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德育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卫生高职校;德育教育;职业技能;措施
一、当前卫生高职校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分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德育教育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此,但功利心往往使之将重心放在单纯地为学生找工作、谋出路上。课程设置上存在基础课和专业课连接不紧密、选修课和跨修课选择性不多、灵活性不强等问题,特别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奠基关系或服务关系。以医学院校为例,人文类的课程安排很少,仅占所有课时的8%,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一些学校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只注重学生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得,而极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的发展,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统合性引导。
(二)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未真正紧密结合
教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卫生高职校的教育也是如此。在卫生高职校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作为根基贯穿始终,与其他职业技能课程紧密相关。但是在大多数卫生高职校中,绝大多数德育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而且又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即使上课运用案例也仅停留在表面理解不能深入剖析;而专业课老师重技能教授忽视德育,在授课中极少涉及到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有的甚至武断地将德育教育同自然学科教育相分离,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三)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投入对两者无法同时兼顾
《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数据显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是中等职业学校的2.2倍,国家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投入差别巨大。在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下,大多数卫生高职校的管理者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收效更快、效果更易显现的职业技能教育中,通过对实训室、模拟室、仪器设备、教学挂图、模型的购置,保证了学校专业技能训练的最优化,通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赢得社会认可、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对于德育教育视听资料的投入仅停留在图书资料、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等基础层面,专题报告、校外培训、专家讲座少之又少,只有当德育教育出现重大问题时,学校管理者才会引起重视。
(四)德育教育未能真正运用高新技术,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新时期,运用高新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是必然趋势。近年来,职业教育界在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现代仿真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专业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实物投影、仿真实习实训、生产性实习实训、多功能录播室等高新技术的运用。相比之下,德育教育显得及为滞后。一方面,德育课程教育过程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多媒体教学只是简单地发挥教学内容展示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另一方面,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被完全分割成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部分,中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纽带。
二、紧密联系卫生高职校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平等对待
德育教育是一种软实力的教育,其在操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卫生高职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重视教师的德育水平,树立榜样,评选德育标兵,加强与德育教育高水平院校间的交流、学习,真正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作风扎实、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经费投入上,学校应该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对待,专项设立德育教育经费,购买良好的教学设备,完善德育教育的基础设施。
(二)德育教育工作要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医疗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更要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一方面,注重德育教育隐形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在案例中开展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医疗系统内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使其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同时,采用微电影和纪录片形式,运用学生身边耳闻目见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与思考,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对于职业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重视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德育教育。实习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开始为患者服务的初步时期,也是学生现有的职业观、价值观与社会现实冲突融合的时期。因此,指导学生的临床医生或护士要格外重视临床医德教育并积极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不妥之处应该及时批评指正,在这个时期强化学生知、行、言的统一,使其具备确定地认知、正确地行为、恰当地表达,为将要真正面对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衔接
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给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德育教育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开拓教学思路,开发、利用和整合开放性教学资源。开放性教学资源是指打破专业和学科以及学校界限,通过网络链接等形式,将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和不同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教材、教学课件、图书资料、仿真实训软件和课程标准、视频资料以及现场流程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或学分互认制度进行共享,使这些资源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开放性教学资源打破了学校和专业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品行陶冶。总之,多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改进现有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促进与职业技能教育衔接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衔接效果
首先,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教学中以内容为切入点,将技能教育、职业道德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各方面受到启发,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如何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做到“先成人,后成才”。其次,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将职业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坚持利用板报、专栏、广播等传统舆论阵地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校园网络等新型社交工具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进行教育和引导。如在校园网络社区上设置职业道德教育专栏,针对医学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来进行讨论,不断拓宽学生德育教育的广度和宽度。第三,利用好各种活动资源,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职业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一方面,大多数卫生高职校中都会开展各项职业技能操作比赛,在比赛期间加入“德育风采人物”评选等活动,将职业技能与德育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结合的有利时机。学校团委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志愿活动,借此来进行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两者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三、小结
卫生高职校作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责任重大。只有真正培养出素质高、医德高、能力高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无愧于社会的希望和民族的寄托。在卫生高职校中只有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紧密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卫生高职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陆恒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姬颖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转贴于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一、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师的技能技巧
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幼?旱乃嘉?主要是形象思维,通过恰当的情感引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通过情感教育保障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
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中。如在喝水、吃饭的时候,教师可以强化幼儿的秩序性,让幼儿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和意识;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让幼儿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向他人打招呼的好习惯。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借助现代化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一些游戏和故事中,使幼儿沉浸于故事情节中,同时有效启发幼儿的思维。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故事情节的播放,更加形象直观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持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让幼儿建立正确的认知。
二、积极实施引导,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1.加强教师的行为示范引导,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模仿对象,在与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言行示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2.建立标准规范的评价机制,对幼儿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巩固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自我认可,不断强化和巩固德育教育效果。所谓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等,对幼儿正确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赞扬。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红花等奖励形式,对幼儿进行行为激励。
三、加强家园联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
在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幼儿园也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环境的创设,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带给幼儿更直接的现实引导。
1.加强家园联系,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
家庭是幼儿获得经验认知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其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诱导因素。德育教育效果的实现,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标。很多情况下,家长会向幼儿园教师反映,幼儿在幼儿园比较乖巧懂事,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了样,包括一些品行方面的行为举动。这就说明,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德育行为产生了影响,而家庭没有与幼儿园和德育教育保持同步。或者说,家庭给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提供了条件,如过于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等。因此,加强家园衔接,如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表现,以便及时引导。另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讲座等形式,对家长的德育教育技能技巧提供帮助。家长在掌握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对幼儿实施有效策略。
2.利用社区资源,创设幼儿德育教育的大环境
[关键词] 中职生;思想特点;德育教育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这些学生本身的特点是:年纪小,在初中基本上是后进生,长期不受老师重视,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从家庭情况来年,通过对本校中职生的调查,有一半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基本在家对学生失去了控制,另一半则是溺爱过头,对学习基本丧失了信心。其在校的综合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甚至于有些学生拿起笔来就头疼,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经常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具体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想特点。单纯、思想简单、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真正的正义感,无远大的理想、依赖心强、好享受,追求和崇尚物质生活。生活目标不明确,生活态度不端正,生活习惯不良。
2、家庭背景。大多数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造就了孩子不爱吃苦,好吃懒做的习惯,再加上家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因素,也会给学生提供不良榜样和示范作用,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忙于赚钱养家糊口,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匮乏的精神生活导致了思想的沟通只限于朋友之间,而周围的朋友和自己的情况基本一样,孩子之间形成的错误观点和作用得以延续,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和反感。孩子眼中只有自己那点可怜的认知观,也不会轻易接受老师的说教。
3、知识背景。由于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不肯吃苦,加上外界的诱惑太大,如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让学生无法静下心专心的学习。学习目标和方向模糊,人生的规划不明朗。有的中职生,老师强制学生练了二节课的字,学生当时对老师说,老师,我读完初中也没有今天写的字多。当然部分的中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相对理论课,学生在上实操课的时候会相对认真。
4、社会阅历。基本无社会阅历,不熟悉周围的社会环境和求职环境,也不愿意接触社会,即使有过短时间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终也因怕吃苦而中途放弃。无法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职业理想也往往脱离实际。有些对自己的将来甚至没有想过,现在所想的只是网络、游戏,平时所谈论的也无非是这些相关的。
5、心理因素。叛逆心较强,心理也较脆弱,遇到问题不懂处理。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的心理特征,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安置效果,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把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虽然学校开设了礼仪、职业生涯、法律与道德等课程,但德育教育的收效却不佳。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教育方案。
1、课程设置不科学。德育课的老师在授课时基本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中,老师上课也是90分钟从头讲到尾,老师讲得无趣,学生也因缺乏社会阅历、家庭教育而无法理解书本上的含义,久而久之就厌倦了上德育课。在课程安排上,德育课属于基础考查课,学生认为学分少,或是选修课没有专业技能操作来得重要和实用,因此并不重视。学校或班级体针对本学期安排的德育课程安排配套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只停留在书本上。因此学生缺乏对德育知识的实质认识,学校也并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社会实践工作。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咨询机构,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
2、学校重视不够。由于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许多德育教育项目因缺少资金或有资质的教师而无法开展德育工作。同时有许多学校更会因德育教育工作收效慢而逐步减少投入,导致培养就业的学生素质不高,就业困难等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三、德育教育改革策略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配合德育老师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德育老师要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经验。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表现。
具体操作如下:1、基本礼仪课程要在全校普及,在此基础上,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如学校与企业联合,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去定点单位、企业实习。每个学期都必须要求学生参与。让学生从实践中不但学会运用在校所学的知识、包括德育理论,技能的运用等,这些过程中学生还能体验社会、加强认知的能力,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2、在学习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问题后,会回到学校认真学习,在书本中或通过咨询老师得到解决,从而提高自身。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防止与社会脱节,也能推进学生向社会发展的进度。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德育课的教学模式改为公开讨论形式,老师可以就社会最近发生的热门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分享自己的看法。老师就学生的评论作指正和引导,逐步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动态,更培养学生学会动脑的习惯。学校应经常组织班主任及德育老师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扶贫、下基层体验生活等。实践结束后要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讨论、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加强学生们对思想教育的理解。
4、法制宣传要开展,学校应经常聘请一些法律工作人员就青少年犯罪以开会的形式教育全校师生。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正确方法。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咨询中心,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治疗。做好心理干预和预防工作也是中心的重要任务。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把德育与技能的应用提高到同一个水平,学生的技能培训离不开社会实践,德育教育也同样需要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会与同事相处,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要求是什么,让他们的亲身经历,告之并理解礼仪、道德、法律的真实含义。只有认识了行动的意义,才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学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实践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比如一年级以职业意识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为重点,二年级以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理想确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为重点,在顶岗就业实习前以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修正发展目标为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在校生活,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总之,更要使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新世纪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改革步伐就要加快,德育教育改革也应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蕾.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的困境及其有效性对策.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 3-11.
[2]杨鑫.浅谈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4.
关键词:初中教育阶段 公民道德 培养方法 探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初中教育已经同传统的应试教育大不相同,在教育上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一味的追求高分数上,而是要对初中生进行除课本知识外的全面教育,如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同时初中生在这个阶段正是心理和生理处于成长和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为此,初中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更要加强对对公民道德的培养,为初中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这个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在初中教育中均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三者相顾配合、协调一致,注重公民道德的培养对初中教育的意义,共同探究出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方法,才能进一步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社会对德育教育的环境渲染
社会在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可谓起到了一种助推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同时也为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设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国家对初中的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不断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智力培养,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更要注重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提高,国家正确的方针策略对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其次,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媒体等,潜移默化的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初中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公民道德。最后,社会还要注重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要树立好权利意识、网络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激起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权利保护意识,更好的陶冶道德情操。
二、学校教育对德育教育的正确引导
学校作为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上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很好的利用社会对德育教育重视的大背景,除了家长在家庭中对初中生公民道德的培养外,更要加强在初中生上学阶段对公民道德的培养。
一是,学校和老师要利用好课堂的教育,正确引导初中生对公民道德的学习。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初中生德育教育渗透,老师应该改善传统的课本教育法,要创新课本教学,利用好多媒体的影像效果,在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把课本知识生动地和公民道德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公民道德学习的意识。二是,学校可以定期为初中生提供爱国影片的放映,或者为初中生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让初中生在亲身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初中生积极踊跃的参与精神。三是,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些有关公民道德知识的宣传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浓郁的公民道德学习的氛围,同时还要注重家长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三、家庭影响对德育教育的榜样启迪
家长作为孩子教育模板,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家长的言行是孩子重点效仿的对象,为此,家长应该在德育教育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要尊老爱幼,要在言行中潜移默化的教导孩子有关公民道德方面的培养。对孩子的错误言行,不要采用传统的打骂教育,只会令学生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而是要正确引导,耐心说教,让学生真正认识对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家长在德育教育上还可以让学生注重对劳动习惯的培养,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让孩子身体力行,从劳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了解到父母养儿的不易,加深对父母的尊敬。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对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如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活动,通过公益活动让孩子学会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还要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结语
通过以上对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方法的探究,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关键在于社会、学校、家庭的三者配合,忽视了任何一方都会给德育教育带来影响,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社会、学校、家庭的三者必须抓住初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最佳契机,不要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社会要为初中生德育教育设立好环境的熏陶,要注重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要树立好权利意识、网络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要在课堂教育中进行引导式的教育,加强公民道德的培养;家庭中的父母就要在德育教育中做以正确的表率作用,给予学生对道德培养的启迪,通过三者的共同实践,一定会达到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章勋.让劳动分层教育滋润孩子幼小心灵[J],《初中时代(教育研究)》,2010;(04):15-16
[2]谢立进.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作文教学[J],《新课程(中)》,2010;(07):33-34
[3]张伟;张明霞.论初中中的基础教育与精英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