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计量监测范文

电力计量监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力计量监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力计量监测

篇1

摘 要: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电力计量单位深入其中,不仅会产生无形的竞争压力,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则需要不断加强电力计量装置的工作效率,而保证电力计量装置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是关键,因此,需要对当前电力计量中存在的各种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找出异常原因,经过分析得知,需要提高对电力计量电流以及状态量的监测能力,本文针对监测方法进行分析,为降低电力计量装置发生异常作为参考。

关键词: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监测方法

电力企业发展是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电力计量单位中电力计量装置经常出现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供电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是电力计量的准确性明显下降,导致电力企业经济受损,发展受到阻碍。经过对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调查得知,目前异常发生原因主要有装置自身故障问题、外界环境气候等方面因素干扰问题以及人为问题(例如:窃电等非法行为)都是影响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

一、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

电力计量装置主要是对用户供电使用情况起到精准记录作用,通过电力计量设备或者仪器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达到高准确度电力计量效果。而电力计量装置若是发生异常就会严重影响到电力运行效率,更使电力计量的准确度明显下降,造成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点,分别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下面是对电力计量装置发生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

1、非法行为

目前,电力企业已经成为一种被垄断性的发展产业,很多电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供电价格,这使很多用户产生经济压力,特别一些需要大量供电的工业生产单位、商场等,在价格高、用量大的被迫下,一些用户就会为了节省电费而进行窃电行为。盗窃过程中,需要对电力计量装置加以防范,以免被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发现,所以会采用私自改装电路的方法,进而对电力计量装置造成破坏,并利用伪装数据手段,实现用电数量缩小,减少电费目的。这种窃电行为已经触犯法律,若是不及时制止与控制,会使电力计量装置受到更严重的毁灭性破坏。

2、装置故障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人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碰到了电力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因此,相关负责人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力计量装置的重要性。目前,虽然很多电力计量单位已经在不断重视电力计量装置,在生产电力计量装置时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检查,但是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完善,从而使得电力计量装置在运行时出现了一定的故障。

目前我国电力计量装置本身出现的故障比较多,其中包括电能计量柜故障、电能表故障、二次回路故障等,因此,为了减少这些故障的发生概率,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大对电力计量装置的研究,找到问题所在的原因。与此同时,目前出现电力计量装置自身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装置的长时间运行,很多装置的零部件出现了磨损,从而使得得出的相关数据存在很大误差。除此之外,相关负责人还应该重视电力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引发电力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有使用年限、生产工艺、运行环境等。虽然电力计量装置引发的误差是必不可免的,但是这个误差一定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误差范围,那么相关负责人就应该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维修,如果受损严重的话,就应该对其进行更换。

3、外界干扰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仪器,那么就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针对电力计量仪器来说也不例外。电力计量装置的工作环境都很复杂,一般都会受到电磁环境的严重影响,一旦受到了电磁的干扰,那么就会使得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情况。目前,我国电力计量装置受到的电磁干扰主要指的就是谐波干扰。谐波干扰是一种电力系统中比较常见的干扰源,如果电力计量装置受到了谐波干扰,那么就会给电力计量装置带来很大的破坏。通常情况下,电力计量装置主要采用圆盘式电能表,它的工作频带范围比较狭窄,一旦受到了谐波的干扰,产生的危害性就非常大。除此之外,电力计量装置如果受到了谐波的干扰,那么就会给设备带来巨大的电能损耗,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年限。

二、电力计量装置监测方法

针对以上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原因,相关负责人就应该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通过加强电力计量装置监测,找到合适的监测方法,从而减少装置的损耗。

1、电力计量电流监测法

电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电力计量电流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三相不平衡电流;第二种是监测相电流;第三种是监测断路器安装位置。这些监测方法都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计量装置所隐含的问题。但是,如果电力计量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电流系数超出了有关规定的范围,这就说明电力计量装置出现了异常情况,因此,相关的负责人就应该采用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根据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找到问题所在的原因,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维修,从而保证电能的正常运行。

2、电力计量开关量监测法

一旦电力计量装置出现了异常情况,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监测信号。电力开关作为一种监控系统,它能够发送警告信息,使得电能表接收到相应的信息,从而保证相关负责人能够第一时间知道电力计量装置出现了异常。开关量包括的方面也很多,比如,电能表、计量柜继电器、电流回路等。电力计量开关量监测主要指的就是针对开关动作引发的异常行为的监测。一旦相关负责人发现了电力计量装置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应该根据这些问题采用合适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电力计量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

3、电力计量状态量监测法

状态量监测法主要是根据电力计量装置所处的运行环境,分析电力计量装置负荷特点及其变化,从而判断出电力计量装置是否出现了异常。在电力计量装置运行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采用电力计量状态量监测法,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用户的用电量,又能够很快了解电线破损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相关负责人在对状态量进行监y时,一旦发现计量装置负荷发生了很大的波动,那么就应该对用户以往的用电情况进行对比,如果数据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那么就能够确定电力计量装置出现了问题,然后相关负责人就应该找到问题所在的原因,从而解决出现的问题。

结语:以上文章中经过对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的分析,作出了如何降低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率的有效措施,采用监测方法,通过在电力运行过程中电流、开关量、状态量等的监测对供电使用情况及时了解,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以此来提高电力计量单位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监测方法的重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只有保证电力计量装置的稳定与准确,才能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力计量异常;监测方法;异常原因;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48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的需求量剧增,使电力资源供不应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力计量装置的缺陷非法窃电盗电,使供电单位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也使得对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监测成为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由于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及电力计量装置在制造时的质量问题等方面的影响,电力计量装置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使发电单位耗费电力资源。因此,及时发现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并找出原因,迅速解决是目前发电单位所努力的方向。

1 电力计量装置现状

电力计量装置是指对电能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的装置或仪器,由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及测量柜组成,主要用来帮助相关单位来分析各地用电情况。使用电流计量装置记录电能是将发电单位,供电单位和用户三者连成一个系统进行销售、买卖的基础。电力计量装置发生异常后,电能的正常输送与用户正常用电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大部分地区都在使用人工抄表的方式记录装置数据,因此需要工作人T定期检查电力计量装置的数据,并及时发现找到问题。然而这种方式信息化程度低且严重依赖人员素质,准确度非常低。而且目前我国电力计量装置仍有很多缺陷,研究不够成熟,依然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深入研究完善。

2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表现

2.1 电流电压与功率异常

如果电力计量装置显示电流剧烈变化,电压同时出现异常,且功率因素超出标准范围,则可以判断是电力计量装置出现问题。

2.2 开关量异常

电力计量装置中一般都会安装检测装置,这些检测装置即为开关量。一旦电力计量装置运行异常,开关量会将异常信号传送给电能表,使电能表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2.3 累积电量的相关参数变化

一旦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累积电量的相关参数会出现明显变化,显示参数会低于实际参数。因此可通过累计电量相关参数作为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判断。这也是比较容易常用的判断方式。

一旦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找出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3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

3.1 计量装置发生故障

电力计量装置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计量装置发生故障。由于设备本身质量不过关,或是安装不合理,或是计量装置所处的工作环境太过恶劣,都会对装置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计量装置出现异常。计量装置的异常主要体现在电流互感器异常,电能表故障,电能计量柜故障以及二次回路故障等方面。由于电力计量装置的故障是逐步形成的,因此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电能计量设备的综合误差累积出较大的数据。这是因为电力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是电能表误差,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引起的误差和互感器误差三者相加的代数和,并受到设备制造水平,装置安装以及使用时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电力计量装置工作正常时,综合误差一般在一个确切的范围内,一旦电力计量装置发生故障,综合误差增大,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会被严重影响。这对电力装置的运行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2 电力系统干扰

电力系统的多变性与复杂性使得电力系统各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联系。电力系统内的谐波主要来自于网内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和非线性负荷,这会对电力系统造成污染,并引起以感应式电能表为主的电力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因为感应式电能表主要是靠测量电感对于元件的运转来进行工作,其设计是按基波的情况考虑的,频带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谐波的影响下,系统用于输电、供电的额外损耗会大大增加,从而引起设备温度的不正常升高。而设备过热会引起其使用率的降低以及使用寿命的缩短。同时,谐波的存在会干扰电流与电压,使通讯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由研究可知,当存在谐波时,感应式电能表测得的电能要比实际电能小,而且误差会随谐波次数递增。另外,对于电子式电能表,因其可以对谐波造成的误差进行准确计量,因此谐波不会对电子式电能表造成影响。

3.3 不法分子非法窃电

运用非法手段人为的造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占用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资源,这种行为属于非法窃电。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普遍存在非法窃电现象,给供电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成为造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最主要原因。

有些不法分子使用欠压法窃电,即故意改变电力计量装置的电压回路,使电能表工作异常,电压回路欠压或失压,导致电压被少记或停记。可能手法有使电压回路开路或接触不良,以及在回路中多串入了电阻等。

也有窃电者改变电流计的回路,使电流回路开路、虚接,或是将电流回路短接,以及在电流表前分流。这样会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减少,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

其他手法例如用升流器附加反相电流,在回路中接入电感,或是改变电表内部的结构,私自更换计量设备,私拉乱接用电线路等都会导致电力计量装置异常。

4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监测方法

4.1 计量电流异常监测

监测计量电流异常的指标主要是相电流,相电流突破量,断路器位置与三相不平衡电流。若是相电流突变量超越规定限度,三相不平衡电流也越限且经延时未恢复,电流表回路元件无异常,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则可判定计量电流异常。

4.2 计量电压异常监测

监测计量电压异常的指标是相电压,相电压突破量,三相不平衡电压等,电压异常判据是相电压突变量越限,三相不平衡电压越限且经延时未恢复,且相电流比额定电流高出15%,相电压比额定电压低70%,经延时未恢复,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

4.3 功率因数异常监测

电力功率因数监测的指标是负荷功率因数及断路器的安装位置。若功率因数的变量越限,且在长周期内未恢复,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则可判定功率因数异常。这种检测方法是现今常用且有效的手法。

4.4 开关量异常监测

电力开关量监测的指标是计量柜继电器,电能表和电流回路监测信号。一旦电力计量装置的开关量发生信号或发生变化,证明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

4.5 电力状态量异常监测

在状态量变化的情况下,分析其运行方式、电力计量负荷特点及变化状况,是电力状态量监测的原理。若电力计量装置的状态量不变时,负荷日累积量的变化值越限,且负荷曲线异常,经常周期为恢复,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或是线损率、变损率以及母线不平衡率超越规定范围,则证明电力状态量发生异常。

5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解决方法

5.1 责任分摊制

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益对电力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用电产权分摊给各大供电企业,使各企业协同合作,共同管理,不仅能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也能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的整体效益。

5.2 信息化管理

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电力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计量数据用信息化方式传输到平台上,取代现今的人工抄写方式,对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解决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化的数据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益,也能科学的防止窃电现象的发生。

5.3 加大投入

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管理制度的创新都需要资金人力的大量投入。提高电力计量装置的监测技术需要不断地研究实验,而资金支持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管理系统的提升也需要资金与人力支持,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方式。因此,想要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必须加大对供电行业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电力计量系统。

6 结语

随着电能的普及推广,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层层显现。由于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造成的电能损失使整个电力行业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解决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成为了关系到供电企业生存命脉的关键。由于环境问题,电力计量装置本身和不法分子窃电所引起的电力计量装置异常需要供电、输电、用户三者共同解决。供电单位工作人员应时刻密切关注计量装置的表现,一旦出现异常信号立即上报检修。抄写数据的工作人员更应细心确认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无数据疏漏。政府也应加大对电力行业资金的投入,拿出更多资源来升级现今供电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以此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骆光.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及监测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8):59-59.

篇3

一.电力计量装置作用和发展

电力计量装置是指记录电能使用情况的仪器或设备[1],包括各种型号的电能表,它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没有电力计量装置,就无法进行电力产品的销售和买卖,它作为连接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桥梁,记录了电力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时也收集了用电客户的电能使用量,在缴纳电费时,为核算金额提供了依据,比如电力公司的抄表员需要每月按时到用电客户家抄录电力计算装置数据,即用电量。

电力计量装置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881年,科学家根据“电解原理”制成最大最早的电度表,它标志着电力计量装置的产生;第二阶段,在1888年,科学家研发出感应式电能表,其结构简单且操作安全[2],深受供电企业喜爱;第三阶段,现代社会的全电子式电能表,它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结合体,能帮助供电企业监测电力系统。我国的电力计量装置行业起步较晚,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但是其发展速度快,到现在已经基本能满足国内供电企业需求。

二.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

电力计量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引起设备异常,从而影响到电力系统,只有找准了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一)电力计量装置内部零件损坏 电力计量装置主要由电度表、保险丝、互感器等部分构成,其中电度表是最重要的部分,分为三相和单相电度表,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装置本身质量问题,比如内部零件损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内部零件损坏是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最直接的原因,供电企业在给用电客户安装设备时,一定要确保设备质量,安装前要对设备零件进行专业检测,同时在设备安装以后,企业工作人员要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电力计量装置平稳运行,准确计量。

(二)供电系统不稳定造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由于线路的问题,引发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用电客户在使用电能产品时操作不当,导致电力系统短路,从而烧断电力计量装置的保险丝,引发设备异常;其次,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产生干扰因素,设备自身释放电荷,影响计量装置工作,比如变压器产生的电力谐波。供电企业要提升电力输送的平稳程度,减少对计量装置的干扰,同时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电力计量装置,提升其抗干扰性能。

(三)偷电等不良用电行为 零件损坏、供电系统不稳定性都属于计量装置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说,引起计量装置异常的原因是存在偷电、窃电等不良用电行为,在我国农村地区,很多人不懂偷电的危害,私自牵拉电路,改变电力计量装置,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无法记录正确的用电量。供电企业要大力打击偷电漏电这些不良用电行为,在农村地区加大用电安全宣传力度,培养人们用电意识,比如,企业可以组织巡查小组,深入社区、农村检查计量装置,举行电力知识讲座,让人们意识到偷电的危险性,自发抵制这种不良行为,同时拓宽监督渠道,鼓励人们举报。

三.电力计量装置监测方法

供电企业要实时检测电力计量装置运转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马上处理,其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检测电力系统电流、电压情况 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来说,监测电力计量装置是否正常运转,可以通过系统电流、电压判断,当电流、电压数量超过允许范围时,工作人员要及时检查电力计量装置,查看其是否存在异常。供电企业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电路计量装置人才,详细记录相关电流、电压数据,准确分析装置运转情况,当发生突发状况时,工作人员要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良好心理素质镇定解决。

(二)线路电量使用情况 线路电量使用情况主要是针对“偷电”等不良用电行为,当计量装置记录的用电量过低,则要引起工作人员注意,需要去查看相关用电客户,看是否存在不良用电行为,这要求供电企业详细记录用户信息,根据线路电量使用情况,准确判断电力计量装置是否存在异常。

(三)电力计量装置运行情况 从设备内部运行情况判断计量装置是否异常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判断电力设备开关是否正常,如果设备开关损坏,则会直接导致计量装置数据记录不准确,需要工作人员维修;其次判断电力设备中断路器是否正常,当断路器不能直接恢复运行时,则说明计量装置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需要检测相关零件,这种内部检测方法是计量装置中最常用到的,其方便简单,容易操作。

篇4

关键词: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检测方法

前言

电力计量工作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电力计量问题对供电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电力计量装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状况严重影响计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和方法,完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状况的监测工作,确保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是当前电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1、电力计量装置稳定可靠的重要性

电能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使用电能的科技产品逐渐增多,许多家用电器在每个家庭中发挥作用。在电能使用量和需求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电力计量部门的工作量也就大幅度增加。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计量装置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十分重要,在这基础上,电力计量装置是否能够平稳、安全的运行,是电力企业进行计量过程中比较有利的保证。电力计量装置在运行时会存在各种异常状况,对电力部门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在减少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用户造成困扰。为此,要寻找科学的方法清除导致此类装置在运行中的出现异常的因素,让电力市场的发展更加稳定。

2、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情况判断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装置作为常见的装置,与此同时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设备影响着电力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越高,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讲,电为计量装置的开关量、计量电压和电流值、功率因数和累计电量参数等数值都对装置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电为计量装置的各项参数出现特殊变化异常时,往往会导致电为计量装置信息采集、传递失误,影响装置使用效果电为计量装置比较常见的异常状态变化通常包括:1)异常变化引起电流发生相位异常,从而导致电压发生相位异常,使得功率因数发生剧烈变化;:2)开关量通常是指非连续性信号变化的采集和输出,一般电为计量装置开关量通过内部继电器功能来实现开关量的输出当电为计量装置运行异发生常变化时,开关量信号会发送给电能表,进行示警:3)计量装置电压和电流会随着装置的异常而出现波动,导致计量装置功能缺失:霍)累计的电量参数也会受外界干扰,从而导致装置发生异常,使实际电量参数比测量参数要大。 总而言之,电为计量装置通常无法正常运行是因为发生异常状况,这会导致各个相关参数发生波动变化,如果异常状态波动严重,很可能对洪电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巨大隐患,可能导致洪电系统故障停运,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3、电力计量装置异常问题的检测方法

3.1功率因数监测法

电力功率的变化是装置出现异常的主要表现, 在对计量装置常见的异常进行监测时,需要注意异常状态对电为功率的影响。而在对于功率因数的监测,其中的负荷功率因数必须作为整个电为计量装置异常监测的主要内容,而功率因数监测法通常主要对结合电流监测原理来分析功率因数的常见异常变化和特征。然后结合对断路器安装的检测,判断计量功率因数波动的大致范围。

3.2计量电流监测法

在监测异常时,监测对象包括相电流、断路器安置部位、三相不平衡电流等。三者中任意一方的改变都会反映出来,并指示出电力计量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电流数据并按照计量电流监测原理进行监测。使用此方法时需要在计量电流出现反常变化时,对表现出的特点等信息进行解读,严格遵守监测要求。如果相电流的变化超过要求限度,或断路器未显示分闸等数据,三相不平衡电流也脱离正常范围,这些情况表明均说明电流已经发生反常变化,这要求电力企业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3装置开关量监测法

开关量对于电为计量装置而言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对电能表发送出一定的示警信号。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合理利用开关量监测法对电力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电能表监测信号、计量柜继电器和电流回路三个主要监控对象的监测方式十分紧密。开关量监测法主要是对电为计量装置开关量信号和变位状态进行监控,以此对计量装置异常状态进行判断。如果三个监测对象均出现异常,那么电力计量装置肯定出现故障,这就需要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及时对计量装置检查并异常纠正。

3.4电力状态量监测法

在电力装置异常时,监测工作要依据现实情况,合理分析状态量的变化特征。收集状态量变化信息是为了确定用户每日、每月累积的用电情况和线路受损情况。在状态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判定装置是否存在反常变化,就要分析线路的受损程度。母线失衡损耗如果超标,则表明装置出现问题。如果发现负荷发生异常变化,每日电量统计结果与每月电量统计结果出现偏差,且断路器未经分闸、检修等处理。发生此种情况后,继续监测一定时间,如果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可断定装置出现问题。

4、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

4.1 做好电力计量装置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对电力需求不断加剧,电力计量装置作为电力企业与用电户之间的贸易结算依据,其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电力计量装置来说,由于关系到电能后期经济核算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相关计量器具进行严格质量把关。计量设备生产厂家要具有生产许可证,要对新购入的计量装置进行性能检测试验,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用于安装。另外,在采购入库管理上,要对各计量装置进行分类入档管理。对于电力计量装置中的故障问题,多在使用中发生,与装置的电能输入端和电压互感器之间产生误差,通常在二次输出端,因电流通过带来线路电能的降低,使得电力计量点的负荷变大,导致电能计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在选择电流互感器时,要选择电流范围较宽的S级,能够满足冲击下负荷,以及轻负载的准确计量。

4.2 做好电力计量装置的校验管理

随着电力计量装置的广泛应用,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质量校验是实现故障控制的有效措施。从电网运行状况来看,由于熔断器故障导致的电力计量装置问题,多给供电企业带来影响,特别是在隔离开关辅助接点上,要结合不同计量装置需求,提升辅助接点的稳定性。对于各新购置电力计量装置,要进行全面校验检查,在具体检验上,做好电能表、互感器的检验;严格执行不同电力计量装置的轮换和检修计划,明确送检时间,做到修、校必须合格。

4.3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电力计量装置工作时,实现信息化监测,对新安置的装置的信息进行调整,收集与装置有关的各类资料,提升装置的监测水准。 建立电力系统的综合性数据信息处理结构,改善电力设备,强化信息监控测量的有效性完善计量装置信息的存储,校正并规范计量表新装信息,使用科学的数据收集手段实现对电为计量装置在运行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适当引进符合我国电力计量装置监测实际情况的技术。可以和此领域的科研机构合作,邀请机构的科研专家前往电力企业调研,分析电力计量工作现状,收集计量装置发生异常的信息,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项研究,研究出装置异常的监测方案,让此方面的工作能得到更科学的指导。

5、结语

总而言之,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现象比较常见, 保证电力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十分重要,要求电力计量人员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有效监测,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电力企业只有找到电力装置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且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够提升电力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能质量;监测;目的;措施;方式方法

1 电能质量的特点

电能属于一种产品,与普通产品有所区别,因此,电能质量也与普通产品质量有所不同,经过总结电能质量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电能质量的高低,不完全由电力企业所决定,甚至有一些电能质量指标,如电压波动、谐波等指标,是由用电用户的干扰而决定的。除此之外,电能质量还会受到意外事故以及外部影响,例如雷击等无法预测的因素影响。

(2)供电地点不一样或者供电时间不一样,会导致电能质量指标的不同,通过这一点,说明电能质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属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

2 电能质量的评价

这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不断完善,电能作为一种商品,需要根据质量制定价格,提供优良质量的电能,才能确保价格的合理性,所以科学、合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是进行电能评价的有力保障。只有明确电能质量评价的各项标准,才能对电能质量进行有效的管控和监测,与此相对应,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电能监测,才能发现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保证较高的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课题,一方面电能质量可以从供电的否达标情况进行衡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指导用户用电的角度进行衡量。这两个指标一个属于技术性指标,另一个属于服务性指标。其中技术指标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为:电压质量、频率质量以及供电的稳定性。而非技术指标则是从服务水平方面去判断电能的质量高低,例如,对供电企业维修及时率、现场施工完成时限与反馈,告知情况等方面,均可以称为电能服务性质量,服务性质量主要偏重于管理。

3 电能质量监测的认识与目的

3.1 电能质量监测的概念

电能质量监测主要是通过使用达到标准的测试仪或者其他监测设备,对电网中某些重要节点与电能质量有关的指标开展检测,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标准值进行对比研究,对原始数据展开分析的过程。

3.2 电能质量监测的目的

电能监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电能质量的变化规律与关系。不一样的部门对电能质量有不一样的定义和标准,目前有许多指标没有制定或者正在制定之中,因此,就需要对监测结果与要求做好维护与管理,做到统一管理,因此,电能质量监测工作需要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2)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的研究,对电力系统所产生电能质量的状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电能质量展开实施测量,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转情况进行随时监测,将数据参数完整记录,并对电能质量进行动态分析。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达到数据信息的共享,及时掌握电能质量的状况,当供电设备出现故障之前,监测系统能够迅速捕捉故障信息,对问题及时做好预防处理与检修,对于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找出原因,提供相关解决办法。

(3)对电能质量进行准确快速的监测。对电能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一方面能够提高技术应用到准确性和快速性,另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监测过程中,对电网架构状况以及运行情况展开优化,达到节能与经济效益双提高。

(4)带动电力企业与国家电力市场的发展。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电能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提供优良品质的电能质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提供质量高的电能也是供电企业与用电用户共同的心愿,要做到这一个点,首先要做好电能质量监测工作。

4 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

提高电能质量,对电能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为了降低频率与电压的偏差,应当提高对电网整个调度的能力,调度实现自动化管理,对其进行无功优化,对电能的负荷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新型调压、调频的应用力。这几年来,我国对城市和乡村电网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工程,对全国电网的质量进行了系统性的完善,使得我国电网电能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深入的研究,目前对如何抑制谐波、减少电压波动与闪变等方面已经可以选择相应的装置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无源滤波器以及静止无功补偿设施等。现阶段,许多性能比较高的电力电子元件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著名专家hingorani博士,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第一次提出了灵活交流输电系统,也被称为柔流输电系统。这项技术通过不断深入和延伸,出现了配电侧柔流输电技术,这项技术是改善电能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配电侧柔流输电技术所使用的核心元件1GBT与柔流输电系统的GTO核心元件相比,具有更快捷的开关频率,此外,该技术对容量的关断已经达到了兆伏安级别,所以配电侧柔流输电技术具备了更为快速的响应能力。现阶段主要配电侧柔流输电技术装置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源滤波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补偿谐波的应用。动态电压恢复装置,这项技术能够通过自身具备的储能单元,在毫秒的时间内,向监测系统将正常的电压和故障电压之间的差值迅速注入,是抑制电压暂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还有固态切换开关等等。

5 电能监测的方式方法

5.1 定期巡检

定期巡z措施,一般适用于需要对电能质量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控,但不需要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施监测的情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具备连续在线监测的场所。

5.2 专项监测

专项监测一般应用在负荷容量变化比较大,或者在电网中发生干扰源接入,或者电网电能质量发生比较大的异常现象,需要对变化前与变化后进行比较的场所。

5.3 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一般应用在变电站之中,这种变电站一般属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公共接入点,或者应用于重要客户的公共接入点的电能质量。

6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电能质量监测也将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智能、集成性的电能质量监测网络系统。这也会给电能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硬件给予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人员深入学习,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实现智能化电能质量监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党三磊,肖勇,杨劲锋,等.基于IEC61850和PQDIF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0).

[2]张逸,杨洪耕,叶茂清,等.3G技术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7).

[3]张逸,杨洪耕,林瑞星,等.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文件通用解析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1).

篇6

【关键字】水运工程,测量监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运工程测量监理是一个贯穿整个工程的工作,从工程的设计规划到工程招投标,从工程预结算到建材的选购,从辅助工程到其它相关行业的协调,从采集工程施工测量数据到工程竣工测量,从建设阶段监理到项目验收等过程。水运工程测量监理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监理要坚持原则,把握标准。从表面看起来,监理工作好像很简单,但要做好却十分不容易。监理人员要想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任务,就一定要办事认真,工作严谨负责,热爱监理工作,忠于本职工作,解决问题时有充分的耐心。而且,监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职业操守。从以往的工程质量事故来看,大部分的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监理过程出问题,或者根本没有实施工程监理。所以,水运工程测量监理是保证水运工程质量的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水运工程变成“豆腐渣工程”。

二、测量监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1)工作内容

水运工程的测量监理要认真根据细则的相关内容及操作程序,强化测量外业检测及内业资料收集工作,对承包商的测量情况要全面的掌握,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工程的测量监理人员,要进行对工程每一个建设项目施工放样的全过程实施审核与校对,施工出现问题的要随时修改,尤其是重点部位的工程,以及隐蔽工程,一定不能疏忽大意,要着重加强测量检测工作,防止对项目建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工作方法

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测量监理,通常使用旁站及现场检测的方法实施。旁站检查是指以及工程施工的难度以及工程复杂性,使用全过程旁站、部分时间旁站及抽查三种形式,针对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来说,通常要采用全过程旁站检查。检查的作用是控制测量过程中的作业方法、计算方法、使用仪器精度等,能否达到技术规范规定和通过审核的技术方案。现场检测是指在旁站检查的基础上,通过监理自备的仪器以及承包商的仪器实施检查的方法。

三、搞好测量监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1、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制定监理计划

测量监理人员一定要充分贯彻及体会工程设计的意图。在监理单位接收了设计图纸后,要组织各个专业监理工程师实施对图纸认真的研究,同时召开设计交底会,工程设计人员详细地向承建商及监理人员说明设计的意图,以及工程施工的一些具体要求。一旦发现问题或者设计意图不明时,监理人员应当请求设计单位实施详细的技术交底,以及相关技术说明。当监理单位充分理解了设计的意图后,可制定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确保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工程的质量。对于测量监理工程师来说,可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及监理规划、实施细则的基础上,拟定具体详细的测量监理工作实施计划。要想抓住工程重点部位及核心环节,搞好监理工作,就必须要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且要坚决地贯彻执行。假如在对图纸进行审核时,发现设计有问题,要进行多级的审核,仔细校对,而且要注意对设计方的提出问题的场合及方法,防止和设计方产生正面矛盾,从而使设计方接受并修正错误。

2、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承建商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力度,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这样才能有效地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避免豆腐渣工程产生。工程测量监理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从工程施工的一开始,就要抓好质量的控制,为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工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开局。在施工阶段,每一个工程的基础部分均是施工的重要部分。因此,测量监理工作的有效与否,对工程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在工程一开工时,大部分的承包商及施工人员,工程质量意识非常淡薄,往往没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机构和测量人员不到位,造成测量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即使主体工程开工,工程质量的监管也只有一两个人管理,甚至没有专人管理。测量是一项非常严谨精密的技术工作,技术性要求很高,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所以,测量监理工作要在工程开工之前,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有没有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一些相关的检验制度有没有落实到具体部位,全部的质量管理部门有没有专人负责测量工作,确保在人员和制度上达到测量放样资料的准确性。

3、帮助承建商拟定测量计划及测量大纲

以工程合同角度来看,承建商和监理方处于被管理和管理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的关系。然而在测量工作中,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为了确保测量按照质量要求实施,监理方药帮助承建商的测量人员,拟定科学合理的测量计划以及测量大纲。当承建商测量人员在方案制定时出现问题时,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难以解决时,监理方要及时为他们提建议,想办法,帮助他们树立规范的意识,认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控制网的建立上,指导施工单位确定经费上允许、技术上保证、使用上方便、容易保存不易被破坏的施工控制网点,并督促其按一定的周期进行检测。对于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对经常发生问题的工序及环节,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即不光要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要能解决问题,让施工单位真正地感受到,测量监理的工作确实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实际的工程质量问题,为承建商挽回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发挥技术优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因为国内的测量监理工作起步相比国外较晚,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监理与委托监理参与工程建设。目前,设计阶段的监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设计方案的审查,通常是实施邀请国内专家、教授以及技术人员等构成评审组,针对设计阶段的资料实施评审,工程设计单位仅对评审组提出的意见实施改进与完善。因为审查工作没有贯穿全部的设计阶段,再加上时间上的仓促,所以会经常忽略一些问题。但往往这些忽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测量监理工作在实施对建设施工图纸审核时,要工程的具体情况实施放样数据的模拟与分析,根据相关的数据计算分析,从而能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造型所需的放样元素是否齐全,有没有遗漏,以及数据是否正确等。假如测量监理能够充分发挥监理工作的技术优势,帮助承包商和设计部门克服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难题,那就能赢得施工单位的尊重,树立起测量监理的权威性。

5、熟悉建造合同规范,注重验收程序管理

通常在水运工程测量监理项目中,监理均和法律有关,特别是测量监理,测量监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有关位置及造型的正确性。在质量控制中,质量的保证人是承建商,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测量精度的大小制约。如果测量监理工作跟不上,那就好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依据监理程序办事,不能因为监理的不到位而给业主造成损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监理工作决不能取代承建商的测量工作。针对任何环节的检查工作,一定要在承包商自行检查合格的情况下,方能实施检查验收。

四、结束语

水运工程的测量监理是水运工程的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它是基本建设市场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体现了技术服务行业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所以,不管是建设单位还是承包商,均要支持监理工作,保证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裴文斌,牛桂芝.我国水运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展望[J].水道港口.2007,8

[2]裴文斌,曹满.水运工程测量状况及发展前瞻[J].海洋测绘2008,8

[3]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行业标准-交通.长江航道局.2008,12

[4]王建军.水运工程建设中测量监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05)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作为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如何通过改善建筑工程监理来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如下:

1 建筑工程监理的要点

1.1 建筑工程监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的委托,承担其部分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控制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活动。从它的概念上看,建筑工程的监理首先要获得建筑单位的委托,并签订相应的委托监理的合同。在进行监理前需要对监理的内容、范围、权利和责任等进行明确的规定,然后监理公司依照合同对建筑工程进行相关的监理活动。整个过程必须是规范和合理的,必须要有建筑单位的授权才能进行管理服务。

1.2 建筑工程电气监理的要点

首先,做好建筑电气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设计方案;其次,确定建筑电气施工的关键控制要点,施工的工艺和工序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不能擅自更改工艺方法;再次,做好电气工程的协调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合格;最后,在建筑电气施工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确保位置正确,部件齐全,能够符合设计中的图纸要求,完成质量的安装。

1.3 建筑监理工作的相关原则

1.3.1 合理性。合理性是指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理时要根据工程的环境特点、工程的具体规模、工程的建筑作用和监理难度来对承包工程的监理单位进行审查。不同的监理单位对监理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点,监理的工程项目的内容也不同。如果工程是一个住宅工程就需要找到擅长于住宅监理的监理单位进行,而要是医院学校的工程就要相应的单位进行监理。要使不同工程的监理工作分配给最适合监理的监理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有实力和管理水平、相关经验能够保证监理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

1.3.2 全面性。建筑工程的监理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某个子系统,必须要加强对所有环节链的重视,避免因为工程的某个局部的问题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者质量。

1.3.3 符合合同的要求。在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之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签了委托监理的合同。这个合同是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工程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理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所承担的责任。监理单位要严格地按照合同的条款和要求来安排建筑工程的具体工作计划,而且要对每一项内容的含义清晰地理解,使委托方在合同中的要求能够在实际施工时得到体现。也就是说,监理人员要深层次地对合同进行理解,全面弄清楚招标人的真正意图,完成和实现这些意图。

1.3.4 工作计划要有适当的弹性。项目工程的计划是以预定的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未来合理的预测为基础的,是在事前对整个工程的一个大致的规划。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的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工程的进度。所以在制定计划时要有适当弹性,不能生硬死板,不灵活,不变通。计划应该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必要时对工作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也可以。

2 对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探究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如何进行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下面笔者将从消防工程管理、智能化工程管理、电梯工程管理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论述:

2.1 消防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进行消防工程的监理要特别注意施工过程质量的监理,要保证消防使用功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尤其是对吊顶内隐蔽安装的喷淋、报警、联动、防排眼观线等消防工程的基础施工项目更是要保证质量。另外,要重视人的作用。在施工前,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检查其是否通过了消防专业的考试并且是否合格,这样才是保证消防工程能够高质量进行的条件,如果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工程的质量将得不到保障。在施工设备和材料质量管理方面,重点就要做好这些设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使其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在进行施工时,必须确保消防系统中所使用的主要数据仪表、压力表等,检测安全性的计量器如绝缘电阻表、接地电阻表等都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确保能够进行准确的计量。

2.2 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占据了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智能化工程的监理重点在于系统的配管配线的安装,线槽缆线的铺设和模块的安装与连接等。与此同时,电源箱、控制箱的安装和接线,机房内机架和配线架的安装、出现口及终端盒的安装接地等也需要尤其注意。具体地说,弱电的配管和线槽应该一直保持接地的状态,并且有两点以上的接地线最为可靠。在配线和线槽连接时应该于此贯通,保证电位能够正常连接。而电话、电视等用电不强的弱电出现口应该按照和电源插座的垂直度和平整度保持一致。在卫生间进行电话线的安装时,出口离地的距离应该要大于1米,这样最为适宜。同时,要注意强弱电线之间相互干扰的物理现象,避免应为物理现场而造成用电的不方便。因此,强弱电线应该分开装设,就算是在同一个竖井中,两者的距离都应该大于300厘米。不仅仅强弱电线要注意分设,连不同强度的弱电也应该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分设在不同的线槽中,并把线槽内的弱电线缆采用排列法结合成一束,让电线固定。

另外,在进行具体细致的线路铺设后,我们把目光关注到综合布线系统之中。首先,综合布线系统应该同单独的线路铺设一样保持接地,特别是建筑工程大楼的配线设备和楼层设备的端口必须要可靠的接地,保证电路的基本安全。而最终进行电路的汇集时,布线系统的接地端应该统一的接在同一接地体上。综合布线的线缆要采用低烟无毒的阻燃性护套线缆,同样的,配线设备也应该采用阻燃型材料。在线缆进行楼层穿越时或者是在防火的分区时,要做好防火封堵的工作。也就是说,综合的各个布线链路的屏蔽层在整个布线链路上应该是完全完整,不应该存有缺口,不应该存有间断。

2.3 电梯工程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按照国家有关电梯安装和验收的标准和法规为基础,主动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对施工的各个施工程序都进行全面的监控,保证电梯工程的安全。要加强现场旁站和提高巡逻的次数。每一层的电梯门的关门装置必须没有异常,锁钩动作灵活,在检测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保证锁紧的相关部件的齿合长度为7毫米左右,限速器动作速度进行调整之后,安全钳与导轨的间距和缓冲器的安装位置要符合产品的要求。正常情况下,层门地板应该比装饰地面高出2~5毫米,门刀与层门地坎等的间隙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最好应该大于5毫米。而当层门或者轿门打开出现异常情况时,电梯应当设置为严禁电梯的启动。最终在进行验收时,电梯工程的质量验收应该按照规范一步一步地进行,保证电梯工程的质量,保证电梯的各项功能都符合合同和设计的安排。

2.4 建筑工程电气监理的要点

建筑电气工程监理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监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电气监理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制定电气分部的监理规划,做到控制目标明确、控制措施有效、工作程序合理、工作制度健全、职责分工清楚,同时要对监理实施工作有指导可操作性强,电气监理应该针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进度、投资、合同、资料管理等方面重点把控,把建筑工程电气监理的要点进行把握,了解电气监理的重点之后,建筑电气工程监理将事半功倍。

篇8

【关键词】工程计量依据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造价管理重难点;策略

工程计量是编制工程量清单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工程估价的重要依据,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编制施工规划,安排工程施工进度,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进行工程统计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是建筑工程中承发包双方进行工程价款拨付的基础。以下是根据GB50500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量计量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1 计量的依据、原则及规则

1.1 主要计量的原则及规则

工程量计算规则是确定建筑产品分部分项工程数量的基本规则,是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提供工程量数据的最基础的资料之一,不同的计算规则,会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量原则及规则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方面事项:必须严格按照计量依据计量;按设计图给定的净值及实际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数量计量。隐蔽工程在覆盖前计量应得到确认,否则应视为承包人应做的附属工作不予计量。

1.2 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工程量的计算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具体的计算顺序应根据具体工程和个人的习惯来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顺序:

1)单位工程计算顺序:一般按计价规范清单列项顺序计算,即按计价规范上的分章或分部分项工程顺序来计算工程量。

2)单个分部分项工程计算顺序:即按照顺时针方向计算法、先从平面图的左上角开始,自左至右,然后再由上而下,最后转回到左上角为止,这样按顺时针方向转圈依次进行计算。

3)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计算法、即在平面图上从左上角开始,按“先横后竖、从上而下、自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工程量。

4)按图纸分项编号顺序计算法:即按照图纸上所注结构构件、配件的编号顺序进行计算。按一定顺序计算工程量的目的是防止漏项少算或重复多算的现象发生,只要能实现这一目的,采用哪种顺序方法计算都可以。

1.3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计量方法必须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内容及要求一致。不能按习惯定,在进行计量时必须遵守其要求。

计算口径要一致。即必须与清单计价规范相应清单项目的口径一致。因此,计算工程量除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外,还必须熟悉每个清单项目所包括的工程内容。和范围。

分层分段计算。要结合施工图纸尽量做到结构按楼层,内装修按楼层分房间,外装修按施工层分立面计算,或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分段计算,或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分别进行计算。

2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建设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许多难题,因此如何搞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就成为了目前我国建设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3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重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和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取得了初步成就,但还存在不少的重难点问题:

3.1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众多,管理混乱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是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银行等众多的部门相关联的,所以说: 各单位对工程造价的高低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而造成了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局面。由于涉及到建筑定价的部门比较多,所以在建筑造价定额的过程中,很难形成一种的意见。

3.2 工程造价的预算机制薄弱,工程报价决策基础薄弱

工程造价的预算机制薄弱是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对现场的调查不够深入,对建筑施工成本的分析缺乏相对可靠的基础。有些工程报价人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工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就进行建筑成本的预算,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建筑成本预算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其次,在工程招标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缺少细致研究,因此在组织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无法按照预算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再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缺乏对市场材料价格的咨询和调研。加上“三超”现象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

3.3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专业课知识欠缺。其次,造价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停留在建筑造价的概预算层面,造成现有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人员的理论理解与实务操作的整体水平都不高,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人员很多,但是真正懂预算与结算,将财务与工程有机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造价的人才却极度缺乏。

4 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

4.1、更新造价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式

(1)在工程造价定额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定额作出及时有效的更新,进而制定合理有效地造价计划。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市场秩序,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造价定额,保证定额的准确严密性。

(2)建筑工程造价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整工程造价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到决策的透明性和准确性,保证建筑施工造价的公平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争取反映市场价格波动,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

4.2、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做好有效的造价控制

(1)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政府和施工单位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地监管和规范,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

(2)积极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序的施工方案,进而做好有效的造价控制管理,更好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造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要加强造价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建筑造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筑造价部门应该积极推行注册建造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制度上对造价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督促,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综合技能。

(2)要加强对造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筑造价部门应该加大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技能的培养,在学习国内先进造价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国外先进造价管理理念的引进,提高造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5 结束语

建设工程中工程量计算是一个繁杂、耗时的工作,如何把工程计量工作及时、准确,深入、扎实的做好,对于积极贯彻和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以适应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其造价控制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认真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对整个工程的建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旭.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计量与质量控制[J].建筑设计管理, 2005,(03)

篇9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交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公路是交通运输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网络化和便捷化等特点,承担着巨大的运输任务,因此我国每年在修建公路上的投资多达上千亿。然而其迅猛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路面质量带来的安全的隐患等。因此研究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来保证公路质量,保障财产安全势在必行。在公路工程中常用的检测路面施工质量的项目主要有压实度检测、平整度检测、弯沉检测、抗滑性能。下面就每一种检测项目下的检测方法展开详细论述。

一、 路面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不达标是造成路面破损,使用状况差,通行能力差,交通事故多的主要原因。虽然造成路面破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路基施工中压实度指标达不到要求。所以,只有对路基结构层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强度、刚度及平整度,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检测路面压实度的方法主要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湿度密度仪。交通部颁发的规范中指出,对路基工程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有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测定法和环刀法三种可实行的检测方法。但由于规范中同时规定核子密度仪检测方法只适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评定,不宜用作仲裁试验或评定验收的依据,并且核子密度仪可能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伤害因此这种检测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环刀法虽然是规范允许使用的方法,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那就是试样的质量过小,使试验数值的精度和稳定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使人们对该实验结果的代表性表示忧虑。而灌砂法则因其数值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可控性和结果的可代表性而得到建设各方的广泛认可,成为目前公路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压实度检测方法。

灌砂法的工作原理: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检测与试验之前,在室内先标定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和砂的密度,然后,到施工现场检测与试验,工地试验得出的干密度与试验室标准压实试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即为压实度。不同的结构层压实度规定值不同,检测频率也不同,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合格,小于规定值的不合格。如果不合格,就要求我们通过具体检查、分析与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它是当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量的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

二、 路面平整度检测

路面平整度可定义为路面表面诱使行使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它是路面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平整度的检测是路面施工和养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3m直尺法、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法、车载式颠簸累计仪测定法、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测定法。但3m直尺测定法精度较低,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造成检测效率低。此外,3m直尺难以将路面平整度在较长波长下的波动情况客观反映出来,使得路面检测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这种方法现在应用得较少。而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法虽然灵活性较大,既可人拖,也可车拉,但测试效率较低。该方法仅适用于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槽、破坏严重的路面上测定。因此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最常用的就是车载式颠簸累计仪测定法和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测定法。

车载式颠簸累计仪测定法的工作原理:测定时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使,路面的凹凸不平引起汽车的激振,通过机械传感器可测量后轴同车厢之间的单向位移累积值,累积值越大说明路面平整度越差。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检测路面平整度,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数据,这些都可以对工程质量检测提供有效的依据。这种检测方法速度快,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并且可用其检测的结果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期的舒适性。

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测定法的工作原理: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使,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一排激光传感器通过测试激光束反射回读数器的角度来测试路面,这个距离信号同测试车上装的加速度计信号进行互差,消除测试车自身的颠簸,输出路面真实断面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将来自激光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记录下来。随着汽车的行进,每隔一定间距,采集一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显示打印国际平整度指数等平整度检测结果。该类测定仪是一种与路面无接触的测量仪器,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同时还可以进行路面纵断面、横坡、车辙等测量,因此该测定仪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 路面弯沉度检测

路面弯沉检测是我国柔性路面强度测量的一项主要指标。路面弯沉是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常用的检测法主要有:激光弯沉测定仪法、自动弯沉测定仪法、落锤式弯沉仪法。

激光弯沉测定仪法:在测定时将测定仪固定在路面上汽车的后轮隙中。利用汽车驶离被测点时路面回弹,带动原固定于地面上的硅光电池测头向上升起,使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进光射到硅光电池上产生光电流。并根据光电流的大小来计算路面回弹变形的数值,即路面回弹弯沉值。这种弯沉仪操作简易、精度高、读数稳定、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且容易研制,可用于刚性路面弯沉检测。

自动弯沉测定仪法:测定车在检测路段过程中按照相应的速度走动,然后把安装在测试车前后轴之间底盘下面的弯沉测定梁放到车辆底盘的前端并支于地面保持不动,在双轴轮隙通过测头后弯沉利用位移传感器等装置被自动记录下来,此时测定梁受到拖动影响,以两倍的汽车速度拖到下一测点,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检测过程。自动弯沉仪最大的好处在于实现自动检测,这就给工程人员节约了检测时间。它可对路面进行高密集点的强度测量,适用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验收和路面养护管理。

落锤式弯沉仪法:通过计算机控制下的液压系统启动落锤装援,使一定质量的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并传到路面,导致路面产生弯沉,通过分布距测点不同距离的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的变形,记录系统将信号输入计算机。得到路面测点弯沉值。FWD 测量是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进度快,精度高。检测最大速度可达80km/h,该方法是一种很理想的动态无损检测设备。

四、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路面抗滑能力是表征道路安全性能的指标,它反映了路面抵抗车辆产生滑行现象的能力,其物理意义即为路面与车辆摩擦力的大小,是影响路面车辆行驶或机场飞机起落滑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行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提出三项指标反映路面抗滑能力的大小,即:路面宏观纹理深度、摆式仪测得的摆值、横向力系数。过去,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一般采用砂铺仪、激光构造深度仪测量构造深度与摆式仪测摆值的方式。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述方法虽有较强的科学依据,然而所测得的指标不足以全面反映路面的抗滑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公路科技工作者自行研制开发的SCRIM测试车的问世及逐步推广使用,使得路面抗滑能力的检测水平大大提高。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路面检测技术得到了更多改进与更新。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路面检测技术也正朝着智能、自动、先进等方向发展,为我国交通行业的进步增加了筹码。

参考文献:

[1] 刘国敏.浅谈路基路面压实度的检测方法[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8(06).

篇10

关键词:土地整理;测量;特点;实践

中图分类号:S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基本国策一直以来都是“切实保护耕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土地整理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工程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密切相关。通过土地整理,不仅能够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还能够促使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而土地整理工程离不开科学测量,测量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极为重要。

一、土地整理测量概论

(一)土地整理概念

1.土地整理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2.按照社会科学家的说法,土地整理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工程技术的手段等,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二)土地整理测量涵义

土地整理测量(绘)是根据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施工放样、项目竣工和后期评估等环节的要求,通过测量仪器和成图技术,在野外采集一系列空间数据,满足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施工放样、项目竣工和后期评估等环节的需要,它是土地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土地整理测量工作的特点

(一)土地整理测量工作是为土地整理服务的,所以需要保证土地整理测量工程数据的准确性,因为只有在准确的土地整理测量数据下,才能保证土地整理工程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对于土地整理测量工程的预算及成本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参照物不同,土地整理测量工程的结果绘图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因为土地整理测量工程最后的完成即直接反映在土地整理工程的图纸上,不同的参照物,土地整理工程所测量出来的结果在绘图上比例就会有所差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会根据土地整理工程不同的类型而选择不同的图纸。

(三)土地整理测量的目的是将在土地整理工程实际工作中对土地整理工程测量数据进行应用,所以在土地整理工程测量工作中,需要土地整理工程实际测量的尺寸在大于需要的尺寸,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土地整理工程测量需求的区域的应用需要

三、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根据测绘内容的不同及服务的时间段,可以把它细分为地籍测绘和工程测绘两个方面。

(一)地籍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

对一些不规则的界线进行裁弯取直,难免要打破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为有利于将来整理后土地重新确权定界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地籍测量,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同时,地籍测绘也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补充。

(二)工程测绘在土地整理中的基础作用

1.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理想的测绘成果能反映出土地整理工程区域的地物、地形、交通、水系、房屋、境界、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土地整理工程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2.节约投资。土地整理工程是一项大投资,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土地整理工程决算的步骤进行,从一开始就应为土地整理工程资金的节约、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规范工程行为。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土地整理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土地整理工程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翔实,能反映出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四、土地整理测量具体实践工作

(一)准备工作

1.对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堪设置;

2.要对已有的测量控制点资料进行收集

(二)控制测量

众所周知,全部测量工作的基础都是控制测量,土地整理工程的测量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有效地进行控制测量,才能够将其与国家坐标系统进行联系。若土地整理工程涉及到的土地面积过大,那么应该基于“逐级控制、分级布网、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来设置工程控制网。

(三)首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网形式通常都采用边连式或者点连式,由GPS来完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首级控制网的高程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为首级控制网的坐标系统。首级GPS控制网的比例误差不大于20mm,固定误差不大于10mm。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号,并埋设固定标志。通常都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来进行高程控制,这样既能够较好地减轻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又能够达到高程控制的需要。若曲面拟合达不到精度要求或者存在着一些特殊要求,那么则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四)碎部测量

通常都采用全站仪和RTK来完成碎部测量。碎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桩与桩之间的穿线工作。尽量要注意缩小中桩放样的误差,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中桩放样误差,应该在放置中桩后,及时校对改点,如果已经超出允许范围,那么应该重新放置;后视导线点与测站之间的长度要大于中桩到测站的长度。对于存在观测死角、测点被破坏的问题,应该对观测点进行重新选择,通常只需要多设置一个观测点即可;对于测点之间不可见的问题,可采用全站仪的交会法来进行解决;对于各已知点距离太长的问题,可选择一个位置固定、明显的标志来作为参照。另外,每日都应该定时保存当日所采集的数据。

项目用地测量;对于机关学校、工矿用地、居民地等建设用地的测量工作,不需要详细测绘每一建筑物,只需要通过对其地类边界进行测绘来求得面积。可简单测绘出此范围内的地貌、地物、地形,但是要重点测绘出其范围内的电力电讯、沟渠、道路等。按实际宽度测绘河流、桥涵水沟、道路的宽度,沿轮廓测绘鱼塘,河流水面高程点也要进行标注。

地形加密:要按1:500的比例来测量现有的水库、河流、沟、塘、渠;为了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要对沟渠沿线的高程点进行加密处理,适当地增加或者减少。随着在土地测量中大量应用R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从而使土地变更状况调查和土地测量数据收集变得更加便利和简单。通过集成使用R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能够有效地形成动态、实时、系统的观测体系。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权属调查及地类测量和统计

地类测量和统计:对各个地类图斑的范围、大小、位置进行测量,各类土地面积要以村为统计单位,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来进行填写。

权属调查:1:2000及以下要实地测绘,1:500及以上可以先测量后调查,通常都采用RTK的方法来测量界址点,形成界址点成果表。

结束语

随着土地整理工程的快速发展,能够符合农业发展要求,达到生态标准要求、改善耕地使用质量、提升耕地的有效使用面积,这无疑会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测量是土地整理工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其主要依据。通过测量,能够为土地整理工程提供大量的测量数据,为土地整理工程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光俊.土地整理测量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2,03:102+95.

[2]朱俭凯,刘美丁.基于流程型组织理论的土地整理测量优化分析[J].华商,2008,20:122-123.

[3]陈汝明,谢莲.利用土地整理竣工测量成果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J].国土资源导刊,2008,06:48-50.

[4]谢东祺,张蕾,丁青坡.探究土地整理测量的作用――以赤峰市喀喇沁旗重点整治工程项目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122-123.

篇11

“质量兴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目标。建设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产品,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长,涉及人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其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及重要性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水利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外购材料、半成品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检验,提供正确的检测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工程所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检测、技术审定和推广工作;通过科学检测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意见。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建设是大型的综合性产品,造价高且使用期长,涉及人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其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增强了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检测视为建设工程质监、安监、检测3大体系之一。

二、科学的检测方法

质量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规范必须是现行的。若按非现行的规程规范来进行检测,其所得的结果必然是无效的。检测设备时,检测设备都必须要经过有关计量部门的计量认证,只有认证合格后的仪器设备才具有进入现场检测的的资格,只有这样严格的把关仪器检测这一环节才能够保证日后检测的准确性。

三、加强检测体系建设,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而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因此造成了各行政区域内检测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市场化程度差。于是就产生了检测行为会依附于某一方,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的公正性。对此,就要加强检测体系建设,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1.加强与质量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检测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严肃政纪法纪,严格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监督体制,从外部规范检测行为。

2.建立和完善开放的检测市场,进一步提高检测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形成公开公平的竞争态势,优胜劣汰,及时淘汰落后的检测主体,通过市场化达到质量检测主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特性,质量检测工作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特性:

1.预见性。水利工程施工有不可改变的独有特点,因此就要求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全方面的检测,也就是要做好提前工作,不做事后工作。

2.有效性。进行水利施工的根本目标是使水利工程建筑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除了要检测原材料的质量之外,也应重视整体性和耐久性方面的检测,即建筑的防腐、防渗、防水、防冻、防裂等有关标准均需满足设计最初的要求。

3.细致性。水利工程施工有很多环节,各个环节操作复杂,易出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就要求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时要细致,有耐心,并事先做好全面而周密的工作计划。

五、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主要运用监督、检查、评定以及验收的方式。所以,应该将水利工程检测的管理工作归于质量监督部门,如此对于落实责任更加有利。同时,有关的质量监督部门也有职责对相关检测组织的管理,可以利用抽样检查、随机检查、年度检验等方式,来最大程度的使有关检测单位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使检测单位在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这些先进的仪器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质量检测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着眼于切实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必须持续进步、深化发展。总的来看,近些年,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态势良好,呈现为由借助于人工手段检测向借助于自动化手段检测、由一般技术含量向高新技术含量、由破损式检测方式向无损式检测方式的过渡局面。尽管如此,相比于国外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先进水平,我国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与对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对新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不足密切关联。但同时也应看到,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空间广阔,相信随着诸如控制显示一体化、GPS卫星定位、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信息高度集成等多项尖端技术的融入和渗透,未来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必将兼具精密化、实时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助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质量检测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水利工程中的质量好,也就避免了工程成本的过度消耗,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必须要根据具体的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水利工程;测量;见解

一、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测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测量施工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工期,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测量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

二、工程测量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是测量人员流动性大,仪器管理混乱。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人员是施工生产一线生产工人,野外作业时间长、风险责任大、条件艰苦,从测量建筑工程师至测量员,有条件的干一段时间可能就调离或是转行。测量仪器使用、保养、标定不能按规定规程进行,损坏、丢失严重,往往是出现明显错误的测量数据时才采取措施。甚至有些施工企业把测量仪器设备划归物资部门管理,保管不合规程、记录不清,一套仪器再使用时已支离破碎。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和进行保管,会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

其次是测量人员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企业没有专职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施工员)兼职,主要聘用测量工或学校刚毕业出来的人员担任测量负责人,无独立工作经验,这些缺乏专门训练的业余人员,对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量方法都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胜任施工测量工作,也就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三、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①施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必须经检校;②仪器要调平。仪器不平时,望远镜绕横轴扫出的为一个斜面,读数时水准管泡要居中。在强光照射下,要撑伞遮住阳光,防止气泡不稳定;③仪器要安稳。选择比较坚实的地方,三角架要踩牢,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置,观测过程中不要触碰三角架。经伟仪架头如果不水平连接螺栓斜会造成垂球线偏离度盘中心,影响对中精度;④经伟仪对中要准确。如果测设矩形控制网很可能造成周边不闭合,超出允许误差,对中误差不要超过2-3mm,后视边应选在长边;⑤水准仪前后视距尽量相等,以消除仪器误差和其它自然条因素的影响;⑥水准尺要立直,防止尺身倾斜造成读数偏大,要经常检查和净尺底泥土,水准尺要立在坚硬的点位上(加尺垫、钉木桩)作为转点前后视凑数尺子必须立在同一标点上。塔尺上节容易下滑,使用上时要检查卡簧位置,读数是否连续完整,防止造成尺差错误;⑦了解水准尺的刻划规律,读数应由小到大,数值增加方向(不管上下,由小到大);⑧仪器目镜、物镜要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使用经伟仪时要十字丝交点照准目标中心,照准花杆底部时,投点时铅笔要坚直,以字丝双线交点照准铅笔尖。

四、加强工程测量质量管理的方法

首先,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水平的提高。在对施工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工作。

其次,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必须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行为,保证测量成果质量,主要有:测量仪器的配置、调拨、使用、保养、标定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管理制度;测量仪器奖惩管理办法;桩橛复测、资料复核管理制度;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制度;施工过程放样测量的检查复核交底管理制度;原始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管理制度;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工程测量管理办法;测量成果审核和批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考核办法及奖罚办法。

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当前建筑工程规模目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土建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受到巨大冲击,有些必将被淘汰。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建筑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需要。

五、结语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因此,加强测量人员的技能训练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测量中必须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作用,并要养成认真、负责、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工程测量与工程施工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测量工作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让测量工作更好的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为业主、为社会建造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斌.浅谈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下旬,2006(12)

篇13

关键词:核电厂 计量 建标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65-02

核电厂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量管理作为核电厂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和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核电厂为保证生产、检修等工作的需要,配置了各种类型、数量不等的计量器具。为保证所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这些计量器具都应进行周期检定/校准。

该文从海南昌江核电厂的计量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对国内兄弟电厂的调研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计量管理策略。

1 核电厂计量管理的特点

核电厂不同于常规电厂的根本之处在于其能源来自于核裂变反应,从而避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也带来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风险,也就是核安全的问题。为了确保核安全,核电厂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了比常规电厂更严格的措施。核电厂和常规电厂在计量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法规要求不同:国家核安全局在《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中对核电厂的测量和实验设备的标定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

(2)专业范围不同:核电厂大量使用了常规电厂没有的辐射计量器具。

(3)工作环境不同:核电厂必须在具体的计量工作中考虑计量器具沾污放射性的问题,建立热检定间以及在工作程序中做出专门规定就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4)对工作人员能力要求不同: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授权,需要特别取得核安全相关的授权。

(5)对某些计量器具的使用有更严格的要求:常规电厂一般分为A、B、C三级,而核电站在A级计量器具之上划分出了管理更严格的A+级器具。

(6)核电厂管理的计量器具数量、种类远远多于常规电厂。

(7)检定活动组织的复杂程度不同:由于所管理和涉及的计量器具数量、种类多,并且为了避免周期检定工作耽误大修工期,核电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常常需要依据大修工期进行调整。

(8)职责分工不同:常规电厂一般委托电力研究院履行监督、监管和技术指导职责,电厂没有统一的计量管理部门。核电厂通常将计量管理职能作为技术支持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职责进行归口管理,建立了多个专业的计量实验室和严格的计量管理体系。

2 海南核电计量情况

2.1 海南核电计量器具情况

核电厂计量器具按照使用状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个专业实验室非在线的用于量值传递和对现场工作计量器具进行检测的计量器具;另一类是直接用于现场工艺控制、测量的在线工作计量器具。初步统计,非在线计量器具约3000余件,在线仪器仪表数量约7000余台套。所有在线计量器具中,法律规定强制检定的在线计量器具仅为计费使用的电能表及其相应的互感器,此设备属于电网管辖,由电网相关单位负责送检等工作。其余在线电气设备均可以通过高精度等级仪器进行校准比对工作。非在线计量器具均为非强制检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计量检定单位检定或者自主建立计量标准实验室。

2.2 海南核电所处的计量环境情况

岛内检验能力薄弱。仅能对部分长度、力学、电磁学等常规项目检定,检定量程范围、精度大部分较低。70%~80%计量器具需外部委托深圳市计量测试所、广东华南计量测试所检定。

部分在线仪表时效性要求高,委托外检无法满足大修时间需求。大修期间,由于大修关键路径时间限制,提供给仪表的检定时间非常短暂,部分仪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拆除、检定之后重新安装,以满足系统试验和机组大修的需要。委托外省检定时间周期约1~2个月,不满足大小修的时效性要求。因此需要核电厂内部具备仪表检定的能力与资质,在非常短时间内完成仪表的检定,节省大修关键路径时间。例如电量变送器和电流电压功率表主要集中在6 kV系统,6 kV系统大修窗口仅为3~5 d,委托外省检定无法满足大修时间需求。

部分在线仪表不能拆除,不能外送检定。部分仪表不具备拆除条件,无法送至实验室检定,因此需要核电厂内部具有仪表检定的能力和资质,通过量值传递,在现场完成该类仪表的校验。

部分仪表有辐射控制要求,不能外送检定。部分仪表在核岛厂房、核辅助厂房及燃料厂房当中,具有沾污的风险。一旦仪表被沾污,则不可在普通实验室中检定,必须通过量值传递的方法在现场实现检定或要求相关资质单位现场检定。

部分精密仪表不适合外送检定。部分仪表在检定之后为保证其检定结果的有效,必须严格控制其存放和运输。若检定后运输过程遇到超过规定的颠簸或振动可能影响其精度或性能,而这种颠簸或振动造成的影响我们是无法评估的,从而影响校准结果的准确性。这类仪表适宜就地检验,不适合长距离运输送检。

仪表外送丢失和延误的风险较高。海南核电所处位置较为偏远,物流转接流转环节多,加之过海和台风季节因素,仪表丢失和物流延误的风险较高。

3 海南核电计量建标策略

目前国内核电厂一般采取两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不建立厂级计量标准,厂用计量器具全部送外部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

第二种模式则是建立部分厂级计量标准,用以检定/校准数量较多且易于开展检定/校准项目的计量器具,剩余部分则送外部计量机构检定/校准。

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除专业因素外还涉及两大因素:一是检定/校准所需要的时间;二是检定/校准成本。核电厂厂址从安全角度出发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如果将电厂计量器具全部外部送检,则检定/校准时间和检定/校准费用都不能满足效益最大化的需求,甚至在个别极端的情况下需要对某计量器具进行加急检定/校准(如节假日等时间段),外部计量技术机构很难在检定/校准时间上给予及时的响应。因此电厂建立一些与保有量较大的、安全相关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工作相配套的计量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仪控专业建标策略

由于压力与核电厂的安全密切相关,根据调研海南东方电厂、参考大亚湾及田湾等兄弟单位的情况,经征询大亚湾计量相关专家意见,建立压力计量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仪控专业建议建立“压力变送器检定装置”标准实验室,用来对全厂压力变送器进行检定工作。

3.2 电气专业建标策略

电气专业建议建立“数字多用表检定装置”标准实验室,用来对全厂数字式万用表进行检定工作,建议使用的Fluke5522A为标准仪器。

根据现场统计,电气数量较多的非在线工器具主要是三类(见表1)。

3.2.1 费用估算

绝缘电阻表检定要求较高,而且所包含设备种类多,检定要求有差异。建立有能力检定我厂所有绝缘电阻表的标准实验室的费用在300万以上,每年维护费用约5万元,花费远远高于送检费用。

数字式万用表是最常见、数量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工器具之一,检定工作较简单,海南计量所均能进行检定,每年送检费用在6万元左右。建立能检定数字式万用表的标准实验室费用在100万左右,每年维护费用约1万元。建立标准实验室的长期花费少于外送检定。

钳形电流表数量少,检定工作较简单,海南计量所均能进行检定,费用在6千元左右。建立能检定钳形电流表的标准实验室费用在100万左右,每年维护费用约1万元。建立标准实验室的花费高于外送检定。

表1中未列的工器具种类繁多、相同种类数量均小于10块,建立标准实验室的花费远远高于外送检定。

3.2.2 可行性分析

主要考虑大修期间的使用情况。绝缘电阻表的数量本身有一定冗余,大修期间保证有10块以上可用即可,因此外送检定并不影响大修期间使用。数字式万用表数量庞大,属于电气、仪控等专业人员的个人工器具,大修期间必须保证有2/3以上的数字式万用表可用,对于外送检定时间要求上有一定压力。钳形电流表使用并不频繁,大修期间保证10块左右可用即可,外送检定并不影响大修期间使用。其他工器具均有冗余配置,且极少有同时大量使用的可能性,分批送检均能满足大修要求。

4 结语

从海南核电的计量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海南实际地理区位、检定资源因素,参考对国内其它核电厂的调研情况,制定计量建标阶段性管理策略:建议第一阶段(现阶段)先建立数字多用表检定装置及压力变送器检定装置,待试运行一年后制定下一阶段计量建标方案。

参考文献

[1]赖世富.核电厂计量管理探讨[J].核电工程与技术,2006(1):41-48.

篇14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 A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过程,它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均为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指对各种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原则

实用性原则、经济原则、代表性原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三大原则。其中,实用性原则是指监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监测数据以实用为主,而非越多越好;监测手段强调精准、实用、可靠而非单方面先进。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前提下确定技术装备和确定监测技术路线。代表性原则是指监测样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1.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还存在部分问题,如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监测工具精密程度不足、环境质量分析不全面、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准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极大影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影响政府正确决策的制定,因而为了规避此类问题,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严格管理,使监测部门对自身肩负的职责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改变对监测工作的懈怠态度,主动完善人员配置,购进精密监测仪器,学习先进的监测技术,按照科学的监测步骤的来开展工作,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历长期的工作实践,环境监测实验室部分的质控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方式,但影响环境监测的因素较多,牵涉面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碍着数据准确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的完善。

2.2、认识不到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因素,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人员老化严重,平均年龄43岁,大部分工作人80年代进入环境监测系统,经历了环境监测的多次变迁。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监测人员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监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或对监测技术、方法、标准和规范了解不到位等情况依然存在。再次,由于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对质量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导致与监测工作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全员参与、体系化管理的意识还较淡薄。

2.3、技术落后,影响监测效果

一是从很多基层监测站来看,监测技术与现代环境情况的变化不相适应。一般只能进行几项常规监测,也只能分析主要的指标,无法进行全方面的监测与分析。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控制手段单一。二是只注重指标监测与控制,而轻视非指标方面的监测,对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很多监测站难以开展现场监测。

2.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还有待加强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这一问题,我们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实践,实验室部分的质量控制方法较为完善,主要采取的是加标样、密码样、平行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多种方式。但是众所周知,环境监测牵涉的面广,影响因素较多,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还不够完备,管理上有诸多漏洞存在。技术规范和水平的发展表现出了滞后性,这些都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措施

3.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质量保证的根本。首先,为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当前工作的需要,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制度,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变目前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而且要根据这些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保证全国一盘棋。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同时,还应该应用制度的监督管理、法制约束能力,树立监测信息的法律地位,加强法制观念,保持监测结果的严肃性,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改变目前各个监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况,特别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新领域的空白。第三,应加快适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或体系的研究,并尽快形成规范化的评价模式,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扩大到包括设计、采样、分析、审核、质控等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3.2、加强监测技术研究

科学先进的监测技术是做好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环境监测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竭力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要不断增加监测投入,努力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加强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要尽量建设现代化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努力推动标准化建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有可能借着信息化的东风再度升腾。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效率。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借助GPS、GSM/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实时监控;可以建设环保专用平台,方便执法人员在相应位置登录环保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迅速获得相关信息,提供工作效率。

3.3、加强质量教育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增强监测人员质量意识,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始终是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除了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外,还应该坚持开展监测技术、标准方法、技术规范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监测行为,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奠定人员素质基础。首先,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各管理层的职责,通过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保证资源配备,加大管理力度。其次,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监测设计、规划、资源配备以及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相关,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

3.4、完善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质量管理工作既是技术性工作,又是管理性工作,实施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全国范围内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质量。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产品”因素,其生产过程包括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开展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质控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都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既可以促进自我监督,又能够统筹考虑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政策规划。强化分离管理和条块管理体制,全面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4、结束语

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通过这些年的完善,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然而还是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不能够达到目前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继续增强环境监控和检测体系的建设,改善有关的品质监管准则,并且完善品质监管的保护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