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3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初级会计实操,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传统模式;真账实操;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89-02\[作者简介\]莫善婷(1984―),女,广西北流人,本科,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师,助理讲师。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笔者结合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将真实的账套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时候,接触到的是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如真实的增值税发票、火车票、住宿票、银行托收单、增值税的扣缴单等。这些实际资料重现企业的业务活动过程,让学生提前适应现代职业岗位要求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会计实用人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选取本校二年级会计专业的四个班为研究对象,将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101人,实验组98人)。每组同学成绩基本均衡,实践教学所花的时间相同,男女比例均衡。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固定,该组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成效。实验组采用改革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过程中重现业务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组教学经验较少,还在初探阶段,效果有待于评估。
会计的真账实操实践教学是在仿真实训室里面,让学生进入岗位的角色,对企业的真正的账务进行实操(主要是通过仿真环境,真实业务,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操作训练)。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时候,接触到的是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如真实的增值税发票、火车票、住宿票、银行托收单、增值税的扣缴单等。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为三段式:教师讲解,学生听和动手,教师总结。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思考后实施相关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最后总结评价,做到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真正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教学方法和环境的改革,首先是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教师示范,学生在旁边观看,最后由学生模仿操作的程序。创新实践中首先提出本次实训的要求目的,在没有教师先示范的前提下,学生讨论后独立或合作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纠正、完善,让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本次实训操作,最后进行总结评估。其次,改革实训操作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会计专业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系统会计知识的学习,“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成为既懂得一定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中小企业的实际使用原始凭证为依据,让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时候,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从怎样建账、做账为切入点,实施“真账实操”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会计实务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实训操作只是普遍采用模拟资料进行会计课程教学,缺少“真账实操”教学环境,造成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所需脱节,不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要求。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心理状态评分(如表1)
表1
调查项目
(10分/项)对照组
(101人)实验组
(98人)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8分9分对会计实训的兴趣7分9分对直接适应岗位能力的培养 8分9分能自觉地探求专业知识 5分8分(2)学生成绩比较(如表2)
表2
平时平
均成绩期末平
均成绩总评平
均成绩对照组(101人) 808281.2实验组(98人) 868786.6(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三、讨论
心理学认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是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动机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虽然可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书本知识,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但是,“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认真思考,进而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动力。时间长了,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最后难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初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从怎样建账、做账为切入点,实施“真账实操”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会计实务的职业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学生为主角,教师做配角,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即空洞乏味的说教。教师主要起引导、协调作用,要通过重现真实的业务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颖奇特的对象往往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产生强烈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觉地探求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后的结果评估及学生信息的反馈可以看到,通过实施“真账实操”实践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探索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比传统教学组要好。对此可以归纳出“真账实操”实践教学比较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在会计教学中实施和推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尝试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自己思考的阶段,考虑得不够全面等。因此,这样的改革还需要逐步改进,逐步加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证;初级会计电算化;以证代考
前言:
会计专业有自己完整的证书考核体系。从业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方面有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高级会计师)。以及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还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
证书对于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工作业务范围、职业发展前途和工资待遇。而对于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校生来说,考证是头等大事,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
一、会计证考证情况的变化
近几年来会计相关证书的考证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说会计专业在校生必须要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需要考的三门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范围更大了,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了,题目出的更灵活了。拿初级电算化举例,08年之前初级电算化中的理论考试部分只有一套题,出题的范围是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组编写的考前模拟试卷,有8-10套题目左右,学生只要将其内容做熟练就可以通过考试(实操部分一般都没有问题)。而从08年开始,初级会计电算化理论考试的题库发生了变化,题目量内容增加了,学生考试的试卷也变成了上半年2套,下半年4套。而从09年开始,题库又发生了变化,题目量进一步增加,学生考试的试卷也变成了随机抽题,甚至有我所教授过的一名学生考试时抽到了8道考五笔方面知识的题目,而在此之前这一部分内容是不做重点讲解的,因为之前考五笔知识的题目最多只有1-2分,而学习这部分内容耗用的时间太多。直至今天,题库增加到了2000多道题,也不再只是考重点知识,而是涵盖到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编制的《初级会计点算化》这本书的方方面面。要想考过,就必须将课本看懂吃透,大量做题,这和以前相比,学生考证压力增加,考证通过率发生了降低。
二、针对考证通过率降低的应对措施
在会计证考证难度增加,学生考证通过率降低的情况下,我所在的系部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增加考证通过率,有:
1、精选有考证经验的任课老师
对于会计系的大一新生来说,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既是引领他们入门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的考证课,老师的选取至关重要,一定要尽量选择专业技术过硬,有多年考证课任课经验的老师讲解。同时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培养有能力的青年教师接班。
2、以证代考,提高学生的考证意识
尽管学校和老师对考证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很多大专院校在校生还是意识不到考证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尝试采用考证课以证代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考证积极性。考证课期末不安排考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证通过情况来登记这门课的期末成绩。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修满学分,就会去积极考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考证通过率,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期末工作压力,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学生考证。
而事实证明,以证代考确实提高了我校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经过统计,以证代考改革前08年第一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证通过率仅为13%,而以证代考改革后考证第一次考证通过率数据如下:
很明显,以证代考改革后考证通过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次考证通过率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会计电算化考证通过率上升了51%,双科(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证通过率上升了50%,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上升了45%。
结论
以证代考改革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这项改革,将其应用到更多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去,如助理会计师考试对应的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应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课程等。甚至于推广到其它非会计专业课中,如英语4、6级对应的大学英语等课程,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应的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作者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罗湘,刘钢. 高职教育“以证代考”考核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3)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会计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人才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基于此,本文就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教育中社会初级会计人员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社会初级会计人员培训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变革与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知识经济的特色就在于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必须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通才教育,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日益普及,使会计人员对现实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适应性较差。当前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及其模式,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会计学历教育、会计继续教育以及会计职称、资格等考试培训构成了会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知识经济逐步渗入经济生活,培养会计人才要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和未来的需要,未来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应从初级会计基础教育抓起,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则应使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这里就重点阐述对社会初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的变革创新的思考。
一、社会初级会计人员培训的应试教育弊端及改革创新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会计教育中对初级会计人员培养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的会计学历教育,二是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对社会人员的会计培训。但不管是哪个途径,我国《会计法》都明确规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课程就成了培训初级会计人员的必修课程。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前两门是笔试理论考试,后两门是实务操作考试,从考核结构来看,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确实是考试的最优结构,然而就在这种最优结构考试后,很多通过考试并取得会计证的人员对现实的会计工作无从入手,根本不能运用考试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来胜任会计职务。这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这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首先,两门理论考试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理论基础概念知识及法律条文,虽然包括实务知识,但却限于纸上谈兵,为了通过考试,不管是培训教师和还是应试学生都只会注重考试内容的讲述和学习,而不会花时间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其次,初入门的应试学生仅靠对这几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范围非常有限,尤其是对非会计专业的社会人员,根本不能对会计工作有详细的认识,即使通过考试也只停留在对会计入门概念的理解上,无法进行实际的会计工作。所以切实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对人才的束缚,转向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会计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会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1、对初级会计人员的培养层次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记账、算账、报账,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对初入门的会计人员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外,还应增加手工会计实务操作和电算化会计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加强对初级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实操知识的培养和提高。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2、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有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感知、认识和交流信息。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3、针对社会初学会计的人员,应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经验的训练。可以设计模拟现场业务范例,购置供实习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让学生亲自操作,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还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在会计实验室里模仿从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会计案例知识,进行会计核算模拟实习,以此验证从案例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从而增强了动手能力,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在我国,会计继续教育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财政部发了明确的规定。会计继续教育是对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以及为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再教育、再培训。我国现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去参加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而是为了财政局年审会计证的需要才参加继续教育的,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教育的影响,不仅要在会计学历教育上进行变革和创新,而且还要在会计继续教育上进行变革和创新,要求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1、树立会计人员终身继续教育理念,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性。在知识经济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非常重要,大力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竞争意识,使广大财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入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形势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我必学”,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做到自觉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
2、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效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将重点内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会计理论与业务知识更新、会计法规条例变更修订、技能训练补充、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在具体继续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还要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应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
3、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彻底改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应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运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录像、讲座等方法,也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育、网络查询、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还可以进行实地演练。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在职人员的特点,尽可能采取操作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在培训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咨询,解决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会计服务水平。
我校的会计电算化网络精品课程自获得佛山市教育局的立项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成立了以笔者牵头的项目小组,负责网络精品课程的组建、资料收集、整理、上传等工作。学校和街道教育局也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课程建设。近年来,我们项目组的几名教师,团结一致,以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研发、教学素材、学生实训、学生评价、习题试题库等内容,将“会计电算化”打造成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以此作为示范,引领其他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会计专业教学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平台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二)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精品课程要保持持续的高水平,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师资梯队作保障。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加大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培训以及网络硬件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网络精品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在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学习Q群、留言板、疑难解答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拓宽了交流的空间。
二、我校搭建《会计电算化》网络精品课程的做法
(一)研发的主要过程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对我们来说算是新事物,申报和立项初期,我们对内对外都做了不少工作。对内收集整理我们已有的资料,对外查阅和借鉴其他院校电算化课程建设情况,特别是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搭建,我们反复讨论,以财务系统业务流程为主线来编排,突出岗位职责,以此展开精品课程的搭建。以下是我们的研发过程及分工(见表1)。
(二)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的教学研讨:项目组成员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教学研讨,分析讨论网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FLASH的收集整理上传,上传的尺寸规范,网络页面的排版设置以及一些辅助工具的查找(如flashpaper、录屏软件)等,定期收集师生对精品课程的建议和评价,不断完善、丰富课程资源。
2.学校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外出学习,如利用暑假时间到高校、企业进行业务学习等。
3.邀请佛山用友公司、佛山畅捷通公司的讲师到我校授课,内容包括行业前沿需求、会计岗位技能、用友T3软件操作、技术指导、学生培训等,为我们的课程建设提供不少素材和建议。
(三)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项目组老师从一开始就高标准、高要求来建设网络精品课程,藉此平台,规范我们的课程建设,方便我们的教学管理,树立我们的课程品牌。我们在课程内容、习题库建设、模块实操考核、教学素材(教案、课件、视频)、无纸化理论考试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资料整理,完全能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本精品课程主要基于畅捷通T3电算化软件来开展教学,内容包括电算化理论、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报表系统。在内容编排上,以财务链业务流程为主线,划分为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账簿管理、月末处理、报表编制等模块,突出系统管理(admin)、账套主管、出纳、制单、审核、记账、固定资产、工资、往来核算等岗位的操作方法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在页面排版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心思,字体、行距、标题、图标、表格等都给学生亲切感,避免过于单一而让学生学习乏味。
2.习题库建设: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和实操习题,考虑到专业学生要考取会计证必须要考取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因此,我们在收集习题时,都侧重于考证的内容。理论习题通过我们学校的无纸化考试平台进行,而实操习题又分为章节实操和模块综合实操,练习循序渐进,由零到整。
3.教学素材:素材包括教案设计、PPT课件、flash操作演示、教学视频等。部分素材取自网络,经过老师们的修改完善,适合我们的教学。特别是FLASH的操作演示,直观明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借助flash演示学习T3软件的操作。
4.无纸化理论考试平台:无纸化考试是未来考试的趋势,在我们专业,电算化考证、会计证考试、初级/中级会计师考试都使用了无纸化考试平台,因此本课程的理论考核也借助了无纸化平台。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录:http://59.39.7.122:84/Default.aspx (测试用户可以用demo账号,密码demo登录)。教师讲完章节的内容,可以将课后练习导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学生可以在家完成作业,教师登录系统后就可以查看学生在家完成作业情况,免去批改作业的麻烦。
三、网络精品课程的改革亮点
(一)兼顾理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该课程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把计电算化的理论内容设置在“够用”的范围,即定位于满足企业初级电算化的岗位技能要求,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50%~60%。
(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编排教学内容
网络精品课程在章节的编排上,密切结合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主管、电算操作员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按照由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项目中的技能训练参照标准财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综合项目以完成一般中小企业整个会计电算工作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就感。
(三)课程学习与考证融为一体
通过B/S架构的无纸化考试平台的考核,将课程学习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B/S架构的无纸化考试平台是本精品课程的一大创新亮点。
(四)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及内容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制订了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技能应用性,考核方式从期末上机考试为主转向“平时学习模块评价(40%)+综合实操(30%)+期末无纸化理论考试(30%)相结合”,理实结合,实现学生考核的动态化、全面化。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的现状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一是考核评价会计专业性能力: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质量;--是考核评价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及素质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走访、电话、发信等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同时考核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责任感等。通过考核评价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
近几年时间,由于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各类高职院校在这一有利的形式下蓬勃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并提出对各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的建议。在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消息显示中国目前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万人,在校生973.6万人,占高等教育的45.5%〇从2006年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累计为中国输送了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60%,成为中国中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巨大的学生流和市场的巨犬需求为高等职业学院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
1.财经类的专业基础能力。
主要是指各类课程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能力,比如说:会计专业的基础做账能力,包括填写凭证、审核凭证和出具财务报表等。专业基础能力是一个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是一切后续工作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扎实程度,将决定学生以后在专业上发展的基础动力。
2.财经类的专业提升能力。
主要是指各类课程所设置的专业提升能力,比如说: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提升能力是一个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发展能力。现今是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职业人只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相应的技能。技能从哪儿表现?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手段。专业提升能力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一突出的问题。
3.各类人才所需的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主要是指各类人才所需的通识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能力。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以群体的出现。怎样在一个群体中,展现自己的领导才华、专业技能使得你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通常与通识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在此我认为除了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外,通识能力将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场上的利器。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1.致力于考证基础课程(例妯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一时长:1年2个学期。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学历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更加可以在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上下功夫。众所周知,从业资格证就像是财经类行业的“敲门砖”。而各类从业资格证主要以机考和笔试的形式呈现,综合考察了考试人员专业综合能力。所以,我认为第一阶段的学生培养主要是从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以及获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作为发展的目标。课程开设建议(以会计专业作为例子):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基础课程。
2.着重培养学生财经类专业实操能力一时长:1年2个学期。
根据我们在有关市场上了解到的财经类人员的岗位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财经类专业的大方向包括:出纳、会计、融资专员、金融、证券等,都对财经类从业人员有相当多有关专业实操能力的要求。换句话说,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和薪资待遇的情况。课程开设建议(以会计专业作为例子):出纳实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ERP系统的运用、经济法、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中级会计实务(选修)等。
3.围绕学生综合实操能力以及就业面试的能力和技巧一时长:半年1个学期。
1.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安排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建设在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基础上的一门类似于边缘学科的课程,其四个模块(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的操作都需要在以上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时能掌握某种会计软件的某个模块的操作方法,变顺利就业。目前由于班级较多,任课教师的周期性缺乏,班级开课有先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开课了,却没上计算机基础课,会计点算化教师为了课程顺利进行,不得不讲解计算机基础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占用了电算化课时,又不完全达到掌握计算机课基础知识的效果,后面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从而不认真听课;二是,基础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课同时一时间段开课,导致讲到总账填制凭证时,学生不能正确写出经济事务发生的分录,从而凭证填写错误。2.教材选材的不规范。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他的大多数理论都基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只要在掌握以上两门课程,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便能熟练掌握本门课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本门课程不需要繁多的理论知识,但需要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多种情况进行实际操作。而现在,在财政厅会计从业证考试近几年在不断改革,相应得市面上的参考教材一年一变,其实践性的内容不多,也不成体系,不能使学生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全面。由于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财经类专业的设置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很少有学校有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所以任课教师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类学科毕业的,或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过来的老师。这就存在着要么缺乏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不能是学生真正学会操作原理;要么缺乏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能力,无法将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决策中的作用讲深。4.会计从业证一次通过率低。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
1.完善课程安排的有效设置。基于笔者教学效果看,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计算机基础课,大一下学期继续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课,增开会计电算化课,周课时4时,教学任务完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四个模块,并讲解会计从业证考试练习卡,参加同年9月会计从业证考试,一次会计电算化单科平均通过率78.69%,一次取得从业证平均通过率33.4%。所以我个人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应该在学生对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基础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开课,不需要用一学年来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对于通过会计从业证只需开设一学期即可,后面课安排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加强供应链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的训练,并可参加全国会计信息技能大赛;同时建议大部分学生在整体学习完知识点后再参加从业证考试,对于自学能力强、在寒假把考试模拟题全部练习完的学生可大一下学期就参加考试。2.任课教师自编训练资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地对于会计电算化四个模块操作说明的教材,大多数教材只对总账模块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工资和固定资产发生情况讲解的不完整,而对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供应链模块的采购、库存、销售上却是一笔带过,或侧重于模块程序编写,对参加会计从业证考试和实际工作岗位操作起不来多少作用。3.加强师资培养,加大教师的在职继续培训力度。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正式基于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两方面合二为一的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知识结构;积极支持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学历层次提高;同时支持教师挂职锻炼,走进企业,丰富实践实操经验;鼓励老师提升职称,建设具有较高职业资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总结
关键词:中职;会计;定位
一、中职会计专业仍有发展空间
(一)会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指出要加快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为单位会计基础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形成不同类别和层级会计人才的合理布局,为高级会计人才提供重要储备。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35:6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为10:40:50。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需要高级会计人才、又需要中级会计人才还需要大量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初级会计人才。
(二)会计职业的具有层次性。会计职业分高三个层次,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会计管理层次。会计项目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基础层次,它们以技能性工作为主,是特定岗位上简单重复作业,通常仅以会计业务处理的精确程度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综合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中坚层次,它们是以技术性工作为主,能在其负责的全部业务范围内,享有相对自主的会计职业判断权,并通过指导、沟通、复核、综合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会计管理层次是会计活动的最高层次,它们通常与行政权力有关,拥有明确的授权,能在具体有管辖范围内组织和领导其他会计岗位工作,并通过会计信息的优势参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有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掌握相应的会计技能。
(三)企业用工越来越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在招聘员工时对工作内容所对应的人才规格的要求更加符合实际,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于会计基础岗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工作勤恳踏实,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中职学生。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计业务量少、业务简单,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持证毕业生完全能胜任岗位需要。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是中专学历会计人才的需求主体,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留下空间。
二、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仍沿用过去人才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思维方式培养目前的中职学生已经不合时宜。原有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岗位面向和职业层次定位过高,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的实际能力很难达到目标要求,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对口就业率低,该专业的办学规模萎缩等现象,严重影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亟需中职学校转变观念,面对现实。
(一)中职会计人才就业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记帐、出纳等基础会计职能岗位、仓库保管、收银、统计等会计前边缘职能岗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对口,从事文秘、销售员等。就业领域宽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二)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相关岗位职群的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会计职业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会计职业活动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化基础、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身心健康等。
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及与会计事务相关岗位的工作。
岗位层次:中、小型企业出纳、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
(一)为中、小型私营企业培养会计人员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私营企业1136.27万户,其中小规模的占绝大多数。小型私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业务相对简单,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人才的渗透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二)为农村培养会计人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近年国家又进一步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行农村村务公开化的民主管理进程等政策。提高农村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扎实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成为农村会计工作的方向。而现有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说明,农村对中低层次的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大量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将担当此任。
结合DE的特征和生源的特点,应该如何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呢?
(一)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实行“按需分类”培养
实行“按需分类”培养主要是考虑到参加远程学历教育的学生,其学习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本身就在财务岗位工作,但起点较低,学历较低,掌握的知识层次较低并且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晋升。这需要提升知识系统和结构,将财会知识和技能引向纵深,然后又能顺利实施其职业规划。有些学生本身不在财务岗位工作,在其职业规划中有转向财务工作的需求,希望通过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财务工作的技能,在获得会计专业学历证书和掌握系统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后,能较好地从事财务工作。也有些学生本不在财务岗位工作,今后也无意从事财务工作,选择会计专业本身就比较盲从,也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参加学历教育纯粹是为了获得一张毕业证书。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将上述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大致划分为对应的A、B、C三类,然后根据不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分别实施不同培养目标下的教学计划。而DE系统的优势将促进分类教学计划的实施,尤其是教学资源的高度信息化将确保分类教学计划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二)充分利用学生所在单位资源,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新型“校企合作”培养
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对人才进行培养,合作中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协助学校完成部分技能培养任务,这种模式虽然比较容易操作,但合作的深度、广度缺乏[4]。而作为DE的学生本身就来自于各单位,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不在财务岗位,但还是能够获得所在企业财务岗位的有关实操信息,这样就对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教育”奠定了基础。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性质各不相同,那么在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企制宜,不拘一格”。同时在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财务机构健全、财务人员分工较明确的企业,应将其发展成为对口的合作对象,实行全方位的合作,即除了针对学生个体培养合作外还要从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教师和学生可以进企业锻炼,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进学校课堂讲课。当然合作的前提是要能做到双方共赢,这就需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责任义务等角度找到双方的结合点。
(三)抓好职业证书考证工作,实行“学历+技能双证书”培养
所谓“双证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5]。尽管“双证书”教育在高职院校已经开展起来了,但在DE为主的成人高校,“双证书”教育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就会计专业而言,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不是明确的诸如“初级会计师”证书和“中级会计师”证书这些会计专业特有的证书,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学生在获得这类课的学分以后往往放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请。“双证书”教育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组合,推行会计“双证书”教育是开展“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这是国家教育部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是21世纪职业化教育的大趋势。对于DE大专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配套实施包括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在内的“双证书”教育;而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不妨将“中级会计师”证书和“会计信息化工程师”证书的考试作为实施“学历+技能双证书”培养的标准配套。平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尽管是针对修学历教育的学分的,但主要应该围绕职业考证来灵活地贯彻实施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中与考证相关的课程都用考证的课程来替代,教材也选用国家规定的考证教材。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其中初级会计实务就包含学历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那么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就应该围绕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展开;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就包含了教学计划中的财经法规、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那么在安排这些课程教学时主要应该围绕经济法基础这门考证课的内容展开。另外,由于DE采用的是自由学分制即滚动教学、滚动考试八年有效,这恰恰迎合了考证的时间要求。因为考证时间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如每年四、五月份考会计师证,那么学生可以将教学计划中与考证相关的课选在下半年来注册和考试,然后到考证当年的四、五月份就可轻松参加考证了。这样反而能提升考证通过率,从而大大提高学历考试与考证考试的效率,成人教育的学习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四)举行或参加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实行“比赛项目任务驱动”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比较适合于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众所周知,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很强的,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只要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并且对学生颇有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比如按会计岗位设计学习任务,按专业知识中的关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按参加比赛的项目来设计学习任务等。在这里以比赛任务驱动法在DE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如下:首先,可以配合教学计划中的各学期所开设课程在校内举行相对应的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如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时可以举行模拟核算比赛,开设成本会计时可举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比赛,开设财务分析课程时可以举行财务案例研究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保证较高的教学有效性和较高的学生参与度。校内的比赛可以常规性地举行,通过几轮循环比赛后,对比赛项目可以做到不断补充和完善,最后达到相对成熟。除了校内常规性比赛以外,可以去参加综合性更强的校外比赛,在集体荣誉感驱动下同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实行“比赛项目任务驱动”法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将会是一种保证教学活力的培养模式。当然,比赛中设置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妨开设奖励基金,吸引赞助商加盟,形成长效机制。
(五)充分利用实训软件供应商资源,实行“校商合作”培养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离不开专业实训软件。在安装使用这些软件过程中,供应商的其中一项服务是让软件使用者学会使用软件,而这恰恰就是值得学院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因为学会使用软件的培训既可以在教师中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参加,那就等于让供应商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在无形当中构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校商合作”培养模式。当然“校商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培训软件的使用,还可以合作开发一些培训考证项目,构建一个掌握专业技能的平台,让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增加一次获得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机会。如用友软件供应商通常会与校方合作开发诸如“信息化工程师”之类的考证项目,而且通常考试通过率在85%以上,这对远程教育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那么以相应的项目考证为抓手,构建“校商合作”培养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DE学生的专业素养乃至提高学院会计专业职业化教育水平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结语
关键词:中职出纳岗位 三合一课程 研究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07-02
1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必要性
在以往教学当中,涉及出纳岗位三门专业课分开教学,学习时间跨度大,不能按照岗位综合需求教学,造成学生对出纳岗位整体认识模糊。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味强调手工技能,只能掌握传统出纳手工操作技能;而单纯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学生除了能熟练登记凭证之外,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思路非常不清晰。对两门课程进行单独教学,均不能满足社会对出纳岗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将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同时也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利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2 出{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意义
课程创新点:打破了以往单一项目教学模式,实现出纳岗位课程传统手工实操、电算化、无纸化仿真实训平台教学三合一,实现“三个一致”,即三个教学内容项目一致,实训题目一致,结果一致,以此检查学生掌握综合专业知识的能力,与实际工作接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提高了对口就业率。
3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整体设计
关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徐丽君在《关于中职会计课程设置的探讨》中提出:专业课设置应突出综合性,增强岗位应变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可将一些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剔删、补充,有机地组合成一门课。
3.1 课程设置
3.1.1 课程依据―依据会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设该课程
出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出纳岗位的动手能力以及出纳实务操作技能为宗旨,要求学生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出纳账务处理方法,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3.1.2 课程定位
出纳工作是单位会计的重要基础,是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纳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是依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小企业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所开设的一门会计专业实操课程。
3.1.3 课程位置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以《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为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会计综合模拟实操》打下基础。
3.1.4 课程目标
该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对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操作,了解出纳岗位与其他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较全面的出纳操作技能;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出纳基本技能解决货币资金核算的核心职业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
3.2.1 教学内容
(1)出纳岗位实操教学演示;(2)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3)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
3.2.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出纳岗位实操课程以会计模拟实习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
(2)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出纳日常业务操作为主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纳基本技能与会计技能大赛和电算化业务处理紧密结合;出纳日常业务处理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职业判断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情商的教学理念。
该课程设计的思维路径:
(1)教学演示部分:通过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的展现,既可观看,又能互动操作,达到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扩展设计部分: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增加实训内容,利用教学软件系统预设的原始凭证单据模板,制作出扩展实训课程所需的各种仿真凭证,设计出课程所需的实训业务题,提供给学生学习、实训、作业、考试用,通过人机对话,仿真实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智能考核评价。
3.2.3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1)
3.3 课程实施
3.3.1 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适合中职会计专业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教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操作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中四步教学法为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的教:任务-详解-示范-纠正-评价;学生的学:倾听-观看-模仿-练习。
3.3.2 教学手段
其中,出纳实操演示PPT可采用课件、视频、真账凭证进行教学;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音频进行教学;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可用课件、网络实训操作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3.4 课程评价
(1)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2)考核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如下:①点钞、数码字书写基本技能占20%;②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占40%;③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占40%。
(3)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段考成绩30%+期末成绩40%。
3.5 课程实施条件保障
(1)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网中网)理实一体化教室;(2)金蝶财务软件实训室;金蝶ERP实训室;(3)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4)双师型教学团队;(5)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模拟实习》第三版第三章出纳岗位模拟实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出纳管理系统,《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
4 结论
整合后的出纳岗位三合一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软件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在30个学时内快速掌握出纳基本技能、手工记账、电算化记账等综合技能,打破学科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获取全面技能和知识,真正体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宁静知.浅谈中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教学中的融合[J].俪人・教师,2015(5):216.
【关键词】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82-01
会计专业历来是许多中职学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显得滞后,需要不断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以下笔者就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 了解社会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学生毕业后是否能胜任就职的工作岗位以及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还有学生本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与用人单位财务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有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培养,除了社会和家庭因素外,学校在教书育人时应注意对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第二,具备一定的文书及电脑操作能力。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在的岗位不管是否与专业相关,都要求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熟悉电脑操作,如财经应用文的写作,各种通知和请示,办公软件和财会软件的运用等。
第三,有过硬的专业实操技能。书法与阿拉伯数字书写、点钞、珠算、财务软件的运用、独立处理账务等,都是作为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第四,拥有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判断力。创新能力是对个人拓展能力的要求,而职业能力判断力是建立在能熟练驾驭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若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敏感的职业判断力,有利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状况临危不乱,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规避损失,进而在本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 明确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中职学生生源大部分是不能升入普高的学生,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管理型人才”颇显吃力。面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压力,应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较为恰当。许多的毕业生都是从收银员、会计文员、出纳员、跟单人员、仓库管理员这些岗位做起,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逐步成为管理型人才。
三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应遵循以下思路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第一,活化基础课。基础课是学生基础素质培养的根基,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应参考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上好基础课。如语文课、应用文写作除了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等,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文书写作;德育课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背景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减少难度大且实用性不高的课程,减少重复课程。当前大部分中职生的共性是实操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有限。管理学、金融基础等课程已经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实操难度相当大,建议可以缩减课时,提高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会计专业课程比较多,对于交叉内容比较多的课程可以合理处置,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将考证内容渗入到课程设置当中。国家财政部门规定各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考前应按通过三科联考方能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取得会计上岗证。自2009年国家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也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在课程设置时尽量向考证靠拢,有了上岗证才有工作的机会,才能为以后的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做好铺垫,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第四,多开实操性强的专业课。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点钞、财会书法、小键盘应用等会计基本技能,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某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学生的流失率。
第五,加强模拟实习,多到企业实践。学校应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模拟公司或超市让学生去管理经营,由专业教师做指导,让学生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多与企业合作,如我校每学期都与会惠州丽日集团合作,将会计专业学生送到该集团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轮岗工作,学生在自己的岗位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竞争力强的初级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姓名: 个人 简历 性别: 男 年龄: 25 岁
身高: 171 CM 婚姻状况: 否 月薪要求: 面议
籍贯: 汕头 现居住地: 东莞 工作经验: 3年
希望工作地: 广州、佛山
求职 意向
会计 会计助理 出纳
补充说明:
恳请贵公司给予这次机会,同时希望我能为贵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我介绍 :
本人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实操能力。熟练整套账务的处理,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在到最后的编制报表。会计电算化也就是会计的技术化,熟练用友和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获得用友技能认证证书。只有有晋升空间,愿意从基层做起,更相信凭借我的能力是可以把工作做好的
教育培训经历
毕业院校 学历 主修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大专 会计
2006年9月-2008年6月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毕业院校 学历 主修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大专 会计电算化
2010.8 初级会计师证书
2009.9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009.8 会计电算化证书
2010.9 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书
2010.10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用友ERP系统操作)
2009.9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成绩优秀)
工作(实习)经历
2008年6月-2008年9月 广州市宏美有限公司 担任出纳 职位工作太简单 2010.10-2010.11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居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员
2010.10 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销售助理( 兼职 )
大学节假日期间经常参加 兼职 活动,苏宁海信电视促销员、校园可口可乐促销员、澳门特长推销员等
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很好的锻炼到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技能专长
英语 水平 PETS1 计算机能力 熟练 驾驶证
有三年的财务经验,能独立处理财务事项。
熟练使用Word、Excel等office常用办公软件;能用Excel函数处理庞大、繁多的数据,有一定的数据管理跟归类能力。
熟练用友U8和金蝶2000、远方等财务软件的操作,获得用友ERP操作能手技能证书,熟悉办公室软件,具有快速点钞(100张30秒左右),翻打传票(盲打计算器)等技能特长,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 外贸 会计、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
自我评价
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真诚沟通,用心倾听,待人诚恳。
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善于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分析处理难题。
接手新事物能力强,易上手。
关键词 中职 会计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1 我校会计专业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中职生整体学习能力偏低,学习热情不高
大家都知道,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是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家长不忍心让其过早地步入社会就业。而且这些学生学习态度较差,且伴有较强的厌学情绪,所以对专业学习有抵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
1.2 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较多地考虑理论
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不适应实际会计岗位的技能要求;会计教学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即使有点技能教学,也是先讲理论后模拟(或实践),课时比例非常小;会计课程注重学科体系和理论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脱节,缺乏实践性和就任应用性。
1.3 专业教师存在理实不对称情况,且实践能力欠缺
当前很多会计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以后没有经过企业实践锻炼就直接进入中专学校任教,会计实操能力和业务综合能力相对缺乏,加上会计工作是一种审慎的工作,所以在具体会计业务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实施。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应该通过学校会计了解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式样,然后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解说相关的内容,并保证教学内容具有仿真性。
1.4 教学措施与现代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的教学还是运用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教学措施,老师讲,学生听,一章一章地讲,一章一章地记,不能很好地运用当前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特别是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使得学生对课堂厌倦和疲惫,提不起精神。
1.5 教学不能充分发挥仿真实验室的功能
我校严格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设置了会计仿真实验室,但在教学中对仿真实验室的利用率过低,主要原因是实习指导老师对会计实验的实践知识欠缺,指导学生实习欠到位,无法真正发挥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功能。
2 针对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改革的设想
2.1 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专业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中职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感兴趣,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每两年就更新一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过时,特别是现在的财经制度等经常变更,而我们又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然而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变化着的东西,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专业学习。
2.2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我校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就业必须具备由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并确保学生能“双证毕业”。我们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做了较大的调整,要求学生在二年级就参加当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完成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及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任务;为增强学生就业后能可持续地发展,课程设置上在学生离校前的一学期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初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的学习任务,以便于学生今后能参加会计师考证。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就业,就必须加强专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问题的研究。但通览现行会计专业教材均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而缺少不同类型用人单位所具有的个性,在(下转第102页)(上接第75页)专业课程教学中又忽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实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不认同,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们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岗位要求为依据,结合会计专业发展为前提,围绕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及时编写体现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教材,以增强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需要。
2.3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推动专业改革发展、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为切实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鼓励专业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考取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参加“国培或省培”计划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还启动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学习,一来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来收集了大量的案例素材,为今后的教学充实了内容。
2.4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训环境,确保实训与企业岗位对接
我们学校的会计专业仿真实验室有两类:一类是手工仿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实验项目涵盖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专业课程。还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增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仿真实习,将会计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专业教学取得具有良好的效果。另一类是具备局域网条件的会计电算化仿真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相关专业化的财务软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真正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训项目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并了解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及岗位职责等,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对接。
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照片
姓 名:
出国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65 cm 52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财务类:财务会计相关职位
工作年限:
1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起止年月:2008-07 ~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往来账会计/总账会计
工作描述:
1.往来帐会计:熟练进行应收应付账务处理,同时能够熟练利用EXCEL的函数对往来账进行事后跟踪分析; 2.总账会计:熟练进行企业三大期间费用账务处理,每月末填写部门预实算表并对比分析,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同时负责总账其他账务处理及填写制作相关报表; 3.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扫描验证发票,控制企业每月的税负平衡,每月到税局进行纳税申报; 4.工作汇报人:财务课课长
离职原因:
目前在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管理学学士
毕业日期:
2008-06-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6-09
2008-06
广东金融学院培训中心
用友/金蝶财务系统理论及实操培训
考核成绩优秀
2008-07
2008-08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总部
ORACLE系统财务模块理论及实操培训
考核成绩优秀
2008-09
2009-01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基础日语培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懂基础日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38分),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同时精通潮汕话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能够应用EXCEL的多种函数进行财务相关分析; 2.ERP财务软件操作能力: 熟练操作ORACLE系统财务模块(AR/AP/GL)及金蝶、用友国内品牌财务软件; 3.专业能力:A.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B.熟悉往来账账务处理及其管理;C.熟悉费用报销流程及账务处理;D.熟悉增值税防伪税控机操作及相关税务流程;E.掌握相关的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及网银系统操作。 本人已经获得: 1.助理会计师证 2.会计上岗证 3.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4.会计中级电算化
5.党员证 在校期间成绩及荣誉: 1.2003年10月,获得优秀新生奖学金一等奖 2.2004-2007年度,两次获得学院专业奖学金 3.2005年5月,获得首届学院财会杯知识竞赛一等奖 4.2003-2007年度,三次获得学院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5.2005年5月,获得优秀团员称号 6.2005年11月,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7.2005年5月,获得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8.2007-2008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二等奖 本人正在备考中级会计师,活到老学到老,我渴望加入一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以其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点,与企业共同发展!
详细个人自传
1年大型日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熟练操作三种品牌财务软件(ORACLE/金蝶/用友),会计专业基础扎实,熟悉新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强并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其他要求:企业能够按照劳动法规定购买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或者发放住房补贴)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上元岗
联系电话:
135XXXXXXXXXXXX
家庭电话:
手 机:
QQ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