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情景教学;高一;地理课堂

对于当下所存在的众多教学理论而言,发源于我国且对教学领域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理论――情景教学理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其的探究可谓是方兴未艾。对于国外而言,对其探究是构建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情境认识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流传到我国,最初被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因为其具备广泛性以及可操作性,所以,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教学过程会具备广泛性以及借鉴意义,所以众多学科持续采用此理论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指导,在这当中就包含地理学科。因此,以下笔者将首先针对地理教学的案例进行相关分析。

一、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案例

教学情境的是否良好,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主动高效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让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尽量达到最佳状态,促进整个教学的总体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笔者在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之上,综合类型探究结合办法,试着去进行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实例的综合开发,以下是我对于案例开发的总体设计流程。

二、案例设计流程

对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而言,要求所创设的方式十分开放。可最为本质的目的还是要为课堂教学进行相关的服务。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实例的行动进行总的探究,归纳总结了相关的情境教学总流程,具体是:掌握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中情境的实际运用小结。

(1)掌握课程标准,前提是对于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解读。是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为主要发展参照,主要是对于标准摘录和活动相关建议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解读,使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以及所需掌握的层次和达到的效果具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总体意义。

(2)确定明确的教学总体目标,首先进行分析阐述的对象是三维目标,除此之外的教学目标是对于课程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分类,从对教材的整体解析到对整个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再从过程以及方法、挖掘知识以及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作为出发点非常重要。

(3)教学中情境的实际运用,这是对于之前掌握课程标准以及确立教学目标的总体说明,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情境设计主要分为三个不同流程:营造情境明确问题学习活动。营造情境,综合全面的学情分析,创设一个适合学习者学习综合需要的学习情境。比如营造问题情境,主要指的是通过内部问题以及外部问题知识经验在契合构成中所产生的矛盾,借此来引起学习主导者的强烈思考目的以及最积极向上的思维倾向从而达到的一类心理状态。明确问题所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指教师在营造学生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或者协作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达到的学习任务。通过一定的情境,选取出和目前学习息息相关的事件或者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解决。在情境创设之下,学习活动主要指的是可以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以及沟通。能够选择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比如,通过图片营造一个独具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全情投入,进行观看。要对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即使是简单问题的提出。让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倘若提出较难的问题,应该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沟通来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可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进而确保活动内容的进一步完成。(4)归纳总结,主要指的是在情境教学之后,对某一案例的总体归纳总结,具体包含学生的反应、达到的效果还有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思考。

三、具体案例分析

通过综合情景教学的案例设计总体过程,以我校使用的地理教材的部分能容为例,列出以下案例:

(1)活动情境教学为主的案例

案例・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课程标准

解析工业区位的相关元素,通过具体实例总结说明工业区域的构成条件以及发展特色。不管从部门上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工业生产都非常复杂。可因为工业的“非天然性”十分突出,教学中更适合使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制约工业区位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

在对角色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更深层次探究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整体的、联系和进步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活动情境:把握问题:淮河流域关闭了数量庞大、污染严重的造纸厂,部分人认为淮河的水质得到了改善,部分人却认为这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加准确?比较淮河流域前后的各种变化状况,对淮河流域智力的可行性举措以及策略进行相关的探究。

角色分配:政府官员,列出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计划,探寻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协调进步的相关举措;分析环保专家,调研造纸厂对于环境的污染的相关数据。

总结:请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完整的结论。

归纳总结:角色扮演主要指的是教师依照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现实工作以及生活情境,通过学生或教师和学生一起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借此来对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及其人际关系进行了解掌握,并探寻出详细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的基础上,可以体验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结语

笔者在前人已有的关于地理情境教学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进行的地理情境教学问卷调查,然后得出了当前中学地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对地理情境教学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来说明地理情境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篇2

我省中招不考地理,初中地理课开设普遍不受重视。到幼师上学的学生又多为中学期间的“学困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受初中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动力。为了克服学生学习地理的障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喜欢上地理,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做法是:

1 情景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情景教学就是根据地理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强调智能发展,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造最佳场合与最佳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幼师生年纪不大,好奇心强,思维敏捷,乐于表现,求知欲高。而幼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结构新颖,每章后面都附有实践活动和阅读材料,实施情景教学即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又可以使教材由单一的知识载体变为集知识、技能、教法、学法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材料。据此,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在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及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基础上,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进一步丰富教材情趣,提高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使教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行动。

如何实施情景教学哪?首先,教师要善于收集影视、报刊及各种书籍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诗词歌赋和谚语民谣等,以促使教学场景形象化、教学语言专业化、趣味化。如讲地震时,放映电影《蓝光闪过之后》,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的危害;讲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引用王维富有情景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将会激发同学们的丰富想象。其次,教师要设计出具有情节美的教学结构。导语与举例要恰到好处,重点、难点“愤悱”局面水到渠成,结尾信息反馈留有余地。再次,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地理教具、试验设备及实践园地对教学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版图版画,现代教学手段和试验仪器,变静为动再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把教材内容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案例教学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激发求知动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采用灌输的方法,教师讲一讲、抄一抄、学生听一听、记一记,根本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听没听懂。我们在教学中打破这一模式,尝试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使教师“教”的活动完全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通过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自主学习、协助学习、探索研究——获得研究成果,并进行拓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思维和创造。

如“天气和气候”一节有关“气旋、反气旋”等内容,教材文字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就采用案例教学。第一步放映《台风》录像片;第二步让学生观察台风的景观图;第三步老师在黑板上画有等压线的气旋图。然后结合课文,师生互动地总结出五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它反映的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②它的气流如何运动的?③结合等压线图及有关大气运动成因的知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和力量导致它这样运动的?④你能画出他们的示意图吗?⑤你知道台风如何防吗?这样,通过图的展示和问题的一步步提出,就把学生带入了形象的地理情景中,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活动,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

3 心理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近几年,我们根据幼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尝试把一些心理原理用于课堂教学,巩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收到明显教学成效。

充分、巧妙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暗含期待效应。地理教学应用这种效应是讲教师要从语言、神情、行为举止对学生明确表明自己希望他们成功,肯定他们能够成功的期望,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功的心理意向,进而激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使教师的期望产生预期的效果。如:我们在上课前,总是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有意和学生闲聊一会儿;下课后教师主动找学生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等,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非常重视而不是忽视他们的存在,并把他们当作优秀学生来看待。再如:每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总是用鼓励的话激励学生,说“你能行”;当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时,哪怕是一点点正确的地方,我们也要表扬他,说他是开动脑筋思考出来的。通过这些来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的期望,感悟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出求知的动力。

篇3

关键词:主题式情景教学;飞虎队员;体育课堂

一、研究目的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例如“如何创新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堂模块?”“我要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教才能满足学生需要?”……带着课改中类似这样的问题,有许多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使尽浑身解数,力求使体育与健康课堂精彩起来,但往往是我们教师教得很辛苦,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经过观摩公开课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认为主题式情景教学模式是初中教学可以尝试的方向。

二、研究过程

1.主题式情景教学的定义

主题式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为了达到制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身心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对太仓市体育学科带头人情景式教学课例《勇敢的飞虎队员》的探求与研究

(1)主题式情景课的内容

《勇敢的飞虎队员》中飞虎队员像往常一样进行着严格的训练和演习比赛,突然接到命令必须在半小时内攻占A阵地,于是他们火速前往,在险境中他们使用各种运动技能跨越险境,冲过重重阻碍获得安全,最后他们为自己和同伴的胜利与勇敢欢呼。

(2)主题式情景课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两条线,第一条是充满活力的主题明线,即:争当勇敢的飞虎队员:积极备战─演习比赛─攻占阵地─欢庆胜利。这样的主题铺展使得教学节奏一张一弛,轻松自然;学生也在明确的主题情景中主动参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技能实践。

第二条是充满知识学习和实践的暗线,即:实践探索(投弹演习)─积累经验(不同类型的障碍跑练习)─再实践(障碍接力赛)。课堂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在主题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勇敢的飞虎队员》主题式情景教学案例过程描述

①主题前奏——设置主题情景,拉开主题帷幕

课前设置情景:利用场地、器材设置情景,置学生于教学情景中,对学生易受干扰的心理特征进行正迁移,诱导他们天性的好奇,开始想象课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热身游戏(看谁反应快)——播放音乐课本上的必修乐曲:《音乐之声》主题曲Do,Re,Mi,该曲为C大调、2/4拍节奏感强。用产生令人奋进向上的动力乐曲拉开主题帷幕。同时也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资源整合到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师生根据音乐节奏欢歌劲舞,做好准备活动。

随后进行投弹演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硬质纸、皮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短棒代替手榴弹投向模拟阵地。通过投掷“手榴弹”,使学生了解掌握投掷的过肩曲肘、快速出手技术动作;

学生自制器材,提高学生反映现实生活经验和体育技能的实践

能力。

②主题铺展——模拟行动(演习)——尝试过障碍

在主题线索引导下,学生思考选择、讨论交流、合理调配力量、分组模拟。在教师布置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跑道上练习。首先自选一个或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然后选三个或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最后越过四个障碍物。越过障碍物是《勇敢的飞虎队员》的主题内容,引导反复积极练习,巩固和提高技能。

当学生满身兴奋,情绪高昂时,紧急号令突然响起,要求飞虎队员在半小时内攻占A阵地,于是他们火速前往……

③主题:飞虎队员攻占阵地——障碍接力赛

课的主题在学生通过重重险阻,冲向阵地的障碍接力赛中此起彼伏达到。

操作方式:学生通过重重险阻,冲向阵地,依次按“为了和平”的笔画,用笔在纸上书写一笔,然后迅速跑回与本组第二人击掌交替,以此类推先写完的组为胜

④主题尾声——欢庆胜利

优美的旋律和歌声欢庆飞虎队员的胜利:播放时下学生喜爱的青春歌曲“S.H.E-Super star”,迎合学生胜利的心理,身心融入音乐旋律边歌边舞放松效果好。

教师及时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团队及时予以表扬,并为学生留下课后思考题:如果在你们生活中遇到突发险境危及到你们的生命安全,你们怎么办?课的主题在音乐伴奏和学生思考中结束。把课堂教学向课外进行延伸,让学生学有所悟。

三、分析与讨论

1.《勇敢的飞虎队员》主题式情景教学,更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存在

在教学主题情景中,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速度,一

样的教学主题,不同学习速度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尽其所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课堂气氛因此活跃而热烈,教学过程因此变得更精彩。

2.在《勇敢的飞虎队员》一课中教师尝试创意性和自主性的教学主题,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事性、教育性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多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体验,使学习的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真正达到优化和实效,起到健康第一的锻炼目的。

3.在模拟行动尝试过的四种不同类型障碍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友情组合,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互帮互助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4.教师不但要在竞赛后对学生予以表扬,在学生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利用语言或肢体行动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功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初中生体育学习中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是可行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2.教学建议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新方法的探讨,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的实际。长期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突然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一时改革幅度过大,一旦学生和老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将会严重地影响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当前有效的课堂资源要求改革的主要方面在课堂,主要的力量在老师,当然,对于师生配合也会有所要求。由于我国的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匀,所以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不能一概而论,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

1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形式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大部分的工作仅仅限制于地理学科的研究,没有真的深入教学课堂中,受教学实践、个人素质、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其做出的教学评价仅仅限于形式,而没有触及“实质”和“内涵” 。主要表现是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为“你很好”“你很棒”等不痛不痒的词语,缺乏鼓励性,且以意见为主而很少涉及建议。

1.2初中教育对于地理教学的随意性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地理学科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习,学习态度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进一步导致学校在安排老师上也存在随意性,所以安排的老师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可能是教数学、语文的老师顺便教授地理,老师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性的老师,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找不到教学的重点,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的地理课程的情况,教学压力大,很难对一个学生甚至一个班级倾注太多的精力。笔者见过有些初中学校由一个老师负责全校地理教学!这样教学,老师的正常休息都无法保证,怎样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地理教学呢?

1.3理想化问题

理想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的评价问题。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大部分学校以下课检测习题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不管各个学生地理成绩的差异性,这样就会严重地打击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从短期看来,应试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在课堂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这使得部分老师为追求更高的评价效果而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4地理课堂“作秀”

部分学校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应试教育,所开展的“应试教育”仅仅限于检查时,并且作秀成分严重,课堂很松散,盲目地把应试教育等同于让学生放松,这样的作秀不仅仅让学生学不到知识,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地理学科的师资力量建设,用专业的地理老师去教授初中地理

作为严重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初中教学,急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要招聘专业的地理老师,而不是用教主科的老师去代授地理。同时要经常地组织老师再教育,接收新的知识和教学思想。有很多老一点的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不能很好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2改变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多点实质性的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多点参与,真正地做到人文关怀。例如在评价的时候,对于差生多点关怀,在考核机制上,实行有差别的考核机制。不能仅仅以课堂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来制订考核标准,所以要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同时保证暂时落后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3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科学性的,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对于部分名词的解释不能仅仅限于文字,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还要通过图片、视频等。例如对于龙飓风的危害,对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对于山地的气候垂直型分布等等专业名词,由于初中学生社会经历不足,如果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解释,学生无法理解。同时笔者认为,地理是带领学生发现世界美的学科,让学生发现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此不一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2.4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

让学生自发地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老师尽量只讲知识的主干部分,对于有些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对于班级的建设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2.5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笔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学校配备的计算机仅仅是一个摆设,学校不舍得让学生使用计算机,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强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素质教育,在下一代的教学中一定能让地理学科的教学完成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臻.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设计[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6) .

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法课 有效教学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广大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师在语法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目前的初中语法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式”地教语法知识,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二是部分教师淡化语法教学,在教学中不关注语法,仅对教科书上的语法部分照本宣科一带而过,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语言结构掌握不牢。以上两种语法教学倾向都会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法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开始授课时,便讲述语法规则,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如果教师在教语法的同时,给学生创造直观、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依据语境,通过听、说、读、写活动去熟悉、巩固语法知识,学生就会在乐趣中掌握语法规律。为了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和单一性,在语法教学中可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 用实物对比。学习名词的单复数时,教师一手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等),另一手拿着三本书(五支笔等), 呈现句型What's this ?―It's a/an… 和 What are these ? They are... 并反复比较操练, 学生明白了名词单数和复数的概念。

2. 利用真实的场景对比

【案例】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教师邀请几名同学来到讲台前

T: They're Li Ming and Lin Dao. Who is taller, Li Ming or Lin Dao ?

Ss: Li Ming is taller.

T: Li Ming is taller than Lin Dao.

教师另外再邀请几名同学,比较他们的年龄、体重、头发长短、脸型的大小等,用“A is +比较级+ than B.” 句型进行反复操练,学生对比较级这一结构有了较深印象。通过真实情景中的反复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语法知识。

创设情景教授语法,使抽象的语法教学具体化,使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形象化,使枯燥的语法课生动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游戏、猜谜等趣味式活动,激发兴趣

1. 用动作表情,猜谜活动

【案例】教现在进行时,教师可设计游戏,模仿“幸运52”中的猜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将全班分为两个组进行比赛,每组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如开门、跑步、唱歌、跳舞等),其他组员运用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猜测动作意思,最后公布两组得分情况。在这个游戏中,每组学生求胜心切,参与意识很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有趣的、真实的情景去运用所学的语法,让他们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同时还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利用谚语或顺口溜。在教谚语或顺口溜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比如:the more, the better; never too old to learn... 背顺口溜或口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语法规则。如教记住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加es的名词,让学生背以下口诀:“黑人英雄爱吃土豆和西红柿,吃起来有意思(es的谐音),Negroes heroes like to eat potatoes and tomatoes.”利用谚语或顺口溜教学语法,容易记忆,学生感兴趣,学习效率高。

三、善于归纳,总结规则

归纳法就是教师先向学生逐步呈现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教师在设计和教授语法课的过程中,采用“呈现-发现-归纳-实践-活用”的语法教学模式。这样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案例】教现在分词的构成,教师按现在分词的不同的构成方法板书如下:do-doing have-having take-taking run-running Swim-swimming.

让学生读一遍,观察并归纳出现在分词的构成方式。通过这样的练习,所要教的语法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以上这一教学案例,教师运用了板书归纳法。通过归纳或对比,学生便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目标语法结构的功能和用法,并能在实际练习中加以灵活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背诵,培养语感

篇6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三维目标;教学策略

Junior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3D teaching target the strategy and research of the implement

FANG Dun-da

Abstract:Three dimensions unifying mutually from the knowledge and the technical ability, process and the method, the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 and fusion is "history and society "by all means pursue of the ideal classroom. This text takes classroom teaching as main battlefield, and take the bilateral activity of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eaching as to study topic, with the construction or purchase, implement of 3D target with reach for study main line, take classroom case as a research to carry a body, and also take 3D target wrong and the disequilibrium as to diagnose object, with the teaching introspect for direction,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 reach the design of teaching hard with excellent , process and method of, the homework design and try book structure of excellent turn; pass scen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problem teaching, movable teaching and reading on five kinds of methods and teaching to introspect, classroom diagnosis, the theories promote of opening an and carrying out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process and method,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 to unify can be blend ed mutually.

Key words:"History and society "; 3D target; teaching strategy

伴随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出台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运用与新课堂教学的探索、总结、反思也随之深入。《历史与社会》课程育人的方向性和教学导向性要求我们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有科学的解析、实施(细化到每一节课时)与科学评价。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三维目标解析的偏差,导致目标达成过程的避重就轻与错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胡乱堆砌,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导致教学评价的虚化。《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迷失的误区,其根源就在于对《历史与社会》三维教学目标缺乏正确解析与实施。根据统一性、过程性、情感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相互统一和融合视角,客观审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建构、实施与达成,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体现统一和融合,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是对《历史与社会》理想课堂的必然追求。

基于上述分析与思考,我们提出《初中<历史与社会>三维教学目标的解析与实施的研究》,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为研究主题,以三维目标的建构、实施与达成为研究主线,以课堂案例为研究载体,以三维目标错位与失衡为诊断对象,以教学反思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在理论上构建以三维目标的解析――建构与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并以“建构与实施”环节为研究重点的三线、五策略、三步法研究方法(简称“三五三研究法”)。“三线”是指教学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与方法的优化、作业设计与试卷结构的优化;“五种策略”是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和阅读教学五种方法;“三步”是指教学反思、课堂诊断、理论提升的开展与实施,其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一、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设计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化,优化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与达成三维目标的前提。《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分析“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精心构造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根据实践,根据课题组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教学设计方法:“析――读――制――理――评”,其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析”是指对课程标准的解析;“读”是指对教学主题、教学内容的解读、对学生学情、教师个性及特长的解读;“制”是指根据前面二个条件,制定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理”是指整理与优化教学内容、策划与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评”是指学习成效与三维目标达成度的测评方案。

图2

五步教学设计法从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出发,围绕解读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师个性及特长,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建构与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在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时,将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根据课标理念和内容标准创造开发新的教学素材融合起来。在策划与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为依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诊断性测评,了解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和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充分考虑到教学条件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学习成效测评时,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通过采用课堂提问、书面测验、作业反馈及表现性任务等方法考核与测评学习成效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与和谐度。

二、过程与方法的优化

“过程与方法”的优化,集传承与创新、个性与共性于一体,进行多维度的立体教学实践。

基于情景,注重情感,提升学生情感的效度。教学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一种氛围或场景。设计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最终达成学生情感的内化与升华。教学情景的创设紧扣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实践中通过创设事例情境、漫画情景、对比情景、反思情境、图例情境和视频视听情景,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

基于案例,注重探究,拓展学生能力的深度。案例是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富有启发性的,或者是学生普遍感兴趣,或者共同困惑的材料。针对目前《历史与社会》课上案例导入与运用浅层化处理、重形式轻内容、重包装轻内涵的实际,我们坚持案例教学应回归学科自身价值,注重案例的深层化、立体化与探究化。通过案例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和归纳与阐释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案例或作业中的案例,培育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

基于问题,增加辩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力度。提问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设问有“度”,使“问”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对问题的设置,要充分把握问题的角度、广度、力度和梯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导入辩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思考与论辩,陈述与总结。在辩论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中展示辩证唯物史观,在辩证中提炼知识的深度、培育能力的功底。辩题的设置,不仅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教学,引导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而且强化了学生的知识体验,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活动,增设课题,丰富学生学法的广度。活动教学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外显和内隐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方法。活动教学中,通过交互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与实效性,优化教学过程;通过以通读教材、专题调研、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和课后延伸为基本环节的课题学习,力求给学生以活动的情景――动力;给学生以活动的悬念――问题;给学生以活动的时空――机会;给学生以活动的环境――场合;给学生以活动的方法――策略,从而培育和谐的教学生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丰富阅读,培植兴趣,培育学生知识的厚度。能力的提高、阅历的扩展、经验的提升、兴趣的培植、人文底蕴的积淀等都必须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有赖于学生对史书典籍的阅读与扩容。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书籍阅读、视频阅读和活动式阅读,培养其人文底蕴,让学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明理喻情,通古达今”,才能“博采大家,纵横时空”。

三、作业设计与试卷结构的优化

《历史与社会》的作业结构,应呈现多元、开放的特点,立足校本教研的开发与研究,这既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吻合。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应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且以不同方式与三维目标达成一致。作业设计要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多元化、多类型的作业结构,重“质”少“量”,详“异”略“同”,少封闭,多开放,变单一为多样,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精心设计诸如作业本、填充图、教与学记录、学生笔记、社会实践、课堂表现等组合式作业,努力提高作业质量,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通过学生自己出题、写小论文、办小报等途径,创新作业形式,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改下的考试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师生教与学的有效手段。与课程改革相呼应的试卷也应遵循“三维目标”的要求,并通过多元形式,充分凸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展示学生个性与才华。因而,命题要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反映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检测评价时,我们坚持“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深化诊断与反思

反思、诊断、提升主要是利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采用课堂观摩、课例分析、案例解剖、教学实录分析等方式。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通过反思,对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与症结进行诊断;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进与提升。具体的形式有: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诊断(突出反思导致学生主体地位迷失的主要原因、现象和症状,通过诊断,形成对教学的共识)、教学客体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与诊断(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以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进行教学的状况,重视过程的设计和方法的选择,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开启学生思维的方法,走出以多媒体代替常规教学和弱化传统媒体作用、以图文、动画、音频、视频这种全新形式的“满堂灌”取代过去讲授式的“满堂灌”的误区)和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的反思与诊断。后者主要以教学片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案例专题等形式,通过典型的案例和课例反思,分析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三维教学目标的构建、实施与达成情况。通过教师自评、学生信息反馈、学生情感检测:同伴互助点评,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提出整改措施,对课堂教学进行个案指导。整改中,要求教师从完善教学准备、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设置教学流程和环节等方面去把握与实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运用。

五、改革评价方法,实施发展性评价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评价同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它由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类别和反馈解释等核心内容构成。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突出主体,重视自评,鼓励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指导学生尝试情意目标评价”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转变评价观念,构建科学的三维目标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同时,我们还提倡自评与他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社会成员评等)相结合,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各种方式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成为促进三维目标达成的推进剂,从而实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正确解析了《历史与社会》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设计了“三维目标”实施的操作程序与原则:横向上运用“整――分――合”的思维方式,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把握;纵向上使“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的目标相互呼应,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具体流程上采用五步设计法,科学配置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与途径,灵活搭建实施平台,深入细化实施策略,合理建构了教学评价的原则与体系,叩开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大门。

课题研究使教师明确了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激发了教师对课程理论与教育理论学习的兴趣,打破了教师“实战经验丰富,理论功底薄弱”的窘况,为教师探索新教学设计、揣摩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深入课堂观摩学习、现场反思、课后交流、整改提升提供了极佳的时空条件,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舞台,从而开启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新天地。

篇7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6.周志远数学情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及实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1月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19-0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依据教材,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特级语文教师李吉林说:“情境是教师人为‘创设’的‘典型场景’,是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有情之境’,是一种人为优化的典型环境。”情境具有“整合、熏陶、启智、激励四大作用”。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力求创设出最佳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学情境是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服务的。它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共鸣,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相对普高学生而言,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及目的的差别也较大。面向新课程改革,如何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将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是值得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探索和尝试的课题。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借助影音,营造情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而音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相关音乐,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帮助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音乐的播放可以安排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或在课堂结束时。开课之初,即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势导入课文,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雨霖铃》这篇课文,播放邓丽君的《相看泪眼》,营造惆怅而婉约的氛围。让学生跟着歌声轻诵词文,学生很快就可以融入词的意境中去。把音乐引进课堂教学中,可以调节气氛,烘托氛围,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影片给学生以形象化感官的教育。比如教学《感悟珍珠港》《边城》《雷雨》时播放电影《珍珠港》《边城》《雷雨》片段……通过调动视、听等多感官的参与,极大地弥补了文字及语言表达的“真空”,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思辨,融入情境

融入情境就是“融入课文”、“融入人物内心“,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以文中人物的角度来体验情感、思想及心理活动。

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小型讨论会或辩论会。比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课,先让学生溶入文中父亲的角色,再以此展开讨论:“如果没有这次的‘偶然相遇’,你还能成为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吗?”有些学生认为“我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会,以后也一定还会有其他的机遇。只要我的价值存在,就会抓住机遇。”有些学生认为“我失去了求学机会,就我家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而言,我不会再有求学机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条件。”大家为各自赞同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畅所欲言。课文的学习任务在不经意间很轻松地完成。这种讨论、辩论甚至争辩,既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但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感同身受,还原情境

表演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在表演时必须同时思考如何说话、如何动作、如何设计,这就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动作”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学生内化知识意义,发展逻辑思维与空间观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兴趣,集中注意使学生在亲身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愉快地、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在课堂拓展环节中经常让学生开展课本剧的表演。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其牵头共同选材,策划,编排,分工合作。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像商务英语班级课后自编自导了《雷雨》、《雨霖铃》、《项链》、《红楼梦》等课本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笔者设置了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台词、最佳道具、最佳音乐等奖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褒奖。另外,还准备了丰富的小奖品。颁奖时,打开多媒体影音设备,配上欢快的音乐,营造出令人振奋而愉悦的氛围;并且在每一张奖状上都亲笔写上一段充满真诚而激励人心的话语。颁奖时,发现学生的目光中充满期待和喜悦,这样的颁奖活动给获奖者和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身边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

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每个学生都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了角色的心理或行为,把教材的知识转化成了活生生的表演场景。这样的活动不但表演者有了切身的内心体验,观众也会反思,带给学生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汇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改编表演课本剧的感受,并且写成简短的评论。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用写作,创设情境

中职语文新《大纲》规定:要“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应用文写作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无从下手。于是笔者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创设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例如,《职业模块》中对应用文写作中有“求职信和应聘书”两大模块的内容要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中写到父亲当年在几百名应聘者中,被选中当夏季列车临时服务员。学生在学到这篇课本时,要求情境再现的积极性很高。根据教材要求,笔者让学生设计求职应聘的整个过程。大家自发组织,分工合作,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补充。自选角色,热情地投入到模拟情境中去。在扩展活动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写一封求职信,并模拟求职过程。于是学生在网上找到求职信的蓝本,按自身专业加以改写,例如,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怎么向模具企业推荐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怎么向计算机公司推荐自己等等,学会怎么写好有专业特色的求职信。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则模仿对应的专业公司设计应聘书,针对应聘求职信,设计出各种问题,考察应聘者如何得体地应对。通过此活动,学生掌握了如何写出既能突出自身优点又能契合应聘需要的求职信和应聘信,也学会了相应的应聘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拓展情境

中职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高低,往往最终体现在“说”和“写”上,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适应职业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部分,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并将其目标明确为: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因此,创设合适的综合实践情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综合实践情境越贴近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学生越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所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结合专业特点的综合实践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突出学生的职业化训练。比如,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了“关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就业问题,熟悉幼儿园一天的工作流程,教师的教学常规,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何上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如何应对哭闹的幼儿等,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确定活动课题,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围绕课题定时间、目标、内容、方式、分工与合作等问题,然后开展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设立小论坛进行总结交流,最后撰写研究报告。笔者发现,通过与自身专业紧密相连的综合实践情境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并且都有东西可写,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熟悉了本专业的工作内容,无形中提高了职业素养。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总之,中职语文既不是初中语文的延续,也不是普通高中语文的缩影,它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以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不仅大大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为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但提高了自身控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这样的课堂不仅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更使教师拥有成就感,为今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拓宽了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郝建华.情景教学的教学论意义[J].教育与实践,1998(2).

[6]徐建峰.浅谈语文情境教学[J].安徽文学,2010(1下).

[7]李莉.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6).

[8]张转社.创设情境 案例教学[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