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一直是职业高中教育中的难点。很多职业高中甚至选择了忽略的态度。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的不均衡,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消极的影响。为了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水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目前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一、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高中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性不高
目前,许多职业高中教育只注重专业技术的训练,音乐教学成为了职业高中教学方面的边缘地带。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长此以往就导致了职业高中音乐教学地位低下。
2.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许多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在授课课程中,教学理念陈旧,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参与空间,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3.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内容过于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随意改动内容,规范的教学内容完全被荒废,这就影响到了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职业高中教育中,因为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就导致了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得过且过。这就严重素阻碍了音乐知识的传授,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5.职业高中的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动力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职业高中对技能的绝对看重,职业高中的音乐教育自然被列入辅课程的行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功利倾向,从心理层面上就对音乐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同时,又因为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来接受音乐教师传授的知识,根本对音乐的内涵没有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完善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对策
针对目前职业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种种状况,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努力完善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工作。笔者针对目前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才有可能改善目前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的状况。这就要求校方要积极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组织适当形式的音乐汇报演出,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兴趣。同时,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
2.改进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观念也带去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能一直填鸭式教学,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注意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给学生带去新鲜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加利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感受力,加深对于美的理解。
3.遵从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把控作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保障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新课标的标准,都是需要音乐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保留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引入最先进的音乐文化,也是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只有丰富了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观念得到改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音乐素养。素质水平方面:首要是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让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要赋以责任心和使命感。可以适时对教师进行测评,掌握教师的素质状态。音乐素养方面:在客观上,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教学的培训和交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在主观上,教师本身也应该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积极的熏陶。
5.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5.1 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可以给学生带去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冲击,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的同时也被带入到音乐学习的氛围当中。学生因此会产生很强的主动性,主动接受音乐知识,自身的音乐能力、鉴赏能力也能很快地显现出来。
5.2 开发新颖的教学模式
可以在对课本知识的阐述上加入对音乐知识的深入探讨。对涉及到的音乐知识进行有意识的编排并设置情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拨。及时肯定正确、新颖的观点,对于错误、偏颇的观点不要急于纠正,而应该注重引导。让教师真正走到学生当中去,开展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5.3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音乐教师也应为参赛选手提供悉心的指导和合理化建议,这样既能达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这种开展形式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侧面提高了职业高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职业高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学生上课期间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态度消极的现象。要摆脱目前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就必须同时从重视程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师素质以及学生兴趣方面进行改善,只有这样,职业高中的音乐教育才能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庄兴.音乐教学中如何用好综合手段[J].中国音乐教育,2010.10.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体会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音乐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普及了音乐知识,发展了高中生的音乐特长,为部分学生通过文艺特长走上成功之路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使高中音乐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高中音乐课教学纳入学科科目以及高考中音乐特长生的大量涌现,使高中音乐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克服了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的缺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简单地说说新课程改革以来自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一、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部分音乐教师对新教材的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不太适应新教材状况。音乐教学由老教材变到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教材自身不够完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跨度大,深浅安排不够合理。有很多教师反映面对新教材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有更多的教师反映,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有教师说:“新课改后不知该怎么上课。”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内容简略,学生基础差,学生难以把握知识。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虽然体现了创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却缺乏严密性。
2.部分音乐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很多音乐教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现“形式化”“公式化”“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
3.音乐新课程教学培训效果不明显。调查中虽然显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但是据教师的反映,培训的效果对教学作用不大。有的教师认为:“专家们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我们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问题却不置可否,既说不上来,又不愿深入讲,这样的专家讲学对我们实在意义不大。”也有教师反映:“这种纯理论培训只是摆摆花架子而已,根本谈不上对新课改实践的科学模式指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新课改经验几乎为零的现状,教学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课程。
4.对音乐新课程课堂的理解存在误区。新课程课堂教学轰轰烈烈,大家都在探索,但随之也出现一些问题,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方式上只求热闹,过于放任,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手段上形式主义盛行,滥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评价上充斥口头禅式的廉价的表扬、鼓励……片面认为只有用上信息技术,让学生多讨论、多参与、多活动、多回答问题就是新课程了。
5.对音乐课程的评价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教材已经开始使用,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激励和改造的功能,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但是,现在许多地方音乐教学评价跟不上。文化科目可以用教学成绩为主来进行评价,但音乐课程如何进行评价?音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也只停留在成绩考核上,缺乏过程和发展性的评价。
二、做好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教学启示
1.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走进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新课程和新教材是不可更改的现实,每个教师都要接受并适应它,努力提高自己,消除抵触情绪,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走进新课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有机会就要学习、有意识就要贯彻、有能力就要落实,一节课中哪怕只有一点突破。音乐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从原来的不适应到努力去配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尝试着去认识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风格特点,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了解该教材的编写原则,遵循科学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学校要加强音乐教师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互补。首先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从音乐教学转为音乐教育。其次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音乐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老师要具有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最后,音乐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辩论法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3.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高中音乐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好高中音乐教学。在集体备课时,可以先由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然后备课组集体研讨,生成新的教学设计,实现资源共享。主备人在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说出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辅备人对主备人的设计观点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一般选择两三位教师,分别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与其他教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训练;基本方法
一、前言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学生既面临升学的压力,又需要进行声乐学习,可谓压力巨大。基于此,音乐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高考时考出好的成绩,实现其艺术梦想。
二、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音乐特长生在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尤其是高考升学率方面。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虽然有器乐、声乐、视唱练耳、乐理基础等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器乐课程,而忽略了声乐基础教学,导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容易把艺术升学理解为高考捷径。而这种教学模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目标极不相符,导致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观念老旧,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法有效地把握声乐相关知识。
(二)重技能轻审美
审美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演唱能力的提升。而审美培养首先要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审美引导,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表达作品。然而,在很多高中实际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艺术技能培养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意义。而很多高中音乐特长生也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仅仅以提高专业分数为学习的目标,并将高考作为升学捷径,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出现了严重的重技轻艺的现象[1]。这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歌唱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无法以艺术审美来认知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也导致教学创新受到了较大的阻力。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传统的高中声乐教学,高中声乐教师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的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始终处于听从的位置,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致使学生不具备创新能力,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知、特色。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可谓是一种枷锁,严重阻碍了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式地学习,无法得到个性的彰显,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声乐教师就要注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特征、音乐学习状态、想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教学,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2]。同时,声乐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结合学生适合的音乐类型、特长等,因材施教。另外,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分析,结合不同的作品风格、特征,让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通过发挥情感的作用,并选取内容简短、容易上口、音域狭窄的歌曲,使其掌握歌唱技能,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对声乐知识有正确的认知,更好地呈现作品,让教学任务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
大多数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教学、唱歌训练,不具备相应的歌唱技巧。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特长生的歌唱方式,使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口鼻共吸”方式,让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发声与呼吸,规范歌唱方式,进而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可以说,呼吸是人体发声的主要原动力。呼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其一为胸式呼吸,其二为腹式呼吸,其三为胸腹式联合呼吸。而在这三种呼吸中,胸腹式联合呼吸被公认为声乐界的最佳呼吸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了解最佳声音位置、最佳音质标准,通过掌握发声技巧,来唱出更加优美的歌声。同时,声乐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通过长期训练,让音乐特长生有意识地更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形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三)强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将来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若学生没有相应的声乐基础,就会导致后期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对音乐特长生加强声乐基础性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发声,并通过灵活、高效的声乐练习,保证发音的标准及吐字的清晰,进一步提高学生声乐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声乐课程教学[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过程较为漫长、枯燥,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水平。大多数高中音乐特长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既要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要进行音乐专业学习。只有打好基础,扎实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歌唱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逐句教学,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腔调加以学习,导致学生缺乏灵活性、创新性,也致使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悟作品,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以自主性创作、表达,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品内涵的自我解读,将情感、审美融入其中,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看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的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真正为学生着想,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特色,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学习,进而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高中乐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相关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并适当运用经典曲目,让学生对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情感加以把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再次自主创新,融入自己的风格,将作品演绎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五)掌握学生的嗓音条件
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对于作品整体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将作品的曲风、民族特点、文化底蕴等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音质、音域、声音种类、控制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当风格的曲目来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通过对气息调整、声音控制来突出学生的特色,将歌曲的内涵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做到扬长避短。另外,民族特点为歌曲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民族学生的嗓音特色,以近域原则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民族作品,使其对本民族的地域风情、文化特征、唱法特色等进行准确把握,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提升其唱功。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曲目的难易程度,把发声练习控制在相应的音域范畴,结合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知识掌握程度来循序渐进地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歌唱能力、歌唱技巧的提升。针对声乐知识处于初级程度的学生,教学要以基本功练习为主,让学生进行真假音转换练习,并打开中声区腔体,以找准共鸣位置,将气息、吐字、发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再逐渐放宽其音域,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4];针对声乐知识在中级程度的学生,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好换声区的重难点,学会控制气息,并将音量、音色予以控制,以便更好地歌唱歌曲、表达情感;针对声乐知识在高级程度的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以引导诠释为主,让学生融入情感,通过唱功来全面地展示曲目,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结束语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谓是基础,学生只有扎实学好声乐知识,才能够提高歌唱表演能力,并丰富表演形式,提高艺术素养,在高考时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更好的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状况、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从而使高中音乐特长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立华.优化高中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3(09):145.
[2]金璐.对职业高中音乐班声乐教学规范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97-198.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 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4-01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音乐课堂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本次的阳光杯教师课堂竞赛中,笔者针对新入职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注意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
鉴赏不同于欣赏,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音乐来评价和判断各种音乐间的区别和不同,着重点在对照,故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新教师设计的课堂中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只停留于欣赏的层面,在面对普通学生的时候,更不能通过对作品的背景、情感介绍,从音乐技巧上加以梳理然后完整欣赏一遍即可。这不仅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同时表现出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
如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新歌剧》一课中,教学上不仅仅停留在欣赏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直观感受,而且还应该从歌曲的风格、曲调中去体会和感受中国新歌剧是如何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戏曲等民族曲调风格,详细剖析中国歌剧中的“唱”,从而使学生体验中国歌剧的发展、借鉴、变化,理清中国歌剧的演唱技巧与咏叹调\宣叙调的关系等等。高中音乐鉴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为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新入职的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把自己的理论修养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际价值。因此,深刻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音乐鉴赏课教学,是新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
二、深入研究教材作品,使音乐鉴赏课堂体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深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和灵感。新入职音乐教师往往对音乐作品不熟悉同时也不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停留在音乐技巧的教唱上,认为课堂上教师展示基本功,弹唱、演奏活跃课堂气氛便可上好音乐鉴赏课,这不仅仅容易让学生觉得音乐鉴赏中给予学生的知识含量不够,同时也没有完成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目标。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中《高亢的西北腔》为例,新老师使用范唱的方式来表现西北民歌的技巧与特点,但这显然对西北民歌没有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以西北地理、风俗民情、民族特征等为基础,结合西北民歌的唱腔特点、技法运用,引领学生进入高亢的《花儿》、《信天游》等经典西北民歌鉴赏中,通过作品体现出的西北风情表现出来,才能实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达到音乐育人的目标。由此可见,深入去研究音乐作品,将音乐作品的音乐技巧、人文性与审美情趣统一起来,渗透到音乐鉴赏课堂,是上好高中音乐鉴赏的根本之道。
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切忌将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成语文等文理学科课。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它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由于音乐其非标题性、非描绘性,被称为神的语言,因此语言文字作为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媒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揭示音乐形象,音乐鉴赏中的教学语言在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分析音乐的表达方式、提示音乐描绘的形象及揭示音乐所表达的思想等三类。新入职的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一味重音乐文化而轻音乐魅力: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人文背景、创作动机、思想变化甚至作曲家的生平当作是音乐鉴赏的重要部分,而忽视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各大要素,不能很好地将音乐情感、音乐风格、作品结构、技巧运用等结合起来展示出音乐的魅力。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中《祖国颂歌》为例,在讲解艺术歌曲《忆秦峨.娄山关》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分析此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反复朗诵体会歌词的意境,体会先生创作此诗词的情感,而不是通过大量的哼唱、聆听、感受去在音乐中体会歌词和歌曲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分析中尺度的把握不到位,音乐课就变成语文诗词课。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把握歌词叙述技巧在音乐形成中的表达,把音乐要素如强弱、力度、速度、音色、和弦等纳入到课堂的鉴赏活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鉴赏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之美。
四、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是高考需要,往往出现对音乐课堂关注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音乐鉴赏对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提高自身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提高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观念。
如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一课中,新教师用非常流畅的语言和教学设计把聆听音乐的各大音乐要素的常识分析很详细,但整个课堂中使用了大量的讲解授课法,导致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学生参与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音乐每个要素的特点。当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要重视高中生喜欢表现的特点,通过学生自我的表演、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合作。
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感受音乐的魅力,生本学堂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设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能够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由于我们的音乐课堂为一周一次课,音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不多,因此大部分新教师往往喜欢有一定音乐功底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活跃、课堂反应灵活,音乐思维较好,因此新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活跃的学生,或者是坐在前排的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忽视,出现开小差等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形式的分层教学与小组学习,不仅有利于音乐鉴赏学习氛围的营造,而且也是探究、体验学习的要求所在。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有功底的学生通过节奏模仿、演唱、舞蹈等运用到鉴赏过程中,还要引导音乐技能功底差的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过程,通过与功底好的学生相互合作,促进共同对作品的鉴赏。
总之,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以教学目标来指导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在注重学生音乐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自觉接受音乐艺术的陶冶,从而避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冯双春.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12)
关键词 电子白板;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51-02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高中音乐教材比较接近生活实际,内容涵盖面广。由于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刺激较为敏感,对音乐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离生活比较近的音乐素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是模仿。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并不很感兴趣;相反,有的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有点儿漠不关心,致使学生的理论积淀较差,教学效果不佳。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总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或者是放任学生自由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学生的音乐素养很难得到提高,更谈不上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特长生而言,不懂得乐理,专业水平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高考加试时也很难突破理论考试关,更不能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得到有效培养。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巧妙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音乐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打造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
1 利用电子白板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音乐教学就是教师用录音机或者DVD播放一些教材上的歌曲,让学生听听音乐或者跟着唱唱,或者是教师进行范唱,让学生试听或者跟唱,很少进行音乐发展史和乐理等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感觉乏味,没有新意,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很难得到有效发挥。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教学中把多媒体设备引进课堂,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素材,让学生看到最直观的、最形象的音乐作品,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在进行西北民歌《草原牧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等歌曲的教学时,笔者制作了音画作品,用电子白板展示大西北的系列图片,包括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家乡风景图片;在播放图片的同时,通过背景音乐播放《草原牧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对大屏幕上的这些精美的图片展示的婀娜多姿的舞蹈、漂亮的服饰、充满大山原始气息的音乐很是惊叹,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借助电子白板展示精美图片,加上原生态的音乐渲染,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学习热情极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利用电子白板优化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音乐教学时,由于时空和学生已有经验的限制,有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教师讲得很认真、很生动,或者很精彩,由于缺乏必要的辅助手段,导致学生对那些知识的理解还是很肤浅。因此,在这类知识的教学中,巧妙利用电子白板优化教学结构,把学生不易懂的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场景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的灵感,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如在京剧单元的教学时,学生对著名京剧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多,对剧情的理解很肤浅,所以对这一单元知识进行教学时,学生理解较为困难,这也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视频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红灯记》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用电子白板播放,让学生结合视频中的情景,理解在那个年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的写照,从而理解京剧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欣赏舞蹈音乐《鸿雁高飞》时,笔者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网页,制作PPT课件链接新年联欢上的京剧表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作品中的特点,对部分通过反复播放,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自觉地走进特殊的角色,理解各角色的含义。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环节,从各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刻感悟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 运用电子白板丰富教学内容,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种动感的艺术,它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从课外选择合适的曲目适当拓展延伸,把学生带入更加优美、高雅的音乐殿堂,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在进行越剧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的教学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视频,从网上下载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使学生深刻理解同一作品在不同的乐器的演奏下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课后,笔者让学生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查找与这一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和相关资料,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了解协奏曲的特点。学生通过对比,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两部作品的本质区别。下节课再让学生感知这两首音乐,从而使学生能对这一类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是由多种语言信息综合而成的一门艺术,它是由乐曲的旋律、节奏的变化、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乐器的选择方式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音乐本身的魅力使学生感觉到一种美轮美奂的境界。因而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要想办法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的美妙,从中体现到喜怒哀乐等情感以及时代特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人机互动,刺激学生的各种神经,教会学生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手表演、用心感悟、用情表达等,全方面地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本身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时,笔者用电子白板出示有关《天鹅湖》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视频的渲染和熏陶下,脑海里浮现优美的舞姿和婉转动听的歌声交汇的场景,从而在内心深处感悟芭蕾舞剧的魅力所在,进而不由自主地投入作品中,有的学生随着视频进度进行舞蹈。学生欣赏着欢快、活跃的圆舞曲,感觉音乐就在身边,通过自身的模仿,深刻体会作品中主人翁的忠贞爱情故事,轻松地接受新知,提高实践能力。
5 巧用电子白板进行个性化训练,提升特长学生的专业素质
音乐教学应本着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突出的理念进行。教师要科学选用多种教学媒体,针对学生对乐器的使用,对音乐特点的把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学有所得,练有所长。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个性化水平,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鉴于以上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学情分析,笔者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现状,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全新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信息积累,强化体验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性。情感态度不仅仅表现为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更多的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的态度。价值观则反映在作品价值方面,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上海市音乐名师培养基地导师、特级教师――张展英,在题为《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讲座中指出:音乐教师平时要注重各种信息量的掌握和积累,在教学中要综合各类艺术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这些信息量可以体现在:
1.文学作品中。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形象地表达了为什么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会同样的催人泪下;欧阳修作品《醉翁亭记》中说到“曲径通幽”、“有亭翼然”,这种弯和曲线与民族舞蹈动作中的“三道弯”、民族民歌中起伏的旋律形象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民族元素中和谐、中庸、统一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对形象的审美表达。
2.影视作品中。影视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教材中的内容。影片《我是谁》中的非洲歌舞片段,形象地表现了音乐节奏快速、复杂多变的特点以及非洲鼓在非洲歌舞中的重要地位和非洲舞蹈的动作要领;影片《出水芙蓉》中女学生与史密斯老师共同演绎的拉美风情的音乐也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拉丁美洲音乐。
3.美术作品中。在印象主义奠基之作《大海》中,美术界所追求的自然界光与影在瞬间的变化在德彪西的笔下又通过模糊调式调性、短小动机缀合旋律等手法写意出来。音乐与美术形成了真正深层次的默契。
诸如此类有效的信息,教师平时要善于从各种门类中寻找和积累,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审美体验,轻松认知
笔者认为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把音乐中知识性、思想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轻松地聆听、参与,轻松地掌握。这需要教师把握住三点:
1.突出重点,抓住焦点深入
课改专家崔允t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把所涉及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学生是不行的,这样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突出重点,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层层深入。如:在欣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让学生理解的重难点是了解浪漫主义风格在歌曲中的表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本课的焦点就是音乐要素变化。教师抓住音乐要素变化这一焦点,让学生反复聆听,关注歌曲的旋律、和声色彩、伴奏及音乐情绪等,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艺术歌曲的突出特征。
2.有效引导,体现轻松认知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知识点,或者过多机械性地提音乐要素。高中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去满足、应付考试与升学的需要。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注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纯知识理论为目的的学习会让学生忽略了体验音乐中的美感。《高中新课程理念》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是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尽量让学生轻松地聆听、轻松的参与,在体验中实施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爵士乐》一课中,就可以把整个过程设计得很轻松。《Don’t know why》是一首经典的爵士乐作品,诺拉・琼斯充满磁性的嗓音,让学生深深着迷。教师只要在欣赏前提醒学生“请关注这首歌的情绪!”一曲听罢,学生几乎都能正确捕捉到歌曲的情绪――淡淡的忧伤、愁怨等。接着设问:音乐通过什么手法让你感受到这种情绪?此时可以设计第二遍聆听,并且跟着音乐学唱,通过轻松地聆听来探索“布鲁斯”音乐的特点。乔普林的钢琴音乐《娱乐者》由于经常在游戏或动画中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形成这样风格的原因是特殊的节奏性导致轻重格的交错。学生积极的探索心态也让用“ ”、“ ”、“ ”、“ ”等节奏来创编《两只老虎》的过程也显得轻松而有效。伴随着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教师讲述着这位爵士王者的故事,感受着他的痛并快乐着。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爵士乐的精髓,即兴演唱着布鲁斯,演奏者拉格泰姆,宣泄、排遣自己的情绪。音乐要素都渗透在欣赏及思考的过程中,这比教师机械性地问及这个音乐的速度怎么样或力度怎么样效果要好得多。45分钟轻松地度过,而且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感受到了爵士乐的巨大魅力。
3.“简化”概念,帮助形象理解
@里的“简化”概念是指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形象地理解概念。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西欧音乐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欣赏,总会表现出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作品多数为交响乐,不仅长而且很难理解。而一些类似“变奏曲”、“无调性音乐”等概念显得很生硬,难以理解。在欣赏时,就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体验的过程中,形象化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一堂名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优质课上,授课教师把变奏曲的概念作为一个知识目标,深入挖掘了两个主题旋律的音乐要素,先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并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旋律,再增加难度,通过变化音乐要素在一定的情境下再次模唱旋律。这样再让学生回答什么叫“变奏”。熟悉了旋律,进一步聆听音乐重复了几遍,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轻松地找到了答案,还有效地说明了什么叫“双重变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关注审美情趣,拓宽视野
1.关注学生兴趣、关怀学生心灵。
《高中音乐课标准解读》中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而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对相关知识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应该把流行音乐引入高中课堂。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
例如,在《爵士乐》一课的导入中,教师播放了几段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因为是流行音乐,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歌曲结束,教师提问:“这些歌曲都属于那种风格?”“爵士”、“摇滚”“ R&B”、“ Hip-Hop”、
“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学生就含含糊糊、似懂非懂了。当教师将这些种类一一解释过后,学生似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在《走进京剧》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请学生列举哪些流行歌曲当中包含了京剧的元素,并设问这些京剧的元素造就了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周杰伦的《霍元甲》、陶吹摹端杖说》、信乐团的《One night in Beijing 》……这些作品虽然都借鉴了流行歌曲的创作风格,但是加入京剧元素以后,使音乐具有了明显的“中国风”,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品味。
这些课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了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做出自己客观、理性的评价。
2.挖掘作品价值、拓宽学生视野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各大洲的民族民间音乐、西方专业音乐的创作。这种构成方式,充分体现了体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民间音乐淳朴、情韵浓郁;古典音乐理性而严谨、现代音乐丰富而又各具特色……要让学生感受每一种音乐的精髓,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音乐能打动人心,足见其魅力非凡。而音乐课是否精彩,就在与能否充分发掘、体现音乐艺术这份魅力,能否让学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内容,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体验。而音乐也最擅长表达人的情绪和情感。音匪俣鹊目炻、音乐力度的强弱、音乐的音色变化等,都与人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有相同之处,非常接近于人的心理变化。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情绪、情感与音乐要素变化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相一致,就能体会到音乐的审美价值。
四、树立“服务的心态”,伴随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尊重青春,伴随成长、完成生命成长的铸造是一个教师的基本指责。她提出教学要“宽则得众”,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态度去改变学生,用宽厚之心去影响学生;“敏则有功”就是说锐利敏捷就会提高工作效率,要因材施教;“惠则足以使人”,作为教师就是要在精神价值上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在物质上与学生分享。崔允t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提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与爱心,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服务的心态”,以真挚的情怀伴随学生的成长。小到小到家庭,大到单位社会,如果都能树立服务的心态,必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总之,笔者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策略关键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具体现状和内心需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策略,引领他们体验更多乐趣、享受更加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崔允t主编《有效教学》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 印涝斐著《五步相融打造精彩―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天地》2008.9
[5] 吴仁培著《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歌海》2011.2
[6] 黄聿芬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效性》
《新课程研究》2009.9
[7]董巍著《大教育背景下的音乐鉴赏―――谈高中音乐欣赏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11
[8]吴松芳著《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 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问题”是整个教学的主线。吴斌老师在高中课程音乐教学研讨会上提出:“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那么“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音乐教学实践,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例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体会。
一、选准切入点,以问导学
切入点是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文本、领悟音乐主旨的最佳角度,也是赏析一部音乐作品的着眼点和突破口。选准“切入点”设计问题,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动力,以问导学实现“问”对“学”的引导功能。
如《肖友梅与黄自》教学中,课的开始,老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并提问看到“?”会想到什么?顺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先对“问”作以科学的解释,并继续引导:当一个人的头脑完全被“?”占据是一种什么情绪?学生得出:迷茫的……然后师生回忆经典词句,感受古代文人由“问”引发的对爱情的疑惑和对愁与恨的抒发后,引出了歌曲《问》。
接着出示一个大大的“恨”字,提问:“看到“恨”,想到什么?若在前面加一个‘长’字呢?”由此引出白居易《长恨歌》。
同样在回忆经典诗句之后,老师顺势引出作品的背景,通过读歌词学生体会了当时的局势。一个“?”一个“恨”将音乐内涵紧紧联系在一起,发人深省。
这种切入点的设问巧妙又奏效。学生被“?”和“恨”两个字展开的画面深深地吸引,并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答案。选准切入点,以问导学,是一堂好课亮点所在,能有效引导学生快速切入教学主题,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探究点,以问促学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要求提出: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立足“探究点”,以问促学,强调的是“问”对“学”的促进、推动功能。
1.提问要沿主线发展
一堂课如同一台戏,情节的发展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因此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讲究前后的连贯和关联,使众多问题围绕一个线索,形成一条主线。
如《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赏析中,主要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
(1)歌词中体现出士兵们恨的是什么?
(2)第一乐段重复演唱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3)第二乐段演唱在声区力度上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音乐的旋律和情绪有什么变化?
(4)第三乐段是哪一乐段的变化再现?什么要素发生了变化?
(5)各乐段音乐要素的变化与士兵们情绪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所有这些零星问题都靠着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统领着,那就是“人物情绪变化――展现社会现实――腐败的政府必定会导致民族的灾难――激发爱国激情和抗敌热情”。
2.提问要层层深入
课堂教学如同一场戏,情节的发展要环环相扣求发展。因此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层层深入,节节推进。
如《芬兰颂》的赏析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的引子部分,提问:
“旋律的力度、速度、音区怎样?”
“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种力度、速度及音色的表现下,旋律给人怎样的感受?”
随后追问:“在这种残暴的统治下,芬兰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人们会进行怎样的反抗?”
连续性的设问一环扣一环,一问衔一问,问问深入,步步逼近问题的解决。
3、提问要点面结合
课堂教学若同一部好戏,必定讲究“点面结合”,发人深省。“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处理艺术。
如《解密勋伯格》一课,老师抓住三个探究点,点面结合巧设问题。
“问题一:聆听《往事》,感受音乐的特点。为什么音乐带给你这种感受?解密――勋伯格之音乐风格。
问题二:聆听《预兆》,感受音乐情绪。思考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音乐?他想通过音乐表达什么?解密――勋伯格之音乐功能。
问题三:这位离经叛道的创新勇士,在生前,他的音乐总是得到人们的置疑和批判,最终历史认为他是20世纪音乐巨匠,是什么让他获此殊荣?解密――勋伯格之音乐贡献。”
本课三个“大问题”设计,激起学生强烈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使得探究活动有序进行。随着学生自主探究渐入佳境,对问题各个击破的同时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把握延伸点,以问激学
提问是一种智慧的发掘、灵感的启示。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促进学生往正题上引领,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索与思考,再后来,还要激励学生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延伸。
把握“延伸点”,以问激学,发挥的是“问”在“学”中的激发功能。“延伸点”提问,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音乐,使得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得到升华和延续,以期实现“再探究”、“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1.“余音绕梁”,再探究
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把握“延伸点”精妙设问,给学生以意犹未尽之感,带来“余音绕梁”之功效。
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中,第一环节:赏析肖邦的《夜曲》;第二个环节:体验《c小调练习曲》;第三环节:切入了肖邦最擅长的创作领域:波罗乃兹和玛祖卡。逐层逐步走进肖邦的领域和他的内心世界。
最后的结语停留在:“同学们,我们今天领略到了:
(?)的肖邦,(浪漫的肖邦――《夜曲》);
(?)的肖邦,(爱国的肖邦――《革命练习曲》);
(?)的肖邦,(民族的肖邦――《军队波兰舞曲》;
……
最后是省略号,“希望课后大家再去挖掘肖邦的创作,发现他的多面性,填上更多的‘(?)的肖邦’来完善你对肖邦的理解。”
2.“学以致用”,再创造
课堂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正如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形成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如:在执教《阳关三叠》一课时中,经过前期对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和歌曲《阳关三叠》的赏析,学生对这两首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这时老师不失时机提出一个问题:“诗与歌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很快就说出《送元二使安西》为歌曲《阳关三叠》提供了歌词,而《阳关三叠》的旋律表达了诗意,可见诗和歌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抓住这个机会继续提问:“你能根据诗的意境和中国古代音乐的创作特点,创作我们自己的《阳关N叠》吗?”学生们随即就兴致盎然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创作当中。尽管学生们的作品还显稚嫩,但是这个创作过程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以致用”,收获了一种成就感。
结语
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课堂问题生成于教学求索链的各个环节,教师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体现何种教学理念,都离不开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对话。“问”是互动的催化剂,“问”成了组织一堂课的纽带,甚至主导着一堂课的走向,影响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问得到位、精辟、出彩,能使上课的条理清晰,丝丝入扣,迭起,水到渠成。我们不容质疑: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是最高级的教学艺术。
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我们“问什么”?“怎么问”?万变不离其宗,那便是:设置问题时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突出体现学科特点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问”在“点”上,“以问导学”、 “以问促学” 、“以问激学”,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使高中音乐课堂奏出耐人寻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真正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0.
[2]丹东尼奥(Dantonio,M.),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
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
[3]查汪宏,章连启.走进高中音乐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以下是笔者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不是被动的等待学习,而是自主地追求知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唱为主,辅以录音机、音乐教具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感到单调而枯燥,在鉴赏音乐时显得十分被动,容易分散注意力,效果不佳,而多媒体技术能将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旋律同时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自然就能调动起学生鉴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高山流水》这一课时,导入过程中,截取了电视剧《笑傲江湖》中两位主人公琴箫合奏的片段。优美的旋律,熟悉的面孔,很快就激发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剧中主人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一段不到三分钟的视频,便让同学们认识了古琴这件神奇而古老的乐器,这便是多媒体的魅力,运用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增强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兴趣,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模拟现实,突破重点
古人言:“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所以,我们要利用音乐学科的这种特殊性模拟现实情景,为突破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创造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直观具体化。例如,在鉴赏《流水》这首古琴曲时,同学们对中国古代乐曲的内容显得十分陌生,因此,我在幻灯片中插入各种水流的视频画面,先播放泉水,依次播放小溪、江河、湖海,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意识中不断地闪现出,溪水的潺潺流动和江河的波涛汹涌。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分辨出,每段音乐模仿的是那种水流的声音,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增大容量,突出高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拼命地书写,通常要把音乐知识摘抄在黑板上,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很枯燥乏味,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只需课前把所讲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幻灯片,课堂上按照教学流程,把幻灯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设计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在讲授《巴赫》这一课时,涉及到像“和声”这样难懂的知识,在讲解时我选取了《茉莉花》这首歌曲,先播放了宋祖英的独唱,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图示,然后再播放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加入了“和声”的《茉莉花》,并用图示展示出这首歌曲的和声配置,使同学们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了他们更多的信息,增大了信息的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同学们在不经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省时省力,极大地突出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四、扬长避短,辅助教学
关键词:高效性课堂;教学设计;初中音乐
影响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缺乏学习的必要性,学生不感兴趣;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错估了学生的真实知识基础;首先,把握全局,如果是新教师,应该利用假期把整个学科的体系了解一下,至少本册课本要进行系统的了解,要进行系统的备课,便于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不至于钻进死胡同。其次,熟悉课本材料,达到脱稿的水准,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不至于翻书或者到处看学生的书。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有所了解。其次,本课知识与技能落实上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有意义,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有一个预设,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的常规课基本也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它在课堂教学起到辅的作用。运用得好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实现课常教学高效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每一位教师都要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方法及其作用,对学习进行方法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教会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重要手段。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设计理念,往往强调教学结构的严谨与细密,一切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追求目标的达成度,认为这就是高效。这种理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教学方式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社,首先,教师应该知道要通过什么方法把备学生、备教材、备媒体融和在一起,通过什么方式将其呈现给学生。尤其注意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身份,调动丰体地位的学生。其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发扬集体的优势,重点分析学生情况和教法学法,既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再次,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多学习骨干教师的经验方法,让他们往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爪范作用。教师不能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教师重预设、轻生成是当今教学的一大误区。
三、课堂的无效结果
无论初中音乐教学怎样改革,“高效的课堂”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事实上,脱离音乐思维而生成的结果都应视作无效的泡沫,没有对智慧挑战的生成更是无效的生成。把音乐课上成想象课、学生常作些不着边际的猜想,都应视为无效的生成。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常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安排时间,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老师少讲精练,学生多学多练。洋思中学最著名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就做足了“练”的功夫,有人认为,其精髓就是一个“练”字。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所进行的又一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四、教师的调控能力不强
实施素质教育后,在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自由度加大了,课堂氛围也较以往活跃了,但教师对课堂局面的调控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强,如:合作学习分工不够明确,学生责任意识不强,教师却无法指导;学生的问题增多便不予理会,或者没有时间理会;一些好学生总是被频繁点名回答问题,角落里的学生往往受冷落,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教师无计可施等。
五、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逻辑思维火花的碰撞,离不开心的交流,感情就是催化剂,可以让这一切顺利的实现。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缺少感情投入,不能有效沟通,课堂教学必然低效。要想从根本上弄清楚师生关系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谁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没有学生,教师不复存在;没有教师,学生也不复存在。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健康的教学活动,才利于教学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的解决。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转化关系,是一种复合关系,也是一种互为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业务关系。即:教学交往。教学交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即:对话、互动、合作、理解。
【参考文献】
[1]田福军.建立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D]学位论文.2009,(04):5.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3]鲁兵.打造高效性课堂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因素六种关系.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1月NO.1.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现状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中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即使学校组织少数中学生学习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演出和竞赛服务。
教学是为培养中学生音乐素质服务的。现代的音乐教学由乐理知识教学、唱歌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乐器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五部分组成,共同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抓好教学,不仅能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以奏带唱――促进歌唱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以动带听――促进音乐欣赏教学;以学带记――促进乐理知识教学,使手、足、耳、眼、脑整体活动,视、听、动协调发展。总之,教学能培养中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中学生的音准、识谱能力,加强中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发展思维,有益于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是在一种非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上课:课全是别人准备好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思路,自己只不过是个表演者而已。我们不赞成这样的公开课。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我们也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教师树起自己教学的旗帜,改变千人一法的局面,让每个教师能自由发挥。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所谓个性化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自身的特点,一个是学生的情况。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必然会考虑到教与学的统一,必然是学生承认和喜欢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存在的问题
1.乐器教学要与歌唱教学相适应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过去只研究歌唱教学,而且富有成效。现在,乐器教学被列入音乐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更主要的是观念更新缓慢,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再加上客观上还存在此困难,如教师演奏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家长经济承受能力差等。因此,乐器教学还相当薄弱。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对乐器教学的指导,提高乐器教学的质量。要搜集、了解高中音乐教学的最新动向。搜集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书面搜集(报刊、著作等)、网络搜集等。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里,音乐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乐器教学
在中学阶段,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例如四肢、肌肉、肺部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适合学一些简单的打击,如响板、铃鼓、木鱼、双响筒、碰铃等。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购买,如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要求中学生自制教具,如用易拉罐装上沙子或豆类等制成沙球,将竹板等上绳制成响板等,这样不仅有了学习用具,还培养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志贯穿于乐器教学的始终
中学生掌握一两件乐器比唱歌要难得多,因为学乐器比学唱歌的周期长,所以乐器教学比唱歌教学的难度高。针对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中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的培养,而且要贯穿始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的源泉。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培养、发展兴趣的主要途径。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音乐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乐器进课堂是大势所趋,提高其教学质量理所当然。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演奏的水平。音乐教师除会弹钢琴外,还要会一两件乐器,懂得更多的演奏知识,这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经济不断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会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的追求层次也会愈来愈高。
音乐文化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能够让受教育者通过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对陶冶中学生情操,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乐器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内容中所占比例为20%。《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演奏对于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乐器教学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例如,口风琴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学生:他们摸着,敲着,鼓起两腮吹着。教师不失时机地示范吹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学生。
首先,加强乐理基础知识的补充。根据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普及情况肯,大部分学生缺乏或不具备音乐素养,对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在我所教的高二年级有一些同学不会唱简谱,一部分同学不识五线谱,即使设计到调式、调性曲式等方面简单的知识,学生也不知所云。这样单薄的乐理基础如何让学生欣赏音乐?同时,高中音乐欣赏课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把当前具有爱国含义,人生至理的一些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而且还要确保音乐教学资源和音响资料的完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音乐课堂仅靠听和唱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我们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结合教材下载影片、MTV歌曲,给学生欣赏,从而扩大视听天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调整音乐作品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这种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因生制宜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在时间方面可以打破原来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顺序,从中国近现代作品入手,然后再介绍古代作品,同时在欣赏作品时提示学生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这样以来学生就觉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和感受,从而不再有距离感和陌生感。而在作品的难易程度的选择方面,先选择一些音乐结构短小、形象鲜明的作品欣赏,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作品积累之后再逐渐选择大型的作品。由于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还较差,如果开始就欣赏一些结构宏大、内涵丰富的作品,学生就难以理解,即使 通过 老师的讲解学生也许会认可作品的价值,但是却不能深入具体地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失去对这类作品的兴趣。例如教材中”音乐欣赏”这一节安排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作为欣赏内容,对于感知和鉴赏能力还较低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欣赏古典大师的经典作品难度太大了些,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们选用了《梁祝》的呈示部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和“四点建议”。由于这是一首以浙江的地方戏曲——越剧的曲调为素材,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老传说为题材创作而成的作品,学生对越剧曲调和梁祝的传说都很熟悉,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
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载体集成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传播信息,使对象处在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佳、最自然状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显得比较枯燥,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总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接受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并做出最快捷的反映,既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让学生动手动口,亲历亲演,自主创造性的改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做法。
关键词: 高中音乐特长生 “小团体教学” 实施策略 优势与成果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艺术特长生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具体操作谈一些体会。
一、“小团体教学”模式的确立
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以上三门主考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如: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因此,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一对一”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因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迫切需求一种既能为教师减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补充,从根本上建立一种新的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思路。
所谓“小团体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同质小组是将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异质小组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依据高校音乐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开设团体课,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各项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论知识。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将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付诸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对一”音乐特长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艺术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二、方案实施策略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团体教学”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权威性地作知识的讲解与示范,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课堂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这样的音乐教学已变成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力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积极地观察学生学习时的状态,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心理暗示,口头赞赏,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拥有积极的课堂情绪;三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从容地解答学生的提问。
2.科学的专业培训计划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学生有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力保障。学期计划的制订能使备课工作更有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分别制订周计划与月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例: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周作业和月作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一首较长、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可以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叫做“月作业”;布置几首篇幅较为短小、解决某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的练习曲,同时规定必须在一周或二周内完成的,称为周作业;另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补充增加一些相应的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术练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监督,共同完成。这样一方面不会因为一时完不成作业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教学的基本进度,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步增强。
3.实施“小团体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3―4人或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
(1)小组课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以3―4人为宜。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能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并扩大优秀教师的授课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2)团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个别课、小组课的补充,人数可以在20―30之间,主要是加强乐理、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基础理论的讲授和中外名曲欣赏等,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乐理基础知识、歌唱生理学、歌唱心理学、声乐基础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欣赏中外著名歌唱家和演奏家的录音录像、推荐优秀书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3)艺术实践课
声乐、钢琴、舞蹈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以后,教师要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长与同伴自由组合,或以班级、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编排节目,充分发挥“小团体”每个成员的特色。学生在实践和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技能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三、优势与成果
1.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一次授课中只能教一位学生,假如一位专业教师带十个初学钢琴学生的钢琴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重复十遍,教学效率极低,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开展“小团体教学”,可以将3―5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时,知识点只需讲一次,省下时间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分析作品的技术重点与难点,然后教师进行点拨、示范、指导,再指出每个学生所存在的优缺点,这其中有共性问题,也有个别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注意了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内容的分析,而且注意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趣事,进入学会到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在课外学生可以按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小组成员之间都彼此清楚,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监听,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下一节课中只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拨、分析、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在以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布置新的作业,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变一人为师为众人皆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3.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艺术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由于自主参与艺术实践,积极性高涨,思维也极为活跃,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活动是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艺术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了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和应考能力,为通过高考面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校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五年音乐特长生的高考成绩过线率达90%,专业成绩名次在全区名列前茅,特长生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又一特色。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97-01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通过生动、优美、感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展示了自由、广阔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空间。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要使新课标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落实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建立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1.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听觉区分各种音乐中音高、时值、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如教学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模仿轮船鸣笛的声音,让学生来判断,并说明理由,然后师生共同模仿。不断的模仿过程中,学生的耳朵就能分辨渐强、渐弱记号了。又如:教学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时,可指导学生用"掌一指~拳一指"敲击桌面发出不同强度的声音来听辨节拍的强弱规律,用触觉感受带动听觉感受。这比照本宣科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在增长音乐知识的同时,又加强了听辨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听音乐,使他们在反复听赏中加深记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增强音乐感受力。提高音乐的记忆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不可操之过急。可先进行简单的"拍手练习":两人一对,一位任意拍手数下,另一位闭起双眼聆听,然后将对方所拍次数、方位重复拍击出来,再进行听节奏朗诵。如:
然后是听记歌曲和旋律。经过这样的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任何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增强情感体验。如学唱《友谊地久天长》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歌曲的旋律中,动手做动作,自由地想像,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逐渐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对孩子们,他们有时高兴了就唱唱跳跳,无非是用音乐去激发美好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唱歌和弹奏,学生坐在下面听。学生非常被动,深怕自己的行动在某个时候出现差错被老师发现而受批评,因而造成学生神经极度紧张,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现在的教学方式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调整师生的位置,形式多样地排列学生的座位和顺序(圆形、三角形、八字形、方正队等等),改变了长尊幼卑的传统思想,构建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教唱《阳春三月》时,我以"春天"这一主题,选择了许多描绘春天的作品:乐曲《新疆之春》、歌曲《渴望春天》、美术画《春》、散文《春晓》等,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奏、演唱、朗诵和绘画,师生一起走进美好的春天,共同歌唱,共同舞蹈,使学生从音乐课中体验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3.多鼓励,少挑剔,重感情,少冷眼,平等地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对自己充满自信
新课标理念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也就是说,不能歧视个别学生,应该给每一个学生爱心和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对爱好该专业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发展和进步,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帮助。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挑剔的眼光去对待学生,而是采取欣赏关爱的态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去对待学生。在评价中关注"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等对待,重在参与,增强学生的勇气、自信。如在教学中,对那些第一个敢于发表对作品看法的,第一个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的同学,不管他们说的、唱的、跳的水平如何,只要是积极踊跃参与活动,都要表扬和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自卑、怯场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4.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看作学生彰显自我的舞台
音乐课,有的课题浅显易懂学生也乐于学。比如《游击队》一节,本来歌曲的故事性就比较强,再加上电教手段的运用,我们就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解决节奏的难点;可以通过拍手等简单肢体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分组练习,通过舞蹈、歌曲、表演及打击乐配乐来再现作品,进行作品的二次创作。
一些比较深奥的欣赏内容,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行。"比如《猎人合唱》,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拍手练习来调动学生,还可以加人小合唱分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比如《九寨沟音画》,我们就可以加入"绘画"来再现作品。通过多种艺术的融合不正好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吗?有了上面多彩的练习,学生兴趣还怕不浓吗?课堂还怕不生动吗?
5.我们要把课外活动搞好,以便为课堂培养更为深层次的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科融合;多元发展
倡导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股潮流。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应接受多元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这一观点是国际教育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提出的。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及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及世界与西方音乐文化等等。
要让高中音乐教学体现多元文化,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以音乐作品和其姊妹艺术作为相关联的选择,还需要涉及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文化积淀。在充分了解了高中音乐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后,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相关学科和打破一般教学次序的办法,以花城版的高中音乐教材的各单元为主题,进行了一些尝试。
让生活诠释音乐。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一学时,音乐与生活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在教学目标上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问题: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每首音乐的表现形式;乐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和作用。作为高中音乐鉴赏的第一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以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本课共四首作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单从课本入手依次欣赏,未免太过程式化,与学生思想中的音乐课反差大,学生兴趣不高。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生活当中的经历,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人生当中的几个和重要的阶段分别写下来,让学生把他们对这些阶段的感彩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表达出来,正所谓音乐是生活最直接的表达,那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感受到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感悟到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和作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让文学衬托音乐。《阳关三叠》是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二节情感之声当中的作品,这首琴歌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变而成,在这首作品的讲解上,我们可以稍稍打破一下教学次序,将这首《阳关三叠》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进行讲解,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更是一种创新的情感的教育,我们可以把“情感”作为主线,结合中国古文化,进行拓展讲解。《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怀。这首乐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让历史带动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一节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本节由“古典与浪漫的追忆”、“乡土 的情怀”,“多元的时代”和“历史的回响”四个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聆听历史、追忆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感受音乐演绎历史带来的震撼力。这一部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了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各阶段的代表人物、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征。一个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这一内容讲得生动而有条理。如文学的繁荣讲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都先后被美国百老汇改编成了音乐剧,在全球久演不衰,并且还在我国的上海、北京演出;美术的辉煌中所讲到的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莫奈的作品,对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体现了产生于19世纪末的印象派音乐是受印象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而在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这一单元中更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欧洲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课中还对当今的流行音乐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流行音乐的含义、发展过程、类型、评价等,介绍了一些流行的乐队,诸如“甲壳虫”等。这些历史课的内容正好安排在高一的下半学期,和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几乎是同步的。我在授课时就利用了这些资源,在音乐课的这一内容接近尾声时对这一历史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经过再次的学习,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我们自己也对这些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适应了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让语文提升音乐。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一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众多的作品,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曲的开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些话虽然出自一位文学家之口,但生在波兰的笔者肯定比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肖邦的音乐。我们在这一课题的讲解时,可以采用跟语文教师合作的方法,在语文教师上这一内容的同时我在音乐课上介绍肖邦,这样的做法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欣赏更多的肖邦音乐作品;语文老师也反映,听过肖邦音乐的学生们更能理解这部文学作品中的景语和情语,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在字里行间,时时产生共鸣。
让数学反衬音乐。将音乐知识加入到高考的考察范围,这就对学生的音乐常识及乐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比如音符时值这一部分的讲授当中我们可以联系数学当中的分数相加来进行讲解。两个四分音符时值相加等与二分音符时值,1/4+1/4=1/2,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母的走向来判断音符的时值。高中学生对分数的了解可以说比较透彻,将数学与音乐加以融合,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掌握音乐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