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支部思想建设范文

支部思想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支部思想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离休老干部;政治思想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老干部为国家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这点在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他们也表现出率先模范作用。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关系到如何提高老干部自身的政治思想,另外一方面,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深入改革的问题,关系到全党工作的大局影响。通过对于老干部的生活质量的重视,使得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这也必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能够更好体现我国的强大的综合国力。所以,我们在老干部的思想工作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的刑事手段,充分发挥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作用,得到相关的领导重视,处处为老干部着想,努力做到让老干部理想永存、思想常新,在进行具体的老干部政治思想建设中,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能够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1,2]。

一、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思考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的整体性战略规划受到新时代思想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思想,推促其不断前进,在培养企业干部思想方面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些都对于老干部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一方面,深化改革则是社会转型期的全国各个企业的必然趋势,这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这场改革大潮中,企业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必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老干部的管理模式在快速发展的企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大潮中也正在逐步开始进行改变,比如,在企业心中老干部的地位正在逐步弱化,呈现出多种元素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使得老干部管理体制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从以往的单位管理到现在逐渐演变为老干部、社会和企业内部的多层次、多元素管理模式。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老干部管理出现了管理封闭和权力分散等问题。

二、工作实践几点认识

1.积极做好老干部政治思想工作应该受到领导重视

第一,建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则是由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相关主任构成,进一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能进一步建立,提出明确目标,建立相应的联系人制度。努力使得老干部的工作能够有人问、有人管和有人做。党委议事日程中涉及老干部政治思想工作,对于老干部政治思想工作在新形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谈论和研究,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第二,通过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从离退休党员选出21名党代表,对于单位内部的重大事件进行参与并讨论,在单位党委的决定下,邀请老同志参加单位内的内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使得他们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尤其涉及到单位的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方面,更要发挥老同志的宝贵智慧。

2.加强老于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形式创新

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力争做到实效明显。离退休党支部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教育,除了及时能向离退休干部通报相关的单位、党情和国情,有助于他们积极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应该发挥一切形式,要求离退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以充分调动,使得广大老干部的思想紧跟时展和社会进步。这其中的多种形式则包括广大老干部的思想紧跟时展和社会进步、组织参观考察、每季组织支部生活会、专题报告会、期阅文、情况通报会、集中学习等方式,使得当前的重要部署和改革发展的新成果能让老干部所了解,这样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一是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势教育,结合一个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有效开展;二是老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的加强而不断得以提高;三是敬老氛围需要通过广泛宣传而努力营造。本单位在共青团中开展助老、爱老、敬老、尊老的多方面活动,在团委积极配合下,把老龄方面的知识积极向年轻人进行讲解,提出青年人关心、爱护老年的活动,积极培养关心老年人、支持发展关心老龄人的浓厚氛围。鼓励共青团员到家里看望老同志,进行送医送药活动,让这些送温暖活动深入到老干部的心中。比如,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同志,让青年人能够陪同老同志住院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关心和爱护工作,使得青年团员的爱老敬老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

3.全面经过深入细致地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老干部政策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相关的对于老干部的各项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工作,这也是老干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老干部满意则是第一标准,一定要让老干部工作者按照老干部所思、所盼、所求进行开展工作,一方面,进行积极主动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经过上下部门的相互协调来解决不少难题;另一方面,对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的方针就是用制度、用政策、用情、用心。病逝家属做好善后工作也是工作的一个方面,并通知老干部工作者参加告别会等。在日常工作中,则从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在政治上尊重老干部,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干部心里,为了更好去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就应该多多赢得老同志的信任和理解。

三、结束语

在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适应新时代要求下,企业老干部企业新干部的经验丰富和先进思想开拓的重要力量,也是采取理想战略的重要引导群体,要想把握好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就应该重视企业老干部成熟的企业历史发展过程和经验。所以,企业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有效改进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切实保证好企业老干部的福利待遇和物质保障,同时,还应该重视他们的精神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企业;政工干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企业的政工干部队伍主导着企业的政工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员工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加强企业的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与企业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是正相关的,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得良好,队伍精神面貌好,工作能力强,必然给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榜样作用,企业职工会受到好的影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到位,那么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 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政工干部来负责,他们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主导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脉络。因此,一批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将给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以积极的影响;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着企业的其他员工,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员工们会在不自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并且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提升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水平;当前处于各项变革的新时期,企业要面临着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解决,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起伏较大,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都会受到社会大环境和企业环境生存的影响;这时,需要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首先坚定他们的思想信念,然后需要他们探究出新的形式来对整体的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时代环境给政工干部提出的挑战,如果固守于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就不能保持企业思想层面的先进性,职工的整体思想政治面貌也不会是积极向上的,会有落后的因素出现;因此,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假设,不仅要政工干部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还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提高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二)有益于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企业现在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步法已经越来越迅速,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也逐渐拓展,我国的企业需要和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和竞争,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极其必要的,企业内的职工个人的生存也面临着压力,他们需要一定的工资水平,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抚慰;因此,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能够给企业职工以合理的引导和人性化的关怀,让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物质财富,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力量支持,使企业的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 以先进的理论进行武装

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干部的思想建设,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需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科学的理论教育人,总之,必须以先进的理论来为队伍建设做好指引工作;政工干部队伍自身的理论素质过关了,才能对企业的其他职工以合理的引导,也是自身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要求做调整,遵循国家和社会的主旋律,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不要偏离大众化的轨道,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二) 注重道德水准的提高

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成果,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存在于政工队伍本身之中,他们的品德修养水平将直接影响着队伍建设的成果。因此,政工干部队伍应该遵循各项道德要求,提升想、思想道德水准,推动队伍建设进程,并且为企业的其他职工做好向导和模范,以自身较高的思想修养给企业职工以积极有效的引导;企业的政工干部人员既是干部,又不能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干部,应该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为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做些真正有效的工作,不搞“形象工程”;另外,企业的政工干部队伍还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为员工的需要和利益着想,促进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总结:以上探析了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读者能够进行指正和补充;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更深层的探究,使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有更好的成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我国企业目前生存在一个富有挑战的环境中,必须使企业职工坚定信念,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研究班二支部八组.必须加强工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J].求实,2008(01)

[2] 沈剑才.宜兴水泥厂思想工作抓得细做得活[J].中国建材,2009(09)

[3] 杜学玉,韩迈,吕效吉.大连缝纫机总厂思想政治工作调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

[4] 如知.提高自觉性 反对自发性——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J].前线,2009(04)

作者简介:

罗小兵,女,(1971.1-),籍贯:四川省渠县,大学,中原油田内蒙探区勘探开发指挥部,经济师,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组织人事管理

篇3

地税事业担负着我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地税干部的思想作风正不正,工作得力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税的发展和建设。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是服务于后者的。的确,地税的中心工作是“收税”,我们也把完成税收任务作为首要工作,而要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要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税务系统有句老话叫做“带好队,收好税”,“带好队”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收好税”则是税收的中心工作,二者是基础与中心的关系,是前提与目的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好似吃橄榄,越嚼越有味,有了长久的魅力,税收中心工作自然就出色。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尤其是对人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道德是人的精神基石,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法律的底线。正因为如此,道德教育即德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法治是具有强制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德治则是舆论的力量,是通过道德教化而唤起人们内心的道德遵从。道德建设要着眼于眼前,从点滴入手,最忌假、大、空。税务职业道德纪律建设更要从岗位做起,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地位,规范税务职业道德纪律,从而使得地税的整个形象得到社会最大的认可。因此,视岗位为责任,强化“五种意识”,则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活动要求的具体体现。

岗位是人们扮演各种角色的舞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地税干部来说,岗位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在各个方面比一般干部要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素质。干部的层次越高,地位就越重要,责任就越大。联系地税系统的实际,目前绝大多数干部对自己的岗位比较珍惜,并能独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也有极少数干部随着在税务系统工作时间的增长,逐步放松了学习和要求。主要表现为:有的不求有“成绩”,但求无“问题”;有的干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带有主观随意性;有的提职晋职慢一些,不是想自己差在哪、差什么,而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怨天尤人。这说明我们当中有的干部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缺乏正确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视岗位为责任,在强化“五种意识”上下功夫。

一要强化“标杆”意识。即用人格的魅力感召人,用道德的力量凝聚人。人格是人的思想、性格、才能、作风、气质的综合体现,日常生活中,若是某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政绩平平,别人会说“此人一般”。对于个别干部表现出的“言行不一,表里有别”,受到局领导的批评,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每一个干部本身就是一座人生的“标杆”,其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烙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良好形象和人格力量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五正”:一要“心正”,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二要“言正”,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不当“两面人”;三要“身正”,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践行科学发展观、“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不停步;四要“行正”,在其位、谋其政、倾其心、尽其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价钱;五要“风正”,树正气,扬正风,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始终把先进性塑在自身行动上。

二要强化“不懈奋斗”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做到奋发有为,就要处理好提升职务与提高水平的关系,确实做到“水涨船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增加成绩。想问题、抓工作、办事情,要少琢磨上面挂不挂号,多考虑纳税人需不需要;少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多考虑对纳税人有没有益处。不能干点工作总考虑领导看没看见,更不能干了一两件事就向组织讲价钱。要坚信,只要是真抓实干,能拿出真东西,组织上是能看到的,是不会被埋没的。要处理好加压与加速的关系,面对新形势找差距,知不足,奋发努力,保持一种“事业无止境,奋斗无穷期”的进取精神,保持一种“秉烛夜读书,品茗独炼句”的精神境界。

三要强化自觉“充电”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学无止境,勇于求索的精神。自觉“充电”,在于通过对知识的获取来体现对本职岗位工作的胜任。不管干何种工作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所处的层次越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就越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税收设备的更新,知识、技能在不断“增容”。过去掌握的,现在可能落后了;过去熟悉的,现在可能陌生了。因此,在提高素质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往往与学识深浅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要求、一种责任,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修养、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上只有“毕生”,没有“毕业”。学习,一要精,二要悟,三要联。学得越精,悟得越深, 联系得越紧,成果就越大,工作的创造性就越强。目前,随着地税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学习热潮正在兴起,作为地税干部在这种挑战面前,一定要抓紧充实自己,不断增强应对能力、竞争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要强化“创新”意识。就是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也是干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我们工作效率的高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否则反之。因循守旧,势必被动落伍;只有思想解放,善于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开创新局面,高标准履行工作职能。工作要有所成效,必须靠改革创新拓展空间,找到新的“增长点”。首先,要有创新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当表率,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决不能思想落后于人。其次,要建立创新机制。既然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创新,那就应该采取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等措施,鼓励创新实践,形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氛围,营造支持各类创新活动的环境。再次,要充分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切实让他们在创新中唱主角。创新既是领导的责任,也是群众的事业。部门领导应该深入干部当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把大家组织到创新实践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同时,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鼓励创新,既能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能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实践证明,创新既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是凝聚民心、激励士气的有效载体。只要充分地把干部们的创新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我们的税务工作就一定能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是一种超越,一种扬弃,但又不是异想天开。创新既要倡导敢闯敢试的精神,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把创新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切不可脱离实际求“新”出“奇”,搞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篇4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指出人们生活的大部分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非正式制度本质上是基于文化驱动的一系列隐性契约,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分解为基于法律层面的制度和基于道德层面的制度,前者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予以强制规范,规定企业以及员工必须履行的责任的下限;后者通过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来实现,内部控制文化不仅促进企业对制度规范的执行,而且鼓励企业基于道义精神力所能及地履行非法定的责任。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不单单是靠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内部控制机构等硬控制就可以完成的,内部控制更为关键的是一种执行文化。控制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设定了基调,而在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中,文化则是最根本的因素,它对于人的行为影响深远。文化形成价值观,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取向,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粘合剂。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境界、思维方式和未来发展格局,而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的内部控制文化,则为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了实际上的支持。笔者认为,要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还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增强内部控制的软控制。

二、内部控制文化文献综述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1998年《巴黎宣言》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思想。新加坡将“四书”、“五经”作为教科书和基本员工守则,韩国也重视从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崇尚儒家思想,主张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源自《论语讲义》(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建设需扎根于儒家思想的土壤,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如此,方能不失去文化建设的根基,否则,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机和活力。目前,学术界从不同侧面对企业内部控制文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基础研究 直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文献并不多见。彭幼华(2008)首次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文化”的概念,指内部控制实施群体在长期内部控制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带有价值取向、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晓玲、王福胜(2009)指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具有业绩至上的价值观、“纠错防弊”的理念、“执行指令、服从规范”的伦理道德、绝对的层级管理方式和制度建设的静态化等特征,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如何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柯虹羽、王海兵(2010)指出了内部控制文化研究的现状以及内部控制文化的内容,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王海兵等人(2011)不再将内部控制文化作为企业内部环境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内部控制要素,成为人本型内部控制的八个要素之一。彭妍、陈艺婷(2011)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构成要素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为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文化,需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全面公正的评估机制、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适当的内部控制文化构建成本和全程全员的风险意识。

(二)内部控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联研究 此外,有很多文献针对人本控制、内部控制中的诚信文化、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刘明辉(2003)认为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经营活动和控制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实现自我控制的主要指引。汤谷良教授(2006)在分析了“中航油”事件的深刻教训后,认为“内部控制更为关键的是一种执行和执行文化”,并且强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最为关键的是构建一种对制度敬畏的公司管理文化”。林钟高(2010)围绕内部控制执行文化问题,论述了文化对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的影响,分析了两类契约与内部控制执行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企业诚信文化这一隐性契约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独特价值和实现途径。王竹泉、隋敏(2010)提出了“控制结构+企业文化”的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将企业文化作为内部控制的二个要素之一。王海兵、李文君(2010)首次提出“人本内部控制”的概念,并对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

(三)儒家思想运用方面的研究 在儒家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方面,骆良彬(2008)通过对儒家思想和会计职业道德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应弘扬儒家优秀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诚信意识,重塑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屈燕妮(2008)通过阐述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指出如何利用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摒弃消极因素来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绩效。沈丽(2010)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思想影响的两面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西结合,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当代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可以看出,学术界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应用于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是一种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目前我国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内部控制文化的战略性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规章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的硬约束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一些企业认为,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就等于建立起了内部控制机制。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是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通过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让内部控制规范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影响到每个员工的行动,无疑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一条途径。

(二)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大量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仿效西方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但唯独文化是没法复制的,它是企业立足于国家的文化大环境,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培养起来的。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时几千年,世代传承,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中,应当很好的去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与内部控制规范相一致,这是西方国家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所不具备的。然而,在实际中,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中注重学习西方模式,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领悟不够,挖掘不深,没有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中,使得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成本过高,而效果却不够明显。

(三)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 《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提出,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为了响应《规范》的号召,在企业中喊口号,贴标语,制定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等,但这些措施只是流于形式,员工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涵,也只是盲目的遵从,更别说能够实现软控制。另外,我国内部控制显得过于单调,过于形式化,有的企业只重视企业财务方面的控制,有的企业只重视经营管理方面的控制,对其监督的力度远远不够。

四、儒家思想与内部控制文化的耦合

国内外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工业革命和大机器作业的结果”,“真正的产生还是20 世纪的事。”李孝林等人(2009)认为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内部控制早已被人们应用到经济、管理行为控制中,当代内部控制方法,一般认为有11 种, 除电算化控制外,汉代都已存在。我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其影响已渗透进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当中。这说明在汉代,儒家思想就已经和内部控制相结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人本观与内部控制文化 一切事物的存在只有与人联系起来才能找到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没有人的存在,不与人的利益、人的权利等相结合,任何事物都仅仅是一种存在物、一种事实、一种状态而已,就不会有任何价值。(1)先秦儒家思想的主体思维重视人的作用,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孔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孟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这些观点都体现了儒家“民本”的思想,也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2)朱熹是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者,作为程朱理学之一派,他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若一件事,民人皆以为是,便是天以为是;若人民皆归往之,便是天命之也。”(《朱子语类》卷一十五),朱子这句话就是说做对一件事的考量要以人民的愿望为标准。朱熹在《四书集书・中庸章句》中提出“人君为政在于得人” 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3)儒家人本思想以“和为贵”为指导原则,儒家文化注重和谐统一,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所谓“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易・系辞下》)。儒家思想的和谐理念对于企业构建和谐的内部控制文化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诚信守义观与内部控制文化 内部控制和诚信通过不同方式来增强员工行为的可预测性,内部控制和诚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互补性,廉价而高效的内部控制的存在使得企业较少依赖诚信;而当诚信存在时企业可以降低因设置内部控制机制而带来的成本和复杂性。但在实务中,内部控制和诚信是同时存在的,诚信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基础,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条件。内部控制能够规范和制约企业经济行为的首要前提是确保内部控制的完备性,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使得明晰所有的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拟定完备的内部控制是不可能的,不完备的内部控制是必然和经常存在的。这就要求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以弥补不完全契约带来的控制漏洞。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业无信不兴,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规范,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其地位显得越发重要。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极端真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这是未曾有过的事;不真诚,是不能感动别人的。孔子也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在孔子看来,诚信是人们立足社会、经济往来、治国理财的根本要求,因而诚信就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

任何职业活动都承担着两种职能:即促进社会进步和满足职业活动主体个人利益。前一种职能的实现称为“义”,后一种职能的实现称为“利”。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一方面承认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调这种追求利益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主张通过正当的合乎道德的途径和合法恰当的手段去谋求利益。单纯的讲“义”会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工作的效率;单纯的讲“利”,是唯利益主义的表现,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在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将“义”和“利”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既维护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三)儒家思想的知行观与内部控制文化 儒家思想中对知行之间关系的阐述,尤其是朱熹理学的知行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知行具有很大的耦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让员工知晓,此为“知”;员工将这些制度贯彻到工作当中,此为“行”。朱熹在知行观上有一些通俗而明确的说法,值得借鉴。(1)知先行后。朱熹说,“义理不明,如何践履”(《朱子语类》卷第九),意思是说道理不明白,怎么能实践呢?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先有实践,才有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先要有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按照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安排各项控制措施,每个员工按照控制制度行事。(2)行重知轻。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第九),朱熹认为知行相比较,行更重要。在企业当中,内部控制的道理在于行,不行就如同没有控制。(3)知行相须。朱熹说,“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卷第九),知行与目足的关系一样,是相须相存的,知行需统一。企业内部控制也需知行相须,知行统一,孤立、片面,都不好。

(四)儒家思想的创新理念与内部控制文化 儒家认为历史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任何制度不会停止于一种状态。因此,理论与制度要随着改革,以适应新的环境。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既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殷商继承了夏朝的制度,并对其做了修改;周朝继承了殷商的制度,也做了修改。以后如果有继承周朝的制度,即使过了百世,还是要修改制度,这个是很明了的。这也就肯定了制度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同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当培养创新型的内部控制文化,根据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作出修正,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儒家思想与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冲突

儒家思想有其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发展到今天,儒家思想的内容并非完全能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相吻合,有时候甚至产生冲突,因此应该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一)“中庸”思想妨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儒家“中庸”思想,强调关系的“和谐、统一”,讲究一团和气的内部控制文化会阻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这与西方强调差异化的文化不同,统一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文化氛围,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有时也会演变为不注重制度安排,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导致在经营中很少考虑与契约制度相关的价值理念,而很重视人情关系,这将对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重“人治”轻“法治”,忽略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存在 儒家强调“人治”, 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管理组织,采用三纲五常作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董仲舒按照其“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孔子的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原理,这种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会使得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失去存在的权威性,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另外,儒家学派主张“集权”的思想,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强调“授权”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由此二者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三)儒家“家天下”的思想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提倡“家国一体”的思想,这种“家天下”的思想观念持续至今,造成了在选拔人才时“任人唯亲”,而不是客观公正的“任人唯贤”。这种思想过分凸显了个人的权威,不利于对权力形成有效地监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许多企业领导者,将企业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小家”,无视监督机制的存在,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带头冲击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六、基于儒家思想的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通过对儒家思想与内部控制文化的耦合性和对立性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中应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 “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充满了大智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醇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精神。“和”不是“同”,也不是追求“中庸之道”,“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以和谐的方法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群体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在一个企业当中,和谐并不意味着低效率,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既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有利于营造祥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关心人,重视人的作用,鼓励和激励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以人为中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X理论和Y理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工作业绩,同时也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其目的不能仅仅只是在于查错防弊,还要能够体现全体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人格追求。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制度,有利于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及其人格追求,它能使员工的“自律”和“他律”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因而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强调“人治”大于“法治”,企业的内部控制要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强化沟通与监督。以人为本不是以个别人为本,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特权。

(三)培养诚信守义的内部控制职业道德规范 “诚信不欺,一诺千金”是中国商业精神的一条重要的原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儒家传统思想的至理真言把诚信列为人从事任何职业活动的一条首要的职业道德规范。“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颜元《四书正误》),正如清代大儒颜元所云,应该提倡人们在合乎道义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方式去取利。把义放在第一位,利放在第二位,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培养诚信守义的内部控制职业道德规范,“诚信不欺,义以天下”。

(四)建立知行统一的内部控制沟通与监督体系 结合实际,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制定者与员工加强沟通,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做到“知”。另外,一项制度制定的再合理、再完善,如果执行人不完全照此执行,其力度将大打折扣,甚至起到不好的反作用。所以为了保证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顺利的发挥作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以了解制度是否有漏洞,是否需要完善,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做到赏罚分明,“行”之有效。

(五)打造创新型的内部控制精神品格 内部控制文化对企业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当公司内部控制陷入困境和公司需要进行组织机构变革时,企业能够走向成功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哲学和文化及时适应时势的变化。企业应当打造创新型的内部控制精神品格,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激情的组织氛围,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内部控制做出修正。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会计研究》2006年第2期。

[2]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 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3]崔志娟:《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视角的分析》,《会计研究》2011年第11期。

[4]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5]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田冠军:《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第7期。

[6]刘明辉:《内部控制未来的变革方向》,《中国财经报》2003年11月26日。

[7]汤谷良:《内控制度如何具备持续的执行力》,《财会学习》2006年第9期。

[8]骆良彬:《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9]柯虹羽、王海兵:《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篇5

一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呈现出许多新的、复杂的情况。在各种矛盾、冲突、失范和混织的情势下,各种纠纷激增,使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大幅度增加,案件种类不断增加。司法鉴定混乱局面的产生,与这一社会历史的大背景直接相关,原来基本能满足审判工作需要的以法医为主的司法鉴定,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完全变化了的形势。

二是法律规范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不完善,对属于证据之一的鉴定结论的产生,没有统一的鉴定程序规则,有关司法鉴定的法律规范主要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少,且内容抽象,导致同一案件多个鉴定结论的混乱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方面的原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民间团体、个体企业纷纷成立“司法鉴定机构”,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服务,这种利益驱动的产物,必然导致鉴定主体鱼龙混杂,鉴定质量相去径庭的结果。

四是不符合科技发展自然规律方面的原因。司法鉴定是在诉讼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专门性问题的活动,其基本属性是科学技术性的,由于种种原因,司法鉴定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缺乏。

五是人民法院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机构设置、规格、名称不统一,司法鉴定工作、机构及人员的定位不明确,司法鉴定技术人员素质、技术装备参差不齐,无统一的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和行为规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改革司法鉴定工作:

一是增强思想认识。综观当前的社会法治环境和审判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不但应该坚持卓有成效的司法鉴定工作,而且应当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创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

第一,将司法鉴定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分别设立机构。主要负责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有关司法鉴定的规范、标准,统一管理人民法院委托和组织司法鉴定工作。

第二,澄清司法鉴定的概念,尽快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工作的统一规范,抓紧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和收费标准,修改、补充司法鉴定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鉴定人出庭制度。

第三,建立司法鉴定人(法人、自然人)名册制度,规范对外委托和组织司法鉴定行为,并对其实行定期考核、及时剔除有劣迹者。需要委托或组织司法鉴定时,按照当事人主张与法院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协商不一致时,由司法鉴定管理机构主持用随机的方法从名册中选定鉴定人。

第四,队伍建设也要走改革创新之路,要积极探索司法鉴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努力营造符合科技工作特点、有利于司法鉴定事业发展的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鉴定技术队伍,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和道德素质。

三是进一步做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司法体制的改革必将向纵深发展,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也将全面展开,改革的最终结果,应该是真正建立了适应我国诉讼制度的体制。可以预见,这种体制将充分汲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司法鉴定体制中的精华,符合我国的国情,是科学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司法鉴定体制。其特色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是司法鉴定制度取大陆法系法院职权主义和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折中。由人民法院行使司法鉴定的决定权、委托权、组织监督权,其中,法官依据职权或应当事人或人(辩护人、公诉人)的申请行使决定权,按照由当事人主张的原则与人民法院在司法鉴定人名册中随机指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司法鉴定主体。法官不直接与鉴定人接触,由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辅助部门负责管理司法鉴定人名册,完成司法鉴定的委托、组织和监督工作,并负责提供司法鉴定咨询、协助法官审查鉴定结论等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