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级会计实务总结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会计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财务会计实训是电算化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突出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经济业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
课程要求是根据初级会计实务案例资料,使学生熟练建立会计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月末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技能。并通过本课程企业会计实务设计的业务类型、会计核算岗位的实训,使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在会计实践中的运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检测学生对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务操作能力。
会计实践教学已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将这一教学改革成果得到提高和发展。应在教学中对“财务会计实训”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作较大的改进。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采用基础上主要采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参照学生比较了解的会计知识和生活实际,再结合具体的经济案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采取多种形式来解决他们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质疑,然后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任务主要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保障探究能够顺利地进行,同时要进行较深入的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掌握探究的方法,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总结探究的结果。所以,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1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
1.1 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实训模块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会计的八个主要岗位的核算进行模拟实训。会计实务实训中会计实验室模拟实际企业财务部机构设置。按照企业财务核算业务要求及会计稽核要求,设有出纳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职工薪酬、销售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九个核算岗位等。会计实验室还备有企业会计处理所必须的规范文件资料。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规范文件;公司章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等内部控制文件。
1.2 在基础会计实训的基础上,教学中根据会计实验的目的相应准备所需实验用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记录资料。组织学生对财务会计的理论进行演练,巩固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为综合实训奠定扎实的基础。
2 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
会计专业的学生一直学的是理论知识,在脑海中总是想这些知识怎样能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以后到公司去究竟该怎么做账?那些账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等到开始实训时具体接触怎样做账时才感觉到原来不是凭空想象那简单,需要的是学生的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初级会计的基础上做账务处理,但学生对于每一会计岗位的职责,具体业务所给出的凭证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会计实训课程重在指导学生动手去做,把企业的业务能够熟练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法分步进行。
2.1 激趣引题、自主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主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保证他们能够注意力集中,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打动学生的心灵,首先制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师简短的导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顺利的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可按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后、在月份初的时候建好了账,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分析给出的经济业务、按照八个岗位的核算工作做月份的业务,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每单元不少于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熟悉中感知,在熟悉中感悟,在熟悉业务中接受实训的任务。对其账务处理的方法,要求每组学生达成一致,然后派同学代表上台交流讲解,在加上老师的评论与分析,使学生整个团体形成互动,在对会计分录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使学生在弄懂每笔业务的基础上快乐学习,快乐提升,这样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实训学习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2.2 课堂教学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多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提出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总是老师讲的兴致勃勃,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学生不能紧跟老师的步伐,这说明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处在主体地位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而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己本身。因为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想更好的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探究中去改变,这样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也更好地认识学生。教学实践探究还证明,教师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经验。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让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按学号上台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很有效,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充分发表意见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敢于上台展示大学生的风采。课堂上台上的同学讲解题目,台下同学互相讨论,这样让同学们全都互动起来,让每位同学都弄清楚每个业务,最后全都达成共识,做出了最好的效果。
2.3 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在实训中针对下旬业务,月末业务的繁琐,难度较大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面对学生的疑问,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可以让同桌学生相互启发和研讨,共同来解决相关疑难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然后再组成四人小组进行探讨;我们要注意,这种小组合作要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抓住中心问题或关键性问题展开探究,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更清楚他们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让她们可以实现思维互补,让她们的思路更开阔,分析问题更透彻;不要出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点拨。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他们更好的进行团结协作,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2.4 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不仅可以检验探究效果,而且能够巩固探究成绩,通过这一步可以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告诉学生他们需要掌握的方法、概念、道理等,简短、扼要的几句话,清楚地交代给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比如在登记账簿的时候强调要根据正确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账,要求学生先探究熟悉账簿的特点,再训练学生的耐心与耐力,让学生体会在登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做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本质与涵蕴。使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究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2.5 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引导着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引导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从而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对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一阶段首先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给予肯定,对之前的探究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教师要做的是,扩展教学的空间,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到社会中去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书、动脑、动手、实践和探究。
从根本上来讲,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最终决定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效,而且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可以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活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束缚的太紧,不要给学生设框框,不要强行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去运行,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探究,让学生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导,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从而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
[2]刘青.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8).
[3]王芬,刘岳兰.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信息保障,而且为企业管理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信息平台和保障。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将此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本课程也是会计专业一门实用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实践性技能也是会计实务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性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另一方面要分层次训练,让学生在微机上实际操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多种电算化软件系统的操作,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行模块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在讲授中不能只是教师演学生练,按部就班地完成模拟企业的会计业务或其它资料,这样学生很难从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认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因此,需要佐以大量实际工作案例,使学生对企业、对专业工作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和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我们将整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划分,以模块的形式使学生形成整体概念。分为系统初始化(基础设置、会计科目建立及修改、初始余额等)、业务处理(应收、应付、生产、工资、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等)、月末处理(自动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四个模块进行教学,并编制相应的PPT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更生动、更直接地学习和操作。
在模块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开始就要把教学思路、案例划分、企业模型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企业类型,由于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我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及类型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要充分地讲清楚各种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运营模式,商业、工业制造业、IT业、保险业、服务业、外企等等,使学生能分清楚不同的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不同需求,从而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整体结构和服务对象。在不同模块的讲授中,应结合典型性和综合性案例及软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把一个庞大的案例分解成许多相互关联的小案例,每一个案例能相对独立地完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就能达到熟练操作软件的目的,并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还利用同一套账务资料,以用友、金蝶财务软件为主,以其它财务软件为辅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对两三个财务软件的操作比较,掌握了不同软件操作方法上的差异,即使在以后工作中使用不同的操作软件也都能做到得心应手,一专多能。
二、分组、分层次实训,动脑、动手相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务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本课程中采取的基本上是单人单机操作,一个学生从完成建立公司账套、各子系统初始化、各子系统日常账务处理及月末处理、公司报表的出具等全部是电算化流程。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工作都是在一个局域网中由不同的财务人员分工协作完成的。为了和实际接轨,我们采取了分组、分层次实训的形式,每6人一组完成一个实训案例,在案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提供典型性、代表性、涵盖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的财务案例,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子模块操作,将自己置身于企业的财务岗位,并定期轮岗,体会不同岗位的不同操作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按组发放教师精心挑选的模拟实训资料,各组学生先按照手工会计的要求进行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及职责岗位、具体分工,并进行业务处理和手工的账务处理;使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会计业务流程的熟知程度。
步骤二:结合电算化软件的功能模块,分割模拟实训资料。在对模拟实训资料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分解的基础上,按照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将模拟实训资料按照各子系统的功能分割成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各小模块。学生每完成子系统的操作内容及步骤后,首先对手工模拟实训资料进行电算化数据剥离,参考电算化资料进行查补缺漏,最后完成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学生实训目标明确又有阶段性成果,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提高实践实习的效果。
步骤三:财务岗位角色分工,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各小组成员担任企业实务中不同的岗位角色,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演练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内容及步骤。各司其职,协商交流处理操作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轮岗,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整个模拟企业会计实务案例的操作。
步骤四:归纳总结,形成实训报告。实训结束时,各小组要拿出手工处理的会计凭证、账目及报表和电算化处理后形成的打印凭证、账目及报表,并撰写实训心得,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整套的会计实训报告,按照会计档案的要求装订、整理、存档完整,让学生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打破一张试卷见高低的传统考试模式,采用注重平时实践性操作、实训能力、突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体系,从而规范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考核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能力的考核,以实训结束后形成的整套的手工、机打的会计凭证、账目、报表和完整的报告为主,辅助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表现,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另一方面是综合技能的考核,和本地的财政局共同组织会计电算化培训考核,采用财政统一的考务软件,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为学生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职业资格。
四、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为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我们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选择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专业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这样教师在实际锻炼中,掌握了企业对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这种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实际工作也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深入本地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习岗位,学生在实际岗位上进行实习,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中,为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培养出的人才一上岗就能发挥作用。第三,聘请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定期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总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讨是一项长期深入的工作,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关键词:渗透理念 会计学专业 学生能力 多层次 培养模式
会计是一项专业项很强的工作,会计学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初步研究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具有学习、实践、创新、管理等多个层次的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是典型事例的评说。课堂教学中穿插会计名人的人生历程讲解、教师个人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感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搭建会计协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平台,邀请全国会计知识大赛、cPA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成绩优胜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报告会等,将其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经验,介绍给学生,以便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确立目标、坚持不懈、自主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三是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研讨会。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iganization)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在世界广泛流传的关于21世纪组织发展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进行战略变革,持续获得创新发展。一方面是为了组织需要,即为了使组织能够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和机制,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每个组织成员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教师可通过主讲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特邀先进学习团队、单位或个人现身说法,对学生产生启迪与激励作用。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一是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在某些章节可适当引入实务教学。如《初级会计学》凭证与账簿的学习,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会计凭证与账簿等实物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填写,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易于理解掌握。二是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会计课程设计即会计模拟实验,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学生模拟会计实务资料进行会计实验,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毕业实习环节。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组织学生到制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单位等完成毕业实习工作。分散式实习,就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按照实纲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集中式实习,是对那些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学生,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毕业实习在课程学习结束的基础上安排,是学生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环节。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可以其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针对会计专业相关内容及国家社会经济的需要,由专业教师与团委辅导员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引发开展创新活动欲望的思想活动,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其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较高层次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启迪。会计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将其科研体会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悟创新的含义。教师通过剖析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明白创新无处不在,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实践环节中捕捉创新灵感。二是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及在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等平台中设立科技创新讲座、征文大赛、辩论会等专栏,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三是丰富的专业资料诱发创新能力。会计系可设置专门的会计资料室,供学生和教师使用;会计教师将其专业期刊杂志等资料与学生共享,有条件的可为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期刊;会计系各办公室可配备会计期刊杂志等最新资料。通过这些期刊资料,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会计学科发展前沿,阅读大量量学术资料,诱发创新思维。四是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中,可有意识地将其科研课题情况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移{极参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可选择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在导师的影响与指导下搜集整理资料、提炼观点、触动灵感,把握创新点撰写论文,培育学术素养与科研精神,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四)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指导学生从事以下方面的活动来进行:一是成立“会计协会”等学生专业活动组织。在会计系和学院团的的倡议与关心下,由学生志愿者自主组织成立以t・服务会计,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会计宣传,会计研究”为目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组织的成立过程,从人员组成到章程撰写、与主管部门联系、聘请指导老师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筹划、写作、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参与会计专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活动的安排。会计专业各班级可轮流负责张贴海报、联系报告用教室、记录并报道论坛活动。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系教师共同规划会计科技活动月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通知,学生负责邀请嘉宾老师联系活动场地、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报道反馈活动情况。三是组织举办师生座谈会。由学生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师生座谈会。如课程学习、期中或期日末学习、四六级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CPA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诚信考试等,座谈会的各项工作都有学生组织安排,这样有助于凸显主学生的人翁意识,锻炼其组织、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五)其他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除了应该具备上述主要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异常问题的能力等。学校可在课堂内外都开设多种活动,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力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建立
(一)科研对教学的渗透主要体现:一是教师将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敏感地发现会计、财务管理等热点、前沿问题的研究点:及时将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式报告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选题来源于专业教学,教师将研究成果反馈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感悟教师的科研过程,启迪学生的科研思维。二是教师将教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会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会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等,这些所思所想经过提炼总结成为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这些改革成果,晦涩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三是学生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赛事,将其将其科技作品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贴近学生,科研成果“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参与意识与热情。四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渗透到学生毕业设计。积极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因为会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多来自于企业单位,目的是为了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导师的科研课题就渗透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毕业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等的渗透课堂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环节与实习环节,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能更好达到学习目的。一是课堂教学与实习环节相互渗透。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基本理论与知识,实习环节是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将课堂教学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核算内容、财务与审计、成本等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且,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理论存在的不足,教师可在学生的实习反馈中完善理论教学。二是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互渗透。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验证。实验能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感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完成,学生可以担当多个会计岗位,实践内容全面。但实验是模拟现场会计资料来进行的,与现场实习相比仍存在不足。
(三)课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专业性等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培养,专业必修课侧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侧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课程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理论等公共基础知识,会计专业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学习效果的提高依赖于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会计学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会计学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如初、中、高级会计学,将会计学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与全面会计业务、会计高难及新领域等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会计方法与业务内容,把握前沿;会计学与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助于专业基础课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开造和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三是会计学龟Ik课与选修课之间相互渗透。选修课以专业相关性为设置原则,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兴趣爱好,在所学专业基础上另有一技之长,增力旷就业、学习深造的砝码和机会。专业课的学习选修课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是将专业课的基本理论、方法等应用于新领域。
(四)学团工作与会计学专业培养相互渗透学团工作服务于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促进学团工作更好的开展,两者相互相互渗透。一是将专业学习渗透到学团工作中。一般认为,学团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如思想工作、文体活动等、一般很少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与院团委相配合,将会计专业学习渗透到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如成立“会计协会”、协助组织“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这样的话学生参与率大为提高,学团工作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二是辅导员与会计专业班主任工作相互渗透。大学实行辅导员管理制,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会计系可考虑为每个会计专业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工作。专业教师能有自然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专业的学习与认同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增进师生情谊。
(五)文理渗透以山东科技大学的实践为例,考虑到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以理工科见长,采矿、地质、机电等学科专业具有优秀地位,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应有俱全,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此,会计学科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这些学科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一是特邀理工科教师参加座谈会。我校理工科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规范,科研实力强。会汁专业属于人文社科大范畴,属于后期学科,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受到学科范围及思维方式的限制,效果有时没有预期的好。举办座谈会邀请理工科教师参加,听取其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将适当的方面移植到会计学的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将理工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数量理念、实证方法引入会计学方面,使会计学在这些方面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工科的教师也可以从会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吸收到认真、细致、定性分析全面等优秀做法,实现文理渗透。二是特邀理工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为了培养会i‘f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搭建了“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讲座等平台。在这些平台中,举办科技精英报告会、科技创新讲座、科技征文比赛、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等活动,特别邀请理工科学生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文理科学生发散思维与直线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达到新的高度。
三、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位于全校前列。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参加考试,主要依靠课余时间的自我学习备考,通过率名列学校前茅,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二是硕士研究生入学通过录取率逐年提高。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研通过率也大为提高,表现了学生很强的自我管理时间与学习的能力。三是注册会计师通过率逐年提高。自国家允许在校本科学生有CPA考试报名资格开始,就不断有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自学相关的考试资料,参加CPA考试,成绩及通过率不断提高,显示了较
强的学习能力。如2004级学生中有3人一次性通过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三门课程,另有20多位同学分别通过了某一单科考试,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四是参加大赛获得佳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7名同学分别获得2004年、2006年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2007年举办的用友杯第三居全国会计知识大赛,该校会计学专业组织了由会计教授带队、铭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在第二赛程青岛赛区选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4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二、三等奖。第一赛程网上答题有60名同学以平均83分的好成绩通过。五是其他证等的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计算机能力考试等合格率、成功率的提高,同样表现了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很多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毕业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高。目前学校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大多数同学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较满意的实习单位。由于认识实习、实验模拟实习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很快在实习单位担当某一工作,表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实习单位有意留下学生在本单位工作。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一是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佳绩。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年年取得好成绩。会计系教师常年负责“挑战杯”大赛“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讲座工作,学生每年均取得住绩,如2004级有三名同学获得省级特等奖。二是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毕业生将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2008年有近10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毕业指导老师的课题。本科生接触到了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自发组织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创办“会计协会”、利用“会计科技活动月”、“财会论坛”等平台,学生组织了各种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录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已无法满足企业提高效率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来代替手工记账。那么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至今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现实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普遍要求,是中职学校本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广泛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学既不同于会计学科教学,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方面的内容,至于计算机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操作实践的内容是实践环节的事,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指导严重脱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以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具体会计软件操作使用上的衔接;要么以讲授某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为主要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还有的以讲授程序编写或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会计的内容少之又少。这种不同课程之间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的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正确。而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问题,也会导致教学内容深浅程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能力本位不突出, 仍以学科为体系, 知识为本位, 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系统操作水平培养不够, 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专业理论偏深, 知识陈旧, 跟不上财经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由于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跟不上, 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不够, 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部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不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会计电算化原理涉及较多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原理讲授的内容本来就枯燥而抽象,尤其是会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部分。但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采取简单的课堂讲授,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原理,久之也就丧失兴趣,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而电算化实务部分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
4.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软件不断的发展, 已逐步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在很多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自然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帮助学生打好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
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中职校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掌握会计软件的实用型人才。学生经过培养后,应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能够对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初步具备自学应用各种会计软件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质上是会计工作,只不过借助了计算机这种手段而已。本文由收集整理只有具备了计算机和会计两方面知识的人员,才能适合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内容,更要包括会计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将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很好地衔接起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之前,首先把会计专业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学深、学透, 把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做到浅显易懂、牢固掌握, 同时也为今后的会计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教学。中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为一门会计专业课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教学应以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而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既然中职学校已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人才,即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所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实用技能的会计人员,那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就应该着重讲解及流程,关键是原理要讲透,而不能硬性按流程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懂得每一步骤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才能记得牢靠,也才是真正掌握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在掌握一种财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对其他财务软件也会用同样的原理去操作。
3.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应摒弃传统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的观念,改为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做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初步演示讲解完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分别轮换充当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完成指定的会计业务。业务处理任务完成之后,再分小组归纳总结学习心得与操作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把一整套手工处理的会计业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势,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部分,应尽量采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积极反映,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传统方式下难于表达的图形、事物等,借助于多媒体,立体、动感、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既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环节,应建设专用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
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如果教师本人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答复,就会造成实训课程效率不高。