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新企业财务申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企申报过程中,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内控措施存在诸多问题或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在配合上出现问题:
(一)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研发部门在对研发项目进行最初立项时,因统计口径与财务不一致,导致由研发部门主导的项目立项预算值与最后财务核算出来的实际发生额差异较大[3]。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研发部门从非专业的角度,很难对研发部门因研发活动而产生的各类费用归集完整,需要财务部门与之协调并做必要的指导工作。
2.技术研发部门负责进行科技项目所对应的专利申报工作,但专利申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一般由财务部门统一支付并取得相关票据,这会导致出现项目所申请专利的名称以及内容与费用发票的开票内容对应不起来的现象。
3.技术研发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费用的归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研发项目已经确认立项,而研发费用的归集还未开始,或者研发项目已完结但财务在核算时依然有项目费用发生的情况。
4.技术研发部门确定的某一研发项目的研发人员名单没有及时通知到人事部门,使得人事部门在进行薪资核算及财务部门账务处理时,科研人员的工资归集就会产生偏差。
5.由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研发进程,导致研发项目所应当对应的办公费、折旧费等没有能够按照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归集,而是由财务部门笼统的按照常规账务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导致研发部门的实际费用与账面记录数据不符。
6.?τ诩际醪棵旁谘蟹⒐?程中,因产品调试、产品试制等原因而产生的不合格品,无法作为公司高新产品销售。企业的一般做法是与下脚料等一起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点,财务部门很难对出售的这些下脚料区分哪些是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只好一并将这些废旧物资的收入归入其他业务的收入,研发费用最终无法得到冲减。
(二)办公室(或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考勤工作管理不细致、不到位,没有对某项研发项目单独统计考勤,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核算某研发项目的人员工资部分[4]。
2.即使有对某研发项目单独统计研发人员的工时,但对于非专职研发人员(即从事研发又同时从事产品设计等其他工作)对某一研发项目的实际工时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财务部门在统计此类人员的工资工时往往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3.企业兼职研发人员的考勤及下发聘书时间不明确,致使兼职人员的研发工资归集出现问题。
(三)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问题
1.营销部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营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财务规范的举措,在开具相关发票时,为了讨好顾客,商品名称未按高新产品真实名称来开,或仅在规格栏中注明高新产品的代码,而明细账中又使用通用名,这就会导财务部门很难确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难以鉴别某一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否属高新收入等。
2.某些集团性企业的子公司为了其企业形象,可能会使用集团公司或集团内核心公司的商标,对此类产品的收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是否可以确认为该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目前还是存在异议的。另外,企业受托为其他企业生产同类别产品,但原材料属于自行采购,原则上不属于企业受托加工,虽然这些收入全额确定没有问题,但是无法确认是否属于高薪收入,对于这类问题,营销部门也应当事先与财务部门做好沟通。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因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而存在的问题,中小型科技企业还可能会因为财务制度的要求不够规范和严谨,导致在高企申报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销售收入因为确认时点的不规范导致已经确认的收入不准确
财务部门对收入的确认往往尽可能简化处理,比如在他们会以开具发票的时点为确认会计收入的时点。但在实际业务中,有的属于在预收款时就被要求开发票,有的明明货物已经发出,风险报酬已经转移,但发票却迟迟未开,也即账面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不符合相关规定,有可能被会被调整收入的金额。
(二)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不够细致,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和专账管理
有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财务部门将研发费用支出与其他费用支出混在一起核算,难以区分,未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也没有进行相应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
(三)不能正确区分对项目研发与生产销售
有些企业因为规模或成本问题,没有明确设置研发部门,使得对新产品的试制和研发无法区分,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这些费用是否属研发费用无法界定。
三、对高企申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解决上述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的纽带和串联作用,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提高执行能力,合理划分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细化和优化财务部门自身账务处理方式,从而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1.在项目立项之初,由项目相关部门组成项目立项小组,由财务部牵头对项目参与人员、预计使用的研发设备、项目立项周期、项目所用资金等进行合理的预算。
2.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勤和财务管理制度,对每一研发人员在某一研发项目上的研发工时进行更加合理细化的统计,在报送薪酬的同时报送考勤记录。
3.研发人员尤其是兼职人员到岗后,由办公室(或人事部门)负责向研发部门落实其所在的研发项目,并负责及时向财务部门通知人员到岗情况等信息。
4.研发部门可以制作研发费用专用章,由研发部的负责人对相关支出从源头上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每一笔支出在资金申请或费用报销时,标注好具体研发项目,这样财务既不会漏记研发费用也不会把本不属于研发费用的支出虚列其中,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5.营销部门在保证完成销售任务的同时,耐心向客户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发票的开具合理规范,发票上的产品名称符合公司对产品的统一命名规则,不做随意改动,这样,财务在核算收入的时候就能够对高新技术产品与非高新技术产品做明确区分。
(二)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现有政策法规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和核算,这些核算制度必须要能够同时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核算要求;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应该通过专门设立的“研发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下还可设立 “某某研发项目”做为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设置如下三级科目:
1.应付职工薪酬:顾名思义,该项目即常规的工资薪金及各项保险等,同样,外聘或临时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2.直接投入费用:即用作核算企业为实施研发活动而实际产生的劳务费、耗材费及试制而产生的各种费用。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以核算专项用于某一研发项目的仪器设备以及在用建筑物等的折旧费用,以及用于归集大修理支出等产生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该三级科目用于核算研发活动中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部分。
5.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委托外其他科研机构或可科研人员进行本企业锁所需研究活动二产生的费用。
6.其他费用:该项目核算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且除上述5种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一般情况下,该项费用不能超过总研发费用的20%。
(三)严格高新技术企业收入会计核算规范
准高新技术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区分并确认高新收入和非高新收入,将不同产品分别核算并结转成本,以符合准确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成本的要求。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和准确核算,并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税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 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 关键作用
一、引言
我国的相关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两个重要的文件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这两个文件详细阐述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应当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该企业无论在申报之前还是申报之后均具有可持续的自主的研究以及开发能力。其次,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必须与自身的研究开发密切相关,并且必须是这些技术成果转化而成。第三,该企业必须拥有至少一项的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能够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在行业中也具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下文将从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和申请成功之后的作用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财务的关键地位。
二、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之前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相关年度的财务数据的准备、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等等。因此,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递交的财务报告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相关规定指出,欲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司,必须提交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以及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收入中技术性收入的占比情况)。这是因为评审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需要根据公司的财务实力以及研发性收入的情况来判定。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性收入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意味着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转化为具体收益,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财务在这一点上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侯国玲,2012)。
(二)相关的财务指标必须达标
首先,如前所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在技术性收入方面的指标不能够太低,研发性费用的占比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对于这一点,国家相关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将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按照相关规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中,研发费用的占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五千万元的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应当不低于6%;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五千万元到两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应当不低于4%;而对于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在两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应当不低于3%。作为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制造相关的企业,flw公司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创新,追求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flw公司非常注重研发的投入,这对flw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财务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flw的财务制度要求公司的研发负责人专门准备研发费用章。每次研发费用的发生都必须盖章并标注哪个研发项目。这样既不会漏记研发费用也不会把不属于研发费用的发生列入其中,真正做到了不重不漏。其次,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国家还规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总收入的60%。这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在税务的审核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要求财务人员在平时就要把工作做好做细。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的认定必须遵循一条线的原则,即从销售订立合同开始,到销售票据的开具到财务的收人账务的确认都必须是高新技术产品。财务人员在每个步骤和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认每个步骤对于是否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的准确性。再次,相关规定还指出,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60%,其中研发人员的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0%,并且技术人员的在职时间一年应当不少于183天。在递交申请时,flw公司的财务人员应对以上的每个指标都加以足够的重视和严格把关,确定财务指标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标准,从而保证了此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顺利地进行。
(三)研发费用等科目必须按照要求设置
众所周知,财务和会计相关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按照财务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而这一点,对于将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而言,尤为重要(侯国玲,2012)。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项必须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得到体现,应当资本化的应当费用化的部分应当严格区分开来。在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科目中可以设置“研发费用”的二级科目用于归集研发费用的相关核算。并且,在研发费用需要费用化的时候,应当将发生的费用及时归集到利润表的管理费用中。flw财务严格按照规定设置了研发的二级明细科目,并根据每个研发项目还单独设置了项目明细。这样,无论是要查看二级明细还是每个项目的明细都清晰明朗,事务所审计时对我们的做法表示了高度的肯定。
(四)申报前必须进行专项外部审计
虽然有一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外部审计对于欲申请高新技术的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相关规定指出,申请高薪技术企业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近三年的研发费用情况表,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表,并且应当后附研发活动说明材料。并且,除上述的审计项目之外,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还需要准备有关高新技术产品的相关财务会计的材料,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由于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聘请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投资者或者利益相关这一个整体财务情况的说明,而是需要针对申请高新技术这一目标。因此,这里的审计可以理解为一种专项审计(崔也光,2004),这种专项审计主要是针对上一会计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年初,Flw公司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年报的审计报告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对我公司最近三年的总体财务数据、研发各项指标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相关指标都做了仔细认真的审计和审阅工作,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在事务所肯定的前提下,我公司方准备其他资料上报科技及税务部门。
三、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后的关键作用
目前,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发挥了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申报成功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而言,财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研发费用的核算、税收筹划、企业融资以及企业财务档案的管理等等方面。同时,确保企业在申请成功高新技术企业之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更要做好各项工作。
(一)研发费用核算和财务档案的管理
在企业进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之前,研发费用的归集以及核算的相关会计科目应当按规定进行设置。在企业申报完成后,研发费用的和打算工作也必须严格执行,有条不紊的进行。该资本化的应当资本化,该费用化的直接计入利润表中扣除。
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的归档和归档之后的相关管理工作,是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之后应当引起重视的一项内容。企业财务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财务资料,每个会计年度的原始账簿、报表等等。首先,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可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财务档案的历史记录的信息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财务档案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二)税收筹划
对于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之后的税收筹划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因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薪技术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
从企业所得税来看,这是国家重点予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扶持的税种。首先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所得税税率不是25%,而是15%。这对于减少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次,对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等所产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果没有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的百分之五十,这可以直接减少高新技术企业的当期企业所得税;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形成了无形资产的,应当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摊销。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当以遵守财务会计准则为前提,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以减少企业所得税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薛东成.张淑杰,2012)。Flw公司自从2013年上半年申请成功高新技术企业之后,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公司的财务人员就已经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计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以配合税务部门的相关工作的进行。在计提研发费用和无形资产的额摊销方面,本公司也严格按照要求,不多计,也不漏计。绝对不把不在规定范围内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或者加计摊销以达到减少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目的。
从个人所得税来看,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中由做出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并且为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重大未来经济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在颁发相应奖励和奖金的同时,对这些员工的奖金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点要求财务相关人员在进行企业总体税收筹划的时候也应当对个人所得税加强重视。对于flw公司而言,对于职工中做出高新技术成果的员工,公司严格按照不计提这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并且向税务部门做出了解释,以保证纳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政策对于企业的扩张、投资和经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曾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例如,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可以享受十万到五十万不等的融资优惠政策。由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创业初期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做到有效利用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制定好企业的融资策略,例如,对于flw公司而言,财务人员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来决定是利用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融资的规模和比例大小等等,从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和未来的规模扩张。
四、结束语
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之前和之后都需要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相关的研究还十分欠缺,社会和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的作用的关注度也不够高。但是财务所起到的统筹性、关键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任何一个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而言,财务对于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于其不仅可以加快申请的进程,同时可以减少申请成功之后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Flw的无论是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之前还是之后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这是flw能够最终申请成功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原因。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flw公司的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Flw在以后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政策做好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后的财务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侯国玲.浅谈财务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过程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12(3)
【关键词】高新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1.引言
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统领世界经济的主流的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符合时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企业类型。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特点,选择符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的财务管理方式。
2.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高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局限于运营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性和事务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其目标是保证企业的正常现金流动与相应的偿债能力,以减少财务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资金运作为主。而对于企业筹资、投资、税务筹划及多元化经营、上市融资或引入风险投资等资本运作、企业资本结构的设计、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不太重视。这些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高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往往受创始人的影响。另外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对于财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资质要求,使整个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上出现偏差。
2.2 资金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升级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的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的变化也远远大于普通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针对高新企业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关注企业资金需求的时效性。当前,一些高新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尚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资金收支的配置方面。由于高新企业的新产品溢价都很高,但产品的开发周期又很长,如果将产品销售回笼的资金盲目投入长期性支出,则必然导致后续的产品研发出现资金缺口。
2.3 融资能力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融资冲动”高新企业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企业可能并不需要过多资金时,融资会产生额外的财务费用。或者超过了举债能力,产生了偿债风险。另一方面,在具体融资过程中,由于高新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或者又属于专用设备,抵押价值不高,再加之其风险较大,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资金难度比较大,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2.4 高风险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加以预警
由于高投入、高负债、高技术导致的投资、筹资、运营风险,在高新企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工业企业基础上的,以货币、实物等物质资本的筹集、运用为核心内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3.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新企业财务的一些本质特征,如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常重要,企业通常会维持比较高的科研投入,与传统企业相比企业风险比较大等。在此基础上,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配置企业各项资源,构筑人才高地,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其次,要给予相关员工充分的财务授权,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3.2 加强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强化资金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是做好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各单位、部门坐支现金,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其次,要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如引入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等模式,杜绝基层各部门自收自支,也有利于企业汇集资金,增强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再次,要做好资金预算。通过年度预算、月度预算、项目预算等多模式的预算组合,把企业、各部门资金收支的动态情况完全置于企业财务、资金部门或结算中心的监控之下,通过滚动预算,保证资金支出按计划、按审批授权和预算平衡制加以控制,要形成与高新企业研发活动特征相适应的资金配置机制。
3.3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该衡量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并且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渠道的特点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要充分权衡企业对企业资金需求与调控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对科技型企业的履约贷款、对科技小巨人或科技培育小巨人的担保政策、对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的信用担保和银行贴息等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适时考虑引进民间资金和天使风险投资资金。可以通过协议、章程的约定,对于战略投资者的权力与义务加以约束。
3.4 财务管理要在防范风险、增加价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要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抗衡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资源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要充分运用有利于企业的税收政策。如申办高新技术企业,使企业所得税从25%下降到15%;申办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使企业的流转税增值税全部或部分减免。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等,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及地方财政扶持等。通过申报市级技术中心、创新型企业等,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关键词】 我国IPO 早期财务问题
2012年初,证监会官方网站披露了一批拟首次发行上市(下称“IPO”)企业被否决的信息。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企业早期财务问题不能做出合理解释;其二是与业务独立性存在缺陷;其三是企业未来效益稳定性存在不确定因素。此三方面并列成为企业首发上市被否的三大杀手。
1. 企业早期财务问题的专业概念
国内会计学界及专家学者认为,企业早期财务问题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专业概念,它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错误解读。这里的“早期”通常是指相对于申报报告期最近一年或一期而言较早的会计期间。而对于申请IPO的企业来说,会计期间又可以分为申报财务报表报告期和申报财务报告期以前会计期两个期间,所以必须区分开来看待证监会提出的有关问题。
从近年来IPO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公司披露出的问题看,早期财务问题主要包括:早期财务报表主要财务指标,如业务收入、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等绝对数指标纵向比较和成长性波动异常的情况;企业具有的高新科技企业证书资格,与高新科技企业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务处理所披露的信息,高新科技企业存在明显矛盾和冲突;前期重大会计差错导致的追溯调整,致使报表使用者容易对上述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所涉及的披露信息产生重重疑虑等。
企业早期财务问题这一表述虽然相对笼统,但在发行审核委员会(下称“发审委”)看来,该问题可能对企业业务独立性及未来效益稳定性等考查指标产生重大影响。此类问题会影响发审委的专业判断,尤其是对部分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可能导致发审委做出不予上市的裁决。
根据证监会发行规则,对于企业早期财务问题这一范畴,目前对创业板的上市发行审核相对较为宽松,发审委对此类问题有一定的容忍度。如在申报财务报告以前会计期期间,对于企业报表中可能被质疑的问题,企业至少应该在为期3年的会计期间中的最后一年中予以解决,或是让发审委看到企业努力改进的动作及结果。这都有助于打消发审委对企业的疑虑。
2. 企业早期财务问题——研发费用的处置问题
对于申请IPO的企业来说,发现在企业早期财务问题中,如对研发费用等无形资产的处置问题十分突出。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下称“上市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拟上市企业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的比例不超过净资产的20%。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通过计入无形资产的方式实现资本化。
既然《企业会计准则》有此规定,为何拟上市企业还会摔倒在费用资本化问题上?这并不是说上市管理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悖,而是由于无形资产不具备实体形态,发审委可能由此对申报企业做出未来发展隐含不确定性的判断。《企业会计准则》是从原则性的角度做出的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中处置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简单视为仅满足上市管理办法中的20%这一条件就无风险。
据专家调查,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企业中较为常见。在《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无形资产的规定中明确了,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要按照研究阶段及开发阶段区分开来,对于后者的支出是可以资本化的。对于开发阶段支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九条有五点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是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是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是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是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是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界定每一项支出的性质,这就凭借于企业财务人员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证监会要求对于申请IPO的企业,在费用资本化问题上,企业有必要听取审计方的专业建议,不能为了让报表好看而将过多的费用转化成资本。审计机构会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专业判断,将合理的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置并充分地披露,在合规的范围内降低申报企业的上市风险。
3. 财务问题的实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笔者分析认为,企业早期财务问题表面上看是财务问题,实则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其中暴露出的许多情况从侧面折射出企业在会计制度的选用问题上的不稳健。
毋容置疑,财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交易,源头上的经营交易规范了,财务核算自然也就能合理合规。据专家调查分析,诸多上市被否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被否企业问题并不是出在报表列报上,而是企业在经营交易中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如未留下交易的外部轨迹等。
伴随着当前法规环境的改善,证监会在对拟上市企业的申报材料中明确要求包含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审计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出台的背景下,在“内控”在上市公司普遍推行的宏观背景下,申报材料中的内控审计报告也可能成为发审委考查拟上市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分析识别;风险评估
为指导和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需要,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对农业高薪企业进行审计认定,对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特有专业优势,确保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增强企业财务信息可信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较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谈自己的观点:
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满足的条件
1、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2、从事重点领域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其重点领域是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村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技术、其它农业新工艺、新技术;3、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且管理规范、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企业信誉良好,资信评价等级A以上,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4、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精神;5、企业具有自主研发机构,或者具有相对固定的技术支撑单位;6、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从事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以上;7、企业生产规模在年销售300万元以上,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装备,有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8、企业每年用于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2%以上;9、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50%以上;10、企业的各项环保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研究开发费用内容的确认
1、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审计时,一是要了解《重点领域》;二是要明确技术性收入涵盖的范围。
2、研究开发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和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两部分。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包括:人员工资、直接投入、折旧费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10%)。此外,实务中还可能发生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即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有关规定,这部分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
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提供的申报明细表与年度财务报表的区别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提供的申报明细表与年度财务报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最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的相关数据包含在已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中,两者适用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是一致的,在相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面不存在差异,但申报明细表又区别于年度财务报表。企业最近三个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最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的,以申报企业个别财务报表相关数据为基础。其列报的数据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是否满足认定条件。
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业务风险评估
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相比,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业务显得较为简单,但注册会计师不应因此而忽略了风险评估。申报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为获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以降低税负的主观动机,对这一可能导致管理层舞弊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充分关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存在舞弊风险;所以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申报企业的行业特征、产品(服务)的技术变化等情况,判断申报的研究项目或产品(服务)是否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相符;了解、识别关联方以分析是否可能产生研究开发项目在不同的单位开发而开发费用集中在某一单位支出等各种异常情况;了解研究开发人员的组成,以分析研究开发费用中有关工资与委托开发费用的分类是否正确;了解投资活动,以分析有关测试仪器与设备、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否应当列入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恰当评估申报明细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五、通过流程分析识别内部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
当前有些农业高薪技术企业存在着研发费用与其他费用“混合账”的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将研究开发费用从企业全部的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如何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从全部收人中区分出来,如何避免高估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一个特点。在流程层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从立项和预算管理、人员管理,设备及材料管理、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管理、结项管理等流程分析中识别研究开发费用的关键控制点。
六、对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识别的要求
>> 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探讨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研究 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探究 破解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难题需要制度创新 西部地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阶段影响要素研究 精益生产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融资实务与应用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融资研究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比较分析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动力研究 关于加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控制的思考 改善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策略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负债规模与R&D投入相关性研究 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研究 关于“营改增”对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方面影响的思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专利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5-11-01/2011-06-17.
[2]于雪霞.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要素与结构分析[J].现代管理科,2010,(5).
[3]szips.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EB/OL]./,2010-07-03/2011-06-25.
[4]王涛,顾新,杨早林,唐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依托产品创新,服务小微经济
这次蹲点的第一站来到了绵阳分行高新区支行。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支行,一方面,其所在区域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区域,1992年就已经纳入国家级高新区,具有鲜明的服务实体、创新创业特点;另一方面,网点嵌入高新区国税局,与办税大厅深度融合,占据了客户营销和产品服务的高地。
一进支行,显著的“税鑫融综合服务大厅”LOGO立刻引起我的注意。原来,这个产品是分行结合当地小微客户的实际情况,联合绵阳市国税局、四川长虹集团共同搭建的财税资综合服务平台。据了解,绵阳市高新区共有企业6000余家,其中A级纳税企业135家,B级纳税企业1427家,科技型企业1485家,军民融合企业68家。以往来看,我行服务这类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产品,也缺少批量获客的渠道,特别是融资类业务上缺少客户识别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税鑫融这个产品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依托财税系统的直接连接,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税务申报、资金结算、税款划缴的需求,实现了批量获取客户,短短半年左右时间,已经获客超过1000家;依托长虹集团“云尚行”产品,使入驻企业实现财务核算一站式,解决了中小企业财务不健全、税务不规范的问题;在银行、税务、企业三方合作的基础上,针对绵阳市高新区纳税等级为A级或B级的军民融合、科技型企业,分行将税务系统中的企业基础信息、企业申报征收税务数据、企业违法违章信息和“云尚行”平台财务信息作为重要参考要素,进而为企业提供快捷融资服务,有效达到了客户挖掘和风险防控的目标。
小微企业金融一直是商业银行的转型重点,但如何有效的服务小微企业一直是个难题。在这方面,绵阳分行的税鑫融产品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分行还在积极研究税鑫融的线上审批功能,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衷心希望这个产品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趟出一条小微业务发展的快速路!
坚持钉钉子精神
在担任对公客户经理助理和行长助理期间,跟随分行同事走访了部分重点客户,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展业的艰难,同时也被经营一线同事们的执着和坚守所感动,这让我想起了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
A客户是当地大型的家电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是当地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长期以来,分行和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业务却始终停留在传统的流贷上,没有新的切入点。2016年,当得知企业财务公司希望搭建一个资金管理系统,分行马上积极跟进,推介我行的财资管理系统,并用最快的时间帮助企业搭建好了这一系统,成功的介入到企业的资金结算业务,巩固了合作关系。
体会:发扬钉钉子精神,关键在找好着力点。钉钉子都是着力在一个点上,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把钉子钉上,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办成。
B客户是一家军民融合企业,由于长期以来依托自有资金和上级拨款发展,没有融资需求,因此和银行的合作非常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非常强势,很难打交道,很多银行与他合作都是望而却步。但是分行通过对客户的综合分析,坚定看好企业的发展,靠着脚踏实地的精神,持续保持和企业的沟通联系,一步一个脚印“钉钉子”,用了整整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打开了业务突破口,也得到了财务总监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审计 现状 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因而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优惠。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房产税、土地税等税费的优惠。地方政府还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补贴。这些政策可以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等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然而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外部审计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工作现状进行讨论。
一、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现状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获得国家诱人的扶植政策,因此许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其中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包括虚假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过程中,审计工作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
(一)技术领域难认定
审计人员很难认定企业申报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因为审计人员不可能样样精通。他们只是财务方面的专家,对于技术领域他们就是外行了。让在技术领域外行的人去认定技术领域,明显属于强人所难。再加上受利益的驱使,高新技术申报辅导机构常常帮助企业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进行过度包装。这种行为让人怀疑这类辅导机构提出的专业意见的可靠性,无形当中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收入难认定
大部分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内部账务设置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设置明细账,有的企业虽然有明细账,但与其申报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匹配。而且,销售发票开具也不够规范。例如企业在开具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发票时填写的名称往往与其申报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表中PS 项目名称不统一。企业提供的辅助台账,也无法与PS项目收入一一对应。这些不规范因素都加大了审计人员判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是否匹配的难度。最终导致了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确认的难度。
(三)研究开发费用核算方法不统一
企业在核算研究开发费用的过程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化。而审计人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确定企业的高新技术是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同样审计人员也很难确定企业资本化标准及研发费用资本化后摊销期限。
(四)研究开发费用审计不深入
许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在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在研发活动方面同样缺乏规范性。首先缺乏对研发的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不完善。其次,相关记录不完整。最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对研发活动的了解也不够专业、不够深入。企业财务人员仅仅核算研发活动的数据,投入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审计人员对研发活动的审计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例如形式上是否规范。对于数据背后的内容如费用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往往浅尝辄止。
二、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接下来本文就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当中的风险控制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审计工作要做好,企业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只有企业的高层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职能,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类保障,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有效地防范市场经济下的资金风险。
(二)提高企业审计部门人员的职业素质
审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都很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求审计人员能遇事冷静,能有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效,企业应该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同时企业为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对审计人员提供保障。例如保证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工作优秀者给予升迁考虑,改善工作硬件设施等。
(三)引进先进的审计辅助技术和先进的理论方法
电算化和网络化是时展的趋势。电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在审计工作当中,如果使用电脑、互联网等技术辅助审计工作,这将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确定性。因此,企业应大力开发电脑、互联网与审计工作的完美结合。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根据这一新的形势,进行一些改变。例如在思想上,适当地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学习先进的审计理论。在行动中,扩大实际审计的规模,充分利用得出的审计结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四)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人员不应固守成规,应不断拓宽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方法。例如在审计人员人工费时,不关要看工资单,还要与相关人员座谈、查阅他们的履历表以此来确认他们是否是研发人员。在审计人员参与研发活动的时间时,可以检查他们的研发活动记录表。通过这种方式来核实研发活动时间。在审计研发材料时,审计人员除不是只有核实领料单一种方式。审计人员还可以采取其他更为有效地方式。审计人员可以先了解某研发领用材料可用于哪些产品的生产,然后了解该企业这种产品的产量,对比其理论单耗与实际单耗是否一致来核实账面领用数量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以我区为例,2009年区国税局实现企业所得税10286.7万元,2010年实现18959.2万元,同比增长84.3%。2011年1―9月份已实现35721.7万元,全年所得税收入大幅增长已成定局。其中2011年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的企业入库所得税21000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58.7%。我区企业所得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总量高速增长,增长质量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对全区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较大。
目前,坊子区已取得高新技术认定资格证书的企业共7个,其中2010年度经核实已享受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优惠政策的有富原增压器、帅克机械、共达电声等3户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增势强劲,能够较大的拉动全区企业所得税的增长,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
2 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企业的管理,以及开展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联合认定机制有所欠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先按属地原则交市科技或经济主管部门,会同税务、财政部门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核实并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在向省认定办公室报送核实情况。而科技、经济、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初次审理阶段的工作中进行的联合认定太过于分散,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形成一个拳头,缺乏一个清晰的执行标准尺度,一定程度上存在盲区,使认定前的初审程序流于形式。
2.2 研发费用归集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研发费用需满足一定比例,只有满足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因此,企业研发费用是否按规定归集,归集的准确与否,在高新企业财务核算中显得尤为重要。实地核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财务核算中虽然对研发费用进行归集,也能提供研发费用明细,而且研发费用明细账做得很好,表面上看符合认定条件,但实际上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达不到标准,企业通过别的方法补全这块差额,从而使研发费用从面上看符合要求。
3 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成因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在关键的几大要素中存在着上述问题,分析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认定方式有瑕疵。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由省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组成认定管理机构,认定机构是根据企业申请材料,并将电子材料分发给专家,然后根据专家的评价意见和中介机构的专项审计报告,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从认定方式上看,本地区的认定机构只对纸质材料进行了专家论证,然后进行验收、颁发证件,未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无法准确掌握其情况,而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能够掌握具体企业情况却无法介入到认定环节。因此认定方式里应加入基层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核查材料并以之为重要参看资料,否则容易出现纳税风险。
3.2 企业对于事前申请较为看重,对于申请后的执行管理较为忽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严谨、复杂,企业为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能按照规定程序提交规范的申请材料,从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企业以为万事大吉,3年内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因此实际到税务机关备案时则对研发人员比例、研发费用核实、计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等核心问题,不能规范处理。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当地的重点税源企业,当地政府部门对其管理较为松散,给税务机关带来很大压力。
4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是国家重要的“转变优惠方式、提高税收质量”要求的重要政策之一。之前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局限于地域特色,大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没有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因此在优惠政策的认识上、做法上有不到位的现象,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用深用透。
4.1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初审阶段有效机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点是研发支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科研人员比重这三个问题。上级应制定措施,采用基层部门的核实材料同时初审阶段各个基层部门应对申报资料中这三个问题进行详细核对,看其是否完整、真实、有效。同时要制定包括程序、时间、内容、分工在内的认定前审核指导意见,通过到企业适合核实包括(检查会计账薄、财务报表、工资表、所得税申报表)等资料数据,检验高新技术(服务)产品收入、科技人员比例、研发费用归集是否《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从源头上及时制止。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投资;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特点
1.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创新型企业,其产品的生产需要企业大量的知识、技术支撑,企业每开发研究一项产品,都需要经历很长的研究过程,每一个研发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对于高薪技术企业来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2.长期资金占有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开发,需要经历研究、实验、生产、市场推广、产生效益这五个主要部分,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之外,还需要充足的长期资金,由此,长期资金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不同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随之变化。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主要要经历这五个时期:第一个为种子期,在这一时期,企业主要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求资金较少。第二个阶段为创业期,企业开始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需要大量的广告费用,对资金的需求增加。第三个阶段为成长期,企业对设备、人员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企业资金需求达到最大。最后是企业的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这两个阶段,企业的核心技术、生产产品已经稳定,利润也稳定增长,企业的资金需求开始降低。
二、企业财务管理容易疏忽的漏洞
1.混乱的研发项目管理。企业最为重视的就是长久的经营和发展,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问题,尤为重要的则是新的研发项目是否可以提高企业的集体效益。研发项目比普通项目的风险性较高,之所以研发项目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盈利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因为其具有探索性、创作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性。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项目的最终研究结果是一个较为模糊的轮廓,但是在项目研发的过程却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又艰苦的征途,这对研发人员意味着普通的手段不能运用于对最终结果进行测量。以上研发项目的种种特性给管理带来的重重阻挠,造成研发项目管理预算管理过于形式化、项目可行性认的知度低下、缺乏对内部结构紊乱等问题的及时处理的能力。2.盲目的投资。盲目的投资是指:(1)部分资金充足的企业在还没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投资目标时,就已经盲目地将资金投入到不甚了了的项目中,致使研究结果不能更好地创造更为可观的效益,使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好;(2)财务管理人员由于本身缺少充沛的经济知识和只具有微弱的经济观念的原因,只会盲目听从上级安排,不会进行自我的创新改革和思考完善。3.落后的无形资产的管制力。在我国,无形资产对于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极少数的无形资产,以专利权状态存在,附属于私人企业所有。因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制处于“放养状态”,所以在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企业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技术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点,二就是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斗争中的关键点。根据这两个关键点可以看出现今落后式的、放养式的无形资产,管制力必须提高。
三、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漏洞的补救措施
1.创新企业管理形式。如何快速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现今混乱的局面?只有实事求是得找到符合企业形式的管理道路,才可以做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始改善:1.1充分了解项目可行性。对项目可行性的了解肤浅或者不充分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就开展项目,这是现今的企业研发项目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研发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缺少足够了解的前提下草率地对项目开展工作。所以必要的措施就是要落实充分的调查准备,然后根据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可实施性,做好一切立项前的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项目的性能、产业……是决定市场可行性的关键环节。最后要落实其囊括范围、项目后续发展情况并且要提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应对方案。项目能否可以如期进行需要技术可行性的保障。技术可行性是由多方面配合而成的,分别是网络框架、技术指标、项目预期。因此必须要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分配工作,以配合三方面同时进行。归根究底,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的根本目的,因此研发结果成为产品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必须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并不能只了解经济利益,经济指标的测量和其次生力量所形成的利益也是了解的重点所在,只有三者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1.2充分施展预算管理作用。目前国内大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都是治标不治本,做表面工程无法发挥控制成本的效果。所以要实行一系列措施既治标也治本,第一,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设立预算管理体系;第二,研发项目立项后,预算管理人替代项目管理人提供数据,只有立项项目中得到的实际核算结果才可以被认可;第三,要制订超预算条规,严格履行相关步骤进行审批。1.3充分完善组织结构。组成一个建立新颖多元化的立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以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作为中心,辐射状地向四面八方开展其他项目,以此为动力来带动企业经济。因此,研发项目前,资源以及编程具有一定互通性,如果拥有独立的数据库,项目的互通性则会更强更广,不单单能够减少经济成本和时间的损耗,带动性也会超出预想,更使得项目更上一层楼。2.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怎样更好地顺应社会形势,在社会发育发展?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是必由之路,这条路的铺路方式则是把传统的核算型转为风险控制型和收益管理型。弥补传统的核算型在财务管理人员将数据公式化无法具体化的漏洞。把铺路材料重要,工人更重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作为一线“铺路工”要切身投入到项目中去,从有效控制费用、增加利润的方面编制数据,进一步地预测未来发展项目,规避项目风险,对领导决策前起引导作用。2.1设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部门是设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首个要点,其次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把财务人员有目的的进行培训,达到能有效展现企业财务的各项作用、激发自己潜能的效果。2.2财务人员加入项目立项工作。企业实际的发展中,充足的资金+正确的投资道路+创新的思维=最好的投资。创新的思维是企业竞争的秘密法宝,也是实现计划经济转化现代经济的有力武器。只有注入新的知识力量,企业才可以永续向前;也只有让财务人员积极加入项目立项中,切身考虑问题,才能做出最合理的预算,才能最大程度上地减少资源消耗。3.加强技术资产管理。3.1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只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作为靠山,企业的专利权才能得到保护,研发成果才不会被窃取。最佳时机是企业在申报科研成果之前,先进行专利申报,以快的速度维护科研成果。3.2实行研发项目分项目核算制度。一般情况下,研究时期内获得的数据不属于无形资产的范围。因为研发项目风险性极大、收益又缺乏稳定保障,所以开发过程中,形成资本化的要求极为严苛。项目研发费用需分别以项目核算和独立核算来进行分发,项目支出在具有明确技术可行性被有效划分到核算项目里,这样不但有利于费用的资本化而且利于形成无形资产。
四、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别于传统企业的一个新兴企业,高新技术支撑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芽、发育阶段中,财务管理方式也和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大有不同,高新技术的发展快慢是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发芽、发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顺应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才可以帮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弓锋伟;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7-8.
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活动中效益显著的企事业单位和在科研开发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开发人员及组织管理人员。
二、奖励项目
(一)科技创新奖励
1、开发科技产品(成果)奖。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的产品给予5000-20000元/只的奖金,国家级科技产品3000-10000元/只,省级科技产品1000-5000元/只。
2、科技进步奖。省级一等奖5000-10000元/只、二等奖3000-8000元/只、三等奖2000-5000元/只;无锡市一等奖2000-5000元/只、二等奖1500-3000元/只、三等奖1000-2000元/只;市一等奖1500-3000元/只、二等奖1000-2000元/只、三等奖1000-1500元/只。
3、申报专利奖。国外专利20000元/只、发明专利1200元/只、实用新型专利800元/只、外观设计专利500元/只。
4、科技民营企业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奖50000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奖10000元、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获奖5000元。
5、知名品牌奖。被确认为中国名牌产品的奖励30000元/只、国家免检产品、江苏名牌产品奖励20000元/只、无锡市名牌产品奖励10000元/只。
6、注册商标奖。被评定为驰名商标的奖励30000元/只,著名商标奖励10000元/只,知名商标奖励5000元/只。个体工商户申请注册商标,每注册成功一只商标补助300元。
7、出口创收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经有关部门认定后,给予10000元的专项奖励。
8、标准化工作奖。凡参与或承担国家标准起草的企业奖励30000元,参与或承担行业标准起草的企业奖励20000元。
9、农业科技开发奖。开发农业新技术得到国家认可的奖励30000元/只、得到江苏省认可的奖励20000元/只、得到无锡市认可的奖励10000元/只、得到市认可的奖励5000元/只。
(二)科技创业补助
科研(技术)中心补助。建立科研(技术)中心,通过镇及市考核,补助20000元;无锡市以上科研(技术)中心,补助30000元。
(三)其他奖励
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社会事业项目,可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在技术上有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的。
四、奖励办法
1、科协创新奖励中的第1、2条奖项的具体奖励金额视该企业创造的税金金额由评审委员会确定。
2、奖金不包含国家、省、市颁发的现金奖励,镇政府每年从镇科技三项经费中划出30万元专项款,作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奖励费用,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
3、科技创新奖由镇政府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获奖证书,并颁发奖金。
4、建议获科技创新奖的单位还可从本单位项目实施的年税后利润中提取3-5%,用于奖励项目的主研人员和组织者。
5、个人完成的项目,奖金全部发给个人;集体完成的项目,原则上奖金的50%以上发给首席主研人员,其余部分视其他完成者贡献大小,由单位负责人会同首席主研人员主持分配。获奖集体和个人应将奖金分配情况报镇科协备案。
6、同一项目同时获得国家、省、市奖的,奖励项目认高不认低。
7、科技创新奖每年年底评审奖励一次。
五、申报和评审
(一)申报程序
由完成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供项目有关技术水平、专利申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镇科协。具体申报材料如下:
1、《镇科技创新创业申报表》;
2、企业财务报表;
3、项目获奖证书、鉴定证书、专利证书。
(二)评审
1、设立镇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评审委员会(由镇科协委员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科协)。评审委员会负责全镇科技创新奖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由评审委员会聘请有关行业专家及财会人员审查报奖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查主研人员及组织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提出评审意见。
3、镇科技创新奖由评审委员会审定后,报镇政府批准颁奖。
企业税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涵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税务管理目标是规范企业纳税行为,科学降低税收支出,有效防范纳税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税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是经营部门的事情,应当渗透和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尤其是企业决策层面。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税收征管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加强税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成为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等。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税收因素的影响不容的决策会产生不容的税负,决策不当会无意识地增加税负升值带来纳税风险。其次,税务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税收支出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基础。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后,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三要素。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目的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开展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规范经营行为和防范税务风险,获得良好的税务评价和信誉,维护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对税务管理的认识
(一)税务管理的内容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涉税活动管理,二是企业纳税实务、管理。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税务的联系来看,其内容大致可分为:
(1)税务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保管,以及分析、研究、教育与培训等。
(2)税务计划管理,包括企业税收筹划、企业重要经营活动、重大项目的税负测算、企业纳税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企业年度纳税计划的制定、企业税负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等。
(3)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包括企业经营税务管理、企业投资税务管理、企业营销税务管理、企业筹资税务管理、企业技术开发税务管理、商务合同税务管理、企业税务会计管理、企业薪酬福利税务管理。
(4)纳税实务管理,包括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税收减免申报、出口减免退税、税务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等。
(5)税务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税务证照保管、税务稽查应对、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与跟踪、税务行政诉讼、税务行政赔偿申请和办理等。
(二)加强税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企业根据所处的税务环境,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以规避涉税风险,控制或减轻税负,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决策与经营活动安排。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在企业投资、筹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1.企业投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由于地区、方向、行业和产品的不同,其税收负担就存在差异。如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和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可获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投资兴建高新技术企业、与外商合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兴建利用“三废”为原料的环保企业,也可获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等等。
2.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筹资融资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必须计算资金成本。税收是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筹资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使筹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如企业的资金有借入资金和权益资金两种,权益资金具有安全性、长期性,不需要支付固定利息等优点,但要支付股息,且股息不能从税前扣除,资金成本较高;而借入资金虽需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税前扣除,达到抵税作用,资金成本较低。加强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务管理,就是要合理选用筹资方式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企业产购销活动中,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购销方式、计价核算方式等,会导致企业在税收待遇和税收负担上存在差异。所以,为了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在产购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税收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和坏账处理中的会计处理,在不同的会计年度内实现不同的所得税,从而达到延缓纳税目的,提高企业资金使效率。如在遵循现行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以实现账面利润最少的目标;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达到延缓纳税目的;选择最有利的坏账损失核算办法减轻税收负担等等。
4.在履行纳税义务中,要充分利用税法对纳税期限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合理处理税款,从而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利息的支出。
5.在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应全面衡量该方案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避免由于选择某种方案减轻了一种税负而引起另一些税负增加,造成整体税负加重。
三、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实施管理,因为财务管理可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企业最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克服了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在现代企业是多变契约关系的综合的前提下,要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考虑哪些利益关系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因此,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强调了风险与报酬均衡;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对人即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关心本企业普通职工的利益;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关系;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较好地兼顾了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这一目标可使企业各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在使企业利益、股东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也就是将企业菜户这块“蛋糕”做到最大的同时,保证每个利益主体所得的“蛋糕”更多。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指标,只要合理合法、互利互惠、相互协调,就可以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化的目标。
四、加强税务管理,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要坚持自觉维护税法的原则。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中,要充分了解税法,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不能因为企业的故意或疏忽,将加强税务管理引入偷税、逃税和不正当避税的歧途。
2.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做好事先预测和协调工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经营活动内容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适用的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对象不适用的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摘 要 近年来,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国家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复审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如何维护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做好复审工作为出发点,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研发费用的核算和管理是复审的重点;其次,提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对策,对其核算的内容及其费用的归集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按排企业研发工作流程的方式分析了企业对如何从内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并总结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核算规范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新技术 财务复审 对策
一、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存在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规定
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初次申请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企业应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个会计年度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并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由此可知,企业想要永久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必须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的要求规范企业财务核算。
(二)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情况来看,审查专家组对研发费用的比例的合理性和配比情况较为关注,对很多企业提出以下问题:第一,研发费用中人员人工支出占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支付比例,与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相差较大;第二,研发费用中各明细占研发费用总额比例过低或高,较为异常。
二、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对策
(一)重视并深入分析复审问题
能否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关键是被审企业如何做好复审答复报告和如何进行复审答辩;被审企业在收到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问题后,必须重视问题,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复审答辩小组,对复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复审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存在上述提到的第一个问题“研发人员工资比例与人数比例不配比”,主要是因为计入研发人员工资取数来源于财务研发费用专项核算,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支出取数来源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很多企业在做研发费用专项核算表时与现金流量表未统一核算口径,导致两个表核算的内容出现漏项或多项的情况,例如研发费用专项核算表核算的近三年的研发人员工资只计入了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人员奖金、公积金、社保及其他补贴没有计入;但是现金流量表核算的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支出包括所有奖金、公积金、社保及其他补贴。
上述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研发费用中各明细占研发费用总额比例过低或高,较为异常”,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做好研发费用的规划。
(二)真实、合理做好研发费用各明细支出比例的规划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情景来看,研发费用各明细支出都有一定合理区间,超出或低于这些比例,会引起评审专家组重点观注。例如研发人员人数占总人数80%这个比例就是异常,因为法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数占10%以上就是合理了,该企业研发人员占80%,而销售人员、实施人员、职能部门等人员仅为20%,对一般企业来说较为异常。因此财务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之前,应该首先了解和确定各研发费用明细比例的合理区间。下面,我们看一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规范中,与比例有关的规定:
1、科技人数规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规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4、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另外,根据复审经给来看,研发费用各明细有以下合理区间:(1)“研发费用―直接投入”,不要超过研发费用比例的60%;(2)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不超过公司当年总折旧的25%;(3)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以上各科目费用占比企业实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建议不要偏离太大,否则容易被视为异常,会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从而增大了抽查或专家答辩的可能性。
(三)规范各研发费用核算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时,应当按照以下划分标准严格归集、分项核算,做到核算口径一致。
1、人工费
在界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时,首先必须明确研发人员的构成主体,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以及在本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的前三种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其所发生的人工费主要指从事研发活动的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薪酬。其中包括研发人员的基本工资、资金、津贴、各种补贴、年终嘉奖、加班工资以及其他与人工费用相关的支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人工费不包括发放给研发人员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等职工薪酬;对辅助人员发生的费用应该按照不同研究项目使用辅助人员的时间,采用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例如各研究项目可按照工时分摊辅助人员的工资薪酬。
2、直接研发费
直接研发费用是指直接应用于研发项目的各种购置费、检验费等,其构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研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另一类则是试验研发成果而发生的各中调试费、检验费等。
3、间接研发费
间接研发费是指为进行研发而购入的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以及各种长期待摊费用的折旧与摊销费用。此类费用主要包括用于研发项目的各种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专业技术以及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修理发生的相关费用的推销。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租赁费不做为间接研发费用进行账务处理,而将该部分间接费用做为直接研发费用处理。
4、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是指企业从外部购入的,为完成企业新构思或新产品研发的新工序、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费用。
5、装备调试费
装备调试费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费用,但对于发生的常规性大规模、商业化、批量化的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费用不能计入装备调试费用内核算。
6、委托外部研发费
委托外部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出资委托中国境内的其他企业或专业机构进行研发新项目,其取得的成果归委托企业所有,所研发的项目也与企业经营业务有紧密联系。
7、其他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办公费、通讯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等计入研发费用中的其他费用项目中,但此项费用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认证、评审、验收以及评估、注册研发成果所发生的费用也可以计入研发费用的其他费用项目里。
三、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财务核算日常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或复审是否通过,需要公司各部门密切合作,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沟通,将工作中模糊的工作理念摒弃掉,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更加透明化、合理化,以支撑企业财务核算。
(一)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1、资质管理部门职责
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策划研发项目,预测高新各项指标数并审核及预警,填报报表及进行网上申报。
2、财务部职责
建立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专账账套,实时监控研发费用各科目是否超过目标值,确定高新技术服务收入,提供专项审计所需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3、人事部职责
每月更新企业花名册及科技人员花名册, 填报研发人员工资明细表,提供企业员工执业资格清单及社保部门出具的近一年参保证明。
4、业务部门职责
策划研发项目,配合提供著作权或专利申请所需信息及对已结题的研发项目编制相关资料。
(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流程
各企业根据的实际情况,应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流程(见下图),以支撑财务对研发费用的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较多的税收优惠,因此维护好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企业想要永久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必须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的要求规范企业财务核算,这要求各部门同力合作,尤其是财务部门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核算工作管理。
参考文献:
一、财务行为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是在浙江省会计学会支持下,面向浙江省内若干专业行业规模以内的中小企业,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率为57.27%:电子邮件发放60份,回收率为35%;信件邮寄发放50份,回收率为80%;借会议、培训之机直接交付问卷110份,回收率为59.09%;回收问卷中有9份未通过预先设定的效度校验或职工人数未分布于[8,500]之间而被列为无效回卷,有效问卷117份,占全部问卷的53.18%。在117份有效问卷中,有30位总经理、5位副总经理、42位会计主管、33位会计人员、3位出纳和其他人员4名。访问对象以财务管理层一号人物为多(42+33),约占64%,企业领导层次之,约占26%。可以确信这代表了企业财务行为的总体负责与权威应对。
在回收问卷的样本企业中,职工人数均值71人,中位数为25人,说明所调查企业基本属于中小企业中的偏小企业,不失一般性,样本企业符合研究对象范畴。按行业类别分,46.2%的为商业企业(包括以IT为支撑的新兴电商)、29.1%的工业企业、13.7%的为服务业,属于其他行业的有10.3%。多维度看,16.2%为高新技术企业、13.7%为家族控制企业、15.4%的企业享有税收优惠、62.4%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二、财务行为调研的十大热点问题
1.会计核算由谁承担?企业编制报表如何?
82.1%的企业都拥有专职会计,且其多数企业(约占75.2%)是大专以上且能保持稳定;不过,会计师群体相对偏少。另有8.5%的企业委托外部专业记账机构记帐。说明中小企业基本意识到财务会计工作单独设置岗位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按月编制资产负债表(占97.4%)、利润表(占97.4%)和纳税申报表(占91.5%);按年编制现金流量表(占85.5%),受访的中小企业一般不编送成本费用表,无论按月、按季或按年提供,都不及总体的一半。
2.财报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年报是否审计?其审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第一,编制报表的用途,首先用于“纳税申报(占98.3%)”,其次为“工商年检需要(占49.6%)”,再次为“内部管理需要(占21.4%)”,尔后是“上报主管部门(占14.5%)”;第二,“有时”会对年报进行审计(占67.5%),其次为“总是”审计(占24.8%),“从未”审计的占3.4%。在中小企业看来,进行审计的主要原因是“工商年检需要(占71.8%)”或“外界强制要求(占65.8%)”,出于“企业自愿”的仅占18.8%;年报审计通常应按照“纳税申报(占82.1%)”、“贷款银行(占39.3%)”、“监管机构(占24.8%)”、“风险投资基金等其他资金提供者(占10.3%)”和“相关合同协议(占7.7%)”的要求进行。可见,中小企业进行年度报表审计仍然是为纳税申报和工商年检需要,换言之,政府税收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仍是中小企业财报的主要使用者。
3.是否提供管理会计信息?
大多数企业“有”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占59.0%),少数“没有”(占28.2%),个别“不知道”(占6.8%)。此项调查旨在了解管理会计知识是否已“深入人心”,是否“有用”?顺便考察一下受访企业会计人员或企业经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但结果不甚理想。
4.是否分析财务报表?不分析的原因是什么?
大多数企业“一般”要分析(占76.9%)、经常不分析的占10.3%,从不分析的占10.3%。在不分析的企业中,多是因为“领导不要求”(占41.0%)或“报表很简单”(占10.3%),由于“会计没时间”的并不多见(占0.9%),不存在“其他”情形。看来,是否进行报表分析主要取决于分析是否有用。这值得思考!
5.用于纳税申报的财务信息可靠吗?如不可靠,有效的改进措施可能是什么?
第一,大多数企业认为中小企业用于纳税申报的财务信息“有用时不可靠”、“不大可靠”或“完全不可信”(分别占43.6%、29.9%和6.8%,三者合计占80.3%);认为“可靠”(包括“很可靠”和“非常可靠”)的仅占18.8%。这基本反映了事实。多数中小企业认为,税负偏高,逃税“天经地义”,赚的就是点“税钱”,说什么“我不逃税谁逃税”。当然,如能将中小企业的纳税行为同其财报行为结合起来研究,应该非常有趣。在被问及“如中小企业用于纳税申报的财务信息不可靠的有效改进措施包括哪些?”时,65%的被访者认为应当是“降低税负”,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占37.6%),再次为“加强监管”(占15.4%),只有4.3%和2.6%的被访者认为应当“加大处罚”和“强制审计”。显然,在实业界看来,要想彻底改善纳税财务信息的质量,仅从财报的改进本身是无法实现的。当然,只要作假收益超过造假成本,就只能“打假不已,造假不止”了。
6.中小企业财报规范是否应考虑行业特点吗?中小企业财报的处理基础应当是什么?
⑴大多数企业(占56.4%)认为中小企业财报规范“应当”考虑行业特点,25.6%认为“可以”考虑,认为“没必要”考虑的仅占12.8%,只有2.6%的受访者认为“不能”考虑。可见,中小企业是支持财报规范体现行业特点的;⑵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小企业财报的编报基础应当是“纳税基础”(占51.3%),其次是“权责发生制”(占29.1%),再次为“收付实现制”(占20.5%),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应当“与大型企业一致”。结果表明,多数企业赞成财报编制采用纳税基础,再一次印证了中小企业的财报使用者主要是税务机关的判断或假设。
7.中小企业提交给管理层的与用于申请银行贷款的财务信息值得信赖/可靠吗?
⑴中小企业提交给管理层的财务信息值得信赖(“非常可靠”和“很可靠”,合计占52.2%),有18.8%认为“一般,有用时不可靠”,15.4%认为“不大可靠”。当然,回答的结果接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提供给经理人的信息比较真实、可靠,只是“一致对外”的理念,导致其向外部利益集团提供的信息存有重大偏差。⑵中小企业用于申请银行贷款的财务信息是不可靠的。其中认为“完全不可信”的占23.1%、回答“一般,有用时不可靠”的占19.7%、回答“不大可靠”占17.1%,三者合计占59.9%;认为可靠的(“非常可靠”和“很可靠”)合计占19.7%。当然,大多数提交给银行的财务数据不准确,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贷款人与借款人间天然存有利益冲突。鉴于目前政府部门之间未有互通信息的习惯,不少中小企业可采取针对不对的利益主体提供不同口径的信息,出现对税局报亏账、对银行报“富”账、对业主经理或有关资金提供者报“盈”账等不正常现象,提交给银行的报表往往要将收入、净资产和盈利夸大几倍,如为亏损就设法掩盖起来。
8.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票据的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有关的支出,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53%的受访者认为影响“非常大”,23.1%认为“一般”,认为“很小”或“几乎无影响”的只有4.3%。可见,在中小企业,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票据的、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有关的支出,对企业损益的影响程度巨大,使得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自救。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支出,如无法取得充分适当的合法票据,为了抵税,就不得不采取代开发票、收入不入账、大头小尾、将多联发票分开套写、张冠李戴、以交通费发票或巨额会议费充抵业务招待费或无票的支出。还有部分受访者未作答,估计是未能理解各选项的含意,说明本题的题项设计有待改进。
9.在贵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中,您感到的困难主要有:(请按困难程度排序,最高为1,次之为2,…,)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依照重要程度排序(表现为均值顺序。最重要的权数取1,次重要赋值2,依次类推,直至最不重要的权数赋值7,按加权平均数确定最终顺序,下同),分别为:“第一,筹资困难、资金短缺;第二,市场开发困难;第三,税收负担过重;第四,销售困难;第五,销售货款收不回来;第六,竞争太激烈;第七,缺乏管理经验;第八,缺乏人才;第九,其他。”
10.影响中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请按重要程度排序,最高为1,次之为2,…,)
影响中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的高低、市场、企业文化、管理经验、财务人员水平,最不重要的是“业主经理的兴趣与斗志”。当然,这种排序仅能反映人们的常规看法,不足为据的。虽然,“以人为本”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箴言,但就中小企业而言,可能真像受访者所言,最重要的还是“资金”,“技术”与“人才”尚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