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7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目标,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三农”经济。近年来,银行商业贷款风险频繁出现,并且呈逐渐增长的态势,贷款风险防控难度较大。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1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1.1数量与规模

在新时展背景下,国内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村金融也备受关注,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农村金融的主力。据统计,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从2012年的337家增长到2020年的1539家,如图1所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机遇的到来,证明其改制是正确的实践,也证明农村金融发展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随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的扩大,其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增加了资产管理的压力,使得潜在风险逐渐加大。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总资产33.4万亿元,总负债30.83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7127亿元,如图2所示。

1.2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征

贷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金融风险防控的主题,配套完善的金融防控体系格外重要。在选择投资之前需进行客观评估,作出谨慎的投资决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易发性、扩散性、隐蔽性等特征[2],风险一旦产生,就会造成损失。

1.3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种类

1.3.1信用风险因违约造成借款企业或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的风险。这种风险事先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规避和有效控制。1.3.2政策风险因调整经济政策或财税政策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实现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控,从而达到稳定农村物价的目的。1.3.3市场风险因市场供求变化或者市场价格变化产生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要高度关注市场风险,通过市场价格分析市场变动,从而调整贷款额度,防范市场风险。1.3.4操作风险因人为失误、操作不当等造成的风险。每个人的习惯和思维各有不同,所以操作风险无法事先预知。1.3.5经营风险因经营管理不当造成损失、破产的风险。例如,经济形势好,银行容易发放贷款;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经营较为困难,银行不易发放贷款。特别是涉农企业,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经营状况就会恶化。经营风险是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中较为常见的风险。1.3.6流动性风险因资金周转危机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留足备用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2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2.1环境因素

环境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3]。经营状况、发展活力等社会环境可能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产生严重影响。环境因素可分为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信用体系、法制环境等。经济环境方面,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稳定。在平稳的经济环境下,资金产生增值回报的期限不断延长,部分产业会遇到资金流动性问题。政策环境方面,随着国内政策调整,金融监管越发严格,特别是对房产泡沫的抑制,导致房产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地方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向其提供贷款,行政干预政策易造成贷款风险。信用体系方面,目前,信用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由于大众心理无法预测,有部分借款企业或借款人向农村商业银行提供虚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贷款风险。法制环境方面,法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较大,但是对于借款企业或借款人的约束相对较小,使得大量农村贷款回收艰难,提高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据统计,2020年国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为7127亿元,2015—2020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呈逐年上涨态势,如图3所示。

2.2企业因素

农村商业银行与企业联系密切,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担保公司等直接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企业自身管理不善、经营决策不科学、投资方向失误、扶持夕阳产业等容易造成贷款风险。各种恶意担保、无序竞争挤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导致借款者减少,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担保是把“双刃剑”,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审查贷款不严格,增加放贷资金,加大回收贷款的风险。

2.3自身因素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较低。培训工作开展不及时、员工对贷款等业务流程掌握不熟练,导致工作中存在操作风险。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产品创新、业务类型单一等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贷款风险[4]。小微贷款业务仍不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尚未实现全面推广。管理运营模式和方式落后,无法满足防范贷款业务风险的需求,过多倾向于定性层面的研究,对于量化评价手段较少。在贷款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对贷款业务适用性的深入研究。虽然采用了类比分析、历史经验分析等方法,但是缺乏对定量方法的运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无法估量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风险集中度和风险发生概率。倘若没有预测市场风险发生概率,就无法真正防控风险,会极大提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金融监管的需求,内部控制仍然存在漏洞,无法及时跟进配套内控机制,会加大贷款风险。风险分配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门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决策与管理方面可能存在越权现象。同时,风险预警系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无法发挥实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缓慢,更新换代不及时,业务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不到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欠缺通过信息技术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没有将员工的操作系统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及时发现操作风险,风险管理亟须技术推动。

3防范和化解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3.1健全风险防范预警体系

健全完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能促使工作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使操作更加标准,准确预报潜在的贷款风险,有效处置风险。预警体系具有全面性、敏锐性、时效性等特征,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5]。预警体系需有定量的指标,设置准确的临界值,确保数据出现异常后及时响应。完善的信息数据有利于长期监控借款者信息的准确性,有效规避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抑制作用。

3.2创新经营业务方式

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广阔,应主动探索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业务、服务等,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拓业务服务渠道。健全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代收代付制度,增强相关业务的实效性。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银行”“手机银行”等品牌。开展市场业务推广工作,宣传农村商业银行政策与业务。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6]。

3.3规避贷款集中度风险

设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金额上限,防止出现单一借款企业或借款人贷款过度集中的情况。明确取款区间,助推农村商业银行回收资金,缓解贷款资金压力,避免流动性风险[7]。采取多种措施防范贷款集中度风险,从而避免因贷款风险造成损失。健全完善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相关经验[8]。

3.4创新抵御风险的金融产品

农村商业银行受自身发展环境的限制,在业务发展中缺乏抵御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无法拓宽农村市场。需创新更多适用于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金融产品,研发对农村、农业、农民以及涉农企业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使其符合市场价值,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创新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授信贷款、“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青年创业担保贷款等多元化的贷款产品,分散风险,提升自身发展优势和竞争力[9]。

4结束语

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三农”工作中,推动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大量贷款资金解决了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三农”的发展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复杂多变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健全完善可操作性强、竞争力强的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对贷款风险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昕迪,赵海峰.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138-139.

[2]林淑慧,赵海峰.农村金融改革下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J].特区经济,2021(8):45-47.

[3]段玲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21(6):188-189.

[4]刘宝磊.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5):123-152.

[5]刘涛.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20(3):54-55.

[6]周忠凯.SD农村商业银行QL支行大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7]虞伟健.对农村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9(12):84-87.

[8]孙法学.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J].经贸实践,2016(20):78.

篇2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业务作为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是银行保证创造一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这个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将会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

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农商银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群体中的一股重要新兴力量,其稳定持续发展能够为国家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市场中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多集中于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两者都超出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50%。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信贷资产结构配置不够合理,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波动变大。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效益难增、风险难控的艰难困境,需要对信贷风险管理做出及时调整,创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每个信贷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2018年11月银监会公布了相关数据,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要超出行业水平。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4.23%,虽较上季度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末的3.16%明显升高。

2.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贷资产结构不够合理。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更多依赖于信贷业务模式,通过放贷去赚取一定利率差收入,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式并不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设立通常集中在乡镇地区,乡镇地区居民主要是以养殖生产和农业生产为主,他们从农村商业银行获取来的个人信贷资金更多是投入到农业生产或者养殖生产活动中,然而这些产业都会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会造成这些从业者严重的经济损失,无法按照合同条约及时返还个人贷款资金,从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面临信贷危机,如图1所示,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76.6%用于农、林、牧、渔业,2%用于采矿业,7.3%用于制造业,1.7%用于建筑业,9.7%用于批发和零售业,1.1%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用于其他行业。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属于一种保证类型的贷款,这其中还包括了市场企业信贷投放,一旦这些企业因为个人问题出现经营不善,也将会大大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2.2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从事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不高,这些业务人员在信贷管理工作能力和素质都稍显不足,在实践放贷过程中为了提高个人业绩而盲目选择随意放贷,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去对他人进行放宽条件的信贷业务,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此外,农村商业银行高层领导缺乏对信贷业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未能够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信贷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信贷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信贷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内容的学习,在信贷过程中缺少对贷款人的法律知识普及宣传,导致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缺陷,会阻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难以保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高质量。2.3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工具较为落后。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选择引进利用更为先进的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和设备,这样能够帮助机构全面提升贷款业务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加强各项信贷业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信息化技术管理辅助下,商业银行管理部门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率,科学高效解决各类信贷风险问题。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它们在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上还较为落后,未能够有效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各项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和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路径

篇3

在商业银行中,信贷业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的来源,但是银行在经营中产生的风险也几乎都来自于信贷业务。与国有的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比较特殊,其面临的信贷风险更高,所以,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防范工作。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中,信贷业务促进了商业银行利润的上涨。但是,信贷业务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信贷资金不能及时地收回导致商业银行存在各类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不能长远地发展。所以,为了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完善金融市场的秩序,通过相应的措施,对信贷风险进行合理的防范。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

现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方式是信贷业务,但是信贷业务的形式还不够丰富。农村商业银行开设的范围主要是乡镇地区,而且一般都是农民去农村商业银行办理各种业务。农民办理信贷业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发展养殖业,但是这些产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果出现了自然灾害后,导致农民不能在这些产业中获利,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归还银行的贷款,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产生信贷危机。而且,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绝大多数是保证类贷款,而且还包括企业的信贷投放,如果企业出现了问题,会产生严重的信贷风险。

2.缺乏完善的信贷管理方法

现在,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的过程中,各类方法还不够先进。不能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科学的评价,而且不能对贷款人的实际信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对贷款人的信用评价只是采用主观的方式,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在进行信贷投放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科学的评估方式。在进行贷款申请的环节中,不能采用合理的审批程序,导致各类风险的产生。

3.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也针对信贷业务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内部控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农村商业银行在运用内部控制的环节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个别部门的权利非常大,很多部门负责的内容非常多,这就导致了部门的职业不清晰,银行内部不能采用科学的制度,在进行内部核查的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4.信贷服务对象的质量低

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服务,在这个环节上存在很大的风险。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非常落后,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获利。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足,在贷款的过程中抵押在银行的固定资产更少,银行不能充分的处置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信贷队伍中,信贷人员的责任心不足,而且工作的态度不够严谨,不能按照规定实行贷款的各项操作,对相关的法律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创新精神,导致各类信贷风险的产生。

二、农村商业银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1.对信贷资产结构进行优化,降低贷款的集中度

在进行信贷管理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贷资产的结构进行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信贷的管理方针,从而有效地解决信贷资金的问题,对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信贷风险。而且还应该防止贷款的资金过于集中的问题,不能将贷款集中在一个企业中,应该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商业银行应该对自身资金流动的情况有充分的掌握,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2.建立健全的信贷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对信贷资金和信贷风险进行管理,从而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通过完善的机制对信贷风险进行制约。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银行内部,应该完善相关的预警机制,对相关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收集,并且将潜在的风险集中分析,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制定科学的风险的防范机制。

3.为信贷业务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对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升管理的效率。商业银行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在贷款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运用奖罚结合的方式,防止各类信贷风险的产生。对贷款的流程进行审批,防止贷款人将资金私自的挪用,也防止大量的贷款资金被闲置,对整个贷款的流程进行完善,完善流程的检查力度。

4.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

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的评估,确定贷款的额度。因此,在银行的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测制度,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项目小组,对具体的任务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评级的方法,确保评级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银行应该对信贷客户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从而建立数据库,做好数据的动态管理工作,对客户的偿还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地不断地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瞿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6(20):34-35.

[2]向国州,吴玉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A行为例[J].企业导报,2016(08):28+30.

篇4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管理机制

一、绪论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基层的金融合作组织,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了50年的发展壮大,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服务中发挥了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在逐渐扩大。

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为风险分析,衡量风险的大小,控制风险等步骤,在银行收益一定的条件下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风险管理在于由内而外的化解金融风险,在银行期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有牢固之地。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银行业,其风险管理工作对有效预防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现阶段不断膨胀的风险隐患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掌握妥善管理风险的技能,增强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规范金融秩序,建立健康的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改革,一些风险逐渐露出水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实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与体系存在缺陷

信贷风险是农商行金融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然而,任何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可能达到零风险。银行只能在尽最大努力防范风险的同时,保证高质量的业务。因此,近年来农商行为了控制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却逐渐忽视了信贷管理。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经营理念和信贷管理体系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存在缺陷,都会影响沈阳农商行沙岭分理处风险管理效果。

(二)内部风险管理有局限性

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是农商行的一种自律行为规范,也是银行在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为防范金融风险而建立的银行内部制度。农商行在漫长的改革历史中,积累了许多经营压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方面逐渐出现问题,银行内部缺乏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及操作规则。其一,内部风险是隐藏于银行内部的,而农商行对风险的管理只停留于表面的业务规章制度。其二,农商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为银行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通常银行忽视了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牵制的,仅重视部门内部单项业务的风险控制,那么,当金融风险来临时,领导人员和部门管理者无法确定责任承担者,使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将影响银行的整体效益,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引发违反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行为。

(三)储蓄业务风险管理不规范

第一,定期储蓄存款支取问题。农商行定期储蓄存款业务是重要的基础业务之一,它作为一项负债业务,其风险虽没有信贷业务风险高,但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许多存款纠纷案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对定期储蓄存款业务进行探究。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银行稍有不严谨必将发生财产损失。

第二,若银行严格规范办理挂失程序,既可以对业务有效管理,又可以为储户和商业银行避免经济损失。而据调查发现,农商行工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挂失风险,使银行存在安全隐患。

三、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与体系

历史积累、区位偏远、经济落后等诸多因素,造成农商行风险管理经营者观念落后,信贷风险加重。要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信贷管理有效性,关键在于解放信贷人员墨守成规的思想,转变老套的管理观念,同时不能忽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二)强化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银行内部风险是潜在的,所以银行容易忽视内部风险的存在,更要避免风险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对农商行沙岭分理处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健经营尤为重要。第一,随着沈阳农商行沙岭分理处在金融业上的地位逐步稳固,银行内部各方面也有新的发展,然而,新发展必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我们必须将风险管理视为防范风险的一道主要防线。第二,强化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相互制约,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样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三)提高储蓄业务的规范性

一方面,加强定期储蓄存款支取规范化管理。首农商行沙岭分理处员工办理储户本人提前支取存款业务时,自行降低标准,忽略审核存单真实性的程序,也未按照规定对身份证的姓名、图像信息、证件号码进行认真的验证。其次,农商行发生过不法分子冒领存单的事件,就是因为员工疏忽大意,没有认真检查存单,所以分理处的柜员应严格履行审查责任,认真辨别存单的真伪,验证存单持有人的预留密码,若一切正确无误,才能支付存款。最后,银行必须监督内部员工按照规定操作业务,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后引起麻烦。另一方面,完善挂失业务风险管理。农商行有些员工在办理挂失业务之前未与客户核实金额,发生了经济损失风险。

参考文献

[1]武永寿.经济下行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经济师,2012(10):193-194.

[2]徐忠晓.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1(3):64.

[3]陈智慧.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3(1):22-24?.

篇5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一、农村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障碍

(1)缺乏共同的风险管理理念。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在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保留了大部分原来的员工,这两类人群由于背景不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理念分歧。前者往往接受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培训和熏陶,了解全面风险管理对当今金融业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而后者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方法,不愿意改变现状,消极对待银行的风险管理变革。(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银行的硬件系统要求较高,然而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刚刚改制成功,相对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底子还很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很难满足全面风险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从软件系统来说,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对风险进行定量的识别、衡量和监测,这就需要银行具有一套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风险程度。而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足够的风险管理人才来实施这些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较多采用的仍然是定量分析。(3)风险管理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彻底,大部分银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设立统筹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仍由各相关部门分散执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必须要有一套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的风险控制形成网络,银行的风险控制原则才能通过风险控制流程顺利到达每个风险控制点。(4)外部环境缺失。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评估必须要以企业或个人的真实资信状况为基础,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客户信用的真实状况银行很难获得。同时,我国社会还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大量存在财务造假、信息谎报等情况,这也降低了银行已得信息的真实性。此外,信用评级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外部评级所覆盖的范围很小,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农商行主要客户群体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很少涉及。

二、农村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1)形成全面风险管理文化。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有利于统一银行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顺利构建。银行要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培训,在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同时,强化员工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认识,所有员工不仅要熟知自身业务范围内的风险,还要了解不同岗位、不同业务、不同地区的风险。(2)改进风险管理技术。一要完善内部评级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只是在贷款方面实行了内部评级制度,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以、损失五个等级,大部分业务,特别是表外业务,还没有建立风险的内部评级;二要引进先进的风险计量指标,用量化的风险管理指标来评价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目前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指标有资本充足率、经济资本(简称EC)和风险资本调整收益率(简称RAROC),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这些指标,考察运营中的风险;三要建立全面统一的数据库。量化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有力支撑,而强大的数据库则是量化的基础条件。显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建立独享数据库的能力,可以几家银行联合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3)健全风险管理结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核心在于组织框架的构建。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般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其中董事会对银行的风险负最终责任;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统筹部门,领导各职能部门进行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工作;内部审计部门负责风险管理整个流程的监督和审核。此外,在健全组织框架的基础上,还要完善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监督管理。(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人才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根本保障。可以说,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最缺的就是人才。为了弥补这一短板,银行可以适当引进一批人才并定向培养一些业务骨干成为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引进的人才往往具有先进的理念,但缺乏对本银行实际情况的深入认识,定向培养一批骨干可以弥补引进人才的不足,双管齐下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参 考 文 献

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121-02

随着金融环境以及政策的逐渐放宽,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基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实质意义在于降低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并且在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农村金融环境的和谐发展。但三者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充分的协调好各方之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本文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

1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

分析

1.1 内部控制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金融产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性,实现金融产业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的一种手段与措施,其主要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全面性

内部控制在农村金融产业当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能够贯穿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过程中,并渗透到各项业务以及环节内容的开展中,覆盖商业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岗位。实现在整个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做到决策信息以及具体操作内容有据可查。

1.1.2 审慎性

内部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能够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内部控制优先发展贯穿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全过程中。

1.1.3 有效性

内部控制具有权威性,能够约束商业银行内部的任何人,保证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合理性,并且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馈。

1.1.4 独立性

内部控制部门独立于整个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当中,具备直接向高级管理者进行汇报的权力,充分的体现出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通过上述性质可以分析得出,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其根本的职能是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避免风险的产生,并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1.2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出现,将会严重的阻碍农村金融产业的完善。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使得银行在实际发展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电子商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但其中由于以网络计算机为操作基础,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②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拆分以及测试新系统运行状况,使得操作风险严重增加。

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也在寻求新系统的建设,造成商业银行的人工操作风险转变成为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方面的风险。

④新型技术被应用于信息系统当中,使得结算以及清算系统中的技术使用范围逐渐广泛,在避免其他风险的同时增加新的风险因素。由以上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影响问题较大,如果有效的规避操作风险至关重要。

1.3 合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的合规主要是指按照规则、规定、规章、规律、规程以及规矩进行商业银行内部业务的处理。合规风险管理主要强调按照具体步骤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强调严肃性以及规范性。基于内部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3.1 全面性

合规风险管理覆盖整个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的所有人员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以及规程进行操作。

1.3.2 权威性

合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展的任何违规行为以及会严重的损害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操作并带来风险的行为,都需要及时的向管理层反映,避免风险难以控制。

1.3.3 独立性

合规风险管理与其他的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具备独立的报告路线以及调查权力。

1.3.4 预警性

合规风险管理应该及时的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并明确风险的及时评定、审查以及检测。针对合规风险向管理层提出具体建议和报告,保证在风险来临之前有效的规避风险,体现出预警性作用。通过上述的特性分析,合规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银行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使得内部控制更加完善。

2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三种制度,这三者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下面对三者之间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进行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涉及在整个商业银行的发展全过程中,并通过具体形式保障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造成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阻碍,使得农村金融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方面,操作风险主要主要是由内部操作人员、技术以及系统的不完善引起的,这就造成内部风险因素的产生。操作风险的产生最为常见的形式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以及内部勾结的欺诈行为,严重影响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使得农村金融本就较为脆弱的体系遭到破坏,内部控制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操作风险当中的内部程序、人员以及系统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具体范畴,内部控制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管理,保障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由此可见,两者既能够相互影响也能够相互控制。只有两者充分的协调,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更加完善,减少风险因素的产生。

2.2 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以及方法所构成的动态控制活动,严格约束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是一种控制内部业务操作过程以及文化构成的综合体系,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视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以及优化,而合规风险管理较为侧重对人员行为的管理,对人员的自身行为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约束,避免由于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造成的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中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与全面,其主要涵盖合规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等内容,两者是在内部控制领域的深化。

2.3 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操作风险与和合规风险管理之间存在一定交集,并且两者重合的部分主要在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管理方面。操作风险内容涉及到人员的方面,主要是由于内部的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得系统或者技术层面出现相应的问题,导致风险的产生。而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人员方面的管理也主要体现在人员不遵守商业银行的操作规范以及基本准则,使得操作过程中自身的主观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在进行商业银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风险。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的专业化管理需求,内部控制方面通常分散在各个业务的条线、职能部门以及内部审计、法律事务、风险管理、纪委监察以及财务控制等不同的层面当中,并且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当中负有内部控制的责任。合规管理能够在商业银商内部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分散式管理以及集中式管理。分散式管理的方法主要的适用范围为一些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分散到各个业务层面区进行管理,保证管理内容能够分布于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而针对于农村的商业银行,则需要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合规风险管理。在农村商业银商的总行设立单独的合规管理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个部门当中进行工作,在保证操作高效性的同时,能够提供合规风险管理的效果,对健全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操作风险的管理模式也被分为分散管理模式以及集中管理模式两种。分散的管理内容是将农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分散,分散到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管理,银行内部的决策层设立操作风险委员会,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则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设立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并将风险管理的内容在各个渠道进行收集,保证集中管理模式发展,避免风险的出现。

3 结 语

总而言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保证内部控制的完善性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效率,满足现代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需求。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冲击下,充分协调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商业银行内部能够实现统一发展,才能够实现并且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生产经营奠定笔实的基础并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阅兵.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2] 刘敬.润昌农村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代绍华,何广文,邵一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3,(3).

[4] 陆丰.基于操作风险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2012,(1).

[5] 卢灵娟,李花.从操作风险特征角度透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大众商务,2010,(14).

[6] 刘绪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基于某商业银行县域经营行内控合规创建考核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9).

篇7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是指由财务结构不科学、融资活动不恰当等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金融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愈演愈烈,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财务安全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为广大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服务。

一、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进而使财务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对象从有形生产要素逐渐转化为无形生产要素,使企业能够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因素。

(一)风险管控方法落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传统风险管理体系、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求,导致风险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且无法对财务管理产生积极作用。随着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与壮大,很多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运行风险。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常常导致风险管理缺少准确和理性判断。例如,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后,会增加外汇、黄金、债券、网上银行及理财等新型业务[1],若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则会给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带来制约。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对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却未能将财务风险管理应用其中,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常导致很多财务数据、信息丢失。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缺陷。也就是说,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会导致风险涉及范围、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广泛深入到财务管理中。例如,由于缺少制度作为有效保障,导致很多工作岗位中的相关人员不能切实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各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三)风险信息不准确,业务运作环境愈加复杂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后实行股份制,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更为广泛,给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会计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经济决策依据,但是由于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且缺乏道德、文化因素的制约,导致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因此不能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进而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村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例如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等因素,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与实际出现一定偏差,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风险性。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若能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处于稳定状态,则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稳定、健康发展,进而为服务“三农”建设夯实基础。

(一)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增强财务风险预测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工作制度需要人员来践行,因此要对风险管理人员执行力、责任心进行深化和培养。面对日趋复杂银行业务,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注重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活动对其开展技能培训,提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大信息化技能的普及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技能能够与新时的发展背景相适应。努力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扩展知识覆盖面,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升财务风险预测的能力,并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进而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1.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受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在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中,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很多财务管理科工作流于表面。为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探索内部管理环境建设方法。为此,首先要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意识进行不断强化,例如可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加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例如,可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目标中,进而及时对相关人员产生督促作用,避免出现重大财务问题。签订财务风险的责任状,严格明确各部门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事故,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必要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进而做到赏罚分明。

2.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鉴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应将将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在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2]。例如,建立安全账户,完善信息监管体系,改变以往管理无序的混乱局面。建立财务管理利用反馈系统,实现贷款发放、资金投放和现金回笼三个层面的信息一体化管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立即终止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

3.正确执行财务风险管理自评制度:要对内部控制效果正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不断完善。为确保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持续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控流程自评工作,在自评中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强化重要管控点执行到位。

(三)建立长效风险管控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整改

针对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防与控制,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财务风险预防、控制视为关键环节,通过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应变能力,将风险因素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同时,财务监督也是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发挥出审计和监察的职能,建立上下连贯、纵横协调的网络机构,实现全方位监督效果。例如,通过加强对干部履职进行监督,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水平。针对离任中层干部,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出整改,同时进行督办[3]。再如,适当采用激励机制,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推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同时,要对重点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进行风险因素排除。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认真落实财务监督工作,使风险防控和财务管理有机的协同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适应社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成为必然。财务风险管理对农村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建立长效风险预警机制,并培养大批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能够促进现代化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虽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运行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对风险管理进行不实践、创新,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卫林,雷芳.新经济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2011(3).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风险管理

一、高青农村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随着现代农村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传统的银行支付业务已逐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高青农村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已开始逐步实现系统性操作,在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化农村发展现状逐渐采取各类措施实现银行业务开展以及银行支付清算业务风险管理,改善支付环境和拓宽支付渠道不断扩增了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范围,ATM、POS机和网银等新兴支付清算方式应用发展速度明显增长,受理市场呈现机具布放、手机WAP及网银用户同步增长的新趋势,但与此同时,银行支付清算业务风险也进一步凸显。

1.系统运行及传统部门职能业务操作问题

现阶段,该银行内部支付清算方式已逐渐呈现现代化及科技化方向发展,高青银行体系主要由自身主清算系统、会计系统以及各业务操作系统构成支付汇划体系,该银行在具体业务操作中需注重对整体体系的管理以及控制,但就以该银行现阶段的发展而言,该银行内部线条管理仍占据主要管理内容,因此难以形成良好的、全面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故该银行需注重该类问题的有效性解决,促进系统的合理应用,实现业务风险的有效性管理。

2.操作扁平化及管理层次化问题

高青银行在三农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上开始注重对农村客户群体的市场细分,并在支付清算业务基础上采用直通式业务操作方法,在该银行下属的各网点与其他网店实现业务平台更新及业务处理,而在业务管理中主要通过管辖支行而实现,该类业务操作模式在具体操作中会导致信支付清算等各信息传递风险产生,造成一定的管理危机。

3.清算业务系统与各系统连接紧密问题

该银行自身清算业务在发展中逐渐改善传统的汇划业务操作模式,但就以整体情况而言,现阶段银行自身支付清算管理经验缺乏,难以实现危机管理,同时银行各业务操作其系统连接过于紧密,若某一业务操作在环节中出现一定问题则会导致其他系统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导致各业务风险产生。

二、高青农村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1.增强风险管理职能定位,建立合理评估机制

高青农商银行在发展中为满足农村地区的多层次的支付结算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支付工具并推出了有信用额度的惠农卡产品,但该类产品在业务操作中若未实现有效管理则会导致各支付清算业务风险产生,故该银行在业务操作中需建立清算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对支付清算业务风险实现有效措施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其措施主要包含完备的组织体系、合理的培训机制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等。同时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系统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建立,建立横纵结合的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网络,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2.完善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加强账户管理

随着高青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化发展,直通式以及集中化的处理方式逐渐对客户账户管理及控制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在此基础上,该银行不仅需注重对农村各清算账户的合理有效控制,还需对客户账户加以控制,在后者控制中,相关工作人员可整合流程实现对客户账户开户、对账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实现高效业务风险控制。

3.促进技术创新,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现代化技术的合理性应用对于高青农村商行的支付清算业务风险管理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因此该银行可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清算系统,运用自动化管理技术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频次,从而尽可能改善业务风险现状。

除此之外,该银行还需建立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应对突发性风险的产生,从而最大化避免风险所造成的影响,银行可通过人员、地点备份等形式实现并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支付清算业务可正常操作及运行,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各风险进行有效性监督及评价,实现风险高效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国外各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交流导致我国各银行支付清算业务优势性逐渐减弱,高青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以农村区域为发展主体的银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要使自身支付清算业务实现高效发展便必须进行相关风险管理,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操作,完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高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勇.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

[2]何寒薇.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流动性管理行为分析―商业银行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法制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在全球金融体系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的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不断深入,我国金融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其中,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成因,积极寻求构建农村商业管理体系的办法,从根本上防范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体系中的风险。

一、改制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存在的风险

1.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

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有限,它们大多数只关心业务量的增长和扩张,一味地盲目发展业务量而忽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里,大部分员工认为,风险管理应该由银行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和自己没有关系,风险意识非常淡薄。而业务人员又将风险控制和业务量降低等同起来,忽视了风险控制和利润增长之间密切的正比例关系。很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就单纯的认为,风险控制就是减少业务量,继而采用缩减业务量的极端错误的方式来逃避风险责任。

2.农村商业银行风险计量体系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计量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只局限于采用缺口管理等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计量,而对于国外一些主流风险价值体系的分析尝试,还处于摸索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抵御商业银行风险的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越发低下。农村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对于历史性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将其和风险管理体系中生成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等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计量体系的粗陋状况,自然会制约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3.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才储备欠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门囊括了金融学、统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它同时采用了物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人才素质要求是十分苛刻的。而在我国,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由于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导致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员素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人才短缺也是制约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改制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1.银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出现严重脱节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内容的控制和具体业务操作的规范上不够严谨,缺乏完善的系统的体系结构。具体表现为:银行人员流动性差,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缺少完善的综合量化考核评比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赏罚机制。就拿信贷工作而言,其基本原则之一为“职能分离,相互制约”。然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基层人员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和遵守该原则,各项职能往往由一人兼任,审贷制度的分离不健全,直接导致贷款制度执行不到位,查处不严格。由此,就使其内部审贷职能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从而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

2.农村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控制手段

在国外,商业银行往往引进内部评级制度,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识别和分类,并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的协调和执行进行统筹。而在我们国内,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责混乱,缺少专业的管理部门。不同类型的风险职责被置于不同的部门,系统内部缺少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管理人员对银行面临风险状况缺少认识,信用管理容易因分散管理而陷入几不管的真空状态。再加上其组织管理体系的“金字塔”式,实际情况是管理层次多而风险集中,决策滞后,成本过高。同时,银行系统信息传递和决策渠道的过多环节导致内部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够有效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

3.贷款风险机制不明确

我国农村各商业银行在划分贷款风险责任的承担上往往不明确,一些分行行长权力过大,在贷款发放时约束监督机制落实不够严谨,导致贷款责任没法落实时也无人承担责任,最终会不了了之。此外,处于信贷工作第一线的人员,责任大于权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权责失衡现象。所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一线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信贷工作的效率。在信贷管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往往缺少规范文件的指引,企业贷款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4.缺少科学的外部评估机制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往往取决于信贷人员在企业的实地考察,投资审查部门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也是依据一线信贷人员的实地考察报告,因此,信贷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完全影响着贷款的风险程度。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故意隐瞒自身真实情况或通过财务谎报来争取贷款,造成了银行贷款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对于自己所需相关信息,应通过严谨周密的方式获取,尽量避免或排除贷款决策中潜伏的风险,将贷款损失率降至最低。

三、改制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

篇10

摘 要 农村金融市场广阔,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面对农村金融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经济形势,有必要对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构建模式予以重新定位和描述,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将农村金融市场做大做强。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构建模式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其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求满足农业产业链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一些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业开始对产业农业的资金供给、银政合作支农新平台的搭建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业务渗透。然而,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其经营模式尚在摸索之中,在发展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模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策略,以期促使省级使农村商业银行在都市农村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对农村地区经济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扩大农村业务,并不断在农村扩大各自的分布点范围,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重要战略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战略选择下,我国农村经济的总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济不再依赖传统小型小户的生产方式,而转向大型化、机械化的复杂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农业资金的需求,促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朝多元化趋势发展。发展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业务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商业银行以各种不同的模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转移到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信贷及金融服务。从商业银行对资源的控制程度来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直接进入模式

直接进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直接将自身资源转移到目标金融市场,为金融服务需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增设自己的分支机构,或发起新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直接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的进入模式,具体可分为新设投资、作为发起人并参股金融机构、并购等模式。

1.新设投资

新设投资指商业银行以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目标农村金融市场,如在县域内开设支行,成立全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等。

2.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并参股农村金融组织

目前,商业银行以主发起人身份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了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发起人和持股人,与其他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共同持有被发起机构股份。

在这种进入模式下,商业银行在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被发起机构大力支持。目前,这种进入模式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返或抢占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

3.并购模式

商业银行在进入目标农村金融市场过程中,资格审批、招聘员工、建立客户资源会花费较长时间,因此,有些商业银行选择通过并购当地金融机构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在跨国银行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并购更加常见。但就国内来看,商业银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情形并不及前两种模式多见。

(二)间接进入模式

间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与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存在的农村金融组织进行合作,将其自身资源间接转移至目标市场,为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间接提供金融服务。

1.贷款批发

贷款批发是指商业银行先贷款给目标市场现存的金融组织,再由这些金融组织将贷款发放给农村经济主体的方式间接进入目标市场。在这个链条里,商业银行是贷款批发商,金融组织是贷款零售商。银行仅将资金放贷给金融组织以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而不参与后者的经营管理,一般也不参股到金融组织或参与分红。近两年,这种进入模式已在我国有所实践,但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2.委托

委托是指商业银行将其开发的金融产品或信贷服务委托于现存的农村金融组织“”,后者向商业银行收取费。现存金融组织负责向农村金融市场销售金融产品,负责整个信贷流程的资质审核、后续监督及回收贷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提品,现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提供渠道。这种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低和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匿乏的局面。

三、 当前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支农建设中发挥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业务的开展还没有成体系的、较完善的制度可以借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资金供给多流向非农产业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业产业,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目标下,商业银行往往把绩效的好坏作为其经营的原始动力,这有悖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初衷。从政府扶持方向来看,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农业贷款成本明显要低于非农业贷款,再加上农业贷款的管理成本也要高于非农业贷款,不少商业银行在基于逐利动机的刺激下,往往比较关注非农业资金的放贷,主要表现在“重非轻农、重大轻小、重城市轻农村”。在这种管理思想下,许多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金供给出现外流现象,农业产业所能获得的资金额度大打折扣。

(二)吸收存款的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将较低成本的存款金额以较高贷款利率提供给资金需求者。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尽可能地争夺存款资源,换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对于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其对存款资金的依存度不亚于一般商业银行,甚至其依赖性更高。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省级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者除了国有商业银行,还有多年来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信用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这些金融机构大都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另一方面,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成立时间普遍不长,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业务竞争中并不具备任何优势。

(三)风险监管措施有待加强

近年来,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推广风险的控制上下了功夫,通过降低不良贷款、化解历年风险等方式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但是,尽管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是存在不少完善的空间,与一些大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风险监管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当前,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对风险监管的重视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许多执行方面的基础建设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比如说,风险监管的人才严重匮乏,又比如说风险监管的信息系统建设比较落后等。由于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组建时间还相对较短,人手缺乏,更不用说风险管理人员,尤其是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说,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程度很低。另外,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放弃了对一些高精度风险计量信息系统的购买。缺乏完备、可靠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作支撑,使得风险管理人员难以对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进行准确的综合处理。

2.风险监管的方法较为落后

不少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仅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质量、检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在风险识别方面,没有对本机构各项产品、活动、程序和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类风险的发生环节、表现形式、危害结果进行详尽排查,特别是没有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技术相关风险进行逐一排查。

四、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策略分析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市场定位明确的前提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否得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深度挖掘农村市场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在农村,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殊环境和地位更使其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在深度挖掘农村市场的过程中,掌握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软信息是抑制贷款风险、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的有效途径。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提高贷款审批的速度,另一方面又要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掌握农户和企业的软信息来获得足够的风险保障。

(二)支农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探索农民以养殖水面使用权、经营权、经济林权订单、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作抵质押经营权抵押。对农村中小企业,探索将其存货收费权益等作为抵押担保物。全面推广箱式和伞式信用共同体的做法,建立多层次的信用共同体。开展涉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探索仓单质押贷款、开发支农金融创新产品“信用一证通”。开展好“个人金融套餐”、“个人信贷业务中心”、“金融超市”等载体,拓展个人消费信贷用途。

(三)加强风险监管

起步晚、底子薄使得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处在高风险的市场经济挑战中,对此,加强有效的风险管理更是迫在眉梢。

1.加强风险监管的基础建设

一是构筑风险监管的人才高地。通过强化培训并且通过制定适当的薪酬制度吸引和留住合格的风险控制专业人员。尤其是引进、培养和留住有较高风险管理理论与丰富经验的专业高手和技术尖子,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竞争的高素质专业化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开发并运用适宜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为有效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创新风险监管技术

学习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提高并改造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决策与监督方法,更多地引进量化的分析工具,实现金额的风险计量和控制。根据历史经验数据,预测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贷款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计算贷款的违约损失,在贷款定价时要确保在贷款收益中将预期损失覆盖掉。

参考文献:

[1]赵英.农村上市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模式研究.时代金融.2011.02.

[2]赵士卿.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社区银行模式的视角.中国外资.2010.09.

[3]谭明慧.商业银行如何统筹城乡金融建设.经济导刊.2010.04.

[4]黄达军.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对策.财经界.2010.18.

篇11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引领着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中,农村商业银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现状,提出了内部风险控制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现状

(1)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健全。首先,缺乏一支高素质、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风险监管方面的人才数量有限,质量不高,精通于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其次,风险监管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多数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银行也没有适合本身的风险量化和评估模型,缺乏足够的数据收集和积累,难以做到风险控制的高效率和精确度的要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大同小异,没有自身的特色。内部风险控制的着重点放在信贷风险的管理,没有根据商业银行本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也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控制平台,这样的农村商业银行很难抵御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

(2)风险防控意识有待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有限,专业技能也不达标,肯定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另外,银行高层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充分意识到内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也会对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给银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分布存在不合理之处,平均每个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比城市商业银行要少得多,人力资源的匮乏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

(3)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目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的制度执行的不够严格,没有按照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标准对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管理层和监督层分工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混乱;整体效率低下;决策质量不高等,这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恶劣的影响。

(4)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有限。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较,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质量和数量明显较之差距较大,而且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贷款比例比城市高,无疑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很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受到区域经营的限制,加之贷款的集中率高,投入与产出不协调,使得其在处理内部经营风险和自身资产之间关系时受到影响,增加了金融风险。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措施

(1)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将影响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风险管理,从整体到局部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列举出风险事项及前因后果,并归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其次,设立战略性的风险控制长期和短期的目标,结合现状针对风险监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规模的基础上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要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有法可依,工作人员有组织、有纪律,务必让工作人员和操作流程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将内部风险降到最低。

(2)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不仅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的控制管理,还需要员工加强自身的管理。首先,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农村商业银行整体将内部风险防控作为首要的工作目标,降低银行内部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相结合,有利于防范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水平,严于律己,在自身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与银行风险控制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银行务必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高素质银行骨干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把握好银行的整体业务,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要想预防银行的内部风险,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然后加强内部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办理银行信贷业务的时候,重点审点人士,对贷款企业和个人进行详细评估,以降低信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要对原有的根据工龄和职位决定薪酬高低的方式进行改革,将员工专业技能、工作效率、质量与奖罚挂钩,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风险控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一是将银行的各种信贷业务信息准确无误地存储在计算机里面,同时将员工的资料与记录进行保存,提高工作的准确度。二要做到信息的绝对保密和安全,保证银行所有的数据信息不被泄露。三是在信息化系统中增加实时控制和信息反馈的功能,以提供给银行高层人员,便于他们随时了解银行的状况,制定出适合银行实际情况的内部风险控制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三、结语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仍然不够完善,很多内部风险控制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要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将内部风险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尽可能地降低内部风险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篇12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风险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61-03

农村商业银行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比较快。自2011年起,农村商业银行每年新增的机构数量都在120家以上。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2016年4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达到1000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总体运行良好。在银行业协会2016年公布的以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的我国前100家银行排行榜中,农村商业银行占据了21席。

一、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和管理滞后。农村商业银行不够重视成本和效益的统筹,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核算和管理简单粗放,没有科学地开展成本核算和管理,不利于其提高经营效益。比如,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还在使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以前的数据为基数,依照费用预算的逐年增加方式进行成本核算,核算方法不科学;当经济效益有变化时,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变更。

2.资金收支管理滞后。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对资金收支、资金账户、资金风险、投资融资等资金收支管理滞后,缺乏科学管理,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在对存款、贷款等资金收支业务的管理上,存在资金收支失衡问题,对资金收支缺乏有效分析和管理。

3.财务预算管理滞后。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陈旧,存在形式化的现象,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程序不够科学,预算管理方式落后,预算执行过程中有脱节现象,预算执行效果不佳,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欠缺。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往往主观地根据上一年营业收入的经验值来制定本年的收入预算,经营计划指标与实际相脱节;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等计划数而不是需求来制定费用预算,导致资金使用上的不平衡。

(二)财务风险管理不足。财务风险主要有财务支付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加大了其财务风险,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而且,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通信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信息交流不畅,对财务活动的查看、分析与控制等财务监控也不足,财务风险管控方式和理念落后,缺乏创新,影响了财务风险的管控。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助于加强其财务资金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成本管理等,解决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滞后,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功能单一,技术跟不上,交互性也差,]有及时有效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不能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不利于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为464055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数为402432人,城市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数为370124人。从数量上看,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数更多。但从综合素质看,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人员等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所处的地域及其发展平台等原因,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愿到其就业,农村商业银行也没有经济能力以高薪酬聘请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比如,据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的陕西省宁强县的调查统计数据,2015年宁强县的农村商业银行,70%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只是高中学历,其他30%从业人员的学历是本科或者专科学历。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对财务人员也缺乏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不强,造成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受影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成本核算和管理。其一,优化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实现精细化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应对其人力、物资和信息成本进行整合,按照客户、部门、业务等不同类别分别进行成本认定,并且对成本认定对象划分为存款部门、贷款部门等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后勤部门等非业务部门,进行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并且,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收益和分摊相匹配的原则,对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宣传费等各种费用精确计算并分摊到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其二,积极开展定额管理,做好费用定额工作。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定额计算来确定某一时期的费用支出总额,对费用项目进行核算,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分析成本指标的变动关系和变动原因,从而严格控制成本,并优化成本考核。

2.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其一,农村商业银行要控制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非生息资产的比例,保持其适度性,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其二,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现金等流动资金的控制以及对资金需求量、投资方向等资金来源和结构的控制。其三,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财务经营指标的考核,强化对财务收支审批和审查,以更有效地增收节支。其四,农村商业银行应采用利率定价、RAROC指标体系等强化财务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其一,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类别划分财务预算项目,并按类别制作财务预算编制计算表。其二,农村商业银行应将收支预算细分到各部门,即按照预算项目主管属性,将财务预算项目的编制、初审、执行效果分析等工作分配到预算项目所属的有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负责所属预算项目等。其三,对不同类别的财务项目,农村商业银行应采取不同的预算比例和预算公式标准编制财务预算。

(2)对财务预算要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预测分析和按年度进行总结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要对财务预算进行的综合分析和总结,主要是分析财务预算的使用进度和使用情况,对预算编制计划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问题和预算控制的难点,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制定出预算纠正偏差措施。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其计划、控制以及激励功能。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从局部到整体的汇总预算和从整体到局部的分解预算,实现全方位、分层次的财务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及时调整偏差。

(4)做好对财务预算的审计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应通过年报审计、财务内控管理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开展对财务预算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实效。比如,对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的合规性、编制方法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

(5)做好对财务预算的监督控制,降低财务预算支付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改进;完善财务预算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财务预算授权审批的权限及各财务项目的审批额度;对财务预算项目的核算采取集中报账模式,统一财务预算列支的审核标准;对财务事项列支应加强事后监督。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其一,强化风险意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了解财务风险的种类和影响,遵循财务管理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掌握分散风险的方法。其二,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并不断完善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预防、控制、评估等环节的适合其发展的规章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其三,重视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强对存贷比的评估分析,完善备付金管理。其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系统。农村商业银行应优化对贷款风险的量化模型,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财务风险的预警、监测体系。其五,加强审计监督。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成本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等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有效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三)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农村商业银行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运用大数据方法和工具,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其一,增加财务数据分析员、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员等信息化的财务岗位。其二,加强信息收集,强化信息披露,保护股东和储蓄者利益,健全财务管理信息交流平台,让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的财务信息能够快捷高效地交流沟通,完善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便于更快捷、精准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地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其三,加强网络建设,购买或开发适合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软件,实现其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数据的共享与集成统一。其四,加强数据库建设,结合财务管理需求设置并优化科学的财务管理数据模型,强化数据分析、反馈、智能决策支持和风险控制,健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比如,设置并优化财务预测分析模型,能核算出产品、资金、部门效益等的绩效评价分析模型等,增强信息决策功能;通过数据库构建信息代码库,分类别进行统计,有助于数据收集分析等。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村商业银行应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建设专业化的财务人员队伍,增强竞争力。其一,农村商业银行应引进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其二,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请有关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组织财务人员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观看警示教育片,通过正面及反面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其三,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在系统内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到高校进修,请财务管理专家来开办讲座,组织财务人员到别的银行机构进行交流学习等继续教育,引导财务人员的财务理念转向侧重价值与现金流量方面,提高其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更新其财会知识,提高其财务管理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其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等综合考核,对于专业技能低、综合素质低的财务人员解聘或者进行相应处理,这有助于激发财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于瑞凤.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6(7)

[2]解小平.优化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6(5)

[3]卢莉琼.试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9)

[4]殷树云.新财务制度下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研究[J].管理观察,2016(35)

[5]薛彩霞.\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现状及策略[J].商,2015(3)

[6]章颖.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应用[J].商,2015(42)

[7]傅家斌.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8]常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篇13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现状 金融风险 管控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有二十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深入的改革,随着农村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农村的小企业、小作坊数量不断增加,农村经济指标不断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以往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已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农村小企业、农民生产消费信贷需求,农村实行金融体系改革调节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国家支持“三农”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农村金融格局的改变,我国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已逐渐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已有多家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分支和银行服务网点基本覆盖农村县城和乡镇区域,营业网点覆盖率也逐年提高,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基本满足了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很有必要,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态势较好。一些地区将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升格为农村商业银行,给农民生活、生产带来了便利,给农村的小企业、小作坊赢得了利润时间,使农民创收、增产的干劲十足,农村商业银行的进入,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大有改变,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在今天,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带领我国农村金融行业向前发展和进步的龙头。

二、目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1.对金融风险管控认识不足。建国以后,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在各行各业都推行的是以人为主控制管理的模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是实行对人的管理、对人的控制。直到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产权由集体国有变成了股份国有,虽然国家于97年曾了关于加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原则,对一些长期贷款或单一的客户进行贷款额度、备付金多少等方面实行控制。加入世贸后,银行业逐步向国际化靠拢,推行了五级分类贷款制度,以及信用评级办法,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进行了大步改革,前后相应出台了一些内控管理制度,使改革后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逐步走向正轨,金融风险管控逐步规范化、逐步科学化。当前,由于少数高管人员,对时局的变化、改革的形式认识不清,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成绩,对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的经营风险认识不足,忽略了实际工作中经营风险管理,甚至认为风险管理控制是某些部门、某些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某些部门、某些领导也担心害怕责任风险,只能降低业务量以减少个人承担的责任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风险依然存在,降低业务量减少经济利润指标也难以达到金融风险管控目标。

2.金融风险管控体制不健全。银行体制改革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国家相继出台颁布一些政策,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计量体系还不健全,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无法识别经营风险,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实际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市场经济发展较快,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创新,经营类别和品种也逐步增多,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于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并且原有的内控制度无法及时更新和完善,导致内控制度落实难,执行难,工作人员违章、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内账、坏账大家视而不见,你知我知都不说,以免各项考核指标无法达标,直接影响部门或个人实际经济收入,此现象如今仍成为银行内部的潜规则。

3.金融风险管控高素质人才欠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较晚,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工作需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个人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该人才既要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熟悉农村商业银行相关的制度政策,还要熟悉农村商业银行相关业务,更应具备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知识,还必须是自控能力强,工作原则性强,判断能力强,反映能力快综合性管理人才。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此类素质的人才少之又少,难以避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管理有风险,难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三、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金融风险管控的认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政策和最新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的认识,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中的识别、辨别能力,认真执行内部管理条例和制度,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对工作中发现问题或心存疑问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人员或相关部门报告,发扬团结友爱的工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金融工作。

2.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管控体制。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管控体制,搭建以董事会为首的垂直分级管理风险的结构模式,制定完善实际经营工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第一,将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实行分层负责的基本原则,决策性风险问题由董事会负责管理,由董事会承担责任。工作过程中风险问题在董事会领导下由执行董事下管一级和分部门、分类别管理。执行董事和各层、各级风险管理部门应相互制约、相对独立、互相监督,杜绝为追求物质和经济利益而违反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而失去风险管理原则的现象和行为。第二,将金融风险管理实行领导决策层和宏观控制风险管理层集中管理,微观工作面分散化管理互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银行系统化、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政策可依,有制度可循,有规范的工作流程,标准的操作程序。第三,将金融风险管理实行窗口化管理,就是把风险控制在入口处,减少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环节,减少操作过程中决策传导错误的风险,保证国家政策信息传递无误、准确运用,将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在最前沿。

3.培养金融风险管控高素质管理人才。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金融风险管理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出符合本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提高风险管理人才的综合素养。组建不同类别、不同职能的风险管理团队,提高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能力。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业务考核、业务技能比赛。

4.加强金融风险内部管控制度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风险内部管控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大内部管控制度的执行、落实力度。特别是在信贷审核方面应严格控制管理,对客户资料及时进行归档、分类整理。从信贷咨询的源头开始理清与客户的关系,认真验证客户提供的资产抵押情况和信用情况,合理确定可借贷额度,严格规范贷款工作流程,尽可能将银行风险控制在最小、最少。

5.健全银行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银行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将每个工作人员应承担的风险纳入到内部考核评价中,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薪酬、绩效、晋级挂钩。建立健全法人授权和授权执行效果的评价管理办法和制度,将风险逐级量化、逐层分解、逐步控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和评估反馈机制,对违规违纪的必须严惩严处。

参考文献

篇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越来越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按照农村金融机构的需要而成立的,同时也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主要分为客户信用风险、贷款保证风险、市场经营风险等风险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贷风险防控成了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并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从而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

客户信用风险。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来说,客户信用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借贷人的故意违约而造成的。在具体的借贷中,如果真的发生了违约情况,借贷人没有及时还款,那么就会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如果借贷人都缺乏借贷信用的话,那么长期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1]。

贷款保证风险。贷款保证风险主要指的就是在具体的贷款业务中,由于保证人没有对贷款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得对方难以还款。在担保的过程中,担保人的判断能力是比较主观的,所以使得贷款保证存在很大的风险。要想成为贷款保证人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代偿能力、担保资格、相互担保、担保手续和诉讼时效。

市场经营风险。众所周知,我国的市场经济是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外界因素风险。除了上述所说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信贷风险,那就是外界因素风险。外界因素风险主要指的就是由于自然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借贷人不能够按时还款。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台风、地震、泥石流等。比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造成了上万人的死亡,其中就包括借贷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商业银行就只能自行承担经济损失了。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从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等完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信用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从而使得信贷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激情,缺乏工作责任心,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贷款流程操作不规范。贷款流程操作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来看,贷款流程操作非常不规范,虽然有的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重视贷款业务,但是没有按照贷款的严格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使得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相关部门对后续跟踪服务执行力不足,同时,很多银行也不能及时掌握借贷人的动态,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存在。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属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控制制度,从而使得贷款业务的审核工作缺乏充足的依据,没有充分体现出审核结果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一定要积累大量的抵押资产,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就应该重视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找到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不断提高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从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强化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想保证信贷业务的正常进行,就应该不断强化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在具体的信贷业务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市场经济形势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从而保证信贷资产的营利性和流行性。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信贷业务风险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信贷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风险信息和动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除此之外,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重视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以往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方式,从而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几率。

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也属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防范措施。农村商业银行要想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就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风险预警机制,保证能够及时发现信贷业务风险,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并定期对信贷业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如果有审核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机构,不断提高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独立性;还应该定期对当地农村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并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来不断完善信贷业务的流程,从而保证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完成。

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来说,不断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显得非常重要,农村商业银行要想从根本上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就应该重视以下几点内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贷款责任制度,重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检查等环节,把信贷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一旦遇到了信贷风险问题,就要及时追求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贷放分控”和“实贷实付”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因为职务的便利出现挪用公款的行为,同时,在进行贷放分控时,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要按照信贷操作流程进行,在接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一定要严格审查相关文件,不能一次性发完;在进行实贷实付时,还应该根据借贷人的实际贷款需求来发放相应的贷款金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双方的共同利益,降低信贷风险。

加强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很多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的信贷业务管理专业知识,因此,要想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对相关的信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岗位技能、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贷管理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商业银行还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激发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