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微信技术在犯罪侦查领域的应用
微表情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
河北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实现网络与现实安全的系统性思考
我国警务再社会化演进与评述
对我国刑法分则中竞合罪名的梳理
河北省被羁押人及家属权利保障现状
当前垃圾短信的治理与防控对策
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理论述评
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
单位犯罪适用罚金问题探析
网络防控分析
关于制约警察使用枪支权力的对策分析
信息时代商业秘密犯罪治理研究
构建侦查假设常用的几种逻辑方法
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预防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转型期我国犯罪控制的困境及出路
舆情控制化解初探
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构成要件问题探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更名的必要性
从一例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卧底侦查所获证据材料之证据能力探讨
我国地下钱庄的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预防和处置由欠薪引发的工作探略
论无罪推定与刑事强制措施之关系
论地下的危害性根源及防范对策
人员构成与心理特征分析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剪影
以保安为“桥梁”提升社会治安群防群控水平探讨
浅谈催眠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影响DNA检验因素的研究
巡警如何劝解和制止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民间纠纷
对严密和完善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公安机关处置工作的思考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因素
公外精读课教学要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西方法学发展简析与述评
私分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的侦查
治安行政处罚中的执法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之立法探究
浅议公安改革中的警力优化配置
浅谈新形势下交巡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对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后勤社会化对高校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经济分析 大学生犯罪媒介呈现的变化分析 大学生犯罪的分析与预防 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分析 大学生犯罪之对策分析 大学生运动效能感心理结构分析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特点分析 从需要到平衡:大学生犯罪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及预防 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预警模型研究 研究分析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 基于高阶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结构研究 大学生网络犯罪心理初探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变量因素研究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王恩界,乐国安,严俊 心理学关于影响犯罪因素的研究进展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总第91期.
[3]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
[4]徐文成 青少年违法犯罪自我控制研究 2007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43页.
[5]金灿灿,邹泓,侯珂 情绪智力和父母社会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直接效应还是缓冲效应? 心理科学, 2011,34(6)1353-1359.
[6]王国富等.未成年人犯罪前心理状态调查与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 网络安全 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003-02
由于工业信息技术与软件的使用日益普及,公安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渐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是技术与管理的综合,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信息化是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公安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对公安信息网络实行分等级保护是保障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表现也不尽相同。2013年,秦皇岛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秦皇岛公安信息化的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相互促进。该文运用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系y分析法等方法,对公安信息化、公安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明确公安信息化概念、标志、特征以及重要意义;明确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影响因素、建设内容以及评价内容;明确“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应用以及“智慧城市”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在相概观念明确的基础上,从秦皇岛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布局、基础网络建设情况(包括通讯网络、平安城市监控点、智能交通设施的建设)、公安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一、二、三级平台建设情况、数据研判平台、交通综合指挥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保障体系建设情况(领导、组织、人才、资金)、服务实战及成效方面(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进行现状分析,发现秦皇岛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基础网络、应用平台体系、技术力量、体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复杂的挑战。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是由硬件网络、通信软件以及操作系统构成的,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首先要以硬件电路等物理设备为载体,然后才能运行载体上的功能程序。通过使用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线等设备,用户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网络。对于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而言,人们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搭建用户需要的通信网络,最简单的防护方式是对无线路由器设置相应的指令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这种防护措施可以作为一种通信协议保护,目前广泛采用WPA2加密协议实现协议加密,用户只有通过使用密匙才能对路由器进行访问,通常可以将驱动程序作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经过注册表注册后,相应的网络通信驱动接口才能被通信应用程序所调用。网络安全通常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要受到保护,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坏,能够使整个网络持续稳定地运行,信息能够得已完整地传送,并得到很好保密。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到网络硬件、通信协议、加密技术等领域。
2 信息安全管理
公安机关网络信息管理指的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规定的手段保证信息、数据、服务和通信的安全等。公安部门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加以确定并不断审查。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作为公安机关的主要软件,并尽一切努力使公安机关网络信息更安全,同时提高公安系统工作人员的IT安全意识。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数据安全在公安领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防止各种信息的泄漏和窃取,有效打击各种形态的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公安网络建设的重要课题。
3 数据安全
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也受到常用办公操作系统的间接控制。如今网络入侵变得更有针对性,黑客只向配备关键安全功能的少数计算机发送恶意软件,通常是为了进行间谍活动。这意味着,病毒和特洛伊木马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察觉,在被杀毒软件捕获之前已造成很大损害。因此,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必须提供全方位的深入保护。网络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计划的说明,目的是设计和构造网络的安全性,以防御来自内部和外部入侵者的行动计划及阻止网上泄密的行动计划。因此,建立网络的安全策略,应在建网定位的原则和信息安全级别选择的基础上制定。公安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在采取技术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以上管理机制和技术措施的实施,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网络安全事故的风险,保证网络长期平稳运行。
4 结语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给公共安全领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的犯罪活动越来越多,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所涉及的业务信息量也在急剧地增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公安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公安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必要,并且具有深远意义。公安信息化是提高执法质量的必由之路,公安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公安的工作水平,公安信息化有利于共享信息资源和情报,从而更好地打击犯罪。公安工作信息化的目标,就是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共享、快速反应与高效运行。由此可见,众多的网络安全风险需要考虑,因此,公安部门必须采取统一的安全策略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何姗.公安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策略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8):5-7.
[2] 尹晓雷,于明,支秀玲.公安内部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1):18-22.
[3] 王众.秦皇岛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5.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未来;引导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们的生活,工作与互联网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词汇逐渐为人们所知晓。而校园网络文化的日益崛起,在带给大学生多彩的上网经历、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领域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甚至会导致他们荒废学业。既然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所做的唯有从正面迎接它,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利用它来引导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
正如网络世界上的缤纷繁杂一样,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技术造就了传播和沟通,而传播和沟通的改变则产生了文化的质变[1]。
校园网络文化,顾名思义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精神的总和。具体说,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互动媒体(如BBS、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很多学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笔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的是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网络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而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以及查阅图书馆资料等方式,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刊物和著作。
国内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校园网络文化的双刃剑特点为研究对象,进而对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影响做一些初步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从宏观层面研究和从微观层面研究。如陈志兵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2],通过对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的分析,论述了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在关于中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宏观研究中,一方面,许多学者关注东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西方文化对笔者国文化的渗透,通过网络向中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力冲击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网络化促进了传统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和转化。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抵制,并且抢占有利的网络阵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文化。如吕戎在他的文章《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3]中提到我国网络文化信息的明显劣势使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力冲击。
在关于中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微观研究中,现在的相关研究有四类:第一类是倡导在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做法,如姜旭的《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4];第二类是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如彭晓波的《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5];第三类是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如曾黎明的《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及对策》[6];第四类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挑战及对策,如栗琴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挑战及对策》[7]等研究,都从微观上研究了校园网络文化。
统观国内学者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研究都停留在分析及采取的措施上,还没有关注到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
关于国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研究大多集中在校园文化的研究层面,分别涉及到各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等等。纵观这些研究结果发现,国外的这些研究并未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探讨。面对暴力、犯罪、自杀等众多的校园问题,国外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美国卡耐基促进教学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的报告中指出:“大学教育成功与否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与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经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对“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因此笔者从这方面着手,为这方面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由于笔者主要目的是研究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此避开其消极影响。
3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积极的影响
3.1 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现在各大院校的校园网都开辟了BBS论坛、贴吧等平台交流方式,且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这些平台,大学生们可以自由的交流观点和信息,真正做到激扬文字。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增强了他们的全球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开辟了大学生学习的途径,改变了教学环境
因特网的互联使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成为了可能。作为校园主流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传播阵地,校园网络文化让高校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群体从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3.3 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了校园科学创新的氛围
计算机网络所推动的社会的迅速发展,向大学生群体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有利于其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群体可以多方面的了解国内外的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沿,摆脱其对公众权威的盲从,有利于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创新能力。
3.4 在政治价值观上,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政府门户网站超过4.5万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 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各种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公民参与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作为大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登陆政府网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政府建言献策,发挥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在生活价值观上,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他人交往,互相帮助,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的交往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网络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跟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人交流,拓展了交往的范围。在网络空间里,大学生可以跟明星老师在线探讨学术知识,也可以跟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聊天,谈论学习、生活、工作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如果没有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那么其消极一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比如西方价值观的强力冲击;网络文化构建的虚拟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带来直接侵害;信息泛滥造成的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网络的依赖,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量减少,造成现实中过分封闭自己的恶果;网络使得知识更加容易获取,从而也导致作品抄袭不断。
4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作用的研究的价值及研究过程和结果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熟的阶段,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网络文化已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方式,因此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面临严峻的挑战。
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群体成员多样化、学习方式灵活化、心理素质成熟化等特点,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在思想层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在科研层面,遵守学术,规范自觉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生活层面,尊重师长,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研究目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群体的引导作用现状,笔者于2012年2月13日以网络问卷形式在某调查网站上展开了调查,利用专门的调查网站、邮件、qq群等工具发放问卷,历时三个月,共收回16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3份。
图1
图2
图3
笔者的调查问卷显示,有57.1%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其兴趣爱好;有57.1%的大学生认为其未来理想职业与其平时上网浏览的信息有关;有71.4%的大学生经常查阅资料;有42.9%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30个小时以上。由调查可知,通过校园网络获取学术信息的大学生比重较高,大学生群体通过校园网获取信息的频率很高,充分表明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发挥着一定的引导作用。这说明,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作用,进而,正确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的研究价值①。
5 建立相关机制,引导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文化的引导作用,要弘扬时代主旋律,紧跟时代步伐,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通过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是非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在大学校园里,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大力提倡尊师重教、敬业奉献、文明诚信、团结互助,用主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去抵制网络消极文化,为大学生正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因此,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校应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呼吁大学生远离网络垃圾信息,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制力,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一起维护校园网络文化的净土,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大学生不但要自律,自觉远离虚拟世界,还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同学走出来,使其展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青春与活力。对于开展的活动,既要力求高品味、多层次、重参与、求实效,又要注意对思想意识类、科学知识类、文化娱乐类等各类活动的分类引导,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面对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一味地采取消极的堵截方式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积极的对策应该是在利用网络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尽力做到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使校园网络文化在青年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其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目的。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目前还处于发展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进一步整合和教育工作者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的注重,将来校园网络文化一定能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更好的引导作用。
由于笔者时间略显仓促,水平有限,该调查问卷结果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文献】
[1]爱德华・A・卡瓦左.赛博空间与法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58-89.
[2]陈志兵.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81-184.
[3]吕戎.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08:85-87.
[4]姜旭.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42-144.
[5]彭晓波.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06:106-108+115.
关键词:学校心理教育 青少年 犯罪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环境污染、泛滥、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四大公害。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2005年上半年,14至25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44.7%。到2007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42.2%。2010年全国法院审理的青少年案件达到287978件。为什么青少年犯罪如此严重,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呢?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何林渥斯(Hollingworth)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内,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的急剧变化在不当的条件或诱因下青少年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心理。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身体长高,体重增加等。这一变化导致青少年个体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成人感”的产生导致他们想摆脱父母的控制获得独立,从而在心理上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行为上容易与同龄群体一起活动。如果加入了一个不良群体,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逆反心理。关于逆反心理的理论,有何林渥斯的“心理断乳学说”和彪勒的“反抗期理论”。这都主要体现在身体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从而产生反抗情绪。逆反心理在以下情形中产生:自主性被忽略、心理性断乳受阻、人格展示受阻和成人强迫接受某观点等。逆反心理常常驱使青少年否定家长和老师的一切甚至离家出走从而犯罪。
3.自我心理。生理的变化导致他们由儿童时期的关注外界转向关注自身从而形成自我心理。这一心理现象主要体现在关注自己的外表及内心世界,不太关注他人,同时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别人也在这样关注着自己。因此这一心理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这种心理一旦发展到自恋型人格就会很危险。
4.关注异性。关注异性的原始动力来自性机能的成熟。青少年个体的性成熟给他们带来对性的好奇心与新颖感,同时对异性产生“兴趣”。另外,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因此不管是从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来说这个阶段都会关注异性。如果这一时期与异性的关系处理不好,或者不以正当的途径“获得亲密感”就易犯罪。
5.从众和模仿心理。这一时期的个体,虽然以“成人”的外表出现,但其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弱,从而常出现从众和模仿心理。如果外部环境给以不正确的引导,就会迈出危险的一步。如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影视片都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6.意气心理。这一时期的个体的交友方式不再是儿童时期的“团伙式”而是“知己式”或“哥们式”。这一时期的朋友常常是能相互理解者或志趣、性格相近者。朋友之间不分你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因此易形成了“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理。
7.报复心理。由于青少年理性思维比较弱,遇到由他人带来的委屈后,常常以不理性的方式解决,不考虑到行为的严重后果。
8.利己心理。这种心理的普遍性不太明显,主要集中在溺爱孩子的家庭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由于从小备受娇宠,唯我独尊,占有欲十分强烈,不能忍受任何委屈,自以为整个宇宙都是围绕自己转的。当自己的需要不能以正常的方式满足时就会以非正当的方式来获得满足。
9.享乐心理。虽然这一时期的个体渴求独立自主,但往往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的是“退而避之”的态度。尤其受现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个体存在“不劳而获“的心态。
10.道德由动荡到基本成熟。由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由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所以其道德动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也是由动荡到基本成熟。
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个体一生中必经的过渡阶段,以上心理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但它们不是犯罪心理的充分条件,只有当个体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某一种或几种心理朝向不健康发展的时候才会成为犯罪的心理因素。
二、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原因探究
青少年犯罪不是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学校教育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不一致的情况。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编写重原理轻操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大多都停留在对理论和原理的梳理和描述而对具体的操作方面说的很少。这使得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操作性不强。(2)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实践。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大多只停留在说教而没有让学生有所实践和体验。这个阶段的学生又特别反感说教,所以这种方式的教学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3)重学习指导轻“心理辅导”。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它,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向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4)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应该体现,教师既要“教书”更应该“育人”。
2.学校的教育重“智商”,轻“德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现行的教育由于有“中考”和“高考”的存在使得教育违背了它的初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德行的关注很少。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优秀但品德较差,品德不好体现在对社会规范的漠视,做了坏事之后没有自责感与内疚感,道德约束力差,最后会走到极端危险的地步。
3.学校对家庭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有人将家庭称为“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专制型和放纵型教养方式相比较而言,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品质。在新的形式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管理方式不当。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常常以传统的打压控制的手段,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物”。这种暴力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与其沟通,更不利于其人格的发展。美国社会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尔曾说:实际上,在家庭暴力的代际转移中,受暴力对待的儿童长大后比别人更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者。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孩子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造成犯罪。(2)网络面前无能为力。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越来越普及,家长对网络的了解也不太全面。家长只知道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而对网络产生恐惧心理,但没有意识到粗暴的干涉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3)家长对孩子的“闲散时间”没有系统的安排,导致其在“闲散时间”内可能沾染不良行为。所谓“闲散时间”是指双休日、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在“闲散”时间里,如果家长没有系统的安排学生的日程,采用放任自由的方式,其孩子为了打发无聊空虚的时间而有可能沾染不良行为。
4.学校对社区心理辅导不够重视。社区也是青少年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场所,在社区内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关于社区心理卫生,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发起社区心理卫生运动,60年代就将社区心理卫生纳入法律范畴。我国在社区心理卫生或心理教育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展起来的,但是发展的范围非常有限、速度非常慢。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现在对青少年的犯罪可以进行社区矫正而不用进监狱或劳教所,但我们更应该着手怎样在社区内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只关注在学校里怎样预防其犯罪,没有意识到和社区联手形成综合的预防体系。 转贴于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学校教育角度来探讨预防青少年的犯罪,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要原理与操作并重。教材是教师上课的法律,学生学习的蓝本。所以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具有可读性、通俗性和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它来进行有效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它进行不良心理的自我调试。所以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既要有原理又要具有可操作性。(2)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当前的发展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以实践活动为主,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成长。(3)积极开展生涯心理辅导。生涯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生涯心理辅导是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但并非一成不变的,人的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而现在又影响到未来。现在的行为与对未来的期望都会影响人的发展,在发展中有时候也可改变过去的错误,生涯心理辅导就落实在协助和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之中。生涯心理辅导使青少年时时有目标、事事有方向。
2.学校应 “三商”齐抓。“三商”即智商、情商和德商。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概念。为了将不同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斯特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情商又叫情感智商,戈尔曼在其《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情商”的概念。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所谓德商,就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商数。德商是衡量人的道德品质的标准。它包含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刻理解和以此为指导而在个人心中形成的道德品质观念。智商和情商是青少年良好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但它们还需要更高级的素质-道德品质,它是人生终身的内在素质。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应“三商”齐抓,不可偏废,切忌重智商轻情商和德商。
3.学校应紧密联系家庭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和家庭不可分离更不能对立,学校应主动与家庭联手共同塑造青少年的心理。就学校和家庭的联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定期召开家长会。这个家长会的工作重心是探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学校应将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发展变化向家长反应,同时家长也将孩子近期的心理发展变化向老师反应。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使得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2)给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当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及其行为表现变得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可以为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家长认识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些心理,同时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如面对不可避免的网络,家长应向孩子宣传积极健康的东西,让网络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家长越是对网络恐惧,越是宣传消极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行为越是控制,孩子越是好奇,越是逆反。所以,老师应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因势利导。
4.学校应有效指导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1)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社区是青少年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青少年是社区心理学的一个人数不少的对象群体。因此学校应积极有效的指导或配合社区做好社区的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学老师可以作为社区的兼职心理辅导员。(2)组织青少年开展心理体验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协助社区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在该时期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便于社区和学校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发展特点及其行为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 夏伯平,李梦莎,周美祥,刘智斌,黄晞建.上海市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3).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齐依南,刘娟.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5).
[4]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6]马荣春.在校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及与校方对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2).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安全防御;对策
近年来,计算机软件安全的问题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要求很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制造者必须保证其软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人们在生活中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了重视,在研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软件是安全防护性也成了考察的重点,计算机用户趋向于安全防护性能较高的软件,保证其自身的数据信息不会受到病毒的攻击。
1目前计算机软件安全现状
1.1计算机软件攻击呈隐蔽性和多样性
从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存在很多病毒恶意入侵的现象,很多情况下,在人们没有发觉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已经遭受了病毒的入侵。病毒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人们根本无法察觉,而计算机软件已经遭受了病毒的入侵,这是病毒的一大特点。而且很多计算机软件很庞大,其本身在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多漏洞,很容易被不良居心的人利用这些漏洞窃取用户的信息和密码等,进而盗取内部信息,损害用户的利益。这些病毒攻击者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攻击手段花样百出,防不胜防。
1.2进攻方式以软件居多
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最多的方式就是软件携带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当携带病毒的软件被用户下载安装到手机或者计算机内部时,便带入了病毒,随后病毒便会入侵整个系统中心,进而获取用户的信息和密码。目前,常见的病毒有木马、蠕虫等。因此,用户在安装计算机软件时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和网站内部下载安装软件,不要去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软件本身存在的系统漏洞就会给病毒制造者以可乘之机,因而,软件开发者也有一定的责任要去保证软件其本身的安全性。
1.3病毒种类多,数量大
目前,计算机软件中存在的病毒已经超过了4亿,病毒种类多,数量大,通过安装一个携带病毒的软件,其中就含有大量的病毒,其危害性非常大。在计算机软件受到侵害的种类中,病毒感染就占据了绝大部分,从2006年起,由于病毒感染而发生软件安全问题的现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一直到2016年才停止。但也每年都会发生计算机软件被病毒侵害的现象发生,由于病毒的种类多,数量多,银行都会遭受病毒的入侵,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损失大量的资金。一些恶意的病毒入侵者会专门侵入银行的内部系统,从而窃取银行内部的数据信息和密码,偷盗资金。因而,银行内部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完善且防护性较高的系统防止病毒的侵入。
2计算机软件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软件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很多种,有的是软件内部的系统漏洞,还有的是外来病毒的恶意攻击,又或者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浏览了一些携带病毒的网站,使得计算机内部携带了病毒。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都会威胁到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稳定性。
2.1软件系统内部存在漏洞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疏忽而对软件内部的漏洞没有及时察觉到,而病毒可能就会钻这些漏洞的空子,携带病毒对软件进行恶意的攻击或者通过这些漏洞进入软件系统的内部,读取密码或者数据信息,从而从中获得利益。这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因而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向来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确保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会被病毒恶意侵入,这也是软件开发者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对于一项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来说,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软件的动态,如果一旦发现有病毒入侵,应当立马做出反应措施,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阻止病毒的入侵。因而,软件工程的开发人员在研发工作结束之后,必须要对其软件工程进行反复的测试,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的漏洞给病毒入侵者以可乘之机,这也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也是对他们基本的技术要求。
2.2容易遭受外部病毒的攻击
计算机软件工程遭受外部病毒的入侵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还是由于其本身的安全防护性不高,给外部病毒以可乘之机。在2016年2月,孟加拉中央银行在遭到病毒攻击后损失超过8100万美元,同期,攻击者也对纽约的金融机构发起了进攻。这些都是遭受了恶意的病毒攻击之后造成的后果,因而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必须要提高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性,保证其能够抵御恶意病毒的攻击。病毒的泛滥,使得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都遭受了病毒的攻击,这些外部的病毒不仅攻击性强,而且还会投入内部的信息和数据,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3用户浏览存在病毒的网站目前,浏览器中有很多存在病毒的网站,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浏览存在病毒的网站很可能会使计算机或者手机内部携带病毒,进而攻击系统内部,这也是造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安全问题之一,这些存在病毒的网站会恶意攻击计算机内部的系统网络,损坏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性。因此,研究人员在开发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置安全防护提醒,当用户在浏览存在病毒的网站时,系统内部能够有所提示,并且能够做出一定的安全防护工作,阻止病毒的入侵。而且,在浏览器中,其实存在很多的病毒网站,这些病毒网站,一旦你进入,马上就会有病毒侵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内部。因此,一定要避免浏览安全性低的网站,在正规网站中浏览或者购买商品。
3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的措施
3.1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管理
政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及各行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政府作为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的主体,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一方面,政府以其管理者的身份制定相关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主导树立计算机软件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保证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突出政府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且安全的社会环境。政府还要做出积极的宣传和创新,积极呼吁人们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环境。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打击计算机安全的犯罪,从个人来讲,也要提高其自身道德素质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坚守道德底线和准则,在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时,要坚守每一个网民应该有的道德底线和素质,一旦发现任何存在病毒的网站,应当立马举报,从根本上改善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3.2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技术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要与时俱进,按时检测网络安全与软件防护工作,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数据记录,结合实际要求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和预测。软件开发人员要对购买用户进行使用方法宣传,引导用户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并加强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最重要的是,有关软件开发人员要尽快提高研究杀毒软件的进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离不开企业的管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所以为了营造更加完善的网络环境,需要企业在制度方面做出合理的改进,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从而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随着病毒的泛滥,一些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研发的过程中就会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防火墙技术,这种防火墙技术在遇到病毒入侵和黑客入侵时有强大的抵御功能,而且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后台,还可以勘察用户的使用情况,如果有恶意病毒入侵,软件系统的后台就会做出及时的反应。
4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信息的采集和计算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人们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电信诈骗、网络病毒、电信诈骗等等都是计算机软件应用不安全的表现。为了预防及修复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存在的漏洞及病毒,本文提出了几点意见,对计算机建立防火墙技术、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加密、运用入侵检测技术,在病毒出现在计算机之前,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在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与维护,出现漏洞要及时修复,定期排查病毒,不浏览一些具有危害性的网页,从根本上保护好私人信息。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国家之间联系以及竞争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注重对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改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同时技术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针对网络信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治理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尚建人.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8,393(12):132-133.
[2]弥璞.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415(21):219-220.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社交 建议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45-01
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妥善地处理好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逐步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征
(一)社交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因其比较年轻又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他们的交友范围通常不会局限于同一专业和同一性别。除了学校社交之外,大学生还会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培训等,交际范围社会。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交往活动还会以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呈现,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会参与网络社交,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通过游戏和交友软件有固定的网络交流对象,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交方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交往过程的非直面性、随意性、超时空性
网络科技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交际观念发生了改变。网络交友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交友,打破了过去狭隘的交友观念。网络交际的主要特征是非直面性、随意性、超时空性。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人都有手机和电脑,使得网络交际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交际方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以聊天为目的而上网的同学占比56%,频繁上网的同学占比为52%,上课时开启手机的同学占比为65%,上课时收到短消息或者电话而马上答复的同学占比为66%。而且,交往范畴不只是局限于本地、本省,还覆盖到了全国各个地区,甚至是国外。这足以证明,大学生的交往并不会受限于时空,且会呈现出地域、时间跨度大的特点。
(三)社交实质的虚拟性
网络是虚拟的,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具有这一特性使网络交流具有双向交互性。网络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因为网络交友不能直接获得对方的个人信息,在这种隐蔽的交友环境中人们更容易释放自己的感情,随意表达自身的感受。目前,网络传播的主要受用者就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有的人通过网络找到人生目标,完成人生理想,有的人沉迷网络,迷失自我。
二、P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建议
(一)逐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阻止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友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考虑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交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进行欺诈、传播垃圾信息,学校、社会、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交友,让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处理现实中的交友问题,提高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人最终是要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交友不是唯一一种拓宽朋友圈的交际方式,融入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可以体会到更多的快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人主动交往的能力加以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心态。健康的心理是与人交往的基础。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困扰,如果不及时解决和疏通会使学生对人际交往产生畏惧的心态,从而削弱他们的交际积极性。二是要让大学生清楚意识到善待别人是与人建立交友关系的基础。人际交往是一门大学问,通过和别人的交流互动完成自我提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人交流要有选择性。三是学校要多组织开展团体互助型活动,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开展学校活动还可以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学会和人交流。
(三)强化力度开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促使网络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化
各大高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范围,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要时可以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期末考试范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技术应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环境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可以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和信息反馈渠道,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违反道德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以示警告。处罚终究不是根本之策,根源问题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因此要将管理和教育相结合,他律和自律双管齐下。学校有必要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每一位同学认识到网络犯罪和现实犯罪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各个方面严格把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张靓雯.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关键词: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网络采购;电子竞价平台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背景概况
我国政府采购于1996年率先在上海试点,至今全国各地各级财政大都建立了政府采购的专门机构,推行现代政府采购制度。1998年全国政府采购额仅3l亿元,2001年则超过了600亿元,截止2012年,仅中央国家机关集采规模就突破200亿元。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采购,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购制度,推行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采购手段,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滋生,是政府管理部门和每一个采购管理人员面临的必要课题。
在本文中,首先探讨了传统政府采购的含义及优缺点,随后笔者从定义、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出现的政府采购新形式――网络采购。最后,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网络采购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一)政府网络采购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电子政府采购建设的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搭建一个采购信息平台,但要达到全过程电子化、透明化,以方便供应商了解政府采购的意向,实现采购手段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政府采购网”作为政府网络采购的门户网站,已经比较规范和完备。经过多年的建设,该网站从最初只具有信息等功能,发展到了具有计划申报、信息、信息统计、自动生成合同验收单、网上竞价、采购人对本部门采购项目的信息管理等多种互动功能的网站,有力地推动了集中采购的透明度建设。
从地方情况来看,2001年1月厦门开通了国内第一个政府采购网站。随后,很多省市也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采购网络系统。2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的采购中心都在致力于电子化采购发展,努力推行真正的网上采购。
(二)政府网络采购的问题分析
政府网络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必然阶段,也是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要实现真正的网络采购,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严密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采购制度,同时政府网络采购更要向专业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政府网络采购正处于网络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大机遇和挑战,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网络采购,从本质上讲,先要做好政府采购行为。当然,随着电子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必将由原来的信息网络公示发展到网络询价、网络竞价、电子合同乃至电子化招投标。由于要约发出和要约承诺都在网上进行,如何确定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法律的有效性,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约束。同时,由于电子化的不平均性,如何规避采购风险、如何保护往来信息、如何检验报价发出的信息的真实性、怎样排除非诚信信息干扰等等问题,这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加以规范。否则,一旦出现纠纷,不但各方正常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更会对政府采购甚至是政府诚信出现负面影响。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等,虽然对招投标及采购过程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在网络采购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采购的发展。
2.网络安全问题。自1982年蠕虫病毒,到前不久发生的“棱镜事件”,网络安全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然而,我们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措施并没有同步发展,网络安全意识良莠不齐,管理水平也高低不一。要做好政府网络采购,与原有采购模式最大区别就在于要解决网络采购安全问题,否则网络采购只能是纸上谈判。
3.网络采购软硬件基础。对于政府网络采购,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软硬件――即网络的普及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网络采购也可以理解为以电子媒体代替纸质媒介的一种采购方法。要实行政府网络采购,就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网络发展总体水平来说,虽然大部分城市已经可以满足条件,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乡镇电子网络覆盖率较低,无法完全取代纸质媒体,而双轨并行,则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网络采购公正、高效、透明、节约的初衷。
更加严重的是,我们现阶段对于专业人员匮乏。现阶段我国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很多基层采购人员,由于原来的模式可以满足要求,知识能力有限等限制,对于新方法、新工具的掌握较慢,对继续学习采购知识的求知欲不强,更谈不上对国际采购规则和先进采购发展状态的掌握。也为我国政府电子化采购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三)政府网络采购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政府集中采购实现全面电子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然而针对以上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政府网络采购发展状况,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时从规范采购流程、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人才建设、培育和发展采购机构、完善政府网络采购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结合当今国内实际情况,研究初一套适用于我国特点的网络采购体系,推动我国网络采购法制建设。
我们相信,如果加以正确的规划和管理,我国网络采购必将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集中采购现状进行了分析及探讨,并对网络采购基本模式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在实际调研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也对网络采购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当然,我国政府集中采购电子化进程非常复杂,市场规律变化莫测,本文仅做了最浅显的讨论。同时采购制度和政策的建立也绝非一时之功,仅仅依靠纸上探讨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采购工作中,并时时用实践检验和修正我们的理论,才能真正掌握采购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政府采购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2]张运凯,王方伟等.蠕虫病毒的传播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3]杨平.政府网络采购四大瓶颈[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3(5).
关键词:网络 技工学生 影响 策略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全面高速发展,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高水平,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也相适应。网络对技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给我们技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以使技工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一、网络对技工学生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
网络已成为技工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并且, 对技工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1、开拓了技工学生求知的新渠道
技工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基础知识薄弱,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参与学习,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2、开辟了技工学生道德规范的新领域
虚拟、隐蔽和互动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扩大人际交流、减轻现实压力、寻求心理归属感,从而学会调控情绪、改善心情,学会自助和寻求他人有效帮助,特别是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网络开拓了新的道德领域,世界各国纷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来规范和约束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例如美国华盛顿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电脑伦理十诫”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对原有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从而教育与引导技工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 促进技工学生自我道德意识形成
技工学生的年龄大多十五岁左右,正是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最佳时期,网络的内容丰富生动,传播快捷,在网络空间人人是平等的,自由的,网上的互动通常是来自不同语言、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道德认知,促进自我道德意识形成。
二、 网络对技工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同样也给技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1、导致技工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思想尚未成熟的技工学生在道德价值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和包容性更加剧了这种模糊性。他们觉得自己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中如此渺小不会被发现,无需对网上的事情负责,网上生存是完全自由的,是不需要道德约束的,因此导致了网上道德价值观的混乱,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造成技工学生道德意志薄弱
技工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腐朽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等不良思潮。另外,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谁是谁”,许多技工学生认为虚拟的人与虚拟的人、虚拟的人和虚拟的社会之间道德规范是不存在的,网上不需要道德规范,所以会造成道德意志非常薄弱。
3、诱发技工学生道德情感淡漠
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里,极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形成道德冷漠现象。技校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当技工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失落的时候,容易在网络中寻求快乐,逃避现实,使技工学生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情感冷漠,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道德情感和平等互助、和谐一致的道德关系的破裂。
因此,技工院校应采取有效对策遏制网络对技工学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网络对学生的积极作用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以有利于技工学生的思想道德良性发展。
三、针对网络消极影响的策略
1、强化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良好的网络环境对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和观察各种食物,提高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大量的网上信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要使广大学生通过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反面事例,惊醒地认识到沉迷于网吧,迷恋于网上交友对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
2、把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公民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专家指出要建立公民网络道德体系。网民所需要的诚实、自制、互助等道德心理素质,正是网络健康发展的要求。技工院校必须将公民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要遵守网络规范,自觉分辨和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不散播不良信息,最终使学生成为净化网络,促进网络发展的主力军。
社会的大环境对技工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我们应当让网络这把双刃剑有利于我们的一面更加锐利,而使其消极的一面对我们的伤害逐渐减少,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一味粗暴地把孩子与电脑“隔离”,因此,如何引导技工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远离“网络”的负面影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钱平,对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2) 。
[关键词]发展;问题;农村电子商务;对策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是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且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1)农村农产品产量递增趋势并不理想,农产品产量时高时低很不稳定,使得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农产品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地区遭受到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致使农产品产量下降。同时近年来农产品低价运行,价格频繁波动,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等不良趋势。(2)农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农民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加上市场竞争不规范,产品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的收入与效益。(3)我国农村资源丰富,但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比较少。按照我国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合理的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必然就催生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另外,由于生产力逐步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所需的劳动量持续减少,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够发达等原因,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过程中企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而且信息准确性差造成了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农民只能靠长期经验来进行生产,农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农业产品过剩从而给农民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5)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严重割裂、交易链及其通路较为复杂且透明度不高;市场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大部分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信息资源不能共享。(6)农业发展中,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实际化操作技术人员缺乏,使得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损失。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电子商务已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发展。农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的变化,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增加商业机会,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通过增加不同的交易方式,开扩农产品销售渠道,促使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农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系统买卖双方可不用谋面跨越地区进行交易,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以交流的时空限制,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2)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自主交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带来的损失。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营销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了费用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3)消息的畅通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农民合理生产。农业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和地域性的界限,通过供需双方的需求沟通可以使农产品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合理生产。电子商务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了全方位的市场信息,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电子商务提供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统一配送进行统一销售。买卖双方地位平等,双方利益都得到充分保证。另外,配送中心将农产品进行质检,采取明码标价,从而保证了流通中农产品的质量。(5)电子商务使农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方便和广泛以及具有针对性。信息的畅通使农户了解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最新的生产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
三、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新运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的磨合。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相结合必然要经历一段磨合期。例如:传统的农业交易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现货交易,所以在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并不普及期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的形式更少。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建农产品信息网络从而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等交易方式。这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新的交易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如何建立相互信任问题也变得非常重要。
2.新运营模式面临安全隐患。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安全主要分为网路安全和信用安全。现代电子商务主要通过因特网或企业之间的专用网路实现,而网络中交易存在安全问题,网路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同时,电子支付手段的发展并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这些安全问题都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长期问题。
3.新运营模式地区分布不均衡、涉农网站不多。根据CNNIC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网站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用户很少。这些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低,所以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农业网站存在着以农业商务内容为主的纯农网站较少,利用率低,较多的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多数网站的设计和内容雷同,没有特色。地区分布的不均导致了网站不能提供全面的、周到的、符合目标需要的服务。
4.新运营模式缺乏应用人才。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没有足够的信心。常出现“不懂电脑,不信任电脑、不知作何而用”。这些都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而且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实际技术人员缺乏,科研人员大多数集中在各大高等院校并且只局限于科学和教研很少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使得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实际操作人员缺乏。
5.新运营模式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业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在近几年才有所正规,这说明了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我国农村网络通信设备的现状及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保障条件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要求。
四、解决对策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在与传统农业模式的磨合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农村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配备必需的网络设施。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开展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政府机构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农村电子商务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注入,这样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网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要积极引进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根据市场信息合理化进行生产。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地区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引进专业人士现场进行培训。指导农民如何认识、使用计算机;同时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电子电子商务、如何在网上进行交易。这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步骤。
2.建立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法制不健全,这些都增大了物流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建设合理地现代化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手段,发展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规范配送体系,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物流设施,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产业还应吸引外资投资,通过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这些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证。
3.完善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督,改善信用环境。加强农村网上市场的监督机制,保证网上交易渠道的正规化。我认为国家急需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例如:买卖双方身份论证方法、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措施、信息秘密规定、知识产权侵犯处理规定等。另外各地司法部门应加大网络犯罪侦查,严厉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犯罪,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透明的、和谐的法律环境。
五、总结与展望
电子商务不仅能引导农民合理化进行生产,从而扩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村产业知名度还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村生产的创新能力,从而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入发展帮助了农民有效捕捉市场信息,进而对农产品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商务将成为农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琪.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石家庄
[2]魏霜.浅谈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3(下旬刊)
[3]黄志宏,刘超.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上旬刊)
[4]尹重阳.电子商务实践应用现状[J].科技信息.2008(20)
[5]赵俊杰.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5(1)
【关键词】高职学生 不良网络行为 表现 危害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12-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信息的重要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网络已深入高职学生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高职学生由于尚处于发育、成长期,心智及心理仍不够成熟,缺乏自制约束力,容易被网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诱惑,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和出现一些不良网络行为。
一、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主要表现
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是指其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无视基本的网络使用要求,不遵守网络规范,不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行为对自身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甚至出现违法和犯罪行为。主要表现有:
(一)沉迷网络游戏。高职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属于高考成绩中相对靠后的,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一般不高,对学习的专注度也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一有空余时间宁肯花在玩上,也不愿意将精力花在学习上。玩,成了一部分高职学生的重要事项,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网络游戏。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中,玩网络游戏的主要是男生,90%以上的男生会上网玩各种网络游戏,在这部分男生中把课余时间的主要部分(睡觉以外)放在网络游戏的学生达到25%以上。
(二)浏览不健康网页。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互联网环境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好的整治,绝大多数的不良网站网页被关闭,网络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互联网世界难以有净土,不健康网站和网页仍然大量存在。一些学生出于好奇、猎奇不良心理,去寻找和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和网页,寻求视觉的刺激。
(三)痴迷网络购物。近年来,男生游戏,女生购物,是高校校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商的出现和物流业的不断壮大,网络购物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不会网络购物俨然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可见网络购物的发展是何等的快速。调查发现,有过网络购物行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女学生中,有过网络购物行为的达到80%以上,其中一个月有五次以上网络购物行为的学生达到23%以上。这部分学生网购部分物品是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但所购物品也有相当部分并非生活必需,而是为了满足一种购物的心理,可以说是对网络购物形成了依赖,达到上瘾的程度。
(四)无原则转发信息。网络是一个便捷也是相对宽松的交流平台,很多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鱼龙混杂,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良性的,也有负面的。很多高职学生不分良萎,喜欢转发各种各样的信息、图片、视频等。这种无原则的不经鉴别的转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泛滥。
(五)过度依赖网络。网络确实可以给高职学生提供很多东西,如学习需要的资料,甚至是各种专业课的答案。由此,一些学生学习遇到了困难,到网上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一种学习和借鉴,对促进学生学业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一些高职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对网络产生了过度的依赖,甚至作业、论文、毕业设计都不再自己动手,而是通过网络直接查找答案。笔者曾作为评委,参加某学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评比,在评选中发现参评的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80%以上是通过网络抄来的,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数据都全抄照搬,由此可见学生完成课业对网络的依赖达到何等的程度,这样的学生离开网络,必将是一事难成。
二、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危害
大量不良网络行为的存在,对于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危害极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危害:
(一)荒废学业。业精于勤,学业是需要付出的。大学作为一个W习知识的重要阶段,没有充足的时间,是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很多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游戏中而不能自拔,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为了玩游戏,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作息时间,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一些沉迷游戏的学生晚上不睡,白天要么到教室无精打采地趴桌子睡觉,要么就直接在宿舍睡觉,把游戏当成了主业。长此以往,学业荒废,也是必然。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过度依赖网络,慢慢地养成使用别人现成果实的习惯,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造性,逐步丧失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二)损害身心。生命在于运动,但在不少高职院校,非上课时间,只要到宿舍,就可以看到众多游戏爱好者在电脑前乐此不疲、埋头苦干,这些学生一心扎在电脑游戏中,往往是长坐不起,极少活动,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久而久之,自然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沉迷电脑,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也就减少了与人交流和交往的机会,慢慢地离群,往往会形成独来独往的习惯,不与人接触,不与人分享,养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对现实的正常人际交往产生排斥心理,无形中使现实的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隔离,造成人际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损害心理健康。
(三)加重家庭负担。网络购物本来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的消费提供更多的选择,然而,部分学生网络购物活动的不断增加,助长了学生的过度消费。近年来出现在高校中的各种“校园网络贷”,就是应一部分过度消费的大学生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消费方式加重了家庭负担,使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四)形成不良的人生观。网络购物不只加重家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学生的不良消费观。一些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单纯的消费者应该量力而行,在进行校园消费的时候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而是为了面子产生攀比的心理,以超过家庭消费能力的消费行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能力不济,却要满足自己的不合理消费要求去进行借贷消费,甚至有一些女生进行“裸贷”,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一些W生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无所顾忌,毫无约束地在虚拟网络世界里进行恶搞,不经鉴别地转发各种信息,以此为乐。在游戏中挥霍时间和金钱,愉快地体验游戏过关的和成就感,满足于游戏人生,成了他们最大的人生需要,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防范措施
高职学生不良网络行为无论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的未来,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这些不良网络行为的危害,纠正其不良网络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来越多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减少与避免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产生不良行为。要建立好网上思想工作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易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教育,按照贴近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丰富这些媒体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
(二)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充实其知识、完善其思维、提高其思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体育竞技、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及讲座、报告会、志愿活动、课外实践等,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向社会,用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三)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交际与学习的主要部分,在搞好各种活动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教育与引导。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入学生班级或组织QQ群、微信群,经常留意学生QQ群、微信群、空间上的消息,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引导、教育、更正,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网络正能量,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充分发挥网络在立德树人、助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玉清.“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2]刘杰,王冰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学理论,2014(29)
[3]周丰,许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
[4]万洪莲.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分析[J].才智,2014(17)
[5]谢香.新媒体下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引导方法[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
[6]林秀娟.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7]马鸣华,哈刚.浅谈针对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高校应对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课题“纠正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的育人机制研究”(桂教科研〔2016〕3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立项课题“纠正高职学生日常不良行为方法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社会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治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乡发展并不协调,新生代农民工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谋生的方式千差万别却又无例外地琐碎、卑下,其主观需要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极大。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更强,有着更加强烈的融入城市生活、获得市民身份的意愿。但由于我国户籍制度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形成了城乡二元格局,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过程中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且,作为城市非主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使其不可能成为城市主流,并且容易遭到歧视,其权利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限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及缺乏用人单位所需劳动技能,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经济报酬及实现其所追求的生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必要引导的新生代农民工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诱发犯罪的产生。本文从犯罪防控的角度,提出治理控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对策,从而促进其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的280名新生代农民工(数据分析见表1),有280人表示应该与城里人同工同酬、规范企业用工、改革户籍制度、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占100%;有253人表示应该改善教育条件,占90.36%。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是一个改革的方向和渐进的过程,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又十分强烈,这就需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早引导,防范转化为对社会不满的不良情绪,为犯罪埋下伏笔。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凝集人心、调动积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心工作和重要抓手,能够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文化思想观念嬗变的现实背景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和兼顾其独特性和特殊性,以人为本,换位思考,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以此引导其缓解和消除职业期待值高与耐受力差、自信与自卑、富裕与贫穷、融城心态与过客心态等令其困惑的矛盾心理,重塑新生代农民工对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知。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一定要用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方式切入,以发生在其身边的事例及耳熟能详的话语,通过舆论引导与情感认同等方法消除其抵触情绪,增强其亲近感、赞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看待社会转型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入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积极树立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社会主x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生代农民工先进典型事迹,尤其要公平公正地表彰和支持农民工群体里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先进个人事迹,为三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处于塑造期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精神支持,引导他们在成长道路上脚踏实地、自立自强,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求知渴望的学习习惯,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不良心理,杜绝其向犯罪心理发展的可能。
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法律是调整社会生活的衡平器,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需要提升全体公民守法用法意识。有针对性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已成为当前事关国家大局的紧迫任务。“七五”普法规划中,明确将新生代农民工列为重点法治宣传教育对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从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和法律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积极开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接地气的普法教育活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依托和开发各地普法教育培训平台,采取互联网线上宣传教育和互联网线下宣传教相结合育、定点宣传教育和流动宣传教育相结合、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教育与系统教育相结合、用人单位负责与辖区负责相结合、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立体化地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圈过窄、人际关系单一,容易产生寂寞、无聊心理,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进行引导,极有可能会产生犯罪心理。因此,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丰富其文化生活,对预防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很关键。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要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政府要把面向农民工的服务列为重点工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流动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送知识、送体育”进企业、入工地、到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有针对性地经常举办各种适合农民工参与的文化活动,创造出更多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都可以参与的文化方式,激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提高农民工文化活动参与能力,实现城市居民文化资源与农民工共享,促进二者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乐趣,构建和谐文化城市。
另外,由于企业中的农民工与非农民工存在诸多差异性,隐藏着许多矛盾,极易引发冲突。当企业气氛不和谐,缺乏化解矛盾冲突的恰当方式和维持和谐的有效措施时,就会容易造成企业亲和力与凝聚力下降,引起人际冲突和犯罪的发生。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消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职工活动室”建设、定期举办职工文体活动等方式,给予职工人文关怀,融洽企业氛围,营造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农民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和谐,从而促进和谐安全企业的构建,实现职工和企业双赢。
四、加强权益保障
通过对农民工犯罪案件研究发现,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参与城市建设,却不能被城市所认同和接纳。不仅是城市中的次等公民,而且权益更易遭受严重的践踏和侵犯,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预防犯罪的发生。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首先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的保障,也就是要加强包括工作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安全权、集体交涉权、劳动争议权、职业培训权、民主管理权、社会保障权等劳动权的保障。各地要推广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以提高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积极提高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法律意识,适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实现所有招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都依法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建立权利义务明确、符合法律规定的和谐劳动关系。
除此之外,由于农民工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保障其权益,应当要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维权涉及到部门很多,各部门应当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建立部门横向协作沟通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协作无缝对接,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接访和信息处理平台,由专人负责接待农民工涉法纠纷的投诉、调解、仲裁、诉讼、执行等一系列环节的协调及落实。另一方面,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作为农民工维权的职能部门之一,在开展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劳动、社会保障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更好地实现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行政执法的衔接。人民法院、劳动仲裁部门要按规定给予缓、减、免收诉讼费、仲裁费,保障权益受到侵害的农民工获得司法救济。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进城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再适应过去的生活,因此他们对户籍差别待遇存在着很大的反感,这也是导致他们犯罪的另一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进一步减少他们的犯罪动机。从 1978 年到 2013 年,我国城镇化率从 17.9%提升到 53.7%,年均提高 1.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仍将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2016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首次以深化户籍改革为先导积极破冰城镇化建设中的非户籍人员市民待遇问题。方案中,明确了2020年前,以新生代农民工等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的任务单。这也是政府首次从政策层面,让新生代农民工拥有一个“本地人”的身份标签,能够享受城市配套的子女教育、养老、失业、低保等各项福利政策。该方案是坚持统筹设计、协同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等原则,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为使该方案能取得实效,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健全落户统计体系,强化专项检查和政策效果,将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情况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情况纳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范围,真正打破影响农民工落实的制度壁垒,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真正使农民工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去。这项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而且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关。
六、加强职业教育
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群体。这就需要,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因此,与此相适应,必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向上流动,成为“进的去、能留住、守得住”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进而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夯实我国经济发展基石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并以此为纽带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中,实现由过去的候鸟转变为永久性的居民,增强其幸福指数,减少犯罪的发生。
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时,要坚持政府和企业齐抓共管、城乡统筹兼顾、技能提升为本、终身教育培训的原则,建立区域全覆盖、对象全覆盖、培训形式多样化、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加快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素质技能。具体操作时,要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要充分挖掘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有效利用各类各层次职业培训资源,形成以职业中专学校、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为平台和载体的职业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广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贯通新生代农民工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要依托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七、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在消失。因此,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大防范和控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力度。具体言之,就是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和预防犯罪工作。一是要切实提高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及时消除邻里之间的新矛盾和解决邻里之间的新问题,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消除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隐患;二是积极有效地推进各个社区自治安防体系建设。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其在防范和打击刑事犯罪的软硬件优势,结合日常治安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地利用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现有的社区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这些组织参与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组织这些社区组织的相关成员进行治安管理、加强社区安防的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判断辖区内发案形势、趋势和案件类型特点,提供治安防范综合信息,对这些组织的日常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帮助,合理引导这些组织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实现自我成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在这些组织的骨干成员中广泛物色治安联防积极分子,以此为基础推进社区自治体系建设发展,维护社区安全,提升社会居民的安全感。三是加快实现情报信息的联网共享机制。由于新生代r民工群体本身是流动性较强的群体,极易成为人口信息管理的盲区,而且其流窜作案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刑事案件、抓捕罪犯都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因此,在打击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情报引导侦查,加快实现犯罪嫌疑人情报信息在公安机关内部及公安机关与民航、铁路等部门的联网共享互通机制,形成犯罪分子无处可逃、无处藏身的的态势,才能更加有效、及时地打击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象。四是对服刑的农民工要加强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对其加强改造力度,以亲情的力量感化、引导他们。原籍地司法行政机关可以组织其家属到监狱探望,让服刑农民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使之积极改造,摒弃恶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早日回归社会;五是积极抓好刑满释放农民工、有轻微违法行为农民工的管理教育及帮扶工作,尤其对刑满释放人员要由原籍地司法行政机关在释放日到监狱接送回原籍地,并帮助解决就业等相关实际问题,给予其温暖,让其自食其力,消除再犯的可能性。六是提升社会对农村青少年的关注度,增加社会对农村青少年的关爱度,强化社会对农村青少年的帮助度,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农村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村青少年能够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提升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八、媒介引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幸福感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可以通过宣传,提升公众意识,推动组织工作,收集资源,甚至对决策者产生重要影响。同样,媒介可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幸福感,起到犯罪预防作用,具体路径包括: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供幽默笑话和喜剧,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之余的孤独空虚感,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心灵关怀;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正常城市群体对待,充分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偏差,不要让新生代农民工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在社会公众面前出现,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感;通过报道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侵害事件、提供就业信息等多种方式,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实际支持和帮助。
九、村镇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增收致富
年轻的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务工,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缺乏专业劳动技能,且极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成为城市低技术含量犯罪的主体。城市加强管理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固然重要,但是村镇加强新生代农民的引导也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农村现有资源优势,整合当地红色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建设现代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并加强乡村旅游网络平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把乡村特色农家菜肴及食宿、民俗节庆、农业观光等一体化包装成乡村特色旅游系列产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外界展示,方便游客查询及预订服务,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游,从而打造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吸引一部分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镇要积极与企业联系,为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与有意愿打工的农民牵线搭桥,将工厂化生产转化为农户家庭生产,企业对农民进行集中技术培训,让农民在家里完成企业交办的工作任务,使农民生产不离家,稳定一部分农民在农村工作。
农民工作为一支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特殊社会群体,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及改革苑沤程不断推进的衍生产物。新生代农民工给整个农民工群体注入了新的血液,带动了整个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思想和需求的变化。他们在城市务工的目的已从传统的“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逐梦想”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稳定,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应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上下联动,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和手段,不断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和教育环境,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小刚,李丽清,钱芳.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2]文晓波,曹成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困境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J].求实,2014(8).
[3]赵娜,刘霞.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23).
[4]田北海,耿宇瀚.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及其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7).
[5]李慧敏.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6]周明.网络时代公民文化权利及其实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7]杨河清,肖红梅.就业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6).
[8]李锡伟.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与解决对策思考[J].公安研究,2010(7).
[9]李贵成.社会排斥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13(2).
[10]王卉.花都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犯罪的调研报告[J].法制与社会,2012(3).
[11]王春林,冷勇.农民工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2]吴智育.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J].河北学刊,2012,32(4).
[13]唐磊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及成因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 电子商务;外贸企业;应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初,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以信息电子数据流通的方式进行的各种活动的统称。它对现有的网络硬件设备、基础设施和软件等的连接均通过既定的协议进行,实质是一系列完整的网络业务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总和。
二、电子商务在外贸中的应用
未来外贸的发展必将是电子商务的时代。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商业的循环周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新的革命正在掀起外贸领域。一个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的网络时代在外贸中诞生。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
1.联系合作伙伴。外贸在进行商业交易时离不开合作伙伴,而电子商务信息开放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外贸企业有效的联系符合企业交易的合作对象。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等,有利于吸引全世界的潜在客户和加强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
2.贸易磋商。企业磋商是企业间进行交易合作的重要环节,所有的电子交易都必需要通过买卖双方的谈判和磋商。一般是由电子邮件的询盘、发盘、还盘等的方式,通过网络来传递双方的磋商意见与商业信息。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外贸磋商相比从时间上,地域上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
3.电子商务支付。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网上第三方银行或者专门的信用卡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电子商务支付。当外贸企业交易双方签订的电子合同还是交易支付都有专门的电子加密等技术,确保外贸交易的程序合同隐私和业务信息的绝密性。这种交易方式不但安全便捷还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
4.贸易活动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各国之间的贸易业务活动涉及到多个政府的职能部门以及金融、保险、运输等众多相关的配套服务部门,还包括很多有市场法规、报关、税务征管、交易仲裁等的多个程序。传统的贸易活动在进行商业交涉时在在各组织部门会浪费很多时间和成本,现在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间的交易只需单据的交涉,大大提高了企业间的便捷程度和减少了企业间的成本。
(二)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应用方式
1.Internet是指国际互联网,即通过一定标准把大量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国际网络,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
2.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通过电子通讯方式将企业与企业之间来往的商业文件以标准的电子数据格式彼此进行交换传输,以降低整个运营体系的数据流通时间和消除空间障碍,减少商业文件的差错。
3.Intranet是企业内联网将企业的分支组织和管理部门相连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4.Tradecard和bolero电子商务系统,Tradecard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集贸易伙伴管理,应付,应收管理,财务管理整合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国际贸易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在一个商务平台上完成。而bolero电子商务系统是通过对国际贸易的物流和资金流等过程进行整合,从而把进口商出口商金融机构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
(三)电子商务对外贸企业的有利影响
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商业活动,对经营管理模式,支付方式,运行方式,环境,营销理念,消费趋势等发生了重大变革。电子商务在外贸中打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空间存在为前提的束缚,开辟了一个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在运行方式上当商品在交易时可以通过网络在世界各地搜寻最近的存货地点,无形的商品可以通过计算机传输到客户的网络中端上完成交易。信用卡,智能卡,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工具的出现是国际贸易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公司企业也不必开设传统的厂房可以通过网站向世界市场提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了虚拟市场,冲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企业间的销售也从分散独立的过程发展到统一协同工作的过程。同时给予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提供了便捷,使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购物满天下,因此形成了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形成一个统一的“超级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
三、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应用的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尽管绝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作用,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建设投资的有限,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落后或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结构难以符合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信息市场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商务的理解相对片面,没有建立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从而没有发挥出电子商务的优势且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要不但在观念上重视电子商务,而且还要了解电子商务的实质。
(二)企业网络营销方式的单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兴起,企业间盲目效仿为了推动自身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大多数企业没有自身独立企业网站建设而是通过第三方电子服务网站来实施交易,导致对网站的管理疏忽,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很多企业为了盲目赶时髦、追潮流,把网络仅仅当做一种廉价的销售通讯方式。网络调研、网络分销、新产品的开发、电子服务和营销活动寥寥无几,电子商务网络对企业营销的巨大优势与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电子商务的安全患
电子商务领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和消费者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如何保证商业机密和私人信息等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信息一旦失窃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否则企业不敢大胆拓展业务,企业与企业之间失去信任、个人资源财产等也不能得到保障,为此电子商务的安全威胁到电子商务在社会与企业之中的未来发展,因此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急需得到有效解决。所以从电子商务应用来看安全问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根本问题是不变的,所以解决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刻不容缓。
(四)物流配送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非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常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的关键,表面上看物流配送传统而简单,实际上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做起来非常困难,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成本过高效率低,服务质量等因素都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反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但是我国的物流技术水平以及物流管理水平都相对国际比较落后,物流配送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现代交通运输设施、信息通讯设施、仓储设施、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应用的策略
(一)提升电子商务的认识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是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在商贸领域中综合应用的产物,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应该在企业发展中和社会活动中大力宣传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争得与发达国家同一起跑线上。注重电子商务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实践,扩大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经济范围。依托网络,更新理念,面向市场,建设网络企业,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市场。
(二)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
电子商务数据的安全维系着每个企业和客户的自身利益,对于病毒和恶意侵害造成的数据丢失和窃取都威胁着企业信息安全和财产损失。因此外贸企业应该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建设自己的独立网站对网站进行维护管理,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如:商贸活动磋商纠纷、网络犯罪、用户隐私、电子合同的签订等问题,都应受到法律条文的保护。维护合法者的权益,使国际经济和文化得到安全性保障。为了解决这网络问题,需要不断努力地研发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和营造良好电子商务环境。
(三)加强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
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因为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发挥作用,我国在电子商务专业性人才与国际所需要的复合性人才的缺失现象严重,所以我国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加强人力资源的结构提升和企业推动人才的发展和鼓励人才的自我提升,从而不断为企业创造经济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语
对于一国外贸发展来看,国际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国际电子商务取代传统贸易方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认真探索和研究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而我国也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建设,在这经济全球化中不断占据主导地位和赢得与发达国家同一起跑线。共同在电子商务信息时代创造经济业绩。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行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61-01
一、中学生道德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偏差
学校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为了抓教学质量,而严重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之学校的道德教育教学教材缺乏,不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即使学校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也只是分散在各个学科的教科书中,对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偏少,并且教师对道德教育的方式只是局限于说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的叛逆和抵制情绪,使学生认为道德教育过于空虚,进而会导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虽然中学生在学校中已逐渐脱离对家庭的依赖,但家庭仍然是中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影响很大,因此,家庭环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深深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方式,并影响学生人格塑造。不良家庭教育价值观对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会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进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目标偏离。
3、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一些不良因素,尤其在当下一些不良风气滋生,比如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为了选择好工作,有些学生通过走后门等方式和功利主义等不良现象的过分追求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还有许多家庭倡导让孩子早些离开学校的思想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由此可见,不良社会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外部条件很容易会导致一些中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人过多追求个人利益,也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二、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对策
1、创建优良校园道德环境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优化。针对当前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建设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发挥校园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强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倡导良好的学风和道德教育环境,确保学校成为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和活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优化学校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道德行为中的主渠道的作用。
2、强化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针对家庭教育对中学生道德行为的深刻影响,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家庭教育在中学生道德行为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由于学生的许多时间生活在家庭中,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初步判断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体系,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践行道德观念的行为。同时要严格区分关爱和溺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应该以爱为基础教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盲目的顺从和溺爱孩子。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务劳动也是培养孩子道德行为的重要措施。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常做家务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抵御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学校的道德教育。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加强与学校老师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和孩子一起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道德行为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且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推动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打击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同时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杜绝低俗文化的侵害,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学生文化建设的投资,为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奠定物质基础,并加大舆论正面引导,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等场所的整治,营造积极的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污染因素的控制,进一步净化社会教育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任务。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却存在重智轻德、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针对当前影响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因素,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不断创新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充分净化道德教育环境,使道德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 肖 虹.新时期中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