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范文

医疗设备购置申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设备购置申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设备购置申请

篇1

郓城县卫生局: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纠纷,我院原有的手术床和一台无影灯因破旧无法正常使用,需购置手术床二台,无影灯一台,大约需要资金五万元。

申请当否 请批示!

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卫生院

20xx年3月19日

医疗设备申请书二: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6号《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5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津药监械[20xx]245号《天津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知”的有关规定,特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保证依法经营,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请审查批准。

企业名称:天津市恒智美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负责人(签字):

20xx年 10 月 8日

医疗设备申请书三:

长岭县卫生局:

长岭县医院是县内唯一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填补县级医院无重症监护室空白,所以医院拟成立重症监护室。因科室需要,故急需购置呼吸机一台(价格约38万元人民币) ,血液灌流机一台(价格约万人民币),静推泵 三台(每台价格约万人民币),采购方式为询价、部门集中采购,购置资金来源为医院自筹,望上级领导早日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篇2

1医疗设备采购计划管理软件的设计

1.1软件开发环境与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浏览器和(或)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作为架构,通过Web浏览器处理事务逻辑,主要的工作在Web服务器上实现。B/S架构系统不仅免安装,且可降低用户端的数据处理量和用户端承担的负载,并将所有软件部署在服务器上,能够轻松做到远程维护和升级,可极大减轻系统维护与升级消耗的工作量和费用[4-5]。为了顺利、高效地完成系统开发,实现软件与Windows兼容,为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保证,选择服务器端安装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采用高性能、高可用性的Oracle10g,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稳定性、安全性及拓展性均很强[6]。前台开发工具采用VisualStudio2010,VisualStudio,其完全按照B/S体系结构研制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开发环境,数据库开发工具实用,接口程序则采用可移植性强的C#语言编写[7]。

1.2软件总体设计与特点

设备采购计划管理软件将流程简化为系统配置、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审核和采购计划执行4个阶段,使设备采购计划流程清晰简单,采购工作按照流程有序、有效进行[8-9]。其流程如图1所示。(1)采购软件流程。管理员在基础信息中配置采购计划相关信息提示各科室提交年度采购计划申请表格并设置具体的时间科室根据各自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审核人员通过软件查看所有科室提交的采购计划申请并对其进行审核给予同意或者拒绝审核通过后传至上一级继续审核直至所有审核人员通过开始执行采购计划[10]。(2)采购软件的优势。医疗设备采购计划管理软件的设计充分考虑医疗设备购置各环节的实用性,可满足各科室人员的各项需求,申请人和审核人可随时查看采购计划处于采购各个阶段,了解其最新动态,缩短采购申请周期。此外,管理软件的设计能够节约科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的工作效率[11]。

2医疗设备采购计划管理软件的应用

医疗设备采购计划管理软件的使用包括申请人、审核人和管理员3种角色,三者均需通过网站首页进入窗口登陆,对系统进行访问和维护,其权限不同,使用范围也相应不同。

2.1系统采购申请人功能应用

医疗设备采购申请人登陆系统输入账号后进入页面,页面内容主要包括采购计划管理和年度计划申请两个栏目,并需符合申请人权限。当科室有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时,科室负责人进入系统填写年度计划申请表格,表格中红色内容为必填项,黑色内容为选填项。表格中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应用类型、预计单价、数量、金额及资金来源等,其中科室及申请人等信息可根据账号自动生成,申购理由、物价依据等重要信息的填写会有提示性语句,以保证填写的申购信息为有效全面的信息。根据医院设备采购管理相关规定,设定当拟采购设备单价>3万元时,经济效益预测、成本核算等信息自动转变为红色,提示申请人必须填写,以作为审核时的重要依据。若科室还有其他需要采购的仪器设备,可再次重新建立并填写年度计划申请表格。年度计划申请表格如图2所示。在采购计划管理页面中可查询本科室所有拟申请的设备计划申购情况,并对选中的计划进行查看、复制、修改、删除、提交及导出等操作[12]。确认表格填写无误并提交年度计划申请后,科室负责人可通过该模块随时查看本科室所有的采购计划以及具体的申请计划处于采购计划流程的每一阶段,极大提高了医疗设备申购的工作效率。

2.2系统采购审核人功能应用

医疗设备采购审核人通过“采购业务”可查看各科室提交的所有年度计划申请,根据设备类型、申请科室等情况,审核人员可优先处理紧急申请计划。采购计划管理软件提供申请科室、申请人、设备名称及时间等字段,方便审核人员按照自己的需要填写查询条件自动查询[13]。当查看到某申购计划时,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意见的填写,给出具体的审核意见,然后选择同意审核或拒绝审核。若审核通过则送往下一级审核人员进行经费预算、成本核算的复审,直至申购计划全部通过审核后由采购负责人开始执行采购计划。

2.3系统管理员功能应用

系统管理员可在基础信息中设置设备的分类、标准名称管理以及资金来源等基础信息,使申请人在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申请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可以进行勾选,规范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申请的填写内容,方便后期对购置申请的审核及整合管理。在系统配置中管理员选择是否可以提交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申请以及具体时间,只有选择提交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申请按钮以及相应的时间后,采购申请人填写完表格后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计划申请,便于集中审核与处理[14]。

3结语

篇3

1医疗设备采购流程

1.1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工作

1.2设备所需

科室根据本科室设备的使用情况,详细填写设备申请表及论证报告,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预测,提供科室需采购此设备的详细说明。

1.3设备申请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科室上报的设备申请,上报设备物资管理委员会进行前期论证审批,根据审批情况编制本年度采购计划。

1.4采购计划

根据采购计划,20万元以上统一上报市政府参加政府招标采购。20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由院内组织审计、财务、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由分管院领导主持招标采购。

1.5设备招标

设备招标之前,设备管理部门会同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对拟购置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对设备参数进行详细论证,确保所采设备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求。20万元以上设备参数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论证,论证参数要求提供相关专业专家(具备相关职称)进行设备情况及参数论证,提供有效意见,并且论证记录专家签字。

1.6大型设备招标

大额设备(超过20万元)统一由政府采购办公室招标采购,20万元以下设备由院方自主公开招标采购。公开招标设备需院方对厂商公司资质、经营范围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设备厂商资质合格。

1.7签署合同

招标结束,进行合同签署。公开招标设备合同由设备管理部门(或招标公司),根据招标要求对合同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合同内容确定后备好合同说明、合同法律论证意见及厂家资质报院方审计部门审核,审计部门审核通过报市法制办审核,审核通过后院领导签字盖章,合同生成,通知销售公司领取合同,备货,采购工作结束。政府采购设备合同由政府采购办负责相关事宜。

2采购工作中存在问题

2.1前期购置论证存在缺陷

部分临床科室对设备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所谓购置论证主要是指讨论及审核科室所采购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然而,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有重视医疗设备的计量论证,更多的是注重医疗设备的价格、功能,最终导致所采购的医疗设备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后期使用。

2.2设备采购的随意性

在医疗设备采购时,未能很好地了解此类设备的市场应用情况,导致所购买设备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未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2.3审查不严格

对设备厂商资质的审查无专业人员负责,导致厂商资质审查环节被忽视,出现问题。

2.4设备采购的盲目性

随着医院的发展,临床技术人员外出进修越来越普遍,大医院中的先进设备往往吸引眼球。未根据本院情况,盲目申请设备,导致所购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或所购设备的先进技术在本院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展,导致所购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建议

临床科室(特别是相关临床专家)积极参与,组织进行所申请设备的参数论证,对设备使用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对设备型号、性能等要求严格把关,对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所购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医院带来效益。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的评标专家的选择,由这些专家组成有效竞争性谈判小组。由于专家的专业和熟悉领域不同,必然导致意见分歧。所谓评估专家,应是长期使用该类医疗设备,了解此类设备存在的优点、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医疗设备品种多、差异大,且与临床结合密切,任何专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很难做到精通各科室,随机抽选的专家可能对所要采购的设备不甚了解。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市场行情和产品的发展定位与趋势,如评估专家缺乏该方面认识,则评估小组意见便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质量。医疗设备投标厂商的资质审核工作十分重要。卫生部规定院方必须使用资质齐全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生产厂商资质一般包括: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经营厂商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生产企业的授权。进行资质审查时一定要仔细审查以上证件,确保其在有效期,确保其投标产品在经营范围之内[1]。对于新技术开展科室的设备申请,先要求其提供院方同意的新技术开展申请,对于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参数讨论,根据院方目前情况及设备购买后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详细论证后,由申请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设备参数,进行后期招标采购。总而言之,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是保证医院临床工作的后盾,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完成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精密度高、配套性强、技术更新换代快、安装和工作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强,要求采购人员素质很高的工作。采购行为一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购置计划要反复论证,进行设备采购时要整体概念,综合考虑设备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及售后维修保障等因素,选择整体最优设备。

作者:王瑞青 刘凤玲 王肖静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

篇4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档案管理

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不仅有精湛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还拥有众多先进的医疗和 科研设备。医疗设备是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医疗设备不断增加与更新,以及 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对医疗设备资料收集、记录、整理、鉴定、分析统计、归档、保存、利用等全过程的管理。

1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为了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医院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人员三级管理,责任到人,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坚持集中统一分类、命名的管理原则,以确保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系统。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确定专人分管设备档案工作,明确工作管理目标和职责。同时,还需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转变管理理念,以提升管理业务水平。

2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范畴及流程

2.1医疗设备档案的基本要求

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单价在5万元及以上的医学 设备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从设备申购到报废都需经过规划调研、 前期立项论证、评估、申报、审批、采购、到货安装验收、保养维修、使用与质量风险控制、应用评价分析、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计量管理、报废等各个阶段。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每个环节进行跟踪,收集相关信息并按要求登记。

2.2设备申购流程

2.2.1医疗设备购置申请。医疗设备购置按要求需列入医院年度预算计划管理。各科室按照医院预算管理要求,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及拟开展的医疗技术和项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提出设备需求计划,上报医院进行统一配置。按照规定,医院购置大型(甲、乙类)医疗设备还必须事先编写可行性报告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列入预算执行。

2.2.2医疗设备的购置。设备管理部门按照年度预算计划,做好医疗设备的分批购置计划。 由使用科室制定拟购设备的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由医院资产与招标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后执行购买。资产与招标管理部门根据要求委托具有资质的招标公司组织招标,正式进入招标流程。招标结束后,设备管理部门需针对配置清单、各种技术与商务条款、付款方式、售后服务时间等进行核实,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文本经审计处、财务处确认无误后,提请分管院领导签字,执行合同。

2.3设备到货、验收与档案建立。设备管理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设备中标方事先做好设备配套相关准备、到货安装事宜。设备管理部门及时按照合同与相关要求开箱、清点货物并记录,对设备的各项商务、技术条款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凡属国家计量强制检定范围内的医疗设备, 需提供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合格证书。每台设备需建立完整的计量检测台账,将设备计量档案与检测台账结合,并根据工作要求调整下一年度的计量周期检定安排表。

2.4医疗设备应用评价。分析记录为规范和加强医疗设备应用管理,保证在用设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需对所有可收费项目的医疗设备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2.5报废或调拨记录。医疗设备报废都需要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申请表,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编号、数量、价值、报废的原因、对设备实物鉴定意见等,由维修工程师填写鉴定意见,主管部门批复,现场处理资产残值收入等详细记录。 因学科调整或其他原因不能发挥设备最大效益或使用率偏低等现象存在时,设备管理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调拨,以发挥设备最大效益。

3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完善与管理对于医院管理、设备有效使用、设备更新与购置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可以为医疗设备的布局、购置与引进计划、设备类型的选择提供准确数据信息, 为同类设备的报废、 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避免盲目和重复购置,造成医疗设备资源浪费。引进高精尖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强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将有利于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等及时掌握设备操作方法,熟练操作流程和设备性能。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还有助于综合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 维修工程师可以通过查阅设备档案材料,提前做好维护、保养、维修的准备工作,制定维修计划,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开机率,避免设备闲置和浪费。还可以通过查阅档案合同中的保修期和维修期限,定期维护保养的优惠条款,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

4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存在的问题。管理制度欠完善,责任不明确,随意性大,致使材料不规范,缺少标准化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的形成环节多、参与部门多、形成周期长、中间环节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档案资料不完整,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不详细或漏记,导致设备信息不全;医院规模大,设备类型、数量繁多,增加了设备档案建立与完善的难度。

4.2新时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对策。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统一领导,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采取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共享,如对全院每台设备逐 一编号登记, 张贴条形码,从设备购进到报废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和设备随机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建立一套完善的账、物、卡电子档案系统。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运行过程的全记录,设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及有效利用,将有助于医疗设备布局、更新与购置的合理决策,有助于设备的维护与使用,有助于设备的经济核算与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郁韩.医院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 10(3):52-55.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医疗设备;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039-03

现如今,网络与计算机已经广泛的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随着医院在医疗设备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固定资产中占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医疗设备管理进行科学、快速、高效的管理,直接能够影响到医院的各方面的利益。通过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对设备的可靠性具有直接的作用。

1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常采用的是Client/Server三层结构:前端程序采用MS VB7.0;数据库采用MS SQL2000;客户端、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0。网络主干应用千兆以太网结构,输出设备包括针式打印机、标签打印机,输入设备包括条码扫描器;服务器与客户端采用DELL 8455;工作站配置的CPU PⅢ内存要求在256M以上。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SQL Server的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将信息数据以表的形式展现出现,方便更新与管理,不仅较低了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通过效率的同时,还不容易出错,大大的增加了工作的准确性。

2 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由临床科室—供货商—设备科三个部分组成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每层结构之间形成业务流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的需求,由设备科将申请购买的医疗设备清单,递交至上级领导进行审批,通过科长-副院长-院长的逐级审批后,再通过招标购置,中标后通知备货,通过供货商发货后,再执行出入仓库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统计-后台管理-设备维护及报废-计量管理,通过设备科的计算机局域网管理后,登记完成后下送设备至相关的临床科室的循环管理系统。

(2)临床科室申请购买医疗设备管理模块。临床科室根据具体的需求,经过经济效益的论证与分析后,制定详细的购买计划与内容,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交给相关的护理站。设备科通过将临床科室上交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审核、保存后,再上交至各级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在进行招标购买等一些列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医疗设备的购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医院想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掌握全新的技术,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在网上进行招标,招标后由院长审批,办理相关的手续,通知中标的厂家准备相应的医疗设备。

(4)医疗设备的管理。设备科在接收了供货商提供的医疗设备后,应该由专门的人员对设备进行登记、核查,初步检查合格后在通知相关的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现场的安装、调试、实践等,经检验合格后再运至相应的临床科室进行实际操作。医疗设备验收合格后,将医疗设备的签收实践、发票号、供货商名称、应付金额、单据号等详细明细信息进行记录,制成付款计划单,这样设备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查询相应的计划清单,再由设备科通知供货商进行设备的维修,同时也方便维护、查找、核对等日常工作的进行。此外,系统还能对付款计划进行审核,将审核数据登记成已付款款项,同时还能将已付款项与未付款项的数据进行统计,方便医院领导及时了解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经费投资情况,为医院下一步的付款计划提供参考。

(5)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设备科通过将医疗设备的好坏、维修次数、维修记录、维修厂家、维修时间等,以及维修花费的资金以及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信息,统一的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将无使用价值,或者负使用价值的医疗设备淘汰,将报废申请递交至上级管理部门进行逐级审批。

上述医疗设备的管理,从预算购买到申请报废等一些列的工作,全部都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上完成的,其简单的操作显著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

3 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的成效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两年的应用当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1)提高了采购的工作效率。根据各个临床科室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各种流程的处理,对相关的购置要求逐级的向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计算机系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采用了更加优化的申报程序,在审批的过程中,实现了规范化流程管理,避免了手工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丢失、延误等问题,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过程更加简便、合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库房管理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医院所有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竞标、中标、采购、入库、出库、管理、储存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数据更加清晰化的展现在工作人员眼前。此外,所有工作流程的数据都是下一个流程的根据,通过将所有设备的入库出库账目进行清晰、详细的记录,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实现了不积压、零库存,符合该院的节省开支的要求。

(3)通过将所有设备的信息记录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性与共享,通过将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设备的购置、折旧计算等提供完整的信息,同时,也为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的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通过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实现对全院全科室的设备进行统计,计算医疗设备的资产情况、运行状况、维修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效益等进行分析,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方便院务工作者及时、准确的了解医院的资产情况,为财务无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院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中。众多的医疗设备,如果不能够得到合理、快速的管理,将会给医院的服务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其简单易用、可靠、全面的信息统计系统,能够显著的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的质量与效能,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准确、快速的完成,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黄冠朋.浅谈计算机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科技博览,2010,(34):588.

[2] 陈翠玲.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应

用[J].医疗装备,2009,(7):43.

[3] 吴向阳,张超群,杭建金,汪庆华.基于C/S模

式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09,(3):36-38.

[4] 褚君.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用[J].健康必读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 档案管理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more and more large equipment to buy, use more and more,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hospital medical treatment,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also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archives, refers to the medical equipment in the application, from the proof, to the failur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failure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carrier materials, including text, drawings, photos, CDs, software packages, etc..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data,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inform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archives.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 File management

一、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第一,医疗设备的价格通常不菲,采购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对于医疗单位来说,在众多投标单位中选择即有利于患者病情治疗,又能避免临床盲目重置设备非常关键。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第二,管理过程中正确地使用档案,使相关文件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管理者减少工作失误,更好地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节约资金,减少闲置,降低医疗设备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必须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档案,并辅之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说,对设备随机资料的统一妥善保管,便于及时提供维修材料,也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一种措施。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

医疗设备种类复杂,品种多样,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的随机文件、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申请、论证报告、批文、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开标记录、招标报告表、中标公示、中标通知书、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系统手册)及设备移交、转让、报废等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除了具备上述材料外,还应包括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报关单、外贸合同、质量保证书、商检报告等。随时更新,将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及时加入,并将档案目录中的内容及时更新。

三、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

根据《档案法》的规定以法治档,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下,确保医疗设备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既能有效利用又能维护其完整和安全,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方便、及时、有效地服务。

第一,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资料收集机制。加强设备档案的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是保证设备档案齐全完整的基础。要把设备档案的收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明确设备档案收集的科室、责任人、收集程序和岗位职责。通常情况下,设备档案收集科室和责任人都由经办设备采购、维修的设备科承担。设备档案责任人要在设备的开箱验收、安装调试过程中,全程监管设备随机的全部资料,另外,设备档案责任人还要将该台设备的购置申请、批准文件、购买合同以及维修保养记录一并保管。在每年度末,设备档案责任人集中将一年中所有设备资料以“台件”为单位交于综合档案室,由综合档案室进行系统的整理编目等程序。第二,确定医疗设备的归档范围。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1)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2)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第三,做好设备档案的利用服务。设备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服务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提高效益。档案部门要本着“档案要服务于临床、服务于医院,发挥档案价值”的工作宗旨。档案部门除了要精心保管档案,还要做好科学简便的检索工作,可以将目录直接输人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检索功能,达到快速简便的检索查询,还可建立纸质设备档案查询目录,以防止微机故障时使用。总之,设备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接受电话咨询、现场查阅、提供原件、复印件、提供编写资料等形式。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及时掌握各种利用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服务,才能更好的好医院发展做好服务。

篇7

随着我国医疗的普及以及诊疗水平的不断上升,医院内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显著增加,各种临床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它是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医疗设备已成为评价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整体实力。由此可见,医疗设备的管理对于评价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是指医疗设备具体信息的记录与维护,其信息更新周期从临床科室提出需求申请开始,直至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因其他原因报废为止。设备报废后,该档案还需根据需求继续保存,以便为日后其他相同或相近设备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档案管理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环节中重要的资料存档,对设备使用情况具有可追溯性,对同类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对医学装备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档案法》等相关法规,档案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档案完整,资料真实可信,具有可追溯性;②各层级条理清晰,便于档案查询,对重要信息有适当的备份,保证档案具有较好的使用效率;③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档案收集和使用有明确工作流程和记录。

2设备档案内容

2.1购置档案

医疗设备购置档案是指设备申请及购置过程中的全部公文资料,设备购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院内议价两种方式。公开招标方式产生的购置档案主要包括委托协议、招标文件、政府采购合同等资料;院内采购方式产生的购置档案主要为采购合同等。此外,还需医院医学工程处形成包括设备购置申请(由需求科室提交)、大型设备专家论证、设备资质证明等相关资料(由设备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一同并入设备购置档案留存。

2.2验收档案

医疗设备技术档案是指设备到货验收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验收时设备配备的操作手册等相关资料、备用零部件及初始测试部件、设备验收报告、设备厂家提供的培训记录、预维护方案等。其中,为了保证设备到货准确无误、设备功能正常,验收现场应有科室负责人、医工处负责人及供应商三方人员在场,设备验收报告中应包含三方人员签字。科室自行保存所需的必要说明书及零部件,需在设备验收报告中明确标明,其余随设备一同到货的资料全部交由医学工程处登记并建立验收档案,由专人负责建档登记保管。同时,随同验收的医工处相关人员在验收完成时也需进行登记,该登记以设备验收时间顺序为依据,记录设备到货日期、到货情况、培训情况、安装科室及相关设备信息,用于设备快速查询及到货情况核对等。

2.3维修维护档案

据国外统计,不合格设备中约10%会导致严重伤害,33%会导致伤害,其他会导致轻微或潜在伤害。因此,发达国家的医院已经把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列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医院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设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最大程度消灭或降低由于设备故障带来的医疗事故。维修档案包括:

(1)送修登记。指设备由于故障送到医学工程处进行维修,由送修人员进行的送修和取回的记录,为保障设备流转记录的可追溯。

(2)维修记录。其主要包括:①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后,登记设备的故障缘由以及维修情况;②设备维修后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时的检测数据。登记内容包括送修日期、送修科室、送修设备及附件、故障缘由、送修人等信息。医学工程处人员在自行维修或返厂维修后,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在保证设备达到质量控制标准后联系科室取回设备,并在取回时完善送修记录,确定设备及附件完好齐全的情况下取回临床使用。维护记录卡是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后的相关记录,巡检工作由医工处人员去临床科室进行外观检查,主要巡视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外观是否完好等基础内容,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纠正不正当的操作,及时排除疑难问题,并作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本次维护日期、维护人、下次维护日期,并制作成卡片形式固定在设备机身上,以便查询和下次维护。当维护记录卡记录已满时,更替新的卡片并将已有卡片交由医工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不同设备的维护周期有所不同,除颤仪、输注泵、监护仪等生命支持设备维护周期为每3个月1次,大型影像设备维护周期为半年或1年1次。

3档案管理的模式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收集、保管和利用3个环节。首先要依据相关法规,联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我院在医院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在实行医院、医学工程处、使用科室的三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各环节管理,明确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规范建立设备各项档案,注重收集设备风险评估和预防性维护的原始记录,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应充分利用档案的扩展律和时效律,挖掘和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的价值。例如,根据设备的购置档案结合维修维护档案,编写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购置前期论证、规划设备升级换代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或根据设备的验收档案结合维修维护档案为设备的临床使用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档案管理有多种模式,目前医院中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

3.1档案分类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是根据档案类别不同进行档案分类,我院采用该类管理模式,档案内容主要分为购置档案、验收档案、维修档案和其他4个类别。

(1)购置档案以购置项目为保管单位,依设备采购时间和资金来源为位置索引存放。资金来源以英文字母表示,如Z代表政府采购、Y代表院内采购等。购置档案案卷编号由采购时间、资金来源和案卷顺序组成,例如S-13-Z-1表示2013年政府采购项目1号卷案。卷脊信息还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卷内文件。每案卷购置档案中可能包含多台设备的采购信息。

(2)验收档案以设备验收批次为保管单位,依设备类别和立卷顺序分别为一级位置索引和二级位置索引分类顺序存放。设备类别以英文字母表示,如A代表心电类、D代表超声类等。验收档案案卷编号由设备类别、档案在该类别中的序号和档案的卷号组成。例如S-D-17-1表示超声类别中17号卷案的第1卷。卷脊信息还包括案卷题名、生产商、产地、编制日期等信息。详细的卷案目录、卷内目录和卷内文件的档案编号登记均为档案调用效率提供了保障。

(3)维修档案根据设备的种类和维修维护的模式分为:①小型设备的送修记录采取统一登记,其预防性维护记录和质量控制记录采取分类登记,且均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以便查询和统计;②保修设备,包括核磁共振、CT、X线血管造影机等,其维修记录和预防性维护记录由服务商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具,以独立设备为保管单位,依设备采购时间和种类为位置索引存放,便于核对设备维修详情和年度维护进度,能够对公司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起到监督和敦促的重要作用。

(4)其他档案是相对独立的记录档案,包括设备计量合格证、设备巡检记录卡、不良事件上报记录等。档案分类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在档案利用时,能根据利用需求,快速定位档案类别,定位档案卷案,提取档案信息。

3.2档案集中管理模式

档案集中管理是以设备主体为保管单位,依立卷时间为位置索引,即每台设备建立一卷档案,每卷档案包含设备的全部信息。从科室提交设备申请开始为设备立卷,档案中包含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购置合同等资料、设备验收资料、设备维修维护记录、售后服务记录等档案信息,随着设备使用,信息不断增加,直到该设备报废时,设备档案停止更新。已报废设备的档案应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及相关档案管理规则,保存一定年限,为后期设备信息查询及设备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目前,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院采用该管理模式。

4讨论

档案分类管理的方法比较便于同类或同期档案的集中管理,有利于设备之间相同或相近信息的横向比较。不论是以项目类别划分的购置档案,还是以类别划分的技术档案,都能够在查找特定档案的同时对比同期或同类其他档案内容,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内容具有感知,便于档案的整体管理。在档案编目过程中,分类管理的方法能够便于档案分开管理,有助于档案存储和相关统计工作;在档案调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缩小被调用档案所在区域的范围,有效提高档案查询和调用的效率。该方法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弊端。例如,由于档案内容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因此如果需要单一设备的所有档案,就需分别查找多个区域才能将全部内容拼接在一起;每一部分档案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存储,在设备量较大而存储区域有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容易导致存放混乱,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的现象等。档案集中管理的方便比较便于单个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利于单个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纵向比较。由于每件档案中包含一台设备的各类档案,在查找特定档案时能够获取该设备有关的全部信息,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能够节约空间,方便存放。由于所有档案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较容易检查设备档案是否全面,并针对不齐全的档案作出相关处理。在档案编目过程中,档案集中管理的方法能够便于档案整体管理,有助于统计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连续性问题;在档案调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快速查询与特定设备有关的全部信息,保证设备信息的完整性。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档案的建立依赖于单个设备的到货时间,因此档案建立顺序受时间影响较大;又由于设备资料常有无法一次性到齐的情况,导致设备技术档案容易延迟建档或出现多次弥补的情况,致使档案的时间排序标准不统一,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修维护记录在不断更新,造成技术档案被频繁修改,加大了人工工作量,间接提高了档案管理成本等。

5展望

档案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两个方向:

篇8

随着我国医疗的普及以及诊疗水平的不断上升,医院内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显著增加,各种临床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它是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医疗设备已成为评价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整体实力。由此可见,医疗设备的管理对于评价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是指医疗设备具体信息的记录与维护,其信息更新周期从临床科室提出需求申请开始,直至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因其他原因报废为止。设备报废后,该档案还需根据需求继续保存,以便为日后其他相同或相近设备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档案管理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环节中重要的资料存档,对设备使用情况具有可追溯性,对同类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对医学装备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档案法》等相关法规,档案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档案完整,资料真实可信,具有可追溯性;②各层级条理清晰,便于档案查询,对重要信息有适当的备份,保证档案具有较好的使用效率;③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档案收集和使用有明确工作流程和记录。

2设备档案内容

2.1购置档案

医疗设备购置档案是指设备申请及购置过程中的全部公文资料,设备购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院内议价两种方式。公开招标方式产生的购置档案主要包括委托协议、招标文件、政府采购合同等资料;院内采购方式产生的购置档案主要为采购合同等。此外,还需医院医学工程处形成包括设备购置申请(由需求科室提交)、大型设备专家论证、设备资质证明等相关资料(由设备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一同并入设备购置档案留存。

2.2验收档案

医疗设备技术档案是指设备到货验收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验收时设备配备的操作手册等相关资料、备用零部件及初始测试部件、设备验收报告、设备厂家提供的培训记录、预维护方案等。其中,为了保证设备到货准确无误、设备功能正常,验收现场应有科室负责人、医工处负责人及供应商三方人员在场,设备验收报告中应包含三方人员签字。科室自行保存所需的必要说明书及零部件,需在设备验收报告中明确标明,其余随设备一同到货的资料全部交由医学工程处登记并建立验收档案,由专人负责建档登记保管。同时,随同验收的医工处相关人员在验收完成时也需进行登记,该登记以设备验收时间顺序为依据,记录设备到货日期、到货情况、培训情况、安装科室及相关设备信息,用于设备快速查询及到货情况核对等。

2.3维修维护档案

据国外统计,不合格设备中约10%会导致严重伤害,33%会导致伤害,其他会导致轻微或潜在伤害。因此,发达国家的医院已经把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列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医院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设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最大程度消灭或降低由于设备故障带来的医疗事故。维修档案包括:

(1)送修登记。指设备由于故障送到医学工程处进行维修,由送修人员进行的送修和取回的记录,为保障设备流转记录的可追溯。

(2)维修记录。其主要包括:①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后,登记设备的故障缘由以及维修情况;②设备维修后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时的检测数据。登记内容包括送修日期、送修科室、送修设备及附件、故障缘由、送修人等信息。医学工程处人员在自行维修或返厂维修后,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在保证设备达到质量控制标准后联系科室取回设备,并在取回时完善送修记录,确定设备及附件完好齐全的情况下取回临床使用。维护记录卡是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后的相关记录,巡检工作由医工处人员去临床科室进行外观检查,主要巡视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外观是否完好等基础内容,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纠正不正当的操作,及时排除疑难问题,并作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本次维护日期、维护人、下次维护日期,并制作成卡片形式固定在设备机身上,以便查询和下次维护。当维护记录卡记录已满时,更替新的卡片并将已有卡片交由医工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不同设备的维护周期有所不同,除颤仪、输注泵、监护仪等生命支持设备维护周期为每3个月1次,大型影像设备维护周期为半年或1年1次。

3档案管理的模式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收集、保管和利用3个环节。首先要依据相关法规,联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我院在医院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在实行医院、医学工程处、使用科室的三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各环节管理,明确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规范建立设备各项档案,注重收集设备风险评估和预防性维护的原始记录,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应充分利用档案的扩展律和时效律,挖掘和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的价值。例如,根据设备的购置档案结合维修维护档案,编写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购置前期论证、规划设备升级换代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或根据设备的验收档案结合维修维护档案为设备的临床使用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档案管理有多种模式,目前医院中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

3.1档案分类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是根据档案类别不同进行档案分类,我院采用该类管理模式,档案内容主要分为购置档案、验收档案、维修档案和其他4个类别。

(1)购置档案以购置项目为保管单位,依设备采购时间和资金来源为位置索引存放。资金来源以英文字母表示,如Z代表政府采购、Y代表院内采购等。购置档案案卷编号由采购时间、资金来源和案卷顺序组成,例如S-13-Z-1表示2013年政府采购项目1号卷案。卷脊信息还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卷内文件。每案卷购置档案中可能包含多台设备的采购信息。

(2)验收档案以设备验收批次为保管单位,依设备类别和立卷顺序分别为一级位置索引和二级位置索引分类顺序存放。设备类别以英文字母表示,如A代表心电类、D代表超声类等。验收档案案卷编号由设备类别、档案在该类别中的序号和档案的卷号组成。例如S-D-17-1表示超声类别中17号卷案的第1卷。卷脊信息还包括案卷题名、生产商、产地、编制日期等信息。详细的卷案目录、卷内目录和卷内文件的档案编号登记均为档案调用效率提供了保障。

(3)维修档案根据设备的种类和维修维护的模式分为:①小型设备的送修记录采取统一登记,其预防性维护记录和质量控制记录采取分类登记,且均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以便查询和统计;②保修设备,包括核磁共振、CT、X线血管造影机等,其维修记录和预防性维护记录由服务商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具,以独立设备为保管单位,依设备采购时间和种类为位置索引存放,便于核对设备维修详情和年度维护进度,能够对公司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起到监督和敦促的重要作用。

(4)其他档案是相对独立的记录档案,包括设备计量合格证、设备巡检记录卡、不良事件上报记录等。档案分类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在档案利用时,能根据利用需求,快速定位档案类别,定位档案卷案,提取档案信息。

3.2档案集中管理模式

档案集中管理是以设备主体为保管单位,依立卷时间为位置索引,即每台设备建立一卷档案,每卷档案包含设备的全部信息。从科室提交设备申请开始为设备立卷,档案中包含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购置合同等资料、设备验收资料、设备维修维护记录、售后服务记录等档案信息,随着设备使用,信息不断增加,直到该设备报废时,设备档案停止更新。已报废设备的档案应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及相关档案管理规则,保存一定年限,为后期设备信息查询及设备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目前,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院采用该管理模式。

4讨论

档案分类管理的方法比较便于同类或同期档案的集中管理,有利于设备之间相同或相近信息的横向比较。不论是以项目类别划分的购置档案,还是以类别划分的技术档案,都能够在查找特定档案的同时对比同期或同类其他档案内容,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内容具有感知,便于档案的整体管理。在档案编目过程中,分类管理的方法能够便于档案分开管理,有助于档案存储和相关统计工作;在档案调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缩小被调用档案所在区域的范围,有效提高档案查询和调用的效率。该方法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弊端。例如,由于档案内容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因此如果需要单一设备的所有档案,就需分别查找多个区域才能将全部内容拼接在一起;每一部分档案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存储,在设备量较大而存储区域有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容易导致存放混乱,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的现象等。档案集中管理的方便比较便于单个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利于单个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纵向比较。由于每件档案中包含一台设备的各类档案,在查找特定档案时能够获取该设备有关的全部信息,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能够节约空间,方便存放。由于所有档案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较容易检查设备档案是否全面,并针对不齐全的档案作出相关处理。在档案编目过程中,档案集中管理的方法能够便于档案整体管理,有助于统计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连续性问题;在档案调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快速查询与特定设备有关的全部信息,保证设备信息的完整性。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档案的建立依赖于单个设备的到货时间,因此档案建立顺序受时间影响较大;又由于设备资料常有无法一次性到齐的情况,导致设备技术档案容易延迟建档或出现多次弥补的情况,致使档案的时间排序标准不统一,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修维护记录在不断更新,造成技术档案被频繁修改,加大了人工工作量,间接提高了档案管理成本等。

5展望

档案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两个方向:

(1)综合性。

本文介绍的两种方法均在不同医院中实施,充分说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医院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医学工程处及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在发扬单个管理模式长处的同时,有效减少和避免单个模式的弊端,使得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便捷,为临床使用和设备本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信息化。

篇9

关键词:新常态;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步骤;要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医药卫生体制也不断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必⒋动社会管理的“新常态”,也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招标审计、合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转型为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等多领域审计。在“新常态”转型过程中,医院积极开展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工作,如A医院连续对2011年―2014年每年新增单价5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从医疗设备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计,并将审计成果运用于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管理中,加强了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本文以A三甲医院为实例探讨新常态下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

一、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 确定审计范围

通过查阅财务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实物管理部门医疗设备实物明细账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总体情况,以每年新购单台一定金额为起点或者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较多的使用部门来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范围。如A医院以年新增单价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为标准来筛选审计范围。

2. 初步了解医疗设备管理、使用情况

采用调查、座谈等方式向设备科、财务科、物价室、信息网络中心、设备使用科室等部门了解相关医疗设备管理、使用和信息系统数据记录等情况。

3. 设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研效益三个方面,主要采用的经济指标包括购置价值、收费标准、工作量、年均净收入、年均折旧成本、年均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工作量预算完成率、收入预算完成率等;社会效益主要为检查结果阳性率、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等,科研效益主要为设备对科研项目研究数据辅助情况等。

4. 确定按单台分析还是同类型分析

因涉及医疗设备基础数据取数的因素,讨论确定该台医疗设备可否单台分析,不能单台分析的可否按在用同类设备分析。

5. 编制收集数据表格

按照收集数据的来源分科室编制表格,采用设备使用科室填写与相关职能部室填写核对相结合的方法。从设备科收集的相关数据包括科室在用同类设备总台数、设备维修成本等,从设备使用科室、物价室、信息网络中心收集的数据包含收费编码、收费项目和标准、年均工作例数、年均总收入等,从财务科收集设备折旧成本、设备人力成本等。

6. 确定数据来源可靠渠道

数据来源的信息渠道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下称HIS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下称PAC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设备使用登记本等。

(二)实施阶段

1. 查阅资料

查阅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盘点、报废等制度、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医疗设备购置前论证资料、招投标文件、合同、验收报告、盘点表等。

2. 实地调研

下到各个设备使用科室实地调研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设备使用耗材出库、领用情况,制度的执行情况,设备所关联信息系统的操作及登记情况等。

3. 核实数据

考证所收集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特别是要核实使用该医疗设备的收费项目及与收费项目相匹配的工作量。对于存疑的数据,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以避免结论的偏差。

(三)分析阶段

通过查阅的制度、查证的数据对设备的管理情况、制度执行情况、设备的绩效进行全面分析,按照之前设定评价指标对每台或每类设备进行测算,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影响绩效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评价阶段

取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和掌握客观公正的事实后进行审计评价,反映出设备的管理、使用、绩效情况及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建议,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五)落实阶段

审计结果和改进的建议不落实,审计成果就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审计部门应跟踪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审计意见落实成效。

二、主要审计要点

(一)医疗设备购置前的论证、立项、审批的审计

审计申请论证表内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及论证数据的准确性,设备的申报是否经过申报科室核心小组讨论,设备的立项及审批是否手续完备。

(二)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招投标的审计

审计设备的采购是否按《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实施条例》、《招标投标实施条例》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写、报价是否合理,应该采用公开招标的项目有没有没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

(三)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合同的签订、履行、付款的审计

审计合同的条款与招投标文件的一致性及完整性;付款是否按照合同执行;大型设备是否预留质保金等。

(四)设备购入后验收的审计

设备验收是否有书面验收报告;设备的规格、型号等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及合同要求等。

(五)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审计

制度的建立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实际操作中是否按照制度执行等。

(六)医疗设备使用中的绩效情况审计

基础数据信息是否准确;是否达到采购前的预算论证;设备的工作量、投资收益率等各项指标如何。

(七)医疗设备维修、报废、处理的审计

设备的维修、维保是否按法规进行采购;维修、维保费用是否合理;是否按制度审批后报废并处理实物资产。

三、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例结果

A三甲医院审计部门选取2011年、2012年、2013年每年新增单价大于50万元32台医疗设备、2014年新增单价大于100万元21台医疗设备进行绩效审计。

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单台设备或同类设涞氖杖搿⒊杀镜仁据进行分析,并将实际执行数与购置前预算论证数对比。53台设备22台设备年均投资收益率大于零,占比42%;46台设备能够收回初始投资,占比87%,其中:能在经济折旧年限内收回初始投资的有27台设备,占比51%;7台设备难以收回初始投资,占比13%。27台设备购置前有填报预计工作量,占比51%,仅有10台设备可以完成预算工作量,占比19%;28台设备购置前有填报预计收入,占比53%,仅有6成了预算收入,占比11%;31台设备购置前填报预计投资回收期,占比58%,仅15台设备实际投资回收期短于预算投资回收期,占比28%。

社会效益方面,53台设备有50台设备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有帮助;CT等检查设备的阳性检查率达到85%以上。

从审计的结果看,A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绝大多数能收回初始投资成本,但仅有42%的设备投资收益率大于零,51%的设备能够在经济折旧年限内收回投资。医技科室购置的设备如CT、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临床科室购置的设备如点阵激光治疗系统、肺功能机年均投资收益率较好,均达到50%以上。

58%设备造成年投资收益小于0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原有设备检查/治疗人数均未达到分析期间盈亏平衡点数量;二是新手术设备,病人对新设备、技术了解不够导致病源不足,医生对新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因此检查/治疗人数未能达到预期预计量。三是医疗设备的收费项目购置前论证不准确。

四、审计建议

(一)加强设备立项前的论证及审批

医院在设备立项时,应严格要求设备申请科室客观编制设备效益预测分析报告及填写《论证表》。组建独立于设备使用科室之外包含财务人员特别是物价收费人员等参与购置前的论证及审核。除设备技术配置参数论证外应加强对设备采购的效益预测、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及论证。

(二)针对大型医疗设备建立单机核算数据信息,实现信息统计的完整与准确

在采集数据时发现数据的准确性不够高、分类不够细,导致根据收入成本计算效益不够准确。建议医院探讨针对百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建立单机核算体系,将PACS等信息系统与收费系统数据匹配关联,逐步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单机核算信息化统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三)对大型医疗设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推动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及使用效率

对大型医疗设备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平台及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以奖罚的手段来落实科室申请时的效益承诺。促使科室在大型设备购置前进行真实、有效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避免论证表如一纸空文,流于形式。以便医院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

(四)加强设备使用中的“实时跟踪,动态管理”

加强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跟踪分析,动态管理,对部分不能收回投资的设备跟踪其以后年度的收支情况,并持续分析评价结果作为今后购买同类型设备的依据;产生良好效益设备也应持续关注其动态变化,如关注其以后期间可能产生的大修理费用和维护保养费用,使其保持良好收益。

(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管理,避免收费项目与手术记录不相符的现象

对于多科室合作完成的项目及先执行后收费的项目,建议术后临床科室将手术记录与执行科室录入病人住院明细收费项目复核,避免收费项目与手术记录不相符的现象。

“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依靠资源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医院发展也由粗放式“大收大支”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正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有效促进了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瑾,高玉萍,黄国英,王艺.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分析探讨[J].经济师,2013(11).

[2]陈淑兰.浅谈医疗设备效益审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

篇10

1大型设备的购置

有计划的购置反复论证,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经济支付水平情况做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预测调研,得出正确结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首先使用科室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写明设备的功能,在拓展科室新业务方面的作用、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在几年内能收回成本等内容。经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进行论证,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及医院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及讨论,确定设备的购置内容。在资金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筹资金、信贷及融资方式,信贷和融资是医院设备新的投资形式,可解决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也要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评估。在确定了设备购置内容和资金来源形式后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设备科准备招标文件。向设备销售公司发邀请函审核各投标公司资质文件。由医院招标委员会选定二、三家资金雄厚、销售业绩好的公司进行投标。医院招标委员会相关科室主任、专家组、纪检等参加招标。根据国家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选定中标公司中标设备,签订设备购置合同。

2设备的安装验收

在厂家设备工程师及科室人员和设备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核对装箱单、维保单、出厂检验报告等随机资料,安装调试完成后对使用科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或者在定点机构培训,在确认培训完成设备正常运行后根据采购合同医院支付首笔设备款,预留5%~10%设备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再支付设备尾款。设备科在设备安装验收完成后,应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3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好设备档案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开发新项目以及教学科研维修有着重要的作用。

3.1收集档案资料①申请购置设备的请示文件批复文件招投标材料、中标合同、协议等购置文件。②开箱验收记录保修单、说明书等随机资料文件。③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报告、运行记录、保养记录、报废鉴定材料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2分类管理按照正确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设备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收集到的材料收集整理编号编目确保设备档案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号正确保管期限划分准确。

4专人专职负责制

大型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着使用科室的经济效益,大型贵重设备操作实行专人专职负责。新购置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后操作使用,制定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做好《设备运行登记表》包括开机关机时间,运行情况,操作人签名、诊疗人次、收费情况。每月定期检查,按医院设备管理制度考核,制订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5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设备运行良好

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采用四级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部门共同参与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来。

5.1四级负责的管理制度一级负责制:由科室操作人员负责。以设备外部为主,负责仪器设备表面清洁、零部件是否完整等日常保养工作。二级负责制:由仪器设备指定保养人员按计划进行保养。主要是内部清洁、等,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指示灯、插件等)进行局部检查测试和调整。三级负责制: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人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件。四级负责制:由院领导和科室主任负责。主要负责监督科室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各项涉及设备保养、维修维护制度情况。

5.2分工负责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工负责。作为该类型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掌握此类型医疗设备的应用、操作、结构及原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也应同厂家工程人员做好沟通得到技术支持,更迅速的排出故障。实行分工负责制,使大家目标明确,提高了维保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医疗设备的故障率。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科学管理,能够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大型设备的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用物流管理系统,对科室大型设备耗材的用量进行统计,核算出费用,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确定购置年限、原值、维修费用、折旧使用年限等,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扣除人工、水电等费用后进行核算,确定设备的收回成本年限,以此考核使用科室在设备购置申请报告中所承诺的成本回收年限,相应的给予奖惩。

7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维护医疗设备的责任心,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盲目购置设备现象的发生。回收折旧基金又为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的配件的购置及维修奠定了良好资金基础。大型医疗设备折旧期一般为5~6年,在使用初期(保修期内)尽量使用,以便发现潜在故障。正常使用期(5~6年内)是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的最佳期,6年后为淘汰期(更新换代期)加强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不再折旧。设备月折旧金=(设备原值-设备残值)/6×12;设备残值=设备原值×5%;设备残值为此设备报废后的废品金额。每月由院财务科从使用科室纯利润中扣除,同时计入“设备折旧基金”中作为更新、维修设备专项资金,如当月纯利润不够扣除,下月继续扣除直到扣清为止,以保证折旧费的落实。利用折旧基金购置大型设备弥补了医疗经费的不足,为医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

篇11

关键词: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条形码清查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WANG Fei-fei

(Zhejiang Zhoushan Hospital,Zhoushan 316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houshan hospital,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fixed asset of medical equipments,and proposes the solutions.

Key words:Fixed assets of medical equipments;Bar code;Checking

随着我院的医疗设备种类日益繁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我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8亿,并保持每年千万的上升速度。那么如何管理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使之在安全有效地满足临床和科研需求的同时,既能降低老百姓就医费用,又能增加医院收入,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

1现存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诸多,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在采购过程中,申请表、论证表虚而不实,填写申请和论证表只是为了完成流程。加上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太快等相关原因,导致采购了使用率低、经济效益低、很快被市场淘汰的设备,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1.2在验收过程中,捐赠投放的设备没有登记入账,也有因发票、报关报检资质有问题或拖延赠送的附件等原因,使得设备在已经安装6个月~1年之后都无法验收入库,因而造成设备账物不符。

1.3在使用过程中,科室间经常需要借用、调拨设备,虽然医院有明确的制度,但由于科室人员缺乏规范意识,未通过设备科私下处理,使得借用、调拨秩序紊乱。从而导致各科室设备资产杂乱不清。

1.4在设备报废过程中,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复杂,正式文件下达时间过长。据统计,一般设备报废过程需半年,或有更久。医院没有专用的仓库存放这些待报废的设备,如果该待报废固定资产审核未通过,就会造成医院资产的遗失。

从以上现象不难看出医疗设备存在随意淘汰、设备闲置、损失浪费、捐赠投放漏记、移交不清、账物不符等问题,如果解决这些困难,可以极大提高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减少医院成本。

2解决方案

2.1严把采购论证关 临床科室要切实根据科室发展需求及设备更新需求申请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设备科在收到各科室的申请表之后,首先应进行整理统计,并通过网络搜索、其他医院咨询和供应商介绍对申请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其经济效益预测、配套条件、人员配备、维修力量、资金来源并且推荐三家产品并进行综合比较。可有效的避免听信供应商"谗言"、在硬件上互相攀比,盲目购置造成的医疗设备资源浪费[1]。

2.2及时做好医疗设备台账 首先,对于除质量问题以外的原因导致验收无法及时完成的设备,可以先行入库和出库,使账面保持平衡。其次,科室之间医疗设备的借用和移交需要及时联系设备科。短期的设备借用要写好借条并及时归还,但需长期借用或转科的设备需要办理固定资产的转账登记。此外,对于捐赠投放的设备也需按照正常设备采购流程进行安装验收、出入库和建档。报废文件收到后及时做好固定资产报废台账登记,然后协同财务科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理。才能从源头上遏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2.3采用"身份证"管理体制 通过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编号,这就相当于设备的身份证号,通过条形码打印机给每台设备打印身份证见图1。该"身份证"还需包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科室等信息,贴在设备明显位置。利用条码阅读器可以轻松读取设备全部信息。通过以上操作,不仅可以实现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还可以有效解决设备清查时大量数据汇总工作,保证账物一一对应[2-10]。

图1 设备身份证

2.4定期检查,设立清查小组 定期对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进行抽查、清查和科室自查。成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制定各个科室的医疗设备清查表,注明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使用科室、出厂编号等信息。并利用设备身份证进行清查和汇总。对设备的盘盈盘亏转科报废等问题做好上报和相应的处理。定期抽查、清查和自查是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检验的有效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直接途径。

3总结

不断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采购论证制度,报废制度,清查制度等,将责任落实到各科各人,并纳入医院考核体系。使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能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国祥,李斌.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31-33.

[2]周钰,高虹.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2011中华临床工程及医疗信息化大会论文集[C].安徽:中华医学会,2011.

[3]曹少平,孙国君,冯佳怡.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探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04).

[4]赵巍,刘锋,周爱柱.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6(11).

[5]杨丰,温铁祥,涂圣贤.基于C/S模式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6(09).

[6]段贵军,张福林,宋赞,等.区域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05).

[7]Mosher C,Cronk P,Kidd A,et al.Upgrading practice with critical pathways[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992.

篇12

【关键词】防止;医疗设备;资源浪费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之一,各医院都投入了大量经费,使医疗设备的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医疗设备处于长期停用或使用率较低的状态。近期对所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重点抽查并统计了141台主要医疗设备5年来的年、月工作量和使用率。从统计的结果看,使用率在20%以下的设备达20台,占统计设备总数的14.2%,价值207.5万元人民币,占统计设备总值的13.6%,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对此作以下分析:

一、造成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

造成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备质量差、病源少、使用及维修等技术力量跟不上的客观原因,也有不容忽视的人为因素。

1、满足技术达标 盲目投放设备

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的大部分技术达标项目,需要医疗设备的硬件支持,医院为此投入了财力,使设备数量猛增,为等级评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从近年来的使用情况看,一些设备效益较差,究其原因:一是病人来源奇缺,设备闲置,主要表现在对于个别设备,专业科室在分级管理评审前,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病员,完成3~5例检诊或治疗、满足技术达标的要求后,便长期停用。二是由于经费紧缺,在技术达标硬件设备购置的选型时,考虑降低经费开支的多,忽略了设备质量标准,导致所购个别设备质量差而不能正常使用。

2、选型论证欠缺 设备功能利用不充分

医疗设备的购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论证不充分,对病人来源预测不准确,使设备购置后,因病员不足而出现整机长期“吃不饱“的现象,个别大型医疗设备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二是个别设备选型时追求大而全,但由于技术及病人来源等因素,只有一些功能发挥作用,而其余部分功能未开发利用;三是个别使用单位只在乎设备购置的过程,而不重视设备的使用效益。申请购置时积极主动,而设备到位后不抓管理和使用,甚至以种种理由使设备长期停用。这些情况的出现,除了申请单位的人为因素外,把关不严和论证不充分是要害之一。

3、资源共享观念淡薄 同类设备重复购置

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是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使用效益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但是,少数科室或人员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科间协作差,主管人员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设备的购置、管理和调用,使有条件共享的设备未能集中保管、专管共用,而是多科重复购置,结果是既加大了设备投入成本,又不利于设备的管理,同时由于有限的病源,致使同类中的多数设备使用率较低。

4、使用维修跟不上 少数设备长期停用

在病源充足的条件下,医疗设备要发挥效益,正常使用是决定因素。然而,由于设备维修、技术力量或使用操作跟不上,造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是个别专科大型设备,由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工作开展不经常,使价值可观的配套设备经常停用;二是对操作培训或带教工作不重视,少数设备单人掌握使用,遇到休假、转业等情况后,操作使用缺人,设备只有停机;三是一些设备技术资料欠缺,配件来源困难,或者供货单位售后服务差,设备遇到故障后,维修跟不上,待修时间长,直接影响设备使用率。

二、克服浪费现象的主要措施

针对造成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现象的原因,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本人认为发挥设备作用,提高使用效益,应从设备的购置、技术支持、使用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

1、重视选型论证 有效控制投入成本

做好医疗设备购置的选型论证,是保证设备质量、控制投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的先行措施。医疗设备的购置要以医疗工作需要为根本依据,要对拟购设备从经济承受能力、设备性能、操作技术、两个效益等诸多方面进行充分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对于立项购置的设备要掌握信息、了解行情、多方比较、认真选型,防止所购设备的功能满足不了业务需要或长期不能充分利用。必须坚决做到所购设备的质量可靠,性能价格比优,病人来源充分,操作技术跟得上,使用效益明显,短期内以能收回成本或对科研和技术发展起较大促进作用。

2、做好技术支持 确保设备良好使用

做好技术支持,保证开机时间和良好使用,是医疗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第一,要做好使用人员的培训和配备,设备密集的科室,技术人员要能熟练掌握多类数台设备的使用操作技术,每台设备要两人以上能熟练使用,防止设备因操作人员或技术水平要求高而停用,要加强技术训练和人才培养,并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带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业务,以使配备设备充分发挥作用;第三,做好维修保养,提高设备完好时间和修复率。设备购置时要充分注意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技术资料的收集;要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技术再培训,使工作维修技术与设备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设备维修及时、停机时间短。

篇13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随着各大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疗设备人员的工作内容已不是维修和维护那么简单。医疗设备系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修护申请、维修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备检测等进行统计,为设备管理提出更科学的方案,同时也能对设备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使用和维护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因长期搁置不用,而存在严重的锈蚀,污垢长期沉积在表面。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轻拿轻放,使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随意丢掷,使得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中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缺乏责任心。

(二)设备采购机制不完善

医院都考虑到了医疗设备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极大的帮助,就开始大量采购,但缺乏完善的采购制度,医院各部门与采购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大,盲目引进各种设备,甚至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重复购置的医疗器材长期搁置不用,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导致器材长期搁置,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工作中。

(三)设备管理人员的缺乏和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医院中,有许多中小型医院,并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只是由维修工和保安进行,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有的医院虽然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医疗器材性能和维护方法不了解,维护时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危害,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满足不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医疗设备更新滞后和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有时医院为了俭省成本,较少医院开支,对一些需要更新替换的设备仍是继续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性能落后、技术存在偏差,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限制医院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报废的医疗设备,就弃之不管,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计管理,就被丢弃在仓库,当做废品卖掉,比如那些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直接当做垃圾扔掉,就会给一些黑心商造成可趁之机,二次消毒继续贩卖,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方法和管理制度。设立一个设备维修档案,主要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维修人员名单、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维修费用等。再设立一个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更换零件的情况,这些档案都要归入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结果要另行记载子啊档案中装档保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专门的采购机制,有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工作,要求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的领导沟通协调,确定采购项目,然后制定采购计划,写一份采购申请书,得到医院审批。再有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性价比对比,必要时可以采取医疗设备竞标,确定性价比比较高的厂家。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疗采购的进程,还可以增强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

(三)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程序,首先要对报废的器材提出书面申请,待设备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做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些资料装入档案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报废的器材,要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器材设备上,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重复使用有价值的零件。

(四)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应设置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医学设备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权威来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医疗设备的正确高效地使用。不仅要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医院有关部门,应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保证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管理设备不合格的,要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惩戒。

(五)制定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人员的考核方法,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首先,对各类医疗设备基本操作方式的考核,对于医生、护士和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操作考核,严格操作规章,采取理论和实操两种考核方法,评委进行打分,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其次,对医疗设备维护的考核,将医疗设备基本维修和保养方式作为主要考题,如对设备档案的记载、设备线路检修、外观检测、内部保养等这些知识。最后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突况进行考核,如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不运作,使用中突然坏掉等等这些突发状况,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都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将进入医疗工作者每季度或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

三、结语

随着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增多,如何维护和维修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设备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满足患者对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医疗工作上的需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鲁闽.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84-86.

篇14

关键词:医疗设备 采购流程 政策法规 招标采购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医疗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智能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成为优质医疗资源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1]。医疗设备是实现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设备管理优劣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医院设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相当重要,为了保障临床及辅助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加强沟通,提高服务意识,齐心协力,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共同完成各科室设备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

一、完善采购流程,缩短采购时间

鼓楼医院从2011年成立了物流中心,负责全院除药品外的采购招标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相应的采购流程和规范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医疗设备的购置流程由申请、调研、招标、合同四个环节组成,临床科室提出申请,临床医学工程处收到申请后送院长审批,并对批准项目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及相关参数送物流中心进行招标,招标结果公示一周后签订合同。因此,在整个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不仅包括医院决策层还包括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一)在招标环节

2016年政府重新划分了医疗设备的集中采购范围及限额。第一, 预算金额50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由医院自行采购。第二,预算金额50-100万元(不含100万元)的医疗设备,委托市政府资源交易中心公布的具有招标资质的招投标公司进行采购。第三,预算金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医疗设备在市政府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标。

在遵循这一规定的前提下,我们也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第一,对医院的采购规范进行了修订,按照政府的要求对50万元以下的项目安排院内招标采购,50-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委托采购,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报送政府采购部门进行采购。以前因为前期调研不充分,使得招标流程不能顺利进行,出现重复多次招标的现象,变相延长了医疗设备的购置时间。在重新修订规范时,也对职能处室前期资料搜集和调研提出了要求,以保证招标能够一次顺利完成。第二,完善了院内采购的招标公示,对医院自行采购项目进行为期一周的招标公示,并对采购结果进行公示,以保证招标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加强了和第三方采购部门的沟通,因为公开招标的公示期为20天,政府的这一变更,使得部分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变长。因此,在采购上报到最终确定招标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多次主动地沟通,使得安排招标这一过程,时间能够尽量缩短,以缓解采购方式变更对医疗设备招标的影响。

招标的整个过程是采购的关键,会遇到很多突发的状况和问题,参与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对局面的把握力相当重要。首先要明确招标的目的和意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谈判。在招标前制定相应的方案,在招标时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对之前的计划作相应的修改,以保证招标的顺利进行。目前,医院自行招标采购大都采取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的实质是在“竞价谈判”为主的同时敲定采购合同主要条款的过程,即采购人、受委托采购的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与符合项目供应商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就采购项目和谈判文件进行的协商谈判,择优确定供应商的采购方式。同时就设备的制造商、品牌、技术规格、运输、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条款达成共识。

(二)在合同签订环节,合同签订过程较长

招标结果公示7天后签订采购合同,物流中心拟定合同后需院内审计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通知供应商盖章,再送物流中心主任、分管院长、医院总会计师、院长按权限逐级签字审批。所有的合同签订流程均靠人力与各相关科室联系,如遇到分管院长、院长或其他负责人不在,则合同的签订工作必定会延后,从而影响医疗设备的采购。这也是医院合同签订一直存在的问题,间接影响了采购的r间。2016年院财务处对领导的审批权限进行了修订,处室领导的审批权限从2000元提高到了5000元,分管院长的审批权限从5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院长的审批权限从30万元提高到了50万元,50万元以上需要通过院长办公会审批。这一修订,大大提高了合同的签订速度,加快了医疗设备的采购时间。

随着新技术不断增加,临床诊疗对医疗设备的购进需求也日益增多,每年繁重的医疗设备采购计划,也增加了招标采购工作,医疗设备采购招标安排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采购时间无形中延长。很多计划外的项目占据了大量的招标时间,紧急处理的情况越来越多,也影响了年初计划内很多项目的采购,因此,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的计划性,也是完善医疗设备采购、缩短采购时间的重要一环。

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沟通,做好公示

在整个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由于经过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就显得相当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整个流程中,信息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年度医疗设备计划哪些已经完成,哪些还未进行招标,哪些合同已签订完毕或者某个合同签订到了哪个阶段,以及采购流程进行到哪个阶段等信息均是封闭的,仅参与其中的人员才了解情况,且也仅限于自己负责的范围。此外,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申请采购科室处于不知情状态,如需得知申请项目是否着手实施需要亲自询问,而询问过程若遇到被询问人负责范围之外的情况,被询问人还需向其他人员问询确定,这就造成了采购信息的传递受阻[2]。前面也提到了,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环节中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了解,但是对于别人的工作没有办法解答。这除了需要能更细致地做好沟通和了解采购工作外,对于整个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也是一个要求,对于前期的申请、调研、招标环节,信息化是缓解职能处室之间、职能处室和临床之间、职能处室与院领导层之间沟通障碍和矛盾的手段。

对外的沟通,在医院网站上,有医疗设备的调研公示、招标采购公示、招标结果公示,供应商或厂家可以很容易地针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咨询或投标。

三、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采购相关政策是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基础和依据,依法进行采购,是医院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规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9]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95号令“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94号令“关于部分进口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相关管理办法”、财政部财库2007-19号令“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以及商务部颁布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等[3]。

法规政策会有变更,需要及时关注。2016年市政府采购的变更较大,这对医院的招标采购工作有较大影响。在年初进行相关培训后,我们就针对新的规范修改了自己的规章制度,因为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积极做出调整,所以没有影响2016年整体采购工作。2015年,由于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利用规则不了解,而造成了集中进行了大批量的采购,这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的采购工作,还使得采购过程仓促,相关职能处室短期工作量增大。每个医疗设备的采购都有相应的过程,充分理解和把握政策法规,能够缩短采购时间,防止仓促采购,有利于招标采购的良性发展。

在实际的招标采购工作中,会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在供应商资质审核的过程中,也能对已有的法规知识进行修订,对遗漏的政策进行补充。2015年在购置消毒设备时,对供应商提供的资质有疑问,随即进行了查询,发现国家对消毒类设备的规定有了修改,也针对这一问题和感染管理科进行了沟通,获得了确切的答案,避免了在招标过程中出现问题。

除了在工作中能及时了解到相关政策,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政策宣讲,对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完善采购各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一个相互沟通和学习的过程。

四、做好本职工作

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是一个过程,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协作完成,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影响整个采购流程,因此,做好本职工作,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是完成招标采购的前提。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人员有限、各种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前提下,如何高质高效地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技术工作,是医院管理者和采购人员面临的新课题[4-5]。

参考文献:

[1] 胡娟,鲍旭强. 新建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范化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 2015,13(04):47- 49.

[2] 高亚男.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效率提升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19:34- 36.

[3] 查磊,戴建s,蔡建强.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方式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02):134-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