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识范文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识

篇1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视发展中医药,把握了医学战略前移的方向,强化了健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曹洪欣委员分析说,“但国内也存在着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现状,肩负着防治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突发性疾病的艰巨任务,而且目前规范化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尚未形成;另外,在如何发挥中医药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加快中医医疗养生体系建设

曹洪欣委员认为,应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体系,特别是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治重心下移、有效控制的目标。其次,构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机制,保障中医药在及时有效地防治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防治能力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体系。第三,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纳入国家疾病预防医学体系。

曹洪欣委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专栏,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推动中医知识普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曹洪欣委员也注意到,部分非中医专业的人士也做起了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目前这种非专业的“科普”宣传比比皆是,且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与理论指导,甚至常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谬误。这种现状不仅对指导养生保健无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由此,曹洪欣委员认为,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亟需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引导与普及,否则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根据公共卫生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基本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资源配置。”曹洪欣委员认为,这对调整优化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宣传必须专业化,宣讲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机制,杜绝非中医专业人员宣传中医知识与理论的现象,健全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

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研究专门机构,并迅速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陆续有产品问世。

曹洪欣委员认为,证实疗效、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设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是有效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目前在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医药领域,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曹洪欣委员建议科技部在加强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把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保持中医药原创优势与中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学起源、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方法论特征以及“大医精诚”的伦理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原始动力。

篇2

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中医”难学,大概是“中医”人都有体会的,比如“阴阳五行”、“经络腧穴”、“阴阳失调”等等,尤其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们来说,确有难度。如何让学生们听得懂,学以致用?笔者以为,应淡化“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够用即可;强化“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直入“辨证施护纲领”。整体观、动态平衡观以及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而养护统一、寓护于养是中医护理的优势。中医护理重视养生保健的整体观,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理论。中医护理教育可以此为突破口,设置几个专题,或者说几个模块,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辨证施食(食疗、食禁、食补),强调药膳对防病、保健、强身及调节免疫机制等功能。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中医养生保健法,可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西医护理无法替代的。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同时,修订部分章节,简化“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强化“辨证施护纲领”,突出“养生保健理论”,并且改变传统的教材顺序,调整教法,扬长避短,找出亮点,突出优势。

2.加强实践,弘扬特色

中医护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许多中医护理技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课程标准入手,修改“理”“实”比,加大实践课的学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技能训练,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加深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和技能。有特色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可以提高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上的地位,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因此,应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练习,使中医护理教学更具特色和实用性。

3.双师教学,理实一体

中医是传统医学,过去的教学形式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现在大多都是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生,以一带几十,所以操作技能的练习效果不尽理想。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特别是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教学人才,这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不但要加强中医理论的钻研,特别要加强操作技能的提高,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提高教学质量,“双师教学’是必要条件。其次,应在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合为一体,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练习合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强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

笔者在中医护理“针灸学”的教学中,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传授“针灸”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模型上练习扎针,之后在真人身上扎针,教师自扎,学生互扎等等,使学生既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针灸学”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教研结合,互相促进

中医学历史悠久,但古代中医治病医护、医药不分家。现代中医护理独立出来以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医护理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医护理学正处在起步阶段,而中医护理的科研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过去中医的教学都是师徒传承,老中医们虽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对于中医护理科研该如何开展?如何选题?如何研究等等都比较迷茫。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曾遇到不少的困难,中医理论难懂,学生有畏难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改变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把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过程中找科研命题,在科研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中医护理学术水平上新的台阶。

比如说,膝关节置换术在我国西医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术后康复是漫长的过程,而中医推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加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康复。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在“推拿疗法”的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如何进行推拿”这个问题,何种推拿手法能取得较好效果?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推拿疗法”的兴趣;同时认真探讨中医推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作用机理,并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康复优势的研究。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教师自己开展科研的思路。这正是寓科研于教学之中,寓教学于科研之中,教研结合,齐头并进。

篇3

为探索构建以“治未病”为核心的现代康复疗养保健体系,我院在2008年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并依托该中心,积极探索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指导、以健康教育为载体、以健康行为优化为目标的“治未病”实践。现就我院以“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做法

1.1营造“治未病”健康教育的氛围有报道称,我国公众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只占总人口的4%[1]。虽说“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但真正理解其意的人却并不多。我院通过院报、宣传栏、宣传册等广泛介绍“治未病”相关知识;通过“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等口号的提出,强化医护人员的“治未病”意识;通过加强监管、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调动全院医护人员主动参与的热情;通过教育过程问题的解决,树立医护人员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机制的完善,引导全院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我院“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1.2提升“治未病”健康教育的能力推进“治未病”健康教育开展的关键是医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能力。对此,我院全方位开展了“治未病”健康文化理念的打造和推广,举行了“中医学基础知识普及”、“中医经典解读”、“《黄帝内经》与治未病”等大课教育和学术讲座,夯实了医护人员“治未病”的理论根基,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的认识;通过“医患/护患沟通技巧”、“特勤人员/老干部疗养心理分析”、“文化层次与保健意识的相关性”等研讨活动的开展,提高医护人员对教育对象的把握能力,保障了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现场抽题,即时宣讲”竞赛活动,锻炼了医护人员的随机教育能力。

1.3丰富“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形式为让每一位来我院疗养的人员从“治未病”健康教育中受益,我们除采取“相同病种集体教育”、“共性问题群体教育”、“个性化问题‘一对一’教育”等传统教育形式外,还策划了以“治未病”为主题的“赏山乐水养生活动”,在带领每一批疗养员游览崂山时,进行“崂山道教养生宣教”、“道教素食品鉴”等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让疗养员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境地里,获取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干部科“走出花样,走出健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讲座、观看DV、友谊赛等形式,让老干部们在“走的生理秘密”、“你还可以这样走”、“走向鹤发童颜”等主题教育中,感受到“走”的魅力,加入到“走”的行列;特勤科针对飞行人员职业病倾向设计的“彩练当空舞,健康更精彩”教育活动,深受各飞行部队疗养员的欢迎,为提高飞行员的职业生命质量、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1.4拓展“治未病”健康教育的阵地为履行现代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我院将“治未病”健康教育的阵地拓展到周边社区,与居委会联手组织“周末健康讲堂”,针对居民的健康盲点,从“治未病”的角度进行宣讲;在“世界无烟日”、“全国爱耳日”、“乙肝宣传日”等多个健康日里,到社区进行义诊、咨询和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的预防保健意识;我院体检中心和“治未病”中心联手,为社区近千名居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并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康复、诊疗等服务;协同青岛市的“治未病”活动,在“膏方节”期间进行中药基本知识问卷及答疑活动。

2体会

1)“治未病”健康教育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预防、康复医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治未病”这个数千年来对我们民族健康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夺目瑰宝,在为现代人的身体健康中继续大放异彩,并将极大地促进康复保健事业步入更广阔的空间。

2)“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拓宽了我院医护人员的知识面、优化了知识结构,培养起一支既有现代医学技能又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医护队伍,为深化我院疗养康复工作的科学研究奠定了人才基础。

3)“治未病”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疗养人员的健康知识、树立起疗养人员的健康信念,更优化了疗养人员的健康行为,达到了健康教育“知、信、行”的统一,实现了“疗养一次,受益终生”的疗养目标。

4)“治未病”健康教育成为我院扩大社会影响的载体,社区居民对我院的认知和信赖明显增强,实现了我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5)目前,我院“治未病”健康教育主要围绕维护和提升健康状态这个核心而进行,今后,要使“治未病”健康教育继续深入,尚需在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干预方面加大研究力度[2],以此推动“治未病”健康教育进入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刘继洪,张兆华,张年,等.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J].现代医院,2009,9(7):

153-154.

[2]国华,张雪亮.试论《金匮要略》对《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

篇4

官方养生团队新鲜出炉

“其实热衷养生的人只是希望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赵吉平说,“然而,全国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籍,其中真正权威专家撰写的寥寥无几,这些专家连医院的病人都看不过来,哪有时间写书、上电视?”

赵吉平等251名医师被北京市卫生局聘任为首批健康科普专家。这个庞大的官方健康养生团队涉及18个专业和学科,包括内科、外科、中医、妇产科、精神心理、肿瘤等,其中中医医师近50名,数量最多。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说,这251人中,北京市卫生局选出的专家225名,还有26人是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特聘的健康教育专家及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的巡讲专家。“此次选出的专家除了有真本事外,还要会表达,能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赵春惠说,为保证选出的专家能将真才实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北京市卫生局已经对所有入库专家进行过两次统一“包装”,对健康科普专家免费进行健康科普传播技术与技巧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

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将获得证书。人选者都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在职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近九成为主任医师,其他为副主任医师。

记者在专家库名单里看到,绝大部分专家是各医院热门科室的号源抢手专家。比如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洪昭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季加孚等。

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并非以媒体出现的频率为依据。“专家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官方认证不能成为“金书铁卷”

有媒体评论担心,“当下院士论文也抄袭、‘脊梁’评奖亦作假。跻身认证养生专家意味着拥有官方的金字招牌,那么卫生行政部门在筛选时是否有猫腻?”

赵春惠说:“这些专家脱颖而出,都经过了严格筛查,卫生部门专门成立了专家评审工作委员会,由各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等20多人组成,且有严格的遴选程序,经过对报名者专业特长、职称资质、从业经历等多方面考虑后进行投票表决。” 健康科普专家将持证上岗。在取得证书后,健康科普专家将在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与安排下,以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身份参与北京电视台等在京新闻媒体关于健康栏目的健康科普传播。

健康科普专家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遴选工作办公室将对专家的资质进行重新认定和遴选。

赵春惠说,凡是健康科普专家参与的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卫生部门都要进行登记,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凡在健康宣传活动中有夸大或不科学的传播等损害卫生系统形象的行为,或擅自以健康科普专家身份从事经营活动并与经营单位合作牟取非法暴利的健康科普专家,将被取消资格。

能否夺回养生“阵地”?

北京市卫生局指出,健康科普团队选出来后,将优先推荐健康科普专家参与电视、广播养生栏目以及进社区等场所宣传健康科普。

赵春惠说:“卫生局每年都要与媒体合作,进行大量的科普宣传,这些栏目会请专家库中的人来宣讲。至于媒体自己举办的养生节目,选择什么样的医疗专家,卫生部门并无权干涉。”

篇5

随着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也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色,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教育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应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应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应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使中医护理教育在竞争中得到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

1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1.1中医护理教育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以五千年华夏文化为深厚底蕴,糅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形成了以整体辩证观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千百年来,中医医护合一,名医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十分注重护理,《内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古典医籍均有关于护理方面的论述。中医护理教育以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中医护理专业队伍,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中医护理教育内容基本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护理教育领域中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1.2中医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1.2.1中医护理教育已初具规模40多年来,全国各地成立了中医医疗教学机构,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开办的中医护士学校、中医护士班。至今全国有中医护校7所,在55所中医或中医药学校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国各地相继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专业队伍,承担了大量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的工作。中医护理教材也陆续问世,日臻完善。有关中医护理的专著也相继出版,其中有的著作已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护理高等教育恢复后,中医护理专业也增设了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有些省市还开展了护理专业自学考试。

1.2.2中医护理教育稳步发展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培养了大批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中医学院为中医护理专业高等教育首开历史先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医护理系,以后全国有10所中医学院相继增设了高级护理班和护理系(如南京、黑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北、河南、山西等),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护理学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又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现代护理学理论与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充实了中医护理专业队伍,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1.2.3中医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人员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学习面拓宽了,中医护士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中专、大专、夜大、本科、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短训班等各种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中医护理教育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使中医护理的科研工作生机勃勃,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教育具有的优势

2.1教育理论的优势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同时注重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教育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教育手段的优势灵活多样和丰富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1]。中医药在治疗上有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方剂是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四诊八纲确定用药原则,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综合整体调节与治疗。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气功等适用范围广泛,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比拟的。

2.3养生保健的优势[1]养护统

一、寓护于养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中医护理重视养生保健的整体观,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一套“天人合

一、形神统

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理论。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辨证施膳(食疗、食禁、食补)对防病、保健强身具有调节免疫机制等功能;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中医养生保健法,可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2.4操作应用的优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许多中医护理方法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中医“四性五味”理论对饮食的调护很容易被护士理解和运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方法亦在临床被掌握和运用。

3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2]

3.1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事业正在从附属走向专业。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只有探索或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临床服务的目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新晨

3.2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卫生保健的巨大变化导致中医护理实践环境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护理教育改革应与卫生和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中医护理教材的知识层次,发展中医特色护理,走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满足公共卫生保健需求,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3.3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构筑中医护理师资人才高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中医护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为数不多,而具有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创新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加速制定中医护理技术职称的晋升条例及实施中医护理师资资格认定亦是重要的环节和保障措施。

3.4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医护理要发展、提高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作为先行官应走在前列,充当与国际间及地区性、港、澳、台护理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一些先进的护理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促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应充当角色,向国际护理界广泛宣传中医护理,让世界了解中医护理,让中医护理为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

总之,中医护理教育应直面挑战,扬长避短,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教学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中医临床课程教材仍为本科教材的缩减版。而本科教材为适应现代中医院校教育需要而编写,分科、分系统、分病种、分证型论述,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但人体是复杂的、整体的,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材生病,医生也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看病,那么教材疾病简化论述反而割裂了人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专科教材为体现实用性、操作性,在本科教材基础上简化了理论论述,疾病证型和方药更简单,病种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证型之间的联系均论述不足,导致学生疾病观和诊治思维缺乏。教师教学时照本宣科,不能培养学生面对临床复杂情况辨证论治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生及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7月10日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提升医学生学历层次”。生源质量与医生培养质量确有较大关系。在我国农村及某些城市社区,医学本科生不能做到“下得去、留得住”,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更为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高职高专医学生生源质量较差。相比本科医学教育,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时间大大压缩,生源质量较低,学生学习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在高强度的学习中,由于课程多、任务重,学生难以挤出时间进行课外和线上预习、复习。因此,学生难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没有精力去拓展和探索。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实力并不强,临床教学条件不好、水平不高,难以做到真正的校院合一,故中医专业临床课程教师普遍不能教学、临床双肩挑。这就导致临床课程教师临床经验不足,难以理论联系实践。正因为目前存在的教材、学生、教师、教学医院诸多问题,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毕业后不能快速“上手”。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基础知识与中医临床思维缺乏,解决方案应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夯实基础,反复训练,树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由于临床工作需要综合应用知识与能力,故在反复训练临床思维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复习基础知识。

2中医临床思维

王永炎[1]认为,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临床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疾病与证候、确立治则治法及处方用药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中医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临床完整、复杂的思辨过程,这就是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治。国医大师孙光荣[2]总结了“中医辨治六步程式”:四诊审证审证求因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立法组方组方用药。中医专业学生初步接触中医临床思维,可以从中医诊断学课程所讲授的辨证方法入手来培养辨证论治思维,即八纲辨证思维(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辨证)、病性辨证思维(六、气血、津液辨证)、病位辨证思维(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初学中医的学生还未经历临床磨炼,学完中医诊断学课程后,还要在临床课程学习中进一步训练中医临床思维。从教材编写、教学要求和目标来看,中医内、外、妇、儿科学等课程阐述最多的是脏腑证治思维,即要求学生辨出患者的病性、病位证素,分清主次,组织证型,然后处方用药和交代医嘱。这是学生相对容易理解并可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中医临床思维,因此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应该加强训练。在中医内、外、妇、儿科学课程教学中,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整体安排学生进行脏腑证治思维训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进入实习前就“会看病”,有较强的脏腑证治能力。

3脏腑证治临床思维训练

3.1整体安排

三年制高职高专中医专业一般第一学年安排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安排临床课程,第三学年安排实习。对于中医临床课程,一般在第三学期安排中医内科学,第四学期安排中医外、妇、儿科学,这主要是考虑到中医内科学课程作为其他临床课程基础的重要性质,需先行开课学习。正由于中医内科学课程的专业核心地位,且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占比最高,一般医药院校设置课时较多,如我校中医专业中医内科学课程每周10学时,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专业每周6学时。教材内容中,内科诊治所用临床思维主要为脏腑证治思维,内科临床实践亦如此。因此,综合以上条件,在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反复训练学生脏腑证治思维,应把重点放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为在其他课程中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在临床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复习脏腑证治必需的中医基础知识,如藏象理论、病因病机学说、辨证能力、方药知识等,使学生强化记忆,尽量达到烂熟于心、随手拈来的程度。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训练以脏腑证治思维训练为主,以此为基础,促使学生掌握各课程均需的专业知识,具备临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在中医外、妇、儿科学课程教学中,注重训练专科临床思维能力,层次递进,整体安排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的脏腑证治思维训练。

3.2脏腑证治思维的能力要素

其一,脏腑证治的前提是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学说、病因病机理论。掌握藏象学说,有助于快速、熟练辨别、归类各种病象,以内在联系形成证候,为脏腑证治的辨证关键。掌握病因病机学说,则能明确人体生理、病理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医内科学课程时,需要概述内科病证的共性常见病因病机及整体脏腑病证辨治概要,这一内容可以参考本科教材添加。其二,熟悉八纲、病性、六经、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与脏腑辨证的相互关系。各种辨证方法均有其实用价值,中医专业学生应全面掌握这些辨证方法的内容,尤其是各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做到重点掌握脏腑辨证而不偏废其他辨证,争取做到熟练判断选择。其三,培养从整体出发的临床决断能力。脏腑辨证的准确与否,与病位、病性的辨别准确与否有关,学生还需善于判断病位、病性的轻重或主次,明确主证与兼夹。辨证准确后,才能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分清病理因素的轻重主次,才能明确治疗的先后主次。临证决断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是需要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作为铺垫的。其四,牢固掌握方药基础知识。掌握方药知识是临证处方的基本要求,而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往往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学生中药饮片辨识能力强,能为理解、记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打下基础。方剂的组成、配伍特点及主治均需牢固记忆,多背方,临证时才会有“站得高望得远”的感觉,随手拈来,更为对证,疗效也更好。其五,能随证加减变化组方。能熟练随证加减变化的前提是熟悉中药的性味功效、多背诵方剂和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基本理论,尤其是方剂配伍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治则治法理论等,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药物加减。加味的选药往往是从方中而来,方中有药,药中有方。其六,学会交代医嘱(含辨证调护)。医嘱内容包含中药的煎服法,尤其是特殊煎服法,以及配合药物治疗的饮食、运动、心理调整等养生保健措施。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中药煎服注意事项,熟悉中医药养生保健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调护措施。

3.3临床思维训练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演绎临床病例[3],尤其能锻炼学生脏腑证治思维,重在问诊,思考病性、病位等证素,分析证素主次得出证型,并据思路处方用药、交代医嘱。这种师生互动情景教学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逐渐学会处理临床复杂问题。在教给学生临床问诊基本技巧之后,课前教师精心选择较复杂的临床病例,先给出患者基本信息及舌脉,然后师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问诊思路演绎病例,边应答问诊边在黑板上简单记录病历。情景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诊断、证型、治则治法、处方和医嘱。下次课一开始教师抽查学生的处方用药,选取个别处方讲解分析。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学生普遍反映操作性强,临证感觉与体会多,尤其是反复问诊思维训练和辨证论治实践使得脏腑证治思维深入人心[4]。情景教学法学生接受度高,得到的临床思维训练机会多,效果较好,但对教师临床能力要求较高,某些年轻教师及临床经验不足的教师感到压力较大。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翻转课堂、PBL、TBL、网络教学平台等,均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5]。这些教学法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精品在线课程不断涌现并得以共享,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线上预习、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有助于中医临床病例的展示,有助于讨论、分析和考核。但在高职高专院校,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较低,加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信息设备落后,阻碍了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某个小专题,如分析病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教学相长,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6-8]。但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数多,课程任务重,这种教学法不可能全面实施,切实得到锻炼的学生不多。

篇7

一年来,中傣医科秉持守正创新精神,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在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推动中傣医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中傣医科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有条不紊的开展中傣医工作,2020年中傣医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牢固树立没有业务就没有效益、没有发展的理念,始终抓紧业务建设;以抓业务促效益、促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设备购置、制度建设、业务理论、诊疗技能、疫情防控5个方面,寻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医疗设备加快配置。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全面、完善、优质的服务,我科加快购置医疗、医辅设备,并引进各项新适宜技术,2020年6月我科开展了穴位贴敷疗法,2020年9月我科引进了多功能热透灸,10月我科引进、阿雅洗眼疗法。

(二)业务建设更加规范。结合本院“达标晋级”建设要求,切实加强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建设。一是加快实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相继完成了诸多规程、技术操作规范等各种标准并做到“制度上墙”。二是狠抓业务理论学习,以内部学习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双驱方式形成学习常规,努力提高我科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处方及医嘱、门诊日志、辨证施治更加规范、完整。三是在“真刀真枪”方面下功夫,一手抓医疗水平,一手抓医德医风,以两手都要硬的不动摇精神,严肃对待医疗服务质量,针灸、针刀、理疗、中药熏蒸、艾灸、包药、拔罐等方面坚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疗水平。四是继续保持中傣医药文化阵地较好氛围,在彰显独特疗效的同时普及了大众基础知识。

(三)中傣医药项目日益增多。我科室科室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努力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医德医风表现良好,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技术过硬,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办法,现开展的项目有针刀、针灸、理疗、中药熏蒸、艾灸、包药、拔罐、牵引、泥灸、穴位贴敷、热透灸等的众多疗法,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中傣医疗法项目在我科室得到长足发展,且能做到辨证施治,疗效显著。2020年,门诊人数由每月平均400人增加到500人次,总治疗人次达6000余人次,全年科室总收入达40余万元,较往年有显著增多,为中医药发展夯实了较好的基础。

(三)中傣医人才资源持续更新。我科室现有人员5名,其中,中医执业医师1人,傣医执业医师1人、傣医助理医师1人、康复士1人、针灸专业人才1人。为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在中医中药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们实行院内﹢院外培训模式。院内培训主要采用以老带新、专题讲座等方式;院外培训主要采用送培方式,将工作人员送到州一级中医科室进行学习,提高相关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全体人员对中医药事业有了一定深度认识,中傣医知识和治疗技术有了明显提高,至今无一例医疗事故或投诉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足,病房配置不够,中医药文化宣传不到位。

2、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中医人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充分发挥优势。

4、理论知识和技术力量有待更加提升。

三、下一步打算

人才方面:积极向院领导申请,新招纳中傣医相关专业人才2-3名。

技术方面:计划2021年开展康复疗法、睡药疗法、中药饮片等相关中傣医技术。

篇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病先防”、养生保健观念的强化,决定了护理职业学院的教育模式必须突出“和”的特点,不仅限于掌握某一技术的狭小涵义,而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的发展潜力,以“和”促和,以“和”培养教育模式达到人文和科学技能的和谐,以“平和”的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适应社会。

1 社会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的特点是“和”的教育

1.1 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护理人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地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根据21世纪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式,社会的发展需要应用型的人才,能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并利用综合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技能操作技术好,更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

1.2 现代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内涵就是“和”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更加强调关爱病人,关注社会和人文素质,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而现代的医学模式的内涵就是“和”,即兼顾人文和科技两个方面。

1.3 树立先进的护理观念,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新的护理理念,是以“和”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理念为工作中的准则,“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把护理服务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用服务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自己的护理品牌,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2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带动“和”的教育

2.1 提高文化素养,将文化知识融入专业和技能训练中

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提高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并为学好理论典定基础,真正做到理论能联系实际.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让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升到一个高度。

2.2 提高文化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护理教育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提高护生的教育质量,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老师的文化素养及作用,在和谐教育中也是重要的因素。同时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搞好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一环,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与老师互动,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老师要作到知识渊博,知识精专,才为人师,并且要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老师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因此,老师要关心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二者的关系要和谐。

3 重视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谐”

3.1 重视课堂实践

护理职业学院的护理专业在“与临床零距离”思想指导下,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如模拟病房、心肺复苏、实体人练习等等,设备非常完善。让学生在实训课上、业余时间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和模拟病房练习,将健康、疾病、保健、营养、法律、社会、文化等“和”思想内容贯穿于护理实训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地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学会用中草药、针灸穴位、推拿按摩等为病人解决痛苦,也可以多设情景,让学生去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护理学院的学生在完成在校2年理论课程后,将走向实习单位,让她们感到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很有用,与临床技能操作结合后,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很有成就感。

3.2 重视临床实践

尽管在学校创办模拟病房,与临床零距离,但临床见习、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从课本到临床实践、实际操作的一个飞跃。护理学生只有置身于医院的各个科室,亲临其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护理工作,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与临床的零距离,真正了解到从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了“和”教育的运用。同时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促进实践,体现在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特长,并在实践中补其不足,使其在工作中达到“和”。古人曰,和而不同,这才是“和”的真正境界,培养护理人员也是如此。

3.3 重视社会实践

篇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开设一系列医学专业[1]。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01年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设有针灸推拿、医疗美容技术、护理、护理(口腔护理方向)、口腔医学、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等1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美容保健人才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为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中医药养生保健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为更好地满足21世纪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基础医学概论是这些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教材由刘黎青主编,分为上、中、下三篇,涵盖了正常人体形态学、正常人体机能学、人体疾病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课程。由于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职大一学生,部分学生为缺乏生物学教育背景的文科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所以面对知识涵盖广、术语比较多、内容繁杂、综合性强的基础医学概论,学生常常会出现望而生畏,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2]。笔者在从事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2年时间里,发现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如果融入一些医学科普性内容的话,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甚至学以致用。因此笔者在此将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实践经验以及成效总结如下。

1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医药院校担任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面对高职大一学生,以往一般都是牢牢结合课本,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讲解清楚,学生大体上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但学生一般兴致不高,觉得这些医学知识偏向于理论,无法有效和实践联系起来。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发现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医学科普常识性的知识,能够极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好地获得一定的医学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以,结合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具体情况和笔者的知识背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医学科普内容。例如,在讲解第一章细胞与组织时,其中涉及到细胞膜与物质运输,以往都是单独进行讲解,小分子通过跨膜进行运输,分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大分子通过膜泡进行运输,分为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然后分别介绍各种运输方式的具体特点。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比较抽象。那么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根据学生专业,如果是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会进一步介绍很多药物必需进入细胞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与药物跨膜运输联系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具体形象一些。而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又会抛出一个科普性的问题,如何煎药?首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因为这个和实际生活以及他们专业密切相关,学生兴趣很高。然后笔者再联系物质跨膜运输讲解为什么要这样煎药:大多数中药都取材于动植物,利用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某些有机物,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这些有机物一般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外面有一层细胞膜,当用冷水煎药或先冷水适当浸泡药材时,这些有用的有机物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的空隙进入外界溶液中。而如果用开水煎中药,中药材一接触开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受热立即变性凝固,堵塞细胞膜空隙,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无法进行跨膜运输,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药物性能[3]。然后笔者还会进一步展开,具体煎中药的方法,以及服用储存的基本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再如,在讲解第五章核苷酸分解代谢时,一般介绍嘌呤核苷酸的最终分解代谢终产物为尿酸,并详细讲解其具体的代谢途径,当代谢异常时,会导致血中尿酸含量过高,形成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关节、软骨组织,导致痛风。这些内容讲完,核苷酸分解代谢内容就基本结束了。现在,在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会进一步讲解一些痛风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种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不断被人们摄入体内,在中国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患者痛苦不已,主要是因为体内嘌呤含量过高,导致其降解产物尿酸升高,形成尿酸盐沉积在四肢关节,导致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如果长时间无法缓解,还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那么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去预防和缓解痛风呢?在正常情况下,想要预防痛风,必须将尿酸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介绍在平时应该远离哪些食物、平时应该怎么做来降低患痛风的概率以及缓解痛风[4]。除了这些章节之外,还有很多章节都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如第十章常见致病真菌,在讲到曲霉菌属时,除了介绍其基本生物学性质、致病性,应多普及黄曲霉素的危害,可以结合播放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印象更加深刻。黄曲霉素是一种一级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发霉食物中,食用可以诱发肝癌等严重疾病[5]。如发霉的花生、玉米等容易滋生黄曲霉素。所以食物发霉后一定要扔掉,不要觉得可惜,不要认为发霉的食物煮熟就没事,其实它只有在200℃以上的高温才能被彻底消除,平时烹饪的温度无法完全有效清除。因此若是食物发霉,务必扔掉,避免损害身体健康。笔者发现,在课堂上融入这样的医学科普内容,学生兴趣很高,也很容易理解,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只需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就可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基本的医学常识,且能更好地将医学科普知识普及给身边的人,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

2利用雨课堂兼顾课前-课上-课后互动教学,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2016年4月,雨课堂这款互联网教学工具的出现,能很好地将上课课件(PPT)和微信融合起来,老师通过雨课堂建立班级课程,学生加入该课程,能将课前-课上-课后衔接起来,能更好地展开互动教学[6]。笔者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将第二天要上课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摘要在雨课堂推送,并实时监控督促,每个学生必须要浏览,否则平时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在课上,作者会推送一些案例,让学生们分小组展开线上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加入到课堂案例教学中,老师从传统模式中的一个孤独的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辅助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新知识的角色。学生们不再是简单的拿着教材浑浑噩噩地来到教室聆听老师慷慨激昂的教学,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而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去思考、交流和课后主动去学习,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且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大案例笔者还会在课后通过雨课堂一些相关的案例或者视频,供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讲授完一个章节,相关的习题都可以通过雨课堂,及时进行课后测试,使笔者能够跟踪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及时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线上答疑。借助雨课堂平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学习的难点、提出的问题都可以显示出来,老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们对于学习也不再是枯燥、单纯性地接受,而是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获得知识。互动的教学模式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关键词】中医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93-01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近年来中医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对中医护理的理论、临床、科研及教学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当前中医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专家与同行参考。

1 中医护理现存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不是很明确: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中医护理界的厚望,中医护理界的各级领导应该抓住机遇,有所创新,有所飞跃,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1.2 整体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现代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两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导致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在工作中。我们观察到手术相关科室的护士在中医整体护理方面尤其显得不足。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更为注重西医护理常规。未能在情志。服药时间、方法。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真正做到辨证施护。

1.3 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短缺: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护理人才最初来源于中专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医护理临床的护理人员,通过她们不懈的努力,为中医护理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在她们绝大多数已退休。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国内外护理界对中医护理的期望不断增高。中医护理教育层次的提高是当务之急。中医护理教育起步晚,尤其高等护理教育,教师来源主要是中医院校的医师和西医护理学院的老师,教中医护理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教材虽几经修改,仍严重滞后于临床。因此急需一批中医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经临床严格训练后,再进入教学水平高的院校或送到国外护理学院进修,作为中医教育、科研的主力。同时中医医院的护士既要掌握西医护理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年学制肯定不够用。另外应考虑在西医高等护校毕业生中招收一些定向中医护理研究生,以培养一批护理科研、教育、临床的高级人才。

1.4 中医护理技术不能充分运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也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深受百姓喜爱。中医护理技术所包含的按摩术、刮痧术、针灸术、拔罐术、熏洗术、药熨术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增强。临床医学分科细化。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限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照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目前临床上针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针灸按摩医师实施。护士不进行操作,这更严重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

2 解决的对策

2.1 加强中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前提。培养具有一定外语水平、高学历、高素质、有临床经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中医护理发展壮大的关键。目前的问题是,不仅中医护理人才严重缺乏。连中医护理人员也严重缺乏。因此。培养中医护理人才首先要从补充中医护理人员做起。高等院校要扩大中医护理生源的招收。要增强师资力量。培养一支优秀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各大医院也要不等不靠,加大中医护理人员的招聘比例。护理部要针对护士中专教育所学中医知识有限的情况。把在职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纳入到继续教育计划中。尤其是针对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应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中医知识滚动式培训,聘请中医护理专家讲课。同时,还要抓好中医骨干护士的梯队建设。定期把优秀的业务骨干送到上级医院“回炉”深造。提高护理水平。

2.2 规范中医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的书写是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实行辨证旋护的真实记录。我们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定期开展典型病历分析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经验,从而提高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水平。并由护理部组织专人按照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随机抽查和终末质量评价。要求护理记录使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变化,内容既完善又简明扼要。客观、真实地记录病情及诊疗过程。防止护理文件缺陷引起法律纠纷。

2.3 推动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融合:

中医护理管理者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探讨中医护理发展的空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医学,突出中医辨证施护。借鉴现代整体护理的PDCA循环模式。明确中医护理应通过“四诊”收集病人资料。根据资料辨证分析。提出护理措施。实施有计划的辨证施护。例如:在围手术期的饮食指导上,通常的方法是指导患者饮食要清洁、新鲜,不偏食,注意饮食有节、营养丰富、软硬冷热适宜。根据中医整体护理的观点。还要注意做到根据不同的病证进行饮食指导。例如。围手术期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但方法各有不同。血中有热型患者饮食以清热补血为主,如藕片、梨汁、鱼类以及蔬菜,忌食辛辣动火之品;气虚者则以补气为主,可食桂圆、红枣、鸡汤等;气血两虚者可食山药、大枣、龙眼肉以补气养血。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畴已由单纯疾病护理向全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拓展,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以更符合人性化护理的优势,受到医务界的肯定和广泛推崇。综观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有艰难的起步,有间断的辉煌和低谷、有不断的起伏和发展。想要抓住机遇,达到可持续性发展,尚有许多值得思考、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敏.队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5

[2] 顾娟,蒋颖.浅谈中医护理反战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中医药.2007.12

[3] 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2.4

[4] 冯运华.中医护理优势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3.18(4)

篇11

本校美容专业已开办十年,就业情况十分良好。历年来的就业反馈、市场调研等工作,使我们对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市场就业信息有了清楚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根据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等,笔者将该专业的技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中医美容技术;②生活美容技术;③包括美甲、化妆、纹绣等的修饰美容技术;④美容仪器的使用与保养技术;⑤化妆品调配技术;⑥销售技巧。

1 中医美容技术

中医的优势之一是治病方法的多样性,这种特点也集中体现于中医美容。概括起来,中医美容的技术手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点穴(包括耳穴)、药膳食疗和健身功法等部分。其中针灸、推拿、刮痧、拔罐和点穴(包括耳穴)都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它们的工具和操作技法虽各不相同,但都有明确的认可和规定,且可以协同用于同一项目。

药膳食疗是以“药食同源”为依据,在充分发掘中医药膳、食疗(包括茶疗、药酒等)的养生价值和现代适用方法的基础上,将食物、果蔬的性味归经、营养价值(中医功效和现代营养学的组成成分)等知识和个人的素体特征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饮食营养配方,在保证膳食营养的同时,全面调理或继续保持体质偏颇状况或健康状态。

大家最熟悉的关于健身功法的记述当属华佗的五禽戏。虽然不少高校早已将太极拳作为必修的体育项目纳入考试课程,但只有少数老年人将中医传统的各种静功(易筋经等导引方法)和动功(太极拳、八段锦等)作为健身运动坚持练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对于养生保健和美容养颜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以中医气机理论为指导的中医健身功法,应当作为公益的、实实在在的辅助方式,作为中医美容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应用于市场。另外,虽然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再具有从医的资格,但中医美容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那么,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原医学的基础上又该如何调整呢?这将是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首要解决的。

2 生活美容技术

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后[1],以面部养护技术、芳香美体技术和塑身技术等为主的生活美容技术和以磨削、剥脱、激光、冷冻、抽脂、注射填充等理化美容技术、美容整形手术为主的医疗美容技术的界限就更加清楚了。

鉴于市场上微雕等美容技术的普遍实施,医疗美容技术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疗整形机构担任咨询、顾问、术后护理等工作,所以对于理化美容技术和美容整形手术也需要熟悉其基本理论,掌握手术设计和术后护理等内容。

生活美容技术主要指在非医疗美容院实施的专业美容技术。其中,面部养护技术主要包括最基本、最常用的面部清洁、脱屑、按摩、面膜等程序和面部刮痧、淋巴排毒、眼部养护、颈部养护等专项技术,是美容院面部项目必备的基本技术;芳香美体技术一般指芳香开背、肾保养、肩颈活络、卵巢保养、十四经络等常用项目的操作技术;塑身技术主要指健胸和减肥技术。除此之外,还有烫睫毛、嫁接睫毛、脱毛等,也都是生活美容常用的技术。这些都是美容院的基本项目,也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

3 修饰美容技术

修饰美容技术包括化妆造型技术、美甲技术、纹绣技术等,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美容技术在影楼、美甲店、纹绣店等从事专业工作,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帮助个人提高自信、提升魅力,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确保工作的良好发展和有序进行。

4 美容仪器的操作和养护技术

随着美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容仪器已经成为美容市场上的一枝奇葩,是美容养护和修复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作为该行业的优秀人才,不仅需要熟悉仪器的原理和功效,能够依据不同皮肤性质及身体状况,指导顾客选用适宜的美容仪器,还要懂得仪器的操作、保养及简单维修等知识,能够及时反馈其优势与不足,从而推动期科学、有效的应用,充分发挥其美容效能。

5 化妆品调配技术

化妆品是美容行业运营的主要媒介,也是美容业实现“服务”的重要保障。掌握一定的化妆品调配知识,一方面可以科学分析其成分和功效,从而结合顾客的个人体质和皮肤性质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的产品,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一些化妆品企业从事生产工作,或深造后进行产品研发工作。对该技术的掌握,使学生更客观、科学地认识美容行业的运营模式和利益链条,也为其正确分析和把握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6 销售技巧

美容业“服务”的工作性质,“专业线”的运营模式,决定了销售是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技术,而其媒介则是其他各种技术的实施应用。

美容销售和其他行业就技巧而言并无区别,所不同的是销售的内容不仅仅是产品,还包含了更多的美容、养生知识和服务。只有使销售融于“服务”, 真正想顾客之所想,解顾客之所需,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顾客,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顾客,才可能取得顾客的信任,进而带动美容行业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

从我校历年来的市场调研和企业反馈来看,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各种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又要引导其进行综合运用,才可能在就业时做到对技术的融会贯通和选用自如。从业后,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现状,对技术进行举一反三的综合应用、评析和完善,必将成为当之无愧的高级技师!而对广大美容教育者而言,如何优化课程结构,有效开设基础课程,在有限的培养周期内彰显技术优势,依然值得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篇12

国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美国的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专业技术性教育,非常重视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择,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英国医学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注重医学人才的思想品质、医学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三大核心任务的完成。而法国的医学教育则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强化人文教育,调整课程内容和严格实施优胜劣汰等做法培养医学人才。

高职高专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经验,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进行反思和改革,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高专应该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将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培养定位,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临床科室的安排应该兼顾中西医,尤其是对于具有鲜明中医特色、能发挥中医优势的可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应注意适当加强。因为高职高专教育学制短,在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意诱导、督促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为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应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可尝试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或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开展保健按摩师、足疗师、刮痧师、营养师等培训,将行业服务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现行的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去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程外,中医与西医的课程设置比重几乎各占一半,各临床课程安排较为全面均衡。为加强运动医学方向学生的运动医学专业能力培养,应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或整合一些课程。如增加《运动解剖学》、《运动创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概论》,将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医养生保健学》和《中医康复学》合为一门,在讲授《针灸推拿学》时纳入《社区中医适宜技术》。考虑到学制短、课时不足的实际情况,可灵活采用增设选修课、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学生自学等形式,也可补充部分相关课程放到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中。

篇13

【关键词】山西省;大学生;中医学;认知水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3-02

中医学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以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传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体的,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诊疗、康复和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却遭到严重危机。西医因其严谨的科学依据迅猛发展,中医学日益受到社会的忽视。因此本调查拟了解山西省三所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医学的看法,一定程度反映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认知水平。比较医学专业以及非医学专业对中医学的不同认识,突出不同院校认知方面的缺陷。以便为进一步在高校普及中医学、弘扬中医文化提供可靠依据。

1 调查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中无中医专业学生,调查覆盖率1.9%)、太原理工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78%)、中北大学(国家“小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64%)三所高校中各抽取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中各两班,各班专业不定。将抽中班级中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三所大学55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告知学生后填写。内容包括30道中医学基础知识问题及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及时进行复查、补漏,不合格的调查表予以剔除。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4份,收回有效问卷514份,问卷有效回答率92.8%。其中大一学生32.1%、大二学生35.6%、大三学生32.3%;男生59.9%、女生40.1%;医科大学学生35.02%、中北大学学生35.02%、理工大学学生29.96%。均为非中医专业学生。

2.2 基本知识问题回答情况 514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18名及格,及格率为22.96%(以答对18道题以上为及格)。其中山西医科大学共44名,及格率为24.4%;中北大学共40名,及格率为22.2%;理工大学共34名,及格率为22.1%,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7,P>0.05)。各所大学学生得分情况分布,见表1,经检验,(Hc=1.208,P>0.05),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大学无关。

2.3 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①有77.82%的大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有17.91%的大学生半信半疑,有4.27%的大学生不相信。②有79.8%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医学具有好的发展前途,而仅有6.61%的大学生认为中医学没有前途。有13.6%的学生不知道。③74.3%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有25.7%的学生对中医学不感兴趣。学生对中医学优缺点的看法详,见表2。

2.4 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图书、杂志、报刊33.5%;网络、电视、媒体34.6%;亲人、朋友37.7%;中医学讲座21.0%;其他2.3%。大学生中医学知识的具体需求情况,见表3。

3 分析讨论

3.1 高校大学生中对中医学基本知识情况 三所高校学生完成30道测试题后,及格率为22.96%,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三所高校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还有不足,尚存一些盲区与误区。提示还需加大中医学基础知识在高校的普及力度。根据卡方检验,三所高校之间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又根据检验,大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高校无关。以上表明各山西省高校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相同。即使在医科类大学,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未有相对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作为西医大学,因其医学理论与中医学有较大差别,教学中涉及中医学理论较少,故学生对中医学过于轻视,对中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可见医学类院校学生并非对中医学了解较其他院校深。因此在西医类大学学生亦应增加中医学知识的学习补充。尤其新时期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多维化、整体化的思考理念,更有利于形成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学术氛围,使学生产生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

3.2 提高与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 调查显示,约有77.82%的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同时有79.8%的学生认为未来中医学的发展很有前途,说明山西省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充满信心,认为中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多数人同意中医副作用小以及临床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疾病)较好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中医也有一些缺点被大家认同,如见效慢、中药味道苦、中医学原理深奥难懂。但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偏少,可能说明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学发展,以及社会及学校对中医学日趋重视,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提高到较高水平,对中医学原理有较好的了解。

虽然大学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良好使用价值且对中医学发展抱有较高信心,但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存在较多的盲区与偏见。所以各高校应更全面、具体、生动的将中医学知识呈现给学生,重点普及中医学基础知识,纠正易被错解的知识,具体介绍中医学在哪些方面是值得学取的,哪些方面应合理剔除。从而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看法,使大学生更客观完整地看待中医学。

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医学本身仍具有许多阻碍其未来发展的缺陷。其深奥的理论,以及与现代高速运转社会的格格不入,均使得大学生不愿主动学习中医学知识。这些缺陷亟待改善,还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使中医学更适合社会的发展与大众的需要。

3.3 拓宽中医学认知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 首先,可以拓宽中医学知识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丰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传播中医学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推广途径。大学生作为新生一代,其了解知识的渠道相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为丰富,但对深奥乏味的知识缺乏持久的兴趣[2]。调查显示大多学生都是通过亲人、朋友、电视、网络以及图书、杂志了解中医学知识的,说明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在课外或校外。也从侧面反映中医学知识在课内与校内的普及工作不够,仍需加大校内工作开展力度。可以适当增加中医学讲座次数或将中医学列为选修课甚至必修课。尤其应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使学生更方便地接触中医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中医学知识问答活动,推广中医学常识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最感兴趣的方面是养生保健知识。因此可根据这特点按照学生的意愿开展讲座。这样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中医学,并且学习知识时更加轻松与快捷,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中医学实践性的认识。

当前,中医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都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使得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显得日益紧迫与重要[3]。所以中医学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只有有了社会的支持,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这份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科,张丽,唐利龙.中医药文化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05).

篇1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医;发展;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11-02

目前我国已经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政府也将高速老龄化社会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面对逐渐增加的老年人群体,中医也应该积极应对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事实上,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经销商开始瞄准老年人这一巨大市场,大肆推销保健品,但是由于部分保健品生产成分不合格或无法根据不同体质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更不能以养代治,效果并不如人意。而中医在老年人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和特色,若大力发展则能为改善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做出巨大贡献。

一、加强中医科普及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西医见效快、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使得市场上西药随处可见,医院也都是采取西医的临床疗法,国粹中医在很多人眼里只停留在药效慢、制作时间长、味道苦等特点上,群众缺乏对药理知识和药材的基本了解,有时甚至对中医有所偏见或盲从。事实上,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和治疗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在老年保健、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等方面有完整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方法。比如在老年人保养方面认为应“调摄情志,修身养性”,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容易发脾气、固执己见,因此欲治其疾,先治其心,注意保持情绪舒畅,乐观开朗,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在治疗方法上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中医强调以人为本,综合辨清疾病的邪正关系,注重个体性、阶段性、动态性、及最优化,给予不同的病人,提供适合自身的最佳治疗,能弥补西医救治之不足。在实际治疗中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药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植被或人工种植的许多植被都可以被用作药材,因此药材易得且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西医来说较为低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紧张的难题。二是中医治疗中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对老年人身体功能衰弱且慢性疾病多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利于老年人身体的全面养护和整体恢复。三是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中药养生保健和预防医疗认为应在疾病尚未发生之间就应该提前预料到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老年人一旦生病就容易造成并发症且身体功能严重衰退,因此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养生能力和抗病能力才是有效保障健康之道。

基于以上,中医对于老年人益寿延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医院在治疗老年人疾病时应该将这些知识普及给病人或其家人,建议其选择中医治疗,同时也可以在医院走廊或者宣传栏上介绍中医知识,使得病人对中医优势有进一步的了解。医院也可以组织义务的中医知识普及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二、开展“中医进社区“、“中医进农村活动”。

老年人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医院病人多、空气污浊,老年人如果频繁出入或长时间呆在这里极易造成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新的疾病感染。此外,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大部分医院都人满为患,经常存在床位不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而且要经过挂号、检查、问诊、缴费等,不仅会引起患者焦虑情绪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对于年迈体衰甚至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而通过开展“中医进社区”的活动或者设置相关的社区医院,使得群众能够就近看病,减少了程序繁琐,不用长时间等待,床位紧张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中医“简、便、效、廉”的优势非常适用与农村老人,我国的农村老人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在年老时更易患上各种疾病,而如今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部分老人就成了留守老人,看病远、看病贵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中医一般价格低廉、可以在家制作、副作用小,适合农村老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力的增加了中医治疗的覆盖范围,拉近了患者与中医的距离,自身的效果体验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的良好疗效。

三、发展现代中医,契合老年人身体特点。

老年人医疗方面有三最:最高的患病率,最高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最高的伤残率,而且往往存在发病过程缓慢、形体脏腑功能衰减、多脏器受损多种疾病同存的特点,因此在老年人治疗上应坚持健康长寿而不只是长寿的目标,在治疗上坚持以养为主辅以药物“冬令调补,冬病夏治”,方法上可以坚持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疗法。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脑血管意外等要及早预防,如中医强调的运动、饮食清淡、注意保暖等。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要做为现代中医主要研究方向。而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以传统的大阴阳为纲,辅以西医的治疗手段,中西结合。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但随着科技、经济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已经不再适用,只有坚持大力发展现代中医才能确保中医不落后与时代,同时也要对中医进行规范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建立自己的科学标准,革故鼎新,进一步融入世界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四、提高社区中医人才素质。

社区中医人才是“中医进社区”计划的主要贯彻者,也是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和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推行者,但是现在的社区中医人才往往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专业能力不强的情况,在西医大肆盛行的当今社会,社区中医人员很多都是由西医直接转化过来。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坚持西医理疗,甚至将西医疗法强硬嫁接到中医上,不仅没有达到中医治病的效果,错误的疗法甚至让抵抗力的弱的老人病情加重,因此社区中医人才必须改革。选拔科班出身的中医人才,西医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上岗,员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专业知识,参加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治疗手段等补习班或者阅读相关书籍,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为他们治疗过程中要主动关心老人,除了对已经患的疾病治疗外,还要询问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饮食规律、睡眠状况等判断他们可能会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及时指引改正,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疗理念。对于一些听力有障碍、视力障碍、表达不清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要耐心沟通、及时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告诉他们的子女家人。

五、要注重中医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从1992年至今,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的第21个年头,人口学分析认为未来医疗资源中将有50%的资源用于老人,这是对我国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政府及中医工作者对老年人个性化诊疗方案问题亟待解决的要求。在我国,随着80后一代步入中年,父母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独生子女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要独立承担两个家庭父母的养老,而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此外,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工作,“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并以年均1000万的增幅在持续增加,中医认为老年人养生的关键是“调摄情志,修身养性”但是在长期处于寂寞、孤单、生活无人料理的情况下尤其对于丧偶的独居老人来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心理长期处于忧郁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加大。一边是子女无力承担的医疗成本,一边是老年人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造成了老年人医疗中的弱势地位。

中医在治疗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尽可能的为病人选择价格低、见效快的药材,减少病人的医疗成本和治疗周期。一方面可以借助老年人医疗保障的社会团体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帮助手段,比如可以在社区、敬老院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为老年人提供定期检查、咨询或者设立专门的治疗岗位,也可以联系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红十字会、老年人基金等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资金、药材的帮助。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心理抑郁的老人可以和心理专家或者志愿者合作,让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使得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上收获全面健康,事实上这才是现代医学对健康的全面定义。

结束语:

老年人是特殊人群,社会应该主动关爱老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尤其对中医而言应该利用自己在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上的优势,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让他们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丽敏.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03).

[2] 张文汉,辜鸣,胡素君,黄小平,汪婷婷,徐凯. 深圳市梅林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07).

[3] 赵美玉. 焦作地区不同生活区域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