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实操学习范文

初级会计实操学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级会计实操学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级会计实操学习

篇1

作为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一定要拿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无奈从业停考,越来越多会计专业学生选择转战初级会计考试。相对于非会计专业的考生而言,会计专业考生具有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是每天耳濡目染,有着相对深厚的会计基础知识;其二是有着规律的学习、作息时间及相对氛围浓厚的备考环境;其三是有学识渊博的会计老师专业的指导。

2、按性别划分,分男性考生和女性考生

每天关注初级会计考试的人群中男性考生约占30%的比例,女性考生占70%左右,这一点可能出于会计行业稳定的工作性质所以吸引了更多的女性考生报名。就历年初级会计考试经验来说男性考生表现出备考计划清晰、实操能力更强的优势,尤其是对于《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学习中,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框架梳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很多考生都选择考前突击学习,当然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而女性考生则在《经济法基础》科目表现出突出的笔记整理能力和扎实的记忆力,多数考生都采用细水长流,提早备考。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按年龄区间划分,分青年考生、中年考生和大龄考生

篇2

关键词:会计证;初级会计电算化;以证代考

前言:

会计专业有自己完整的证书考核体系。从业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方面有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高级会计师)。以及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还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

证书对于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工作业务范围、职业发展前途和工资待遇。而对于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校生来说,考证是头等大事,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

一、会计证考证情况的变化

近几年来会计相关证书的考证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说会计专业在校生必须要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需要考的三门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范围更大了,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了,题目出的更灵活了。拿初级电算化举例,08年之前初级电算化中的理论考试部分只有一套题,出题的范围是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组编写的考前模拟试卷,有8-10套题目左右,学生只要将其内容做熟练就可以通过考试(实操部分一般都没有问题)。而从08年开始,初级会计电算化理论考试的题库发生了变化,题目量内容增加了,学生考试的试卷也变成了上半年2套,下半年4套。而从09年开始,题库又发生了变化,题目量进一步增加,学生考试的试卷也变成了随机抽题,甚至有我所教授过的一名学生考试时抽到了8道考五笔方面知识的题目,而在此之前这一部分内容是不做重点讲解的,因为之前考五笔知识的题目最多只有1-2分,而学习这部分内容耗用的时间太多。直至今天,题库增加到了2000多道题,也不再只是考重点知识,而是涵盖到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编制的《初级会计点算化》这本书的方方面面。要想考过,就必须将课本看懂吃透,大量做题,这和以前相比,学生考证压力增加,考证通过率发生了降低。

二、针对考证通过率降低的应对措施

在会计证考证难度增加,学生考证通过率降低的情况下,我所在的系部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增加考证通过率,有:

1、精选有考证经验的任课老师

对于会计系的大一新生来说,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既是引领他们入门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的考证课,老师的选取至关重要,一定要尽量选择专业技术过硬,有多年考证课任课经验的老师讲解。同时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培养有能力的青年教师接班。

2、以证代考,提高学生的考证意识

尽管学校和老师对考证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很多大专院校在校生还是意识不到考证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尝试采用考证课以证代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考证积极性。考证课期末不安排考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证通过情况来登记这门课的期末成绩。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修满学分,就会去积极考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考证通过率,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期末工作压力,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学生考证。

而事实证明,以证代考确实提高了我校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经过统计,以证代考改革前08年第一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证通过率仅为13%,而以证代考改革后考证第一次考证通过率数据如下:

很明显,以证代考改革后考证通过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次考证通过率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会计电算化考证通过率上升了51%,双科(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证通过率上升了50%,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上升了45%。

结论

以证代考改革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这项改革,将其应用到更多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去,如助理会计师考试对应的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应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课程等。甚至于推广到其它非会计专业课中,如英语4、6级对应的大学英语等课程,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应的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作者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罗湘,刘钢. 高职教育“以证代考”考核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3)

篇3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3802

会计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强调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否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会计岗位工作,首要条件必须在校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带给广大考生很大的冲击与难题。肇庆市财政局率先在2013年4月份第一次实行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根据统计考证通过率比较低,考生普遍反映考试题量大时间不够,考试范围广,考试难度大。因此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面对新考试模式会计教师应该研究其变化情况,进而积极探索适合的会计教学模式。

1 新考试模式下的变化情况

1.1 考试模式的两次变革

近几年随着国务院财政部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修订及颁布实施,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月1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发生了两次变革,《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考试科目由以往的有纸化考试模式—2010年起两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2013年7月1日起三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这种新考试模式不仅采用随机抽题,而且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难度大大增加。

1.2 考试内容的变化

以往《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采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第三版教材,《初级会计电化》采用的软件版本是“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10.0”。现在改为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系列书籍,共四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内附考试环境演示光盘)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考试教材的变化引起考试内容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新增考点比较多,增加了“现金管理”、“主要税种”、“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等考点;《初级会计电算化》改用新软件版本“用友畅捷通T3”。

1.3 考试题型的变化

与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相比,《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未变,依旧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但各大题的分值变化较大,前面三道客观题由以前的45分增加为80分,计算分析题由55分调整为20分,这种考法考生复习的侧重点应该适当调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题型增加了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这种考法虽然增加了难度,却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变革最大,以前考试题型是先考操作题,操作题60分以上才可以考理论题,操作题和理论题同时达60分以上方为合格。现在是理论题和操作题同在一份考卷,考试顺序先做理论题(40分)再做操作题(60分),两部分合计算分,此考法注重实操技能。

1.4 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

《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量合计为70小题,《初级会计电算化》理论题40小题,操作题15题。而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连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可知题量大而考试时间紧迫,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考后抱怨不够时间完成题目。

2 新考试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2.1 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考虑,配合学生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试通过率。结合目前无纸化考试变化情况,高职会计专业应该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每周6节课),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本课程新增考点比较多,课时安排由每周2节调为每周3节。《会计电算化》不仅是考证科目,而且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如果在校期间过分看重考证而忽略了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满足不了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为了协调好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之间关系,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该使用“双教材双学期”上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每周2或3节课),这样可以及时赶上当年6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二第二学期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72版》(每周4节课),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争取在大三第一学期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而且方便学院选拔优秀人才去参加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比赛。除此之外,每学期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会计上岗证选修课,进一步提高考证通过率。

2.2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生源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对于生源质量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在职业资格证书上起码要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于生源较差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激励的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或者对于部分成大学生在中职学校已经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可以免休相关课程,把精力放在冲刺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上。而对于普通高职学生,如果在大一第二学期顺利通过了考证,可以免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初级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并且期末考试成绩为100分,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优先获得奖学金的资格。这种激励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斗志,激发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动力。

2.3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紧扣考试大纲制作优质的课件。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大纲,紧扣考试大纲进行精心备课,制作优质实用的课件,方便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制作实用而又精美的课件适用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教学。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教材整本书都是文字,枯躁乏味,倘若教师采用以往“黑板+教材”传统模式,迅速划完重点然后完事,学生不仅记不住该记的知识点,而且会增加学生厌学的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内容做到以考试大纲为主线,重点突出,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做到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2)巧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不仅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计基础》是入门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担任该课程的科任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引路人。在课堂教学在避免满堂灌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运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去由浅入深讲解抽象的专业术语,讲完建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期末处理—财务会计报告每一个知识点后,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要注重与考试大纲相联系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多联系生活实例去讲解重点知识,运用“对比式”“迁移”方法去找出类似知识的异同点,为准确答题做好铺垫,精做习题以巩固课本知识。在《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操。由于《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教材缺少实验操作指导,教师在演示操作步骤时节奏不能太快,提醒学生要对关键步骤做好笔记,多练多思考。另外,课堂教学并不只要求学生听懂所讲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当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才能适应三科连考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做到灵活应变,获取好成绩。

(3)以赛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无纸化考试的考试大纲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会计基础知识大奖赛、会计基本技能大奖赛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最终能让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全面提高,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4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面对学生在备考中的盲目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优质的考试资源包括从市场择优购买实用的考试资料和在网上建立习题、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的方法。但要建立这样的试题题库,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技术支持以及会计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有效积累相关教学资源,在广泛涉取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展示给学生。学校可先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开始着手建立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参照考试题型、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在题库中,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各个击破。网上测试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很好地与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接轨,而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篇4

税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体现在法学教育上,更是针对财务类专业的学科,所以税法也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中的必修科目之一,而我国针对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资格考试当中,也明确了税法所占的份额,这充分的体现了税法课程对财会专业的重要性。面对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税法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有目的的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这对于将来学生就业后的实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财会税法理念的教育,所以当前我国税法科目的教学正处于一个需要改革的时期,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理论外,对于纳税筹划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日后走向就业岗位的时候,养成更加严谨的财会意识,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二、当前高校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税法科目的教学是建立在理论结合实际之上的,其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而税法同时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这对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在科目的教学安排中,教师需要重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以此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手段,在课堂内外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我国的税法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是老师授业,以老师的讲述内容为核心教育方式,同时对于学生的实操能力相对忽视,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以后就业的实践,而是以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为主,当然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对于课程没有什么求知欲望,仅仅是以老师讲述的内容为主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比较消极的情绪,没有创新意识。 

1、课堂以教师为主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税法的教学大多遵循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都是整堂课由老师一人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安静的在课堂上听课以及记录重点,而这种从头到尾的讲述教育方式,是比较枯燥的,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任何影响,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学生走神的情况,更不必谈什么课堂的气氛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老师的思想去替代学生的思考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仅仅是听课记錄,而他们对于理论所产生的原因,完全无法理解,更加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引入。 

2、理论教育为主 

目前税法的教学还是以理论的分析和讲解为主,老师自身并不重视实践教育,在课程讲述分析当中,老师给学生进行的都是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并不会过多的去分析关于税法的实务性工作,更会做一些延伸内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不会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工作能力,甚至学生通过学习仅仅掌握理论,而对于实操则是一概不知,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生以及财会视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走入工作岗位,遇到实际的问题,学生便会无法适应。 

3、考试是学习的目的 

应试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当中已经喊了十多年了,但是作为高等院校,在教育问题中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以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那么税法的教育也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学生和老师上课的目的都非常的单一,那就是考试能否过关,双方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情况都不是非常的关心,学生上课主要是不同的记录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而老师在课堂上也是讲解考试的重点,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没有好的影响的。学生用功背诵难点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但是这样的成绩和实操能力是不成正比的,对于未来走上财会岗位的学生,没有什么价值。 

三、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有超过90%的院校有开设财会类的专业,而财会专业也是目前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和报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0名高校学生,就有10人是学生财会类专业的,这个比例在本科生当中会更加高一些,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普通高校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而财会类专业的就业更为困难,本科生的就业甚至低于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类学校。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生源越来越多,而实际的财会专业培养教育模式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导致学生在几年的高校学习阶段,并没有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往往停留在理论的掌握上,这样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我们都很清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会更加倾向有工作经验的人,来为公司创造更加高的价值。甚至会有些公司高薪聘请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做纳税筹划。所以高校在进行税法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 

1、初级会计师职称 

目前的高校院校通常的教育方式还是教学为主,学生在毕业时会需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而职称也是高校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我们都知道会计工作能力是建立在纳税筹划的基础之上。在当前的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环境当中,所谓的专业能力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所以很多会计从业人员还是以专业技术职称来作为衡量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检验标准,这样的衡量标准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来界定。因此,初级会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仅是指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进行专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需要树立实操为主的教育目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建立纳税筹划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2、增强实践能力学习 

在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内容中,纳入实训的时间,从学校到教师都应该讲实操的能力放在教育内容的重点,学生在学期内可以安排一些实际工作的内容,将纳税筹划实训纳入整个税务学习的教学当中,当前中国有一个关于税务执法的资格考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税法期间进行专门的学习来完成资格考试的准备。是学期内实训的工作安排可以使综合的纳税筹划的相关工作,可以安排去政府事务部门进行学习,也可以安排到关系的企业去进行实习,这样也是为了学生提前准备,为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外语、计算机技能 

当前的工作需要全面型的人才,所以财会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的增强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我们都知道在目前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外资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越来越大,除了英语的通用语言外,还有些小语种的学习,高校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加入部分其他语种的培训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术语。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也非常的重要,目前高校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国家也有相关的计算机一二级考试,这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之一,特别是如今网上纳税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所以纳税业务导向已经开始变化,财会专业的课程也更要与时俱进,未来的纳税业务学习更需要加强计算机的学习。 

纳税筹划工作具有综合性特點,所以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纳税筹划相关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在教育时需要综合的考虑各种因素,以企业实操为主,利用专业知识着眼未来的企业利润增长,通过有效合理的纳税筹划工作,在税法规定的合理合法范围内,为企业减轻税负。树立学生未来工作的正确观念和方向。跟学生强调进入工作后,需要保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合法的规避纳税风险,同时不断的增强税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更加会计法律知识。 

四、结语 

高校的主要教育目的还是为了社会和企业在服务,上文中我们提到财会专业的学生通过目前的教育在实操方面的能力是十分缺乏的,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很难应付走上岗位后所需要面对的工作,所以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在课堂更应该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税法课程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课堂上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实际工作中则需要学生有更多的应对实际的能力,所以学校在税法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纳税筹划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让同学们通过大学的教育能够掌握更多专业内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李晓红,谢晓燕.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10) 

[2]高校法学税法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吴莉萍.经济研究导刊. 2010(25) 

篇5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由系统随机组卷、试题及选题顺序随机生成,考试全程有可视化监控,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考试实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三科联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联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合格证。新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网上办理各项考生的考试实务于一体。既方便了考生,也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的工作量。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主要特点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考试题型。三门课程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具体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题为不定项选择占20分;《会计基础》的核算题占20分;《初级会计电算化》分成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实操部分是财务软件的操作题。②单独试题。系统在题库里随机组卷,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都可能不一样,考核的范围很广。③时间紧凑。每科的题量都比较大,要求学生快速反应,迅速答题,才能完成试题,考完一科马上就考下一科,连续作战,没有休息时间。④考试难度增加。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型较为灵活,客观题内容比较细,单纯靠死记硬背的考点比较少,考试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每个章节都有考点,每个章节都是重点。学生答题时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才能作出正确选择。⑤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考试的命题,完全按照教材某一个知识点出题的情况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对章节的内容进行组合,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试题体现了不同知识的互相渗透,让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比较滞后,需根据新大纲重新选定教材

考试教材由各省级财政部门分别编写,为体现考试的时效性,一般每年都会有所调整。由于考试大纲是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最近这几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也比较大。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从2013年才开始参加无纸化考试,起步比较晚,我们还是采用旧的教材,效果不佳。由于新增和修订了很多内容,要尽快选定符合新大纲的教材。

(二)教学方法落后,有待于改进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不佳。现在刚刚变成无纸化考试的新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借着这次机会,我们也要变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无纸化考试通过率低

实行无纸化考试尚处于“磨合期”,学生还处于“适应期”。对于无纸化考试的考试范围和试题难度也更广更深,很多学生准备不充分,对无纸化考试的适应过程较为缓慢。与无纸化相配套的相关工作没有完全跟上,配套措施处于“过渡期”。学习教材、培训辅导教材还没有完全跟进,尚处于从纸质考试向无纸化考试的“过渡期”部分考生学习还局限于纸质学习,机考模拟、训练不足,对无纸化考试不熟悉、不熟练,这也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比较依赖老师

很多学生觉得考试很难,缺乏自信,复习一段时间又开始摇摆不定,需要不断的给她们大气,做思想工作。很多学生不会自主复习,比较依赖老师,而且偏科严重,大部分学生,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的成绩会高一点,财经法规会差一点。部分学生,会计和电算化都过了,就是法规不及格,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整合教材、辅导考证材料,搭建无纸化模拟考试系统

按最新大纲选择合适我校的教材,并按新的题型整合原来的练习题库。购买无纸化考试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进行作业练习和考试自测、平时测验,在线考证等模拟训练。提供良好的备考资料,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二)复习要全面、系统,做题要举一反三

篇6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电算化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指导本专业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成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的特点,将教与学结合,讲与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贯穿始终。电算化会计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它涉及会计专业知识、电算化软件实操技能、现代信息化系统管理理论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维护技能等,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教育渗透,只有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的特点,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理念。

一、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1.“手工”为主,“电算化”为辅。

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电算化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的其他方面涉及电算化的内容很少,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手工会计核算的层面上。分析主要原因,一是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教学问题近些年才被重视起来。随着计算的普及,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不断成熟壮大,人们才普遍认识到会计核算必然过渡到电算化时代。电算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种状态下只能是将一两门电算化的主干课程加入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对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而会计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税务会计、审计会计、财务会计等还是沿用现有的手工会计教材,在教学思路与模拟环节上都还停留在手工会计阶段。

2.理论学时较多,实践环节薄弱。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将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于实践,才能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只有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提升学习整体实力水平。目前,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理论学时偏多,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甚至达到三分之二,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学习理论知识上。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尤其重要,因此,在三年的职业学校教育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水平上。

3.校内模拟较多,实战经验不足。

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岗位技能型人才,突出岗位的实操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学生只是参与校内模拟,任课老师通常都设置好了模拟环境,通过这种模拟情景教学,虽然可以有效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提高学生一定的动手实操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学生往往缺乏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如软件操作环境的变动,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变动等问题往往给学生实践造成一定的困惑。因此,职业院校教学设计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二、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目标。

职校电算化会计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职业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内容岗位化为指导目标。在课程标准制定上,结合专业特点与特色,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学生实操角色与会计岗位分工相结合。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专业技能证、从业资格证、毕业证三证一体的全方位培养模式。采用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岗位认识实习、课程综合实训、岗位综合模拟、企业岗位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假期分散实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具体实施方案。

(1)精简基础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要突出基础性、实用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各专业都需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语文、法律常识等,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社会技能。另一类是为将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的专业基础课,如会计学原理、财经应用文写作、点钞、传票翻打等。其中点钞、传票翻打是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出纳、收银员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只开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精简基础课程的课时量,达到“学以致用、学以必用”的教学目的。

(2)强化电算化软件能力

电算化会计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广义的会计电算化并不仅仅指金蝶、用友等通用的财务软件,还包括一切可以用于电算化会计的软件工具。作为Office办公套件的Excel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财务核算领域,它以其功能强大、软件成本低、通用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手工会计的辅助核算。因此,在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学原理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电算化核算的技能,不仅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一门专业的财务工具软件,还要开设计算机软件相关的课程,如Excel财务高级应用、Access数据库应用等,扩展学生使用电算化软件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电算化软件的理解。

(3)电算化理念贯穿始终

电算化会计专业强调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贯穿始终。除了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与电算化软件密切联系,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以电算化运行环境为教学实施对象,针对软件核算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教学与实践。岗位综合模拟实训可以以常见的财务软件为依据进行手工与电算化的并行模拟操作实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软件模块功能的理解力。

(4)加强实操与实践性课程教学

会计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电算化会计又要求学生对软件操作熟练、熟悉直至灵活应用,因此,本专业教学要突出多实践少理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操演练,不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机房实操教学,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专业课教学在计算机实训机房内进行,而且对专业主干课程要进行学期末课程综合实训。学期末的课程综合实训,不仅能检验并巩固课程中间环节的掌握情况,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知识的全局性认识。另外,在高年级课程教学中开展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分别模拟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主管会计、出纳、固定资产会计、工资核算会计、往来管理会计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电算化软件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对信息化流程的综合理解力。

(5)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校企合作能够提供学生认识实习及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快地进入企业岗位角色提供帮助。校企合作还可以有效促进企业会计专业人才走进校园开展实训辅导与讲座,拉近学生与社会岗位之间的认识距离。另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专业是一门集会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技能专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使企业会计核算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一体化进程,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因此,电算化会计专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密切关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进程。校企合作可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通过与财务软件公司及企业会计岗位人员的不断交流学习,了解并掌握岗位现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能力水平。

总之,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讨,只要我们坚持职业院校教育理念,沿着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将培养岗位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就必将为职校教育事业开创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王亚,柏广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基于江浙高职院校的实践调研[J].当代经济,2011,(19).

篇7

1.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安排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建设在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基础上的一门类似于边缘学科的课程,其四个模块(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的操作都需要在以上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时能掌握某种会计软件的某个模块的操作方法,变顺利就业。目前由于班级较多,任课教师的周期性缺乏,班级开课有先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开课了,却没上计算机基础课,会计点算化教师为了课程顺利进行,不得不讲解计算机基础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占用了电算化课时,又不完全达到掌握计算机课基础知识的效果,后面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从而不认真听课;二是,基础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课同时一时间段开课,导致讲到总账填制凭证时,学生不能正确写出经济事务发生的分录,从而凭证填写错误。2.教材选材的不规范。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他的大多数理论都基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只要在掌握以上两门课程,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便能熟练掌握本门课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本门课程不需要繁多的理论知识,但需要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多种情况进行实际操作。而现在,在财政厅会计从业证考试近几年在不断改革,相应得市面上的参考教材一年一变,其实践性的内容不多,也不成体系,不能使学生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全面。由于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财经类专业的设置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很少有学校有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所以任课教师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类学科毕业的,或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过来的老师。这就存在着要么缺乏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不能是学生真正学会操作原理;要么缺乏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能力,无法将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决策中的作用讲深。4.会计从业证一次通过率低。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

1.完善课程安排的有效设置。基于笔者教学效果看,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计算机基础课,大一下学期继续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课,增开会计电算化课,周课时4时,教学任务完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四个模块,并讲解会计从业证考试练习卡,参加同年9月会计从业证考试,一次会计电算化单科平均通过率78.69%,一次取得从业证平均通过率33.4%。所以我个人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应该在学生对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基础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开课,不需要用一学年来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对于通过会计从业证只需开设一学期即可,后面课安排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加强供应链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的训练,并可参加全国会计信息技能大赛;同时建议大部分学生在整体学习完知识点后再参加从业证考试,对于自学能力强、在寒假把考试模拟题全部练习完的学生可大一下学期就参加考试。2.任课教师自编训练资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地对于会计电算化四个模块操作说明的教材,大多数教材只对总账模块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工资和固定资产发生情况讲解的不完整,而对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供应链模块的采购、库存、销售上却是一笔带过,或侧重于模块程序编写,对参加会计从业证考试和实际工作岗位操作起不来多少作用。3.加强师资培养,加大教师的在职继续培训力度。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正式基于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两方面合二为一的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知识结构;积极支持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学历层次提高;同时支持教师挂职锻炼,走进企业,丰富实践实操经验;鼓励老师提升职称,建设具有较高职业资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会计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快速发展,很多地方中职招生规模已占初中升学的50%左右。中职会计专业因其投入较低和社会认知度较高而受到各中职学校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3 左右的中职学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由于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了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产生,为研究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一、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与会计岗位设置的调研分析

为了解决教学与就业的矛盾,需要从市场的调查中寻找答案。我们组织了产教融合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会计教研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 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一)对实习生、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调查表寄给实习生及毕业生 ,要求他们如实填写并寄回。同时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回访,主要是以从事的行业来划分,在每个行业都选择部分毕业生来进行回访。

(二)对企业的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普宁仙宜岱股份公司、立丰药业有限公司等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专家、企业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岗位需求的最新变化,同时请企业里的财务人员填写调查表,调查人员带回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

(三)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我们走访广东信宜职业技术学校等广东省内的11所中职学校。通过比较,将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利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收回调查表350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现将主要调查数据及分项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显示:占45%毕业生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25%毕业生在企业里从事其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这说明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43.7%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专科文凭 , 24.3%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本科文凭, 25.4%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中专文凭。这说明很多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更喜欢招聘有技能的中职会计学生。

“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的调查表显示:设置了会计核算和出纳岗位的企业最多, 分别占了84.3%和 89.1%,其次是办税员占68.3%。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具体分工中往往实行兼职的形式,特别是会计与文员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可见在企业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二、“1+5”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根据调研分析,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初步形成中职会计专业“1+5”递进式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递进式指的是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5”中的 “1”指会计基本技能,“5”指5个技能方向:会计电算化、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文员、出纳。我们在2014级会计专业进行了试行。

(一)划分培养阶段

第一学年,2014级会计专业新生共572人,将其随机分成10班,每个班57人左右,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该阶段学生应该掌握会计通用知识、具备职业通用能力,包括:具有财经法规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操作技能,主干课程确定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税收基础、统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课程。

第二学年,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需要,采取岗位方向教学,将教学分出纳技能方向、财经文员方向、会计电算化方向、税务方向、财务管理方向,设置对应的课程,我们将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分为5个方向。分班过程如下:

1.学生填报志愿,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由各班班主任对分方向教学进行宣传并指导学生选报志愿,每个学生报第一、第二2个志愿。

2.考核考试,我们根据5个方向需要掌握的技能特点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方案,学生根据自己填报志愿参加考核。

3.确定每个方向人数班级,根据学生填报志愿以及考核情况初步确定每个方向人数,最终基本技能方向2个班共135人、财经文员方向2个班共129人、会计电算化方向3个班共194人、纳税申报方向1个班62人、财务管理方向1个班52人。

(二)课程设置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方面都体现了岗位方向特色。

第一学年培养目标:会计职业通用能力、能对小型企业进行账务处理:课程设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税收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市场营销》《办公软件》《经济法基础》《统计原理》《初会计电算化》。

(三)课程设置的特征

1.能力培养方面的递进式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时,充分考虑到能力递进,第一学年,以会计通用能力培养为主,与此相适应,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处理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第二学年,采取岗位方向能力培养的措施,一部分同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管理方向,侧重于培养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另一部分同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实操方向,强化不同会计岗位的实操能力。

2.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对接。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依据,重新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体现了岗位导向递进培养的要求。统一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注重实操课程的开发、加大实操教学的课时比例。这种课程体系的重构,旨在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岗位技能,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不同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

3.注重W生的岗位技能的培养。出纳技能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出纳与收银技能;财经文员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办公写作能力以及简单账务处理能力,是一个基础性的复合岗位;会计电算化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账务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税务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计算、分析、运用的能力;财务管理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对财务数据的具有一定敏感性、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意见。

三、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明确了学习目标,每个学期都有具体奋斗的方向,而且呈现阶梯递进特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注入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普遍反映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有目标、更自信,因此也更爱学校和班级,学生巩固率也上升了2%。

(二)让每个学生都有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不同的层面。如果学校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却采取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发挥其潜能、发挥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2017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特别是会计专业很多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造成普通会计人员过剩,而有两类会计人才却紧缺:一类是懂电脑、会操作、会分析的财务管理型会计人才;一类是操作熟练、技术精湛的基础型会计人才。由于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的人才有特色、有专长, 我校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专业对口率92.1%,同比增长8%,同时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中职出纳岗位 三合一课程 研究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07-02

1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必要性

在以往教学当中,涉及出纳岗位三门专业课分开教学,学习时间跨度大,不能按照岗位综合需求教学,造成学生对出纳岗位整体认识模糊。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味强调手工技能,只能掌握传统出纳手工操作技能;而单纯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学生除了能熟练登记凭证之外,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思路非常不清晰。对两门课程进行单独教学,均不能满足社会对出纳岗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将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同时也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利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2 出{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意义

课程创新点:打破了以往单一项目教学模式,实现出纳岗位课程传统手工实操、电算化、无纸化仿真实训平台教学三合一,实现“三个一致”,即三个教学内容项目一致,实训题目一致,结果一致,以此检查学生掌握综合专业知识的能力,与实际工作接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提高了对口就业率。

3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整体设计

关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徐丽君在《关于中职会计课程设置的探讨》中提出:专业课设置应突出综合性,增强岗位应变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可将一些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剔删、补充,有机地组合成一门课。

3.1 课程设置

3.1.1 课程依据―依据会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设该课程

出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出纳岗位的动手能力以及出纳实务操作技能为宗旨,要求学生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出纳账务处理方法,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3.1.2 课程定位

出纳工作是单位会计的重要基础,是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纳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是依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小企业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所开设的一门会计专业实操课程。

3.1.3 课程位置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以《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为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会计综合模拟实操》打下基础。

3.1.4 课程目标

该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对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操作,了解出纳岗位与其他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较全面的出纳操作技能;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出纳基本技能解决货币资金核算的核心职业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

3.2.1 教学内容

(1)出纳岗位实操教学演示;(2)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3)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

3.2.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出纳岗位实操课程以会计模拟实习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

(2)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出纳日常业务操作为主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纳基本技能与会计技能大赛和电算化业务处理紧密结合;出纳日常业务处理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职业判断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情商的教学理念。

该课程设计的思维路径:

(1)教学演示部分:通过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的展现,既可观看,又能互动操作,达到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扩展设计部分: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增加实训内容,利用教学软件系统预设的原始凭证单据模板,制作出扩展实训课程所需的各种仿真凭证,设计出课程所需的实训业务题,提供给学生学习、实训、作业、考试用,通过人机对话,仿真实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智能考核评价。

3.2.3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1)

3.3 课程实施

3.3.1 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适合中职会计专业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教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操作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中四步教学法为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的教:任务-详解-示范-纠正-评价;学生的学:倾听-观看-模仿-练习。

3.3.2 教学手段

其中,出纳实操演示PPT可采用课件、视频、真账凭证进行教学;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音频进行教学;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可用课件、网络实训操作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3.4 课程评价

(1)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2)考核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如下:①点钞、数码字书写基本技能占20%;②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占40%;③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占40%。

(3)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段考成绩30%+期末成绩40%。

3.5 课程实施条件保障

(1)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网中网)理实一体化教室;(2)金蝶财务软件实训室;金蝶ERP实训室;(3)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4)双师型教学团队;(5)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模拟实习》第三版第三章出纳岗位模拟实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出纳管理系统,《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

4 结论

整合后的出纳岗位三合一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软件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在30个学时内快速掌握出纳基本技能、手工记账、电算化记账等综合技能,打破学科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获取全面技能和知识,真正体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宁静知.浅谈中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教学中的融合[J].俪人・教师,2015(5):216.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2.5+0.5”模式;就业导向

一、引言

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将面临着会计电算化人才短缺问题。所以在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即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等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不实用。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平时只是在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几门“考证”课程,如计算机基础(针对全国计算机考证,使用全国计算机考证教材) 、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也是针对会计证考试)以及中级会计电算化(针对ATA全国高新技术考证),就叫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殊不知,学生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即使都通过了以上的考证,仍没有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要求掌握的技能,不能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地学习,仅停留在课本上简单的几个操作。有教师曾经举例,有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拥有多个证书,到单位后,简单的下料单都不会操作,更不用说如何使用报税系统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内容的不实用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出现“教过的会, 没教过的就不会”的现象,在现在专业竞争中没有优势。

(二)教材没有连续性,内容陈旧。

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材有连续性。在有些职业学校,相同课程今年用这个出版社的,明年又用那个出版社。一方面让教师忙于应付,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另外,现在的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电算化课程表现犹为突出。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四五前年的软件,甚至有些课程根本没有教材;有的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手册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有的用地方财政部门编制的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资料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甚至还有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上海财大会计系列教材》就指出:“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 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学习之本,丢开教材,欲求提高教学质量, 不啻缘木而求鱼。”

(三)师资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要求专业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教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原来教计算机或教会计课程的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会计专业教师在讲解电算化课程时,只能小心翼翼地,希望电脑不要出现问题,希望软件不要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则无法处理;而计算机教师担任电算化课程,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让学生按照课本中出现要求步骤一步一步操作,但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种不足也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

(四)实训教学环节薄弱,针对性不强。

目前不少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有的甚至没有上机实践,对教材的案例介绍也是空对空,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而没有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的训练;有的上机操作只使用一些会计软件的学习版,而不是现在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版本,缺少网络版的实训。最终学生学会的只是会计软件基本操作,但对如何分析、设计、实现、维护等都没有相应的实验,无法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

三、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

现代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要有三个层次:初级电算化人才、中级电算化人才、高级电算化人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主要培养的是初级电算化人才和中级电算化人才。具备的技能主要体现在:

(1)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简单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程序编写以及数据库技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加是非常重要的。

(2)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良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体现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参与管理能力等。

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于对以上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分析,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与重新建设。

(一)开设课程的调整。

(1)加大对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通过对校企合作单位的走访与调查,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实现零距离,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当包括:

1)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证:该课程的学习,在初中就已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可以通过第二课堂选修,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证书。

2)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此项技能是财经类专业基本技能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数字的规范书写、点钞、键盘盲打方法、快速准确翻打传票等。

3)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用友T3):此三门课是会计从业考证必考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入门专业课程。

4)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证:使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用友通T3职业技能培训教程。此门课与初级会计电算化(用友T3)属于交叠课程,大部分内容在初级里都已学过,所以我认为此门课程也可以进行选修,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完成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取证书。

5)金蝶财务软件:此课程体现会计电算会专业特色课程。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商就是用友财务软件和金蝶财务软件(用友T3在初级电算化课程中已讲解)。在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使用的电算化教材就是以金蝶财务软件为实例。有很多企业现在都在使用金蝶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当熟练使用金蝶财务软件。

6)管家婆财务软件:此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之一。由于该软件价格便宜,受到很多中小企业的青睐,用来处理日常的财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该软件的使用。

7)纳税申报(报税系统)与会计处理: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是“最应学习的能力”和“学校教育最欠缺的地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认为税务岗位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知识应用能力差。

8)会计信息系统基础:此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特有课程,重点对财务模块的介绍以及简单的程序编写、财务软件的安装方法以及简单的软硬件维护。

9)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EXCEL是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绘制图表、财务分析功能。将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也可以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特别适合小企业不必购置大型财务软件就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目前,部分企事业基层单位就是直接利用EXCEL记帐和进行财务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对此软件的学习接受很快,应用能力也较好。

10)出纳实务、会计实训(用友ERP)、沙盘实训:这三门课程是实训课程,其中ERP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对ERP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其管理思想,熟悉其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更主要的是通过ERP主要功能模块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它可以和出纳实务一起进行为将来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也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快速适应。

11)Web ERP:此课程可作为财务能力与编程能力强的同学选修科目。Web ERP是国外一种开源代码的财务软件,程序代码开放,可供各使用单位按需要进行修改。在网上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做财务的朋友,得知有些单位在使用Web ERP,因为该软件可修改,且可以节约购买成本,所以也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选择。因此,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它,应当与其它专业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2)课程开设的顺序。笔者认为在第一学年学习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电算化理论与实操以及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证任务;第二学年学习纳税申报(报税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基础、金蝶财务软件的使用,选修管家婆财务软件,完成出纳实务、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任务;第三学年主要是以实训为主的会计实训(用友ERP)、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沙盘实训,有条件时可以选修Web ERP实训课程。

(二)教材的改革与调整。

在教材选用上,按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案,以尽量选用财政部规划的教材,适应新的会计法,适用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改,使其具有连续性,便于学生阶段性学习。在会计实训课程建设方面,通常是没有合适的教材,所以学校应当鼓励、支持教师大胆创新,组织教师自编教学所需的配套实验、实训教材或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当时机成熟时便升华为教材予以出版。自编或校企业合编教材应当包括:会计技能与实训、金蝶财务软件实训;会计实训(用友ERP)实训可以结合沙盘实训一起进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出纳实务实训;Web ERP 因为是国外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帮助,按照国内的会计方法进行编写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

(三)开发精品课程,实现网络或移动学习。

以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中职学校需要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自行建站,建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教学文件、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课前可预习、上课可学习、课后可学习或复习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面对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短缺,应对现在的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

(五)做好实训课程的开发,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会计电算化专业做好实训的实用性,使得学生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作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相对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实训内容及考核标准;其次才是对实训课程的实施。实训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单项实训课程。在有培养单项能力任务的课程中,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完成对应的课程实训。针对单项课程的实训可以不连续性,如果实训时间不够,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利用晚修的一节或二节课进行实训。例如: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Excel操作和使用、报税系统、初级电算化(用友T3)、金蝶财务软件、出纳实务、中级电算化等

(2)综合实训课程。在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单项实训之后,我们在第四、五两个学期安排综合实训,实训内容分为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用友ERP)实训、沙盘模拟实训三个部分,这三项综合实训内容可以整合实训。

(3)实训教材(指导书)。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由于实训教材较少,即使有教材也许也不太适合本校学生,不适合当地的经济,所以实训教材,建议以自编为主。

(作者单位:东莞市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5).

[2]潘雪频.高职院校会计实践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会计师,2008,(7).

[3]袁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篇11

班级治理机制是一个班级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班级治理机制包括:班级组织架构、班委分工、导员-班委-学生的上传下达机制,班级规章(卫生、纪律、学习、安全)等。“学风建设”这一价值观、使命、愿景要在班级治理机制这一大的规定下进行。

2差距分析(战略目标)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体现在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实际做账能力。而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并不特别看重其学历或者毕业学校更看重是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实操能力。因此,对于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只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且考取相应的辅助证书,并且个人素质高,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加之,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一直秉承“团结、正气、文明、创新”的教育理念,所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具有着合格的财会素质的人才。那么首先要做的是订立“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而订立战略目标的过程就是差距分析的结果。差距分析就是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产生的差距就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战略目标,如恰当的待人接物、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辅助证书(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的考取等。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数学、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用功且有志继续深造可以考虑考取会计学硕士。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志创业且上大学前或大学期间已涉足某些行业进行商业运作,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可适当引导或提供一定的平台和帮助,助其创业成功,那么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讲考取会计学硕士、创业成功就是他们的战略目标。

3n级计划分析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同样,我也认为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应注意因材施教,前提或培养目标是让其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根据我所带班级(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14级本科四、五、六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将我的学生大致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执行一级计划者);第二类:数学基础好或者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执行二级计划者);第三类:数学和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倾向毕业后就业者(执行三级计划者);第四类:数学和英语基础一般但学习认真踏实倾向毕业后就业者(执行四级计划者);第五类:数学、英语有一门极差或者均差、不热爱学习、对学习抵触大思想上怠慢者(执行五级计划者);第六类:有志创业者(执行六级计划者)。该分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

3.1一级计划分析。

新生报道之初辅导员会将其高中档案收回,其中包括其高考成绩单,辅导员可将其高考成绩誊抄成册以便查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了解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高考成绩中英语和数学成绩分数较高、基础较好,只是由于偏科综合成绩差,这部分同学是最有希望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同学。辅导员可通过与该部分同学谈话了解其大学生涯规划及其考研志向,若有考研志向则可以从大一开始让其制定详细的大学生涯规划以便计划的实施与跟踪评估。该部分同学的学期计划可以大致如下:首先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育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的前提下,可分考研和考证两条路径制定计划并保证实施,具体路径如下:第一,考研路径。大一、大二学年贯穿始终夯实数学英语基础,大三全力备战考研,初试通过之后准备复试,论文答辩之后进行社会实践。第二,考证路径。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要做到:大一上学期了解并学习会计从业,大一下学期熟悉并深入学习会计从业通过会计从业,大二上学期了解并学习会计初级,大二下学期熟悉并深入学习会计初级通过会计初级。考取英语四级要做到:大一到大二上学期夯实英语基础从词、句、篇、题层层入手,大二下学期全力奋战英语四级。考取计算机等级要做到:开设计算机二级课程学期认真学习计算机二级,学期课程开设之后趁热打铁报考并通过计算机二级。总之,该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二学期末要取得英语四级、会计从业、会计初级、计算机等级等证书,并将英语、微积分的基础打牢,大三一年全力备战考研。因此作为辅导员要让其明确每学期的学习任务,并督促其制定合理的学期计划,再分解成周计划、月计划并形成正式的书面计划,以便辅导员后期鞭策,督促并以此作为依据和标杆。

3.2二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基础好或者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该目标人群与一级计划的目标人群相比只是其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考查科目中有一门基础偏弱,因此其与一级计划的目标人群相比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自身的弱项,而他们的考研路径与考证路径与一级目标人群一样,在此不作赘述。

3.3三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认真踏实,毕业后倾向就业的学生。该部分同学需要执行考证路径,并在大三时着情涉足会计中级,虽然他们不符合会计中级证书考试的条件,但是可以涉足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加深会计学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大四时,要进入社会实习接触帐务,掌握会计实操能力。

3.4四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和英语基础均一般,但是学习认真踏实,毕业后倾向就业的就业者。该部分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会计证、四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中酌情选择几样重要的有助于就业的证重点攻破。

3.5五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英语有一门极差或均差或不热爱学习且对学习抵触大思想上怠慢者,作为辅导员针对该类学生需要首先让其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教导其要尽量修满学分不要挂科或少挂科。

3.6六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有志创业者。针对该类学生可适当指引其参加“大学生三创大赛”,“创业课题”等有关创业的平台,也可多与其讨论,对其鼓励。

4n级计划实施

篇12

【关键词】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82-01

会计专业历来是许多中职学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显得滞后,需要不断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以下笔者就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 了解社会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学生毕业后是否能胜任就职的工作岗位以及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还有学生本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与用人单位财务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有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培养,除了社会和家庭因素外,学校在教书育人时应注意对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第二,具备一定的文书及电脑操作能力。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在的岗位不管是否与专业相关,都要求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熟悉电脑操作,如财经应用文的写作,各种通知和请示,办公软件和财会软件的运用等。

第三,有过硬的专业实操技能。书法与阿拉伯数字书写、点钞、珠算、财务软件的运用、独立处理账务等,都是作为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第四,拥有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判断力。创新能力是对个人拓展能力的要求,而职业能力判断力是建立在能熟练驾驭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若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敏感的职业判断力,有利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状况临危不乱,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规避损失,进而在本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 明确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中职学生生源大部分是不能升入普高的学生,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管理型人才”颇显吃力。面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压力,应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较为恰当。许多的毕业生都是从收银员、会计文员、出纳员、跟单人员、仓库管理员这些岗位做起,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逐步成为管理型人才。

三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应遵循以下思路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第一,活化基础课。基础课是学生基础素质培养的根基,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应参考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上好基础课。如语文课、应用文写作除了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等,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文书写作;德育课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背景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减少难度大且实用性不高的课程,减少重复课程。当前大部分中职生的共性是实操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有限。管理学、金融基础等课程已经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实操难度相当大,建议可以缩减课时,提高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会计专业课程比较多,对于交叉内容比较多的课程可以合理处置,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将考证内容渗入到课程设置当中。国家财政部门规定各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考前应按通过三科联考方能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取得会计上岗证。自2009年国家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也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在课程设置时尽量向考证靠拢,有了上岗证才有工作的机会,才能为以后的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做好铺垫,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第四,多开实操性强的专业课。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点钞、财会书法、小键盘应用等会计基本技能,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某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学生的流失率。

第五,加强模拟实习,多到企业实践。学校应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模拟公司或超市让学生去管理经营,由专业教师做指导,让学生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多与企业合作,如我校每学期都与会惠州丽日集团合作,将会计专业学生送到该集团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轮岗工作,学生在自己的岗位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竞争力强的初级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务;学情分析;课程设计探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理实结合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情分析

(一)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存在为难情绪

纵观《财务会计实务》教材目录,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粗略估计,有上百个知识点;而且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对于只学过《基础会计》、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往往知难而退,望而却步。

(二)基础会计掌握程度不同,学生水平不一

由于在大一阶段,学生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在学习《财务会计实务》中表现出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同学“消化不良”和一部分同学“饥饿难耐”。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遍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尽最大可能的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微课、多媒体PPT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同时辅以用友财务软件、手工实训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时间一长,学生最初的学习劲头就会荡然无存,失去学习兴趣。

二、课程地位及目标

(一)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实务》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也是众多会计职业资格类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考试科目,例如:职称类的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执业资格类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势必会影响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水平。鉴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把会计领域的前沿资讯带到课堂,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另外重中之重还要积极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是根本,尤其对会计这种操作性强的专业来说。

(二)课程目标

根据《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践中来,一切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提炼出了以下三个目标:(1)岗位目标:培养适合于各会计岗位,能够掌握各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方法,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素质人才。(2)技能目标:熟记熟知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会计问题,并且能够作出有关的账务处理、加以财务分析。(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务实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设计探析

(一)设计思路

1、课证融合

深入教学一线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会计实务工作中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强化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政策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实务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增减、编排,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行业规范、企业的岗位要求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前沿的会计信息,携手企业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证三者的有机结合。简单的说,就是把财务会计书本上理论知识、实务操作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

2、校企合作

我们学院现有金必达会计师事务所、光谷金融港等校企合作基地,根据课程需要,加强和校企合作基地的沟通,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定期输送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以致用,让学生实地感受到会计实务工作的内容,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不足,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课本实操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内容

1、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根据实践应用的需要,设定八个重要的会计岗位,分别是记账、出纳、成本、会计、总账、工资稽核、报税、财务报表分析与核算等岗位。然后对照这八个岗位设计实务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模块,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疑问——制定任务——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

2、教学安排方面

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具体课时分配方面,压缩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给学生充分锻炼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学形式方面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内容的教学,针对高职教学实践性强、上手快的特点,要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能熟练掌握基本实践内容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二是利用我院校企合作基地和优质的毕业生资源,聘请经验丰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计专家走进课堂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三是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的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和会计工作文化。

4、教学手段方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考核方面

与以往的期末闭卷考核不同,教学考核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工作态度、会计资料完成情况、实习实训情况、期末会计实训报告撰写情况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是在吸取众多专家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学情分析、课程地位及目标、课程设计探析三个方面来表达自己对《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设计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但同时受能力、经验的限制,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翠玉.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说课设计[J].潍坊教学学院学报.2010(05)

篇1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财务会计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43-02

财务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准则指南编写的《新编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与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接轨。该课程贯穿以会计实务为“角色导航”,全书例题均以实务模拟方式展开,并给出常见业务的关键原始凭证样例,还设置了专门的课堂练习环节“关键练习”,为教师组织教学环节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同时该教材还配有《新编企业财务会计实训》,实操性强。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及要求,传统会计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了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最高级形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紧紧抓住应用性的特点,突出应用特色,强化实践环节,以求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利用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

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本学期学习《财务会计》的班级主要是2009年秋和2010年春两级的会计专业学生,共四个班。在开学初笔者就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制定了《财务会计》课程实训项目计划和评分标准,把整个《财务会计》课程划分为三大项目,内容如下:

一、记账凭证的填制和装订

1.实训教学目的:通过填制有关记账凭证,使学生熟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并掌握常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2.实训教学内容、要求:根据《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提供的实操资料,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并装订凭证。

3.评分标准:

4.实训项目完成应上交的资料:装订好的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1.实训教学目的:通过对有关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熟悉账簿的登记要求,并能熟练掌握对账和结账。

2.实训教学内容、要求。(1)填写会计账簿的有关内容;(2)设置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3)登记有关账簿。

3.评分标准:

4.实训项目完成应上交的资料:完成登记的各种账簿。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

1.实训教学目的:编制有关会计报表,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提高会计工作能力。

2.实训教学内容、要求。(1)熟悉各有关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2)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

3.评分标准:

4.实训项目完成应上交的资料:(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

项目任务制定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本项目可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及将来的职业流向自由组合分组,一般以5人为一组,分担会计主管、记账、出纳、审核、制证等岗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以互相轮换,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学生按计划规定时间、内容、方法步骤完成工作任务,这一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现,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主要过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和教师对每一关键步骤进行质量监督,协助学生及时认识错误和发现错误的根源,进行过程性评价。比如现金日记账登记质量控制,一方面在于登记凭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一点要在登记账簿前通过审核记账凭证来控制),另一方面在于登记的规范性,通过投影学生制作的现金日记账账簿,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等方式展开过程性的评价,检查学生的登记项目是否完整,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出错更正是否符合会计处理规范,月末结账通栏红线有无遗漏,相关责任人签名与否等环节进行工作质量控制。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讲解账簿登记的相关规则,制作正确的结果来对照,通过设计质量控制报告单来检查控制。通过检查评估,对各组学习成绩作出全面评定。

最后,会计项目教学的成果以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展示和保存。

笔者认为,在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要合理制定项目计划, 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做好检查评估,这是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特别重视的三个方面。项目教学促进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来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这对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感受工作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协调,解决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使学生了解专业动向,以适应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周琼芳.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7)

3.新编企业财务会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