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陕西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经发展滞后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性扭转”,陕西省国资委主任白阿莹认为。
数据显示,自陕西省国资委成立5年以来,按照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的总体思路,先后将126户省属一、二级企业下划地方管理,同时整合组建了延长石油集团、煤业化工集团、秦川机床、电子信息等六大集团公司,重点对有色、医药等行业25个并购重组项目进行了规划布局,如期完成了118户企业政策性破产任务。
目前,监管企业已由国资委组建之初的120户减少到26户,资产总额由1228亿元增加到4869亿元,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7户,利润总额超亿元企业9户,有6户企业进入2009中国企业500强,国有企业已成为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具体表现在,一是不良债权处置工作成效显著,省国资委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成功以6.39亿元打包处置了省属国有企业不良债权118.62亿元,涉及企业336户,有效化解了长期影响陕西省国企改革发展的债务负担问题,为实施公司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二是上市融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实现兴化股份、西部材料、金钼股份、陕天然气等4家企业在A股首发上市,其中金钼股份实现当年设立、当年上市,募集资金89.15亿元,比1992年以来全省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额总和还多32亿元。延长化建成功重组ST秦丰农业,恢复上市资格。电子集团烽火通讯公司重组ST长岭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以提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为重点
陕西省国资委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力推进。加快破产工作的债务协调、方案审批、费用落实、破产启动和法院受理等环节的工作进度。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对各市政策性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切实加快对市属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的推进力度。要解放思想,因企制宜,按照“需控股则控股,需参股则参股”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监管企业整体改制方案。对已改为公司制的企业,鼓励其进一步加大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力度,尽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各公司规范、高效运行,到2010年,努力实现省属企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国有企业;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引言
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提出对中央企业的绩效评价和考核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具体分为任期绩效评价和年度绩效评价。《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央企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全面启动,该考核以战略管理为重点,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和实施战略规划为导向,将业绩考核同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要求从2010年第三任期考核起央企全面开展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谨慎投资,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当年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2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构筑起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规模指标(利润)与价值指标(EVA)并行共处的考核体系。紧随其后,厦门国资委也于2010年5月25日了《厦门市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厦门市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厦门国有企业开始采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绩效考核。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经济增加值与国有企业传统绩效考核制度加以对比分析。
二、经济增加值的理论内涵
所谓经济增加值(EVA),即从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投入的全部资本成本后所得到的剩余收益。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Stewart咨询公司创立了经济增加值评估指标法,同时在1993年9月《财富》杂志上完整地将其表述出来。其逻辑前提为一个企业只有完成了价值创造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为投资者带来了财富。企业所运用的所有资本,无论其来源是募股资金还是借贷资金,都有其成本,而且其成本不仅包括支付股东的股利以及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更应该包括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沉淀到企业都要承担机会成本;因为这部分资金如果不投入该企业而是投资于其他领域,起码可以获得社会平均收益。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果超出其所占用的全部资金可以获得的社会平均收益的部分才能说是真正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传统的净利润指标在考虑集团资本代价时,仅仅考虑的是为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经济增加值与传统的利润指标在如何考虑资金成本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即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刚好满足债权人的利息要求以及投资人资金的风险回报,企业实现资本保值;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则企业资本运用效率高于资本市场平均水平,企业实现资本增值;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则说明债权人或者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其他方向可以获得比本企业更高的回报,企业出现资本贬值。
三、对比分析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往其绩效考核最重要的指标是利润总额及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指标是从企业全部经营收入以及投资收益中,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后所得的结果;而净资产收益率考虑的是企业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净利润水平(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二者均为会计利润的派生指标。
目前诸多国有企业出现了规模扩张冲动, 即在超出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急于进行境内外项目投资与并购重组,债务负担迅速加重,风险控制和内涵式增长相对薄弱。基于以上问题,经济增加值作为新的绩效考核指标被引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与传统的绩效考核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有以下优势:
1.避免不计资本成本,盲目筹资、盲目投资
由于传统以税后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系统并没有完全考虑企业资本成本,导致管理者淡化和无视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导致企业不计资本成本,片面追求做大账面利润。而新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体系则可以引导企业认识到只有着眼于以下四方面,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绩效:一、在充分考虑库存、应收账款的条件下更有效地经营现有的业务和资本。二、将资本集中在高资本回报率业务。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1987年开始正式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一方面可口可乐将公司的资本集中于盈利能力较高的软饮料部门,逐步摒弃诸如意大利面食、速饮茶、塑料餐具等回报低于资本成本的业务。三、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比如加快流动资金的运转,加速资本回流,从而解放资本沉淀。四、寻找最优的资本来源,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四川长虹在这方面则不那么成功,其将经营重点放在销售收入增长和资本规模扩大上,未能对资本的利用效率予以关注,导致资本利用率与资本回报率双双下降。1999、2000两年间,其经济增加值一度由-8.4亿元扩大到-15.62亿元。
2.区分账面盈利与资本保值
传统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概念。由于没有核算投资人的机会成本,缺乏这一部分成本的约束,企业可能出现宏观上体现为账面盈利,微观上却损害投资人利益,导致企业资本总量实质性缩水。企业虽然取得账面会计利润,然而这些利润不足以抵销企业需要偿付债务人的利息以及投资人应获得的风险回报,即虽然表面看来,这些企业会计利润增长,实际上则导致债务人及投资人的资本贬值。这样的企业在传统绩效评价模式下无法与真正的盈利企业相区分,而在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法下,这样的实质亏损企业则会现出原形。以青岛啤酒为例,其2000年前后进行了疯狂的高速收购扩张,但业绩并没有随着扩张速度而提高。青啤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7.7亿元,经调整后的经营成本为35亿元,当年税前净经营利润为2.7亿元。扣除所得税0.6亿元,青啤当年实现税后净经营利润为2.1亿元,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均优于同行。但是,一旦计算经济增加值,以上各项指标则开始令人怀疑。经测算,青啤2000年所使用的资本成本率为8.2%,则可得出资本成本为2.9亿元,这意味着E V A为-0.8亿元,并没有实现资本增值。
3.发挥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
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企业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程度,根据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可以设定适当的分配比例作为经营者的奖励。在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体系下,所有的营运活动都从统一基点“价值创造”出发,使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一线员工都明白自己是为“资本保值增值”而工作。从而有效地引导国有企业从单一的损益表绩效管理模式,过渡到业绩管理与资本管理并重的资本效率管理模式,发挥对于经营者的长期激励作用。
基于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办法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势,该考核办法在全国国有企业系统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及应用。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显示,国务院国资委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有87户、93户、100户中央企业参与了经济增加值考核试点。全国各省国资委均对EVA考核予以积极响应。北京市5家市属国企在2007年业绩考核责任书中引入了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辽宁省国资委于2009年举办了经济增加值考核专题报告会,剖析国外公司应用经济增加值体系的成功案例及经济增加值考核在中央企业的应用,包括试点情况、基本原则、指标设计,调整因素、目标值确定、激励方案等,鼓励管理体制健全、主营业务相对集中、对经济增加值有一定实施基础的企业在内部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将经济增加值导入到公司核心管理体系,并准备2010年在省属国有企业中推行该项考核。而在厦门市国有企业系统中,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充分实践,其必将引导厦门市国有企业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7(9):50-59.
[2]郑鹏程.论EVA在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中的运用.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51):69-71.
关键词:中国经济;GDP;投资;消费;就业;网络
中图分类号:F124
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但许多观察人士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下文主要分GDP、投资、消费、就业和网络经济五部分,介绍了各种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利用各种数据监测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一、GDP
中国GDP增长率数据的可靠性一直受外界质疑。为此,渣打银行最近几年一直研究如何利用各种经济数据监测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结论。国家统计局采集的数据是最多的,外界能够得到和使用的数据非常有限。我们可以看不同的指标。每个经济数据背后都有其故事,生成数据的样本、统计方法也各不相同。单个指标难以代表中国经济。你不能只看数据表面,比如发电量,据此猜测GDP增长。如果想得到一个清晰的画面,必须要将各种不同的数据放在一起,考虑多种数据,考虑每一种数据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介绍渣打银行的做法——不过不仅仅是提出一些生硬的结论,还想提出一些问题和观点。
现在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中国GDP数据受官方调整较多。如果只看官方数据,容易得到中国没有经济周期的结论。这很奇怪。如图1和图2所示,经过季节调整和去趋势后,中国GDP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GDP增长率仍达到7.8%。奇怪的是金融危机似乎几乎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疑点在于当增长疲软时,GDP 数据却还在加速增长。
2006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中国GDP增长率令人惊异地保持稳定,虽然GDP数据在最初之后又向上修正。部分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政府有可能为了避免西方国家担心中国经济过快增长而低报GDP增长率。或许是数据太高会让国内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过热。总之,很多经济研究者(包括我们在内)认为,长期以来官方GDP数据是经过处理的。中国经济增长实际的波动性要比大于官方数据。因此想了解中国GDP增长情况需要配合其他数据。
发电量是帮助我们监测中国GDP常用的数据,或者说至少是监测GDP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为工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占到大约50%,而工业依赖电力。 2008年前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波动非常一致,如图3所示,但之后两个数据的走势出现较大差异。在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期间,发电量同比增长率6个月为负增长,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只是略有滑坡,没有成为负数。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从较长时间看,工业在节能方面有所改善,但很难相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如此巨大的进步。一些研究者认为电力消耗大户重工业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如果我们看轻工业的生产数据,就会发现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差距很小。因此对于这一解释难以信服。我们仍然认为,当时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是有问题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工业增加值数据计入GDP。
最近几个月,类似的事情又在发生:发电量疲软的速度快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但这一次,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发电量数据是准确的吗?有说法称电力公司出于多个原因,高报发电量数据,包括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如果人们认为发电量是衡量经济增长的良好指标,那地方政府愿意让它看上去好看一点。另外一种推测是上市电力公司希望让公司业绩显得相对健康。
发电量增长率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大幅度减速。但是如果发电量数据被高估,我们该怎么办? 与发电量相比,货运量(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运)和柴油产量或许更为可信。货运量也在2008-2009年危机期间剧烈减速,之后又大幅度反弹,此后货运量一致保持稳定增长。如图4所示,去趋势和季节调整后,2012年以来货运量同比增速仍在12%-15%的区间,这暗示2012年二季度经济减速非常的温和。
另外一个我们愿意选择的能源类指标是柴油加工量。 相对汽油,柴油的加工量与净进口数据更能够体现出消费的状况(相对于工业)。
我们没有使用石油进口数据,因为石油进口中一部分进入国家战略储备。相比之下,柴油和汽油没有库存量问题,可以反映经济的增量变化。如图五所示,柴油产量与工业、货运量变化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从柴油产量的历史性趋势看,它能够较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表现。例如,从2007年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柴油产量非常快地上升。到了2008-2009年,柴油产量与发电量一样较大幅度减少 ,之后又强烈反弹,符合经济运行的经验事实。
但2012年上半年柴油产量只有2%的增长,我们认为这或许反映了2012年上半年工业增长率下降。汽油用量与消费的关系更密切。2008-2009年期间消费的增长比工业活动稳定很多,汽油产量也更加稳定。2012年以来汽油产量增长率高于柴油产量增长率,反映中国2012年消费状况比工业更为平稳。
因此我们喜欢以这两个指标来跟踪工业和消费。但它们也不是没有问题。 虽然发展工业经济必须有货运量作为基础,货运使用柴油, 但货运量和柴油产量(也包括发电量)不是增加值指标,不能真正代表GDP。
关键词: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巴雷托截取法;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6-0104-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ior Events of Chinese Competit ive Sports and Core Competence
LIU Cheng1,SI Huke2
(1. Department of P.E.,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Hunan China;2.Librar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 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The pareto analysis and expert questionnaire are adopted to make mathematical st atistics of the contribution ratio,weight,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iff erent Chinese sport events in the 25th29th Olympic Games to explore the relati onship between the advantageous events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and core co mpete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advantageous events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 ts can consist of absolute advantag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six events of diving,table tennis,weightlifting,gymnastics,shuttlecock and shooting hav e own their core competence. These events belong to ones with absolute advantag e in China. They are subjects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 orts,which integrat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individual even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advantageous projects;core competence;p areto analysis;competitive advantage
1 竞争力、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
1.1 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概念内涵
一般认为,竞争力(Competitive power)是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战胜对手,较好实 现自身竞争目标,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竞争主体长期积累的、自身固有的一系列能力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是指某一竞争主体相比于竞争对手更能顺利的完成 与实现自身竞争目标的特征或特质。竞争优势与竞争力并不等同。竞争优势是竞争力的上位 概念,也是一个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之后得出的概念。竞争优势的形成,既受竞争者本身所具 备竞争力大小的影响,也受竞争对手竞争力高低变化的影响。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传统意 义上竞争概念的深化与发展。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1990年,出于试图读解日本公司成 功的原因,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霍莱德(C•K•Pradalad)和加里•哈默尔(G•Hamel)在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提出,核心 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的集合,而不是指单个技能 或技术。[1]他们认为,日本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在于建立在核心 竞争力基 础上的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企业一旦形成核心竞争力,就 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有别于一般的 企业竞争力,它是处于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局的竞争力。
1.3 竞争力、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本研究推导总结出这三者之间的相 互内在关系如下:
1) 竞争力是取得全部或者局部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乃至充要条件;竞争 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也非充分乃至充要条件。即: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 源泉,而竞争优势又是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与根本。没有具备竞争力,必然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必然无法培育和构建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不是只要具备了竞争力, 就能形成竞争优势,不是只要形成了竞争优势,就能构建核心竞争力,而是具备了竞争力, 才有可能形成竞争
投稿日期:2009-11-13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成,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优势,形成了竞争优势,才有可能构建核心竞争力。
2) 反之,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但并非必要乃至充要条件;竞争优势是 竞争力的充分条件,但也非必要乃至充要条件。即:只要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就必然能形成 竞争优势,只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必然具备了竞争力。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三者 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包含演化关系。
由此,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公式表现为:虽然A BC,但是ABC。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竞争力、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2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分析
2.1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研究的逻辑前提:竞技体育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
要研究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首先要论证的第一个逻辑前提就是竞技体育到底存不存 在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前提都不成立,那么后面的所有研究就都只是空谈。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体育的首要特 征,是竞 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本质选择。既然存在竞争,就首先有了竞争力大小比较的实际意义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继续考察一下竞技体育内部存不存在竞争优势。对于竞技体育而言,竞 争就是比赛,大到一个国家、地区,小到一个运动项目,所谓的竞争优势应该就是指夺取世 界重大比赛奖牌的能力,而核心竞争力又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在竞技 体育里,它就应该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夺取世界重大比赛奖牌的能力。
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观点来看,竞技体育与企业虽然各自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组织相对 独立的行为主体,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但两者同样都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按照不同 的分类标准,竞技体育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系统,可不管怎么划分,各分系统都是以具体运动 项目为基础而建立整合起来的。从众所周知的美国NBA篮球“梦之队” 中国乒乓球“梦之 队”,到意大利击剑“梦之队”,等等。意大利在2000-2008年3届奥运会上共获得31枚金牌 ,其中击剑项目贡献8金,占该国在这3届奥运会获金牌总数的1/4还多(8:31),也占了这 3届奥运会击剑项目设金牌总数的1/4强(8:30)。以上运动队都是在各自运动项目中长期 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具备了可持续的夺取金牌的特殊能力,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参与竞 争的能力。
综上所述,竞技体育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间竞争。虽 然核心竞争力是针对市场经济规律提出的观点,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符合社会的 共性发展规律,所以,它不仅仅只适合应用于经济领域,也必然适合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 因此,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的绝对存在。
2.2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
2.2.1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在深刻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 指在长期的运动训练、竞赛、管理、科研、人才培养、组织结构与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建立 在竞技体育各单个运动项目竞争力的基础之上,自身独有的超越竞争对手,能支撑运动项目 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内在超常整体竞争能力。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蕴含在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之中,由一个个运动项目的单项核心 竞争力整合而成,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是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一个国家 、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动项目数量越多,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涉及面越宽,辐射范围越 广,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越强。
2.2.2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
依据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属性和功能的内涵特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价值 优越性、异质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延展性5个本质特征,它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 具有某些共性的同时,彼此也存在一些个性差异。
2.2.2.1 价值优越性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优越性是指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宣传 和扩大国家与社会团体的影响;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和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精神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等。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力是其他很多社会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在奥 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上,运动员代表各自国家、地区、民族的形象,比赛胜负不仅是他 们个人技能的较量,并且与运动员所代表的国家荣誉相联系,比赛胜负已经上升到与国家利 益、民族自豪感息息相关的层面,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社会团体的 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综合实力的发展水平。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成为强大 的精神动力,能够满足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团结力,鼓舞国民士气,弘扬国家文化,具有 强大的精神效应和凝聚力效应,比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竞技体育和比赛本身的价值。
2.2.2.2 异质性
这里所指的异质性有二层含义。一是指在以国家、地区为组织单元的层面上,各个国家 、地区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为各自所独自拥有,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二是指难以模仿。 模仿有复制和替代两种方式。复制是建立与被模仿者相同的竞技体育资源和能力;替代是用 具有相同竞争意义的竞技体育资源和能力来代替被模仿者的竞技体育资源和能力。在构建竞 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特定的方法手段 ,吸纳、开发、培育,并经过长期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不断积淀,形成自己竞技体育核心 竞争力独特的发展路径。因此,尽管竞争对手可能可以模仿其中的某一单项能力,但是,这 种基于多项资源和能力基础上凝结而成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复制和替代过程一般是非常 困难的,难以重复。
2.2.2.3 整合性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运动项目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其自身所拥有的竞技体育资 源、技术、技能、积累性学识等多种因素交融、开发、互补而形成的,处于核心支配地位的 整体性力量,也是各个国家、地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单一资源、技术、 技能、知识等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协同整合,合理调配,使之在功 能上发生耦合及裂变,才能形成系统的、强化的、显著体现出价值优越性的竞技体育核心竞 争力。
2.2.2.4 动态性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其中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绝对性 寓于相对性之中,相对性必然也同绝对性相联系而存在。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绝对性是指 它的价值优越性,相对性则是指它的动态性。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从量变到 质变、各方面不断优化整合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适时升级的不断转化过程。竞 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高枕无忧,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辐射范 围也有大小之分。所以必须根据内外部竞争态势变化以及自身的特色,长期打造、培育、构 建、提升和创新,以实现其生机转换,维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周期性发展。
2.2.2.5 延展性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特征是指其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发散性。从它的延展性 来看,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其实又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经历导入期、培育期,继而进入成 熟期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在向本行业内多个新领域扩展中,核心环节得以进一步向外扩张 ,并在新领域里拓展价值链,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和倍增效应,不断开拓出新的竞争优势。 延展性的存在让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更具有普适性。失去延展性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必将 逐步丧失现有优势和相对稳定性,最终走向衰退。
3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核心竞争力之关系
3.1 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概念界定
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指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至少应该具备以 下三个标准[3]:
1) 具有一批世界顶尖运动员,在历年世界大赛中成绩突出且比较稳定。
2) 具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储备,不因某一个运动员的退役而使整个项目的成绩受到大的影 响。
3) 具有能够深刻把握项目规律的教练员,具有科学、领先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具有能针 对性解决问题的包括高水平科研、医疗等人员在内的优秀保障团队。
3.2 深度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核心竞争力之关系
谢亚龙等来自全国10个单位的30多名科研人员、教练员在1992年10月曾经对我国优势竞 技项目的类型及发展过程进行过深入探讨,提出了所谓优势竞技项目,是指在国际重大竞技 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有利条件的运动项目。[4]他们的 研究认为:乒乓球、女子排球、体操、跳水、跳高、举重和游泳是当时我国的优势竞技项目 。
随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我国上述项目要么依然保持原有优势、要么逐步退出 这个优势项目群,运动成绩持续低迷,而原来认为是一些潜优势的运动项目却延续了较高的 上升势头,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体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依据1996-2004年3届奥运会期 间我国各个竞技运动项目实力表现,人们基本已经习惯于把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划分为 :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和落后或薄弱项目三类;[5]或者划分为:优势项目、潜 优势项目、基础项目(田径、游泳、水上项目等)和球类项目(篮、排、足球等)四类。[6]但不管 如何划分,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在内的一些领导在公开场合,以及很多专家在研 究中都多次提出了射击、体操、跳水、举重、乒乓球、羽毛球、女子柔道这7个项目是当前 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而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公认的这7个优势项目共夺得3 9枚金牌,占我国夺得该届奥运会51枚金牌总数的76.5%,其传统优势地位可见一斑。可是 , 尽管这7个项目是我国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夺金主力是不争的事实,它们也大都符合刘鹏局 长提出的优势项目应具备的三个标准,然而,迄今却不多见有人运用更为科学、直观的数理 统计等方法从整体上对这7个乃至我国其他夺取奖牌的项目几届奥运会以来的运动成绩贡献 率、权重、等级相关系数等发展规律、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给予过更加生动、精确地 概括总结与综合评价,很多研究最终都只是落在了宏观视角的泛泛而谈层面。
3.2.1 巴雷托截取法分析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运动项目奖牌贡献率
巴雷托截取法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托(Vilifredo Pareto)首创,又称ABC分类法(ABC
Analysis)。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分析对象在技术或经济方面诸因素的主要特征,把它们 进行分类排队,区分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C类),从而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 多因素中分清重点和一般,寻找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却对 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以便有区别、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巴雷托截取法是 经济学中一种识别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评价系统态势分析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出“少 数关键、多数次要”、 “区别主次,分类管理”的规律,现已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质 量工程管理等领域。
根据巴雷托截取法把累计贡献率达70%~80%区间的项目作为截取一个国家或地区优势因 素(或称为A类),把累计百分数在10%~20%区间的因素称为B类,把累计百分数在10%区间 左 右的因素称为C类的分类标准,本研究统计出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第2 9届奥运会中国各运动项目所获奖牌情况,分别赋予金牌4分、银牌2分、铜牌1分,赋值计算 出它们各自的奖牌贡献率,然后将各项目按得分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把累计奖牌贡 献率大于70%的运动项目作为截取我国优势项目的范围。运用巴雷托截取法进行截集的统计 结果如图2和表1所示。
图2 巴雷托截取法分析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各运动项目贡献率示意图
根据图2和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5届奥运会上,我国共有27个项目获得过奖 牌。其中,跳水、乒乓球、举重、体操、射击、羽毛球这6个项目均在A类优势项目截集范围 之列,游泳、女子柔道介于A类与B类项目范围之间,田径、跆拳道、赛(皮)艇、击剑属于 B类项目、摔跤等其他项目则属于C类项目。1992年谢亚龙等研究认为的我国7个优势项目中 的女子排球、跳高和游泳3个项目都已经不再属于优势项目集群。 表1 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各运动项目获奖牌数及奖牌贡献率统计
此外,我们发现,传统意识观念中大家公认的优势项目女子柔道并不在优势项目截集范 围之内,游泳和女子柔道2个项目的累计奖牌贡献率只是接近于70%,并且女子柔道的奖牌贡 献率还要低于排在第7位的游泳项目,仅仅排名第8。两者这5届奥运会获奖牌之比为,8金2 银8铜:7金12银4铜。体现出:在这5届奥运会中,游泳和女子柔道的奖牌成绩应该是接近于 我国乒乓球、跳水等其他6个优势项目水平,并且游泳项目总体运动成绩要优于女子柔道 项目,排名还在女子柔道之前。
3.2.2 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运动项目优势程度的比较分析 前面采用的巴雷托截取法是在我国竞技体育内部,对我国优势项目的优势程度与其他众 多获奖牌项目运动成绩进行的横向比较,而表2则是对我国各获奖牌项目与国外其他国家或 地区奥运会比赛成绩进行的纵向比较。表2显示:在27个获奖牌项目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等项目的 权重依然位居前列,女子柔道的权重也比较的靠前。同时,我们注意到,虽然在奖牌贡献率 上游泳项目要高于女子柔道,但从权重上比较,它却又要远远低于女子柔道,甚至蹦床、沙 滩排球(女)、跆拳道等项目的权重也要高于游泳项目。当然,权重在同一项目的国内与国 外进行纵向比较更有意义,因为它与各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的设项奖牌数量的巨大差异以及 设项时间长短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从设项奖牌数量上来看:游泳项目奥运会的设项数为 34,女子柔道设项数为7,蹦床设项数为2,沙滩排球(女)设项数为1,跆拳道设项数为 8。同时,从设项时间长短上来看:蹦床、跆拳道是近3届奥运会,沙排(女)、女足、女垒是 近4届奥运会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而游泳等我国其他获得奥运奖牌的22个项目却都已是5届 以上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结合表1的奖牌贡献率和表2的权重比较综合来看,我国乒乓球 、跳水、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这些优势项目不仅在国内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具有了比 较优势,而且在国际同类项目上具有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3.2.3 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运动项目成绩稳定性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各运动项目在第25―29届奥运会获奖牌的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 既能比较清晰的看出各项目在最近5届奥运会上运动成绩的稳定性与否,也能比较明了的看 出各运动项目在这5个奥运会比赛周期内呈现的不同发展态势。计算步骤如下:
1)把近5届奥运会各运动项目获取奖牌的自身具体表现按1~5等级次序编号(表3)。
2)按顺序求出每个项目自身名次等级与这几届奥运会我国奖牌自身名次等级的差di, 计算相关系数rs。
等级相关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rs=1-6∑d2in(n2-1)
其中:n=5,为样本容量,代表举办了5届奥运会。 表2 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各运动项目获奖牌权重统计
运动项目25届 权重26届权重27届权重28届权重29届权重权重排序乒乓球0.6 0710.8 2140.8 2140.5 7140.7 8570.7 2141跳水0.5 3570.5 3570.5 3570.5 1790.5 8930.5 446 2羽毛球0.2 1430.2 2860.6 0000.4 2860.5 4290.4 1073蹦床/(未设项)
/(未设项)0.0 0000.0 7140.6 4290.2 38 14体操0.1 8370.1 3270.1 9390.0 6120.4 2860.2 000 5举重0.0 5710.1 0480.2 1900.2 4760.3 2380.1 905 6女子柔道0.1 2240.1 0200.2 2450.1 8370.2 6530.1 796 7沙排(女)/(未设项)0.0 0000.0 0000.2 8570.4 2860.1 78 68射击0.1 1430.1 2380.1 8100.2 1900.2 3810.1 752 9跆拳道/(未设项)/(未设项)0.0 7140.1 4290.0 8930.1 0 1210射箭0.0 7140.0 7140.0 0000.0 7140.2 5000.0 929 11女排0.0 0000.2 8570.0 0000.0 0000.1 4290.0 857 12网球(女)0.0 0000.0 0000.0 0000.2 8570.0 7140.0 714 13女足/(未设项)0.2 8570.0 0000.0 0000.0 0000.0 71413女垒/(未设项)0.2 8570.0 0000.0 0000.0 0000.0 714 13帆船板(女)0.0 7140.0 0000.0 0000.0 7140.1 7860.0 6 4316女篮0.2 857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71 17女曲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2 8570.0 571 17游泳0.1 1610.0 5360.0 0000.0 2680.0 5040.0 494 19击剑0.0 2860.0 0000.0 4290.0 8570.0 8570.0 486 20拳击0.0 0000.0 0000.0 0000.0 1300.1 4290.0 296 21自行车(女)0.0 0000.0 0000.0 2380.0 9520.0 2040.0 2 8622艺术体操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1 4290.0 286 22摔跤0.0 0710.0 0710.0 0890.0 3170.0 6350.0 233 24田径0.0 2790.0 2990.0 1300.0 2600.0 0610.0 202 25赛(皮)艇0.0 0480.0 0950.0 0000.0 1900.0 4760.0 1 6226花样游泳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7140.0 159 27
注:1)权重为我国该项目奖牌赋值得分与该项目在25-29届奥运会奖牌赋值总分之比;2)女足、女垒、沙排分别与第26届,跆拳道、蹦床分别与27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 项目;2012年伦敦第30届奥运会女垒项目被取消;3)权重为0.000时,表示该项目在该届 奥运会上没有获得任何奖牌。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在2008-1992年近5届奥运会上的奖牌名次自身与自身相比的 等级依次为:1、2、3、5、4。而在巴雷托截取的我国6个优势项目中,跳水、举重、射击、 羽毛球4个项目的成绩都较为稳定,体操因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失利,成绩曾经稍微出现 过一些波动。不过,被视为我国“国球”的乒乓球,其等级相关系数却表现出负相关。当然 ,这并不代表乒乓球运动成绩的直线下降,主要原因在于:
1)在1996年第26届和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乒乓球先后都夺得了4金3银1铜,而在 2004年和2008年最近2届奥运会上,乒乓球先后夺得3金1银2铜和4金2银2铜,成绩没有前2届 奥运会好。与此同时,我国在这几届奥运会上的金牌和奖牌总数却节节攀升,从1996年的金 牌总数第四2000年金牌总数第三2004年金牌总数第二2008年金牌总数第一,在我国奥 运会成绩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乒乓球的成绩与自身相比却相对于前几届有所下降,导致其运 动成绩的负相关。
2)这与乒乓球在奥运会上总共才设项数量为4枚,设项金牌数少的现实也密切相关, 并且,这一现象也体现出乒乓球的奥运夺金增长点已经趋于饱和状态。
此外,女子柔道的运动成绩也呈现出逐届上升趋势,等级相关系数较高,而游泳项目奥 运会比赛成绩与乒乓球一样,同样表现出负相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前述奖牌贡献率的 比较上,游泳项目要优于女子柔道项目主要是依靠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2届奥运会(1992年的 第25届和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游泳项目夺取奖牌的数量要明显强过女子柔道(5金8银2 铜:2金0银3铜),但在随后的第27届和第28届奥运会它的成绩出现较大滑坡(这2届奥运会 游泳与女子柔道获奖牌之比为,1金0银1铜:3金2银4铜),北京第29届奥运会游泳的成绩虽 然有部分回苏(北京奥运会游泳与女子柔道获奖牌之比为,1金3银2铜:3金0银1铜),却依 然没有回复到1992年奥运会夺得4金5银的历史最好成绩,致使其等级相关系数呈现出负相关 这一现象的出现。
表3 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各运动项目获奖牌等级相关系数统计
注:1)把25-29届奥运会我国各项目获奖牌赋值后名次与这几届奥运会我国奖牌赋值后名次 进行等级相关;2)各项目获每届奥运会得分名次是指该项目在5届奥运会中获奖牌赋值后成 绩的自我相比;3)1级为最高,5级为最低。如果遇到该项目未获奖牌或者未设项的情况时 ,则统一把它们定为5级。
3.2.4 1979-2008年各夏季奥运项目获中国十佳运动员情况分析 为了从侧面进一步诠释与补充说明问题,本研究通过统计1979-2008年我国各夏季奥运 项目获中国十佳运动员情况,对前述巴雷托截取法分析的跳水、乒乓球、举重、体操、射击 、羽毛球等优势项目进行检验(表4)。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共有21个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获得过全国十佳运动员称 号,除了由于田径、游泳是基础大项、女子排球曾经是我国的优势项目,都比较的受到民众 的喜爱与关注,因此它们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的次数与人数名次靠前之外,乒乓球、体操、 举重、跳水、羽毛球、射击6个项目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的次数与人数都名列前茅,说明这 些优势项目在国人中的影响力还是深入人心的,而女子柔道排序却相对靠后。
表4 1979-2008年我国各夏季奥运会项目获中国十佳运动员情况统 计
注: 1) 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创办于1979 年,主办单位是中国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和全 国二十余家新闻媒体。从2003年开始,“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携手“世界劳伦斯体育奖” ,更名为 “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是中国体育的最高奖;2) 冬季奥运会项目(如速度 滑冰)、非奥运项目(如围棋、国际象棋)和残疾人体育不在统计范围之列。
3.2.5 部分专家对我国优势项目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问题的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40位举重、体操、羽毛球项目具有国家级或高级教练员职称的专家就我国优势项 目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表5显示:专家普遍认为乒乓球、跳水、羽毛球 、体操、举重、射击6个项目已经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女子柔道则还处于正在形成核心竞争 力阶段。这也与前面的巴雷托截取和奖牌贡献率、权重、等级相关系数比较所得出的数理统 计结果是相吻合的。
4 结 论
1)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应该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项目两类,其中,绝对优势等 同与核心竞争力,是指优势项目中成绩最好、最稳定的项目。跳水、乒乓球、举重、体操、 羽毛球、射击6个项目的累积奥运奖牌贡献率高达68.2%。它们在最近5个奥运周期里是我国 的绝对优势项目,并一直保持着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我国竞技体育的上述6个运动 项目已经具备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表5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核心竞争力之关系的专家调查统计( 总人数=40)
优势运动 项目
已经形成人数/人 比例/%
正在形成人数/人 比例/%
尚未形成人数/人 比例/%
排序乒乓球40
10000001跳水40
10000002羽毛球3177.582012.53 体操3075922.512.54举重3075717.5
37.55射击2972.5615512.56女子柔道6152767.5717.57
2) 相对优势项目并不等于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女子柔道和上述6个绝对优势项目相比 ,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女子柔道应该只能归于我国竞技体育相对优势项目 ,女子柔道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3) 根据近几届奥运会的参赛表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曾经属于我国优势项目的 游泳,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末一段时间运动成绩的低迷以后,现在也接近于我国相对优势项 目发展水平,并有再次成为我国优势项目的潜力。
4) 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蕴含在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之中,由各运动项目的单项 核心竞争力整合而成,它们是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跳水、乒乓球、举重、 体操、羽毛球、射击6个绝对优势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主体。
5) 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具有 生命周期,它要经历导入期、培育期、成熟期和拓展期(或衰退期)四个阶段,从初具竞争 力、提炼与保持竞争优势、挖掘打造核心竞争力,继而进一步巩固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使核 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实现流程再造。
6) 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是能给竞争主体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诸多要素系统的 有机融合,要想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真正的来源在于竞争主体及时将自身现有的 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断保持与维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C•K•Prahlad,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79-91.
[2] 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
[3] 刘鹏.在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w ww.sport.省略,2008,10.
[4] 谢亚龙,王汝英,等著.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1-2.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国际化 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战略已成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麦肯锡公司在《变化世界中的银行业》中指出,目前欧洲最大的25家银行中,超过一半的银行的收入来自本土市场以外的地区,部分大型银行在国外的雇员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国雇员。以汇丰银行为例,它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扩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最终由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地区性银行扩张为全球性银行,目前汇丰银行已经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00多家机构,2006年欧洲、亚太和北美市场的业务占比分别为28%、34.4%和34.1%,而成长性最好的市场是非本土的北美地区。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不断加大国际化进程,在积极增设海外分支机构,有效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通过收购境外银行,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前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6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与外汇储备激增相呼应,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大幅增长。2006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6266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9645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662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3%、21%和57%。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其海外总资产约占其资产总额的1%,在日本、英国、德国、香港、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开设47家分行、机构和一些机构及代表处,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及其动因
(一)国际化的内涵
在经历引进外资、办理外币存贷款、国际结算的国际化第一阶段,以及提高外币资产比重、参与海外金融市场、银团贷款和小规模设立境外机构的第二阶段之后,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步入建立遍及全球的海外分支机构、营销网络和客户群体,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的跨国银行阶段。概括地说,国际化是指:
1.管理国际化。要求经营理念、管理规则与国际金融管理接轨;会计准则、行为规范符合国际标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员工管理等制度符合国际银行业的通行做法。
2.资本国际化。从境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在境外发行股票,实现资本国际化和股权多元化。资本国际化和股权多元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宽资本金来源,提高资本充足率,更在于通过参与公开的市场运作,形成内外部监督与制衡机制,加速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国际化。
3.人才和员工国际化。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保障,富于创新精神、熟悉国际运作经验的员工能够为国际化提供强大动力。
4.经营网络国际化。除设立境外经营机构外,还可以通过参股、联网、交换数据,建立广泛的外资行业务合作网络等方式与国外同行合作,将现有国内电子银行优势延伸至境外,为境外物理网点提供强大的支持和补充等方式实现国际化。
5.监管国际化。接受境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审批与合规性监管,面对境内外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货币作为选票的刚性评价。
6.客户国际化。
(二)国际化的动因
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理论大多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之上,不仅有包括贸易带动论、投资带动论和市场带动论在内的“带动论”,还有主要以区位优势理论为主体的“阻力减少论”。概括来看,有代表性的研究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化理论”,强调银行跨国经营的内在原因是降低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交易成本,把国际市场的各种交易活动纳入一个实体的内部范围。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种理论考虑了跨国经营的产品优势和地域优势等因素,它强调外资银行在东道国提供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推动因素”的增加。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电子商务网络的快速推进,为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办理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银行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公共商务系统实现联网,实现商业银行的全球化服务。另一方面是“阻力因素”的减少。首先,在各国放松金融监管、开放金融市场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东道国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开使商业银行可通过跨国合并、兼并和分支机构延伸,实现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经营。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贸易、投资和劳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市场上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这对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其次,股改过程中的国家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大充实了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切实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资本约束问题,为扩大跨国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全球配置资源、顺应国家战略、拓宽发展空间、追随客户需求、应对同业竞争、合理分散风险、提升股东投资回报都成为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转型的内外在动因。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统筹考虑资源、成本、市场、风险和利润的关系,通过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战略
(一)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整合资源论和能力论的相关论点,并吸取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后,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下,包含在商业银行内部的独特的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机制作用下,基于资源和能力基础之上特有的使其在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能够支撑商业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不可交易性和不可分离性等特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从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来看,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代正在到来,国际化竞争持续升级。目前,71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了214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并有26家外资金融机构入股18家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以往受制于准入限制的强大市场竞争能力将日渐显现,部分国际领先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将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同时展开。
面对新的国际化竞争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业务成长性,占据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否在新的风险挑战面前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能否不断创造良好的、可持续的价值回报,接受投资者按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银行业标准,用货币选票进行的比较和衡量;能否实现公司价值与员工利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股东和员工价值回报,这一切不仅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甚至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加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最为紧迫的任务。
(二)国际化可显著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不仅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1999年德意志银行并购美国信孚银行后,德意志银行的每股收益从1998年的3.5欧元上升到5.05欧元,2000年进一步升至9.02欧元,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了39%。具体而言,国际化可在以下方面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分散风险效应,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由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资金的频繁流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投机性大大增强。通过在全球市场实施国际化运作,当本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海外市场对风险的分散作用。因此,商业银行的全球布局有助于其保持稳定的收益并降低在某一特定国家过于集中的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突破国内市场限制,实现地区互补,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业务互补,寻找银行发展的新赢利模式,形成多功能的银行百货公司。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品种越齐全,覆盖面越广,所有债权人同时提取存款的可能性就越低,就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不仅带来闲置性货币的节约,又可使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此外,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和战略选择的主动权。
2.客户追随效应,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国际贸易的发展早于国际金融,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向国外拓展时往往会在目的地上与国际贸易的拓展有着相同或类似的选择,即在形式上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国内客户的国外追随。也就是说,客户到哪里,商业银行就到哪里发展。实践证明,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更多地拥有需要国外金融服务的客户,更需要通过国际化发挥其网络覆盖面广,办理全球结算快捷,跟踪了解客户需求方便的优势,从而提高其金融服务能力。
从理论上讲,跨国银行依据与跨国公司总部紧密的业务联系,当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有金融需求时,跨国银行比当地银行或其他外国银行拥有更多的服务优势。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33.3亿美元,全球100家最大的非金融类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中,我国跨国公司占50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量、规模的逐步提高,以及其对全球化、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为国有商业银行追随中国企业发展跨国业务,建立全球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良机。调查显示,国有商业银行70%以上的客户都是具有本外币一体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外资或中资跨国企业。因此,在客户需求决定商业银行服务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实现自身的国际化来适应客户发展的需求,通过资金支持和信息服务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还可以通过与客户共同的国际化,不断提高境内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巩固和密切与高端客户的关系,保持本土领先银行的优势地位。
3.信誉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影响力。由于商业银行是建立在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特殊行业,其稳固程度与信任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次品牌信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又绝非短时间内所能建立起来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被并购银行在当地市场的业务渠道和客户关系,以及其拥有的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背景,迅速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可以利用被并购银行在当地良好的商誉和知名的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
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公开发行上市过程中的路演推介和媒体宣传实质上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品牌营销,发行上市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一个时期全球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和主要媒体报道的热点,其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站在国际资本舞台上的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化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将被各国监管机构、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视作增强发展潜力、提升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重要信号,不仅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和商机,而且可显著提升国际声誉,提高市场影响力,促进了全球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投资价值的认同。
4.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持续盈利能力。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和信用,这二者均具有同质性,这给商业银行扩张规模提供了比一般企业更低的成本。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表现出更强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别是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高新技术手段普遍推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可显著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抵御经营风险。此外,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其派生存款的能力就越强,筹资成本就越低,相应地提高其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并购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其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到更多成本较低的资金,实现规模经济。此外,通过并购还可以扩大其业务领域,使其进入证券投资和保险等领域,实现多样化经营,通过增加金融品种、拓宽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全能化的金融服务,使一些相关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可能,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提升其持续盈利能力。
虽然目前中国本土的高端投资银行市场和跨国并购等多为高盛、花旗、美林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控制,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为国有商业银行突破高端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机遇。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单纯依靠传统规模优势和人民币利差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将逐渐改变,必须通过国际化拓宽业务领域,依据与中国企业的长期联系和国内业务优势,争取到更多中国企业债券股票发行承销、杠杆收购、项目融资、重组并购顾问等业务,并通过经验、人才和影响力的集聚,进一步占据更大的国际投资业务市场,开辟新的赢利空间,增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实现对分子或分母数值的改变,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并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进一步改善经营效益。
三、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都促使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创新跨国经营思路,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并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网络建设模式,完善境外网络布局
首先,抓住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找准全球化生产网络和投资链条布局与中国经济的契合点,坚持物理网点与电子渠道互补,综合运用并购、申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通过兼并收购当地银行迅速扩展境外网络的步伐。从银行业实践来看,首先通过代表处的设立充分了解情况,再由兼并的形式直接获取客户基础和市场份额能够取得切实的进展。
其次,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重,根据区位优势,合理选择跨国地区分布重点。一是重点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等地创办经营机构。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同该地区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拓展业务范围,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国际经济中心,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国际化服务的业务较多,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利润来源。二是侧重考虑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如欧盟、日本,由于它们与我国贸易往来较多,客观上需要我国银行在对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更好地为贸易双方提供国际融资、汇兑和结算等金融服务。三是注重在香港的发展。香港是我国特别行政区,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密切接轨,没有任何外汇管制,金融机构密集,信息交流方便快捷。因此,商业银行应将香港作为我国银行业跨国发展的基地,开展对国外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
(二)创新业务经营模式,利用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和困难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及产品创新的落后。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其不良的资产比率、风险集中度和经营成本过高,产品创新能力、业务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较低,由此导致其市场竞争力的下降。而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靠自己来解决。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境外投资者,通过与境外投资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使境外投资者投入相应的资本、技术、管理及产品,使国有商业银行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政策设计和目标导向应该是“引智”,而不仅仅停留在充实资本,推动股改和境外上市方面,即不能仅仅是迫于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而进行的“引资”行为,而是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学习和引进国际化大银行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产品开发与维护技术,充分利用境外投资的区位优势和业务优势,实现国际化的合理布局和业务线拓展,充分利用战略投资者的经验和技术,全面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等高端业务的发展水平,为混业经营和全能银行打下基础。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转型,业务结构、盈利结构的多元化是其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形成互补型的战略组合。如工行与其战略合作伙伴高盛成立了七个联合工作小组,分别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员工培训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并开展相关的领导变革、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员工激励等培训项目,旨在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业务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符合工商银行战略发展需要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精英人才。
(三)创新业务拓展模式,利用人民币业务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大行,拥有诸多的人民币品牌业务,因此在实施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本外币业务的一体化经营,实现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客户一体化、产品一体化、管理机制一体化和科技平台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境内外联动发展模式,把人民币业务优势转化为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人民币业务品牌的境外延伸,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由“本土领先银行”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战略转变。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将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带来重要机遇并赋予其更广泛的内涵。通过人民币业务品牌的境外延伸,可使境外机构在建立稳定客户群、融入当地市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境外零售业务发展模式做出有益探索。亚太地区发展人民币业务的潜力较大,可考虑以香港为中心,以周边新加坡、韩国等有潜在人民币业务需求的国家或地区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与人民币支付结算有关的产品,实现人民币存、兑、汇的一条龙服务。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参考文献
孙焕民、吴志峰:外资银行发展状况考察:商业存在的国际化,《金融论坛》,2005年第10期。
许南: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金融论坛》,2005年第1期。
朱正罡:《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张荔:《金融自由化效应分析》,中国金融出版杜,2003年。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课题组: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金融论坛》,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