综治干部工作能力。

篇2

1 大气污染概述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有烟雾颗粒、尘土、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油烟等。

1.2 大气污染的种类

大气污染物种类同能源结构、工业结构有密切关系。燃煤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燃油的主要污染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汽车主要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全物。大气污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2 东丽区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东丽区今年尽管采取有力措施,但大气污染情况却不容乐观。2014年至今,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东丽区六项主要污染物中PM2.5、二氧化氮、臭氧超标较为严重,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 只有二氧化硫浓度较全市平均水平低,二氧化氮、PM2.5、PM10、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由此看来,二氧化氮、PM2.5和臭氧污染是影响东丽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二氧化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PM2.5的来源众多,包括扬尘、机动车尾气、油烟、烧烤烟尘等等;臭氧并不是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通过“前体物”在高温、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主要的前体物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的排放将导致挥发性有机物升高。

3 东丽区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开展情况

3.1 控煤工作

东丽区商务委完成全区经营性煤炭堆场布局方案,确定本区的两个经营性煤炭堆场并完成了环保防尘设施建设。商务委会同环保局、工商局和各街道清理5家大型煤炭堆场,清运煤炭约20万吨,清理无照经营小型煤炭堆场30余处,并得到市清指的好评。

3.2 控尘工作

一是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东丽区建委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专项大检查,对未落实5个100%管理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针对拆迁扬尘问题,房管局制定了《东丽区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治理拆房扬尘和渣土运输撒漏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动态管理、备案审批、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工业企业堆场扬尘污染治理。环保局多次深入现场督促企业堆场加装防风抑尘网,目前已有9家企业建成封闭储料场,7家企业已建成防风抑尘网,堆场总面积约81万平米;在建或已确定施工计划的企业5家,堆场总面积约25万平米。区建委对42家混凝土企业进行控尘改造,目前有9家企业已经完成改造,5家企业现处于停产状态,28家企业正在改造施工阶段。

三是道路扬尘治理。大力开展扬尘撒漏专项治理活动,区执法局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夜间值班,坚持对津塘二线、津塘公路、津滨大道等重点道路进行不间断地巡查。东丽交管支队将工程车撒漏、黄标车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治理重点。

四是开展治理露天烧烤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张贵庄中心城区和万新街城乡结合部地区,加大晚间巡查治理力度;同时,动员经营者由无烟电(气)烤炉替代传统碳烤炉,规范经营方式。

五是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特别是中心城区、国控点周边为重点区域,截至8月底全区102家200平米以上餐饮企业已有85家企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

3.3 控工业污染工作

2014年,已完成3项钢铁行业脱硫、除尘改造项目,2项电厂脱硝改造项目。同时,继续加大对重点源监管力度,针对我区辖区内的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制定监察、监测规范,建立一户一档管理台帐,对国控污染源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对市控、区控污染源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检查,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3.4 控新建项目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工作

把好产行业准入关,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工作中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坚决不予审批。推动有污染或危化企业关停或搬迁,2013年和2014年区政府下大力量,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多次执法大检查,共完成了11家企业关停或搬迁工作。

3.5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借鉴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河长制”和街道一支队伍管全面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东丽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的“六定”原则,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区实现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制定了《东丽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

二是配齐网格队伍,搞好工作培训。全区设置了四级网格,分批次对二至四级网格长、网格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印制《大气污染防治网格管理工作手册》,600多名四级网格员人手一册。各街道建立完善三、四级网格工作档案,制作网格化管理展牌,使工作职责上墙,确保管理力量下沉到基层。

三是排查全区扬尘污染源,并纳入网格化动态管理。对辖区内的露天堆场、施工工地、裸露空地等进行拉网式排查,经整理汇总共排查出各类污染源248处,其中露天堆场89处、面积约163万平方米,各类施工工地134处、占地面积约791万平方米,裸露空地25处、面积约4244万平方米,并纳入各街道四级网格管理范围(一图一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间节点,并纳入了网格化常态管理。

四是加强暗访巡查,严格督查考核。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暗访巡查制度,一级网格长每月巡查两次,二级网格长要每周巡查1次,三级网格长每周巡查2-3次,四级网格长每天都要巡查,及时发现辖区内的各类大 气污染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危害事件。依据《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工作方案(试行)》,制定了《东丽区清新空气行动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工作方案》,细化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的区清新空气指挥部先督办,再由监察局督办约谈,进行追责。

4 东丽区大气污染防治保障措施

(1)坚持铁腕治污。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燃煤锅炉、重点工业行业、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等进行专项检查。严格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对涉嫌环境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进行曝光。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7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行举证责任制度的实施,使护士的职业压力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社区护士作为最基层的护理工作者,尤为明显。压力源也称应激物,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紧张感的各种事件和环境[1]。

本文通过对社区护士职业压力来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分解措施,制订切实可行解决措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状况的护理人员,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现在探讨一下社区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

职业压力来源

工作环境方面因素:社区护士工作不分内外妇儿科,平凡琐碎,责任重,压力大,既要应对沉重的工作负荷,又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随着患者和社会的要求日益增高,举证责任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如履薄冰,行为稍有闪失或言语稍有乙肝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关键词 乙肝 负性心理 心理疏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8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1]。2010~2010年收治肝病患者,做调查分析,并给与心理疏导,旨在指导临床、促进乙型肝炎患者全面治疗与康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2010年收治肝病患者,并且愿意配合调查,填写调查表格者。接受调查对象86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43例,有工作单位者37例,年龄17~53岁。

方法:采取面对面交谈和自愿填写表格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表格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对乙肝疾病的认知情况、心理状况(问题)三大内容。

结果

调查表格86份全部收回有效。从访谈和调查表格资料显示,乙肝患者本身对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乙肝属于传染性且难治愈性疾病,患者在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负性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或忧郁、消极、急躁、自卑、保密等心理状态。并且这种负性心理状态程度与年龄、工作、文化程度等呈正相关性,年轻者,文化程度高者,工作单位稳定或社会地位良好者心理负担更重。

心理疏导

对乙肝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疾病知识宣教:乙肝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饮食、护理等了解越少,内心就越感茫然,同时产生的焦虑、忧郁等情绪越加严重。对乙肝患者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正确指导其治疗、饮食、作息和调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其焦虑程度[2]。

帮助乙肝患者树立健康信念:健康教育和健康信念贯穿疾病护理的整个过程,可以帮助患者对疾病的深沉了解[3],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规范,促进身心健康,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护理:乙肝能否治愈和将来是否恶化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焦虑、忧郁心理的来源。多与患者谈些开心有趣的事,经常开导他们,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案及预后,同时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消除各种担心,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使患者看到自己的病能够治愈,给予适当的承诺,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2]。

引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家庭成员是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身心健康。应随时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进行交流沟通,介绍健康知识,向他们说明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注意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注意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4]。

参考文献

1 王宪军,陈海燕.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03-204.

2 彭碧文,彭晓欣,陈文娜,等.乙型肝炎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377-378.

篇4

关键词:水污染污水厂市场化 防治措施

广东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流径主要城市的河段水质基本达到Ⅴ类,部分河段恢复到Ⅳ类水质,基本恢复水生态和景观功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城区主干河流建设沿江人文景观,都市亲水空间,滨河步行道路等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目标。这是广东省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的行动指南。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宏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敢想会干,勇于创新。才能完成此纲要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的目标。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要全面分析水污染物的来源及组成,科学地确定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1.要根据各水功能区或控制断面的实测超标污染物,确定各水功能区或控制断面对应的上游入河超标污染物总量。然后再加密测点,在每一条小河流与水功能区交汇的地点测各小河流超标污通量,并按实测的污通量确定治污工程的规模。在如图所示的水功能区,假如实测的超标污染物有氨氮、铁、锰等物质。那么,在各小河流的末端控制断面1、2、3、4、5等,就相应要实测氨氮、铁、锰等指标。查清水功能区超标污染物的来源。若断面1、2的氨氮、铁、锰都没有超标,则不用采用措施;若断面3是氨氮超标,则在此处建生化处理设施;若断面4、5分别是铁、锰和氨氮都超标,就应该在4、5断面处兴建相应的水处理设施,去除氨氮、铁、锰等超标污染物,直至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为止。

2.在我国,任何事情都不能忽视农村的影响,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也不例外。根据我国首个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结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量的57.2%和67.4%,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较发达,特别是三高农业所占的比重大。禽畜及水产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成为某些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来源的(如江门市天沙河的棠下河段)。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里第6.4.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中,只以现状工业、生活污染源排放情况为基础,而没有考虑农业面源的污染情况。可能导致入河水污染物总量偏低很多,从而无法完成水污染治理的目标。我方长时间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污染现状。虽然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已兴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号称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但河流的水质未完远远不达标这一实际来分析,这些地区忽视农业源的水污染物治理是最关键的因素。另从相关的报道中获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其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业污染源所致。

3.对居住人口要有较准确的估计。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表5-7的预测,珠江三角洲到2020年人口成果为5258.04万人,(其中广州1104.23万人,深圳918.64万人)笔者认为,从目前有关的居住人口资料中所知,此项数据的误差较大,且是偏小的误差较大。因此,可能由于低估了居住人口的数量导致入河排污总量偏差较大。

二、要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

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很多水功能区都存在微容量,重负荷的问题。由于现有的污水厂大部分执行是一级(B)的排放标准,只有少部分执行一级(A)的排放标准。但不管执行是一级(A)还是执行一级(B)的标准,都是劣Ⅴ类地表水的标准。以广州市的珠江段为例,每天要容纳处理后的污水是400多万吨,就算是执行了一级(A)标准,其出水的氨氮指标也是5mg/L,而Ⅳ类地表水的氨氮指标只有1.5mg/L。珠江的水质若要达到Ⅳ类地表水的标准,就需要1300万m3/d的天然基流用于稀释这些污水厂排出的水体。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向北京市学习,大幅提高城镇污水厂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使升级改造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高于或等于Ⅳ类地表水的标准。只有这样,珠江三角洲的水功能区才有达标的希望。

工业排放要严管

在确定以每一条小河作为治污单元后,就要查清在小河这个小流域范围内存在着那些工业污染。若这些工业污染能通过公共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的,则此类的工业污染物允许纳入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否则,一定要工厂自行处理水功能区或控制断面超标部分工业污水并完全达到水功能区的环境总量要求范围内才允许其排放。

强化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责任

在“十二五”以前的水污染防治中,都是以一些兴建治污设施或关闭一些污染企业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手段。还没有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的高度上来进行水污染防治,其结果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兴建了很多的污水处理厂。但水功能区的水质只有稍为改善,离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且很多措施是不利于水功能区的达标,如引珠江水作为河涌补水水源,污水厂的出水水质标准低等。因为珠江水的水质本来就不达标,引珠江水作为河涌的补水水源的,就会加大了河涌的污染物总量,使河涌的污染物未经处理就快速流入珠江,造成珠江与河涌的污染交叉感染,珠江水质达标也就难以达成。而污水厂的出水标准低对水功能区的负面作用在前段已有论述。要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就要按环境总量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其最有效的办法是落实责任,把各地区的超额污染物就地处理,不让污染物向下级河流传输。因此,必须要以小流域作为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单元,强化小流域内的行政治污责任,各人自扫门前雪,自己范围内的超额污染物自我处理,这是公平、公正、又好又快地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办法。

五、大力推进市场化治污,为民营企业进入水污染防治市场创造条件

纵观广东省的水污染现状,除东莞外,大部分的地区在水污染防治中还是以国有资本垄断为主,民营资本所占的份额较少。而这是很不利于创新和可持续治污。因为国有资本所做的治污方案都是趋向于求大,不太关心投入产出比。但事实已证明了,大型污水厂无法解决水功能区达标的问题,水污染治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是最有效的措施,而分散的小流域治理水污染的模式不适合于国有资本的运营模式,只有民营资本才能与分散的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相适应。

另外,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很大,不但有治污设施的工程投入,治污设施建成后的运行费用也很大。如何发掘河流、湖泊和污水厂的增值元素,从开发河流、湖泊和污水厂的增值元素中筹集水污染防治经费,减轻财政压力及老百姓的负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防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一点民营资本比国有资本的比较优势更明显。

简化水质实时监测指标,加密监测断面

根据现有的水质监测资料,珠三角水域的超标污染因子之首是氨氮。再有从BOD及氨氮的自然降解过程研究中发现,BOD是先于氨氮降解。因此,只要氨氮达标,BOD也能相应达标。因些,建议有关部门在设立水质自动检测站时,只需设立氨氮及溶解氧这两个监测成本较低指标相应的自动检测装置。这样可以既控制到所测的断面水质是否达标,又能大幅度下降监测的成本。而对于其他的水质指标,还是按现有的途径进行监测,但政府部门应多采用自来水的监测成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篇5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根据国家精神,2010年吉林省根据需要调整了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其成员单位有: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畜牧局和省妇联。各项目县及时调整和充实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并有3人以上主抓阳光工程工作。

各部门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上,提高对阳光工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11号)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组织实施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省级农业部门(阳光办)对培训任务下达、组织全省培训任务完成、业务政策指导和年度项目县培训任务完成及绩效考核评估负责;项目县农业部门对培训任务完成、培训基地认定质量、项目监管验收负责;培训基地对培训的教学质量、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的真实性负责;住建、畜牧、妇联对本部门承担任务的完成和真实性负责;省级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县专项补助资金,并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管;项目县市财政部门对培训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监管负责。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阳光工程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2.规范运作,保证质量

为规范项目运行,确保培训质量,让农民得到实惠,拟做好以下工作。

2.1规范基地认定工作 根据阳光工程新的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农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分布情况,重新组织开展基地认定工作。在基地认定工作中,根据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结合阳光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机构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组织专家组评审的方式,全省共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86个,为保质保量完成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

2.2规范培训管理 为规范阳光工程培训工作,2010年要完善培训规范、教学计划、专兼职教师队伍、教材、班级管理、考试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等七个方面的规范和制度,确保培训落到实处,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思路,强化监管

监管工作是阳光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阳光工程的培训质量。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的监管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日常监管。为做好这方面工作,省阳光办增设了监督科,旨在进一步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工作。一方面建立网上监管系统,掌握全省培训动态,实施日常监管。一方面组织人员随机到基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解决及时。改变以往阳光工程以中期、年末集中检查为主的做法,而是实行平时抽查,日常监管和年末重点检查相结合,避免出现“平时不管,检查傻眼”的情况。

4.强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今年国家对阳光工程培训内容、项目监管、检查验收等进行了新的调整。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保证阳光工程的规范管理和实施质量。省阳光办将对各项目县阳光办负责人、信息员、培训基地负责人、档案管理和项目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5.加强宣传,培树典型

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当地在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学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信息短信平台等媒体,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果和针对性。

6.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篇6

【关键词】 慢性病;社区;康复治疗;规范化管理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又称慢性非传染疾病,是指长期的,从发病之日起超过3个月的,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这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一般无传染性。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以及治疗的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因此,在社区广泛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慢性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慢性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单靠临床治疗已无法控制其迅速的增长趋势,而在社区开展的康复治疗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可以使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显著延长患者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分别对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该类疾病在社区中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报道如下。

1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为病程缓慢且呈逐渐加重之势,引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且常伴有不可逆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保健和治疗。目前对慢性病尚无确实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使患者痊愈,只有找出可能引起这类疾病的这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对易感人群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来减轻该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此外,慢性病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发病方式和病理特征的复杂性,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理问题。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不能采取简单的对症下药的方法。

2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的意义

对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可使广大患者都得到康复治疗,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治疗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采取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措施,不仅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促进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

3 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3.1  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和家属能了解社区治疗的优势,而选择这种治疗方式。由于慢性病是一类长期、且一旦发生就几乎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病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类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力度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针对与各种健康问题相关的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让其能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最终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国家整个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础,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对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进行维护。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及时发现慢性疾病,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慢性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4.1  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完整的病情管理档案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病历的书写和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档案,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阅,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2  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主要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同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病患管理联系:社区卫生组织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情况的沟通,并与其加强病患管理联系,这也是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时,上级医院的医生能快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反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

慢性病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社区卫生组织接触的是范围最广的社区居民,是可以对疾病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机构。对慢性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可通过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对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以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等手段,来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达到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鲁,施榕. 社区预防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2] 吴毅,陆蓉蓉. 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967-968.

[3] 陆蓉蓉,吴毅. 慢性病社区康复的适宜技术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1052-1055.

篇7

[关键词]干热河谷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规划设计 措施体系 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29-02

引言

云南省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干流及其部分支流,如绿汁江、普渡河、勐河、龙川江、鱼泡江等深度切割、地形比较封闭的区段,范围涉及11个州、市的34个县(市),土地总面积约1.1万平米公里。

干热河谷地区热量丰富、光热充足;降水少而且集中、蒸发量大,水热不平衡;植被恢复困难、生长量低、覆盖率低。由于人口压力大大面积开垦的坡耕地,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结果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壤性状恶化,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功能和环境调控能力差。

大量研究表明,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农田表层土壤以及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流失是土壤质量退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干热河谷地区而言更为突出。因此,通^坡改梯工程的建设,使耕地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减小流域内水土流失,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耕地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逐步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地缓控制由于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现以楚雄州双柏县普龙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这一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坡耕地治理项目为例,详细说明其规划设计方案,所提出的治理措施及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详细评价。

1 流域概况

1.1 项目区概况

工程位于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镇境内的绿汁江河谷地带,流域所在区域内坡耕地比例高、面积大,坡耕地面积4.1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8.55%。流域涉及人口1562人,全部为农业人口,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农业劳动力905人,农业人口密度181人/km2。耕地总面积6289.65亩,农业人均耕地4.03亩/人,粮食总产量546.7t,农业人均产粮350kg,农村经济总收入391.94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1330元/人。

受哀牢山山体南北走向影响,阻隔了东南湿润季风的输入,使河谷底部形成干热条件,其植被稀疏矮小,为多刺灌丛和耐旱肉质植物生长,具有降雨少,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的地区特点。流域内光热、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特种经济植物、热带果树和冬早蔬菜生长。由于气候干热,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经过多年耕种的坡耕地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政府、群众对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要求迫切。

1.2 坡耕地坡度组成

流域坡耕地总面积419.31hm2,其中5~8°坡耕地面积为216.64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51.7%; 8~15°坡耕地面积为108.18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5.8%;15~25°坡耕地面积为94.49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2.5%(表1)。

1.3 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

流域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为459.43hm2,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419.31hm2,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91.3%。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216.64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51.7%;中度流失面积108.18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5.8%;强度流失面积94.49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2.5%,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量达到1.73万t/a,占流域内年流失量的95.6%,坡耕地上侵蚀模数为4126t/km2.a。造成流域内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干热河谷区域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坡耕地耕作频繁、土壤肥力及黏度下降等因素(表2)。

2 治理措施设计

2.1 坡改梯措施

干热河谷地区大面积的坡耕地是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坡改梯后可改变地形坡度,滞留地表径流,稳定土壤,具有保水、保土、保肥作用,进而为山区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本次工程规划实施坡改梯面积6289.65亩,根据流域内土壤、地质、水文、坡度等因素,梯田设计为土坎水平梯田,田坎侧坡63°,根据不同地貌坡度设计田面宽度3.71~9.51m之间,田坎高度设计为四种高度:当坡度在5~9°时,田坎高度设计为1m;当坡度在10~14°时,田坎高度设计为1.2m;当坡度在15~19°时,田坎高度设计为1.3m;当坡度在20~24°时,田坎高度设计为1.5m。田边设蓄水埂,蓄水埂顶宽取30cm,高30cm,内侧坡比1:1,外坡1:0.5。梯田内侧设土质排水沟,由受益农户在每次耕作时自行清理。

2.2 农田灌溉措施

工程区位于绿汁江干热河谷地区,区域内地形高差变化较大,部分区域高差大于200m,考虑到项目区种植热作水果、反季节蔬菜的需要,以及干热河谷地区蒸发量大,土壤保水效果差等特点,灌溉输水系统需具有节水灌溉特性,经综合分析,农田灌溉措施布置如下:采用灌溉主管从河口河水库输水干渠上已预留的取水口取水,根据需灌溉的地块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和分管,引水至各地块中的调节水池内,灌溉配水管采用滴管管道沿田块等高布置。共布置灌溉主管3.19km,支管2.04km,分管9.45km,配水管30.43km,100m3调节水池9座,200m3调节水池6座。

工程区灌溉水源为河口河小(一)型水库,水库配套输水干渠已修建至项目区附近,可供项目区灌溉的流量为0.56m3/s。工程区设计灌水率根据综合治理后的种植作物灌水定额、作物种植比例及灌水时间等综合确定,灌溉保证率取P=75%,灌溉的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工程区灌水率为q=0.72m3/(s.万亩),最大灌溉流量为0.45 m3/s。

2.3 田间道路及截排水措施

工程区内部道路均为土质路面,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狭窄且凹凸不平,雨季难于通行。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与管理,满足项目区内交通运输需要,本次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在流域内布置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道路走向主要考虑原地形地貌条件并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系统,尽量节省工程量。

为了满足工程区内交通运输需要,机耕道路路面设计宽度4.0m,作业便道路面设计宽度2.0m,路面采用15cm厚砂砾石铺垫,道路外侧设置C15混凝土路沿,道路内侧设置C15混凝土排水沟,可排除坡面汇水,避免洪水冲刷梯田。根据农户需要针对道路按200m~300m间距设置回车平台。同时为方便群众耕作,沿机耕道路在跨道路排水沟一侧按需要设置下田口,连通机耕路至田块。共布置机耕道路26条、作业便道10条,总长度27270m,田间道路布置密度65.1m/hm2。

3 工程效益

流域内现状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特色经济作物为冬早蔬菜、蚕豆等。由于流域内主要以坡耕地为主,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薄弱,耕作及管理技术落后,导致作物产量较低,同时因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规划,严重制约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完成坡改梯及配套灌溉、机耕道路和道路排水沟等内容建设,为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优越条件。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冬早蔬菜和葡萄栽植。通过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降低传统低产低效作物种植比例,推广农业新技术,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对坡耕地采取坡改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后,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90%,年减蚀量达1.18万t,年蓄水效益达32.48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2098t/km2.a降到726t/km2.a,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通过坡改梯及其配套措施的实施,大幅增加流域基本农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水利化程度,促进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大提高,增加经济效益达24000元/hm2.a。

4 结论

楚雄州双柏县普龙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设计及后期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1)规划思路指导经验:设计过程中山、水、村、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结合外业调查情况,切实做到合理统筹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专业分工配合,以水土保持专业为主,抽调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农村资源与环境和土壤等多个专业人员配合,确保工程实施方案涉及的水土保持规划、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及田间机耕道路治理工程等单项工程内容设计深度。

(2)梯田工程设计指导经验:结合外业实地调查情况,按照当地耕作习惯,合理划定地块边界和田坎控制高度,田面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相近坡度区域尽量保证一梯到头,尽量避免出现加梯现象;针对平均坡度较大的地块,大型推土机施工难度大,通过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本次梯田施工修平田面结合地形实际坡度,采用大、小型机械分块施工。田坎和蓄水埂结合区域内土壤、地质等实际情况,施工采用洒水后人工夯实。

(3)灌溉工程设计指导经验:结合项目区水源条件,按照作物种植调整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计算,配套设计的引水、蓄水、排水、灌溉等坡面水系工程,做到,能蓄能排,保证灌溉引排合理,同时配套好背沟、排洪沟、挡水沟等排水设施;灌溉主管尽量平直,分管沿蓄水埂走。

(4)田间道路设计指导经验:田间道路走线基本沿老路规划,但需结合沿线坡改梯后地形变化,对参照相关小流域项目机耕道路设计经验,对纵坡比、转弯半径进行优化调整,能直则直,尽量减小与坡改梯地块结合处填、挖方边坡高度,保证地块地埂的稳定和地块内灌排自如。

(5)截排水设计指导经验:通过细致的现场调查,结合地形、坡改梯后的路网进行截排水沟布设,做到排水畅通,水不乱流,防止坡面径流进入坡改梯区域,冲毁田面、田坎和蓄水埂,保障坡耕地整治质量及永续利用。

干热河谷地区受流域内坡耕地大量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的实施,将流域内适宜坡改梯的坡耕地全部建设成为梯田,配套相应的灌溉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流域的生态环境,为流域内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T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何俊.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02):11-13 .

[3] 刘丙友,荣建东,周彦明.水土流失对“三农”建设的障碍作用及解决途径[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03):53-54 .

[4] 张信宝,货秀.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成效分析[J].人民长江,2010,41(13):21-23 .

[5] 余忠明.坡改梯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z1):178-179 .

[6] 王鸿飞,杨怡虹,刘立春.坡耕地治理的技术措施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与防洪,2003,9(03):214-215.

[7] 吴电明,夏立忠,俞元春,李运东.坡耕地治氮磷流失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2009,41(6):857-861.

篇8

【关键词】贵州 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SCL-90

高中阶段是个体在身体、心理、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也是个人成才、事业成就的准备时期和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正值青春期,情绪不太稳定,又面临升学、择业等压力。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相比,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贵州是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省份,有自己的区域文化和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某些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学习基础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地区相比,有相似之处,可能也有不同之点。因此,加强对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毕节、遵义、铜仁等贫困地区的高中学生及贵阳市高中学生各3000人,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的测试,共获得贫困地区有效问卷2361人,其中男生1183人、女生1169人;贵阳市有效问卷2136人,其中男生1202人、女生935人;高一学生1248人、高二学生2068人、高三学生1181人;年龄平均17岁。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活动,排除人格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测试前心理调查人员对协调人员进行培训,在专业心理调查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分别将有效问卷输入到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系统,计算其数据。

3.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数据进行检查检错后输入SPSS15.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处理。

4.调查工具。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号、班级、民族等。采用的问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该量表用于反映有无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o(2)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张(w.K.Zung)编制。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采用1~4的4级评分。该量表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3)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是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分别为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内外向(E)和效度量表(L),对个性特质和心理健康都能较好的测查,共有R8个题目。

篇9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民政局把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以创先争优为契机,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具体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城乡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篇10

社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着眼现实,立足长远”的原则,以警务进社区为突破口,以强化综合治理网络为依托,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集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社区呈现出社会稳定,文明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在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四.落实技防措施,防范措施到位

篇11

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村(公司)、社区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遏制事故多发的势头,防范较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街道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消除隐患就是保护生命”的观念,深入开展以“生命工程”为载体的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深化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整治各类事故隐患,为我街道经济“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三、排查治理对象

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危化品、烟花爆竹、机械制造、建筑施工、冷冻制冰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交通运输企业和设施;旅游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四、工作分工

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一)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安监中队牵头组织实施。

(二)机械制造、冷冻制冰和有限空间作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组织实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派出所和开发区治安大队牵头组织实施。

(四)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建城管办牵头组织实施。

(五)印刷行业、娱乐场所、网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社会事业办牵头组织实施。

(六)建筑施工领域、室外广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建城管办牵头组织实施。

(七)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组织实施。

(八)学校、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社会事业办牵头组织实施。

(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区质量所牵头组织实施。

(十)宗教活动场所、庙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宣传统战办牵头组织实施。

(十一)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派出所和开发区治安大队牵头组织实施

五、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防控的责任主体,必须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1、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隐患排查治理专门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动员全体员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排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对本单位重点部位日常巡查的力度,确保做到动态管理。

2、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隐患治理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要求,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3、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进行监控和整改。对一般隐患应做到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3日前向街道安监中队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对重大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上报至街道安监中队和主管部门。

(二)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责任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是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指导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切实组织、监督、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街道办事处已明确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2009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各村(公司)、社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责任制考核工作,认真查找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整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要及时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工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工作,建立和完善“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明查暗访,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各村(公司)、社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领导、协调、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等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要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齐抓共管、攻坚克难、形成合力。

3、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理决定落实情况的检查,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的收集归档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督办力度

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一般隐患;对重大隐患应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到治理目标、治理经费、治理机构、治理时间、安全措施“五落实”,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过程监管,实行跟踪问效、问责,并根据情况责令企业全部或局部停产进行整改;对整改无望、拒不整改或逾期未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按规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以及未制定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的督促检查,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要依法给予处理。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记录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五落实”和整改销号情况;完善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台帐建设。各村(公司)、社区要建立公共设施事故隐患档案,并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加大投入,督促相关主管部门落实隐患治理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打“三非”、反“三违”工作力度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三非”行为,对发现的“三非”行为,必须立即取缔,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督促和引导企业开展纠正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消除事故隐患滋生根源。对存在“三违”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责令其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罚。

(五)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事故隐患;要健全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认定、验收标准,建立隐患登记和销号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对隐患分布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建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深化、取得实效。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4月上旬前)。在去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的基础上,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排查、再治理。各牵头单位要制订本行业(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各村(公司)、社区要按照街道办事处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方案,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各牵头单位制订的指导意见、各村(公司)、社区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请于4月10日前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4月中旬至10月底)。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进行隐患排查。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督促、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和建档。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隐患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排出整治计划,落实整治资金和整治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隐患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要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加大整改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督查验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应组织由安全监管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对本行政区域内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等。请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于11月10日前将督查情况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街道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街道办事处成立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街道“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各村(公司)、社区,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精心组织,及时研究和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活动内容,按照职责分工,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集中攻坚整改,着力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办公室要加强同上级部门的沟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与日常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强化行政许可,严格依法监管,严把安全生产准入门槛。要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与建立和完善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夯实镇街道、村居两级安全管理基础。要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与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积极推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分级分类管理,切实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篇12

实心粘土砖厂拆除工作汇报

在这次实心粘土砖厂拆除治理工作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从深化认识入手,严格落实属地治理责任制和街道两委成员包社区制度,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拆除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街道24座砖厂已彻底拆除的1家,已拆除砖机的22家,原创:另外2家业主系回民,通过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已签定拆除协议,11月17日前完成拆除。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宣传车巡回宣传、印发宣传材料、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达到“五个到户”,即粘土砖厂毁坏耕地、污染环境的危害宣传到户,国家土地和环境保护政策宣传到户,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宣传到户,区委、区政府取缔粘土砖厂的决策部署宣传到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的决心和措施宣传到户。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砖厂业主“两个认识”,即取缔粘土砖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的认识,自觉执行区委、区政府取缔粘土砖厂的决策是顾全大局、造福子孙后代、为罗庄更快更好地发展做贡献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营造了浓厚氛围,为这次砖厂拆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工作下移,严格落实责任。一是实行属地治理责任制。在哪个社区地盘上的砖厂,由哪个社区负责拆除,办事处建立了砖厂拆除销号制度,对治理情况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拆除一个,销号一个,完不成任务的,由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调度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增强了社区干部的压力感、紧迫感。二是实行街道两委成员包社区制度。针对全街道砖厂分布比较分散的实际,以党总支为单位划分了四个区域,街道两委成员分成四个督导组,书记层包组,其他两委成员包点,督促指导各社区开展砖厂拆除工作,并规定督导组“三个不准撤”,即砖厂没有彻底拆除不准撤,拆除后业主思想不稳定不准撤,出现问题解决不好不准撤。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细工作措施。一是集中行动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开展治理活动以来,先后组织集中治理行动5次,其中与区执法局、土地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2次,办事处自行组织集中行动3次,取得了24家砖厂全部断电、绝大多数拆除砖机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对业主认识较好、比较配合的,由社区动员自行拆除,对个别钉子户,集中人员、集中力量,逐户落实措施,进行。应该说,在这次砖厂治理工作中,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多数业主都能够积极配合,主动自行拆除,但也有四、五家业主认识不足,看不清形势,千方百计阻挠执法行动,对这样的砖厂,办事处通过集中行动,采取强制措施进行了拆除。三是搞好巡查,确保实效。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各砖厂彻底拆除砖机的前提下,与业主签定了拆除保证书,并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要求各业主按照保证书规定期限于11月10日前自行拆除窑室和烟囱。为防止业主私自安装砖机生产,确保不出现反弹,我们要求有关社区安排专人对砖厂进行24小时监控,同时,办事处建委成立了专门巡查小组,配备车辆,不间断地到各砖厂进行巡查,一旦发现私自安装砖机生产的,立即强行拆除,确保了拆除工作的成效。

篇13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社区治理;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18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我国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区治理。这是社区治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中,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何结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手段,实现社区治理水平的飞速提升,就成为社区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1 “互联网”+背景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领域中,各个行业和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的研究,并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完整概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有关“互联网+”背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主要可以根据研究观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方面不同的内容。

其一是将“互联网+”背景的研究重点放在社会经济金融行业的研究领域,具体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其二则主要强调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基础治理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优势和具有的发展潜力。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 社区治理实践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我国产生和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其在社区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当今社会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仍存在大量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和应对的矛盾问题。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社区治理仍处于并将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由原始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型的中间时期。

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影响下,受传统社区治理思想的约束和限制,“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不但没能结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反而限制了社会公众及社会企业单位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参与程度,严重缩小和降低了社区治理的管理力度。

3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社区治理力度的思考

3.1 革新发展思想,摆正认知理念

在广大社会成员的认知中,有关“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仍旧属于一个较为陌生的字眼。但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为依托的信息化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成员日常工作及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一社会背景要求社区工作管理人员在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结合信息化处理技术改变治理工作的开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确实能帮助社区治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自身的工作治理水平,但“互联网+”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工作人员在开展社区治理时,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辅管理工具,但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技术。当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时,仍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3.2 强化教育宣传力度,提升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度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强化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宣传力度,使社区更多群众参与到治理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赢得更多群众基础。社区治理工作开展效率的高低,有时能直接体现出一个社区发育成长状态是否完善。

社区治理应引导更多社区成员参与其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如在治理方案方面,集思广益,从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要培养社区成员养成强烈的集体发展意识,在社区团体中形成家文化的认知发展理念。在保持个性发展认知观念的基础上,为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负责人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使管理人员能在了解和结合社区群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理方案,实现社区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4 结 语

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有时能决定整个城镇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成员个人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刻了解社区治理与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才能秉承正确的发展认知观念,实现治理力度与质量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欧伟强.“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以普陀区平江社区“自治家园”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

篇14

xx年,xxx社区在街道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无xx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