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范文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篇1

【关键词】 网络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能力 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这一点是有限空间和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的作用。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也是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功能的主要场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1、应用网络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物体相对运动的知识,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场知识。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牛顿第一定律等规律所描述的则是一种用实验根本无法验证的理想情况。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

2、应用网络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了。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制成网络课件,并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的特点,快放、慢放其运动轨迹,使学生认识其运动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3、应用网络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

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核裂变的威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原子弹爆炸的场景;播放大亚湾核电站的工作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核武器作为杀人工具的残酷无情,同时也体会到人们利用核能的具大利益。唤起同学们热爱和平,反对核战争,反对使用核武器的觉悟。唤起同学们作为一位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学生受思维发展的限制,使得教师必须用许多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教师的演示有时受客观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明显,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和语言描述的困难,形象地展示素材,再现前人所做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到对现象的认识。三、利用网络教学能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是要讲究效率的,根据当前教改的动向,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只靠教科书、黑板、粉笔是比较困难的。采用信息技术后,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缩短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样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既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利用视频展示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达到增加课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可以及时评测和反馈,应用操作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

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课件不仅可以模拟物理实验、演示物质变化的情景和过程,还能再现定理、定律、规律的推导过程。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物理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模拟再现,节约大量的教师口头讲述时间,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课件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在课下对学生起到自学辅导作用,使课堂的45分钟有了足够的外延,优化了教学过程。

五、应用网络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网络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丁建荣,《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与评价》《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月刊2006年第10期;

篇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 世纪,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微博、博客、土豆、优酷等一样,微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组建相关教学视频,同时它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练习测试等。它们以一定的呈现方式与组织关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的“小环境”,从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它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特点

微课有别于传统的视频教学、同时也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利用5至8分钟的短视频,在课上或课下给学生观看,同时利用课上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样有的放矢,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教学内容来看,内容相对较少,微课的问题聚集在突出问题主题,更适合教师要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展现计算机网络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的同时,正确反映教学主题与教学环节,和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单,所以又称微课堂。从资源容量来看,微课视频与相关设施总容量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rm,.flv,.mov等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查阅课件与教案等相关资源;同时它还可以方便灵活地保存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4 等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对计算机网络教师评课、观摩、研究、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在计算机网络微课资源结构中,资源使用更加便利,计算机网络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和相对完整。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这样也就让计算机网络微课具有广大教学视频案例的特征。师生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模仿、提高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新思维方式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帮助教师专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往后计算机网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实践教学的措施

2.1增强内容规划,搭建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计算机网络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教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教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同时,计算机网络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2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计算机网络微课开发是一门系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教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

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教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计算机网络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另外,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实验性的学科,它要求更加方便人员观察与控制,进而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保障学生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作为当今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3

 

计算机应用的网络技术和不断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的社会,无处不存在计算机网络的身影,如购物、美食、旅游、学习、交通等人类的一切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基本素养的标准。因此,促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改善与完备,使其与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微课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增强。

 

1.微课简介

 

1.1微课的含义。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即教学重点和难点或某一教学技能等单一的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的方式。

 

1.2微课的特点。第一,教学时间较短:微课时间长度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和传统的一节课大约40或45分钟的教学课相比,微课在时间上很短。第二,教学内容少:微课教学主要是为了突出某方面的教学技能,如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或者是提问技能等;第三,易于传播:微课一般会制作成小视频,时间短所以录制也很方便,易于让学生和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个性需要被忽视。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在这种大课堂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个性发展大多被埋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开展的教学工作。教师一般都是采用统一的课堂教学教授知识,但是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程度不一,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差别。除此之外,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内容的学习需要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操作系统,有的学生可能热衷于文字处理与排版,等等。但是在当前传统的教学下,学生都是统一地接受全部的基础知识,面面俱到反而使得他们不能获得个性的满足和发展。

 

2.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设备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开展与其相对应的计算机上机实践课。但是受到教学资源及各个学校中资金的限制,基础的计算机设备严重缺乏,有的学校全校公用的计算机只有几十台,在一些偏远地区情况更严重。因此,上机实践课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大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一些需要操作的地方只能靠偶尔的一两节上机课才能实现,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受到限制。

 

2.3师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越来越渗透到我们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现在大多都要求通过计算机完成,在学校里学生提交作业、实践报告及网上评教等,生活中网上购物、话费充值、新闻的浏览等都需要在网上操作。由此可见,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我们的重要性有多大。然而一些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校对于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基础性的东西,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学习。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忽视其重要程度,不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和指导,而学生在上机实践课时也不珍惜实践操作的机会,有的学生还在课堂上打游戏、看电影。

 

3.微课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3.1利用微课特点创新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涉及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内容,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的关注角度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录制各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而学生在统一的学习后还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视频,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3.2结合微课改善计算机设备缺乏的困境。微课的制作不仅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录制下来,而且可以对其实践操作的部分进行微课录制。这样学生如果在学校里不能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课程的实践操作,则可以把微课视频下载下来回到家后学习,学生在进行一些文字处理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点开微课视频观看,看看视频中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大大缓解学校中教学设备不足的困境和问题。

 

3.3利用微课整合学习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涉及多方面,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和系统梳理,整合各个部分的教学知识点,制作一些微课教学的基础课件,将梳理好的课件资源链接上传到微课上,使得学生在听课之前就进行预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仅需要参考其以往的教学经验,提供给学生一些重点案例,开阔学生视野,而且需要结合所教内容提出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再忽视这门课的学习。

 

4.结语

 

微课作为当前社会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各门学科的改革与完善,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靠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变革和创新,满足人们的需要及时展的需要。为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结合微课教学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促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顺利开展。

篇4

Key words: MOOC;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informationalize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20-02

0 引言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人类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空前关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涉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教学内容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上机操作部分仅仅是形式化的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等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与Web 2.0技术的发展,MOOC教学体系逐渐被社会熟知,学生们纷纷开始主动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所学的微课资源。高校应该应时而起,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笔者将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在授课中引入先进的MOOC教学体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改革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及思路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力图对当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积聚一些正能量,引发必要而有益的思考。

1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传统的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交替进行的方法,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加学生练习实践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使用与完善,这两种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①教师角色的转换不及时、不到位。新的教育理念肯定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课堂行为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学生的正当需求理应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但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课堂的“观众”,无视其主体地位。

②分层教学的欠缺,使部分教师无法适应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③新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仍未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不能认同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独立发展与师生关系平等等观点,仍坚持传统的“分数唯一”“先天定型”“绝对服从”等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缺少探究的精神与动力。

④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形式松散,实验内容不成系统。结果普遍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极不匹配,不能学以致用。

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低效率,急需得到改善。

2 MOOC教学体系综述

2.1 MOOC概念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全称“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当前最新、最潮的在线学习形式,让你足不出户听遍名校人气课程,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反思、素材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课”包括上述辅教学资源,但是“微课”与这些辅教学资源存在一定区别,它是在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2 MOOC的应用特点

①大规模的:只有那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②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③网络课程: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3 MOOC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网络专业MOOC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MOOC的教学体系如图1。在该教学体系中,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各类课程信息,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可以说,MOOC是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3.2 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3.2.1 课前在线自学活动的组织

为了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MOOC学习平台上需要设计学生特征分析模块。该模块可采用试卷形式,由校本老师自主出题或者从平台的题库里抽取题目实现对学生初始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特征分析,平台将智能整理及分析学生信息,根据学生不同的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等进行学习小组的智能分组。

3.2.2 课中的讨论活动

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线下讨论主题,在线下讨论之前,和自己的学习伙伴事先讨论,准备学习主题任务。当到了线下讨论时间(课堂时间),就可以和其他学习小组、导师、教辅一起讨论。在线下讨论时间可与导师、教辅人员展开充分的交流,如图2所示。

3.2.3 课后的教学评价与监控

MOOC学习中心需要为教师提供评价策略模板,并且允许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调整具体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比重。教学监控功能模块实时生成教学过程报表,提供给教学及管理人员全面即时的教学信息。教务处通过本功能模块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具体按照表1进行教学评价。

3.3 应用效果

某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引入MOOC教学体系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借助形象化的视频课件和网络辅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能力明显提高。为了方便进一步应用和技术研究,教研室对该教学体系的教学成效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来研究该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具体详见表2。

篇5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一直面临如下一些问题:(1)计算机网络里面的基础概念比较多,并且每个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2)网络协议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和理解。(3)整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又分为不同的层次,相互联系,整个体系关系比较复杂,想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理解思路比较困难。(3)社会需求与实际的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差距。(4)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都有一定畏难情绪。为了改善和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水平,很多人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姚琳等[1]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郭赛球等[2]侧重于加强实验室建设来提高教学效果,关婷婷[3]从案例教学的角度来描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

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现有的研究往往处于一种理论上的构建,该文主要集中于讨论微课的概念,微课的要求及微课的构建的工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涉及实际教学中如何展开及应用的研究不是很多。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及其优势,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详细描述了微课与网络课程实际教学相结合的自主式学习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主要探讨了微课如何运用到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的利用好微课,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微课的概念及意义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4],其主要的思想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载体微课。胡老师对微课的理解是: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是按照实际教学的要求,把微视频作为主要的载体,主要反映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某个知识点的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以为微视频微核心,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练习及反馈等所有资源的整体。可以从五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和理解微课,分别是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运行方式、内容载体、生态构成。这里所说的微课是多种资源构成的、基于网络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课程资源。微课资源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自主式学习模式

2.1 自主式学习模式

高等学校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自主创新能力。而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活动,其特征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来进行多种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自主式学习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模式所强调的重点。但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学习的方法及学习的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整个过程是固定的、预先设定好的,与自主式学习存在矛盾。

自主式的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预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从教师主导的课程变为学生自我选择的课堂,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个性化学习及自主式学习理念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及终身学习的需求,微课应运而生,逐步兴起。微课本身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可以作为一种半结构化,易于更新、扩充和组合的新型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来推动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如何合理利用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互动并相互促进,是该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2 自主式学习模式的特征

自主式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积极体验等方式去主动的获取相关的知识,主动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主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自主式学习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师及学生的角色的定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实现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

3 微课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

微课的特点是能够集中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微课的主要载体微视频[5],其长度一般在五到十分钟,针对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内容精炼。满足了自主学习者利用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来自主学习特征。微课[6]通常采用系列式的、问题式的案例化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和体验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其特征是开放性的,可以有效的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互动平台。微课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那么在微课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结合的实际中,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总结如下。

3.1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微课内容的选择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把重难点知识转换成微课。那么微课在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比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各种协议的概念讲授。协议运作原理的解析等。

(2)微课要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比如在讲解网络七层协议的时候,可以录制成七个系列微课视频。用来讲解每层协议的作用及内涵。

(3)微课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在介绍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对于不相关的知识要一句话带过,突出要讲述的内容。

(4)微课所针对的是那些在传统授课模式下不容易讲清楚,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微课并不是取代传统的授课。

3.2 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微课

在长期的关于计算机网路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把微课更好地的应用的课堂教学,笔者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的切入点要能迅速吸引眼球。

微课的教学时间一定要浓缩,不能拖拉,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一开始就迅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其注意力。主要采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设立疑问,制造悬念,把抽象的学科概念形式化的展示;也可以用动画引出要讲授的知识点。所有的手段都只有一个目的,用新颖的方式迅速使学习者进入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微课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在实际的微课教学时,比如当讲授计算机网络中“IPV4网络协议以明文传输”时,首先录制了一段如下的场景:当一个客户端利用FTP协议访问FTP服务器端时,启动第三方的网络监听命令,当客户端输入FTP的用户名和口令时,第三方监听并获取数据包,把客户端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破解。

(2)课件色调统一,搭配合理。

多媒体课件设计也是微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注重课件的条理清晰。只需要把授课中的关键的知识点清晰地呈现出来,页面上的字数切记不要繁杂,只需要列出关键点即可。其次,注重课件的形象化以及良好的视觉化效果。课件中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都要做到和谐统一。将形象的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融入到课件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微课也要合理的结合板书。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微课中充分的利用了信息技术,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板书设计和积极作用。板书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的重点及知识脉络列在黑板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及整节课的要点。

(4)微课平台的建立。

微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开展自主式学习。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同,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来回顾课堂内容,能够在课堂之外多了一个和教师交流的平台,所以微课平台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有能力和条件的话,可以依托校园网建设自己的微课平台,也可以依托成熟优酷等网络平台来运行。学生通过该平台,将课内没有深入讨论的内容,可以在平台上继续,并且能在一个更大的学习群体中互动。通过该平台,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能够实现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自我反馈与评价。

篇6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在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时效性强、涵盖面广、知识点多,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滞后

Interne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加快了各种信息传递的速度,缩短了时间、空间的距离,不仅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还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与数据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不断的更新,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教材却是一程不变的,教材改革也永远跟不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必须接受最新的、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最新的网络动态,而他们的教材和参考书上只有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计算机知识,除了很多专业术语缺乏精准的定义之外,对一些流行的计算机知识也很少涉及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滞后,对学生获取新的知识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2.2 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是一项双边活动,离不开教育者的教和学习者的学习。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不是纸上谈兵得来的,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思想,为达到某种特定教育目的而创建的。因此,必须经过教育者和学习者长期的实践进行检验,然后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找到一套既适合本学科知识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过于落后,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过于落后,高校教育者大多是学术型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专研,在教育理念方面缺少一定的研究,教学设计更注重知识的挖掘而缺少一定的人文性,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基本特点,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2.3 教学与实践活动脱节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具有比较强的特殊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目前高校都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但当前的实践课的开展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制约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没有针对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验性与直观性,没有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的重要地位,所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大多更偏向于验证性方面的实验,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缺少理论依据,实践形式过于松散,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内容不系统,环节连贯等问题,制约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3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策略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首先,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必须随着信息的变更而更新,及时补充当前最新的、最流行的网络动态和网络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相接轨。其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同时确保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市场性。第三,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作为网络服务器版本,而市场上的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却是 linux。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上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使学有所用。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网络教学内容要不断进行各种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融入虚拟化技术,还要不断地跟踪先进的网络技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3.2 变传统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以走进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目前,很多学校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科学的分析了教与学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3.3 开展网络教学

首先,信息的时代,手机、电脑、平板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了网络似乎什么都进行不下去了,大多学生在家用电脑,离开电脑玩手机、平板,学校可以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把游戏的时间变成学习的时间。其次,利用“微课”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资源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也是能否实施好的主要载体,学校可以将微课教学网络化,借助校园网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空间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教学资源网站,使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网络完成作业,也可以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改革传统学习模式。

篇7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本科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58-02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我国各地高等院校都为计算机类,通信类和和网络专业的学生开设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还集中在对现有互联网的设计理论的介绍上,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技术趋势出现,我国政府也看到了互联网行业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巨大影响,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倡导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多种途径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从而提升经济生产力。那么,《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设计与讲授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要兼顾理论知识介绍,技术更新和国民经济的需求,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讲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互联网+趋势下的新型复合人才,来适应新时代新形式下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结合的大趋势。

《计算机网络》课程和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明确,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们普遍实践强,理论轻。因为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在于:计算机网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和使用,是同学们都已经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容易给同学们带来一种误解,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然而,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仅仅知道如何使用它是不能满足互联网从业人员的要求的,在此之外,理论上还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精髓,在课堂内外,还要密切关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热点,深入理解互联网基因的内涵。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并应用到近两年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属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教师通过对同学们的授课教学,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有温故知新的效果。并且和同学们的互动沟通中,更深入的了解年轻人对互联网技术和趋势的关注和期望,有助于多角度的思考相关的科研问题;教师通过对互联网新技术的研究,可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将最新互联网技术动态融入教学中,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微信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产品,从2011年到现在,6年的时间,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近6亿,微信上活跃的公众号和朋友圈等功能也成为众多用户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我们《计算机网络》课堂上经常讨论的一个网络产品。今年,微信即将推出新的内嵌产品“小程序”。众所周知,微信的内嵌应用,不管是公众号,服务号,朋友圈广告等,对于抢先抓住机会的人都会是巨大红利,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微信最近推出公测的新应用“小程序”展开了讨论,研讨这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以使用的“小程序”,是否真的可以整合甚至替换如今智能手机内的众多APP,是否会影响后续的智能手机的应用乃至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广大高校教师,如果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教学和互联网技术背景相结合,力争教学与科研讨论齐头并进,将极大的调动同学们参与讨论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助于实现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探索的完美融合,教学相长。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教学中我们主张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把课程分成理论课程和上机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PPT,板书和多媒体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PPT作为当前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工具,可以高效的提炼出教学的重点,节省板书的时间,不过,PPT教学信息量较大,节奏较快,学生容易在面对过多信息的时候感到疲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造成注意力的缺失。所以,在教学课程中,我们把PPT和板书结合起来,推导公式的时候以板书为主,让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推导的过程。在进行设计原理演示的时候,可以使用PPT动画。因为计算机网络中所传输的数据都是以电流,或者光,或者电磁波的方式传递的,而且大多为底中藕1或为0,和真实的宏观世界相比很抽象,也很微观,这时候就需要引入PPT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了。比如计算机网络中TCP协议建立链接的时候采用的“三次握手”通信,就可以采用PPT动画来演示,生动形象的展现出该链接建立过程中数据的传递方式和各个数据报所包含的信息。授课过程中也发现,这种动画演示对同学们理解数据传输有很大的帮助,便于记忆和理解。此外,在讲解例题时,题目和图形利用PPT直接给出,可以节省时间,在PPT上展示的图形比教师板书手绘的图形更美观准确。多样的教学方式融合,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完美的课堂效果

四、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高校大多数课程考核模式都采用集中式考核的方式,通过一次性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随着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的降低,这种考核方式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考试考核作用的单一性、重应试性轻能力培养、考试结果过于片面、缺乏及时的反馈。过程化考核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集中性考核模式所带来的弊端,通过合理的过程化考核,可以鼓励学生对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能加强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实施合理的过程化考核模式不仅能公平事实地测评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而且能通过考试发现与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安排的合理性,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实现学习和教学这两方面完美的配合,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属于理论实践课,本门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两者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协议的各种设计和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本门课程采用四段式考核方案:总成绩=学习表现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检测分+实践能力分+期末考试分。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学习表现分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两个部分,占20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检测包括教学过程中的4次考核,共20分;实践能力主要是上机实践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完成,占10分;期末考试占50%。在实际教学中,过程考核确实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验报告中加入了很多自己对课程的思考、总结和建议。

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课程的重要支撑,任何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够完整和深入的。而现在的大学生思路活跃,视野开阔,所以教学中大篇幅的纯粹的理论教学会容易导致同学们注意力流失。所以,我们通过在理论课上穿插有关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同学们做正确的引导。该章节的讲授中就穿插很多案例,例如:如何判断正常广告和虚假广告,并举例说明虚假网络广告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不相信、不宣传虚假广告。润物细无声,为同学们未来走出校门的生活,提供一些经验和指导。

六、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对于广大从事计算机相关教育的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良好的机遇。如果每一位相关教师都能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精心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将极大助于同学们掌握网络类的相关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拥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将来走出校园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A。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5.

[2]马化腾.“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EB/OL].2015-05-09.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WANG Xiao-yan,YANG Rui-jun,CAO Guo-gang,LI Wen-ju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hanghai 201418,China)

篇8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自顶向下方法;类比教学;动画辅助教学;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86-03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各种互联网应用从Web、P2P、搜索引擎到在线游戏、社交网络、视频等层出不穷。国家也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在此背景下,除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外,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专业也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尤其是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今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新的网络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首先,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如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意志弱、惰性强,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都不明确。另外,技工院校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钻研精神。因此,这些学生得到的正面评价较少,导致学生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无法发现自身的长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国内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国外主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有Andrew S.Tanenbaum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James F.Kurose和Keith W.Ross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6版),Larry L.Peterson和Bruce S.Davie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5版)等。其中只有《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书是以自顶向下的方式来介绍网络。自顶向下模式按照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电子邮件和Web等网络应用非常熟悉,从应用层开始关注网络体系结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其他内容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为确保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很多学校采用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6版)一书的中译本作为课程主教材。教材配套的课程网站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幻灯片、课后习题解答、实验教程和许多用于演示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的Java Applet动画程序等),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择《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一书中前5章作为教学内容,且删去了“2.7 TCP套接字编程”(学生没有编程基础)和“3.7 TCP拥塞控制”(TCP拥塞控制机制比较复杂,只对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进行介绍)。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技工院校学生,我们建议在84学时(有效学时)内授完全部内容(如果是18教学周的话,可将课程设为5~6学分)。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运用

1.教学激励

计算机网络概念繁多、协议原理复杂、前后知识点多有联系,而技工院校学生往往没有课后复习习惯,所以我们在授课时一般将上课时间的四分之一用于回顾上次课所讲内容。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前复习时尽量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对知识进行提问,不要以思考题或问答题形式复习。在学生一时无法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出足够的提示。另外,还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前复习题和课中思考题的回答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

例如,我们从《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书中优选出部分不是特别难的习题(比较接近例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中的部分选择题作为课后作业或课中思考题,对出色完成习题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奖励(期末成绩加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提高其学习信心。

2.类比教学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而技工院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作为类比,创设教学情境,将计算机网络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书本身就是使用现实世界例子进行类比的范例。例如,可以将路由器看作是立交桥,分组通过路由器转发就好比车辆通过立交桥;运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可以类比邮政,为两个家庭提供信件邮递服务;路由震荡问题可以理解为生活中某条新路开通后司机都赶新路,结果造成新路拥挤,然后又改回原路。这样的类比教学,使得学生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轻松理解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和原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3.动画辅助教学

所谓“一图胜千言”,使用动画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我们从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上下载了不少Java Applet动画程序用于演示计算机网络中一些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协议;另一方面,我们也自己动手编制了一些Java Applet、Java Swing或是JavaFX程序辅助教学以及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

例如,回退N步(Go-Back-N,简称GBN)协议和选择性重传(Selective-Repeat,简称SR)协议是传输层用于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两个重要协议。但是由于这两个协议的工作原理较为抽象和复杂,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即使大费周章也不易讲清楚协议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我们通过Java Applet演示程序,采用边演示协议的执行情况边分析协议的工作原理的教学方法,非常简洁直观地对协议作了清晰的解释,学生对这两个协议也掌握得十分牢固。

又如,校验和的计算及验证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一项重要的计算内容。接收方通过校验和可以判断出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否出错,并向发送方返回肯定确认分组或否定确认分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因特网校验和的计算及验证,我们编写了Java Swing动画演示程序(如下页图)。该程序可以自动随机生成80位、96位或112位二进制的报文段,接着演示校验和的手动计算过程和手动验证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该动画程序可在课堂上直观地向学生演示校验和的计算及验证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该动画程序也可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微课教学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有不少知识点(如网络吞吐量计算、P2P文件分发、IP数据报分片、ARP协议等)都适合制作成教学视频进行微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将一些适合用多媒体表达的课程重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课前通过网络共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微视频,同时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完成,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在正式讲课前,教师用5~10分钟时间测试学生的预习情况,再根据测试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分析微课阐述的主题。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使用微课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如何让技工院校的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协议原理和关键概念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授课时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国外计算机网络先进教材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做到了化繁为简、直观形象、深入浅出地介绍抽象的协议和概念,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7-22].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2]James F.Kurose,Keith W.Ross.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M].陈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340.

[3]王涛,吴振强,任平安.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论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24):65-68.

[4]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职校论坛,2009(27):173.

[5]王亚杰.中职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研究[J].考试周刊,2013(103):184-185.

[6]郭文平,周雁,陈盈,赵小明.基于动画演示的网络协议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9):93-96.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教学;SPOC;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28-05

随着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比如,谢希仁教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已经发行到第六版。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课时数不会随之增加。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日益增长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凸现。另一方面,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其他的智能设备飞速发展,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新的网络应用,比如,微信,微博,QQ等让学生爱不释手,如醉如痴。这些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但难以有效控制。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年代里,如何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智能设备用作教学方法的辅助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是摆在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通信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组织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广大高校教师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许多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组织教学。根据应用的技术路线分为三类:一是用仿真软件或网络工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网络里的抽象概念和原理,如文献[1,2];二是用在线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如精品课程、慕课,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学到高质量在线教学知识,如文献[3,4];三是用新的教学方法理念,如CDIO、项目式驱动、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文献[5-8]。第一类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但无法解决教学课时有限的问题。第二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线获得网络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出自名校名师,对提高学生高层次的网络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但课程的门槛高,起点高,没有一定的基础和毅力很难完成整个课程。同时,没有学分的激励和教师面对面的参与和指导,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前两类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三类方法强调以学生学为主,学生在课堂动手实践,讨论,相互指导,属于主动学习的范畴,教学效果好。尤其是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知识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主要是检验,讨论,指导和加深。这样就解放了课堂教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难点突破,案例分析,新知识新技术的前瞻性报告。文献[8]虽然应用了翻转课堂,但未用SPOC平台进行翻转教学,这样难以了解学生在课前是否认真学习了视频材料,对视频材料哪里理解有困难,哪个概念无法理解等学习反馈信息无法掌握。也就无法统计这些课前学习反馈信息,在课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CDIO、问题式驱动、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法,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提出基于SPOC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教学实现。重点介绍如何利用SPOC在线平台来翻转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主要包括课前视频教材的录制、在线开课、视频资料的发放、课前学习反馈信息的统计利用、翻转课堂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和期末考试的测评等。为了降低学习门槛,决定把计算机网络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概述、通信网、网络互联、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五门子课程,这样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一门子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MOOC、SPOC[9]

自2012年开始,以Udacity、Coursera与edX三巨头为首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浪潮席卷全球。MOOC是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不与教师直接见面,而且对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身份属性没有限制。

目前,有很多的网站提供MOOC。Coursera和Udacity是由斯坦福大学在2012年初创立的盈利性网站。edX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在2012年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络。2013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始尝试MOOC,并加入edX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则加入Coursera联盟。同时,国内也有自己的MOOC平台,例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智慧树”和“超星慕课”等。

一门符合多数人期待的理想MOOCP键要做到以下四点:(1)低难度的评测模式(自动回馈式测验);(2)短的上课周数;(3)平台运营机制优秀;(4)授予通过者认证。

一直以来,在MOOC光鲜的外表下最让人不满意的就是低的课程完成率问题。即使多数完成课程的学员对所学习的MOOC品质与自学成效赞赏有加,但一门口碑再好的高成本课程,若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人能顺利完成学业,那么为此课程所投入的成本效益就有改善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SPOC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一词是由伯克利加州大学Armando Fox教授于2013年提出。SPOC是由MOOC衍生的一种开放式课程形式,其Small指学生的规模小,一般控制在几百人左右,Private指学习者为开课学校的校内学生或有人数限制的线上学生,课程非大规模地开放给所有人,以期提升学习参与度和课程完成率。SPOC的上课形式多采用面对面课堂与线上自学的混合方式进行。与MOOC的完全线上形式不同,简言之,SPOC就是“MOOC+翻转课堂”,也就是一种用MOOC资源融入翻转教学的混合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安排。本文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内容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别。理论课翻转教学时按问题式方法组织教学,实验课按CDIO的工程思想组织教学。

2.理论课设计(问题式教学)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视频设计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针对每个教学主题首先讲解5分钟;接着针对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最后用2分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如图2。

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三环”。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即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即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即发展问题。

3.实验课设计(CDIO教学)

CDIO工程教学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如图3。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理论、技术与经验。

在课前制作简短视频,介绍在实验专题要用的网络设备性能,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在课前学习完视频,了解了相关设备和实验器材的性能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根据实验专题的目的和要求,构思实验,并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在实验课上按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具体实现。最后运行该实验作品,测试是否能进行正常的运作。如果测试不成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错误,重新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

四、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将一个年级的四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30人)分成两组,每组60人。一组按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称为常规组;一组按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称为SPOC组。采集2015年和2016年两个学期每学期两组学生的期末测评成绩,用SPSS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如表1。2015学年度,未用SPOC翻转教学,常规组1和常规组2平均成绩接近,而常规组1和常规组2的平均值t检验结果p=0.1>0.05,故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2016学年度,常规组3仍然采用常规教学方法,SPOC组应用SPOC翻转教学,SPOC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3,而两组的平均值t检验结果p=0.03

用同样的试验方法对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常规组与SPOC组的实验成绩变化趋势与理论课成绩基本相同。但SPOC组与常规组的实验成绩平均分差距比理论课要大,说明SPOC翻转教学对实验课的影响更大。

总之,用SPOC翻转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很难看到学生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大家都在积极思考问题,讨论主题或者动手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在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有显著提高。

五、结语

在分析比较MOOC、SPOC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博取众家之长,在SPOC平台上,设计了计算机网络的翻转教学方法。将持续周期长、内容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分割成五门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子课程,这样学生很容易完成一门子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详细阐述了在SPOC平台上如何组织翻转教学,从在平台上开课开始,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原理,课前反馈信息的统计,课堂上的翻转教学,一直到最后的教学评测。理论课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试验课则应用CDIO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尽量做到了与企业的网络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广. 网络仿真工具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111-113.

[2]荣振邦.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案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 (3):67-70.

[3]高守平,胡山泉,于芳. 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4): 79-81.

[4]浦江,焦炳连. 基于Moodle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1(4):39-42.

[5]周如旗,袁学文.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2(8): 90-94.

[6]钱权,张瑞,袁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项目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142-145.

[7]王琦,高屹,刘熹. 学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37-41.

[8]李燕君.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0):18-22.

[9]Liu Yanmei.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Wave of MOOC[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5 9(3):23-27.

篇10

 

1 “互联网+”的时代内涵

 

“互联网+”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连接一切新生态,与各个领域进行跨界融合。而这种融合又并非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模式上的全面创新。“互联网+”的意义在于使信息和数据真正流动起来,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产业跨界升级,驱动传统产业在业态和运行模式上“进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视频资源近年来开始呈现席卷之势。课堂资源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体教师,教育的形式随着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出现了新的发展。

 

对比从传统课堂获取资源的各种局限性,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更便利的选择。在线教育的兴起,适应并引导了互联网学习的消费者行为,更多的高职院校及其他类型教育机构、教师和企业等主体参与到微课、慕课的大潮中来,自其产生至今,正对教育界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中,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网络已经渗透进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1)各种学习资源组成了“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和慕课等微视频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并未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根基有所冲击,各职业教育院校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盛行。

 

“互联网+”的出现,顺应了网络扁平化的要求,使简单的在线教育模式演化成为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交流分享平台。

 

学习者不受地域、经济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公开、民主和自由的学术精神。其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完整,形式灵活,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的选择面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全国乃至世界顶级课程教学大师的授课,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2)教学手段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知识点繁多,适合用短小精悍的视频一一呈现,但仅仅是抽象的理论讲解不能满足课程应用实践的要求,在课堂上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点具体化。由于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一,有条件的可以搭建真实的网络环境,条件不足的适合采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网络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中,大部分只能在实验室环境进行的实验操作,也能以微视频的形式随时随地展现,包括一些实验过程中无法观测到的现象,也能够通过微视频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

 

这就为实现“翻转课堂”提供了必要条件,例如涉及路由、交换等关于“数据包”移动路径的教学内容也能在课前自行学习。

 

3)评价方式也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学生完成学习之后,教师的认可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学生角度来看,“翻转课堂”所体现的自学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更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要求的题中之意,也是高职教育应该赋予学生的基本能力。

 

为了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资源浏览,作业检测,期末考试测试,论坛提问和答疑等多方面进行评定,给出学习者综合性的评价分数。

 

3“互联网+”时代中计算机网络专业学习案例

 

为了具体说明“互联网+”时代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笔者给出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知识点教学过程,其教学内容为“网络地址转换(NAT)”,并围绕知识点整理与微视屏准备、课堂设计和课后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思路。

 

1)知识点整理与微视频准备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网络系统配置与管理》这门课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整个知识点的难点,这项技术的配置过程是整个知识点的重点。

 

所以,我为这个重难点内容各准备了一段微视频,一个视频负责讲授原理,一个视频录制了实验的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和其他教学资源,还可根据我提供的引导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初步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可以就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课堂设计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答疑解惑,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花5~10分钟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知识点。

 

为了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教师再一次播放微视频(约2分钟),再进行集中分析讨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NAT的原理。图1为NAT网络实验拓扑图。当课程进入实训部分时,多数学生争先恐后的开始做实验了,少数学生在组长的指导和约束下,也能快速进入角色。

 

上课时,学生分组活动,各组进行深入讨论。我则在一旁穿针引线式的给予适当引导,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本班学生长期有固定分组,每组都成立了模拟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定期展示公司业绩,公司间相互竞争,激发学习斗志。图2为各模拟公司经营业绩。

 

3)课后评价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拿着评价记录表,一边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积分点,一边记录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所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个人都可获得加分。图3为实训课程评价记录表。

 

4 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因为知识获取来源的途径更加便利与多样,学习者并不局限于仅仅从线下现实中的课堂中获得教育的机会,这为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发展提供契机。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教育,更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高职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具备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技术性和操作性强、更新换代速度快的专业岗位,要求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传统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缩小高职院校教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1.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仅局限于片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1]。此外,课程教学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多数教师沿用教材的目录章节顺序开展教学,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最新的技术和资信不能融入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章节顺序讲授知识内容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但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应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将理论转化成实际,活学活用。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高职教育的目标难以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较好的期末成绩,根据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考试中大部分的知识由于是短暂记忆而来,缺乏实践应用,考完就忘记知识的情况层出不穷[2]。

1.2教学模式落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高职院校教师并未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传统模式授课缺乏吸引性、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导的学生实践技能较差[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技术性和时效性较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缺少实践应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跟社会的变革能力,缺乏创新思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加强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2.1启发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抽象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针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实际联系理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视化、可实操化。如在讲授“局域网”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接触到局域网的事件、局域网出现的领域,逐步深入,由家庭局域网到有线局域网,从有线局域网到无线局域网,由家庭如何组建无线或有线局域网到公共场合局域网的组建等。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事件相结合,启发学生去挖掘生活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围绕“局域网”的主题不断发散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注重“穿针引线”,从旁指导,让学生根据知识的逻辑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学会整理、梳理和思考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案例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清晰地明白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中。同时,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明白该专业在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收集最新的专业案例,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案例教学,如在讲授“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知识点时,引入现实中计算机网络被袭击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思考和提出自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探讨应对模式等,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再是空洞的理论教学,而是围绕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灵活熟练地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网络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锻炼仅限于老师的随堂作业,不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难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保持高度的专业素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模式授课,“微课”短暂的十几分钟浓缩了一个专业知识点,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设置网络课程平台,不定期地专业知识点和设置实时讨论专区,供学生随时随地讨论并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学习、互相解答的习惯。可开设微信公众号,不定期专业、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与社会接轨,随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

2.4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学校教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技能,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岗位实践应用技能指导。校企合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能贴近行业、企业的专业技能需求,共同开发教学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标准接轨,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的专业学习是较为纯净和单一的,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让学生能真实体会岗位工作和对技能的需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清晰、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毕业就业中快速适应岗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学徒制”教学模式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属性,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徒制”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创新改革,注重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学习。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影响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甄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人员,能顺利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优质的教学。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随时跟踪和反馈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及时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行业最新技术和资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修订,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结语

篇12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实践能力;市场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91-03

Abstract:A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trend of transition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today course content of computer network in universities can 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About the problem of conputer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for curriculum reform are proposed.Strengthen practice in teaching, explore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s,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market,in result,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computer network;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 market orientatio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越来越体现出智能化特点,并且向其他各个领域渗透。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成为计算机网络中的新兴技术,这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能够与市场无缝接轨,迅速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又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等。现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都在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变,针对这样的高校,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且计算机网络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使教学理论实践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应当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围绕在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以理论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围绕企业运用网络的需求目标,实施实践教学,并以实践所需理论为该教材的理论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后续课程及毕业就业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考研和就业两部分,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无论是考研的学生还是就业的学生,都能从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收获知识和能力。

1 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体系陈旧,授课方式过时

多数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的授课方式依然是教师口述说教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穿插较少的实验课时。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大量的接受教师传达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新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等也飞速发展。而实际教学中,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几乎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网络课程内容大多属于基础理论和知识方面,难度大,相对枯燥,课堂教学经常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少学生对晦涩的知识从未接触过,很多专有名词很难理解,只能靠记忆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对知识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结合。

1.2实践环节欠缺,实验设备落后

多数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依然是以理教课程为主,配合较少的实验课程。例如某些高校的大纲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总课时60学时,实验课时只占到10课时。很多理论无法用实验验证,或者学校的实验设备根本不完善,没有条件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某些高校没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所有实验课程都在公共机房授课,实验设备不能满足网络实验的需求。也有某些高校,虽然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但因为制度限制,设备更新速度很慢,例如某些学校规定有报废年限,不到报废年限,即使设备已经非常陈旧,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也不能及时引进新设备。总之,实验室现状限制了实践环节的开展,导致实验设置不合理,实验效果不理想,理论和实践脱节。

1.3教学评价不太合理

教学查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教学的延续,对教学的影响教大。现在,多数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试卷考试。仅仅利用理论考试进行教学评价,导致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今的考核方式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重新拟定评价尺度。

1.4学生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入校之前,没有接触过网络专业知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很多专有名词理解困难。现今,很多高校都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不高,大部分学生将从事技术性工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课程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动手能力相结合。

2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

2.1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2.1.1情景或案例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点比较琐碎,对初学者而言,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有一定困难。但网络课程是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教师可以将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为引入理论知识的切入点。例如:私有IP在很多高校的机房,宿舍都得以使用,VPN在生活也是常常用到的网络实例,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网络层的内容。另外,现在教学手段发展迅速,教师可通过制作相关动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学生营造实际的网络工作环境。

2.1.2教学、实践与考试相结合,相互促进

“教学做考”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任务导向的“学做合一”为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和组织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与任务结合的教学内容,以做促学,以考促教来促进学生对于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

2.1.3双语教学

网络从诞生到如今普及化,其通讯标准、应用标准都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即网络协议。网络课程授课的内容主要是网络体系结构:即五层体系结构或TCP/IP体系结构,也就是每层的协议标准。而这些协议的标准形式是RFC文档,教材中对于协议的描述不能完全体现协议的工作方式,RFC都是以英文书写。另一方面,新兴网络技术来自国外,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理解新兴的知识和技术。但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总体还不是很好,采用外语教材时,会带来一些语言上的困难。所以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师在教学过程语言的表达需要进一步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2.1.4制作微课,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对于某些容易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成微课,课下让学生自学,课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为全班同学讲述此知识点,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又引入了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之间良性竞争。

2.2考核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应由以前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和机试相结合,并且尝试以证代考方式。笔试中适当增加英文题目,在传统的试卷上体现“双语教学”的特点,增加或者加重机试环节,充分考查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结合CCNA、CCNP等相关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学生通过认证考试,既可以充抵网络课程的学分,也可毕业找工作多一份资格证书。

2.3努力建设网络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某些高校因为意识不到位或资金不到位,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学生还是在普通的公共机房完成网络课程的实践内容,不能满足很多网络实验的需求,某些高校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路由器和交换机这样的网络设备,这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资金投入,积极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缩短设备使用周期,及时更新硬件设备,与时俱进,并改进实验内容,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体制。

在校内建设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应努力在IT业发达产业集聚区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走出校园,与市场接轨。

2.4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学校应当与时俱进,时时,适时的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并且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因为企业是最终接收学生就业的单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高校制定或修改培养方案时不应固守思想,按部就班,忽视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2.5培养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根据实际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一组学生中挑选负责人,搞好传帮带工作。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理论教学中,可让每个组之间相互竞争,提出多个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评价优劣,实现良性竞争。

2.6教材编写

现高校采用的教材部分都落后于实际市场技术的发展,因为从市场中的现象上升为理论知识,转化为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总结教学经验又要注重技术发展和市场转变,编写一套体现先进技术,与市场接轨的教材。好的教材能加快理论化过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较为先进的知识理论。

3 总结

通过各种手段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带动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改革后学生对市场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但改革任重而道远,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高守平,胡山泉.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学.2011(4):79-81.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王鑫磊,王天江.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之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5(305):69-70.

篇13

关键词: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541-02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推广和积极运用,促进了社会对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关注,以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急速增长态势。所谓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就是涵盖计算机网络、网络布局、网站建设、防火墙配置、网络规划、网络管理、以及网络运营等理论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课程设置,不仅知识面广泛,而且专业性理论与系统性实践的结合也十分紧凑,是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学员们通过系统全面的课程学习,不仅可以较快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构建并管理局域网和广域网、网站的建设与系统维护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方法,而且可以更多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今后真正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但是,从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看出,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选择严格把关,积极努力做到内容上力求新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量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模拟环境操作相融合,然而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实矛盾在计算机网络系列专业课程中仍然非常明显和突出,即便是教员将网络设备的连接及配置方法在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学生在实验操作课程中能够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操作也是少之又少,并且较多数的同学都无法顺利地完成课程实验任务。通过实地观察和测试,我们得出,由于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少触及类似路由器、二层VLAN交换机、甚至是三层VLAN交换机等计算机网络设备,当然更无从谈起如何进行设备的连接、输入设备的配置命令、以及主网与子网的划分等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性技术领域。虽然我们的教员在课堂上对于配置命令的功能和如何配置参数已经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演示,但是由于缺乏实在具体的网络环境来进行同步操作,学员们仍然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正是因为对教员在课堂上的多媒体演示课件并不能较好地吸收和消化,再加上课下缺乏具体地操作环境进行实践,所以就造成在实验课时很多同学都没有办法来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任务。当然即便是老师重新进行课程的再讲解,由于缺乏相应地同步操作,所达到的效果仅仅是好于第一次教学。

综合上述案例分析,不难看出,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室,由于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其实际的教学效果仍然无法摆脱以教员讲课为主的低层次教育学习模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为全面适应时代和社会对于高素质创造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高度需求,就必须积极地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模式,立足营造一个在教员引导下的学员自主式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将与多媒体信息技术、Web网页集成技术和分布式对象技术、以及数据库互连集群技术结合,构建一个真正的交互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也真正符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的当下所需。

1 开放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实现,来源于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互融合,这一融合的实现,势必造成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全面系统地优化整合计算机网络系列专业课程,不仅可以使构建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这一理想的教学环境成为可能,而且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丰富性、实时性以及信息全面性等特点,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真实的环境创造和构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不受时空、资源和多方面条件限制的完全共享。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完全开放性促使学员们可以更加简捷、高效、快速地实现与网络教学平台互联互通,教员与学员之间可以进行独立的、实时的和全方位的交流、讨论和共同研究,这种由学员自由自主地掌握学习进程的教学模式,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也使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等更趋于灵活,学员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环境也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这一切都必将成为支撑新型的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为有力平台和工具。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有计算机网络课程之间也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体系和关系,它们会彼此渗透、积极配合、相辅相成。这一过程的实现,无疑会将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积极地融会贯通为一体,推动未来教育发展向着技术融合体系趋势前行,从而也对这种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提出新考验和新要求。

1.1具备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知识的全面最新内容

教员必须全面更新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模型、以及相关的技术等教学资源和资料。在具体的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以学员自主学习这个关键的核心,因为只有选题前沿、内容新颖、性能优越、形式丰富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展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快速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便捷、精确地吸收和消化。在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上可以实行全方位的交叉,既可以遵循一般的逻辑顺序,将每一章节进行统一编排,也可围绕学科知识单元为核心进行全面系统的排列。据此,学员不仅可以便捷的打开相应的目录查看各个章节,而且可以直接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了解。这种科学合理的编排既有利于一般初学者按照各章各节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又可以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查看不同的章节,温故知新。

1.2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环境模拟和信息集成功能

随着计算机网速的全面提升和网络带宽的拓展,网络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必将成为基于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实时构建的教学场景等于一体的流媒体技术,其与虚拟真实教学环境相融合,并将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学习环境。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实验环境,应当具备虚拟软件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交互融合功能,集成了视、听、触等功能,不仅在形象上直观清晰,而且在图文并茂上力求丰富多彩,信息采集量宽泛,即便是没有实验设备也能按照操作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运转,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员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浓厚兴趣和高度热情,充分调动学员们自主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展现出学员们的全方位认知主体作用和自主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规范和网络构建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可以通过自主操纵VMware虚拟机,以及直接控制VMware不同型号的路由器和不同等级地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来更加直观的了解每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所产生的直接效果。

1.3科学合理地论证学员对于学科学习的现实需求

在课程讲解、专业习题、期末考试等功能上都应实现在线自助式功能,通过类似BBS论坛、博客等形式的交流,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开放式、互补式、共研式网络信息平台。通过教员和学员的彼此互动,不仅使教员及时掌握学员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而且会使学员更加方便地了解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并进行实践式的操作使用,拓宽思维,开放眼界,提升驾驭技能。这种可以更加便捷灵活地获取信息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不仅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使协作交流成为了一种可能,而且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和勇于动手能力,而这正是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一种现实表现。

2 如何实现开放式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

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离不开Internet环境,其现实的实用价值、高效便捷的操作和交互性教学模式的实现,都促成了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辅导的重要手段,而其最终也必将成为网络环境下最为有力的学习实践工具。但是,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全面有效的开展,架构一个运行稳定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据此,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架构和科学管理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并且,随着需求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目标也将越加趋于成熟,因此这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科教学的内容要更加明确

当前,对信息资源的建设追求大而全是多数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通病,为实现这一目的,构建的学习资源系统,提供了数量十分庞大的教学内容和资料,诸如多媒体课件库、综合答疑库、科目试题库等等,由于缺乏针对学员实际进行定制的教学内容,因而造成学员在查找所需学习资料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短、平、快。同时,由于学员对学习内容本身并不完全的了解,因此也就无法在浩大的资料库中获取完全适合其所需的学习资料,造成资源的严重过剩和浪费,这就是困扰多数院校的“信息过饱和”问题。

2.2学科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基于计算机网络教育技术支撑的学习实践过程较之传统概念上的学习方法有其最为本质的变化,它不仅表现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学员也从简单、枯燥和被动式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学习更加趋于自觉和主动。院校是教学平台构建的关键,其最终的构建活动必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现实的决定性作用,势必影响教学整体质量。由于学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和对象,因此,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架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应以学员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创新性为主,积极主动地引导学员找出原因和问题,踊跃思考,培养学员自主发现问题和擅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院校在构建网上教学平台时,应积极地引入导学目录,这样既方便学员针对目录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向,也利于引导学员科学合理的界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后期的小结中进行一个自我评级,从而定性定量的掌握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3学科教学的互动式环境营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动式环境营造是解决学员学习中发现问题的一种较好方法,也是教员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进度和

内容的关键。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不仅可以提供教员与学员之间的方便快捷的沟通,而且可以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互功能。学员通过与教员、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研究讨论,不仅可以培养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团队协作的整体协调配合精神,极大地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教学互动是跨越时间、空间和人员限制的,可以采用论坛、微博、群、E-mail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3 总结

全方位的调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海量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编排学科施教方案、内容、方法和实验,积极关注学员的参与性、创造性、开拓性和自主性是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显著优势,也是学员最终实现高水平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勇于克服难题的关键。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整合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而且也必将会使院校教学迈上一个新的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胡迎宾,黄少颖.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 .

[2] 董欢.网络辅助教学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初探[J].网络科技时代,2007.

篇14

关键词: “课”; 高职教学; 应用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9-56-03

Study on application tactics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ith the example on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Gu Pengyao

(Shangyu Branch of Shaoxing University,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micro-lesson, 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 and capability for micro-lesson knowledge point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peci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is clarified. With the deep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demand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changing ideas, updating knowledge, clear obj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course, and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the micro-lesson in the preview,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and after class learning via a handheld mobile device.

Key words: Micro-less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Tactics;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0 引言

透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正从Web2.0互动时代过渡到Web3.0万物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学习也从网络互动进入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任性境界,为全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常态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微课”正当其时,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教学发展的最佳产物。在长则几分钟、短则几十秒钟的时间内集中呈现某一学科知识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过程解析要点、透视本质、突破难点。借助于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哪怕仅有的几分钟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进行探讨、交流与合作。课堂内外、教室寝室、食堂公交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使课内外、教与学得到完美统一。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职教学的高效途径。最近十几年,“微课”在英、美、新等国得到了比较成熟的发展[1],近几年引入国内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理论探讨、方法研究、应用探索以及各种类型“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但在“微课”应用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1 “微课”概述

“微课”、“微学习”等概念在我国,尽管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就某一具体知识点、时间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左右的微小课件。“微课”的内容可以是微问题、微思维、微例题、微练习、微实验、微操作等各种微教学内容,制作方式可以是现场拍摄、屏幕录制、电脑制作或两者结合或在此基础的改良提升,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课件等。

“微课”知识点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点,它只包括那些适合制作并且能够制作成为“微课”的知识点[2]。所谓“适合”,首先是符合“微课”短小精悍、使用灵活的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的知识点;其次是需要使用“微课”进行开发,特别是能够发挥“微课”的深入性、探索性、高效性的知识点,如那些需要反复揣摩的重难点以及使用其他教学媒介效果不佳的知识点。要摒弃知识点大而全的完美想法,特别是那些无需“微课”就可以很好地开展教学的知识点。而所谓“能够”,是指能够使用现有工具进行制作,并且能够制作出较高质量“微课”的知识点。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其“微课”知识点可根据上述要求大致分为知识集中的讲解型、理论分析的展示型、答疑解惑的问题型、探索思考的习题型、实验操作的动手型和其他类型等六类知识点。

2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定位

“微课”的真实性、探究性、深入性、灵活性、复用性和移动性等特点使其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重课后温习的教学特点。“微课”既可在课堂上作为教学媒体灵活穿插于讲、学、练等环节,又可以在课后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复习巩固、自主学习和相互研讨,甚至可以成为随时接受教师指导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已经带来了高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职教学的成功途径。

一方面,“微课”走进高职教学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点的有效手段。几分钟就可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实践操作的演示过程[3]。“微课”的短小精悍保证了其使用的灵活高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中每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微课”不仅可以用于教师讲解、引导和师生互动,而且可以用于学生自学、练习、研讨与合作,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不同学习要求等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随时扩充课堂知识、补充课外知识,做到在教学、探讨、研究、实验、操作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微课”还可以有效地走出课堂,借助于手持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通过“微课”,学生既可以查缺补漏、强化巩固,又可以自主学习和相互研讨,甚至可以与教师随时互动,接受指导和答疑解惑。所以,“微课”完全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微课”革新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带来了高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呈现了特殊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现代高职教学体系中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教学资源和学习途径。

3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已成为实现“微课”价值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当以应用效果最优和人才培养质量最优为惟一标准,其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微课”在课后学习特别是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策略以及“微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策略等。要确保“微课”的应用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认真研究上述策略。在保证从“微课”知识点疏理到“微课”制作和资源库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师如何利用“微课”促进教学到学生如何使用“微课”促进学习进行全教学链的应用策略研究。

3.1 基础应用策略

⑴ 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从宏观上讲,“微课”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高职教学自身发展需要之间深入互动的产物,是高职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微观上说,“微课”是革新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为高职学生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微课”为解决“大班额”与“小器材”、“课时少”与“任务多”、“有限课堂”与“无限知识”、“走得进课堂”与“出不了厅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4]。所以,尽管“微课”及其应用在高职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必须认识到“微课”对转变高职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必须进行大力的倡导和积极推进。

⑵ 明确“微课”的指向目标

“微课”必须以面向学生学习使用为主,而以面向教师教学使用为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性使用,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微课”成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随时随地可以选择使用的学习工具。

⑶ 加强“微课”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微课”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既能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能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既能够在课堂上由教师主导使用,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既可以自主独立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相互协作探讨式学习;既可以是对现有知识的剖析解疑,也可以是现有知识的补充延伸;既可以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⑷ 提高“微课”灵活应用的水平

“微课”的应用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它应当具有灵活变通的特点,采用什么“微课”,何时采用,还要根据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灵活变通,适时引用、恰当使用、合理搭配、及时调控,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性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的接受性学习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对于教师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微课”引入的合适时间和数量。通过课前“微课”知识点的梳理和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和改进,保证“微课”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⑸ 完善“微课”技术培训等保障机制建设

完善的培训制度等保障机制是“微课”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基础保障,它可以帮助创设良好的研究与实施氛围,可以为“微课”的建设和应用达成统一的标准,可以保证教师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实现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整体提高。对于学校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高职“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建设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使得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教学应用、校本研修、实验实训、网络教研等得以更好地发展,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5]。

3.2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通过“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实践,总结出了“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⑴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课前预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讲授型“微课”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前后联系,疏理学习线索、弄清重点难点,甚至做到部分内容的提前理解。这样,课堂学习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特别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给了他们一个笨鸟先飞、事半功倍的机会。例如“计算机网络协议”一节的预习“微课”,开篇就图文并茂地向学生集中介绍了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真实配置过程清晰展示协议的使用,让学生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学习到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和实际配置。这比教师用多媒体投影、黑板画图讲解加上示范操作等更为简洁、生动和高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TCP/IP协议的深层结构和原理等内容就显得自然而平易了。

⑵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又通常需要步步引导、分析思路、计算推理等过程展示,而这正是“微课”能够发挥特长的地方。借助于“微课”的生动性、具体性、深入性、探索性和高效性,能够让这些知识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而且还可随时反复揣摩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6]。仍以“计算机网络协议”为例,TCP/IP协议的深层结构和原理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很容易陷入“越说越说不清、说到后面学生忘了前面、抽象难懂等”困境中,“微课”可以用结构简洁的原理图和实物图的对照、形象生动的3D流程动画等方式加以清晰展示,让学生随数据流程深入到各层,真切地理解相关原理并最终掌握其结构特性。

⑶ “微课”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计算机网络实验需要较高配置的硬件条件和实验设施,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配备齐全并符合要求的。没有实验设备或是设备条件跟不上没关系,实验中的步骤和要求不清楚不要紧。通过“微课”丰富的实物和原理图片、现场操作视频或动画、还有文字材料等,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实验目的、步骤、过程与结果,确保实验实训的顺利展开和成功实现。甚至,不少实验可通过“微课”在课后指导学生自学完成[7]。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操作,再也不会忘这忘那,实验的成功率因而得以大幅提升。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应用实践,“微课”特别适合于自主实践操作,因而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类操作性较强且较多的课程教学。

⑷ “微课”在课后学习特别是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策略

在“微课”的课后使用中,要特别重视其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8]。课后再听“微课”,学生可以借助于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不仅可以根据听课效果查漏补缺,也可以根据掌握情况深入拓展,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微课”的指导下,可以在手持移动设备中随时随地重复分析讲解或实验过程,逐帧细看、品味研究,从而做到知识的真正掌握和能力的切实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专门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和重点习题制作专门“微课”,方便学生课后反复学练。“微课”与手持移动设备的有机结合,真正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闲余的每一分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探讨、交流、合作与实验,从而真正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内外的隔离,使教、学、练得到完美统一。

4 结束语

“微课”应用策略贯穿于“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全过程,成为发挥“微课”价值、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选择合理的应用策略,将对“微课”资源库开发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对“微课”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以及课后学习中的实际应用发挥切实高效的应用价值。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微课”开发建设与教学应用,收到了良好了效果。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实际应用效果相关数据和教学调研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进“微课”知识点体系,提高资源库质量,改善应用策略并提升应用水平,最终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应用策略体系,不断推广到高职其他课程的“微课”教学中,以期更加全面地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使之逐步成为现代高职教学崭新的教学常态,助推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 朱平.利用微课辅导解决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五大矛盾[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2.7:17-17

[4] 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等.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9:106-109

[5] 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9-11

[6] 陈唐明.微课题研学催生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1.6(3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