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装配式毕业设计范文

装配式毕业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装配式毕业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装配式毕业设计

篇1

1校内导师培养

校内导师要负责学生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督察学生完成由院系教学部和教研室制定的学生教学计划,使所负责指导的学生在相关学科全部修满合格。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服装心理知识、流行趋势知识、商品策划知识以及服装营销知识等学科理论知识。

校内导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校内导师要以项目作业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应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逐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大实验室开放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室满足学生的设计实践需求。完成课内设计实践和项目实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服装设计大赛。

此外,校内导师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学院支持下,根据学院教师和实验室研究方向,建立兴趣小组,使学生接触到科研项目,以此培养部分优秀毕业生的科研能力,也帮助和促进教师和实验室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对学生的公开不仅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有学生帮忙完成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和学院的科研压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2校外导师培养

学院根据所开设的专业,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公司的资源优势,与不同的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和纺织品设计方向主要实行“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在学校学习实践三年半,剩下半年由校外导师负责,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相关工作。

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教学计划之内的校外实习和实践内容,强化企业项目实习和实践,学生在企业,由校外导师、实习基地负责人和学校三方共同管理,实现学生的生产学习能力提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先轮岗再定岗的培养方式,多向推动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校外导师要负责学生的企业项目开发训练工作,在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主流趋势后,以细化分类服装设计开发为指导,以实训项目组为体制,对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服装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培训。目标是培训学生从服装的策划开始,真正体验服装生产的实施过程,积累服装设计和开发的实际经验。

毕业设计是学生专业素质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实践部分由校外导师主体负责。毕业设计的服装开发由学生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在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完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服装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服装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毕业设计文字部分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沟通交流下完成,最后由学院对学生进行统一答辩。

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也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稳定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无论教学计划内实习实训还是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了实习内容和专业要求的一致性,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行,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多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科研项目拟定,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下,有大部分的选题都是源于一线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专业实训以及项目的开发,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原创性,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工各有着重,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更好地融入工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此外,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具备更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其大赛获奖率大大提高,仅一年内国家级大赛优秀奖以上奖项达到30余项,学生平均获奖率达到12%以上。

结论

篇2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指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

一、无机非非金属材料专业特点

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因此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筑、土木学科展开的。材料是土木工程实施的物质基础,二十一世纪建筑业迅猛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对材料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得挑战。因此无机专业的培养是为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等服务。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实验技能和工程应用技术,能够从事各类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应用、质量检测及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以清华大学为首的61所高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于本科生制定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两方面要求。通用标准是指对所有工科学生的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为满足各行业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各行业根据具体专业特点制定工程型人才培养要求。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评价重点在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生产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创新意识、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培养计划的制定应围绕着专业特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制定。

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通过对长安大学、西北建筑科技大学等多个“卓越工程培养计划,建设院校相关专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了本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了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定位,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设置和过程管理,增加了工程界参与的深度,克服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连续性。

三、培养模式的建设

1、优化培养方案:为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首先调整教学培养方案的进程,调整理论课内容至五一六学期完成,专业实验和课程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的13-20周。通过对课程进程的调整,保证卓越培养计划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参与工程实践和顶岗实习。其次修改教学内容,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内容和顶岗实习实践,调整校内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并聘请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导师,强化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

2、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过程建设:

教学实验实践主要是指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相关联的各种课程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践、以及专门实验课的实验实践。实践场地以校内的各种基础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为主,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辅。通过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和强化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强化校内教学实验体系建设

培养方案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在现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对于“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学生增加了4周的材料设计试验,材料设计实验以土木工程背景下的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实验内容强调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实验内容灵活多样,学生可自行选择。增加课程设计部分的工艺设计内容,同时工厂设计采取局部和整体结合的方式,学生根据生产工艺进行组合设计,创新探索新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让学生掌握行业发展动态。

(2)凸显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顶岗实习实践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托建筑行业背景,结合现代的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首先是以混凝土生产及应用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契合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培养方向,企业可为学生的生产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践基地和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工作培训融合,缩短了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时间。本专业第一批学生已经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以建筑装配式产业化生产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装配式建筑是国家近几年推荐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住建部已经在沈阳开展了试点,并逐步在多个撑死推广。在这种行业需求下,学院与沈阳亚泰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引导部分学生参与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和应用过程,培养符合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应用复合型人才。

此外与辽宁秦恒科技、恒威水泥,利盟高科等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建筑行业背景下的特色培养需求。

校外实践基地是对校内实践训练的有益补充,是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结构和特色优势,实践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建筑行业为背景,以水泥混凝土生产应用为主,结合玻璃、陶瓷、建筑装配式化等建立培养面向建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育体系。

(3)增加与企业相关毕业设计的环节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毕业设计环节。企业或者用人单位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科研方向,提供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题目,并指派专门技术人员配合校内导师协同指导,按照学校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过程管理。这种模式既有利于企业需求,也有利培养学生尽快熟悉岗位技能,同时可缓解校内资源不足等问题。

篇3

    但是工程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工程师必须要有坚实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涵养,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在建设建筑物的同时不会有任何的失误才行。所以我要多实习,这样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至于没有任何的经验。

 

    2009年5月9号到17号,我们全体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实习范围包括我们学校的第三教学楼、第二实验楼、第四教学楼以及基础施工工地,住宅小区,南充图书馆新馆施工工地,上中坝大桥等。认识实习过程使我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掌握了一些专业基本知识。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很多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包括毕业设计的制作。实习时还学到不少建筑基本常识,比如主教学楼道向都很明确,一般都是东西朝向,这样可减少太阳直射的时间;公共建筑都有很开阔的门厅和处于明显位置的楼梯等。知道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对建筑的介绍中老师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容积率(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什么是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什么是绿地率(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接着是框架结构,也就是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学校的第二实验楼门厅跨度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成的折线型结构梁,不仅使造型更加美观,而且也更加稳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实验楼采用玻璃幕墙,可使看起来更加美观,又减轻了自重,但是却造成了光污染,产生城市热导效应。房屋的外围都有宽一米左右的散水,其主要目的是将雨水排往建筑物外侧,防止雨水侵入建筑基础内,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一定宽度要求的散水也可以把雨水引离建筑。

    桥梁施工时,先进行基础施工,在架设桥墩时,要先围堰,当基础为桩基时,预制桩可用捶击或震动下沉,此外也可通过自上而下地钻孔并灌混凝土浆与钢筋一起作为基础桥墩,当水比较深时可采用沉箱施工的办法。嘉陵江上的上中坝大桥是一座斜拉桥,采用单塔双锁面,锁型为扇形,有6*24根斜拉锁。斜拉桥由主梁、塔柱和斜锁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用高强度的钢材制成的斜锁将主梁多点吊起,将主梁承受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由塔柱传给地基。大桥桥面两头比中间略底,为双向四车道,另外还有人行观光道。塔柱呈”h”型,在塔柱内侧有上行楼梯,供维修使用。

    我们在看录像时看到房屋施工应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筑垃圾及粉尘控制的技术措施 (1)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2)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要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 (3)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防止粉尘外漏。(4)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现场主出入口外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对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梁道路和环境。(5)严格执行工程所在地有关运输车辆管理的规定。 2.噪音控制的技术措施(1)施工中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 (2)建立定期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超标,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3)建筑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应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再施工。(4)调整作业时间,混凝土搅拌及浇筑等噪音较大的工序禁止夜晚作业。 3.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积极对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别是土方工程施工阶段对进出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严防污染路面。施工时如果现场出现古树、文物等阻碍施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隔离措施,报有关单位治理完后再恢复施工。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可采用土钉墙施工。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但也有通过直接打人较粗的钢筋和型钢、钢管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其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剪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土钉一般与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称之为斜向加固体。土钉墙施工时,坡度不应大于1:0.1。土钉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另外根据需要,也可采用护坡桩施工,锚杆施工,冒梁施工等。在采用护坡桩施工时,每进深一米,都要加模板并填充混凝土,防止坡面下滑和地下水渗漏。且挖五米以上时,还应考虑照明和通风的问题。地基施工时,还应注意桩间土的支护,以防止雨水渗透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共2页,当前第1页1

    钢筋混凝土楼盖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整体刚性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适用于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楼面,有振动要求的楼面,公共建筑的门厅部分,平面布置不规则的局部楼面(如剧院的耳光室),防水要求高的楼面(如卫生间、厨房等),高层建筑和抗震结构的楼面等。现浇梁板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单向板肋式楼盖,双向板肋式楼盖,双重井式楼盖和无梁楼盖等。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板采用预制构件,便于工业化生产,在多层民用建筑和多层工业厂房中得到广泛应用,此种楼面因其整体性、抗震性及防水性能较差,而且不便于开设孔洞,故对高层建筑及有防水要求和开孔洞的楼盖不宜采用。若在多层抗震设防的房屋使用,要按抗震规范采取加强措施。3.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其整体性较装配式好,又较现浇式节省支模。但这种楼盖要进行混凝土二次浇灌,有时还需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对施工进度和造价有不利影响。因此仅适用于荷载较大的多层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及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一些建筑。

    对于房屋主体建设,应遵循一定的施工顺序:弹划平面线检查柱、墙上的预留连结筋遗留的必须补齐砌筑安装或现浇门窗过梁顶部砌体。(1)排砖撂底(干摆砖样):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顺砖。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墨线,核对门窗间隔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2)选砖: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3)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结砌墙。(4)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层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个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5)砌砖: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者采用三一砌砖法。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平、跟线,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应随砌随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刮除。(6)木砖预埋:木砖应经防腐处理,预埋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者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歧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门窗洞口考虑预留后安装门窗框,要注意门窗洞口宽度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另外门窗过梁当洞口l0<800时,用钢筋砖过梁,当l0≥800时,用预制钢筋砼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按过梁与柱、墙直接连接处理。当门窗洞边无砖墩搁置过梁时,采用在相应洞顶位置的砼墙、柱上予埋铁件或插筋,以便和过梁中的钢筋焊接。

    对于混凝土浇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1)全面分层(2)分段分层(3)斜面分层 。等混凝土终凝后,在10小时内对混凝土面进行复盖或淋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润湿状态,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拆除模板的时间要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或依据可靠的参数资料,确定混凝土已超出标准强度。但是混凝土浇注时也要注意由于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1)水泥水化热(2)外界气温变化(3)混凝土的收缩 。早期预防温度裂缝的方法有: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灰煤或在浇注时投入适量的毛石,放慢浇注速度和减少浇注厚度,采用人工降温措施(拌制时用低温水,养护时用循环水冷却),浇注后应及时覆盖。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有了更好的目标了,我在这次实习中知道了我所学知识中的很多不足,这事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会在学习的时候重点考虑,一一的将我的不足之处慢慢改正,直至作对为止。

    不过仅仅是这一次实习是不够的,我还是要有更多的实习来发现我的不足之处,我的不足之处肯定还有很多的,只是我暂时没有发现。只有在实习实践中在可以将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我的缺点才会显现出来,然后我重点改正。

篇4

关键词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质量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30-02随着水利科技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科技已成为当今水利行业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因此,水利专业学生掌握农田水利科技的最新进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巩固灌溉与排水所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受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训练,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固有的内容与形式,一般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所授内容拟定相应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一般1~2周)根据任务要求完成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1 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日新月异的水利科技发展,传统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任务、内容、评价方法已不能完全起到其应有的巩固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1.1 选题先进性、前瞻性不足,老化严重

课程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与吸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教师专业研究方向与工程实践不同,部分教师选题时往往有求稳的心态,所选设计题目大多是使用多年的题目,设计内容即使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也已不能完全跟上时展的需求,选题先进性、前瞻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就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而言,多年来,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选题一般有灌区规划(灌溉系统、排水系统设计)、节水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这些内容也是农田水利学主要的研究与方向。但在具体的设计内容选择上,则呈现老化、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的弊端。如灌区规划,灌溉系统规划内容一般为明渠设计,极少涉及混凝土低压管道、UPVC管道等新材料、新方法等相关设计。相较于明渠,混凝土低压管道、UPVC管道等由于具有明显的节地、节水效益,在水土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上述设计内容尚未能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致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不能紧跟最新的科技发展潮流。

1.2 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水利专业属于艰苦行业,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思想问题,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设计时敷衍了事,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能按期完成设计任务的情况下,学生中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相较于毕业设计,由于课程设计指导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很难对不同学生按照不同的进度情况进行具体指导;部分教师除课程设计任务外,尚有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时间也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学生课程设计质量下降[1]。

1.3 评价体系不规范、不健全

目前,针对农田水利学等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已经较为完备,但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短、设计内容较为简单,一般院校尚未制订切实可行、适合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特点、规范健全的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在操作中很难对课程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即使有部分院校提出了通用的课程设计评价标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使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农田水利课程设计不同于其他水利类学科,有其自身特点。以灌区规划为例,灌溉系统布置时,往往并不存在唯一、最优的规划方案,满足要求的方案有多种(如输水可采用明渠、低压管道等);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一般不存在学生答辩环节,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上交的成果,结合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进行评价,主观任意性较大。

2 对策

2.1 选题质量控制

一是多元化。教师在提供课程设计选题时,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设计选题,尽可能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学生对农田水利课程知识的需求,激发学生进行农水课程设计的兴趣。以江苏省为例,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条件、水资源条件的不同,苏北大中型灌区较多,课程设计时,来自于该区域且将来有志于赴苏北发展的学生可能对大中型灌区中常见的土质渠道、混凝土衬砌渠道设计较感兴趣;而在苏南,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土地条块化分割现象严重,但水资源丰富,现有灌区基本为小型机电灌区且面积较小(几乎均在66.67 hm2以下),混凝土低压管、UPVC管道灌溉是其主要的灌溉模式。来自于苏南的学生会认为这样的课程设计内容对他们的将来工作会更为有益。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的范围内,应尽可能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计类型供学生选择,以适应不同地域、类型的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需求[2-3]。二是真实化。课程设计选题应来源于教师的真实课题,增强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真实感,激发进行课程设计的兴趣。三是先进性。课程设计选题应体现农田水利学最新的发展方向。如进行小型机电灌区设计时,最能体现现代小型灌区最新发展方向的内容是建筑物的装配化、标准化(装配式建筑物),如在设计内容中适当加入该部分内容,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并迅速进入角色将大有裨益。

2.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2.2.1 强化教师指导。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组织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至关重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教师的及时解答有助于学生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成果合理性。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每天指导学生的时间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以督促教师履行相应职责;同时,指导教师也应调整好自己的时间,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

2.2.2 鼓励学生自主性、研究性设计。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生与老师对于同一课题的理解可能并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平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不宜直接肯定或否定,应与学生一起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剖析,使学生明白自己设计方案的优劣所在,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如进行灌区渠道输水设计时,灌溉可采用续灌或轮灌方式,渠道布置形式也可采用明渠或暗管,并不存在绝对正确或错误的设计方案。

2.2.3 严控图纸设计质量。目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对学生提交的文本格式有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但对图纸质量的控制尚显不足。而对于农田水利学设计而言,规划思想、规划方案均应能在图纸上得到良好展现。因此,课程设计中学生每一阶段的草图均应得到教师的认可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教师应严格检查,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以保障设计质量。

2.3 成果评价质量控制

2.3.1 完善成果评定指标体系。针对以农田水利学为代表的水利类课程设计评价系统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无法可依,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建立适用于该学科、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系统势在必行。评价系统最关键的部分应为考察学生规划设计思路是否清晰、设计是否有一定的实用性、规划图质量等,便于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4]。

2.3.2 完善答辩制度。课程设计也应设置答辩环节,主要答辩课程设计中的内容,具体考察学生设计的基本思想、规划方案合理性等。实际操作中可安排每个学生5~10 min进行对课程设计情况的简要介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结语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我国有数量众多的院校开设农田水利学课程,科学、合理地对以农田水利学为代表的水利类课程设计进行质量控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张文豪,郭静.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6):148-150.

[2] 张敏,周水兴.“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S1):100-101,106.

篇5

实习报告

实习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

实习地点:*******省武汉市

实习时间:3.21—3.25

指导老师:************

实习学生:*********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叫许耳环界。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报告,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或道桥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

2、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结构类型及特点、结构构件的布置及荷载传递路线、主要节点的细部构造和处理方法等;

3、了解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4、了解建筑、结构、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方式、地点及内容

按照道路与桥梁工程教研室的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先后辗转于武汉天兴洲大桥施工现场和武汉轻轨沿线各站,其具体实习方式与地点列表如下:

日期星期方式地点

3.21一观摩短片武大工学部主教

3.22二现场考察天兴洲大桥施工现场

3.23三技术报告天兴洲大桥施工办公室

3.24四现场考察武汉轻轨沿线

3.25五专题讲座武大工学部主教

A、短片观摩

上午,我们主要观看一些跨海、跨江、跨河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实例录象,对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简单回顾。其一,台湾省高雄至淡水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该工程通过平面图演示,介绍了各中点城市的位置及沿途的地形地貌和各支路的连接,考虑了沿岛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与之连接,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也甚为突出——特意聘请了动植物专家对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完工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检测,并将其研究成果考虑到设计规划中去。这在国内所做力度明显不够。之后,我们陆续接触了美国等多国道路施工及拱桥施工实录,对路桥新工艺和新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下午,我们继续观摩幻灯片,其中阳逻公路长江大桥的施工流程以动态逼真的三维动画模拟展示,学习效果明显;此后原版演示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和泰国某大型公路桥梁的施工,虽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因画面详细系统且反复播映,仍较好地达到认知、学习,思考等多重目的。

下面依次对上述三项工程的施工作一些简单介绍:

1、阳逻大桥体系为悬索桥。目前正在施工的江苏润扬长江大桥跨径达1490米,为世界上第三大跨度悬索桥。悬索桥的特点是能够跨越其他桥型无与伦比的特大跨度,且因受力简单明了,成卷的钢揽易于运输,在将缆索架设完成后,能形成一个强大稳定的结构支承系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幻灯出来的阳逻大桥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⑴工作面地表处理;

⑵开挖槽段施工;

⑶北锚碇施工;

⑷索塔施工;

⑸立模浇筑混凝土塔柱;

⑹主桥缆索系统安装和桥体节段安装。

因阳逻大桥南北岸的土质不同,决定了其施工方案迥异,其中一侧土质较好,可直接开挖;另一侧属砂质淤泥土质,应在铺锭的开挖外径向下开挖填筑混凝土,做护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工序⑵和工序⑸,前者从上往下挖槽浇注混凝土,可防止坍塌;后者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过大引起温度应变,要注意控制。

2、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

经介绍,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采用的是移动模架施工法。其方法是使用移动式的脚手架和装配式的模扳,在桥上逐孔浇筑施工。它由承重梁、导梁、台车、桥墩托架和模架等构件组成。在箱形梁两侧各设置一根承重梁,用于支承模架和承受施工重力。导重梁的长度要大于桥梁跨径,浇筑混凝土时承重梁支承在桥墩托架上。导梁主要用于运送承重梁和活动模架,因此,需要有大于两倍桥梁跨径的长度。当一孔梁的施工完成后便进行脱模卸架,由前方台车和后方台车在导梁和已完成的桥梁上面,将承重梁和活动模架运送至下一桥孔。承重梁就位后,再将导梁向前移动。

3、泰国某大型公路高架桥施工

通过幻灯片对施工现场长时间的显示和详细介绍,该桥梁墩台为现场浇筑,其桥体梁段为工厂预制。其优点是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可以平行施工,使工期大大缩短,且无须在高空进行构件制作,质量容易控制,可以集中在一处成批生产,从而降低工程成本;而缺点是:需要大型的起吊运输设备,由于在构件与构件之间存在拼接纵缝,显然,拼接构件的整体工作性能就不如就地浇筑法。

B、天兴洲大桥

1、工程概况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位于青山区至汉口谌家矶一线,距上游的武汉长江二桥约9.5公里。为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由湖北省和铁道部合作建设。大桥于2004年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合同交工日期为2008年8月31日。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全长4657.1米,由青山岸向汉口岸方向孔跨布置为15孔40.7米箱梁+(98+196+504+196+98)米钢桁梁斜拉桥+62孔40.7米箱梁+(54.2+2×80+54.2)米混凝土连续箱梁+4孔40.7米箱梁。其中公铁合建部分长2842.1米,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2、主桥结构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98+196+504+196+98)米双塔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长1092米。上层公路6车道,桥面宽27米;下层铁路按四线设计,其中两线I级干线,两线客运专线。主梁为板桁结合钢桁梁,N型桁架,三片主桁,桁宽2×15米,桁高15.2米,节间长度14米。主塔采用混凝土结构,倒Y形,承台以上高度188.5米。主塔两侧各有3×16根镀锌平行钢丝斜拉索,索最大截面为451φ7毫米,最大索力约1250吨。主塔基础约采用φ3.4米钻孔灌注桩,2号墩32根,3号墩40根,承台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施工。该桥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于一身,是我国建设新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3、工程创新点与特点

⑴主桥跨度大:大桥斜拉桥主跨504米为世界共类桥梁跨度之首。

⑵桥梁荷载重: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线铁路修建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荷载,是世界上荷载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⑶设计速度高:此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跨度斜拉桥,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按250公里/小时作动力仿真设计。

⑷结构型式新:大桥首次采用三片主桁、三索面的新型结构形式;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或混凝土与钢桁结合体系,铁路桥面系采用混凝土与钢桁结合体系;主塔上设有约束梁体纵向位移的大吨位液压阻尼装置。

⑸施工工艺新:2号主塔墩基础首次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锚墩预应力精确定位新工艺;3号主塔墩基础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碇定位施工工艺;首次研制扭矩30tm动力头钻机用于φ3.4米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⑹施工难度大:平面尺寸长70米×宽44米的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工厂整体制造横向下水浮运定位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居同类工程之首;围堰平面定位精度在5厘米内,钢护筒垂直度在1/500内;φ3.4米大直径钻孔桩在软硬胶结不均砾岩中施工;16000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控制;新型三主桁制造架设及新型板桁组合结构施工精度高、工艺要求严、施工难度大;截面451φ7毫米长271米镀锌平行钢丝斜拉索制造与安装;188.5米高主塔垂直度及斜拉索索道管空间定位施工控制;自重2×1300吨大吨位箱梁整体现浇施工。

4、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关键技术研究实验项目由17个精简为下列10个,分别为:

⑴动力特性分析及四线路铁路活载加载标准研究;

⑵抗震分析及大吨位液压阻尼装置研究;

⑶抗风性能及模拟实验研究;

⑷铁路混凝土与钢桁结合桥面系统实验研究;

⑸三主桁斜拉桥空间结构行为及稳定分析研究;

⑹结构构造疲劳性能实验研究;

⑺典型节点大比例模型实验研究;

⑻大位移轨道温度伸缩调节器与梁端轨道伸缩装置研制;

⑼大吨位,大位移支座研制;

⑽施工及制造新技术实验研究。

我们主要考察3号主桥墩的施工,如前所述,3号主塔墩基础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碇定位施工工艺,采用40根φ3.4米钻孔灌注桩,桩长80.4米,成孔深度达101米—102米,抵达地下岩基,属端承桩。因成孔深度和孔径都属全国之最,中铁大桥局专门组织技术公关小组,首次研制出扭矩30tm动力头钻机用于φ3.4米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实习第三天,张总给我们做了含金量颇高的技术报告,最后他送我们用意良深的一席话:对于桥梁技术,永远不要满足。是鞭策,也是激励,其应是每一个桥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坚持不懈的理想和追求。

C、武汉市轨道交通

第二站,我们参观的是总投资21.99亿的武汉轻轨一期工程。该工程全长10.234公里,沿途设宗关、太平洋等10个站点。2004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期配备12列车,每辆列车有4节车厢,公可载客950—1200人。设计运行平均时速为34.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由于两站之间的距离较短,现实最高时速仅为50公里,但其平均时速仍高于普通公路交通车辆,从黄浦路到宗关水场仅用时17分。

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采用的是全程高架桥,桥墩采用箱形简支梁结构。其施工技术采用无碴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桥面处理—基标测设—道岔轨料上桥—拖散道岔钢轨—道岔支承块上桥—连接道岔钢轨—架起道岔并上齐配件—上支撑块—粗调道岔轨道状态—钢筋绑扎及焊接—精调道岔—轨道状态检查—浇筑支墩—拆除支撑架—轨道状态检查—承轨台模板组装—浇筑混凝土—拆模、混凝土养生。

该工程与京广线交叉处,高架高度变大,考虑到以后对于列车高度的控制,采用的是双层货车通行标准。技术人员在此反复说明了交叉口处的施工状况:曾特意报审铁道部门批准,争取了京广线于夜间中断两小时,才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交叉后轻轨分成两条道,其站台位于中间称为“岛形车站”,在宗关站,工程设有车辆转道,铁轨为适应双车头车牵引动力做了相应调整。

其如何组织起有效的施工抢修和如何妥善处理公务事宜,是每一个技术人员在指导现场施工之余,都应该努力学习的。

D、专题讲座

我们有幸请到中交第四勘察设计院的徐所长来做一个专题讲座,徐所长就职业工程师和职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作了如下阐述:

A、要有明确的就职目标,原则:跳一跳,够得着;

B、从现在做起,培养良好的品质(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C、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要有清晰的思路;

D、善于把握机遇;

E、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F、在分工明确的社会,要各司其职;

G、正确对待“名”与“利”;

H、培养学习、写作、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能力;

I、面临压力和处理困难的能力;

J、提高文化品位;

K、热爱土木、热爱事业。

随后,我们就就业择业相关事宜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他所提出的诸多建议和经验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受益匪浅,获利颇丰。

三、实习小结

本次实习,时间虽短,但基本达到了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完善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

篇6

道路桥梁工程实习心得体会【1】 本次实习,时间虽短,但基本达到了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完善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

在实习工程中,我们了解了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一般步骤,了解了结构设计的新动向和新方法,了解了有关的施工技术。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身边和我一样的实习生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种兴奋和新鲜感每天都自信满满,可是一段时间之后,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让我们慢慢失去了热情 ,甚至产生离开的想法,多亏了同事和经理对我的开导,让我不要轻易的放弃,我才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实习工作。后来我反思到虽然我们现在工作很苦很累,而且工资很少,但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刚出校门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积极地一面,多多积累经验,为以后才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这次实习,我还了解到了交通运输业的地位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让我充分认识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公路的实际情况。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担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奉献我们的力量。

道路桥梁工程实习心得体会【2】 实习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

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实习时间:3.213.25

指导老师:xxx

实习学生:xxx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叫许耳环界。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报告,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或道桥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

2、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结构类型及特点、结构构件的布置及荷载传递路线、主要节点的细部构造和处理方法等;

3、了解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4、了解建筑、结构、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方式、地点及内容

按照道路与桥梁工程教研室的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先后辗转于武汉天兴洲大桥施工现场和武汉轻轨沿线各站,其具体实习方式与地点列表如下:

日期星期方式地点

3.21一观摩短片武大工学部主教

3.22二现场考察天兴洲大桥施工现场

3.23三技术报告天兴洲大桥施工办公室

3.24四现场考察武汉轻轨沿线

3.25五专题讲座武大工学部主教

A、短片观摩

上午,我们主要观看一些跨海、跨江、跨河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实例录象,对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简单回顾。其一,台湾省高雄至淡水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该工程通过平面图演示,介绍了各中点城市的位置及沿途的地形地貌和各支路的连接,考虑了沿岛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与之连接,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也甚为突出特意聘请了动植物专家对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完工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检测,并将其研究成果考虑到设计规划中去。这在国内所做力度明显不够。之后,我们陆续接触了美国等多国道路施工及拱桥施工实录,对路桥新工艺和新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下午,我们继续观摩幻灯片,其中阳逻公路长江大桥的施工流程以动态逼真的三维动画模拟展示,学习效果明显;此后原版演示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和泰国某大型公路桥梁的施工,虽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因画面详细系统且反复播映,仍较好地达到认知、学习,思考等多重目的。

下面依次对上述三项工程的施工作一些简单介绍:

1、阳逻大桥体系为悬索桥。目前正在施工的江苏润扬长江大桥跨径达1490米,为世界上第三大跨度悬索桥。悬索桥的特点是能够跨越其他桥型无与伦比的特大跨度,且因受力简单明了,成卷的钢揽易于运输,在将缆索架设完成后,能形成一个强大稳定的结构支承系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幻灯出来的阳逻大桥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⑴ 工作面地表处理;

⑵ 开挖槽段施工;

⑶ 北锚碇施工;

⑷ 索塔施工;

⑸ 立模浇筑混凝土塔柱;

⑹ 主桥缆索系统安装和桥体节段安装。

因阳逻大桥南北岸的土质不同,决定了其施工方案迥异,其中一侧土质较好,可直接开挖;另一侧属砂质淤泥土质,应在铺锭的开挖外径向下开挖填筑混凝土,做护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工序⑵和工序⑸,前者从上往下挖槽浇注混凝土,可防止坍塌;后者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过大引起温度应变,要注意控制。

2、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

经介绍,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采用的是移动模架施工法。其方法是使用移动式的脚手架和装配式的模扳,在桥上逐孔浇筑施工。它由承重梁、导梁、台车、桥墩托架和模架等构件组成。在箱形梁两侧各设置一根承重梁,用于支承模架和承受施工重力。导重梁的长度要大于桥梁跨径,浇筑混凝土时承重梁支承在桥墩托架上。导梁主要用于运送承重梁和活动模架,因此,需要有大于两倍桥梁跨径的长度。当一孔梁的施工完成后便进行脱模卸架,由前方台车和后方台车在导梁和已完成的桥梁上面,将承重梁和活动模架运送至下一桥孔。承重梁就位后,再将导梁向前移动。

3、泰国某大型公路高架桥施工

通过幻灯片对施工现场长时间的显示和详细介绍,该桥梁墩台为现场浇筑,其桥体梁段为工厂预制。其优点是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可以平行施工,使工期大大缩短,且无须在高空进行构件制作,质量容易控制,可以集中在一处成批生产,从而降低工程成本;而缺点是:需要大型的起吊运输设备,由于在构件与构件之间存在拼接纵缝,显然,拼接构件的整体工作性能就不如就地浇筑法。

B、天兴洲大桥

1、工程概况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位于青山区至汉口谌家矶一线,距上游的武汉长江二桥约9.5公里。为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由湖北省和铁道部合作建设。大桥于XX年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合同交工日期为XX年年8月31日。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全长4657.1米,由青山岸向汉口岸方向孔跨布置为15孔40.7米箱梁+(98+196+504+196+98)米钢桁梁斜拉桥+62孔40.7米箱梁+(54.2+280+54.2)米混凝土连续箱梁+4孔40.7米箱梁。其中公铁合建部分长2842.1米,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2、主桥结构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98+196+504+196+98)米双塔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长1092米。上层公路6车道,桥面宽27米;下层铁路按四线设计,其中两线I级干线,两线客运专线。主梁为板桁结合钢桁梁,N型桁架,三片主桁,桁宽215米,桁高15.2米,节间长度14米。主塔采用混凝土结构,倒Y形,承台以上高度188.5米。主塔两侧各有316根镀锌平行钢丝斜拉索,索最大截面为4517毫米,最大索力约1250吨。主塔基础约采用3.4米钻孔灌注桩,2号墩32根,3号墩40根,承台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施工。该桥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于一身,是我国建设新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3、工程创新点与特点

⑴ 主桥跨度大:大桥斜拉桥主跨504米为世界共类桥梁跨度之首。

⑵ 桥梁荷载重: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线铁路修建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荷载,是世界上荷载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⑶ 设计速度高:此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跨度斜拉桥,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按250公里/小时作动力仿真设计。

⑷ 结构型式新:大桥首次采用三片主桁、三索面的新型结构形式;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或混凝土与钢桁结合体系,铁路桥面系采用混凝土与钢桁结合体系;主塔上设有约束梁体纵向位移的大吨位液压阻尼装置。

⑸ 施工工艺新:2号主塔墩基础首次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锚墩预应力精确定位新工艺;3号主塔墩基础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碇定位施工工艺;首次研制扭矩30tm动力头钻机用于3.4米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⑹ 施工难度大:平面尺寸长70米宽44米的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工厂整体制造横向下水浮运定位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居同类工程之首;围堰平面定位精度在5厘米内,钢护筒垂直度在1/500内;3.4米大直径钻孔桩在软硬胶结不均砾岩中施工;16000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控制;新型三主桁制造架设及新型板桁组合结构施工精度高、工艺要求严、施工难度大;截面4517毫米长271米镀锌平行钢丝斜拉索制造与安装;188.5米高主塔垂直度及斜拉索索道管空间定位施工控制;自重21300吨大吨位箱梁整体现浇施工。

4、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关键技术研究实验项目由17个精简为下列10个,分别为:

⑴ 动力特性分析及四线路铁路活载加载标准研究;

⑵ 抗震分析及大吨位液压阻尼装置研究;

⑶ 抗风性能及模拟实验研究;

⑷ 铁路混凝土与钢桁结合桥面系统实验研究;

⑸ 三主桁斜拉桥空间结构行为及稳定分析研究;

⑹ 结构构造疲劳性能实验研究;

⑺ 典型节点大比例模型实验研究;

⑻ 大位移轨道温度伸缩调节器与梁端轨道伸缩装置研制;

⑼ 大吨位,大位移支座研制;

⑽ 施工及制造新技术实验研究。

我们主要考察3号主桥墩的施工,如前所述,3号主塔墩基础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碇定位施工工艺,采用40根3.4米钻孔灌注桩,桩长80.4米,成孔深度达101米102米,抵达地下岩基,属端承桩。因成孔深度和孔径都属全国之最,中铁大桥局专门组织技术公关小组,首次研制出扭矩30tm动力头钻机用于3.4米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实习第三天,张总给我们做了含金量颇高的技术报告,最后他送我们用意良深的一席话:对于桥梁技术,永远不要满足。是鞭策,也是激励,其应是每一个桥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坚持不懈的理想和追求。

C、武汉市轨道交通

第二站,我们参观的是总投资21.99亿的武汉轻轨一期工程。该工程全长10.234公里,沿途设宗关、太平洋等10个站点。XX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期配备12列车,每辆列车有4节车厢,公可载客9501200人。设计运行平均时速为34.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由于两站之间的距离较短,现实最高时速仅为50公里,但其平均时速仍高于普通公路交通车辆,从黄浦路到宗关水场仅用时17分。

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采用的是全程高架桥,桥墩采用箱形简支梁结构。其施工技术采用无碴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桥面处理基标测设道岔轨料上桥拖散道岔钢轨道岔支承块上桥连接道岔钢轨架起道岔并上齐配件上支撑块粗调道岔轨道状态钢筋绑扎及焊接精调道岔轨道状态检查浇筑支墩拆除支撑架轨道状态检查承轨台模板组装浇筑混凝土拆模、混凝土养生。

该工程与京广线交叉处,高架高度变大,考虑到以后对于列车高度的控制,采用的是双层货车通行标准。技术人员在此反复说明了交叉口处的施工状况:曾特意报审铁道部门批准,争取了京广线于夜间中断两小时,才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交叉后轻轨分成两条道,其站台位于中间称为岛形车站,在宗关站,工程设有车辆转道,铁轨为适应双车头车牵引动力做了相应调整。

其如何组织起有效的施工抢修和如何妥善处理公务事宜,是每一个技术人员在指导现场施工之余,都应该努力学习的。

D、专题讲座

我们有幸请到中交第四勘察设计院的徐所长来做一个专题讲座,徐所长就职业工程师和职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作了如下阐述:

A、要有明确的就职目标,原则:跳一跳,够得着;

B、从现在做起,培养良好的品质(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C、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要有清晰的思路;

D、善于把握机遇;

E、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F、在分工明确的社会,要各司其职;

G、正确对待名与利

H、培养学习、写作、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能力;

I、面临压力和处理困难的能力;

J、提高文化品位;

K、热爱土木、热爱事业。

随后,我们就就业择业相关事宜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他所提出的诸多建议和经验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受益匪浅,获利颇丰。

三、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时间虽短,但基本达到了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完善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

在实习工程中,我们了解了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一般步骤,了解了结构设计的新动向和新方法,了解了有关的施工技术。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道路桥梁工程实习心得体会【3】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亲身的实践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达到了解掌握其专业发展未来,,工作环境,并了解未来工作的主要内容,针对自己缺少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再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

二、实习方式、单位、职务

实习方式:校外实践学习

实习单位:

实习职务:

三、实习内容(大纲)

1、实践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施工工艺流程

2、学习并了解了沥青砼质量的保证措施

3、了解施工安全措施和一些注意事项

4、了解了一些大型箱梁的运输安装

5、掌握了部分路面后期维护和病害处理措施

6、切身感受施工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环境

四、实习心得

刚来公司的时候心理很没底,不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实习几天后发现,与同事相处并不难。当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你就要多问,在问的同时,就增添了你和同事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也很快融入了集体。在这里,要勤学好问,多与人交流,要以诚待人。这次实习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走进设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参加工作有帮助。

篇7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0 引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讲述轴孔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几何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光滑工件尺寸检测和量规设计,零件典型表面的公差配合与检测等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数学、物理、机械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知识点分散、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多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并辅以少量的教学实验,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该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

1 更新教学内容,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随着机械、信息和网络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新标准的颁布和新技术的引进促使《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同时为了和后续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夹具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更好地衔接,课题组对《互换性和技术测量》课程中的基本内容进行优化和提炼。为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注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避开其缺点,课题组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非常谨慎,经过课题组多次讨论,确定在基本偏差、作用尺寸、粗糙度和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等必须使用多媒体的地方使用多媒体以方便讲解,同时我们还用适当的板书教学来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加教学的条理性,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板书的有机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优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们在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会针对所讲授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互换性的概念时会在课堂上做一个小实验,一个螺母和三个基本尺寸相同的螺栓,只有一个能拧进去,另外两个一个拧不进去,一个拧进去后间隙太大容易脱落,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逐步深入,从而引出互换性的概念和实现互换性的条件。另外,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案例包含的精度设计知识点。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说出个人见解,深化问题解决途径。以下为教学过程中选用的精度设计案例实例:

在汽车发动机中,铝合金活塞与钢制气缸内壁配合,作高速往复运动,基本尺寸为φ150mm,要求工作间隙在0.1~0.3mm,气缸工作温度tD=110℃,气缸的线膨胀系数为αD=12×10-6/℃,活塞工作温度td=℃,活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d=24×10-6/℃,试确定活塞与气缸常温下装配式的间隙变动范围,并选择适当的配合。

案例二:图所示为钻模的一部分。钻模板4上装有固定衬套2,快换钻套1与固定衬套配合,在工作中要求快换钻套1能迅速更换。在压紧螺钉3松开(不必取下)的情况下,当快换钻套1以其铣成的缺边A对正压紧螺钉3时,可以直接进行装卸;当快换钻套1的台阶面B旋至螺钉3的下端面时,拧紧螺钉3,快换钻套1就被固定,防止了它的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若用如图a)所示钻模来加工工件上的φ12mm孔,试选择固定衬套2与钻模板4、快换钻套1与固定衬套2以及快换钻套1的内孔与钻头之间的配合(基本尺寸见图)。

通过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 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和生产实践两个部分,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实验课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使用测了仪器对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处理,进而判断产品合格性,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有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尽量将实验教学安排在相关章节讲授之后,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课时,实验内容包括尺寸误差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螺纹参数的测量和齿轮参数的测量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产品质量检验设计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并绘制图纸,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加工设备,加工出零件;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判断零件的合格性。另外我们还采用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学习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后,如果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如果发现一些问题或想到一些创新的实验方案,只需在试验室管理老师处登记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到实验室直接做实验,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液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与学校附属工厂、淮南凯胜重工和淮南长壁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在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后就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实习,指导学生分析产品设计原理、生产工艺和测量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4 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更新,因此只有不断的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才能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改革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长期、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才能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哲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

[2]胡凤兰,程玉兰,董丽君.应用型本科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23:86-88.

篇8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当地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和特殊性做出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地方高等院校在各个专业的自身发展与服务地方的关系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引起高等院校自身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服务地方来看,大部分高校存在没有合理调整各个专业内容的设置及时应对当地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脱离当地建设的实际、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传统的工科院校,近几年来一直将服务地方策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地方发展和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自2010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准备住建部专业评估开始,土木工程学院启动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结合地方建设为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课,与工程实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通过一定的工程实际锻炼,能用已学的知识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结合多年的桥梁工程教学经验,本文对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和思考。

1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课程是继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涵水文、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学完之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一步运用力学知识和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桥梁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近些年当地桥梁工程建设的增多,这就对道路桥梁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层次要求产生了变化,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增加到目前的88学时,注重了这门课教学的整体完整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不够扎实,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未能按要求完成,而往往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由不同老师讲授,导致桥梁工程学习中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理解新的概念、理论时不能及时掌握,随着课程的推进新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时,学生学起来就感觉到困难,致使掌握程度浮于表面,甚至只是应付上课;2)由于课程相对密集的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和运用,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有效的结合,导致接下来的课程设计环节无法进行,甚至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考核方式多为结合平时上课出勤情况,书本上理论知识点的期末试卷考核,这种评价体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无法全面的对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不能很好的培养具备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与目前倡导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相径庭。针对上述大部分高校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常规的桥梁工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需要完善和优化,这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十分必要。因此,结合自身多年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对桥梁工程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改进进行探讨。

2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毕业后能够运用到实践工程中去,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处理和解决。因此,作为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工程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2.1理论课程学习模式的改革

作为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一般学生常规的学习方式是进课堂集中听专业老师灌输式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工程特色,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88课时,通过加大课时量做到教学内容完全体现深化桥梁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大部分章节以桥梁工程案例为依托,做到从工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去,增加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建立了一套工程信息资料数据库,如BIM建模与应用模块,实际桥梁工程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及管理资料模块,桥梁工程视频、动画模块,与桥梁工程有关的微信(筑龙路桥等)、论坛精品资料模块、实验室实践学习模块、工程软件学习实践模块,产学研实习模块等等,并将其穿插应用于理论教学的始终,突出课程教学的工程特色,并通过结合学校周边近几年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激发学生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结合当地桥梁工程建设,有意识的投身到桥梁建设中的施工方案制定论证、桥梁的规划与设计等环节,加强实践锻炼使理论联系实践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收集的大量的桥梁工程实践资料,结合理论知识可以使所讲的专业知识更加切实、生动、易接受,通过自身结合工程学习能够更好的影响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如装配式梁式桥上部结构的施工章节,把自身实践的现场施工资料、图片分步骤的配以施工知识要点进行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及吊装工程讲解,再结合图纸和规范,做到活学活用,既理解了施工的程序和步骤知识,又很好的明白施工规范的要求,也能看懂图纸并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去除过于抽象枯燥的施工知识学习。制图、计算软件的运用也是桥梁工程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文献中调查学生57人中约40人认为教学应结合工程设计软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悉使用常用的一些制图、计算软件尤其重要,如复杂公式Excel表格化,连续梁桥使用CAD与桥博或MidasCivil交互建模计算等,针对道路桥梁方向,我校开设了土木工程CAD配套选修课程,学习道路桥梁设计计算软件,结合实践工程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应用解决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实践问题,为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实践训练环节模式的转变

以往我校的桥梁工程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虚拟一课题完成课程设计或大作业,进行设计一座预应力梁式桥或拱桥,并给出计算书和设计图纸。通过几届学生完成情况的观察,在两周的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考设计计算实例完成,只是依葫芦画瓢的照搬参考书上实例进行计算画图,没有真正的去理解体会完成一座桥梁的设计计算。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互相交流得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集中教学模式,加之实践中其他课程和实践环节过多,只有无暇的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认真去做。因此,最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变上述的状况。首先,把一个课程设计分割成若干小的任务,在桥梁工程每一章节学完要求学生完成对应部分的内容,做到每人一题一练,加强对平时的检查和考核,注重平时让学生通过一些工地见习,实验室亲身的体验,分组交流讨论,加强与有设计经验的老师、工程师等交流与学习,做到真正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桥梁理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其次,注重实践环节成果图纸手绘与软件绘图相结合,加强计算分析软件的操作训练。反映一个学生设计一座桥梁最后的成果是图纸,手绘要求加强基本功的练习,CAD绘图要求能够熟练掌握绘图技巧,而在绘制桥梁图纸中结构尺寸和钢筋都需要理论公式的计算和验算,当手算繁琐时可以用计算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验算,如前面提到的桥梁博士或MidasCivil等,当然在后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进行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现在很多流行软件如桥梁设计师等对常规桥梁进行设计计算及出图,节省反复的试算验算过多的环节,使学生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和安全可靠。最后,借助产学研基地加强工程的实地教学和应用,同时多组织一些工程实践动手比赛。在有些工程中,比如近期在我校北门建设的盐城内环高架桥,从一开始桩基施工,到现在的上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还有不远处的跨河流的挂篮施工,以及1km范围内的3层互通立交桥的整个施工等,高低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不定期的去工地现场进行学习和参观,通过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跟踪,不仅加深对桥梁基本知识结构的理解,也学习了道桥施工的流程和步骤,同时我校也定期的邀请施工一线的总工等来进行讲座交流学习,用身边的桥梁建设实例去解读本课程的知识理论,使学生有更深的切身体会,更容易接受,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训练具有工程应用能力的素养,能发现工程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去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我校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程建设实验室开放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全国的竞赛等,这些都能训练和锻炼一个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如在我校学生可以自己申请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项目,通过学校的资助完成桥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试验研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3建立课程工程应用能力考核机制

强度工程应用能力,并不是放弃量化的指标考核,建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学生能够知道想学什么,要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在考核中强度多元化的评价,如桥梁工程知识点的比赛,定期学生上台讲课汇报情况,让学生自己解决同组或本班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加强平时考核,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加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评价。总之,好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真正区分和识别谁是最好的学生。

3结语

篇9

【关键词】公路桥梁;标准图;合理使用

引言

我国最早的桥梁《标准图》出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使用的是在前苏联《标准图》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与工业现状编制的。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使得《标准图》几经革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新版的《标准图》在2007年颁布,在新版《标准图》设计时,交通部召集了国内几十家较为先进的桥梁建设单位、科研单位等历时几年才编制完成,可谓耗费了不少心血。新版《标准图》中,涵盖了很多类型图,比如空心板、组合箱梁、整体现浇箱梁及T形梁等桥梁结构图。

在我国公路桥梁设计中,大部分采用标准化设计,也就是说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道路的交通组成、等级及实地水文地质情况等,最后再参照《标准图》进行相关设计。从目前来看,桥梁上部结构在设计的时候采用《标准图》的现象最多。一些单位别出心裁,为了适应自身的发展,将《标准图》进行了适当地优化与修改,成为了一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标准图》,效果十分明显;而在桥梁下部的设计中,若参照了《标准图》,但实际操作也并非完全按照上面的情况进行,而只是当作一个参考而已。总的来说,《标准图》给公路桥梁设计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那么《标准图》的实际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标准图》在公路桥梁设计上的应用。

1 标准图在公路桥梁设计中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1 结构受力工况是否合理

对于实际工程项目而言,往往会千变万化,因此常常与《标准图》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对于宽度要求较宽的人行道设计而言,在《标准图》上要求的墙式防护栏只按照50cm布置;设计要求桥面总宽度为7.5m,但标准图上的桥面宽度却为12.5m;设计要求需要设置中央隔离墩与路灯等,但是《标准图》中却与实际不符。

1.2 电子版图纸是否可靠

当前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设计工程师与设计单位之间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设计成果的讨论。设计工程师和单位之间探讨所得设计成果及电子版《通用图》和《标准图》,应与正式发行的印刷版进行相应地比对,看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出现了笔误等。此外,还需要核实设计图纸的标准是否与所需建设项目要求的标准一致,以此确保电子版图纸的可靠性。

1.3 是否应根据桥梁环境进行优化调整

在实际运用中,地质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在具体的图纸设计中,应根据相应的环境对标准图进行优化调整。比如在2007年版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上部构造(1.0m板宽)》而言,该标准图若用于祁连山地区,则其耐久性就达不到要求:标准图上对于下缘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为4.2cm、混凝土的设计要求为C30级,但是祁连山地区在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摄氏度,而实际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至少C40级,而主筋混凝土的保护层也至少需要增加4.5cm以上才行。

1.4 构造细节是否可优化

构造设计属于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部分,通常而言《标准图》在构造设计上需要千锤百炼,才能保障主体部分的完善。在实际的构造设计中,可以看出一些局部细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构架设计的纰漏,因此必须注意构造细节上的问题:边板悬臂是否设置了滴水槽、是否预留了抗震锚栓孔、板梁是否预留了吊装槽口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斜交桥梁的方向在设计上是否与图纸保持一致,以及检查在结构布筋细节上是否可以优化等。

2 标准图在公路桥梁设计中合理使用策略探析

2.1 确保标准图的适用性

一些设计单位与设计工作者有大量的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攒下了大量的电子版《标准图》。但是这些《标准图》编制年代不同,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其荷载的标准就有以下几类:汽-15、挂-80;汽-20,挂-100;汽超-20,挂-120;城市-A、城-B级与现行的公路-I级等。根据标准图的要求,对于城市的桥梁设计而言,应使用城-A级、城-B级,而在实际的设计中往往存在着混乱现象。在设计标准图规范的时候,就对道路的等级进行了划分,也对桥梁荷载进行了分级,其目的不外乎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根据这些等级选择适宜的设计标准图。因此,应确保标准图的适用性,才能使得桥梁建设更加规范,符合相关的要求标准。

2.2 确保图纸来源可靠,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泛滥,使得网上的一些资源“翻版”后再“翻版”,“盗版”后再“盗版”,导致了网络信息资源错误不断。现代人处在网络时代,大事小事都喜欢求助于网络,且有一句流行的话语“不懂就找度娘”。对于公路桥梁设计而言,网上的设计图纸十分泛滥,除了有现行标准图,也有过时的甚至被废止的标准图,此外还有通用图、学生毕业设计图纸等,这些资源在网上大量堆积,使得求助于网络的时候很难抉择。一些图纸看似正确,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往往就是导致严重错误的引线,因此必须确保图纸来源的可靠性。出现“凡是求助于度娘”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凡事不用亲自务实,能偷工省料完成就绝对不会多加一块料。基于此,企业(单位)应做好内部人员的整顿,严肃内部管理,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与务实精神。

2.3 做好工况受力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随意组合桥梁宽度及随意调整接缝宽度与桥梁斜交角度的问题。在制定《标准图》之前,先经过桥梁模型设计,然后再进行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继而调整构造细节,最后才是钢筋图及相关图纸的设计。因此,必须保证《标准图》设计具有适用性,必须适用最初的桥梁模型的相应受力工况。从这里就要求,在设计《标准图》之前,要做好工况调查工作,并且在其后的使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量的调整。

2.4 对《标准图》进行适当优化

在《标准图》编制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公路桥梁建设等方面的制约,这样编制的《标准图》难免不会出现缺陷,甚至有些原图就是一个错误。因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标准图》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复核,一旦发现了问题,集相关人士进行讨论,最后确定是否需要修改与完善。比如在《JT/GQB001-93空心板标准图》中,就缺失了相应的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在《JT/GQB005-93工字梁组合标准图》中缺乏了预拱度的计算,在《JT/GQB003-93混凝土盖板涵洞标准图》中规定填土高度应为7m,但往往会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对于受力缺陷严重的地方需要将填土高度适当下调。

3 结语

总之,《标准图》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跟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因为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传统或过去的相关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求,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革新。《标准图》若不及时更新与完善,也会走下坡路,无法发展下去,因此必须做好《标准图》使用中的问题探索与研究,然后通过不断完善《标准图》,促进其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旭东.关于公路桥梁设计中标准图的合理使用[J].科技信息,2010,(22):712-713.

[2] 姜爱国,袁怡,周汉明等.广乐高速公路桥梁上构标准化设计[J].公路工程,2011,36(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