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范文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措施

2002年的世界500强安然公司就是一例因财务风险而破产倒闭的公司。2006年顺驰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也是一个因为缺乏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而产生危机的例子。这些都表明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融资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一国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央行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徒增不少,中小企业也因无法得到急需资金而被迫停产或收缩经营规模。

2、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通造成的融资风险

企业资金来源无非是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两种方式。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又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以及自身制度不健全等情况的影响下,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使其贷款难度加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内部原因

1、盲目扩张投资规模

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仅凭经验判断片面追求公司外延的扩大,忽略了公司内涵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投资时资金的重大浪费。

2、投资决策失误

对企业来说,正确的产业选择是生存发展的战略起点。但一些企业在选择产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产业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观念,不能敏锐的把握产业演变的趋势和方向。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要具有科学化。

3、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合作伙伴的资质、信誉、诚信问题以及合作伙伴是否具备承担相应风险的能力。

4、诚信不足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质量分析。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的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能否融通到资金,能融通到多少资金,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5、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6、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债权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的使用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电但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地监督与控制。

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十分丰富,绝不仅仅是两个指标、分设上下限那么简单。长松咨询专家指出,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1、关注匹配性

债权人和企业首先都应关注金融工具的期限要求与企业现金流产生能力、稳定性的匹配性。不能因为有抵押资产就采用成本低的债务融资,投入现金流不确定的业务。不少陷入财务危机的温州企业并非主业订单减少,而是依靠现有可抵押资产举债融资,从事现金流入高度不确定的业务――包括自身缺乏持续竞争力的技术产业,或者受宏观调控影响大的产业。

2、关注交易结构设计

其次,企业和债权人都要关注债务融资产品的交易结构设计,限制企业将债务资金投向高风险的业务等行为,不能因为企业有抵押就放松限制。例如,湖南浏阳市有花炮企业近1000家,租赁的集体土地,抵押贷款非常困难.于是,国家开发银行设计了“三台一会”的交易结构。筛选出50家左右眼花企业,根据“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参与和认购互助担保基金。每家出资金额30万元人民币以上,目前规模1500万元。出资企业可享受最高不超过出资金额10倍的融资担保,金信担保提供担保提供担保费减半收取的优惠政策以及基金出资的受益权。

3、重构商业模式

可以重构商业模式、改变资产资源能力组合模式。竞争地位强,或者资产规模大的企业,可以把固定资产与技术、管理等软实力分类,采用融资租赁、投资等融资工具,这将使企业资产负债表大为改观,从重资产转变为轻资产,甚至无资产和负债。交易结构中的各方保留自己的核心资产、资源和能力,通过调整交易结构重构契约型组合。

4、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也应为企业创设一个和谐、有力的财务风险管理氛围。媒体记者、分析人员不要因为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低,就轻易预言企业面临财务危机风险。政府监管部门,要减少对信贷规模、行业的直接干预,使优秀的企业不至于因为信贷资金的急剧减少,而陷入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新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及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变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应对现代经济激烈的竞争,有效的规避管理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控制财务风险任务已经摆在眼前,成为关系着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医院的经营决策者与财务管理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防微杜渐,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系统防预能力,达到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的最终目标。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实则是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非控制因素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误差或者偏离的现象,继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财务工作客观的实际结果偏离主观预想及原定目标的差距越大,医院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风险不但会影响医院正常的资金运动,同时也会损害经济效益的增长,甚至会导致医院陷入信任危机。医院财务风险虽然表现为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但探讨如何控制医院财务风险已逐渐成为提高经济、服务效益的关键内容。由于财务风险不确定性与多变的特点,使得加强财务监控、完善风险监测系统变得势在必行[1]。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管理体制建立不合理。医院财务管理不能完全的企业化和市场化,多数医院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委托的管理关系定位十模糊,导致资产的实际使用者与管理者角色互有重叠现象,对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带来巨大冲击。

2.资本结构组成不安全。主要体现在是医院的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追求降低筹资成本,利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重组,增加了债务资本比重,导致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过强,存在偿债风险危机加大。而由于医院建设规模及配套设施的迅速扩张,很多医院资产负债率存在普遍过高的现象,如果经营波动性出现,或是货币政策变化,必然将导致建设周期加长的债务风险[2]。

3.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敏锐的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了解,将导致财务风险滋生蔓延。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需寻找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财务决策。然而,现行的医院财务人员仍习惯于旧体制下的管理思维,对系统专业的财务训练尚有欠缺,专业素养可谓整体不高,存在经验决策导致主观决策的现象、制度与规范脱节的问题。且医院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在我国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医院少之又少。

4.财务决策执行不科学。公立医院具有企业经营主体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双重身份,医院财务决策与执行中往往出现拍脑袋决策、经验决策等不科学的行为出现。如项目开发引进或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出现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弊端,没有结合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无法控制对未来现金流财务管理的影响,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缺乏预算和监督管理,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可避免。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1.调整管理体制。尽管医院的体制问题遗留比较严重,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较难控制,但医院系统必须调整财务风险调控体系和自身发展战略定位,综合判断市场的环境变化,出台有前瞻性的财务策略,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化解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医院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加强医院管理的免疫能力。

2.优化资本结构。在医院财务活动中,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解决融资问题,重视负债增加形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当合理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明确权益与负债所占分配比例,确保财务风险的最小化和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资本的机构优化,可以有效抵御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利用适当的债务融资组合,充分实现现金流高效运转,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推动医院的快速平稳发展[3]。

3.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取决于医院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的高低。财务风险有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必须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全过程贯穿风险控制的基本主线。因此,全面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全院各项具体的财务行为与规划执行情况,能够及时的反馈医院财务风险并做出处理[4]。通过提升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理顺财务管理权责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监督效能,才能在利益分配面前做到公平、公正。

4.完善财务决策。医院决策者在关系到发展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定时、在和实施的主要责任人和拍板时,都可以先征求意见,通过集体表决和科学论证,以此衡量全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经济决策模型、引入核心参考指标,根据客观综合的标准进行科学决策,避免因个人主观臆断造成的风险,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规范程序,从而提高执行的效率。

四、结语

医院财务风险成因错综复杂,条件不同其表现形式与程度也各有差异。新经济下的医院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决策失误、管理漏洞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出现财务风险[5]。财务人员在其管理活动中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控机制、防控体系,化解财务风险危机,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指引决策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竞.浅析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成因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01):187.

[2]梁应涛,崔光平.刍议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2013,18(02):169.

[3]龚晓.新时期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m2012,21(09):126-127.

篇3

摘 要 造成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对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成因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影响企业单位财务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等因素。以上因素虽然存在于企业外部,但会对企业财务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宏观环境具有难以预见性,企业自身也无法改变它,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就必然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很多企业很容易违背企业经营效率的这个根本,而是在做大了一点后就进行简单的扩充,单纯地用金融化的手段替代企业经营,却忽视了如何通过合理途径实现目标。

(三)筹资决策失误

由于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企业沉重的财务负担,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结果是,一旦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企业面临的将不仅是丧失信誉,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四)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中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依然普遍存在,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会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管理方法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虽然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企业行为不能随意影响,但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依然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企业要认真分析研究瞬息万变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对其变化趋势及规律有一个宏观把握,并进而制定相对应的措施,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由于财务管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企业必须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抓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正确的财务决策与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都会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来防范决策失误风险。每一次决策,都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甄选,最终选择一种最合理的决策方法。

(三)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要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部门明确各自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赋予各部门相应的权力,做到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要本着兼顾公平的原则,调动各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真正把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落到实处,这样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就会明晰了。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

(一)分配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那些投资风险大的项目,企业间可以通过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分散了投资风险,降低了独资承担的财务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将资金投资于不同品种,就能够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不但分散了投资风险,同时又能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二)回避法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企业选择理财方案时,通过对各种已经拟定的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做出较全面的分析,综合评价各项理财方案,只要不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就应该在权衡利弊下选择一种风险最小的方案。例如:在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选择上,只要债权性投资能够实现企业预期的投资收益,那么企业在做投资方式选择时,就要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的风险较于股权投资要低得多。虽然股权投资带来的投资收益可能会更多,但为了回避风险,企业从事股权性投资时还需谨慎对待。

(三)转移法

企业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嫁他人。在诸多转移风险的方式中,企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企业购买财产保险,就把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企业投资建造固定资产,可以出包给他人建造,这样就把建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方。如果有了闲置资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这种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的风险转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降低法

有些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企业应当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无论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还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都有必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能够吸引客户的新产品并积极开拓新市场,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避免因产品滞销,丢掉市场占有率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以上分析了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国内企业也必将面对更多的财务风险,企业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保证企业利润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防范 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目前,我国经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都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便存在于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而这无疑会对企业在其运营和生产时期产生重大的障碍和深远的影响。简而言之,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对风险判断的正确与否关系财务决策的成败。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总试图去防范它。但是要想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对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人为的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靠负债支撑,为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箭,用好它企业获利匪浅,借鸡生蛋;用不好则是鸡飞蛋打,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的境地。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的内部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涉及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有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是为了减少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计、提高工艺、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比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6日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考验和越来越多的风险。企业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整体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然而,不少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规避能力都十分薄弱。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尤指资金风险,指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而带来的损失,如贷款利率和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失误等。财务风险集中于筹资活动,财务风险管理的起点、终点都是货币资金管理,如果企业经营资金全部来源于投资者投入而不向外借债,那么企业就不存在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财务活动非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风险来源广,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利益分配风险等。这是从企业财务管理本质角度,即以企业运营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为视角来界定财务风险的。本文采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如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从根本上把握风险本质的能力有限,片面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缺乏对财务风险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管理,由于事前风险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对风险不能进行评估和预测,所以不能制定相应的预警和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只要存在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而风险意识的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通过借入财务资本,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债务杠杆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借入资金需要偿付借入成本,因此为了持续经营,企业必须保证通过借款经营所取得的利润高于借款利息。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盲目扩大财务杠杆比率,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企业过度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比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高的负债比率使得企业借款的风险溢价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当企业用自有资金所创造的正常利润难以弥补借款利息时,企业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四)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不合理。决策失误是现代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在初步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一些企业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机制,使得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无规可依,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特别是有些企业在决策上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不能集思广益;或者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忽略了前期调查深入研究,信息获取不充分,决策时没有考虑周全,对收益的预期与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这样做出的决策很可能欠缺科学性与可行性。再者,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也各具差异,若决策者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效益低下,长期偿债能力降低,则会形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从表象上看,各项制度已经建立,企业会计人员也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但实际上却是内部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处于严重混乱的状态,这无疑将会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正确把握产生风险的因素,善于分散风险,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成正比,即风险系数越大,收益率将会越高,甚至可获得高额的风险报酬。但风险越大,一旦失败,其损失也会越大。因此,企业不能只追求收益,忽视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均衡的要求进行决策。

(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财务风险与其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企业在筹资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长期筹资决策中保持该最佳比例。企业筹资决策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筹资对象、筹资金额以及筹资期限。管理者应权衡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与筹资对象;恰当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有利于企业降低偿债压力,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因此为了健康、稳健的发展,企业应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期限搭配。总之,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

(四)建立合理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因决策不当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个人风险偏好、经济环境的潜移默化等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决策产生过程中,经验主义、独断主义断不可行。决策机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尽可能将计算分析方法进行量化。例如,在投资决策前,应详细设定数种投资方案,分别计算其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等各项指标,并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然后充分结合各方面因素,斟酌最佳的投资方案,要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可承受的风险范围等进行全面评估,在合理的资金结构下决策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

(五)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一项常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控制度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防范机制,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现代企业大财务的观念,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的管理职能,控制和防范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引发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由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应熟悉财务风险的来源成因,以便对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预测,通过对症下药的方式来适当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将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孔远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J].财会月刊,2010.3.

[2]徐玉红.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加强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

[3]杨根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探析[J].财务与会计,2007.9.

[4]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篇6

明确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更准确的把握财务风险的本质,利于企业预测和衡量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策略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总体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复杂多变的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

2、对财务风险的重视不够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国许多企业的高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企业只要有利润、管好生产经营、资金不短缺,即使有风险也能应对。对风险重视不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企业盲目扩大销售,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首先,“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企业,企业为了拥有客户,增加销售产值,占领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产品大量滞销,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长。其次,企业销售人员为提高经营业绩,在赊销过程中不去深入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盲目赊销产品,导致应收账款失控,大量应收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呆账。致使资金无法周转,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搭配不合理

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资金短缺的时候,没有对经营先进行认真的分析,在财务风险依然很高的情况下继续通过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均处于很高的位置,增加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从而使企业的评估等级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5、存货库存大、周转速度慢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得比重比较大,存货流动性差,即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又使企业存货丢失毁损的风险加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1)筹资风险防范。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2)投资风险防范。对于项目投资,公司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3)信用风险防范。主要指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当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销售折扣、销售折让、信用销售、代销和广告宣传等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应当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对境外客户和新开发的客户,应当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4)合同风险防范。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措施

(1)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各企业应遵循经济规律,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综合治理,走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之路;建立健全适合市场要求的防范措施,减少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创造条件。(2)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应当从生产经营中走出去,放眼世界,及时的了解前沿市场。(3)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4)合理搭配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使财务风险服务于经营风险。为了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应当运用不同的财务战略降低财务风险。(5)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制定合理的采购及销售管理模式,盘活存货,提高存货周转率,加速公司资产、资金周转。

三、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想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业内人士已经提出了许多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本人认为,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战略降低财务风险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企业的投资经营不能限于主业。企业采取多元化投资战略应有明确的多元化战略目标;把握多元化风险;新进入行业与主业的关联性;有人才、管理和技术;有资金等。企业采取多元化投资后,当外部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各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使企业的总体财务风险降低。

2、采取保守的筹资战略,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面对资金短缺时,如果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较低(既资产负债率低),可以采取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举债时应综合分析成本效益,采取合理的筹资方式,如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筹资成本。如果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较高(既资产负债率高),企业应当选择权益筹资方案,以使财务杠杆程度降低到适宜的水平,降低财务风险。

3、通过企业并购,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并购后的的企业可以对资金统一调度,增强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精简管理人员,节约管理费用。由于规模和实力的扩大,企业筹资能力可以大大增强,也就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此外,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如果被并购企业存在未抵补亏损,而收购企业每年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利润,收购企业可以低价获取亏损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其亏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另外,我国中、小企业常常资金短缺,容易破产,但是企业并购后,由于两家企业资金可以相互融通,发生财务困难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68-01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教育投入和高校资金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财务风险的存在愈加明显,本文就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有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保障高校稳步发展。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经济活动较为多样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高校的经济活动日渐增多,其内容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科研收入、附属机构缴款、国家财政补贴等,都构成了高校筹资的渠道;而为扩大学校规模,满足更多学子的需求,学校必须花费更多的资金来经营管理,甚至多方打点。

(二)财政管理制度复杂

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及差异性,高校在会计核算方面采取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两种基础并用的方法,虽然满足了不同经济活动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却也为高校的财政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造成了管理模式的复杂性。

(三)资金运动不够独立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收支活动是纳入国家预算、由财政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的,这就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缺乏独立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财政漏洞,应对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政府投入经费不足

我国倡导“教育为本”,在教育方面注入了很大的投资力度,因此,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大头。然而,即使如此,在现今的财政体制下,受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务状况,投入高校建设的资金仅够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转,而生源的增加,基础设施的需求都大大提高了学校的资金压力,使其不得不走上贷款的道路。但是高额的本金加上大量的利息,高校面临的财政压力越来越严重,为其带来了无法避免的财政风险。

(二)收支结构不对称

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事业收入,如上所述,财政拨款受限于国家与地方的财务状况,并不稳定;而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了开学季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年度特征鲜明。另一方面,高校需要负担科研、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额度费用,支出远远超过了收入,根本无法在维持日常运转的同时兼顾发展的需要。这种收支结构上的不对称无疑加重了高校的财政压力,引发了更多财务风险。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在建设内部会计制度时,并没有切实遵照《会计法》中相关的规划和程序,在内部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缺陷。另外,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各高校以往建立的内控制度和管理模式一时间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致使内控的原则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四)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

基于高校资金活动对国家预算约束的依赖性,学校的管理层并不需要过多考虑财务管理问题,这就导致了管理层发现财政漏洞的能力相对薄弱,无法及时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检测和防范。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客观环境的认知不足,无法准确预见环境变化趋势,对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其风险意识淡薄。两者相加,就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状况,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加政府投入

资金不足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而高校的资金来源大多依赖于政府拨款,因此增加政府投入能够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政府投入经费的支持能够减少高校的对外贷款,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从而缓解扩大学校规模和基础设施缺乏之间的矛盾。

(二)拓宽筹集渠道

财政拨款毕竟具有不确定性,高校还是应当积极寻找其他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三)建立科学的控制机制

各高校应当加强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审计监督,严格遵循《会计法》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切实做到职权相称,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经费的利用率,规避财政漏洞的出现。

(四)加强风险意识

加强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财政风险的了解和认知,能够从思想上增加他们对财政风险的重视,激励他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面对日渐增加的财政风险,高校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政府部门也应当给予高校更多的资金支持,减轻贷款带来的财政压力。只有各相关组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长足发展,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邹果,阳秋林.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4(2):5-8.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独特,造价高、生产周期长等决定了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数额大、质押时间长,加之工程工期长,成本管理与控制链长、应收款的回收难度大等现状,都会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企业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1. 1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行为的决策和执行、 经营环境变化等原因,财务活动不能满足企业的运营需要,使企业履行经营业务受阻,甚至影响到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可能性。

1. 2 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不可回避的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采用一定的系统方法,科学合理地把握财务风险从形成至消退的规律,在一定环节给予必要的主动干预,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一系统基本涵盖了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风险预警、 风险控制、 系统监督等几个环节。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

1. 内部控制风险。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内部责任合同签订及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 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存在先开工后签合同的不可控被动现象;二是成本控制乏力,开源节流能力差,项目成本控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项目部拥有完全独立的材料采购权,在利润的实现上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债务纠纷;四是项目施工产值统计弹性较大,给债权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不利于工程款回收率的提高;五是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注重财务分析,事中控制不力。此外,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主管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 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以包代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有的企业在运作工程项目过程中过分地扩大了项目部和项目承包人的自主权, 民营式的合作体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另外,施工企业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风险作出必要的估计,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会计核算和管好、用好资金就行了,缺乏必要且全面的风险意识,以至形成片面性的财务行为。譬如,融资是解决施工企业某一期间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不顾一切地融资同样会使施工企业陷入两难境地。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形同债务管理,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 承包体制风险。施工企业是施工合同的主体,必须承担和履行合同条款的所有法律责任,而在现行的项目承包模式下,合同的履行、实施者是非独立法人的项目部、分公司甚至个体承包人。尽管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或承包个人签订了承包协议,但这种协议明显和国家的法规不相吻合,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其所附带的连带责任往往一发不可收拾。这样项目部和项目个体承包人一方面行使企业的权力,另一方面却逃避了法律责任。

4. 税收征管风险。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后,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的管理弱化,加上某些地方的材料市场极不规范,购买材料时没有发票,或者假发票泛滥,企业面临很大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1. 资金结构风险。目前,建筑市场中垫资施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不仅严重干扰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垫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生产资金被占用,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施工企业债台高筑, 财务费用增大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对供应商及银行等的巨额债务影响了企业再融资能力,损害了施工企业在新一轮投标中的竞标能力等等,形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垫资施工加大了工程款的回收难度,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2. 合同中的财务风险。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企业面临着诸如工程质量、拖欠工程款、材料价格等问题,这些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因此,管理稍一放松,就可能发生亏损,项目承接到手有可能意味着要发生亏损,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合同风险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例如: 工程变更风险,即合同规定施工企业应承担的风险有工程变更在 15% 的合同金额内,施工企业得不到任何补偿调整;又如:合同价格的调整,如果合同规定不予调整,而实际施工中发生变更,导致成本增加,则施工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处理此类风险问题,关键就在于要有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将合同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 如果合同“先天不足” ,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增加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3.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财务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实行全面成本控制,能否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现场工程直接费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

4. 工程竣工 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施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工程竣工决算,但是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概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 另外在施工后期,往往因业主资金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 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 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 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形式

1、企业盈利能力仍然不强,主要是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工程项目竞争激烈,让利现象严重,同时建筑材料价格、劳务用工价格等持续走高,导致工程总成本的增长,个别建造合同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2、 企业营运能力仍然不高, 从资产结构看,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周转率低,发生坏账风险很大,潜亏风险增加,企业存货金额迅速增加,存货周转率偏低。

3、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过度举债,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利息负担沉重,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

4、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到期债务的现金流,部分生产经营所需设备投入需要依靠银行借款资金。

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防范体系的构建

1、财务防范指标设定

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主要包括: . 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 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 发展能力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 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比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可以增设应收账款增长率以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两个重点管理指标。

2、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有序运行、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 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企业可以成立由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以及经营、工程、综合监察、财务管理等部门成员参加的预警防控领导小组。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财务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3、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4、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5、财务预警的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简单地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还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情况,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挖掘出财务预警指标变化背后的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过程,挖掘其变化的真正内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强化财务约束,建立科学的财务防范系统,规避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在经济林潮中站稳脚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春先. 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小议[J].财务与会计,2005(3).

[2]刘瑞乾.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11).

[3]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6).

[4]张月娥,周大风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测定和防范 [J].理论观察,2003(8).

篇9

[关键词] 财务风险 内部财务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其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其是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显然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靠负债支撑,易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2.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特别是现金管理,更具随意性,不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现金,白条抵库、坐支现象严重。已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人”建立企业的目标并将控制机制赋予实施,因此内部财务控制环境有待进行全面建设。

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在融资时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集资金中继续保持。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不合理,应通过筹集资金活动和各方面改革进行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从资本结构理论入手,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风险的抑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既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使综合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点;要抑减财务风险,就必须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内控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工作流程中都存在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涵盖了规避该业务流程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即查缺补漏,使健全后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成为一个系统性、包容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内部控制制度。

4.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严密的内控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运行高效的风控业务运行机制等配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要始终贯彻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业务环节的每一个员工都在评估和排除风险。使企业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5.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同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由此,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

总之,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措施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实行,不仅在管理制度上要有保障,而且在组织机构,激励约束,以及监督检查和预警机制方面也要配套,形成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切实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二)内部原因1.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企业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所有资金中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所占的比重关系,缺乏合理性的资本结构会增加企业本身的财务重担,进而使资金间的流动性受到限制,简单来说,就是约束了企业资产的变现与购买力,进而诱发财务风险。2.财务决策欠缺科学性造成决策的失误。当前,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时,往往会因财务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缺失造成最终决策的失误,而财务决策的失误是造成财务风险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一旦财务管理决策出现失误,企业投资的项目便很难收到预估的成效,甚至没有办法将成本收回,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3.财务管理职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知。因财务风险具客观性,故其在企业中的出现是必然的。而当前社会中,很多企业财务部门觉得处理好资金的用途和售后,便不会有风险出现,严重缺乏对对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知,也就是缺少风险的意识,更不会提前采取对风险防范的对策,如此极易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当前,很多企业中存在着诸如部门和部门间、母公司和子公司间、子公司和子公司间等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他们往往出现自身的职责不清晰、资金管理混乱等现象,进而使得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效果严重降低,失去安全和完整的保障。通常这种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状况在上市公司中较为常见,财务风险问题频繁,进而严重整个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一)财务风险的应对防范措施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历程中,财务活动的开展贯穿始终,不可缺少,通过财务风险可得知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状况。财务风险的存在具备客观性,是企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风险。当企业进行抑制财务风险的规划时,要秉着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利益原则,努力将财务风险抑制到科学可行的范畴内,提前对风险进行预测并有效防范就是抑制财务风险最好的措施。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风险分散法。风险分散指的是经过不同企业间的联合经营、投资形式的多样性等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企业针对一些投资风险极大的项目,可联合投资,一起承担风险,获取利益。此外,因市场需要的反复变化,企业在选择经营商品时,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商品种类进行经营,避免了单调商品下难以取得预估收益的财务风险,也减少了因商品滞销带来的经济亏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2.风险转移法。所谓风险转移法指的是企业凭借科学有效的科技手段把自身所有的或部分风险转移到其余地方的方式。风险转移法形式不一,企业需依照自身的真实状况选取最适宜的转移手段。保险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企业财务风险转移法,指的是企业能够凭借对财产保险的购买,把财务风险的承担者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此外,当企业进行投资时,还可选用联合经营式的投资手段,把投资产生的风险转移到其余参与企业中。这种风险转移法能够有效转移本企业的部分甚至是所有风险到其余地方,有利于将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3.风险回避法。风险回避法指的是企业对自身理财方案进行选取时,需对所有方案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全面细致的评估,在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目的顺利达成条件下,选取一个具备最小财务风险的方案,进而实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比如,面对债权性和股权性投资,若是两者均可令企业收获预估的效益,尽管股权性收益会大于债权性投资,但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却是债权性投资,因其本身的风险要比股权性小很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在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篇11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是指医院在财务活动中,因为各种未知因素,导致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令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亏损的一种可能性。医院存在潜在性的财务风险或者已出现了财务风险,不及时防范或者处理,会造成实际财务目标越来越偏离预期目标,这不但会降低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还会影响医院出现资金周转危机,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不利。 

1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1.1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且多变 

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医院所处于的大环境也产生较大的改变。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纷纷进行了改企改革。在此背景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如果遭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医院作为银行贷款大户,必然也会受到牵连,出现财务危机,其借贷难度会大大提高。 

1.2医院的资本结构欠合理,负债经营严重 

负债经营也是企业规避财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医院经营而言,合理的负债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部分医院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自身偿还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还大量负债建设、购置设备等,这样的决策,会进一步削弱医院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严重失衡,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1.3医疗成本控制不严 

医院在卫生材料、药品与项目方面的支出比重十分大,会花费大量资金。通常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大量购进医疗用品、药品等,导致订购成本、储存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医院还会因为部分贫困患者拖欠医疗费、部分信用缺失病人恶意拖欠费用、医疗纠纷的赔偿等情况,增加了成本开支,减少了医院的可用资金。 

1.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过去的医院多是公立性质,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的意识也深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普遍风险意识较低。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完成改企改革,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左右,而医院财务人员培训跟不上财务改革的步伐,部门领导也无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对新会计制度以及新的会计理论了解不深,这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评估资产配置及更新或者在项目投入评估时,较缺乏正确的判断及风险识别的能力,导致决策失误,形成潜在性的财务风险。 

1.5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医院在评估风险的制度及方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医院相当没有一个防范风险的保护屏障,会令医院一直处于随时可能被财务风险摧毁的高风险状态,比如,在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城镇职工在住院期间,除了部分费用是由基金支付,其余的均是医院垫付。通常垫付款是在病人康复出院的2个月后医保中心才会支付,且医保中心还可能因为总费用超标、药费超标等问题被扣掉部分款项。这样的状态下,医院承担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正常营运产生严重的影响。 

2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2.1加强医疗成本的审计与控制。对医院医疗成本加强审计与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通常可以参考历史成本、标准成本或者按照新的市场物价制定定额成本,从而对医院日常应有开支进行成本预算,同时量化考核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及单位成本费用,由此进行医院营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日常药品或卫生材料的采购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全年或者季度需求做出成本审计,按照实际需要批款,以防止出现订购成本、储存成本过多现象。 

2.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为了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专门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主要负责医院的经营业务及资金申请的核查,同时加强监管、评估医院内控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医院内部控制处于稳定状态。审计人员务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较高思想素质,确保审计的公正、独立、客观,审计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考虑的模式。 

2.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通过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的变动而鉴别财务风险的级别、类型。对于具有企业性质的医院而言,需要建构适合自身运转的财务预警系统,这是能够及时评估、发现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监测人员首先在系统中设置风险预警的界限,利用计算机对医院经营的全部资料实施全面分析,经常监控追踪医院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动态,通过电脑系统的自动分析,达到或者接近风险界限系统会发出预警告示,从而更有针对性并且及时发现风险,并化解风险。 

2.4培养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医院财务部门的职员是进行财务组织及财务操作的主体,要对医院财务部门灌输风险意识,增加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防御方面的培训,能够让更多人员主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能够在思想上重视规避风险。在此基础上,医院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接受新会计法的教育,熟悉当前信息化、电算化形势下的财务活动模式和财务操作,以提高其实际控制风险、评估风险的能力。总的来说,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观性。 

2.5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医院要组成一支财务风险防范队伍。可由会计审核、账务操作、票据管理以及门诊、急诊、住院部、采购部等各个岗位的负责人组成。风险防范队伍组建起来后,在管理与培训过程中树立流程再造的先进理念,梳理常规的财务流程,共同讨论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或者需要重点控制风险的环节,从而制定出现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范细则及处理方案,并加强执行的监督。医院财务工作中,需要防范风险的环节主要有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款管理等,根据这些重点需要防范的环节,制定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通过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两方面建立起来,成为风险防范制度的配套措施,主要为监管财务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操作更加规范,风险防范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篇12

摘 要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就财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作了简要归纳,通过分析财务风险成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企业通过加强预防和监控,化解财务风险,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防范

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元素,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公司财务收益及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即认为存在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从而阻碍企业达到预期利润的实现,从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有很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视为可有可无的事项。

(二)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便是有,有的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执行力度也是不严,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与监控关系混乱,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不完善

企业风险意识的淡薄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构成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与进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不单靠企业自身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要靠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企业间成功的经验的分享借鉴。

三、我国企业风险形成的原因

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原因,也有企业内部自身因素。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1、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缺乏职业敏感度,对企业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对潜在的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的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管决策现象,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引导和决策均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员工只是遵照执行缺乏主动出击,提出有效方案应对风险的主观能动性,防范风险的思想意识懈怠。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即使作出了风险预计,过后也是抛之脑后,执行过程中不再复核或是不断评估、改进。

3、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脱离,财务制度不完善。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明确的企业财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和对经营者管理者风险决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有效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企业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培养企业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的是形成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而言,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尤其是领导阶层应增强对企业风险的防范意识。有了有效的领导体系,才会带动员工全员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大意义,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才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1、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对财务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确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对可能发生得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根据确定的目标,针对风险的性质种类以及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则,以便于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框架。

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

3、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建立监督控制机制。

审计是对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它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通过开展内部审计方面的工作,可以促使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财务控制,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4、及时总结反馈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对财务风险管理方案进行监督、评估、总结、反馈,以便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进、完善。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企业应变能力

篇13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87-03

引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河北金牛能源集团的杨军涛从引发财务风险、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1]。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飙从化解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根本保证、重要手段、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探讨[2]。北京建材经贸集团总会计师刘凤海从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和理财观念,实现资本经营;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目标,实现资本增值;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3]。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的李媛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有关措施[4]。还有周列平、吴利英、王全凤等学者或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了研究[5~13]。本文将从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入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研究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特征,更清晰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依次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财务人员理解财务风险的发生、后果和应对策略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在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政策突变、决策失误、管理不当、资金流动不畅、投资收益评估不准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原因十分复杂。本文只对影响最明显的外部环境变化、内部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是企业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涉及范围广,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活动却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这势必会给企带来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缺少对环境敏锐分析和掌握, 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产生财务风险外部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作为企业财务决策只能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

(二)内部决策失误

企业内部决策失误对企业财务将造成重大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失误和投资决策失误。

1.筹资决策失误。(1)筹资规模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投资规模大则筹资就要多,投资规模小则筹资就要少。倘若投资规模大而筹入资金过少,企业就可能因此而失去良好的获利机会,或者使已投资在建的项目停建,企业无法获取预期收益,甚至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与此相反,如果投资规模小而企业筹入过多的债务资金,且企业自身不能合理充分运用和支配这些资金,就会造成资金闲置,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获利,反而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引发财务风险,有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年1―11月份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是53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为517亿元,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7%。国家在1998年曾三次降低企业贷款利息。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仍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16%。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负债太多,特别是长期负债居高不下,使企业包袱越背越重,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筹资风险上。(2)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如果企业筹资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将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一旦企业经营出现偏差而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出现困难,甚至因不能偿债而破产。如东南亚危机发生后,亚洲许多国家的大企业纷纷破产,如日本的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世界著名的八佰伴百货公司、韩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公司中的大韩钢铁、中国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缺乏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筹资决策失误。(3)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当。目前在中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票发行、债券发行、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额外费用,减少企业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引发财务风险。如和记黄埔从1997年7月16日开始从香港出发,到欧洲、美洲、亚洲城市进行巡回推介债券。整个巡回推介过程中报告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至推介结束,所收订单高达70亿美元。视此形势,和记黄埔也将最初发债10亿美元扩大为20亿美元。由于和记黄埔选择筹资方式和时机恰当,投资者反应热烈,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反巨人集团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 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 000万元。到1996年底随着保健品销售量的急剧下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巨人大厦一期未能按期完工,建大楼时卖给国内的

4 000万元楼花按合同规定需要退还,并给予经济补偿,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而巨人集团投入巨资开发的华南第一高楼――巨人大厦,居然没有借银行一分钱,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很多人分析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筹资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4)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债务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负债的相对比重。债务期限结构的恰当安排往往被人忽略。若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就会加大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那么当短期借款到期时,由于投资的回收期还没有到,可能会出现难以筹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由此引发财务风险,甚至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2.投资决策失误。(1)投资决策随意性大。部分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引发财务风险。本来是为了更大发展,因投资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巨人集团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未能有效运用内部管理型战略与外部交易型战略延伸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巩固和发展核心能力,而在1993年、1994年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将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尚未得到巩固的时候,巨人集团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冒然投入巨资,跨入一个自己完全生疏的行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存在。外加经济市场的变化,保健品市场下滑,造成巨人集团资金周转困难、财务危机,最终导致巨人集团走向破产。(2)投资评估不到位。很多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往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研或到外地考察,发现在甲地此项目效益十分明显,未考虑本地环境和本企业实际情况,就认为投资该项目有一定可行性,未进行专业、全面的投资评估,在投资后引起财务风险,造成企业发展的危机。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得出投资该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3)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决策时未能科学、准确地估计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按照主观臆断决定项目投资,就很容易形成决策失误和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这种现象在家族式企业更容易出现,企业所有决策由一个人说了算,又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研究,未进行投资评估就盲目上马,结果导致发展态势很好的企业,因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破产或倒闭。

(三) 财务管理不当

1.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导致财务运转不畅,效率低下,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例如,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 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不完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目前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还有很多管理不善的现象都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要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内容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继续扩展,逐步成为企业管理核心。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3.建立完善的预算流程。预算流程包括预测业务结果的评估相关资源的需求,是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分解到下层的业务单元后,预算将“自下而上”地逐层生成,下层单位根据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

4.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尽力完善决策的流程,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二)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抽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 建立滚动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利润资产平均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三)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优化的资本结构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在资金安排上, 企业筹集的资金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匹配原则,即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而中期的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租赁等)由于偿还期限较长, 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 实收资本, 优先股等)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 房屋、建筑物, 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的投资。企业之根据各种资金的偿还要求的不同, 将所筹善解人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 既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 又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 是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四)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首先,建立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门或全部业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如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等。其次,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再次,建立风险应对决策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如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最后,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阶段性控制工作控制财务风险, 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 全过程予以监督考察。事前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 作好各种预算工作。事中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 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确保投资效益, 实现资金结构优化, 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事后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 应及时消化处理, 若长期挂账, 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 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 反之安排欠妥, 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军涛.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J].财会与审计,1994,(4).

[2]黄飙.浅谈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刘凤海.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J].企业管理,2006,(3).

[4]李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J].财务管理,2006,(6).

[5]周列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 2007,(5).

[6]吴利英.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 2007,(11).

[7]王全凤.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文教群论, 2007,(2).

[8]王德礼.中国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变革浅析[J].财贸研究,1993,(2).

[9] 陈西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发挥财务管理作用[J].中国建材资讯,2005,(1).

[10]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1]王革非.企业财务管理的诊断与咨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篇14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我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一旦市场销售缩减,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外,在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与之相适应。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二)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六)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一)常规性策略具体如下:

(1)风险回避策略。这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需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风险接受策略。也称风险自留,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技术。

(3)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防范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二是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从起到戒鉴和警示作用。三是素质培训。教育与培训目的在于树立风险意识。

(4)风险转嫁策略。它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完全避开风险。即使有风险,也可以通过合同得到合理处理,避开责任及造成声誉上的损失。二是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

(二)创新性策略虽然传统的常规性财务风险管理策略能有效地处理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出现。但有时还出现了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无法解决现行风险的问题。很明显,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在呼唤新的管理策略。

(1)风险管理中整合风险管理理念的运用。企业的整合风险管理主要是从整个组织所有的业务范围出发,积极、超前和系统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风险,从整个组织的目标出发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它首先需要将组织在所有层面上的风险评估出来,然后集合所有这些层面上的结果以优化风险管理措施,并确定这些措施的优先次序。首先,风险是一个层级的概念。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来源和不同的性质,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同。其二,风险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些剥离至每一层的风险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可能会相互影响。因此,如果仅就一个因素而论风险,不能从一个综合、全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无法正确认识风险的全貌,也就无法从更本上有效控制风险。企业所面临的许多风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整体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风险和实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风险。

(2)总风险项目分割法与来源分割法。企业总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可以使资产项目成为独立的风险评价主体,从而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予以捆绑和锁定,并进行破产隔离处理,为企业进行融资创新奠定基础。因此,这些附着特定风险和特定收益的资产项目可以成为企业融资的依托,从而产生了项目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融资。为项目投资者做出的以投资项目为导向、具有有限追索权或不具有追索权的融资安排称为项目融资。在项目融资方式下,贷款本息的偿还是以项目本身的净资产价值和未来现金流入作为保障的。它实际上把项目本身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组合捆绑,从企业整体风险中分割开来。企业总风险按照风险来源,可以分割为项目建设中的工程风险、经营中的原材料供应风险、产品的销售风险等。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可以把这些风险转嫁给不同的风险主体进行分担,这是项目融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管理创新。

(3)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以期权为例。期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或手段,是因为期权头寸与企业需要套期保值的标的资产的损失可从期权头寸的收益中得到弥补,而标的资产的收益可以通过不执行期权而得到保留。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使企业只承担有限的损失,而有可能获得无限的收益。但由于期权价格与标的资产价格并非线性相关,期权的价格除了受到标的资产价格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为套期保值所建立的组合头寸只是暂时处于无风险状态。因此套期保值头寸建立以后,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对其进行动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