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发展地摊经济范文

如何发展地摊经济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如何发展地摊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何发展地摊经济

篇1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

关键词:当前;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noted that several issu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path.Keywords: current; how development; low-carbon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低碳经济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波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趋势。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以往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

2 发展低碳经济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其深入发展势必出现这样的结果: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心将由占有能源向清洁使用能源转变。所以,低碳经济的背后实际是能源使用技术、经济发展的世界支配权争夺。可再生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

2.2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在产品经过消费完成它的使用价值变成废弃物后,不是简单抛弃,而是经过处理后变成再生资源回到生产的源头上。有人把这种方式方法总结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项原则,并把这种方式下的资源利用模式概括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1990年英国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对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2.3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代价,也由此逼出了“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这两个节能减排“硬指标”。与节能减排概念有所不同,低碳概念包含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两大部分。这意味着在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同时,必须持续加大对新能源开发的力度。

2.4 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大致分为低碳消费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主要涉及消费模式的选择。例如,倡导居民选择环保产品、购买低能耗的家电等。后者,低碳生产,即生产一件产品所产

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2.5 低碳经济与新兴产业

从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条件来看,最有可能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可能是,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核能产业,风能、潮汐能产业,海水氢能源产业等等。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酝酿的这种新兴产业革命机遇,并在国家战略、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规划等领域内有所提前准备,待新兴产业革命机遇来临时能够充分抓住这种机遇并以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这应该是更为重要和紧迫的。

3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3.1 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着眼于未来30~40年的国际竞争力来培养。 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3.2 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应该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低碳行业,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它包括金融、保险、物流、咨询、广告、旅游、新闻、出版、 医疗、家政、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我国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制造”,更应该关注“中国创造”,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 设计制造品牌” 三个环节,我国仅仅拥有中间的制造环节是不够的,中间制造环节正好是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大、排放大的环节。制造业前端产品的技术设计和开发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后端的品牌是与产品的物流和销售网络平台的搭建密切相关。而先进制造业的前后端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属于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IT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

3.3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 “富煤、贫油、少气” 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4 构建以点带面的低碳经济试点区

低碳经济也需要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作为发展模式转型的试金石。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比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也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上海和河北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了“低碳城市 ”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上海与保定这两个试点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5 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要强调我国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在《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框架下,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正逐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 结论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挑战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英姿,李雨潼.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篇2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篇3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篇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ization pace of building continues to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so following we will encoun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source depletion and other issues. The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ow-carbon economy is a sustainable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i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can achieve win-win of carbon emissions, cos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cost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China's existing tax system for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based on that solu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full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tax policy in promoting low-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税收政策;低碳经济;碳税

Key words: tax policy;carbon economy;carbon tax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84-02

作者简介:吕丹(1971-),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税收政策;李国茹(1964-),女,吉林东丰人,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税收政策、会计理论。

1 税收政策对低碳经济的有效作用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低碳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我国而言更是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而税收作为各国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从技术、资源、经济等方面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1.1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发展可再生资源 税收主要在研究、开发以及交易阶段会有效的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政策在鼓励扶持高科技研究开发方面涉及了各个角度。如:我国企业所得税这样规定研究开发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期限届满后继续长期持有本公司股份获得的股息收益,可以给予税收减免,降低这部分股息收益的税率。

税收优惠政策除了有效的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外,还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渗透力和经济竞争力。2001年对于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应纳税额减半征税增值税。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根据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对于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享受按照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1.2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增长根据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模式:①传统的增长模式;②循环经济模式,即“生产-消费-回收-再生产”的循环发展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还能在回收的同时可以带动回收、技术研发等多个社会产业的发展,在循环中多产业增长。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保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对于环保产业都给予一定形式的税收优惠:对于环保投资以及捐赠等以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和防止污染企业的固定投资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清洁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等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实行免税政策并鼓励家庭安装节能设备。

1.3 推动低碳消费 为了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并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目的,首先应当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高碳生产和高碳消费的偏好,因此,政府有意识的通过税收政策以及财政补贴购买低碳产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居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构建低碳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公众基础。

2 税收政策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税种,对于低碳经济的鼓励也分散在各个税种中,并且这些税种的设立初衷也不是为了支持低碳经济,因此,税收政策在促进低碳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税种种类模糊,激励性的税收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对于低碳主体在各个税种上都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但是由于政策分布零散没有真正涉及低碳经济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且多地仅是优惠节能项目以及设备。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种种税谈环保,种种税管不到”的尴尬局面。由于中国目前还缺乏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碳税,因此,中国距离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税收体系还比较遥远。

虽然目前现行的税制中包含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收税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仅限于直接减免税收,因此形式过于单一。此外,对于环保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优惠不足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从而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客观上一些税收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环境保护从而抵消了其他税种的环保功能。

2.2 现行税收政策调节力度不够 ①消费税征税范围狭窄。目前,共设置了14个税目的消费税,对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品没有列入征税范围且征收高污染产品的税率过低,因此,不能充分体现消费税对环保的作用;②资源税征税范围狭窄,远远没有达到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我国还没有真正体现“谁污染谁负担”的资源税,对于高污染企业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不能发挥资源税的作用;③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这样不仅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更难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来源,从而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3 缺乏对碳源头的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缺乏对碳源头的控制措施:①对于煤炭的开发没有控制和保护措施;②人们重视重碳经济而忽视低碳经济。

3 税收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我国分税制体系 在现有税制框架的基础上,重构相关税种,将涉及节能减排的部分都列入可调整的范围。进一步推进资源税并改革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按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实行累进税率,高污染排放的企业适用于较高的税率,低污染排放的企业适用较低税率,真正起到资源税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2 加强我国税收政策的激励性和约束性 为了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税收优惠政策除了运用税率式优惠外,还应更多的应用加速折旧、税前列支、投资抵免等税基式优惠政策:①取消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使出口退税政策真正成为鼓励出口产业升级换代的产业政策手段,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限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原则逐步取消或降低此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②严格运用对碳税税收的优惠政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削减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此外,与国家签订一定标准的二氧化碳减排或提高能效的相关协议,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出努力。③倡导绿色经济并鼓励政府购买环保低碳产品,以增加在政府购买产品中低碳产品的比例。1)扩大政府采购节能和环保产品的范围,同时规范节能产品的认证标准;2)为了发挥政府的“宣示效应”,应鼓励各级政府部门采购各种节能产品和环保产品;3)在公开公平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购买节能率高的环保低碳产品。

3.3 开征独立税种——碳税 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企业的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的税种。碳税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更是发达国家比较推崇的一个税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研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R].2012.

[2]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11(2).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环境危机

一、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与核心要素

(一)低碳物流应正视的现实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定下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碳减排目标,对于这一绿色承诺,中央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保增长、调结构”作为2010年的工作主题,这也是避免经济衰退的重要路径。但是低碳排放如何操作,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政府目前的处理办法是:城市的道路交通全部倾向于乘客,向客流倾斜而不是物流倾斜,物流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但是,对企业而言应该如何应对呢?很多企业只有采取规避的方法,然而,并非治本之策,政策应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在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由加工制造环节伸向两端,在现代服务业及高端技术产业方面需求增大。

(二)如何应对低碳物流的现实问题

1、量化低碳指标

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如果低碳能让成本降低,就不需要国家倡导了,企业自身就会有动力去推动。但问题是:如果实现低碳物流需要企业提高成本,而低碳物流又确实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一些国家政策或是媒体来引导企业,让企业了解到――成本的上升换来的低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效果,这些指标都需要进行量化。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已积极加入到支持碳减排的行列中。马士基物流亚太区供应链拓展部总经理Lee Stephne表示:“就马士基而言,为了减少碳排放,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现在国外很重视‘低碳物流’。而国内客户对于‘低碳物流’的重视程度显得还不是很高,毕竟这对于企业运营成本来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还进一步指出,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虽然企业很重视,但企业本身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不过,由于国外倡导“低碳”比较早,已有客户主动提出“非低碳不合作”。南航货运相关人士也强调:“在这方面,国家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企业本身更需要有深刻的认识。”而在低碳技术上,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从而取得技术上的优势。

2、充分利用低碳带来的机会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最终分给谁?分给企业的机会是最大的。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比较先进。在他们看来,碳排放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个机会。甚至有的企业会有碳排放的交易――买卖碳排放量配额。IBM也是比较早地研究低碳物流的企业之一。而在中国,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也提出了“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决议。中远曾经做过两期的低碳物流项目。在第一期,他们考虑了三个因素:客户要什么样的服务;运输、库存相关的成本有多少;是运输的效率如何。到了第二期,就加入了碳排放量指标。如果要降低碳排放量,对企业的效率、成本,甚至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可能都要做一些让步。因此,对物流行业而言,其行业格局将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发生深刻变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低碳物流――效率和绿色的结合体

低碳物流一方面是提高了企业效率,另一方面是倡导绿色。事实上,随着整个运输交通和技术的发展,地铁、公共交通工具等都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业内人士也会在行业建设时注意到这些问题。以西安为例,2009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就已经制定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招商工作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明确指出,“严格控制并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入区――为了这份绿色的承诺,仅仅2009当年,园区就已婉转谢绝了16家不符合国际港务区产业导向的企业入区申请。目前,在低碳经济诉求下,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发展铁路物流的政策,如未来500公里以上的货物运输尽可能地用铁路,尽可能地实现低碳物流。

二、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而且发达国家所占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行业也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形成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一)海运业

1、海运业打响“绿色战役”

过去25年,90%的世界贸易运输都通过海运,海运业碳排放量将占全球排放的4%。据国际油轮独立船东协会的研究报告,航运业目前每年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了超过12亿吨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将需要4亿吨燃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目前基础上增加75%。在此背景下,航运业、造船业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各国纷纷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发展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船舶”。而作为国内航运龙头企业,中远集团从2008年开始,首先以中远集运实施集装箱船队降速10%的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中远集团还研制并开发了集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船舶燃油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节能降耗和生产经营的科学统一。在技术节能方面,中远一直紧盯国际、国内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新动向,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消化和吸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节能环保新技术。

2、港航企业也在行动

近年来,中国在港口领域以优化港口布局为主线,以引导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和研究、推广提高装卸设备效率的节能技术为重点,全国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12月3日,经过专家鉴定,“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降频技术研究”和“3E闸口集装箱自动消毒系统”两项科研成果被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E闸口集装箱自动消毒系统实现了集装箱码头消毒由人工到自动的转变,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目前该系统已成功运行在盐田国际扩建闸口。此外,此次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降频技术是国内首次通过降低柴油机组转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研究项目。青岛港集团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超前意识,“青岛港门机作业自动计量系统应用”项目被评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目前,上海港、天津港、大连港等沿海大港的集装箱码头也都采用了各种节能减排的措施。

(二)铁路运输

据悉,最近“股神”巴菲特斥资260亿美元,同时承担100亿美元债务,收购美国铁路企业北伯林顿铁路公司77%的股份,这是巴菲特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收购。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低碳经济将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碳优势将是未来企业制胜法宝,提早布局,可以尽快占据领先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除了2003年有少许增长外,其他年份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54%到1990年的40.5%再到2007年的23.5%。客运和货运从低碳排放的铁路上转移到高碳的公路和航空上,对于中国节能减排不利,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发改委数据也显示,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000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了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将成为世界第一。

(三)航空业

航空业出路将是可替代性燃料。2009年,欧盟推出“绿色天空”计划,即从2012年起,所有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排放的温室气体必须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向欧盟缴纳排放费用。面对日益苛刻的环保标准,显然节油是最后的手段,却不是最终的救赎。更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新型可替代燃料的应用。据了解,第二代航空生物燃料主要取材于麻风树、亚麻荠、藻类、盐生植物等,而且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的航空煤油,而不需要制造商重新设计引擎或飞机,航空公司和机场无需开发新的燃料运输系统。而对于航空运输业这类技术高度聚集的行业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谁能更早一步掌握和利用新技术,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更容易取得明显的优势。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随着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必将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

三、仓储业:打造低碳园区

(一)中国仓储业现状

1、中国仓储业实现了强有力的恢复性增长

日前,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61家大型仓储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61家大型仓储企业的亏损面为6.6%,亏损额比上年略有降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实现利润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完成货物吞吐量8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1%;货物周转次数9.11次,基本与上年持平。从主要统计指标看,截至2009年底,中国仓储业已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发展水平。

2、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纷纷扶持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证监会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进一步支持物流中心和物流聚集区的发展。仓储企业在仓储保管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运输配送、贸易、加工、动产监管、期货交割库和电子商务交割库、进厂物流等综合业务的业务量;并采取了降低价格、改善环境、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等措施,进一步维护好客户资源,稳定仓储市场。

3、低碳园区规模进扩大

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扶持和仓储企业自身的积极努力下,2009年,中国物流园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仓储面积保有量和需求量均实现持续增长。全国新增近200家规划、在建和建成的物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达到43134万平方米;全国13座城市拥有仓储面积5456.6万平方米。

4、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提升

随着期货交易品种迅速增加和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实体仓库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其中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的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此外,自动化立体仓库大量涌现,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有较大提升。有专家认为,2010年,中国仓储业继续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主要指标的增幅将超过10%。不过,在世界产业转移和布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仓储企业仍然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等问题,单纯的出租库房或只提供简单服务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中国仓储业发展策略

一是仓储企业要继续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二是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裁减冗余,节约成本;三是科学合理地进行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减少货物的迂流、减少车辆的空载、发展多式联运服务,打造低碳物流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推进综合业务和精细化管理作为两大抓手,仍是仓储业健康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结论

未来几年,国家有可能将单位GDP的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订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奖惩办法,并做好与现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衔接。通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方式创新,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运营及技术创新和进步,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低碳物流以绿色的名义[N].东方烟草报,2010-04-14.

2、苏嵘.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低碳物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N].山西日报,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