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概念范文

社交媒体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交媒体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交媒体概念

篇1

关键词:CDIO理念;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CDIO理念主要应用于工程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起源于2000年,创立于2004年,CDIO拆解为构思(Conceive)阶段、设计(Design)阶段、实现(Implement)阶段和运作(Operate)阶段。自创立以来先后在美国,欧洲,加拿大,英国,非洲,亚洲领先的工程学校,和新西兰形成了CDIO倡议。2016年12月的第十二国际CDIO会议将于在芬兰的图尔库举办, CDIO教育理念在工程项目推广的经验使其他院校及设计类院校也争相效仿。

中国最早研究执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是汕头大学工学院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方案。2006 年,汕头大学成为首个中国高校 CDIO 成员。2008~2010年4月,全国共计有39所高校在开展CDIO试点工作。

江西省高校率先开展了这一CDIO性质的教学模式的是江西理工大学。企业家周立功于2003年在江西理工大学发起了3+1教育模式,从2007年起,共有5所(宁波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高校加入该行列。同年江西理工大学在全国发展100所高校进行改革实践。该模式实验班的两届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能力娴熟、团队合作观念强、综合素质良好,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毕业生进入企业一般都直接进入研发,创造了毕业生就业“零适应期”口碑。

研究表明:CDIO教学模式在国际国内以及我省主要都应用于工程教育方面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鉴于以上成果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特征,江西服装学院数字与传媒教研室教师在江西省应用型高校转型期间、在“双创”模式的普及情势下、在教改课题的推动下,针对毕业设计教学从前期基础理论课程入手,在软件实验实践类课程教学中配合毕业设计教学需要实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数字媒体专业自2012年招生以来,第一届的毕业生的选题根据学校其他专业的命题方式进行运作,使得数字媒体的优越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在选题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次,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跨度不够大,再加上有效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在大四时期面临的就业、创业等问题,能在毕业设计上进行有效管理的时间不多,造成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学生也疲于应付,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提高。

最后,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指令为主,学生被动设计,缺乏主动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同时指导教师除了自身的教学任务外还有科研、参赛任务,精力分配不足,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倦怠,师生互动缺乏。

根据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任教老师决定把CDIO教学模式应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并就此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依托于CDIO理念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具体方案:

第一,毕业设计前期课程的改革方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的重要部分是对前期课程的改革。一是加大基础课程改革力度:对于造型能力的训练与绘制(如素描、色彩、原画课程),结合手绘板的形式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手绘的教学形式,使数字技术与传统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软件操作类课程改变原来由老师手把手教步骤的方法,运用CDIO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三是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原有的毕业设计采风课程进行改革,把采风的时间定在大三下学期暑期,这时学生基本明确自己的选题方向,可以有目的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及风格。

第二,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方案。一是毕业设计选题时间的改革,原有的毕业设计选题时间定在大四的上学期,学生从选题到完成作品的制作周期短,不利于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的提高,建议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与毕业设计方向选择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明确未来专业学习的方向性。二是构建毕业设计前期三步骤:第一步学生根据教师、甲方联合提出的要求,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实习过程中完成一个企业实际项目;第二步学生依据项目类型确定毕业设计的制作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第三步学生围绕项目制作内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仔细理解甲方的要求及技术范围,拟定好项目策划方案。

第三,毕业设计制作过程的改革方案。初期以开题报告的形式讨论分析毕业创作的主题、选题背景、创新点、技术手法、造型元素及其特色;中期以中期汇报的形式毕业生向三方陈述所选研究内容的落实情况;后期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完善毕业设计作品。

第四,毕业设计评价机制的改革方案。由原来的只有学校老师评分改革为通过甲方、企业、教师三方面通过检验。学生毕业设计根据甲方的要求去制作,根据CDIO工程项目程序在四个环节中科学客观、运用严格的评价体系去检验,使得整个体系日趋完善,过程到成果层次清晰,每个环节都根据学生实施的环节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由三方进行评分,对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充分的完善。

改革的特点是构建符合社会企业项目为目标的、构思、设计、运作、实现阶段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对学生、教师、企业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与创业创新的应用型高校发展模式同步互保,紧跟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教师、企业三位共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毕业设计内容。通过我校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CDIO教学理念的实施、观察、验证,将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于后期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及省内外高校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创作。

改革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投入600万建设了艺术与传媒实验中心,有相关实训室51间,已满足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的基本需求;如苹果机房1间;影视制作工作室1间;摄影录音棚1间;网络交互工作室;三维造型工作室和校外基地;空间构成造型工作室;动画制作系列工作室等。为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室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校图书馆美术类藏书2万余册和网络阅览音像室,以充分满足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积极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司实习,把毕业设计创作与公司实际项目相结合,建立真正意义的CDIO教学模式,促进毕业设计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毕秀梅,李志.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6.

[2] 孙明,牟晓梅,秦鑫,黄津.黑龙江省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16).

[3] 陶传海.汕头大学积极实践国际先进教学改革理念――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见成效

篇2

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由于智能手机及微博的广泛应用,这次奥运也被称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有学者认为,伴随社交媒体的崛起,电视的观看方式也渐渐发生转变,注重观众与观众及电视内容间互动的“社交电视”,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电视的转型方向。①

所谓社交电视(Social TV),泛指能够在看电视(或电视内容)情境下支持传播及社交互动的任何技术,包括各种通过社交技术或平台支持用户进行与电视相关的社交活动。目前社交电视有两种形态:一是社会媒体运营电视,如美国的IntoNow、中国的“新浪看点”;二是电视在运营中嵌入社交媒体的手段,如CNN引入UGC(用户生产的内容)机制,开辟iReport频道等。国内的社会化电视平台始于2011年,除了“新浪看点”,还有“网易电视指南”、TV time等,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当前热播节目单,并实时分享观感。有研究者认为,社会化电视、电视社会化,或称“社交电视”是把消费者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前,以及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电视的一种新举措。作者指出,我国国内的社交电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如缺少内容支撑与机制上的驱动力、功能设计和技术方面尚不完善、缺少“社会化民主”诉求的根基等等。②

也有研究者指出,就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社交电视尚处于市场形成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个性化不足,用户体验差,社交网络和电视尚未足够融合及盈利问题等,但作者认为,“社交电视未来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一旦成熟,将给媒体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对社交网络运营商和传统电视行业来说,这都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③

跨媒体叙事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分流”“公信力下降”等发展困境,有关电视新闻叙事形态革新的话题在2012年度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出现了“叙事转向”“跨媒体叙事”“叙事创新”等用于电视媒体的词汇。

有研究者对当下电视新闻的叙事形态所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行了归纳,认为大致有几点:其一,网络共时时空的搭建,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的延迟与观众期待的共时时空形成明显错位;其二,缺乏互动的媒体独白依然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叙事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媒体与受众的疏离;其三,网络叙事的开放性为网民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电视相对封闭的叙事结构正是电视新闻的现实困境之一。尽管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悄悄发生了转向,如电视媒体与电信、网络的广泛合作使得新闻事件的传播打破了单一的文本界限,电视媒体初步确立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等,但这种转变还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需要进一步确立现场直播的核心理念,加大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力度,不断探索新闻节目叙事形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最新发展。”④

有学者提起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电视媒体的“跨媒体叙事”模式,认为电视的渠道优势逐渐消失,电视媒体的竞争者扩展到所有的内容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打破电视机的边框,将不同媒介平台传播的电视内容市场化、品牌化,让观众进入任何渠道都能够看到他们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内容,同时有参与的机会。这正营造了适合的跨媒体叙事环境,即一个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新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有差异的、有价值的贡献。在媒介全球化的今天,跨媒体叙事将成为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新趋势,强化媒介产品本土化传播能力的新策略。但作者也指出,究竟如何跨媒体叙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另外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跨越媒体的故事都能被称为跨媒体叙事,如跨媒体品牌营销、媒介内容的数字化或再媒体化、不同媒介形态的故事改编等等,算不上真正的跨媒体叙事。⑤

全媒体

伴随全媒体概念的广泛应用,以及业界对它的强力推进,2012年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多了一些质疑、保留和反思的声音。

针对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这一概念至今未被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提及,然而“在中国的业界、学界却广泛地流行着。因为其语出不详,所指不清,最终造成了一些媒体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偏向,反而影响着媒介融合的进程。”⑥还有研究指出:“现在业界和学界所说的‘全媒体’,是一个既涉及载体形式,又包括内容形式,还包括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如此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清晰的定义。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媒体’的概念并不科学。”⑦有研究者建议,全媒体最适合国内学者们给出定义的英文对应,应该是Digitization and Media Convergence,中文可直译为“数字化与媒介融合”。“事实上,也只有绕开全媒体的概念陷阱,才能将全媒体研究纳入国际视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中国特色,获得学术研究的合理性与学理性。”⑧

在实践层面,至今并没有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同时适用于报纸、杂志、电台或电视台等所有媒体,最多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因而有研究者指出,“全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广而全”的整合应该建立在特定的媒介形态基础之上,“抛开特定的媒介形态去谈论全媒体运营,势必会成为无根之木”。就现阶段而言,全媒体的战略意义更大于其战术意义,并不是所有媒介都适合全媒体战略布局,全媒体转型与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⑨

新闻直播

篇3

雅虎和Facebook围绕专利的矛盾起于雅虎前CEO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今年3月,雅虎宣布Facebook,指认后者侵犯雅虎10项专利,涉及网络广告、隐私控制、通信和社交网络技术。我分析汤普森当时的意图是为转向新的数据方向而扫除后顾之忧。但汤普森的激进调整引起雅虎内部激烈反抗,对方找茬子让他出局。随后雅虎临时CEO罗斯?列文森马上就了结了此案。

事实上,在和解前,双方已没有什么可争的了。这有助于理解雅虎和Facebook和解不包含任何现金协议。不仅如此,双方还在列文森主动调整后走近了。走近的含义是:互联网2.0模式(SNS)与1.0模式(网络大众媒体)抱团取暖。形成的新概念,被业界美其名曰“社交驱动的媒体”。

雅虎、Facebook、谷歌、Twitter四家对“社交驱动的媒体”概念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只有雅虎的需求是战略性的。因为汤普森出局传出的信号是雅虎不想向数据化方向进行转型,但停留在1.0媒体,又受到市值和现金双重压力。与Facebook闹一场下来,虽然没得到利,但加入SNS概念,可以得2.0的名,算是对市值有所交待;从阿里巴巴脱身,又可缓解来自现金的压力。综上可以看出,雅虎当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被动应付状态,顾不得长远了。不要说对谷歌构成威胁,能自保就不错。

Facebook与雅虎的和解没有太大意义,而合作则是一种权宜之计。Facebook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是大数据,但他为什么此刻要向传统方向(1.0媒体相对纸媒先进,但相对2.0媒体传统)后退一步呢?原来,Facebook前一段时间颇为难受,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收入结构单一的指责,分了他的心。雅虎市值不佳,但收入却颇丰。Facebook与之合作的战略意图显然是先稳住收入再出击,这好像在打拳出击之前,先把拳头收回来。

这样一来,最难受的当然是Twitter而非谷歌。因为Twitter现在处于危险之中,正需要“社交驱动的媒体”当救命稻草。“社交驱动的媒体”如果当“救命”声听,里边是两声:社交代表叫好,媒体代表叫座。现在叫座的资源叫Facebook顺带着就搂草搂走了,对Twitter来说是雪上加霜。

篇4

【广告】北京派瑞威行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公司】北京派瑞威行广告有限公司

一、项目背景

1号店在PC端叱咤风云已有不少时日,但是在渐渐风靡的移动互联网端,却是有些缺失。为了开拓移动端媒体,其中此次1号店活动提出免费摇奖品的概念,需要借助媒体将这概念推广出去,并且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感,在舒适自在的体验环境中热衷1号店这个品牌。

二、市场分析

1、市场大环境

时值2015年Q1,具有较高购买力主力人群基本完成从传统媒体(含PC)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的过程。在用户接收信息的触媒体习惯当中,智能机以过半的占比成为了一种新的用户使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闲暇时,就会捧着手机,其中92%的人躺在床上时会使用手机等等,可见移动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

2、社交媒体环境

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移动社交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是未来几年拥有大量用户的场所。且社交类媒体普遍黏性都很高,这是众多电商眼红之处。

在选择媒体方面,在移动社交应用用户黏性来看,陌陌行业领先,占比为每天使用时间超1小时。在兴趣社交和O2O社交方面,陌陌也远超行业总体水平。同时,使用陌陌的人群,有75.7%为大学及以上学历。

三、项目执行

由于电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1号店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常规投放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必须拓展新媒体渠道,深挖媒体属性,将广告投放与媒体属性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唯一性创意化的媒体投放带来优质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寻找大曝光、覆盖广、高匹配的互动社交类媒体。从用户黏性到用户质量都是1号店所要追求的,也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四、媒体策略

1、媒体选择策略

从1号店的活动主题“摇一摇”出发,摇一摇的起源寓意是“结识陌生人”,“结识陌生人”最出彩红人是“陌陌”,摇一摇与陌陌用户最吻合,最终投放陌陌媒体确立。

2、媒体投放策略

陌陌成为我们传播1号店摇一摇活动的新媒体,我们将推广内容跟陌陌媒体的属性相结合,杜绝生硬直白的投放,在投放期间,素材上,我们结合媒体界面和用户喜好,并且统一风格,利用摇一摇商品免费领来勾勒兴趣。同时我们采用了媒体资源全包段形式

五、最终投放效果

篇5

【关键词】传播素质;社交媒体;报纸;影响

一、社交媒体:负面信息的放大器

2012年4月,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在其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中了一条信息,该微博细数了微博谣言界的十大“战斗机”、常青树级别的谣言,如“吃大盘鸡会得艾滋病”、“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按电铃会被电晕抢劫”、“ 美国的护照和中国护照的对比”、“ 快递公司有你的包裹却不知道地址,是骗你下楼拉你上车”、“有人以鸡蛋袭击车窗前挡风玻璃帮助打劫,千万不能开喷水和雨刮”等等。[1]这些“长寿”谣言是经统计网友转发次数和警方实际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再经核实、实验求证后证伪了的,警方破解了其中的“玄机”,同时还提出了应对策略。

这条微博所呈现出的是社交媒体负面信息传播的一个缩影。社交媒体,亦称社会性媒体(Social Media)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概念,它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作为虚拟交往平台,通过虚拟空间内的信息传播来分享信息和讨论问题,通过不断的交互传播对某个主题达成共识,其影响速度、广度和深度超过现有的各种传播媒介。由社会性媒体所形成的社交网络使人们走进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其人际交往的便利性与拓展性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等途径,在相互沟通中创造与传播信息的行为也因摆脱必要的束缚而带来了负面效应,强大的共享传播功能使负面信息迅速放大,网络传谣及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已成为虚拟交往所带来的公害。

社交媒体之所以成为负面信息的放大器,除了公认的把关缺失这一原因之外,更为根本的在于存在于虚拟交往中的一种狂欢心理,或称“围观心态”。BBC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塞姆布鲁克曾用五个字概括网络等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意义:“观众上场了”,[2]而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尤其突出。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虚拟社交圈,形成了虚拟的人际关系,各人之间似乎非常熟识,但同时在现实中却又可能完全陌生。这个空间里有着海量信息,即时交流互动,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声,而各种不同的声音也会引起不断的关注热情。

这种特征决定了社交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带有更强的消遣性,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传播活动会趋向极端,信息的刺激性越来越强,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围观”心态也愈演愈烈。对信息刺激性的追逐掩盖了质疑与求证的需要,在带有盲目性的回复与转发过程中,更多人充当了推波助澜的传谣者角色。在这种网络狂欢心理的作用下,社交媒体谣言与假新闻“温床”效果日渐突出。

二、虚拟空间需要更高的传播素质

在社交媒体形成的虚拟空间中,由于把关环节的缺失,传受双方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都需要更高的传播素质来抑制传播活动负面效果的放大。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传播素质”是一个特有概念,2003年,这一概念在中国传播学论坛上首次发表,其含义为“一个人能以受众为出发点,以双向互动为取向,熟练运用各种传播方式手段,卓有成效地进行传播信息与沟通心灵的现代素质,由传播知识、传播品质和传播能力构成”,提出把传播教育与人文、科技教育一样,作为一门基本素质教育来进行,扩大传播教育范畴,使传播学学理走向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综合的“传播素质”。

以传播素质角度来看,基于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恰当的传播方式以达到信息传播与心灵沟通双重效果,才是高素质传播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当前社交媒体传播活动的负面效果的原因在于互动传播中传受双方传播价值观的偏差、传播心理的失衡与传播方式选择的不当,总体来说,是传播素质的缺乏。在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传播素质的缺乏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辨真伪,缺少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与求证的意识和行为。虚拟空间中不乏“标题党”、“水军”的存在,或为获得利益,或为吸引眼球,制造出耸人听闻、无中生有的虚假消息,社交媒体突出的共享、交互性使每个人都成为传者,不加分辨地传递这些信息,就等于人人成为造假者,使信息的负面影响迅速扩大。据上海交大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披露,2011年,全国微博账户增长至3.2亿,全年微博谣言数量与去年同比增长了8倍有余,使“辟谣微博”成为必需。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由新浪微博曝光并证实的微博谣言为21起,但截至2011年12月15日,这一数字迅速升至176起。这些谣言的主题以天灾人祸、公众人物、社会民生为最多,分别占13.1%、13.1%和12.5%,有关公权力的谣言比例也超过10%。其中,日本大地震、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微博谣言四起,而金庸、李敖、孔庆东、柴静、芮成钢、白岩松、潘石屹、李宇春等,都被微博谣言盯上,如金庸已被传去世数次,柴静被传失踪等等。事实上,“以讹传讹”并非多数传者的本意,只是多数人虽然经过传受角色的转换,却并不具备作为传播者所应具备的意识——辨别信息的真伪,在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这是谣言得以传播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