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

篇1

一、在我国的应用背景不同

问题教学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当代在我国真正将问题教学法用于语文教学应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用于矫正“讲授法”的弊端。由于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串讲”为主,搞成了“一言堂…‘满堂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教师都有意无意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这样,问题教学法也见诸于语文教学研究的专著中,如谢象贤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中就明确提出“问题法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中矛盾的揭示,为学生有效地提供解决矛盾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圳市的黄孔辰等老师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并进行实验研究。而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它应用于我国的语文教学,始于新世纪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主要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型阅读的能力”。此后,广大的语文老师才在教学实践中开始推行和实施。

二、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问题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是指“根据‘实验逻辑’的反省思维学说,教师针对’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试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不仅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更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是在一般不改变教材内容,不打乱教材体系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法在基本层面上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与理解,强调以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知识原理的再发现,它是在问题的指引下思考与学习,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围绕文本设计问题,然后以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在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思考、解答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反省”和“顿悟”。

商继宗主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对探究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发现并形成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并建立可行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假设,再评价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注重自主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在探究性阅读中,它注重学生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强调探究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如搜集资料、比较分析,注重策略性知识的点拨。

三、师生间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不同

问题教学法师生间的活动一般为线型的,一问一答,其他学生处于旁听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范围小。同时,问题教学法师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可以是垂直型的,教师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集体思维过程;也可以是水平型的,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纠正,不断深化认识,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是网状的,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在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自己,有来回的交往,形成一种多重、多向的网状交流。问题教学法,学生的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中,以课堂教学来展开。而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的活动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开展课前的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和信息搜集、整理,以便发现问题;也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四、评价方法不同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但闻阅读 审美困境 突破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导致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陷入困境,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体现了我国语文审美教育实践的一贯品质,因此在日常的散文阅读教学中,要认识到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通过创新、实践与探究找寻突破困境的方式方法。实践证明,满足散文审美对象现实合理性的唯一、可行的路径从――“应然”到“实然”。

一、审美困境

美只能用心灵去领悟,但散文却必须要有概念和标准才能支撑它的文学性。这虽然无可厚非,但在客观上散文阅读审美处于尴尬的境地。简单来讲,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困境就是“三对立”,即:审美输出概念化促使审美内容对立;审美过程变量缺失促使审美标准对立;审美驱动内在封闭促使审美秩序对立。

1.审美输出概念化促使审美内容对立

相比较,散文阅读教学与散文阅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并未意识到两者的区别,导致教学的可操作性破坏了学生的审美行为。课堂上,教师的课堂预设代替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使散文审美阅读缄默性的知识占据了的比率过大,导致学生的审美意识沦为“意象”和“印象”。教师的课堂预设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导致学生的审美内容呈现两极对立的现象,怎么可能会体会到审美呢?

2.审美过程变量缺失促使审美标准对立

散文审美的史学结构由文本创作的历史背景、散文相关的审美发展史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组成,而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较为注重散文创作的历史背景,而其他两方面的内容缺失,导致散文阅读的指涉性不甚清晰。如,《项脊轩志》中涉及到“w氏”的老屋,它的特点就是昏暗、漏雨,就学习的角度来讲,确确实实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学习。在讲解此文时,往往从归有光的“喜”与“悲”两个角度进行,而不能够将老屋与现代建筑联系起来,学生根本就不能够理解老屋的缺点,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

3.审美驱动内在封闭促使审美秩序对立

这里“审美秩序”对立,就是指教师的“教学秩序”与学生的“审美秩序”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两个审美任务,感悟审美,然而“审美秩序”则要求,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与审美分开,甚至认为理性知识点会制约审美,甚至不能够获得审美体验。简单来讲,就是教学的知识性与审美的知觉性是背道而驰,不能够混为一谈,否则两者都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破方法

1.重建审美内容

实践证明,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主体的依附关系造成了审美内容对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打破师生之间的“应然”道路,尽可能使固定化的教学预设原理课堂,重新构建一条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通道。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一文时,教师不要再停留在“思乡之路,故国之恋”的层面上,而是要带领学生跳出审美界定,逐步迈进崭新的审美领域。具体来讲,“冷”集中了文本《听听那冷雨》的情绪,笔者不直接让学生感悟“冷”,而是让学生分析一下“冷”与“热”的区别,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温度。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立足实践,获得审美体验。

2.重建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对立就是师生潜在的审美标准不一致,且呈现于对立面。将历史语境引入到散文审美阅读中,能够利用历史变量,重新审美标准,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审美的广度与深度。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变量背后是标准,而无变量则无标准。

3.重建审美秩序

教学秩序与美学秩序处于对立面,而要想获得审美体验,就必须要是教学秩序与审美秩序两者得到平衡,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这就需要明确“实然性教育”的概念,将“应然性教育”舍弃,就能够获得审美体验。简单来讲,就是日常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在想“首先,应该怎么样”,“其次,应该怎么样”、“然后应该怎样”,不要让自己的教学经验高高在上,导致审美卑躬屈膝,埋头脚下,就一定会获得审美。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情况下选择“豪放”的审美方向,然后逐个完成“悦目”、“赏心”、“体悟”三个既定步骤,这样的审美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偏向性,较为偏向于教学,导致审美教学取不了理解的教学效果。

结语

散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文本之一,而要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注重散文文本的审美。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处于“三对立”的困境。为了解决困境,取得理想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放弃“应然”转向“实然”。从“应然”到“实然”是唯一、可行的途径,能够满足散文审美对象现实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李瑞玲.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3

一、多元有界,尊重文本价值

首先,“多元有界”是在尊重文章本意的前提下进行的。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或是描写景色或是抒发感情。对文章的“多元解读”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绝对自由理解,而是以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年代为基础。这种多元解读是在一元解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能以歪解文章主题为代价。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读者很难从阅读中毫无遗漏地还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文章要表达的原始意图,读者只有在多元的解读中从多方面总结归纳,才能不断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次,“多元有界”要遵循表达文章本意的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文章本意的理解需要逐步深入,对于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可能需要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反复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最后,“多元有界”要以实现一定的教学价值为目的。我们无论采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法时选用的阅读教材来源于文学作品但又与文学作品有所区别。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以“教科书”与“教材”为代表的经过教学论加工的专业文本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们来源于文学作品,但又区别于文学作品,这些文章大多是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节选自文学文本或对文学作品的改写。经过加工处理后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整体阅读,潜心细部咀嚼

文本细读就是要求读者慢慢品读文章、仔细领会文中字词句的含义、慢慢欣赏做的表达技巧等,这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年文本细读已逐渐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在文本细读中,要在保证文章整体性的基础上处理好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

整体阅读就是要把握整体结构,领会文章的核心价值,从作者的立场去品味文章内容,其中包含了文章语言传递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感情,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文章的语言基调以及写作背景。在整体阅读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文章的细读,文本细读就是要对文章进行逐词逐句的推敲,分析文中关键字词的作用;根据文章结构进行段落划分,挖掘文章的精彩之处。

文本细读法是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可抽出更多的时间细读文章,从细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积累阅读技巧,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篇4

本文就苏教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展开讨论,从高中语文和个性化阅读两个概念的辨析出发,认为当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遵循以下3个实践策略,第一是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第二是强调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第三是以高考为导向,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实践策略

1.高中语文和个性化阅读

1.1高中语文

区别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直指高考。可以说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助力于他们在高考当中的上佳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帮助学生锻炼和培育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分数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传统观念中认为,语文是整个高考所有科目当中最不重要的一个科目,因为人们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已经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所积淀,因此就不需要在课堂外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语文科目的学习。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它讲应试和生活混为一谈,应该认识到高考语文考试卷子当中所考察但是学生更高层级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区别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如果学生和老师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和学习,语文就会在语文的考场上得到一个相对基础的分数,语文将不能够成为他们的优势科目,也就不能够助力他们高考整体成绩的提升。

1.2个性化阅读

事实上,高中语文作为一门,相对感性化的科目,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语文阅读篇目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针对此种现象,对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适应当前学生心理状态,并且是英语高考阅读,对于学生考察的方式。这种个性化的教学,也是长期以来新课改所一直倡导的在苏教版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当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的相关要求当中,也占据着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

2.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2.1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个性化的教学,不断地明确学生在阅读某个客人篇章的时候的所思所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在教学实践当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并最终将这种感悟能力划归为一种应试能力,帮助学生在高考语文的考试当中获得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成绩。

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依据苏教版教材,所提供的语文阅读篇目,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及时沟通,来了解学生对每篇课文篇目的主观感受。这种老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学生,发现并及时解决自己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这里应该注意到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并不意味着要在语文教学的阅读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都做到面面俱到,因为这样会拖慢课堂的进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下降,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寻找重点,针对重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则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关注。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服从于整个班集体的利益老师的教学目标最终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那些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成绩。

2.2强调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强调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当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当中所应该第二个遵守的路径。应该认识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行,当前苏教版语文高中教材当中所提供的阅读篇目往往是很有限的,尽管苏教版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些素材,但是整体看来,相比于其他教材地区,苏教版语文教学当中,阅读量还是相对比较少的,针对以上几种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有更广泛的涉猎,老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以补充课内阅读量不足的情况。

例如,老师在布置寒暑假作业的时候,应该在笔头作业之外,为学生留下一部分的读书作业。让学生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更广泛的语文学习。

事实上,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的广泛涉猎,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长期进行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有待一个质的提升。

2.3以高考为导向,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

上面提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的,因此为了实践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以高考为导向,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为了提升苏教版教材在阅读实践当中教学的效率,老师应该考虑让学生在课下有一个预习的过程,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所要讲授的阅读课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这样的基础和起点来进行教学,能够大大缩短课堂上进行阅读的时间,也就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点。

在这里应该注意到以高考为导向,强调教学的效率,应该在课堂上对于不同程度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所偏废,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效率而对那些后进的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老师应该通盘考量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现实情况,进行周密的课堂安排和计划设置。

【结 语】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应该产生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当中,并最终将由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教学成果来检验其应用的效率。为了达到提升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最终目的,老师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自觉承担起进行教学改革的重任,帮助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老师给三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老师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的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