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研的社会效益,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儒雅德育
《荀子・荣辱》曰:“君子安雅”,并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可见博学多才、温文尔雅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赏,是育人的最高标准。
“儒”是指有儒心,即做有文化内涵,书卷气质之人。“雅”是指有雅行,即做言行举止优雅之人,具有高尚的素质修养。
“儒雅德育”立足于学校“儒雅教育”,是这样的一种教育:以孔子八德、对联文化、武术文化等传统文化为教育的载体,“以儒导学”“以儒导思”,从而培养内儒外雅的现代儒雅新人。因此,儒雅德育的核心是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儒雅价值追求。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具有外表优雅、内涵博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现代新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儒雅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
1.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及基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完善校本特色课程的需要。我校位于石镇莲塘村,这是武术大师黄啸侠的故乡;学校还毗邻孔子后裔居住地大龙村,一文一武为学校构筑自己的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此,学校以“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儒雅新人”为办学目标。为了培养儒雅新人,德育处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了《学对联、赏对联、写对联》、《中国少年强》、《我们爱武术》、《每日一诵》等校本教材,初步形成“对联文化“、”孔子文化“、”武术文化“三大特色课程,为学生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根基。
2.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及基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点的需要。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开设美术类、舞蹈类、语言类、音乐类、体育等七大类活动,组建小联迷社团、华兰侨心民乐社团、华兰侨心武术社团、儒剑辩论社团等特色社团、兴趣小组共27个,其中“小联迷”、“辩论”、“武术”和“民乐”成为特色社团。全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个性,展示博艺之长。
3.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及基于对班级德育自主建构,提高主题班队课实效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提出了德育自主建构的模式,围绕着孔子文化思想,并结合年级的特点,形成班级文化特色。制定出每月的德育主题,在学生在广泛开礼仪、诚信、感恩、爱国等教育。同时,大力推行儒雅班级、儒雅学生,儒雅之星的评比机制,通过星级评比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三、强化功能,提升儒雅德育校本课程育人实效
1. 用好班会课主阵地
石镇中心小学以“崇文尚武 厚德博艺”为校训,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儒雅新人为使命,校训“崇文尚武 厚德博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层面的要求有极高的契合度。学校围绕着提出的育人目标,坚守班会课这一德育的主阵地,统筹规划“我们爱儒雅”的主题班会课。在“规范和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直的品格、高尚的思想和文雅的气质。
石镇中心小学以“儒心” “雅行”为标准,以“培养现代儒雅新人”为目标,打造了规范的班会课系列,针对培养对象的长远发展,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根植学生“中国灵魂”地同时,拓展了学生的“世界眼光”,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关键词】科技馆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经营管理
科技馆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区域,主要是通过向公众展示、讲解或培训等方式,完成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是推动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科技馆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科技馆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公益机构。而为了衡量科技馆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对科技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进行衡量。基于此,本文对科技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展开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分析
根据科技馆的基本属性,得到科技馆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其社会效益是决定科技馆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
科技馆内部具有较多的展项,并通过相关参观、参与和讲座等内容,使得科技馆的参观人员能够切实的参与到科技馆中,从而将部分客观事实和自然现象,能够充分的展示在参观者的面前,使得参观者可以懂得些科学原理,培养观众的创造力。科普教育是全面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二)拉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普及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力。要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归根到底依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尤其靠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科技馆通过其特有的科学技术传播方式,对培养社会公众科学思想和科学理念得到更新,进而使得社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对提升劳动者对先进设备等进行合理利用。进而有效的推动劳动的效率提升,进而积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三)展示科技前沿,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技馆展示科技前沿研究取得成果,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应用前景,探计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介绍当前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向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并引发思想共鸣,增强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借由科技馆的人才培养能力,激发青年人群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为科学技术进步奠定基础。
(四)更好地传播科学精神
通过参与科技馆科学实验,其一培养青年执着的探索精神,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其二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其三敏锐的洞察精神,对偶然的科学现象有敏锐反应,深入探索背后的科学奥秘的专注精神。其四虚心的继承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旨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五怀疑精神,不盲目迷信已有的结论,敢于通过思考和实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六创新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二、科技馆的经济效益
科技馆在为社会做出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科技馆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使得科技馆经济效益的计算方式就存在差异,不能按照传统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方式,需要按照其具体的特点展开分析和理解。
(一)间接性
科技馆主要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得社会公众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有效的带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馆的间接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实现。
(二)迟效性
科技馆的经济效益不能立刻得到显示,由于教育存在一段时间的,科技馆通过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生产能力提升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不会立刻得到展示。故此,科技馆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延时性。
(三)长期性
由于科技馆是长期完成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和教育工作,且教育和服务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在得到间接的经济效益时,社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会始终持续进行,使得科技馆可以获得持续性的间接经济效益。另外,某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均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而掌握且利用这一科学成果也将为社会和科技馆带来长期的效益。
三、科技馆效益的提升措施
针对科技馆效益情况,科技馆需要不断寻求有效的效益提升途径,促使科技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得到综合体验,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基础。
(一)丰富的科技馆活动
科技馆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丰富的科技馆活动,促使科技馆参观者可以得到体验式、参与式等培训活动。例如:科技馆采取构建兴趣实验班方式,以青少年为主要的培训和服务对象,使得青少年在具体参与兴趣班的同时,通过动手动脑,激发观众发散思维。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引起探究与思考。
(二)多元化的服务理念
结合科技馆现有的条件,根据不同层次的参观者给予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例如,增加4D影院的影片,增加放影场次。在展开科普的同时,需要重视相关配套服务的构建,使得参观者在享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得到多元化的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馆的教育职能的发射。
(三)人性化科技馆
为了提升科技馆的效益,科技馆需要对不同参观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并建立在参观者为本的理念下,构建适宜的服务,合理对无障碍设施和老年设施进行应用。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科技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科技馆的基本情况,并选择适宜的提升科技馆效益提升方式,积极推动科技馆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发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陈江艳.科技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J].中外企业家, 2014(21):35-35.
[2]李永保.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J].科技风, 2011(10):9-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修"课;教学改革
"思修"课是高等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简称。作为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思修"课应当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讲授。也就是说,应当在国家的层面上积极指引当代高校学生群体追求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理念。这就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从转变观念、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入耳、入脑、入心。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修"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进一步丰富"思修"课的教学内容。核心价值观始终是贯穿"思修"课教学之主线,把核心价值观结合到"思修"课教学之中,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的具体内容。"思修"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核心价值观。怎样把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思修"课之中,是"思修"课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有鉴于此,要把"思修"课视为深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对于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思修"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思修"课的教学成效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二是能够进一步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修"课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果能够深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思修"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思修"课的教学成效,而且还能有助于更好地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这样一来,也就能够顺利地把核心价值观与"思修"课加以连接,产生出1加1大于2的良好效果。三是能够进一步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鉴于如今的九后大学生普遍思维较为活跃,而且易于受到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所以,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思修"课很有必要,能够承担起引导当代大学生切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因此,一定要致力于强于对高校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推动其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修"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切实更新"思修"课教学观念
在以前的"思修"课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处在主动的地位上,而学生均处在被动的地位上,"思修"课教师如果还是采用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法,学生们只能被动地加以接受,这就十分不利于实现"思修"课的教学目标。当前,在高等院校"思修"课教学中切实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一定能够全面改变陈旧的教学观,真正提升"思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思修"课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同时,"思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持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二)全力实施"思修"课理论教学改革
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认知所具有的困惑与不解之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所具有的针对性。如今,转型期的价值观产生出多元化的状况,一些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知之不深、把握地不够细致,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青年学生丧失了自身的信仰,出现了所谓的马列主义信仰危机。同时还要看到,九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性与个性色彩,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关切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士的独特特征。这些大学生更加关心民主、正义等理念,对于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期待社会能够更为公平、开放,所以在"思修"课教学中应当不断提升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之思路,密切联系高校学生的具体思想现状,由"思修"课教师来关注与推动解决切实关系到高校学生群体实际利益的各类问题,并且通过关注其心理上的困惑,立足于教学,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有鉴于此,一定要深入改革"思修"课理论教学的具体方法。要以坚持使用先进现代教育理念为前提,在"思修"课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或者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在这一前提下,"思修"课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分析与讲解,不断提升学生们明辨是非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
(三)积极改进"思修"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推动高等院校"思修"课教育、育人以及开发等功能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致力于突破传统的思政纯理论教育观,致力于开发"思修"课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切实整合与探索"思修"课实践教学方式,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是要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于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认同感,这就要求"思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规律,按照课程内容来设计大学生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思修"课中,几乎全部章节内容均会牵涉到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发挥出"思修"课教师所具有的作用,认真设计能够接近于学生们生活实际的实践教学内容,致力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全面发挥出大学生们的主体性作用,让其得以在自主学习与体验中更加认同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是要改进社会实践方式,力求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群体更好地了解社会与国情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均是在某种社会条件下产生并且受到其制约与影响的,具备了很好的社会性。面对着变化万千的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也要随之而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发展之所需,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并且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高等院校"思修"课教师应当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4(4).
[2]李辅敏.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研究[J]. 教育文化论坛,2014(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大学英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之路。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特殊性,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提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和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源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Dewey)的“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遵循教育的自然规律对儿童发展有重要作用。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了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心里要始终有学生,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教学模式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高校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在教学中应遵循“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presentation,group discussion,survey report等学习方式,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使教学体现实践性、交际性、应用性和协作性,不仅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还应指导他们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和实践,完成group project,survey report等学习任务。教师要强调个性化教学,采取分类指导,要尤为关注基础弱的学生,不要让他们掉队,可以“私人订制”,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推荐一些学习的书籍,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形成互助小M;也可以邀请成绩优异、通过考级、考研的学长到各专业座谈,进行经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同时,教师按照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安排和调整授课内容,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立足学生,巧妙整合,编写应用型大学英语教材
教师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兼顾整体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就要从教材入手。为此,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和行业特点,编写一系列应用型大学英语教材。教材的编写应围绕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按照不同语域在工作中出现的频率编排内容,形式上尽可能用真实素材再现话语场的真实情景,使课堂成为工作模拟场地,进行口语演练。更要注意教材的信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更新,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删减教材中部分难度较大的内容,并适当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以获得教学实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通过指导他们阅读教材,提供补充学习资料,增添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扩大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基于社会需求,打造英语应用型人才
1.“需求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Needs theory),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虽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一定意义上来源于心理学的角度,但这一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著名学者束定芳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个人需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吻合。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搭建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建设是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高校加强与社会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校企合作的绿色桥梁,在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实习场所、促进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校企合作是外语教学理论与外语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英语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校与企业相互沟通,密切合作,共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3.课上听说先行,课下高效利用新媒体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扩展课程内容体系,做到“面向社会,服务行业,辅助主修,注重实用”。教育部在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尤其是结合专业知识的英语写作和与国外同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在课上,教师要注入“情景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语言交流的氛围,让众多学生在利用情景下积极提高自身对英语的学习与理解。例如:结合所教专业加强行业英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语言环境中,提高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英语素养和水平。在课下,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网页、手机媒体等)下载旅游英语、职场专业英语、生活英语等APP。例如:在英语口语精华APP生活英语板块中,运用科技方式带学生进入模拟语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美式、英式不同的语境对话。掌握美式、英式的英语发音技巧,轻松快乐的学习英语。这样,课上和课下的有机结合,课外拓展和课内学习的互为补充,对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强调,教育领域呈现两类规律。一是教育的外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教育的内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应考虑教育的内外部规律,即“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科学分析学生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围绕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03)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2)
【关键词】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 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反映了个体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自信和能力,它属于人格的自我层面[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一个人是否顺利、成功地从事某项活动是受其自我效能感影响,因为个体对其效能的感受制约着其活动的动机水平、活动的行为方式以及各种心理水平。
家庭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2],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效能的重要标志。结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关注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如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强调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起关键作用[3]。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抑郁等内隐问题有显著影响,并发现学生的自尊与家庭功能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也有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精神健康及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4]。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而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在一些针对毕业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消极体验、提高自我效能度的作用不可忽视[5]。
然而对于深层次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度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的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的关系,试图揭示三者深层次的作用及影响机制,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1年11月,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包括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康复、护理6大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共520人进行心理测评,获取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为98.7%;其中男生200人,女生312人,平均年龄为19.14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总分较高的测试结果说明被测者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刘继文等[6]对肖水源编制的SSRS信度效度的研究显示: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0.664,低于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较高;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4~0.835,表明量表内容效度较高;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是0.896,0.849,0.825,0.833,表明量表信度较高。SSR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国内研究使用。
1.2.2 一般自我效能度量表(GSES)。为Schwarzer编制,共10个项目,涉及个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方式(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 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10个项目的均分为量表总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中文版的GSES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具有较高信度,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中文版GSES同样具有单维性及很好的预测效度。周永安、赵静波等应用中文版GSES在广州高校大学生中进行研究同样表现出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多维度的特性[7]。
1.2.3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大约需25分钟完成。FACESII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我国应用的FACES II经过三次修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广泛应用于大学生人群的家庭行为方面的研究[8]。
1.3 研究方法。在征得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统一指导语,主试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科职业医师及我院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生。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与性别、少数民族与否的关系。 对性别、是否是少数民族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性别结果示:P=0.587>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男女性的一般自我效能度无差异。民族结果示:P=0.21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同学的一般自我效能度无差异。
2.2 年龄、亲密度、适应性及社会支持对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的回归分析。 以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作应变量,以年龄、亲密度、适应性及社会支持4个因子作自变量, 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自我效能度逐渐降低;其他3个因子分别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即亲密度越高、适应性越好、社会支持评分越高,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而年龄和社会支持评分对一般自我效能作用显著(见表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一般自我效能度=-0.45×年龄+0.007×亲密度+0.009×适应性+0.121×社会支持量表评分。
2.3 年龄-年级对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的影响。 由图1可见,年龄越大,一般自我效能度越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个年级的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进行分析:结果P=0.009
在对20岁人群(61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结果P=0.135,提示三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对19~20岁人群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结果P=0.395,提示三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同一年龄/年龄段下,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没有差异。
3 讨论
3.1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这一结果与已有结果并不一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9]。这可能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有关。一直以来的传统文化观念下,社会对女性有许多歧视,这些因素会在人们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作用,使男性有许多优越感,从而使一般自我效能度相对较高。然而在当今社会条件下,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男女性的社会文化期望将会更多的趋向一致,而男女性对自己的理想性格设计也更加一致,即同时具有更强的工具性-自我坚持特质和情感-人际关系特制,也就是Bem所说的男女双性化。广大女性的综合实力不亚于男性,甚至超过男性,这让她们更独立自主,更加相信自我,对未来更有信心。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在是否为少数民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与董耘等[10]的研究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成员只见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广泛交流,特别是在城市居住区这种交流尤为突出,相互融合、渗透,使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样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具有一定共同性。
3.2 医学生家庭亲密度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这提示家庭亲密度越高,个体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这与李惠民、安芹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1]。亲密度高的家庭中父母可能会对个体所从事的活动给予更多支持,而这些支持对个体自我管理、自主意识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因而家庭亲密度高的家庭,不仅能在学习、交往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些具体指导和帮助,而且能给予子女家庭的温暖和情感交流与支持,让他们拥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这种模式会扩及到子女的生活及与他人交往中,从而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使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提高[12,13]。而家庭低亲密度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帮助和支持,这种家庭会很容易让人感到无助、孤独、不安全,阻碍个体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从而产生自卑和羞耻感,降低一般自我效能度。
3.3 医学生家庭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即适应性越好,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适应性反映的是个体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医学生在大学校园环境中经历的社会化过程涉及适应环境、减少不确定性、明确角色和目标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问题[14]。这是一个同一性形成阶段,往往面临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的矛盾,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他人关系、组织政策以及时间分配等[15]。适应性好的个体,不管有什么样的问题或不确定因素,还是处于新的环境中,都能有规律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角色,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
3.4 医学生社会支持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度显著正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越多的个体,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社会支持评分高的个体,社交网络大,社交频率高,理解与感受社会支持总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察觉到来自朋友、老师等家庭外部的支持,同时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寻求他人帮助或依从他人指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影响自我效能度提高的孤独感以及焦虑情绪。同时,原本家庭功能较差的个体容易不自信、不被人欣赏和赞扬,进而觉得外界、他人不可靠,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采取回避的态度,这会妨碍与他人发展和维持亲密的关系,也很难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进一步降低一般自我效能感。
3.5 医学生年龄/年级与一般自我效能度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年龄/年级增长,一般自我效能度降低。年龄/年级小的个体,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对一些问题、情况的把握不够,对很多事都会敢于去尝试,即使有可能失败,也敢于去拼,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初生牛犊”。然而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个体对于自身能力以及外界情况的分析,同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受挫,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个体自信不如从前,甚至低估自己的能力,伴随这种不自信的自卑和羞耻感,会让个体产生回避,使一般自我效能度进一步降低。
4 结论
医学专业本科生家庭功能,包括亲密度、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而年龄与之呈明显负相关。因此,在大学生社区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我们应加强医学专业本科生人际信任等方面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开展人际信任、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减少学生孤独感、焦虑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度,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失败,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降低各方面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0
[2] 李志勇,吴明证.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46-348
[3] 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1977,84:191-215
[4]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79-85
[5] 周向欣,李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9):858-859
[6] 刘继文,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3
[7] 周永安,赵静波,张小远等.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应用情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20(5):722-724
[8] 曾棣,李合群,程子军.1798例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何适应性的家庭类型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54-255
[9] 孙淑晶,赵富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05-307
[10] 董耘,钟高峰,石文典.回族与汉族青少年自我结构模型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9,2(2):40-44
[11] 安芹,李旭珊.大学生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0):796-800
[12] 朱益,仇剑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家庭环境的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5):276-277
[13] 冯现刚,王清.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1,7(2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