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程建设及成效范文

课程建设及成效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课程建设及成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Abstract: In English nursing education,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nursing talents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English nursing stud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ses English specific teaching, tries to reform the textbook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A series of r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lan was then mentioned based on students' situation, which may have a practical valu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relating to English nursing specialty.

关键词: 涉外护理英语;有效教学;行动研究

Key words: foreign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effective teaching;ac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27-02

0 引言

五年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是以培养“护理”+“英语”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英语是其中较为重要一门必修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高职英语是“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进行英语课程的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能用”[1]。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如何把握才能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和思考。

1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材没有专业特色,目前能体现护理专业的英语教材不多,大多数学校选用《实用英语》《成人英语》《英语(高职高专版)》《新编实用英语》等教材,有的学校则套用了大学英语教材。

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教学现状不能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

③教学多以过级、拿证为目的,且往往为大班授课,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④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展开教学,缺乏专业特色。

2 对策

2.1 教学模式改革

2.1.1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掌握课文精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广泛查找资料、充分准备教学工具、弄清学生学习状况。其次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对话、主题教学、你问我答、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以及辩论、演讲、模拟讲课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从做中学”。

2.1.2 探索学习机制 英语学习方法不拘一格,无论是翻译法、直接法,还是听说法、交际法,重要的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他们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1.3 体现专业特色 教师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尽可能具备一定的护理基本知识,在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2.2 教学策略改革

2.2.1 听说读写立体型学练英语语言 英语是有目的的交流的手段,现有的教材大多都以话题为单位编写,所以教学可借助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并举。

2.2.2 课前表演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课前五到十分钟的对话表演或个人主题演讲,旨在通过这一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2.3 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3.1 增加可理解语料的输入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适当重复、解释、变换语速等以确保学生对输入是可理解的。提供熟悉、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幻灯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2.3.2 创造和谐环境,降低情感障碍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悦耳、悦目、悦心的英语交际条件。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对英语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其次,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积极鼓励并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3 提高课堂有效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适时纠错而非“有错必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改变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消极情绪,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重视语言交际功能教学,教师尽可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模拟交际活动。再次,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尽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了解具体生动的语言会话环境。

2.4 指导学生掌握最佳英语学习策略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个体差异,因此除情感因素外,还应考虑到策略的使用目的、策略使用的心理和认知过程。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自我监控和调控策略以及资源策略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能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与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5 课外英语辅导尝试 首先,学校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如建立英语广播电台,定期播放英语节目;广泛收集英文报刊、图书和音像资料,开放英语电子阅览室;与国外院校进行交流;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建立英语实习基地。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开展英语活动,如创办英语园地报栏,举办英语朗读、演讲、小品、戏剧表演,定期组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或录像,学唱英语歌曲;组建英语学习小组,如阅读小组、听力小组、写作小组、词汇小组等。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又可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还可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合理构建多维度的英语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 成效研究

3.1 实施 笔者针对我校08级两个班的学生共104人进行了如上的对策实施。

针对高职涉外护理英语实用性的要求,组合更有利于其听说读写英语技能提高的素材和内容。根据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目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积极组织力量自编教材。

采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方法,做、学、研三位一体。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的循环。通过找个别学生面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研究实施过程的感受和效果,以便对教学研究的实施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行动。

3.2 结果 由于两年多来课堂教学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涉外护理英语课堂中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根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医护英语考试学校统计公布数据表明,笔者任教的08涉外护理1、2两班二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8%,次年的三级通过率也达到了84%。与07级高职护理英语班(招生形式等同于08级涉外护理班)二级通过率72%相比高出26个百分点。

4 结语

笔者针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改革,教材重组等角度到第二课堂的英语氛围的创设,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篇2

【关键词】C语言;标准化;改革

课程是专业的基础,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加强课程管理,探索课程建设的新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我们知道,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对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课程教学的一致,使内容不再因教师而异、因教材而异。以下,浅谈一下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方法和成效。

一、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现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首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后续多门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因此,针对这门课编写的教材有很多,但难易程度不同、实训没有标准,且很少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更没有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所以,导致教材经常换,教师不能建立一个关于该课程的完整、适用、统一的课程体系,学生学起来也因不适合自身的知识水平而感到困难。

2.实训的成效问题

由于以往该课程的实训内容都是教师根据课本或与之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中的习题来安排上机内容,而其中的题目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这样做容易导致一刀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不会做或者做不完,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得不到提高。因此,这样安排的实训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考核方式的单一化问题

C语言的课程考核往往是采取笔试的形式,最终成绩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卷面考试需要学生熟记知识点和某些算法,这样导致学生只记住了C语言中的知识点,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编程能力、对程序的调试能力都没有得到相应锻炼和提高。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力求做到教学、实训内容统一、针对性强,考核突出能力检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在理论教学上,我们以C语言最基本、最常用的功能为重点展开教学,以:“够用”、“必须”为标准,不求全求多,所有内容根据专业统一制定,使教师有一个授课的标准。每个知识点结合易理解、易掌握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例题不宜过多、过全,可以相关知识点采用一个例题,让学生体验一个题目的多种解法,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例如,while、do while、for三种循环方法的讲解,可以采用“求1到100的累加和”这一个典型例题,一题三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三种方法的异同点。再如,在讲函数调用时,可以使用前面讲过的典型例题,把这些题目的程序改成函数调用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前后方法的比较,能更好地突出函数调用方法的优越性,而且题目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更易于接受和理解。采用这种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的方式,使题目的数量减少了,知识点的难度降低了,同时教学的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实训方法的改革

根据标准化的思想,我们将每个知识点的实训内容进行了统一编排,使内容不再因教师而异、因教材而异。每个知识点的实训题目都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是与教学例题难度相当的题目,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设置的,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也是必须要完成的,而提高题是针对部分对知识点理解较快、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的能力拓展,满足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扩展、编程能力提高的愿望。这样,既保证了所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编程能力的锻炼,又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了提高。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更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表面的认知上,技能考核考察的是学生实际的编程能力和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要注重动手能力的考察。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本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训完成情况、考勤情况、单元测试成绩等,约占总评成绩的60%,其中重点知识模块内容的机考测试所占比例较大(50%),将能体现各重点知识点的编程题目作为机考试题,形成标准化试题库,突出考察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本课程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本课程结果性评价由期末笔试构成。笔试全面考核本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约占总评成绩的40%。这样的考试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后续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C语言这门课程进行标准化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该课程的标准化改革已经在我校计算机系实施,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阳红,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2007,(7).

[2]周永福,高职《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广场2007.4.

[3]谭浩强著.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精品课程 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在高等院校中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在技工院校仍处于摸索阶段。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国家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部分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并出现了万人以上规模的技工院校,特别是江苏省在加快建设省级重点技师学院的同时,如何有效探索技工教育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为社会不断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为此掀开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提升教学品质的一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3月,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关于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的活动通知》,正式拉开了技工院校实施品牌发展的战略。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技工院校提升办学内涵的重要载体。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内容和意义

1、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内容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具体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发人深思,启思明智;第二,教学相长,不断启迪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望,引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格;第三,效果深远,辐射深远。具体的讲,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师资、一流内容、一流方法和手段、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实训、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立通过不断验收不断检查制度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让精品课程成为一个龙头,把学校整个课程建设都带动起来,并以此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校内形成一种趋势,一种氛围,让大家树立一种"精品"的理念,从而带动全校课程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是技工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和抓手。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七个方面内容:

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有名牌教师和骨干教师构成的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梯队,能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或者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效,在结构上一体化教师占到较大比例,并有行业或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解决技工院校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两个问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问题和产学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技术相脱节的问题。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能突出技能特色,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体现新时期的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组织上,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先进教学理念和沿用优秀教研成果;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形式上,要建设包含多媒体形式的立体化适用教材。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先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规范。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教学现代化包括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现代化等。

四是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定位上,要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并与其他课程有效衔接;在课程设计上要能与企业共同完成,并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五是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有能保证与课程相关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校内实训基地,也要有能够满足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和体验企业文化的校外企业实训基地。

六是突出的教学效果,并有良好的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突出,并承担相应的社会培训任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与课程相关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措施,建立校外专家、行业企业、校内评价和学生评教综合评价制度,不断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优秀;有良好的声誉。

七是突出体现课程特色,并有良好的政策和措施支持。

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面

存在的问题

1、学校精品课程推进成效

学校自2006年以来把精品课程建设写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部署,在2007年起草编制了《学校优质课程建设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内容,并从2007年起开始全面推进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率先在汽车系推进了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学校在建优质课程建设有10余门。

从目前的推进看,学校教师基本有了对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课程建设的团队,在课程建设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但从总体的推进质量与学校的总体要求看,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使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

(1)推进优质课程建设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推进课程建设的氛围。

(2)课程建设的团队还没有有效地发挥其群体共同推进课程建设的作用。

(3)精品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也尚不完善。

对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1、完善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应该抓住机遇,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学校和专业发展情况,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计划地逐年推进,以“精品”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并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力争做到每个专业都应该至少建设1―2门精品课程。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在此基础上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从而形成各门类、专业的系、校、省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以确保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打造课程建设名师团队

通过鼓励校内名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师梯队,着力打造名师团队,真正让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推进、带动和引领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平台。学校在完善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充实专业特色资源库的内容,提升教师信息化的水平,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并通过着力实施工学结合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培养的模式,让教师能积极参加到校企合作中来,为教师成长奠定基础。

3、重视教学课程,并着力打造精品课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作为某一专业系列课程中的一门课程一个“点”,也一定要关注专业整体的课程建设,也要加强 “面”的建设,只有所有专业课程建设好了,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通过建设精品课程的以点带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系列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不违背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同时,“课”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作为“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必须重视一堂一堂精品课的建设,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让每一堂教学内容都成为精品,那么精品课程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名副其实。

4、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有效引导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过程中来,并通过讲座、标准解读等环节在全校营造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有效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同时在精品课程的同时,能够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政策环境,让教师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能够实现课程与个人同进步,专业建设与个人发展共提升。

篇4

【关键词】高校会计学 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会计学专业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结构,更新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的原则,修订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大纲,使之更加突出对人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突出主干基础课,加大选修课比例,取消陈旧课程,整合相近课程,实现专业方向模块化,一定要不断的加大课程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使其建设成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一是建设时间长、授课对象广。 二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三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技术相结合。坚持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与自行开发的CAI课件和课程网站,善用网络资源扩展学生视野。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会计学的教学重点是围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学习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会计业务循环、会计要素与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的核算,从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用会计信息出发,学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原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与分析利用。课程的难点是课程学时少,课程内容覆盖面宽,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炼教学讲授的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设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以及更加完善、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把自学与课堂学习互相结合在一起,将理论学习与网络模拟实验结合起来,将做习题练习与提升、拓展学习的课外阅读杂志互相结合起来,并通过电子学习网站与网络会议系统与智能答疑系统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采取课堂教学、模拟实验和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一来,一方面不但可以加强学校中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构建了电子学习网站,使学生在模拟的操作当中,增加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第二个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以、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包括案例教学、网络模拟试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安排中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象重视课堂教学一样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这样确实起到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述实践课程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样一来不单单避免理论学习与实际的脱节,还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四、课程建设方案

一是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学校职能部门可将课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每学期常规教学检查的重点,对各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文档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院系对未达到规划要求的课程进行整改。二是措施配套,激发积极性,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体系,选派课程主讲教师出国或到其他著名学校交流、进修、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注重培育优质教学成果。通过资助教材编写出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资助、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立项资助、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培育优质教学成果。四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新教师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通过相关考试(核)确定上岗。

参考文献:

[1]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意识培养的讨论2010-5

[2]王韶婧.注重实践完善高职会计教学内容2011-6

[3]苏明.试论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2012-07

篇5

[关键词]课程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42-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好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内容。课程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如何做好创业课程教育建设,在体系理念、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切实解决我们创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将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当前创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富有开创性人格的学生。目的是在于通过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创业课程教育中应该包含有创业精神的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模拟实践。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刚起步,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材的编撰使用杂乱无章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一些创业指导类的课程,有的纳入到通识课程教育、有的纳入到公共选修课程教育供在校生学习。但从授课所采用的教材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业指导》等一般性的就业创业指导类教材;一类是翻译自国外学者如杰弗里・蒂蒙斯等所著《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与创业教育相关联的教材;一类是改编自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如《KAB基础教程》这样的普及型教材。虽然这些教材都包含了创业机遇识别、工商企业管理、基础财务知识等相关的内容,但都缺乏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内容,特别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创业模拟实践相关的内容。

(二)创业课程教育的内容缺乏阶段性和针对性

创业教育是持续性很长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作为一门课程来讲,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阶段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如在新生入学阶段,应着重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在高年级时,则应将本专业的基础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其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不存在标准问题,也不会有标准答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甚至同样的问题,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看法也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突出不同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体现出教育内容的阶段性和针对性。

(三)教育课程内容缺乏特色

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不一样,决定了他们的精神内涵和技术气质也不一样,在创业中他们选择的行业、创业的行为、决策的过程都会不一样,这些也是影响创业者能否坚持到最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应该联系本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及本校独有的人文环境、专业教育特长,将创业教育与此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本校独具成效的创业教育,而不是通俗的一般性教育。

(四)课程教育的师资缺乏

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指导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创业教育课教师了解创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最好具有创业经验或经历,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知识体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指导和参考作用。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是从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育的老师,或者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二、做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创业教育并非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侧重于培育创业精神的启蒙教育。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内容应该是引导大学生去思考自己是否需要创业、发现商机后如何创办企业、初创企业如何经营等。整个创业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是把整个创业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单元模块教育,而不是按照现有工商管理类学科的课程分类来设计课程内容。此外,在课程内容中除了讲授课程内容外,尽可能的穿插创业演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创业体验,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二)打造合格的师资团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但没有明确的定位。要么是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以为政策要求而开设,要么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老师随大潮流而开设,普遍缺少教育理论知识,更不论创业实践了。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教育,在目前的状况下,高校除了花大力气培养教育教学课程讲授的老师外,还应该多挖掘自身的资源,邀请有过创业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走上讲台,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弥补专职教师无创业实践经验的短板。

(三)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门引导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减少创业的神秘感。高校应利用手头丰富的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为广大大学生通过产学研途径来进行实践提供平台,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内的勤工俭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课程教育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教育模式创新的过程。其重要意义不仅是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上,同时对高校办学能力和办学理念的提升,还有对国家未来一代的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方媛,王俊凤,陈颖.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